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土地利用规划学复习要点总结

土地利用规划学复习要点总结

土地利用规划学复习要点总结
土地利用规划学复习要点总结

土地利用规划学复习要点总结

1.土地的概念

1)人们通常把地球表面的陆地部分,由泥土和砂石堆成的固体场所称为土地

2)土地的平面观认为土地指整个地球表面(包括陆地和海洋)

3)土地包括影响土地用途潜力的自然环境,如气候、地貌、土壤、水文、植被,还包括过去和现在人类活动成果

4)立体的广义的土地概念可近似于环境、资源、国土

2.土地的功能

1)养育功能2)承载功能3)仓储功能4)景观功能

3.土地的特性

1)土地的物质自然性2)土地的数量有限性

3)土地的沃度差异性4)土地利用的持续性

5)土地位置的空间性6)土地属性的两重性

4.土地利用的概念

人们依据土地资源的特殊功能和一定的经济目的,对土地的开发、利5.土地利用途径

1)从土地利用广度扩展

2)从土地利用深度挖潜

6.土地利用规划

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

用的综合技术经济措施

实质:人类对未来土地利用及其发展趋势所作的预先估算的过程

目的:维持人类生存,优化组织土地利用,保护整个人类的利益

职责:土地供需预测、协调供需矛盾、追求满意效益、引导持续利用记叙土地规划最早的是汉代的《尔雅》

7.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

1)首要任务:土地供需综合平衡

2)核心内容: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3)土地利用宏观布局

3)土地利用微观设计

8.土地利用规划分类

1)按对象不同划分: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乡村土地利用规划

2)按范围划分:区域性土地利用规划、用地单位土地利用规划

3)按任务划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9.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

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

2)土地利用潜力分析

3)土地供给与需求量预测

4)土地供需平衡和土地利用结构化

5)土地利用规划分区或重点用地项目布局

6)城乡居民点用地规划

7)交通运输用地规划

8)水利工程用地规划

9)农业用地规划10)生态环境建设用地规划

11)土地利用专项规划12)土地利用费用效益分析和规划实施10.我国一般按行政区划单位分为全国-省-市-县-乡五级土地利用规划11.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理论为地租和地价理论

级差地租:利用较好生产条件土地的超额利润

级差地租存在的条件: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土地的差别性

级差地租Ⅰ:由于土地肥沃程度和土地位置的不同而产生的

级差地租Ⅱ: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投入等量资本所产生的生产率差别而形成的

土地价格:地租的资本化土地价格=地租/利息率

12.区位理论:

1)杜能的农业区位论2)韦伯的工业区位论

3)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4)廖什的市场区位论

13、土地利用规划的原则

1)维护社会主义公有制原则

2)因地制宜原则3)综合效益原则

4)逐级控制原则5)动态平衡原则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民经济的要

求,协调土地总供给和总需求,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的宏观战略措施。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由各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核心是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作用是宏观调控和均衡各业用地。

实质:对有限的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各部门间的合理配置即土地资源的部门间的时空分配。

确定土地利用基本方针的依据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三要保护环境”的基本原则;本地区土地资源的优势和土地利用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及其对土地利用的制约。15.土地资源配置

对土地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部门之间数量、质量、区位的分布状态。

土地资源配置的四项要素:时间、空间、用途和数量

16.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特点

1)整体性2)长期性3)战略性4)控制性

17.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任务

1)土地利用的宏观调控

2)土地利用的合理组织

3)土地利用的规范监督

18.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

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2)土地供给量预测

3)土地需求量预测4)确定规划目标和任务

5)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6)土地利用分区

7)制定实施规划的措施

19.衡量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3个方面,12项指标)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基尼系数和贫困人口比重、收入水平、营养水平、居住水平、恩格尔系数和文化用品及文化教育、生活服务支出比重、平均期望寿命、中学入学率

20.土地需求量预测

对于一定规划期限内规划地区(或单位)各业用地规模所进行预先测算和估计,以其作为协调土地供需和编制用地规划的重要依据。

土地需求量预测包括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

21.人口预测

1)人口自然增长法

2)劳动平衡法

3)人口自然增长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死亡人数)/人口总数

22.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对规划区域现时土地资源的特点、利用结构与布局、利用程度、利用效果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

目的:掌握1)区域土地利用的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

2)土地利用的历史演变及其变化趋势

3)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和布局特点

4)土地开发利用程度

5)土地利用的效果

6)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内容:1)土地资源数量分析2)土地资源质量分析

3)土地利用开发程度分析4)土地利用结构分析

5 )土地利用效益分析

23.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指标体系

由土地开发程度、土地集约经营程度、土地利用综合效果3方面30项指标组成

土地开发程度:土地垦殖率=耕地面积/土地总面积

土地利用率=已利用土地/土地总面积

耕地复种指数=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耕地总面积

林地覆盖率=林地面积/土地总面积

建筑密度=建筑基底面积/用地总面积

建筑容积率=建筑总面积/用地总面积

土地集约经营程度:土地利用投入产出率=土地产出总值/土地投入总值

城镇化水平=城镇人口总数/人口总数

24.土地质量

土地相对于某种特定用途表现出效果的优良程度。

25.土地质量评价按其目标可分为: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生产潜力

评价、土地经济评价

土地适宜性评价:评价土地对于某种用途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的程度

土地生产潜力评价:在一定技术投入条件下,土地所具有的潜在生产能力和提供效能的能力

26.土地人口承载力

又称土地承载力或资源承载力,指一定地区土地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7.土地需求量预测

1)农业用地需求量预测:耕地需求量、果园用地需求量、副业用地需求量、渔业用地需求量、林地需求量

2)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居民点用地需求量(指标概算法、需求推算法、两区累加法)、水利工程用地需求量预测、公路工程用地需求量预测

28.土地供给

自然赋予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利用的土地数量和土地质量,包括土地自然供给和土地经济供给

29.土地供给总量

规划区域内人类利用的各种土地类型的数量之和

土地利用类型: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和未利用地8大类

30.土地供需分析

在土地供给量与土地需求量预测和估算的基础上加以比较,依据土地供给量和土地需求量两者之间的数量比较借以评价供不应求、供过于求和供需平衡状况。

31.土地利用结构

国民经济各部门占地的比重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是各种用地按照一定的构成方式的集合。

可解决的两个问题: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合理分配土地资源;

