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古诗两首(第1课时)

古诗两首(第1课时)

古诗两首(第1课时)
古诗两首(第1课时)

南陵县工山镇中心小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2-最新

12 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首、踪、迹”等生字,会写“首、采、无”等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古诗的韵味,培养朗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背诵两首古诗。 难点:了解古诗的大意。 [教学课时] 2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达标检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荷塘图片)看到这么美的荷塘,你最想干什么或说什么? 2.看到那么美的荷塘,谁不想欣赏一番呢?一千多年前,诗人白居易也来到池边,还看见荷花池里发生的关于一个小娃的有趣的故事,于是,诗人忍不住就吟诵了一首诗。(展示:漂亮的荷塘上慢慢走来一位诗人,吟诵出这首诗《池上》) 3.想知道在这个小娃身上发生的有趣的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这首古诗。(揭示诗题)1.《池上》这首古诗的作者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二、循序渐进,掌握字词句 1.自读诗句,认识生字词。 (1)自由读《池上》,画出生字娃娃,要读准字音,难读的字做上记号多读几遍。 (2)课件出示生字,小老师教读生字,教师重点指导“首、踪、萍”等字的读法。 (3)课件出示生字词,采用抽生个别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灵活掌握本课生字。 2.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首”“采”,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字形笔画。学生练习描红。 (2)教师重点指导两个字易写错的部分。 首:下半部分是“自”,共九画,第四画是“短撇”。 采:上半部分的笔顺是“撇、点、点、撇”。 3.生字娃娃告诉老师,它们想和你们一块玩捉迷藏的游戏,它们都躲到诗句里去了,看大家能不能准确地叫出它们的名字。(齐读古诗)2.给下列汉字注音。 ()首()踪()迹 ()浮()萍3.描一描,写一写。 首 采三、诵读古诗,了解诗意 1.教师范读,学生领读,全班齐读古诗,读通读顺。 2.出示挂图,引导学生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是谁在干什么?(引导学生在自读古诗中得到答案) 3.教师解读古诗。 (1)课件出示古诗翻译。 (2)对照翻译,理解词语意思。

四年级上册 第5课 古诗两首《题西林壁》

5、《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题西林壁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 2、体会诗人在庐山时,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教学难点:体会诗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准备】 查阅有关作者、写诗的时代等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吟诵):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师:你们都知道老师吟诵的是哪首古诗吧?(题西林壁)今天,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到庐山去领略一下那神奇的自然风光。请全班打开课本第22面,齐读古诗《题西林壁》。 (生读古诗,师板书课题) 师:这首古诗,同学们都会背了,但是你们知道它的含义吗?今天,我们就要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步骤吗? 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二)学习古诗

1、解诗题,知作者 (1)师:请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一下本诗题目的意思。(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 (2)师:谁知道苏轼的生平?(生交流苏轼的资料。)(苏轼,字子瞻,好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为“三苏”。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时写下的五首游记诗之一。) 2、抓字眼,明诗意 (1)(师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2)师:四人小组合作交流,你们从这句诗中读懂了什么? (3)师: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作者)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侧着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 (4)师:你们能用橡皮泥捏出苏轼描绘的这座山吗? 远近高低各(重读)不同:向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看到的庐山景色都不相同。 (5)师:从这两句诗中,你知道为什么庐山在苏轼的眼中,会有怎么多种变化吗? (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 (6)师:对,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假如你现在就面对着庐山,你能用“我站在___________看到__________”说一句话吗? 不识庐山真(重读)面目:(识:认清)“我”没有认清庐山的真面目(全景)。

课文5古诗两首

课文5古诗两首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一 wuhm 题西林壁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 2.体会诗人在庐山时,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思想,说说自己的感受。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准备 1.橡皮泥。 2.学生收集有关苏轼的资料。 3.powerpoint。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吟诵):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师:你们都知道老师吟诵的是哪首古诗吧?(题西林壁)今天,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到庐山去领略一下那神奇的自然风光。请全班打开课本第22面,齐读古诗《题西林壁》。 (生读古诗,师板书课题) 师:这首古诗,同学们都会背了,但是你们知道它的含义吗?今天,我们就要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步骤吗?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二、学习课文 (一)解诗题,知作者 1.师:请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一下本诗题目的意思。(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 2.师:谁知道苏轼的生平?(生交流苏轼的资料。)(苏轼,字子瞻,好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为“三苏”。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时写下的五首游记诗之一。)(二)抓字眼,明诗意 1.(师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2.师:四人小组合作交流,你们从这句诗中读懂了什么? 3.师: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作者) 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侧着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 4.师:你们能用橡皮泥捏出苏轼描绘的这座山吗? 远近高低各(重读)不同:向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看到的庐山景色都不相同。

