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超声诊断仪基本原理和结构

超声诊断仪基本原理和结构

超声诊断仪基本原理和结构
超声诊断仪基本原理和结构

江西中医学院计算机学院08生物医学工程2班黄月丹学号200801015047

超声诊断仪原理及其基本结构

超声成像检查技术是指运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通过高科技电子工程技术对超声波发射、接收、转换及电子计算机的快速分析处理和显像,从而对人体软组织的物理特性、形态结构与功能状态作出判断的一种非创性检查技术。

超声诊断技术的发展历程

20世纪50年代建立,70年代广泛发展应用的超声诊断技术,总的发展趋势是从静态向动态图像(快速成像)发展,从黑白向彩色图像过渡,从二维图像向三维图像迈进,从反射法向透射法探索,以求得到专一性、特异性的超声信号,达到定量化、特异性诊断的目的。80年代介入性超声逐渐普及,体腔探头和术中探头的应用扩大了诊断范围,也提高了诊断水平,90年代的血管内超声、三维成像、新型声学造影剂的应用使超声诊断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二.超声诊断仪的种类

(一) A型这是一种幅度调制超声诊断仪,把接收到的回声以波的振幅显示,振幅的高低代表回声的强弱,以波型形式出现,称为回声图,现已被B型超声取代,仅在眼科生物测量方面尚在应用,其优点是测量距离的精度高。(二) B型这是辉度调制型超声诊断仪,把接收到的回声,以光点显示,光点的灰度等级代表回声的强弱。通过扫

描电路,最后显示为断层图像,称为声像图。B型超声诊断仪由于探头和扫描电路的不同,显示的声像图有矩形、梯形和扇形。矩形声像图和梯形声像图用线阵探头实现,适用于浅表器官的诊断;扇形声像图用的探头有多种,机械扇扫探头、相控阵探头和凸阵探头均显示扇形声像图。前二种探头可由小的声窗窥见较宽的深部视野,适用于心脏诊断;后一种探头浅表与深部显示均宽广,适用于腹部诊断,有一种曲率半径小的凸阵探头,也可用小的声窗,窥见深部较宽的视野。

(三) M型 M型超声诊断仪是B型的一种变化,介于A型和B型之间,得到的是一维信息。在辉度调制的基础上,加上一个慢扫描电路,使辉度调制的一维回声信号,得到时间上的展开,形成曲线。用以观察心脏瓣膜活动等,现在M型超声已成为B型超声诊断仪中的一个功能部分不作为单独的仪器出售。(四) D型在二维图像上某点取样,获得多普勒频谱加以分析,获得血流动力学的信息,对心血管的诊断极为有用,所用探头与B型合用,只有连续波多普勒,需要用专用的探头。超声诊断仪兼有B型功能和D型功能者称双功超声诊断仪。(五)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具有彩色血流图功能,并覆盖在二维声像图上,可显示脏器和器官内血管的分布、走向,并借此能方便地采样,获得多普勒频谱,测得血流的多项重要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供诊断之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一般均兼有B型、M型、D型和彩色血流图功能。(六) 三维超声诊断仪三维超声是建立在二维基础上,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的基础上,配上数据采集装置,再加上三维重建软件,该仪器即有三维显示功能。(七) C型C型超声仪也是辉度调制型的一种,与B型不同的是其显示层面与探测面呈同等深度。超声诊断仪基本原理

