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1研发-产品创新度与创新绩效_技术波动程度的调节作用_卫汉华

2011研发-产品创新度与创新绩效_技术波动程度的调节作用_卫汉华

第23卷 第2期2011年4月

研究与发展管理R &D M ANAGE M ENT

V o.l 23N o .2A pr .2011

文章编号:1004 8308(2011)02 0008 09

产品创新度与创新绩效:

技术波动程度的调节作用

卫汉华,田也壮,杨 洋,张 曙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哈尔滨 150001)

摘 要:对我国82家机床企业的新产品开发项目进行问卷调查,利用回归分析方法,验证技术波动和市场变化两种外部环境分别对技术新颖度和市场新颖度两个创新度维度的创新绩效调节作用.结果显示技术波动对技术新颖度高的产品的绩效具有提升作用,市场波动则不具备这个效果.关键词:创新度;产品创新;技术波动中图分类号:F 062.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0 04 27;修改日期:2010 07 2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0672062,70872026).

作者简介:卫汉华(1965 ),男,博士研究生,香港理工大学工业中心科技与设计教学组主任,研究方向为产品创新管理.

在宏观经济研究领域,许多学者试图通过统计企业完成的新产品方案数、获批专利数、新产品占企业推出产品的比例等定量指标来研究产品创新活动与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的关系.这种以创新方案的产量来度量创新的方法,忽略了不同的新产品方案之间在效果上的差异

[1]

,往往令研究结论在企业层面与现

实相悖.Christensen [2]

、Tushm an 和N elson [3]

、Tushm an 和Anderson [4]

等学者早已提出,产品创新方案的性质比数量更能影响创新绩效,因此,企业创新管理研究的焦点,应从创新方案产出的最大化问题转向到创新方案与企业内外部条件的配合优化问题上.

针对产品创新度(product i n novati v eness)与创新绩效相互关系的研究近年开始成为产品创新研究的关注重点

[5]

.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有项目层面和企业层面两个切入点.产品开发项目层面的研究结果显示,

一项新产品方案成功产生效益的几率,与其创新类型和创新程度相关[6]

,并且受开发团队的组织、工具、

沟通能力等内部因素的影响[7,8]

;而在企业层面的研究结果则显示,环境的波动对创新绩效的产生具有

调节作用

[9~11]

.这些产品创新度研究成果,解释了不同创新度的产品创新方案的创新绩效差异和企业在

不同外部环境下的创新绩效差异,肯定了产品创新度的优化对提高创新绩效的必要性

[12]

.但是,目前还

缺乏联系两个层面的实证研究,查证外部环境的调节作用对不同创新度的产品是否相同.这方面的实证研究,将有助指导企业管理者针对所处行业的环境,在产品开发项目的早期,优化其设计方案的创新度.

1 文献回顾

1 1 产品创新度

产品创新度是学术界在项目层面进行产品创新研究时提出的,用于描述一项产品方案创新程度的概念.最初的产品创新度研究应用一维创新度尺度,即以渐进创新与根本创新

[13]

两极来为创新定序.渐进

创新(incre m ental i n novation)是指在企业原来特定的技术范式或者业务活动方式下,对产品的性能、业务活动进行的改良.渐进创新不改变产品本身所采用的技术基础,而只是在既有框架下进行改良,业务活动的基本假设不发生变动.根本创新(radical i n novation)是指所运用的技术范式发生根本变化,产品带给用户的核心价值发生显著的非线性提升的创新.根本创新会对产品的性能带来重大改变,并令旧有产品所依赖的技术基础变得落后而被淘汰.渐进创新 根本创新这种两极化的产品创新度体系虽然符合创新的本质,但其体系过于笼统,将资源、技术、市场等要素的作用模糊化,也非客观、可量化的定比尺度,对企业

执行具体产品开发项目的指导作用有限.

1982年Booz 等将新颖度(ne w ness)概念引入创新度的测度,提出二维的产品创新度矩阵

[14]

,将创新

度分为企业新颖度(ne w ness to co m pany)和市场新颖度(ne wness to m ar ket)两个维度.并以产品创新策略为定序的参照,将新颖度维度划分为3个离散级别(见图1),产品创新度是两个新颖度的乘积.这种二元的、基于新颖度的产品创新度体系的优点是能对应各种产品创新策略

[15]

,但其缺点是没有包含产品创新

方案的技术因素,因此创新方案的技术进步只能通过所产生的市场新颖度来体现.

