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临床医案 - 辽宁省肛肠医院

临床医案 - 辽宁省肛肠医院

临床医案 - 辽宁省肛肠医院
临床医案 - 辽宁省肛肠医院

临床医案

辽宁省中医药管理局制

张之弘中医师承教育答辩医案材料

中医师承教育考核医案答辩材料 糖尿病(中医即“消渴”)是临床常见病,中老年多见。是因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引起糖、蛋白质、脂肪和继发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以烦渴、多饮、多尿、多食、疲乏、消瘦为主要临床症状表现,部分患者可无上述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在2018年5月-2019年5月跟师学习期间,跟随刘世福副主任医师采用中医“清热滋阴益气法”,运用当归六黄汤加味治疗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疗效满意。糖尿病临床上以消渴气阴两虚为多见,兼有气滞、血瘀、痰凝等。当归六黄汤加减用于治疗内热旺盛,气阴两虚为主的2型糖尿病。火为阳热之邪,以耗气伤阴,导致气虚不能固表,阴虚迫津外行而出现消渴病的症状。 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消渴之名,首见于《素问·奇病论》。消渴病的病机主要在于阴津亏损,燥热偏盛,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阴愈虚则燥热愈盛,燥热愈盛则阴愈虚。消渴病变的脏腑主要在肺、胃、肾,尤以肾为关键。三脏之中,虽可有所偏重,但往往又互相影响。糖尿病多汗症多以虚证为主,因病程日久,多损伤脏腑,阴阳失调,若伤于皮毛肌腠,则出现汗出异常,初期多是肺脾气虚,卫阳不固于外,皮毛肌腠开合失司,汗出无时;随病情发展,伤及肾阴,阴津亏损,虚热内生,迫津外泄;阴虚燥热日久,耗气伤阴,气虚则无力摄汗,阴虚则生内热而汗多。总之,本病是由阴阳、气血、津液以及脏腑功能失调,腠理开合失司导致津液外泄失常的病证。在治疗上,西医对糖尿病泌汗异常尚无特效治疗,目前主要通过控制血糖,营养神经达到减少汗出的目的,但有相当部分患者血糖控制稳定后,汗出症状仍无法改善。此时,中医辩证治疗的优势就凸显出来。 当归六黄汤是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创制的一首名方,载于其所著的《兰室秘藏》一书中。称它为“治盗汗之圣药”,主治阴虚火旺所致的

黄煌医生经典医案

导读西方医学铭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可知需要治疗的不仅是疾病,还有渴望关怀的人心,在真正走向医院时,我们便真的能体会,黄煌老师笔下的“两套理论”为何缺一不可了,名中医的“口是心非”,亦是“苦口婆心”。 大凡名中医,常常“口是心非”,表里不能如一。这倒不是说他们有道德问题,而是要做好中医,通常需要两套理论。 一套用来安慰病人 这一套是用于说的,用来向病人解释各种生理和病理现象,用来回答病人提出的各种问题,用来评价疗效和解释遣方用药的思路,用来安慰患者,或者有意无意地用来营造医学神秘不可测的气氛。过去的医生写脉案,现在的大医院的中医病房写大病历,大多用这种理论的一部分。 这套理论,并不是无用的空谈,恰恰相反,非常的实用,但对象必须是中国人,而且是在中国文化熏陶下的中国人。 其中,有帮助医生发散性思维的,也有为医生的治疗方案找到理由的;有指导病人调整生活方式以养生保健的,也有的是用来疏导患者心理以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的。 面对这套理论,中国的病人在其中可以找到生命的答案,可以看到求生愈疾的希望。 这套理论用好了,其功效或如春风化雨,或如醍醐灌顶,或如当头棒喝。这套理论是什么?不是宗教,但又脱离不了宗教;不是民俗,又脱离不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不是政治说教,但也与当时统治者提倡的思想丝丝相连。

说中医是文化,就是从这里来的。人,不仅是一个高级生物,更是有心理特征、社会属性的高级生物,对此,古代的中国人是深知其中三昧的。 一套用于制定康复方案,确保疗效 中医另一套理论是用来干的。用来指导自己识别方证,用来确定处方药物的大小,用来制定康复的方案,甚至用来预测病情浅深病人生死。 这是确保疗效的理论。这套理论比较简单,说出来,就那么一点。概况地说,就是有是证用是方。 换句话说,就是当病人出现某种情况的时候,必须使用某方某药,这就叫方证相应。 《伤寒论》就是用这套理论,简单直白,没有空泛的讨论,都是充满现场感的案例。这种理论,是经验的结晶;这种理论,已经浓缩成可以诵读默记的口诀。这是临床家用的理论。经方家,大多用这种理论。 前者,放在嘴皮上,说得越响亮越华丽越好,让人越难懂越有用;后者,是藏在心中的,一般不轻易示人,越明白越简单越好。 很多人不明白中医的这套内幕,往往将说的理论,当成用的理论,悬梁刺股,竭尽全力,仍然不得真谛,依然不会看病,无不悻悻然,无不黯然失色。 也有不少优秀的临床医生,他们很能看病,有自己的看病思路和经验,但苦于前者的造诣过低,在病人面前不会解释,也会让病人怀疑不安或失望,或被同行视为“野郎中”,甚至被逐出医门。当年张子和的境遇就是这样。

中医师承跟师心得18

跟师心得 ---乳腺增生乳腺增生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恶变的比率也在增大,是目前危害女性身心健康的主要疾患之一。现将本病的诊治思路简述如下。1、病因病机 乳腺增生病,究其病因,不外乎饮食不节、情志不遂、冲任失调这三方面,由此引起肝郁气滞、痰凝血瘀、冲任失调而致病。正如《疡科大全》曰:“乳癖多由思虑伤脾,恼怒伤肝,郁结而成”;《疡科心得集》载:“乳癖由肝气不舒郁结而成”,“乳属阳明,乳中结核何以不责阳明而责肝?以阳明胃士最畏肝木,肝气有所不舒,胃见木之郁,唯恐来克,伏而不扬,肝气不舒,而肿硬之形成,不必治胃,但治肝而消肿”;《外科医案汇编》提出:“乳中结核,虽云肝瘸其病在肾”;《圣济总录》云:“妇人以冲任为本,若失于调理,冲任不和,或风邪所克,则气壅不散,结聚乳间,或硬或肿,疼痛如核。”我们吸取众多医家之经验,结合自己多年临床体会,认为本病为本虚标实证。肾气亏损,气血不足,冲任失调,为发病之本;肝气郁结,气滞血瘀痰凝,为发病之标。 2、诊断应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1)肝郁气滞型 多见于青年女性,病程较短,乳腺疼痛的轻重及乳腺肿块大小的变化与月经周期及情绪变化有关,即月经来潮或情绪不良时,乳腺发生疼痛或疼痛加重,乳腺肿块增大,有压痛,月经来潮后或情绪舒畅