声波能够在听觉器官引起声音感觉的波动称为声波。人类能够感觉的声波频率范围约在20-20000HZ。频率超过20000HZ,人的感觉器官感觉不到的声波,叫做超声波。声波的基本物理性质如下:(一)声波的频率、周期和速度声源振动产生声波,声波有纵波、横波和表面波三种形式。而纵波是一种疏密波,就像一根弹簧上产生的波。用于人体诊断的超声波是声源振动在弹性介质中产生的纵波。声波在介质中传播,介质中质点在平衡位置来回振动一次,就完成一次全振动,一次全振动所需要的时间称振动周期(T)。在单位时间内全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f),频率的单位是赫兹(HZ)。f=1/T,声波在介质中以一定速度传播,质点振动一周,波动就前进一个波长(λ)。波速(C)=λ/T或C=f?λ。(二)声阻抗声波在媒介中传播,其传播速度与媒质密度有关。在密度较大介质中的声速比密度较小介质中的声速要快。在弹性较大的介质中声速比弹性较小的介质中要快。这就引出了声阻抗的定义,声阻抗为介质密度(ρ)和声速(C)的乘积。

超声波超声波就是频率大于20KHZ,人耳感觉不到的声波,它也是纵波,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并且具有与声波相同的物理性质。但是由于超声波频率高,波长短,还具有一些自身的特性。

(一)束射性超声波具有束射性即可集中向一个方向传播,有较强的方向性,由换能器发出的超声波呈窄束的圆柱形分布,故称超声束。(二)反射和折射当一束超声波入射到比自身波长大很多倍的两种介质的交界面上时,就会发生反射和折射。反射遵循反射定律,折射遵循折射定律。由于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因此超声波探查疾病时要求声束尽量与组织界面垂直。超声波的反射还与界面两边的声阻抗有关,两介质声阻抗差越大,入射超声束反射越强。声阻抗差

越小反射越弱。穿过大界面的透射声,可能沿入射声束的方向继续进行,亦可能偏离入射声束的方向而传播,后一种现象称超声折射,是由于两种介质内声速的不同所致。(三)散射与衍射

超声波在介质内传播过程中,如果所遇到的物体界面直径大于超声波的波长则发生反射,如果直径小于波长,超声波的传播方向将发生偏离,在绕过物体以后又以原来的方向传播,此时反射回波很少,这种现象叫衍射。因此波长越短超声波的分辨力越好。如果物体直径大大小于超声波长的微粒,在通过这种微粒时大部分超声波继续向前传播,小部分超声波能量被微粒向四面八方辐射,这种现象称为散射。

(四)超声波的衰减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入射超声能量会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小,这种现象称作超声波的衰减。衰减有以下两个原因:(1)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声能转变成热能,这叫吸收;(2)介质对超声波的反射、散射使得入射超声波的能量向其他方向转移,而返回的超声波能量越来越小。

多普勒超声

基本原理多普勒效应多普勒效应是奥地利物理学家克里斯汀?约翰?多普勒于1842年首次提出来的。描述了光源与接收器之间相对运动时,光波频率升高或降低的现象。这种相对运动引起的接收频率与发射频率之间的差别称为多普勒频移或多普勒效应。声波同样具有多普勒效应的特点,多普勒超声最适合对运动流体做检测,所以多普勒超声对心脏及大血管血流的检测尤为重要。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的基本方式 1 脉冲式多普勒2 连续式多普勒 3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基本结构

由于b超是超声成像仪器中最重要的,所以下面简述b超的基本结构。B型线性超声诊断仪主要由探头、发射/接收单元、数字扫描转换器、显示照像记录系统、面板控制系统、键盘和电源装置等组成。

一、探头

是由多晶片(阵元)排列构成的长条状探头。探头一般宽度为

1cm、长度为10~15cm,探头中的晶片个数一般在64—128只范围内;晶片的尺寸随使用的超声频率不同而不同;晶片之间不但有良好的电绝缘,同时尽可能作到完全的声隔离。为此在制造工艺上一般采用光刻的方法,在一个大晶片上刻制成相互分离的多个晶片。晶片后面附以吸声材料,用以吸收反向辐射的能量;晶片的前面(接触人体部分)用透声材料做成声透镜,在长条状探头的短轴方向形成声聚焦。每个阵元都是独立的,在长条状探头的长轴方向,用电子延迟线技术形成电子聚焦和多点聚焦,从而提高B型线性超声诊断仪的空间分辨率。