1996年OECD 出版的技术创新计量手册 OSLO M anual ,在二维创新度体系中加入了技术要素,把企业新颖度合并入市场新颖度维度的低端,并加入技术新颖度(techno logy ne wness)为另一维度.手册的另一项改良,是采用 世界、局部地区、本企业 和 全新技术、重大技术改进 等宏观 微观连续定序尺度(见图2),由于宏观 微观连续定序尺度不采用既有的创新策略为尺度参照,因此更为完备,更能兼容新涌现的创新策略.此外,手册明确地将企业现有产品的小改进和外观改型开发活动界定为非创新,相当于为创新度的尺度赋予零点.手册的局限是,其市场新颖度是一种基于地域大小的尺度,并不能有效地表达将既有产品技术用于其他市场或开辟全新市场的创新方案

.

图1 创新度矩阵

F ig .1 The i nnovativeness m atri x

图2 O SLO M anua l 的产品创新度体系

F i g .2 Product i nnovativeness m atri x of O SLO M anua l

以地域大小为市场新颖度尺度的做法,目前已被营销观念尺度所取代,2003年Kotler [16]

将营销活动

按观念分为需求、用户、使用过程、市场策略、市场组成(m arketi n g m i x )五层,指出超越于市场组成以外的创新与市场组成层内的创新有本质区别,是根本的、横向的创新.这种基于营销观念的宏观 微观新颖度尺度,比 OSLO M anual 基于地域大小的尺度更能与不同市场创新策略兼容.1 2 产品新颖度对创新绩效的作用

创新绩效是指一家企业的创新活动为该企业所带来的效益.产品创新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是多方面

的,按影响效果的持续时间可分为长期和短期作用.短期作用是创新产品因为提升客户价值而取得的盈利和市场表现[17~20]

,是项目层面的,随着产品上市时间增长,创新产品不再新颖,创新对绩效的作用

随之消失.长期作用是创新产品带来的客户满意度提升

[21]

和创新的技术核心

[22]

对其他派生产品销量

的推动作用

[19]

,是企业产品结构层面的,在产品技术核心的整个生命周期内产生作用[23]

.

学术界目前对产品创新度与创新绩效相互关系仍然未能提出一套普遍有效的理论. 产品的技术和

市场新颖度高低与其耗费、风险、耗时等要素存在复杂的互动关系[6,24]

. 在不同研究场景中,技术和市场新颖度的高低也对创新绩效会产生截然不同的作用.在新颖度对创新绩效的正面作用方面,Coop er

[25,26]

、F irth 和N arayanan

[27]

发现,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选择一种新颖度或多种新颖度的组合构成企业的

产品创新策略,对其经营业绩会产生促进作用.后者还发现,对大型在位企业,市场新颖度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较其他新颖度为高.这表明市场导向型企业,比采用其他产品创新策略的企业,可以以较低的风险取得较高的回报.在新颖度的负面作用方面,Teece [28]

、Dav id

[29]

等对重大技术和市场突破性产品和紧随

突破性产品推出的模仿产品的比较研究中,发现技术新颖度高的产品,由于需要用户改变既有的习惯,其

绩效往往低于创新度较低的模仿产品.

9

第2期 卫汉华等:产品创新度与创新绩效:技术波动程度的调节作用

10研究与发展管理第23卷

1 3 环境波动的调节作用

环境波动对创新业绩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层面.G ati g non和Xuereb[30]、H an等[31]发现,企业在技术、竞争、需求方面的决策取向与产品创新的成功度相关,而企业所处的环境对相关性具有调节作用.Calan tone等[11]对企业的创新取向、市场取向和企业领导的风险取向三个要素与企业新产品开发成功度的关系进行研究,也证实处于技术和市场环境高度波动的企业,比处于平静环境的企业更能发挥创新导向对业绩的提升作用;同时,波动所产生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令企业加快产品开发速度和加强企业战略制订,从而提高产品开发项目的表现.近年L i等通过对我国企业的实证调查,也证实创新对企业业绩的影响受环境波动所调节[32,33].

创业取向是企业主动采取具一定风险的行动以抓取机遇的取向.H u lt等[18]发现企业的创业取向与创新取向正相关,其后的研究结果进一步显示,环境波动的调节作用很可能是通过提高创新导向而产生的.D roge等[34]的研究也证实,在环境波动程度高的情况下,企业的创新取向与产品成功度正相关;反之,在波动程度低时,企业的市场情报则与产品成功度正相关.Droge等的研究说明,企业的组织和战略要素是通过企业创新取向起作用的.