时,乳腺疼痛减轻或消失,常伴有胸胁胀痛,心烦易怒,失眠多梦,舌质红或淡红,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或弦细。 (2)冲任失调型 多见于青中年女性,病程较长,症见乳腺肿块经常胀痛或隐痛,疼痛的轻重及肿块的大小变化与月经周期有关,即月经来潮前乳腺疼痛加重,肿块增大,月经来潮后疼痛减轻或消失,肿块缩小,伴有月经不调,面色少华。心烦失眠,腰酸腿软,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沉细。 (3)肝肾阴虚型 多见于中年女性及围绝经期妇女,病程较长,症见乳腺疼痛及肿块,多见隐痛或刺痛。疼痛的轻重、肿块的大小变化常与劳累有关,兼见形体消瘦、头晕耳鸣、午后潮热、虚烦不眠、腰腿酸软,月经不调,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或弦数。 3、综合治疗 除了运用辨证论治,选方用药外,还可辅以心理疏导。对待病人态度和蔼,耐心询问,仔细检查,认真解释乳腺增生病的病因、可治愈性及与乳癌的关系,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消除顾虑,使其保持平静的心态,增强治病的信心;与患者家属取得联系,说明患者的病情,让家属尽可能创造温馨的家庭环境,嘱其家人多与患者进行思想交流,多鼓励多安慰;生活要有规律,注意饮食结构,荤素合理,忌辛辣生冷、燥热、油腻的食品。每天保持充分的睡眠,对有睡眠障碍的患者配合一定的药物治疗;如有情绪波动随时和医生联系和沟通。

“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自查报告

中医院 2015年中医药项目 “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资金执行情况自查报告 为传承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临床经验,探索基层名老中医经验传承和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2015年我院开展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现将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概况 工作室基本情况 名老中医111简介,副主任医师,从医38年。擅长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中医治疗中医杂症、疑难病,对脾胃疾病的治疗经验丰富。妇科杂症方面主张以肾为本,肝肾同治佐以祛痰化瘀通络之法。治疗月经不调、不孕不育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工作室负责人222简介,主治医师,从医25年。擅长治疗:内科系统疾病,中医治疗中医杂病、疑难病。 工作室继承人基本信息 333(中医师) (一)自查工作开展情况。医院成立自查领导小组,组长:赵孟记(副院长),副组长:555(院长助理);666(财务科长),成员:777(财务科副科长);77;77。在自查小组组长牵头下对医院“111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业务开展情况、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自查。累

计检查项目支出?项,合计金额?元。 (二)项目基本情况。 1.经费总体情况,包括中央财政拨款、省级财政拨款及其他资金的落实情况。 2.截止到2016年8月“111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示诊室及示教室按文件要求基本达标,巡诊活动按要求逐步开展,跟师笔记大部分已经按进度完成但部分人员笔记内容空泛有待进一步改进。名医医案以总结详实实用性强,但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院内制剂正在研究中,须进一步提高进度。 二、项目执行情况 (一)项目进展及执行过程中工作内容、计划调整情况。 1、名老中医工作室功能区域建设和条件改善 (1)在门诊楼二楼设立111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在病房楼一层小会议室改建111老中医专家临床经验示教室。(已完成) (2)名老中医示教观察室由信息科配备同步传送接收系统,能容纳25-30人进行实时观摩病历(已完成)。 (3)名老中医资料室由工作室负责人及信息科组织实施完成。用于老中医专著、学术、论文等资料的收藏、整理和临床研究原始资料,档案的保存。资料室初步建成,但111的建室前论文资料由于本人退休十余年已全部丢失,故能搜集到。 2、信息网络系统建设:信息科要将名老中医药专家有关研究资料实现信息化管理建立工作室网站,实现名老中医典型医案、影像资料,

中医药师承教育继承人教学计划精选范文

衡东县中医医院中医药师承教育教学计划 为做好中医药师承教育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根据省中医药管理局精神,精心选拔名中医药人才作为培养对象,并制定本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通过继承工作,使继承人在整理、继承中医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中医药学术,培养造就一批热爱祖国、热爱中医药事业、中医理论深厚、中医药技术精湛、品德优良、医德高尚的高层次中医药继承创新型人才。 二、教学要求 继承学习时间,为期三年。具体起止时间为2014年7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通过继承工作使学术继承人达到: 1、中医药理论功底更加扎实,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进一步加强。掌握指导老师指定的古典医籍,领悟古籍精华。 2、基本掌握指导老师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基本达到指导老师的临床疗效或技能技艺水平,中医临床诊疗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提高,临床疗效突出。 3、按照中医药学术发展的规律,结合指导老师的学术经验,对本学科领域的某一方面能提出新的见解和新的观点。 三、教学内容

继承教学采取跟师学习、独立临床实践与理论学习相结合的形式,以跟指导老师临床(实践)和独立临床(实践)为主。 1、跟师学习可随师门诊、查房或会诊等。继承人自进岗学习之日起,每周跟指导老师临床或实际操作的时间不少于个工作日,三年不少于180个工作日。跟师期间,继承人要认真作好跟师学习笔记、学习心得、临床体会或指导老师的临床(实践)经验整理,交指导老师批阅,指导老师的批语须在100字以上;要独立完成能反映指导老师临床经验和专长的体现疾病诊疗全过程的临床医案不少于50个;总结指导老师学术思想和技术专长的论文。 2、独立临床实践是要积极参加医院门诊或病房工作,参加会诊及疑难病例讨论。每位继承人每周独立从事临床实践的时间不少于2个工作日,三年不少于250个工作日。 3、理论学习以学习经典为主,采取集中授课与自学研修相结合的方式。每位继承人要以精读《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温病学等中医经典为主,学习1部与所从事专业密切相关的专科经典。中药专业继承人应学习《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雷公炮炙论》、《炮炙大法》及《中药大辞典》等经典的有关内容,并重点掌握1-2项中药技术。 四、考核指标 继承工作的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年度考核和结业考核。 1、平时考核由指导老师和带教单位负责进行。主要考核继承人的平时学习情况、跟师临床(实践)和独立临床(实践)时间。

