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学设计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学设计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学设计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学设计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本课是五月份的公开课,高三第一轮复习课,良心之作。

一、课标要求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识记层次),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理解层次)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历史必修一政治卷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第一课,本课所讲述的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形成在整个中国历史的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其中的宗法思想一直影响至今;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课,为后面三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本课主要包含夏商时期的王位世袭制、基本国家行政管理制度及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宗法制等内容,本课是高三第一轮复习课,重在深入分析,尤其挖掘教学的空白点,紧跟高考节奏。

三、学情分析

本课包含夏商时期王位世袭制的形成、基本国家行政管理制度及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宗法制等内容,本课是高三第一轮复习课,高一已上过此课,学生对这课的内容已有所熟悉,所以对本科的重点难点不拘泥于基础知识的讲解,而是深入分析,要紧跟高考节奏,挖掘教材空白点:分封制在后世的延续及内涵的变化;家国同构的统治观念;宗法观念对后世的影响。备考策略:(1)分封制和宗法制,作为政治制度早已在春秋战国后解体。但是,作为思想观念却一直存在于中国社会中,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重点关注分封制和宗法制对华夏文明的作用,特别是对秦统一的影响,比如“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2)坚持论从史出,从具体的历史现象中找寻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影子”。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夏商时期王位世袭制的形成过程和国家行政管理制度;商朝的内外服制度;知道分封制和宗法制确立的目的、内容,理解宗法制的特点、核心,认识夏朝始创的王位世袭制、、商朝的内外服制度对西周政治制度的深远影响,理解分封制和宗法制所带来的影响及两者的关系,提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学习,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提高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图片展示、情景创设,了解王位世袭制形成过程及国家基本的行政管理制度,学会分析历史图片和分析史料、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通过图片展示,知道分封制确立的目的,学会比较的学习方法;通过图示法,知道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内容,理解宗法制的特点和核心,认识王位世袭制在其中的影响,理解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学会分析历史问题,抓住事物间联系的学习方法;

通过史料展示,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学会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从禅让到王位世袭制的学习,感受中华民族历史的源远流长,提高民族自豪感;通过分封制与宗法制度的学习,感受古人的伟大智慧,感受宗法思想在中国社会中所起到的纽带作用,影响深远。

五、教学重难点

依据课标要求、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制定出以下重难点

重点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影响、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难点

宗法制的特点及核心、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六、教法、学法

通过图片展示、图示法、史料教学法、讲授法、等展开教学

七、教学过程

复习课讲解:

师:同学们好!我们进入高三第一轮复习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的复习,本节将用两课时上完。提到政治制度,我们有必要了解它:

(课件展示):政治制度

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寓国家本质与形式于一体,是国体与政体的总合。

国体:国家性质

政体: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关于本课的政治制度,在考试当中,分封制与宗法制是高频考点,大家先了解一下,这里我们要注意:

1.高频考点: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2.教材空白点:分封制在后世的延续及内涵的变化;家国同构的统治观念;宗法观念对后世的影响。

3.备考策略:(1)分封制和宗法制,作为政治制度早已在春秋战国后解体。但是,作为思想观念却一直存在于中国社会中,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重点关注分封制和宗法制对华夏文明的作用,特别是对秦统一的影响,比如“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2)坚持论从史出,从具体的历史现象中找寻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影子”。关于夏、商、西周政治制度在朝代排序中,我们来认识一下,同学们一起来朗读一下:

中国古代历史年代口诀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列,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提到早期国家政治制度,我们有必要提到原始社会氏族内部氏族首领把部落首领之位让给德才兼备的制度,同学们是什么制度?

生:禅位制

师:禅:在祖宗面前大力推荐;让:让出位子。

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1、背景: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我国开始有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2、王位世袭制:

(1)建立:

(2)特点: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家天下”局面逐渐形成

(3)方式:兄终弟及,父子相传

(4)影响:对后世影响深远,在以后的约三千年的时间里基本上成为君主承传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开始有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禹年老时候,按照少昊-帝喾-颛顼-尧-舜的禅让方式,选举下一代继承人,他确实也这样做了,相传将王位传给伯益,后伯益被禹的儿子启杀死,启做了王位,并将王位传给后代,于是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公天下变成家天下或者私天下,在商时候,王位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及。

王位世袭制对后世影响深远,在以后约三千年的时间基本上成为君主传承。

3、夏商初建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王:王权神秘(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中央:

参与王的决策:相、卿士

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卜(主持占卜的官)、祝(祭祀时主管向神灵祷告之人)、史(古代掌管记载史实的官)

职掌军权:师

地方:侯、伯的设立

(定期向王纳贡;奉命征伐)

结果:加强了对国家的管理。

提到商朝,有必要提到商朝的内外服制度

服的本意指服侍天子。

内服:商人本族的活动区域

外服:臣服于商王朝的地方制度,即方国首领,拥有相对固定的活动区域和相对稳定的血缘关系。

方国:人们把活动在一定区域,血缘纽带牢固的部族集团称为方国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看武王伐纣视频)公元前1046年,姬发亲自率领兵车三百乘,敢死队员3000人,披甲士兵45000人东进伐商,纣王帝辛仓促应战,纠结奴隶犯人一批乌合之众17万左右开赴前线与周军决战,后在河南牧野展开一场生死之战,但商军奴隶兵临临时倒戈,回杀商军,姬发灭商成功。后帝辛在鹿台自焚而死,姬发建立周朝,都城在镐京。历史上称西周。,为了进行有效统治。西周推行什么制度?

当时周武王继位两年后,就去世了,周成王继位,由周公辅佐,面对周朝刚定,他看到一幕情景:周灭商后,周人祭祖,殷商后人也穿着周人的衣服赶来祭祖,于是思考,若干年后,周人子孙也穿着别人的衣服去祭祀别人的祖先。那采取怎么样的措施长治久安?

我们先来看情景创设1:

郑国于公元前806年建国,国君为姬姓,伯爵,西周末年周宣王册封其弟王子友而建立,王子友是第一任国君,即郑桓公。郑桓公把国家治理的很好。因其政绩突出,被周王朝授予司徒,掌管全国土地和户籍。

问:材料中周宣王册封其弟王子友体现了西周的什么政治制度?(分封制)

除王族外,周朝还分封哪些人为诸侯?

