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辽金的政治概况

辽金的政治概况

辽金的政治概况
辽金的政治概况

辽金的政治概况:辽朝是以契丹贵族为主,并联合了燕云地区的汉族豪强地主以及奚和渤海的贵族而组成的封建国家。从辽太祖阿保机神册元年(公元916年),建立世袭皇权的奴隶主专政国家,到天祚帝保大五年(公元1125年),为金所灭,辽朝在我国北部的统治历时210年。公元916年,辽阿保机接受了部下和诸国使者献给他的尊号。同年阿保机宣布大赦,建元神册,进一步按照中原规格正式建立朝廷。随着称帝建元的活动,阿保机经过了十几年的对外征伐,已经初步奠定了汗国版图的基础,以后逐步拓展成半壁江山。契丹是沿用部落形式建立国家的,所以各个部落虽然已经统一,但仍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独立性。彼此间尽管有草原上共同遵守的贯例和传统,终究由于部落分立,彼此互有异同,各行其事,这显然不符合建国的要求,故有必要制定共同法律,以巩固国家的统一。此外,契丹由氏族部落发展到国家,各部原有的首领,也都是实行家族管理。一经建立共同的政府,就得重新排列班位,以定高低次序。从此,就有必要“正班爵”,以建立统治秩序。辽阿保机在“定法律”、“正班爵”以后,接着规定了亲民官吏要在每年正月、四月、七月、十月这四个月下到基层,“询民利病”。公元926年,阿保机亲征渤海国(唐在东北沿海的一个地方封国),攻陷了首府扶余,改渤海国为东丹。封皇太子倍为人皇王,由他主持这片新得的地区。阿保机又紧缩了渤海原来的编制机构,只设左、右丞相正副职共四人,并且安置了自己的弟弟任第一左丞相,任命渤海原来的丞相为右丞相;又交差着以渤海人为左次相,以契丹人为右次相。这种一面利用,一面监督的巧妙部署,表现了阿保机在政治上的统治才干。从公元926年到947年,是辽太宗耶律德光统治时代。这一阶段,辽统治者主攻方向是南面的中原地区。天显十一年(公元936年),辽耶律德光扶植石敬瑭在中原地区建立后晋政权,册立他为“儿皇帝”,并从石敬瑭手中取得幽蓟云朔等十六州,使辽直接统治地域增加了一大片封建经济相当发展的地区。据《辽史·地理志》记载,其领土“东至于海,西至金山(阿尔泰山)北至胪朐河(克鲁伦河),南至白沟(河北雄县北的白沟河),幅员万里”。辽经历了世宗阮和穆宗璟两代统治阶级内部激烈斗争,到景宗贤时,辽的统治才稳定下来。辽圣宗隆绪统和二十二年(公元1004年),与北宋订立的澶渊之盟,对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澶渊之盟对北宋来说虽是屈辱性的,但也表明宋辽力量的相对平衡。从此以后,双方处于对峙状态。每年从北宋得到的“岁币”,主要为皇帝和少数统治者所攫取,那些由契丹平民组成的军队,却失去了一条通过掠夺战争而发财的途径,这就孕育着使辽政权瓦解的因素。圣宗,兴宗两代(公元1031年—1055年),虽然号称辽的“盛世”,但也是阶级矛盾,民族矛盾逐步尖锐的时期。这些矛盾的不断发展,终于导致天祚帝时辽朝统治的土崩瓦解。契丹皇帝是最高统治者,也是最大奴隶主。皇帝不但通过州县和部族的统治机构,用赋役的方式对各族劳动人民进行残酷的榨取,他本人还拥有大量的奴隶,这就是“宫分户”(也称斡鲁朵户),特别是“宫分户”中的蕃汉转户。“宫分户”有三个来源:第一是契丹正户。这是契丹族或其他部族的平民投附到皇家来从军的,实际上是皇帝身边的军户,名义上虽是奴隶,地位却并不低;第二是著帐户。这是犯了罪而罚做官奴、官婢的贵族,因为犯罪降低了身分,一般从事宫帐的奴役;第三是蕃汉转户,是军事俘虏。包括少数投降的汉人,大部分在皇庄里从事各种生产劳动。从辽阿保机开始,每个皇帝即位都要建立自己的“斡鲁朵”(即宫)。两个摄政最久的太后也有自己的斡鲁朵。每个斡鲁朵统辖着大量的人户,由数量不等的契丹正户,著帐户和蕃汉转户组成。“宫分户”(主要是蕃汉转户)的身分很低,经常被当作财产赐给功臣或赐给公主以作陪嫁,有时干脆称为奴隶、

八议:八议是封建社会官员贵族享受的一种特权法,是“刑不上大夫”的具体体现。八议具体内容是:议亲,即皇帝的亲戚;议故,即皇帝的故旧;议贤,即德行出众的人;议能,即有大才干的人;议功,即对国家有大功劳的人;议贵,即三品以上的官员和有一品爵位的人;议勤,即特别勤于政务的人;议宾,即前朝国君的后裔被尊为国宾的;八议唐朝法律规定,上述八种人犯了死罪时,司法机关不能直接审判,要先禀报皇帝,说明他们犯的罪行,以及

应议的种类,然后请求大臣商议处罚方案,然后交皇帝决定批准。如果犯的是“流”罪以下,就不必再议,照惯例减一等处理。但如果犯了十恶重罪,享受八议的人也不能完全免罪,有的只是改变处死方式,有的则仍然流放。

五服制罪:五服指的是五种丧服,在中国古代社会,以丧服来表示亲属之间血缘关系的远近以及尊卑关系。五服制罪原文是“准五服以制罪”,就是按照五服所表示的亲属关系远近及尊卑,来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具体原则是:服制越近,即血缘关系越亲,卑犯尊的处罚越重,尊犯卑的处罚越轻。如果服制越远,则表明血缘关系越疏远,这种情况下,卑犯尊的处罚越轻,尊犯卑处罚越重。最简单的例子就是父子相互之间的犯罪,如父亲打骂儿子,儿子没有控告的权利,即父亲免罪,如果儿子打骂父亲,则要处死,所以五服制罪的本质是维护家族的等级制。在《晋律》中第一次将五服制罪即“服制”作为定罪量刑的原则。从此确立了后世的法定亲属等级制度。五服具体指的是斩衰(同,音崔,指丧服)、齐衰、大功(功同工,指做工,大功即做工粗)、小功(做工细)、缌麻。斩衰是用很粗的生麻布做成,不缝边,像斧斩一样,故名斩衰。穿这种丧服服丧三年,用于臣、子、妻、妾为君、父、夫服丧。齐衰则是缝边的生麻布做成。大功和小功则是用熟麻布作成,只是做工不同。缌麻是细的熟麻布做成。服丧时间依次减少,有一年、九月、五月、三月。从自己开始,上到父亲、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下到子、孙、曾孙、玄孙,同时还有上述亲属的旁亲,都是有服亲,叫内亲。母亲一系叫外亲,服制只有一世,仅包括外祖父母、舅父、姨母、舅表和姨表兄弟,其他人则是无服亲。同时,期亲指父系亲属,大功亲指祖父系亲属,小功亲指曾祖父系亲属,缌麻亲指高祖父系亲属,母系亲属均列入缌麻亲中。唐朝法律继承了晋律的以服制制罪的传统,并加以发展,明确具体地列入律条。五服制罪体现了礼教要求的“亲亲尊尊”原则,越亲近的就越应该爱敬,如果侵害则要严惩。同时,财物上越亲的越应照顾,所以儿子偷着拿父母的钱财并不算偷,最多被训斥。在依照五服制罪时,和现代人人平等的法律相比,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古代社会中,一种行为有罪无罪,或者罪刑轻重,常常取决于当事人之间是否有五服内的亲属关系,以及关系远近。同样是斗殴,打了一般人,罪较轻,打了自己的长辈尊亲,如大功以上亲属,罪行尤为严重要入十恶之一的“不睦”罪,要受死刑。古代社会的法律等级制在五服制罪中得到了集中体现。

是清代兵民合一的社会组织制度,由太祖努尔哈赤在女真人牛录制度上建成的,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始建四旗,正黄旗、正蓝旗、正白旗、正红旗。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增设四旗,称镶黄旗、镶蓝旗、镶红旗和镶白旗,定三百人为一牛录,五牛录为一甲喇,五甲喇为一固山(固山即旗),满族人按八旗制分隶各旗,平时生产,战时从征。初建时,不但在军事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具有行政和生产职能。大清统一,太宗皇太极为加强对旗人的束缚,增强了八旗制的军事职能,并为扩大军事实力和笼络人心,又建立了汉军八旗和蒙古八旗。各旗有军营、前锋营、骁骑营、健锐营和步军营等常规伍,司禁卫、云梯和布阵等职。另外,设立了相礼营、虎枪营、火器营等特殊营伍,演习摔跤、射箭、刺虎和操练检枪等。由于清初诸帝很重视枪炮武功等实战本领八旗军在平定三藩收台湾抵御沙皇侵略等战斗中都取得了辉煌的战绩。八旗兵分为经营和驻防两类,京营是守卫京师的八旗军总称,由郎卫和兵卫组成,侍卫皇室的人。称郎卫,且必须是出身镶黄、正黄、正白上三旗的人,如紫禁城内武门,东西华门、神武门由上三旗守卫。驻防是指驻防全国各要地的八旗。京营总兵约十万,驻防兵总人数也在十万左右。今内蒙古乌兰查布盟东部,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为蓝色镶红而得名,镶蓝旗是下五旗,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清末时规模达到了下辖八十七个整佐领又一个半分领,兵丁2。7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5万人。著名表演艺术家侯宝林先生变是蓝旗人。在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闪电河流贯领接河北。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因旗色纯蓝而得名。正蓝旗在顺治前与正黄、镶黄列为上三旗,顺治初被多尔滚降为下五旗,不在由皇

帝所亲而由诸王、贝勒、贝子分统。清末时规模达到下辖83个整佐领11个半分佐领,兵丁2.6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在今内蒙古乌兰查布盟东部,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为红色镶白而得名,镶红旗是下五旗之一,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清末时规模达到下辖86个整佐领,兵丁2.6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清光绪帝的宠妃珍妃就是镶红旗人。在今乌兰查布盟的东部,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因旗色为纯红而得名,正红旗是下五旗,由诸王、贝子和贝勒分统。至清末是八旗中人口最少的一个旗,规模为下辖七十四个整佐领,兵丁2.3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1。5万人,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原隶正红旗;清乾隆年间的大贪官和绅也是红旗人。在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为黄色镶红边而得名,镶黄旗是上三旗之一,旗内无王,由皇帝所亲统,兵为皇帝亲兵,侍卫皇市的成员也从上三旗中选。清末时规模扩大到下辖84个整佐令又两个半分佐领,兵丁2.6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很多清皇室成员都是镶黄旗,如嘉庆帝的皇后孝和睿,乾隆帝的皇贵妃,“垂帘听政”的慈禧和慈安都是,朝中不少官员也来自镶黄旗。以旗色纯黄而得名,正黄、镶黄、正白旗列为上三旗,上三旗无王,都归皇帝所领亲兵,侍卫皇室的成员也从上三旗中选。至清末使八旗中人最多的一个,下辖92个整佐领又两个半分佐领,约三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为15万人。康熙的爱臣,乾清门一等侍卫纳兰性德就是正黄旗人。在今天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为白色镶红而得名,镶白旗属于下五旗之一,不是由皇帝所亲统,而由诸王贝子贝勒所分统,清末时规模是84个整佐领,兵丁2。8万人,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位置在内蒙古锡林郭乐盟南部,清代八旗之一,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初定,因旗色纯白而得名,正白旗是八旗中的上三旗之一,顺治前,上三旗中并无正白有正蓝旗,因在顺治初,多尔滚将自己所领纳入上三旗而将正蓝旗降入下五旗,这以后就成了定制。正白旗是皇帝亲领之一,旗内无主,兵为皇帝亲兵,并从中挑选侍卫皇室的成员,清麽规模为辖86个整佐领。约2。6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清末代皇后婉容是正白旗人。

