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生物能力测试试题(含解析)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生物能力测试试题(含解析)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有关蛋白质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组成病毒的蛋白质是在细胞内合成的

B. 可以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豆浆中的蛋白质

C. 细胞内蛋白质发生水解时,通常需要另一种蛋白质的参与

D. 细胞膜、细胞质基质中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都是蛋白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以“蛋白质”为主线,考查学生对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酶的专一性、物质跨膜运输、翻译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组成病毒的蛋白质是在宿主细胞内合成的,A正确;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因此可以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豆浆中的蛋白质,B正确;细胞内蛋白质发生水解时,通常需要另一种被称为蛋白酶的蛋白质的催化,C正确;细胞膜中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是蛋白质,细胞质基质中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是tRNA,D错误。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和理解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的原理、酶的专一性的含义,明确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知道翻译时运载氨基酸的工具是tRNA。

2.下列说法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A. 种群基因库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B.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C. 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也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

D. 自然选择是对种群的有利基因进行选择,且决定了新基因的产生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当种群间的基因库出现显著差异时,可导致种群间产生生殖隔离,进而形成新物种,

因此种群基因库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A正确;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是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B错误;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C错误;自然选择是对种群的有利基因进行选择,基因突变可产生新基因,D错误。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并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形成知识网络。

3.如图曲线表示完全相同的两个植物细胞分别放置在A、B溶液中,细胞失水量的变化情况。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在a点时外界溶液的渗透压与细胞液相等

B. 若B溶液的浓度稍减小,则曲线中b点左移

C. 两条曲线的差异是由于A、B溶液浓度不同导致

D. 6min时取出两个细胞用显微镜观察,均可看到质壁分离现象

【答案】C

【解析】

由图可知在a点之前细胞失水量是增加的,在a点之后失水量是下降的,说明在a点时外界溶液的渗透压与细胞液相等,A正确。若B溶液的浓度稍减小,则曲线中b点即质壁分离后的复原的时间会缩短,b点左移,B正确。两条曲线的差异是由于A、B溶液浓度性质不同,A溶液的溶质不能进入细胞内,而B溶液代表的溶液的溶质能进入细胞使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的自动复原,C错误。由图可知6min时两种细胞均处于失水状态,所以用显微镜观察,均可看到质壁分离现象,D正确。

4.当呼吸道黏膜受到机械刺激或化学刺激后,产生的兴奋传到延髓的相关中枢,进而引起呼吸肌快速收缩或舒张,产生咳嗽反射。下列有关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机械刺激可导致呼吸道黏膜中的某些细胞显著活跃

B. 直接刺激延髓的相关中枢也可引起呼吸肌的咳嗽反射

C. 兴奋以局部电流的形式由传入神经元传递给传出神经元

D. 该反射中传入神经纤维兴奋部位膜内电流的方向是双向的

【答案】A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反射与反射弧、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依题意可知:呼吸道黏膜中分布有感受器,因此机械刺激可导致呼吸道黏膜中的某些细胞显著活跃,A正确;直接刺激延髓的相关中枢引起的咳嗽,因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所以不属于反射,B错误;兴奋由传入神经元传递给传出神经元需借助突触结构才能完成,因此兴奋在传入神经元与传出神经元的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在传入神经元与传出神经元之间需借助化学信号才能完成传递,C错误;因刺激部位是呼吸道黏膜中的感受器,所以该反射中传入神经纤维兴奋部位膜内电流的方向是单向的,D错误。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对B选项的判断,关键要理解完成一个反射活动的条件是必须保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而且组成反射弧的五个部分都参与的活动才能称为反射。