1、概念: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等分派到各

地,广建诸侯国。

具体怎么做呢?周天子把天下分了很多块,分好后定国界线,然后在国界线上挖沟放水,称为界河,在界河两边有被挖出的土,在两边的土上种树,这个动作称为“封”于是派一个有弟弟或者庶子来这些被分好的土地上做官,这个动作叫“建”合起来就是“封土建国”“封建”就是从这里而来的。

2、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巩固西周政权。

我们这里显示的根本目的,那直接目的,参看史料:

钱穆先生这样解释:“鲁、齐诸国皆伸展东移……周人(都城在镐京)从东北、东南张其两长臂,怀抱殷宋(宋国为殷族遗民之国)。”由此判断,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出发点是什么?(为了防范殷商移民)

3、对象:王族(主体)、功臣、古代帝王后代(参照示意图)

周公当时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王族:郑(西周末年分封)、鲁、卫、晋、吴、管、蔡

功臣:姜尚

古代帝王的后代:杞、许、陈、楚、宋、祝、蓟

从这里可以看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特点

(1)分封对象:分封对象 ,以为主体。

(2)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地区,同姓亲族封地多在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

4、内容: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候国,拱卫王室。诸候要服从周王的命令,按期向周王贡献财物,并随从作战。公元前771年,申侯、缯侯勾结犬戎发动叛乱,周幽王被乱军杀死,郑桓公(王子友)在勤王的战斗中被杀。郑国太子姬掘突即位,成为了郑国第二代国君,即郑武公。

郑桓公为什么要勤王?

(1)诸侯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2)诸侯的权利:再次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贡赋:为中国古代的税收方式,是土贡与军赋的合称。中国历代王朝规定臣民和藩属向君主进献的珍贵土特产品称作贡;赋原为军赋,即臣民向君主缴纳的军车、军马等军用物品,君主再给与回赏。

朝觐述职:古时候诸侯臣子向天子陈述自己的职守情况。

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翻译:诸侯一次不来朝见天子就降低他的爵位(公侯伯子男),两次不来朝见天子就削减他的封地、三次不来就消灭。周礼明确记载天子置六师。

再次分封:同时,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担作战等义务。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这样又体现了分封另外两个特点:

(3)纵向联系:明确周王权力和诸侯义务,形成严格的 ,加强了的纵向联系。

(4)横向联系:以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

虽然说周天子与诸侯之间关系比夏商时期中央与地方关系紧密,但没有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情景创设:周天子当时并没有真正的统治权,周初万邦并立,周不过只是其中一邦。……天子与诸侯之间,诸侯相互之间,诸侯和卿大夫之间,往往用盟约维持关系。所以我们说,周代存在着主权分割现象,却没有形成个人之间的主从关系。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5.西周分封制的主要特点(整理得出)

(1)分封对象:分封对象 ,以为主体。

(2)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地区,同姓亲族封地多在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

(3)纵向联系:明确周王权力和诸侯义务,形成严格的 ,加强了的纵向联系。

(4)横向联系:以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

(5)等级森严,层层分封

(6)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情景创设:

郑国于公元前806年建国,国君为姬姓,伯爵,西周末年周宣王册封其弟王子友而建立,王子友是第一任国君,即郑桓公。郑桓公把国家治理的很好。因其政绩突出,被周王朝授予司徒,掌管全国土地和户籍。公元前771年,申侯、缯侯勾结犬戎发动叛乱,周幽王被乱军杀死,郑桓公(王子友)在勤王的战斗中被杀。郑国太子姬掘突即位,成为了郑国第二代国君,即郑武公。

问:郑桓公把郑国治理的很好,给周王朝带来什么影响?

6、影响(1)对西周统治

积极:

①在周朝初期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周文化也因此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

②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

③中原先进的思想、文化技术等在封国得到推广、传播,促进了落后地区的发展,加速了民族融合的进程。

④打破了殷商时代各方国聚族而居的血缘政治状态,为向成熟的地缘国家发展奠定了基础,促进了作为中华民族主体的华夏族的生长聚合

(在商朝内外服制度中,方国内居民多是聚族而居,有血缘联系,但在分封制中,多数封国居民的血缘关系被打破)

情景创设:

在郑庄公(郑武公儿子)的励精图治下,郑国国力日渐强大。为削弱郑庄公的权势,周桓王将郑庄公掌握的部分周王室的政务转交给虢国国君虢公忌父。为报复周桓王,郑庄公命人抢走了周王室土地上的粮食。周桓王以郑庄公长期不觐见天子为由,召集数国联军讨伐郑国。交战中,周军主力陷入了郑军的重重包围,郑国大夫祝聃还一箭射中了周桓王的肩膀。

问:“周郑交恶”的故事反映了什么问题?

6、影响(1)对西周统治

消极:通过分封建立起来的是一个用宗法血缘关系维系的政治军事同盟,各诸侯国保持了相对的独立性,具有较强的离心力,王室实力一旦削弱,就必然形成诸侯割据局面,危及统一和安定。

(2).对后世社会

①分封制影响着后世皇权专制和皇权至尊的皇族分封体制。

(吕思勉指出古代中国“封建”有四次反动:第一次是项羽的复辟六国贵族的“封建”制度,结果自取灭亡。第二次是刘邦的“封建”,结果发生了吴楚七国之乱。叛乱平定以后,那些王国的“封建”色彩大为削弱。

第三次是西晋的“封建”司马氏宗室为诸侯王,导致八王之乱,随之而来的是西晋的瓦解。第四次是朱元璋“封建”他的二十几个儿子为藩王,最终引发靖难之役,朱棣上台后也不能容忍“封建”,继续“削藩”。所以吕思勉说:“封建之反动,实至第四次而终。”

②分封制使被分封的诸侯国将以商周为中心的核心文化传播到了各地,将各地的四夷文化融合统一为中原文化,促进了中国早期中华文化的形成。

③分封制使中华文化在整体传统文化格局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如我国各省份的简称有些就来源于分封制下的封国名称:山西简称“晋”,山东简称“鲁”等。

④分封制对中国的风俗文化影响深远。如中国的很多姓氏来源于古代的封国或封地名称,如姓氏中的齐、鲁、赵、燕、晋、秦、楚等;战国时秦国与晋国曾联姻,后世就把两家联姻称为“秦晋之好”。

情景创设:

郑武公的妻子叫武姜,她为郑武公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的出生比较特别,一说是在她睡梦之中出生,一说是难产所生,因此命名为寤生;小儿子名叫叔段。由于寤生的出生很不顺利,武姜一直不喜欢这个大儿子,而偏爱小儿子叔段。公元前744年,郑武公病重,武姜希望小儿子叔段能成为国君,屡次向郑武公请求立叔段为太子。

公元前743年,寤生以长子的身份成为郑国国君,史称郑庄公。

问:故事中谁会继承郑国君位?请说明缘由

郑武公为什么遵循宗法制?