实现土地利用效率最大化

32.土地利用结构方案的规划原则

1)切实保护耕地原则2)统筹兼顾原则

3)因地制宜原则4)三效益(社会、经济、生态)统一原则5)公众参与原则

方案编制方法:土宜法、综合法、模型法

规划期内增加的耕地面积包括新垦荒地面积、工矿废弃地、旧废

基地重新变为耕地的复垦面积。

规划期内减少的耕地面积包括建设占用耕地面积、退耕还牧、还林、还园的耕地面积。

3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模式有土地利用分区模式和土地利用类型模式。

土地利用分区在规划区域内是唯一的,不可重复的

土地利用类型允许在规划区域内重复出现

34.土地利用分区方法:综合分析法、主导因素法、叠置法、聚类法

35.用地配置可分为农业用地配置和建设用地配置

1)农业用地配置:蔬菜地配置、大田作物用地配置、林业用地配置、人工饲料地配置、副业用地配置

2)建设用地配置

A.居民点用地选址 B.工业用地选址 C.公路选线 D.渠道配置土地利用详细规划

36.居民点

城市、城镇、乡村的总称,是人们聚居和建筑物、构筑物、生产资料集中配置的场所

37.我国城市分特大城市(>100万人)、大城市(50-100万人)、中等城市(20-50万人)、小城市(<20万人)

城镇分县城和集镇;乡村分中心村、基层村、村落

38.集镇:我国集镇包括建制镇和场(乡)镇,是指县城以下一定区域内工商业比较发达,具有一定的市政工程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农村小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服务中心。

39.城镇化的表现

1)反映一个地区、一个国家或全世界居住在大中城市中的人口占城乡总人口的比例日益增加

2)集聚程度达到称为“城市”的居民点的数目日益增加

3)单个城市的人口和用地规模日益增大

40.城镇化的特点:世界性、区域性、连续性

41.城镇化可采用主要指标法和复合指标法加以量度

42.城镇体系:一定空间区域内具有内在联系的城镇集合

城镇体系的特征:整体性、层次性、动态性

43.居民点规模:人口规模、用地规模、活动规模、辐射规模1)居民点人口规模:三种计算标准:城市非农人口数量、城市行政辖区人口数量、城市建成区人口数量

2)居民点用地规模:城市建成区用地规模、城市规划区用地规模、城市行政辖区用地规模

44.居民点布局的形式

1)卫星式:以大城市为中心,在其周围发展重点卫星城和一般城镇2)带状式:大小居民点分布呈带状。最主要的是沿着铁路干线、大型河流或国家级公路而设立。

3)多边形式:

4)自由式:“一去二三里,沿途四五家,店铺六七座,遍地住人家”

45.耕地规划

耕地组织形式:作物种植结构和作物轮作制度的耕地利用方式

田块的长度一般在500-800m或更长

田块规模大致为10-13.33hm2

耕作田块的外形:1)田块最好是长方形、方形,其次是直角梯形,平行四边形

2)田块的两个长边要呈平行和直线

3)不能把梯形和平行四边形田块的短边设计得过斜

4)不能把田块设计成形状不规整的三角形和多边形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46.基本农田:根据一定时期人口和国民经济对农产品的需求以及对建设用地的预测而确定的长期不得占用的和基本农田保护规划期内不得占用的耕地

47.基本农田保护区:为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而依照法定程序划定的区域。

48.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专项与总体的关系。

49.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规划原则

1)切实保护耕地的原则2)综合协调的原则

3)双轨并行的原则(基本农田保护控制指标由省、市、县、乡逐级下达,以乡(镇)行政辖区为基本核定单位。

4)区划完整性的原则

为便于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定、建档和管理,完善和巩固地籍管理体系,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定,不宜打破村级行政界线。

50.土地整理: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调整与治理

51.土地整理的范畴

1)农地整理:农田整治、农地改造、地块调整、土地结构调整、宜农荒地开发、农村建设用地整理

2)市地整理

52.土地整理的规划程序

1)选择土地整理单元2)编制土地整理规划

3)审批土地整理实施4)组织土地整理实施

5)土地整理成果验收

53.土地复垦:凡在生产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政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称做土地复垦。

54.复垦规划的原则

1)复垦因因地制宜,兼顾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综合协调发展

2)废弃地复垦要和生产建设统一规划,合理安排,并结合生产情况逐年实施

3)复垦规划要与城镇、道路水利等建设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统一规划

4)复垦要与矿区和邻近企业的排矿、排土、排灰、排渣等统一规划

55.土地整治

改变土地利用的不利生态环境条件的综合措施

56.土地整治类型:水土流失地、盐碱地、沼泽地、风沙地、红黄壤低产地和海涂整治

57.GIS:处理地理数据的输入、输出、管理、查询、分析和辅助决策的计算机系统。

58.土地利用规划成果资料

1)土地利用规划图:居民点规划图、各类工程规划设计图,如渠道纵横断面图、道路断面图、水工建筑物设计图,以及单项规划图,

如林业规划图、作物布局图、水土保持规划图。

2)土地利用规划说明书:包括基本情况、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管理体制、土地利用结构和居民点的布局,各业生产用地的划分及其内部规划,水利、道路、林带等基本建设项目的规划,基本建设投资,以及规划实施与经济效益概算等

3)技术和法律文件及其他调查资料:包括上级有关指示,如发展方向、社会经济发展指标等,以及规划方案的审查决议、有关重要会议记录、协议、调查资料与图表,如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壤图

4)施工图和实施计划:包括规划设计方案现场铺图所需绘制的施工图件,执行规划方案的总安排和逐年实施计划,以及土地利用规划动态监测体系。

59.土地利用计划的类型

1)按计划时效分为中期计划和年度计划

中期计划:一般是五年计划

年度计划:以一年为期,是中期计划的具体化

土地利用规划学习心得体会(范文7页)

土地利用规划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土地利用规划》这门课程我学习到了较丰富和全面的土地利用规划方面的知识,这是能较好的开展农村土地利用的基础;在学习中,老师认真负责,教学经验丰富,能够把握业内的最新方向,使我在学习上有很大的提高。 一、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概念 1.土地利用规划是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作的总体的战略性布局和统筹安排。是从全局和长远利益出发,以区域内全部土地为对象,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以利用为中心,对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保护等方面做统筹安排和长远规划。目的在于加强土地利用的宏观控制和计划管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是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依据。编制程序是:编制规划的准备工作;调查研究,提出问题报告书和土地利用战略研究报告,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方案;规划的协调论证;规划的评审和报批。 2.土地规划是对土地利用的构想和设计,它的任务在于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因地制宜的原则,运用组织土地利用的专业知识,合理地规划、利用全部的土地资源,以促进生产的发展。具体包括:查清土地资源、监督土地利用;确定土地利用的方向和任务;合理协调各部门用地,调