相对企业层面的研究,环境波动在产品层面的研究很少,仅有的研究集中在产品项目的执行速度方面.Chen等[17]的研究证明,开发周期的缩短对开发项目的成功受市场不确定性调节,快速开发的好处在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下才会明显;另外,技术不确定程度对开发速度和成功度的关系没有调节作用.

2 研究假设

新产品的创新业绩,是企业内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企业层面的资源、能力、组织、文化等内部因素,会令某些产品创新方案上较易成功,而企业外部环境的波动则对整个创新业绩的产生过程起到调节作用.从已有研究可知,不同类型环境波动对企业的作用机制不同,同样的环境波动对不同创新度的产品的调节作用也不相同.产品创新度与创新绩效的短期关系,在作用范围和变量测度方面都较长期关系明确,其研究成果对企业有重要参考作用,是创新管理研究的主要对象,也是本文的研究对象.

本文认为,外部环境对产品创新绩效所起的调节,是通过产品创新方案起作用的,两项不同新颖度组合的产品创新方案,即使其创新度(即新颖度的乘积)相同,但不同的外部环境波动,对技术和市场新颖度所产生的调节作用不同,以致最终实现的创新绩效也有差异.因此,有必要分析技术和市场两种主要的环境波动,分别对市场新颖度和技术新颖度的调节作用大小.

新产品方案的市场新颖度是指该方案与市场上同类产品的差异程度,新颖度高表明市场上尚未出现与该新产品方案直接比较的同类产品.差异一方面来自新产品方案加入了新的、既有产品不具备的功能,从而满足了一些未被发现的用户需要;另一方面,也可以来自将现有的产品销往新市场.市场新颖度高的产品由于少遭遇竞争,因此可以取得更高的盈利和市场占有率.

H1 产品的市场新颖度与其创新绩效正相关.

过往不少研究提出技术创新对绩效具有促进作用,但是这些研究所采用的量表都并非纯粹测度产品的技术新颖度,而是同时包括市场和技术新颖度[7,35],或同时包括技术新颖度和产品优势[36],不能反映技术新颖度的真实作用,Chen的研究在排除产品优势后,并未发现技术新颖度对绩效产品的促进作用[17].新产品方案的技术新颖度是指实现该产品功能或生产该产品的技术与同类产品的差异程度.另辟蹊径,脱离同类产品主流创新方向的产品,技术新颖度较高.技术新颖度能让企业发现一条与主流不同的新开发道路,有助于企业巩固竞争优势,为企业带来长期的绩效贡献.但包含新颖技术的产品需要客户改变现有的使用习惯,机床等新装备产品甚至可能需要客户更改生产和管理系统,这些转换成本(s w itc h i n g cost)降低了技术新颖产品的吸引力.开发不熟悉的技术,也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3,4].此外,企业往往低估技术新颖度高的开发项目的开发成本和周期[6],这也会造成产品盈利低于预期的结果.因此,新颖技术对企业具有长远战略意义,但在短期内会对创新绩效带来负面影响.

H2 产品的技术新颖度与其创新绩效负相关.

高市场新颖度产品带来创新绩效要求企业拥有一个需求相对稳定且少遭遇竞争的市场空间.客户需要和喜好变化越快,新老客户对产品要求的差别越大,创新产品带来的新客户价值就越快失效.此外,在市场需求不确定性高的环境,企业会更主动捕捉客户需求变化和推出创新产品

[11]

,创新产品开发速度

也较稳定市场为快[30]

,缩短创新产品在市场上新颖的时间,创新对绩效的作用时间也随之缩短.

H 3 市场波动程度对产品的市场新颖度和创新绩效的正相关起负调节作用.

客户引进创新产品的转换成本高低,受转换所牵涉的互补要素(co m p le m en taries)影响

[37]

,技术波

动程度高的产品使用环境,其可供互补要素关系形成的时间相对较短,客户的转换成本也相对较低.另外,资本货品是用户企业创造利润的工具,在引进更先进的资本货品上落后于其他企业,将会削弱用户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对资本货品市场而言,

技术更新速度高的环境除了对产品的生产者带来竞争图3 环境波动调节效应的概念模型F ig .3 Conceptua lm ode l of t he moderati ng

effect of env i ronm ent t u rbu l ence

压力外,也同样对用户企业带来压力,令用户企业更愿意付出转换成本引进技术新颖产品,以维持自身的竞

争力[38]

.在企业方面,研究发现在技术不断快速更新的业务领域,企业会对产品创新战略规划更为重视

[11,32]

,

详细的创新战略规划,有助企业提前做好资源准备,降低在引进不熟悉技术时出现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更准确估计开发项目的成本和周期,提高项目成功的机会.