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1.含义:宗法制是利用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 ,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3.内容:分为大宗和小宗, 和小宗是相对的;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

须服从大宗;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4.特点:最大特点是 ,家国合一, 与政治关系结合。注意:1.所谓嫡子就是正妻所生的儿子,老大称嫡长子,

2.大宗和小宗是相对的:周天子是天下共主,是所有姬姓贵族的大宗,

诸侯对天子而言是小宗,在封国内,诸侯对卿大夫而言是大宗,反之是小宗,在卿大夫的封地内,卿大夫对士而言是大宗,反之,是小宗。

5.影响

(1)西周统治:保证了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

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2)封建政治

①影响了封建社会中皇位继承的嫡长子制原则。

②影响了古代对列祖列宗的崇拜。

③形成了“家国同治”的统治理念等。

(3)社会习俗

①影响了后世的百家姓丛书、家族家谱修订、宗祠家庙建立。

②影响了民间的尊宗敬祖、认祖归宗、渴望亲情的传统观念、祭祖扫墓等社会风俗。

(4)思想观念

①宗法观念使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严格的伦理范式,“忠”“孝”观念深入民心。

②宗法观念造就了重视家庭建设、尊老爱幼、夫妻相敬、兄弟相亲、和睦相处等社会公德。

③宗法制促使中华民族形成了“国”与“家”不可分的意识,直接造就了一批批忠孝之士。

④宗法制本身倡导的“道德专制”“男女不平等”“等级观念”等思想,直接导致了后世的男尊女卑、等级贵贱、过分强调家庭本位、任人唯亲等现象,成为扼杀人性、民

族进步和发展的瓶颈。

⑤宗法意识使“国人”形成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盲目排外心理。

情景创设:

郑庄公即位后,弟弟叔段与一向偏爱自己的母亲武姜合谋妄图夺取郑国君位。郑庄公察觉后纵容母亲和弟弟。在叔段母子的作乱行径引起国人的不满后郑庄公迅速平定了这场“以下犯上”的叛乱。

问:郑武公立寤生为太子,郑国君位之争是否就此平息?

6.宗法制度的瓦解

(1)小宗上升,大宗沉沦

①王室内部:废嫡长子改立庶子,导致西周灭亡;东周时王室进一步衰落。

②诸侯国内部:大夫专权,互相兼并;贵族没落,平民崛起。

(2)人才流动

①西周:世官制下,人才引用限于宗室子弟,依照身份等级任命。

②东周:因列国竞争与尚贤思想,不局限于身份等级和宗法传统,出现许多布衣卿相;用人唯才,不受宗法血缘关系限制。

(3)中央集权体制出现:变法裁抑贵族,如商鞅变法,以定额谷禄代替土地分封,分封阶层向编户齐民转变。

7.比较分封制和宗法制 (课堂讨论)

8.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在家族内就是宗法制,上升到国家就是分封制。严格等级,家国一体、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对权力的分配,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宗法制规定了分配的原则,是维系分封制的的内核(血缘)纽带。

四、礼乐制度——权力认同制度(参见教材P6,请同学自己阅览。)

五、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将国家权力和家族关系结合起来,形成“家国一体”的局面。

2.等级森严: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不同等级权利和义务固定,很难逾越。

3.地方权力较大:分封制给予诸侯国较大的统治权力,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4.神权色彩浓厚:王权和神权紧密结合。

5.稳定延续:夏商周政治制度前后沿袭,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六、巩固练习:

【典例1】 (2017·全国Ⅰ卷,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典例2】 (2011·海南卷,1)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的长期存在说明( )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

【典例3】 (2016·海南卷,3)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

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这一现象反映出( )

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

B.“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

C.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

D.官员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

必修一第1课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建立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重要概念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等;了解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分析并理解三者之间的渊源继承关系。 2.过程与方法:学会结合相关材料分析并归纳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懂得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是古人政治智慧的体现。懂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尊老爱幼、尊宗敬祖等与古代早期政治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加深对中国国情的认识,理解中国当今改革的必要性和挑战性。 【课程标准】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课标解读】 1.知道夏朝与周朝的建立; 2.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3.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4.通过宗法制度相关内容的学习,体会中华民族的亲情之爱。 【重点难点】 重点:分封制、宗法制 难点: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教学方法】 夏商周时期是我国政治制度形成的重要时期,此时所形成的“世袭制”“分封制”以及“宗法制”,对我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都有着深远影响。本课重点讲我国早期的政治制度,而且重中之重讲述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这一时期年代较为久远,对学生而言相对陌生,一些概念上的理解也显得深奥困难些。要充分利用课文中的资料如小字注释、人物图像、实物图像、示意图等,使学生更形象更准确地理解历史概念的含义,以避免单纯地用概念来解释概念,使学生的理解失之于空洞,滞之于表面。 【导入新课】 “大禹治水”的传说开始 【知识梳理】 一、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 1.禅让制:古代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方法。相传尧、舜、禹时期,部落联盟的首领是通过民主推选产生的。 2.夏朝的政治制度(时间、地位、特点) (1)建立: 约公元前2070年,古代中国出现了第一个国家政权夏朝。 夏初建都阳城,其统治区域西起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沿黄河向东至今河南、河北、山东交界处。(2)制度:夏代已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出现王位继承的传子制度。 公共权力:公共权力表现为一定社会政治组织及其代表者所具有的影响和支配他人的一种强制力量。公共权力一般由立法、行政、执法、司法等国家和社会的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力。它在保证国家的统一完整、维持并促进社会正常发展方面发挥着任何非公共的私人权力都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 世袭制的建立:开创者是启。禹传位与益,但启杀益夺位并传之子孙。方式表现为父死子继或者兄终弟及。于是政治权利由“传贤”变成“传子”,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家天下”局面逐渐

夏商西周的更替教案

夏商西周的更替教案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4课夏商西周的更替 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安排课时:1课时授课教师:林芝 一、课程目标 (一)内容标准 了解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实;知道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过程;简述西周的分封制度。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掌握夏、商、西周朝代的建立情况以及“国家”的产生和形成的基本知识;归纳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理解西周分封制度的实质。 2(过程方法与能力 通过课前阅读、课堂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其全面、客观的观察历史进程、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之一,也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历史发展唯一没有中断的国家,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伟大进步,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其中生产力的进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夏商周朝的建立时间和建立者;西周的分封制是西周的重要制度,在当时起到了扩展疆域,巩固统治的作用,对后世也产生过重大影响。 难点:对于七年级的学生学习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国家机 器等抽象概念,理解上有难度。 三( 教学过程 vertical side of the horizontal line. (3) establishing the datum plane (vertical): after the base perpendicular to a baseline level determined, in the formation of vertical lateral plane (vertical plane). That's why we established baseline, all the mullions on 导入新课 : 你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吗,我国神话传说里,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她偷吃了后羿从王母那里求来的长生不死药,奔向了月宫。据说嫦娥和后羿是夏朝时的著名人物。夏朝经历了多少年,夏朝以后紧接着哪个朝代,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些内容。 教授新课: 一、“家天下”的形成 教师:在氏族公社后期随着阶级的出现,原始社会走到了尽头,阶级社会出现了。“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禅让制也被“天下为家”的王位世袭制所替代。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 1、夏朝的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定都阳城 夏朝的建立,意义深远,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中国历史由此开始进入文 明时代。

