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网络信任评估方法研究

网络信任评估方法研究

网络信任评估方法研究
网络信任评估方法研究

网络安全防护检查报告模板

编号: 网络安全防护检查报告 数据中心 测评单位: 报告日期:

目录 第1章系统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网络结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管理制度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2章评测方法和工具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试方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试工具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评分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符合性评测评分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风险评估评分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3章测试内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试内容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扫描和渗透测试接入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通信网络安全管理审核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4章符合性评测结果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业务安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网络安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主机安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间件安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安全域边界安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集中运维安全管控系统安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灾难备份及恢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管理安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方服务安全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5章风险评估结果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存在的安全隐患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网络入侵检测原理与技术

网络入侵检测原理与技术 摘要: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人类生活方式的影响越来越大,通过Internet人们的交流越来越方便快捷,以此同时安全问题也一直存在着,而人们却一直未给予足够的重视,结果连接到Internet上的计算机暴露在愈来愈频繁的攻击中,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安全问题已经成为非常严重的问题。 关键词:入侵检测;入侵检测系统;入侵检测系统的原理、方法、技术 一、网络入侵及其原因 简单来说,网络安全问题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1)网络本身的安全; 2)所传输的信息的安全。 那么,我们之所以要进行网络入侵检测,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1)黑客攻击日益猖獗 2)传统安全产品存在相当多的问题 二、入侵检测原理、方法及技术 1、入侵检测概念 入侵检测是指对潜在的有预谋的未经授权的访问信息、操作信息以及致使系统不可靠、不稳定或者无法使用的企图的检测和监视。它是对安全保护的一种积极主动地防御策略,它从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若干关键点收集信息,并进行相应的分析,以检查网路中是否有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遭到袭击的迹象。入侵检测被认为是防火墙之后第二道安全闸门,在不影响网路性能的前提下对网络进行监测,从而提供对内外部攻击和误操作的实时保护。 2、入侵检测模型

3、入侵检测原理 根据入侵检测模型,入侵检测系统的原理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1)异常检测原理 该原理根据系统或者用户的非正常行为和使用计算机资源的非正常情况来检测入侵行为。 异常检测原理根据假设攻击和正常的活动的很大的差异来识别攻击。首先收集一段正常操作的活动记录,然后建立代表用户、主机或网络连接的正常行为轮廓,再收集事件数据同时使用一些不同的方法来决定所检测到的事件活动是否正常。 基于异常检测原理的入侵检测方法和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a)统计异常检测方法; b)特征选择异常检测方法; c)基于贝叶斯推理异常的检测方法; d)基于贝叶斯网络异常检测方法; e)基于模式预测异常检测方法。 其中比较成熟的方法是统计异常检测方法和特征选择异常检测方法,对这两种方法目前已有由此而开发成的软件产品面市,而其他方法都还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 异常检测原理的优点:无需获取攻击特征,能检测未知攻击或已知攻击的变种,且能适应用户或系统等行为的变化。 异常检测原理的缺点:一般根据经验知识选取或不断调整阈值以满足系统要求,阈值难以设定;异常不一定由攻击引起,系统易将用户或系统的特殊行为(如出错处理等)判定为入侵,同时系统的检测准确性受阈值的影响,在阈值选取不当时,会产生较多的检测错误,造成检测错误率高;攻击者可逐渐修改用户或系统行为的轮廓模型,因而检测系统易被攻击者训练;无法识别攻击的类型,因而难以采取适当的措施阻止攻击的继续。 2)误用检测原理 误用检测,也称为基于知识或基于签名的入侵检测。误用检测IDS根据已知攻击的知识建立攻击特征库,通过用户或系统行为与特征库中各种攻击模式的比较确定是否发生入侵。常用的误用检测方法和技术主要有: a)基于专家系统的检测方法; b)基于状态转移分析的检测方法; c)基于条件的概率误用检测方法; d)基于键盘监控误用检测方法; e)基于模型误用检测方法。 误用检测技术的关键问题是:攻击签名的正确表示。误用检测是根据攻击签名来判断入侵的,如何用特定的模式语言来表示这种攻击行为,是该方法的关键所在。尤其攻击签名必须能够准确地表示入侵行为及其所有可能的变种,同时又不会把非入侵行为包含进来。由于大部分的入侵行为是利用系统的漏洞和应用程序的缺陷进行攻击的,那么通过分析攻击过程的特征、条件、排列以及事件间的关系,就可具体描述入侵行为的迹象。 4、入侵检测方法 1)基于概率统计的检测 该方法是在异常入侵检测中最常用的技术,对用户行为建立模型并根据该模型,当发现出现可疑行为时进行跟踪,监视和记录该用户的行为。优越性在于理论成熟,缺点是匹配用