5.下列有关实验处理和结论,正确的是

A. 用甲基绿染液能将口腔上皮细胞DNA染色,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B. 在经研磨和离心提取到的乳酸菌细胞质基质中加入葡萄糖后能产生ATP

C. 利用过氧化氢、新鲜的猪肝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研究酶的专一性

D. 洋葱表皮细胞可作为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材料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乳酸菌的无氧呼吸、探究酶的高效性、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用甲基绿染液能将口腔上皮细胞DNA染色,但染色时细胞已经死亡,不能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A错误;在经研磨和离心提取到的乳酸菌细胞质基质中加入葡萄糖后,葡萄糖能被分解为乳酸,在此过程中释放的能量,有一部分用于产生ATP,B正确;利用过氧化氢、新鲜的猪肝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可以研究酶的高效性,C错误;洋葱表皮细胞已经高度分化,失去分裂能力,不能作为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材料,D错误。

【点睛】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选取的材料应该具有分裂能力的分生组织细胞,而度分化的细胞已经失去了分裂能力。研究酶的专一性,自变量应是酶的种类不同或底物的不同,而催化剂种类不同是为了研究酶的高效性。

6.某些生物概念之间有一定的包括关系。下列概念之间的关系中,符合图所示的选项()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由图可知a包含b,b包含c,体液调节包括激素调节,但体温调节不只是激素调节,还有神经调节,A错误。原核生物包括细菌,但放线菌不属于细菌,B错误。神经系统包括脑和其它器官,而大脑皮层属于脑的一部分,C正确。免疫调节包括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而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D错误。

二、非选择题

7.Hg2+能抑制ATP水解。科研人员为探究不同浓度的Hg2+对洋葱根尖成熟区细胞和分生区细胞吸收K+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成熟区细胞设置A1组作为对照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析上表中数据可知,随着Hg2+浓度的升高,细胞吸收K+的量_____________(填“增多”、“不变”或“减少”),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比A1组和B1组,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确保实验结果是由不同浓度的Hg2+引起的 (2). 减少 (3). 细胞吸收K+属于主动运输需要ATP供能,而Hg2+通过抑制ATP水解影响K+的吸收 (4). 与分生区细胞相比,成熟区细胞对K+的吸收量更大(或:与成熟区细胞相比,分生区细胞对K+的吸收量小)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反映实验结果的表格信息为情境,考查学生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明确实验设计遵循的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以题意和表格信息为切入点,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1) 分析表中信息可知:A1组和B1组均为对照组,设置对照组的目的是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确保实验结果是由不同浓度的Hg2+引起的。

(2) 分析表中信息可知:随着Hg2+浓度的升高,细胞吸收K+的量减少,其原因可能是:细胞吸收K+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需要ATP供能,而Hg2+通过抑制ATP水解而影响K+的吸收。(3) 表中信息显示:A1组和B1组实验后细胞内K+浓度依次是10mg·L-1和5mg·L-1,说明与分生区细胞相比,成熟区细胞对+的吸收量更大(或:与成熟区细胞相比,分生区细胞对K+的吸收量更小)。

【点睛】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由题意并从表中提取有效信息,准确把握实验目的,并依据实验设计遵循的对照原则找出实验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据此分析Hg2+浓度与细胞吸收K+的关系,进而结合细胞吸收K+的主动运输方式推测Hg2+浓度与ATP供能之间的关系。

8.将某高等植物放在密闭透明的容器内,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容器内C02浓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图中AB段为暗处理,B点开始给予一定强度的光照。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植物细胞中能产生C02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与B点相比,C点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_____________。C点时,该植物细胞中NADP+的移动方向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BC段,装置内C02浓度的增加速率逐渐减慢,其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据图分析,若长期处于该光照强度下,该植物的幼苗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正常生长。

(3)在C点时,向容器中注入一定浓度的NaHC03溶液,发现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并没有发生变化,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 (2). 增多 (3). 由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薄膜移动 (4). 由于呼吸作用消耗的02大于光合作用产生的02,)容器内02浓度降低,导

