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21版(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同步练习汇总(打印版)

2021版(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同步练习汇总(打印版)

2021版(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同步练习汇总(打印版)
2021版(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同步练习汇总(打印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同步练习汇总(打印版)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测试时间:15分钟

一、选择题

1.下列物品的主要材料需通过化学方法生产的是( )

答案 A 制作课桌的木材、用来雕刻的石料和冰都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属于天然材料。塑料是人类利用化学方法加工而成的。

2.如果没有化学的发展,世界就不可能像现在这样丰富多彩,下列事实与化学没有密切关系的是( )

A.食物、服装等生活用品的丰富

B.深海潜水艇“蛟龙”号新材料的开发和利用

C.特效药的研制

D.研究历代王朝的兴衰

答案 D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化学在材料、医药等研究领域及工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历代王朝的兴衰与化学没有密切关系,故选D。

3.黑乎乎的石油可以变成绚丽多彩的衣物。下面提出的问题中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A.石油的组成成分是什么

B.石油通过怎样的变化才能变成做衣物的纤维

C.石油可以燃烧,那么由它制成的衣物能否燃烧

D.通过什么方法从地下得到石油

答案 D A项研究的是物质的组成,B项研究的是物质的变化,C项研究的是物质的性质,只有D项研究的内容与化学无关。

4.化学在能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下列有关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将地沟油转化为航空油,变废为宝

B.使用新型的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C.改进汽车尾气净化技术,减少有害气体排放

D.加高化工厂的烟囱排放废气,防止形成酸雨

答案 D 加高烟囱并不能减少废气的产生和排放,不能防止酸雨的形成。

5.人类认识化学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下列物质能反映这一过程的排列顺序是( )

A.②③④⑤①

B.①②④③⑤

C.②①③④⑤

D.②①④③⑤

答案 A 瓷器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初期;青铜器早于黑火药的发明;塑料是在20世纪初合成的;纳米铜则是新材料。

6.2016年10月17日,载人飞船载着我国培养的宇航员景海鹏和陈冬升入太空,在轨飞行30天。请问下列哪项课题与化学没有密切的关系( )

A.返回舱外表面新型高分子材料的合成

B.“神舟”飞船轨道的设定

C.发射“神舟”飞船火箭所需新型燃料的研制

D.“神舟”飞船太阳能电池的研制

答案 B 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新型燃料的研制以及太阳能电池的研制均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神舟”飞船轨道的设定是物理学研究的范畴。

7.下列物质中,属于通过化学研究生产出来的新材料的是( )

①用于信号传输的光导纤维

②用来制造破冰斧的玻璃纤维增强塑料

③具有超塑延展性的纳米铜

④医疗上用的人造血管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 D 光导纤维、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纳米铜、人造血管都是利用化学研究的新材料。

二、填空与简答题

8.为了更好地体会“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给我们的生活带了变化”,某课外活动学习小组的同学分为正方与反方两组进行辩论。

正方: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反方:化学正危害着人类的安全。

请你也搜集一些信息、资料,加入其中的一方。你愿加入,你的观点是:

①;

②;

③。

答案正方①化学能合成材料,丰富我们的生活②利用化学开发新能源,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③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农药,增加粮食的产量(或反方①化工生产产生的废物对环境造成破坏②化学工业的高速发展造成资源枯竭③高危化学品危害人类健康,造成一些物种的减少,甚至灭亡)(合理即可)

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支持正方观点从化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起着重要作用的角度阐述;支持反方观点从化学对人类社会发展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的角度阐述。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测试时间:15分钟

一、选择题

1.(2016广西贺州中考)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火上浇油

B.滴水成冰

C.玉石俱焚

D.百炼成钢

答案 B 火上浇油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A错;滴水成冰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正确;玉石俱焚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错;百炼成钢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错。

2.下列语句中其原意不包括化学变化的是( )

A.百炼成钢

B.海市蜃楼

C.出头的椽子先烂

D.蜡炬成灰泪始干

答案 B A中百炼成钢需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C中椽子腐烂是化学变化;D中包含蜡烛燃烧,涉及化学变化;B中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引起的,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不属于化学变

化。

3.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食物腐败

B.香水挥发

C.湿衣晾干

D.瓷碗破裂

答案 A 食物腐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4.(2016海南三亚实验中学月考)李林同学在不同季节的下列制作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春天花朵掰成花瓣

B.夏天粮食酿成美酒

C.秋天水果榨成果汁

D.冬天冰砖凿成冰雕

答案 B 花朵掰成花瓣、水果榨成果汁、冰砖凿成冰雕等过程中均不产生新物质,发生的都是物理变化;粮食酿成美酒的过程中有酒精这种新物质产生,发生的是化学变化。本题应选B。

5.(2015江苏泰州中考)普通食醋中含3%~5%的醋酸。下列属于醋酸化学性质的是( )

A.常温下为无色液体

B.能溶于水

C.易挥发

D.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答案 D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因为醋酸有酸性,酸性属于化学性质。

6.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中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中隐含有物理变化的是( )

①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②白玉为床,金作马;

③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④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⑤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③⑤⑥

答案 A “冰封”“雪飘”均是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白玉为床,金作马”只是白玉、金的形状发生了改变,“花落知多少”是花的位置发生改变,发生的均是物理变化;③、⑥中均发生燃烧,④中块状生石灰遇水变成粉末状熟石灰(以后学习),均产生了新物质,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7.“真金不怕火炼”体现金具有的性质是( )

A.硬度较小

B.密度较大

C.导电性好

D.化学性质稳定

答案 D “真金不怕火炼”说明“真金”在高温下不发生化学反应,即金的化学性质稳定,故选D。

8.常用的“灭火弹”内装有液态四氯化碳,使用时液态四氯化碳迅速转变为气态并覆盖在火焰上。据此推测四氯化碳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

A.不支持燃烧

B.容易燃烧

C.密度比空气大

D.容易汽化

答案 B 四氯化碳可以用来灭火,必须具备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的性质。

9.下列叙述中,前者属于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炸药爆炸蒸发

B.燃烧腐烂

C.熔化发酵

D.变形沸腾

答案 A 解答此题时不仅要分辨清楚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还要注意它们的先后顺序。炸药爆炸、燃烧、腐烂、发酵过程中均产生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蒸发、熔化、沸腾过程中均不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产生新物质的变形属于化学变化,如镁条燃烧变成

白色粉末,不产生新物质的变形属于物理变化,如铁丝弯曲。

二、填空题

10.现有以下描述:

A.铜绿受热时会分解

B.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变成了氧化镁

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密度大

E.木棒受力折断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①,属于化学变化的是②,属于物理性质的是③,属于化学性质的是④。

答案①E②C③BD④A

解析先要分析哪些描述是性质,哪些描述是变化,再进行判断。

11.2016年我国北方部分地区遭遇干旱。各级政府实施多种抗旱措施,如在田头打井取水,实施人工增雨作业等措施来缓解旱情。碘化银是当前我国实施人工增雨的主要物质。碘化银①在常温下为黄色晶体,②有一定的毒性,③加热到146 ℃时转化为橙色晶体,④熔点为558 ℃,沸点为1 506 ℃,⑤碘化银可制造照相感光乳剂,⑥在人工降雨中常被用作冰核形成剂。

上述叙述中属于碘化银物理性质的是;属于碘化银化学性质的是;属于化学变化的是;属于碘化银用途的是。

答案①④②③⑤⑥

解析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时一定要抓住关键——是否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碘化银在常温下为黄色晶体,熔点为558 ℃,沸点为1 506 ℃,都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故为物理性质;碘化银的毒性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故为化学性质;加热时转化为橙色晶体,生成了其他物质,故为化学变化;制造感光乳剂和用作冰核形成剂属于碘化银的用途。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测试时间:15分钟