方腊起义:方腊起义是爆发在北宋末年的一次农民战争。北宋末年,土地兼并十分严重。宋徽宗赵佶和“六贼”蔡京、王黺、童贯、梁师成、朱勔、李彦结成最反动的集团,对人民进行敲骨吸髓的盘剥,自己则过着纵情声色,荒淫无耻的生活。1114年宋徽宗修建延福宫、万岁山,耗尽人力物力。他还崇信道教,宫观遍天下,广占土地。为在宫殿林苑中布置各种奇花异石供其玩赏,特派朱勔等在苏州特设一个“应奉局”,到江东各地专门搜集花石竹木和珍异物品,送到京都汴梁(今开封),每十船组成一纲,称“花石纲”。哪个民家有一块较别致的石头或一株少见的花木,“应奉局”的恶棍们就闯进去用黄纸一贴,就算是赵宋“皇家”的了。启运时如花木高大,就拆墙倒屋,趁机抢掠一空,之后扬长而去。他们为了将笨重的“太湖石”运到东京,巨船装载,数千人护送,甚至拆桥凿城而过。“花石之忧”使运河两岸的大批农民倾家荡产,苛捐杂税多如牛毛,逼得百姓妻离子散。加上连年灾荒,百姓饿死的尸体遍地。“花石纲”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成为方腊起义的直接导火线。方腊,歙州(今安徽歙县)人,后到睦州(今浙江淳安)碣村地主家里当佣工。当他看到“应奉局”对青溪人民苛酷勒索,每年索取的漆就达千万斤,花石竹木更多,极为愤怒,决心组织大家起来反抗。方腊以“摩尼教”为掩护,秘密地发动群众。摩尼教是由波斯人摩尼创立的,在唐代传入中国,成为民间的一种秘密宗教。因为这个教宣传通过斗争,光明一定能战胜黑暗,所以在中国又叫“明教”。入教的人要吃素食,断荤酒,人们就称之为“食菜事魔教”。由于摩尼教主张“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同教的人都称“一家”,提倡大家聚财帮助贫穷教友,因此得到贫苦农民的信仰。方腊自任摩尼教的“魔头”,吸收了一大批教徒,成了起义军的基干力量。公元1120年11月的一个晚上,方腊在漆园召集100多教徒聚会。他激动地向大家说:天下国家本同一理。如今我们老百姓整年劳苦耕织,得到一点粟帛,却被皇帝官老爷全部拿去挥霍掉。而

且稍不如意,就要鞭打,甚至随便处死。你们能甘心忍受么?大家齐声说:不能!方腊又揭露统治者说:如今赋税繁重,官吏侵渔,我们单靠农桑不够过日子,就只好依靠漆楮竹木,可又被他们抢走,一点不留。皇帝和官老爷们声色犬马,土木祭祀,甲兵花石。挥霍以外,每年还要给西、北两敌银绢几百万。这也是我们老百姓的膏血啊!我们整年勤劳,老婆孩子还是受冻挨饿,吃不到一顿饱饭。我们大家该怎么办?大家激愤地说:听你的命令!方腊继续说:东南的老百姓,长期被剥削太苦了。近年花石的骚扰更无法忍受。大家如能仗义而起,四方必须闻风响应。十天半月,可以集聚万余人。我们一举攻下江南各郡,守住江南,减免徭役和赋税,有十年时间,就能统一全国!这就是著名的漆园誓师。从此,方腊领导的农民大起义爆发了。11月初,起义军建立政权,方腊自称“圣公”,立年号“永乐”,建置将帅分为六等,以头扎各色头巾作标志。11月底,农民军打下青溪县城。12月初,又攻取睦州,然后分兵两路:一路向杭州方面进军;一路穿过千里岗山和天目山之间的峡谷,进入歙州(今安徽歙县),逼近宣州(今安徽宣城)。农民军所到之处,“见官吏、公使皆杀之”。对恶霸土豪坚决镇压,焚烧他们的院宅,把财产分给贫苦的农民。方腊起义军的纪律严明,每到一处,老百姓都像接待亲人一样烧水煮饭,给伤员换药、喂水。义军每从一地出发,人们依依送行。浙江桐乡县乌镇的“哭送亭”,传说就是当年人民送起义军由秀州退军的地方。由于农民军和群众一条心,在政治上无视“君臣上下”;在经济上“凡物用之无间,不分你我”,所以发展迅速,作战顺利。三个月时间,“永乐”大旗已飘扬在睦、歙、杭(今浙江杭州)、处(今浙江丽水)、婺(今浙江金华)、衢(今浙江衢县)等6州52县。方腊起义军的迅猛发展,吓坏了宋徽宗为首的统治集团。当时,宋朝正准备与金人夹攻辽国的战争,已调集各路精兵强将,得知方腊起义的消息后,遂停止对辽作战,派遣童贯率领15万大军前往镇压。同时,罢朱勔官,撤销“应奉局”,停办花石纲,用此欺骗人民。起义军对宋王朝如此迅速的大军压境没有准备,因此,在战略上失策,仍分散在各地作战。在杭州战役中,起义军同10倍于己的敌人搏斗,无一人投降。在帮源洞战役中,起义军7万人战斗到最后一刻。1121年4月,方腊不幸被俘,于8月在开封就义。

钦天监:官署名。掌观察天象,推算节气,制定历法。秦、汉至南朝,太常所属有太史令掌天时星历。隋秘书省所属有太史曹,炀帝改曹为监。唐初,改太史监为太史局,嗣曾数度改称秘书阁、浑天监察院、浑仪监,或属秘书省。开元十四年(726),复为太史局,属秘书省。乾元元年(758),改称司天台。五代与宋初称司天监,元丰改制后改太史局。辽南面官有司天监,金称司天台,属秘书监。元有太史院,与司天监,回回司天监并置。明初沿置司天监、回回司天监,旋改称钦天监,有监正、监副等官,末年有西洋传教士参加工作。清沿明制,有管理监事王大臣为长官,监工、监副等官满、汉并用,并有西洋传教士参加。乾隆初曾定监副以满、汉、西洋分用。后在华西人或归或死,遂不用外人入官。

大理寺:大理寺金明清三代掌平反刑狱的中央机构。金天德二年(1150) ,海陵王亮始设大理寺。正四品衙门。主官卿1人。下设少卿、正、丞、司直、评事、知法、明法。自少卿至评事,通设汉人6人,女直、契丹各4人。掌审断各地奏案、详谳疑狱。明洪武十四年(1381)置大理寺。后屡设屡罢。成祖即位后,定设大理寺成为制度。正三品衙门。设卿,左、右少卿,左、右侍丞,俱各1人。下设司务厅,司务2人,掌收发文移;左、右二寺,各寺正1人,寺副2人,评事4人,分掌全国刑名案件。清沿明制,设堂官卿、少卿,满、汉分授。又设堂书辅助之。左、右寺,初设寺丞、寺副、评事、经承等官,康熙三十八年(1699) 裁寺副。明清大理寺与刑部、都察院合称“三法司”。凡重大刑狱,三法司会勘。清代在三法司会勘前,先由左、右二寺官会同各道御史赴刑部,与承办司会审,然后各以供词呈堂,称“小三法司”。光绪三十二年(1906),改大理寺为大理院。

鸿胪寺:鸿胪寺明清两代掌管朝会、筵席、祭祀赞相礼仪的机构。明初设侍仪司,洪武九年(1376)改设殿庭仪礼司,三十年(1397)定设鸿胪寺。正四品衙门。设卿1人,左、右少卿各

1人。下设主簿厅,主簿1人,典收发文移。其属,司仪、司宾二署,各署丞1人,呜赞4人,序班50人。司仪署典陈设、引奏。司宾署典少数民族及外国朝贡使臣。呜赞典赞礼仪。序班典侍班、齐班、纠仪及传赞。清顺治元年(1644)沿置。乾隆十四年(1749),以礼部满尚书兼管理大臣。下设满、汉卿2人,满、汉少卿2人,呜赞满14人、汉2人,学习呜赞4人,汉序班4人,学习序班8人,满、汉主簿2人,笔帖式4人,经承6人。光绪二十四年(1898)一度并入礼部。寻又分出。三十二年(1906)裁革,所属事务归并于礼部。

明清内阁:明清两代协助皇帝决策的中内机构。明初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废中书省和丞相,另设殿阁大学士,正五品,为皇帝的侍从顾问。成祖即位后(1402),特简翰林编修,检讨等官入文渊阁当直,参与机务。因文渊阁在午门之内以东,文华殿之南,地处内廷,阁臣又常侍皇帝于殿阁之下,故称内阁。其时入阁诸臣地位不高,后渐升至学士、大学士。洪熙时,大学士加官至师保及尚书、侍郎授殿阁衔,称华盖殿(后改中极殿)、武英殿、谨身殿(后改建极殿)、文渊阁、东阁大学士,阁职渐崇。宣德、正统时,先后设制敕房、诰敕房,由中书舍人掌办文书,为内阁属吏。中叶后,大学士主持阁务者称首辅,余称次辅、群辅,朝位班次皆列六部之上。职掌为起草诏令、票拟批答。嘉靖以后,首辅独专票拟,权力至重。清代沿置。大学士加殿阁衔,称中和殿(后革,增入体仁阁)、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大学士。大学士满、汉分授,雍正八年(1730) 定为正一品。其下设协办大学士、学士、典籍、侍读学士、侍读、委署侍读、中书、巾写中书、撰文中书等。分设典籍厅、满本房、汉本房、蒙古房、满票签处、汉票签处、诰敕房、稽察房、收发红本处、饭银处、副本库、批本处等单位。清代内阁权力小于明朝,军机处设立后,机要奏章都下军机处,颁发诏旨由军机大臣撰拟,内阁之任遂轻,沦为办理例行政务颁发文告的机构。到光绪二十七年(1901)废止题本,内阁更为闲曹。宣统三年(1911)废内阁,另立责任内阁。责任内阁设总、协理大臣各1人,掌参画机要、处理国政,为国务大臣之领袖。国务大臣10人,由外务等10部大臣兼充。会议时,总理大臣任议长。设政事堂为会议之所。总、协理大臣下,设丞1人。综理阁务。所属,承宣厅,掌宣布诏令,办理奏折、文移等事;制诰局,掌起草诏敕,管理藩封勋级;叙官局,掌考核官吏,稽察行政;统计局,掌调查统计;印铸局,掌颁发印信,编辑官报。各厅、局设正、副厅局长。又有法制院,设院使、副使,掌编纂法规。责任内阁实为清末最高国务机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亦名国务院。

宣徽院:宣徽院是金元两代管理宫廷等事务的中央机构。金代宣徽为正三品衙门。掌朝会、宴享、殿廷礼仪及宫廷饮食等事。设左、右宣徽使,同知宣徽院士,同签宣徽院事,宣徽判官等。元代宣徽院亦正三品,后升至从一品。掌供御食,宴享宗戚宾客,及诸王宿卫,怯怜口(私属人户) 粮食,蒙古万户、千户合纳差发,系官抽分,岁支牧畜草粟,羊马价值,收受阑遣(官府收集的流散人口与牲畜)等事。设院使、同知、副使、金院、同金、院判。下辖光禄寺、大都尚饮局、上都尚饮局、大都尚酝局、上都尚酝局、尚珍署、尚舍寺、诸物库、阑遗监、尚食局、尚牧所等。

太仆寺:太仆寺是元明清三代掌管牧马事务的中央机构。元代为正二品衙门。其初、世祖中统四年(1263)置群牧所,后改为尚牧监,又改为太仆院、卫尉院,掌牧马及造用鞍辔等事。至元二十四年(1287)罢院,立太仆寺,专掌牧养马匹,而别置尚乘寺以掌鞍辔。二十五年(1288)隶中书省。大德十一年(1307)复改太仆院,至大四年(1311)仍为寺。设卿、少卿、丞各2人,属官吏员若干。明初置群牧监,洪武六年(1373)改为太仆寺,寺址在滁州(今滁县)。三十年(1397)置北平行太仆寺永乐元年(1403)改为北京行太仆寺。定都北京后,改北京行太仆寺为太仆寺。(其旧在滁州者称南京太仆寺)正四品衙门。设卿1人,掌牧马之政令;少卿3人,1人佐寺事,1人督理京营马政,1人督京畿马政;寺丞4人,分督京卫、畿内及山东济南府、兖州府、东昌府、河南开封府、彰德府、卫辉府、归德府孳牧和寄养马匹。下设主簿厅,主簿1人,典勾校文移;常盈库,大使1人,典贮库马金。清顺治元年(1644)沿设,