必修一 第1课 夏商西周政治制度

必修一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目标导学】 知识与能力: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学会分析图表,解读史料,合作探究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形成了以宗法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 【重点、难点】 本课重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 本课难点:结合夏商西周的相关史实,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预习要求】(要求同学们课前精读教材,在课本上做批注“点圈划”, 并标明不懂的问题,花10分钟自主完成学案填空部分,落实基础知识。) 1、归纳本节课涉及到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概念。 2、理清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发展的基本线索。 【自主研学】——预习案 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1、自启开始,王位的传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制(传贤) --→ 世袭制(传 ) 2、商朝的王位都是父子相传吗? 不都是,有时 3、为什么说夏商的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夏商的最高统治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 的意志,国家大事都通过 的方式来决定。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1、西周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目的)? 进行 统治,巩固奴隶制度。 2、分封制分封的对象(分封谁)有哪些?其主体是什么? (主体)、 和 的后代 3、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①权利:天子授予诸侯 、 和 ,诸侯在封疆内实行再分封,并能在封国内设置 、建立 和 。②义务:服从 、镇守 、随从 、交纳 、朝觐述职。联系天子与诸侯之间权利与义务的纽带是 。 4、分封制有何特点? 主要以 层层分封, 等级 ,“天子— — — ”。 5、分封制有何影响? ①西周:扩大了 ,巩固了 ,使西周成为延续数百年的强国。(积极) △为什么到西周 ,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诸侯国具有很大的 ,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 ②春秋战国:诸侯争霸、割据、混战,破坏了统一 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1、西周为什么要实行宗法制(目的)? 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 ,解决贵族之间在 、 和 继承上的矛盾。 2、宗法制用什么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制度? 系 关系的亲疏 3、宗法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周王称为天子,王位由 继承,为 宗;余子分封为 ,他们对天子来说是 宗,但在自 己的领地内是 宗。诸侯、卿大夫、士比照天子类推;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 。 4、宗法制的核心是什么? 继承制(也是主要特点) 5、宗法制有何作用? 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 和 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 和 。 6、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如何? (四个字概括)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 ,分封制是宗法制在 上的体现。 【预习检测】 1.商朝在中央设立的参与商王决策的职位是( ) A .相、史 B .卜、祝 C .卿士、师 D .相、卿士 2.周初实行分封制,其根本目的是为了( ) A .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B .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C .巩固周王朝统治 D .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3.西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的权利有哪些( ) ①镇守疆土 ②随从作战 ③交纳贡赋 ④朝觐述职 ⑤建立武装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⑤ 5.《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以什么为纽带的( ) A .财产 B .地域 C .信仰 D .血缘 6.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 【合作探究】——探究案 1、请你阅读课本第5页“西周分封示意图”和下列材料: 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封诸侯……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摘自《史记?周本记》 (1)请分析,在上述材料中,西周分封的诸侯共有哪几类?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西周分封示意图,分析西周分封的特点有哪些? 2、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吗? 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主要以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分配政治权利,等级森严。 (2) 权与 权相结合,具有神秘色彩; (消极)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测试题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4分) 1.(2019·清华大学附中测试)有研究者指出,在中国古代,血缘是政治权力与国家产生的根源,当至高无上的神权、政权产生后,又反过来剥离部分成员的血缘关系并减低其作用,促使社会阶层的分化。这说明( ) A.儒家思想根植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B.血缘与政治秩序建构的对立统一 C.血缘关系是等级分化制度的基础 D.家国一体政治架构的社会合理性 解析:选B 题干的中心词是“血缘关系”,没有提及“儒家思想”,故A项错误;血缘关系是国家产生的根源,当政权产生之后,又把血缘关系进行剥离及减低其作用,这说明血缘关系与政治建构的对立和统一,故B项正确;血缘关系是国家产生的根源,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等级制度的基础,故C项错误;题干叙述了家国一体的政治架构,但没有提及其是否合理,故D项错误。 2.商朝分封方国首领为侯、伯,方国依旧自然分布在原地;西周封邦建国,特别设计了统治集团控制军事要地和经济富庶地区。这种“分封”的变化( ) A.形成了君主专制的统治秩序 B.确立了血缘情感统治的主要方式 C.实现了中央对土地的直接控制 D.破坏了原有的社会血缘组织结构 解析:选D 根据所学,君主专制形成于秦朝,故A项错误;西周分封制是血缘关系与政治等级相结合的统治方式,故B项错误;郡县制下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故C项错误;“特别设计了统治集团控制军事要地和经济富庶地区”说明打破了原有方国之下的血缘组织关系,故D项正确。 3.(2019·南宁摸底)按照周代庙制,祖先的宗庙,天子立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无庙。超出定制之庙,要择吉日将神主迁入太祖之庙,而其宗庙则被毁弃,此举称为“迁庙”。这说明周代( ) A.天子具有绝对权威B.祭祀仪式非常严格 C.宗法观念根深蒂固D.注重维护亲疏贵贱 解析:选D 周朝的贵族都可以确立宗庙,不能说明天子的绝对权威,故A项错误;材料涉及的是庙制而不是祭祀仪式,故B项错误;据材料“庶人无庙”和“宗庙则被毁弃”可知宗法观念不是根深蒂固,故C项错误;据材料中庙制的等级划分可知其体现了维护亲疏贵贱,故D项正确。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知识要点归纳 1、夏商的政治制度 (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①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②是私有制发展的结果 ③是阶级对立的产物 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历史的进步(例1) (2)行政管理制度 2、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巩固西周统治 (2)内容:把一定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诸侯国要 服从天子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 赋和朝觐述职;受封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 大夫实行再分封。 (3)评价: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形成了拱卫周王室的政治格局,有利 于稳定当时的社会秩序;受封诸侯具有独立 性,后来一些诸侯国势力壮大,王权衰弱,出 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周天子权威逐渐衰 落,分封制破坏。(例2、3) 3、西周的宗法制 (1)内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样的宗法等级。 (2)评价: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思维能力拓展 4、西周时代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结合和关系 名师解题 例1 下列对的“家天下”制度评论,正确的是A.是原始社会部落首领转变为奴隶的标志 B.是生产力发展推动下的社会进步 C.是由文明社会进入血腥的阶级社会 D.是公有制被私有制取代的历史倒退 解析此题为评论选择题,是历史和政治综合能力题,主要考查评论能力、历史思维的分析能 力、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 会向前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原理的综合运用。 C、D两项明显违背社会发展规律,首先排除。 A项在氏族公社末期,氏族贵族即已转化为奴 隶主,A项排除。B项符合上述历史唯物主义 观点,是正确的评论。 例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 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 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2:(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 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 臣下)射(周)王中肩。《左传》 回答:(1)材料中所述的是什么政治制度?(2)根据材料1概括出诸侯有何义务? 诸侯与天子之间是何关系?(3)材料2中, 出现了什么新问题?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 么.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阅读材料,提炼信息,加以概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与教 材的结合。答案要点:(1)周初的分封制。(2) 保护周王室;忠于职守,保卫封地;定期朝 见天子,向天子述职;诸侯服从天子。(3) 王室衰微,诸侯不尊天子。分封制崩溃。 例3 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 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夏商西周的更迭练习题