一、选择题

1.实验室里有一瓶标签残缺的溶液,为能立即确定它是否为澄清石灰水,你认为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猜想假设

B.查阅资料

C.进行实验

D.交流讨论

答案 C 猜想或讨论的结果不一定和实际相符,查阅资料有利于选择简单可行的实验方案,只有通过实验并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才可以确认物质。

2.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对石蜡燃烧时的实验现象或结论描述错误的是( )

A.蜡烛火焰分为三层

B.罩在火焰上方的冷而干燥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C.加热时应用外焰,因为外焰温度最高

D.石蜡燃烧只生成水

答案 D 将内壁涂有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石灰水变浑浊,可以充分证明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故选D。

3.青色的生虾煮熟后会变成红色。一些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就像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或碱颜色会发生改变。这些同学的看法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实验

B.假设

C.观察

D.做结论

答案 B 该看法是学生类比推测出来的,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假设,故选B。

4.可乐中含有二氧化碳气体,要证明这种气体的存在,可将可乐中的气体 ( )

A.收集在集气瓶中,用燃着的火柴检验

B.收集在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的石灰水

C.将澄清的石灰水加入可乐中

D.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答案 D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因此可将可乐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进行检验,故选D。

5.下图所示的实验中,观察不到明显现象的是( )

答案 B 澄清石灰水与氧气不反应,所以没有明显的现象,故选B。

二、填空题

6.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结论:(1)①蜡烛燃烧产生黄白色的火焰,放出热量,受热时熔化属于变化。

②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说明外焰温度最。

③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蜡烛燃烧后还生成,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

(2)白烟能重新燃烧,说明白烟主要是的固体小颗粒。

答案(1)①物理②高③水二氧化碳浑浊(2)石蜡

解析(1)①受热熔化过程中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②外焰温度最高,所以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③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蜡烛燃烧后还生成二氧化碳,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白烟能重新燃烧,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该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7.下面是一学习小组针对科学探究提出的几个问题,请将下列问题补充完整。

(1)“呼出的气体是什么?”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环节;

(2)“呼出的气体中一定有水蒸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环节;

(3)“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有水蒸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环节;

(4)对着干冷的玻璃片呼气,发现玻璃片上出现水雾,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环节;

(5)“这个实验既简单,现象又明显”,某同学的这句话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环节;

(6)上述环节正确的先后顺序为(填序号)。

答案(1)提出问题(2)获得结论(3)猜想与假设(4)收集证据或实验(5)反思与评价(6)(1)(3)(4)(2)(5)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科学探究各个环节的判断,解题时可结合语言叙述的特点来分析。“是什么?”一般是指提出问题;通过实验得到的结果是结论;“可能有(或无)……”的描述属于猜想;实验操作属于收集证据的过程;评价是对实验优缺点的看法。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测试时间:15分钟

一、选择题

1.下列玻璃仪器的名称错误的是( )

答案 D A项是漏斗,正确;B项是锥形瓶,正确;C项是集气瓶,正确;D项是分液漏斗,不是长颈漏斗,错误。

2.(2016福建厦门中考)下列各图所表示的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答案 B A项,点燃酒精灯时,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项,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轻轻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 项,把橡胶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再使劲塞塞子,以免压破试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项,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答案 D 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试剂瓶口要紧挨试管口,A错误;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B错误;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胶头滴管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C错误;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末端浸没在水里,

用手紧握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装置不漏气,D正确。

二、填空题

4.经过本课题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许多化学实验仪器,也知道了不少实验操作的要求。

(1)图甲是一个燃着的(填仪器名称),用它进行加热操作时,应使用火焰的焰;当实验结束需要停止加热时,应用盖灭。

(2)图乙所示的仪器名称是,在量取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仪器内液体的保持水平。如图乙所示,所量取的液体体积为mL。

答案(1)酒精灯外灯帽(2)量筒凹液面的最低处42.0

解析(1)图甲是燃着的酒精灯,用它进行加热操作时要用温度最高的外焰;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2)图乙所示的仪器是能量取一定量液体的量筒,在读取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乙所示的液体体积为42.0 mL。

5.(2016浙江金华中考)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1)图2是常见的气体制取装置(夹持装置未画出),图2中的气体发生装置虽然简单,操作方便,但无法控制反应速率。为达到控制反应速率的目的,请从图3中选取(填字母)与图1中a组装成新的气体发生装置。

(2)在连接图1中b和d时,使d较易插入b中的措施是。

答案(1)B (2)将伸入橡胶管的导管一端用水润湿

解析(1)控制反应速率也就是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注射器可逐滴滴加液体,可达到控制反应速率的目的。(2)在连接图1的b和d时,可将伸入橡胶管的导管一端用水润湿,从而使d 较易插入b中。

课题1 空气

测试时间:15分钟

一、选择题

1.(2016甘肃兰州中考)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这一重要结论的科学家是( )

A.拉瓦锡

B.道尔顿

C.门捷列夫

D.阿伏加德罗

答案 A 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故A选项正确;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故B选项错误;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C选项错误;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分子的概念,并创立了分子学说,故D选项错误。

2.(2015山西中考)人类生存离不开空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B.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氮气

C.氧气能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D.露天焚烧垃圾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答案 D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A项正确。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氮气,氧气次之;氧气能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因此B、C项均正确。露天焚烧垃圾会产生有毒气体和烟尘,会造成空气污染,D项错误。

3.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PM2.5飘浮在空气中,进入人体肺泡,对健康影响很大。PM2.5属于下列空气污染物中的( )

A.可吸入颗粒物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硫

D.二氧化氮

答案 A 由题意可知,PM2.5属于可吸入颗粒物,故选A。

4.(2017重庆七十一中第一次月考)生活中有许多化学物质是混合物,小雨列出了以下几种,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水

B.南昌啤酒

C.阳光牛奶

D.滕王阁月饼

答案 A 水中只含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其他都是含有多种物质的混合物,故选A。

5.下列实验装置中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是( )

答案 C 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集气瓶中压强基本不变,水基本不会流入集气瓶中,故C错误。

二、填空与简答题

6.“凡是洁净的物质都是纯净物”,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案不正确;因为洁净的物质可能由多种物质组成,如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气体,属于混合物。

解析洁净的物质中可能含有多种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

7.用图A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实验时,取下橡胶塞,点燃红磷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橡胶塞,这时看到的现象是

; 。

(2)小倩设计了图B所示的改进装置,其优点是(只写一点)。从理论上分析,玻璃管内液面最终将上升至处(填“1”“2”“3”或“4”),但实验中液面往往偏低,其原因可能是。

答案(1)红磷继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2)不污染空气或操作简便或实验误差较小 1 白磷不足或未冷却到室温就观察

解析(1)红磷能在集气瓶中继续燃烧,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白烟。(2)从改进的装置来看,白磷始终处于密闭容器中,不污染空气,操作更简便,实验的误差更小;由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所以玻璃管内的液面最终会上升至1处;如果实验中液面偏低,原因可能是白磷不足或玻璃管未冷却到室温就进行观察。

课题2 氧气

测试时间:15分钟

一、选择题

1.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下列气体的集气瓶中,能使木条复燃的气体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空气

答案 B 氧气能够支持燃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氮气和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空气中氧气含量过少,均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选B。

2.(2016江苏苏州中考)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液态氧可用作火箭的助燃剂

B.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为78%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

D.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证明氧气易溶于水

答案 A 液态氧具有助燃性,可作火箭的助燃剂,A项正确;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约为21%,B项错误;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C项错误;氧气不易溶于水,D项错误。

3.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多种物质反应。下列对有关反应描述正确的是( )

