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

课题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教学要求①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②在引导学生理解和推导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表面积的意义。

教学难点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用具教师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展开的教具、投影仪。学生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说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看图回答。

(1)指出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2)哪些面的面积相等?

(3)填空:

上、下两个面的长是宽是。

这个长方体左、右两个面的长是宽是。

前、后两个面的长是宽是。

3、想一想。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几个面?

4.老师现在做了一个“长6㎝,宽5㎝,高4㎝”的长方体架,要在它的六个面上贴上薄塑料片,你说应该准备多少平方厘米的塑料片呢?

二、实践探索

1.个别学习-------表面积的概念

(1)老师和同学们都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并在上面分别用“上”、“下”、“左”、“右”、“前”、“后”标在6个面上。

(2)沿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棱剪开并展平。

(3)你知道长方体或者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什么吗?

学生试着说一说。

2.小组合作学习-------计算塑料片的面积

(1)想: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要我们求什么?

使学生明确:就是计算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2)学生分组研究计算的方法。

(3)找几名代表说一说所在小组的意见。

解法(一):(是分别算出上、下,前、后,左、右面的面积之和,然后算总和。)

6×5×2+6×4×2+5×4×2

=60+48+40

=148(平方厘米)

解法(二):(是先算出上、前、左这三个面的面积之和,再乘以2)

(6×5+6×4+5×4)×2

=74×2

=148(平方厘米)

(4)比较上面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三、课堂实践

做第26页的“做一做”,学生独立列式算出后集体订正。四、课堂小结

你发现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了吗?

结论:

=长×宽×2+长×高×2+宽×高×2

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宽+长×高+宽×高)×2

五、课堂练习

做练习六的第1、2题,学生口答,学生讲评。

七、课后实践

做练习六的第3、4题在作业本上。

小学数学面试真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教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操作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并初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会用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教学重难点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工具 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投影仪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什么是正方体的棱长? 2.指出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并说出长方体的特征。指出正方体的棱长,并说出正方体的特征。 【新课讲授】 1.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1)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纸盒,在上面分另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 师生共同复习长方形的特征。请同学们沿着长方体纸盒的前面和上面相交的棱剪开,得到右面这幅展开图。 (2)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纸盒,分别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然后师生共同复习正方体的特征。让学生分别沿着正方体的棱剪开。得到右面正方体展开图。 (3)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的展开图,看看哪些面的面积相等,长方体中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观察后,小组议一议。引导学生总结长方体的表面积概念。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需要计算哪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2)出示教材第24页例1。 理解分析,做一个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实际上是求什么?(这个长方体饭包装箱的表面积) 先确定每个面的长和宽,再分别计算出每个面的面积,最后把每个面的面积合起来就是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3)尝试独立解答。 (4)集体交流反馈。 老师根据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行板书。 方法一:长方体的表面积=6个面的面积和 0.7×0.4+0.7×0.4+0.5×0.4+0.5×0.4+0.7×0.5+0.7× 0.5=0.28+0.28+0.2+0.2+0.35+0.35=1.66(m2) 方法二:长方体的表面积=上、下两个面的面积+前、后两个面的面积+左、右两个面的面积 0.7×0.4×2+0.5×0.4×2+0.7×0.5×2=0.7+0.56+0.4=1.66(m2) 方法三:(上面的面积+前面的面积+左面的面积)×2 (0.7×0.4+0.5×0.4+0.7×0.5)×2=0.83×2=1.66(m2) (5)比较三种方法,你认为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关键是找什么?这三种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 (6)请同学们尝试自己解答教材第24页例2,集体交流算法,请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解答计算正方体表面积的。 课后小结 今天我们又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并掌握了长方休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学习,你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课后习题 1、填空。 (1)一个正方体棱长5厘米,它的棱长和是( ),表面积是( ),体积是( )。 (2)一个长方体木箱的长是6分米,宽是5分米,高是4分米,它的棱长和是( ),占地面积是( ),表面积是( ),体积是( )。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与复习教案精编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与复 习教案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莞城运河小学王巧弟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体 积的概念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能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能灵活运用。 2、在学生对这些形体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让学生在解 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的价值,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对知识进行自我梳理,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牛奶盒、魔方、直尺、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引入:同学们都带来了牛奶盒和魔方,今天这节课,这小小的牛奶盒和魔方将成为我们学习的小助手,与我们一起来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进行一下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平时接触较多的“牛奶盒、魔方”入手,给学生一种亲切与熟悉的感觉,能更好地使学生从心理上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 2、对知识点进行分类,做好铺垫。 教师:关于这一单元,我们应该从哪几方面进行整理呢?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出示在黑板上。 二、自我梳理形成网络 1、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同学们回想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有什么特征它的特征可以从几个方面展开描述呢 (1)同桌交流,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各有什么特征? (2)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作适当评点。可让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教案

