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苏联空军朝战真相被掩40年

苏联空军朝战真相被掩40年

栏目:温故还原

字数:4500

版面:4P

苏联空军朝战真相被掩40年

文/郭田珍郝建业

1949年下半年,毛泽东要攻占台湾,金日成要解放朝鲜南方,两人在寻求政权统一的过程中都寄希望于莫斯科的支持。中苏朝之间,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三角关系?

关于朝鲜战争起源,在冷战史研究的传统派学者中有一种“共谋论”说法,认为是苏联、中国和朝鲜共同策划的。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沈志华根据近年来解密的档案文献,认为这种观点是缺乏根据的。

他说:“事实上,斯大林和毛泽东最初都反对金日成急于通过军事手段实现朝鲜统一,但是后来斯大林改变了主意,为金日成开放绿灯,迫使毛泽东接受既成事实。在这个问题上,中、苏、朝三国关系十分微妙,各有自己的利益盘算。”

冷战结束后,俄罗斯大规模地解密和开放苏联时期鲜为人知的历史档案,令各国学者兴奋不已。中国外交部档案馆在2004年2月正式对外开放,第一批解密的档案文件从1949年至1955年,约万余件。随后又解密两批,文件的时间推至1965年(“文化大革命”前),数量也有大幅度增加。其中,涉及中苏关系的档案数量尤其令人注目。

金日成急于通过武力实现统一

二战后,苏联和美国在朝鲜半岛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划分受降区,扶持各自的势力。1948年,南北双方相继建立政权,朝鲜南北正式分裂。双方都宣称对朝鲜半岛拥有主权,并且都想用武力统一另一半。

沈志华通过研究中苏解密档案证实,“金日成多次请求斯大林和毛泽东允许他武力统一南朝鲜。两国都否定了金日成的计划,因为苏联不想与美国的紧张关系升级,而中国正忙于解放事业。”

1949年3月金日成访苏时,曾试探性地提出通过武力方式解决朝鲜统一问题,但斯大林明确表示反对。4月底,金日成又派人探听中国的意见,毛泽东原则上支持武装夺取政权的方式,但希望朝鲜不要急于采取行动,中国完成统一后即可派军队帮助朝鲜。

美国从朝鲜半岛撤军后,金日成便制定了进攻南方的“瓮津半岛作战计划”,试图立即实现统一。9月下旬,联共(布)中央政治局正式做出决议,否定了这个计划,认为“这可能给美国人提供以各种方式对朝鲜事务进行干涉的借口”。

新中国成立后,金日成再次动心,并写信给毛泽东。但此时中国的统一大业尚未完成,西藏和台湾问题均未解决,毛泽东不好作答,只能求助莫斯科。

10月26日在苏联外长莫洛托夫为斯大林起草的答复毛泽东的电报中,苏共中央表示同意中国的意见:“朝鲜人民军目前还不应实施进攻行动,我们也曾经向朝鲜朋友指出,他们拟组织的朝鲜人民军对南方的进攻还不能付诸实施。”

此后,莫斯科又多次警告苏联驻朝鲜大使什特科夫,“严格地、坚定地”执行“中央关于防止三八线形势复杂化的指示”。

总之,到1949年底,在朝鲜半岛实现统一的问题上,苏联与中国的主张还是一致的。

斯大林突然同意金日成开战

1950年1月19日莫斯科收到什特科夫的报告,说金日成在17日的一次午餐会上,借

着酒劲再次提出使用武力解决朝鲜半岛统一的问题,并强烈要求与斯大林当面协商。对此,斯大林迟迟没有作出反应。

但是,1月30日,也就是被迫接受中方有关中苏协定的条款后两天,斯大林突然通知苏联驻朝使馆,他同意金日成关于进攻南朝鲜的计划,并邀请金日成秘密访问莫斯科。

“这是迄今为止看到的斯大林同意金日成开战的第一份文件。斯大林为什么突然同意金日成的武力统一计划?因为这个时候,中苏签订新条约,苏联即将失去在太平洋的出海口和不冻港,而南部朝鲜有三个优良港口。如果能够控制整个朝鲜半岛,那么苏联在远东的战略利益就有了保障。”沈志华说。

关于斯大林与金日成秘密会谈的具体内容,目前在俄国档案中尚未发现任何文字记载,研究者引用的都是当事人的回忆。“莫斯科担心的问题是一旦爆发战争,美国是否会出兵干涉。据金日成的译员文日回忆,金日成立即向斯大林保证,美国不会参与这场战争,其理由在于,这是一次果断的突然袭击,因为将会有20万南朝鲜共产党员进行起义,加上南方游击队的支持,进攻将在三天之内取得胜利。这样,即使美国有心干预,也没有时间进行军事准备和部署。”与此同时,苏联截获了美国军方的电报,说一旦朝鲜发生战争,美军将防守日本海,而不在朝鲜半岛作战。

尽管如此,处事谨慎的斯大林还是反复向金日成强调了两点:第一,这个计划必须得到中共同意才可以实施,因为毛泽东对东方问题有很深刻的理解;第二,万一美国进行干预,苏联是不会出面帮助朝鲜的,那时只能依靠中国的援助。

得知斯大林与金日成的共同决定后,毛泽东只得表示同意。

金日成乐观地认为,美国在远东并未做好战争准备,既然他们没有干涉中国内战,也就不会在朝鲜采取行动。他一再保证朝鲜人民军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朝鲜问题。

金日成回国后就再没有向毛泽东透露有关战争准备和发动的任何消息。战争爆发后的第三天,才派遣一名武官来通报战况。

美国全面武装干涉

1950年6月25日,朝战爆发,朝鲜人民军越过三八线,三天后占领汉城。

然而,令斯大林和金日成颇感意外的是,美国在战争爆发两天后便开始对南朝鲜提供海军和空军援助,并且很快在联合国的旗号下实现了全面武装干涉。

沈志华分析,“美国参战,确实出乎中苏朝三国意料,但是,仔细分析,在中苏结盟后,美国的冷战战略就开始调整了,改为全面遏制,目的是阻止共产主义势力的进一步扩张。”

在美国直接参与战争的情况下,毛泽东决定中国将组成穿着人民军制服的志愿军对抗美军,并告诉莫斯科,目前在东北已集中了12万兵力。斯大林马上表态支持:“我们认为立即集中9个中国师到中朝边界是正确的,以便当敌人越过三八线时在朝鲜开展志愿军的行动。我们将尽最大努力为这些部队提供空中掩护。”

周恩来派柴成文以政务参赞名义去朝鲜了解情况,并告诉金日成,“中国不会容忍美国对朝鲜的干涉,中国政府准备尽可能地向朝鲜提供所需要的一切帮助。”金日成及时向苏联大使什特科夫报告了这个情况,并提出,“既然美国等国家已站在李承晚一边参加了战争,那么,民主国家如捷克斯洛伐克、中国等也就可以用自己的军队来帮助朝鲜”。

沈志华分析:“显然,斯大林认为此时还没有必要让中国卷入战争。道理很简单,斯大林要通过这场战争到达控制朝鲜半岛的目标,如果战争是靠中国军队打赢的,这一目标如何实现?所以,斯大林为中国出兵设定了一个条件——当敌人越过三八线时。”

受到莫斯科立场的影响,朝鲜领导人对中国使馆采取了封锁消息的作法。据柴成文回忆,朝鲜有关方面为他介绍战场情况,绝大多数都是当晚对外广播的战报;在同其他朝方人员的接触中,柴感到军事情报对于中国人基本上是个禁区。

