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完整版)心理学简答题论述题考试必备

(完整版)心理学简答题论述题考试必备

(完整版)心理学简答题论述题考试必备
(完整版)心理学简答题论述题考试必备

1.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及研究程序:基本任务是探索心理现象的事实,本质,机制和规

律。程序包括确定问题并提出假设,确定研究对象,界定概念及其研究工具,选择研究方法,解释结果并做出结论。

2.观察法的优缺点:优;被视察者在自然条件下的行为反应真实自然,可作为前期研究。缺:

观察资料的质量容易受观察者的能力和其他心理因素的影响。

3.个体研究法及其优缺点:个体研究法是收集单个被试的资料以分析其心理特征的方法。

优:能加深对特定个人的了解。缺:所收集的材料往往缺乏可靠性。

4.调查法及其优缺点:以被调查者所了解或关心的问题为范围,自由表达其态度或意见的

方法。优:能够同时收集到大量的资料。缺点:研究结果难以排除某些主客观因素的干扰。

5.介绍人本主义心理学基本的思想:人本主义注重人的独特性和社会性,行为主要受自我

意识支配,使其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

6.精神分析学派的价值和局限:不仅在精神病治疗中继续得到应用,而且对个性冬季心理

学的研究产生了积极作用。局限:弗洛伊德宣扬泛性论,忽视了社会文化的影响。

7.简述脑和智商的关系:脑为智慧提供了基本的前提和基础,而后天的学习和训练又塑造

了天才的独特的脑的结构

8.简述脑潜能的开发途径:a 大脑的潜能的发挥有无限的的空间B挖掘大脑的潜力。

9.脑的性别差异:A成熟时间上B智力方面C脑结构上D大脑左半球受损后,女性不如

男性明显

10.动机冲突的主要类型:A按性质:原则性和非原则性B表现形式:双趋动机(鱼和熊掌

不可兼得)和双避动机(既怕学习又怕老师),趋避动机(既想当干部又怕耽误学习)

11.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一种力求成功的动机,二种避免失败的动机

12.学习动机及其基本结构:是激发个体学习活动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一定的学习目标

的心里状态。一是认知的内驱力,二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三附属的内驱力

13.动机和行为效果的关系:一是取决动机本身的强弱二是取决个体行为的质量

14.马斯洛的层次理论的基本内容:生理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求知需要,审美的需要和

自我实现的需要

15.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积极意义:A注重社会正常人的需要B是严格组织的层级系统C

揭示人类需要产生的客观规律。缺陷:A脱离显示生活实践去看待人性B没有从分认识到高级学要对低级需要的调节作用C为顾及这些概念的现实社会内容

16.注意的特征:注意的稳定性,广度,分配,转移

17.知觉的特性:知觉的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

18.思维的过程:分析和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具体化

19.概念形成的策略:同时性扫描,继时性扫描,保守性聚焦,博弈性聚焦

20.问题解决策略:算法策略和启发法

21.记忆信息的三级加工模型: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阶段

22.影响遗忘的因素和增强记忆的方法:影响因素:A时间因素B识记材料重要C识记材

料的性质d位置的影响E材料的数量。增强方法:直观形象法,图表法,谐音记忆法,归类比较法,联想法,歌诀法

23.认知对情绪的影响:认知在情绪中的作用主要在于判断评价刺激物对个体需要的符合程

度,它是个体对刺激物产生肯定或否定的决定因素。认知过程中伴随着情绪体验。

24.情绪对认知的影响:情绪具有动机性功能,信号性功能以及感染性功能三个方面

25.健康情绪的必要条件:正确的人生追求,宽广的胸襟,理性的适应生活,寻找身边的快

乐。

26.情绪与行为的关系:主要有先天关联性和后天社会文化制约性

27.暴怒情绪的控制:1自我意识的暴露2对暴露情绪进行归因3寻求制怒的方法

28.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桑代克认为学习能力在23岁左右到高峰,一直到45岁,之后学

习能力就下降。布卢姆认为人的智力17岁水平为100%,5岁以前达到50%,5-8岁又可增长30%,剩余的是8-17岁获得的。贝利的研究表明13岁以前智力是直线上升发展期,以后缓慢发展到25岁达到高峰,26-35岁保持高原水平,35岁开始有所下降,他的研究结果被绘制智力成长曲线

29.智力开发的途径和方法:途径1教育和教学中的智力开发a学科教育中的智力开发b元

认知与智力开发c自我效能感与智力开发2特定的智力开发训练a波诺的方案b:“应用智力”法案cPIFS方案

30.培养创造力的途径和方法:1创设有利于个体创造力的环境2实施教育创新3开发个体

创造力的具体方法:A智力激励法B信息交合法C联想法D综摄法

31.常用的智力测验表:1斯坦福-比钠量表2美国陆军测验

32.超长儿童与低常儿童的界定:超常智商在130以上,低常在79以下

33.奥尔波特个艾森克的人格特质理论:奥尔波特认为特质是人格的基础,是心理组织的基

本建构单位,他将人格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艾森克找出了更稳定的特质,这两种特质在不同人身上就可能形成四种典型的组合,不过后来他又提出了第三种特质,即精神质

34.社会认知理论关于人的行为的交互作用论:是当代的一种整合性的人格理论,它试图有

关影响人格形成的各种因素综合起来加以考察,特别注重环境和认知的交互作用

35.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和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他认为人的本能可分为性本能和自我本

能,后来又将本能分为生本能和死本能。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他认为人一出生就有性欲,只不过不是以成人的方式表达而已人生全程课划分五个发展阶段: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两性期。

36.投射式测验的特点及包含的主要类型:投射式测验通常有详尽的评分手册,由专业人员

来实测和解释,但是评分带有一定的主观性或直觉性。类型:罗夏墨迹测验和主题统觉测验

37.气质的含义及其类型:含义:是指那些主要与生俱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在早年就表现

出来,受文化和教养影响较小的那些层面。类型:多血质,胆汁质,黏血质,抑郁质。

38.青少年发展的特点:1续性与阶段性2方向性和不可逆转性3不平衡性4个别差异5发

展的关键期

39.皮亚杰的相互作用论:发展受四个因素的影响:成熟,自然经验,社会经验以及平衡化,

其中第四个因素是决定因素。

40.埃里克森的毕生心理社会发展观及阶段特征1基本思想主要体现为:a体发展是整个生

命发展的过程,b个体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c是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阶段特征:第一阶段:婴儿期,任务是获得性人敢,第二阶段:儿童早期:任务获得自主感,第三:学前期任务是获得主动感,第四:学龄期,任务是获得勤奋感,第五青春期,任务建立自我统一感,第六,成人早期避免孤独感,第七成年中期体现着关怀的实现,第八成年晚期获得综合的完善感。

41.青少年心里发展的阶段特征:少年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

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青年初期:占重要位置的情感是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道德感,理智感与美感都有了深刻的发展,她们不仅能比较客观的看待自我,而且能明确的表现自我

42.建构主义的学习观:1人类的知识只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不是最终答案。2学生

观建构注意认为学生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3教师观建构主义更愿意吧教师堪称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合作者

43.教学过程中怎么样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迁移:1改善心智功能2传授基本知识3有

效的知道4提高迁移的意识性5合理安排教学内容6设计情境性教学

44.认知结构的迁移观:奥苏泊尔认为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知识学习的影响,着就是迁

移,所以认知结构是知识迁移的重要原因。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已有的学习基础上进行的,不受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新学习是不存在的个人认知结构在组织方式的特征,称为认知结构变量,主要包括可利用性,课辨别性和稳定性。