第2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 【教学内容】 求一些不是完整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材25页第5题、教材第26页第9、10题)。 【教学目标】 1.利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结合实际生活,求一些不是完整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2.通过练习、操作发展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与求知欲。 【重点难点】 能根据生活实际,对不是完整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进行正确的判断。 【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并且学习了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请大家试着解决下面的两个问题。(出示课件) 1.做一个长8厘米,宽6厘米,高5厘米的纸盒,至少需要多少纸板? 2.一个棱长和为180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导,集体订正。师: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就是计算出它们6个面的面积之和,但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只需要计算其中一部分面的面积之和,这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思考了。 【新课讲授】 1.教材25页第5题 (1)一个长方体的饼干盒,长10 cm、宽6 cm、高12 cm。如果围着它贴一圈商标纸(上下面不贴),这张商标纸的面积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 (2)学生读题,看图,理解题意。 (3) “上下面不贴”说明什么?(说明只需要计算4个面的面积,上下两个面不计算) (4)学生尝试独立解答。 (5)集体交流反馈。 方法一:10×12×2+6×12×2=240+144=384 (cm2)

方法二:(10×12+6×12)×2=(120+72)×2=384 (cm2) 答:这张商标纸的面积至少需要384平方厘米。 2.教材26页第8题 (1)课件出示教材26页第8题图片及文字:一个玻璃鱼缸的形状是正方体,棱长3 dm,制作这个鱼缸时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分米?(鱼缸的上面没有盖) (2)学生读题,看图,理解题意。 (3)提问“鱼缸的上面没有盖”说明什么?(说明只需计算正方体5个面的面积之和) (4)请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是否真正掌握。 3×3×5=9×5=45 (dm2) 答:制作这个鱼缸时至少需要玻璃45平方分米。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26页练习六第9、10题。 【课堂小结】 提问: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求一些不是完整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第2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 一个长方体的饼干盒,长10cm、宽6cm、高12cm。如果围着它贴一圈商标纸(上下面不贴),这张商标纸的面积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 方法一:10×12×2+6×12×2 =240+144 =384 (cm2) 方法二:(10×12+6×12)×2 =(120+72)×2 =384 (cm2) 答:这张商标纸的面积至少需要384平方厘米。 一个玻璃鱼缸的形状是正方体,棱长3 dm,制作这个鱼缸时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形成长方体的概念。 2.理解长方体各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4.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形成长方体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长、正方体的空间观念。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图上这些是什么图形?学生说。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这些都是平面图形,而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都是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请你说说你带来的物体,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 3.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形?(高楼、衣柜、冰箱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长方体的,魔方这种物体的形状是正方体。)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认识长方体立体图。 1.出示一个长方体。提问:从不同角度观察,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 不论从哪个角度观察,最多只能同时看到3个面。 (这就是长方体的直观图,看不到的面我们用虚线表示。) 2.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请同学取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请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 长方体上这种平平的面,我们把它叫做长方体的面。(板书:面) (2)请用手摸一摸两个面相交处有什么? 两个面相交的这条线,我们叫它叫做棱。(板书:棱) (3)请摸一模三条棱相交处有什么? 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板书:顶点) 活动一: 知道了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我们一起来探讨长方体的特征。 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演示) 这些面有什么特征?(演示) (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长方体有多少条棱?(演示)长方体共有12条棱。 棱的长度有什么特点?(演示)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长方体有几个顶点?(演示) 活动二: 拿出做好的长方体的框架。思考: (1)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我们把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习惯上,长方体的位置固定后,把左右方向的棱叫做长,把前后方向的棱叫做宽,和底面垂直的棱叫高。 实际上长方体的长、宽、高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一般情况把底面中较长的一条棱叫做长,较短的一条棱叫做宽,垂直于底面的棱叫做高。 (2)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 12条棱可以分成4组长、宽、高。 (3)练习: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一)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二)认识立体图形,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教具:长方体框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墨水瓶盒等,课件 学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以前学过什么图形?谁来说说 (学生说) 不错,那谁来说以说它们当中哪些图形是平面图形?哪些是立体图形?(边叙述,边出示幻灯片) 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这些图形中的两个——长方体和正方体 (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 (二)新授 1、老师今天带来了长方体(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展示正方体)。 2、还记得我们以前认识图形的一些方法吗?谁愿意来给老师说说? (学生说: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数一数……) 我们今天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老师要看一下你们都用了哪些方法?

