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Surpac在数字矿体模型建立中的应用

Surpac在数字矿体模型建立中的应用

Surpac在数字矿体模型建立中的应用
Surpac在数字矿体模型建立中的应用

数字地面模型(2015-2016)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数字地面模型》研究生试题 一、 DEMs的内插方法主要分为哪几类?请论述每类内插方法的适 用范围与特点。实际使用中应考虑那些因素合理使用这些内插 方法。 答:(1)DEMs的内插方法主要分为整体内插、分块内插、单点内插及剖分内插。 (2)整体函数内插法的优点是:易于理解,简单地形特征因为参考点比较少,选择低次多项式来描述就可以了。但当地貌复杂时,需要增加参考点的个数。 缺点是虽然选择高次多项式固然能使数学面与实际地面有更多的重合点,但由于多项式是自变量幂函数的和式,参考点的增减或移位都需对多项式的所有参数做全面调整,从而参考点间会出现难以控制的振荡现象,使函数极不稳定。因此在DEM内插中通常不采用整体内插法。 (3)分块内插是把参考空间分成若干分块,对各分块使用不同的函数。这时的问题是要考虑各相邻分块函数间的连续性问题。相对于整体内插,分块内插能够较好地保留地物细节,并通过块间重叠保持了内插面的连续性,是应用中较常选用的策略。分块内插方法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分块的大小的确定。典型的局部内插有:线性内插、局部多项式内插、双线性多项式内插、样条函数内插等、多面叠加内插法、有限元法和最小二乘配置法等。 (4)逐点内插法是以待插点为中心,定义一个局部函数去拟合周围的数据点,数据点的范围随待插点位置的变化而移动,因此又称移动曲面法。具体有移动拟合法、加权平均法和Voronoi图法。逐点内插应用简便,但计算量较大。其关键问题在于内插窗口域的确定。这不仅影响到内插的精度,还关系到内插速度。Voronoi图的点内插算法,这被认为是目前较好的一类逐点内插法。 (5)各种内插方法在不同的地貌地区和不同采点方式下有不同的误差。应用时要根据各方法的特点,结合应用的不同侧重,从内插精度、速度等方面选取合理的最优的方法。 二、简述利用DEM计算挖填土方量的计算方法。

胜任力素质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

胜任力素质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2012-2-22 15:57:11 来源:《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11年第10期 刘颖 在管理人才的识别、选拔与任用过程中,必须解决几个问题:一、什么样的能力素质才能胜任某类别某职位的工作,这是选拔标准问题,即胜任力模型;二、用什么样的手段与方法才能识别能力素质,这是选拔方式与手段问题,即测评工具;三、具有什么样绩效的人才算优秀,这是绩效考核问题;四、如何知道管理人员缺乏什么能力与素质,从而进行针对性的缺口培训,这是培训体系问题。在这四个问题中,胜任力模型是构建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基础与起点,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和其他业务板块的有效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持。 胜任特征(Competency)是能将某一工作(或组织、文化)中有卓越成就者与表现一般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深层次特征。这些特征是人格特征中深层且持久部分,可以迁移到不同的情况中,并且能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因此胜任特征能预测个体的行为表现及工作绩效。胜任特征自上至下可包括6层面的构成要素: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 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胜任力模型可以运用在五大方面: 员工胜任力模型在招聘甄选中的应用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招聘甄选除了采用既定的工作标准与技能要求进行招聘评价外,还要依据岗位胜任力要求考察候选人具备的素质,以便“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进而在选对人的基础上,建立基于胜任力的招聘甄选决策流程,构建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招聘甄选优势还表现在:扭转了过于注重人员知识和技能等外显特征的招聘重点,使得人才的核心特质和动机成为招聘选拔的重点;基于岗位胜任特征模型的人员招聘机制建立在企业发展愿景、企业价值观和工作分析

数字高程模型期末整理复习资料

数字高程模型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 1.高程用来描述地形表面的起伏形态,传统的高程模型是等高线,其数学意义是定义在二维地理空间上的连续曲面函数,当此高程模型用计算机来表达时,称为数字高程模型。 2.数字高程模型的定义为:数字高程模型是对二维地理空间上具有连续变化特征地理现象通过有限的地形高程数据实现对地形曲面的数字化模拟--模型化表达和过程模拟,Digital Elevation Model,简称DEM。 3.数字地面模型是利用一个任意坐标场中大量选择的已知X、Y、Z的坐标点对连续地面的一个简单的统计表示。 4.DEM和DTM的关系:DEM是DTM的子集,是DTM最基本的部分;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其含义包括了DTM,在概念上取代了DTM。DTM提出后,其实际发展和应用中的内涵还主要局限于DEM,故二者的名称混淆使用,主要表示的都是DEM的概念。 5.数字地形表达的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数学描述和地形描述 (1)数字描述:全局:傅立叶级数;多项式函数 局部:规则的分块函数;不规则的分块函数 (2)图形描述:点:不规则分布;规则分布;特征点 线:等高线;特征线;剖面图 面:影像;透视图;其他 6.模型是指用来表现其他事物的一个对象或概念,是按比例缩减并转换到我们能够理解的形式的事物本体。 7.模型可以分为三种不同层次:概念模型,物质模型,数学模型。 8.概念模型是基于个人的经验与知识在大脑中形成的关于状况或对象的模型。 9.物质模型通常是一个模拟的模型,如橡胶,塑料或泥土制成的地形模型。 10.数字模型一般是基于数字系统的定量模型。包括函数模型和随机模型。 11.数字模型的优点:1他是理解现实世界和发现自然规律的工具。2提供了考虑所有可能性,评价选择性和排除不可能性的机会。3帮助在其他领域推广后应用解决问题的结果。4帮助明确思路,集中精力关注问题重要的方面。5使得问题的主要成分能够被更好的观察,同时确保交流,减少模糊,并改进关于问题一致性看法的机会。 12.模型的评价:1精确性2描述的现实性3准确性4可靠性5一般性6成效性 13.数字高程模型的类型 (1)按结构分类(按其数据组织方式) 基于面单元的DEM;基于线单元的DEM;基于点的DEM (2)按连续性分类(从数学角度考察DEM模型连续性、一阶导数及高阶导数等的连续情况) 不连续型DEM;连续不光滑DEM;光滑DEM (3)按范围分类 局部DEM;地区DEM;全局DEM 14.数字高程模型的系统结构 数字高程模型的理论和技术由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应用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