45.如何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1让学生每天记学习日记2增强学生对他人及自己认知过

程的意识3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质疑4指导学生监控,评估自己的理解能力5向学生提供练习和反馈的机会

46.教学过程的四个阶段:决定教学目标,了解准备水平,进行教学活动,实施教学评价

47.教师的威信的形成和建立途径:随着学生对教师德才方面的逐渐了解,师生之间情感的

日益加深和融洽,教师威信就有“不自觉威信”发展成了自觉威信了,这才是真正的威信。途径1培养自身良的道德品质2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3注重良好的仪表4良好的第一印象5做学生的朋友和知己

48.教师的角色有:学习的指导者,班集体活动的领导者,行为规范的示范者,心理保健者

和教育科研人员

49.讨论法及其运用技巧:指学生根据教师突出的某个议题,在集体中活着歇息小组中相互

交流个人的观点,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1讨论的议题要明确2讨论前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3充分发挥在讨论进行中的作用4讨论结束后要适当小结

50.运用问题解决教学策略:1详细分析并讨论问题2知道学生正确表征问题3指导学生学

安泽问题的有效方法4训练学生对解题过程进行监控和反思5通过大声思维提供专家示范

51.调控课堂心理气氛的方法;1 增强课堂教学中情感投入2采取民主的两道方式对待学生3

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52.人际沟通的重要意义:1对交流的信息的理解越一致越好2沟通双方都要有交往的冤枉

和兴趣3双方要有一定的沟通能力和技巧4要选用适当的信息通道传递信息5要重视选择性注意对沟通的影响6沟通要有及时的信息反应7沟通过程没有受到主客观不良因素的干扰,保证信息真实可靠

53.人际印象形成的主要特点:1一致性倾向2好坏评价是形成印象的根本依据3中心特性

左右着印象的变化

54.影响从众的主要因素:1群体因素2个体3情境

55.合作与竞争对个体的影响:群体成员之间能建立和保持友好协调的人际关系,个体的活

动效率因此也提到了提高,另一方面由于竞争能够使个体增强自己的主题意识,激发强烈的行为动机,同样可以大大提高个体的活动效率

56.行为归因偏差:1观察着-行为者偏差2自利偏差

57.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台湾学者黄坚厚的心里健康标准1乐于工作2是有朋友3能悦纳

自己4能与现实环境有良好的接触。我国学者提出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是1对自己有信心2对学校生活有兴趣3喜欢与人交往4具有良好的心里适应能力

58.学校心里辅导的原则:1面向全体学生原则2发展性原则3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4尊重

学生主体性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

59.列出学校开展心理辅导的主要方式和途径:方式: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预防为主,以少

数学生为对象的以矫治辅导为主。途径:设专门的心里健康课程,将心里辅导荣誉班

级团队活动之中,在学校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个别辅导,团体辅导

60.加涅对学习的分类:1语信息2智慧技能3认知策略4态度5动作技能

61.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1学习动机的培养途径:A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

互动关系来培养学习动机B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来培养学习动机2学习动机的激发途径有:A创设问题情境B根据作业难度控制动机水平C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D正确知道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62.常用的自陈式测验及其特点:1 16PF适合16岁以上的青年和成人2WPQ涉及的人格唯

独较少,容易掌握,施测方便3MMPI主要用于心理异常诊断,在精神医学界及其有关心理健康的工作中使用较多也常用科学研究

63.惩罚的目标及实施的原则:目的:出来直至某种不当行为的消极穆德之外,还带有使受

罚着知错能改的积极目的。原则:1先让全班同学充分了解奖与惩的行为标准2惩罚只限于知过能改的行为3考虑学生心理需求上的个别差异4多用于剥夺式惩罚,少用施于式惩罚

64.学习迁移的理论:1早期的迁移理论包裹形式训练说,相同要素说,概括说2当代迁移

理论主要有认知结构迁移观和建构主义迁移观

65.皮亚杰的思维发展阶段理论:吧个体思维发展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感知-动作阶段0-2

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后

66.学习理论:1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a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奖赏与惩罚,负强化

b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2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a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b奥苏泊尔的认知同化学习c加涅的信息加工论d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67.学习策略:1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用以调节个人学习行为和认知活动

的一种抽象的,一般的方法2分类:a单涩洛的二分法b迈克尔的三分法c温斯坦的四分法

68.学习策略的教学训练:一训练的原则1特定性2生成性3有效的监控4个人效能感二训

练的方法1采用感受-自控训练法2采用控制+监视3讲解示范练习与反馈相结合的基本教学操作

69.学习风格:一学习风格是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经形成就具有持久性和

稳定性的特点。二分类1邓恩夫妇的分类a环境类要素b情绪类c社会性d生理性需要2凯夫的分类:认知风格,情感风格,生理风格

70.奈欣斯的观点:吧学习风格描述为感觉定向,反应风格和思维模式三者的结合

71.认知风格:一般是个体组织在加工信息时所习惯采用的不同方式1特征;场依存—场独

立型2沉思型—冲动型3齐平化—尖锐化型4整体型—序列型5聚合型—发散型

72.教学策略:1讲授法2提问3组织讨论4布置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

73.实施教学的含义及其特点:1含义:根据教学目标,对学习者在教学活动中所发生的变

化进行测量,手机有关资料,并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特点:依据是教学目标,常常通过测量收集资料,但测量不等于评价,评价是对测量结果加以解释做出判断的过程2类型:根据时机不同分准备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根据处理方式不同分常模参照评价与标准参照评价,根据测验的来源的不同分:标准化成就测验和教师自编测验。论述题

1、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以及特点。答:观察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实验法。(其概念和特点见前面,特点就是优缺点。)

2、如何保护和利用大脑。答:(1)锻炼与大脑。锻炼可促进大脑发展,即是一种积极的休息方法,也是一种良好有效的健脑方法。(2)睡眠与大脑。有助于记忆,对学习有作用,营养作用。(3)营养与大脑。大脑离不开良好的营养供应,要给大脑事宜的营养。(4)烟酒与

大脑。有毒物质对脑产生破坏。(5)疾病与大脑。不同程度伤害大脑,导致各种行为异常。(6)学习、记忆与大脑。学习记忆功能是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参加社会活动的基础,对于人智慧形成,意识产生,知识积累,科学文化发展有很大作用。

3、论述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答:(1)培养:一是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来培养学习动机。二是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来培养学习动机。主要应通过各种活动,提供各种机会,满足学生其他方面的要求和爱好。(2)激发:一是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二是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三是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四是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4、论述归因理论及其价值。答:最早提出归因论的是奥地利心理学家海德,他认为,人们具有理解世界和控制环境两种需要,使其得到满足的根本手段就是了解人们行动原因,并预言人们将任何行动。此后,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罗特根据控制点把人划分为内控型和外控型。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是归因论的一位重要代表人物,他从三个维度把人归因分为内归因和外归因,稳定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和不。又把人们活动成败归结四个因素,以后他又提出六因,后来有人分为八因。价值作用:有助于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有助于根据学生行为及其结果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动机,改善其学习行为,提高效果有一定作用。此外,还有助于提高自我认识。

5、试论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答:问题解决除受策略、只是等因素外,还受到(1)知识的不同表征方式会影响人们对问题的解决。(2)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3)功能固指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这种倾向会影响问题解决。(4)不同的动机水平影响问题解决。(5)情绪(6)人际关系。