二、发射/接收单元

通过探头发送和接收超声波信号,并对发射和接收的超声波信号实施电子聚焦和多点聚焦的控制;同时对探头中的多个晶体实施电子开关控制,从而实现超声束的扫描。从探头接收的超声回波信号在该单元中进行放大、检波和各种预处理,然后送到数字扫描转换器。

三、数字扫描转换器把从发射/接收单元进入的超声回波信号首先进行A/D转换(即模拟/数字转换)变成数字信号,并予以存贮和完成各项后处理的功能,所有将要显示的信号,都在转换器中完成D/A转换,最后混合变为合成的视频信号送入监视、照像、记录系统。

四、监视、照相、记录系统

是操作人员用来观察超声断层图像和各种相关信息,并对有价值的图像进行拍照和记录的系统。监视和照像分别使用两个略有不同的TV监视器,照像部分一般配备通用135相机或一次性的波拉相机,记录部分使用特殊功能的纸记录装置或彩色视频打印机。

五、面板控制单元

对仪器面板上的各种旋钮、开关、操作杆等的状态实施编码,并将编码信号送至发射/接收单元和数字扫描转换器,其中包括进出深度增益控制信号(或称距离时间控制)到发射/接收单元以控制放大器的放大倍数,从而补偿超声能量在传播过程中随距离的衰减。

六、电源部分提供直流电压供各单元使用。

发展方向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灰阶成像的基本功能和多普勒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对组织间复杂声波的探测,使超声检查具有其他技术无法代替的发展潜力。未来超声有望在以下方面获得发展:①提高检测信号:超声对比剂能增加体内的声波强度,改善超声成像。手术中或内镜中的应用术中超声为制定手术决策提供一种精确的工具。而内镜超声是一种正在兴起的技术,可以用于发现各期胃肠道肿瘤、指导活检和介入治疗。小型灵巧化的设计使超声仪器更易操作而作为常规诊治手段。未来设计将借助这些微型探针获取更好的成像效果。②改进图像显示:三维超声是一项新技术,可观察解剖和病理情况,增加医生对病人解剖学的理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容积数据的获取、分析

和显示在数秒钟内完成,为快速诊断和治疗提供机会。③新方法:双折射成像双折射成像反向散射波幅的双折射是超声的一种特性。用这种特性能识别的组织有肾脏皮质、心肌、脑室周围区域以及大部分肌肉和肌腱。灌注成像灌注成像血管成像的最终目标是血流灌注。气泡超声对比剂的特殊优点是总在血管内,能利用谐波成像排除组织活动的伪影。复合记录序列复合记录成像从不同时间检查获取的复合记录超声数据,能更连续和敏感地发现组织改变,提高检查和成像质量。这能为治疗开辟新的扫描和评价可疑区域或肿块生长的能力。和弹性摄影;④设备:缩微成像、电声摄影;⑤治疗和介入:高强聚焦(集束)超声治疗、导引和基因治疗;⑥应用:腔内手术和内镜检查。