网络舆情中的大数据分析方法研究

网络舆情中的大数据分析方法研究 网络舆情是指在网络空间中对网民和生活中的社会事件尤其是一些突发事件的看法和态度。网络舆情通常涉及社会的热点事件,因而经常在网络中快速传播,成为人们谈论的焦点。因而,对网络舆情进行分析和正确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采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分析网络数据,通过聚类的方法发掘网络舆情中的热点问题。实验证明该分析方法具有较高的热点挖掘能力和及时的能力。 标签:网络舆情;大数据分析;统计方法 一、舆情信息的获取 舆情分析的第一步是要对网页中的信息进行抓取,第二步是对抓取的网页的信息进行预处理。 对网页信息抓取主要采用网络爬虫,爬虫的主要作用是将互联网上的网页下载到本地形成一个互联网内容的镜像备份。它既可以爬取网页链接,又可以爬取网页的文本信息和图像信息。它通过关键字的搜索将对应的统一资源定位为相关的网页页面进行抓取,通過对其进行文本和图像的解析,提取对应网页的文本和图像信息并进行保存。本文中主要提取的是网页的文本信息。 而中文分词是把中文中的汉字系列分割为一个个独立的中文词汇。由于中文词汇与词汇之间的界限远不如英文单词那样清晰,因此,中文分词也是一个技术难点。当前中文分词主要是从主要包括字符串匹配分词方法和机器学习的统计分词方法。字符串匹配分词方法是事先通过一定的方法建立一个庞大的数据库字典,按照一定的方法把待分词的词汇与数据库字典中的词进行匹配从而实现分词的方法。机器学习的统计分词方法是通过词汇出现的频率和在文中的含义等信息对汉字的这些特征进行训练,从而实现分词。字符串匹配分词方法比较准确,但缺乏灵活性,机器学习的统计分词方法能对词的语意进行识别,但由于算法的不完善,准确率不高,因此,在实际中通常是将这两种结合来实现分词。 中文分词的词性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等,形容词和副词常表示事物的状态和特征,因而经常能表明作者对事件的喜怒哀乐之情;动词一般就是用来表示动作或状态,它是对事物采取的动作的直接体现。这些词在舆情分析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文档特征的提取 一个网页的文本通过分词后会有成百上千个中文词汇,如果直接对其分类会影响分类的效率和准确性。因此,在分类前要去除一些无关的词语,留下最能代表文档特征的一些分词作为文档的特征。文档特征提取最主要的方法是把文档的内容和词频进行结合。

入侵检测设备运行安全管理制度实用版

YF-ED-J2926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入侵检测设备运行安全管理制度实用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入侵检测设备运行安全管理制度 实用版 提示:该管理制度文档适合使用于工作中为保证本部门的工作或生产能够有效、安全、稳定地运转而制定的,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设备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障海南电网公司信息网络的安 全、稳定运行,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海南电网公司信息网 络的所有入侵检测及相关设备管理和运行。 第二章人员职责 第三条入侵检测系统管理员的任命 入侵检测系统管理员的任命应遵循“任期 有限、权限分散”的原则; 系统管理员的任期可根据系统的安全性要

求而定,最长为三年,期满通过考核后可以续任; 必须签订保密协议书。 第四条入侵检测系统管理员的职责 恪守职业道德,严守企业秘密;熟悉国家安全生产法以及有关信息安全管理的相关规程; 负责入侵检测系统的管理、更新和事件库备份、升级; 负责对入侵检测系统发现的恶意攻击行为进行跟踪处理; 根据网络实际情况正确配置入侵检测策略,充分利用入侵检测系统的处理能力; 密切注意最新网络攻击行为的发生、发展情况,关注和追踪业界公布的攻击事件;