6、自卑情绪的控制。答:自卑是人们由于发展受挫而将自己看得很低,产生一种轻视自己的情绪。表现为自我怀疑和自我压抑。形成有主客观两方面。因此,克服自卑应从正确看待客观现实和克服自身心理弱点两方面下功夫。把自身弱点看做是正常的事,把精力放在如何克服上。对于被人瞧不起,应当化为动力,赶超他人。总之,最关键的是要自信,想想你有不及人的地方别人也有,因此,不要让虚构的自卑压抑自己,要相信自己,提高自己。充分保持自信心,这样自卑情绪才能得到控制。

7、过度焦虑情绪的控制。焦虑是由某种不顺心的因素而引起的不愉快情绪。过度焦虑会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与工作生活。控制:一积极进入放松状态,二以心的忧虑可以压制原来的忧虑。三当处于焦虑状态时,必须尽早察觉焦虑从何发生,寻求原因,以理智面对,反思。四可用一种对他人陈述自己心种的忧虑方法。

8、吉尔福特和霍夫纳尔将特征归六点:敏感性、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再定义性、洞察性。例如:列举转头用途,可能的答案是:造房,砌墙,搭台,打人,写字。答案越多则流畅性越好,如果除了列举砖头有建筑这常见功能外,还能列举更多新颖,独特功能,如打人,写字,则说明其灵活性和独创性很高。

9、论述并评论斯腾伯格的智力理论。答:他提出三元智力论却关注于将各种智力成分组合起来。力指人们在计划执行一项任务时的心理机制,包含元成分,执行成分和知识成分。背景智力指和个体生活背景相关的能力。经验智力是个体运用已有知识的能力。评价:三元智力论对智力提出心的解释,并系统地讨论了内部心理过程如何与文化因素及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以产生有效的智力,但没有对三者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构进行详细的阐述。

10、结合实际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答:人格是体内在的动力组织及相应的行为模式的统一体。包含三层定义:一人格通常是指一个人外在的行为模式。二人格更是指一个人内在动力组织。三人格就是一种蕴含于中、型诸于外的统一体。影响人格的因素有遗传、环境个个体自身认知。综上所述,影响人格的因素有遗、环、认,但孤立的考察某一因素不能对此文艺获得周全的答案,当代研究趋势是将各种因素综合。实际上,外因、内因和行为三者是相

互作用的。

11、你是如何看待个体心理发展的?目前对个体发展的观点有四种:成熟论、行为主义观、精神分析论及相互作用论。(1)在成熟论看来,个体的心理发展具有方向性。发展取决于成熟,而成熟的顺序取决于基因决定的时间表。(2)行为主义观认为一切行为都是刺激反应的学习过程,通过刺激可以预测反应,通过反应可以推测刺激。(3)精神分析论人物存在于潜意识的性本能是心理基础的动力。(4)相互作用论认为法杖受四个因素的影响:成熟,自然经验、社会经验以及平衡化,最后一个是决定因素。纵观这亟待的心理发展观,我们认为成熟论与行为主义分别强调了心理发展的某一重要方面,但不能否认另一方面的作用。精神分析论强调应重视潜意识、早期经验的作用,但缺乏对个体的认知等领域发展的科学解释;相互作用论明确了主客体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为我们了解心理提供了较为完善的理论框架。

实验心理学提纲(详细)

心理学实验的定义 因果关系证明所需证据 共变关系 A, a ?A,?a A,a 且~A,~a 随A的变化a有特定的变化 时间顺序 排除其他可能 实验的三要素(理解为什么实验法可以提供证明因果关系所需的证据) 假设(理解假设是因果关系的一种具体形式,是因果关系转化来的具体形式,实验通过证明假设来支持因果关系) 假设的定义 变量(变量的定义) 自变量 自变量定义 理解自变量是因果关系中原因的一种具体形式 因变量 自变量定义 理解因变量是因果关系中结果的一种具体形式 理解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 额外变量 额外变量定义 理解额外变量会如何影响对自变量、因变量关系的探寻 控制(理解实验是在控制额外变量的时候,探求自变量是否影响因变量)自变量操纵 \ 理解对自变量的操纵实验者要拥有完全的主动权 理解对自变量的操纵是影响结果的原因发生改变 \ 理解自变量的取值水平至少为2 因变量测量 理解对因变量的测量是为了观察实验的结果是否受到自变量影响额外变量控制 理解对额外变量的控制是防止实验结果受到自变量之外的因素的影响 广义的实验设计(如何进行心理学研究) 理解广义实验设计中的每一个细节工作都是保证实验研究的三要素,从而保证能为因果关系证明提供有效的证据 课题选择 课题来源 了解常见的课题来源都有哪些 理解哪些课题来源最容易成为有价值的新课题的增长点

查阅文献 掌握该如何查阅文献 理解查阅文献对进行新的研究的作用 把握心理学研究领域大的方向和动向 了解某一具体问题的研究现状(实证证据与理论建设)与研究方法明确课题 理解如何恰当的、符合学术规范的来陈述选题 理解何种特征的选题才是恰当的 可以验证 定义明确具体,可操作 // 方法可行 确定实验类型(理解两类实验的不同研究目的,以及一般顺序)因素型实验\ 函数性实验 提出假设(理解假设是将因果关系转化为自变量、因变量关系描述的过程)因素型假设函数性假设 理解良好假设应该具有的特点 选择被试 选择人类被试还是动物被试,及被试机体特征的要求 样本大小的决定因素 实验研究所要求的精确度 研究问题所涉及的总体大小,及个体间的同质性研究者的经费、人力、物力等条件 实验对象可供选择的可能性 研究的内容:越受到生理性制约,样本可以较小;越受社会文化制约,样本量越大\、实验类型:实验室试验可以较小;量表测量较大 取样方法 随机取样 分层随机取样 两阶段随机取样方便取样 实验控制 变量控制 自变量操 纵 变量的分类(理解不同类型的自变量,实验者对之进行操作的主动权不同)环境变量被试变量 暂时的被试变量 固有的被试变量 作业变量 实验中的任务 与任务有关的刺激

教育心理学论述题总结

教育心理学论述题总结

————————————————————————————————作者:————————————————————————————————日期:

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和生活中的事例,阐述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和品德。 答:教师可以综合应用一些方法来帮助学生形成或改变态度和品德。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有说服、榜样示范、群体约定、价值辨析、奖励与惩罚等。(1)有效的说服。教师经常应用言语来说服学生改变态度,在说服的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某些证据或信息,以支持或改变学生的态度。(2)树立良好的榜样。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以及大量的实践经验都证明,社会学习是通过观察、模仿而完成的,态度与品德作为社会学习的一项内容,也可以通过观察、模仿榜样的行为而习得。(3)利用群体约定。研究发现,经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协定,对其成员有一定的约束力,使成员承担执行的责任。一旦某成员出现越轨或违反约定的行为,则会受到其他成员的有形或无形的压力,迫使其改变态度。教师则可以利用集体讨论后形成集体约定的方法,来改变学生的态度。(4)价值辨析。研究者认为,人的价值观刚开始不能被个体清醒地意识到,必须经过一步步的辨别和分析,才能形成清晰的价值观念并指导自己的道德行动。(5)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奖励和惩罚作为外部的调控手段,不仅影响着认知、技能或策略的学习,而且对个体的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奖励有物质的(如奖品),也有精神的(如言语鼓励);有内部的(如自豪、满足感),也有外部的。虽然对惩罚的教育效果有不同看法,但从抑制不良行为的角度来看,惩罚还是有必要的,也是有助于良好的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当不良行为出现时,可以用两种惩罚方式:一给予某种厌恶刺激.如批评处分舆论谴责等;二是取消个体喜爱的刺激或剥夺某种特权等,如不许参加某种娱乐性活动。应严格避免体罚或变相体罚。 联系中学教学实际,试论述成败归因理论及其教育意义。答: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结果进行分析,推论这些行为原因的过程。归因理论的指导原则和基本假设就是:寻求理解是行为的基本动因。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韦纳认为,学生在对自己的成功和失败进行归因时通常会归于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这四种主要原因,并且,学生的归因过程主要是按照控制源、稳定性可控性三个维度来进行。根据控制源维度,可将原因分成内部和外部的;根据稳定性维度,可将原因分成稳定和不稳定的;根据可控性维度,又可将原因分成可控的和不可控的。韦纳认为,每一维度对动机都有重要的影响。控制点维度与个体成败的情绪体验有(稳定性维度与个体对未来成败的期望有关。可控性维度既与情绪体验有关,又与对未来成败预期有关。一个总是失败并把失败归于内部的、稳定的和不可控的因素(即能力低)的学生会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的自我感觉。习得性无助是当个体感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对自己的重要生活事件产生影响时所体验到的一种抑郁状态。根据归因理论,学生将成败归因于努力比归因于能力会产生更强烈的情绪体验。努力而成功,体验到愉快;不努力而失败,体验到羞愧;努力而失败,也应受到鼓励。因此,教师在给予奖励时,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要联系其学习进步与努力程度状况来看,强调内部、稳定和可控制的因素。在学生付出同样努力时,对能力低的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奖励,对能力低而努力的人给以最高评价,对能力高而不努力的人则给以最低评价,以此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归因。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及其教育意义:答: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它必须经历一系列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每一个危机都涉及一个积极的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如果个体能够成

精彩心理学实验范式整编汇总

实验心理学经典范式整理 潜变量分析(latent variable analysis) 近年来提出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即潜变量分析。传统研究方法认为一个执行测验的成绩就能够代表一种执行功能,而潜变量分析采用多个执行测验对同一执行功能进行测量,并从中提取它们的共性,形成该执行功能的潜变量。对测量同一执行功能的多个任务应涉及不同的实验刺激和实验程序,以避免在潜变量提取后的执行结构中仍含有非执行的成分。潜变量提取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诸如纯度,结构有效性等问题,有助于进一步探讨各执行功能间,以及执行功能与其他一些认知结构间的关系。Miyake等报告的一项研究表明,虽然三项执行功能(对优势反应的抑制,注意转换和记忆刷新)间存在一定的相关,但也清晰地表现出相互可分离性;并且,这三种执行功能在一系列复杂执行任务(包括神经心理学测验)中的贡献是不一样的。然而,由于潜变量提取需要进行多项测验,结构方程建模还需要较大的样本量,使得这种研究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困难。 n-back范式 n-back范式要求被试者将刚刚出现过的刺激与前面第n个刺激相比较,通过控制当前刺激与目标刺激间隔的刺激个数来操纵负荷。当n=1时,要求被试者比较当前刺激和与它相邻的前一个刺激;当n=2时,则比较当前刺激和与它前面隔一个位置上的刺激;当n=3时,要求比较的是当前刺激和它前面隔两个位置上的刺激,依此类推获得不同程度的任务难度。任务类型包括字母匹配任务,位置匹配任务和图形匹配任务三类。在位置匹配任务中,要求被试者判断两个刺激呈现的位置是否相同,而不管两者是否为同一个字母或图形;在字母或图形匹配任务中,则要求被试者判断两个刺激是否为同一字母或图形,而不管他们的呈现位置如何。该范式的优点在于将任务设计成在工作记忆上施加一连续的,参数可变的负荷,而其他任务需要保持恒定。P.O.Harvey等(2004)用n-back范式评估年轻抑郁症住院病人的刷新加工,抑郁病人在n-back任务中显示了较差的操作。 他们的结果说明:排除包括2-back和3-back条件的复杂信息管理,1-back条件是一个更纯的刷新加工测量方法。n-back任务也被广泛用于工作记忆的神经成像研究中。神经成像研究应用n-back任务有如下几个理由(Braveretal,1997;Cohenetal,1997;Jonidesetal,1997):首先,比较神经成像研究早期应用的任务,n-back任务是一个更有代表性的工作记忆任务,

教育心理学部分常考的28个简答、论述题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教育心理学部分常考的28个简答、论述题 让小伙伴们久等了,教育心理学的简答、论述题今天终于抽空汇总出来了,只是提醒一下小伙伴,有的题我提供的仅仅是答案要点,回答的时候不能太简单,简答题也要适当阐述一下,论述题就多阐述一点,这些毕竟是主观题。 这些题有的跟其他资料或教材提供的答案不太一样也很正常,你可以选一个版本记住,如果你能综合多个版本整一个你认为更好的答案也是不错的噢。 其他没汇总的在讲课时点到的具有出简答和论述题潜质的那些题,也要适当关注,多学习总是有好处的,尤其是基础知识已经掌握很好的同学,扩大一下知识储备的量也是不错的。 后期的复习可以做一些知识的深加工,提高知识储备的质量,也要多做一些题去增加自己对知识的运用和理解,并提高答题能力。 为大家汇总这些内容,是方便大家复习,不过用对方法、多学习、多努力才是走向胜利的必然途径。大家考试完,考的什么知识点记得发给我噢。另外大家也要注意调整身心状态,不可过度焦虑、过度透支心力和体力。祝大家顺利圆梦! 一、心理发展有以下四个基本特点: (一)阶段性(质变)与连续性(量变) (二)定向性与顺序性; (三)不平衡性; (四)个体差异性。 二、加涅根据学习结果将学习分为五类: (1)智慧技能;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指向环境,使学习者能处理外部信息。(2)认知策略;对自己认知活动的监控 (3)言语信息;陈述观念的能力 (4)动作技能;动作操作能力 (5)态度。对人、事、物的选择倾向 三、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又称观察学习理论,创始人是班杜拉。 班杜拉认为人类学习最重要的形式是观察学习。并把观察学习分为四步(四个子过程):注意、保持、复现、动机。认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和先行因素的影响。结果因素就是强化。他把强化分为三种: 直接强化,通过外部因素对行为结果予以强化 替代强化,看到别人的行为结果得到奖励而受到强化 自我强化,自己的行为符合内化的标准,受到自我的肯定 四、发现学习: 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得问题答案的学习方式。 1、优点 (1)提高学生智慧潜能,培养直觉思维 (2)激发学习兴趣 (3)有利于掌握发现的方法和探究的方式 (4)有利于对知识的记忆、保持与提取 2、发现学习的缺点 (1)适用范围有限,主要适用自然科学 (2)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发现需要、发现经验,并树立有效的假设,并不适合所有学生。(3)耗时不经济,不宜在短时间内传授一定数量的知识和技能。 (4)对教师的知识素养和教育机智、技巧、耐心等要求很高,一般教师很难掌握。 五、发现学习的步骤 (1)提出和明确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2)使学生对问题体验到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以激发其探究的欲望。 (3)提供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