最新武汉大学摄影测量期末试卷及答案(-)

武汉大学2005~2006 学年上学期 《摄影测量基础》试卷(A) 学号:姓名:院系:遥感信息工程专业:遥感科学与技术得分: 一、填空题(20 分,每空1 分) 1、摄影测量中常用的坐标系有、、 、、。 2、解求单张像片的外方位元素最少需要个点。 3、GPS 辅助空中三角测量的作用是。 4、两个空间直角坐标系间的坐标变换最少需要个和个地面控制点。 5、摄影测量加密按平差范围可分为、和三种方法。 6、摄影测量的发展经历了、和三个阶段。 7、恢复立体像对左右像片的相互位置关系依据的是方程。 8、法方程消元的通式为N i ,i +1 = 。 二、名词解释(20 分,每个4 分) 1、内部可靠性: 2、绝对定向元素: 3、像主点: 4、带状法方程系数矩阵的带宽: 5、自检校光束法区域网平差: 三、简答题(45 分,每题15 分) 1、推导摄影中心点、像点与其对应物点三点位于一条直线上的共线条件方程,并简要叙述其在摄影测量中的主要用途。 2、像片外方位元素的作用是什么?用图示意以y 轴为主轴的航摄像片的外方位元素。 3、如果拥有一套POS 系统,你打算如何用其快速确定地面点的三维坐标(简要叙述基本思想

和具体解算过程)?

四、综合题(15 分) 设某区域由两条航线组成(如图 1 所示),试根据光束法区域网平差原理回答下列问题: ① 当控制点无误差时,观测值个数 n 、未知数个数 t 、多余观测数 r ; ② 按最小带宽原则在图 a 中标出像片排列顺序号并求出带宽; ③ 在图 b 中绘出改化法方程系数矩阵结构图(保留像片外方位元素)。 像片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① 1 2 ② ③ ④ 5 6 ⑤ ⑥ 3 4 ⑦ 平高地面控制点 ⑧ 高程地面控制点 待定点 ⑨ (a ) (b ) 图 1

数字地面模型地形指标和地形特征信息的提取

地理教学实验中心 专业实训实习报告 备注:根据实际要求可加附页。电子文本与此等效。

1.坡度和坡向的提取 1)坡向的提取:打开ArcGis里面的ArcToolbox,在工具箱中选择3D分析—栅格表面—双击坡向—输入栅格dem2-输出栅格aspect2 图1.1.1 图1.1.2 2)坡度的提取:同上打开坡度对话框输入栅格dem2—输出slope2 图1.2.1

图1.2.3 2.坡度变率的提取 1)对生成的坡度再求坡度,打开坡度对话框—输入上一步生成的坡度slpoe2-输出sos2 图2.1.1 图2.1.2

3.坡向变率的提取 1)先求反地形--Spatial Analyst工具—地图代数--栅格计算器—输入公式为2375-dem2输出fan-保存OK。 2)将反地形加载到窗口中求反地形的坡向,命名为aspect2 fan 3)求原地形的坡向的坡度soa1,求反地形坡向的坡度命名为soa2 4)打开栅格计算器—输入公式为soa =soa (soa1+soa2-Abs(soa1-soa2))/2。输出结果为soa即为坡向变率. 4.地形起伏度的提取 1)提取最大值:将dem2加载到ArcMap中,启动ArcToolbox—Spatial Analyst工具—邻域分析—焦点统计-输入dem2-输出max,采用矩形窗口大小为11*11,打开统计类型,选中最大值—OK,生成的新的dem与原始dem最小海拔不同,发生了变化, 图4.1.1 2)最小值:邻域分析—矩形邻域大小为为11*11,选中最小值,点击确定生成最小值 3)地图代数--栅格计算器—最大值dem- 最小值dem—选择存储位置,命名为地形起伏度—OK,地形起伏度提取完成。 5.地面粗糙度的提取 1)求取坡度,启动栅格计算器最小值为1,最大值为2.4739