中国有意出兵

然而,朝鲜战事于1950年8月在洛东江陷入僵局,这使中国领导人感到必须做好出兵准备,并计划组建第二梯队,把东北边防军兵力增加到70万人。

什特科夫向莫斯科报告说,金日成越来越对凭借自身力量赢得战争胜利没有信心,因而多次试图征得苏联使馆的同意,以便请求中国军队帮助朝鲜。

斯大林明确拒绝中国军队入朝,“如果需要,我们可以再向朝鲜空军提供强击机和歼击机”。

有了莫斯科的支持和保证,朝鲜领导人似乎又增强了信心,金日成决心尽快结束南方的战斗。

当9月4日柴成文提醒金日成战争已处于胶着状态时,他充满信心地说,釜山战役已经开始,突击部队上去后,就会打破僵局;柴又提到美军可能在后方登陆,金日成肯定地回答:“美军目前反攻尚不可能,他没有较大兵力增援。”

与此同时,金日成的冒险主义倾向更加明显。柴成文报告说,朝鲜领导人开始没有考虑到美国出兵;及至美军参战后,又提出“8月要成为胜利月”。从动员大批技术工人和学生入伍,以及人力、财力严重浪费等情况看出,金日成完全是孤注一掷地打算。

9月10日,柴成文按照周恩来的指示紧急向金日成报告,希望朝鲜军队考虑战略退却的问题。金日成的回答是:“我从未考虑过后退。”

9月15日,美军在仁川登陆一举成功,朝鲜局势立即发生了严重变化。

中国领导人感到派兵赴朝参战已经不可避免。9月18日,周恩来召见罗申和苏联军事顾问时指出,中国军队已由南方向东北调动,做好出兵准备。

斯大林没有回应。朝鲜劳动党政治局内部对接受中国军队帮助意见不一。朴宪永、朴一禹认为,朝鲜明显无法凭借自身力量打败美国人,因而必须请求中国军队入朝。但金日成说:“我们所要求的武器,苏联都给我们了,我们凭什么去向中国人求助呢?”

9月30日莫斯科收到什特科夫的报告:汉城可能已经陷落,人民军主力部队北撤的道路也被切断。金日成给斯大林去信,要求苏联提供空军援助;同时也给毛泽东去了一封求援信。

莫斯科这才决定为中国军队入朝作战开放绿灯。

美国空军知道他们的对手是苏联人

1950年10月1日,斯大林致电毛泽东,要求中国军队以志愿军的方式入朝参战,在三八线以北地区组织防御。

10月2日毛泽东起草给斯大林的回电,同意立即出兵,但要求苏联给以武器装备方面的援助。但是,在当天召开的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上出现了不同意见,多数领导人主张对出兵的问题应慎重考虑。毛泽东的电报没有发出。

10月5日下午,在毛泽东和彭德怀的积极推动下,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终于决定派兵入朝作战。

毛泽东派周恩来和林彪赴黑海向正在此地休养的斯大林讲明情况。

关于黑海会谈中苏双方的立场及其结果,沈志华根据最新解密的10月11日斯大林和周恩来给毛泽东的联名电报,作出了这样的结论:会谈的初步结果是中国暂不派军队入朝作战,同时建议金日成撤离北朝鲜。

沈志华说:“周恩来提出了中国出兵的困难,斯大林答应向中国提供武器装备,但表示苏联空军至少要待两个月后才能出动——这是周恩来拒绝中国先出动陆军的主要理由。”

斯大林的顾虑是什么呢?“一是,这个时候南朝鲜先头部队已越过三八线,朝鲜北部即

将成为战区,斯大林不愿显示出苏联将与美国直接和公开对抗的迹象。二是,斯大林对待中国入朝作战的心态非常复杂。在美国参战后,斯大林希望中国做好出兵准备;在战局陷入危急后,斯大林极力鼓动中国出兵;当美军越过三八线,而中国在出兵问题上犹豫不决时,斯大林又很不放心。所以,苏联空军晚两个月出动,就是要看先行的中国军队是否能在朝鲜站住脚,从而在时间和空间上给莫斯科留下一个回旋余地。”沈志华分析。

斯大林向金日成通报了“中国军队尚未做好出兵准备”的会谈结果,这令朝鲜人非常沮丧。平壤的政府机关和外交使团开始撤离。

就在这时,北京的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10月13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紧急会议,中国再次决定派兵入朝作战。得知情况后斯大林紧急电告金日成:“鉴于中国同志做出新决定,请把昨日发给您的电报中提出的在北朝鲜进行疏散以及朝鲜军队向北撤退的时间往后拖一拖。”

中国人的立场和要求迫使斯大林不得不表态,苏联空军即使出动,也只能到鸭绿江边,不会配合志愿军入朝作战。这不啻向中国领导人头上浇了一盆冷水,10月17日,毛泽东急电彭德怀、高岗进京议事,并将出兵日期推迟。经过10月18日会议的讨论,中国决定,仍于10月19日秘密出兵朝鲜。

中国领导人的最后决定感动了斯大林。1950年10月28日,苏联驻华顾问通知周恩来,苏联空军部队将立即投入战斗,并越过鸭绿江迎击美国飞机。此后不久,在朝鲜鸭绿江至清川江地区的上空,苏联米格-15歼击机已成为美国飞行员惧怕的敌人,这就是朝战期间著名的“米格走廊”。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苏联空军在朝鲜作战,斯大林作了种种掩饰:严禁任何飞机从苏联领土起飞投入作战;所有飞机都涂上志愿军或人民军的标志;苏联飞行员都要穿上中国军服,且在空中通话时不得使用俄语。

实际上,美国空军很早就知道他们真正的空中对手既不是朝鲜人,也不是中国人——美国飞行员不仅在空中看到了欧洲人的面孔,而且在无线电通话中听到了俄语。但是艾森豪威尔政府一直将这一情报压下来,因为如果“泄露出去,将形成与俄国开战的巨大压力”。

“正是华盛顿与莫斯科的这种默契,使苏联空军参加朝鲜战争的历史真相沉寂了40多年。”沈志华说。(摘自《京华周刊》)