致植物细胞呼吸速率减慢,所以C02的释放速率减慢 (5). 不能 (6). 此时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而不是C02浓度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以容器内CO2浓度的变化曲线为载体综合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图中AB 段没有光照,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释放CO2,使其浓度逐渐增加;B点开始给予一定强度的光照,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但BC段表示容器内CO2浓度逐渐增多,说明呼吸作用速率大于光合作用速率,即净光合速率小于0。可据此答题。

(1)植物细胞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都能产生CO2,该植物细胞中能产生CO2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与B点相比,C点时二氧化碳浓度较高,导致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中二氧化碳的固定减弱,生成的C3化合物增多,所以此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增多;C点时,叶绿体内进行光合作用时,叶绿体基质中暗反应产生的ADP可用于类囊体薄膜上进行的光反应合成ATP,所以叶绿体中ADP的移动方向是由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薄膜移动。

(2)在BC段,由于光合作用使容器内02浓度降低,导致植物细胞呼吸速率减慢,C02的释放速率减慢,所以装置内CO2浓度的增加速率逐渐减慢;据图分析,在BC段,装置内CO2浓度逐渐增加,说明此光照强度下该植物的呼吸作用速率大于光合作用速率,即净光合速率小于0。因此,若长期处于该光照强度下,该植物的幼苗不能正常生长。

(3)在C点时,装置内CO2浓度已增加到最大值,此时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而不是C02浓度,所以向容器中注入一定浓度的NaHCO3溶液,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不会发生变化。

9.如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图乙为其中部分营养结构。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过程①表示_____________。图甲中的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成分没在图乙中出现。图甲②过程中碳是以_____________形式传递的。

(2)乙图中的蛇由于某种原因数量下降,蟾蜍的数量先增多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这属于

________调节,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能力。

(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句诗反映草原被野火燃烧后能恢复原样,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稳定性。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此信息属于生态系统中哪种信息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图中蛇和猫头鹰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若草固定的总能量为6.8×l09kJ,食草昆虫和鼠同化的总能量是1.3×l08kJ,则人最多能获得能量_____________kJ。

【答案】 (1). 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2). A、C (3). 有机物 (4). 负反馈 (5). 自我调节 (6). 恢复力稳定性 (7). 物理信息 (8). 捕食、竞争(9). 2.46×108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要求学生熟知生态系统的结构、碳循环模式图、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计算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模式图,则A为CO2库,B为消费者,C为分解者,D为生产者,过程①表示C由CO2库进入到生产者,即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图乙为图甲中生产者与消费者组成的营养结构,因此图甲中的A(CO2库)、C(分解者)成分没在图乙中出现。图甲②过程为捕食作用,其中碳是以有机物形式传递的。

(2)乙图中的蛇由于某种原因数量下降,从而导致蟾蜍的数量先增多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这属于负反馈调节,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3)草原被野火燃烧后能恢复原样,说明该生态系统是被破坏后恢复原样,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绿色为颜色范畴,属于物理信息。

(4)猫头鹰捕食蛇,同时猫头鹰与蛇共同竞争鼠,两者之间存在捕食、竞争关系。求人最多获得的能量,即草流向食草昆虫和鼠的能量需要最少,因此可求出草中有

1.3×l08/20%=6.5×l08kJ的能量流向食草昆虫和鼠。则草中流向羊的能量为

6.8×l09-6.5×l08=6.15×l09kJ。即人最多能获得能量为6.15×l09×20%×20%=2.46×108kJ 10.某自花授粉的二倍体植物有多对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部分性状受相关基因控制的情况如下表。D、d与B、b两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植物中的基因是一段____________DNA分子片段。

(2)若表中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常染色体上,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遵循

____________定律。基因型为AaBbDd与aabbdd的两个植株杂交,子代中红花窄叶细茎植株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

(3)已知电离辐射能使D、d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片段发生断裂,分别随机结合在B、b所在染色体的末端,形成末端易位。仅一条染色体发生这种易位的植株将高度不育。现将右上图基因型为BbDd的植株在幼苗时期用电离辐射处理,欲判定该植株是否发生易位及易位的类型,通过观察该植株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进行判断(注:不考虑基因突变和片段交换。)