(完整版)自考学前教育(00882)学前教育心理学-历年试题

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882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小题,每小题2分,共 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据了解,开始出现以“幼儿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如日本学者若井邦夫等著的《幼儿教育心理学》 是在2 0世纪的( C.80年代 ) A. 60年代 B.70年代 C.80年代 D.90年代 2. 一般我们认为可以把幼儿教育心理学思想追溯到( D.卢梭 ) A. 福禄贝尔 B.裴斯泰洛齐 C.蒙台梭利 D.卢梭 3. 维特罗克学习过程的生成模式包括四个方面,它们是( C.生成、动机、注意和先前经验 A. 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 B.动机、注意、感知和记忆 C.生成、动机、注意和先前经验 D.先前经验、动机、注意和思维 4. 下列选项在布卢姆认知领域六个层次的分类中没有..提到的是( 评价 A. 分析 B.领会 C.评价 D.综合运用 5. 下列选项中,在潘菽教授主编的《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分类中没有 A.知识的学习(1) B.动作技能的学习(2) C.创造性学习 D.品德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6. 学生的学习准备包括哪两个方面(C ) P61 )P50 D.综合运用)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 提及的是(C.创造性学习)P58 ⑶智慧技能的学习 4) 1、个体生理因素的发展,特别是脑神经系统的发育与成熟,这是学习准备的物质基础; 素的发展,包括智力与技能两方面。这是接受教育的重要条件; 3、个体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学习态度以及兴趣等,这些不仅影响学生学习成绩,而且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意志品质。 A.动 机状态和智力水平 B.原有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 C.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D.遗传素质与心理发展水平 7. 提出“发现学习”的是( A.布鲁纳 ) A.布鲁纳 B.加涅 C.奥苏伯尔 D.布卢姆 8. 下列选项中,班杜拉没有.提及的强化类型是( A A.内部强化 B.外部强化 C.替代强化 D.自我强化 9. 在学习理论中提出“中介变量”概念的心理学家是( A.魏特海墨 B.加涅 C.托尔曼 D.苛勒 1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前运算阶段幼儿认知特征的是( 1?自我中心;2、只能片面地看事物; 言 认识事物;6、能作出延迟模仿 A.不理解事物的可逆性 C.自我中心 )P92 C.托尔曼 P125 3、不理解事物的可逆性; 4、无逻辑性的转换推理; 2、个体智力因 如学习动机, 5、能通过语 11. 冯忠良先生认为迁移的实质是新旧经验的整合,而整合是通过( A. B. C. D. B.不能通过语言认识事物 D.无逻辑性的转换推理 B ) P138 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而实现的 同化、顺应和重组而实现的 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而实现的 认识和实践的不断循环而实现的

心理学简答题论述题考试必备

1.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及研究程序:基本任务是探索心理现象的事实,本质,机制和 规律。程序包括确定问题并提出假设,确定研究对象,界定概念及其研究工具,选择研究方法,解释结果并做出结论。 2.观察法的优缺点:优;被视察者在自然条件下的行为反应真实自然,可作为前期研究。 缺:观察资料的质量容易受观察者的能力和其他心理因素的影响。 3.个体研究法及其优缺点:个体研究法是收集单个被试的资料以分析其心理特征的方法 。优:能加深对特定个人的了解。缺:所收集的材料往往缺乏可靠性。 4.调查法及其优缺点:以被调查者所了解或关心的问题为范围,自由表达其态度或意见 的方法。优:能够同时收集到大量的资料。缺点:研究结果难以排除某些主客观因素的干扰。 5.介绍人本主义心理学基本的思想:人本主义注重人的独特性和社会性,行为主要受自 我意识支配,使其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 6.精神分析学派的价值和局限:不仅在精神病治疗中继续得到应用,而且对个性冬季心 理学的研究产生了积极作用。局限:弗洛伊德宣扬泛性论,忽视了社会文化的影响。 7.简述脑和智商的关系:脑为智慧提供了基本的前提和基础,而后天的学习和训练又塑 造了天才的独特的脑的结构 8.简述脑潜能的开发途径:a 大脑的潜能的发挥有无限的的空间B挖掘大脑的潜力。 9.脑的性别差异:A成熟时间上B智力方面 C脑结构上D大脑左半球受损后,女性不如男性明显 10.动机冲突的主要类型:A按性质:原则性和非原则性B表现形式:双趋动机(鱼和熊掌 不可兼得)和双避动机(既怕学习又怕老师),趋避动机(既想当干部又怕耽误学习) 11.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一种力求成功的动机,二种避免失败的动机 12.学习动机及其基本结构:是激发个体学习活动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一定的学习目 标的心里状态。一是认知的内驱力,二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三附属的内驱力 13.动机和行为效果的关系:一是取决动机本身的强弱二是取决个体行为的质量 14.马斯洛的层次理论的基本内容:生理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求知需要,审美的需要 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15.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积极意义:A注重社会正常人的需要B是严格组织的层级系统C揭 示人类需要产生的客观规律。缺陷:A脱离显示生活实践去看待人性B没有从分认识到高级学要对低级需要的调节作用C为顾及这些概念的现实社会内容 16.注意的特征:注意的稳定性,广度,分配,转移 17.知觉的特性:知觉的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 18.思维的过程:分析和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具体化 19.概念形成的策略:同时性扫描,继时性扫描,保守性聚焦,博弈性聚焦 20.问题解决策略:算法策略和启发法 21.记忆信息的三级加工模型: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阶段 22.影响遗忘的因素和增强记忆的方法:影响因素:A时间因素B识记材料重要C识记材料 的性质d位置的影响E材料的数量。增强方法:直观形象法,图表法,谐音记忆法,归类比较法,联想法,歌诀法 23.认知对情绪的影响:认知在情绪中的作用主要在于判断评价刺激物对个体需要的符合 程度,它是个体对刺激物产生肯定或否定的决定因素。认知过程中伴随着情绪体验。 24.情绪对认知的影响:情绪具有动机性功能,信号性功能以及感染性功能三个方面 25.健康情绪的必要条件:正确的人生追求,宽广的胸襟,理性的适应生活,寻找身边的

实验心理学期末汇总

一、名词解释 1.2负启动效应 ●启动效应(priming effect)是指先前的加工活动对随后的加工活动所起的促进作 用。起抑制作用的启动效应则被称为负启动效应(negative priming effect)或抑制性启动效应(inhibitory priming effect) ●负启动效应最早是由Dalrymple-Alford和Budayr(1966)在stroop色词研究中提出 的。 ●负启动作为分心物抑制的研究方法却是由Tipper的研究而开始的。 ●Tipper等指出,涉及注意选择性机制主要有两种理论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选择的主要作用是使专注信息得到进一步加工(即目标激活)。 –另一种观点认为,选择具有双重机制,即专注信息的进一步加工和被忽略信息的积极抑制相结合(即目标激活和分心物抑制)。 Tipper的负启动实验的方法学思想:如果在专注刺激的选择期间,一个被忽略信息的内部表征是与抑制相联系的,那么对要求相同内部表征的一个随后的刺激加工就会象先前被忽略的信息一样被削弱。 2.3负近因效应 指的是在单词自由回忆的测试中,近因部分的单词回忆率低于系列位置曲线近因部分前面所有部分的回忆率。 负近因效应的特点:在最后的自由回忆中,所有系列的最后几个单词的回忆成绩显著低于渐近线;而在各个系列的立即自由回忆中,同样的这些单词的回忆成绩却最好。 Craik对负近因效应的解释:近因部分在短时记忆中保持时间较短,复述次数少,没有转化到长时记忆中,从而导致从短时记忆中消失。 3.2中文屋剧情 实验设计:设想被试是剧情的主要角色,一个人被锁在一间屋子里,经过门的缝隙看到一张卡片,上面写两个汉字;屋子里有一堆写着汉字的卡片,也有一些用英语写的说明书,告诉被试怎么从门缝得到的符号去匹配屋里已有的卡片上的符号。根据英文说明书描绘的模式与形状来进行匹配,把正确的符号卡片从一堆卡片中跳出来,从门缝扔出门外,这样的过程不断的重复,逐渐地被试挑选符号的过程会进行的相当快。 用人工智能的语言来说,屋子外面的人是计算机的使用者,被试则是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输入屋子里的中文符号是问题,有屋子里扔出来的符号是答案,英语说明书就是计算机程序。对计算机的使用者来说,似乎能理解中文,因为给出的答案的恰当的。然而如果想象自己在剧情中就会清楚的了解,所做的一切只是遵循英语说明的某些规则行事。 Searle的思想实验证明了即使通过Turing 检验也不一定说明计算机能思维。赞成弱的人工智能,向强人工智能发起挑战。 4.2特征整合论 5.2Turing检验