GIS地理信息系统期末考试试题

北京大学1998~2006 外加一无年份北大遥感与GIS研究所某年《地理信息系统》期末考试试题 一、概念题(5×8=40) 1. 矢量结构 2. 栅格结构 3. Overlay 4. Buffer 5. DEM 6. 地图综合 7. 拓扑结构 8. OpenGIS 二、简答题(15×4=60) 1. 简述地图投影的基本原理 2. 简述GIS工程中的文档种类及作用 3. 简述GIS栅格数据结构的三种组织方式 4. 简述GIS系统的软硬件构成 北京大学1998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4×5) 1、空间分析函数 2、GPS 3、四叉数编码 4、信息系统 5、OpenGIS 二、简答题(4×10) 1、空间指标和空间关系量测的主要内容 2、矢量多边形面积的快速算法(要求附框图) 3、DEM、DTM的概念及其获取方法 4、由栅格数据向矢量数据的转换的方法。 三、综合分析题(2×20) 1、地理信息系统的意义、特点与发展趋势 2、地理信息系统的信息源与输入方法 北京大学1999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10×4) 1、数字地球 2、矢量结构 3、栅格数据 4、拓扑关系 5、缓冲区分析(buffer) 6、多边形覆盖分析(overlay) 7、数字高程模型(DEM) 8、三角法(TIN) 9、元数据(Metadata)10、高斯——克吕格投影 二、简答题(5×8) 1、简述地理信息系统中主要有哪些空间分析方法。 2、简述地图投影的基本原理 3、简述栅格数据的数据组织方法 4、简述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软硬件组成 5、简述地理信息系统工程的三维结构体系 三、论述题(20)试论GIS项目中文档管理的意义及文档的类型(主要有那些文档)? 北京大学2000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概念题(8×5) 1、国家信息基础设施 2、空间对象(实体) 3、拓扑结构 4、元数据(Metadata) 5、层次数据库模型 6、GIS互操作 7、四叉树编码 8、空间索引 二、简述题(5×8) 1、简述栅格数据结构的三种数据组织方法 2、简述地理信息系统数据采集的方法及特点 3、简述高斯——克吕格投影的特点5、简述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的误差来源 三、论述题(20)试论网络GIS的技术特点及尚需解决的问题 北京大学2001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概念题(任选五题,5×4) 1、空间对象 2、拓扑空间关系 3、地理空间中栅格表达方法 4、四叉树编码 5、空间数据质量 6、缓冲区分析 二、简述题(4×10) 1、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 2、矢量、栅格、DEM数据结构的优缺点分析 3、属性数据库的数据模型 4、空间数据的内插方法

(整理)数字地面模型原理及应用 (自动保存的)

《数字地面模型原理及应用》课程复习大纲 第一讲 概论 1. 熟练掌握地图表达地表形态的内容和基本特点;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特性; A 对客观存在的特征和变化规则的一种科学的概括(综合)和抽象。 基本特性:可量测性?数学法则;一览性?制图综合;直观性?内容符号。 B 等高线地形图:用来准确描述地貌形态的地图。 特点:所有的地形信息都正交地投影在水平面上;用线化和符号表示缩小后的地物;地物高度和地形起伏信息有选择 性的用等高线进行表达。 2. 熟练掌握影像表达地表形态的特点和优势; 特点:周期短;覆盖面广;现势性强;能够重建实际地形的立体模型;能够进行精确的三维量测 优势:细节丰富;成像快速;直观逼真; 3. 熟练掌握模型的概念;熟练掌握模型的层次; 模型:用来表现其它事物的一个对象或概念,是按比例缩减并转变到我们能够理解的形式的事物本体。 模型的层次:建模的初级阶段:概念模型(基于个人的经验与知识在大脑中形成的关于状况或对象的模型。),模拟的模型:物质模型,基于数字系统的定量模型:数学模型(根据问题的确定性和随机性可分为函数模型和随机模型。)。 4. 熟练掌握数字高程模型的概念;掌握数字高程模型的分类体系;熟练掌握数字高程模型的特点; 概念:通过有限的地形高程数据,实现对地形曲面的数字化模拟,或者说是地形表面形态的数字化表示。 狭义概念:DEM 是区域地表面海拔高程的数字化表达。 广义概念:DEM 是地理空间中地理对象表面海拔高度的数字化表达。 数学上的:DEM 是定义在二维空间上的连续函数H=f (x,y),即区域D 的采样点或内插点P j 按某种规则ζ连接成的面片M 的集合 数字高程模型的研究内容:地形数据采集;地形建模与内插;数据组织与管理;地形分析与地学应用;DEM 可视化; 不确定性分析和表达。 数字高程模型分类体系: 5. 熟练掌握数字高程模型与数字地面模型的联系与区别; 数字地面模型:描述地球表面形态多种信息空间分布的有序数值阵列。 数字地面模型是对某一种或多种地面特性空间分布的数字描述,是叠加在二维地理空间上的一维或多维地面特性向量空间,是地理信息系统(GIS )空间数据库的某类实体或所有这些实体的总和。 数字地面模型的本质共性是二维地理空间定位和数字描述。 所有数字地面模型所包含的任何一个可转换为数字的地面特性数据,都与特定的二维地理坐标值相结合。 数字地面模型所包含的地面信息类型(GIS ):地貌信息;基本地物信息;主要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信息;主要的社会经济信息 特点:精度的恒定性;表 达的多样性;更新的实时 性;尺度的综合性。