风电机的基本原理以及基本组成结构Word版

风电机的基本原理和部件组成如下: 大部分小功率风电机具有恒定转速(定速定桨),叶片尖端的转速为64米/秒,在叶轮轴心部分转速为零。距轴心四分之一叶片长度处的转速为16米/秒。但是,随着大功率风电机的研发并投入使用,风电机的转速不再恒定(变速变桨),叶片尖端的转速也随着叶轮转速的变化和叶片长度的不同而变化。所以站长推荐对不同类型的风电机单独查看其技术数据。(请参考产品信息) 风电机结构 一般风电机结构图(双馈机型) (1.轮毂 2.齿轮箱 3.机舱罩 4.联轴器 5.电控系统 6.发电机 7.冷却器 8.泵站 9.偏航驱动 10.偏航制动 11.偏航轴承 12.底座 13.弹性底座 14.叶片) 机舱:机舱包容着风电机的关键设备,包括齿轮箱、发电机。维护人员可以通过风电机塔进入机舱。机舱前端是风电机叶轮,即叶片、轮毂和轴。 叶片:捉获风,并将风力传送到轮毂。在600千瓦级别的风电机上,每个叶片的长度大约为20米;而在5兆瓦级别的风电机上,叶片长度可以达到60米。叶片的设计很类似飞机的机翼,制造材料却大不相同,多采用纤维而不是轻型合金。大部分叶片用玻璃纤维强化塑料(GRP)制造。采用碳纤维或芳族聚酰胺作为强化材料是另外一种选择,但这种叶片对大型风电机是不经济的。除此之外,已经有厂家用竹子做叶片,实际运行情况还有待试验。木材、环氧木材、或环氧木纤维合成物目前还没有在叶片市场出现,尽管目前在这一领域已经有了发展。钢及铝合金分别存在重量及金属疲劳等问题,目前只用在小型风电机上。。实际上,叶片设计师通常将叶片最远端的部分的横切面设计得类似于正统飞机的机翼。但是叶片内端的厚轮廓,通常是专门为风电机设计的。为叶片选择轮廓涉及很多折衷的方面,诸如可靠的运转与延时特性。叶片的轮廓设计,即使在表面有污垢时,叶片也可以运转良好。

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交流电机分异步电机和同步电机两大类。异步电机一般作电动机使用,拖动各种生产机械作功。同步电机分分为同步发电机和同步电动机两类。根据使用电源不同,异步电机可分为三相和单相两种型式。 一、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结构 三相异步电动机由定子和转子两部分组成。因转子结构不同又可分为三相笼型和绕线式电机。 1、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定子: 定子主要由定子铁心、定子绕组和机座三部分组成。定子的作用是通入三相对称交流电后产生旋转磁场以驱动转子旋转。定子铁心是电动机磁路的一部分,为减少铁心损耗,一般由0.35~0.5mm厚的导磁性能较好的硅钢片叠成圆筒形状,安装在机座内。定子绕组是电动机的电路部分,安嵌安在定子铁心的内圆槽内。定子绕组分单层和双层两种。一般小型异步电机采用单层绕组。大中型异步电动机采用双层绕组。机座是电动机的外壳和支架,用来固定和支撑定子铁心和端盖。 电机的定子绕组一般采用漆包线绕制而成,分三组分布在定子铁心槽内(每组间隔120O),构成对称的三相绕组。三相绕组有6个出线端,其首尾分别用U1、U2;V1、V2;W1、W2表示,连接在电机机壳上的接线盒中,一般3KW以下的电机采用星形接法(Y接),3KW以上的电机采用三角形接法(△接)。当通入电机定子的三相交流电相序改变后,因定子的旋转磁场方向改变,所以电机的转子旋转方向也改变。

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子: 转子主要由转子铁心、转子绕组和转轴三部分组成。转子的作用是产生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形成电磁转矩,实现机电能量的转换,从而带动负载机械转动。转子铁心和定子、气隙一起构成电动机的磁路部分。转子铁心也用硅钢片叠压而成,压装在转轴上。气隙是电动机磁路的一部分,它是决定电动机运行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气隙过大将会使励磁电流增大,功率因数降低,电动机的性能变坏;气隙过小,则会使运行时转子铁心和定子铁心发生碰撞。一般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气隙为0.2~1.0mm,大型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气隙为1.0~1.5mm。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子绕组结构型式不同,可分为笼型转子和绕线转子两种。笼型转子绕组由嵌在转子铁心槽内的裸导条(铜条或铝条)组成。导条两端分别焊接在两个短接的端环上,形成一个整体。如去掉转子铁心,整个绕组的外形就像一个笼子,由此而得名。中小型电动机的笼型转子一般都采用铸铝转子,即把熔化了的铝浇铸在转子槽内而形成笼型。大型电动机采用铜导条;绕线转子绕组与定子绕组相似,由嵌放在转子铁心槽内的三相对称绕组构成,绕组作星形形联结,三个绕组的尾端连结在一起,三个首端分别接在固定在转轴上且彼此绝缘的三个铜制集电环上,通过电刷与外电路的可变电阻相连,用于起动或调速。 3、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铭牌: 每台电动机上都有一块铭牌,上面标注了电动机的额定值和基本技术数据。铭牌上的额定值与有关技术数据是正确选择、使用和检修电动机的依据。下面对铭牌中和各数据加以说明: 型号异步电动机的型号主要包括产品代号、设计序号、规格代号和特

