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天然药物萃取与分离习题答案

天然药物萃取与分离习题答案

天然药物萃取与分离习题答案
天然药物萃取与分离习题答案

第一章 总论习题 一、选择题

(一) 单项选择题

1. 高效液相色谱具有较好分离效果的一个主要原因是( )

A. 吸附剂颗粒小

B. 压力比常规色谱高

C. 流速更快

D. 有自动记录装置 2. 纸上分配色谱,固定相是( )

A. 纤维素

B. 滤纸所含的5~7%的水

C.展开剂中极性较大的溶剂

D. 醇羟基 3. 利用较少溶剂提取有效成分,提取较为完全的方法是( ) A .连续回流法 B. 加热回流法 C. 透析法 D. 浸渍法

4. 某化合物用三氯甲烷在缓冲盐纸色谱上展开,其Rf 值随pH 增大而减少,这说明它可能是( )。

A. 酸性化合物

B. 碱性化合物

C. 中性化合物

D. 酸碱两性化合物

5. 通常要应用碱性氧化铝色谱分离,而硅胶色谱一般不适合分离的化合物为( )。 A. 香豆素类化合物 B. 生物碱类化合物 C. 酸性化合物 D. 酯类化合物

6. 依次采用不同极性溶剂来提取药效成分应采取的极性顺序是( )

A. H 23OH EtOAC CH 2Cl 2

B.2Cl EtOAC 3OH H 2O

C.H 2O 3EtOAC

CH 3OH

2O

2Cl 22Cl 2

7. 有效成分是指( )

A .需要提纯的成分 B. 含量高的成分 C. 具有某种生物活性的成分 D.无副作用的成分 8.下列溶剂中溶解化学成分范围较广的溶剂是( )。 A. 水 B. 乙醇 C. 乙醚 D. 苯

9. 化合物Ⅰ的主要生物合成途径为( )。

OH

H 3CO

OH

CH 3

CH 3

O

A. MVA 途径

B. 桂皮酸途径

C. AA-MA 途径

D. 氨基酸途径 10. 植物的醇提浓缩液中加入水,可沉淀( ) A .树胶 B. 蛋白质 C. 树脂 D. 氨基酸 11. 拟提取挥发性成分宜用( )

A. 回流法

B. 渗漏法

C. 水蒸气蒸馏法

D. 煎煮法 12.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适用于提取( )

A. 极性大的成分

B. 极性小的成分

C. 离子型化合物

D. 能气化的成分 13. 索氏提取回流法语常用回流提取法相比,其优越性是( )。

A. 节省时间且效率高

B. 节省溶剂且效率高

C. 受热时间短

D. 提取装置简单 14. 可根据化合物分子大小进行分离的色谱有( )

A .凝胶色谱 B. 硅胶色谱 C. 氧化铝色谱 D. 高效液相色谱 15. 根据色谱原理不同,色谱法主要有( )。 A .硅胶色谱和氧化铝色谱 B. 聚酰胺色谱和硅胶色谱 C .正相色谱和反相色谱

D .分配色谱、吸附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凝胶色谱

16. 化合物进入凝胶吸附色谱后的结果是()。

A.极性大的先流出 B. 极性小的先流出 C. 熔点低的先流出 D. 熔点高的先流出17. 硅胶吸附色谱的分离是依据对混合组分()。

A.溶解性不同 B. 分配系数不同 C. 氢键作用不同 D. 离子交换能力不同

18. 正相分配色谱常用的固定相()

A.三氯甲烷 B. 甲醇 C. 乙醇 D. 水

19. 正相分配色谱常用的流动相()

A.水 B. 碱水 C. 亲水性溶剂 D. 亲脂性溶剂

20. SephadexLH-20的分离原理是()

A. 吸附

B. 分配比

C. 分子大小

D. 离子交换

21. 用一定大小孔径的膜分离化合物的方法适用于分离()。

A.极性大的成分 B. 极性小的成分 C. 亲脂性成分 D. 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成分22. 不宜用离子交换树法分离的成分是()

A.生物碱 B. 生物碱盐 C. 有机酸 D. 强心苷

23. 分离纯化水溶液成分最有效的手段是()

A.凝胶色谱法 B. 大孔树脂法 C. 离子交换法 D. 聚酰胺色谱法

24. 与判断化合物纯度无关的是()

A. 熔点的测定

B. 选两种以上的色谱条件检测

C. 观察晶型

D. 闻气味

二、多项选择题

1. 大孔树脂广泛应用于大分子化合物的分离是由于有下列优点()

A. 选择性好

B. 吸附、解吸容易

C. 机械性好

D.吸附速度快

E. 再生处理简单

三、分析比较

1. 用聚酰胺柱色谱分离比较下列一组化合物,以不同浓度的甲醇进行洗脱,其出柱先后顺序为()>()>()>()

2. 用硅胶柱色谱分离下列化合物A~D,以CHCl3-CH3OH作洗脱剂,则出柱的先后顺序为()>()>()>()

3. 用Sephadex分离下列化合物A~D,以甲醇进行洗脱,其出柱先后顺序为()>()>()>()

4. 以纸色谱分离下列一组化合物A~D,以缓冲盐为流动相,则其Rf值由大到小的先后顺序为()>()>()>()。

O

Rham O

O OH

OH

A HO O

OH

OH

OH

B

O

Rham

Glc O

O O

C HO O

O

OH

OH

D

5.将下列溶剂按亲水性的强弱顺序排列:

乙醇、环己烷、三氯乙烷、乙醚、乙酸乙酯

6.将下列溶剂以沸点高低顺序排列:

甲醇、丙酮、乙酸乙酯、乙酸、正丁醇、苯、吡啶、三氯甲烷、乙醚、二氯甲烷7.请将下列溶剂在聚酰胺柱上的洗脱能力由弱到强进行排序:

水、甲醇、氢氧化钠溶液、甲酰胺 三、简答题:

1. 简述中药有效成分常用的提取、分离方法。

2. CO 2超临界萃取法适用于哪些成分的提取?有何优点?

3. 简述吸附色谱的分离原理和应用。 四、问答题: 1. 根据题意填空

某植物水提液含中性、酸性、碱性、两性化合物若干。通过离子交换树脂能基本分离,提取分离流程如下,根据题意进行填空:

物质

通过液被吸附物

用HCL 洗

( )

( )

通( )

质稀碱液

( )

2. 化合物A 、B 、C 结构如下,根据题意填空

O Glc

HO

O

O HO

HO

O O

O

O O

A

B

C

(1)

极性( )> ( )> ( ) (2) 色谱分离

( )

( )

( )

第四章醌类化合物

一、单项选择题

1. 醌类化合物结构中具有对醌形式的是()

A. 苯醌

B. 萘醌

C. 蒽醌

D. 菲醌

2. 蒽醌类化合物都具有的性质是()

A.酸性 B. 水溶性 C. 升华性 D. 有色性

3. 醌类化合物取代基酸性强弱顺序是()

A. β-OH>α-OH>-COOH

B. -COOH>β-OH>α-OH

C. α-OH>β-OH>-COOH

D. -COOH>α-OH>β-OH

4. 可用于区别大黄素和大黄素-8-葡萄糖苷的反应是()

A. Molisch反应

B. 加碱反应

C. 醋酸镁反应

D. 对硝基二甲苯胺反应5.专用于鉴别羟基蒽醌类化合物的反应是()

A.Feigl反应 B. 无色亚甲蓝试液 C. Borntrager’s 反应 D. 醋酸镁反应

6. 在下列羟基蒽醌化合物中,属于茜草素型的化合物是()

OH O OH

COOH

A O

O

OH

OH B

O

O

OH C OH

CH2OH

CH3

Glc

O

D

7.在下列羟基蒽醌化合物中,不属于大黄素型的化合物是()。

A.大黄素

B. 大黄酚

C. 大黄素甲醚

D. 羟基茜草素

8.具有升华性的化合物是()

A.大黄酸葡萄糖苷

B. 潘泻苷

C. 大黄素

D. 芦荟苷

二、多项选择题

1.大黄素的性质是()

A.具脂溶性 B. 具升华性 C. 具旋光性 D. 具挥发性 E. 具易氧化性

2. 可用于区别蒽醌和蒽酮的显色反应有()

A. 加碱反应

B. 醋酸镁反应

C. 对亚硝基-二甲苯胺反应

D. Karius反应

E. 三氯化铁反应

3. 大黄酸(a)、大黄素(b)和大黄酚(c)用不同方法分离,结果正确的是()