西方近代心理学史(简答题和论述题答案)

西方近代心理学史 06056 简答题、论述题整理 西方心理学史的分期: 1、自笛卡尔和洛克到冯特前为止,包括17-19世纪经验主义和理性心理学哲学心理学以及18、19世纪生理心理学。 2、主要包括实验的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3、自冯特到现代,包括心理学各学派的形成和发展。 学习心理学史的意义: 1、有助于扩大我们的视野,提高心理学研究与学习的理论水平。以精神分析为例,通过史的分析方法我们可以看出精神分 析学说的发展及其对心理学的贡献。 2、通过心理学史的学习,有助于我们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使心理学在更深的层上反映人的特性与本质。 3、学习心理学史有助于我们掌握科学的方法论,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西方近代心理学史的意义: 1、对于我们掌握科学心理学发展的历史规律,有着重要的作用。 2、对于我们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3、对于我们提高分析能力、鉴别能力和批判能力,也很有好处 17-19世纪英、法两国的心理学主要特点: 1、心理学仍然属于哲学心理学思想的范畴。 2、心理学理论主要以笛卡尔和洛克两派的哲学思想为基础。 3、哲学心理学主要以联想论、感觉论、经验论为理论形式。 费希纳的物理心理学的意义: 1、费希纳把物理学的数量化测量方法带到心理学中来,提供了后来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工具,是实验心理学的先驱。 2、费希纳被认为是近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他的心理物理学为冯特心理学的建立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冯特心理学的意义: 进步:1、冯特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从而开辟了“一个新的科学领域”。建立了一个新的学科——实验心理学。 2、培养了一大批的学生,为心理学的发展造就了一批新人。 局限:冯特抱有混乱的唯心主义观点,这与他的科学训练和一心想要建立一们科学心理学是不相容,造就了他的心理学体系矛盾重重,并使得他的心理学工作摆脱不了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束缚。 冯特建立心理学实验室的意义: 1、冯特继承了前人或用代人如费希纳、微博、高尔顿等人的工作。岁实验的条件等不断改进,得到了一些可信的和有一定 科学价值的心理资料,为心理学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基础。 2、利用实验室培养了一大批学生,为心理科学的国际性发展造就了一代新人。 艾宾浩斯理论的意义: 1、为心理学研究打开了一个新局面,用实验法研究所谓的高级心理活动,如学习、记忆、思维等。 2、在方法上力求对实验条件进行控制和对实验结果进行测量。 达尔文进化论的意义: 1、达尔文强调人与动物的历史连续性,在动物心理和人类意识这一鸿沟之间建立了桥梁。 2、发展观点、历史方法促进了比较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的发展。 3、在进化论的影响下,关于遗传和环境在心理发展上的作用、关于个别差异等,都成为了心理科学研究的课题。 4、生物进化的科学原理对机能心理学的产生有很大的影响。 5、但是达尔文忽略了动物与人类的区别,发展心理学不能仅建立在达尔文进化论的基础上,需要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

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

基础心理学试题一 C.注意转移 D.注意广度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 4.后继的学习与记忆对先前学习材料的保持与干扰作用是() 1、人的心理现象极其复杂,概括来说它主要包括既有联系有区别的和 A.动机性抑制干扰 B.前摄抑制干扰两大部 分。 C.倒摄抑制干扰 D.痕迹衰退抑制干扰 2、人类获取外界信息的最重要的两种感觉是___和___。 5.在刺激物作用下,人脑独立形成具有社会意义的形象的过程是() 3、有意后注意是在基础上产生并与目的任务相联系,但又不需要 A.有意想象 B.随意想象的注意。 4、根据创造程度不同,把随意想象分为和。 C.创造想象 D.再造想象 5、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活动相联系,一般经历以下四个过程:准备期、、 6.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心理学家是()和 验证期。 A.马斯洛 B.勒温 6、表情动作是情绪的外部表现形式,主要有、和言语表情。 C.默里 D.罗杰斯 7、马斯洛认为,人类有 5 种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和爱的需要、 7.多血质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基本特征是() 和。 A.强、平衡、灵活 B.强、不平衡 8、气质的 4 种基本类型是多血质、胆汁质、和。 C.强、平衡、不灵活 D.弱 9、从到是性格形成的最主要的阶段。 8.人在对自己行为的自觉调节方式和水平方面的性格特征是() 10、人的能力形成和发展,主要是因素和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A.性格的态度特征 B.性格的意志特征 二、选择题(每题 1 分,共10分) C.性格的情绪特征 D.性格的理智特征 1.人的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称为() 9.能力是一种() A.个性特点 B.心理过程 A.认识过程 B.情感过程 C.心理现象 D.个性倾向 C.意识过程 D.个性心理特征 2.有预定目的但无需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10. " 一俊遮百丑 "、 " 一坏百坏 " 描述了社会认知信息整合过程中的()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有意后注意 D.有意注意 C.晕轮效应 D.刻板印象 3.汽车司机在驾驶时,能熟练地做到眼耳手脚并用,这种注意特性是() 三、名词解释(每题 3 分,共 15分) A.注意分散 B.注意分配 1 、自我意识 1

实验心理学专业知识汇总资料

实验心理学考点整理 第一章 1、实验心理学:在实验控制条件下对心理能力会行为进行研究的心理学分支,是应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研究心理规律的科学。 2、实验心理学的科学属性(1)客观性(2)验证性(3)系统性 3、获取知识信念两类方法(1)科学方法:演绎逻辑;归纳逻辑;中庸逻辑 (2)非科学方法:权威;注意凝聚;先验(ppt) 4、心理学研究方法:理论(思辨)的研究方法:理论心理学/心理学史等 现象学的研究方法:观察/个案/访谈 实证的研究方法:相关/实验 5、描述研究法:描述一种我们感兴趣的行为或现象为什么会发生。分为观察法(自然观察法与参与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 观察法样例:费孝通—江村经济福西—观察山地大猩猩 如何保证观察本身不会对观察结果产生影响?(反应性问题的控制) a.无干扰观察——艾布尔艾贝斯费尔特的无表情研究(调整镜头的角度) b.无干扰测量(如:课堂分析系统) 6、相关研究法a.是对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互相关系的测量b.与描述性研究方法相比,相关研究在控制、测量和统计分析更严格 c.相关研究的目的是在于证实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性,并对其关系的强度和性质进行描述,并不解释内在原因 d.相关研究法优点:显示共变关系,提示因果关系。有因果一定有相关,有相关不一定有因果。 缺点:相关的前提必须满足;无法确定因果方向。 注:高相关不等于真的相关(可能与第三变量有关)高相关不等于因果关系推导因果关系时,相关关系是前提(因果一定相关,相关不一定因果) 低相关不等于无关系(全距和样本太少)问卷调查是因果研究,实验研究是相关研究。前者是后者的基础 第二章 1.心理学研究的规则:(1)多重条件规则;(2)避免混淆因素规;(3)则随机化规则;(4)统计检验规则;(5)使用全部数据规则 1.1多重条件规则 a.任何实验都必须不止一个条件