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案:古诗两首

20 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会写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3、理解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4、激起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重难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古诗赏析: 诗中的第一句“故人西辞黄鹤楼”意思是老朋友要告别黄鹤楼向东远行了。因为黄鹤楼在广陵之西,所以说西辞那么去的地方也就必然是在东面了,接着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扬州既广陵,由武汉乘船到扬州是由长江下行所以说“下扬

州”。这句说孟浩然在阳春三月的时节去,那景如烟花的扬州。扬州本来就以风景美丽而著称,特别是春天花木繁盛,景色艳丽,所以李白用烟花来形容孟浩然即将去到的地方,也多少透露了孟浩然对此行的羡慕之意。以上两句写送别情况,还没有写离别之情。 第三四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留。“,写作者送走了好友,独自在黄鹤楼遥望风帆远去的情景,江面上一只载着过人东去的船,渐行渐远,终于在水天相接的碧空中消失,能够看到的只剩下滔滔不绝的长江流水作者的感情随着视线远去,直望到船儿都已经在碧空中消失。他还伫立着凝望天边的长江流水,可见他对好友的惜别之情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师:听我的描述猜猜他是谁:他是唐代著名诗人,好饮酒。酒后绝妙的诗词随口成诵,人们盛赞他“斗酒诗百篇”,称他为“诗仙”。 2、师:真棒!一猜就准!在古代,交通不便,朋友一旦分别就难再见面。所以朋友分别时往往作诗词相赠,以表达彼此的深情厚谊。这种诗被称为送别诗。你们还记得李白的送别诗吗?

9、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春日》 1、学生按学习《绝句》的方法自学《春日》。 2、教师点拨“胜日”、“寻芳”、“泗水”、“等闲”、“东风面”等词语的意思。 3、分组汇报学习情况。 教师点拨如下: (1)胜日——原指节日或亲朋好友相会的日子,这里指天气晴朗的日子,风和日丽的日子,阳光明媚的日子,阳光灿烂的日子。人的心情总是与天气有关系,天气好,人的心情也好。 (2)寻芳——春游,踏春,踏青赏花,看花观景,寻找优美的景色。春游时心情肯定很高兴。 (3)泗水滨——泗水河边。泗水河是一条美丽的河,在如此美丽的河边骑马、散步、游玩,心情能不舒畅吗? (4)无边——一望无际,没有边际,到处。视觉开阔,心情也会开阔。 (5)光景——风光景物,风景。不优美的地方能叫风景吗?优美的风景令诗人喜悦万分。 (6)一时新——一下子焕然一新。一时:速度快,令人感到惊讶、兴奋、激动。万物更新使诗人耳目一新,令人欣喜,就好比你穿上了新衣服。

(7)等闲识得——等闲:随随便便,轻松,容易,不用费心。诗人悠闲自得,忘记了烦恼。说明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说明春光无处不在。识得:感觉到,领略到,认识到、接触到。(8)东风面——春风的面容。有一个词语叫“春风得意”,春风来了,得意洋洋。诗人是在享受春风,享受春天。 (9)万紫千红——这是一个成语,这个成语就出自这首诗,也就是说,这个成语是朱熹“发明”的。什么颜色都有,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现在还用来比喻丰富多彩的事物或无限美好的景象。看到百花争艳的景象,诗人能不高兴吗? (10)总是春——肯定是春天,一定是春天。诗人已完全被万紫千红的景色陶醉了,他从心底里发出“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风吹来的”。 7、指导学生诵读古诗,其间,教师范读一次。 8、说说古诗的意思。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诗人兴致勃勃,来到泗水河畔观赏美景。满眼望去,无限风光,给人涣然一新的感觉。诗人悠闲自得,感受着春风的清新和温暖:春风吹拂,百花盛开,到处万紫千红,洋溢着春的气息。 三、惜春:书海求知 同学们,诗人朱熹在泗水河畔春游,心情为何如此快乐?原因之一,是因为朱熹欣赏到了万紫千红的春色;原因之二,请听我细细说来: 《春日》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咏春诗(赞美春天的诗),而且是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_2doc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会认“庐”等9个生字,会写“吴”等12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课前准备1。课文插图的实物投影。2。课件。(瀑布映衬青山、飞流直下的情景)3。生字卡片。第一课时(学习《望庐山瀑布》)情境导入,理解诗题1。(投影展示插图)老师以优美的导语,把学生带进诗的意境。同时随机讲解“香炉”“庐山”等词语。2。理解诗题,认读生字“庐”“瀑”。(注意“瀑”的读音)3。齐读诗题。吟诵感悟,想象画面1。自由吟读,用笔圈出生字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自己读完以后再读给同桌同学听。2。结合插图思考:诗人站在哪里?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物?3。伙伴之间交流,老师随机点拨。4。组织交流或提出不懂的问题,老师进行指导,结合课件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紫烟”“遥看”“飞流直下”等词语。5。老师小结:诗人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看着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产生了一种想象──这飞流直下的瀑布,真好像是银河从天上落下来一样!(学生齐读后两行诗句)6。指导学生有感