A. 总蒽醌的乙醚溶液,依次用NaHCO3、Na2CO3、NaOH水溶液萃取,分别得到a,b,c B.硅胶柱色谱法,以C6H6-EtOAC混合溶剂梯度顺序洗脱,依次得到a,b,c

C.聚酰胺柱色谱法,以H2O、稀醇至高浓度醇梯度洗脱,依次得到c,b,a D.Sephadex LH-20 柱色谱法,依次得到c,b,a

E. 用反相HPLC法分离,以甲醇-水洗脱,依次得到c,b,a

4. 蒽醌类化合物可与()

A. 金属离子(Pb2+或Mg2+)反应

B. 无色亚甲蓝试剂反应

C. 碱性试剂反应

D. 碱性条件下的邻二硝基反应

E. 茚三酮试剂反应

5. 水蒸气蒸馏法适用于()

A. 小分子游离蒽醌的提取

B. 蒽醌糖苷的提取

C. 对热不稳定性蒽醌苷类化合物的提取

D. 小分子游离蒽醌和蒽醌糖苷的分离

E. 紫草素和异紫草素的分离 6. 碱梯度萃取法可用于分离( )

A. 大黄酸和大黄素甲醚

B. 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

C. 紫草素和异紫草素

D. 茜草素和伪羟基茜草素 三、提取分离

1. 中药萱草根中存在下列化合物,经下述流程分离后,各出现在何部位?简述理由。

A .大黄酸 B. 大黄酚 C. 大黄酚葡萄糖苷

OH OCH 3

OCH CH O O

D

E

O O

OH OCH 3

OH

CH 3

F

萱草粗

95%EtOH 回流提取,回收EtOH

溶解

不溶物甲(3萃

碱化

黄色沉(

酸黄色沉淀丁)

黄色沉丙( )

2液己( )

酸化

黄色沉( )

第五章黄酮类化合物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pH梯度法适合于下列()类化合物的分离

A. 黄酮

B. 香豆素

C. 强心苷

D. 挥发油

2. 样品的醇溶液+NaBH4+浓HCl生成紫~紫红色,判定为下面的()

A. 二氢黄酮类

B. 异黄酮类

C. 黄酮

D. 黄酮醇

3. 在5%NaHCO3水溶液中溶解度最大的化合物为()

A. 3,5,7-三羟羟基黄酮

B. 2’-羟基查耳酮

C. 3,6-二羟基花色素

D. 7,4’-二羟基黄酮

4. 黄酮类化合物中酸性最强的是()黄酮

A. 3-OH

B. 5-OH

C. 6-OH

D. 7-OH

5. 应用Sephadex LH-20分离下列化合物,最先流出的化合物为()

A.黄酮苷元 B. 黄酮单糖苷 C. 黄酮二糖苷 D. 黄酮三糖苷

6.活性炭对黄酮类化合物在()溶剂中吸附力最强。

A. 醇

B. 8%的酚水

C. 水

7. 黄酮结构中,()基团与三氯化铝形成的络合物最稳定。

A. 黄酮5-OH

B. 黄酮醇3-OH

C. 二氢黄酮5-OH

D. 邻二酚羟基

8. 聚酰胺对黄酮类化合物发生最强吸附作用时,应在()中

A.95%乙醇 B. 黄酮醇3-OH C. 二氢黄酮5-OH D. 邻二酚羟基

二、多项选择题

1. 芦丁可发生()

A. HCl-Mg反应

B. NaBH4反应

C. SrCl2反应

D. Molisch 反应

E. 锆盐-枸橼酸反应

2. 采用聚酰胺薄层色谱分离鉴定芦丁、槲皮素、十乙酰芦丁,以70%EtOH为展开溶剂,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聚酰胺色谱对芦丁的吸附能力要大于槲皮素,由于其结构中含多个醇羟基的缘故。

B.由于结构中的酚羟基都变为乙酰氧基,则聚酰胺对十乙酰芦丁的吸附力最弱。

C.在聚酰胺薄层上表现出Rf值有大到小的顺序为十乙酰芦丁>芦丁>槲皮素。

D.在聚酰胺薄层上表现出Rf值有大到小的顺序为十乙酰芦丁>槲皮素>芦丁。

E.十乙酰芦丁结构中由于引入更多的乙酰基,因此在聚酰胺中的被保留能力大于芦丁。

三、判断题

1.分离黄酮类化合物常用硅胶、Sephadex G、聚酰胺等

2.用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分离游离黄酮(苷元),主要靠分子筛作用,黄酮按分子量由大到

小的顺序流出柱体。

3.用纸色谱(PC)法分离黄酮类化合物,以7%的乙酸水溶液展开时,苷元的Rf值大于苷

的Rf值。

4.二氢黄酮因系非平面分子,故在水中溶解度大于相应结构的黄酮。

5.所有的黄酮类化合物都不能用氧化铝柱色谱进行分离

6.多数黄酮苷元具有旋光性,而黄酮苷没有。

7.聚酰胺色谱的分离原理是分子筛

四、提取分离

1.某中药材中含有如下成分:1. 多糖,

2. 芦丁

3. 槲皮素,若采用下列流程进行分离,请

将各成分填入适当的括号内。

,过滤

入5倍量乙醇

酰胺

洗脱

脱液()()

2.某中药植物中含有以下几种黄酮组分,设计一个提取分离流程对组分进行分离。

O glc

H3CO

O

O glc

OH

OCH3

HO

H3CO

O

O

O OH

OH

OH

A B

O H3CO O

O glc

OH

OCH3

glc H3CO

H3CO O

OH

OH

OCH3

C D

第九章生物碱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生物碱在自然界分布最多的是()

A. 单子叶植物

B. 裸子植物

C. 双子叶植物

D. 菌类

2. 氧化苦参碱的水溶度大于苦参碱的原因是()。

A. 属季铵碱

B. 具有半极性N—O配位键

C. 相对分子质量大

D. 碱性强

3. 生物碱沉淀反应的条件是()

A.酸性水溶液 B. 中性水溶液 C. 碱性水溶液 D. 盐水溶液

4. 生物碱盐的水溶性因成盐的酸不同而异,其规律是()

A. 无机酸盐和有机酸盐差不多

B. 无机酸盐大于有机酸盐

C. 无机酸盐小于有机酸盐

D. 盐水溶液

5. 生物碱无机酸盐的水溶性规律是()

A. 含氧酸盐和卤代酸盐相等

B. 含氧酸盐大于卤代酸盐

C. 含氧酸盐小于卤代酸盐

D. 不一定

6. 生成生物碱的前体物大多是()

A. 碱性氨基酸

B. α-氨基酸

C. 多肽

D. β-氨基酸

7. 下列可溶于水的生物碱为()

A. 麻黄碱

B. 莨菪碱

C. 小檗胺

D. 延胡索乙素

8. 雷氏铵盐沉淀法多用于分离的生物碱是()

A. 叔胺生物碱

B. 酚酞生物碱

C. 季铵生物碱

D. 酰胺生物碱

9. 某中草药酸水提取液用三种以上生物碱沉淀试剂反应均为正反应,但酸水提取物碱化后用苯萃取,苯液蒸干后转溶于稀酸水中,再进行沉淀反应为负结果,说明中草药中()

A. 不含生物碱

B. 含有生物碱

C. 两种情况都可能

D. 难下结论

10. 离子交换树脂法纯化总生物碱常用的树脂类型是()

A. 弱酸型树脂

B. 弱碱型树脂

C. 强酸型树脂

D. 强碱型树脂

11.生物碱薄层色谱和纸色谱常用的显色剂是()

A. 碘化汞钾

B. 改良碘化铋钾

C. 雷氏铵盐

D. 碘-碘化钾

12. 吸附色谱法分离生物碱常用的显色剂是()

A. 硅胶

B. 氧化铝

C. 聚酰胺

D. 硅藻土

13. 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分离的依据是()

A. 在水中溶解度差异

B. 在乙醇中溶解度差异

C. 在乙醚中溶解度差异

D. 在苯中溶解度差异

14. 下列生物碱毒性最小的是()

A. 马钱子碱

B. 麻黄碱

C. 乌头碱

D. 士的宁碱

15. 分离碱性不同的混合生物碱可用()

A. pH梯度萃取法

B. 有机溶剂回流法

C. 分馏法

D. 盐析法

16. 溶剂法分离汉防己甲素和汉防己乙素的依据是()

A. 碱性差异

B. 酸性差异

C. 极性差异

D. 盐的溶解度差异

17. 莨菪碱和东莨菪碱差异的原因是()

A. 氮原子杂化方式

B. 诱导效应

C. 空间效应

D. 共轭效应

18. 在三氯甲烷、乙醚中难溶的生物碱是()

A. 乌头碱

B. 吗啡

C. 苦参碱

D. 莨菪碱

二、填空题

1.生物碱在植物体中往往与()结合成()状态存在。

2. 小檗碱呈黄色,而四氢小檗碱则无色,其原因在与().