心理学论述题题库

心理学论述题题库 心理学题库 1、教师在社会中充当着哪些角色?你以前是怎样理解教师角色的? (1)根据我国教师的活动、职责和任务,可把教师的角色划分为以下几种: ①教员——知识传播者、学习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角色; ②父母形象角色、朋友角色、管理员角色; ③青少年团体工作者,公共关系人员,心理辅导人员等社会活动家等角色; ⑤学生灵魂塑造者角色。 (2)以前对教师角色的理解可由学生自己发挥 2、结合自己性格的形成,谈谈你对“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的理解。 可由学生自由发挥。 1、分析一位你印象最深的教师在人格特征和教育能力方面的突出表现。 可由学生自由发挥。 2、联系实际分析说明心理活动具有高度的整合性。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所表现的各种心理现象都是密切联系,交互影响,具有高度的整合性。 ①在整个心理过程中,人的认识、情感和意志三个方面是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的。认识是情感和意志的基础,认识活动受情感和意志的制约。情感又是意志行动的积极的动力因素,反之,意志行为又丰富着情感。 ②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点也是密切关联的,个性倾向性渗透于各种心理特点之中,个性特点也反映出个人的倾向,两者在总体上体现着一个人完整的个性。 ③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三者体现着人的整个心理活动在“动态—过渡态—稳态”方面的相互关系和时相特征。说明人的个性是在心理过程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的;而个性又总是通过各种心理过程表现出来。反之,已形成的个性倾向和特点又积极地影响着心理过程,而使人的心理过程总是带有个性的色彩。 1、试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解决问题是一种极为复杂的心理过程。人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受到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 (1)动机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条件。动机是推动人们解决问题的动力因素。 ①在一定的程度内,动机的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成正比 ②但动机水平过强或过弱,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2)个体对问题情境的知觉特点影响问题的解决。 ①问题情境是指问题呈现的方式。 ②当问题的呈现方式越符合人们的经验或知觉的习惯,人们就越易于知觉问题情境,问题的解决也就越容易。

(完整版)心理学简答题汇总(20210206033137)

1 心理学 1. 学习教育心理学对教师主要有哪些作用?学习教育心理学对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 2) 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 学进行研究 2. 简要说明学生作为要素之一从哪些方面影响学与教过程。学生这一要素从两个方面影响学与教:一是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以年龄差异为例,年龄差异主要体现为思维水平的差异。二是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它们是所有学习和教学的重要内在条件。在学生这一要素中,无论群体差异还是个体差异,都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畴。 2 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1. 如何指导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1) 帮助中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①通过别人评价逐步过渡到自我评价②从外部行为的评价过渡到内心世界和个性品质的评价(2)帮助学生获得积极的自我体验①尊重学生的独立 性,帮助学生建立自尊感②帮助学生克服闭锁性和自卑感(3)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控制力①通 过实践帮助学生锻炼自我控制能力②教授自我控制的策略和方法。 2. 认知差异的教育意义? (1) 创设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个别化教学。(3)运 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 3. 性格差异的教育意义? (1)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2)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3)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 4. 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 ( 1 )家庭教养方式,专制型、威信型、放任型、忽视型(2)学校教育(3)同辈群体。 5. 如何进行健康人格的构建? 健康人格是统合人格,人格统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1)指导学生进行自我统合(2)指 导学生进行自我与社会的统合(3)指导学生进行自我与自己实践活动的统合。 3 学习的基本理论 1. 实现有意义学习的主要条件?意义学习即符号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条件:(1)学生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2)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3)学生认知结 构中具有适当的观念。 4 学习动机 1.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1)树立自信心①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②设置合理的目标,形成任务指向而不是自我指向 ③进行归因训练,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自信; 对的成就的学生,教授他们有效的学习方法(2)促进学生积极的参与学习①使任务更有趣, 具有成就性,内在性和利用性②引发认知冲突③合理使用表扬(受表扬组、手训斥组、观察 组、控制组) ,④ 2. 自我效能感的含义以及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 (1)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这一概念由班杜拉最早提出。 (2) 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二是个体的行为结果的归因方

教育心理学论述题汇总

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和生活中的事例,阐述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和品德。 答:教师可以综合应用一些方法来帮助学生形成或改变态度和品德。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有说服、榜样示范、群体约定、价值辨析、奖励与惩罚等。(1)有效的说服。教师经常应用言语来说服学生改变态度,在说服的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某些证据或信息,以支持或改变学生的态度。(2)树立良好的榜样。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以及大量的实践经验都证明,社会学习是通过观察、模仿而完成的,态度与品德作为社会学习的一项内容,也可以通过观察、模仿榜样的行为而习得。(3)利用群体约定。研究发现,经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协定,对其成员有一定的约束力,使成员承担执行的责任。一旦某成员出现越轨或违反约定的行为,则会受到其他成员的有形或无形的压力,迫使其改变态度。教师则可以利用集体讨论后形成集体约定的方法,来改变学生的态度。(4)价值辨析。研究者认为,人的价值观刚开始不能被个体清醒地意识到,必须经过一步步的辨别和分析,才能形成清晰的价值观念并指导自己的道德行动。(5)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奖励和惩罚作为外部的调控手段,不仅影响着认知、技能或策略的学习,而且对个体的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奖励有物质的(如奖品),也有精神的(如言语鼓励);有内部的(如自豪、满足感),也有外部的。虽然对惩罚的教育效果有不同看法,但从抑制不良行为的角度来看,惩罚还是有必要的,也是有助于良好的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当不良行为出现时,可以用两种惩罚方式:一给予某种厌恶刺激.如批评处分舆论谴责等;二是取消个体喜爱的刺激或剥夺某种特权等,如不许参加某种娱乐性活动。应严格避免体罚或变相体罚。 联系中学教学实际,试论述成败归因理论及其教育意义。答: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结果进行分析,推论这些行为原因的过程。归因理论的指导原则和基本假设就是:寻求理解是行为的基本动因。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韦纳认为,学生在对自己的成功和失败进行归因时通常会归于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这四种主要原因,并且,学生的归因过程主要是按照控制源、稳定性可控性三个维度来进行。根据控制源维度,可将原因分成内部和外部的;根据稳定性维度,可将原因分成稳定和不稳定的;根据可控性维度,又可将原因分成可控的和不可控的。韦纳认为,每一维度对动机都有重要的影响。控制点维度与个体成败的情绪体验有(稳定性维度与个体对未来成败的期望有关。可控性维度既与情绪体验有关,又与对未来成败预期有关。一个总是失败并把失败归于内部的、稳定的和不可控的因素(即能力低)的学生会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的自我感觉。习得性无助是当个体感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对自己的重要生活事件产生影响时所体验到的一种抑郁状态。根据归因理论,学生将成败归因于努力比归因于能力会产生更强烈的情绪体验。努力而成功,体验到愉快;不努力而失败,体验到羞愧;努力而失败,也应受到鼓励。因此,教师在给予奖励时,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要联系其学习进步与努力程度状况来看,强调内部、稳定和可控制的因素。在学生付出同样努力时,对能力低的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奖励,对能力低而努力的人给以最高评价,对能力高而不努力的人则给以最低评价,以此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归因。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及其教育意义:答: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它必须经历一系列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每一个危机都涉及一个积极的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如果个体能够成功合理地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和冲突,就会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有助于健全人格的发