初无官署,附设在兵库武库司。雍正三年(1725)始建衙署办事。设满、汉卿各1人,满、汉少卿5人。乾隆四十四年(1779),派大臣1人兼管寺事。嘉庆十三年(1808),停派大臣,裁少卿3人。下分左、右二司,各设员外郎2人,主事2人、笔帖式5人,司书1人,掌考核左、右翼厂马(内蒙地区牧厂分左、右翼)之数;主簿厅,主簿1人、笔帖式6人、经承6人、厅书1人,掌本寺章奏、文移及档案事务。光绪三十二年(1906)裁革,所领事务并入陆军部。

五代十国官制:唐代灭亡以后,中原地区先后建立过五个封建政权: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合称“五代”。东南、南方、西南以及代北之地,先后建立起10个小小的割据政权,合称“十国”。“五代”统治的时间共五十四年(公元907—960年)。五代官制,大体上沿用唐制,中枢机构有三省六部。如后梁尚书省设令1人,正一品,并设左右司郎中(犹唐之左右丞),又设中书门下省,置“中书门下平章事”。梁太祖开平元年(公元907年),改唐枢密院为崇政院,三年(公元909年)改思政殿为金銮殿,置大学士一员,以崇政院使敬翔为金銮殿大学士。后唐于尚书省设左右仆射及尚书左右丞,六部尚书,各部分司办事。后唐庄宗同光元年(公元923年),复改崇政院为枢密院,设枢密使,副使,常以宰臣兼任枢密使,如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命司徒平章事范质、礼部尚书平章事王溥并参知枢密院事。五代各朝均置节度使,有的节度使以亲王遥领,如后唐清泰元年(公元934年),以皇子重美遥领成德军节度使,汉乾祐元年(公元948年)以皇弟勋领山南西道节度使;也有宰相遥领的,如后唐同光元年(公元923年),以侍中、监修国史郭崇韬兼领成德军节度使。五代地方官制全采唐制,一般为州、县两级,州设刺史,县设县令。在重要城市设府,如开封府、河南府、京兆府、大名府等。于军事要地设大都督府,如后梁在宋州、福州均设大都督府。后唐在全国设十大都督府。五代注重对地方官的考课,令其忠于职守,据《五代会要·刺史》载:后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三月,中书门下奏:“刺史、县令,有政绩优异,为众所知;或招复户口,能增加赋税者;或辨雪冤狱,能全人命者;或去害物之积弊,立利世之新规,有益时政,为众所推者,即仰本处逐条分明闻奏,当议奖擢。或在任贪猥,诛戮生灵,公事不治,为政怠惰,亦加惩罚。其州县官任满三考,即具关申送吏部,格式候敕除铨注,其本道不得差摄官替正授者。”从之。五代对地方官的选任极为严格,后梁、后唐皇帝都诏谕吏部注意州县官不得“姑徇私情,靡求才实”。五代还在某些地方设“军”,成为一级行政机构。如后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在辉州砀山县置崇德军,后晋天福四年(公元939年),改旧威州为清远军,后周显德元年(公元954年),以莱芜监为广利军等。其军使委命本道差补。五代各朝,以“使”名官者很多,如崇政院使、宣徽院使、飞龙使、翰林使、五坊使等。据《五代会要》记载,其名目达三十种之多。五代军官制:后梁在京城设左右龙虎军、左右羽林军、左右神武军、左右龙骧军,均以亲王为军使(后来名称时有变更)。后唐在京城设严卫左右军、捧圣左右军等。后晋又设护圣左右军。后周设龙捷左右军、虎捷左右军。总之,五代官制虽然基本上沿用唐制,但各朝变化很多,废置不常,其制甚为紊乱。十国官制大致也是依仿唐制,其中有的虽然臣服于中原,但在其国内仍然是独立的王朝。其省、台、寺、监等官署基本具备,设官也有同平章事、尚书、侍郎、枢密使、翰林学士及郎官、御史等等。有的在同平章事之外还有丞相等官。如吴国有大丞相,楚、吴、越有左右丞相,吴、南汉有参知政事。吴越有参相府事。大概都是相当于宰相的职称。地方州、县也置刺史、县令,其上也有节度使及团练使、防御使等。由于五代十国天子或国王大都从藩镇节度使起家,所以他们原来的幕职往往成了新政权的骨干,而前代遗老多半只是给他三师、三公或台省官的虚衔。此外,对那些立功将士,往往以官爵名号为赏赐,这些情况一直延伸到北宋,并且成为北宋官冗职繁的一个历史渊源。

燕都:西汉初,今北京地区曾设燕郡(或燕国)。后改名广阳郡(国)三国曹魏黄初四年(223),复改广阳郡为燕郊,属幽州剌史统领。治所在蓟县(今北京城西南)。太守为一郡之长,丞为

之副。其属,都尉、司马、功曹掾、五官掾、上计掾、督邮、主簿,分掌军马、选官、监察、文书及其他具体事务。辖蓟、广阳、(治今北京房山县良乡镇东北) 、昌平(治今县东南)、军都(治今北京昌平县西南)、潞(治今北京通县)、安乐(治今北京顺义县西南) 、泉州(治今天津武清县)、安次、雍奴(治今北京顺义县西北)、狐奴(治今北京顺义县西北)10县。西晋、北魏、北齐、北周沿设。

纵连横格局的出现与五国伐秦的失败:秦惠文君十年 ( 前 328 年 ) ,魏人张仪来到秦国,被任为秦相。公元前 325 年,秦惠文君称王 ( 是为秦惠王 ) ,并于公元前 324 年改元称元年。这时秦国国力昌盛,有“并吞八荒”之心,张仪入秦,奔走呼号,大倡连横之说,拆散东方诸国联盟,游说各国事秦,声称这样才能免受秦国的威逼征伐,以求安宁。张仪是自商鞅以后,对秦国的发展扩张起了重要作用的人物之一。合纵、连横的政治活动是并行的。魏人公孙衍,号犀首,乃是合纵的倡导者。合纵,即号召山东六国联合,以抵抗秦国的蚕食和吞并。合纵、连横的轴心之国是魏国,魏国都于大梁,地处各国之间,交通便利,是各国攻伐征战的必经之地。魏只有依靠与诸国合纵才能生存,而秦只有拉住魏国,建立连横,才能抽去合纵的核心而拆散合纵,所以魏国始终是合纵、连横的焦点。张仪来到魏国,说魏王曰:“魏地方不至千里,卒不过三十万人。境四平,诸侯四通,条达辐凑,无有名山大川之阻。……为大王计,莫如事秦,事秦则韩、楚必不敢动;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最初,对张仪的游说,魏襄王不肯听,认为“秦岂能有爱于我哉 ? 兵不来除道,何为以说客先之,是知其不可而迷我也。且我事秦,安得高枕无忧哉? ” [54] 张仪见此,暗暗使人到秦国,让秦攻魏,魏国大败。于是魏国“称东藩,筑帝宫,受冠带,祠春秋,效河外。”魏献上郡 15 县于秦。魏、秦连横,张仪相魏。张仪相魏,实利秦国,欲一摇而动天下,使各国仿效魏国与秦连合。与此同时,公孙衍、陈轸等主张合纵的政治活动家也积极地策划于密室,奔走于廊庙,大倡合纵,以制张仪抗强秦。他们代表各国的利益,纷纷登场,往来于六国之间,游说各国国君合力以抗秦。他们陈明观点,晓以利害,使这些国君知道只有联合抗秦,才能使自己的国家得以生存。合纵与连横,短兵相接,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当秦国逐渐发展强大后,对山东六国构成威胁。在公孙衍、陈轸等人的奔走组织下,齐、楚、韩、赵、魏五国联合起来,以伐秦自保。“五国攻秦”之役,由于与秦作战的只有韩、赵、魏三国,所以当三晋联军打到函谷时,秦出击,三晋战秦不胜退回。次年,秦庶长樗里疾与三晋联军战于修鱼 ( 今河南原阳 ) ,秦大败三晋联军,消灭 8 万多人。第一次五国合纵伐秦,由魏国发起。楚怀王虽为五国合纵伐秦的纵长,但在攻秦战役中并不卖力,合纵攻秦的五国心又不齐,各怀私心,所以这次五国伐秦之役以失败告终。

战国史学和文学艺术《左传》是春秋战国史学的伟大成就。有人认为《左传》为春秋时期的瞽史左丘明所做。《史记·太史公自序》云:“左丘失明,厥有《国语》。”研究者有认为《国语》,是诸侯各国语,即《左传》。徐中舒先生认为:“《左传》出自左丘明的传诵,……由子夏一再传弟子收集更多的文献,排比整理,剪裁润色,编写成书。”杨宽先生认为“《左传》的作者就是依据各国瞽史所传诵的各国《春秋》加以整理编辑而成,用以作为《鲁春秋》一种…传'的。”《左传》成书年代在战国,记载了上始鲁隐公元年( 公元前722 年) ,下至鲁哀公二十七年( 公元前468 年) 计255 年的历史。《左传》史实丰富,文辞优美、生动,有极为重要的史料价值,是研究先秦历史的必读书籍。《国语》亦是记载春秋历史的重要文献,战国时成书。《国语》包括《周语》、《晋语》、《楚语》、《郑语》、《齐语》、《鲁语》、《越语》、《吴语》等。该书偏重于记载各国贵族的言论,属于《语》一类的书。相传《国语》

亦是丘明所著,《史记·太史公自序》云:“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它保存了不少春秋时代各国的史料,《国语》的成书亦在战国。《战国策》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史料,西汉刘向校勘整理。该书初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的不同写本,皆是西汉宫廷藏书。刘向根据这些不同的写本,删去重复,重新编定为《战国策》,三十三篇,即今流传之本《战国策》,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史料。战国时期的两种重要史书《竹书纪年》、《穆天子传》,根据《晋书·束皙传》记载,晋太康二年,盗发魏襄王墓所得。《竹书纪年》记载了自黄帝至魏襄王二十年之事,成书在战国。《穆天子传》记载了周穆王西游之事。书中说周穆王西游曾到过中亚,曾在昆仑山见到了西王母。此书虽带有神话色彩,但仍是研究古史的重要史料。战国时期的诸子都是优秀的散文家。诸子的文章,思想开阔,语言生动,文辞多采,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庄子的文章气势磅礴,想象丰富;荀子语言生动,说理透彻;韩非子峻峭尖刻,锋芒毕露。如庄子用“望洋兴叹”的故事来比喻见认少而又自高自大的人,韩非子用“守株待兔”来比喻政治上的保守派。这些寓言寓意深刻,有极强的感染力。战国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首推《楚辞》。《楚辞》是楚国三闾大夫屈原所作。屈原是楚怀王的左徒,“博文强志,娴于辞令,”很得楚怀王的信任。其同列上官大夫靳尚嫉妒屈原,在楚怀王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免去屈原的官,将其流放。屈原被流放,初在汉北,后又放逐江南。楚国政治日益腐败,他悲愤之极,於旧历五月五日,投长沙附近的汨罗江而死。屈原在放逐中,创作了许多优秀诗篇。《汉书·艺文志》载屈赋二十五篇。其作品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有《离骚》、《远游》、《渔父》、《卜居》、《九章》,是写作者被放逐后的苦闷心情,表现作者对故国强烈的热爱。第二类主要是《天问》,是作者在流放中,对自然界、古代史迹发问的诗篇。作者提出一百多个问题,诗中保留了古代的传说和史料,有相当重要的价值。第三类作品《九歌》,是作者利用楚地的神话、民歌写成的一组风格清新优美的抒情诗歌。《楚辞》以其磅礴雄伟的气势,丰富浪漫的想象,优美清新的文采,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重要遗产。太史公说:“推其志,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屈原又是一个当之无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之后,宋玉的《九辩》亦是抒情诗歌的文学杰作。《史记·屈原列传》云:“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皆好辞而以赋见称。”战国时期,以《离骚》、《天问》、《九歌》为代表的楚国辞赋确实形成一个文学的流派,在中国文学史上有深远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的许多墓葬中都出土有编钟、石磬等乐器。这个时期的贵族家庭多有乐器,称为“钟鸣鼎食”之家。这些现象表明音乐已经走进了许多贵族的家庭,成为一种普遍的娱乐活动。《战国策·齐策一》云:“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荀子·乐论》云:“声乐之象;鼓大丽,钟统实,磬廉制,竽笙箫和,管龠发猛,埙篪、翁博,瑟易良,琴妇好,歌清尽,舞意天道兼。”荀子道尽了所有的乐器象征的意义,说明荀子具有很高的音乐素养。《礼记·乐记》是一篇研究音乐的文章。该文研究了音乐的起源,是“感於物而动,故形於声”;论述了音乐的作用、种类、意义等。《乐记》及《荀子·乐论》皆是研究音乐理论的学术著作。先秦时期,凡有大事皆需行礼作乐。如战争有军乐,婚庆有喜乐,丧有哀乐等。《史记·孔子世家》云:“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中国自古就是诗书礼义之邦,音乐是先秦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