3. 弱碱性生物碱在植物体内是以()状态存在的,在提取时只需用()润湿后即可用极性小的溶剂提取。

4. 在生物碱的色谱检识中常选用的显色剂是(),它与生物碱斑点作用常显()色。

5. 生物碱在植物体内存在形式主要有四种:()、()、()、()

6. 总生物碱提取方式大致有三类:()、()、()

7. 用硅胶做吸附剂进行生物碱的薄层色谱时,为克服硅胶的酸性,得到集中的斑点,有两种方法:()、()

8. 将总生物碱溶于有机溶剂中,用不同pH的缓冲溶液进行萃取,缓冲液pH由()到(),所得生物碱的碱度则由()到()。

9. 季铵碱的碱性强,是因为其羟基以()形式存在,类似()碱。

三、判断题

1. 所有生物碱都有不同程度的碱性

2. 生物碱碱性是由氮原子数目来决定的,氮原子数目越多,碱性越强

3. 含氮原子的杂环化合物都是生物碱

4. 生物碱与碘化铋钾多生成红棕色沉淀

5.生物碱盐都易溶于水中

6.多数生物碱在植物体内以游离形式存在

7.一般生物碱的旋光性都是左旋的

8. 在所有生物碱中,季铵碱的碱性最强

9. 通常情况下,生物碱无机酸盐的水溶性大于有机酸盐的水溶性

10. 一般来讲,在有机溶剂中,三氯甲烷对游离生物碱的溶解度较大

四、提取分离

1. 试设计用溶剂法从中药汉防己中提取分离汉防己甲素、汉防己乙素的工艺流程,并简述设计原理

H3CH3

粉防己碱(汉防己甲素)R=CH

3

防己诺林碱(汉防己乙素)R=H

第十一章天然药物的研究与开发

一、名词解释

1.先导化合物

2.构效关系

3.血清药物化学

4.血清药理学

5.有效部位

6.活性前体药物

二、问答题

1.简述从天然药物或中药中开发新药的五种主要形式

2.简述天然药物中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方法

3.简述开发新药大体的三个阶段

4.简述天然药物中生物活性成分研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5.简述活性追踪过程中不同活性测试方法的优缺点

6.简述中药、天然药物注册分类

第一章总论习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A

4.A

5.B

6.B

7.C

8.B

9.C 10.C 11.C 12.B 13.B 14.A 15.D 16.B

17.C 18.D 19.D 20.C 21.D 22.D 23.B 24.D

二、多项选择题

1.ABDE

三、1. C,A,D,B 2. D,B,A,C 3. C,A,B,D 4. D,B,A,C

5.乙醇>丙酮>乙酸乙酯>三氯甲烷>乙醚>环己烷

6. 乙酸>正丁醇>吡啶>苯>乙酸乙酯>甲醇>三氯甲烷>丙酮>二氯甲烷>乙醚

7. 水>甲醇>氢氧化钠水溶液>甲酰胺

四、简答题

1.常见提取方法有:溶剂法、水蒸气蒸馏法、升华法、超临界萃取法等,其中,常采用溶剂提取法,包括浸渍法、渗漏法、煎煮法、回流提取法、连续回流提取法;超临界萃取技术是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的一种高效的提取技术。

常见分离方法有:①根据溶解度差异,分为结晶或重结晶,酸/碱沉淀法,水/醇、醇/水法,金属盐沉淀法等;②根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比不同,分为液液萃取法、纸色谱法、液液分配柱色谱法等;③根据吸附性能不同,分为硅胶、氧化铝、活性炭、聚酰胺、大孔吸附树脂等方法;④根据分子量大小,分为膜分离技术、凝胶过滤法;⑤根据解离程度分为离子交换法。

2. 适用于低极性化合物的提取。其优点有:①溶剂无残留、萃取速度快、收率高、工艺流程简单、操作方便,萃取介质可循环利用、成本低;②无易燃易爆危险,环境污染少,无公害,产品纯天然;③因萃取温度低,适用于对热不稳定物质的提取;④萃取介质的溶解特性容易改变,在一定温度下只需改变其压力即可;⑤还可加入夹带剂改变萃取介质的极性来提取极性物质;⑥适于极性较大和分子量较大物质的萃取;⑦可与其他色谱技术及IR、MS联用,可高效快速地分析中药及其制剂中有效成分。

3. 原理: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相中吸附力的差异进行分离。应用:硅胶可分离各类成分。氧化铝分离碱性或中性亲脂性成分。活性炭分离水溶性成分。聚酰胺是分子间氢键吸附,适合分离黄酮、醌类、酚类成分。工业生产中经常用大孔吸附树脂进行脱盐、脱糖及蛋白质处理。

五、问答题

1.从左至右依次顺序:中性,酸性,两性,碱性化合物

2.(1)A 、B、C;(2)C、B、A

第四章醌类化合物习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C

2. A

3. B

4. A

5. C

6. B

7. D

8. C

二、多项选择题

1. AB

2. ABC

3. ACD

4. ACD

5. ACD

6. AD

三、提取分离

甲为大黄酚葡萄糖苷,水溶性物质;乙为大黄酸,酸性最强;丙为F,酸性第二强;丁为B,酸性第三强;戊为D,酸性最弱。

第五章黄酮类化合物习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A

2. A

3. D

4. D

5. D

6. C

7. B

8. C

二、多项选择题

1. ACDE

2. BC

三、判断题

1. T

2. F

3. F

4. T

5. F

6. F

7. F

四、提取分离

1. 从左至右分别为:多糖,芦丁,槲皮素

2. 提示:药材经水煮醇沉后,醇液减压回收,得到的混合组分可采用聚酰胺、硅胶柱、Sephadex LH-20等多种手法,依据各自的分离原理进行分离。

第九章生物碱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C

2. B

3. A

4. B

5. D

6. B

7. A

8. C

9.D 10. C 11. B 12. B 13.

C 14. B 15. A 16. C 17. C 18. B

二、填空题

1. 酸;盐

2. 缺少长链共轭结构

3. 游离;碱水

4. 改良的碘化铋钾

5. 游离;盐;酯;苷

6. 溶剂法;离子交换树脂法;沉淀法

7. 制成碱性硅胶薄层;在碱性条件下进行

8. 高;低;强;弱9. 游离;无机

三、判断题

1.T 2. F 3. F 4. T 5. F 6. F 7. F 8. F 9. T

四、提取分离

粉防己中的汉防己乙素比汉防己甲素极性大,故在冷苯中的溶解度较小先析出沉淀,可用冷

苯将两者分离。

第十一章天然药物的研究开发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指通过生物测定,从众多的候选化合物中发现和选定的具有某种活性的新化合物,一般

具有新颖的化学结构,并有衍生化和改变结构的发展潜力,可用作研究模型,经过结构优化,开发出高效低毒的新药品种。

2.构效关系指的是药物或其他生理活性物质的化学结构与其生理活性之间的关系,是药物

化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

3.即是以口服中药后的血清为材料,提取分离中药有效成分的一种研究方法。研究中药口

服后,体内血清的主要化学成分。

4.血清药理学实验方法是首先给动物服药,然后取其血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药理学观察。

复杂的成分(中药)经过消化、吸收分布、代谢排除等体内过程,再取含药的血清进行药理试验,比较接近药物体内环境中产生药理作用的真实过程。

5.是指从单味中药材或饮片中提取的经动物及临床试验证明有效的一类化学成分。

6.是指经过生物体内转化后才具有药理作用的化合物。前体药物本身没有生物活性或活性

很低,经过体内代谢后变为有活性的物质。

二、问答题

1.简述从天然药物或中药中开发新药的五种主要形式。

①通过文献资料、民间秘方或药理筛选,发现有药用价值的天然药物,用于新药开

发;②根据已知活性成分或已有新药,通过亲缘关系寻找含有此类成分的动植物,进而开发新药;③在不明有效成分的情况下,根据临床疗效明确的经验方、经典方或经药效学证实的有开发价值的复方中药,开发成为新药;④在明确有效成分的情况下,将有效部位开发成为新药;⑤通过天然产物活性的研究,发现先导化合物,再通过构效关系的研究,优化结构,进而开发成为新药。

2.天然药物中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方法:①天然药物及中药中原生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

②天然药物及中药前体活性成分的研究。③基于血清药化学和血清药理学的研究

3.开发新药大体的三个阶段,即:①临床前研究;②临床研究;③试生产(Ⅲ期临床试验,

主要考察其安全性)

4.天然药物中生物活性成分研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①创新药物的开发是一个高技术、

高风险、高投入、高回报、知识密集型的系统工程,涉及化学、药理、制剂、临床医学、

毒理等多学科领域。②活性测试方法选择的正确与否是活性追踪分离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③确保供试材料具有活性是能够追踪到活性化合物的前提;④天然药物及中药在临床上往往具有多方面的治疗作用,在动物试验上具有多方面的活性,在体外试验中具有多个作用靶点。

5.常用的活性测试方法有整体动物、动物的器官、组织、酶、受体以及药物对体内某些生

物活性物质的抑制或促进等。无疑采用整体动物进行实验与人比较接近,但所需实验费用很大,现象复杂、时间长,加以动物个体差异以及病理模型难于建立等因素,实际上用其指导活性追踪分离难于做到。最好的方法是寻找活性部位时用整体动物实验,追踪分离成分选用体外的方法。理想的体外活性测试方法应该是具有简易、快速、不需特殊设备、方便、抗干扰性强、假阳性和假阴性均较低、临床相关性强等优点,但在实际工作中理想的活性测试方法往往很难找到。

6.①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及其制剂;②新发

现的药材及其制剂;③新的中药材代用品;④药材新的药用部位及其制剂;⑤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有效部位及其制剂;⑥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中药、天然药物复方制剂;⑦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中药、天然药物给药途径的制剂;

⑧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中药、天然药物剂型的制剂;⑨仿制药

化工分离工程复习题及答案..