中医师承医案临证医案

目录 感冒 (1) 咳嗽 (3) 哮病 (8) 鼻渊 (9) 胃脘痛 (12) 痞满 (16) 呕吐 (18) 泄泻 (20) 积聚 (23) 头痛 (24) 眩晕 (26) 胁痛 (29) 不寐 (32) 心悸 (34) 胸痹 (37) 水肿 (41) 淋证 (43) 郁证 (44) 虚劳 (45) 血证 (47) 消渴 (50) 汗证 (51) 瘿瘤 (52) 月经不调 (53) 崩漏 (54) 癥瘕 (56) 痹证 (60) 腰痛 (63) 颤震 (65) 痤疮 (67) 黄褐斑 (68) 风团 (69) 脂溢性脱发 (71) 阴疽 (72) 奔豚 (73) 口疮 (74) 舌沟炎 (76) 梅核气 (77)

感冒 感冒是外感风寒或风热之邪或时行病毒,客于肺卫,以鼻塞、流涕、打喷嚏、咳嗽、恶寒发热、头身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常见多发疾病。高老师治疗感冒遵从《伤寒论》之意,从六经立论。他认为临床上凡是用中药汤剂治疗感冒者,大多是西药效果不好,或用辛凉及清热解毒之中成药也难奏效的病人。按六经辨证乃太阳病深陷入里,出现合病并病之证候。之所以难治是因为单纯辛凉或单纯辛温解决不了问题,其治法应立足“清三阳之热,补太阴之虚,温少阴之寒”,其中少阳经是三阳与三阴之门户枢纽,常兼里兼外,可寒可热,故以麻黄汤、桂枝汤、小柴胡汤、理中丸、麻黄附子细辛汤等方加减治疗,常获显效。 一、和解少阳、调和阴阳法治疗感冒 病例1:胡某,女,79岁。1998年11月1日初诊。 主诉:间断性恶寒汗出多年,再发半月余。 初诊:病人40年前曾患疟疾,持续多天方愈。自此之后,每稍感风寒即觉畏寒,夜间汗出,常服一般治感冒药物如清热解毒口服液、感冒通等无效,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半月前因受凉再次出现上述症状,经输青霉素、清开灵注射液等无效。现症:恶寒,低热,夜间汗出,乏力。舌边尖红,舌苔厚腻微黄,脉弦紧。体温37.5℃。血常规:WBC 5.2×109/L,N0.65,L0.35。 中医辨证:感冒(太阳少阳合病) 西医诊断:病毒性感冒 治法:和解少阳,解表温里。 处方: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味。 柴胡15g,黄芩12g,桂枝10g,白芍15g,干姜10g,煅牡蛎30g,花粉15g,常山15g,茵陈20g,金银花20g,连翘20g,甘草10g。3剂,水煎服。 医嘱:忌生冷辛辣食物,避风寒,勿过劳。 二诊:1998年11月13日。目前精神尚可,服药平和,畏寒减轻,汗出减少,仍感乏力。舌尖红,苔厚腻微黄,脉弦细。以上方加黄芪30g,白术10g。3剂,水煎服。 三诊:1998年11月17日。病人畏寒症状已消失,体温正常,无不正常汗出,稍感乏力,纳食正常。舌质淡红,苔腻,脉弦细。体温36.5℃。为巩固治疗,中药照上方加防风10g。3剂,水煎服。 【按语】患者数十年来防御外感之力极差,脾肺气虚,稍感风寒即觉畏寒,夜间汗出,低热,常服一般治感冒药物,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伴乏力明显。既往治疗大多为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之品,致使太阳之邪内陷,少阳枢机不利,又有内陷太阴之势。《伤寒论》原文提出:“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历代医家均认为该方是治疗少阳兼水饮的方剂。《伤寒论》中认为少阳为半表半里,是表里传变的枢机,不仅是表证传里的枢机,也是三阳病传入三阴的枢机。所以少阳病多有兼证,“少阳病有阴证机转”,临床运用该方,当理解方义,灵活调整药物的用量。柴胡桂枝干姜汤系小柴胡汤化裁而成。外解少阳表邪,里温太阴寒湿。方中柴胡、黄芩合用,和解少阳,疏利肝胆;桂枝、干姜、甘草合使,能温化太阴水饮以益中;瓜蒌根、牡蛎合配,可生津润燥以止渴,逐饮消满以开结。共组成外解少阳、内温太阴、解表温里双治之法。从《伤寒论》六经辨证用药看,柴胡、黄芩为少阳和解之主药;干姜则是温化太阴里寒之佳品,今柴、芩与干姜配伍,则成少、太双医之法。通过服用本剂,可早杜邪传太阴而化寒,为治少阳入太阴去路之良方。因为病情迁延,体虚不固,故合用玉屏风散益气固表,使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二、发汗利湿、兼清里热法治疗感冒

中医师承教育继承人教学计划及具体措施

赤峰宝山中医院 中医药师承教育继承人教学计划及具体措施 为做好中医药师承教育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更好的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充分吸收名老中医临床经验、特色疗法和学术精华。经院委会研究决定,精心选拔2名中医药人才作为培养对象,并制定本教学计划。 一、继承培养目标 通过继承工作,使继承人在接受、整理、继承名师中医临床经验、学士精华和技术专长的基础上,掌握名师的中医药理论精髓,发展和创新中医药学术,培养和造就一批热爱中医药事业、中医理论基础深厚、中医药技术精湛、医德医风高尚的高层次中医药创新型人才。 二、继承教学要求 继承学习时间,为期五年。具体起止时间为2010年5月1日至2014年5月1日。通过继承工作使学术继承人达到: 1、使中医药理论基础更加扎实,中医药传统文化知识进一步加强。掌握名师指定的古典医籍,认真领悟古籍的中医理论精华。 2、要求掌握名师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达到或基本达到名师的临床疗效或技能技艺水平,中医临床诊疗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提高,临床疗效更加突出。