西夏王朝(1032-1227)西夏是以党项族为主的帝国,自南北朝时,居青海东南部的党项族强盛起来,隋唐时始内附中原,其居地置州、府首领拓跋赤辞受唐王朝赐李姓。唐初,党项羌受吐蕃之威逼,请求内迁,在唐王朝的支持和协助下,自原居住地向西北方向大迁移,历经百年之久才逐渐稳定下来。个部族的分布形成了以夏州(陜西靖边线)为中心的平夏部,庆州(甘肃庆阳县)陇山以东的东山部,横山地区的南山部等聚居地。唐末因剿黄巢有功,受夏

州定难军节度使,统辖夏州等五州地区,进爵夏国公,首领复赐李姓。二百年来统治着甘肃一带,宋初,宋朝实行消弱藩镇势力的措施,威胁到党项政权的生存,宋王朝及时利用党项政权内部承袭发生矛盾,迫使其献出五州领土。夏州定难军管内部之蕃落使李继迁,结援辽帝国并完成党项故土的任务。该灵州为西平府。后其子李德明继位,在李德明在为期间(1004-1031),采取倚辽和宋的策略,「西掠吐蕃健马,北收回鹘锐兵」,同时向辽,宋称臣,一方面借助辽的威势,又能获得宋朝的赏赐,辽、宋也各为其利,对李德明竟相封王进爵。宋天禧四年(1020),李德明病死,其子李元昊继位。李元昊继位后,实施了一系列提高民族意识的策略,会除唐,宋的赐姓,改姓「嵬名」,自号「兀卒」(青天子)。随后,李元昊实行变发式、定服饰、造文字、简礼仪、立官制等一系列改革,并升兴州为兴庆府,扩建宫城,准备建国称帝。脱宋建大夏帝国。元昊于大庆三年(宋宝元元年,1038)十月十一日正式称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改元天授礼法延祚。又大封群臣,并派遣使臣到宋朝上表要求宋朝正式承认他的皇帝称号。1041年和1042年,元昊的部队在好水川和三川口相继大败宋军,宋仁宗只好册封元昊为夏国王。西夏疆域,东临黄河,西界玉门关(今甘肃敦煌西小方盘城),南接萧关(今甘肃环县北),北抵大漠。盛时辖地二十二州,包括今宁夏及陕西北部、甘肃西北部、青海东北部及内蒙古部分地区。实际上,当时的中国形成了宋、辽(金)、西夏,三足鼎立的局面。元昊于1048年被其亲生太子宁令哥刺死。只有周岁的谅昨继位,其母没藏氏辅政。1139年,第五代西夏王李仁孝嗣立,他在位54年,大力推行教育、提倡儒学、推行汉文,是西夏的另一个兴盛时期。他死后,李纯佑、李安全相缠继位,这时,成吉思汗已经统一蒙古各部,并不断进攻夏境。自1205年第一次攻夏起,冲突不断,互有进退。第九代西夏王德旺继位后,蒙军乘西夏国势积弱大举进攻。公元1226年,成吉思汗率军攻占肃州、甘州等地之后,挥师东进,越过沙漠、渡过黄河,攻占应里(今中卫)、西平府。1227年1月,成吉思汗留兵继续围困兴庆府,他自已领军南下,攻占积石州之后,于4月抵达隆德,并派兵攻占德川州。闺五月,成吉思汗上六盘山避暑,6月,西夏末主李睍率西夏文武官员投降。7月,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病死,蒙军恐西夏有变,就在随军途中杀死李睍,从此,立国190年的西夏为蒙古所灭。西夏自李元昊始,共传十帝,历时190年。大体分三时期,开始的48年是建设期,阔张领土期;发展期,是西夏的鼎盛期,但国内的统治危机日趋激烈;衰弱期共34年,皇室腐败外部蒙古强敌威胁,至被蒙古所灭。

西夏帝系

(1) 景宗李元昊(1032-1048)

(2) 毅宗谅柞(1048-1067)

(3) 惠宗秉常(1067-1086)

(4) 崇宗干顺(1086-1139)

(5) 仁宗仁孝(1139-1193)

(6) 桓宗李纯佑(1193-1206)

(7) 襄宗李安全(1206-1211)

(8) 神宗李遵顼(1211-1223)

(9) 献宗德旺(1223-1226)

(10) 末帝李晛(1226-1227)

秦、赵长平之战赵惠文王时( 公元前298 年~前266 年) ,赵任用乐毅为相,蔺相如为上卿,廉颇、赵奢为上将,君臣和睦。其士卒又经过胡服骑射的训练,成为当时诸侯各国中最先进的军队,可谓兵强马壮,成为秦国兼并过程中最强的敌手。赵“尝抑强秦四十余年,而秦不能得所欲。” 公元前270 年,赵在阏与( 今山西和顺) 大败秦军,大大挫伤了秦国的锋芒。秦国意识到,如果想取得兼并战争的胜利,必须击败赵国。公元前262 年,秦攻取了韩的野王( 今河南沁阳) ,把韩的的上党郡与韩国本土隔绝开来。韩国恐惧,割上

党郡向秦求和。上党郡守不愿降秦,反把上党17 县献与赵国。秦国因上党郡守不降秦而降赵,大怒,派白起、王齕进攻赵国。赵派廉颇迎敌。秦、赵双方在长平( 今山西高平西北) 展开了自战国以来空前的大战。廉颇是个很有才干的军事家。秦、赵在长平相持三年,秦军终不敢前进。后来,赵孝成王中了秦国的反间计,撤回了廉颇,派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廉颇为将。赵括一反廉颇的军事布置,更换军吏,对秦军全面出击。秦将白起佯装败走,然后纵奇兵,绝粮道,两路夹击赵军,赵军被围,绝食四十多天。赵军数次出击,均不能突出重围。赵括亲自作战,被射死。公元前260 年,赵军40 多万士卒败降于秦。由于赵军曾经受过胡服骑射的训练,多为英勇善战之士,白起害怕赵卒复为赵国所用,于是灭绝人性地将40 万赵卒活埋。赵国遭到前所未有的惨败,其国力大大地削弱了。长平之战,秦国的损失也是惨重的,“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而秦王却不顾国内的实际情况,于公元前259 年,又兵围赵都邯郸。赵国经长平之战,赵人之死者不得救,伤者不能疗,涕泗相哀。秦坑赵卒40 万,赵人对秦国再也不存任何幻想。当秦军攻伐邯郸之际,赵国人民作了英勇的抵抗。与此同时,魏国信陵君无忌窃兵符以救赵国,楚国春申君黄歇也派将军景阳率大军救赵。在赵军、魏军、楚军的夹击下,秦军大败。秦将郑安平以2 万人降赵,这是秦自阏与之战后的又一次大败。邯郸之役的胜利,使战国晚期的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这次战役把各国又联系在一起,使秦国暂时放松了对东方的进攻,减轻了山东六国的压力。但山东六国并没有乘强秦的暂时失利而休养生息,励精图强,而是又隐入互相争战之中。楚向北灭鲁,魏乘机灭卫,燕国认为“赵氏壮者皆死长平,其孤未壮,可伐也”,于是起二军,车二千乘以伐赵。“赵,四战之国也,其民习兵。”赵又起用廉颇为将,破杀燕军,虏燕将军乐间、卿秦。秦、赵战争,使兼并战争后期唯一能够对秦起抑制作用的赵国被削弱,再也无力与秦抗衡。

秦与韩魏的伊阙之战秦昭王时期,魏国贤士范睢在魏受到迫害,几至於死,逃到秦国以见昭王,献远交近攻之策。范睢说秦昭王曰:“秦韩之地形,相错如绣。秦之有韩也,譬如木之有蠹也,人之有心腹之病也。天下无变则已,天下有变,其为秦患者孰大於韩乎? 王不如收韩。”又说:“今夫韩、魏,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也,王其欲霸,必亲中国以为天下枢。……因举兵而伐之。” ]秦昭王任范睢为相,开始进攻韩、魏。公元前294 年,秦昭王首先派将军向寿伐韩,攻取了韩的武始《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认为在河北邯郸县西南) ;派左更白起攻新城( 今河南伊川西南) 。在此时,魏亦感到恐慌,于是派军队与韩一起守卫伊阙( 今洛阳市南90 里,即龙门) 。公元前293 年,秦将白起与韩、魏大战于伊阙,斩韩、魏士卒24 万。韩、魏惨败。秦俘获了魏将公孙喜,并攻获魏国五座城池。伊阙之战,秦斩杀了20 多万韩、魏的精壮之士,韩魏遭到了沉重的打击。《史记·魏世家》云:“ ( 魏昭王) 三年,佐韩攻秦,秦将白起败我军伊阙二十四万。六年,予秦河东方四百里。芒卯以诈重。七年,秦拔我城大小六十一。……九年,秦拔我新垣、曲阳之城。”新垣,曲阳,皆在今河南济源县一带。伊阙战后,魏国把河东四百里割给秦。秦在战国初年曾得到河西地,而至此又得到了河东,而且还攻拔魏国的众多城池。从此,魏国开始“以地事秦”,即对秦国割让土地以求苟安的政策。秦攻拔了魏国的怀、郪丘。继而“秦七攻魏,五入囿中,边城尽拔,文台堕,垂都焚,林木伐,麋鹿尽,而国以继围。又长驱梁北,东至陶、卫之郊,北至平监。所亡于秦者,山南山北,河外河内,大县数十,名都数百。” [59] 魏国灭亡之势已成。伊阙之战,韩国同样遭受惨重的打击。《史记·韩世家》云:“釐王三年,使公孙喜率周、魏攻秦。秦败我二十四万,虏喜伊阙。五年,秦拔我宛。六年,与秦武遂地二百里。”以后,秦攻战韩的城皋、荥阳、上党郡。韩国已沦入秦的掌握之中。伊阙之战,韩、魏的有生力量消耗殆尽。在秦国的猛烈进攻之下,韩、魏毫无还手之力。大量城池被秦攻占,韩、魏只好割地求和以苟延残喘。

荀子:荀子本是儒家学派的后裔分支。《韩非子·显学》云:“自孔子之后,儒分为八,“有子

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子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其中的“孙氏之儒”,就是荀子一派的儒家。“荀”改为“孙”,是后人为了避汉宣帝刘荀之讳。荀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又是法家学者韩非和李斯的老师。荀子是承儒启法的重要思想家和学者。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时期赵国人。荀子在齐国的稷下学宫曾三次为“祭酒”,是当时地位很尊的学者。他晚年在齐受谗,至楚国,春申君任之为兰陵令,终死在兰陵。荀子认为,礼、法都是治国治民的根本。《荀子·强国篇》云:“人君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荀子主张维护等级制度,他说:“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差。” 他认为一国之内,君主必须实行集权,不准有分散国君权力的情况出现,他说:“权出于一者强,权出二者弱,是强弱之常也。” 又说:“君者,国之隆也;父者,家之隆也。隆一而治,二而乱。自古及今,未有二隆争重而能长久者。”荀子主张以礼治国,隆一而治,王权集中,天下必分贵贱之等级,这正是礼制的内容,并带有法家思想的倾向。荀子主张尚贤,认为“贤能不待次而举,……虽王公士大夫之子孙也,不能属礼义,则归之庶人。虽庶人之子孙也,积文学,正身行,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卿相士大夫。” 荀子具有民本主义思想。他认为对待百姓,应“轻田野之税,平关市之征。”“君人者,爱民而安。” 荀子说:“《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故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欲荣,则莫若隆礼敬士矣;欲立功名,则莫若尚贤使能矣。”荀子认为,以民为本,才能国富君安。在人性论方面荀子主张人性恶。荀子思想最光辉的是其唯物主义思想。《荀子·王制》说:“天地者,生之始也;礼义者,治之始也。”也就是说,在世界上先有天地等物质,才有礼义等制度和道理。物质是形成万物的基础。荀子认为,天,即大自然有自己运行的规律。这种规律是客观的。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天之规律是任何人不能改变的,但人们可以利用这种规律去改造自然。荀子说:“从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制天命而用之”,是荀子的又一个光辉的哲学命题,表现人类战胜自然的意志和魄力。荀子不迷信,不相信灾异,认为天行有自己的规律,人可以利用这种规律,使之为人服务。这在战国时期是最进步的思想。在认识论方面,荀子认为,认识事物必先用目、耳、口、鼻、体等得到最初的感性印象;然后再用心去综合分析这种感性认识,从而得到较全面的理性认识。在综合分析时,要不受故、欲、恶、始、终、远、近、古、今、博、浅等现象与感觉的蒙蔽干扰,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认识事物的真相和本质。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 在对事物的观察、了解过程中,从学习到参与,才能真正了解事物得出正确的结论。荀子的认识论是正确的、唯物的、科学的。