(完整版)地理信息系统试题期末考试题目复习资料

地理信息系统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现实世界(资源与环境)的研究和变迁的各类空间数据及描述这些空间数据特性的属性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2.操作尺度:对空间实体、现象的数据进行处理操作时应采用最佳尺度,不同操作尺度影响处理结果的可靠程度或准确度 3.地理网格:是指按一定的数学规则对地球表面进行划分而形成的网格。 数据模型:对现实世界进行认知、简化和抽象表达,并将抽象结果组织成有用、能反映形式世界真实状况数据集的桥梁。 4.数据模型:对现实世界进行认知、简化和抽象表达,并将抽象结果组织成有用、能反映形式世界真实状况数据集的桥梁。 5.对象模型:将研究的整个地理空间看成一个空域,地理现象和空间实体作为独立的对象分布在该空域中。 6.地图数字化:根据现有纸质地图,通贯手扶跟踪或扫描矢量化地方法,生产出可在技术机上进行存储、处理和分析的数字化数据。 7. 拓扑关系:图形在保持连续状态下的变形但图形关系不变的性质。 8.空间数据结构:对空间逻辑数据模型描述的数据组织关系和编排方式。 9.影像金字塔结构:在同一的空间参照下,根据用户需要以不同分辨率进行存储与显示,形成分辨率由粗到细,数据量由小到大的金字塔结构。 10.空间索引:依据空间对象的位置和形状或空间对象之间的某种空间关系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种数据结构。 11.空间数据查询:其属于空间数据库的范畴,一般定义为从空间数据库中找出所有满足属性约束条件和空间约束条件的地理对象。 12.空间分析:以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和形态特征为基础,异空间数据运算、空间数与属性数据的综合运算为特征,提取与产生新的空间信息的技术和过程。 13.栅格数据的追踪分析:对于特定的栅格数据系统,有某一个或多个起点,按照一定的追种法则进行追踪目标或者追踪的空间分析方法。 14.数字高程模型:是通过有限的地形高程数据实现对地形曲面的数字化模拟,高程数据通常采用绝对高程。 15.数字地形分析:是指在数字高程模型上进行地形属性计算和特征提取的数字信息处理技术。 二、填空题 1、空间实体的四个基本特征:空间位置特征、属性特征、时间特征、空间关系 特征。 2、地理空间数据的概念模型分为:对象模型、场模型、网络模型。 3、空间关系是指地理空间实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空间关系主要有头拓扑空 间关系、顺序空间关系、度量空间关系。 4、栅格数据模型的一个优点是不同类型的空间数据层可以进行叠加操作,不需 要进行复杂的几何计算。 5、矢量数据结构按其是否明确地表示地理实体空间关系分为:实体数据结构和 拓扑数据结构两大类。 6、栅格数据结构的显著特点是:属性明显,定位隐含。 7、矢栅一体化结构的理论基础是:多级网格方法、三个基本约定、线性四叉树

《摄影测量学》数字高程模型及其应用(可编辑)

《摄影测量学》7数字高程模型及其应用 常用的地貌表示方法 常用的地貌表示方法 等高线图 第七章数字高程模型及其应用 §7-1 概述 数字地面模型的发展过程 1956年由Miller教授提出概念 60年代至70年代对DTM内插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 究 70年代中、后期对采样方法进行了研究 80年代以后,对DTM的研究已涉及到DTM系统的 个环节,其中包括用DTM表示地形的精度、地形 分类、数据采集、DTM的粗差探测、质量控制、 数据压缩、DTM应用以及不规则三角网的建立与 应用数字地面模型DTM的概念 数字地面模型DTM(Digital Elevation Model):是地形表面形 态等多种信息的一个数字表示. DTM是定义在某一区域D上的m 维向量有限序列: V ,i1,2,…,n

i 其向量V (V ,V ,…,V )的分量为地形X,Y,Z i i1 i2 in i i i ((X,Y)∈ D)、资源、环境、土地利用、人口分布等多种 i i 信息的定量或定性描述。 数字高程模型DEM的概念 数字高程模型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是表示区域D 上地形的三维向量有限序列 {Vi(Xi,Yi,Zi),i1,2,…n} 其中(Xi,Yi)∈D是平面坐标,Zi是(Xi,Yi)对应的高程DEM是DTM的一个子集,是对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的一种离散 的数字表达,是DTM的地形分量。地面信息的不同表达方 地形图:优点:直观,便于人工使用 缺点:计算机不能直接利用,不能满足自动化要求,管理不 DTM:地表信息的数字表达形 优点:直接输入计算机,计算机辅助设计,便于修改、更新、 管理,便于转换成其它形式的产品 数字高程模型DEM 表示形式 规则矩形格网(Grid 利用一系列在X,Y方向上等间 隔排列的地形点的高程Z表示地

数字高程模型教程期末总结

1、DEM概念:(1)狭义概念:DEM是区域地表面海拔高程的数字化表达。 (2)广义概念:DEM是地理空间中地理对象表面海拔高度的数字化表达。 (3)数学意义:DEM是定义在二维空间上的连续函数H=f(x,y) 2、数字高程模型的特点:精度恒定性,表达多样性,更新实时性,尺度综合性 3、DEM与DTM的区别:DEM以绝对高程或海拔表示的地形模型;DTM泛指地形表面自然、人文、社会景观模型 4、数字高程模型的系统结构与功能: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应用三部分,DEM模型建立,DEM模型操作,DEM分析,DEM可视化,DEM应用。 5、DEM形成过程:1.通过采样点的建模和内插生成3.进行数据的组织与管理4.生成相应的地形坡面因子5.二维可视和三维可视6.不确定分析和表达(DEM精度) 6、DEM数据模型:认知角度基于对象的模型、基于网络的模型、基于场的模型 表达角度矢量数据模型、镶嵌数据模型、组合数据模型 7、DEM数据结构:1、规则格网DEM数据结构 a. 简单矩阵结构 b. 行程编码结构 c. 块状编码结构 d. 四叉树数据结构 2、不规则三角网DEM数据结构 8、TIN数据结构:面结构,点结构,点面结构,边结构,边面结构 9、DEM数据源特征:(1)数据源:地形图 ?特点:现势性(经济发达地区往往不满足现势性要求)、存储介质、精度:比例尺、等高线密度、成图方式有关 (2)数据源:航空、遥感影像 现势性好:获取速度快、更新速度快、更新面积大(大范围DEM数据的最有价值来源)相对精度和绝对精度低的遥感影像:Landsat—MSS、TM传感器、SPOT 高分辨率遥感图像:1米分辨率的米QUICKBIRD (3)数据源:地面测量 用途:公路铁路勘测设计、房屋建筑、场地平整、矿山、水利等对高程精度要求较高的工程项目 缺点:工作量大,周期长、更新十分困难,费用较高 (4)数据源:既有DEM数据覆盖全国范围的1:100万、1:25万、1:5万数字高程模型10、采样的布点原则: 1)沿等高线采样:地形复杂沿等高线跟踪的方式进行数据采集;在平坦的地区,则不宜沿等高线采样 2)规则格网采样:规定X和Y轴方向的间距来形成平面格网,量测这些格网点的高程。