3、要求能按照中医药学术发展的规律,结合名师的学术经验,对本学科领域的某一方面能提出新的见解和新的观点。 三、教学内容 继承教学采取跟师学习、独立临床实践与理论学习相结合的形式,以跟指导老师临床(实践)和独立临床(实践)为主。 1、跟师学习可随师门诊、查房或会诊等。继承人自进岗学习之日起,每周跟指导老师临床或实际操作的时间不少于1.5个工作日,五年不少于300个工作日。跟师期间,继承人要认真作好跟师学习笔记、学习心得、临床体会或指导老师的临床(实践)经验整理,交指导老师批阅,指导老师的批语须在100字以上;要独立完成能反映指导老师临床经验和专长的体现疾病诊疗全过程的临床医案不少于50个;总结指导老师学术思想和技术专长的论文。 2、独立临床实践是要积极参加医院门诊或病房工作,参加会诊及疑难病例讨论。每位继承人每周独立从事临床实践的时间不少于2个工作日,五年不少于300个工作日。 3、理论学习以学习经典为主,采取集中授课与自学研修相结合的方式。每位继承人要以精读《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温病学等中医经典为主,学习1部与所从事专业密切相关的专科经典。 四、考核指标 继承工作的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年度考核和结业考核。

刘渡舟医案经典

刘渡舟医案经典 刘渡舟医案经典五苓散是《伤寒论》的一张名方,其主要功能为健脾通阳,化气利水。《医方集解》谓“五苓散通治诸湿腹满、水饮水肿、呕逆泄泻、水寒射肺、或喘或咳、中暑烦渴、身热头痛、膀胱积热、便秘而渴、霍乱吐泻、痰饮湿疟、身痛身重”等。现代临床医生运用五苓散治疗范围更广,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肾炎,传染性肝炎,肝硬化腹水,急慢性肠炎,泌尿系感染,心脏病浮肿等,但较少用于精神神经系统病证。笔者在临床运用此方治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郁证)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熊某某,男,35岁,工人,缘于1995年7月酷暑之日,于大汗之后淋冷水浴,随即又在空调房中酣睡。当时甚觉凉快,醒后即感周身不适,说不出的难受,烦躁,口渴,心悸,自汗,且伴少腹拘急,小便涩滞灼热、淋沥不畅,在某医院住院治疗,诊断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因工作需要,症状无明显缓解即出院。后又回当地经用中、西药反复治疗,心悸、自汗症状时有缓解,然其心烦、尿频、小便灼热、少腹隐痛诸症不减,并在饮酒及劳累后加剧,且口干口苦,喜饮热饮,纳可,大便干结,睡眠尚正常,舌暗红、苔薄黄,脉细弦滑,1997年5月29日住省中医院,即辨证为膀胱湿热兼心气不足,治予清热利湿剂,拟八正散加减:生地20g,木通10g,

淡竹叶10g,生甘草10g,丹皮10g,生栀子10g,柴胡10g,枳实15g,白芍10g,乌药10g,川楝子15g,生山楂20g。    服上药5剂后,患者少腹胀痛依旧,尿频灼热,小便涩滞感反而加剧,大便通畅,但肛门出现灼热感,且心烦,渴喜热饮,舌暗红、苔薄稍黄,脉沉缓。考虑药不对症,当属辨证不确切。故又细究病因:病人缘于酷暑大汗之际淋冷水浴,睡空调房而致病,病因当为寒湿郁闭皮毛,风寒外束,内射于肺,肺失宣肃,津液输布失常,气机郁阻故致郁证,改用五苓散,取其通阳化气利水之功。处方:桂枝6g,白术15g,泽泻15g,猪苓15g,茯苓20g,生甘草6g,玉米须30g,白茅根15g,郁金10g,远志6g,石菖蒲6g。服上药3剂,患者两便灼热感明显减轻,稍觉少腹隐痛。药已见效,守上7剂后痊愈出院此症历时2年,服用过许多中西药物,竟然以五苓散加味而收效。究其原因,乃五苓散通阳化气,健脾利水作用。病者缘于寒湿郁闭,肺失宣肃,津液失布,水道不调。虽有心烦、大汗出而口渴,不为下焦湿热,乃津液不布。张隐庵云:“大汗出而口渴者,乃津液之不能上输,用五苓散主之以助脾。”(《伤寒论集注·辨太阳病脉证篇》)患者口渴而喜热饮即可证明。经云“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腠理毫毛与三焦膀胱显然有着表里对应关系,在病理状态下,是会互相影响。如膀胱气化正常,则将水精之清中之清者,经肺气与上焦的宣

医案整理(师承)

姓名:胡某性别:女年龄:—79岁 民族:______________ 文化程度:-籍贯:- 职业:- 婚姻状况:已婚 初诊时间:201545 主诉:间断性恶寒汗出多年,再发半月余。 现病史:每稍感风寒即觉畏寒,夜间汗出,常服一般治感冒药物如清热解毒口服液、感冒通等无效,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半月前因受凉再次出现上述症状,经输青霉素、清开灵注射液等无效。现症:恶寒,低热,夜间汗出,乏力。舌边尖红,舌苔厚腻微黄,脉弦紧。 既往史(药敏史):40年前曾患疟疾 辅助检查:体温375C。血常规:WBC 5.2X 109/L , N0.65, L0.35。 辨证分析:风寒袭表证 中医诊断:感冒(太阳少阳合病) 西医诊断:病毒性感冒 治法:和解少阳,解表温里方药: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味。 柴胡15g,黄苓12g,桂枝10g,白芍15g,干姜10g,煅牡蛎30g, 花粉15g,常山