电梯基本原理和结构(全)

电梯原理结构 电梯的基本结构是:一条垂直的电梯井内,放置一个上下移动的轿箱(Cab)。电梯井壁装有导轨,与轿箱上的导靴限制轿箱的移动。轿箱的支撑及升降有两种方法: 曳引式 多条钢缆,把轿箱悬挂在电梯井顶部机房的曳引轮之上。钢缆另一端悬挂作平衡的对重。对重一般为轿箱加上50%负载时的重量。当轿箱移动时,对重会向反方向移动。曳引轮是依靠钢缆的粗糙表面及引轮上坑纹之间的摩擦力来拉动轿箱。因此当钢缆或曳引轮用旧之后,必须适时更换以防滑溜。电动机负责带动曳引轮转动,提供动力升起或放下轿箱。电动机可能是交流,亦有可能是直流。部分电动机要使用齿轮带动曳引轮,较新及较快的电梯一般会采用无齿轮带动。部分高层曳引式电梯还有重量补偿:在轿箱及对重之下设有一条钢缆或锁链,连接到地上。作用是补偿悬挂轿箱或对重的钢缆长度改变引起的重量变化。曳引式电梯必定会有各种安全装置,防止轿箱因钢缆继裂、制动失灵等任何原因造成的堕落。最低限度的安全装置包括:在机房装设的钢缆限速器,在轿箱及对重上安装安全钳。安全钳即奥的斯当年发明的机械安全装置,当加速到某一速度时会自动钳紧导轨,把轿箱或对重刹停。在电梯井的底部,还会装有缓冲器,作为最后的保护。 曳引式电梯一般需要在电梯顶部设置机房。近年设计新型的曳引式电梯,采用纤维-钢缆复合缆索,可以减少所需的润滑及维修。此外新型的电动机体积小,可以安装在井壁,免除机房设置。 液压式 轿箱由底下的柱塞支撑及升降,柱塞由液压推动。部分柱塞可作望远镜式折叠,减少地底所需要的深度。部分柱塞不可折,安装时地下必需挖一个洞。因为柱塞的限制,液压式电梯一般只会在两至五层高的建筑物上使用(不多于20米)。液压式电梯的优点是机房可设置在任何位置,而且占地较少,机械亦较为简单;一般使用亦较少机会发生问题。但是亦有耗电较多,速度低的缺点(秒速不高于1米)。 电梯原理结构分章(点击进入查看相关内容) 第一章:电梯的型号与分类 第二章:电梯结构原理与安全保护装置 第一节:曳引系统 第二节:轿厢与门系统 第三节:导向系统 第四节:重量平衡系统 第五节:电气控制装置 第六节:电梯安全保护装置 第三章:继电器逻辑控制电梯系统 第一节:呼叫指令的记忆与解除 第二节:选层器 第三节:自动定向电路 第四节:最远的反向呼叫电路 第五节:电梯的启动与换速电路 第六节:平层停止运行电路 第七节:开关门控制电路

