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的成因及对策的研究

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的成因及对策的研究

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的成因及对策的研究
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的成因及对策的研究

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的成因及对策的研究

---以新区实验幼儿园小一班幼儿为例

盐城师范学院110316 张超时

问题还是很多的,请抓紧修改:

1. 整篇文章结合副标题的内容有些少,修改中可以结合副标题新区实验幼儿园小一班的现状与经验来写。

2.整篇文章结构应该是:一研究背景与意义;二研究设计;三现状描述;四产生的原因分析;五缓解对策;六研究不足。

根据上面结构整理下。

3. 第二部分研究设计中研究内容部分重新写下。

4. 第三部分现状描述的内容再充实丰富一些.

5. 原因分析要针对现状的问题描述来进行具体分析

6. 参考文献部分重写。尽量不要用网络的。

7. 不清楚的地方一定要在QQ上跟我联系,修改好之后尽快发给我,我再看。

[摘要]小班幼儿入园时普遍会出现哭闹、焦虑等,本文就是要对幼儿分离焦虑的形成原因与对策进行研究;本文运用了观察法、,文献检索法以及访谈法这三种研究方法对苏州高新区实验幼儿园小一班幼儿为什么形成分离焦虑以及如何应对进行研究,发现幼儿分离焦虑的成因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环境因素、要求因素、生活规律和生活习惯、家庭和幼儿自身的因素。针对此五大方面的原因,开展了调查与研究。

[关键词]小班分离焦虑成因对策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每年9月开学季,年满3周岁的幼儿就要开始经历对于他们来说是人生中一次重要的大事件——上幼儿园。要离开亲人的怀抱到幼儿园中开始集体的学习与生活,对他们来说这是适应社会的重要的一大步。因周围相处的人由熟悉的亲人变成了陌生的老师和小伙伴,熟悉的家庭环境变成了完全陌生的幼儿园,在这期间幼儿往往会出现大哭大闹、不知所措、抱着亲人不愿离开、攻击同伴和老师、甚至不吃不喝等焦虑行为。严重的分离焦虑,既不利于幼儿的身体与心理的健康发展,也会对幼儿家长、教师以及幼儿园正常教学工作开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此研究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的成因并找到合适有效的对策,让幼儿较快适应幼儿园生活,这样不仅有利于幼儿未来身心的健康发展,也有利于家长、教师、幼儿园工作的开展。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在新区实验幼儿园进行研究。在幼儿园小一班中的幼儿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幼儿分离焦虑的表现进行观察,对个别幼儿进行观察法、个案分析法进行研究。

(二)研究内容

研究幼儿产生分离焦虑的原因,以高新区实验幼儿园小一班幼儿为例分析和研究,包括环境和家庭这两大原因,知道原因后,结合已学的理论及知识,通过对教师的访谈及研究,得出解决幼儿分离焦虑的策略。

(三)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在调查目的和和假设的指导下进行的有目的认识活动,需要制定周密的计划,对观察的内容、手段、步骤、范围做出具体的规定,从而获得第一手的资料的调查方法。

本次观察旨在对了解苏州高新区实验幼儿园小一班幼儿分离焦虑的成因及对策。

(二)文献检索法

借助网络、图书馆等渠道,查阅各类幼教专业书籍和杂志获取关于分离焦虑的相关资料及信息

(三)访谈法

访谈法是指调查者依据调查提纲与调查对象直接交谈,收集语言资料的方法,是一种交流式的调查方法。

(1)与幼儿教师的访谈:访谈幼儿教师,了解他们对缓解幼儿分离焦虑的方法、态度及策略。

(2)与家长的访谈:访谈幼儿家长,了解家长对缓解幼儿分离焦虑的策略及方法。

(四)相关概念界定

1.分离焦虑:是指婴幼儿因要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又称作离别焦虑。即婴幼儿与某个人产生亲密的情感结系后,即产生依恋后,当要与之分离时,产生的伤心、痛苦,以此来表示拒绝分离。是婴幼儿焦虑症的一种类型,多发病于学龄前期。