15g,茵陈20g,金银花20g,连翘20g,甘草10g。3 剂,水煎服。 复诊:目前精神尚可,服药平和,畏寒减轻,汗出减少,仍感乏力。舌尖红,苔厚腻微黄,脉弦细。以上方加黄芪30g,白术 10g。3 剂,水煎服。 心得体会:脾肺气虚,稍感风寒即觉畏寒,夜间汗出,低热,常服一般治感冒药物,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伴乏力明显。既往治疗大多为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之品,致使太阳之邪内陷,少阳枢机不利,又有内陷太阴之势。《伤寒论》原文提出:“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历代医家均认为该方是治疗少阳兼水饮的方剂。《伤寒论》中认为少阳为半表半里,是表里传变的枢机,不仅是表证传里的枢机,也是三阳病传入三阴的枢机。 签名: 年月日指导老师点评: 签名: 年月日姓名:郭某性别:女年龄:—51岁 民族:______________ 文化程度:-籍贯:____________________ - 职业:- 婚姻状况:已婚 初诊时间:2015.5.15 主诉:咳嗽10余年,伴大便稀。

医案整理(师承)归纳.docx

镇江市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 医案记录 姓名:胡某性别:女年龄:79岁 民族: - 文化程度: - 籍贯: - 职业: - 婚姻状况:已婚 初诊时间:2015.4.5 主诉:间断性恶寒汗出多年,再发半月余。 现病史:每稍感风寒即觉畏寒,夜间汗出,常服一般治感冒药物如清热解毒口服液、感冒通等无效,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半月前因受凉再次出现上述症状,经输青霉素、清开灵注射液等无效。现症:恶寒,低热,夜间汗出,乏力。舌边尖红,舌苔厚腻微黄,脉弦紧。 既往史(药敏史):40年前曾患疟疾 辅助检查:体温37.5℃。血常规:WBC 5.2×109/L,N0.65,L0.35。辨证分析:风寒袭表证 中医诊断:感冒(太阳少阳合病) 西医诊断:病毒性感冒 治法:和解少阳,解表温里。

方药: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味。 柴胡15g,黄芩12g,桂枝10g,白芍15g,干姜10g,煅牡蛎30g,花粉15g,常山15g,茵陈20g,金银花20g,连翘20g,甘草10g。3剂,水煎服。 复诊:目前精神尚可,服药平和,畏寒减轻,汗出减少,仍感乏力。舌尖红,苔厚腻微黄,脉弦细。以上方加黄芪30g,白术10g。3剂,水煎服。 心得体会:脾肺气虚,稍感风寒即觉畏寒,夜间汗出,低热,常服一般治感冒药物,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伴乏力明显。既往治疗大多为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之品,致使太阳之邪内陷,少阳枢机不利,又有内陷太阴之势。《伤寒论》原文提出:“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历代医家均认为该方是治疗少阳兼水饮的方剂。《伤寒论》中认为少阳为半表半里,是表里传变的枢机,不仅是表证传里的枢机,也是三阳病传入三阴的枢机。 签名: 年月日 指导老师点评: 签名: 年月日

最新-读《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急肾风、慢肾风心得体会 精品

读《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急肾 风、慢肾风心得体会 《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急肾风主要是指现代医学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急性期、IG肾病急性期,虽临床表现是以血尿、蛋白尿、浮肿为主症,无浮脉,但临床上认为其病因是风、寒、湿、热、毒等外邪犯肺使肺失宣降,出现咽通、浮肿、尿少。毒邪入肾络,肾用失司,也可致腰痛、血尿(或镜下血尿)、水肿、蛋白尿等。一些患者并无前驱症状,只是尿检时发现,书中的名老中医治法主要以疏风清热解毒和凉血滋肾为主;吕仁和名老主要治该类疾病主张疏风散邪与清理热活血配伍组方;任继学名老治急肾风从淡湿化浊,清热解毒立法,方选大剂量土茯苓和白茅根等;金元红以凉血滋肾为主;裘沛然名老以当归六黄汤治气阴虚型尿血获效;郑新名老以利咽汤合二至丸治风热邪毒伤及肾络之尿血案。该书与其它病辨证治疗有所不同,如症无风热、脉无浮脉,但吕仁和名老辨证认为风热化毒入血伤肾、肾体受损,肾用失司,精微物质下泄,出现血尿、蛋白尿,治以疏风清热、活血解毒,处方以荆芥、防风、炒山楂、蝉衣、红花、桃仁、水红花子、丹参、白花蛇舌草等。7剂显效。有时也用荆防败毒散加减,其中用荆芥炭即解表,又可入血分而止血,还可散入血分之风邪,加用芡实保肾。任继学名老对劳累后腰酸软无力,口中粘腻,晨起恶心,舌苔白腻,脉沉缓无力,辨证为湿浊化热,用渗湿化浊,清热解毒法,并善用土茯苓、血尿、马勃清热解毒。嚼床等渗湿化浊。 对于慢肾风的认识,大多系急肾风迁延而来,正气渐虚,外邪着恋,症状反复,或浮肿、或腰痛乏力,眩晕、或尿血,同时检查可并有血尿、蛋白尿、高血压等。名老中医治疗慢肾风各有特色,吕仁和名老治尿潜血的慢肾风强调调补气血,理气和络,根据患者兼夹或配伍清结利湿类;任继学名老强调达络通瘀,通因通用,并考虑喉肾相关,适当配伍利咽解毒药,对阳虚型则与温补脾肾,化瘀利水,张琪名老多用理学汤滋肾阴收敛止血,缓则选用知柏地黄汤加味,并善加用收敛化瘀止血药,如儿茶、赤石脂;金元红名老认为慢肾风多“阴伤与湿热并见,喜用滋肾益脾,化瘀利水经验方金氏肾炎汤加减;严德馨