情地朗读,读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图文对照,熟读成诵1。让学生看图读文,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感情。2。练习背诵,可同桌之间互相背。巩固生字出示“庐”“瀑”“炉”“疑”,用卡片检查学生认记情况,用组词的方式理解字义。学写生字1。出示下列要求会写的字:炉、银、烟、流。2。启发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方法,记忆字形,老师点拨。3。重点指导“流”字。(提示:“流”右边的上半部分与“云”的区别,右下部分三笔之间的间距要匀称)4。学生先观察范字,再书写,老师巡视指导。第二课时(学习《绝句》)复习导入1。小组比赛背诵《望庐山瀑布》。2。填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3。揭示诗题“绝句”,简要说说诗人杜甫。自读课文,初步感知1。自由朗读,借助生字表的拼音读准字音,再读正确、读通这首诗。2。同桌互读。3。指名朗读,齐读,注音纠正读错的字音。(如“行”不读xíng;“泊”不读pò)图文对照,理解诗意1。老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观察插图,思考:画面上有哪些景物?(柳树,黄鹂,天上飞的白鹭,山上的积雪,江面上的船)老师在学生回答后板书:黄鹂白鹭雪船2。看图思考:诗人是站在哪里看到这些景物的?(结合理解“窗含”“门泊”两个词语的意思)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先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不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诗句 2.通过《宿新市徐公店》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喜悦的心情 3.有感情朗读、背诵这首诗 4.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方法:读书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了解作者: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景的古诗?《咏柳》、《绝句》、《春晓》,这些古诗都从不同侧面、角度向我们展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美丽。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有关描写春景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2、以前学习古诗理解诗句时常用哪些方法?(释、调、连、补、留) 3、今天也用这“五字法”理解这首诗。范读。同时大屏幕打出背景图。配乐范读、齐读 4、介绍诗人: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他一生为官清廉,为奸相所害,被罢官闲居十五年。他的诗大量吸收民间语言,描述细腻,形象鲜明,平易自然。因为他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自然景物也就更加真切感人,别有风趣。

5、下面光看题目意思: 宿:过夜新市:地名 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作者住在新市徐公店时见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呢? 【设计意图】复习学过的描写春景的古诗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二、初读理解。要求: 1.不理解的字、词划出讨论,初步理解每句诗意。 2.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丽。师巡视。 【设计意图】了解故事的内容,为下面理解故事意思打下了基础。 三、指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指名读,检查读的情况。 2.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一起讨论、交流。 3.齐读一、二句: A.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 篱落:篱笆。疏疏:稀疏。径:小路。深:深远 理解时“调”一下: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深向远方。 板书:篱笆一径 这句诗是作者站在徐公店外,远望到的。紧接着作者收回视线,从远望到近观,又看到了什么呢? B.齐读第二句,又抓住了什么景物? 板书:树头 理解:树头:树枝头。未:没有。阴:树荫。 为什么没形成树荫?(因为叶子未长大)。理解时应“补”枝头上的花已经落

《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语文教案

《古诗两首第一课时》语文教案 2021年统编版二年级下册《古诗两首第一课时》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能准确识读生词,认读轻声。能正确、规范地书写8个生字,听写课后8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出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 2.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