整用地结构,消除不合理土地利用;落实各项土地利用任务,包括用地指标的落实,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指标的落实;保护土地资源,协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之间的关系,协调城乡用地之间的关系,协调耕地保护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关系。 二、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内容 1.明确土地利用的基本方针,批准的现行土地利用规划的土地利用基本方针是: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采取有力措施,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2.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通过充分协调和综合平衡,提出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方案,即确定规划目标年各类土地面积和布局。其中,耕地面积、基本农田面积、建设占用耕地面积、开发整理新增耕地面积、城镇用地面积5项为控制性指标。 3.制定实施规划的措施,根据法律法规,制定配套的、切实可行的政策及措施,保障规划的实施。通常的实施措施包括:制定年度计划、执行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制度、严格农用地转用审查、严格城市、镇、村建设规划审查,指导农业结构调整。

高三生物复习要点总结考试说明版

高三生物复习要点总结考试说明版 自由水:良好溶剂,有利于物质运输和化学反应的进行 1、结合水:细胞结构组成部分 自由水越多,新陈代谢越强;结合水越多,抗逆性越强,自由水和结合水可 相互转化 组成成分:Mg→组成叶绿素、Fe→血红蛋白、P、Ca、I 维持细胞形态和功能:生理盐水 1、无机盐功能生命活动:哺乳动物血液中钙盐太低,就会出现抽搐 维持细胞渗透压和酸碱平衡: 浓度越高→渗透压越高 单糖: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 (单糖动植物都有) 2、糖的分类植物二糖:蔗糖、麦芽糖;动物二糖:乳糖 植物多糖:纤维素、淀粉;动物多糖:糖元(肝糖元、肌糖元) 脂肪:储能 2、脂质分类类脂:磷脂膜结构基本骨架 固醇类:胆固醇、性激素、VD 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写出通式 肽键:-CO-NH- 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种类、数量、排列顺序、空间结构 3、蛋白质结构组成成分:肌肉 催化作用:酶 蛋白质功能运输作用:载体、血红蛋白 调节作用:蛋白质类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促激素) 免疫作用:抗体 肽键个数=氨基酸个数(N)-肽链条数(M) 相关计算蛋白质分子量=N*a-18*(N-M) 基因(DNA)中碱基:mRNA中碱基:氨基酸个数=6:3:1 几条肽链至少几个氨基和几个羧基(至少两头有) 3、写出核酸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的连接方式 五碳糖 A、T、G、C 脱氧核苷酸→DNA 磷酸核苷酸 含N碱基 A、U、G、C 核糖核苷酸→RNA 3、DNA功能遗传信息的传递→复制 遗传信息的表达→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转录和翻译)DNA 转录RNA翻译蛋白质 (6:3:1) 解旋三种RNA参与

非细胞生物:病毒 代表:蓝藻、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4、生物原核生物细胞壁:肽聚糖 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无其他复杂细胞器细胞生物核区:无成型的细胞核 代表:除蓝藻之外的植物,动物(含原生动物) 真核生物真菌(单细胞酵母菌、霉菌、大型真菌) (无核膜核仁)→有DNA不与蛋白质结合→无染色体→不能进行有丝分裂,也不进行减数分裂→不遵循三大规律→只有基因突变无其他变异 组成成分:蛋白质、磷脂、糖蛋白(识别、信息传递等) 结构特点:流动性体现:动物细胞膜内陷,受精作用,细胞工程,内吞外排 5、细胞膜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取决于蛋白质) 体现:海水淡化、污水净化 出入C膜: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胞吞、胞吐 5、粗面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内质网运输加工高尔基体加工成熟蛋白质胞外 6 能产生水细胞器: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 能产生ATP的结构: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高等植物根中无中心体,无叶绿体 7、连续有丝分裂有细胞周期的细胞:分生区、形成层、受精卵、癌细胞、部分干细胞

土地利用规划学 期末重点

1.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经济措施。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一定规划区域内,根据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协调土地总供给与总需求,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的宏观战略措施。 3..区位论: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空间中的相互关系的学说。包括杜能的农业区位论、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廖什的市场区位论。 4.系统工程:是系统科学的一个应用分支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组织管理技术,是以大型的复杂的系统为研究对象,并有目的地对其进行规划、研究、设计和管理,以期达至总体最优的效果。 5.土地适宜性的评价:是评定土地对于某种用途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的程度,它是进行土地利用决策、科学地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依据。 6.土地利用潜力:在发挥现有的土地利用条件下,土地能进一步发挥其功能的大小,说明土地利用的集约程度和土地使用效率的重要指标。 7.土地利用结构:国民经济各部门占地的比重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是各种用地按照一定的构成方式的集合。 8.土地利用地域分区:依据土地利用和保护的主导方向,对土地利用进行空间划分的过程。 9.居民点:人类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地点。 10.城镇体系:又称城市体系或城市系统,指区域内一系列规模不等、职能各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城镇组成的有机整体,是一定空间区域内具有内在联系的城镇集合。 11.土地整理:指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调整与治理,通过对土地利用环境条件的改善和生态景观建设,消除土地利用中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制约或限制作用的因素,促进土地利用的有序化和集约化。 12.土地复垦:在生产过程中,对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 13.土地整治规划:为了使土地资源得以永续利用人为地创造土地生态良性循环的途径和措施的总体安排。 14.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是为解决某个特点的土地利用问题而编制的一种土地利用规划类型,如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农田整理规划、土地开发复垦、整治规划等。 15.排水枢纽:控制灌区用于排水的建筑物,如排水闸、排水站。 16.容泄区:容纳经排水枢纽排泄出去的多余水量的场所,一般为天然河流、湖泊或水库等。 17.土地质量:土地相对于某种特定用途效果的优良程度。按其目标可分为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生产潜力评价,土地经济评价。 18.可行性研究:指进行能否做得到或是否行得通的研究。一般分为四个阶段:投资机会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详细可行性研究,决策阶段。 19.基本农田:根据一定时期人口和国民经济对农产品的需求以及建设用地的预测而确定的长期不得占用的和基本农田保护规划期内不得占用的耕地。 20.土地利用结构可以解决的问题: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合理分配土地资源和实现土地利用效率最大化。土地利用效率可用平均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的大小或平均单位产出的占地大小来表示。土地利用效率最大化就是要尽可能地降低平均每单位产出的占地量或提高平均每单位土地的产出量。 21.土地的功能:①养育功能;②承载功能;③仓储功能;④景观功能。 22.土地的特性:①土地物质的自然性;②数量的有限性;③沃度的差异性;④利用的可持续性;⑤位置的空间性;⑥属性的两重性。