谁是第一——记二战苏联王牌飞行员波克雷什金

谁是第一——记二战苏联王牌飞行员波克雷什金 楚水昂/文 在谈到有关二战中谁是盟国第一王牌飞行员的话题时,相关史料总会有些争执,因为按照公开的击落敌机数量,苏联飞行员阔日杜布肯定位列第一,但总有许多人会认为苏联的另外一位王牌飞行员波克雷什金,才是当之无愧的盟国第一王牌飞行员。为何?这一切,自然和波克雷什金的生平有莫大的关系: 亚历山大?伊万诺维奇?波克雷什金(1913-1985),被誉为是苏维埃空战战术之父,起曾经升空作战多达650次,参加空战156次,公开数据是击落敌机59架,第一位三次获得“苏联英雄”称号的苏联军人,这些功绩,显然不是一般人所能拥有的,作为二战中苏联响当当的王牌飞行员,波克雷什金的飞机只要一起飞,德国人就会在无线电中互相高声提醒:“小心,小心,波克雷什金来了!” 普通工人家庭飞出的夜莺:英雄飞行员的成长之路 亚历山大?伊万诺维奇?波克雷什金于1913年2月21日出生于苏联尼古拉耶夫斯克(现新西伯利亚)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尼古拉耶夫斯克,也就是新西伯利亚,在许多国人的眼中,大概是十分陌生的字眼,但该市绝对不能忽视,因为它是目前俄罗斯国内仅次于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人口第三多的城市,也是整个西伯利亚地区最大的城市,而这个城市居然于1893年才开建,而其建成的原因很简单——西伯利亚铁路,目前,新西伯利亚市是俄罗斯教育、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近年来中俄之间签订了许多合作协议,而其中许多就是和该市签订的,而该市之所以吸引中国,自然是其发达的工业,而这却不得不和西伯利亚铁路联系上——历史上,在沙俄侵占了面积达1200平方公里的西伯利亚地区后,由于交通的落后,远东虽然资源丰富,却一直几乎是流放犯人的地方,直到1890年,沙皇亚历山大三世正式颁布建设西伯利亚铁路的命令,工程最早从弗拉迪斯沃克,也就是原本侵占中国的海参崴开始。1892年,铁路工程开始从西往东修建,西段的起点是车里雅宾斯克。也就是在往东修建铁路的过程中,原本荒芜的西伯利亚开始忙碌起来,包括尼古拉耶夫斯克这样的城市也拔地而起。1904年的日俄战争,俄国赶工赶点的吧西伯利亚铁路修通了,要不然,日俄战争俄国会输得更惨。 波克雷什金出生时,这个城市已经诞生20年了。由于铁路的作用,很类似于美国的西部大开发(也可以叫做俄国的东部大开发吧,和美国的西部大开发一样,俄国当时也雇佣了几十万的华工来修建铁路,主要是在我国的东北地区、山东、河南等地招募的,相对于美国的华工,在俄国的华工更不得而知,近年来国内总报道华工在俄罗斯的非人待遇,历史上其实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尼古拉耶夫斯克的工业基础不错,有大量的产业工人,波克雷什金就出生于一个普通工人的家庭。1928年,波克雷什金中学毕业,此时苏联建立已经建立6年,也讲究出身的苏联,根正苗红的波克雷什金又进入技校,学习的是钳工,此时的波克雷什金已经在航空俱乐部学习飞行。很顺利的,1932年,年仅19岁的波克雷什金进入空军,先是在彼尔姆(这是一个可怕的城市,曾是苏联的集中营,关押了许多知名的犯人,也是苏联的军火库,曾有许多苏联的军工企业,同样的是,该市也是乌拉尔以东的城市)的航空技术学校学习,后来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列宁格勒航空军事理论学校。 在学校期间,波克雷什金就对飞行疯狂的着迷,几乎全部的时间都用在了研习飞行方面,训练极其刻苦,由于喜欢动脑筋想主意尤其是疯狂的主意,还得到了“怪点子”的绰号。在其自传《碧血长空——苏德空战亲历记》中,波克雷什金曾经这样记述自己:这是我的飞行实践中的一个重要特征。我喜欢做猛烈的动作,喜欢飞极限速度、极限高度。飞特技时,我总是力争做到手与脚的动作的默契配合。这一点在做垂直特技动作和退出俯冲时尤其要紧。有些人被我的“玩命”动作吓昏了头,说我的飞行动作是“怪点子”。但是理智和谨慎是一回事,不顾飞机性能,一味地蛮干,那就是另一回事了。有些人认为,与敌机进行空战,完

苏联在二战中起到的作用

苏联在二战中起到的作用 叶阳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目前人类社会所进行的规模最大的全球性战争,战火遍及欧亚美非及大洋洲。对于谈及这场战争中苏联的作用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积极方面的说法,也有消极一方面的评论。下面是我对苏联在二战中起到的作用的一些评价。 关于战争爆发的原因,目前有部分人归咎于苏联与德国签订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认为苏联签订的该条约助长了德国希特勒的侵略野心,导致了二战的爆发。而我认为,该条约虽然有消极的一面,但其为苏联赢得了两年的战胜法西斯的准备时间(斯大林认为德国迟早会进攻苏联,就开始着手建立防范德国“东方战线”,签订条约可以认为是苏联人的缓兵之计),并且打破了德日法西斯的反苏联盟约和战线(当时1939年苏联和日军正在进行诺门罕战役)。而对于苏联签订此条约导致二战爆发的说法我认为只能说此条约的签订使二战提前爆发了而已。 虽然说在战争初期(1939-1941)苏联的行为确实让人愤慨,根据《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秘密条款,苏联入侵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拉托维亚、爱沙尼亚),并强行使其并入苏联,之后又爆发苏芬战争(由于苏联国内的大清洗运动,苏联军队的极低的战斗素质让人只能呵呵,在苏芬战争中充分暴露出来了),然后又进驻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地区。此举将利益受到损害的芬兰、罗马尼亚等国家更快的推向轴心国的阵营,使得轴心国的阵营得到强大。同时在德军开始进攻苏联后,这些国家主动或者被要求对苏联发动攻击,也算是苏联自食其果。 德军开始进攻苏联后,苏联起到的积极作用开始显现,巴巴罗萨计划开始后,德国开始在东线战场投入大量兵力,这为在西线战场作战的同盟国成员减轻了很多压力,苏德战场成为了二战中最主要的陆上战场。整个二战,苏军共歼灭德军607个师,其余盟军只歼灭了德军176个师,80%的德军被苏联歼灭,仅根据这个数据我们就无法抹杀苏联在整个二战中的巨大贡献。另据不完全统计,整个二战中同盟国伤亡达6100万人,仅苏联就有2700万人的伤亡,可想而知,苏联为此付出的惨痛代价。 战争反攻阶段,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开辟第二战场,同时苏联军队开始在东线对德军发动全面反攻,两面夹击德军,最后盟军会师进攻柏林。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在远东对日作战方面,虽然苏联为了避免与日本的冲突,避免两线作战,对日政策是中

军队机关公文格式

军队机关公文格式 1、纸张类型:A4(210*297);16开(184*260):允许偏差2mm。 2、公文页边与版心尺寸: A4:上白边:37 mm;左白边:28mm;版心尺寸:156*225。 16开:上白边:25 mm;左白边:25mm;版心尺寸:139*215。 3、正方用三号字,A4纸一般每面排除异己22行,每行排28个字。16开纸一般每面排除20行,每行25个字。 4、装订要求:骑马订或者平订的订位为2个,A4型纸两订外订眼距书芯上下70mm,16开纸为60mm,允许误差不超过4mm。 5、红色反线:其长度与版心宽度相同,A4为156mm;16开为139mm。 6、份号用三仿宋体阿拉伯数字,在版心左上角第一行顶格标识,位数最少2位。密级用三号黑体字,以绝密、机密、秘密字样顶格标识在版心右上角第一行,两字之间空一字。无密级则不得标识。 7、发送机关标识用红色小标宋体字,但在文种标识的公文中种类名称用黑色。(圆括号用红色)。其上边缘距离,请示和报告A4是80mm, 16开纸为65mm 8、发文字号用三号仿宋体字标识,请示和报告的发文字号位于发文机关标识下空二行。首长名章用红色,签名章用蓝色,均在职务右侧空一行加盖,不压成文日期,不能超出版心。成文日期在首长名章或签名章正下方适当位置标识。 9、无正文说明,正文排完后所剩空白不足以排下署名和成文日期时,应当将署名及成文日期另起一页,并用三号仿宋字在版心上部

第三行居左空二字标识“此页无正文”字样。发文传达说明,用三号仿宋体字,在成文日期下空一行左空二字加圆括号标识。 10、版记,一般位于公文主体的下方,版记的最后一行一般是公文末页的最后一行。如公文主体下空位不足以排印版记全部内容时,应当将版记全部另起一页排印,该页不标识“此文无正文”字样。11、主题词,用三号黑体字,词目之间空一字。在主题词下2mm处印一条与版心等宽的反线。抄送机关用仿宋体字,名称间用逗号隔开。 12、页码,用四号半角白体阿拉伯数字标识,单面印刷时,页码居右空一字。请示报告中的“签发,已阅”用三号仿宋字, 13、主体,标题用二号小标宋体字标识,位于红线下空一行,分一行或多行居中排布。主送机关用三号楷体字,在标题下空一行左顶格标识,后标全角冒号。正文(不含小标题)用三号仿宋体字,最多设四层小标题,各层分别是黑体、楷体和仿宋。成文日期用三号仿宋体汉字。 写作格式 1、纸张16开,页边距是非功2.5\2\2.5\2. 2、题目用二号小标宋。题目与正文空一行,行距为30磅。正文用三号仿宋字。每一页中,一页20行,每行25个字,最后一项放页码。 3、正文一级标题用黑体三号字。