A.在点燃的条件下,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三氧化二铁

B.在点燃的条件下,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C.铁、硫、酒精在氧气中的燃烧都是化合反应

D.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氧气具有氧化性

答案 D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是四氧化三铁,故A错误;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B错误;酒精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属于化合反应,故C错误。

4.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答案 A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A正确;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B错误;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会产生大量白烟,C错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D错误。

二、填空题

5.如下图所示是某同学在探究氧气性质的实验中使用的实验装置图,甲装置中的水还可以换

成;

简要回答两个集气瓶中水的作用:

甲: ;

乙: 。

答案沙子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吸收燃烧产物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解析铁丝燃烧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会炸裂瓶底;硫燃烧生成污染空气的二氧化硫,所以,都需要在集气瓶中预留少量的水。

6.下列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属于氧化反应的,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

A.铜+氧气氧化铜

B.氨气+氧气一氧化氮+水

C.氢气+氧气水

D.甲烷+氧气二氧化碳+水

E.氨气+氯化氢氯化铵

F.一氧化碳+氧气二氧化碳

答案ACEF ABCDF ACF

解析化合反应的特点是“多变一”;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7.小明在做氧气的性质探究实验时采用了下列操作流程,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本流程我探究的内容是。C操作为了使木炭与氧气充分反应,我的操作方法是。D操作用烧杯倾倒的液体是。得出的探究结论是

(2)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答案(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将木炭从上至下缓慢插入澄清石灰水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2)碳+氧气二氧化碳

解析本流程探究的内容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为了使木炭与氧气充分反应,操作时应将木炭从上至下缓慢插入集气瓶中;检验二氧化碳常用的试剂是澄清石灰水;得出的探究结论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课题3 制取氧气

测试时间:15分钟

一、选择题

1.(2017北大附中河南分校普通班第一次月考)下列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氧化汞汞+氧气

B.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C.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D.木炭+氧气二氧化碳

答案 A 分解反应的特点是“一变多”,故选A。

2.(2016湖北荆州中考)关于催化剂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后催化剂本身的质量减少

B.化学反应后催化剂本身的质量增加

C.催化剂可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D.化学反应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发生变化

答案 C 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本身的质量不变、化学性质不变,催化剂可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3.下列关于工业上制取氧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属于分解反应

B.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的过程中发生了物理变化

C.液氧是无色的

D.分离液态空气所得的氧气贮存在银灰色钢瓶中

答案 B 工业上制取氧气利用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先将空气加压液化再蒸发,先蒸发出氮气,剩下的物质主要是液态氧气,这个过程没有其他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不是分解反应,故A错,B正确;液态氧气是淡蓝色的,贮存在蓝色钢瓶中,故C、D错。

4.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下列相关装置及操作中正确的是( )

答案 B 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回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A项错误;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可以用排水法收集,B项正确;验满氧气时,必须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集气瓶中,C项错误;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所以存放氧气的集气瓶必须瓶口向上放置,D项错误。

5.如下图所示,过氧化氢溶液在催化剂二氧化锰的作用下,迅速分解放出大量氧气。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A.气球胀大,红墨水左移

B.气球缩小,红墨水右移

C.气球胀大,红墨水右移

D.气球缩小,红墨水左移

答案 D 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二氧化锰的作用下,迅速分解产生大量氧气,瓶内压强增大,充气气球内的气体被排出,故会出现气球缩小,红墨水左移的现象。

二、填空题

6.九年级化学实验中,有许多涉及操作上“先”与“后”的问题,如果先后顺序颠倒,就会影响实验效果或导致事故发生。请将下列操作中的“先”补充完整。

(1)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完毕,在熄灭酒精灯前应该先。

(2)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应该先。

(3)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在向装置中装入药品前应该先。

答案(1)把导管移出水面 (2)检验气体纯度(3)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解析(1)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完毕,为了防止水倒吸,要先撤导管后熄灭酒精灯;(2)点燃不纯的可燃性气体易发生爆炸,所以点燃前要先验纯;(3)制取气体时,向装置内装入药品前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否则会由于装置漏气,而收集不到气体。

7.利用下列仪器可以组装多套制取气体的装置,请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仪器的名称:G ;I 。

(2)实验室制取气体时,仪器组装完成后,加入试剂前必不可少的一项操作是

(3)从图中所列仪器中,选择合适的组合完成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实验,该组合是(填仪器代号)。你所组合的装置采用的气体收集方法是;该实验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答案(1)烧杯酒精灯(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ACDE(或ACF) 向上排空气法过氧化氢水+氧气

解析(2)制取气体时,在加药品前需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3)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在常温下即可进行。因为所提供的仪器中没有铁架台,所以反应容器只能选择锥形瓶;若选用双孔塞,则发生装置中还需长颈漏斗;由导管的形状可知,应选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综上所述,所选仪器的组合为ACDE或ACF。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

水+氧气。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测试时间:15分钟

一、选择题

1.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解释不合理的是( )

A.50 mL水与50 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 mL:分子之间有间隔

B.八月桂花飘香:分子在不断运动

C.1滴水中约含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D.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

答案 D 水结成冰,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减慢,但并没有停止运动。

2.(2017福建福州期末)常压下,将一只充满氧气的气球缓缓降落到-30 ℃的液氨桶中,气球变瘪。下列有关气球内氧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氧分子体积急剧减小

B.氧分子间的间隔减小

C.氧分子逐渐停止运动

D.氧分子被分成氧原子

答案 B 气球降落到液氨中,温度降低,氧分子间的间隔减小,导致气球变瘪,故选B。

3.(2015甘肃兰州中考)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特性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选项操作或现象分子特性

A 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隙

B 物体的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

C 湿衣服晾干分子是运动的

D 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答案 B 分子间有间隙,所以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A正确;物体的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遇热变大遇冷变小,分子本身的大小不变,B错误;湿衣服晾干是因为水分子在不断运动,C正确;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D正确。

4.下列关于原子、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地运动

C.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能够再分

D.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答案 C 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地运动,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故C错误。

5.下列有关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B.分子大、原子小

C.分子间有间隔,原子间没有间隔

D.分子是运动的,原子是静止的

答案 A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A正确。

6.自然界里水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变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A.水的化学性质

B.水分子间的间隔

C.水的物理性质

D.水分子的运动速率

答案 A 液态水受热时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遇冷时分子运动速率减慢,分子间间隔变小,水由液态变为固态,可见水的三态变化中,只是分子间间隔或分子的运动速率或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因此水的化学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二、简答题

7.试解释现象:少许砂糖放入水中,搅拌后,砂糖“消失”了,而水却有了甜味。

答案砂糖和水都是由许许多多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当把砂糖放入水中后,在构成水的微粒的作用下,构成砂糖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到构成水的微粒中,故我们会看到砂糖“消失”了,但水却有了甜味。

解析在解答本题时,应从“砂糖不见了”“水变甜了”等现象入手,用微粒的观点予以解释。

8.下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

(1)该反应中的最小微粒是;

(2)该反应的类型为;

(3)从微观的角度看,该变化的实质是。

答案(1)原子(2)化合反应(3)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解析(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2)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多少,确定该反应的类型,由于反应前有两种物质,反应后只生成一种物质,故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3)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测试时间:15分钟

一、选择题

1.(2016湖南永州中考)铈(Ce)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已知铈原子的原子核内有58个质子和82个中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24

B.58

C.82

D.140

答案 B 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铈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8,选B。

2.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下列有关原子的叙述错误

..的是( )

A.原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

B.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C.原子的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

D.原子的体积及在化学变化中的表现是由电子决定的

答案 A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不能再分;因为构成原子的核外电子的质量较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在原子中,有如下等量关系: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的体积由电子决定,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表现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故选A。