中国网络社区发展研究报告

一、网络社区发展部分 用户规模持续稳增,社区已成主流应用 以BBS、新闻组为基础应用的论坛类网络社区在中国历经10余年的发展,拥有了比较庞大的用户群体。网络社区的开放性、互动性和共享性深得广大网民的喜爱,逐渐成为网民表达思想、展示自我、获取信息、与其他网民互动互通以及建立社交圈子的主要平台,已经成为最重要的网络应用之一。在报告中首次提出社区电子商务(ESN)概念,结合艾瑞咨询多年电子商务研究成果并结合网民社区购物行为和用户调研数据展开深入分析,并对未来社区电子商务商业模式展开讨论,结合社区用户行为分析社区电子商务的价值。 基于六度理论,SNS成未来方向 人具有很强的社会化倾向,社会化的展现形式即人际关系的构建,基础是共同的价值取向或爱好等。社区作为互动性最强的网络平台,已经形成基于共同取向的各类圈子,在社区平台上构建人际关系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基于六度空间理论的SNS理念成为网络人际关系构建的基础,社区通过对SNS服务功能的应用,能够充分挖掘和利用社区现有资源,在更大程度上增加社区用户的黏性。 二、网络社区营销部分 依托精准互动,社区营销价值凸显 社区用户根据不同的价值取向和喜好聚集成为圈子或群落,使得在社区中的广告投放与传统网络广告相比更为精准;社区作为网民间沟通最为充分的网络平台,其互动性成为社区营销的一大亮点;网民使用产品后在社区中分享体验已成为其习惯性行为,其发表的观点和经验,正自觉不自觉地影响着圈子中其他社区用户的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 结合多种网络应用,社区赢利模式日渐清晰 网络社区已经发展成为具有庞大用户群体的互动性平台,并在此平台上开始与搜索引擎、网络游戏、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流”、“现金流”网络应用相结合,在满足社区用户不同需求、增加用户黏性的同时,也充实了社区的盈利模式和盈利来源。 三、网络社区电子商务部分 圈子聚集用户,营销更为精准 社区中用户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聚合成众多圈子,同圈子内的用户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类似的需求倾向,有利于进行产品的精准推广。如基于论坛形成的车友会、本友会等,有共同需求的用户会在相关社区中询问、交流相关信息,企业在这样的平台上进行电子商务,推广方面更具针对性,而且往往可以引发用户的团购行为。 社区用户众口相传,利于商品口碑传播 社区用户将社区作为发表自己思想、见解的平台,具有较强的参与性和信息分享性。同

网络安全风险评估

网络安全风险评估 网络安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网络物理是否安全;二是网络平台是否安全;三是系统是否安全;四是信息数据是否安全;五是管理是否安全。 一、安全简介: (一)网络物理安全是指计算机网络设备设施免遭水灾、火 灾等以及电源故障、人为操作失误或错误等导致的损坏,是整个网络系统安全的前提。 (二)网络平台安全包括网络结构和网络系统的安全,是整 个网络安全的基础和。安全的网络结构采用分层的体系结构,便于维护管理和安全控制及功能拓展,并应设置冗余链路及防火墙、等设备;网络系统安全主要涉及及内外网的有效隔离、内网不同区域的隔离及、网络安全检测、审计与监控(记录用户使用的活动过程)、网络防病毒和等方面内容。 二、安全风险分析与措施: 1、物理安全:公司机房设在4楼,可以免受水灾的隐患;机 房安装有烟感报警平台,发生火灾时可以自动灭火;机房 安装有UPS不间断电源、发电机,当市电出现故障后, 可以自动切换至UPS供电;机房进出实行严格的出入登 记流程,机房大门安装有门禁装置,只有授权了的管理员 才有出入机房的权限,机房安装了视频监控,可以对计算 机管理员的日常维护操作进行记录。

2、网络平台安全:公司网络采用分层架构(核心层、接入层), 出口配备有电信、联通双运营商冗余链路,主干链路上安 装有H3C防火墙、H3C入侵防御设备,防火墙实现内外 网边界,互联网区、DMZ区、内网区的访问控制及逻辑 隔离,入侵防御设备可以有效抵御外来的非法攻击;在内 网办公区与服务器区之间,部署防火墙,实现办公区与服 务器区的访问控制及隔离,内网部署了堡垒机、数据库审 计与日志审计系统,可以有效记录用户使用计算机网络系 统的活动过程。 3、系统安全:公司各系统及时安装并升级补丁,可以及时的 修复系统漏洞,同时在关键应用系统前部署WAF,防护 来自对网站源站的动态数据攻击,电脑终端与服务器系统 安装杀毒软件,可以对病毒进行查杀。 4、信息数据安全:公司通过防火墙实现了内外网的逻辑隔离, 内网无法访问外网;同时部署了IP-guard加解密系统,借 助IP-guard,能够有效地防范信息外泄,保护信息资产安 全;对重要数据提供数据的本地备份机制,每天备份至本 地。 5、管理安全:公司严格按照等级保护之三级等保技术要求和 管理要求制定了一套完善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对安全管 理制度、安全管理机构、人员安全管理、系统建设管理、 系统运维管理各个方面都做出了要求。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机构管理办法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机构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机构(以下简称“测评机构”)管理,规范测评行为,提高等级测评能力和服务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等级测评工作,是指测评机构依据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规定,按照有关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对已定级备案的非涉及国家秘密的网络(含信息系统、数据资源等)的安全保护状况进行检测评估的活动。 测评机构,是指依据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规定,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基本条件,经省级以上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工作领导(协调)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等保办”)审核推荐,从事等级测评工作的机构。 第三条测评机构实行推荐目录管理。测评机构由省级以上等保办根据本办法规定,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择优推荐。 第四条测评机构联合成立测评联盟。测评联盟按照章程和有关测评规范,加强行业自律,提高测评技术能力和服务质量。测评联盟在国家等保办指导下开展工作。 第五条测评机构应按照国家有关网络安全法律法规规