日本绝密文件揭中越战争真相

日本绝密文件揭中越战争真相 1979年,中国从广西和云南两线,向越南发动了“自卫反击作战”,这是中国陆军自1960年中印边界作战后规模最大的一次作战行动。这场战争也引起了其他国家的兴趣。日本军事记者三野正阳等当时随越南人民军行动,战后写出了《中越战争之真相1979》一文,成为日本自卫队的参考文献。由于此文涉及对中越军队的若干内部评价,虽然文学性高于专业性,仍然直到发表后十年(1990年3月)方被解密,并在国外刊物部分刊载。现将这份自卫队解密文件入手部分翻译如下,并不表示支持或证实其观点,仅供对这场战争有兴趣的朋友参考。本文翻译前已经咨询日本有关部门,证明此文确属解密资料,进行翻译和公开发表与当地法律并无抵触。值得一提的是,从文中判断,三野正阳是1979年2月26日到达越南的。因此,他的文章主要集中于对此后战局的分析。对2月26日前的战争,例如越军苦守老街之战和中国军队奇袭磅同(?日文屋ント)全歼守军等战斗,三野仅作了简略介绍。不过,从文章编号和三野的描述看,还有一名日本记者或军事分析家写了另一篇文章谈2月26日前的战斗,称为《中越战争最初的十日》,萨已同时在着手寻找这篇文章。---译者 资料图:对越自卫反击战1979年3月7日午后5时许,日

本共产党机关报《赤旗报》记者高野功氏在谅山市内遭到中国军队的枪击而遇难,当时25岁。作为这场战争中死亡的唯一一名日本人,今天在谅山还可以找到他的纪念碑。--三野正洋三个方向的攻势--3月26日前的战斗推移简述1979 年2月17日晨五点,中国军队第41军,第42军合计六个师,向越军阵地发起突然攻击。攻击的主要方式采用了传统的“人海战术“。越军则以346师,354师,316甲师,188炮兵师,独立第677团迎击,双方在越北全线展开激战。2月18日,苏联宣布进入战备警戒体制。2月19日,老街成为越南第一个陷入中国军队手中的重要城市,恶斗中,越军第246团(所属师不详)团长战死,团参谋长被中国军队俘虏。到2月20日晨,开战仅仅三天多一点的时间,越军伤亡已经超过一万名,并有七座导弹基地被摧毁。中国军队的全面进攻在2月21日达到一个高峰。这一天,中国军队开始对谅山外围发动攻势。由于在前面的战斗中损失较大,中国军队的进攻显得比较仓促。但是,在援军到达后中国军队立即发起第二次总攻击,并打得十分坚决。这次攻击给越军带来大量伤亡,防御体系出现动遥但是,2月22日,越军及时出动了预备队第345师(原文为师团–译者注),重新稳定了谅山一线的形势。双方围绕谅山外围展开激战。23日,越军主力第3师(或近卫第3师)出现在战场上,这支生力军一度将中国军队截为两段。从23日到25日,两军主力在谅山周围

俄罗斯历史重大揭秘:共济会曾经隐性控制苏共高层

俄罗斯历史重大揭秘:共济会曾经隐性控制苏共高层 如果在1991年,我知道祖国会发展到现在的状况。我宁愿斩断自己的双手,也不会签署别罗维日协议!!!! 乌克兰前总统克拉夫丘克俄罗斯历史学家О.А.普拉托诺夫在《俄罗斯荆棘之冠:共济会历史1731-1995年》一书第25章“共济会一览”中揭露,自1945年至1994年,原苏联体制内约有400名以上的党政高级官员加入共济会或隶属共济会的国际组织(如“彼得伯格俱乐部”、“大欧洲”委员会、“国际俄罗斯俱乐部”等),其中包括最高领导人如M.戈尔巴乔夫、A.雅科夫列夫、Э.谢瓦尔德纳泽、Б.叶利钦等均是国际共济会会员。 该书披露大量事实,讲述了共济会秘密组织以及中情局(CIA是隶属美国共济会体系的情报和行动机构)斥巨资在苏联寻找和培养利益代理人的详细内幕,以及这些美国利益代理人在苏联解体中的作用。 现将该书有关内容摘编如下: 一 一些苏共领袖与共济会建立联系,并非始于80年代改革时期,而是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的60和70年代。

戈尔巴乔夫与共济会的最初联系,可能是发生在他在意大利休假时期。А.Н.雅科夫列夫与共济会的联系是他在美国和加拿大出任大使的期间。有关戈尔巴乔夫作为“自由石匠”(即共济会员)身份的消息,1988年2月1日首先在德国一份发行量不大的杂志《光明普照》(“Больше света”)上被透露。类似消息也披露在纽约的报纸《新俄罗斯言论》(“Новое русское слово”,1989年12月4日) 。该报甚至得意地刊登了一幅照片,图中美国总统布什和戈尔巴乔夫见面时,互相做出典型的共济会密语手势。 但关于戈尔巴乔夫共济会身份最有分量的证明,是关于他与世界共济会高层代表的密切接触,和1992年所披露的戈尔巴乔夫是共济会最高国际机构“彼得伯格俱乐部(三边委员会)”的成员。 据西方透露,戈尔巴乔夫和三边委员会联系的中间人是著名的犹太金融家、共济会高级会员、以色列特工机构“摩萨德”的著名间谍索罗斯。由于与“摩萨德”的关系,70--80年代索罗斯曾被匈牙利、罗马尼亚和捷克斯洛伐克驱逐出境。 共济会资金供养的美国情报机构在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招募了一批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的苏联实习生,其中包括未来的“改革”领导人A.雅科夫列夫以及O.卡卢金。

辽沈战役中攻打锦州的战略是否正确

辽沈战役中攻打锦州的战略是否正确 谈到解放战争,一定会谈到三大战役,谈到三大战役,一定会谈到辽沈战役,说到辽沈战役,一定会谈到锦州战役。今天我们就谈谈攻打锦州。 辽沈战役的意义我们就不多谈了,战役之后使国共双方军力数量上第一次出现逆转,此役之后,国民党在大陆已呈必败之态。说到辽沈战役,我们先从决战的背景方面谈起。辽沈战役前,国民党在全国虽然不能发动大的攻势,但是国民党在兵力数量上是高于共产党的。但是在东北,由于林彪的军事才能,共产党的军力是占压倒性优势的,兵力对比100万对60万,并且占领东北90%以上地区,并把国民党几大军事力量压缩在沈阳,长春,锦州几个城市。正是由于有林彪的百万雄师,当时中央军委才敢制定5年内推翻国民党政府的方针。 大战前的国际背景,在东北,其实是三国四方的博弈。国共自不用说。对苏联方面,战争对他没有影响,胜负皆可,均可坐收余利。共产党胜,自不用说,苏联是共产国际老大。国民党胜,苏联最多再给共产党以支援,但是代价可能除去外蒙独立外再加上新疆或者东北成为苏联帝国的第N个加盟国。如果双方打平,建立两个政府或者两个中国,这是美苏两个大国最欢迎的。美国方面,杜鲁门早就已经有意放弃蒋介石政府,蒋也心知肚明。美国的军事顾问史迪威将军更不讳言要求蒋介石放弃东北,谋求联合政府或者两个中国。但是美国方面忽视了蒋总统其实是一个中国政策的坚决拥护者,决不容忍国家在他手中分裂。大战前,蒋对部下直言:要我不战而丢掉东北九省我心有不甘,以后如何面见总理云云。包括日后在台湾听到蒙古独立,怒斥美国不讲信义,并大骂驻美大使无能,召回并撤职,这是后话。理解了蒋介石的这个性格,就不难理解日后为什么蒋没有采取放弃华北华东,将大军南下划江而治的战略方针。说的远一点,东北决战前,美国正在选举,竞选双方是杜鲁门和杜威将军。杜鲁门不用说了,由于杜威曾对蒋政府承诺,上台后会加大对华援助,所以蒋介石就搞了政治投机,不远万里派人到美国支持杜威竞选,让杜鲁门大为恼火。才有了后来宋美龄访美,杜鲁门只接见了半个小时不到,更罔谈援助了。 了解了战役背景,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辽沈战役。林彪的意图是先吃掉长春郑洞国,再图整个东北,东北吃掉后,百万雄师一入关,那国民政府注定倒台。毛