H 4 技术波动程度对产品的技术新颖度和创新绩效的负相关起负调节作用.

本研究的模型如图3所示.

3 研究方法

3 1 调研方法

研究采用问卷调查验证假设,调查对象是2007 2009年期间曾经推出新产品的国内机床生产企业.由于目前还没有全面的国内机床产品生产企业名录,因此本研究从2008年北京机床展览会的国内参展企业、 2007年中国机床工具年鉴 收入的机床工具行业企业

[39]

、大型机床门户网站企业名录在内的三

套样本中随机选取了1100家企业,邀请企业的总经理或技术部门主管,就所属企业在已推出超过一年的产品中挑选最近推出的一款,填报其新颖度和创新业绩.调查问卷用邮寄形式发出,包括邀请函、问卷及回邮信封.为提高回收率,调查以赠送一本关于机床产品创新的论文集为奖励.

3 2 变量描述

新产品带来的盈利、市场份额的大小和变化率是最为广泛采用的产品创新绩效指标.Szy m ansk i 等

[12]

的元分析证明,以财务表现或营销表现为评价指标,采用主观或客观评价方式,均不影响研究的结

果.由于机床产品的种类繁多,不同种类产品的售价和市场容量有巨大差异,不适宜直接采用产品的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等经营指标,因此本研究的创新业绩的测度要求受访者评价新产品盈利方面的表现,使不同类型的创新产品可以互相比较.

关于产品创新度的测度,本研究采用相对性的新颖度概念,Barnett 和C lark 等[40]

证实以新产品与原

有产品在结构、生产设备、生产方法的差别等相对性指标来测度技术新颖度,比采用产品的功能提升量绝

对指标更有效.本研究在以往同类研究

[7,41,42]

所采用的测度工具上进行修改,以配合研究模型.技术新颖

度测度新产品的技术在企业的角度是否超脱于现有发展轨迹,在用户的角度是否需要重大的修改配合,在竞争的角度是否摆脱主流.市场新颖度测度客户采纳新产品的难度、客户理解新产品优点的难易程度.环境波动的测度采用Ja wo rsk i 和Koh li [43]

的指标体系,包括技术波动程度和市场波动程度两个变量.

我国的机床工业正处于 引进、消化、再创新 的消化阶段,在这阶段的企业会引入业务领域以外的技术和知识,改变旧有的产品发展路线,推出对本企业而言是新颖的产品,对这些企业而言,产品的企业

11

第2期 卫汉华等:产品创新度与创新绩效:技术波动程度的调节作用

12研究与发展管理第23卷

新颖度是创新策略考虑因素之一,但笔者认为技术和市场新颖度已足以概括企业新颖度的作用,因此将企业新颖度排除在研究模型外,为了验证这一观点,调查问卷也包含了企业新颖度的测度.

3 3 信度和效度检验

调查共发出1100份问卷,回收82份,回收率为8%.样本来自小私有企业的样本最多,占36 6%,其次是中型私有企业(17 1%)和小公有企业(14 6%),这个分布比例和我国的机床行业现状大体一致.样本的规模和所有权分布见表1.样本的所在地分布中,江浙沪企业分别为13、11和8家,广东和北京各7家,辽宁4家,余下26家企业分布在其他省份.

表1 样本的规模和所有权比例分布

T ab.1 D istributi ons o f en terpr i se size and o w nersh i p of sa m ples

上市公司公有企业私有企业合作企业共计企业规模

数量/家比例/%数量/家比例/%数量/家比例/%数量/家比例/%数量/家比例/% 300人以下22 41214 63036 667 35061 0 300~2000人44 989 81417 144 93036 6 2000人以上00 011 200 011 222 4共计67 32125 64453 71113 482100 0

填写问卷中81%以上由经理、所长、厂长、总工或以上级别的负责人填写,填写人在企业任职年期均值为13 4年,标准差10 3.从数据推断,答卷者的职务让他们了解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并且在问卷填报的新产品开发至推出市场的期间内,都能掌握相关的技术、市场和绩效信息.Griffi n[21]也证实,依靠参与产品开发人员对新产品与现有产品的技术差异度进行估计是可靠的.对产品创新度指标体系进行因子分析,并采用回归法来计算因子负荷.表2是变量的信度和效度检验结果,表明本研究整体的信度可以接受.