儒家与孟子: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孟子。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鲁国邹( 今山东邹县) 人。孟子受业于子思的门人。子思是孔子的孙子,受业于孔子的学生曾子。孟子是孔子的四传弟子。孟子一生与孔子有相似之处,他 3 岁丧父,是在慈母仉氏的教育下成长的。孟子主张以仁政治国,即王道政治。孟子曾对梁惠王说:“王如施仁政於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以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 孟子主张给百姓以“五亩之宅”,“百亩之田,” 让人民有一个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孟子反对战争。他说:“春秋无义战。” 又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故善战者服上刑,连诸侯者次之,辟草莱任土地者次之。” 孟子认为,那些热衷于战争者都应受刑。《孟子·尽心下》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之轻,是故得乎丘民为天子。”孟子把民看得最重,其次为社稷,再其次为国君,人民才是国家的主体,把“民”看得高于国君,在我国思想史上是一个灿烂的火花。孟子主张人性本善。他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说的奠基人,

被后世尊为“亚圣。”儒家学说以等级为内容的礼制思想为统治阶级所利用,是维护王权的理论;但其主张仁政治国及王道政治,具有深刻的人民性。除孔、孟外,先秦早期儒家,还有孔子弟子曾子的仁孝思想,子思的中庸思想及以诚为本的思想,亲亲尚恩的思想,都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

道家和庄子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云:“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曾为漆园吏。”庄子象老子一样,主张无为而治的治国方式,有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庄子》的《马蹄》、《胠箧》皆是论述其“无为而治”思想的。在《马蹄》一篇中,庄子以马为例,指出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吃草饮水,这皆是马的自然之性。而一些称善治马者,如伯乐,将马蹄“烧之,剔之,烙之,连之以羁挚,编之以皂栈,”结果许多马因不堪其苦而死,这是因为马失去了自然之性。如果想让马活得很好,很健康,就一定顺马之本性。同样对待人民也要顺其本性,让他们纺织而衣,耕作而食,无党无私,就是“素朴”,“素朴则民性得矣。”只有无为而治,顺民之自然,才能使民繁荣发展。庄子鄙视富贵,对上层贵族统治者表示极大的愤慨,并进行淋漓尽致的揭露和鞭挞。他说:“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仁义存焉。”庄子有非常丰富的哲学思想,明晰的思辩,他把先秦时期的唯心主义发展到高峰。他也认为,天下万物生于道,道是万物的本体,但又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虚无的。他认为,世上万事万物出于一个源。一个物被破坏,但它又成为一个新的物体。而每当一个新物体形成,它必将破坏一个旧物体。庄子说:“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 。即事物的成与毁,皆归于一,但是,只把事物看成循环往复的变化。把事物看成循环往复,复通为一,而没有看见事物的发展,这是庄子思想的时代局限性。老子和庄子皆是代表小国贵族的思想家。他们反对侵略,鄙视富贵,主张均平,反对压迫。为了实现自己的社会理想,他们主张小国寡民,公社复归,并主张实行愚民政策,不尚贤,反对儒家提倡的礼制。从主流上说,老子、庄子都是反封建压迫的哲人。在哲学思想上,老子、庄子都认为天下万物出于道,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范畴。他们都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老子、庄子是我国最早提出完整的宇宙观和认识论的学者。

也门国家概况

阿拉伯国家概况 ——也门一,阿拉伯国家概况总论 阿拉伯国家一般指以阿拉伯民族为主的国家。他们有统一的语言——阿拉伯语,有统一的文化和风俗习惯,绝大部分人信奉伊斯兰教。他们分布在西亚、北非地区,其中有巴勒斯坦、约旦、叙利亚、黎巴嫩、沙特、伊拉克、也门、科威特、阿联酋、卡塔尔、巴林、阿曼等12个西亚国家;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利比亚、苏丹、毛里塔尼亚、埃及等7个北非国家;非洲东部的吉布提和索马里以及印度洋西部岛国科摩罗。目前阿拉伯国家和地区共有22个,总面积约1400多万平方千米,人口总数约1.5亿。 阿拉伯国家政治体制各异。现有7个君主制国家,其中沙特和阿曼实行君主专制,约旦、科威特、巴林、卡塔尔和摩洛哥实行君主立宪制。其余15个阿拉伯国家实行共和制,均为总统制,其中多数国家建立了领导社会政治生活的政党和集权的国家政治体制,如埃及、叙利亚、也门等;黎巴嫩实行分权制总统制;伊拉克、阿联酋实行联邦制。 阿拉伯国家均属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发展较慢,经济结构普遍比较单一,石油、天然气、旅游以及农牧业是主要经济支柱。石油也不是所有的阿拉伯国家都有,只是少数阿拉伯国家才有。近年来,阿拉伯国家普遍加大了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积极推动私有化,鼓励吸引外资,加之受惠于高油价,经济增长加速。

1956年,埃及、叙利亚、也门等阿拉伯国家陆续与我建立了外交关系,是最早与我建交的阿拉伯国家。1990年7月,我与沙特建交,至此我与所有阿拉伯国家均建立了外交关系。近年来,双方政治交往密切,高层往来增多。2004年“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建立,双方同意建立平等、全面合作的新型伙伴关系。中阿在工程承包、劳务合作、双向投资等领域的合作都取得了积极进展。 二,也门 1.地理位置 也门位于阿拉伯半岛南端,其北部与沙特接壤。约有2000公里的海岸线,海上交通十分便利。位于西南的曼德海峡是国际重要通航海峡之一,沟通印度洋和地中海,是欧亚非三大洲的海上交通要道,战略位置极为重要。 2.地理气候 也门以山地高原为主,多沙漠和半沙漠,哈杜尔舒艾卜峰(海拔3760米)是全国最高峰。西部沿海地带与汉志类似,均湿热;西部山区地带比较适宜人类居住;而东部则属于极干旱的荒凉沙漠地带。也门耕地占国土总面积不足3%,虽然也门人曾经是一个农业民族,但今天他们的土地由于缺水并不适宜农耕,因此粮食不能自给。也门在夏季有着沙漠中常见的沙尘暴,而由于过度放牧,沙漠化日渐严重。 3.历史变迁 也门有3000多年文字记载的历史,是阿拉伯世界古代文明摇篮之一。公元前14世纪到公元525年,先后建立麦因、萨巴和赫米叶

哈萨克斯坦GDP

哈萨克斯坦经济情况 宏观经济学 1. 找到本国哈萨克斯坦近3年(2008-2011年)的GDP、CPI、失业率统计数据,根据这些数据画出图形。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位于中亚和东欧,国土横跨亚欧两洲,西濒临里海.它的总面积272.49万平方千米,其中欧洲部分约为15万平方千米。人口为1681.56万(2012年8月1日),由125个民族组成。哈国的首都是幻想之都-阿斯塔纳,人口80万(2012年)。它的总统是努尔苏丹·纳扎尔巴耶夫以及官方语言是哈萨克语和俄语。国家用的货币是Tenge(KZT) ,就是 1美元=147.7坚戈。 根据本国家的政府相关部门的数据,近三年的宏观经济形势有许多的新变化。GD P 和CPI 每年都增长,失业率越来越减少。具体情况如下。 画出GDP图形

2. 根据图形,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本国近5年来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如GDP是否增长,如果增长,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增长,GPI计算范围与实际情况、失业是否严重,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等。 根据上边画的图形,我们国家近5年来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如下。随着哈萨克斯坦迅速经济的发展,从2008年到2011年GDP增长率为?%。 2008年GDP为1068.3亿美元,比2007年增长3.2%,而2007-2008年因为工业总产值,输出,建筑投资的减少, GDP突然下降了。从2007年道2008年底,全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哈萨克斯坦银行业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巨大。 2009年哈萨克斯坦国内生产总值比2008年实际增长1%。于2008年,石油价格的急剧下跌,及其后收支平衡的恶化,致使哈萨克斯坦政府不得不在2009年初实行坚戈贬值。坚戈贬值对主要的出口商带来了益处,并且降低了国家黄金储备的消耗速度,不过导致经济增速未能维持因此GDP继续下降。但是从第四季度开始,由于农业发展,石油价格增长GDP再开始增长。最终的GDP数值本身已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显现出来的经济运行方向。也就是说,哈萨克经济2009年已经到达谷底,现在正在进入上升通道。2010年哈国的GDP是 1469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7.3%. 当年这样的增长都是因为工业生产增长10%,建筑业产值增长1%,国内零售贸易额增长12%,运输业产值增7.4%,通讯业增长5%。所有行业的增长特别是制造业,出口也增长了。当年,还是因为政府消费的提升与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也提高,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所以GDP才这样增长。于2011年哈GDP增长 7.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所以哈GDP也平稳较快的增长区间。上述,2008-2011年,需求的名义增长,逾70%被价格增长掩盖,1/4被进口增长所补偿。根据俄罗斯经济学家的观点,在此情况下,欲使通胀降低,只能依靠降低经济增速,从而降低国内需求增长,方能成功。不过,国际市场不断增长的对原料的需求,以及哈萨克斯坦主要出口商品价格的增长,将推动哈经济发展,相应地,带来

苏联解体后中亚五国的社会主义运动现状和前景

苏联解体后中亚五国的社会主义运动:现状和 前景 吴茜 2011-12-30 12:28:11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年第11期 【内容提要】苏联解体后,在中亚五国,新哈萨克斯坦共产党、吉尔吉斯斯坦共产党人党、塔吉克斯坦共产党等坚持马克思主义,致力于在中亚恢复社会主义制度;乌兹别克斯坦人民民主党、土库曼斯坦民主党、吉尔吉斯斯坦社会民主党等主张民主社会主义,更倾向于西方的政治经济体制和民主、自由价值观,以建立人道的民主和法制国家为宗旨。由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中亚威权主义政治传统、民族矛盾与地方主义、“颜色革命”、伊斯兰复兴运动以及美俄等国际力量在中亚地区的角逐等因素的影响,中亚五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复兴仍然有漫长的道路要走。 【关键词】中亚五国社会主义政党社会主义运动 【作者介绍】吴茜(1975-),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讲师、博士(福建厦门 361005)。 苏联解体后,中亚[1]五个新独立国家的社会主义力量构成及其活动环境发生了巨变,社会主义运动举步维艰。在新自由主义及其政党主导中亚各国政治发展的背景下,原苏联中亚加盟共和国共产党的一部分忠实信仰者不畏压制,相继重建共产党组织;另一部分成员则组建了民主社会主义性质的政党,致力于在坚持民主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借助西方的政治经济体制和价值观,建立人道的民主和法制国家。经过18年的发展,中亚各国社会主义政党已成为国内重要的政治力量。但由于党员人数减少、“强人政治”、伊斯兰复兴运动以及美俄等国际力