读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急肾风、慢肾风心得体会

读《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急肾风、慢肾风心得体会 《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急肾风主要是指现代医学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急性期、IGA肾病急性期,虽临床表现是以血尿、蛋白尿、浮肿为主症,无浮脉,但临床上认为其病因是风、寒、湿、热、毒等外邪犯肺使肺失宣降,出现咽通、浮肿、尿少。毒邪入肾络,肾用失司,也可致腰痛、血尿、水肿、蛋白尿等。一些患者并无前驱症状,只是尿检时发现,书中的名老中医治法主要以疏风清热解毒和凉血滋肾为主;吕仁和名老主要治该类疾病主张疏风散邪与清理热活血配伍组方;任继学名老治急肾风从淡湿化浊,清热解毒立法,方选大剂量土茯苓和白茅根等;金元红以凉血滋肾为主;裘沛然名老以当归六黄汤治气阴虚型尿血获效;郑新名老以利咽汤合二至丸治风热邪毒伤及肾络之尿血案。该书与其它病辨证治疗有所不同,如症无风热、脉无浮脉,但吕仁和名老辨证认为风热化毒入血伤肾、肾体受损,肾用失司,精微物质下泄,出现血尿、蛋白尿,治以疏风清热、活血解毒,处方以荆芥、防风、炒山楂、蝉衣、红花、桃仁、水红花子、丹参、白花蛇舌草等。7剂显效。有时也用荆防败毒散加减,其中用荆芥炭即解表,又可入血分而止血,还可散入血分之风邪,加用芡实保肾。任继学名老对劳累后腰酸软无力,口中粘腻,晨起恶心,舌苔白腻,脉沉缓无力,辨证为湿浊化热,用渗湿化浊,清热解毒法,并善用土茯苓、血尿、马勃清热解毒。嚼床等渗湿化浊。对于慢肾风的认识,大多系急肾风迁延而来,正气渐虚,外邪着恋,症状反复,或浮肿、或腰痛乏力,眩晕、或尿血,同时检查可并有血尿、蛋白尿、高血压等。名老中医治疗慢肾风各有特色,吕仁和名老治尿潜血的慢肾

风强调调补气血,理气和络,根据患者兼夹或配伍清结利湿类;任继学名老强调达络通瘀,通因通用,并考虑喉肾相关,适当配伍利咽解毒药,对阳虚型则与温补脾肾,化瘀利水,张琪名老多用理学汤滋肾阴收敛止血,缓则选用知柏地黄汤加味,并善加用收敛化瘀止血药,如儿茶、赤石脂;金元红名老认为慢肾风多阴伤与湿热并见,喜用滋肾益脾,化瘀利水经验方金氏肾炎汤加减;严德馨名老治慢性肾炎蛋白尿重在气化,常用宣肺化气之风药,颇有效验。焦树德名老治疗血尿从口渴、夜间饮水多辨为热结下焦,热迫血行,以五苓散清下焦热结,助膀胱气化,并辅以凉血止血获效,并辅以宣上的麻黄、石膏,用药独特,耐人寻味。 总之,各位名老都有自己的特色,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从症状推断脏腑的某方面功能异常,急肾风病程短,多与风热化毒有关,其次与湿浊有关;慢肾风病程长,多与肾之阴阳气血有关,其次与热结下焦有关。杨玉萍

中医师承跟师总结

中医师承跟师总结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跟师心得? ---乳腺增生乳腺增生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恶变的比率也在增大,是目前危害女性身心健康的主要疾患之一。现将本病的诊治思路简述如下。 1、病因病机 乳腺增生病,究其病因,不外乎饮食不节、情志不遂、冲任失调这三方面,由此引起肝郁气滞、痰凝血瘀、冲任失调而致病。正如《疡科大全》曰:“乳癖多由思虑伤脾,恼怒伤肝,郁结而成”;《疡科心得集》载:“乳癖由肝气不舒郁结而成”,“乳属阳明,乳中结核何以不责阳明而责肝以阳明胃士最畏肝木,肝气有所不舒,胃见木之郁,唯恐来克,伏而不扬,肝气不舒,而肿硬之形成,不必治胃,但治肝而消肿”;《外科医案汇编》提出:“乳中结核,虽云肝瘸其病在肾”;《圣济总录》云:“妇人以冲任为本,若失于调理,冲任不和,或风邪所克,则气壅不散,结聚乳间,或硬或肿,疼痛如核。”我们吸取众多医家之经验,结合自己多年临床体会,认为本病为本虚标实证。肾气亏损,气血不足,冲任失调,为发病之本;肝气郁结,气滞血瘀痰凝,为发病之标。 2、诊断应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1)肝郁气滞型 多见于青年女性,病程较短,乳腺疼痛的轻重及乳腺肿块大小的变化与月经周期及情绪变化有关,即月经来潮或情绪不良时,乳腺发生疼痛或疼痛加重,乳腺肿块增大,有压痛,月经来潮后或情绪舒畅时,乳腺疼痛减轻或消失,常伴有胸胁胀痛,心烦易怒,失眠多梦,舌质红或淡红,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或弦细。 (2)冲任失调型

多见于青中年女性,病程较长,症见乳腺肿块经常胀痛或隐痛,疼痛的轻重及肿块的大小变化与月经周期有关,即月经来潮前乳腺疼痛加重,肿块增大,月经来潮后疼痛减轻或消失,肿块缩小,伴有月经不调,面色少华。心烦失眠,腰酸腿软,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沉细。 (3)肝肾阴虚型 多见于中年女性及围绝经期妇女,病程较长,症见乳腺疼痛及肿块,多见隐痛或刺痛。疼痛的轻重、肿块的大小变化常与劳累有关,兼见形体消瘦、头晕耳鸣、午后潮热、虚烦不眠、腰腿酸软,月经不调,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或弦数。 3、综合治疗 除了运用辨证论治,选方用药外,还可辅以心理疏导。对待病人态度和蔼,耐心询问,仔细检查,认真解释乳腺增生病的病因、可治愈性及与乳癌的关系,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消除顾虑,使其保持平静的心态,增强治病的信心;与患者家属取得联系,说明患者的病情,让家属尽可能创造温馨的家庭环境,嘱其家人多与患者进行思想交流,多鼓励多安慰;生活要有规律,注意饮食结构,荤素合理,忌辛辣生冷、燥热、油腻的食品。每天保持充分的睡眠,对有睡眠障碍的患者配合一定的药物治疗;如有情绪波动随时和医生联系和沟通。临床观察表明,心理疏导配合药物能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同时有助于构建更加和谐的医患关系。另外,还可以运用针刺疗法,常取合谷、天宗、肩井、肝俞等穴位。肝火旺加刺太冲,气血虚加脾俞、足三里,月经不调、阴交等。采用提插捻转法,施以补虚泻实,留针与运针相结合,亦能取得较好疗效。