化工分离过程试题库(复习重点) 第一部分填空题 1、分离作用是由于加入(分离剂)而引起的,因为分离过程是(混合过程)的逆过程。 2、分离因子是根据(气液相平衡)来计算的。它与实际分离因子的差别用(板效率)来表示。 3、汽液相平衡是处理(汽液传质分离)过程的基础。相平衡的条件是(所有相中温度压力相等,每一组分的化学位相等)。 4、精馏塔计算中每块板由于(组成)改变而引起的温度变化,可用(泡露点方程)确定。 5、多组分精馏根据指定设计变量不同可分为(设计)型计算和(操作)型计算。 6、在塔顶和塔釜同时出现的组分为(分配组分)。 7、吸收有(轻)关键组分,这是因为(单向传质)的缘故。 8、对多组分吸收,当吸收气体中关键组分为重组分时,可采用(吸收蒸出塔)的流程。 9、对宽沸程的精馏过程,其各板的温度变化由(进料热焓)决定,故可由(热量衡算)计算各板的温度。 10、对窄沸程的精馏过程,其各板的温度变化由(组成的改变)决定,故可由(相平衡方程)计算各板的温度。 11、为表示塔传质效率的大小,可用(级效率)表示。 12、对多组分物系的分离,应将(分离要求高)或(最困难)的组分最后分离。 13、泡沫分离技术是根据(表面吸附)原理来实现的,而膜分离是根据(膜的选择渗透作用)原理来实现的。 14、新型的节能分离过程有(膜分离)、(吸附分离)。 15、传质分离过程分为(平衡分离过程)和(速率分离过程)两大类。 16、分离剂可以是(能量)和(物质)。 17、Lewis 提出了等价于化学位的物理量(逸度)。 18、设计变量与独立量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来表示( Ni=Nv-Nc即设计变量数=独立变量数-约束关系 ) 19、设计变量分为(固定设计变量)与(可调设计变量)。 20、温度越高对吸收越(不利) 21、萃取精馏塔在萃取剂加入口以上需设(萃取剂回收段)。 22、用于吸收过程的相平衡关系可表示为(V = SL)。 23、精馏有(两个)个关键组分,这是由于(双向传质)的缘故。 24、精馏过程的不可逆性表现在三个方面,即(通过一定压力梯度的动量传递),(通过一定温度梯度的热量传递或不同温度物流的直接混合)和(通过一定浓度梯度的质量传递或者不同化学位物流的直接混合)。 25、通过精馏多级平衡过程的计算,可以决定完成一定分离任务所需的(理论板数),为表示塔实际传质效率的大小,则用(级效率)加以考虑。 27、常用吸附剂有(硅胶),(活性氧化铝),(活性炭)。 28、恒沸剂与组分形成最低温度的恒沸物时,恒沸剂从塔(顶)出来。

分离过程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1.列出5种使用ESA和5种使用MSA的分离操作。 答:属于ESA分离操作的有精馏、萃取精馏、吸收蒸出、再沸蒸出、共沸精馏。 属于MSA分离操作的有萃取精馏、液-液萃取、液-液萃取(双溶剂)、吸收、 吸附。 2.比较使用ESA与MSA分离方法的优缺点。 答:当被分离组分间相对挥发度很小,必须采用具有大量塔板数的精馏塔才能分 离时,就要考虑采用萃取精馏(MSA),但萃取精馏需要加入大量萃取剂, 萃取剂的分离比较困难,需要消耗较多能量,因此,分离混合物优先选择能 量媒介(ESA)方法。 3.气体分离与渗透蒸发这两种膜分离过程有何区别? 答:气体分离与渗透蒸发式两种正在开发应用中的膜技术。气体分离更成熟些, 渗透蒸发是有相变的膜分离过程,利用混合液体中不同组分在膜中溶解与扩 散性能的差别而实现分离。 5.海水的渗透压由下式近似计算: π=RTC/M, 式中C为溶解盐的浓度,g/cm3;M为离子状态的各种溶剂的平均分子量。若从含盐0.035 g/cm3的海水中制取纯水,M=31.5,操作温度为298K。问反渗透膜两侧的最小压差应为多少kPa? 答:渗透压π=RTC/M=8.314×298×0.035/31.5=2.753kPa。 所以反渗透膜两侧的最小压差应为2.753kPa。 9. 假定有一绝热平衡闪蒸过程,所有变量表示在所附简图中。求: (1)总变更量数Nv; (2)有关变更量的独立方程数Nc; (3)设计变量数Ni; (4)固定和可调设计变量数Nx , Na; (5)对典型的绝热闪蒸过程,你 将推荐规定哪些变量? 思路1: 3股物流均视为单相物流, 总变量数Nv=3(C+2)=3c+6 独立方程数Nc F zi T F P F V , yi ,Tv , Pv L , x i , T L , P L 习题5附图

2018版毛概重点章节课后思考题及答案

5.1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1、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2、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是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 3、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 5.2如何把握理论的主要容 1、解放思想、实事的思想路线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3、党的基本路线 4、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 5、三步走战略 6、改革开放理论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8、“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要抓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9、一国两制 10、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党 5.3如何认识理论的历史地位 1、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继承和发展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 3、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8.1如何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变化 对社会主义矛盾的科学判断,是制定党的路线方针的基本依据。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认识根据社会发展变化而不断调整和深化。 1、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党的八大指“出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求同当前经济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历史决议》对我国社会主

要矛盾作了科学表述“我国需要解决的矛盾,已经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之间产生的矛盾” 3、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依据有下面三个方面: ①经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 ②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 ③影响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8.2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1、新时代的涵: ○1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注意伟大胜利的时代。 ○2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时代。 ○3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4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戮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5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2、新时代的意义 ○1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2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进程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社会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3从人类文明进程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分离工程课后习题答案-刘家祺

分离工程课后习题答案-刘家祺

分离工程习题 第一章 1. 列出5种使用ESA 和5种使用MSA 的分离操作。 答:属于ESA 分离操作的有精馏、萃取精馏、吸收蒸出、再沸蒸出、共沸精馏。 属于MSA 分离操作的有萃取精馏、液-液萃取、液-液萃取(双溶剂)、吸收、吸附。 5.海水的渗透压由下式近似计算:π=RTC/M ,式中C 为溶解盐的浓度,g/cm 3;M 为离子状态的各种溶剂的平均分子量。若从含盐0.035 g/cm 3的海水中制取纯水,M=31.5,操作温度为298K 。问反渗透膜两侧的最小压差应为多少kPa? 答:渗透压π=RTC/M =8.314×298×0.035/31.5=2.753kPa 。 所以反渗透膜两侧的最小压差应为2.753kPa 。 9.假定有一绝热平衡闪蒸过程,所有变量表示在所附简图中。求: (1) 总变更量数Nv; (2) 有关变更量的独立方程数Nc ; (3) 设计变量数Ni; (4) 固定和可调设计变量数Nx , Na ; (5) 对典型的绝热闪蒸过程,你 将推荐规定哪些变量? 思路1: 3股物流均视为单相物流, 总变量数Nv=3(C+2)=3c+6 独立方程数Nc 物料衡算式 C 个 热量衡算式1个 相平衡组成关系式C 个 1个平衡温度等式 1个平衡压力等式 共2C+3个 故设计变量Ni =Nv-Ni=3C+6-(2C+3)=C+3 固定设计变量Nx =C+2,加上节流后的压力,共C+3个 可调设计变量Na =0 解: V -2 F z i T F P F V , y i ,T v , P v L , x i , T L , P L 习题5附图