1.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能利用手中的学习工具自学古诗。 2.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 1.同学们想一想,你以前会背哪些古诗?谁想起来,就请你站起来背给大家听。(学生起来背) 2.真好!看来大家非常爱学古诗。今天我们再学一首,这首古诗啊,内容和春天有关系。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清朝有位诗人高鼎特别喜爱春天,他用写诗的形式来表达对春天的喜爱。这首诗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叫《村居》。 3.板书课题,拼读课题,释题: 村:乡村。 居:居住。 村居:在乡村居住。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多媒体出示画面)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黄莺边飞边唧唧地叫,孩子们正在放风筝。)看着这幅图你有什么感觉? 2.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请大家自己去读读吧: (1)学生练读。 (2)指名读,正字音: 注意妆是翘舌音,后鼻音,剪前鼻音,醉、裁、丝是平舌音,莺、咏后鼻韵母。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现在你们看看图,再读这首诗,读一句,想一想,你猜猜这首诗是什么意思?把每句诗的意思猜出来。猜出来后告诉周围的同学,再听听其他同学怎么说。大家互相帮助,把这首诗学好。 (学生自学) 2.学习一、二句: (1)(多媒体出示第一、二句诗的画面)谁来说第一句?指名说,大家补充。 (二月,青草茁壮成长,黄莺飞来飞去) (2)学生质疑:我觉得不对,要是二月,青草茁壮成长,黄莺飞来飞去。应该是二月天草长莺飞呀,这里写的是草长莺飞二月天这是怎么回事? (师点拨:这是古诗常用的方法,古人写诗常常不按照正常顺序写,为了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古诗两首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 3、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 教学准备:投影片、收集有关刘禹锡的生平资料或名篇佳句等。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1、谁能谈谈李白和他的诗? 2、师述: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居士,幼时随父迁居四川清莲乡,25岁离蜀,长期在各地漫游,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人称"诗仙"有`斗酒诗百篇"之称。 3、说说你学过李白得哪些诗。 4、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他青年时期写的一首《峨眉山月歌》。板书课题。 5、指名交流收集的名言佳句。 二、初读课文 1、提自学要求 (1)借助课文注音把古诗读正确。

(2)把生字词画出来多读几遍,尝试理解词义、句意。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 (2)指名读古诗 三、介绍几处地名,学生自学古诗,讨论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四、疏通诗句 1、理解“半轮”(看图):我们平常都说一轮明月,这里为何说是“半轮“? 影:指月影 秋:为了押韵而倒置句末,形容秋天月色之美。 句意: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随着我顺流而下。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州驶去了。 2、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3、想象诗的意境:观察图上清幽的峨眉山上挂着弯弯的月亮,给你什么感觉?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他会怎么想,他的表情会是什么样。 4、看图读课文 5、教师描述: 一个深秋的夜晚,年轻的诗人告别了与他朝夕相处的友人,登上了去三峡的帆船,当小船行至平羌江时,诗人抬头看到了峨眉山顶那明晃晃的月亮,低头一看,那月影倒映在水中正跟随他前行呢!唉,诗人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0.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0 古诗两首 《池上》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出现的两个生字“浮、萍”。 3.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 真的童心之美。 教学重点: 1.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教学难点: 1.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年的纯真与快乐, 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2.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调动积累,导入新课。 1.师:现在已是初夏时节,星期天我路过南湖边的一个小池塘时,看到 有几朵小荷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脸,我想到了诗人杨万里《小池》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说到池塘、荷花,你们还想到哪些诗句呢? 2.学生交流自己积累的关于池塘或荷花的诗句。 3.师: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古诗也是讲的夏日池塘上发生的事,它的题目就叫《池上》。(板书诗题:池上)相机顾名思义理解诗题:荷花池塘里。 4.学生齐读题目。 5.简介作者白居易。 (1)学生说自己知道的关于白居易的生平、诗作、诗风。“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教师小结: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从小生活清贫,对社会黑暗和人民疾苦有较深的了解,他写了很多诗,揭露统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讽喻诗”。他热爱大自然,写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池上》。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读古诗,集体正音。 ①读准后鼻音:撑、艇、萍;②学习新词:浮萍,理解词义,练习书写。(2)齐读诗歌。 (3)学生简单说说池塘上发上了一件什么事儿。(一个小孩偷采白莲。) 3.学生再次自由读古诗。要求: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4.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1)学生结合前后句和插图,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句含义。 (2)小组逐句内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启发、补充。 5.集体交流,了解《池上》大意。(指名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1.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2.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 (1)怎样的荷塘,怎样的白莲? (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想象到的“莲叶何田田”的美好画面,唤起学生对荷花池和娇嫩莲蓬的向往之情。) (2)小孩如何偷采白莲的? ①学生畅谈自己想象到的小娃偷采白莲图。因太想吃那嫩滑、甜美的莲蓬,而不经大人同意就小心翼翼、偷偷撑船去采池中莲蓬。 ②看图,指导学生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感觉样子。(让学生为“小娃偷采白莲图”起个题目)补充要求: 1.观察课本插 图,图文对 照,揣摩诗 意。 2.用自己的话 说说诗句大 意。 出示挂图,引导学生看图,提问:图上画的是谁?在干什么?