三、现状描述

幼儿进入幼儿园生活、成长,是幼儿发展生长过程中的一个关键转折期,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深刻影响。分离焦虑多发生在6岁以前,其特征是当与亲人分离或离开他熟悉的环境时,表现出过度的焦虑,担心亲人发生意外或自己被拐卖;担心与父母或其他依恋者的分离,比如实验幼儿园小一班的孩子们中,悦悦在入园时就会有较大的反应,早晨入园时不愿离开奶奶,奶奶刚抱着她到班级,她就止不住的大哭,老师来抱悦悦,她会对老师作出反抗,紧紧拉着奶奶的衣服不愿松手,同时哭的更大声了。

因害怕分离而不愿去学校或幼儿园,比如毛毛来到班级后,就开始哭,情绪激动,跟奶奶大声喊:“我不要来幼儿园!”等到奶奶离开后,毛毛哭得更厉害了,过了一会儿,毛毛发生了呕吐,脸都哭红了,喉咙也有些哑了。这足以能够看出分离焦虑对幼儿身体的影响,幼儿处于持久而不恰当的害怕独处,当知道要和自己最亲近的人分开时,立即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比如发脾气哭叫等,其中小部分的幼儿甚至会出现呕吐、恶心、肚子疼、全身不适等症状,这样幼儿的社会功能会受到明显的影响。但是当幼儿对幼儿园的陌生程度

减弱,对幼儿园越来越熟悉,分离时的焦虑也就越来越弱。

现今,约有50%的幼儿在进入不熟悉的幼儿园后见亲人离去而表示不安,有时会向老师说要找妈妈,哭闹不止,而当家长来接时会表现出十分亲热,过几天后逐渐适应了新环境,幼儿就能安心玩耍,等候亲人来接。约有20%的孩子刚入园时并不哭闹,过一段时间后才感到焦虑不安但容易接受安慰,母亲来接时反而会回避。仅有20%的孩子进幼儿园时会哭闹反抗难以安慰,他们在亲人来接时会主动投入怀抱,但对母亲的爱抚又会有反抗表现因而难以对付。只有10%的幼儿,一入园即能适应幼儿园的环境和生活,参与各项活动,基本不哭闹。

四、产生的原因分析

经过较长时间的理论学习与实践研究,对于幼儿为什么会产生分离焦虑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环境方面

幼儿从家庭迈入幼儿园,环境有了巨大的改变,被称为“心理断乳期”。

不但幼儿的生活环境改变,幼儿的心理环境也改变了,分别有以下几点进行说明:

1.幼儿周围关系的变化

在幼儿入园之初,见到的教师和小伙伴是陌生的面孔,容易使幼儿感到不安全。现在的许多家庭中的孩子是爷爷奶奶一手带大。而由于幼儿园中一个班的配置大部分为两个老师,一个保育员以及15-35名幼儿,所以幼儿面对完全不一样的环境、同伴、老师及阿姨,会产生焦虑、害怕等不良情绪,但教师无法像家里的爷爷奶奶一样,一对一甚至是几对一的对幼儿进行无微不至的照顾及关怀,没有较多的时间和精力给予幼儿心理上的安慰。幼儿独处的时间变多了,幼儿独自午睡,没有爸妈或爷爷奶奶的陪同保护,独自吃饭,独自面对幼儿园中的老师、同伴,不能随心所欲的做自己想做的事,自己要学会与同伴相处,要知道听老师的话,这样一来,就会有心理落差,有时也会处于一种竞争的环境中,因此,幼儿会感到没有亲切感,安全感。

2.幼儿的要求变化

根据《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健康领域的子目标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中目标2为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这一点说明幼儿园对幼儿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要求。这些要求不仅反映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还反映在生活与游戏中,如自己吃饭,自己脱衣服,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要求比在家中高。

3.幼儿生活的固有形式的改变

幼儿在家中的生活规律不会像幼儿园一样有固定时间的一日生活时间表,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盥洗,什么时候上课,什么时候起床,有的家庭中生活作息比较随意,一切