电梯工作原理及结构图

电梯功能及结构图 一、主要是由控制部分、驱动部分及曳引部分组成。 从以上链接地址中可以看出电梯全部结构的组成,区别于卷扬机的是,它有交互性、有舒适且安全的乘坐空间。 电梯简单理解是这样工作的:它是将动力电能,通过某种变频装置或直接向驱动装置供电,由驱动装置拖动曳引装置,再通过曳引装置上悬挂的钢丝绳拉动井内轿厢做上下运行工作。所有这些动力驱动是由很多的电气装置、机械装置实现整合工作的。 二、为什么电梯在楼上,而在一楼一按它就会下来呀? 电梯停候在上面某层,当一楼按下外召唤时,实际上简单的理解是一个触点开关,按下去的一瞬间,指令通过井内电线传输到控制柜的主控制板(或信号控制板或PC机控制板或最原始的电梯就是继电器动作),我们以控制板为例,它收到瞬间信号以后再次触动控制板内的固有程序,同时由它输出电梯准备如何响应的指令,分别至外呼灯亮及驱动装置,最后电能直接或间接驱使电机带动变速箱转动,通过钢丝绳与曳引轮的摩擦力带动轿厢向下运行,每一层都有一个平层装置来采集电梯所处位置,当电梯快到一楼时,控制板通过程序输出不同信号来控制驱动装置,使电梯换速到1楼平层开门,实现电梯外召指令。 三、为什么在轿厢里按几楼就会在几楼停呀? 工作方法类同于你提到的第二个问题,只是把外召按钮搬到了轿内,工作运行也相同。唯一不同的是轿厢指令起动的程序与外召唤不同,程序是独立的,外召唤有上、下按钮,而轿内的没有上、下之分是直达(除非路过的楼外有同方向召唤指令),站在外面按上及下所响应的结果是不同的,这里我不做详解了,相信楼主经常做电梯有感触,当你要下楼时同时按上、下所得到的电梯响应是有区别的,电梯做的功也不同,不利于节能。

(完整版)电梯机械部分原理及结构设计

电梯机械部分相关系统的原理及结构设计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不断增多,电梯在国民经济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电梯作为高层建筑中垂直运行的交通工具已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实际上电梯是根据外部呼叫信号以及自身控制规律等运行的,而呼叫是随机的,电梯实际上是一个人机交互式的控制系统,单纯用顺序控制或逻辑控制是不能满足控制要求的,因此,电梯控制系统采用随机逻辑方式控制。目前电梯的控制普遍采用了两种方式,一是采用微机作为信号控制单元,完成电梯信号的采集、运行状态和功能的设定,实现电梯的自动调度和集选运行功能,拖动控制则由变频器来完成;第二种控制方式用可编程控制器(PLC)取代微机实现信号集选控制。从控制方式和性能上来说,这两种方法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国内厂家大多选择第二种方式,其原因在于生产规模较小,自己设计和制造微机控制装置成本较高;而PLC可靠性高,程序设计方便灵活,抗干扰能力强、运行稳定可靠等特点,所以现在的电梯控制系统广泛采用可编程控制器来实现。 电梯是将机械原理应用、电气技术、微处理器技术、系统工程学、人体工程学及空气动力学等多学科和技术集于一体的机电设备,它是建筑物中的永久性垂直交通工具。为满足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电梯的智能化、自动化技术迅速发展。特别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微电子和电力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电梯的技术含量日益提高。在改善电梯性能的同时,对电梯的设计、管理和维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章电梯的结构 2.1 电梯的基本结构 电梯是机与电紧密结合的复杂产品,是垂直交通运输工具中使用最普遍的一种电梯,其基本组成包括机械部份和电气部份,结构包括四大空间(机房部分、井道和底坑部分、围壁部分和层站部分)和八大系统(曳引系统、导向系统、门系统、轿厢、重量平衡系统、电力拖动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安全保护系统)组成。 电梯基本结构如图2—1所示:

电梯结构原理及其控制

1.电梯曳引机的作用、类型P19 作用:电梯曳引系统的功能是输出动力和传递动力,驱动电梯运行;曳引机作用为电梯运行提供动力。类型:⑴有齿轮曳引机(①蜗杆减速器曳引机、②齿轮减速器曳引机、③行星齿轮减速器曳引机)、⑵无齿轮曳引机、⑶带传动曳引机 曳引绳槽的种类、特点P23 在电梯中常见的绳槽形状有半圆槽、带切口槽和楔形槽三种。 ①半圆槽:半圆绳槽与钢丝绳形状相似,与钢丝绳接触面积最大,对钢丝绳挤压力较小,钢丝绳在绳槽中变形小,摩擦小,利于延长钢丝绳和曳引轮寿命,但其当量摩擦系数小,绳易打滑。②带切口半圆槽(凹形槽):在半圆槽底部切制了一个锲形槽,使钢丝绳在沟槽处发生弹性形变,一部分锲入槽中,使当量摩擦系数大大增加。③锲形槽(V形槽):槽形于钢丝绳接触面积较小,槽形两侧对钢丝绳产生很大的挤压力,单位面积压力较大钢丝绳变形大,使其产生较大的当量摩擦系数,可以获得较大的摩擦力,但使绳槽与钢丝绳之间的磨损比较严重。 电梯平层时制动器的原理P25: 制动器的工作原理是当电处于静止状态时,曳引电动机、电磁制动器的线圈中均无电流通过,这是因电磁铁间没有吸引力,制动瓦块在制动弹簧压力作用下将制动轮抱紧,保证电梯不工作。当曳引电动机通电旋转的瞬间,制动电磁铁线圈同时通上电流,电磁铁芯迅速磁化吸合,带动制动臂使其克服制动弹簧的作用力,制动瓦块张开,与制动轮完全脱离,电梯得以运行。当电梯轿厢到达所需停站时,曳引电动机失电、制动电磁铁铁圈同时失电,电磁铁芯中磁力迅速消失,电磁铁芯在制动弹簧力的作用下通过制动臂复位,使制动瓦块再次将制动轮抱住,电梯停止工作。 电梯上下跑时超越保护类型、作用:三对开关,终端终端换速、终端极限P64、73 超越上下极限工作位置保护装置:强迫减速开关、限位开关、极限开关,分别起到强迫减速、切断控制电路、切断动力电源三级保护。 强迫换速开关是防止越程的第一层保护,一般设在端站正常换速开关之后。 限位开关是防越程的第二层保护,当轿厢在端站没有停层而触动限位开关时,立即切断方向控制电路使电梯停止运行。 极限开关是防越程的第三层保护,当限位开关动作后电梯仍不能停止运行,则触动极限开关切断电路,是驱动主机和制动器失电,电梯停止运转。 曳引绳张紧力不平衡时有什么现象,如何调节P31 现象:各绳槽的磨损不均匀调节方法:采用均衡受力装置 安全回路开关类型 机房:控制屏急停开关、相序继电器、热继电器、限速器开关 井道:上极限开关、下极限开关 地坑:断绳保护开关、地坑检修箱急停开关、缓冲器开关 轿内:操纵箱急停开关 轿顶:安全窗开关、安全钳开关、轿顶检修箱急停开关 轿厢顶部检修操作装置(作用、规定)P83 作用:控制检修和维护的运行状态 规定:检修运行时应取消正常运行的各种自动操作,轿厢的运行依靠持续按压方向操作按钮操纵,轿厢的运行速度不得超过0.63 m/s,门的开关也由持续按压开关按钮控制,检修运行时,所有的安全装置均有效,所以检修运行时不能开着门走梯的。

EMCM简述电机的基本原理与基本结构

EMCM简述电机的基本原理与基本结构 EMCM消息,2018年稀土科技成果推介会暨学术交流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卫指出工业类电机已取代磁选和扬声器,成为稀土永磁材料最大应用领域。找磁材将针对电机及磁性材料在电机中的应用进行系列介绍,带您熟悉和了解电机知识和电机行业。 实现电能与机械能相互转换的电工设备总称为电机,包含电动机和发电机两类:电动机又称马达,是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在电路中用字母M表示;而发电机是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在电路中用字母G表示。 基本原理 电生磁:通电导线会产生磁场 奥斯特在实验中发现,将导线通电后其周围的小磁针会发生转动,且电流越强,对小磁针的影响越强,玻璃、木材、水、树脂和石头等也不能阻擋这个磁场吸引小磁针。这就是著名的“电流的磁效应”,简称“电生磁”,人们把它称为电磁学第一定律。