定和标准规范要求,为用户提供科学、安全、客观、公正的等级测评服务。 第二章测评机构申请 第六条申请成为测评机构的单位(以下简称“申请单位”)需向省级以上等保办提出申请。 国家等保办负责受理隶属国家网络安全职能部门和重点行业主管部门的申请,对申请单位进行审核、推荐;监督管理全国测评机构。 省级等保办负责受理本省(区、直辖市)申请单位的申请,对申请单位进行审核、推荐;监督管理其推荐的测评机构。 第七条申请单位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成立,由中国公民、法人投资或者国家投资的企事业单位; (二)产权关系明晰,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独立经营核算,无违法违规记录; (三)从事网络安全服务两年以上,具备一定的网络安全检测评估能力; (四)法人、主要负责人、测评人员仅限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中国公民,且无犯罪记录;

网络入侵检测技术

网络入侵检测技术 一、入侵检测发展史 1980年,在James P. Anderson 的文章“Computer Security Threat Monitoring and Surveillance”中[1],“入侵检测”的概念首次被提出。为开发基于主机的IDS提供了最初的理论基础。 1985年,美国国防部计算机安全中心(NCSC)正式颁布了《可信任的计算机系统评估标准》(Trusted Computer System Evalution Criteria, TCSEC)。TCSEC为预防非法入侵定义了四类七个安全级别。由低到高分别是D、C1、C2、B1、B2、B3、A1,规定C2以上级别的操作系统必须具备审计功能,并记录日志。TCSEC标准的发布对操作系统、数据库等方面的安全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是信息安全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1988年,莫里斯(Morris)蠕虫感染了Internet上近万台计算机,造成Internet持续两天停机。美国空军、国家安全局、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等开展对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DIDS)的研究,将基于主机和基于网络的检测方法集成到一起1990年,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L.T.Heberlein等人提出了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概念,即将网络数据流作为审计数据来追踪可疑的行为。 1992年,加州大学的Koral llgun开发出实时入侵检测系统USTAT(a State Transition Analysis Tool for UNIX)。他们提出的状态转换分析法,使用系统状态与状态转换的表达式描述和检测已知的入侵手段,使用反映系统状态转换的图表直观地记载渗透细节。 1994年,普渡大学计算机系COAST实验室的Mark Crosbie和Gene Spafford 研究了遗传算法在入侵检测中的应用。使用遗传算法构建的智能代理(Autonomous Agents)程序能够识别入侵行为,而且这些agents具有“学习”用户操作习惯的初步智能。