读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急肾风、慢肾风心得体会

读《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急肾风、 慢肾风心得体会 《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急肾风主要是指现代医学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急性期、IGA肾病急性期,虽临床表现是以血尿、蛋白尿、浮肿为主症,无浮脉,但临床上认为其病因是风、寒、湿、热、毒等外邪犯肺使肺失宣降,出现咽通、浮肿、尿少。毒邪入肾络,肾用失司,也可致腰痛、血尿(或镜下血尿)、水肿、蛋白尿等。一些患者并无前驱症状,只是尿检时发现,书中的名老中医治法主要以疏风清热解毒和凉血滋肾为主;吕仁和名老主要治该类疾病主张疏风散邪与清理热活血配伍组方;任继学名老治急肾风从淡湿化浊,清热解毒立法,方选大剂量土茯苓和白茅根等;金元红以凉血滋肾为主;裘沛然名老以当归六黄汤治气阴虚型尿血获效;郑新名老以利咽汤合二至丸治风热邪毒伤及肾络之尿血案。该书与其它病辨证治疗有所不同,如症无风热、脉无浮脉,但吕仁和名老辨证认为风热化毒入血伤肾、肾体受损,肾用失司,精微物质下泄,出现血尿、蛋白尿,治以疏风清热、活血解毒,处方以荆芥、防风、炒山楂、蝉衣、红花、桃仁、水红花子、丹参、白花蛇舌草等。7剂显效。有时也用荆防败毒散加减,其中用荆芥炭即解表,又可入血分而止血,还可散入血分之风邪,加用芡实保肾。任继学名老对劳累后腰酸软无力,口中粘腻,晨起恶心,舌苔白腻,脉沉缓

无力,辨证为湿浊化热,用渗湿化浊,清热解毒法,并善用土茯苓、血尿、马勃清热解毒。嚼床等渗湿化浊。 对于慢肾风的认识,大多系急肾风迁延而来,正气渐虚,外邪着恋,症状反复,或浮肿、或腰痛乏力,眩晕、或尿血,同时检查可并有血尿、蛋白尿、高血压等。名老中医治疗慢肾风各有特色,吕仁和名老治尿潜血的慢肾风强调调补气血,理气和络,根据患者兼夹或配伍清结利湿类;任继学名老强调达络通瘀,通因通用,并考虑喉肾相关,适当配伍利咽解毒药,对阳虚型则与温补脾肾,化瘀利水,张琪名老多用理学汤滋肾阴收敛止血,缓则选用知柏地黄汤加味,并善加用收敛化瘀止血药,如儿茶、赤石脂;金元红名老认为慢肾风多“阴伤与湿热并见,喜用滋肾益脾,化瘀利水经验方金氏肾炎汤加减;严德馨名老治慢性肾炎蛋白尿重在气化,常用宣肺化气之风药,颇有效验。焦树德名老治疗血尿从口渴、夜间饮水多辨为 热结下焦,热迫血行,以五苓散清下焦热结,助膀胱气化,并辅以凉血止血获效,并辅以宣上的麻黄、石膏,用药独特,耐人寻味。 总之,各位名老都有自己的特色,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从症状推断脏腑的某方面功能异常,急肾风病程短,多与风热化毒有关,其次与湿浊有关;慢肾风病程长,多与肾之阴阳气血有关,其次与热结下焦有关。

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 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医药人才发展“十三五”规划》(国中医药人教发〔2016〕39号)及《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实施方案》(国中医药人教发〔2017〕9号)要求,加强中医药继承与创新,进一步做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人才,探索建立中医药学术传承及推广应用的有效方法和创新模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展了2017年、2018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以下简称传承工作室)。为做好传承工作室建设,特制定本建设方案。 一、建设目标 通过建立一批规范的具备较好条件的传承工作室,整理、继承、推广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探索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及推广的有效方法和创新模式,培养一批高层次的中医药人才,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二、建设周期 建设周期为连续3年,自公布确定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名单之日起。 三、建设内容

(一)条件建设。 1.名老中医药专家临床经验示教诊室。面积不小于20m2,在场所安排、环境布置、物品摆放、工作程式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药特色的元素。 2.名老中医药专家示教观摩室。面积不小于30m2,能同时满足数十人观摩名老中医药专家的诊疗示教活动。 3.名老中医药专家资料室(阅览室)。面积不小于50m2,在查阅资料功能的基础上,注重收集和展示名老中医药专家论文、论著、临床医案、处方等原始资料。 4.配置计算机、网络宽带、声像采集系统(摄录设备和编辑系统等)、实时记录设备(录音笔、移动存储设备等)。 (二)传承工作建设。 1.收集资料。收集整理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典型医案(教案)、处方等原始资料,以及开展传承工作过程中的跟师笔记、跟师医案、读书临证心得等相关资料,建立临证经验和文献数据库。 2.整理分析。对名老中医药专家的临床资料重点是回顾性临床资料进行挖掘整理研究,提炼形成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发表论文或出版专著等。 3.总结提炼。结合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重点选择名老中医药专家擅长治疗的3—5个常见病、疑难病进行系统的总结研究,形成相应的临床诊疗方案,推广应用于临床。

师承医案

模板 一、清热利湿、化瘀散结治疗肝癌、门静脉高压症 【标题】:清热利湿、化瘀散结治疗肝癌、门静脉高压症。 【提要】:肝癌属肝胆湿热、气血瘀滞证,治以茵陈蒿汤和 甘露消毒丹加减,清热利湿、化瘀散结。 【病例摘要】:XXX,男,46岁, 初诊:2014年08月05日。 主诉:右上腹胀痛不适10天 患者主因“右上腹胀痛不适10天”入院。入院症见:神志清,精神欠佳,面色晦暗,右上腹疼痛,腹胀,口干苦,纳差乏力,大便未解,小便黄赤。舌质淡,苔黄腻,脉弦涩。相关实验室检查:肝功能示:ALT:67.1U/L,AST:39.6U/L,TBIL:12.8umol/L,DBIL:4.4umol/L;肝纤维化指标检测示:透明质酸:14.34ng/ml,层粘连蛋白:99.97ng/ml,三型前胶原N端肽:22.201ng/ml,Ⅳ型胶原:31.90ng/ml,HBV-DNA:7.689E+06IU/ml;腹部彩超示:1.肝实质内回声密集增强增粗,门静脉、脾静脉增宽,肝硬变。2.脾大(中度)。腹部CT增强扫描:1.肝右叶后下段占位性病变,多考虑肝癌。西医诊断:1.肝癌;2.肝硬化(代偿期)门静脉高压症;3.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为胁