中苏空军并肩抗美援朝纪实

中苏空军并肩抗美援朝纪实 这又应了那个名言:在战争中学习战争。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按照中苏两国政府的协议,苏联空军曾先后派出十几个航空兵师来到中国,执行防空任务,并带领和协助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参加抗美援朝作战。在苏联空军的大力支援下,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在两年零八个月的战争中,按照党中央确定的“从实战中锻炼,在战斗中成长”的方针,不失时机地组织大批新建部队轮番担负作战任务,实现了在战争中发展壮大的预期目的,取得令世人瞩目的辉煌战绩。 艰苦酝酿,仓促上阵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7月初,以美国军队为首的“联合国军”介入朝鲜内战。7月2日,周恩来在召见苏联驻中国大使罗申时,就询问苏联空军能否确保对沈阳地区中国军队的空中掩护。7月5日,斯大林回电说:“我们认为,立即集中9个中国师于中朝边境,以便在敌人越过三八线时志愿军进入北朝鲜作战,这个做法是正确的。我们将尽力为这些部队提供空中掩护。”8月11日,由别洛夫任师长的苏空军第151歼击航空师已完成在沈阳、鞍山、辽阳的集结任务。9月,毛泽东给斯大林发去数十份电报,商量出兵朝鲜问题,中苏双方初步达成一致意见,中国军队进入朝鲜作战,苏空军将为中国军队提供空中掩护。

10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做出了派遣中国人民志愿军援助朝鲜抗击美国军队的决定。10月6日,毛泽东召见了苏联驻华大使罗申,谈话中特别关注空军问题,指出中国出兵必须要有空军部队。10月10日,周恩来和林彪同斯大林在黑海谈判时,斯大林虽然表示同意为中国入朝部队提供武器援助,同时派遣16个团的战斗机部队进驻中国东北和华东地区,以保护中国领土,但斯大林又收回了提供空中掩护的承诺,他对周恩来说:“苏联空军大约还需要至少两个月的时间进行更充分的准备,因此在中国部队进入朝鲜时,我们的空军肯定不能为你们提供空中掩护。”毛泽东接到周恩来电报后,13日毅然决定中国军队依然按原计划先行赴朝作战。这件事震动了斯大林,从而使他改变了对毛泽东和中共的认识。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打响了第一次战役并取得胜利。在志愿军胜利的鼓舞下,斯大林改变了观望、等待的立场,已进驻中国东北地区的苏空军投入了朝鲜空战。 1950年11月1日,苏联空军歼击机从沈阳和鞍山机场起飞8架次,在安东、新义州地区投入战斗,击落了2架美军飞机,加上高射炮击落的2架,共击落4架美机。从1950年11月1日到12日,苏空军共击落美机21架。11月底,苏空军把驻守在沈阳地区的第151、第324两个歼击机师组建为第64航空军,由别洛夫少将(后由洛博夫中将继任)任军长,以苏联远东军区空军司令克拉索夫斯基上将为首的苏联空军作战组,负责指挥在朝鲜战场的所有苏空军部队,其基地也从沈阳和鞍山机场转场到中朝边境上的安东机场,主要任务是保护鸭绿江上的桥梁、

当年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始末

当年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始末 2013-11-17 12:29:43 归档在《不屈的意志》 | 浏览88834 次 | 评论36 条 当年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始末 1 早在1939年,日本陆军部实施“北进政策”,由占领中国东北的关东军,挑衅苏联,在荒凉的蒙古草原诺门罕,日军与苏联红军干上一仗,苏军在朱可夫元帅指挥下,日军关东军碰上了强硬对手,苏联红军的机械化和指挥官的现代战术,让18000多名日军葬身草原。 1941年,德国对苏联不宣而战,进行突然袭击,苏联为在西线专门与德国作战,安定东线迫在眉睫,于是又与日本签订互不侵犯条约。 1945年,德国在盟军的打击下,覆灭在即;同年2月,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度假胜地雅尔塔,为尽快促使日本投降,结束太平洋战争,美国总统罗斯福认为联合打击日本的时候已到,他请求斯大林出兵东北,以实现对日致命一击。这个时候的斯大林坐地要价,认为需要给苏联一个出兵的理由,罗斯福答应了斯大林的要求,在涉及当时中国政府核心利益之下,在没有中国政府在场、甚至毫不知道情况下,罗斯福与斯大林达成了协议,即《雅尔塔协定》,其内容主要为:维持外蒙古独立现状,租借中国旅顺港做军事基地,保证战后,苏联替代日本在中国东北独享商业利益等等。 2 事件发生几个月之后,蒋介石才私下从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嘴中得知密约的部分内容,认为不能指望美国人,于是派宋子文直接与苏联接触,同斯大林签订一项条约。1945年6月30日,宋子文一行抵达莫斯科,7月2日,斯大林亲自与宋子文等会谈,会谈时,斯大林拿一张纸往宋面前一掷,说,谈你的问题是可以的,但只能拿这个东西做根据,这是罗斯福签过字的,宋一看,知道是《雅尔塔协定》。 7月9日,蒋介石致电斯大林:中国政府今愿以最大牺牲与诚意,寻求中苏关系根本之解决;这也表明蒋介石默许了1945年2月罗斯福答应的斯大林所谓“给苏联一个出兵的理由”而开出的条件即:国民政府承认外蒙古现状,苏联承认中国对东三省的主权,旅顺港采取“共同使用”而不是“租借”30年,苏联承诺不向中共提供武器。 1945年8月14日,宋子文代表国民政府在莫斯科与苏联正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3 随即,苏军迅速集结,将在西线攻克柏林的部队第1、2白俄罗斯方面军和第1乌克兰方面军,调到远东战场。苏联红军战士尼古拉自参加卫国战争后,已6年没有回过家,他后来这样回忆:我们到了西线战场,在那里,8月7日的时候,柏林已被解放了,我们从那里又回到了东方,当时我们也不清楚还会不会有战争,在广播里才听到要和日本作战。 当时中国东北,还盘踞着近100万日本关东军,仍然拥有雄厚实力和强大攻击能力。1945年8月9日,凌晨,苏联远东军区总司令华西列夫斯基发出进军远东的总攻击令,150万苏联红军,越过4千多公里中苏、中蒙边境,从东、西、北三个方向,对日本关东军发起了排山倒海般的强大攻势。 许多年以后,黑龙江绥芬河市民崔风成依然记得,他说:那晚,我们全家趴在炕沿下,听着外面炕沿下听着外面炒豆般的枪炮声,头不敢抬起,母亲毕竟有经验,她说可能是“老毛子”打过来了;到天亮出去一看,满街都是苏联红军,“老毛子”真过来打日本了。 4 一些苏联老兵,也对当时情景终生难忘。苏军老兵尤里这样回忆:等待命令的时候,也许是一瞬间的害怕的,我当时候的心情就是整个生活都在我的脑子里过一遍,但是当战争开始以后,就没有恐惧的心理了。 苏军女兵伊万诺夫娜这样回忆:那是我第一次上前线,我旁边有一个军官,他打日本人的时候,脖子突然受了很重的伤,一下子就倒下了,我当时吓得腿都软下了,那应该不是害怕,而是一种惊吓的感觉,