3.(2015江苏南京中考)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原子的是( )

答案 B 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故选B。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aCl由Cl-和Na+构成

B.Cl-的质子数比电子数多1

C.原子都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

D.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答案 A NaCl由Cl-和Na+构成,A项说法正确;Cl-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其质子数比电子数少1,B项说法错误;并非所有的原子都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如有一种氢原子中就不含中子,C项说法错误;分子是保持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故选A。

5.关于相对原子质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质量

B.由于原子质量数值比较小,使用不方便,所以采用相对原子质量

C.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质量与碳12原子质量的比值

D.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 g

答案 B A项,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B项,由于原子质量数值比较小,使用不方便,国际上统一采用相对原子质量;C项,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将某原子的质量与碳12原子质量的1/12相比较得出的比值;D项,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通常省略不写。故选B。

6.某粒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粒子是阴离子

B.该粒子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

C.该粒子属于金属元素

D.该粒子原子核内有16个质子

答案 C 该粒子的核外电子数大于质子数,属于阴离子,A正确;该粒子核外最外层有8个电子,是稳定结构,B正确;该粒子核内质子数是16,元素名称是硫,属于非金属元素,C错误,D 正确。

7.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

答案 C A项,核外电子数大于质子数,因此是阴离子;B项,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因此是原子;C项,核外电子数小于质子数,因此是阳离子;D项,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因此是原子。

8.如图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该粒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粒子的原子核内有12个质子

B.该粒子的核外有三个电子层

C.该粒子是一种非金属元素的原子

D.该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

答案 C 由该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粒子的原子核内有12个质子,A项说法正确;该粒子的核外有三个电子层,B项说法正确;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少于4,是一种金属元素的原子,C项说法错误;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D项说法正确。

9.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正电子、负质子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

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科学家已发现反氢原子。你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 )

A.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

B.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

C.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

D.由一个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

答案 A 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可以推断出,构成反氢原子的微粒与构成氢原子的微粒所带电性相反,即一个反氢原子可能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故选A。

二、填空题

10.在翠绿晶莹、光彩夺目的绿宝石中,含有一种重要的金属元素——铍。铍的原子结构示意

图为,则铍原子的质子数为,最外层上有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这种原子容易(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答案 4 2 失去

解析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11.如图为核聚变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表示三种原子,“”“”“”表示原子中的不同微粒,③是

元素的原子,①②③中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是(选填序号)。

答案氦①②

解析在原子中,电子在原子核的外部,所以小白球表示的是电子;在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所以大白球表示质子,黑球表示中子。③的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所以是氦原子;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由微观结构示意图可知,①和②中核内的质子数均为1,故属于同种元素。

课题3 元素

测试时间:15分钟

一、选择题

1.(2016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A.O

B.Si

C.Al

D.Fe

答案 C 地壳中含量排在前五位的元素是O、Si、Al、Fe、Ca。因此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

2.如图所示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A~E代表五种不同的元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E

A.原子序数:C>B

B.核内质子数:A=E

C.B、C同周期

D.A、D同族

答案 B 在元素周期表的同一周期中,元素的位置越靠左,原子序数越小,故A正确;A和E 代表不同的元素,其核内质子数一定不同,故B不正确;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个横行是一个周期,每一个纵行是一个族,故B、C同周期,A、D同族,C、D均正确。

3.化学科学需要借助化学专用语言来描述,下列化学用语与其含义相符的是( )

A.3N—3个氮元素

B.O2—氧气

C.Al—铝离子

D.P—1个氮原子

答案 B 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3N只表示3个氮原子;Al可以表示铝元素、一个铝原子、铝这种物质,铝离子的符号应为Al3+;P可表示磷元素、一个磷原子、磷这种物质;O2表示氧气这种物质或一个氧气分子。故选B。

4.(2016山东青岛中考)青岛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海洋资源非常丰富。下图为海水中富含的钠元素和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氯是一种非金属元素

B.钠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99

C.钠原子的中子数为11

D.氯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7

答案 C 氯的偏旁是“气”,属于非金属元素,故A正确;根据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钠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故B正确;钠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即核内质子数为11,而不是中子数,故C错误;根据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氯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7,故D正确。

二、填空题

5.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周期

ⅠA0 1

1H

1.008

ⅡAⅢAⅣAⅤAⅥAⅦA 2

6C

12.01

7N

14.01

8O

16.00

9F

19.00

3

11Na

22.99

12Mg

24.31

(1)13号元素的符号是;11号元素属于(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9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x= 。该元素的原子容易得到电子形成离子,画出该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答案(1)Al 金属(2)7

解析(1)13号元素是铝元素,其符号是Al;根据化学元素中文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金属元素中文名称一般有“钅”字旁,故11号元素属于金属元素。(2)在原子中,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即9=2+x,x=7;其得到电子形成的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6.如图所示,①、②是氧元素、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钙元素的原子序数(即质子数)为;

(2)D中的X= ;

(3)以上A、B、C、D四种粒子中,表示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是(填字母代号);

(4)B和属于同种元素的不同粒子(填“A”“C”或“D”)。

答案(1)16.00 20 (2)11 (3)A (4)C

解析(1)由氧元素、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00,钙元素的原子序数(即质子数)为20;(2)由D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其表示原子,则X=2+8+1=11;(3)A表示氖原子,属于稀有气体元素原子;(4)B和C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的不同粒子。

课题1 爱护水资源

测试时间:15分钟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水资源及其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仍是世界“贫水国”之一

B.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降水少,因而缺水严重

C.南方城市深圳水资源比较丰富,因此不必担心缺水问题

D.生活污水排入江河,有利于水生动物的生长

答案 A 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量很少,许多地区已出现因水资源短缺影响人们生活、制约经济发展的局面,我国属于“贫水国”之一。

2.水可以造福人类,但水被污染后却会给人类带来灾难。为了防止水体污染,可采用的方法是( )

①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

②不任意排放工业废水;

③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

④生活污水经过净化处理后再排放。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答案 D 防止水体污染可从治理工业废水,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的合理使用及生活污水的处理等方面考虑。

3.某学校组织同学们对水资源的状况进行调查,调查报告中的下述观点错误的是( )

A.水的污染加剧了淡水资源的危机

B.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C.地球表面约有71%被水覆盖,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十分丰富

D.可以考虑对海水进行淡化来解决淡水危机

答案 C 地球表面约有71%被水覆盖,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很少。

4.通过化学课的学习,成语“细水长流”可理解为( )

A.在家用细细的长流水洗衣或刷牙

B.节约每一滴水,形成“细水长流”的水资源观

C.地球上淡水储量丰富,可供人类永久使用

D.水龙头漏水可让其“细水长流”,方便使用

答案 B “细水长流”比喻节约使用财物或人力,使经常不缺。在水资源利用中可理解为节约每一滴水。

二、填空与简答题

5.我国是世界上淡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之一,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水污染日趋严重,导致很多淡水资源失去可利用的价值。请回答:

(1)造成水污染的原因有哪些?(答两点即可)

(2)生活中如何节约用水?(答一点即可)

答案(1)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农业上不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等。(答两点即可)

(2)用淘米水浇花(或随手关闭水龙头、使用节水器具等)。

解析(1)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农业上不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等都是造成水污染的原因;(2)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措施主要包括一水多用等。

6.安徽省东至县香隅镇化工园排放的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灌溉农田,以致镇里数千亩农田变成了荒地。事后分析这些水中含有大量有毒物,多项污染物超标。试分析:

(1)水体污染的后果是(答一点即可)。

(2)为防止水体污染,工业上应采取的措施是(答一点)。

(3)水资源的污染严重制约经济的发展,因此要爱护水资源,爱护水资源一要,二要。

答案(1)破坏水生生态系统(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2)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消除)污染物产生(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3)节约用水防治水体污染