以幼儿的意愿为中心;所以会有有的幼儿有一些不良的生活规律和习惯,如晚上熬夜,早上睡懒觉等,而有的幼儿则没有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不会在家中睡午觉。根据笔者的调查发现部分幼儿不愿来幼儿园的原因包括他们不习惯固定化的生活制度,觉得在幼儿园里喝的水,吃的饭都和家里的不一样,感到不习惯;有些孩子则是在家里养成了挑食的不良习惯,所以不爱吃幼儿园提供的饭菜;有的幼儿则在家中从来不喝白开水,而在幼儿园提供的饮水都是白开水等。

(二)家庭的因素

1.家长的教养方式。

会在平时注意不娇惯孩子,注重培养幼儿的独立能力,鼓励孩子结交伙伴并与新伙伴一起探索、玩耍的家庭,其幼儿就会很快适应幼儿园生活,他们的情绪也较少出现问题。而对于一切包办代替、娇宠溺爱、百依百顺孩子的家庭,他们的孩子则需要较长的适应期。有一些孩子会由于环境的巨大转折差异而在生理情绪上出现问题。如有的孩子因过分哭闹和情绪的不安,而出现夜惊、梦魇或者腹泻、生病等问题。

2.自身经验与个性

在入园之前与家长分离过的幼儿,有过一定的分离经验,就会比较容易去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性格开朗、活泼、外向、大胆的孩子要比性格腼腆、内向、安静的孩子更快的融入到幼儿园的生活中。比如小一班中倩倩和毛毛,倩倩性格外向,进入幼儿园后哭了一会儿后,就自己找玩具玩,不再哭了;而性格内向的毛毛入园后会断断续续哭一整天,会喊着要妈妈来接。

五、缓解对策

如何缓解幼儿的入园焦虑,帮助幼儿较快的适应幼儿园生活,经过调查研究发现有以下几点策略:

(一)入园前:

1.各类型的亲子早教活动,提升家长育儿能力。

除了常规的亲子课外,幼儿园还组织开展亲子阅读指导、亲子趣味运动会、亲子

表演秀、科学育儿讲座、亲子DIY等多种形式的亲子早教活动,帮助孩子和家长熟悉教师和幼儿园环境、了解幼儿园教学理念和方法。

2.幼儿入园体验活动,帮助幼儿熟悉适应新环境。

幼儿园一般会利用暑期开放幼儿入园体验活动。让幼儿来园体验几天真正的幼儿园生活,在此过程中让幼儿逐渐熟悉了解幼儿园里的老师、同伴、环境等,让幼儿建立对幼儿园的初步认识。但入园时间比正常入园时间会缩短,一般让孩子来上半天,体验一下幼儿园的晨间区域活动、体育锻炼和简短的教学活动和游戏,也会让孩子品尝一下幼儿园的点

心和午餐。也有的体验活动则安排在平时,9月即将入园的孩子可以在家人的陪同下和小班的哥哥姐姐们一起上课、盥洗、点心和游戏,在观察、模仿中体验幼儿园的学习生活,给9月的入园来一次“热身”。通过对参与过入园体验与未参加入园体验活动的幼儿进行观察分析发现:参加过的幼儿有80%的孩子在短时间内能较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而未参加的孩子则是20%,所以开展幼儿入园体验的活动的确有利于幼儿缓解分离焦虑。

3.暑期家访,增进家园沟通互动。

一般在7月,幼儿园教师就会对小班新生进行家访,老师会以访谈、调查表等形式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体质情况、家庭环境、家长期望、以及过往病史、食物过敏等特殊情况,进行家园双方的第一次沟通交流,相互熟悉。老师还会向家长发放一些科学育儿的宣传指导资料。如《如何使幼儿顺利度过入园关》、《上幼儿园,你准备好了吗?》等,帮助家长科学育儿。

4.召开新生家长会,做好家长指导。

新生家长会一般也会安排在暑期刚开始,这样安排的好处在于,通过新生家长会的沟通,让家长有较长的时间调整自己以往的教养方式,如根据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安排孩子在家的作息,利用暑假教会孩子如厕、自己用小勺吃饭、自己穿脱简单的衣服等生活自理能力,以便入园后更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5.组织专家讲座,帮助树立科学育儿理念。