国内网络舆情研究综述

国内网络舆情研究综述 丁 也 (周口师范学院新闻系 466001) 【摘 要】自互联网进入中国后,国内关于网络传播的研究一直没有中断过,但对网络舆情的研究尚处起步阶段。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网络舆情研究在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中不断拓展和创新。为更好地了解国内网络舆情的研究现状,本文根据对“中国期刊网”的检索结果,选取了其中一些有代表性的文献从网络舆情的概念、形成与传播、收集与研判、监控与引导以及网络舆情危机的预警等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网络舆情;传播;研判;引导;预警 随着网络的兴起和网络技术的普及,网络开始成为舆情汇集的新通道、传播的主阵地。作为现实社会舆情问题在网络空间中的延伸,网络舆情也渐渐走上社会发展的舞台,并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更好地了解国内网络舆情的研究现状,本研究根据对“中国期刊网”的检索结果,试选取其中一些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做一综述,以期全面展示已有相关研究成果,供理论界参考借鉴,并以此推动网络舆情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一、网络舆情的概念 周如俊、王天琪(2005)认为网络舆情从书面上理解就是在互联网上传播的公众对某一“焦点”、“热点”问题所表现的有一定影响力、带有倾向性的意见或言论的情况。刘毅(2006)认为网络舆情是由各种社会群体构成的公众,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对自己关心或与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各种公共事务所持有的多种情绪、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徐晓日(2007)认为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公众在互联网上公开表达的对某种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的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倾向性的共同意见。纪红、马小洁(2007)认为网络舆情就是指在网络空间内,围绕舆情因变事项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网民对执政者及其政治取向所持有的态度。 二、网络舆情的形成与传播 一些研究者从新闻传播学维度对网络舆情的形成和传播规律进行了探讨。周如俊、王天琪(2005)认为网络舆情的形成主要源于社会矛盾、个人意见的扩展以及偶发事件的激发等诱因。张勇锋(2008)通过对《旅游新报》事件网络舆情信息在“量”和“质”上的梳理与分析,指出网络舆情所表达的观点和立场倾向其根源和指向仍然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现象和问题。曹劲松(2010)指出,依据时间轴线分析,网络舆情的发展具有“散播———集聚———热议———流行”四个阶段和“爆发、升华、延续”三个关口。刘毅(2007)认为,电子邮件和新闻组、即时通讯工具、BBS、博客和维客四类网络言论传播渠道是网络舆情传播的基本途径。曾润喜、徐 晓林(2010)以新浪网新闻《村官疑因考试领先公安局长之子被设套成逃犯》为研究样本,对网络舆情的传播规律进行研究后发现,网络舆情受到新闻刊发时间的影响,与信息获取便捷度正相关;网络舆情受到网络舆情事件涉及地区的影响,与互联网普及率正相关;网络舆情受到使用媒介类型的影响,互联网网民是主体,手机网民逐步增加;网络舆情的网民态度受到情绪的影响,容易指向党政机关和整个社会,呈现一边倒趋势。 三、网络舆情的收集与研判 网络舆情的收集与研判,是目前国内学术界就网络舆情进行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当前学术界就此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理论成果。李雯静、许鑫、陈正权(2009)根据网络舆情的特点,从指标设计、分类、构建等方面,在网络舆情信息汇集、分析、预警的工作流程中,按照主题将信息分门别类,统计、计算出若干指标值,对舆情进行横向、纵向的监测和评估,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帮助舆情工作者对舆情突发事件进行研判及态势预测。 郑魁、疏学明、袁宏永(2010)根据公共安全网络舆情研究的需求,将中文分词技术应用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提出基于ICTCLAS分词技术的网络舆情热点信息的自动发现方法,并通过1个突发事件的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和可靠性。该方法读入新闻文本并进行分词和词频统计,从词频表中去除停用词,合并多单位关键词得到突发事件热点信息关键词列表,对网络信息及时进行检索,为突发事件应急决策提供技术支持。柳虹、徐金华(2011)提出了一个包括舆情信息采集、信息预处理、特征提取、VSM生成、热点发现算法和评价指标等几个部分的网络舆情热点发现模型,并通过实验比较了两种算法:K-means方法和SVM方法,实验结果表明SVM对于网络舆情热点发现方面具有比较好的优势。 刘毅(2006)研究了内容分析法在网络舆情分析中的作用,认为内容分析法在网络上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网络的内容挖掘、对网络的结构挖掘和对网络的使用记录挖掘上,内容分析法在网络舆情信息分析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描述网络中传播的舆情信息;(2)推论网络舆情信息传播主体的意图以及态度和情绪的倾向性;(3)描述和推论网络舆情信息的产生和变化趋势。黄晓斌、赵超(2009)研究了文本数据挖掘法在网络舆情分析中的作用。文本挖掘的技术主要包括特征提取、文本分类、文本聚类、关联分析、文本总结、趋势预测等。文本挖掘技术在网络舆情信息分析中的应用体现在五个方面:(1)对网络舆情进行描述;(2)对网络— 0 6—