现在请仔细观察你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想一想,它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我请。。。。。。 (学生说) 3、说的真好,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由面、棱、顶点三个部分组成的,那谁来指指长方体的面是哪一个部分? (请一个学生上台来说) 拿出你们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摸摸看。 谁来指指长方体的棱是哪一个部分? (请一个学生上台来说) 拿出你们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摸摸看。 那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顶点又是指哪一个部分?请同桌互相指指看看。 (同桌互相指顶点) (课件出示) 数学上我们把长方体或正方体平平的部分叫做面,把两个面相交的线段叫做棱,我们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今天我们就从面、棱、顶点三个方面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 首先研究长方体,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讨论要求。 (学生读要求) 现在每排的4个同学为一个小组,分组讨论,并将讨论的结果填写在老师发放的表格中。(教师板书) 好、停,哪个组派一名同学来汇报长方体的特点。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汇报的真棒!你们同意他们小组的讨论结果吗?同意的请举手。看来其他小组也和他们的讨论结果一样。(不同意的小组请把你们的讨论结果跟大家汇报一下) 六个面。 你怎么知道是六个面,用的什么方法?

正方体表面积公式

正方体表面积公式:S=6×(棱长×棱长) 字母:S=6a2 长方体表面积公式:S=(长×宽+长×高+宽×高)×2 或:S=长×宽×2+长×高×2+宽×高×2 字母:S=2(ab+ah+bh) 或:S=2ab+2ah+2bh 正方体V:体积a:棱长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长方体V:体积a:长b: 宽h:高体积=长×宽×高V=abh 圆柱体体积底面积*高V=3.14*R^2*H 圆柱体面积公式下面一个圆的周长*高S=3.14*2R*H 圆的周长公式C=2π r圆的面积公式S=π r2(π=3.14;r为圆的半径;) 7、甲、乙两人生产一批零件,甲、乙工作效率的比是2:1,两人共同生产了3天后,剩下的由乙单独生产2天就全部完成了生产任务,这时甲比乙多生产了14个零件,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解:将乙的工作效率看作单位1 那么甲的工作效率为2 乙2天完成1×2=2 乙一共生产1×(3+2)=5 甲一共生产2×3=6 所以乙的工作效率=14/(6-5)=14个/天 甲的工作效率=14×2=28个/天 一共有零件28×3+14×5=154个 或者设甲乙的工作效率分别为2a个/天,a个/天 2a×3-(3+2)a=14 6a-5a=14 a=14

一共有零件28×3+14×5=154个 8、一个工程项目,乙单独完成工程的时间是甲队的2倍;甲乙两队合作完成工程需要20天;甲队每天工作费用为1000元,乙每天为550元,从以上信息,从节约资金角度,公司应选择哪个?应付工程队费用多少? 解:甲乙的工作效率和=1/20 甲乙的工作时间比=1:2 那么甲乙的工作效率比=2:1 所以甲的工作效率=1/20×2/3=1/30 乙的工作效率=1/20×1/3=1/60 甲单独完成需要1/(1/30)=30天 乙单独完成需要1/(1/60)=60天 甲单独完成需要1000×30=30000元 乙单独完成需要550×60=33000元 甲乙合作完成需要(1000+550)×20=31000元 很明显 甲单独完成需要的钱数最少 选择甲,需要付30000元工程费。 9、一批零件,甲乙两人合做5.5天可以超额完成这批零件的0.1,现在先由甲做2天,后由后由甲乙合作两天,最后再由乙接着做4天完成任务,这批零件如果由乙单独做几天可以完成? 解:将全部零件看作单位1 那么甲乙的工作效率和=(1+0.1)/5.5=1/5 整个过程是甲工作2+2=4天 乙工作2+4=6天 相当于甲乙合作4天,完成1/5×4=4/5 那么乙单独做6-4=2天完成1-4/5=1/5 所以乙单独完成需要2/(1/5)=10天 10、有一项工程要在规定日期内完成,如果甲工程队单独做正好如期完成,如果乙工程队单独做就要超过5天才能完成。现由甲、乙两队合作3天,余下的工程由乙队单独做正好按期完成,问规定日期是多少天? 解:甲做3天相当于乙做5天 甲乙的工作效率之比=5:3 那么甲乙完成时间之比=3:5 所以甲完成用的时间是乙的3/5 所以乙单独完成需要5/(1-3/5)=5/(2/5)=12.5天 规定时间=12.5-5=7.5天