量在中亚地区的角逐等因素的影响,中亚五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 一、中亚五国独立后社会主义政党状况 苏联的解体突然切断了中亚国家与联盟的经济联系,对卢布的依赖给中亚国家的经济安全造成极大威胁,中亚国家被迫进行痛苦的经济社会转轨。在这些国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急剧转轨过程中,私有化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社会生产大滑坡,社会贫富分化严重,工人和农民等社会底层居民日益陷入贫困状态。从而导致民众开始怀念苏联时代的社会福利制度,转而支持社会主义政党的主张。在哈萨克斯坦,“8·19”事件后,原哈萨克斯坦共产党第一书记、共和国总统努尔苏丹·纳扎尔巴耶夫(Nursultan Nazarbayev)宣布退党并建议哈共解散,原哈共迅速瓦解。1991年12月7日,哈萨克斯坦共产党重新组建,谢里克鲍尔辛·阿勃季利金(СерикболсынАбдильдин)当选哈共第一书记,党员人数约86000人(2009年),其中大部分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退休人员。[2]由于哈共宣称自己是1903年成立的布尔什维克党真正的合法继承者,致力于在哈萨克斯坦复兴社会主义和恢复苏联,从而受到执政当局的排挤。1996年,哈共的活动曾被检察院的一纸决议所中止。2002年执政当局试图借实行《政党法》的机会不发给哈共新证件,2003年又对该党实施“分裂手术”。在这种艰难的环境之下,哈共顶住压力,惨淡经营,提出一定要在业已掀起的反对共产党运动的条件下继续生存下去,将以合法的方式为政治权力而斗争。[3] 哈萨克斯坦社会党成立于1991年9月7日,同年10月在哈萨克斯坦司法部获准登记,有3万名党员和1586个基层组织。[4]由于哈社会党违背了执政当局让其成立哈萨克斯坦人民统一党的意愿甚至警告,执意成立哈社会党,使得该党

新地缘政治下哈萨克斯坦的外交政策

摘要:目前,世界各国中大部分的国内外政策都具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元素,但建设自由市场关系以及建立真正的民主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在此期间,独立不久的国家面临的任务更加复杂多变,它们应该积极加强政治概念,运用最合理的方式实行国内必要的改革,如此才能保障安乐、捍卫人权以及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以丰硕的成果进入国际社会的公共事务中[1]。 哈萨克斯坦建国不久,但作为一个新兴国家,在20年左右的时间内它的外交方针获得了广泛的国际认同。那么,哈萨克斯坦在外交政策中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哈萨克斯坦的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又是什么?本文以宏观的视角,从地缘政治上分析考虑哈萨克斯坦的外交政策,在关注每一个功能的运用中,通过新地缘政治方法解答以上问题。 关键词:哈萨克斯坦;地缘政治;外交政策;国际社会;合作关系 作者简介:Kenzhegaliyeva Gaukhar(高哈尔);性别:女;生日:1990年7月;国籍:哈萨克斯坦;单位:兰州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政治。 [中图分类号]:D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9--02 一、哈萨克斯坦在新地缘政治条件下的特性 如果考虑哈萨克斯坦的地理和经济特性,就先应该注意到它在欧亚大陆中的战略地位和它的丰富资源。从地理特性和经济基础设施来看,哈萨克斯坦在自由市场生产体系中主要有石油和天然气工业、冶金工业、重机器制造业、热力工业、矿物化肥生产、交通运输业等,因此,在建设它的外交政策中地理和经济功能所起的作用很重要[1]。 哈萨克斯坦的意识形态形成于经济严重衰退和政治混乱的时期。苏联解体以后,新建立的国家需要重新确定自己民族文化的特性。 政策方面,总统治理被选为共和国的政治模式,这一选择注定要改革旧的管理制度,这需要极大的努力和重大的结构性转变[2]。此外,起初哈萨克斯坦面临的问题是安全问题。如前所示,在这些情况下,对于拒绝从苏联继承核武器在现在看来是正确的决定,哈萨克斯坦为世界大国提供了安全保障。 因此,在当前情况下,哈萨克斯坦建立外交的政策有两条主线:一方面,位于两个核大国之间,哈萨克斯坦几乎完全依赖以前的宗主国才能够保护共和国;另一方面,哈萨克斯坦需要创造良好的国际形象吸引国外投资[3]。这些任务成为哈萨克斯坦外交政策概念的基础。 二、哈萨克斯坦对外政策的方针倾向 哈萨克斯坦作为中亚国家,处于俄罗斯和中国、欧洲、美国和穆斯林世界的地缘政治利益十字路口。它的外交政策战略要求保障本国安全和经济发展,同时保持当前权力平衡[4]。 哈萨克斯坦外交政策概念的逐渐形成。第一阶段(1992-1993年)是进行合作,主要是根据国际法律依据形成。当时哈国的外交决定了它在国际社会的进入。在第二阶段(1994-1995年),主要任务是促进本国在世界上的战略利益。因此,哈萨克斯坦在亚洲大陆上建立安全结构,这包括在独联体的举措。第三阶段(1996-1999年)的特点是外交政策概念的完成和哈萨克斯坦外交基础结构的形成[5]。 现在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对外政策中形成了六个主要的方向: 第一,哈萨克斯坦与俄罗斯的关系。俄罗斯是哈萨克斯坦的历史和战略盟国。过去表明,俄国的内政力量格局基本上决定其他独联体国家的政治路线。尤其是,弗拉基米尔? 普京的上台在俄罗斯与中亚共和国之间的关系中带来了重大的变化[6]。 现代的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之间存在着不仅是历史、广阔的边境线、人民的心态等方面的关系,还有各种各样的经济、金融、军事、文化和科学的链接以及双方的问题,例如拜科努尔的使用、军事站点、里海地区的问题、区域安全、铺设输油管道和其他交通设施到南部

(完整word版)中国与哈萨克斯坦贸易关系分析(最新)

《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论文——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贸易关系分析》 学院商学院 专业班级国贸10硕 学号 L100904S02 姓名玛尔江(哈萨克斯坦)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贸易关系分析 1中哈贸易关系简述 中国和哈萨克斯坦都是亚洲地区重要的转型经济国家,双边贸易投资关系和跨国区域经济合作发展不仅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资源和产品的互补性等,而且双方在跨国公共产品供给方面的良好政府合作也为双边贸易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近年来,随着两国之间的贸易投资关系不断发展和跨国区域分工合作的不断深化,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已成为推动亚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力量。1992-2004年间,中哈之间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从 3.680亿美元增加到44.9809亿美元,增加了约12.22倍,详细资料如表1-1所示。 表1-1: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之间的进出口贸易额(单位:万美元)

资料来源:1、1992-1993年数据来自中国海关统计(转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网站:https://www.wendangku.net/doc/ac3636153.html,/aarticle/zxhz/sbmy/200403);2、1994-2004年数据来自2005-1995中国统计年鉴。 如果没有比较优势和良好的分工合作关系,以及稳定有效的跨国公共产品供给,要达到表1-1所表示的进出口贸易水平是极为困难的。在国际社会中,随着国家之间在社会,经济,政治及其他领域之间的交住程度与相互依赖程度的提高,彼此之间相互交住的基础设施和制度安排的需求增大,跨国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直接影响到国家之间的贸易投资关系和跨国区域经济合作,跨过公共产品已经成为跨国经贸合作比较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们应该清醒认识到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仍然面临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本文以亚洲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为背景,主要从中哈贸易现状分析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之间经贸合作的比较优势和面临的风险,为中哈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展望美好前景。 2中哈进出口商品结构分析 对一个国家来说,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进出口贸易中各类商品的构成情况,通常以各类商品在进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来表示。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商品竞争力状况。从近几年中哈贸易发展进程看,双方贸易在快速增长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长期存在而又难以快速有效解决的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是进出口商品结构问题。 哈萨克斯坦进口中国的商品分为低附加值和高附加值商品,前者如服装、鞋类、布料、食品、棉纱等,后者如机械设备、化工产品、贵重及稀土金属、光学器材等。近年来,随着两国贸易的不断发展和深化,哈萨克斯坦进口中国的商品结构发生了如下明显变化:低附加值商品份额下降,高低附加值商品快速上升。1995-2001年哈萨克斯坦进口中国商品结构变化如表2-1和表2-2所示: 表2-1 1995-2001年哈萨克斯坦由中国进口的低附加值商品所占份额表(%)

欧洲联盟概况

欧洲联盟概况 一、欧盟简介 欧洲联盟(European Union,简称欧盟)是在欧洲共同体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自1952年欧洲煤钢共同体建立以来,至2004年5月,欧盟成员国由最初的6个创始国(法、德、意、荷、比、卢)扩大到现在的25个: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丹麦、爱尔兰、英国、希腊、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芬兰、瑞典、塞浦路斯、爱沙尼亚、匈牙利、拉脱维亚、立陶宛、马耳他、波兰、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捷克。欧盟面积达400 万平方公里、人口4.5亿、国内生产总值逾10万亿美元。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欧盟已成为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综合实力雄厚的国家联合体,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世界上一支重要力量。 欧洲联盟的宗旨是“通过建立无内部边界的空间,加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建立最终实行统一货币的经济货币联盟,促进成员国经济和社会的均衡发展”,“通过实行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在国际舞台上弘扬联盟的个性”。 欧盟总部设在比利时王国首都布鲁塞尔。1985年,欧盟成员国元首和政府首脑确定了欧盟旗和歌。旗的图案是由十二颗金星组成的圆环点缀在蓝色背景上。圆环象征团结。采用十二颗星是按照传统习惯,十二这个数字象征完美、全部、一致,同时又与一年的月份数和表盘上的小时数相符。旗的金星数与成员国数无关,不随欧盟成员国增加而改变。欧盟歌选用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中“欢乐颂”的序曲,用音乐语言体现了欧洲自由、和平、团结的理想。法国的让?莫内被称为“欧洲之父”。“舒曼计划”被看作欧盟的出生证。每年的5月9日以“舒曼日”命名,作为“欧洲日”来庆祝。 二、发展简史 (一)成立与扩大 欧共体的成立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一九八八年十一月九日,在法国总统密特朗的倡议下,欧共体十二个成员国的元首与政府首脑云集巴黎,隆重地举行了欧共体之父让?莫内(Jean MONNET)先生的百年诞辰,将其遗骸迁入著名的巴黎先贤祠,并把一九八八年定为“让?莫内欧洲年”,以表示对欧共体创始人让?莫内的敬仰和怀念。让?莫内(1888年11月9日—1979年3月16日)出生于法国,其父是酒商。他从小就协助父亲推销酒产品,故经常奔波于西欧各大城市,对西欧各国的情况比较熟悉。后来,他创建了国际事务银行,成为杰出的银行家,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任法国国家计划署署长。他将毕生精力完全献给了欧共体的创建事业。 两次世界大战给欧洲造成了一场空前的浩劫,几千万人在战火中丧生,各国人民受尽了战乱之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俄的迅速强大对西欧构成了巨大威胁。在让?莫内看来,当时的西欧只有两种选择:不在联合中自强,就得甘心情愿当二流国家。为此,让?莫内提出:“为了适应世界新形势,西欧必须联合起来”,并建议组织一个“民主的、有效的机构”促进西欧各国团结,相互补充,改变西欧国家经济极度虚弱的局面。不久,他又进一步提出在西欧

法国概况论文

浅谈法国文化—浪漫风情 法国概况 王香怡 2015017188 英语1503 世界上的国家数不胜数,世界上有特点的国家也绝不在少数,然而像法国这样充满魅力、独具特色的国家就称得上是屈指可数了。法国,世界上最美的国家之一,古老精致的建筑,历史悠久的文学,享誉世界的香水,浓厚醇香的红酒,古老的浪漫主义和尖端的现代文化在这里完美融合。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形容法国特色文化的话,那绝对就是浪漫。法国的浪漫多情与高贵优雅充分的在其文化中体现出来。 法国有着众多的特色文化,而葡萄酒文化就是其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随着法国的历史不断进步以及文明的成长和发展,法国的葡萄酒文化也逐渐得到了发展,并且走向了世界,为世界人民所称道。法国葡萄酒历史十分悠久,可追溯至公元前600年左右,希腊人来到了法国马赛地区,在掠夺和侵占的同时,带来了葡萄树和葡萄栽培技术。公元前51年,凯撒大帝征服了高卢(法国人的祖先被称作高卢人,罗马帝国将今天的法国称作高卢)地区。自此,正式地葡萄树栽培在此展开。 随着葡萄种植区域不断向北扩展,公元3世纪,法国的一些城市,如波尔多、勃艮第,开始为供不应求的葡萄酒市场酿制葡萄酒。公元6世纪,随着教会的兴起以及其不断地发展,葡萄酒的市场需求日益扩大,且人们对高品质葡萄酒的追求不减,从而加快了法国葡萄酒业发展的脚步。在其发展过程中,法国的独特地理环境也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不同种植区域的气候不尽相同,也为葡萄的品质提供了保证。中世纪时,葡萄酒已发展成为法国的主要出口货物。而到今天,法国的葡萄酒不但已渗透进法国人的宗教、政治、文化、艺术及生活的各个层面,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已经成为法国独有的文化,在世界上赢得了赞扬与喜爱。 和葡萄酒文化相提并论的,自然就是法国的餐饮文化了。法国,是一个很会享受的国家,而这一点,可以通过它的餐饮文化完美体现。作为举世皆知的世界三大烹饪王国之一,法国十分讲究饮食,在西餐之中,法国菜可以说是最讲究的。