分离课后习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因时间关系,详细复习总结的电子版没时间做了,大家抽空多看看课本,考试以课本基础知识为主,书上找不到答案的不会考。 2.这里主要总结了老师上课讲的课后题 参考 答案,以及部分往届复习的名词解释整合,大家参考记忆。 3.考试题型:6-7个名词解释,6-7个选择题(考察细节掌握,一个两分),填空,简答论述(接近50分)。 4.不考计算题,但依然会考公式的其他应用,复习时自己注意。 5.【P22】【P24】【P44-45】【P216-217】这几页的图和表必须会解读,【P191-192】这两页表必须背过,必考重点!考试没有画图题,但可能有读图题,常见的重点图示必须熟悉。 6.抓紧时间好好复习,今年监考比历届都要严,不要因小失大!!! 7.最后,祝都过。 ***感谢冯晓博、马阿敏、张雪琴三位热心的好学霸肯抽出时间为大家整理资料*** 第一章 绪论 1.分离技术的三种分类方法各有什么特点? 答:(1)按被分离物质的性质分类分为物理分离法、化学分离法、物理化学分离法。 (2)按分离过程的本质分类分为平衡分离过程、速度差分离过程、反应分离过程。 (3)场流分类法 2.分离富集的目的? 答:①定量分析的试样通常是复杂物质,试样中其他组分的存在常常影响某些组分的定量测定,干扰严重时甚至使分析工作无法进行。这时必须根据试样的具体情况,采用适当的分离方法,把干扰组分分离除去,然后才能进行定量测定。②如果要进行试样的全分析,往往需要把各种组分适当的分离,而后分别加以鉴定或测定。③而对于试样中的某些痕量组分,进行分离的同时往往也就进行了必要的浓缩和富集,于是就便于测定。因此物质的化学分离和测定具有同样重要意义。 3.什么是直接分离和间接分离? 答:直接分离是将待测组分从复杂的干扰组分分离出来;间接分离是将干扰组分转入新相,而将待测组分留在原水相中。 4.阐述浓缩、富集和纯化三个概念的差异与联系? 答:富集:通过分离,使目标组分在某空间区域的浓度增大。浓缩:将溶剂部分分离,使溶质浓度提高的过程。纯化:通过分离使某种物质的纯度提高的过程。 根据目标组分在原始溶液中的相对含量(摩尔分数)的不同进行区分: (方法 被分离组分的摩尔分数)富集 <0.1;浓缩 0.1-0.9;纯化 >0.9。 5.回收因子、分离因子和富集倍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答:(1)被分离物质在分离过程中损失量的多少,某组分的回收程度,用回收率来表示。 待测组分A 的回收率,用RA 表示,QA °---为富集前待测物的量;QA---富集后待测物的量。%100?= A A A Q Q R (2)分离因子:两组分的分离程度。用SA , B 表示。B A B A B A B ,//R R Q Q Q Q S A =??= A —待测组分;B —干扰组分。如果待测组分A 符合定量要求,即可认为QA ≈ Q oA ,SA,B ≈ Q oB/QB = 1/RB ,常量组分测定:SA,B ≈103;分离因子越大,分离效果越好。 (3)富集倍数:目标组分和基体组分的回收率之比,用F 表示, M M T T M T Q Q Q Q R R F //== RT 为组分的回收率;RM 为基体的回收率; QT °为富集前待测物的量; QT 为富集后待测物的量;QM °为富集前基体的量;QM 为富集后基体的量。

生物化学各章练习题及答案

生物化学各章练习题及答案

生化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加入高浓度的中性盐,当达到一定的盐饱和度时,可使蛋白质的溶解度__________并__________,这种现象称为 __________。 2、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是_____________。 3、____RNA 分子指导蛋白质合成,_____RNA 分子用作蛋白质合成中活化氨基酸的载体。 4、根据维生素的溶解性质,可将维生素分为两类,即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是碳水化合物在植物体内运输的主要方式。 6、糖酵解在细胞的_____________中进行 7、糖类除了作为能源之外,它还与生物大分子间识别有关,也是合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的碳骨架的共体。 8、脂肪是动物和许多植物主要的能源贮存形式,是由甘油与3分子_____________酯化而成的。 9、基因有两条链,作为模板指导转录的那条链称 _____________链。 10、以RNA 为模板合成DNA 称_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 1、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2、糖的有氧氧化: 3、必需脂肪酸: 4、半保留复制: 三、问答题 1、蛋白质有哪些重要功能?

1、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指蛋白质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以及二硫键的位置。 2、糖的有氧氧化:糖的有氧氧化指葡萄糖或糖原在有氧条件下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过程。是糖氧化的主要方式。 3、必需脂肪酸:为人体生长所必需但有不能自身合成,必须从事物中摄取的脂肪酸。在脂肪中有三种脂肪酸是人体所必需的,即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 4、半保留复制:双链DNA 的复制方式,其中亲代链分离,每一子代DNA 分子由一条亲代链和一条新合成的链组成。 三、问答题 2、DNA 分子二级结构有哪些特点? 答:按Watson-Crick 模型,DNA 的结构特点有:两条反相平行的多核苷酸链围绕同一中心轴互绕;碱基位于结构的内侧,而亲水的糖磷酸主链位于螺旋的外侧,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形成核酸的骨架;碱基平面与轴垂直,糖环平面则与轴平行。两条链皆为右手螺旋;双螺旋的直径为2nm,碱基堆积距离为0.34nm,两核酸之间的夹角是36°,每对螺旋由10 对碱基组成;碱基按A=T,G=C 配对互补,彼此以氢键相连系。维持DNA 结构稳定的力量主要是碱基堆积力;双螺旋结构表面有两条螺形凹沟,一大一小。 3、怎样证明酶是蛋白质? 答:(1)酶能被酸、碱及蛋白酶水解,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氨基酸,证明酶是由氨基酸组成的。 (2)酶具有蛋白质所具有的颜色反应,如双缩脲反应、茚三酮反应、米伦反应、乙醛酸反应。 (3)一切能使蛋白质变性的因素,如热、酸碱、紫外线等,同样可以使酶变性失活。

分离工程课后习题答案刘家祺

分离工程习题 第一章 1.列出5种使用ESA和5种使用MSA的分离操作。 答:属于ESA分离操作的有精馏、萃取精馏、吸收蒸出、再沸蒸出、共沸精馏。 属于MSA分离操作的有萃取精馏、液-液萃取、液-液萃取(双溶剂)、吸收、吸附。 5.海水的渗透压由下式近似计算:π=RTC/M,式中C为溶解盐的浓度,g/cm3;M为离子状态的各种溶剂的平均分子量。若从含盐0.035 g/cm3的海水中制取纯水,M=31.5,操作温度为298K。问反渗透膜两侧的最小压差应为多少kPa? 答:渗透压π=RTC/M=8.314×298×0.035/31.5=2.753kPa。 所以反渗透膜两侧的最小压差应为2.753kPa。 9.假定有一绝热平衡闪蒸过程,所有变量表示在所附简图中。求: (1)总变更量数Nv; (2)有关变更量的独立方程数Nc; (3)设计变量数Ni; (4)固定和可调设计变量数Nx , Na; (5)对典型的绝热闪蒸过程,你将推荐规定哪些变量? 思路1: 3股物流均视为单相物流, 总变量数Nv=3(C+2)=3c+6 独立方程数Nc 物料衡算式C个 热量衡算式1个 相平衡组成关系式C个 1个平衡温度等式 1个平衡压力等式共2C+3个 故设计变量Ni =Nv-Ni=3C+6-(2C+3)=C+3 固定设计变量Nx=C+2,加上节流后的压力,共C+3个 可调设计变量Na=0 解: (1)Nv = 3 ( c+2 ) (2)Nc 物 c

能 1 相 c 内在(P,T) 2 Nc = 2c+3 (3)Ni = Nv – Nc = c+3 (4)Nxu = ( c+2 )+1 = c+3 (5)Nau = c+3 –( c+3 ) = 0 思路2: 输出的两股物流看成是相平衡物流,所以总变量数Nv=2(C+2) 独立方程数Nc:物料衡算式C个,热量衡算式1个,共C+1个 设计变量数Ni=Nv-Ni=2C+4-(C+1)=C+3 固定设计变量Nx:有C+2个加上节流后的压力共C+3个 可调设计变量Na:有0 11.满足下列要求而设计再沸汽提塔见附图,求: (1)设计变更量数是多少? (2)如果有,请指出哪些附加变量需要规定? 解:N x u 进料c+2 压力9 c+11=7+11=18 N a u 串级单元 1 传热 1 合计 2 N V U = N x u+N a u = 20 附加变量:总理论板数。 16.采用单个精馏塔分离一个三组分混合物为三个产品(见附图),试问图中所注设计变量能否使问题有唯一解?如果不,你认为还应规定哪个(些)设计变量? 解: N X U进料c+2 压力40+1+1 c+44 = 47 N a u3+1+1+2 = 7 N v u = 54 设计变量:回流比,馏出液流率。 第二章 4.一液体混合物的组成为:苯0.50;甲苯0.25;对二甲苯0.25(摩尔分率)。分别