最新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知识点整理

地基基础部分 1.土由哪几部分组成? 土是由岩石风化生成的松散沉积物,一般而言,土是由固体颗粒、液态水和空隙中的气体等三部分组成。 2.什么是粒径级配?粒径级配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哪些? 土中土粒组成,通常以土中各个粒组的相对含量(各粒组占土粒总质量的百分数)来表示,称为土的粒径级配。 对于粒径小于或等于60mm、大于0.075的土可用筛分法,而对于粒径小于0.075的土可用密度计法或移液管法分析。 3.什么是自由水、重力水和毛细水? 自由水是存在于土粒表面电场范围以外的水,它可以分为重力水和毛细水。 重力水存在于地下水位一下的土骨架空隙中,受重力作用而移动,传递水压力并产生浮力。毛细水则存在于地下水位以上的孔隙中,土粒之间形成环状弯液面,弯液面与土粒接触处的表面张力反作用于土粒,成为毛细压力,这种力使土粒挤紧,因而具有微弱的粘聚力或称为毛细粘聚力。 4.什么是土的结构?土的主要结构型式有哪些? 土的结构主要是指土体中土粒的排列和联结形式,它主要分为单粒结构、蜂窝结构和絮状结构三种基本类型。 5.土的物理性质指标有哪些?哪些是基本物理性质指标?哪些是换算指标? P6 6.熟练掌握土的各个物理性质指标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相互换算。 P7-8 7.无粘性土和粘性土的物理特征是什么? 无粘性土一般指具有单粒结构的碎石土和砂土。天然状态下无粘性土具有不同的密实度。密实状态时,压缩小,强度高。疏松状态时,透水性高,强度低。 粘性土粒之间存在粘聚力而使土具有粘性。随含水率的变化可分别划分为固态、半固态、可塑及流动状态。 8.什么是相对密度? P9 9.什么是界限含水量?什么是液限、塑限含水量? 界限含水率:粘性土由一种状态转换到另一种状态的分界含水率; 液限:由流动状态转为可塑状态的界限含水率; 塑限:有可塑状态转为半固态的界限含水率; 缩限:由半固态转为固态的界限含水率。 10.什么是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他们各反映粘性土的什么性质? P10 11.粗粒土和细粒土各采用什么指标进行定名? 粗粒土:粒径级配 细粒土:塑性指数

土地利用规划实习心得1

土地利用规划实习心得 土地利用规划实习心得 今年6月中旬,我们进行了为期十天的土地利用规划室内实习,这次实习,受益匪浅,我不仅深化了课本以及课堂上所掌握的一些知识,而且还增长了许多学识和见识,获得了许多实践经验,另外也认识到自己部分知识的浅显和缺乏,这些不足,更加激励了自己以后更好的学习,以下是这次实习中的心得体会。 我们首先进行了冯老师的土地利用结构方案编制的实习,利用综合法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表、土地用途变更计划表和土地利用综合平衡表上作业,从而达到土地面积在数量和空间位置上的平衡。这是实习第一天的内容,欣喜却又不安,欣喜的是我们掌握了方法,各成员分工协作,非常融洽,在制作过程中不断交流心得,解开了一些曾经在课堂上的疑惑。不安的是数据出错,没能当堂交上作业,幸好老师体谅了我们的难处,承认发给我们的那个地区确实有些复杂,同意我

们课后再交上。这次经历告诉我们干什么都不能马虎,一定要把好关,否则,既费时又费力,后果也许是不可估量的。 随后,我们又先后进行了五个专题的实习,第一个是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这个专题使我们对易县的基本情况及土地利用状况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专题的任务是通过分析易县的土地利用现状,总结出它的利用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制定措施。其中我参与了土地资源利用特点和问题的制作。这个专题也是实习的第一个专题,时间紧,任务重,但是我们在组长的安排下,两人一组,各负责某一方面的问题,有条不紊的完成了作业,并成功的做成了PPT,在课堂上进行了汇报。我对这个专题的印象特别深,因为它让我明白好的规划是成功的开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它让我认清计划的重要性,怎样更有效率的工作,当然,更重要的还是集体的力量,团队协作真的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在PPT的报告中,我看到每组的内容,各有各的特色,内心不禁一阵感动。 第二个专题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研究,其中我参与了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实现程度评价的制作。这个专题确实用了很长的时间来制作,老师讲完以后,我们就在组长的带领下找了自习室讨论起来,一直到下午,大家翻书的翻书,上网找资料的找资料,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优势。我觉得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实现程度评价是最难的一个部分,涉及到计算问题以及图表的制作,本来觉得有点无从下手的事情,在大家的讨论中一点点被整理出来,完成以后的那种成就感是我难以忘记的。

高考总复习知识点总结(一)

第一章 集 1、 常用数集的符号: (1)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通常简称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2)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也称正整数集,记作N+(或N*) (3)全体整数的集合通常称作整数集,记作Z (4)全体有理数的集合通常简称有理数集,记作Q (5)全体实数的集合通常简称实数集,记作R (6)复数集合计作C (7)属于∈,不属于?,并集?,交集?,真包含?,被真包含?,包含?,被包含?,不包含?,空集? 2、 集合部分 (1)集合的三个特性:无序性、确定性、互异性 (2)集合的分类:按元素的个数分为有限集合无限集;按元素的性质可分为数集和点集等 (3)集合的表示法:举例法、描述法、图示法 (4)集合的运算: ①n 元集合共有2n 个子集,其中有2n -1个真子集,2n -1个非空子集; ②交集:=?B A {x/x A ∈且x B ∈} ③并集:A ∪B={x|x ∈A 或x ∈B} ④补集:CuA={x/A x ?且x ?}(其中A ? ) (5)集合中常用的运算性质: C B B A ??,,则A=B ; C,B B,A ??则C A ?; A A A =?, ?=??A ; A A A =? A B B A ?=? A A =??; ?A CuA=? A ?CuA=U B A A B A ??=? A B A B A ??=? A ??且?≠A ,则A ?? 注意: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包括:属于与不属于,分别用符号∈与?表示,注意区分0和? 3、 简易逻辑部分 (1)命题: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 命题分为:简单命题(不含逻辑连接词的命题)和复合命题(由简单命题和逻辑连接词的命题组成的命题) (2)逻辑连接词:且、或、非这些词叫做逻辑连接词。 (3)复合命题的真值表 p q ?p q p ∨ q p ∧ 真 真 假 真 真 真 假 假 真 假 假 真 真 真 假 假 假 真 假 假 (4)四种命题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最新06土地利用规划实习指导书汇总