①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种表现型的子代,则该植株没有发生染色体易位;

②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植株仅有一条染色体发生末端易位。

【答案】 (1). 具有遗传效应 (2). 自由组合 (3). 1/8 (4). 6 (5). 无子代

【解析】

【分析】

据题文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等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掌握情况。从题意和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如:表中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常染色体上、仅一条染色体发生这种易位的植株将高度不育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详解】(1)基因是一段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

(2) 若表中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常染色体上,则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为AaBbDd与aabbdd的两个植株杂交,子代中红花窄叶细茎植株(A_B_dd)占的比例为1/2Aa×1/2Bb×1/2dd=1/8。

(3) ①如果基因型为BbDd的植株没有发生易位,则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其中Bb的自交后代有宽叶(B_)和窄叶(bb)两种表现型,Dd的自交后代有粗茎(DD)、中粗茎(Dd))和细茎(dd)三种表现型。综上分析,BbDd的自交后代有2×3=6种表现型。

②如果基因型为BbDd的植株仅有一条染色体发生末端易位,而仅一条染色体发生这种易位的植株将高度不育,所以该植株自交无子代产生。

【点睛】本题的难点在于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的思路: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等位基因(或几对相对性状)就可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然后按照题目要求的实际情况进行重组。例如本题(2)中求子代中红花窄叶细茎植株占的比例,可将双亲的基因型转化为Aa×aa、Bb×Bb、Dd×dd这三个分离定律问题,分别求出子代红花、窄叶、细茎植株出现的概率,然后按照题目要求将三者相乘即可。此法“化繁为简,高效准确”。

11.为了有效控制水稻害虫的危害,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华中农业大学合作,成功地获得了转Bt 基因(Bt基因来源于一种细菌,即苏云金芽孢杆菌,该基因的表达产物执毒蛋白具有良好的杀虫效果)的二倍体水稻。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知道Bt毒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则可以推测出Bt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但推测出的核苷酸序列并不是唯一的,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知道Bt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之后,再通过_________________方法直接人工合成。

(2)获得Bt基因后,在体外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进行扩增,扩增时需以___________________为原料,反应体系中还应加入适量的__________________酶。

(3)将Bt基因导入水稻细胞中时不宜采用农杆菌转化法,最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在个体水平上检测Bt基因在受体植株内是否成功表达,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4)若将Bt基因成功地整合到二倍体水稻细胞的一条染色体上,则这种水稻能否稳定地遗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存在简并性(或决定一种氨基酸的密码子往往不止一种) (2). 化学 (3). PCR(多聚酶链式) (4). dNTP(dCTP、dATP、dGTP和dTTP 或:四种脱氧核苷酸) (5). Taq(热稳定DNA聚合酶) (6). 水稻是单子叶植物,而农杆菌对单子叶植物没有感染能力 (7). 抗虫接种实验 (8). 不能

【解析】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目的基因的获取、目的基因的导入和目的基因的鉴定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1)若知道Bt毒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则可以推测出Bt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但因为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存在简并性,所以推测出的核苷酸序列并不是唯一的。如果知道Bt基因的核苷酸

序列之后,可以再通过化学方法直接人工合成。

(2)在获得Bt基因后,在体外可以通过PCR技术进行扩增,扩增时需以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反应体系中还需要加入热稳定DNA聚合酶,即Taq酶。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双子叶植物中通常用农杆菌转化法,而水稻是单子叶植物,而农杆菌对单子叶植物没有感染力,所以将Bt基因导入水稻细胞中时不宜采用农杆菌转化法。在个体水平上检测Bt基因在受体植株内是否成功表达,可直接进行抗虫接种实验,如果抗虫说明表达成功。

(4)若将Bt基因成功地整合到二倍体水稻细胞的一条染色体上,这种水稻的抗性不能稳定遗传,因为相当于是杂合子,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