幼儿园会邀请幼教专家、心理专家、保健专家进行各种类型的专家讲座,宣传科学的育儿理念和方法。如《如何科学合理地搭配幼儿的膳食》、《亲子沟通的技巧》、《如何使小班幼儿顺利度过入园关》等。专家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典型事例的剖析,让家长们受益匪浅,从而获得正确的育儿观和科学的育儿方法。如专家指出,在入园初期,家长的接送态度要明确。因家长态度不坚决,在幼儿入园时往往会依孩子的情绪反应而定。当家长一旦看到孩子情绪反应较大,哭求不停,就依依不舍:不愿离去、紧紧拥抱、表情痛苦、其场面甚至有生死别离之感受,这样长此以往下去,不但不利于缓解幼儿分离焦虑,这种不良情绪还会加大人园时的难度,激活孩子的不良情绪,使幼儿的适应周期更长;所以家长要明确接送态度,送完孩子后离开,这样会更好。家长在与幼儿相处中不要出现消极语言、表情暗示,如果家长再送孩子进幼儿园之前表情悲伤,难过,这就会影响幼儿对幼儿园的整体印象,觉得幼儿园不是一个好地方,于是会产生不愿上幼儿园的情绪。

6.开通咨询热线和家长接待日,解答家长的疑问。

幼儿园还会开通家长咨询热线和开放家长接待日,由专业老师解答家长在育儿过程中的各种困惑和难题,这样针对性的指导,比如小一班中的两位老师会及时回复家长的各种疑问与难题,在家长开放日的时候会细心与家长相互交流。

(二)幼儿入园后:

1.创设温暖、呵护、和谐的幼儿园环境,尽快建立新的依恋关系。

幼儿园环境对幼儿的身心都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新入园的幼儿,有50%的幼儿会不安,若想让幼儿较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那么幼儿园不仅要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在环境的布置上能够吸引幼儿,并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创造适合幼儿的环境,比如设施的高度要适应幼儿的高度,不能太高或太低,小一班中的玩具摆放高度和环境的创设设施都不会很高,基本都是在幼儿的所能达到的水平线,教师创造出了一个能让幼儿想玩、乐意玩、喜欢玩的游戏环境,老师们都很有耐心,也为幼儿创造出一个温暖、轻松、宽松的心理环境,教师充分关爱幼儿,尽快和孩子建立起新的依恋关系,这些条件在基本满足的情况下,一段时间后,经过我的研究发现:小一班大部分幼儿能够较好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2.教师根据的幼儿气质类型与个体差异采取适当的缓解方法。

(1)分离焦虑中幼儿的表现各不相同,是因为幼儿的情绪主要与幼儿个人的气质有关,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暴躁型、二、波动型、三、恋亲型、四、忧郁型。

暴躁型的幼儿用简单的亲近方式和玩具无法消除他们的不安全感,需要老师给予更多的关注和耐心,多顺应多满足,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从而使他们喜欢老师,喜欢来幼儿园。萱萱入园时只要亲人一离开,就会大哭大闹,一哭便停不下来,也会要求老师或阿姨抱她,后来老师抱起她后,她立刻停止哭泣,依偎在老师的肩膀上,当老师想放下她时,她又开始大哭不止,用脚或手勾紧或抱紧老师,老师发现这一情况后,用语言给予抚慰,使其慢慢平静,过后老师都会较多的关注她,尊重她,过了两周后,萱萱基本能够较好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波动型的幼儿比较情绪化,容易被环境吸引,但时间不长又想回家。该类幼儿能和老师互动,并主动和老师攀谈,但这类孩子在游戏活动中,经常发生打闹、争抢玩具。

恋亲型的幼儿经常与父母长辈住在一起,很少与别的同龄幼儿玩耍,也从来没有离开过家人,自理能力差。老师在日常生活中要提高这类幼儿的自理能力,以及别的幼儿的交往能力。小一班的月月在入园时不会上厕所,不会自己吃饭,也很少和同龄的孩子交往,教师发现这一点后鼓励孩子慢慢学习自理,发现他努力、进步后给予表扬,让幼儿树立自信心,同时与幼儿家长沟通,采取这些措施后,月月入园一个月后能较好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忧郁型的幼儿性格内向、害羞,表现出一种极不安全感。这类孩子往往借助布偶玩具来安慰自己,难以亲近陌生人。对于这类幼儿园,教师允许他们带上自己心爱的小玩具入园。幼儿刚入园时或有陌生感和孤独感,它们带上自己的依恋物则有助于幅为幼儿的不安情绪。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物件或小玩具,把它们当成陪伴自己上幼儿园的好朋友,想家时看看它们,摸摸它们,对他们说说心里话,这样能有效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小一班