表2 变量的信度和效度检验结果

T ab.2 R eli ability and va li d ity test resu lts o f variables

变 量题 项1)因子负荷2) 值K M O值

市场新颖度市场尚未出现与该新产品直接比较的同类产品0 7590 8290 820该新产品让客户发现他们没有察觉的需要0 701

该新产品开辟了竞争对手忽略的新市场0 803

技术新颖度该新产品需要客户改动现有的生产和管理系统0 8630 7720 798该新产品另辟蹊径,脱离了同类产品的主流创新方向0 778

该新产品让我们主导一条与主流不同的新开发路向0 742

企业新颖度该新产品改变了我们对产品发展路线的想法0 8120 7760 768该新产品的主要创新点源自业务领域以外的技术和知识0 812

市场波动程度本业务领域的客户需要和喜好经常变化0 7060 7700 789近期收到很多来自从未使用过类似产品的客户的订单0 541

新客户经常提出和老客户不一样的产品要求0 728

技术波动程度技术的更新非常迅速0 7980 8760 843技术的更替为本业务领域带来重大机遇0 832

本业务领域的许多新产品方案都源于技术突破0 810

创新绩效在盈利方面的表现(1=重大商业成功,5=重大商业挫折)0 8890 8740 770盈利目标的完成度(1=远超本单位其他新产品,5=远逊本单位其他新产品)0 889

注:1)除创新绩效的题项外,其余题项的评价尺度为五级里克特量表(1为非常不同意,5为非常同意);2)主成分分析法,V ari m ax旋转及K ai ser Nor ma li zation

4 数据分析

本文利用回归分析来检查前文列出的假设.

(1)检查技术波动程度的作用,构建的模型包括以下系列方程:

Y=a+ 3i=1b i X i+e(1)

Y =a + 3

i=1

b i

X

i

+cZ +e

(2)Y =a +

3

i=1

b i X i +cZ +

3

i=1

d

i

ZX i +e

(3)

方程(1)~(3)中:Y 创新绩效;X 1 市场新颖度;X 2 技术新颖度;X 3 企业新颖度;Z 技术波动程度;ZX 技术波动程度与新颖度的交互变量.

表3列出方程(1)~(3)的回归结果.可以发现,在方程1中,市场新颖度的回归系数(0 444)是显著的,技术新颖度的回归系数(-0 274)也是显著的,结果支持H 1和H 2.企业新颖度的回归系数在所有方程中都是不显著的,结果支持本文的观点,即产品的企业新颖度并非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方程2在加入技术波动程度后,其F 更改大于0 1,显示加入技术波动程度不能更有效地解释产品创新绩效的变化.结果支持本文的观点,即环境变化因素对创新绩效的调节,是在产品层面产生的.方程3加入调节项后,F 更改是显著的(0 036),显示调节变量有效地提高了回归模型的显著性.在方程3中,市场新颖度的回归系数(0 445)和技术新颖度的回归系数(-0 298)均是显著的,而且数值大小和方程1接近.技术波动程度对技术新颖度的调节作用系数(-0 417)是显著的.结果支持H 4.

表3 模型的回归结果表

T ab .3 R egressive ana l ys i s results of t he models

变量

方程1方程2方程3方程4方程5常数项

0.0110.0200.0970.0110.034市场新颖度0.444**0.439**0.445**0.441**0.416**技术新颖度-0.274*-0.292*-0.298*-0.275*-0.214企业新颖度0.

089

0.036-0.0580.

101

0.

053

技术波动程度

0.

152

0.231 技术 市场新颖度0.200技术 技术新颖度-0.417**技术 企业新颖度0.

022

市场波动程度

-0.035

-0.080市场 市场新颖度0.187市场 技术新颖度0.077市场 企业新颖度-0.090F 值

4 8854 109

3 839

3 6402 592调整后的R 20.1330.1410.2070.1220.128R 2更改0.1670.0190.0940.0010.040S i g .F 更改

0.0040 203

0 0360.767

0.331

注:因变量:创新绩效;

p <0.10;

*

p <0.05;

**

p <0.