201406土地利用规划实习指导书

《土地利用规划学》实习指导书 第一部分土地利用规划学实习大纲 一、本课程实习的时间与地点 1.实习时间:外业3天,内业7天; 2.实习地点:长沙市宁乡县。 二、本课程实习的目的与任务 1.练习地类调查的基本方法与一般技术; 2.练习土地利用结构综合平衡表的填写方法及其运用; 3.练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说明书的撰写; 4.练习区域土地利用现状评价与未利用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方法; 5.练习区域主要用地类型(耕地、城市及居民点用地、工矿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方法. 三、本课程实习的基本要求 1.要求认真进行,并独立完成土地利用规划学实习报告,不得抄袭,但可参考借鉴别人资料;字数不少于4000,要求有血有肉,不说空话、套话;报告内容作为评定实习成绩的重要依据。 2.在外业收集资料可以分组进行,各小组内部应进行适当的分工与合作,且各组之间必须相互配合。 3.内业时以小组为单位,但提交的实习报告必须是个人的。 4.外业进行之前,各小组必须制定详细的外业工作计划交指导老师审查通过,否则外业不能进行。 5.严格内、外业考勤制度,要求各小组组长认真填写实习日志。 四、本课程实习内容及安排

(一)实习内容 依据《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GB/T21010-2007)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2007),进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本次实习要求分别开展农村土地调查与城镇土地地类调查。 (1)农村土地调查只进行地类调查,即实地调查县城以外13个乡镇的每块土地的地类、位置、范围、面积等利用状况,查清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村庄等各类土地的分布和利用状况; (2)城镇土地调查即城镇地籍调查,是对宁乡县城内部每宗土地的调查,通过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查清宗地的权属、界址线、面积、用途和位置等情况。 (二)实习任务: 1.运用GIS软件进行成果处理,生成土地利用现状图,统计各类土地类型的面积。 2.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三个实习模块内容,撰写并提交实习报告: (1)宁乡县县城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报告; (2)宁乡县县城土地利用供需预测报告; (3)宁乡县县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与说明书。 各小组可根据实际情况内部进行分工与协调,但必须确保人人动手、全程参与实习! 五、本课程实习的考核方法与计分方式 本课程实习考核及计分方式由外业表现、内业表现及实习报告三部分综合而成。具体内容见附表(请各位同学妥善保存,以便任课老师在实习结束后评定成绩)。

学习土地管理法心得体会

学习土地管理法心得体会 土地是民生所系,万物之源。国土资源不仅是经济建设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更是维护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调控手段,是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重要的保障条件。国土资源问题关系到国家发展的宏观战略,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全局。我国是一个土地大国,幅员广大、地域辽阔,但我国并非一个土地强国,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目前,中国耕地面积只有18.51亿亩,人均耕地仅有1.43亩,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0%。近7年来,全国耕地减少了1亿亩,占全国耕地总量的5%以上。其中,生态退耕62%,农业结构调整18%,建设占用14%,灾害损毁6%。由于人口分布不平衡,我国至少有1/3的省市人均耕地不足1.05亩,有666个县低于联合国制定的0.75亩的警戒线,463个县低于人均0.45亩的危险线。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核心是科学发展观,而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涵即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就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弱,这是基本国情。特别是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能源、水、土地、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生态环境的形势十分严峻。高度重视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生存与长远发展的大计。

坚持科学发展观要求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土地。而要保护土地,我们就必须要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下简称《土地法》),因为它是我国土地政策的集中表现,是土地利用和保护的根本法律保障。作为基层维稳部门,我们肩负着维护社会稳定和为基层党委、政府提供法律服务的功能,这些功能决定了我们有必要学习好《土地法》,了解我国的土地政策,掌握土地利用和保护的具体制度。今年也正值我国土地法制定20周年,因此,加强对《土地法》的学习和宣传意义重大。 《土地法》的第一章总则部分明确规定了我国的基本土地制度和政策。《土地法》第一条就开宗明义地指出我国的基本土地政策,即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土地法》第三条进一步强调,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全面规划,严格管理,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制止非法占用土地的行为。为了贯彻这一政策,《土地法》详细规定了土地管理和保护的具体制度、各级政府和土地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职责、违反土地管理和保护制度以及政府部门未能履行监督检查职责的法律责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土地管理和保护的法律体系。 一、坚持保护和保障相结合的原则,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 在《土地法》中最为强调的是对土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特别是对耕地的保护。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指出,要大力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坚持实行最严格的土地保护制度。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也是实

模式识别复习重点总结

1.什么是模式及模式识别?模式识别的应用领域主要有哪些? 模式:存在于时间,空间中可观察的事物,具有时间或空间分布的信息; 模式识别:用计算机实现人对各种事物或现象的分析,描述,判断,识别。 模式识别的应用领域:(1)字符识别;(2) 医疗诊断;(3)遥感; (4)指纹识别 脸形识别;(5)检测污染分析,大气,水源,环境监测; (6)自动检测;(7 )语声识别,机器翻译,电话号码自动查询,侦听,机器故障判断; (8)军事应用。 2.模式识别系统的基本组成是什么? (1) 信息的获取:是通过传感器,将光或声音等信息转化为电信息; (2) 预处理:包括A\D,二值化,图象的平滑,变换,增强,恢复,滤波等, 主要指图 象处理; (3) 特征抽取和选择:在测量空间的原始数据通过变换获得在特征空间最能反映分类 本质的特征; (4) 分类器设计:分类器设计的主要功能是通过训练确定判决规则,使按此类判决规 则分类时,错误率最低。把这些判决规则建成标准库; (5) 分类决策:在特征空间中对被识别对象进行分类。 3.模式识别的基本问题有哪些? (1)模式(样本)表示方法:(a )向量表示;(b )矩阵表示;(c )几何表示;(4)基元(链码)表示; (2)模式类的紧致性:模式识别的要求:满足紧致集,才能很好地分类;如果不满足紧致集,就要采取变换的方法,满足紧致集 (3)相似与分类;(a)两个样本x i ,x j 之间的相似度量满足以下要求: ① 应为非负值 ② 样本本身相似性度量应最大 ③ 度量应满足对称性 ④ 在满足紧致性的条件下,相似性应该是点间距离的 单调函数 (b) 用各种距离表示相似性 (4)特征的生成:特征包括:(a)低层特征;(b)中层特征;(c)高层特征 (5) 数据的标准化:(a)极差标准化;(b)方差标准化 4.线性判别方法 (1)两类:二维及多维判别函数,判别边界,判别规则 二维情况:(a )判别函数: ( ) (b )判别边界:g(x)=0; (c n 维情况:(a )判别函数: 也可表示为: 32211)(w x w x w x g ++=为坐标向量为参数,21,x x w 12211......)(+++++=n n n w x w x w x w x g X W x g T =)(为增值模式向量。 ,=为增值权向量,T n n T n n x x x x X w w w w W )1,...,,(),,...,,(21121+=+