湘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课古诗二首

古诗二首绝句 师: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我们身为中国人的骄傲。今天,就让我们继续走进诗的乐园,一起品味古诗吧!(课件出示课题“古诗两首”,生读) 师: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望庐山瀑布》,你们会背吗?(两名学生背诵古诗) 师:背得真好!我们也一起来背一背吧!(全班齐背) 师:大家真棒!昨天我们还总结了学习古诗的方法,谁能把它说出来? A生:知诗人。 B生:解诗题。 C生:明诗意。 D生:悟诗情。(师相应板书,生齐读学习古诗的方法) 〖语言激励,创设情境;复习导入,温故而知新,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顿时被激活了。学法迁移,促进学生更加有效学习,培养了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 【解读诗题,了解作者】 师:大家读得真好!现在,让我们继续学习第二首古诗。 生:绝句。(师板书,生书空)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 生:杜甫。 师:哪为小朋友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杜甫呢? 生:杜甫是唐代诗人,被称为诗圣。 生:杜甫是李白的好朋友,湖北人。 生:...... 师:你们了解得真多!现在请跟随老师一起去认识杜甫吧!(师课件出示有关杜甫资料) 师:你们知道杜甫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此诗的吗?(师简介杜甫写此诗的背景) 师: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诗人,接下来我们应该是...... 生:解诗题。 师:是的。谁会来解释一下这首诗题目的意思。(生一片茫然)是啊,我们没办法给这首诗的题目解释。因为绝句是古诗的一种体裁。古诗的体裁主要有两种:绝句和律诗。在古代,一首诗中有四句的被称为绝句,八句的被称为律诗。(师相应板书“绝句”“律诗”)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这两首诗,判断一下它们是绝句还是律诗。(师课件出示《望庐山瀑布》《赋得古原草送别》) 生:《望庐山瀑布》是绝句,《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律诗。 〖“知诗人、解诗题”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促进了学生有效学习,为下面的“明诗意、悟诗情”做了有力的铺垫,收一举多得之效。〗 【读通读顺,整体把握】 师:(师课件出示整首古诗古诗内容)这首诗里面藏着许多生字,哪位小朋友能够请出她们的拼音朋友?(一生带读,师出示拼音) 师:读得真好!谁能来给这些生字宝宝交交朋友? A生:鹭,白鹭。 B生:岭,山岭。 C生:含,包含。 D生:泊,停泊。 E生:泊,湖泊(bó) 师:你的词汇积累得真多,但应是湖泊(pō) ...... 师:大家很会给生字宝宝交朋友。接着,请大家小声地读一读古诗,并给古诗画一画节奏。(生自读古

五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

小学语文标准教材 五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 学设计(1)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五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 一、语言导入,引入主题 1.几场瑞雪后,春天的脚步已渐渐走向我们。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地笑着, 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2.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像朱自清一样满怀着对春天的深情 写下了众多优美的诗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4课,品读两首古诗。(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用朱自清的散文《春》中的一组排比句导入,既是联系新知,又作为下面诗文整合的一个铺垫和引子,含蓄地揭示了诗文。 二、学习《游园不值》