启明星辰-企业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启明星辰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启明星辰公司自1996年成立以来,已经开发了黑客防范与反攻击产品线、采用国际著名厂商芬兰F-Secure公司杀毒技术形成的网络病毒防杀产品线、以网站安全扫描与个人主机保护为代表的网络安全管理产品线,以及几大产品线之间互动的网络资源管理平台,成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覆盖防病毒和反黑客两大领域的高科技含量的网络安全产品研发与生产基地。启明星辰公司产品均获得了《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销售许可证》,《国家信息安全产品测评认证证书》和《军用信息安全产品认证证书》,在政府、银行、证券、电信和军队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网络安全产品链 相关方案包括: 天阗(tian)黑客入侵检测系统 天镜网络漏洞扫描系统 天蘅(heng)安防网络防病毒系统

Webkeeper网站监测与修复系统 安星主机保护系统 天燕智能网络信息分析实录仪 C-SAS客户化安全保障服务 天阗(tian)黑客入侵检测系 (阗:在中国古代有"和田美玉"之意,坚固圆润,异彩流光,可以补天。) 一般认为,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威胁主要来自黑客攻击、计算机病毒和拒绝服务攻击3个方面。目前,人们也开始重视来自网络内部的安全威胁。 黑客攻击早在主机终端时代就已经出现,而随着Internet的发展。现代黑客则从以系统为主的攻击转变到以网络为主的攻击,新的手法包括:通过网络监听获取网上用户的帐号和密码;监听密钥分配过程、攻击密钥管理服务器,得到密钥或认证码,从而取得合法资格;利用Unix操作系统提供的守护进程的缺省帐户进行攻击,如Telnet Daemon,FTP Daemon,RPC Daemon等;利用Finger等命令收集信息,提高自己的攻击能力;利用Sendmail,采用debug,wizard,pipe等进行攻击;利用FTP,采用匿名用户访问进行攻击;利用NFS进行攻击;通过隐蔽通道进行非法活动;突破防火墙等等。目前,已知的黑客攻击手段已多达500余种。 入侵检测系统 防火墙与IDS

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最新版本

网络安全风险评估 从网络安全威胁看,该集团网络的威胁主要包括外部的攻击和入侵、内部的攻击或误用、企业内的病毒传播,以及安全管理漏洞等方面。因此要采取以下措施增强该集团网络安全: A:建立集团骨干网络边界安全,在骨干网络中Internet出口处增加入侵检测系统或建立DMZ区域,实时监控网络中的异常流量,防止恶意入侵,另外也可部署一台高档PC服务器,该服务器可设置于安全管理运行中心网段,用于对集团骨干网部署的入侵检测进行统一管理和事件收集。 B:建立集团骨干网络服务器安全,主要考虑为在服务器区配置千兆防火墙,实现服务器区与办公区的隔离,并将内部信息系统服务器区和安全管理服务器区在防火墙上实现逻辑隔离。还考虑到在服务器区配置主机入侵检测系统,在网络中配置百兆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实现主机及网络层面的主动防护。 C:漏洞扫描,了解自身安全状况,目前面临的安全威胁,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定期的了解存在那些安全漏洞,新出现的安全问题等,都要求信息系统自身和用户作好安全评估。安全评估主要分成网络安全评估、主机安全评估和数据库安全评估三个层面。 D:集团内联网统一的病毒防护,包括总公司在内的所有子公司或分公司的病毒防护。通过对病毒传播、感染的各种方式和途径进行分析,结合集团网络的特点,在网络安全的病毒防护方面应该采用“多级防范,集中管理,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动态防毒策略。 E:增强的身份认证系统,减小口令危险的最为有效的办法是采用双因素认证方式。双因素认证机制不仅仅需要用户提供一个类似于口令或者PIN的单一识别要素,而且需要第二个要素,也即用户拥有的,通常是认证令牌,这种双因素认证方式提供了比可重用的口令可靠得多的用户认证级别。用户除了知道他的PIN号码外,还必须拥有一个认证令牌。而且口令一般是一次性的,这样每次的口令是动态变化的,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补充:最后在各个设备上配置防火墙、杀毒软件,通过软件加强网络安全