部队机关单位好不好_部队机关单位待遇

部队机关单位好不好_部队机关单位待遇 本期乔布简历小编就和大家来聊聊部队机关单位好不好,部队机关单位待遇。 关键词:部队机关单位好不好,部队机关单位待遇 首先,我们要了解部队机关单位是什么意思。 所谓部队机关,就是指团级以上单位指挥机构的总称。它包括司令部、政治部(处)、后勤部(处)、装备部(处)等。司令部负责作战、训练、侦查、通信、机要(空军还有航管、领航、气象、雷达情报等)。政、后、装机关也各有其责。机关有大有小,上至总参、总政,下至团、支队、医院、院校、仓库等。 对于部队机关单位好不好的问题,因为在部队机关和基层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能不能发展顺利关键看两点,第一,看你适合基层还是机关工作,喜欢动的去基层,喜欢静文笔好的去机关;第二,不要在一个地方干太久,机关和基层要经常变换,进步更快。 然后是部队机关的待遇问题: 军人工资主要有军官工资、文职干部工资、士官工资3个标准系列。其中军官实行职务、军衔、基础、军龄四结构工资制。文职干部实行职务、级别、基础、军龄四结构工资制。而士官实行军衔等级、基础、军龄三结构工资制。士兵则是津贴制。根据新军衔工资标准,陆军排职少尉2024元左右,职务工资1026元左右,基础工资806元左右,其他补助不变。校官的军衔工资是尉官的1.1至1.25倍,同等军官,海军是陆军的1.07倍,空军是陆军的1.15倍,二炮是陆军的1.2倍。士兵津贴由原来每月380元左右增至480元左右;士官工资一律加40%。文职军官每级增加800至2000元不等级别补贴。 部队机关单位好不好_部队机关单位待遇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03947487.html,/knowledge/articles/56a092690cf2f8e46b6b62fa

苏联解体的误解 解密档案中的历史真相

苏联解体的误解解密档案中的历史真相 苏联解体的误解 ——从解密档案中寻求历史真相作者:特约记者黄军甫 采访嘉宾:华东师大国际冷战史中心主任沈志华 时间:2011年12月 黄军甫:12月25日是苏联解体20周年,国内各界对此都很关心。您是国际著名冷战史、苏联史专家,此时此刻一定感慨良多吧。沈志华:是的,作为一个苏联历史研究者,特别是一个理想主义时代的亲历者,每每想到苏联的解体、东欧的剧变,便有一种异常复杂的情感油然而生。当年听到苏联解体的消息时,我就想,一个存在93年的老党、74年的大国,怎么说没就没啦,并且事先似乎没有任何征兆。现在通过看一些材料得知,苏联解体的事,连中央情报局都没有任何感觉。黄:看您的书也好,和您交流也好,感觉您有一个基本观点:一种历史,只有让它离去一定时间,我们才能科学地研究它,完整、全面地把握它。那么,苏联解体已经20年了,东欧剧变更是过去20多年了,现在应该可以对一些问题作比较清晰和准确把握的时候了吧?沈:黑格尔有一句名言:智慧的猫头鹰到黄昏才起飞。研究历史必须要以原始资料为基础,这是对史学家的起码要求。第一是当年的公开报道;第二是外国学者的著

作。但是,这两种材料都无法构成历史叙事的主体,还有后来的一些当事人回忆,都是第二位的。那么,核心的史料是什么?原始档案。不过,档案有一个解密期的问题。目前比较开放的是东欧各国的档案,特别是涉及原来执政党的文献,几乎全部都解密了。所以,现在确实是研究苏联、东欧剧变原因的大好时期。历史学家应该也完全可以加入对这一问题的讨论。黄:过几天就是苏联解体的纪念日,这几天俄罗斯又因杜马选举闹出许多事情,所以,虽然20年过去了,国人对我们这个北方邻居的兴趣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浓。不过,对于学术界和政界来讲,最感兴趣的问题恐怕还是苏联解体的原因。多数人认为苏联解体、苏共垮台基本上就两个原因:其一是美国搞和平演变的结果,其二是戈尔巴乔夫背叛社会主义的结果。沈: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直到今天,还有许多人仍旧把苏联解体这个十分复杂的现象归咎于你提到的两个原因。这两点是不是原因?当然是。但它们恰恰是所有原因中最表面的、最浅层次的原因。熟悉马列主义和苏联历史的人都知道,共产党人是要埋葬资本主义的,是要搞世界革命的。因此,苏联和美国的斗争,或明或暗、或文或武,你死我活,世人皆知。但为什么人家没败你败啦?是你自己有问题。这就是毛泽东讲的,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另外,把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归咎于戈尔巴乔夫的背叛更是荒唐。马克思

辽沈战役中的后勤对决

辽沈战役中的后勤对决 作为解放战争中最先打响的战略决战,辽沈战役有着“一战而天下定”的决定性作用。在这场战线犬牙交错、兵力不相伯仲的战略决战中,两军后勤对决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捡洋落” 抗战末期,苏联出兵东北期间,把东北主要的工厂设备和日寇投降时上缴的武器,通通当作战利品运回国。我军最初进入东北的部队,面对的是没有枪、没有钱、没有冬衣、没有根据地的窘境,最初的重装备是靠着“捡洋落”捡出来的。 当时的北满根据地,随处可见日军遗弃的武器和军用物资。从延安赶赴东北的延安炮兵学校的师生们,在校长朱瑞的带领下,分散各处搜集物资。1947年7月19日,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给中央的《关于彻底收拾日军遗弃之炮弹简报》称,到手的各种大口径炮弹总数为:“榴弹炮弹头约47万颗,野炮弹头60万颗,完整炮弹28万发;能满足使用。日式山炮,编用者约170门……”除“捡洋落”外,我军还利用搜集来的材料,建起了机器厂、子弹厂、手榴弹厂、炼铁厂、装药厂和木材厂。到1947年,我军在东北的军工生产已初具规模,使部队得到了源源不断的弹药补充。“铁道纵队”立大功

辽沈?鹨矍埃?国民党方面认为,如果解放军越过沈阳,远来辽西,则交通补给不易。如果屯兵于坚城之下,则必定陷入困境。 然而,我军依靠东北区域内完备的铁路系统,将上述难题一一化解。事实上,自甲午战争以来,经过日、俄、北洋政府、奉系集团接力式建设,东北一度拥有非常发达的铁路网络。然而,经过多年战乱,东北各地的铁路干线已残破不堪。 1948年7月5日,东北人民解放军铁道纵队正式组建,兵分四路行动,分别抢修新立屯到义县、吉林到长春、哈尔滨至长春沿线及梅河口沿线的铁路,昼夜不停施工。同时,吕正操指挥的东北铁路管理总局迅速调集车辆。半个月内,集中了1224节车皮、车厢。从1948年9月10日开始,东北铁路在9天内共运送64个军列,把近10万大军及时地送达辽西前线,圆满完成大兵团调动的运输任务。 与我军高效的铁路运输相比,锦州战役时期,国民党军更多试图依赖空运和海运增援前线。但9月27日晨,我军开始炮击锦州机场。正在起降的国民党军运输机,当场被击毁5架,国民党军空运支援无以为继。 随着时间推移,锦州外围的包围圈基本合拢。可此时,由塘沽、烟台等地赶来的侯镜如兵团,却由于海运组织不力,迟迟无力发动向塔山的全面进攻。从塘沽海运来的第六十二