有2-4个孩子每天早上都会带娃娃进班,过了有两个星期时间,这些幼儿都能较好的适应幼儿园生活。

(2)开展生动有趣的各项教学活动,及时肯定幼儿的点滴进步,激发幼儿入园的兴趣。

有些老师认为开学初期,幼儿哭闹情况严重,幼儿情绪不易稳定,同时考虑到安全问题,很少带孩子去户外锻炼和游戏,经常在班级里组织一些活动。其实实践表明,教师如果按照幼儿园一日作息时间的安排正常进行区域活动、户外体锻、教学活动、自主性游戏等各项活动,能很好地转移孩子的注意,让他们暂时遗忘家人,沉浸在快乐的学习活动中。即使活动中仍会有部分幼儿出现哭闹或不参与活动的情况,但大多数幼儿都能正常地参与活动,少数适应能力强的幼儿更是体验到了参与活动的快乐,能激发他继续上幼儿园的兴趣和愿望。在活动中,老师能细心地观察幼儿,及时肯定孩子的表现和进步,则更能进一步地拉进师幼间的距离,有利于幼儿新的依恋关系的形成,进而使孩子喜欢上幼儿园。

3.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反馈幼儿在园的表现,争取家长的理解配合。

教师要积极做好家长工作,及时反馈孩子在幼儿园的各项表现,教师利用家校路路通、班级网站,班级QQ群等及时上传孩子在园活动的照片以及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让家长放心。在来离园的接送时间,做好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孩子的点滴进步、今天的学习进餐午睡情况等都是家长迫切想了解的内容。同时教师细致地做好保教工作,赢得家长的信任。

六、本研究不足之处

⒈由于条件所限,本研究只针对了实验幼儿园一个班的小朋友、家长和教师进行了研究,因此研究的样本不够大。

2.幼儿的不同气质类型、生活经历、教养方式等使幼儿的适应能力各不相同,分离焦虑是一个很现实也很普遍的问题,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研究,不断探讨。

七、参考文献

[1] 晏红.幼儿教师家长沟通之道.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2]滕婧,《宝贝要上幼儿园》;武汉出版社;2009-8-1

[3]朱小娟,《幼儿教师适宜行为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滕婧,《宝贝要上幼儿园》;武汉出版社;2009-8-1

[4]胡庆芳,《捕捉教师智慧:教师成长档案袋》;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5]张富伟,《新入园幼儿分离焦虑的研究与对策》《幼教金刊》;2010;第278期;13-19

[6]戴淑凤,《中国儿童早期教养工程》;中国妇女出版社;2009

[7]姚国辉,《在交流中消除焦虑》《早期教育》;江苏教育报刊社;2006年09期

[8]顾荣芳,《从新手到专家——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01月

[9]廖其发,《中国幼儿教育史研究》,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

[10]姚燕滨,《儿童分离性焦虑》《启蒙(3-7岁)》;2008年第8期

[11]吴瑾,《学前教育研究》;2003年第5期

[12]季琳.幼儿入园适应及其相关环境因素的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4.

[13]徐云.简析婴幼儿的“分离焦虑”--幼儿园新生入园常见问题[J].《科教文汇》,2014.

[14]陆建华.让初入园幼儿消除分离焦虑[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5.

[15]孙萍.浅谈幼儿园新生入园分离焦虑的产生与措施[J].《新课程●小学》,2015.

[16]陆建华,让初入园幼儿消除分离焦虑[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5.

访谈提纲

教师

1.您做教师多少年了?

2.您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幼儿分离焦虑?

3.您觉得有什么方法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

家长

1.您对孩子产生入园分离焦虑怎么看?

您对缓解幼儿分离焦虑又什么好的办法?

2.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