1.借助图画,理解词义 (1)出示与诗文相关的图画,引导观察:在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2)图中之人就是宋代诗人叶绍翁,他曾在西湖一带长期隐居,这是他在一天雨过天晴之后去拜访友人,写下的千古名篇。(指名读题)相机理解“不值”。 (3)诗人在这次未遇到主人的游园过程中看到了什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 (4)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5)诗句中有些字比较难懂,我们可以借助图来弄明白。看看图,你知道了哪些词的意思? ①“苍苔”见过吗?在图中找到苍苔。苍苔生长在潮湿的地方,春雨过后就会从地面长出来。 ②屐,(指图)木底鞋。 柴扉:柴门,用柴和树枝编成的一扇门。 【设计意图】古诗词义的理解比较枯燥,教师利用画面,既降低了学生理解词义的难度,也避免了教师琐碎的讲解。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5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5课 古诗两首 (共2课时) 一、教材分析 《古诗两首》是第七册第二组“观察与发现”这个专题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起着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题西林壁》是北宋诗人苏轼在1084年游览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从中揭示一种生活哲理来启发读者的思考和领悟。他的哲理用原文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也就是俗语所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首绝句的长处不在于形象或感情,而在于富有理趣。 《游山西村》这首诗写于1167年,当时陆游因为极力拥挤张浚北伐,收复失地,结果被投降派以“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弹劾,罢官回家。心中十分沮丧和郁闷。回到家乡,受到乡亲们的热情款待。前两句诗生动地描绘了乡亲们的盛情,后两句写景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 四年级的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和积累,已初步掌握了学习古诗的基本步骤,但他们大多还是觉得古诗文学习起来有些艰涩难懂,对诗的理解还停留在比较肤浅的程度上,不能很好地体会到古诗独有的意境和韵味。本首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如何让学生学懂、学深,让古诗课堂充满趣味,还能符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这都是本堂课面临的挑战。 二、总教学目标 1.能认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3. 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哲理,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第1课时题西林壁 一、课时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整首诗。 2.能借助课文注释、图片、《词语手册》等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诗中词句,并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扩大知识面。 3.体会诗人在庐山时,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 4.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哲理,能把读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 1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主备人:刘凤梅执教人: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能准确识读生词,认读轻声。能正确、规范地书写8个生字,听写课后8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出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二、重点难点: 1.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能利用手中的学习工具自学古诗。 2.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三、教学准备:课件 四、课时安排: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 1.同学们想一想,你以前会背哪些古诗?谁想起来,就请你站起来背给大家听。(学生起来背) 2.真好!看来大家非常爱学古诗。今天我们再学一首,这首古诗啊,内容和春天有关系。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清朝有位诗人高鼎特别喜爱春天,他用写诗的形式来表达对春天的喜爱。这首诗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叫《村居》。 3.板书课题,拼读课题,释题: 村:乡村。 居:居住。 村居:在乡村居住。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多媒体出示画面)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黄莺边飞边唧唧地叫,孩子们正在放风筝。)看着这幅图你有什么感觉? 2.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请大家自己去读读吧: (1)学生练读。 (2)指名读,正字音: 注意“妆”是翘舌音,后鼻音,“剪”前鼻音,“醉”、“裁”、“丝”是平舌音,“莺”、“咏”后鼻韵母。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现在你们看看图,再读这首诗,读一句,想一想,你猜猜这首诗是什么意思?把每句诗的意思猜出来。猜出来后告诉周围的同学,再听听其他同学怎么说。大家互相帮助,把这首诗学好。 (学生自学) 2.学习一、二句: (1)(多媒体出示第一、二句诗的画面)谁来说第一句?指名说,大家补充。 (二月,青草茁壮成长,黄莺飞来飞去) (2)学生质疑:我觉得不对,要是“二月,青草茁壮成长,黄莺飞来飞去。”应该是“二月天草长莺飞”呀,这里写的是“草长莺飞二月天”这是怎么回事? (师点拨:这是古诗常用的方法,古人写诗常常不按照正常顺序写,为了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3)齐读第一句,指导停顿: 草长/莺飞/二月天, (4)指名讲第二句,重点理解: 拂、醉(河堤上的杨柳,在茫茫的春烟中像喝醉了一样吹拂摇荡着。)(5)指导读: 河堤/杨柳/醉/春烟。 (6)老师配乐读一、二句,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自己看到了什么?听了有什么感受? (让学生充分地说: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

部编版(2016)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课文(一)1 古诗两首教案(5)

1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能准确识读生词,认读轻声。能正确、规范地书写8个生字,听写课后8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出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 2.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 1.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能利用手中的学习工具自学古诗。 2.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 1.同学们想一想,你以前会背哪些古诗?谁想起来,就请你站起来背给大家听。(学生起来背)(示范必写新字“诗”的写法:左边言字旁窄窄,右上“土”字扁扁下横长,“寸”字竖钩靠右站) 2.真好!看来大家非常爱学古诗。今天我们再学一首,这首古诗啊,内容和春天有关系。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清朝有位诗人高鼎特别喜爱春天,他用写诗的形式来表达对春天的喜爱。这首诗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叫《村居》。(作者:清朝高鼎,对作者进行介绍) 3.板书课题,(出示生字“村”,注意平舌音,给村组词,相机设