数字摄影测量试卷

一、名词解释: 1 、影像匹配: 【答】 通过一定的匹配算法在两幅或多幅影像之间识别同名点,如二维影像匹配中通过比较目标区和搜索区中相同大小的窗口的相关系数,取搜索区中相关系数最大所对应的 窗口中心点作为同名点; 2、金字塔影像: 【答】对二维影像进行低通滤波,并逐渐增大采样间隔,形成的影像像素数依次减少的影像序列; 3、立体正射影像对: 【答】由正射影像和通过该正射影像生成的立体匹配片两者组成的立体相对; 4、同名核线: 【答】同一核面与左右影像相交形成的两条核线,其中核面指物方点与摄影基线所确 定的平面; 5、立体透视图: 【答】运用透视原理和一定的数学模型(共线方程)将物方具有三维信息的点转换到指定的平面上,并通过消影处理获得立体透视效果。 二、简答题: 1、以图1所示数字高程模型矩形格网为例,请说明图1中所画等高线的跟踪 过程.如果有特征线存在,应该如何处理? 2、地形特征线的处理: 地形特征线是表示地貌形态、特征的重要结构线,在等高线绘制过程中必须考虑地形特征线以正确表示地貌形态,在跟踪等高线时应注意:(1)、若在某一条格网边上由地形特征线穿过,必须特征线与格网线的交点与相应的格网点内插等高线点,而不能直接用格网点内插等高线; (2)当等高线穿过山脊线(山谷线)时,还必须在山脊线(山谷线)上补插等高线点;(3)当等高线遇到断裂线或边界时,等高线必须断在断裂线或边界线

上; 1、图2是一幅SPOT影像,当影像的外方位元素和DEM已知时,如何制作正 射影像,请说明其原理过程,并指出与框幅式的航空影像制作正射影像算法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对于SPOT影像,当外方位元素和DEM已知识,可采用直接法和间接法结合 的方法制作正射影像: 由于SPOT影像是线阵扫描式影像,每一条影像的外方位元素都不同,在采用正解法或反解法制作正射影像时都存在迭代求解的过程,框幅式航空影像是点投影式影像,整幅影像的外方位元素唯一,制作正射影像采用反解法时无需迭代;另一方面SPOT影像可采用多项式纠正的方法来制作正射影像,而多项式纠正法则不适合于框幅式航空影像制作正射影像; 两者在制作正射影像时都存在通过原始影像内插、重采样来获得每一个地面元所对应的影像坐标及其灰度值,以构成正射影像的过程; 3.“相关系数最大”影像匹配、基于物方的VLL法影像匹配和最小二乘法影像匹配的相同点及差别是什么? “相关系数最大”影像匹配是指在左影像上以目标点为中心选取一定大小的区域作为目标区,将右片同名点可能存在的区域作为搜索区,比较目标窗口和搜索区内同大 小窗口的灰度相关系数,将相关系数最大所对应的窗口的中心作为同名点。 基于物方的VLL法影像匹配是在待定点的地面平面坐标已知的情况下,通过共线方程和合理的高程设定值,解算其相应的像点坐标,通过比较不同高程所对应的像点的相关测度,取最大测度处的像点作为同名点,相应的高程作为物点的高程;最小二乘法影像匹配是指顾及影像的几何和辐射畸变并引入相应的变形蚕参数,同时按最小二乘的原则解求这些参数,将相关系数最大处的左片目标窗口采用坐标梯度加权平均作为目标点,右片同名点的位置由求得的几何参数计算而得;由上可知三种匹配算法的相同点:都是基于灰度的影像匹配,都用到了相关系数最大作为匹配的测度; 不同点:“相关系数最大”影像匹配是基于像方的,通过选定目标区窗口与搜索区中相应大小的窗口中相关系数系数最大的窗口中心点作为同名点,匹配精度与窗口大小、影像信噪比有关; “基于物方的VLL法”影像匹配是基于物方的,而且能直接确定物方点的空间三维坐标,将不同高程处所对应左右影像中的像点作为可能的匹配点,取相关系数最大处作为同名像点,同时也获得了物点的高程信息,匹配精度与步距dz、影像信噪比、匹配窗口大小有关; “最小二乘法”影像匹配是基于像方的,考虑了几何畸变、辐射畸变等系统误差,可灵活引入了各种参数和约束条件,匹配精度较高,可达子像素级,匹配点的位置左片通过窗口梯度加权平均而求得,右片由求得的几何参数计算而得,匹配精度与信噪比、影像的纹理结构有关。 1、什么是特征匹配?它与基于灰度的影像匹配有什么不同?结合课间编程实习内容,请说明实现自动相对定向的方法原理和关键技术 【答】特征匹配是指通过分别提取左右片影像或多张影像的特征(点、线、面等

(岗位职责)岗位胜任特征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岗位职责)岗位胜任特征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岗位胜任特征模型的构建和应用 【知识要求】 一、岗位胜任特征的基本概念 (一)胜任特征的概念及内涵 1.通过剖析“胜任”壹词的中文含义,本课件认为,“胜任”表示的是对某项工 作的卓越要求,而不是基本要求。 2.胜任特征是潜于的、深层次的特征,即“水面下的冰山”(P88页图表) 3.胜任特征必须是能够衡量和比较的,即把任何壹个胜任特征指标拿出来放到 人群中进行评价。 4.胜任特征所指的能够是单个特征指标,也能够使壹组特征指标。 综上所述,本课件对“胜任特征”壹词给出如下定义:胜任特征是指确保劳动者能顺利完成任务或达到目标,且能区分绩优者和绩劣者的潜于的、深层次的各种特质。 胜任特征的定义有以下几层含义: 首先,胜任特征含有对个体或组织的基本要求。 其次,胜任特征能够判别绩效优异和绩效平平,区分出表现较好和较差的个体或组织,即具有可衡量性和可比较性。 最后,胜任特征是潜于的、深层次的,不是指年龄、性别、面容、知识等外显因素。 (二)胜任特征模型的概念及内涵 “胜任特征模型”定义:胜任特征模型是指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以显著区分某类人群中绩效优异和壹般员工为基础来寻求鉴别性岗位胜任特征,经过反复比较分析,最终确立起来的和绩效高度关联的胜任特征结构模式。