解析(1)水体污染会影响人类的生活,破坏水生生态系统,危害人体健康等。(2)为防治水体污染,工业上应采取的措施是: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消除)污染物产生,同时对污染的水体作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后再排放。(3)爱护水资源要从两个方面做起: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

课题2 水的净化

测试时间:15分钟

一、选择题

1.某地发生轻微水污染事故,环保人员对受污染的原水进行了投入活性炭等处理。活性炭的作用是( )

最新人教版 初三化学上册 必背知识点

初中化学上册必背知识点 一、化学用语 1、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名称和符号 非金属: O氧 H氢 N氮 Cl氯 C碳 P磷 S硫 金属: K钾 Ca钙 Na钠 Mg镁 Al铝 Zn锌 Fe铁 Cu铜 Hg汞 Ag银 Mn锰 Ba钡原子团(根):氢氧根硝酸根碳酸根硫酸根磷酸根铵根 OH- NO3- CO32- SO4 2- PO43- NH4+ 2、化合价口诀 (1) 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 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五氮磷三价铝; 铜汞一二铁二三;二、四、六硫四价碳;许多元素有变价,条件不同价不同。 (2) 常见原子团(根)化学价口诀: 一价硝酸氢氧根;二价硫酸碳酸根;三价常见磷酸根;通常负价除铵根。 4、必须熟记的制取物质的化学方程式 (1)实验室制取氧气一: 2KMnO4===K2MnO4+MnO2+O2↑ (2)实验室制取氧气二: 2H2O2 ===2H2O+O2↑ (3) 实验室制取氧气三: 2KClO3===2KCl+3O2↑ (4)实验室制法CO2: CaCO3+2HCl==CaCl2+H2O+CO2↑ (5)实验室制取氢气: Zn+H2SO4==ZnSO4+H2↑ (6)电解水制取氢气: 2H2O===2H2↑+O2↑ (7)湿法炼铜术(铁置换出铜):Fe+CuSO4==FeSO4+Cu (8)炼铁原理: 3CO+Fe2O3===2Fe+3CO2 (9)生灰水[Ca(OH)2 ]的制取方法:CaO+H2O==Ca(OH)2 (10)生石灰(氧化钙)制取方法:CaCO3 ===CaO+CO2↑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由强至弱:K Ca Na Mg Al ,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按5个一句顺序背诵)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三、常见物质的颜色、状态 1、白色固体:MgO、P2O5、CaO、 NaOH、Ca(OH) 2、KClO 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 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除了有颜色的固体,其他固体一般为白色。 2、黑色固体: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2O3、HgO、红磷▲硫磺:淡黄色 4、溶液的颜色: 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如CuSO4溶液);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如FeCl2溶液);含Fe3+的溶液呈 棕黄色(如FeCl3溶液),其余溶液一般为无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5、(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 NH3(氨气)、SO2、HCl(皆为无色) (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空气、稀有气体 ▲注意: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盐酸、硝酸、醋酸(即醋);氨水;酒精为有特殊气体的液体。 6、有毒的:气体:CO ; 四、一些物质的特性及用途: 可燃性的气体:H2、CO、CH4 (甲烷) 都可做燃料,点燃前都要验纯,与空气混合点燃会爆炸。 还原性的物质:C、H2、CO 都可用来冶炼金属,将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单质。 具有氧化性的物质:O2,CO2 助燃性物质:O2 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或使燃着木条燃烧更旺。 有毒的气体:CO,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煤气中毒就是指CO中毒。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气体:只有CO2 最轻气体:H2也是唯一燃烧无污染的气体燃料 干冰(CO2固体):用于人工降雨,致冷剂;CO2气体:用于灭火,做温室肥料,制汽水等 盐酸(HCl):用于除铁锈,是胃酸的主要成份,浓盐酸有挥发性(挥发出HCl气体) 石灰石(CaCO3):建筑材料,制水泥、高温煅烧制CaO; 生石灰CaO:易与水反应并放热,做食品干燥剂,可用来制取Ca(OH)2。 熟石灰Ca(OH)2:用于改良酸性土壤,配制波尔多液,与Na2CO3反应制取NaOH 五、化学与社会相关常识。 三大化石燃料:煤(固)、石油(液)、天然气(气) 六大营养物质:糖类(主要供能物质,如:米、面、蔗糖、葡萄糖等)、 油脂、蛋白质(鱼、肉、蛋、奶、豆)、维生素(蔬菜、水果)、水、无机盐 缺乏某些元素导致的疾病:缺钙:骨质疏松症(老年人)、佝偻病(儿童);缺铁:贫血 缺碘:甲状腺肿大(大脖子病)缺维生素A:夜盲症;缺维生素C:坏血病 合金: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区别是含碳量不同,钢含碳量低,黄铜是Cu-Zn合金 铁生锈条件:铁同时与空气(主要是O2)和水接触 防锈方法是:保持铁制品表面干燥和洁净,并在金属表面形成保护膜(涂油漆、涂油、镀其它金属等)。可燃物燃烧条件:⑴是可燃物;⑵与空气(或O2)接触⑶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灭火的方法:⑴隔离可燃物,如建立隔离带、釜底抽薪;⑵隔绝空气(或O2),如用湿布、灯帽、土盖灭火焰,用 CO2灭火⑶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如用水灭火。 环境污染名词: 酸雨:主要由SO2、NO2造成,酸雨危害是使河流、土壤酸化,建筑物、金属被腐蚀。 臭氧层空洞:臭氧能吸收紫外线,由于臭氧被氟里昂等破坏而形成 温室效应:空气中CO2排放过多引起全球气温上升 白色污染:塑料随意丢弃,不易被降解而造成的污染。 空气质量日报:污染物主要指标是:总悬浮颗粒、SO2、氮氧化物(如NO2) 六、基本反应类型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设计(全一册)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全册 绪言 一、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 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 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 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4.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学法引导 1.学会概念辨别,注意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概念、特征、伴随的现象等方面加以区别;从变化发生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关系寻找它们的联系。 2.学会观察化学实验。 首先要观察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再注意观察变化中的现象,如变色、发光、放热、放出气体、发出声音……等;反应停止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学会观察实验,将有助于我们思考变化的原因,推测变化的原理,总结变化的规律。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像“走向化学世界”、“漫游化学世界”(北京西城电教馆,17分钟),也可利用幻灯片引入新课,或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如:化学史、元素的发现史、化学家的小故事、趣味化学、化学与生活等,由学生的发言引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学生讨论] 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构成物体的材料叫做物质。澄清两个概念:物质与物体。如铁这种物质能制成铁钉、铁锤等物体。 化学研究物质,如水是由什么元素(第二章学)组成?水由什么构成?(第三章学)构成水

九年级上册化学试题(人教版)

2011-2012九年级化学月学情检测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K—39 Ca—40 C—12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 l、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米酿成醋B.空气液化C.矿石粉碎D.酒精挥发 2、空气中含量较多且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水蒸气 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出现了“加碘食盐”、“高钙牛奶”等商品。这里的“碘”、“钙”应理解为() A.元素B.单质C.分子D.氧化物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变成离子,但离子不能变成原子 B.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能和任何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C.按质量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78%,含有氧气21%,含有其他气体和杂质1% D.所有的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极小的微粒构成的 5、已知镁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镁原子核内有12个电子B.镁原子核外有12个电子 C.镁原子核内有10个质子D.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 6、宇宙飞船内,用含氢氧化锂过滤网除去宇航员呼出的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LiOH + CO2→Li2CO3 + X。则X的化学式为( ) A.H2 B. H2O2 C.O2 D. H2O 7、某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生成物中含有二氧化碳,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物质不可能是纯净物 B. 该物质一定含氧元素和碳元素 C. 该物质一定是碳的单质 D. 该物质中可能含有氧元素 8、下图是气体物质的粒子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纯净物的是( ) 9、“3H2SO4”中有“1、2、3、4”四个数字,下面叙述其表示的意义错误的是() A、“1”表示硫元素的个数 B、“2”表示每个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 C、“3”表示分子个数 D、“4”表示每个分子中含有的氧原子个数 10、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关系归纳错误的是() A、核内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 B、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 C、金刚石与石墨的组成元素相同,因此性质完全相同 D、物质由原子、分子、离子等粒子构成