第三章思考题及答案

第三章思考题 刚体一般是由n (n 是一个很大得数目)个质点组成。为什么刚体的独立变量却不是3n 而是6或者更少 何谓物体的重心他和重心是不是 总是重合在一起的 试讨论图形的几何中心,质心和重心重合在一起的条件。 简化中心改变时,主矢和主矩是不是也随着改变如果要改变,会不会影响刚体的运动 已知一匀质棒,当它绕过其一端并垂直于棒的轴转动时,转动惯量为23 1 ml ,m 为棒的质量,l 为棒长。 问此棒绕通过离棒端为l 41且与上述轴线平行的另一轴线转动时,转动惯量是不是等于2 24131?? ? ??+l m ml 为什么 如果两条平行线中没有一条是通过质心的,那么平行轴定理式(3.5.12)能否应用如不能,可否加以修改后再用 在平面平行运动中,基点既然可以任意选择,你觉得选择那些特殊点作为基点比较好好处在哪里又在(3.7.1)及()两式中,哪些量与基点有关哪些量与基点无关 转动瞬心在无穷远处,意味着什么 刚体做平面平行运动时,能否对转动瞬心应用动量矩定理写出它的动力学方程为什么 当圆柱体以匀加速度自斜面滚下时,为什么用机械能守恒定律不能求出圆柱体和斜面之间的反作用力此时摩擦阻力所做的功为什么不列入是不是我们必须假定没有摩擦力没有摩擦力,圆柱体能不能滚 圆柱体沿斜面无滑动滚下时,它的线加速度与圆柱体的转动惯量有关,这是为什么但圆柱体沿斜面既滚且滑向下运动时,它的线加速度则与转动惯量无关这又是为什么 刚体做怎样的运动时,刚体内任一点的线速度才可以写为r ω?这时r 是不是等于该质点到转动轴的垂直距离为什么 刚体绕固定点转动时,r ω ?dt d 为什么叫转动加速度而不叫切向加速度又()r ωω??为什么叫向轴加速度而不叫向心加速度 在欧勒动力学方程中,既然坐标轴是固定在刚体上,随着刚体一起转动,为什么我们还可以用这种坐标系来研究刚体的运动 欧勒动力学方程中的第二项()21I I -y x ωω等是怎样产生的它的物理意义又是什么 第三章思考题解答 答:确定一质点在空间中得位置需要3个独立变量,只要确定了不共线三点的位置刚体的位置也就确定了,故须九个独立变量,但刚体不变形,此三点中人二点的连线长度不变,即有三个约束方程,所以

分离工程习题解答

[例2-3] 求含正丁烷(1)0.15、正戊烷(2)0.4、和正已烷(3)0.45(摩尔分数)之烃类混合物在0.2MPa 压力下的泡点温度。B. 露点温度 a. 解:因各组分都是烷烃,所以汽、液相均可看成理想溶液, K i 只取决于温度和压力。如计算要求不高,可使用烃类的 p -T -K 图(见图 2-1)。 假设 T = 50℃, p =0.2MPa ,查图求 K i , 组分 xi Ki yi=Kixi 正丁烷 0.15 2.5 0.375 正戊烷 0.40 0.76 0.304 正已烷 0.45 0.28 0.126 说明所设温度偏低,选正丁烷为K G ,95.0805 .076 .03==∑=i G y K K 。查p-t-k 图t 为58.7, 再设 T = 58.7℃,重复上述计算得 故泡点温度为 58.7℃。 解:B. 露点温度, 假设 T = 80℃, p =0.2MPa ,查图求 K i , 组分 xi Ki yi/Ki=xi 正丁烷 0.15 4.2 0.036 正戊烷 0.40 1.6 0.25 正已烷 0.45 0.65 0.692 1978.0≠=∑=∑∴i i i K y x 选正戊烷为参考组分,则 56.1978.06.14=?=∑?=i G x K K 由56.14=K ,查图2-1a 得t=78℃ K 1=4,K 2=1.56, K 3=0.6, 1053.175.0267.00375.0≈=++=∑ =∑∴i i i K y x

故混合物在78℃。 [例2-7] 进料流率为 1000kmol/ h的轻烃混合物,其组成为:丙烷 (1)30% ;正丁烷 (2)10% ;正戊烷 (3)15% ;正已烷 (4)45%( 摩尔 ) 。求在50 ℃和 200kPa 条件下闪蒸的汽、液相组成及流率。 解:该物系为轻烃混合物,可按理想溶液处理。由给定的T 和p ,从p - T - K 图查K i ,再采用上述顺序解法求解。 (1)核实闪蒸温度 假设50℃为进料泡点温度,则 假设50℃为进料的露点温度,则 说明进料的实际泡点和露点温度分别低于和高于规定的闪蒸温度,闪蒸问题成立。 (2)求Ψ ,令Ψ 1 =0.1(最不利的初值) =0.8785 因f (0.1)>0,应增大Ψ 值。因为每一项的分母中仅有一项变化,所以可以写出仅含未知数Ψ 的一个方程: 计算R - R 方程导数公式为:

分离工程习题解答模板

[例2-3] 求含正丁烷( 1) 0.15、 正戊烷( 2) 0.4、 和正已烷( 3) 0.45( 摩尔分数) 之烃类混合物在0.2MPa 压力下的泡点温度。B. 露点温度 a. 解: 因各组分都是烷烃, 因此汽、 液相均可看成理想溶液, K i 只取决于温度和压力。如计算要求不高, 可使用烃类的 p -T -K 图( 见图 2-1) 。 假设 T = 50℃, p =0.2MPa, 查图求 K i , 组分 xi Ki yi=Kixi 正丁烷 0.15 2.5 0.375 正戊烷 0.40 0.76 0.304 正已烷 0.45 0.28 0.126 说明所设温度偏低,选正丁烷为K G ,95.0805 .076 .03==∑=i G y K K 。查p-t-k 图t 为58.7, 再设 T = 58.7℃, 重复上述计算得 故泡点温度为 58.7℃。 解: B. 露点温度, 假设 T = 80℃, p =0.2MPa, 查图求 K i ,

组分 xi Ki yi/Ki=xi 正丁烷 0.15 4.2 0.036 正戊烷 0.40 1.6 0.25 正已烷 0.45 0.65 0.692 1978.0≠=∑ =∑∴i i i K y x 选正戊烷为参考组分, 则 56.1978.06.14=?=∑?=i G x K K 由56.14=K ,查图2-1a 得t=78℃ K 1=4, K 2=1.56, K 3=0.6, 1053.175.0267.00375.0≈=++=∑ =∑∴i i i K y x 故混合物在78℃。 [例2-7] 进料流率为 1000kmol/ h 的轻烃混合物, 其组成为: 丙烷 (1)30% ; 正丁烷 (2)10% ; 正戊烷 (3)15% ; 正已烷 (4)45%( 摩尔 ) 。求在 50 ℃和 200kPa 条件下闪蒸的汽、 液相组成及流率。

化工分离工程试题答卷及参考答案

MESH方程。 一、填空(每空2分,共20分) 1. 如果设计中给定数值的物理量的数目等于 设计变量,设计才有结果。 2. 在最小回流比条件下,若只有重组分是非分 配组分,轻组分为分配组分,存在着两个 恒浓区,出现在精镏段和进料板 位置。 3. 在萃取精镏中,当原溶液非理想性不大时, 加入溶剂后,溶剂与组分1形成具有较强正 偏差的非理想溶液,与组分2形成 负偏差或理想溶液,可提高组分1对2的 相对挥发度。 4. 化学吸收中用增强因子表示化学反应对传质 速率的增强程度,增强因子E的定义是化学吸 收的液相分传质系数(k L)/无化学吸收的液相 分传质系数(k0L)。 5. 对普通的N级逆流装置进行变量分析,若组 分数为C个,建立的MESH方程在全塔有 NC+NC+2N+N=N(2C+3) 个。 η; 6. 热力学效率定义为= 实际的分离过程是不可逆的,所以热力学效 率必定于1。 7. 反渗透是利用反渗透膜选择性的只透过 溶剂的性质,对溶液施加压力,克服溶 剂的渗透压,是一种用来浓缩溶液的膜 分离过程。 二、推导(20分) 1. 由物料衡算,相平衡关系式推导图1单 级分离基本关系式。 ——相平衡常数; 式中: K i ψ——气相分 率(气体量/进料量)。 2. 精馏塔第j级进出物料如图1,建立

