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单调性与最大(小)值》第一课时参考教案

《单调性与最大(小)值》第一课时参考教案

《单调性与最大(小)值》第一课时参考教案
《单调性与最大(小)值》第一课时参考教案

1.3.1 单调性与最大(小)值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

(2)学会判断一些简单函数在给定区间上的单调性

(3)掌握利用函数图像和单调性定义判断、证明函数单调性的基本方法、步骤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函数单调性概念的学习,让学生体验概念形成的过程,同时了解从特殊到一般、具体到抽象、感性到理性的数学思考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函数单调性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分析、严谨论证的良好思维习惯。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自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函数单调性的概念

教学难点:从图像的直观感知到函数增减的数学符号语言的过渡

三、教学模式:引导探究

四、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讲授

五、 教学基本流程:

六、 教学过程:

从实际问题引入

函数的单调性 通过函数图像,直观认识函数的单调性

通过图表,用自

然语言描述

用数学符号语言描述单调性

由图像判断函数的单调区间 利用定义证明函

数单调性 练习、反馈、巩固 归纳小结

1.创设情境

(1)(提问学生)据说,由于某种原因,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时间由原定的7月25日推迟到8月8日,请说明时间调动的原因。

(2)由图象可知,7月25日之后的16天内,北京平均气温、平均降雨量和平均降雨天数均呈现上升的趋势。而8月8日到8月24日,均呈现下降的趋势,比较适宜大型国际体育赛事。

(过渡性语言)

原来啊,8月8日除了好意头之外,还有这么一个关于天气的原因。从这个事情可以看出,如果我们可以掌握“上升、下降”的变化规律,对我们的生活是十分有帮助的。同样的,我们之前所学习的函数也有这样的一种变化规律,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2.探究新知

(1)观察图像,感知特征(直观感知)

首先,我们看看十分熟悉的两个函数,一次函数x

)

(和二次函数

f=

x

2

f=,现在,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两个图像,有没有发现类似于我们前面x

(x

)

天气图像的变化规律?

(预测):学生通过感知,可以看出,从左到右,一次函数x

)

(的图像是上

f=

x

升的;而二次函数2

f=的图像在y轴左侧是下降的,在y轴右侧是上升的。

x

)

(x

(PPT展示):函数图像的这种“上升”、“下降”的变化规律,我们称之为函数的单调性。

(过渡性语言)

我们研究数学的过程通常可以分为观察感知——定量分析——逻辑证明这三个步骤,刚才我们已经从图像感知到函数“上升”、“下降”的性质。下面,我们接着进一步分析,用数据说明问题。

(2)定量分析,理性思考(自然语言描述)

1> 观察下面的表格,描述二次函数2

f=随x 增大函数值的变化特征(PPT

x

)

(x

展示):

x ……-4 -3 -2 -1 0 1 2 3 4 ……f(x) ……16 9 4 1 0 1 4 9 16 ……

2> 引导学生用自然语言描述函数图像特征:

下降在区间]0,

(-∞上,随着x 的增大,相应的f(x)反而随着减小;

上升在区间)

,0[+∞上,随着x的增大,相应的f(x)也随着增大。(3)自然语言——数学符号语言(只分析“上升”)

1> P28 思考:如何利用函数解析式2

f=描述“随着x 的增大,相应的f(x)

x

(x

)

反而随着减小”、“随着x的增大,相应的f(x)也随着增大”

10 “随着x 的增大”——“任取两个x1、x2”(学生可能会省略“任取”)

20“相应的f(x)反而随着减小”——“f(x1)

2> 对于“任取”

二次函数2

x

f=的图像,满足f(-2)

(x

)

在R上是先“下降“后”上升“。

以上表明:两个特殊点满足“在区间)

,0[+∞上,随着x的增大,相应的f(x)也随着增大“,我们是不能保证函数“上升”的性质。

(Excel展示):以二次函数2

x

f=为例,考虑区间)

(x

)

,0[+∞,让学生任取一个自变量为起点,再任意的间隔,观测图表。

3> 学生明确“任取”的重要性(完善)

(4)给出定义

实际上,某个函数f(x)在区间D上是“上升”的,我们称之为在区间D上的增函数。例如,二次函数2

f=在)

x

(x

)

,0[+∞上是增函数。

下面,我们给出增函数更一般的定义。

一般地,设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I :

如果对于定义域I 内的某个区间D 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 1,x 2,当x 1<x 2时,都有f (x 1)<f (x 2),那么就说函数f (x )在区间D 上是增函数;

同样地,对于定义域I 内的某个区间D 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 1,x 2,当x 1<x 2时,都有f (x 1)>f (x 2),那么就说函数f (x )在区间D 上是减函数。

如果函数y=f(x)在区间D 上是增函数或减函数,那么就说函数y=f(x)在这一区间具有单调性,区间D 叫做y=f(x)的单调区间。

那么,从定义可知,x x f =)(在R 上是增函数;2)(x x f =在区间]0,(-∞上是减函数,而在区间),0[+∞上增函数。

(5)解剖分析

1> 几何特征:增函数的图像是呈上升的趋势;而减函数是呈下降的趋势。

2> 函数单调性是针对某个区间而言的,是一个局部的性质(局部性)。

有些函数在整个定义域上是单调的;有些函数在定义域内的部分区间上是增函数,在部分区间上是减函数;有些函数是非单调函数,如常数函数。

例如,函数2)(x x f =在区间]0,(-∞上是减函数,而在区间),0[+∞上增函数,但在R 上却没有单调性。

3> x 1,x 2的任意性

判断:定义在R 上的函数f(x)满足f(-2)f(0),则函数f(x)在区间),0[+∞上

是增函数。(×)

3.巩固反思

例1如图是定义在闭区间[-5,5]上的函数的图象,根据图象说

出函数的单调区间,以及在每一单调区间上,它是增函数还减函数?