最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复习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复习教案 教学内容:整理和复习教材第二、三单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体积单位和容 积单位以及单位间的进率、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等有关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2.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索,使学生学会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理清知识 网络、进行分析归纳、逻辑推理,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重点难点:学生对知识进行自我梳理,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长正方体、答题卡。 教学过程: 一 、 谈话引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上一节复习课,课前,同学们已经根据老师的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了整理和复习,下面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你是如何来整理和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谁先来说说看? 二、汇报交流整理和复习的方法。 1、 方法一 学习顺序 2、 方法二 树形结构图 长方体的特征 长方体 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体积 正方体的体积 正方体 正方体的表面积 正方体的特征 3、方法三 系统图表格形式 长方体和正方体 体积单位的认识—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从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来整理指名汇报: 师小结: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将厚厚的几十页的内容进行了整理,你觉得整理复习的怎么样? 四、基本练习 1、正方体的棱长和是72厘米,它的体积和表面积各是多少? 体积:6×6×6=216 (cm3) 表面积: 6×6×6=216(cm2) 重点让学生体会体积和表面积的不同。 2、把上面的正方体的高延长到10厘米,它的体积和表面积各是多少? 重点让学生体会表面积计算方法的多样性,以及和展开图的关系。 体积:6×6×10=360 (cm3) 表面积:( 6×6+ 6×10 + 6×10)×2 =312 (cm2) 6×6×2+6×10×4=312 (cm2) 6×6×2+6×4×10=312 (cm2) 10 6 6 6 6 6 10

《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当堂作业及参考答案

人教版五下数学 《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当堂作业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 1.正方体是由()个完全相同的()围成的立体图形,正方体有()条棱,它们的长度都(),正方体有()个顶点。 2.正方体表面积的求法:正方体的表面积=。如果用字母a表示正方体的棱长,S表示正方体的表面积,则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是:S=。正方体的体积=。字母表示:。 3.一个无盖正方体铁桶内外进行涂漆,涂漆的是()个面. 4.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之和是84厘米,它的棱长是(),一个面的面积是(),表面积是()。 5.用4个棱长2分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二、判断 1.正方体的棱长扩大4倍,表面积扩大24倍。() 2.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完全相等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三、应用题 1.一根长96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体,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厘米?表面积? 2.一个棱长8.5厘米的正方体罐头盒,在盒的四周贴上商标纸。这张商标纸的面积至少应有多少平方分米? 3.把一个棱长6分米的正方体钢锭熔铸成一个长方体钢锭,这个长方体长9分米,宽4分米,求这个长方体钢锭高多少分米? 参考答案 一1. 6、正方形、12、相等、8 2. 6x边长x边长、6a2、边长x边长x边长、a3

3. 10 4. 7厘米、49平方厘米、294平方厘米 5. 72平方厘米或64平方厘米 二1.× 2.√ 三1.①12a=96 ①表面积=S=6a2 a=8(厘米) =6x82 =384(平方厘米) 2.①4a2=4x8.5x8.5=289(平方厘米) ①289平方厘米=2.89平方分米 3.①6x6x6=216(分米) ①a b h=V 9x4h=216 h=6(分米)

最新长方体、正方体综合复习课教案

长方体、正方体综合复习课教案 呼家庄小学赵治 复习内容: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综合复习 复习目的: 1.进一步理解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概念,能正确分析有关应用问题。 2.能正确解答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应用问题,提高分析解题的正确率。养成认真分析题的良好习惯。 复习过程: 一、和学生一起回忆学过的知识点: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表面积、体积、体积单位、容积、容量单位以及进率。 二、基础知识复习: (一)填空 1、4.52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15立方分米=()升=()毫升。 3、长方体有()个面,相对的面();有()条棱,相对的 棱(),有()个顶点。 4、长方体的表面积=(),体积=()。 5、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 6、把一个棱长是1分米的大正方体木块,切割成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木块,能切割成()块。 7、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叫做容器的容积。 (二)判断