初中化学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讨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等问题,对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进行熏陶和培养。 (2)通过我国化学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学习化学的紧迫感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四、课时设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在接下来的40分钟里,我将和大家一起进行一次奇异的旅行——走进化学世界。(喷字呈现“化学”二字)去领略化学带给我们的震撼! 如果说,数学使人精细;哲学使人深邃;艺术使人浪漫;……。那么我要说,化学使人梦想成真! 在古代,人们梦想像鸟儿一样,身生双翅,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

在近代,人们梦想像千里眼、顺风耳一样,与远方亲人“天涯若比邻”;梦想能够亲眼观看,微观世界的奇异景象…… 化学就是帮助人类实现梦想的“魔法石”! 金属的冶炼,使人们拥有了制造飞机、汽车等崭新代步工具的材料,让人们“周游世界”的梦想成真;光导纤维的制造,使人们体验到“视频聊天”的快乐,让人们“天涯若比邻”的梦想成真! 同学们,你有怎样的梦想呢? 学生:回答 (板书: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同学们,你们想体验梦想成真的快乐吗?请跟我一起走进化学的殿堂,为我们的梦想成真而努力学习! 学生:愿意! 教师:化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自然界的蓝天、白云、绿树、红花……每时每刻都在演绎着化学的神奇变化;人世间的衣、食、住、行……每分每秒都在展示着化学的无穷魅力!没有化学变化的发明创造,就没有当今世界的五光十色、包罗万象;没有化学变化的千百万化,就没有当今世界的多姿多彩、神奇无限。…… 教师:大家看大屏幕,这是什么? 学生:水!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语文、英语、数学、物理、政治等学科。现在就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你是语文、英语、数学、物理、政治等老师,你将以水为主题,根据各自学科特点,跟同学们说些什么? 学生:语文老师说,水体现的是一种奉献精神。“洗净了别人,洗脏了自己。” 学生:英语老师说,Water。 学生:数学老师说,通过水可以计算出不规则容器的容积。 学生:物理老师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学生:政治老师说,“一个人不能两次走进同意条河水”。 教师:你们猜一猜,作为化学老师的我,又会说些什么呢?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全

学校 科目:化学 年级:九年级 教师: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讨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等问题,对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进行熏陶和培养。 (2)通过我国化学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学习化学的紧迫感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四、课时设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在接下来的40分钟里,我将和大家一起进行一次奇异的旅行——走进化学世界。(喷字呈现“化学”二字)去领略化学带给我们的震撼! 如果说,数学使人精细;哲学使人深邃;艺术使人浪漫;……。那么我要说,化学使人梦想成真! 在古代,人们梦想像鸟儿一样,身生双翅,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 在近代,人们梦想像千里眼、顺风耳一样,与远方亲人“天涯若比邻”;梦想能够亲眼观看,微观世界的奇异景象…… 化学就是帮助人类实现梦想的“魔法石”! 金属的冶炼,使人们拥有了制造飞机、汽车等崭新代步工具的材料,让人们“周游世界”的梦想成真;光导纤维的制造,使人们体验到“视频聊天”的快乐,让人们“天涯若比邻”的梦想成真! 同学们,你有怎样的梦想呢? 学生:回答 (板书: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同学们,你们想体验梦想成真的快乐吗?请跟我一起走进化学的殿堂,为我们的梦想成真而努力学习! 学生:愿意! 教师:化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自然界的蓝天、白云、绿树、红花……每时每刻都在演绎着化学的神奇变化;人世间的衣、食、住、行……每分每秒都在展示着化学的无穷魅力!没有化学变化的发明创造,就没有当今世界的五光十色、包罗万象;没有化学变化的千百万化,就没有当今世界的多姿多彩、神奇无限。…… 教师:大家看大屏幕,这是什么? 学生:水!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一课时物质的变化 一、物理变化 1、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2.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3.伴随现象:形状,状态的改变 4、常见的物理变化:物质溶解,物质的三态(固液气)之间的变化,如熔化等,形状改变,位置改变等。 二、化学变化 1、概念: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2、特征:有其他物质生成。 3、伴随现象:发光、发热、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常伴随能量变化。 4、常见的化学变化:所有物质的燃烧,金属的锈蚀,食物的变质、腐烂,动植物呼吸,植物的光合作用,酿酒,炼铁,去垢等。 三、注意事项 、生成沉淀,放出气体,颜色改变,发光,放热等现象经常用于判断是否为化学反应。(但不是绝对的,爆炸和发光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可以说明) 2、两者的本质区别是:有无其他物质生成。 3、两者之间的联系: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中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蜡烛的燃烧现象可以说明) 四、例子(只要看开始的反应物和反应后的物质是不是同一种即可,即有无其他物质生成)(如果你都会做,明白为什么,说明这部分你懂了哦!) 1、蜡烛融化(物) 2、蜡烛燃烧(化) 3、酒精挥发(物) 4、火树银花(化) 5、沙里淘金(物) 6、 杯水车薪(化) 7、卫生球消失(物)8、 活性炭净水(物) 9、百炼成钢(化)10、 液氮医疗麻醉(物)11、 海水晒盐(物)

12、锅炉爆炸(物)13、米饭烧焦(化) 14、蜡炬成灰(化) 15、木已成舟(物) 第二课时物质的性质 一、物理性质 1、概念: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2、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挥发性等。(可归纳为:色味态、两度、两点、三性) 二、化学性质 1、概念:需要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2、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腐蚀性、酸碱性、毒性、稳定性等。 三、注意事项 1、性质与变化的区别:一般描述物质性质的语言中有“可、易、能、会、难”等字,叙述物质的变化往往用“已经”、“了”、等过去时或“在”等现在时等表示时态的用语。如酒精燃烧、酒精能燃烧。(即能力和动作的区别) 2、氧气(O 2)和二氧化碳(CO 2 )的鉴别方法有哪些? 答:方法一:二氧化碳(CO 2 )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氧气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 方法二:二氧化碳(CO 2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熄灭,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方法三:二氧化碳(CO 2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氧气不能。 课题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通过学习课题二我们获得的知识: 1、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注意:不是有氧气就可以,空气中也有氧气); 3、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4、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组成,还含有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5、吸入的空气中含有较多的氧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和水; 6、蜡烛燃烧的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 7、科学探究是基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方案---科学实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交流讨论。 课题三走进化学实验室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全套】