第5课夏商西周的更迭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自主学习 1.约公元前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 2.约公元前年.商部落首领联合周边各部落起兵打败了夏王桀,建立朝。3.公元前1046年,周族首领联合各部落在击败商朝军队,灭亡商朝,建立周朝。4.西周手工业分工较细,建筑物上开始使用。 5.公元前年,犬戎攻破镐京,杀死。第二年,迁都洛邑,史称。 6.从20世纪初,随着大量甲骨和青铜器的出土,河南安阳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历史上曾在安阳建都的王朝是( ) A.夏朝B.商朝 C.西周D.东周 基础巩固 7.《左传》载:“夏有乱政,而作《禹刑》。”这反映了( ) A.原始社会末期发生了部落之间的战争 B.大禹治水 C.夏朝设置了监狱 D.夏朝为镇压奴隶反抗,而制定了刑法 8.我国最早出现的国家是( ) A.夏B.商 C.殷D.周 9.既做过部落联盟首领,又做过国王的是( ) A.黄帝B.尧 C.舜D.禹 10.我国古代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约在( ) A.公元前16世纪 B.公元前11世纪 C.公元前21世纪 D.公元前3世纪 11.我国古代的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开始于( ) A.尧传位给舜

B.舜传位给禹 C.启继承禹的王位 D.商汤灭夏 12.下列帝王都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其中最早的是( ) A.隋炀帝B.秦始皇 C.夏桀D.商纣 13.商朝在迁都到殷后,统治稳定,疆域扩大,成为世界上的大国( ) A.武王B.商汤 C.夏桀D.盘庚 14.发明严酷刑罚“炮烙酷刑”的暴君是( ) A.夏桀B.商纣 C.商汤D.周文王 15.我国古代,在建筑物上使用瓦开始于( ) A.黄帝时期B.夏朝 C.商朝D.西周 16.在下列历史事件中,导致王朝更替的是( ) A.牧野之战 B.盘庚迁殷 C.周初分封制 D.国人暴动 17.武王伐纣的性质属于( ) A.民族间的相互征战 B.国家之间的争霸战争 C.平民和奴隶的反抗斗争 D.奴隶主贵族领导的推翻暴君的战争 18.迁都洛邑,建立东周的国王是( ) A.周文王B.周武王 C.周平王D.姜尚 19.夏启登上王位的方式是( ) A.通过禅让制,大家选他做首领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时训练题: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单选题 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认为“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立子立嫡”之制……”由此,下列观点或事实符合题意的是 A. 周公之继武王而摄政称王也 B. 纣母生纣兄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故立纣 C. 文王之舍伯邑考(武王同母长兄)而立武王也 D. 周公制礼,立嫡之制始也 【答案】D 【解析】要注意准确理解嫡长子继承制的概念:一是“嫡”,二是“长子”;是否是“嫡”是由母亲决定的,正房所生为“嫡”,“嫡”子中的“长子”为大宗。 2.公元前781年,周幽王即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材料表明( ) A.周幽王荒淫无道,诸侯联合起兵反叛 B.分封制下,小宗有随时朝贡大宗的义务 C.分封制下,各诸侯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 D.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大国间争霸战争频繁 【答案】C 【解析】据材料信息“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可知,诸侯有随从周天子作战的义务,C项符合题意。 3.费孝通先生曾将中国古代的某一制度描述为“差序格局”,即“以己为中心,按照……有差等的次序形成的关系网络。”这种差序格局的结构方式普遍存在于中国传统社会之中。其中,父子、兄弟关系是最基本的层次,是“差序格局”的模板,其他各个层次都从这里获得其构造原则,如同乡关系、师徒关系、君臣关系。据此可知,“差序格局”() A. 产生于儒家三纲五常思想 B. 使先秦血缘政治得以延续 C. 可能阻滞社会结构的更新 D. 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 【答案】C 【解析】据材料“有差等的次序形成的关系网络……普遍存在于中国传统社会……父子、兄弟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宗法等级制度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影响深远,这种制

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朝代歌) (一)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 王位世袭制 标志:启夺取王位,并传给自己的后代。 影响:a、传子b、家天下c、生产力d、后世 特点:王权与神权相结合,具有神秘的色彩。 结果:建立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治制度。 中央:相、卿士 地方;侯、伯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A、分封制 1、目的:拱卫王室 2、前提:西周实行井田制(周王控制全国土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3、内容:土地和人民 4、方法: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层层分封 5、对象:三个 6书本 7、影响 ①积极的: 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森严等级; 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使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 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使西周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成为了强国; ②消极的: 诸侯独立性大,不利于中央权力巩固和国家统一; ; 8、破坏: (第二课开头) 破坏时间:西周后期——春秋战国时期遭到破坏; Q:是不是以后就没有分封制了呢?(七国之乱的国,朱棣是燕王,平西王吴三桂)只是没有这个制度,但是还是有这个形式。 9、原因:铁器牛耕出现推广(生产力发展); 井田制瓦解; 王室衰微、王权衰弱; 诸侯势力增强,地方权力大; Eg:楚王问鼎楚强盛后,庄王曾率军至周都洛邑郊外示威,向周王的代表询问鼎之大小轻重,史称“楚王问鼎”。鼎是王位的象征,说明楚庄王有替代周王号令天下的野心。 10、破坏的表现:诸侯争霸、兼并战争; B、宗法制(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巩固父系家长在宗族中的地位和子孙传承和财产政权继承制度。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导语:分封制说统治者对权力的分配,但是没能解决贵族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

夏商西周的更替教案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4课夏商西周的更替 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安排课时:1课时授课教师:林芝 一、课程目标 (一)内容标准 了解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实;知道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过程;简述西周的分封制度。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掌握夏、商、西周朝代的建立情况以及“国家”的产生和形成的基本知识;归纳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理解西周分封制度的实质。 2.过程方法与能力 通过课前阅读、课堂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其全面、客观的观察历史进程、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之一,也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历史发展唯一没有中断的国家,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伟大进步,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其中生产力的进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夏商周朝的建立时间和建立者;西周的分封制是西周的重要制度,在当时起到了扩展疆域,巩固统治的作用,对后世也产生过重大影响。 难点:对于七年级的学生学习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国家机器等抽象概念,理解上有难度。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 你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吗?我国神话传说里,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她偷吃了后羿从王母那里求来的长生不死药,奔向了月宫。据说嫦娥和后羿是夏朝时的著名人物。夏朝经历了多少年?夏朝以后紧接着哪个朝代?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些内容。 教授新课: 一、“家天下”的形成 教师:在氏族公社后期随着阶级的出现,原始社会走到了尽头,阶级社会出现了。“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禅让制也被“天下为家”的王位世袭制所替代。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 1、夏朝的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定都阳城 夏朝的建立,意义深远,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中国历史由此开始进入文明时代。 2、启继禹位 区别世袭制与禅让制(禅让制,中国统治者更迭的一种方式,指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形式上,禅让是在位君主自愿进行的,是为了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通常,禅让是将权力让给异姓,这会导致朝代更替,而让给自己的同姓血亲,则被称为“内禅”,让位者通常称“太上皇”,不会导致朝代更替。 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世袭制是我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实行的一种权力继承制度,直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才被废止。世袭制的特点是一个家庭代代世袭王位和帝位,或兄终弟及,或父死子继。它是生产力和私有制发展的结果,标志着“公天下”的原始社会为“家天下”的奴隶社会所代替。) 3、国家机构的建立:设置军队、制定刑法、修建监狱 国家机构建立的实质:保护统治者的利益。 4、夏桀的暴政 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夏桀残暴统治的文字,使学生理解为什么人民要反抗夏桀。给学生讲述关于夏桀的残暴(把人当坐骑,被人们比作太阳等) 二、商灭夏与周灭商 1.汤灭夏,建商公元前1600年