电磁感应 又称磁电感应现象,是指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导体中就会产生电流的现象。这种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叫做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基本结构 我们从小学就知道,磁铁分N极和S极,磁力线从N极出发,最后回到S极;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利用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理论上我们可以移动一个磁极,让另外一个磁极跟着运动,如果第一个磁极旋转的话,另一个磁极也会跟着旋转。但是这样无法称之为电机,因为旋转一个磁极需要的是机械能,这样本质上是机械能之间的转换,不是电能和机械能之间的转换。那怎么办呢?安培定律告诉我们,磁场本质是由电流产生的,我们想要的是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只要有电流即可,一个很自然的想法就是:将两个磁场中的一个用线圈来产生磁场。 1821年,法拉第制作了一个装置,这个装置能将电能转化成机械能,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动机。 法拉第的装置的组成非常简单:将水银注入一个圆形容器里面,中间放置一块永磁体,一根长的导线一端悬挂,另一端浸入容器里的水银里面,最后再外接一个直流电源。原理也很简单,永磁体产生的磁场与导线产生的磁场相互作用,产生一个使导线绕轴旋转的力。法拉第的天才之处在于想到了用水银(常温液体,有良好的导电性)解决了电机连续旋转的所需要的换向问题。 法拉第的电机验证了机电能量转换可以连续进行的,为电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然现代电机和法拉第的电机模型有了较大的区别,但原理都是完全一致的:都是两个磁场相互作用,所以电机具备静止的和旋转的两大部分: 静止的部分称为定子,作用是产生磁场和作为电机的机械支撑。旋转的部分称为转子,作用是感应电势实现能量转换。

电梯结构原理及控制系统(DOC)

第一章绪论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不断增多,电梯在国民经济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电梯作为高层建筑中垂直运行的交通工具已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实际上电梯是根据外部呼叫信号以及自身控制规律等运行的,而呼叫是随机的,电梯实际上是一个人机交互式的控制系统,单纯用顺序控制或逻辑控制是不能满足控制要求的,因此,电梯控制系统采用随机逻辑方式控制。目前电梯的控制普遍采用了两种方式,一是采用微机作为信号控制单元,完成电梯信号的采集、运行状态和功能的设定,实现电梯的自动调度和集选运行功能,拖动控制则由变频器来完成;第二种控制方式用可编程控制器(PLC)取代微机实现信号集选控制。从控制方式和性能上来说,这两种方法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国内厂家大多选择第二种方式,其原因在于生产规模较小,自己设计和制造微机控制装置成本较高;而PLC可靠性高,程序设计方便灵活,抗干扰能力强、运行稳定可靠等特点,所以现在的电梯控制系统广泛采用可编程控制器来实现。 电梯是将机械原理应用、电气技术、微处理器技术、系统工程学、人体工程学及空气动力学等多学科和技术集于一体的机电设备,它是建筑物中的永久性垂直交通工具。为满足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电梯的智能化、自动化技术迅速发展。特别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微电子和电力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电梯的技术含量日益提高。在改善电梯性能的同时,对电梯的设计、管理和维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章电梯的结构 2.1 电梯的基本结构 电梯是机与电紧密结合的复杂产品,是垂直交通运输工具中使用最普遍的一种电梯,其基本组成包括机械部份和电气部份,结构包括四大空间(机房部分、井道和底坑部分、围壁部分和层站部分)和八大系统(曳引系统、导向系统、门系统、轿厢、重量平衡系统、电力拖动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安全保护系统)组成。 电梯基本结构如图2—1所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