人教版九年级初三化学上册全册教案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讨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等问题,对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进行熏陶和培养。 (2)通过我国化学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学习化学的紧迫感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四、课时设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在接下来的40分钟里,我将和大家一起进行一次奇异的旅行——走进化学世界。(喷字呈现“化学”二字)去领略化学带给我们的震撼! 如果说,数学使人精细;哲学使人深邃;艺术使人浪漫;……。那么我要说,化学使人梦想成真! 在古代,人们梦想像鸟儿一样,身生双翅,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 在近代,人们梦想像千里眼、顺风耳一样,与远方亲人“天涯若比邻”;梦想能够亲眼观看,微观世界的奇异景象…… 化学就是帮助人类实现梦想的“魔法石”! 金属的冶炼,使人们拥有了制造飞机、汽车等崭新代步工具的材料,让人们“周游世界”的梦想成真;光导纤维的制造,使人们体验到“视频聊天”的快乐,让人们“天涯若比邻”的梦想成真! 同学们,你有怎样的梦想呢? 学生:回答 (板书: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同学们,你们想体验梦想成真的快乐吗?请跟我一起走进化学的殿堂,为我们的梦想成真而努力学习! 学生:愿意! 教师:化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自然界的蓝天、白云、绿树、红花……每时每刻都在演绎着化学的神奇变化;人世间的衣、食、住、行……每分每秒都在展示着化学的无穷魅力!没有化学变化的发明创造,就没有当今世界的五光十色、包罗万象;没有化学变化的千百万化,就没有当今世界的多姿多彩、神奇无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全套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一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举例说明化学实验对探究的重要性及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2、认识化学实验的目的和意义,列举实验的注意事项; 3、说出常用仪器的名称、使用范围; 4、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概述操作要求。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参观化学实验室,说出实验室规则、仪器名称; 2、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并学会一些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形成遵守实验室规则的良好意识; 2、通过对化学家们研究过程的了解产生探究的欲望;

3、通过本节的动手实验、实践获得乐趣,真正体会严谨的科学态度、合理的实验步骤和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仪器的识记; 2、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滴管的使用、加热试管里的液体药品。【教学难点】 滴管的使用。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教材内容,课余时间分组参观实验室、仪器室、药品室,了解实验室实验规则、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药品的贮存 教师:准备实验所用仪器、药品及多媒体课件 附:实验仪器及药品:试管、镊子、药匙、量筒、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刷、大理石、碳酸钠、稀盐酸、硝酸银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等。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播放视频】中国科学家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新闻片段。介绍科学家取得的成功与无数的实验是分不开的,让学生知道实验的重要性。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一、认识我们的化学实验室 带领大家认识我们的化学实验室。 【播放视频】憨豆先生的故事。 【总结】遵守实验呈规则是成功实验的关键。 【简介】实验室规则: 1. 了解实验要求,熟悉实验步骤; 2. 规范操作,仔细观察,如实记录; 3.严禁在实验室喧哗、打闹; 4.严禁在实验室吃食物或尝药品味道; 5.废液不能倒入水池,应倒入废液缸。 【简介】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 【注意事项】1、酒精灯失火:立即用湿布扑灭。 2、割伤:用3%的双氧水清洗,再贴上止血贴。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后问题答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课后问题答案(完整版) P7讨论:区分: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若复燃,则是氧气,反之是二氧化碳。将澄清的石灰水通入,并晃动,若石灰水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不变就是氧气。将燃着的木条伸入,若火焰燃烧的更旺,则是氧气,若火焰熄灭,则是二氧化碳。 P10习题1、主要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举例见第2题) 2、(1)(4)(6)(7)(8)是物理变化,因为它们在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2)(3)(5)是化学变化,因为它们在变化过程中都有新物质生成。 3、因为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蜡烛受热熔化是物理变化。 4、(1)(2)(5)(8)是物质的物理性质;(3)(4)(6)(7)是物质的化学性质。 P12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进行观察和描述的参考资料: 点燃前:蜡烛呈圆柱状,直径约2 cm,由半透明的白色固体制成,具有轻微气味,质地较柔软,能用小刀切割,指甲也能划出刻痕。蜡烛的中心有一根烛芯,从底部一直伸延到顶部,并约有1 cm露出顶部。烛芯由多股细线拧合而成。从蜡烛上切下一块石蜡,把它放入水中,它不溶于水,并能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小。 点燃时:当燃烧着的火柴接近烛芯时,约2 s~3 s即可点燃蜡烛。点燃的蜡烛能够持续燃烧,燃烧时没有声音,并在燃烧的过程中缓慢地变短。蜡烛火焰由于气流而闪烁摇晃,并有黑烟产生,在无空气流动的情况下,火焰可以长时间地保持轻微的闪烁。在距离蜡烛火焰约2 cm的地方,蜡烛是温热的,并很柔软,可以用手任意捏塑,其余部分的蜡烛仍然是冷的。燃烧着的蜡烛因其顶部受热熔化而形成一个凹槽,熔化后的无色液体贮于凹槽中,并浸润烛芯直至火焰的底部。如果吹动蜡烛火焰或蜡烛燃烧时受热不均匀,贮于蜡烛凹槽中的无色液体会从凹槽中沿烛体流下。在流下的过程中,无色液体遇冷变为半透明体,并逐渐凝固附着在烛体上。蜡烛火焰分为三层,最里面的火焰底部呈淡蓝色;第二层的火焰是暗淡的,这一暗淡的区域略呈圆锥形;围绕着这一区域的最外层火焰呈黄色,其火焰明亮但不耀眼。三层火焰既有明显的边缘,又有不确定的顶部。当一根火柴梗平放入蜡烛火焰中约2 s后取出时,可以看到,处在火焰最外层的部位最先变黑,第二层次之,最里层变黑最慢,说明外层火焰温度最高,第二层次之,最里层温度最低。因此,应用外层火焰进行加热。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后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熄灭后:熄灭蜡烛时,有一缕白烟从烛芯飘出,用燃着的火柴点燃白烟,火焰会顺着白烟将蜡烛重新点燃。 P15步骤2现象:盛有空气的集气瓶无明显变化,而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石灰水变浑浊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化学研究的对象:研究物质的①组成和结构;②性质和变化规律; 2、物质的变化: (1)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本质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伴随的现象:发光、放热、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如:燃烧、腐蚀、生锈、酿酒、酿醋、食物腐烂(变质)、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燃烧引起的爆炸等。 (2)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如:物质的三态变化、溶解、结晶、挥发、粉碎、变形、压强增大引 起的爆炸等。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物质的性质: (1)化学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碱性、腐蚀性等。 (2)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凝固点、着火点、溶解性、导

电导热性等。 4、性质与变化的区别:变化是一个过程,而性质是物质本身所固有的属性。在语言描述上, 性质通常用“能、能够、会、容易、是、具有”等词描述。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1、实验观察的内容: 变化前:观察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等。 变化中:观察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是否变化、是否有气体、水或沉淀生成。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2、药品取用的原则: 三不原则:不闻药品气味;不尝药品味道;不能用手触摸药品。 节约原则:按实验规定用量取药,不要浪费。若没说明,应取最少量(液体取1— 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剩药处理原则:不能放回原试剂瓶,不能随意丢掉,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指 定的容器里。 3、基本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 药品的取用: (1)块状固体的取用:一横,二放,三慢竖。 粉末状固体的取用:一斜,二送,三直立。 (2)液体的取用:①瓶盖倒放在桌面上,防止药液污染;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走进化学实验室 ?重点: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溶解、过滤和蒸发操作,玻璃仪器的洗涤以及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配制。 ?难点:识图写出实验仪器的名称; 识图简述某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识图判断实验操作的正误和实验目的; 分析反常实验现象的产生原因。 ?知识框架图: 实 验 室基本操作加热 仪器 酒精灯 火焰温度:外焰内焰焰芯 (填>或<) 四不原则 酒精量不超过灯内容积( ) 不能向燃着的灯内添加酒精 不能用两酒精灯互相点火 不能吹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 直接加热仪器 试管 用途: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简易气体发生器 注意: 要预热并()加热,不骤冷 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斜持、口不对人,加热固体管口要倾斜 蒸发皿(不是玻璃仪器):用于液体蒸发 烧杯垫石棉网加热,用于溶解配制溶液,作反应容器 计量 仪器 托盘天平 精确度称准到0.1ɡ 使用 称量前:调零,垫纸或放玻璃器皿(潮湿、腐蚀性药品) 称量时:称量物放左盘,砝码放左盘,加砝码要用镊子,由大 到小最后移动游码 称量后:砝码放回盒,游码归零 量筒 用途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 注意 不能受热,不作反应容器,不配溶液 俯视(),仰视() 使用规格适当,放平,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胶头滴管 用途吸取滴加少量液 使用(四不原则)不倒置,不平放,不伸入容器,不碰容器壁 实验室基本操贮存 仪器 集气瓶收集贮存(),广口瓶贮(),()瓶或滴瓶贮存液体 固定支 撑仪器 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中上部,拇指不按短柄处 铁架台(含铁夹铁圈):用于固定过滤或加热装置 其它漏斗、玻璃棒、胶塞、导管、水槽、试管刷等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课后习题答案