1、正方体的体积比长方体的体积大。() 2、正方体的棱长扩大3倍,表面积扩大6倍,体积扩大9倍。() 3、一个长方体,长5cm,宽3cm,高2cm,它的体积30cm。() 4、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5、一个油桶装满柴油,刚好是100升,所以柴油的容积是100升。() (要求学生说出判断的原因) 三、基本计算: 计算下列各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只列式不计算)(1)长4分米、宽3分米、高5分米; (2)长1分米、宽和高都是6厘米; (3)棱长6厘米; (4)棱长总和是24厘米的正方体。 小结解题的注意点。尤其是第(2)小题单位名称应作好转化统一工作,第(4)题注意给定的是棱的总长,要先计算棱长。 四、综合能力应用 1、有一个长方体无盖玻璃鱼缸,它的底面长是4分米,宽是2.5分米,高是2分米,做这个鱼缸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 2、用铁丝做一个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框架,至少需要铁丝多少厘米? 3、一节车厢,从里面量,长是13米,宽是2.7米,装的煤高1.5米,

长方体表面积教案

长方体表面积教案 5下34页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知道长方体表面积的含义. 2.初步学会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技能目标 使学生经历导入、探究、练习的过程,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探索空间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念。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长方体的特征是什么?什么叫做面积? 2.标出自带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并说出前面、右面、上面的长和宽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注:在创设情景时,缺少激发学生兴趣的环节,可以用实物展示说明。 二、探究新知. 导入:同学们对长方体的每个面的面积都会计算了,那么整个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怎么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长方体表面积。 (一)建立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1、教师提问:长方体有几个面? (用手按前、后,上、下,左、右的顺序摸一遍) 2、教师明确:这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3、学生两人一组相互说一说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4、教师板书: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注:此处对学生的调动比较生硬,应该让学生自主观察长方体的面并使学生生出问题,提出问题。

(二)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演示课件“长方体的表面积”】 1.学生归纳: 上下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长和宽作为长和宽的;前后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长和高作为长和宽的;左右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高和宽作为长和宽的. 2.教学例1. 做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硬纸板? 第一种解法: 长方体表面积=6个面积的和 6×4+6×4+4×5+4×5+6×5+6×5 =24+24+20+20+30+30 =148(平方厘米) 答:至少要用148平方厘米硬纸板. 第二种解法: 长方体表面积=上下面面积+前后面面积+左右面面积 6×5×2+6×4×2+4×5×2 =60+48+40 =148(平方厘米) 答:至少要用148平方厘米硬纸板.第三解法: 长方体表面积=(下面面积+前面面积+右面面积)×2 (6×5+6×4+5×4)×2 =74×2 =148(平方厘米) 答:至少要用148平方厘米硬纸板.3.思考:你认为哪种解法简便?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教材分析: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人教实验版数学第十册的内容。教材以学生常见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彩图为切入点,语言表述不多,给教师留下了充分的创造性地利用教材的机会。教学中可采用观察彩图和实物、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并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教材还注重了知识的整体性,把长方体和正方体放在同一节中呈现,有利于对学生分析、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 学生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较丰富的生活经验,这些感性经验是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正是让学生的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经验的过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在这一过程中,能使学生体会到认识事物和归纳事物特征的方法,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 设计理念: 1、为学生创造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心理安全的状态下学习。 2、以活动为主,把学生“学数学”变成为“做数学”,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 3、注重学生的内心体验。“体验”是学生内心知识的形成过程,它是课堂的灵魂,是教学的手段也是教学目的之一。 4、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变教师是“主导者”为“引导者”。 教学目标: 1、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联系生活经验,感受数学价值。 3、通过观察、操作、合作交流,增强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并对知识进行内化。 4、培养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并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一兜实物和模型。学生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形的实物及萝卜、小刀。 教学流程:

一、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走在街上,一眼就能认出自己的朋友,这是因为你的朋友有他自己的特征。比如说:我,细高个儿,戴着金丝眼镜,有两颗虎牙,30岁左右。你能不能也给我介绍一位朋友,他与别人不同,可以是你的同学、老师、你不说他的名字,我们也能听出来。 生:他,胖胖的,肩宽腰圆,小眼睛,走起路来一晃一晃的…… 生:…… 师:同学们描述得还真不错,抓住了人的不同特点。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两位新朋友——长方体和正方体。(板书课题) 【通过师生对话,可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心理安全的状态下进入学习活动。先以“我”为例来介绍一个人的特点,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要介绍一个人,就要抓住他的特点,而抓住事物的特点,正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关键。】 二、教学过程 ㈠自学教材,初步感知 师: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点呢?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把课本中的内容采用你自已喜欢的方式读一遍,看能不能找到答案。我提个要求:读完后,你要说说,你了解到了哪些知识?会产生什么疑问?有什么想法?(学生自由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对长方体和正方体并不陌生,理解课本文中的内容对我们这里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不成问题,因此我对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了主体地位,同时也很好地运用了教材。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体现了对学生个性的尊重。】 师:你们可以先自己想一想,也可以两人或四人交流一下,课本中讲到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学生有的在想,有的在讨论。) 师:同学们通过看书知道了什么?可以随便说,有什么疑问也可以提。(学生自由发言)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练习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练习题 1、要制一个长方体油箱,长4分米,宽3分米,高6分米,一共需要多少铁皮? 2、做一个无盖的铁箱,长1米,宽5分米,高8分米,至少需要多少平方米的铁皮? 3、做20个棱长为30厘米的小正方体纸箱,至少需要多少平方米硬纸? 4、要做一个棱长是45厘米的鱼缸,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玻璃? 5、用3个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6、把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截成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体后,这两个长方体的表面积之和最大是多少平方厘米? 7、一只底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铁箱,如果把它的侧面展开,正好得到一个边长为40厘米的正方形。这只铁箱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8、把三根相同的长方体木料拼成一个大长方体,每根长10厘米、宽5厘米、高2厘米。怎样才能使拼成的长方体表面积最大,最大是多少平方厘米? 5、一间教室长8米、宽6米,高3米,现在要用涂料粉刷它的四壁和顶棚。如果扣除门、窗和黑板24平方米,求要粉刷的面积有多大?如果每平方米用涂料0.15千克,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涂料? 6、水泥厂要制作10根长方体铁皮通风管,管口是边长30厘米的正方形,管子长2米。共需多少平方米铁皮? 7、一个长方体游泳池,长20米,宽15米,深2米,现要将它的每个面先抹上水泥,再贴上边长4分米瓷砖,需要这样的瓷砖多少块?如果每平方米用水泥5千克,要用去多少水泥 8、一种长方体铁皮烟囱,底面是边长3分米的正方形,高4米,制这样一节烟囱至少要用铁皮多少平方米? 9、一个正方体木块,若把它切成3个完全相等的长方体后,表面积增加了80平方厘米,这个正方本木块原来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10、一个长方体的棱长和是72厘米,它的长是9厘米,宽6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系统化的整理过程,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体积、容积的概念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能进一步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和容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能灵活运用。 2、在复习整理知识的过程中,学习复习整理的方法。 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并通过合作学习活动,激发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对知识进行自我梳理,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长方体、正方体学具,牛奶盒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组内交流 今天我们一起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 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找全这部分的知识点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整理。下面大家先把自己的学习结果在组内交流,相互补充。并且选择一份最好的准备在班上汇报。 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回忆与整理这一单元所学知识,有利于他们主动地梳理头脑中原有的知识体系,加深对知识间内在联系的理解,使知识在孩子们的头脑中形成网络。而让学生自主整理后,再进行交流互动,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能展示学生学习的个性。】 二、全班汇报,形成网络 (一)找一个小组同学来汇报。 师提醒:前面同学汇报的时候,下面同学一定要认真倾听,看他们找到的知识点全不全,对于他们的整理你还有什么修改或调整吗?