01

图4 技术波动程度和产品技术新颖度的交互效应F i g .4 Interactive effec t of techno l og ical turbulence

and product techno l ogy ne w ness

(2)检查市场波动程度的作用,将市场波动程度分别代入方程(2)、(3)中Z 、XZ 项后,产生方程(4)和(5).在表3列出的方程(4)~(5)回归结果中可

以发现,方程(4)和方程(5)两个模型的F 更改相对于方程1都是不显著的,结果不支持H 3.

由上述分析结果显示,环境波动对创新绩效的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技术波动程度对技术新颖度的交互效应上,为显现调节的幅度大小,图4分别对技术波动程度取高值(1)和低值(-1),绘出技术新颖度(X 2)和产品绩效(Y )的坐标图.从图4可见,技术波动程度的调节作用可以抵消技术新颖度对创新绩效的负面影响.

5 结果分析与讨论

总括而言,研究结果显示了环境波动对创新绩效的调节效应是在项目层面产生作用,而这种调节效

13 第2期 卫汉华等:产品创新度与创新绩效:技术波动程度的调节作用

14研究与发展管理第23卷

应的大小,和新产品开发项目的新颖度相关.结果与H an等[31]、Ca lantone等[11]的研究结论一致,并更深入地揭示了产品创新度和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

本文首次在全国范围对机床产品制造企业就新产品开发项目的创新度和创新绩效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的成果对机床行业的产品创新决策有以下的启示.

(1)分析结果显示机床产品的市场新颖度对其创新绩效有促进作用,而技术新颖度则可能降低产品的创新绩效,这结果与过去对其他行业进行的同类研究一致,说明机床这种传统装备产品,并没有因为使用过程、市场策略、市场组成等营销环节形成时间长而变得保守,用户依然乐于接受以前没有的新产品类型,可以推论Kotler提出的横向营销战略对机床企业具有借鉴意义.

(2)虽然拥有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对机床企业的持续发展非常重要,但机床是复杂系统产品,在机床领域进行技术创新的投入远比消费产品高,尽可能提高技术创新产品的创新绩效,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分析结果显示,产品所在的业务领域的技术波动程度提高,会降低技术新颖度对创新绩效的负面影响.从分析结果可以推论,准备在技术方面创新的机床企业,如果选择技术波动程度高的产品类别来开展研发工作,将会比选择技术波动程度低的类别有更高的盈利潜力;反之,当开发技术波动程度低的产品类别时,应慎重考虑是否选取高技术新颖度的创新方案.

本研究还存在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 由于缺乏机床产品制造企业资料库,导致在调查期内收集到的有效样本数量偏低,影响了数据统计的效度; 回归模型的R2值偏低,说明我们的预测变量虽然能够解释一定程度上的创新绩效变化,也接近其他同类研究的效果[44],但是没有被解释的部分依然很多,说明回归模型中还应该加入其他变量,这些变量既可能是与创新无关的要素,也可能是本研究模型没有包括的创新要素,如企业的创新取向、技术取向、市场取向等,下阶段本研究将在这方面继续完善.

参 考 文 献

[1] Joaqu N A,R afae l L,R icardo C.A m easurement sca le for produc t innova ti on perfor m ance[J].Europ ean J our

nal of Innovation M anage men t,2006,9(4):333 346.

[2] Christensen C.T he i nnovator s dil emm a[M].Boston:H arvard Busi ness Schoo l P ress,1997.

[3] T ush m an M L,N elson R R.T echno logy,organ izati ons,and innova ti on i ntroducti on[J].A d m i nistrati ve Science

Quar terly,1990,35(1):1 8.

[4] T ush m an M L,Anderson P.T echno l og ical d isconti nuities and organ izationa l env iron m ents[J].A d m inis t rati ve

Science Quar terly,1986,31(3):439 465.

[5] G a rc i a R,Ca lantone R.A cr iti ca l l ook at technolog i ca l i nnovati on typo l ogy and i nnovati veness te r m ino l ogy:A

literature rev i ew[J].J 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 anage men t,2002,19(2):110 132.

[6] T a ti konda M V,Ro sen t ha l S R.T echnology nove lty,pro ject comp l ex ity,and produc t deve l op m en t pro ject exe

cuti on success:A deepe r look at task uncerta i nty i n product i nnovation[J].IEEE T ransactions on Engineer i ng

M anage m ent,2000,47(1):74 87.

[7] D annee l s E,K le i nschm idt E J.P roduct i nnovativeness fro m the fir m s perspecti ve:Its di m ens i ons and t he ir re

lati on w ith pro j ec t se lecti on and perfo r m ance[J].J ournal of P roduct Innovation M anage m ent,2001,18(6):

357 373.