胜任特征模型的定义有以下几层含义“ 1.它反映了胜任的内涵,即胜任特征是区别绩效优异者和绩效平平者的标志, 是建立于卓越标准基础之上结构模式。 2.胜任特征模型是于区别了员工绩效优异组和壹般组的基础上,经过深入的调 查研究和统计分析而建立起来的。 3.胜任特征模型是壹组结构化的胜任特征指标,能够通过数学表达式或方程式 表现出来,方程中的各个因子是那些和绩效高度关联的胜任特征要素的有机集合。 二、岗位胜任特征及其模型的分类 (一)岗位胜任特征的分类 1.按运用情境的不同,胜任特征可分为技术胜任特征、人际胜任特征和概念特 征分析。 2.按主体的不同,胜任特征可分为个人胜任特征、组织胜任特征和国家胜任特 征。 3.按内涵的大小,胜任特征可分为六种类型,即元胜任特征、行业通用胜任特 征、组织内部胜任特征、标准技术胜任特征、行业技术胜任特征和特殊技术胜任特征。 冯明博士对胜任特征作出了如下描述: 1.元胜任特征属于低任务、非公司具体性和非行业具体的生日特征。 2.行业通用胜任特征属于低任务具体性、低公司具体性和高行业具体性的胜任 特征。 3.组织内部胜任特征属于低任务具体性、高公司具体性和高行业具体性的胜任

数字高程模型期末考试题

1.什么是DEM,DEM的特点 DEM定义: 简单来讲,DEM是通过有限的地形高程数据实现对地形曲面的数字化模拟,或者说是地形表面形态的数字化表示。 ①从狭义角度定义:DEM是区域地表面海拔的数字化表达。 ②从广义角度定义:DEM四地理空间中地理对象表面海拔的数字化表达。 ③数字定义:区域的采样点或内插点按某种规则连接成的面片的集合。 DEM特点: ①精度的恒定性DEM采用数字媒介,从而能保持原有精度,另外通过DEM进行生产,输出图件的精度可得到控制。 ②表达的多样性可产生多种比例尺的地形图、剖面图、立体图、明暗等高线图;通过纹理映射、与遥感影像数据叠加,还可逼真的再现三维地形景观。 ③更新的实时性DEM由于是数字的,增加或修改的信息只在局部进行,并且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可保证地图信息的实时性。 ④尺度的综合性较大比例尺、较高分辨率的DEM自动覆盖较小比例尺、较低分辨率的DEM所包含的内容。 2.DEM研究内容 ①地形数据采样 ②地形建模与内插 ③数据组织与管理 ④地形分析与地学应用 ⑤DEM可视化 ⑥不确定性分析和表达 3.格网DEM结构特点和数据组织形式 ①基本数据结构 数据头——定义DEM西南角起点坐标、坐标类型、格网间距、行列数、最底高程以及高程方法系数等内容 数据体——按行或列分布记录的高程数字阵列 ②数据压缩:二进制存储高程放大系数、高程平移系数数字图象压缩算法 ③DEM金字塔

4.DEM组成部分,简述每部分的内容。 ①DEM建立 地形高程数据通过地形图数字化、影像数据、野外(地面测量)等方式获取。 实现地形表面的重建,主要的地形表达有三类:数学描述、图形表达、图像表达。 ②DEM操作:DEM操作内容包括编辑处理、滤波、合并、拼接、叠加以及不同格式DEM 之间的相互转换。 ③DEM分析:基本地形信息主要包括坡度、坡向、地表粗糙度、地形起伏度、剖面曲率、平面曲率等地形描述因子;复杂地形分析包括可视区域分析、地形特征提取、水系特征分析等。 ④DEM可视化 从内容上讲,DEM可视化包括二维和三维地形可视化。 从技术角度,地形可视化有静态可视化和交互是动态可视化两种。 ⑤DEM应用 高程内插、拟合曲面内插、剖面线计算、等高线内插、可视区域分析、面积体积计算、坡度坡向曲率计算、晕渲图 5.对比分析格网DEM和TIN优缺点 规则格网DEM 不规则三角网TIN 优点:简单的数据存储结构 与遥感影像数据的相合性 良好的表面分析功能优点:较少的点可获取较高的精度可变分辨率 良好的拓扑结构 缺点:计算效率较低 数据同于 格网结构规则缺点:表面分析能力较差 构建比较费时 算法设计比较复杂