分三方面汇报,汇报完一方面,其他学生补充,完善。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预设:在大家的共同交流下,应该汇报出如下知识点: (1)长方体的特征(包括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 (2)正方体的特征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4)长方体的长、宽、高 (5)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棱长总和 如果学生交流后汇报的仍然不全,教师要及时补充。并且引导学生想一想补充的知识点应该画在知识树的什么位置。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过程同上。有以下知识点: (1)表面积的概念 (2)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 (3)运用表面积计算公式解决问题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到底是求几个面的面积)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知识点: (1)什么叫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这些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为什么可以这样算? (3)什么叫容积?容积单位有哪些?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进率分别是多少? (4)怎样计算容器的容积?容积和体积有什么区别? (5)怎样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预设:这一部分知识的整理方法可能有所不同,教师要根据情况对学生进行整理方法的指导。 (二)展示其他整理方法 预设:可能有的同学把知识树涂上了颜色,可以让这样的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绍这样做的好处。 【这一环节力求做到以生为本,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在集体中进行知识和经验的碰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思维更活跃、更发散,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进而形成知识体系。】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教案

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35页例2及练习的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根据正方体的特征,推导出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会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重点: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解决生活中有关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问题。 教学准备:正方体展开图。生:正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2.计算下图长方体的表面积。(图略。长5分米,宽4分米,高3分米) 3.什么是正方体的表面积?正方体6个面有什么关系?每个面的面积怎样算? 如果给你正方体一条棱的长度,你能算出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二、实践探索 1.教学例2 看看昨天自己剪开的正方体表面展开图,大家能说出正方体的表面积如何求吗? 要想知道包装这个礼盒至少要多少包装纸,也就是求什么? “至少”是什么意思? 学生列式计算,并说说第一步算出的是什么?第二步算出的是什么?(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2.P 页做一做 35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解答情况,看学生是否注意到鱼缸上面没有盖,适时提醒。最后组织学生汇报答案,集体订正,订正。 三、巩固练习 P 第6题 36 第7题 P 37 第4、5、6题。 四、作业:P 36 板书设计: 正方体表面积计算 例2 1.2?1.2?6 1.22?6 =1.44?6 =1.44?6 =8.64(平方分米) =8.64(平方分米)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精品课)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P10的例1、例2,完成随后的“练一练”。 【教材简析】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第一课,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立体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系统地研究它们的几何特征还是第一次。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几何图形,从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同时也是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体积计算以及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测量、推理等数学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 2.在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探索图形经验,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其数学思考。 3.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长、宽、高的价值,形成长方体、正方体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确定研究视角 1.引入:出示长方体直观图,并在长方体上剥离一个长方形。 2.谈话:比较长方体和长方形有什么不同? 3.过渡:研究长方形时我们研究了它的边和角,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研究长方体的特征,可以从哪几个方面着手? 引出:面、棱、顶点

介绍:两个面相交的线,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设计意图:本课是学生学习立体图形的起始课,研究方法的迁移和积累至关重要,通过唤醒学生研究二维平面图形的研究经验,引导学生自主确定三维立体图形的研究视角。】 二、探索长方体的特征 1.发现长方体“面”的特征 (1)借助长方体物品,你能发现长方体面有什么特征?你是怎么发现的?(四人小组交流) (2)集体汇报。 (3)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观察、测量、推理等方法,知道了长方体有6个面,6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特殊情况,相对的两个面为正方形时,其余的4个面是完全相同的长方形。 2.发现长方体“棱”和“顶点”的特征 (1)同桌两人合作搭一个长方体框架,边操作边思考: ①支架点需要几个?为什么? ②小棒选几种?每种几根?为什么? (2)集体汇报:搭成功的小组介绍成功经验,没搭成功的说说失败的原因,在搭的过程中感悟到了长方体棱有什么特征? (3)小结:通过搭一搭,我们知道了长方体共有12条棱,将12条棱按相对位置进行分类,可分成3组,每组的4条棱长度相等;长方体有8个顶点。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观察、操作、推理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发现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①出示长方体直观图,想象看不见的三条棱在哪儿? ②想一想,至少保留几条棱,还能想象出长方体原来的样子?追问:这三条棱有什么特点? ③相机教学:长方体相较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变化长方体摆放方向,请学生指长方体的长、宽、高。 ④变化长、宽、高,感受长方体大小的变化。 【设计意图:长、宽、高的认识不能只是停留在字面的机械记忆,通过想象至少保留几条棱还能确定原来长方体的样子和变化长方体的长、宽、高,帮助学生体会长方体长、宽、高的价值,即长、宽、高决定了长方体的形状和大小。】

第二讲 长方体和正方体(巧算表面积)