欧洲西部主要的国家

欧洲西部主要的国家 课型:新授 课时:1课时 时间:3月12日 教学目标: 1、了解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的位置和范围 2、掌握德国的工业经济、交通运输及主要的城市 3、掌握英国的工业发展条件及工业的分布 4、掌握法国的农业生产条件及农业的分布 教学重点:德国 教学难点:德国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欧洲西部概况,这节课我们来认识该地区主要的几个国家。 新授过程: 一、德国 展示幻灯片了解德国概况(面积、人口、民族、宗教等) 1、地理位置 展示幻灯片,了解德国位置的重要性——欧洲陆上的“十字路口”。 2、地形与地势 展示地形图,掌握德国的三大地形区:北德平原、中德山地、南部高原山地。 教师介绍:北德平原,地势低平,但土地贫瘠,夏季温和,冬季阴冷,日照时间较少,不太适合发展种植业,主要利用草场发展畜牧业。 中德山地,谷地宽广,适宜农耕和放牧; 南部高原山地,广布森林和草地。 3、矿产 展示幻灯片:德国主要的矿产地。 德国矿产资源较丰富; 主要是:煤矿、钾盐和石油; 主要矿产分布于中部山地; 石油主要分布于北部平原地区。 4、德国主要工业区 展示幻灯片了解德国主要的工业区。 教师补充: 斯图加特:奔驰总部所在地;沃尔夫斯堡:大众汽车总部所在地; 因戈尔施塔特:奥迪总部所在地。 5、主要城市 认识法兰克福、科隆、慕尼黑、柏林、汉堡 二、英国 1、概况 了解英国全称、面积、人口、民族、宗教。 2、位置及组成 展示幻灯片了解:英国位于欧洲西部的西部,隔海峡与欧洲大陆相望,是西欧的一个岛国。组成:主要包括大不列颠岛和爱尔兰岛的东北部。大不列颠岛分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

哈萨克斯坦与中国贸易关系

International Trade 国际商贸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c3636153.html, 2012年6月 197 哈萨克斯坦与中国贸易关系研究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康增奎 阿丽娅 摘 要:自1992年哈萨克斯坦与中国建交以来,由于资源互补性,使得哈中两国双边贸易合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哈萨克斯坦成为中国在独联体地区仅次于俄罗斯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本文对哈萨克斯坦与中国贸易关系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双边贸易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对于双边贸易发挥出最大潜力,促进两国经贸往来更加繁荣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关键词:哈萨克斯坦 中国 贸易关系 对策发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06(c)-197-03 1 哈中双边贸易关系现状分析 1992年哈萨克斯坦与中国正式建交,双边贸易往来几乎从零起步,建交当年贸易总额仅3.68亿美元。由于资源与产业结构的互补性,两国贸易往来迅速发展。据哈萨克斯坦统计署数据,2011年哈萨克斯坦同中国的双边贸易额为213.1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了51.1%,在哈外贸总额中的占比为16.9%。哈萨克斯坦对中国的出口额为162.9亿美元,同比增长了60.9%,在哈出口总额中的占比为18.5%。按贸易额排名,中国是哈萨克斯坦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二大进口国和第三大出口国。 1.1 哈萨克斯坦与中国贸易的互补优势 哈萨克斯坦和中国在自然资源和产业结构方面都具有较强的互补性。 哈萨克斯坦的自然资源极其丰富,煤炭、铁矿、铜矿等探明储量非常大,石油产量逐年增加。中国是能源消费大国,国内资源远不能满足消费要求,从这一层面上讲,哈萨克斯坦的矿产资源是中国经济发展所急需的。 哈萨克斯坦的重工业比较发达、轻工业相对落后,导致对粮食、生活用品、家电、机械电子等产品的需求特别大。而中国在食品、纺织服装、家用电器以及机械制造等产业上已经形成较强的竞争优势,正好与哈萨克斯坦在工业产业结构方面形成了较为明显的经济互补性。中国竞争优势很强的有,塑料橡胶制品、木材与木制品、纸板与纸制品、鞋帽、石料、陶瓷、玻璃、机器、电器、音像设备、车、运输设备、光学仪器、烟草制品、食品、饮料等等。哈萨克斯坦竞争优势很强的有,皮、毛制品,矿产品。 1.2 哈萨克斯坦与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 1.2.1 哈萨克斯坦对中国出口商品结构 2011年,哈萨克斯坦对中国出口主要有以下特点(见表1): (1)资源能源类产品为出口主要商品,石油原油出口量为1103.6万吨,比2010年上升13.4%,由于油价持续上涨,石油原油出口额为86.02亿美元,比2011年增长60.1%,占到对华出口的一半以上。 (2)金属及矿产品出口量价同比增长,硫磺出口增幅迅猛。铁矿石及其精矿出口量最大,为853.4万吨,同比上升47.75%,出口额达12.34亿美元,上升81.5%;此外包括铜矿砂及其精矿、铁合金、未锻 轧锌、天然铀及其它放射性元素在内的几种商品的出口量都有所上升,精炼铜及其铜合金出口量下降4.6%,但出口额上升22%,达13.54亿美元。 1.2.2 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出口商品结构 2011年哈萨克斯坦自中国的进口贸易额为50.21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26.8%,在哈进口总额中的占比为13.2%,中国在哈萨克斯坦的进口贸易伙伴国中排名第二。哈萨克斯坦进口主要有以下特 点(见表2): 表1 2011年哈萨克斯坦对中国出口商品 (按金额排名前十位) 排序海关税号 商品名称 金额 (亿美元)占比(%)12709石油原油86.0252.827403精炼铜及其铜合金13.548.332844天然铀及其化合物12.887.94 2601 铁矿石及其精矿12.34 7.6 52701石油及从沥青中提取的油 类,但原油除外 10.37 6.4 67202铁合金7.74 4.772603铜矿砂及其精矿 6.20 3.887901未锻轧锌 3.76 2.397408铜丝 1.99 1.210 2503 硫磺 1.79 1.1合 计 156.62 96.14 资料来源:哈萨克斯坦统计署 (1)电子类及机械类商品进口持续扩大。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进口金额达3.96亿美元,比2010年上升138%,成为2011年哈萨克斯坦自中国进口最多的商品。电话等通讯设备及数据交换设备进口金额达3.56亿美元,比上一年上升93.2%。推土机、平地机、铲运机等机械进口金额为1.5亿美元,比上一年上升38.9%。 (2)进口商品类别有所增加,大宗物品较少。2011年哈萨克斯坦自中国所有类别产品的单项进口额均未超过4亿美元,进口商品前十名总量仅占总额的32.77%。钢管进口量持续下降,从2010年的9.3万吨降到7.44万吨,进口金额为1.44亿美元,同比下跌21.8%。碳电极、碳刷、石墨或精碳制品进口量小幅下降,但进口金额为1.11亿美元,同比上升14.4%。焦炭和非合金平板轧材进口上升,进口额分别

法国概况2

(3)自然地理 法国是一个位于欧洲西部的国家,位于北纬42度和51度之间。法国西临大西洋,西北与英国隔英吉利海峡相望,东北部与比利时、卢森堡和德国相接,东面和瑞士为邻,东南与意大利相连,南边则是地中海并和西班牙接壤。至2009年1月1日止,法国全国人口为65073482人,其中本土人口为62448977人,海外省2624505人,在欧盟中仅次于德国,位列第二。法国国土呈六角形状,对边距离大约为一千千米,国土面积达632834平方千米,其中海外省占88868

平方千米。法国地势较低,全国三分之二的地区低于海拔250米。东南部地势较高,有中央高原、朗格尔高原和佛日山脉。北部和西部主要是平原和低矮丘陵。法国境内河流众多,纵横交错,主要的河流有塞纳河、加龙河、卢瓦尔河和罗纳河。 面积: 面积为551602万平方公里(包括科西嘉岛)。法国三面邻海,是西欧面积最大的国家。边境线总长度为5695公里,其中海岸线为2700公里,陆地线为2800公里,内河线为195公里。 位置: 位于欧洲西部,与比利时、卢森堡、瑞士、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安道尔、摩纳哥接壤,西北隔拉芒什海峡(la Manche)与英国相望,濒临北海(la mer du Nord)、英吉利海峡(la Manche)、大西洋(l’o céan Atlantique)和地中海(la mer Méditerranée)四大海域,地中海上的科西嘉岛(la Corse)是法国最大岛屿。 边界: 法国领土与十一个国家接壤,其中包括海外省与海外领土。法国陆地国境线总长有4082千米,其中:

730千米与巴西接壤(法属圭亚那), 623千米与西班牙接壤, 620千米与比利时接壤, 573千米与瑞士接壤, 510千米与苏里南接壤(法属圭亚那), 488千米与意大利接壤, 451千米与德国接壤, 73千米与卢森堡接壤, 56千米与安道尔接壤, 10.2千米与荷兰接壤(在圣马丁岛,与荷属安的列斯接壤), 4.4千米与摩纳哥接壤, 法国海岸线长度为3085千米。海拔最低的地点在列莫耶,海拔只有- 4 米;海拔最高处在勃朗峰,达到4810米。 地形: 倒写的“S”形法国地势的主要特征是东南高、西北低。西北部是以平原和丘陵为主的海西区块,东南部则是以山地高原为主的阿尔卑斯区块。两者的分界线呈一个倒写的“S”形状。平原和丘陵占土地面积的四分之三,其中平原占三分之二;高原和山地占其余的四分之一,其中高原占五分之一。东部是阿尔卑斯山脉(les Alpes);中南部为中央高原(le Massif

泰国国家概况

泰国国家概况 (最近更新时间:2011年10月) 【国名】泰王国(The Kingdom of Thailand) 【面积】513,115平方公里 【人口】6740万。全国共有30多个民族。泰族为主要民族,占人口总数的40%,其余为老挝族,华族,马来族,高棉族,以及苗、瑶、桂、汶、克伦、掸、塞芒、沙盖等山地民族。泰语为国语。94%的居民信仰佛教,马来族信奉伊斯兰教,还有少数人信奉基督教、天主教、印度教和锡克教。 【首都】曼谷(Bangkok),人口686万。 【国家元首】国王普密蓬〃阿杜德( BHUMIBOL ADULYADEJ ),拉玛九世王。1946年即位,1950年5月5日加冕。 【重要节日】宋干节(公历四月十三日至十五日);水灯节(泰历十二月十五日);国庆节(国王诞辰日,公历十二月五日)。 【简况】位于中南半岛中南部。与柬埔寨、老挝、缅甸、马来西亚接壤,东南临泰国湾(太平洋),西南濒安达曼海(印度洋)。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分为热、雨、凉三季,年均气温27℃。 公元1238年形成较为统一的国家。先后经历素可泰王朝、大城王朝、吞武里王朝和曼谷王朝。原名暹罗。16世纪,葡萄牙、荷兰、

英国、法国等殖民主义者先后入侵。1896年英法签订条约,规定暹罗为英属缅甸和法属印度支那间的缓冲国。暹罗成为东南亚唯一没有沦为殖民地的国家。19世纪末,拉玛四世王开始实行对外开放。五世王借鉴西方经验进行社会改革。1932年6月,拉玛七世王时期,民党发动政变,改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制。1939年更名泰国,后经几次更改,1949年正式定名泰国。 【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国王普密蓬〃阿杜德是国家元首、武装部队最高统帅。1946年继位,是当今世界在位最久的君主。 二战后,军人集团长期把持政权,政府一度更迭频仍。上世纪90年代开始,军人逐渐淡出政坛。2001年,塔信率领泰爱泰党在全国大选中获胜并担任总理,2005年连任。2006年9月发生军事政变,塔信下台。2007年举行全国大选,塔信支持的人民力量党获胜,党首沙玛出任总理。2008年9月,沙玛被判违宪下台,人民力量党推选颂猜接任总理。12月,宪法法院判决解散人民力量党、泰国党和中庸民主党,颂猜下台。12月15日,民主党党首阿披实当选新总理。2011年5月,阿披实宣布解散国会下议院。7月举行大选,为泰党赢得下议院过半议席。8月5日,英拉当选总理,9日新政府成立。 【宪法】现行宪法于2007年8月24日经普密蓬国王御准生效。分为总章、国王、公民权利、自由与义务、基本国策、议会、内阁、法院、权力监督、地方行政等15章309款。