夏商西周的更迭优秀教案

夏商西周的更迭 【教学目标】 1.了解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和夏、商、西周三朝建立的史实及更替的顺序。 2.归纳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原因并概括其相似之处。 3.通过学习夏、商、西周灭亡的史实,明白“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 4.通过对奴隶制国建夏朝的学习,知道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增强民族自豪感。 5.通过对大量精美文物、历史遗迹的学习,形成自觉地保护文物、爱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过程,找出商代夏、周代商的相同原因,并讨论有何历史启示。 【教学难点】区分禅让制与王位世袭制,学生对这些政治理论问题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师)先前学习的传说时代我们祖先的艰辛劳动,反映了我国从人类起源到迈向文明经历了曲折而漫长的历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大汶口文化贫富分化),奴隶制在我国产生。 今天,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奴隶社会。在公元前2070 年夏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也是我国最早的国家,中国仅次于古代埃及进入奴隶社会,从此我国历史迎来了文明时代,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板书课题:夏商西周的更迭。 2.“家天下”

教师提问:夏朝的建立者是谁?建立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大约在公元前2070 年(BC概念引入),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定都阳城,国名就是禹所在的部落名称“夏”,这就是夏朝。 学生识图(课件出示图片),夏朝的地理范围及阳城的具体位置,了解阳城是今天的哪个城市。 教师提问:启是怎样继承王位的? (师)禹年老的时候,也按照禅让制的传统,推举他治水时的助手伯益作继承人,但是他 却不给伯益实权,把实权交给了他的儿子启。 (师)同学们想一想,禹为什么要把实权交给启呢?后果又会是什么样呢?(讨论并发表见解。) (师)禹死后,伯益按照过去的传统,躲到另一个地方表示谦让,同学们想象一下,伯益谦让的后果还会和舜、禹时的谦让后果一样吗?(学生联系上一个问题回答。) 这样,启轻而易举地继承了禹的位置,接着又通过武力降服了不服的伯益等其他部落,以武力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启继承王位表面上看是自己争取的,实际上,启之所以能取得实权树立自己的威望与谁分不开呢(是禹)?对,这是禹精心安排的结果,所以历史上称“禹传子”。由于启不是按照禅让制由各部落选出来的首领,所以,我们说禅让制被破坏了,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从此禹的家族世世代代统治着夏,天下成为一家一姓的私产,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从此“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教师提问:王位世袭制和禅让制有什么区别? 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在禹执政的后期,由于私有制的出现,禅让制已经走向终结,启在禹的扶助下已经树立起威望、形成了特权。 (师)虽然夏朝才仅仅是个国家的雏型,但毕竟是建立国家的开始,此后,历代国家越建越完备,历史在不断前进。 活动:时光隧道穿越——“夏朝人”和“商朝人”畅谈自己的国家包括建国时 间,政治,经济,文化等几方面内容(教师语言要生动风趣,在其中起到鼓动情绪和兴趣

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2014/9/10 编写班级:小组:姓名:学号审核:高一历史组【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学习目标】1、掌握宗法制分封制的内容、作用及二者关系,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感悟早期的政治制度是古代先民智慧的结晶,制度的创新既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又是 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之一,增强对源远流长的华夏民族的民族自豪感。 【自主学习,知识梳理】-预习案 自主学习要求: 1、结合学案中的内容,自主学习课文基础知识部分,并自主构建本课知识体系。 2、小组内相互检查基础知识,找出错误并改正。 一、夏商两代的的政治制度: 1、夏朝: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出现了制度 2、商朝: (1)主要政治制度: (2)政权特点:弥漫着目的: 二、周代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封邦建国) (1)含义:(2)内容: ①周王: 同姓亲族 ②分封对象 异姓封国 ③层层分封: (3)周王与各封国的关系: 臣属关系更加明确。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并承担各种义务。 积极: (4)评价 局限:d: 后期诸侯国实力强大,周王室衰落,易形成分裂割据。(诸侯混战,社会动荡) (5)分封制的特点:①② 2、宗法制: (1)目的和性质: (2)内容:①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 ②核心: ③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的,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 (3)作用:①保障各级贵族 ②有利于凝聚 (4)特点:①为主要特点,大宗小宗具有相对性②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③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 3、宗法制和分封制关系: ①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共同维护西周的统治秩序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最全版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 【教学内容分析及教学准备】 (1)教学内容分析及教学准备(黑体五号) 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关系。 (3)教学准备 1.收集资料,分析我国民间重视修订家谱的主要原因及家谱在中国传统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向学生提供“古代中国朝代沿革表”。 【教学内容】 (1)学生自主学习: 朝代时间朝代时间 夏约前2070~约前1600年南朝420~589年 商约前1600~前1046年北朝439~581年 西周前1046~前771年隋581~618年 春秋前770~前476年唐618~907年 战国前475~前221年五代十国907~960年 秦前221一前207年宋北宋960~1127年 汉西汉前202~9年南宋1127~1276年 东汉25~220年辽907~1125年 三国魏220~266年西夏1038~1227年 蜀221~263年金1115~1234年 吴222~280年元1271~1368年 晋西晋266~316年明1368~1644年 东晋317~420年清1636~1840年(鸦片战争前) 1.你能根据上面的古代中国朝代沿革表从整体上把握中国历史发展的脉络吗?