17世纪的俄国军队

招募和结构 为了夺回斯莫棱斯克,沙皇米哈伊尔.费多洛维奇.罗曼诺夫在1630年时试图新建两个军团的战士.这些军团士兵们的工资是每年5卢布,而且他们每天的一日三餐还有伙食津贴.军团的组成人员比较多样化,包括失去领土的贵族,低等级的波雅尔成员,哥萨克以及自由民(事实上,该军团更喜欢招募选择破产的原上流社会绅士,但这种人在军团中只有区区60人).这种新式部队也许是受当时的瑞典的影响,也引进了新的军队组织结构----每个团用连这一新型编制代替原有的百 人队(sotni),每个团拥有8个连,每连各有120名火枪手和80名长矛手.军团军官数量共176人,包括一名上校(polkovnik),一名中校,一名少校,一些上尉和其他一些低级尉官(即所谓的小波鲁契克poruchiks),其他的军团成员还包括一名军需官,一名军医,一名书记,中士,下士,鼓手,翻译们.

图为17世纪的俄国西方样式的装甲长矛手军队的训练通常聘请国外那些刚经历过三十年战争,拥有丰富经验的外国 军官担任教官监督训练.据1651年资料记载,每连在行军前进的时候,需由其上尉在前面带队,而其他低级尉官则负责押后.军士长(原文是praposhik)负责带领军

团里的长矛手,中士们则分布在长矛手的两侧.下士们在军团的右侧,鼓手则被安排在第三排和第四排火枪手之间的位置.随着西欧移民的增多,莫斯科也开始颁布法令加以约束. 图为17世纪俄国火枪手

1632年,按照这种新式军团模式,俄国又创制了新的四个军团,所有这些军团都参与了斯莫棱斯克战争.就在1632年,俄国效仿古斯塔夫二世的瑞典,也开始创建雷特尔新式骑兵,这些骑兵来源主要是自由民,低等级波雅尔成员以及其他相对更穷困的贵族.不需要服役的修道院和贵族家庭们则被要求要负责提供雷特尔骑兵,具体是每拥有100立方码的土地就要提供一名骑兵,这是传统的俄罗斯式的封建骑兵供给体制.每个雷特尔骑兵团拥有12个连,每个连167人,在斯莫棱斯克战争时期又新建了两个骑兵团,外带一个龙骑兵团.新建的龙骑兵团也是每团12个连,每连只有120人,另外还创制了拥有12门轻型火炮的炮兵连.在此战争末期,俄国已组建了10个这样的新式军团,总人数超过17000人,但在战争结束后都解散了. 在南线驻防,应对鞑靼人的需要使得俄国人创制了总数约8000人的龙骑兵和步兵团,作为南线的边境军团,招募的兵员不仅包括自由民,也包括农奴.这种新式的”农民军”跟以往那种有战事了召集来,仗打完了就回家种田的那种部队不同,这种军队是正式的常备军,士兵们定时领工资,军服,武器和食物.这些边境军团总数一度达到13000人,不过从1638年11月1号开始也慢慢被解散了.1649年,在西北线,新的边防军又被组建起来,跟之前有所不同的是,征兵是在每个乡村逐个完成的,所有的军团士兵必须都是俄国人,而军官却大多是外国军官.在这些外国军官身边还跟着许多俄国军官,作为学徒的他们主要是来学习外国的军事指挥艺术和技巧的. 在17世纪的前25年中,斯特尔茨(streltsi)军团人数超过了8000人.沙皇颁布法令,严禁城市平民和农民们加入斯特尔茨军团,军团成员只能是以效忠国家为毕生之志的贵族.此外,斯特尔茨军团的待遇比起雷帝时期也大大下降,工资降到了每年只有3卢布,伙食津贴也随之降低了.尽管如此,他们的人数还只是在急剧增加,到了1681年的时候,军团总人数已超过59000人了.1649年的一本军事手册要求凡是年满18岁的贵族和波雅尔成员需参军为国效力.1678年的一份手册则提到这些战士或雷特尔骑兵可以收到福利津贴,但不会收到农奴.先是从西北军团开始然后到全国都开始推广这项制度,征兵制度也略有变化,先是每25户人家提供一员,这样就召集到18000人的部队,后来标准有所降低,改为每20户人家提供一名战士.比如斯特尔茨,这个时代的斯特尔茨战士需要武器弹药,每年三卢布的工资用来买军服,然后每天他们还需要3.5到5戈比的钱吃饭,更关键的是,成为战士后,他的家庭也可以不用交税,战士本人永远不可能被贬为农奴,战士可以拥有自己的土地,因为有这些好处,新兵征召的数量从1631年的3323人一下子飚升到1681年59203人. 图为17世纪的射击军 1662年,俄军中又出现了两个枪骑兵军团和一个骠骑军团..到17世纪50年代的时候,俄军中的哥萨克数量也飞增至两万人以上.到1681年的时候,俄军已

军队公文,格式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军队公文,格式 篇一:武警部队公文格式i 武警部队关于贯彻执行《中国人民解放军 机关公文处理条例》有关问题的通知 (〔20xx〕武司字第240号,自20xx年1月1日起施行)为认真贯彻执行《中国人民解放军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国家军用标准《军队机关公文格式》(以下简称《标准》),推动公文处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保证各级机关有效履行职能,现对贯彻执行《条例》和《标准》中的有关问题进一步明确如下: 一、关于固定标识公文 仅限于武警部队党委和总部下发重要公文时使用,署名机关应当加盖印章。总部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及以下机关和各级各类委员会,均不设“固定标识公文”。 二、关于发文机关标识 发文机关标识用红色小标宋体字,字号大小以醒目美观为原则,由总部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各总队、机动师、指挥部、直属学院自行统一规定,但高与宽应当小于22mm

×15mm。 使用汉字和少数民族两种文字或联合发文单位较多的,发文机关标识域可适当扩大,但不超出公文用纸高度的三分之二。 三、关于联合行文时发文机关的排列顺序和发文字号 同级机关联合行文,各联署机关名称通常按编制序列排列。部队机关与地方党政机关联合行文,按照党、政、武警的顺序排列。 机关联合行文,标主办机关的发文字号;与地方党政机关联合行文,一般标主办机关的发文字号,也可以协商确定,但只能标注一个机关的发文字号。 四、关于发文机关代字 发文机关代字通常由机关代字、部门代字组成,一般不超过三个字,不加“字”字。总部、总队、机动师、指挥部、支队(团)的代字为“武”,学院为“院”,学校为“校”;司、政、后机关分别为“司”、“政”、“后”,其它机关和业务部门沿用惯用代字。 以单位名义发文,用单位代字、机关代字或单位代字、机关代字、部门代字标识。如以总部名义发文、司令部作战勤务部承办,发文机关代字为“武司”或“武司作”。 以机关名义发文,用机关代字、部门代字标识。如以司令部名义发文、司令部办公室承办,发文机关代字为“司办”。

前苏联最高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最成功的失败者(组图)

前苏联最高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最成功的失败者(组图) 2011/12/15 1991年,戈尔巴乔夫被“赶”下了台。在此后的20年里,这位前苏联的“末代”领导人,体会着本国的冷遇和西方的热捧。他屡次政坛东山再起不得,却成功地经营自我,成为一名游走于政治之外的明星。