三、简答(每题5分,共25分) 1.什么叫相平衡相平衡常数的定义是什么 由混合物或溶液形成若干相,这些相保持物理平衡而共存状态。热力学上看物系的自由焓最小;动力学上看相间表观传递速率为零。 K i =y i /x i 。 2.关键组分的定义是什么;在精馏操作中, 一般关键组分与非关键组分在顶、釜的 分配情况如何 由设计者指定浓度或提出回收率的组分。 LK绝大多数在塔顶出现,在釜中量严格控制; HK绝大多数在塔釜出现,在顶中量严格控制; LNK全部或接近全部在塔顶出现; HNK全部或接近全部在塔釜出现。 3.在吸收过程中,塔中每级汽、液流量为 什么不能视为恒摩尔流 吸收为单相传质过程,吸收剂吸收了气体中的溶质而流量在下降过程中不断增加,气体的流量相应的减少,因此气液相流量在塔内都不能视为恒定。 4.在精馏塔中设中间换热器为什么会提高 热力学效率 在中间再沸器所加入的热量其温度低于塔 底加入热量的温度,在中间冷凝器所引出的 热量其温度高于塔顶引出热量的温度,相对 于无中间换热器的精馏塔传热温差小,热力 学效率高。 5.反应精馏的主要优点有那些 (1)产物一旦生成立即移出反应区;(2)反应区反应物浓度高,生产能力大;(3)反应热可由精馏过程利用;(4)节省设备投资费用;(5)对于难分离物系通过反应分离成较纯产品。 四、计算(1、2题10分,3题15分,共35分) 1. 将含苯(mol分数)的苯(1)—甲苯(2)混合物在下绝热闪蒸,若闪蒸温度为94℃,用计算结果说明该温度能否满足闪蒸要求 已知:94℃时P 1 0= P 2 0= 2. 已知甲醇(1)和醋酸甲酯(2)在常压、54℃ 下形成共沸物,共沸组成X 2 =(mol分率), 在此条件下:kPa P kPa p98 . 65 , 24 . 9002 1 = =求 该系统的活度系数。 3. 气体混合物含乙烷、丙烷、丁烷(均为摩尔分数),用不挥发的烃类进行吸收,已知吸收后丙烷的吸收率为81%,取丙烷在全塔的平均吸收因子A=,求所需理论板数;若其它条件不变,提高平均液汽比到原来的2倍,此时丙烷的吸 收率可达到多少。

分离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1.分离技术的三种分类方法各有什么特点? 答:(1)按被分离物质的性质分类分为物理分离法、化学分离法、物理化学分离法。 (2)按分离过程的本质分类分为平衡分离过程、速度差分离过程、反应分离过程。(3)场流分类法 2.分离富集的目的? 答:①定量分析的试样通常是复杂物质,试样中其他组分的存在常常影响某些组分的定量测定,干扰严重时甚至使分析工作无法进行。这时必须根据试样的具体情况,采用适当的分离方法,把干扰组分分离除去,然后才能进行定量测定。②如果要进行试样的全分析,往往需要把各种组分适当的分离,而后分别加以鉴定或测定。③而对于试样中的某些痕量组分,进行分离的同时往往也就进行了必要的浓缩和富集,于是就便于测定。因此物质的化学分离和测定具有同样重要意义。 3.什么是直接分离和间接分离? 答:直接分离是将待测组分从复杂的干扰组分分离出来;间接分离是将干扰组分转入新相,而将待测组分留在原水相中。 4.阐述浓缩、富集和纯化三个概念的差异与联系? 答:富集:通过分离,使目标组分在某空间区域的浓度增大。浓缩:将溶剂部分分离,使溶质浓度提高的过程。纯化:通过分离使某种物质的纯度提高的过程。 根据目标组分在原始溶液中的相对含量(摩尔分数)的不同进行区分: (方法被分离组分的摩尔分数)富集<0.1;浓缩0.1-0.9;纯化>0.9。 5.回收因子、分离因子和富集倍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答:(1)被分离物质在分离过程中损失量的多少,某组分的回收程度,用回收率来表示。 待测组分A 的回收率,用RA 表示,QA °---为富集前待测物的量;QA---富集后待测物的量。%100?= A A A Q Q R (2)分离因子:两组分的分离程度。用SA , B 表示。B A B A B A B ,//R R Q Q Q Q S A =??= A —待测组分;B —干扰组分。如果待测组分A 符合定量要求,即可认为QA ≈ QoA ,SA,B ≈ QoB/QB = 1/RB ,常量组分测定:SA,B ≈103;分离因子越大,分离效果越好。 (3)富集倍数:目标组分和基体组分的回收率之比,用F 表示, M M T T M T Q Q Q Q R R F //== RT 为组分的回收率;RM 为基体的回收率; QT °为富集前待测物的量; QT 为富集后待测物的量;QM °为富集前基体的量;QM 为富集后基体的量。 第二章 分离过程中的热力学 2.气体分子吸附在固体吸附剂表面时,某吸附等温线可以由朗格缪尔吸附方程得到。试分析吸附物质的吸附平衡常数K 与该气体物质在气相的分压p 需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使朗格缪尔吸附等温线近似为直线。 答:溶质吸附量q 与溶质气体分压p 的关系可以用朗格缪尔吸附方程表示:p K p K q q A A +=1max ,式中qmax 为溶质在固相表面以单分子层覆盖的最大容量;KA 为溶质的吸附平衡常数。在低压时,p K q q p K A A max 1=,《。 第三章 分离过程中的动力学 1.简单讨论分子运动与宏观物体机械运动的差别和共同点。

(完整版)分析化学各章节习题(含答案)

第一章误差与数据处理 1-1 下列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 (1)做平行测定的目的是减小系统误差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2)随机误差影响精密度,对准确度无影响。 (3)测定结果精密度高,准确度不一定高。 (4)只要多做几次平行测定,就可避免随机误差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1-2 下列情况,将造成哪类误差?如何改进? (1)天平两臂不等长(2)测定天然水硬度时,所用蒸馏水中含Ca2+。 1-3填空 (1)若只作两次平行测定,则精密度应用表示。 (2)对照试验的目的是,空白试验的目的是。 (3)F检验的目的是。 (4)为检验测定结果与标准值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应用检验。 (5)对一样品做六次平行测定,已知d1~d5分别为0、+0.0003、-0.0002、-0.0001、+0.0002,则d6为。 1-4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纯品FeSO4·7H2O中铁的质量分数,4次平行测定结果分别为20.10%,20.03%,20.04%,20.05%。计算测定结果的平均值、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及变异系数。 1-5有一铜矿样品,w(Cu) 经过两次平行测定,分别为24.87%和24.93%,而实际w(Cu)为25.05%,计算分析结果的相对误差和相对相差。 1-6某试样5次测定结果为:12.42%,12.34%,12.38%,12.33%,12.47%。用Q值检验法和4d检验法分别判断数据12.47%是否应舍弃?(P = 0.95) 1-7某分析人员测定试样中Cl的质量分数,结果如下:21.64%,21.62%,21.66%,21.58%。已知标准值为21.42%,问置信度为0.95时,分析结果中是否存在系统误差? 1-8 在不同温度下测定某试样的结果如下: 10℃::96.5%,95.8%,97.1%,96.0% 37℃:94.2%,93.0%,95.0%,93.0%,94.5% 试比较两组数据是否有显著性差异?(P = 0.95)温度对测定是否有影响?