第二讲长方体和正方体(巧算表面积) 例题讲学 例1 两个棱长是2厘米的小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从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出:两个正方体原先各有6个正方形的面,当把它们拼起来时就少了2个正方形的面。这时,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只相当于求(12-2=)10个正方形的面积;还可以这样想:当两个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时,求长方体的表面积, 我们可以先分别求出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再求出它的表面积。 当物体拼合时表面积之和少了,可以根据用原来的面去掉减少了的 2.还可以求出拼成 后大物体的长、宽、高,再根据物体形状直接求表面积。 同步精练 1. 把两个棱长是3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 少? 2.把底面积是36平方厘米的两个正方体木块拼成一个长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3.把三个完全相同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350平方厘米。每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例2把一个长、宽、高分别是7厘米、6厘米、5厘米的长方体截成两个长

方体,使这两个长方体表面积之和最大,这时表面积之和是多少平方厘米? 【思路点拨】把长方体截成两个长方体后,两个长方体表面积之和等于原长方体表面积再加上两个截面的面积。这个长方体几个面中,上、下面的面积最大,所以要看哪个面的面积最大,于是本题就按平行于上、下面的方式去截,才使表面积之和最大。 同步精练 1.把一个长10厘米、宽8厘米、高6厘米的长方体木料截成两个完全一样的长 方体,怎样截才能使截成之后,得到两个长方体的表面积之和最大?最大是多少? 2.把两个长3厘米、宽2厘米、高1厘米的长方体拼成一个表面积最大的长方体, 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把两个长6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拼成一个大长方体,这个大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多少? 例3求出下面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单位:厘米) 【思路点拨】从图上看出,这个图形是由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组成的,求它的表面积时,可以把正方体的右侧面平移到长方体上,这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

五年级数学下册 正方体的表面积1教案 沪教版

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目标: 1.会求正方体的表面积。 2.通过动手切一切或剪一剪,引导学生通过对正方体展开图的探究得出计算正方体的表面 积的方法。 3.在学习中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增强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推导过程。 2.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昨天老师请同学们找一个正方体的纸盒,请将这个正方体纸盒沿着棱剪开。 (学生操作) 我们将正方体沿着棱剪开,就得到了一个正方体表面的展开图。(出示学生得到的正方体表面的展开图。) 二、中心阶段: a)引导学生观察得到的正方体的展开图,思考:正方体表面的展开图有什么特征? (1)正方体表面的展开图有6个正方形的面组成。 (2)它们的形状都相同。 (3)它们的面积都相等。 b)想一想可以怎么求这6个面的面积总和。 先求出1个面的面积,再乘以6,就是这6个面的面积总和。 c)请你试着求一求你手中的正方体6个面的面积总和。

注意:先测量棱长的尺寸,再计算,取整厘米数。 (学生计算) d)刚才我们计算的就是正方体的表面积,那什么是正方体的表面积?正方体的表面积可以怎么求呢?书上有具体的介绍,请打开书,翻到P39,看书回答: (1)什么是正方体的表面积? (2)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1)正方体有六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面,六个面的面积总和称为正方体的表面积。 2 (2)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S=6a 三、练习阶段: a)P40/1 可以请学生利用附页1中的图形折一折,加深理解,怎样的图形可以折成正方体,可以让学生适当地进行记忆。 b)P40/2 让学生独立完成,注意书写格式的规范。 2 解:S=6a 2 =6×6 =6×(6×6) =6×36 =216(平方分米) 答:正方体的表面积是216平方分米。 c)计算下面正方体的表面积。 2 解:S=6a 2 =6×3 =6×(3×3) =6×9 =54(平方厘米)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行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3.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掌握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重点难点】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难点是体积和表面积两个概念的建立。 【教学指导】 1.注意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特征,丰富空间与图形的经验。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可以从现实生活中情境引入。通过对一些建筑物、生活用品形状的观察、抽象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图形,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很多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学习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中物体的形状。表面积、体积和容积这些知识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经常接触到,教学中应创设问题情境, 2.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中,培养空间观念,建构新知。空间观念的培养应通过多种感官协同作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对长方体实物或模型进行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想一想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和空间位置关系,从而对长方体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在体积的教学中,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感受到物体所占的空间,不同物体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从而深刻地理解体积的含义。通过用小正方体来摆不同形状的长方体,来观察、猜测、归纳、推理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11课时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课时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3课时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6课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