网络舆情分析技术的研究

网络舆情分析研究 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民众对社会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它是较多群众关于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等等表现的总和。网络舆情形成迅速,对社会影响巨大,不仅需要各级党政干部密切关注,也需要社会各界高度重视。随着因特网在全球范围内的飞速发展,网络媒体已被公认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网络环境下的舆情信息的主要来源有:新闻评论、BBS、聊天室、博客、聚合新闻(RSS)。 网络舆情表达快捷、信息多元,方式互动,具备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网络的开放性和虚拟性,决定了网络舆情具有以下特点:1、直接性,通过BBS,新闻点评和博客网站,网民可以立即发表意见,下情直接上达,民意表达更加畅通;2、突发性,网络舆论的形成往往非常迅速,一个热点事件的存在加上一种情绪化的意见,就可以成为点燃一片舆论的导火索;3、偏差性,由于发言者身份隐蔽,并且缺少规则限制和有效监督,网络自然成为一些网民发泄情绪的空间。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对社会问题片面认识等等,都会利用网络得以宣泄。因此在网络上更容易出现庸俗、灰色的言论。 与国外相比,我国网络舆情还存在以下特殊情况:一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曾长期处于封闭状态,容易受到外来思想文化的冲击。二是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不可避免地存在诸多矛盾,容易使一些人出现情绪化冲动,以致不能明辨是非。三是少数社会管理者对于舆论习惯于回避或堵塞。因此,网络这把锋利的“双刃剑”在提供了下情上达的便捷方式的同时,也对我国政治安全和文化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西方国家利用网络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网上思想舆论阵地的争夺战日趋激烈。二是传统的政治斗争手段,在网上将以更高效的方式实现,利用网络串联、造谣、煽动将比在现实中容易得多,也隐蔽得多。三是通过网络,西方的观念、生活方式可以便捷地渗透进来。对于网络舆情的这些特点,社会管理者应当了然于心。对现实中出现的各种网络舆论,社会管理者应能做出及时反馈,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因此必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网络舆情予以分析,从而进行控制和引导。由于网上的信息量十分巨大,仅依靠人工的方法难以应对网上海量信息的收集和处理,需要加强相关信息技术的研究,形成一套自动化的网络舆情分析系统,及时应对网络舆情,由被动防堵,化为主动梳理、引导。 这样的系统应该具备以下功能:首先是舆情分析引擎。这是舆情分析系统的核心功能,包括:1、热点话题、敏感话题识别,可以根据新闻出处权威度、评论数量、发言时间密集程度等参数,识别出给定时间段内的热门话题。利用关键字布控和语义分析,识别敏感话题。2、倾向性分析,对于每个话题,对每个

外网安全解决方案

外网安全解决方案

外网安全解决方案 XXXXX有限公司 -7-4 目录

一. 前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 网络现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 需求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威胁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外部威胁..............................................................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1 .内部威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风险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2 攻击快速传播引发的安全风险与IDS的不足错误!未定义书 签。 3.3.3 日志存储存在风险.....................................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4 需求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 解决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入侵保护系统和外置数据中心部署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1 部署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2 部署说明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功能与效益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案

第一章网络安全现状与问题 1.1目前安全解决方案的盲目性 现在有很多公司提供各种各样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包括加密、身份认证、防病毒、防黑客等各个方面,每种解决方案都强调所论述方面面临威胁的严重性,自己在此方面的卓越性,但对于用户来说这些方面是否真正是自己的薄弱之处,会造成多大的损失,如何评估,投入多大可以满足要求,对应这些问题应该采取什麽措施,这些用户真正关心的问题却很少有人提及。 1.2网络安全规划上的滞后 网络在面对目前越来越复杂的非法入侵、内部犯罪、恶意代码、病毒威胁等行为时,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面对层出不穷的安全问题,疲于奔命,再加上各种各样的安全产品与安全服务,使用户摸不着头脑,没有清晰的思路,其原因是由于没有一套完整的安全体系,不能从整体上有所把握。 在目前网络业务系统向交易手段模块化、经纪业务平台化与总部集中监控的趋势下,安全规划显然未跟上网络管理方式发展的趋势。 第二章网络动态安全防范体系 用户目前接受的安全策略建议普遍存在着“以偏盖全”的现象,它们过分强调了某个方面的重要性,而忽略了安全构件(产品)之间的关系。因此在客户化的、可操作的安全策略基础上,需要构建一个具有全局观的、多层次的、组件化的安全防御体系。它应涉及网络边界、网络基础、核心业务和桌面等多个层面,涵盖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接入服务器、数据库、操作系统、DNS、WWW、MAIL及其它应用系统。 静态的安全产品不可能解决动态的安全问题,应该使之客户化、可定义、可管理。无论静态或动态(可管理)安全产品,简单的叠加并不是有效的防御措施,应该要求安全产品构件之间能够相互联动,以便实现安全资源的集中管理、统一审计、信息共享。 目前黑客攻击的方式具有高技巧性、分散性、随机性和局部持续性的特点,因此即使是多层面的安全防御体系,如果是静态的,也无法抵御来自外部和内部的攻击,只有将众多的攻击手法进行搜集、归类、分析、消化、综合,将其体系化,才有可能使防御系统与之相匹配、相耦合,以自动适应攻击的变化,从而