土力学复习知识点整理

土力学复习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土的物理性质及其工程分类 1.土: 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后在不同条件下形成的自然历史的产物。 物理风化原生矿物(量变)无粘性土 风化作用化学风化次生矿物(质变)粘性土 生物风化有机质 2.土具有三大特点:碎散性、三相体系、自然变异性。 3.三相体系:固相(固体颗粒)、液相(土中水)、气相(气体)三部分组成。 4.固相:土的固体颗粒,构成土的骨架,其大小形状、矿物成分及组成情况是决定土物理性质的重要因素。 (1)土的矿物成分:土的固体颗粒物质分为无机矿物颗粒和有机质。 颗粒矿物成分有两大类:原生矿物、次生矿物。 原生矿物:岩浆在冷凝过程中形成的矿物,如石英、长石、云母。 次生矿物:原生矿物经化学风化作用的新的矿物,如黏土矿物。 粘土矿物的主要类型:蒙脱石、伊利石、高岭石(吸水能力逐渐变小) (2)土的粒组: 粒度:土粒的大小。粒组:大小、性质相近的土粒合并为一组。

(3)土的颗粒级配:土中所含各颗粒的相对含量,以及土粒总重的百分数表示。 ①△颗粒级配表示方法:曲线纵坐标表示小于某土粒的累计百分比,横坐标则是用对数值表示的土的粒径。曲线平缓则表示粒径大小相差很大,颗粒不均匀,级配良好;反之,则颗粒均匀,级配不良。 ②反映土颗粒级配的不均匀程度的指标:不均匀系数Cu和曲率系数Cc,用来定量说明天然土颗粒的组成情况。 公式: 不均匀系数Cu= d60/d10 曲率系数Cc=(d30)2/(d60×d10) d60 ——小于某粒径的土粒质量占土总质量60%的粒径,称限定粒径; d10 ——小于某粒径的土粒质量占土总质量10%的粒径,称有效粒径; d30 ——小于某粒径的土粒质量占土总质量30%的粒径,称中值粒径。 级配是否良好的判断: a.级配连续的土:Cu>5,级配良好;Cu<5级配不良。 b.级配不连续的土,级配曲线呈台阶状,同时满Cu>5和Cc=1~3两个条件时,才为级配良好;反之则级配不良。 ③颗粒分析实验:确定各个粒组相对含量的方法。 筛分法:(粒径大于0.075mm的粗粒土) 水分法:(沉降分析法、密度计法)(粒径小于0.075mm的细粒土) 5.液相:土中水按存在形态分为液态水、固态水、气态水。 土中液态水分为结合水和自由水两大类。 粘土粒表面吸附水(表面带负电荷) 结合水是指受电分子吸引力作用吸附于土粒表面 成薄膜状的水。 分类: 强结合水和弱结合水。 自由水是指存在于土粒表面电场影响范围以外的土中水。

土地利用规划课程设计心得【模版】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土地利用规划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甘肃靖远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实施评价 姓名:赵景辉 学号:61110803 专业:土地资源管理 指导教师:王建国

时间:2014年5月28日 摘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土地资源的稀缺和有限性与人类对土地需求的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国内外、各地区都非常重视土地资源管理,希望通过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研究和编制,达到合理协调协调人与地,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国家《土地管理法》实施以来,有效地促进了耕地保护、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现阶段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中也处于主导地位,并且在土地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起到了积极地效果。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划在具体实施工程中遇到新的情况和问题,需要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加以重视,并进行有效地解决。实施评价既是对上一轮规划的总结,也是对将开展的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做出理论探讨。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以靖远县1996 年至2010 年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研究对象,对规划的实施效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客观的评判。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收集靖远县土地数据和社会经济方面的相关数据,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对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情况作以分析评价,对规划的执行情况实施评价。研究表明,上一轮规划的实施效果一般。针对研究结果,对规划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问题存在的原因。针对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首先处理好刚性与弹性,近期与远期、保护与发展,保护耕地与生态环境建设及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其它各规划之间关系;通过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土地,调整优化用地结构和布局等政策建议完善规划;运用法治、行政、经济、社会监督、技术措施完善规划实施保障体系。

期末复习要点及复习总结

期末复习要点及复习总结

————————————————————————————————作者:————————————————————————————————日期:

八年级下册复习要点 一、字词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绯.红( ) 不逊.( ) 广漠.( ) 瞥.见( ) 滞.留( ) 禁锢.( ) 炽.热( ) 罪孽.( ) 胆怯.( ) 翡.翠( ) 混淆.( ) 弥.漫( ) 茁.壮( ) 炮.制( ) 诘.责()畸.形()匿.名()绰.号() 宽裕.()体谅.()文绉绉.()驮.()马鬃.()磨蹭.()黝.黑()侏儒 ..()()锃.亮()筑巢.()颔...()()尴尬 首低眉()广袤.无垠.()()庶.()笙.()眼翳.()繁衍.() 藏污纳垢 ..()()..()()迁徙.()栖.息()朔.方()钥匙 冥.思遐.想()()褪.尽()凛冽 ..()()磬.口()胭脂.() 芦荟 ..()()粘.连()脂粉奁.()污秽.()犀.利()迸.射 ()搓捻 ..()()..()()虐.待()雷霆.()踌躇 鞭挞.()祈.祷()忏悔 ..()() ..()()稽.首()蜿蜒 天穹.()心扉.()璀璨 ..()()咫.尺()千山万壑.()蓬. 蒿.()()狼藉.()呐.喊()执拗.()憔悴 ..()()馈. 赠()真谛.()呻吟 ..()()陷阱.()深邃.()相形见绌.()萧瑟.()和煦.()干涸.()油光可鉴.()抑.扬顿挫.()杳.无消息()吞噬.()裸.露()泵.站()庇.护()狩.猎()媲.美()挑衅.()笃.信()收敛.()缄.默()窥.探()贪婪.()凋.零()雾霭.()频.繁()环颈雉.()哂.笑()牟.取()铆. 钉()迤.西()鹭鸶 ..()()履.行()门 ..()()秤砣 楣.()蹲踞.()酬和.()熹.微()吆.喝()箍.桶()忌讳.()招徕.()即物起兴.()龙吟凤哕.()众目睽.睽()门槛.() 腌腊.()囿.于()钹.()酪.()铁铉.()饽.饽()橄榄 ..() ()卤.()荸荠 ..杆()..()()支棱.()荞.麦()秫秸 ()枸杞 ..()()划.拳()挑剔.()蔫.()..()()煨炖 怵.()抠.()甭.()褒贬 ..()()露馅.()发怔.()泠.()缥.碧()经纶.()嗜.()辄.()褐.()箪.()欤.()晏.如()加冠.()骈.()一食.()食.马者()才美不 外见.()其真无马邪.()祗.()叱咄 ..()()俟.()负箧.()折戟.()皲.裂()衾.()被.绮绣()容臭.()烨.然()寥. 落()宫阙.()婵娟 ..()()曳屣 ..()()篁.竹()清冽.()卷.石()坻.()属.予作文()翕.乎()斗.折蛇行()