哈萨克斯坦政治现状

哈萨克斯坦政治现状 一、政体 哈为总统制共和国,政治保持稳定。2006年建立新的政权党“祖国之光”党,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亲任该党主席。宪法规定哈萨克斯坦是“民主的、非宗教的和统一的国家”;推行总统制的共和国国家,总统是国家元首,是决定国家对内对外政策基本方针,并在国际关系中代表哈萨克斯坦的最高国家官员,是体现人民与国家政权统一、宪法的不可动摇性、公民权利和自由的象征与保证。 以宪法和法律为基础,根据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又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平衡的原则行使职能。 哈萨克斯坦总统的任期为7年。2007年5月18日,哈萨克斯坦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授权努尔苏丹·纳扎尔巴耶夫可不受次数限制地连任总统职务。总统可以任命总理、副总理以及外交、国防、财政、内务部长和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惟需经最高苏维埃同意。 二、宪法 现行宪法于1995年8月30日经全民公决通过,1998年10月7日修改。宪法规定,哈萨克斯坦为总统制共和国,总统为国家元首,是决定国家对内对外政策基本方针并在国际关系中代表哈萨克斯坦的最高国家官员,是人民和国家政权统一、宪法不可动摇性、公民权利与自由的象征和保证。国家政权以宪法和法律为基础,根据立法、司法、行政三权既分立又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平衡的原则实现。2007年6月中旬,哈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确定哈政体由总统制向总统-议会制过渡,首任总统为终身制;扩大议会权限,提升政党作用,增加议员数量;议会多数党团获得组阁权并推举总理人选;扩大地方自治权限,地方行政长官任命须经地方议会同意,州议会议员任期由4年延至5年;推动司法改革,明确法、检两院职责,简化司法程序,保障司法体系。 三、政党 哈于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开始实行政治多元化。独立后,即推行多党制进程。2002年7月出台《政党法》,规定只有党员人数超过5万,在全国14个州和两个直辖市均设有分支机构,且各分支机构成员达到700人以上的政党才可在司法部获准登记。截至2011年12月,司法部共登记有9个政党,其中主要有:

印度国家简介_六年级作文

印度国家简介 国名】印度共和国(RepublicofIndia) 【别名】孔雀之国/婆罗多 【国教】印度教 【国歌】《人民的意志》 【国花】莲花 【国鸟】蓝孔雀 【国树】菩提树、榕树 【面积】面积约298万平方公里(不包括中印边境印占区和克什米 点评:国徽尔印度实际控制区等)。印度政府宣称其领土为328万7800平方公里。印度面积居世界第七位。印度位于亚洲南部,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 【人口】11.66亿(2009年美国CIA网站)。印度斯坦族占46.3%,泰卢固族8.6%,孟加拉族7.7%,马拉地族7.6%,泰米尔族7.4%,古吉拉特族4.6%,坎拿达族3.9%,马拉雅拉姆族3.9%,奥里雅族3.8%,旁遮普族2.3%。英语和印地语同为官方语言。约有82%的居民信奉印度教,其次为伊斯兰教(12%)、基督教(2.3%)、锡克教(1.9%)、佛教(0.8%)和耆那教(0.4%)等。 【首都】新德里(Delhi),人口共1530万(2008)。 印度首都新德里,位于该国西北部,坐落在恒河支流朱木拿河(又译:亚穆纳河)西岸。新德里和德里中间隔着一座印度门

(theIndianGate),并以著名的拉姆利拉广场为界,广场以南为新德里,广场以北为老德里。今日德里是印度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它占地1485平方公里,人口1991年为838万,到1997年,估计达900万以上。德里是印度的心脏,在这里可以感受到整个国家运行的脉搏。同时,它又是一面镜子,既可以看到印度辉煌的历史,也可反映出印度现代的身影。老德里、新德里紧紧相联,古老与现代交相辉映,组成了一幅引人入胜的历史画卷

哈萨克斯坦经济形势及社会问题

哈萨克斯坦白1991年底独立以来,其经济经历了“U”型变化,即从独立初期的严重危机到近年开始复苏的变化。1999年,哈萨克斯坦经济开始小步增长,2000年—2002年呈现快速增长。2002年,哈萨克斯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631美元,按全国人口1482万人计算,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41.7亿美元。通货膨胀率为6.6%,较2001年的6%略有上升。失业率为9.4%,较上年下降一个百分点。2002年,哈三大“摇钱树”——石油、有色金属和粮食的产量都有所增加。石油产量达到4500万吨,较上年增产500多万吨。除自用外,石油出口约3500万吨。在石油价格处于高位的情况下,哈石油成为国家外汇的主要来源之一,也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支柱。煤产量为7200万吨,较上年减少700万吨,这与暖冬用煤减少和俄罗斯进口哈煤减少有关。有色金属和贵金属除黄金外产量都有所增加。粮食产量达到1620万吨,较上年增产30万吨,是近年来收成较好的年份。全年出口粮食420万吨,成为世界第六大粮食出口国。其他农作物收成也不错。油料作物增产22%,甜菜增产53%,饲料作物 由于近几年经济形势好转,哈国做出了补偿前苏联时期存款损失的决定,该决定涉及到700万人。尽管按150卢布兑换1美元偿还,存款人仍蒙受较大损失,但这毕竟是独联体国家中第一个做出偿还决定的国家。国家为此要花费9000万美元。偿还工作定于2003年开始,2005年完成。2002年,哈国还对低收入者、军人和养老金领取者提高了工资和养老金。 宏伟发展目标 2002年12月13日,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在哈农工政策会议上指出,国家面临的第一项任务是使经济“快速发展”,认为这是“各项工作基础的基础”。根据总统的指示精神,哈政府与国家银行按惯例制定了哈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预计达到4142亿坚戈(约合25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的目标。国家将再度提高工资和养老金。最低工资和养老金数为5000坚戈,2002年则为4000坚戈。 刚过4个月,2003年4月8日,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在议会两院联席会议上发表国情咨文,提出在2015年要使哈萨克斯坦经济达到2000年3.5倍的宏伟目标。同日,哈经济与预算规划部部长克里姆别托夫在政府会议上说,根据2002年和2003年头3个月哈经济执行情况,由于石油价格处于高位,哈2003年和以后几年经济发展速度会比原来预计的要快,收入也会增加。原计划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2003年为6%。经过精确的统计和预测,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达到9.5%,2003年预计达到8.3%,以后几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指标也要做适当的修改。他对2003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的预测是根据每桶石油26美元做出的。根据宏观经济发展的情况,国家对2003年—2006年的指标进行调整。国家要加大对社会领域的支出,要提高国家工作人员的工资和养老金的数量。这项工作从2003年7月1日开始。最低养老金数量由5000坚戈提高到5500坚戈。国家工作人员的工资将增加50%。 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在国情咨文中阐述了2004年哈经济和社会政策将要发生的变化以及政治民主化方面的问题。 在农业政策方面,哈国将发展农业作为政府未来时期经济社会工作的重点。国家计划在2003年—2005年向农业投资1500亿坚戈。在未来两年,国家将补充拨款300亿坚戈用于农村卫生事业,2004年-2005年,每年拨款150亿坚戈用于发展农村教育和卫生以及改善供水

《欧洲西部》说课稿

《欧洲西部》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欧洲西部》。下面,我就从说教材,说学习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欧洲西部》选自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二节,这节课是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地区和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工业密集,发达国家集中”“现代化的畜牧业”“繁荣的旅游业”三个部分组成。 “工业密集,发达国家集中的地方”这部分,教材在叙述了欧洲西部国家众多、人口稠密,的情况之后,承接提出了本区工业水平高,工业密集;农业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服务业体系完善,质量优,产值大,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各部分处处体现了欧洲西部的特点“发达”。进而提出欧洲西部是世界上发达国家最为集中的地区。 “现代化的畜牧业”部分,教材首先向学生呈现了一种欧洲人的饮食景象。就像我们常常根据某地的主要食物来认识那里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一样,之后引导学生从气候条件、地形条件来分析欧洲西部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其中也设计了通过该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分析本区气候条件的过程。 “繁荣的旅游业”部分,通过图片展现了欧洲西部各个国家的特色旅游资源,引导学生从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和风俗等方面进行认识并归纳本区丰富多姿的旅游资源。最后的活动题,让学生通过虚拟的情景来模拟一次欧洲旅行,说出经过的主要国家,并描述可能见到的景观,这道题可以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回顾,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地理思维和想象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据新课标要求,结合学生情况和教学实际,本着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本课我确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读图说明欧洲西部的位置、范围及主要国家、首都以及欧盟。 2.运用地图资料分析欧洲西部的地形、气候特征及其对畜牧业的影响。 3.认识欧洲西部繁荣的旅游业。 过程和方法目标:1.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表,培养学生读图能力,以及对地理 信息的提取、归纳、对比及分析能力。 2.通过课堂上小组活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合作 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确立学生尊重其他国家文化传统,激 发学生立志建设祖国的热情,树立人地协调、因地制宜

南亚主要国家概况

南亚主要国家概况: 南亚版图里面所含有的国家:南亚共有7个国家,其中尼泊尔、不丹为内陆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为临海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为岛国。 (1)尼泊尔 ①、自然禀赋概况: 矿藏资源丰富。其中,铁矿储藏约2305万吨,铜矿储量约1618万吨,铅矿储量约300万吨,锌矿储量约266万吨,菱镁矿储量约2亿吨,石灰石储量 9.85亿吨,云母储量32万吨。 (生物资源)截至2012年,尼泊尔境内共有6500多种植物,1000多种野生动物和鸟类。 (水力资源)截至2013年,尼泊尔水能蕴藏量达8300万千瓦,约占世界水电蕴藏量2.3%。其中2700万千瓦可发展水力发电。 ②、经济贸易概况 主要贸易伙伴有印度、美国、中国、欧盟等。主要进口商品是煤、石油制品、羊毛、药品、机械、电器、化肥等,主要出口商品是蔬菜油、铜线、羊绒制品、地毯、成衣、皮革、农产品、手工艺品等。 ③、社会人文概况 宽容、善良又老实的民族性格 无奈又安稳、理性的社会态度 (2)不丹 ①、自然禀赋概况: 不丹冰川主要位于不丹北部的高山地区,占不丹总面积的10%。这些冰川是

不丹河流重要的可再生水资源的源头,每年都可以给不丹的人民带去大量的清新的水资源。 不丹境内多山,北高南低;南部山区属亚热带气候,湿润多雨,年降水5000~6000毫米;中部河谷区,气候温和,年降水760~2000毫米;海拔180~7550米。 不丹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白云石、石灰石、大理石、石墨、石膏、煤铅、铜、锌等矿藏。不丹水电资源丰富,蕴藏量约为2万兆瓦(MW),仅约2%得到开发利用。森林覆盖率约占国土面积的72%。1995年,不丹国民议会规定,不丹森林覆盖率至少应保留到60%。 蓝绵羊、兰花、野罂粟和罕见的雪豹就在这个与世隔绝的环境中生长,南亚虎通常出没于低海拔的森林地带,但在不丹,它的踪迹却可能出海拔三四千米的雪线之上。 ②、经济贸易概况 不丹对外贸易主要在南盟成员间进行。印度是最大贸易伙伴,与不丹签有自由贸易协定。2010年,不丹进口额390.84亿努,出口额为293.24亿努。不丹对印进、出口额分别占总进、出口额的75%和89%。其他主要贸易伙伴有韩国、泰国、新加坡、日本、中国等。其中,不丹与孟加拉国之间签有优惠贸易协定。 ③、社会人文概况 不丹是一个全民信教的宗教国家,户户都供有神龛。不丹的宗教主要有三种,佛教(国教)、印度教,不丹原始宗教。 (3)印度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