第十五章 数字地面模型建立与应用

第十五章数字地面模型建立与应用 15.1 主要功能说明 2000年底纬地道路辅助设计系统的高速三维数字地面模型(DTM即Digital Terrain Model)驱动引擎(核心模块)开发成功,包括三维数据及约束信息读入、数模排序与建立、数模插值与剖切应用等模块。“纬地3D引擎”不但突破了以往软件对可处理数据量的限制,而且其三角构网的速度是部分国外软件的两倍以上。纬地“高速三维数模驱动引擎”打破了国内公路行业数模应用由国外软件形成的垄断。 这样,纬地道路CAD系统在保持符合国内专业设计理念习惯、界面友好、上手简便、功能系统全面等优势的基础上,V4.0以后的纬地道路CAD数模版,不仅能够基于国内常用的外业测量数据进行公路与互通式立交的辅助设计,同时也可基于三维数字化地形图(或数据)进行公路和城市道路的直接三维化设计,实现与国际勘测设计的接轨。 系统三维数字地面模型所采用的Delaunay三角化方法(Delaunay Triangulation,简称DT)无论在数学上还是工程上都具有良好的性质。它所形成的网格具有整体最优特性,是一种最新,也是国际上流行的二维三角网格划分方法,系统在实际应用中还对该理论进行了推广和延伸。另外,考虑到数模中高程对三角网的影响,在系统中作了必要的优化,可自行剔除平三角形、高程异常及粗差点等情况。 众所周知,三维数字地面模型处理具有相当的难度,不仅需要优秀数模理论支持,更需要较高的计算机软件技术支持。另外,纬地系统能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开发,并完成高速的数模处理模块,也离不开对其他许多国外软件的研究和学习,这让我们少走了许多弯路,并进一步克服别人的不足。 “科技无国界”,国外的软件可以引进来,相信中国的纬地也可以走出去!15.1.1 支持多种数模来源或接口 (1)DXF格式和DWG格式 系统可在不打开dwg/dxf 图形文件的基础上,直接从中提取三维数据。该数据既可通过地形图矢量化后得到,也可直接由测绘、航测部门提供。 109

数字高程期末作业

简述数字高程模型 一、数字高程模型定义 数字高程模型是将二维地理空间上具有连续变化特征地理现象通过有限的地形高程数据实现对地形曲面的数字化模拟。 二、数字高程模型的研究内容 数字高程模型研究内容包括地形数据采样、地形建模与内插、数据组织与管理、地形分析与地学应用、DEM可视化、不确定性分析和表达。 2.1数据组织与管理 DEM是按一定结构组织在一起的地形数据,数据结构的好坏直接涉及DEM对地形的重建精度。对于大规模的地形数据,需要通过数据库进行管理,数据库管理技术和空间索引技术是高效的数据查询、数据浏览、无缝漫游等的技术保证。 2.1.1DEM数据模型 空间数据模型是空间数据组织和空间数据库设计的基础。数字高程模型主要刻画具有连续变化的空间对象,属于基于场的镶嵌数据模型。镶嵌数据模型按照网格形状可分为规则镶嵌数据模型和不规则镶嵌数据模型。所谓规则镶嵌数据模型,就是用规则的小面块集合来逼近不规则分布的地形曲面。构造规则镶嵌模型的方法是:用数学手段将研究区域进行网格划分,把连续的地理空间离散为互不覆盖的网格,然后对网格单元附加相应的属性信息。不规则镶嵌数据模型是指用来进行镶嵌的小面块具有不规则的形状和边界。在DEM中,基于三

角形的不规则镶嵌模型又称为不规则三角网,TIN是DEM的主要表达形式。TIN与规则格网DEM显著不同之处在于TIN模型不需要维护模型的结构规则性,不但能灵活地随地形的复杂程度而改变格网单元大小,避免平坦地形的数据冗余,而且又能按地形特征点线如山脊点、山谷线、等表示地形特征。 2.1.2 DEM数据结构 规则格网DEM数据结构为简单矩阵结构、行程编码结构、块状编码结构、四叉树数据结构。与网格DEM的规则数据阵列相比,不规则三角网DEM的数据结构要复杂得多。由于三角形的不规则型,三角形定义及其与相邻三角形的关系要显式地表达出来,这种结构需要两个文件:三角形顶点坐标文件和组成三角形三顶点文件。但是,上述这种结构简单但拓扑关系是隐含的,不利于TIN模型的检索与应用。因此围绕着拓扑关系的描述产生了多种TIN的数据结构:TIN的面结构、TIN的点结构、TIN的点面结构、TIN的边结构、TIN的边面结构。不同TIN结构的对比如表1。 表1 TIN结构的对比

素质模型的构建方法

素质模型的构建方法 素质模型(Competency Model,简称CM)作为现代人力资源的基础性管理工具之一,在企业人才招聘、选拔、考核和培训当中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如何从企业自身的需要出发构建和应用符合本企业特点的素质模型体系,则是企业的人力资源决策者们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本文将对目前比较流行且便于操作的素质模型的主要构建方法进行介绍,供企业进行相关决策时参考。 素质模型的构建方法主要有行为事件访谈(Behavioral Event Interview,简称BEI)、专家小组(Expert Panel)、评价中心(Assessment center)和问卷调查(Survey)等四种。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在实际应用当中,企业应当从自身的需要去选择适当的一种方法或采用多种方法的组合,下面分别加以介绍。 1、行为事件访谈法 这种方法是目前在构建素质模型过程中使用得最为普遍的一种。它主要以目标岗位的任职者为访谈对象,通过对访谈对象的深入访谈,收集访谈对象在任职期间所做的成功和不成功的事件描述,挖掘出影响目标岗位绩效的非常细节的行为。之后对收集到的具体事件和行为进行汇总、分析、编码,然后在不同的被访谈群体(绩效优秀群体和绩效普通群体)之间进行对比,就可以找出目标岗位的核心素质。具体的操作程序如下图: 行为事件访谈法对访谈者的要求非常高,只有经过专业培训的访谈者才能在访谈过程中通过不断地有效追问,获得目标岗位相关的具体事件。在国内一般的企业当中,目前尚不具备独立使用这种方法来构建素质模型的条件,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过去的考核体系不是很完善,很难区分出绩效优秀群体和绩效普通群体。这对于选取正确的访谈对象以及在不同群体间进行比较等方面难以保证客观性、准确性。二是需要大量的被访谈者,牵涉面比较广,中小型企业无法取得足够的访谈样本,即使部分企业有足够的访谈样本,也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去支持,这从企业投入与回报的评估角度来说可能不令人满意。在实际应用当中,行为事件访谈法更多地使用其简化模式,并与其它方法相结合。简化模式主要保留行为事件访谈的信息收集方法,用于确定素质模型的操作定义和行为描述。 不论是复杂的行为事件访谈还是简化的行为事件访谈,对其结果的要求都是必须能够直接应用于人才选拔、考核或培训。所以在成果上要有能够直接观察的行为指标作为依据。这