痛,症属肝胆湿热、气血瘀滞证。治宜清热利湿、化瘀散结。拟方茵陈蒿汤和甘露消毒丹加减。 处方:茵陈30g,栀子(焦)10g,大黄15g,豆蔻10g, 广藿香10g,滑石粉10g(包煎),木通8g,黄芩10g, 浙贝母10g,射干10g,丹参15g,赤芍15g, 川芎10g,当归10g,桃仁10g,红花10g, 莪术8g,甘草6g。 4剂,水煎服,一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二诊(2014年08月09日):服上药后上腹部胀痛稍有减轻,仍觉纳差乏力,上方加黄芪15g,莱菔子15g,6剂,水煎服,一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三诊(2014年08月15日):服上药后右上腹胀痛明显缓解,腹胀消失,食纳增加,精神状况好转,偶感乏力,上方去黄芩、贝母,7剂,水煎服,一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四诊(2014年08月22日):服上药后右上腹隐痛,食纳及精神状况尚可,继服上药8剂,水煎服,一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

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 室建设项目 The final edition was revised on December 14th, 2020.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 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医药人才发展“十三五”规划》(国中医药人教发〔2016〕39号)及《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实施方案》(国中医药人教发〔2017〕9号)要求,加强中医药继承与创新,进一步做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人才,探索建立中医药学术传承及推广应用的有效方法和创新模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展了2017年、2018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以下简称传承工作室)。为做好传承工作室建设,特制定本建设方案。 一、建设目标 通过建立一批规范的具备较好条件的传承工作室,整理、继承、推广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探索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及推广的有效方法和创新模式,培养一批高层次的中医药人才,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二、建设周期 建设周期为连续3年,自公布确定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名单之日起。 三、建设内容 (一)条件建设。 1.名老中医药专家临床经验示教诊室。面积不小于20m2,在场所安排、环境布置、物品摆放、工作程式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药特色的元素。

2.名老中医药专家示教观摩室。面积不小于30m2,能同时满足数十人观摩名老中医药专家的诊疗示教活动。 3.名老中医药专家资料室(阅览室)。面积不小于50m2,在查阅资料功能的基础上,注重收集和展示名老中医药专家论文、论着、临床医案、处方等原始资料。 4.配置计算机、网络宽带、声像采集系统(摄录设备和编辑系统等)、实时记录设备(录音笔、移动存储设备等)。 (二)传承工作建设。 1.收集资料。收集整理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典型医案(教案)、处方等原始资料,以及开展传承工作过程中的跟师笔记、跟师医案、读书临证心得等相关资料,建立临证经验和文献数据库。 2.整理分析。对名老中医药专家的临床资料重点是回顾性临床资料进行挖掘整理研究,提炼形成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发表论文或出版专着等。 3.总结提炼。结合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重点选择名老中医药专家擅长治疗的3—5个常见病、疑难病进行系统的总结研究,形成相应的临床诊疗方案,推广应用于临床。 4.传承研究。结合工作实际,开展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相关课题的研究。 (三)人才培养建设。 1.传承团队的建设。制定传承培养计划,重点培养传承团队中不少于2名副高以上、不少于5名中级职称以上的中医药

黄煌医生经典医案

黄煌:所谓名中医,往往口是心非、表里不一(附黄煌26条经典语录) 导读西方医学铭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可知需要治疗的不仅是疾病,还有渴望关怀的人心,在真正走向医院时,我们便真的能体会,黄煌老师笔下的“两套理论”为何缺一不可了,名中医的“口是心非”,亦是“苦口婆心”。 大凡名中医,常常“口是心非”,表里不能如一。这倒不是说他们有道德问题,而是要做好中医,通常需要两套理论。 一套用来安慰病人 这一套是用于说的,用来向病人解释各种生理和病理现象,用来回答病人提出的各种问题,用来评价疗效和解释遣方用药的思路,用来安慰患者,或者有意无意地用来营造医学神秘不可测的气氛。过去的医生写脉案,现在的大医院的中医病房写大病历,大多用这种理论的一部分。 这套理论,并不是无用的空谈,恰恰相反,非常的实用,但对象必须是中国人,而且是在中国文化熏陶下的中国人。 其中,有帮助医生发散性思维的,也有为医生的治疗方案找到理由的;有指导病人调整生活方式以养生保健的,也有的是用来疏导患者心理以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的。 面对这套理论,中国的病人在其中可以找到生命的答案,可以看到求生愈疾的希望。 这套理论用好了,其功效或如春风化雨,或如醍醐灌顶,或如当头棒喝。这套理论是什么?不是宗教,但又脱离不了宗教;不是民俗,又脱离不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不是政治说教,但也与当时统治者提倡的思想丝丝相连。

说中医是文化,就是从这里来的。人,不仅是一个高级生物,更是有心理特征、社会属性的高级生物,对此,古代的中国人是深知其中三昧的。 一套用于制定康复方案,确保疗效 中医另一套理论是用来干的。用来指导自己识别方证,用来确定处方药物的大小,用来制定康复的方案,甚至用来预测病情浅深病人生死。 这是确保疗效的理论。这套理论比较简单,说出来,就那么一点。概况地说,就是有是证用是方。 换句话说,就是当病人出现某种情况的时候,必须使用某方某药,这就叫方证相应。 《伤寒论》就是用这套理论,简单直白,没有空泛的讨论,都是充满现场感的案例。这种理论,是经验的结晶;这种理论,已经浓缩成可以诵读默记的口诀。这是临床家用的理论。经方家,大多用这种理论。 前者,放在嘴皮上,说得越响亮越华丽越好,让人越难懂越有用;后者,是藏在心中的,一般不轻易示人,越明白越简单越好。 很多人不明白中医的这套内幕,往往将说的理论,当成用的理论,悬梁刺股,竭尽全力,仍然不得真谛,依然不会看病,无不悻悻然,无不黯然失色。 也有不少优秀的临床医生,他们很能看病,有自己的看病思路和经验,但苦于前者的造诣过低,在病人面前不会解释,也会让病人怀疑不安或失望,或被同行视为“野郎中”,甚至被逐出医门。当年张子和的境遇就是这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