1985年,54岁的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共总书记。这位苏联历史上最年轻的国家领导人一上台便倡导民主化、公开性和新思维,并在接下来的数年中实施大刀阔斧的改革。1988年,戈尔巴乔夫宣布减少对东欧国家内政的干涉,这个政策导致了1989年“东欧剧变”的发生。图为1986年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在苏共27大开幕式上。

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局势日渐紧张,并公然违反中央的命令。1991年8月19日,强硬派害怕改革会使苏联分裂,便将戈尔巴乔夫软禁使其远离权力中心。尽管3天后便被释放,但戈尔巴乔夫面对的是形势的剧变。8月23日,时任俄罗斯总统叶利钦迫使戈尔巴乔夫宣读政令,将所有在俄罗斯境内的苏联资产移交俄管理。戈尔巴乔夫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议会禁止了苏共在俄的所有活动。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正式宣布辞职。“我将要终止我担任苏联总统这一职位所履行的一切行为。”说完,他把讲稿猛地一扔。伴随着“扔稿子”这一动作,苏联的69年历史宣告终结。戈尔巴乔夫的政治命运也有了巨大的转折。

叶利钦许诺给戈尔巴乔夫每月4000卢布的退休金和高级吉尔轿车等,并要求戈尔巴乔夫在1月8日之前腾出办公室、住宅和别墅。然而在交房期限到来前的某一天,戈尔巴乔夫别墅里的物品被人强行搬走,一家被迫搬到了一过由警卫人员居住的80平米小房间。在之后数年中,由于卢布贬值,戈尔巴乔夫的退休金曾只相当于1.5美元。图为戈尔巴乔夫一家于1976年至1991年的住所。

钢铁洪流:苏联随军记者拍摄的1948年百万解放军入关场景!

钢铁洪流:苏联随军记者拍摄的1948年百万解放军入关场 景! 科罗廖夫2017-09-27 08:13只因缺少中国彩虹5号的独门绝技:美军死神无人机被瞬间击落!突发:美军一架MQ9死神隐身无人机被老式防空导弹击落!歼10音爆干掉恐怖分子:从12个军事细节看《空天猎》地球上唯一起飞时还到处漏油的战机:比导弹速度还快!这是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用火车装载大批坦克进入山海关的镜头,是苏联随军记者拍摄下的1948年11月百万解放军入关的壮观场景。看上去就像是装备精良的机械化部队。军列满载着解放军的日式坦克和重炮部队,冲进关内。东北野战军在关内数千里大迂回,歼灭百万敌军。一路势如破竹打到海南岛,解放了全中国。这些镜头都是《解放了的中国》和《中国人民的胜利》两部记录片的精彩内容。这两部影片由北京电影制片厂与苏联中央文献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导演谢尔盖·格拉西莫夫,影片获得了1950年斯大林金奖。是建国初最著名的几部记录片。有一些历史发明家,看了这两部影片以后,认为在解放战争中,我军得到了苏联的大量军事援助,以至于有过以下网络段子:根据苏联的解密史料证明,中国内战中四野的部队里有日本关东军34万,还有朝鲜籍日军15万,伪满州国军17万,苏联陆海空三军全面参与了辽沈会战。辽沈会战

其实是由苏联将领科瓦廖夫亲自指挥的,因为林根本指挥不了"苏日联军"的陆海空大兵团的立体作战!这很好的说明了为什么根据地在延安,内战却从东北开打的原因。米哈伊尔·普罗科菲耶维奇·科瓦廖夫大将,1939年率领白俄罗斯方面军解放波兰东北,1943年任后贝加尔方面军司令员,1948年率领第四野战军解放中国东北。还有更离谱的段子,譬如以下这段:在辽沈战役中,东北野战军的歼星舰获得奇功,由于该舰性能先进,战力强大,外形科幻,后来被美国抄袭,运用在星球大战中。在锦州战役中,由于东北野战军歼星舰的参与,仅用三十秒就结束了战斗。上面这些内容,都是杜撰的,但是也误导了很多网友。军列上面装载的坦克、大炮和汽车,大多数是解放军从敌人手里缴获的。解放战争时期,我军的重型武器装备主要来源是从敌方缴获的战利品。以汽车为例,华东野战军在鲁南战役一举全歼国民党军第1快速纵队,缴获汽车470辆,并以此为基础组建华东野战军特种兵纵队的运输力量。解放战争的第一年,我军各个战场缴获汽车1200余辆,第2年缴获汽车2000余辆,第3年缴获汽车成倍增长。在4年战争中总共缴获各种汽车2.2万辆。以坦克为例,1945年11月,东北民主自治军在沈阳市原日军坦克装配修理厂(918工厂)搜集到1辆日制坦克。以此为基础的人民解放军第一支坦克部队——东北坦克大 队正式成立,从而开创了解放军坦克兵的历史,该大队共有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50年代初期使用的进口飞机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50年代初期使用的进口飞机 晓东 1949年,随着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的胜利,中国广大地区获得解放,人民解放军缴获了大量航空器材。中共中央于1月8日提出:“1949年及1950年我们应当争取组成一支能够使用的空军”,并于同年3月组建了军委航空局。为迅速改变人民解放军单一军种的状况,以适应当时形势和任务的需要,1949年7月27日,中国共产党代表团赴苏联谈判购买飞机以及请苏联帮助训练空军人员等事宜。苏方均同意,首批计划进口各型飞机434架。1949年10月15日,中国购买的第一批20架苏制飞机从满州里进口,至当年底共接收了185架;到1950年底进口总数达340架。1949年11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正式建立后,苏制飞机取代了缴获的日、美、英制飞机,成为主要装备。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不到一年,人民空军建军也不到一年。为适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需要,中国加快了进口苏联武器装备的速度。1950年8月毛泽东致电斯大林,提出除1950年已订的飞机外,再增购各型飞机2477架。1950年10月~1951年,中国有偿接收了来华协助防空的12个苏军航空兵

师的飞机,还从捷克斯洛伐克进口2种轻型飞机,由此构成了人民空军在50年代初期的主要装备。这些飞机有以下25种型号。 雅克-18(Yak-18)初级教练机 雅克-11(Yak-11)中级教练机 PLAAF 01-05 乌雅克-17(Yak-17UTI)喷气式歼击教练机 乌特伯-2(UTB-2)活塞式轰炸教练机 乌拉-7(La-7UTI)活塞式歼击教练机 拉-9(La-9)活塞式歼击机 乌拉-9(La-9UTI)活塞式歼击教练机 PLAAF 06-10 拉-11(La-11)活塞式歼击机 伊尔-10(Il-10)活塞式强击机 乌伊尔-10(UIl-10)活塞式强击教练机 图-2(Tu-2)活塞式轰炸机 乌图-2(Tu-2U)活塞式轰炸教练机PLAAF 11-15 米格-9(MiG-9)喷气式歼击机 米格-15(MiG-15)喷气式歼击机 乌米格-15(MiG-15UTI)喷气式歼击教练机 米格-15比斯(MiG-15bis)喷气式歼击机 里-2(Li-2)活塞式运输机 PLAAF 16-20 伊尔-12(Il-12)活塞式运输机 雅克-12(Yak-12)活塞式轻型通信机 波-2(Po-2)活塞式初级教练机和轻型多用途飞机 伊尔-28(Il-28)喷气式轰炸机 乌伊尔-28(Il-28U)喷气式轰炸教练机 PLAAF 21-25 图-4(Tu-4)活塞式用型轰炸机 苏格尔(LET M1D SOKOL)活塞式轻型通信机 爱诺-45(AERO-45)活塞式轻型飞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