土地利用规划学期末重点

1. 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 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经济措施 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一定规划区域内,根据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协调土地总供给与总需求,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的宏观战略措施。 3..区位论: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空间中的相互关系的学说。包括杜能的农业区位论、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廖什的市场区位论。 4. 系统工程:是系统科学的一个应用分支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组织管理技术,是以大型的复杂的系统为研究对象,并有目的地对其进行规划、研究、设计和管理,以期达至总体最优的效果。 5. 土地适宜性的评价:是评定土地对于某种用途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的程度,它是进行土地利用决策、科学地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依据。 6. 土地利用潜力:在发挥现有的土地利用条件下,土地能进一步发挥其功能的大小,说明土地利用的集约程度和土地使用效率的重要指标。 7. 土地利用结构:国民经济各部门占地的比重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是各种用地按照一定的构成方式的集合。 8. 土地利用地域分区:依据土地利用和保护的主导方向,对土地利用进行空间划分的过程。 9. 居民点:人类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地点。 10. 城镇体系:又称城市体系或城市系统,指区域内一系列规模不等、职能各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城镇组成的有机整体,是一定空间区域内具有内在联系的城镇集合。 11. 土地整理:指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调整与治理,通过对土地利用环境条件的改善和生态景观建设,消除土地利用中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制约或限制作用的因素,促进土地利用的有序化和集约化。 12. 土地复垦:在生产过程中,对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 13. 土地整治规划:为了使土地资源得以永续利用人为地创造土地生态良性循环的途径和措施的总体安排。 14.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是为解决某个特点的土地利用问题而编制的一种土地利用规划类型,如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农田整理规划、土地开发复垦、整治规划等。 15. 排水枢纽:控制灌区用于排水的建筑物,如排水闸、排水站。 16. 容泄区:容纳经排水枢纽排泄岀去的多余水量的场所,一般为天然河流、湖泊或水库等。 17. 土地质量:土地相对于某种特定用途效果的优良程度。按其目标可分为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生产潜力评价,土地经济评价。 18. 可行性研究:指进行能否做得到或是否行得通的研究。一般分为四个阶段:投资机会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详细可行性研究,决策阶段。 19. 基本农田:根据一定时期人口和国民经济对农产品的需求以及建设用地的预测而确定的长期不得占用的和基本农田保护规划期内不得占用的耕地。 20. 土地利用结构可以解决的问题: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合理分配土地资源和实现土地利用效率最大化。土地利用效率可用平均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岀的大小或平均单位产岀的占地大小来表示。土地利用效率最大化就是要尽可能地降低平均每单位产岀的占地量或提高平均每单位土地的产岀量。 21. 土地的功能:①养育功能;②承载功能;③仓储功能;④景观功能。 22. 土地的特性:①土地物质的自然性;②数量的有限性;③沃度的差异性;④利用的可持续性;⑤位置的空间性;⑥属性的两重性。 23. 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①土地供需综合平衡;②土地利用结构优化;③土地利用宏观布局;④土地利用微观设计。 24.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任务:①土地利用的宏观调控;②土地利用的合理组织;③土地利用的规范监督。 25. 土地利用规划内容:①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②土地利用潜力分析;③土地供给与需求预测;④土地供需平衡

土地利用规划实习心得总结

( 实习报告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土地利用规划实习心得总结 Summary of land use planning practice

土地利用规划实习心得总结 土地利用规划实习心得总结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大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愈来俞显得重要,并越来越引起教育部门和用人单位的关注。为进一步加强实践环节,在这个学期的第16周,学校组织我们进行为期一周的土地利用规划实习。目的在于使我们进一步了解土地利用规划学,及其研究方法,增强我们队已学过的专业基础课的感性认识,初步了解土地资源管理这一专业以后的工作内容、工作性质及野外工作的基本程序与方法,提高我们的观察与实际动手能力。 通过这次实习,培养我们以后从事土地资源调查、评价、合理规划、开发、利用、保护方面的基本技能,理论联系实际,使我们巩固和加深对已学过的基础理论的理解,培养专业兴趣,为我们后续课程的学习或参加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本次实习我们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几项内容:(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研究;(3)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研究;(4)土地集约与节约利用研究;(5)土地综合整治研究以上研究内容均已河北省保定市易县为基础。 而实习之前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充分的准备工作,是工作圆满完成的保证。首先是分组,每个班级分成3组,每组13-14名成员,有组长与副组长,由这两名同学分配以后实习过程中每个组织员的任务与安排;接下来是教师对我们进行实习指导,指出这次实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数据要求,并进行实习讲解;最后是教师给我每个组分发实习指导课程书。 接下来就是我们的实习内容: 一、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这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只有深入分析土地利用现状,才能发现问题,作出合乎当地实际的规划。因此,在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时,必须对土地利用现状做深入调查,分析土地利用现状资料,找出土地利用存在问题,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依据。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是对规划区域内实现土地资源

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研究思路和要求

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研究思路和要求 一、研究目的与任务 (一)目的意义 1、研究制定实施保障措施是土地规划修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制定保障措施是保证规划实施的重要手段。 通过行政、法律、经济、科技等手段,保证规划所确定的规模、结构、布局等在空间上和时间上得以实现。 3、加强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研究,是加强和改进规划管理工作的客观需要。 上一轮规划取得的成效: (1)通过加强土地市场建设,全面推进经营性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进一步发挥了市场对土地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2)综合运用经济、行政、社会的综合方法,探索实施规划的激励、约束、保障和监督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规划的实施。 如:许多地方建立了规划实施的领导目标责任制;实施了乡镇规划公告制度,加强了实施规划的目标考核和社会监督;逐步总结形成了以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和建设用地报批规划审查为主的规划实施管理制度。 存在的问题: (1)是规划法制建设相对滞后;

(2)是规划实施保障机制尚不健全,规划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赖行政方法尤其是行政审批手段,市场经济国家实施规划常见的社会方法、经济方法等没有得到充分运用; (3)是规划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规范和落实。 (4)是规划实施监督检查管理有待加强。 (二)主要任务 1、研究制订规划实施的法律措施 部要抓紧《土地管理法》修订的准备工作,同时尽快完成《土地利用规划条例》的研究起草;各地也要结合实际,制定土地利用规划的地方性法规规章。 2、研究保障规划实施的行政措施 比如,要研究改进对规划的实施管理,加强和改进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等等。 3、研究保障规划实施的经济措施 要探索建立和完善规划实施激励机制,积极运用经济手段促进规划目标的落实。 4、研究保障规划实施的监督机制 比如,研究建立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考核制度,研究规划实施的公众参与和监督制度的具体实现方式等等。 5、研究保障规划实施的科技措施 比如,加快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化建设,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动态监测,提高规划管理科技水平等。 (三)有关要求 1、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研究既要落实现行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也要有所创新。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研究要以现行的法律法规为基础,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知识点考点整理汇总