启明星辰产品安全项目解决方案

安全解决方案的使命就是在先进的理念与方法论的指导下,综合运用安全技术、产品、工具,提供客户化的服务,全面系统地解决客户面临的安全问题。 1.理念与方法论 理念与方法论主要关注如何将各种安全要素有效地配合来满足安全需求。一个解决方案中最核心的部分是解决方案所基于的理念与方法论,它好比解决方案的神经中枢。尤其是对那些看起来相似的安全需求,基于不同的理念与方法论会得到大相径庭的安全解决方案。 良好安全理念和方法论力图挖掘和把握信息安全的本质规律,以便为客户提供可行的,易实施的安全解决方案。 2.需求获取 客户的安全需求是整个解决方案的起源和持续的推动力。没有对客户本身、客户的行业、客户的业务、客户系统的安全需求做详细和准确的分析之前,不可能得到切合实际的解决方案。

在需求分析过程中,会采用多种需求分析方法。比如,BDH方法,就是从业务、分布、层次等三个方向进行分解,同时考虑业务分解后的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力求完整而准确地获取客户的安全需求。 3.安全措施 安全措施是解决方案中具体的方法、技术、服务和产品等的集合,但又不是简单的堆砌。一个解决方案除了要有正确的安全理念和方法作为基础,全面、清晰地把握客户安全需求之外,还要对可用的各种安全措施(产品与服务)的特点有准确的了解和把握,深刻理解各种措施之间的内在联系,取长补短,充分发挥服务和产品的特性,最终提供有效的实施方案。 4.安全实现 安全实现是解决方案的最后一步。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优秀的安全解决方案必须通过完美地实现才能真正生效,满足客户的安全需求。 在努力完善理念和方法论的同时,要注重安全实现与执行。从项目管理、质量保障等方面全面加强。 二、解决方案指导思路 三观安全包括:微观安全、宏观安全和中观安全。

《网络舆情分析原理与方法》教学大纲

《网络舆情分析原理与方法》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WX051026 课程名称(中文):网络舆情分析原理与方法 课程名称(英文):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 Analysis 学分:2总学时:32( 实践学时:12适应专业: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先修课程: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新媒体概论、舆情学等 主讲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一、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课程的性质与教学目的 > 1、课程性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网络舆情的基本理论;熟悉网络舆情的监测方法及其发展趋势;最终能够用网络舆情分析的相关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目的 (1)讲授网络舆情相关知识,使学生了解熟悉当前网络舆情发展背景、规律,能整理出有价值的舆情信息,以专业视角对其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和科学的研判。 (2)运用新闻学和传播学专业识和,在网络信息监测和分析工具的支持下,为各级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以及个人提供互联网信息的监测、分析和咨询服务。 (二)基本要求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网络舆情的基本特征、社会功能、传播场域等基本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舆情的主要知识体系、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 2、通过课堂讲解、讨论和课下阅读、思考,使学生在掌握网络舆情及其实践分析技术方法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现实中的一些问题能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 \ 3、要求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能运用网络舆情分析的方法和基本理论,独立地分析网络舆情的具体分析及其应对措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及重点与难点 1、课程的基本内容

绪论网络舆情研究的兴起 第一章网络舆情信息源 第一节互联网言论 第二节传统媒体网络版 第三节无线/即时通讯 第四节新兴社交型媒体 第二章网络舆情选题 第一节舆情选题类型 第二节舆情选题标准 第三节舆情选题定位 第四节网络舆情选题途径 第三章网络舆情抽样 第一节舆情抽样搜索工具 第二节舆情样本内涵标准 第三节舆情抽样外延标准 第四章网络舆情分析报告 第一节舆情样本分析工具 第二节舆情抽样分类统计 第三节舆情图表分析模型 第四节舆情分析偏差校正 第五节网络舆情报告文案 第五章网络舆情研判与应对 第一节网络舆情周期 第二节网络舆情宏观研判 第三节政务舆情应对指标 第四节企业舆情应对指标 第五节网络舆情应对点评 2、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网络舆情理论及工作体系,有效应用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信息检索、统计分析技术,对网络舆情进行有效设计、采集和分析应对,理解并确立网络舆情管理工作体系和处理机制。 教学难点:信息分析与预测,舆情的检索分析技术,舆情研判和应对方法。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