问:你知道村居是什么意思吗?)拼读课题,释题:村:乡村。 居:居住。 村居:在乡村居住。(观察“村”字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引导发现:“木”字窄窄捺变点,“寸”字起笔横略低,竖钩站稳莫要歪。)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多媒体出示画面)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黄莺边飞边唧唧地叫,孩子们正在放风筝。)看着这幅图你有什么感觉? 2.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请大家自己去读读吧: (1)学生练读。 (2)指名读,正字音: 注意“妆”是翘舌音,后鼻音,“剪”前鼻音,“醉”、“裁”、“丝”是平舌音,“莺”、“咏”后鼻韵母。(补充讲解:“杨柳”名字的来历;“鸢”原指老鹰,纸鸢指风筝。)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现在你们看看图,再读这首诗,读一句,想一想,你猜猜这首诗是什么意思?把每句诗的意思猜出来。猜出来后告诉周围的同学,再听听其他同学怎么说。大家互相帮助,把这首诗学好。 (学生自学) 2.学习一、二句: (1)(多媒体出示第一、二句诗的画面)谁来说第一句?指名说,大家补充。 (二月,青草茁壮成长,黄莺飞来飞去) (2)学生质疑:我觉得不对,要是“二月,青草茁壮成长,黄莺飞来飞去。”应该是“二月天草长莺飞”呀,这里写的是“草长莺飞二月天”这是怎么回事? (师点拨:这是古诗常用的方法,古人写诗常常不按照正常顺序写,为了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3)齐读第一句,指导停顿: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5课《古诗两首》

5、古诗两首 一、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准确默写《题西林壁》和《游山西村》。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4. 体会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学会全面看待问题、正确处理问题的 方法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积累并正确默写古诗名句, 三、教学难点: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诗句,掌握看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学生查阅收集有庐山的图片及陆游资料。教师准备多媒体课 件。 五、教法及学法:教师精讲点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六、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题西林壁》 教学流程 一、导入:请同学们欣赏庐山图片,依据自己的感受体会,在小组内说一说 你所看到的庐山有什么特点。 二、预习检测:小组内听写文中生字,相互纠正错误。 三、1、自读《题西林壁》2-3遍,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比一比谁读得有感情,互相指正。 3、指名读,师作适当的鼓励评价,指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例如: “远近高低”都是重音,读诗时,“远”稍强,“近、高”强,“低” 稍强等 4、学生掌握读诗的有关“抑扬顿挫”后,再读古诗,并自己结合文中 注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5、在小组内交流对古诗意思的理解,相互质疑、评价、补充。教师巡

视,适时参与小组讨论,注意点拨引导。 6、展示交流小组学习情况: 师:你们认为诗中哪些词语应该重读呢?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分别找一找读诗时需要突出读的字,教师加以提示指导,如“横、侧、远、近、高、低”等几个 字。 师:从这几个字中你体会到什么?突出了庐山的什么特点呢? 学生在小组内再读课文,分别说一说,议一议,体会诗人因观察地点和角度在变化,故所看到的景象也就各不相同。 师:你认为作者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 学生读“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体会。分析原因并从中感悟人生哲理,教师巡视, 适时参与小组讨论,注意点拨引导学生认识诗中哲理。 师:谁能说一说“管中窥豹”、“盲人摸象”这两个四字词语的意思吗? 学生查词典,相互交流,体会意思,结合课文,大体理解文中道理。 师:齐读古诗,说一说你明白的道理? 四、小组讨论,师生共同交流展示, 课堂小结: 文中所含哲理: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 站在客观的立场上, 五、达标检测: 1、填空: (),远近高低各不同。 (),只缘身在此山中。

最新古诗两首第二课时汇编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上节课内容。 (2)、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炼、意境的深远,音韵的和谐,陶冶情操,激发对祖国的语言文字的热爱。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第二课时 教具准备:教学插图 教学过程: 一、指名读、齐读两首古诗。 指名释义文中的生字、新词。 二、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1、示范引路,学会方法——学习《惠崇春江晓景》。 ⑴、想。自读古诗,想想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记下来。 ⑵、看。看课后注释,理解诗句意思。将自己还未明白的地方在组内和同学讨论。 ⑶、猜。根据自己的理解猜一猜诗句的意思,并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⑷、议。师生对学生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 ⑸、说。学生说出诗句的意思。 ⑹、悟。感悟诗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⑺、诵。感情朗读并背诵。 2、