图一图二 2.你能分别说出上面两幅图反映的是西周哪两种政治制度吗 (2)第一次检测(默写) 1.准确说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过程。 2.维护西周成为数百年强国的两种政治制度是和。 {第一次检测问题记录} 【小组合作探究】 1.阅读子目“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尝试说出相关问题: (1)我国进入阶级社会的历史源远流长,是世界文明古国。我国古代的政治文明主要是受大河文明还是海洋文明影响?(文明史观,识图能力培养、情感培养) (2)结合教材,客观叙述分封制的目的、对象、内容和影响。(阅读理解、归纳概括能力培养) (3)如何正确评价西周的分封制?(唯物史观·辩证的一分为二的观点培养) 2.阅读子目“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尝试说出相关问题: (1)结合教材,客观叙述宗法制的目的、内容、特点和作用。(阅读理解、归纳概括能力培养) (2)你能从现实生活中感受到宗法制的深远影响吗?尝试举例说明。(感悟历史与现实【师生合作互动】 1.{小组学习学生生成问题记录及解决} 2.{递进探究} 问:我们应当怎样理解分封制和宗法制之间的关系? 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3.{例题讲解} (1)(09广东卷) “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右图所示柳宗元的文 章的主题可能是 A.分封制度 B.王位继承制度 C.郡县制度 D.三公九卿制度 (2)(09宁夏卷)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其主要表现是

第课夏商周的更替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 ★〖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及结构:本课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在夏商西周时期,最高统治者维护自己和本阶级统治的手段以及当时的社会阶级状况,是学生了解夏商西周时期社会与国家概貌的极其重要的一课,对以后历史知识的学习与理解也有很大帮助。本课内容共分为三个子目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把握这三目的不同侧重点和内在联系,才能有助于学生了解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的概貌,并能对西周的社会网络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教学重点: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过程,找出商代夏,西周代商的杨同原因,并讨论有何历史启示。 教学难点:区分禅让制与王位世袭制,初一学生对这些政治理论问题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 ★〖学情分析〗:本课内容跨三个朝代,知识点多且比较琐碎,但内容浅显,学生容易了解和接受,能力目标较低。 ★〖课程标准〗 知识与能力:简述夏朝建立、商汤灭夏、商朝建立、盘庚迁都、武王伐纣、西周建立、西周灭亡等基本史实;知道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了解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顺序;归纳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原因并能概括其相似之处。 过程与方法: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再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并使学生初步学会归纳,概括,比较等学习方法;学生通过讨论"夏,商灭亡的原因",促使其养成主动探索问题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夏朝的学习,知道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而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学生通过分析夏、商、西周灭亡的史实,初步懂得"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或“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进而联系自身实际学会如何做人;了解夏、商、西周大量精美文物、历史遗迹,树立保护文物、爱护文化遗产的意识;了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奴隶和平民的艰苦劳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师)先前学习的传说时代我们祖先的艰辛劳动,反映了我国从人类起源到迈向文明经历了曲折而漫长的历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大汶口文化贫富分化),奴隶制在我国产生。今天,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奴隶社会。在公元前2070年夏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也是我国最早的国家,中国仅次于古代埃及进入奴隶社会,从此我国历史迎来了文明时代,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教师提问:你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吗? (生)我国神话传说里,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她偷吃了后羿从王母哪里求来的长生不死药,奔向了月宫。 (师)据说嫦娥和后羿是夏朝时着名人物。夏朝及其以后的夏、商、西周三代是中国古文明形成特色、走向繁荣的重要时期。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共同探讨的内容。 板书课题:第五课夏商西周的更迭 2、【"家天下"的夏朝】 教师提问:大禹因治水而威望大增,传说中的大禹还做了几件有助于提高其威望、巩固其地位的大事,要求学生阅读归纳。 学生归纳:①涂山召见部落首领,②划九州,筑九鼎。

18 19 第1单元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1.背景: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中国出 现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2.王位世袭制 (1)夏朝:从夏启开始,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2)商朝:王位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及。 3.行政管理制度 (1)中央:商朝中央设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2)地方:封侯和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4.特点:奴隶制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学思之窗”,思考:从这段记载,你能看出商朝5的相权有多大吗? 【提示】相是商朝中央最高官吏,相权很大,包括参与制定政制、主持政务、辅佐商王等,甚至有时可有废立商王等权力。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1.背景: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 2.目的:进行有效的统治,巩固国家政权。 3.内容 对象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页 1 第 诸侯—4.结果:经过层层分封,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士”。卿大夫——影响5.积极(1)西周成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

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为延续数百年的强国。②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消极:受封的诸侯在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到西周后期,随着王(2) 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目的1.继承上的矛盾。: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含义2.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具有政治性质。内容3.(1)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王位由嫡长子继承。(2)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3)作用4.(1)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2)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知识精要教师用书独具知识网络(页 2 第 宗法制的突出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3.大宗和小宗既是家族血缘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宗法制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以及4.以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构成了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难·攻重探[合作究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史料一]子、嫡长孙一系有继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练习(含真题,解析版)

考点0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新题速递】 1.(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Ⅰ,24,4分)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 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 这表明当时周朝 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 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 【答案】D 【解析】礼乐制度是强化分封制、宗法制中的等级部分,要求贵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己的等级、身份,题干信息与礼乐制度没有直接关系;另外,题干信息只有楚国国君熊通自立为王的一个事例,不能得出“礼乐制度不复存在”的普遍结论,排除A。题干信息没有涉及王位世袭制度;另外,王位世袭制度当时也没有消亡,不合史实,排除B。宗法制度主要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小宗服从大宗等,题干信息没有涉及宗法制度,C不正确。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分封制下诸侯获得封位都要得到周天子的认可,根据“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可知楚王自立为王的做法是对分封制的破坏,说明当时分封制度受到挑战,故选D。 2.(2020年天津卷,3,3分)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社会,官府对县以下的乡村管辖,基本限于征徭课 税和维护治安,对乡村的其他事务并不过多干涉,乡村基本实行自治,这种自治社会也是一种自律社会。 可以作为这一观点依据的是 A.国家政权的长期稳定B.宗法教化形成的文化认同 C.法律制度的健全完备D.乡村社会脱离政府的管控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地方宗族内部注重社会教化和乡规里约,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文化认同,因此古代乡村基本实行自治,故B正确;国家政权的长期稳定不是乡村实行自治的必然原因,故A错误;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远未达到健全完备的地步,故C 错误;“官府对县以下的乡村管辖,基本限于征徭课税和维护治安”说明乡村依然受政府的管控,故D错误。 【往年真题】 1.(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4)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 ) 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 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