实验心理学整理版

一、名词解释(4个) 1.自变量: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实验者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具有刺激特点、环境特点、被试特点、暂时被试差别四种类型。 2.额外变量:不准备研究而对被试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使实验结果发生混淆的主要根源。可以通过排除、恒定、匹配、随机、抵消、统计等进行控制。 3.变量混淆:应该控制的变量没有控制好,那么它就会造成因变量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未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混淆的结果是额外变量就是潜在的自变量。 4.主效应:指由一个自变量的不同水平引起的因变量变化,多出现在多因素试验设计中。5.交互效应:(指一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作用受其他自变量的影响情况。)当一个因素(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的大小因其他因素的水平或安排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时所产生的交互作用影响因变量的结果。 6.嵌套设计:指在实验设计中一个自变量的每个水平仅与另一个自变量的某个水平相结合。7.真实验设计:是在各种设计方法中要求控制条件最严密、操纵自变量最有效和测定记录因变量最准确的一种。为了达到这些目标,常常需要将这类研究置于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也称为实验室研究设计。(张一中,1998) 8.随机区组设计:将控制的额外变量分为几个组,组内同质,每一区组接受全部实验处理,同一区组内被试按设计要求随机地接受处理的实验设计。目的是对某些特殊额外变量进行控制,使处理效应的估计更加精确。 9.拉丁方设计:拉丁方设计又叫轮换设计,即让各组被试都接受不同的处理,对实验处理的顺序和实验时间的顺序采用了轮换的方法。 10.被试内设计:被试内设计是指每个或每组被试接受所有自变量水平的实验处理的真实验设计,又称“重复测量设计”。 11.被试间设计:指要求每个被试(组)只接受一个自变量水平的处理,对另一被试(组)进行另一种自变量水平处理的实验设计。这种设计的特点是,比较在不同被试之间进行,因此,这种设计又称为组间设计。 12.混合实验设计:既包含非重复测量的变量(被试间因素),又包括重复测量的因素(被试内因素)的实验设计。 13.反应时:反应时间是指从刺激的呈现到反应的开始之间的时距。刺激的呈现引起一种过程的开始,此过程在机体内部的进行是潜伏的,直至此过程到达肌肉这一效应器时,才产生一种外显的、对环境的效应为止。因而,反应时间往往也被称为“反应的潜伏期”。在反应的潜伏期中包含着感觉器官、大脑加工、神经传入传出所需的时间以及肌肉效应器反应所需的时间,其中大脑加工所消耗的时间最多。 二、效应的处理(简答4个) 1.实验者效应:(罗森塔尔效应)实验者为搜集能证明其假设的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有意无意地通过不同的表情、动作、语言将预期的要求暗示给被试(人或动物),造成一种引起实验结果有利于证明原假设的效应,即称为实验者效应。 2.被试效应:(霍桑效应、被试者效应)由于受到额外的关注而引起绩效或努力上升的情况我们称之为“霍桑效应。也可以是,由于实验对象对其被试身份的认知及态度而产生有意识的变化。 (处理) (1)采用双盲实验法,让主试和被试都不知道自己是在做实验。 (2)另外一种方法是“霍桑控制”, 也就是增加一个霍桑控制组, 设计如下: 在该实验中儿

心理学简答题及论述题

心理学 2007年试题 简答题 1.简述“尝试式教学水平”的基本特征。 没有经过师范教育的专业化培训,没有学习教育理论,不懂得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学生学习规律,通过盲目尝试或经验积累进行教学,是“没有理论的实践”。 2.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论。P44 强调人的所有行为系由“需求”所引起,需求又有高低层次之分。“自我实现”即发挥“潜能”是人的最高级心理需求,教育要激发和发挥人的潜能。一个充分发挥潜能的人(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才能成为自由的、健康的、进步的人,才能在社会上其积极作用。他把“潜能”看做是人的内在价值,正如健壮者能运用他的肌肉一样。人有智力就趋向于进行创造活动,一个人的能力要求被运用和发挥,并起到应有的作用。“自我实现”的实质就是充分地、完善地发挥人的价值或潜能。 3.列举三个说明感知组合律的例子。 4.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P228 1.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2.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 3.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能悦纳自我; 4.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品德; 5.具有协调和控制情绪的能力,心境良好; 6.具有良好的适应和改造环境的能力; 7.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人际关系和谐;8.具有符合年龄特征的心理行为; 5.简述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本方法。 第一,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第二,主动交往;第三,移情 论述题 1.试述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及教育意义。 ①人的行为是可以通过观察学习获得的②这一认知过程的实质就是替代强化,道德行为的学习也是如此③影响道德行为的因素有社会环境、文化关系、客观条件、榜样强化等,④在研究方法上,社会学习论注重验室实验。 2.请根据性格特征的结构,分析你所熟悉的一个人的性格特点。 2009年试题 简答题 1.简述教师教学的三种水平。 ①关注生存阶段;②关注情境阶段;③关注学生阶段 2.教学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 (1)科学选择教学内容:把各门学科中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科学成果作为教材的主要内容。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就是要使教材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 (3)改进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①遵循从一般到个别、从整体到部分的“不断分化”原则;②遵循“综合贯通”原则,加强概念、原理、课题以及章节间的横向联系。 (4)训练学生掌握学习策略: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把学习策略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把握学习策略训练的有效方法,使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学会如何学习,促进学习的迁移。 3.简述大学生常见的心理矛盾。 (1)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2)理想性和现实性的矛盾;(3)强烈的成才意识和知识经验不足的矛盾;(4)心理闭锁与寻求理解的矛盾;(5)群集友谊与争强好胜的矛盾;(6)性生理成熟与性心理成熟相对迟缓的矛盾。 4.简述学生品德形成的基本过程。 (1)态度定势的形成;(2)道德观念的确立;(3)道德情感的培养;(4)道德信念的形成;(5)道德意志的锻炼;(6)道德行为的养成 5.简述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 (1)学习内容上的特点:①专业化程度高,职业定向强;②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较强;③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

心理学简答题(精选)

心理学简答题(精选)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 答: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1)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与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其中认识过程的主要内容有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 (2)个性心理具体表现在人的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三个方面。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 2.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关系怎样? 答: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关系是: (1)第一信号系统是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2)两种信号系统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第一信号系统是人和动物共有的,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独有的;第二信号系统是在第一信号系统的基础上建立的,第二信号系统调节和控制着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两种信号系统协同活动,产生人的心理。 3.简述条件反射形成的生理机制及其建立的条件。 答:条件反射形成的生理机制是无条件刺激物和条件刺激物在大脑皮层上形成了暂时神经联系。条件反射的形成是有条件的,即:条件刺激物与无条件刺激物有时间上要有一定的重合;条件反射需无条件刺激物给予强化才能巩固。 4.注意的品质有哪些? 答:注意的品质包括注意的范围、集中性、稳定性、分配、转移。 5.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有哪些? 答: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包括: (1)客观原因:刺激物的强度、新异性、活动变化和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 (2)主观原因:人的需要、兴趣和态度;人的知识经验;人对事物的期待;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