3、小组合作,自学探究——学习《清明》。 ⑴、师生共同小结学习《惠崇春江晓景》的方法。 ⑵、学生小组内研读。 ⑶、全班交流汇报学习情况。师生共同评议。 三、课外延伸,学会积累。 1、说说自己知道的写春天的名句。 2、师生互相介绍自己知道的写春天的诗歌和文章。开展课外读书竞赛。 四、 五、课堂小结: 六、 七、布置作业: 1、比一比,组词语。 芦( ) 借( ) 放( ) 蒌( ) 户( ) 惜( ) 牧( ) 楼( ) 2、先解释加点的字,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⑴、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⑵、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5、古诗两首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5、古诗两首 教学目的: 1、借助字典弄请词句的意思;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 3、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4、通过学习古诗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 重难点:理解诗中所含哲理,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课时:三课时 教具:风景画、录像、实物投影仪、实物:三棱柱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场景设置 在教室里悬挂以山为主题的国画,同时包括风景画。 二、导入 1、引入新课 师: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同学们都知道哪些风景名胜,说说看。

生说风景(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 师:同学们说了不少,我也向大家介绍一处风景。(放映庐山录像)(目的:让学生对庐山有初步认识,吸引学生注意力) 师:看了以后,你觉得庐山怎么样? 生谈感想(目的:使学生对庐山的感性认识进行梳理,同时巩固认识。) 师:著名的北宋诗人苏轼在观赏了庐山后,写下至今仍为人们称颂的诗篇——《题西林壁》。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这首古诗(板书诗题) 三、讲解 2、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师:请同学们自读古诗,并把不认识的字勾出来。 3、齐读古诗,纠正读音。 师:我知道班上的同学朗诵的能力非常出色的,能不能为老师朗诵一次。 生读古诗,对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重点:卷舌音、平舌音) 4、范读古诗,讲读法。 师:同学们朗诵得不错,如果能注意一下停顿就更好了。可别小看停顿,在古诗中是很有讲究的。一

般来说,一句诗中每两个字一停顿,最后三个字连着读。大家愿意听老师按照这个规则朗诵一遍吗? 师配乐朗诵古诗 现在请同学们在每句诗的停顿处用“/”作上标记 师:请同学们再来朗诵一遍,注意停顿。 生齐读古诗(配乐) 5、明确学习任务,组织自学。 师:在这堂课中我们要完成以下的学习任务(出示学习任务),请读一遍。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完成学习任务?(激励学生)好,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先完成前四项学习任务。如果遇到了难题可以向老师,同学求助。(合作学习)(课堂预计:自学过程中,学生在解释诗时会不知道如何下手;解决办法:讲学法,我们在解释古诗时,通常要使用拆分法,所谓拆分法,就是将一句诗分成若干个部分分别加以解释,然后将这些解释联系起来。同时你还必须联系整首诗的内容来解释,举例说明。) 生自学,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出示相关资料(资料:苏轼个人情况。西林寺。)播放庐山风景。6、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成果。 师:你们的任务完成了吗? 生汇报。师:那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并对学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教案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教案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教案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能背诵这两首诗 2、感受古诗意境之没,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力 二、教具准备: 录音机磁带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检查复习 1、指名4人背诵《村晚》这首诗 2、指名说说《村晚》所描绘的景象 二、学习第二首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板书课题 2、简介作者 3、解释题意,指导读题 4、初读课文 A、出示自学题 读准字音”毕”;查字典理解“毕竟”的意思;读顺诗句: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月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B、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并给予指导 5、细读课文,结合插图,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A、学第一,二行诗句 指名读(板书:西湖六月风光) 第一行诗中的“毕竟”是什么意思?第二行里的“与”和“四时”是什么意思? 教师提示:意思是毕竟是六月中西湖了,风光和平时大不相同 齐读第一二行两句诗 过渡:那么西湖六月的风光和其他时间不同在哪里呢?请学第三、四行 B、学习第三四两行的诗句 指名读(板书:莲叶接天无穷碧荷花映日) 什么叫“无穷碧”? 什么叫别样红? 点示:这两行对仗,工整异常,韵律铿锵,成为传诵千古的名句,反映了西湖六月风景之美。 看图,体会诗的意境 齐读全诗

C、齐读第三四句诗句 6、指导背诵 A、教师引背 B、分两大组,一组背一组听,交换 C、全班齐背 三、课内练习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2、说说诗句的意思 3、说,写《村晚》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象 四、指导写字 1、提示生字描红的注意点 2、学生用钢笔描红 五、板书设计: 草塘水陂满 山衔落日浸寒漪 村晚归去 牧童 横牛背吹短笛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接天 莲叶无穷碧 西湖六月风光 映日 荷花别样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