人教版必修一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序言 阅读单元导言,思考: 1、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和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2、了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确立、发展和顶峰的概况并归纳出发展趋势? (1)过程: 形成:秦巩固:汉完善:隋唐加强:宋元强化:明清结束:1912年2月 (2)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消失;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导入新课】 大禹治水:尧在位的时候,黄河流域发生了很大的水灾,尧派鲧(gǔn大禹之父)去治理水患。鲧用堵截的办法治水,花了九年时间没有把洪水制服,最后被处死。舜派禹治水,禹改变了他父亲的做法,采用疏导的方法。他带领群众凿开了龙门(山),挖通了九条河,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终于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妻病,妻孕,产子)。 禹继舜位:因治水有功,禹在天下的威望达到顶点。万民称颂说:“如果没有禹,我们早就变成鱼和鳖了。”帝舜称赞禹,说:“禹啊禹!你是我的胳膊、大腿、耳朵和眼睛。……你发扬了我的圣德,功劳太大了!”后人称他为大禹,也就是伟大的禹的意思。舜年老以后,也像尧一样,物色继承人。因为禹治水有功,大家都推选禹。到舜一死,禹就继任了部落联盟首领。禹继舜位这种传位给贤能人的制度叫做什么?禅让制。禹的威望,为他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夏王朝和王位世袭制奠定了基础。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讲授新课】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1、禹建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禹正式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王朝----夏。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 设问:此时的夏朝已经不是一个部落而是一个国家。为什么? 部落是按血缘结合在一起的;国家按地区来管理的,禹治水成功后,就把天下分为九州,派“九牧”去管理,这表明夏已具有国家的职能,而不是靠氏族的血缘关系来维系。 2、启确立王位世袭制。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大禹死后,王位传给了谁? 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在解决温饱之余,劳动产品有了富余,这样就出现了私有财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逐渐的壮大自己部落的实力。其他部落无法与之抗衡。在禹晚年的时候,禹虽然按照传统的禅让制推举伯益为部落联盟首领的继承人,却不给实权。相反,禹把实权给了自己的儿子启。禹自己也转化为夏国王。请同学们观看教科书第4页的插图“戴冠冕的夏禹”,这是已经做了夏国王的大禹。观察一下他的装束、神态,冕是古代帝王专戴的礼帽,此时这衣着华丽,头戴冠冕的大禹再也不是最初那个破衣烂衫,粗茶淡饭,兢兢业业为民造福的大禹了,俨然一副帝王模样。禹死之后,由他的儿子启以世袭制而不是“禅让制”的形式继承了王位。 大禹死了以后,虽推举伯益为首领,但启凭借实力夺取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从而结束了禅让制,确立了王位世袭制。 那么王位世袭制是按怎样的规则来继承王位?它通过“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形式,保持着王位在家族内部的承继,“家天下”的局面从此确立,国家便成了君主(国王)一家一姓的私产。 3、王权带有神权色彩。 目的:巩固自己统治地位。 表现:(1)把自己的行为说成天的意志。帝禹在位第十年南巡。过江时,一条黄龙游来,拱起大船,船上的人很害怕。帝禹仰天叹息道:“我受命于天。活着靠上天的佐助,死了要回到天上去。你们何必为这一条龙担忧?”龙听到这一席话,摇摇尾巴,低下头就不见了。 (2)国家大事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参看课本殷墟出土的刻有卜辞的牛骨。 4、中央到地方的行政制度。 师:请同学们归纳一下教材,夏商时期的中央官制是怎样的?设置了哪些职官? 最高统治者为王,中央有尹、相、卿士,地方封侯、伯。比如课本小字提到的相伊尹,被商王封为“西伯”的周文王。 指导学生看第五页小字,思考商朝的相权有多大?相是商朝中央最高官吏,相权很大,包括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1]

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1.王位世袭取代禅让制 ⒉夏商的中央地方制度 二、西周的分封制 ⒈主要内容及特点 2.作用及发展演变 三、西周的宗法制 1.含义 2. 特点及基本原则 3.实质及作用 重点:分封制、宗法制 难点: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进行,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本节课图片较多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图来讲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导入新课】 关于大禹治水的传说,同学们却是耳熟能详的。而中国国家的形成,与传说中的大禹治水有密切的联系。大禹治水需要统一指挥和动员各地人民的力量,加强对人民的组织管理。所以,大禹治水和发展农业的过程就成为打破氏族部落组织,由地域关系代替血缘关系,王权专制代替氏族民主,国家行政管理逐步成长的过程。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对立的发展,由于战争的频繁,禹的权力越来越大,以致发展成个人专断。据说有一次禹召集各部落首领开

会,一个首领因迟到而被禹杀了。可见,禹似乎已不是群众的首领,而是至高无上的国王了。这反映了中国早期的政治管理制度开始具备雏形,由此导入新课-----夏、商、周三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讲述内容】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约公元前2070年,禹正式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王朝----夏。 设问:此时的夏朝已经不是一个部落而是一个国家。为什么?(让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归纳总结:部落是按血缘结合在一起的;国家按地区来管理的,禹治水成功后,就把天下分为九州,派“九牧”去管理,这表明夏已具有国家的职能,而不是靠氏族的血缘关系来维系。还有一点值得同学们注意的就是:禹死之后,由他的儿子启以世袭制而不是“禅让制”的形式继承了王位。 1.王位世袭取代禅让制 设问:王位世袭取代禅让制,这是一种退步呢,还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呢?为什么原因何在? 传说中,禹一方面奉行“禅让”同时也积极培植儿子启的势力,禹死后,虽推举伯益为首领,但启凭借实力夺取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从而结束了这种军事民主制的历史,此后王位世袭制确立,它通过“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形式,保持着王位在家族内部的承继,“家天下”的局面从此确立。奴隶社会是阶级社会的开始,它用“天下为家”的局面打破了原始社会的平等和无剥削压迫的“天下为公”的局面,但这是一个历史的进步。因为奴隶社会形态的出现是建立在生产力高于原始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基础上。 从夏朝开始就已经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2.夏商的中央地方制度 对于夏商的政治制度,可以引导学生课下去搜集有关夏商的官位及其职能的文献和考古资料来进一步了解夏商政治制度的特点。最后教师给学生概括指出:夏商时从中央到地方就已经建立起行政管理制度;最高的时国王,中央有相、卿士,地方封侯、伯,有臣属的方国。奴隶制的等级关系已初步确立。对后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有直接影响。 二、西周的分封制 公元前1046年,武王发动了灭商的总攻击,纣王逃回王宫,自焚而亡,商朝灭亡。武王建立周王朝,定都镐京,历史上称为西周。 设问:西周建立后,为什么要建立分封制度呢? 西周政权刚刚建立不久,武王姬发即因病而亡,成王姬诵年幼即位,由其叔父周公姬旦摄政。当时,管叔、蔡叔、霍叔作为宗亲诸侯,被封于殷都周围监视殷商遗民,谓之“三监” 。他们不满周公摄政,勾结纣王之子武庚及东夷部族发动叛乱。周公毅然平定内乱、率部出师东征,西周政权才得以稳定。面对周初出现的内外叛乱,周公敏锐地意识到,没有一套完善的典章礼仪制度和宗法等级秩序,单靠武力征服或刑罚镇压是不能实现社会安定和国家大治的。为此,他主持进行大规模的立法活动,建立起一套典章礼仪制度与宗法等级秩序。 设问:分封制度到底是一项什么样的政治制度? ⒈主要内容及特点 讲解分封制时,可以先给出学生以下两段材料: 材料一据史料记载,周武王病死后,子成王诵继立。成王年幼,武王弟周公旦辅政,而带兵驻守在殷都周围的管叔、蔡叔等贵族怀疑周公有夺取王位的意图,对周公极为不满,致使纣子武庚有机可乘,拉拢二叔,又联合东方的徐奄等部起兵反周,经过三年苦战,才被平定。战后,周公意识到分封势在必行,在“吊二叔之不咸”之余,“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材料二据史料记载,周初封建的诸侯,主要是同姓(姬姓)子弟;《荀子·儒效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