[8] Hu rley R F,H u lt G T M.Innovati on,m arket o rien tati on,and o rganizationa l l earni ng:A n i n teg ra tion and e m

p irica l ex a m i nati on[J].J ournal of M arketing,1998,62(3):42 54.

[9] K le i nschm idt E J,Cooper R G.T he i m pact o f product i nnovati veness on perfor m ance[J].Journal of P roduct

InnovationM anage m ent,1991,8(4):240 251.

[10] O l son M,W a l ker O C,R uekertR W.O rgan izi ng f o r e ffecti ve new product deve l op m ent T he m ode ra ting ro l e

of produc t i nnovati veness[J].Journal of M ark eti ng,1995,59(1):48 62.

[11] Ca lantone R,G arc i a R,D roge C.The effec ts of env iron m en tal turbu lence on ne w product deve l op m en t strategy

planni ng[J].Journal of P roduct Innovation M anage m ent,2003,20(2):90 103.

[12] Szy m ansk i D M,K roffM W,T roy L C.Innovativeness and ne w product success:Insigh ts from the cu mu lati ve

ev i dence[J].J ournal of the A cade my of M arketi ng Science,2007,35(1):35 52.

[13] E ttlie J E,Br i dg esW P,O kee fe R D.O rganiza ti on strategy and structura l d iffe rences for rad i ca l ve rsus i ncre

m ental i nnova tion[J].M anage m ent Science,1984,30(6):682 695.

[14] Booz E,A ll en J,H a m ilton C.N e w product m anage m ent fo r t he1980 s[M].N e w Y ork:Boo z,A ll en,and

H am ilton Inc,1982.

[15] N or m ann R.O rganiza ti ona l i nnovativeness:P roduct v ariati on and reor i entation[J].Adm inistrative Science

Q uarterl y,1971,16(2):203 215.

[16] K o tl e r P,T r i as de Bes F.L atera lm arke ting:N e w techn i ques for find i ng breakthrough ideas[M].H oboken,

N J:John W iley&Sons,2003.

[17] Chen J Y,R e illy R R,L ynn G S.T he i m pacts o f speed to ma rket on ne w product success:The m oderati ng

effects o f uncerta i nty[J].IEEE T ransactions on Eng i neering M anage m ent,2005,52(2):199 212.

[18] H ult G T M,H urley R F,K n i ght G A.Innovativeness:Its an tecedents and i m pact on busi ness perfor m ance

[J].Industr i al M arketing M anage m ent,2004,33(5):429 438.

[19] A tuaheneg i m a K.M arket or i entati on and i nnovati on[J].J ournal of Business R esearch,1996,35(2):93 103.

[20] 官建成,史晓敏.技术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关系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4(11):1000 1004.

[21] G r iffi n A.M e trics for m easuri ng produc t deve l op m ent cyc l e ti m e[J].J ournal of P roduct Innovation M anage

m ent,1993,10(2):112 125.

[22] C lark K B.The i nte raction o f design h i erarch i es and m arke t concepts in techno log i ca l evo l u ti on[J].R esearch

Po licy,1985,14(5):235 251.

[23] Shap iro A R.M easur i ng i nnovation:B eyond revenue fro m new produc ts[J].Research T echno l ogy M anage

m ent,2006,49(6):42 51.

[24] G riffi n A.T he effec t of pro ject and process character istics on product deve l op m en t cycle ti m e[J].Journal of

M arketi ng R esearch,1997,34(1):24 35.

[25] Coope r R G.N e w product stra teg ies W ha t distinguishes t he t op pe rf o r m ers[J].J ournal of Product Innova

tionM anage m ent,1984,1(3):151 164.

[26] Cooper R G.H ow ne w product stra teg ies i m pact on perfor m ance[J].Journal of P roduct Innovation M anage

m ent,1984,1(1):5 18.

[27] F i r t h R W,N a rayanan V K.N e w product stra teg ies of l arge,dom i nant product m anufacturi ng fir m s:A n ex

pl o ra tory ana l ysis[J].Journal of P roduct Innovation M anage m ent,1996,13(4):334 347.

[28] T eece D J.P ro fi ting fro m techno l og ica l i nnovati on I m plica ti ons fo r i n teg ra tion,collaborati on,li censing and

pub lic po li cy[J].R esearch P olic y,1986,15(6):285 305.

[29] D av id P A.C li o and the econom ics of QW ERTY[J].T he Am er ican Econo m ic R evie w,1985,75(2):332

337.