财政学 最全习题 第二章思考题及答案

第二章财政收支概述 第一部分财政收入 一、填空题 1、政府收费主要是,是政府模拟私人物品的定价方式收取的公共物品的价格。 2、1997年以后,我国财政统计中国家财政分项目收入包含的项目有税收、企业亏损补贴(抵减收入)、和其他收入。 3、将财政收入分为工业部门收入和农业部门收入是按财政收入来源中的为标准的。 4、1997年以后,预算外资金项目包括、、、和其他收入。 5.按财政资金的管理方分类,可分为两大类。 6、按财政收入形式分类,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7. 对财政收入规模起决定性作用。 二、判断题 1、财政收入按收入形式分类可分为税收、收费、债务收入、铸币收入、通货膨胀收入、经常性收入和临时性收入。 2、预算外收入不体现在财政预算报告中。 3、预算外收入的形式都是收费。 4、如果一项收入可以采取税收形式也可以采取收费形式,一般应采用税收形式。 5、改革开放后,我国财政收入的发展变化趋势和财政支出一样,都经历了一个先降后升的过程。 6、1996年以来,我国预算外资金相当于预算内财政收入的比例处于持续增长中。 7、由于存在通货膨胀税效应,通货膨胀必然使财政收入实际上升。 8、农业部门以间接形式上缴的收入比直接上缴的收入多得多。 9、自1994年工商税制改革以后,增值税和营业税的作用增强了,其中商业部门提供的财政收入迅速增长,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已逐渐超过工业部门。 10、我国企业收入曾经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三、不定项选择 1、关于税费改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谓税费改革,就是将可以改为税收形式的收费改为规范化的税收,对应当保留的收费加以规范并加强管理,坚决取缔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 B、税费改革是治理整顿预算外资金、规范政府收入机制的一种有效措施 C、税费改革是当前提高财政收入(指预算内)占GDP比重的重要途径 D、税费改革的最终目标是以税收代替收费 2、1996年以来,我国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新举措包括:() A、计划管理,财政审批,专户储存,银行监督 B、提出最重要将预算外资金全部纳入预算内管理 C、要求参照预算内资金管理模式,建立预算外资金的预决算制度 D、提出建立社会保障预算,将社会保障基金纳入预算内收入 3、收费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A、与政府提供的特定商品和服务有直接联系,专项收入,专项使用 B、往往是作为部门和地方特定用途的筹资手段 C、可完全由部门和地方自收自支 D、法治性和规范性相对较差 4、影响财政收入规模水平的主要经济因素有:() A、经济发展水平 B、生产技术水平 C、分配制度 D、所有制结构 5、价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体现在:() A、征收通货膨胀税B、税收的档次爬升效应C、造成财政收入虚增D、使财政收入数据失去信度

分离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绪论 1.分离技术的三种分类方法各有什么特点? 答:(1)按被分离物质的性质分类分为物理分离法、化学分离法、物理化学分离法。 (2)按分离过程的本质分类分为平衡分离过程、速度差分离过程、反应分离过程。 (3)场流分类法 2.分离富集的目的? 答:①定量分析的试样通常是复杂物质,试样中其他组分的存在常常影响某些组分的定量测定,干扰严重时甚至使分析工作无法进行。这时必须根据试样的具体情况,采用适当的分离方法,把干扰组分分离除去,然后才能进行定量测定。②如果要进行试样的全分析,往往需要把各种组分适当的分离,而后分别加以鉴定或测定。③而对于试样中的某些痕量组分,进行分离的同时往往也就进行了必要的浓缩和富集,于是就便于测定。因此物质的化学分离和测定具有同样重要意义。 3.什么是直接分离和间接分离? 答:直接分离是将待测组分从复杂的干扰组分分离出来;间接分离是将干扰组分转入新相,而将待测组分留在原水相中。 4.阐述浓缩、富集和纯化三个概念的差异与联系? 答:富集:通过分离,使目标组分在某空间区域的浓度增大。浓缩:将溶剂部分分离,使溶质浓度提高的过程。纯化:通过分离使某种物质的纯度提高的过程。 根据目标组分在原始溶液中的相对含量(摩尔分数)的不同进行区分: (方法 被分离组分的摩尔分数)富集 <0.1;浓缩 0.1-0.9;纯化 >0.9。 5.回收因子、分离因子和富集倍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答:(1)被分离物质在分离过程中损失量的多少,某组分的回收程度,用回收率来表示。 待测组分A 的回收率,用RA 表示,QA °---为富集前待测物的量;QA---富集后待测物的量。%100?= A A A Q Q R (2)分离因子:两组分的分离程度。用SA , B 表示。B A B A B A B ,//R R Q Q Q Q S A =??= A —待测组分;B —干扰组分。如果待测组分A 符合定量要求,即可认为QA ≈ Q oA ,SA,B ≈ Q oB/QB = 1/RB ,常量组分测定:SA,B ≈103;分离因子越大,分离效果越好。 (3)富集倍数:目标组分和基体组分的回收率之比,用F 表示, M M T T M T Q Q Q Q R R F //== RT 为组分的回收率;RM 为基体的回收率; QT °为富集前待测物的量; QT 为富集后待测物的量;QM °为富集前基体的量;QM 为富集后基体的量。 第二章 分离过程中的热力学 2.气体分子吸附在固体吸附剂表面时,某吸附等温线可以由朗格缪尔吸附方程得到。试分析吸附物质的吸附平衡常数K 与该气体物质在气相的分压p 需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使朗格缪尔吸附等温线近似为直线。 答:溶质吸附量q 与溶质气体分压p 的关系可以用朗格缪尔吸附方程表示:p K p K q q A A +=1max ,式中qmax 为溶质在固相表面以单分子层覆盖的最大容量;KA 为溶质的吸附平衡常数。在低压时,p K q q p K A A max 1=,《。

第八章概念与思考题及答案

第八章概念与思考题及答案

第八章货币供给 本章重要概念 货币供给:货币供给是指一国在某一时点上为社会经济运行服务的货币量,它由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供给的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两部分构成。 货币供给理论:货币供给理论主要是研究货币供给量的规定性、供给渠道或程序、决定因素以及中央银行调控等理论,它是货币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原始存款:原始存款(Primary Deposit):是指银行吸收的现金存款或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贷款所形成的存款。它包括商业银行吸收到的、增加其准备金的存款。 派生存款:派生存款(Derivative Deposit):是相对于原始存款而言的,是指由商业银行以原始存款为基础发放贷款而引伸出的超过最初部分存款的存款。 基础货币:亦称货币基数(Monetary Base),又称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High Powered Money),它是指起创造存款作用的商业银行创造更多货币的基础,它包括纯创造存款的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与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通货这两者的总和。 货币乘数:是指一定量的基础货币发挥作用的倍数,

指银行系统通过对一定量的基础货币运用之后,所创造的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的比值。 法定存款比率:是指商业银行所交存的法定存款准备金与非银行部门所持有的活期存款负债之间的比例关系。 现金比率:是指非银行部门所持有的中央银行现金负债与非银行部门所持有的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负债之间的比例关系。 定期存款比率:是指非银行部门所持有的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负债与存款负债的比例关系。 超额准备比率:是指商业银行持有的超额准备金(实际持有的r超过应当保留的r部分)与非银行部门所持有的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负债之间的比例关系。 货币供给宏观调控模式:是指中央银行在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中,必须具有明确的最终目标(如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降低失业率、稳定物价等),采取有效的政策工具(如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存款准备金等),选择具体的调控对象(或中间目标,即联系最终目标和政策工具之间的金融目标,如货币供给量、利率水平等),运用合适的调控形式(如通过金融市场、计划手段、法律手段等)。以上诸部分相互间的密切联系和相关作用组成一个完整的调控系统。 虚拟经济:虚拟经济起源于虚拟资本,它是信用制度高度发展与货币资本化的产物,是指相对独立于实体经济之

中兽医各章节思考题及答案

绪论 1、何谓中兽医学? 中兽医学即我国传统的兽医学,是我国历代劳动人民同家畜疾病进行斗争的经验总结,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精气、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学说)和独特的诊疗方法(望闻问切四诊、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法),以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为特点的理论、方药、针灸及病证防治技术。 2、为什么说中兽医学具有完整的学术体系? ①中兽医是一门综合学科,它有基础学科包括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学说,它有过渡学科包括针灸,中药方剂学,它有临床学科,包括内外科产科学②中兽医有丰富的治疗方法,包括内治法即汗、吐、下、温、和、情、补、消八法。外治法即贴敷法、掺药法所以说中兽医具有完整的学科体系。 3、试述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 ?整体观念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①动物本身的整体性:动物体是以心、肝、脾、肺、肾五个生理系统为中心,动物本身各组成部分之间,结构上密不可分,功能上相互为用、相互协调,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②动物机体与自然界的整体相关性:机体与自然界对立统一,息息相关,机体不能脱离外环境,而外环境的改变可以影响到动物机体的生理功能。?辩证论治辨证就是利用四诊收集资料,分析判断,认识疾病证候。论治则是根据辨的证的不同,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理、法、方、药。临床上,辨证论治有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两个具体应用形式。①同病异治:同种疾病由于不同病因或在不同阶段,所辨的证不同,故治不同。②异病同治:不同疾病,其发展过程中,所辨的证相同,故治相同。 阴阳学说 1.阴阳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阴阳是代表事物对立而又统一的两个方面,是一切事物和现象矛盾双方的概括。 2.事物阴阳分属的依据是什么?事物的阴阳属性是相对的还是绝对的?请举出理由阐述之。物质与功能可否用阴阳概括说明之? 凡是活动的、外在的、上升的、无形的、明亮的、温热的、功能的、强壮的、兴奋的、机能亢进的属阳;凡是静止的、内在的、下降的、有形的、晦暗的、寒冷的、物质的、虚弱的、抑制的、机能减退的属阴。 阴阳所代表的事物属性,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这种相对性,一方面表现为阴阳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