摄影测量考试试题及详细答案

1摄影测量学 2航向重叠 3单像空间后方交会 4相对行高 5像片纠正 6解析空中三角测量 7透视平面旋转定律 8外方位元素 9核面 10绝对定向元素 一、填空 1摄影测量的基本问题,就是将_________转换为__________。 2物体的色是随着__________的光谱成分和物体对光谱成分固有不变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能力而定的。 3人眼产生天然立体视觉的原因是由于_________的存在。 4相对定向完成的标志是__________。 5光束法区域网平差时,若像片按垂直于航带方向编号,则改化法方程系数阵带宽为_______,若按平行于航带方向编号,则带宽为_________。 三、简答题 1两种常用的相对定向元素系统的特点及相对定向元素。 2倾斜位移的特性。 3单行带法相对定向后,为何要进行比例尺归化?为何进行? 4独立模型法区域网平差基本思想。 5何谓正形变换?有何特点? 四、论述题 1空间后方交会的结算步骤。 2有三条航线,每条航线六张像片组成一个区域,采用光束法区域网平差。(1)写出整体平差的误差方程式的一般式。 (2)将像片进行合理编号,并计算带宽,内存容量。 (3)请画出改化法方程系数阵结构简图。 A卷答案: 一、 1是对研究的对象进行摄影,根据所获得的构想信息,从几何方面和物理方面加以分析研究,从而对所摄影的对象本质提供各种资料的一门学 科。 2供测图用的航测相片沿飞行方向上相邻像片的重叠。 3知道像片的内方位元素,以及三个地面点坐标和量测出的相应像点的坐标,就可以根据共线方程求出六个外方位元素的方法。 4摄影瞬间航摄飞机相对于某一索取基准面的高度。 5将中心投影转换成正射投影时,经过投影变换来消除相片倾斜所引起的像点位移,使它相当于水平相片的构象,并符合所规定的比例尺的变换过程。 6是将建立的投影光束,单元模型或航带模型以及区域模型的数字模型,根据少数地面控制点,按最小二乘法原理进行平差计算,并求加密点地面坐标的方法。7当物面和合面分别绕透视轴合线旋转后,只要旋转地角度相同,则投影射线总是通过物面和像面的统一相对应点。 8用以确定摄影瞬间摄影机或像片空间位置,即摄影光束空间位置的数据。

胜任素质模型在人才选拔中的应用

胜任素质模型在人才选拔中的应用 胜任素质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已经越来越重要。在回顾胜任素质模型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将胜任素质模型引入了人才选拔工作之中。根据企业战略目标,明确能够实现企业目标所需要的能力,从而构建出胜任素质模型,该模型贯穿于企业整个招聘过程中,从而改善了企业的招聘体系。然后,在之前研究基础之上,提出胜任素质模型的人才选拔与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其他职能模块的互动作用,以期有助于企业完善其整个招聘机制,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率。 标签:胜任素质模型;人才选拔;战略目标;优秀绩效 企业通过人才选拔来获取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人才。因此,如何更加有效地获取到与企业发展具有一致性的员工是目前企业在招聘方面所面临的最大难题。传统的招聘是通过工作说明书或岗位任职资格的要求来进行招聘,这样以“岗位为中心”的人才获取方式得到的人员并不是真正地从组织战略发展的需求出发考虑的,他们仅仅从应聘者的知识、技能等外显能力来做出的判断。然而外显能力强的员工实际的工作绩效并不一定是优秀的,要想改变该员工的深层特征却又不是简单的培训可以解决的问题。基于胜任素质模型的人才选拔则是“以人为中心”,帮助企业找到具有核心的动机和特质的员工,企业更关注的是人的行为的变化,通过这些变化对企业绩效产生直接的影响。胜任特征理论就是建立在知识、技能、个人特质、动机、价值观、行为等一系列综合能力的基础之上对个体进行研究,全方位的考量个体是否胜任完成某项工作或任务的能力。 1 胜任特征与胜任素质模型的内涵 早在1973被国际上公认的“素质研究之父”、著名的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大卫·麦克里兰就正式提出了胜任特征的概念。根据1995 年在约翰内斯堡举行的关于胜任力会议的几百位人力资源开发专家的建议,将胜任特征定义为“影响一个人大部分工作( 角色或者职责)的一些相关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它们与工作的绩效紧密相连,并可用一些被广泛接受的标准进行测量,而且可以通过培训与发展加以改善和提高”。而由Spencer( 1993)所提出:“胜任特征是能将某一项工作( 或组织、文化)中表现优异者与表现平平者区分开来的个人潜在的、深层特征,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绩效和一般绩效的个体特征”是最为广泛应用的定义。胜任特征是个体的基本特征,它与高效率有密切的联系,它可以预测人的行为,而“可测量”则意味着胜任特征可以预知一个人是否能够胜任某项工作。 胜任素质模型是由完成一项工作所需才能构成的模型,知识、技能、行为和个人特质等潜在于每一项才能中。胜任素质模型通常与组织的价值观念、战略等紧密结合,根据不同的目标和需求,针对组织或某一部门中的某一特定角色来设计。胜任素质形象地描述为漂浮在海面上的冰山(冰山理论),知识和技能属于海平面以上的浅层次的部分,而自我概念、特质、动机等则属于潜伏在海平面以下的深层次的部分。研究表明,真正把优秀人员和普通人员区分开来的是潜伏海平面下的深层次的部分。胜任素质模型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一个共同的参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