[30] G ati gnon H,X ue reb JM.Stra teg ic or i entati on of the fir m and ne w product perfor m ance[J].Journal of M ar

keting R esearch,1997,34(1):77 90.

[31] H an J K,K i m N,S ri v astava R K.M a rket or i entation and organ izati onal perfor m ance:Is i nnova tion a m issi ng

li nk?[J].Journal of M arketing,1998,62(4):30 45.

[32] L iH Y,A t uahene G i m a K.P roduc t i nnova tion strategy and the perfor m ance of ne w techno logy vent ures i n Chi

na[J].A cade my of M anage m ent J ournal,2001,44(6):1123 1134.

[33] L iY,L i u Y,R en F.P roduc t i nnovati on and process i nnovation i n soes:Ev idence fro m the Chinese transition

[J].J ournal of T echno l ogy T ransfer,2007,32(1/2):63 85.

[34] D roge C,Calantone R,H ar m anc i og l u N.N e w product success:Is it reall y contro llab l e by m anagers in h i gh l y

turbulent env iron m ents?[J].Journal of P roduct Innovation M anage m ent,2008,25(3):272 286.

[35] Sa l om o S,S teinhoff F,T ro mm sdoref V.Custo m er or i entation i n innova ti on pro j ec ts and ne w produc t deve l op

m ent success T he m oderati ng e ffect of product i nnovati v eness[J].In ternational J ournal of T echno logy M an age m ent,2003,26(5/6):442 463.

[36] T alke K.Corporate m indset o f i nnovati ng fir m s:Infl uences on new produc t perfor m ance[J].Journal of Engi

neer i ng and T echno l ogy M anage m ent,2007,24(1/2):76 91.15

第2期 卫汉华等:产品创新度与创新绩效:技术波动程度的调节作用

16研究与发展管理第23卷

[37] Dheba r A.Co m ple m entarity,com patibility,and product change break i ng w i th the past[J].Journal of P roduct

Innovation M anage m ent,1995,12(2):136 152.

[38] K i m N,Pae J H.U tilization of ne w technolog i es:O rg an i zati onal adaptati on to busi ness env iron m ents[J].

Journal of t he A ca d e m y of M arketing S cience,2007,35(2):259 269.

[39] 中国机械工业年鉴编辑委员会,中国机床工具协会.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年鉴2007[M].北京:机械工业

出版社,2007.327 373.

[40] Barne tt B D,C lark K B.T echno l og ica l ne w ness:A n e m pir i ca l study i n the pro cess i ndustries[J].J ournal of

Eng i neering and T echnology M anage m ent,1996,13(3/4):263 282.

[41] F r i sha mma r J,H orte S A.The role of ma rket orientati on and entrepreneurial or i entati on for new produc t devel

opment perfor m ance i n manufac t ur i ng fir m s[J].T echno logy A nalys is&S t rategic M anage men t,2007,19(6):

765 788.

[42] Ca lantone R J,Sch m i dt J B,Song X M.Con tro ll able factors of new produc t success:A cross nationa l co m pari

son[J].M arketing Science,1996,15(4):341 358.

[43] Jawo rsk i B J,K ohli A K.M arket or i entation A 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J].J ournal of M arketing,

1993,57(3):53 70.

[44] 姚山季,王永贵,贾 鹤.产品创新与企业绩效关系之M eta分析[J].科研管理,2009(4):57 64.

Product Innovativeness and Innovative Perfor mance:

TheM oderati ng Effect of Technological Turbulence

W E I Han hua,T I A N Ye zhuang,YANG Yang,ZHANG Shu

(Schoo l of M anage m ent,H arb i n Instit u te of T echnology,H arb i n 150001,China)

Abstrac t:B ased on the sa mp l es o f82Chinese machine too ls ente rprises,itm akes a questi onna ire i nvesti ga ti on on the i r produc t deve l op m en t pro j ec ts,and app lies the reg ressi on m ethod to ana l y ze the m oderati ng effects of m arket t urbulence and techno l og ical turbulence on techno logy newness and ne wness to m arke t,t wo d i m ensions of innov ati ve perfor m ance o f pro jects.The results show t hat techno l og ica l turbu l ence i m proves the profitab ility o f products w ith h i gh techno l ogy ne w ness,but ma rket t urbulence does no t have the same effect.

K eywords:i nnovativeness;product innov ati on;techno l og ica l turbulence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