一、绪论 1.1土力学、地基及基础的概念 1.土:土是连续、坚固的岩石经风化、剥蚀、搬运、沉积而形成的散粒堆 积物。 2.地基:地基是指支撑基础的土体或岩体。(地基由地层构成,但地层不一 定是地基,地基是受土木工程影响的地层) 3.基础:基础是指墙、柱地面下的延伸扩大部分,其作用是将结构承受的 各种作用传递到地基上的结构组成部分。(基础可以分为浅基础和深基 础) 4.持力层:持力层是指埋置基础,直接支撑基础的土层。 5.下卧层:下卧层是指卧在持力层下方的土层。(软弱下卧层的强度远远小 于持力层的强度)。 6.基础工程:地基与基础是建筑物的根本,统称为基础工程。 7.土的工程性质:土的散粒性、渗透性、压缩性、整体强度(连接强度) 弱。 8.地基与基础设计必须满足的条件:①强度条件(按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 即结构传来的荷载不超过结构的承载能力p f ≤;②变形条件:按正常使 s≤ 用极限状态设计,即控制基础沉降的范围使之不超过地基变形的允许值[] 二、土的性质及工程分类 2.1 概述 土的三相组成:土体一般由固相(固体颗粒)、液相(土中水)、气相(气体)三部分组成,简称为三相体系。 2.2 土的三相组成及土的结构 (一)土的固体颗粒物质分为无机矿物颗粒和有机质。矿物颗粒的成分有两大类:(1)原生矿物:即岩浆在冷凝过程中形成的矿物,如石英、长石、云母等。(2)次生矿物:系原生矿物经化学风化作用后而形成的新的矿物(如

粘土矿物)。它们的颗粒细小,呈片状,是粘性土固相的主要成分。次生矿物中粘性矿物对土的工程性质影响最大 —— 亲水性。 粘土矿物主要包括:高岭石、蒙脱石、伊利石。蒙脱石,它的晶胞是由两层硅氧晶片之间的夹一层铝氢氧晶片所组成称为2:1型结构单位层或三层型晶胞。它的亲水性特强工程性质差。伊利石它的工程性质介于蒙脱石与高岭石之间。高岭石,它是由一层硅氧晶片和一层铝氢氧晶片组成的晶胞,属于1:1型结构单位层或者两层。它的亲水性、膨胀性和收缩性均小于伊利石,更小于蒙脱石,遇水稳定,工程性质好。 土粒的大小称为粒度。在工程性质中,粒度不同、矿物成分不同,土的工程性质也就不同。工程上常把大小、性质相近的土粒合并为一组,称为粒组。而划分粒组的分界尺寸称为界限粒径。土粒粒组先粗分为巨粒、粗粒和细粒三个统称,再细分为六个粒组:漂石(块石)、卵石(碎石)、砾粒、砂粒、粉粒和黏粒。 土中所含各粒组的相对含量,以土粒总重的百分数表示,称为土的颗粒级配。土的级配曲线的纵坐标表示小于某土粒的累计质量百分比,横坐标则是用对数值表示土的粒径。由曲线形态可评定土颗粒大小的均匀程度。若曲线平缓则粒径大小相差悬殊,颗粒不均匀,级配良好;反之,则颗粒均匀,级配不良。 工程中常用不均匀系数u C 和曲率系数c C 来反映土颗粒的不均匀程度。 60 30u d C d = ()2301060c d C d d =? 10d —小于某粒径的土粒质量总土质量10%的粒径,称为有效粒径; 30d —小于某粒径的土粒质量总土质量30%的粒径,称为中值粒径; 60d —小于某粒径的土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60%的粒径,称限定粒径。 工程上对土的级配是否良好可按如下规定判断 ① 对于级配连续的土: Cu 5,级配良好;5Cu ,级配不良。 ② 对于级配不连续的土,级配曲线上呈台阶状,采用单一指标Cu 难以全面有效地判断土的级配好坏,需同时满足Cu 5和13Cu = 两个条件时,才为级配良好,反之级配不良。

土地利用规划实习报告材料

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实习报告 1. 实习目的 实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到现场或生产实践中去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实践活动,也是让学生接触实际、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教学环节。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学实习主要是为增强学生对己学过的专业基础课的感性认识,初步了解土地资源管理的工作内容、工作性质及野外工作的基本程序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观察和动手能力。通过实习,培养学生从事土地资源调查、评价、合理的规划、开发、利用、保护方面的基本技能,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巩固和加深对已学过的基础理论的理解,培养专业兴趣,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或参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主要目的有: 1.掌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更新调查、变更调查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思路; 2.掌握遥感影像图的纠正、镶嵌和标准分幅影像图的制作及影像判读; 3.掌握利用航片或卫片进行土地利用现状、更新、变更调查的技术方法; 4.掌握土地利用现状、更新、变更调查的内容和外业工作方法; 5.掌握土地利用现状、更新、变更调查后期内业工作内容与方法; 6.掌握利用MAPGIS软件建立实习区土地利用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完成面积 统计和制作专题图; 7.完成调查实习区内用地类型的数量、质量、分布状况,分析当前土地利用的 经验教训及存在的问题。 2.前期准备和室内预判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作,为了确保我们的调查实习按照技术规程要求的精度及速度,使调查的成果符合生产,科研的要求,所调查出来的结果与实地保持一致性,就必须遵循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的要求和土地调查工作的特点及规律,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2.1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是任何一项工作的前奏,充分的准备工作,是工作圆满完成的保证。根据我们实习的要求,准备工作包括:组织准备、资料准备、仪器设备准备、经费准备、其他生活用品准备等。 2.1.1组织准备 实习是专业教学必需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教学环节,它将课堂的知识应用在实践中,加深同学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根据实习的内容和土地调查的特点,特做如下安排: 1.老师安排 每班配2—3位专业老师或研究生和已经作过这项工作的同志,具体负责学生野外调查的技术要求、进度安排、质量把关、以及学生思想、生活等一切事宜。 2.学生安排 为了能尽快掌握调查的技术方法,使每个同学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将每个班分成若干个小组,具体安排是:每三—四人一个小组。学习成绩,工作能力,身体状况是分组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即将以上各种因素综合考虑,相互搭配、尽量使每个组的情况基本相同。 3.总负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