义务教育基础课程初中教学资料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 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 人教版化学教材九年级(上下册)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 第一章小结 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举例说明。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同学们快乐成长,能够取得好成绩,为祖国奉献力量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同学们快乐成长,能够取得好成绩,为祖国奉献力量 答: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例如:汽油挥发、铁水铸成锅是物理变化;木柴燃烧、铁的生锈是化学变化。 2.下列现象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为什么? (1)潮湿的衣服经太阳晒,变干了。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水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2)铜在潮湿的空气里生成铜绿。 答:是化学变化,因为有新物质铜绿生成。 (3)纸张燃烧。 答:是化学变化,因为有新物质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4)瓷碗破碎。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瓷碗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5)铁生锈。 答:是化学变化,因为有新物质铁锈生成。 (6)石蜡熔化。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石蜡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7)寒冷的冬天在玻璃窗前呼吸,玻璃上出现一层水雾。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水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8)下雪天把一团雪放在温暖的房间里,雪融化。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汇总

新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 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期会冶铁、炼钢。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红约1S后取出。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具体的实验步骤和现象见书本P15)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量液体体积--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读数只能精确到0.1毫升。 (三)称量物质的质量--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注意点:(1)游码先归O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玻璃器皿内(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不可吹熄。(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用湿抹布扑盖。 (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 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离试管口1/3处。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离试管口近1/3处;用手拿住 (六)分离物质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 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 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 1、药品的存放:一般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滴瓶中),金属钠存放在煤油中,白磷存放在水中 2、药品取用的总原则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全集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化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将继续在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中考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本,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过程。提炼自身的教学水平,在帮助学生发展各方面素质的同时,使自身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再上一个新的台阶,打好基础,力争在明年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二、学生分析 我校九年级有50名学生,据杨老师说其中女生学习较好,我要尽快熟悉学生,了解他们在八年级学习成绩,提前做好优等生提升和差生的促进工作。九年级刚开设的新课程,与生活的联系较多,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教师应正确引导,以期在中考中取得好的成绩。教师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三、教材分析 本教材体系的第一个特点是分散难点,梯度合理,又突出重点。以学生生活中须臾离不开的水、空气、溶液,以及碳等引入,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同时有计划地穿插安排部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定律。这样使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分散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减轻学习时的困难。为了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和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小,重点较突出。第二个特点,突出了以实验为基础的,以动手操作能力要求,每一块中都有有许多学生实验和实验探究,同时又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四、目标任务 1、理论知识联系生产实际、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2、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学习常见地元素和化合物的基础知识,掌握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基本技能,并了解化学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

(完整版)2017九年级化学上册基本概念总汇(人教版)

XX九年级化学上册基本概念总汇(人教 版) 1、(2页)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7、8)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做化学反应。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3、(27)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由不同种分子(原子)构成的物质。 4、(27)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叫做纯净物。) 、(3)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多变一) 6、(3)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 7、(36)缓慢氧化: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容易察觉的反应,叫做缓慢氧化。

8、(38)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一变两不变) 9、(38)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做催化作用。 10(39)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一变多) 11、(47)化合物:组成中含有不同元素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 12(47)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叫做氧化物。 13、(2)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原子的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14、(6)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硬水; 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软水。 1、(71)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质量(符号为Ar)。 16、(73)元素: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 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基础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原子论(道尔顿)和分子学说(阿伏加德罗)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依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有是化学变化,无是物理变化 3.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温度最高的是外焰。 4.蜡烛燃烧产物:二氧化碳和水 产物的检验方法:二氧化碳——在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水——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变模糊或有水珠出现) 5.蜡烛燃烧后的白烟是蜡烛受热气化后的蜡烛蒸气。 6.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7.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有:烧杯、烧瓶、锥形瓶(加热时,需加石棉网) 8.绝对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量筒、集气瓶、漏斗 9.加热液体时,盛液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10.托盘天平:称量仪器,一般精确到0.1克,易潮解的药品或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固体)必须放在玻璃器皿(如:小烧杯)中称量。 11.左右盘放对的时候:药品的质量=砝码读数+游码读数;若左右盘放颠倒了:药品的质量=砝码读数-游码读数 12.玻璃棒的用途:溶解搅拌加速溶解、过滤引流、蒸发时搅拌防止液体飞溅 13.严格按规定用量取用;无说明时液体1-2m,固体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14.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最早明确提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1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性质。 16.目前空气污染指数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臭氧。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指数项目。 17.存在的环境问题:温室效应:二氧化碳含量过多引起、臭氧空洞:氟利昂排放引起、酸雨:由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引起。 18.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略大于空气;(可用向上排空法)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 19.降温后,氧气可以变为淡蓝色的液体,甚至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20.氮气做冷冻剂、保护气、超导材料虽然不包含化学变化,但利用了它们的化学性质(稳定性)。 21.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衣服或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稀硫酸沾到衣服或皮肤上也要处理,否则稀硫酸的水分蒸发,会变成浓硫酸;如果不慎将碱液滴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然后再涂上硼酸溶液。 22.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原理:4P+5O22P2O5 现象: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②放热; ③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中, 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空气总体积的1/5。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整套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上册 科目:化学 年级:九年级 教师: 马边第一初级中学

教材分析: 在小学自然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化学知识,现在作为一门独立的“化学”猝然客人类似学习,大家会提出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化学等问题。绪言从大家的亲身感受,提出了很多饶有趣味,并带有一定想象力的问题,指出这些并非都是一些美好的愿望,它们正在通过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逐步实现,从而引导大家了解化学是一门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科学,它们的任务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接着教材以丰富多彩的化学学科和现代科技成果,概述了人类认识化学、利用化学和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以及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展示了化学的魅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 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化学等问题,注重对学生进行化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和培养。 教学思路: 教材创设了一些情景,从殷实的史实出发,展示了化学与人类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关系,我们要仔细地阅读认真的品味,初步从化学、技术、社会这三者的密切关系中领悟化学学习的价值,建立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责任感。 中考分析: 本课题重点引入了什么是化学,为什么学化学,这是学习化学必须弄清楚的最基本知识,并贯穿了学习的全过程,是中考必考的重点。中考热点为化学研究的对象、作用及发展史。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讨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等问题,对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进行熏陶和培养。 (2)通过我国化学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学习化学的紧迫感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四、课时设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知识点归纳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1、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拉瓦锡(法国)(第一个用天平进行定量分析)。 2、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空气成分 O2 N2 CO2稀有气体其它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氧气21% 氮气78% 稀有气体0.03% 其它气体0.94%杂质0.03%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选择红磷 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 c、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d、结论:空气是混合物; 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1L水只溶30mL氧气; 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 e、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2)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3)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 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酸雨(NO2、SO2等)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 6.氧气 (1)氧气的化学性质:特有的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铁、铝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