(1)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图像,从左往右看,这个图像是先下降,再上升,再下降,最后上升。因此,这个函数在4个区间上具有单调性,它们的单调区间分别是[-5,2),[-2,1),[1,3),[3,5]。

(2)有三个问题想问问同学们:

1> 函数在x=-2这个点单调性是如何的?

(函数的单调性是对某一个区间而言的,对于单独的一点,由于它的函数值是唯一确定的常数,因而没有增减变化,所以不存在单调性问题。)

2> 函数在区间[-5,2)和区间[1,3)是单调减的,那么我们可以说函数

在[-5,2)∪[1,3)上是单调减的吗?

(函数在定义域内的两个区间A、B上都是增(或减)函数,一般不能认为函数在B

A 上是增(或减)函数。(反比例函数,不能用定义证明是增函数))

3> 函数的单调区间可以分为[-5,2],[-2,1],[1,3],[3,5]吗?(在区间的端点处若有定义,可开可闭,但在整个定义域内要完整。)

例2判断函数 f (x) =3x+2 在R上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并证明你的结论。

从例1知道,我们要判断函数的单调性,我们可

以通过图像观察,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函数f (x)=3x+2

的图像。从图像可以看出,函数呈上升的趋势,那么它

应该是在R 上的增函数。下面我们一起来根据定义证明

我们的结论。 证明:设任意的,且,则

由,得

于是 ,即。 所以,在R 上是增函数。 小结:利用定义证明函数单调性的步骤:

①任意取值:即设x 1、x 2是该区间内的任意两个值,且x 1

②作差变形:作差f(x 1)-f(x 2),并因式分解、配方、有理化等方法将差式向有利于判断差的符号的方向变形

③判断定号:确定f(x 1)-f(x 2)的符号

④得出结论:根据定义作出结论(若差<0,则为增函数;若差>0,则为减函数)

即“任意取值——作差变形——判断定号——得出结论”

思考:上面我们是用作差比较两个函数值的大小,那么,还有什么别的方法可以用来比较大小(作商:)

()(21x f x f ,与1比较)

探究 观察反比例函数1y x =

的图像,思考: (1)这个函数的定义域I 是什么?

(2)它在定义域I 上的单调性是怎样的?

证明:(1)定义域I=(-∞,0)?(0,+∞)

(2)函数1y x

=在区间(-∞,0)和 区间(0,+∞)上是单调减函数。(证明略)

注意:1> 本题的证明是分段证明的,对于不连续的定义域区间一般要求分段去证明

2> 本题的结论是说在区间(-∞,0)和(0,+∞)上分别都是减函数,切不可说函数在整个定义域上为减函数

4.小结归纳与作业布置

(1)小结归纳:

教师通过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思考:

① 增(减)函数有什么特点?

(增函数的图像是呈上升的趋势,而减函数的图像是下降的;增(减)函数的定义,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函数单调性是一个局部的性质,是对于定义域的某个区间而言的,同时,具有单调性的函数,任意的两个都满足随自变量的增大,函数值也随之增大(减小))

② 如何根据图像指出单调区间?

(通过观察图像的“上升”、“下降”趋势,可以判断函数在具体区间的单调性,从而指出单调区间。)

③ 怎样用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

(“任意取值——作差(商)变形——判断定号——得出结论”)

(2)作业布置

必做题:习题1.3 1,2,3 选做题:求函数)0()(2>+-=a x

a x x f 的单调区间。 解:x

a x x a x x f +-=+-=2)( x

a y a =>,0 的单调递减区间是),0()0,(+∞-∞和,x y -=在R 上单调减, x

a x x f +-=∴2)((a>0)的单调减区间是),0()0,(+∞-∞和

(三年级语文教案)3古诗两首

3古诗两首 三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出示挂图)今天吴老师要给大家看一幅很美的挂图?你能看出这幅图画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吗? 你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你所看到的枫叶吗? 今天我们跟随唐代著名诗人一同去领略秋天的美丽。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山行》

1.板书课题 2.介绍作者。 这首诗诗晚唐诗人杜牧写的,他写的七言绝句,意境清新,最为后人传颂。 3.解题。山行”就是在山上行走。 过渡:诗人在山上行走时,看到了什么景色呢? 三、学生自学课文。 1.轻声读课文,读对字音。画出生字。 2.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这是什么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景色? 四、检查自学效果 1.认读生字径”飘” 2.读这两个字,应注意什么? 3.指名读课文。 4.回答问题: 深秋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枫林美景。 五、理解诗句。

1.讲读第一句:理解远山”石径”斜‘” 回答问题: ⑴为什么称为寒山”? ⑵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行诗的意思。 看图,说说诗人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走着,往远处看到了什么? 读第二句。 理解白云生处”。 说说第二行诗的意思。 指名把一二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3.读第三行诗。 理解坐”爱” 诗人为什么要停下来不走呢?看图。诗人眼前看到的是什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句话的意思。 4.读第四行诗。 理解霜叶”红于”。

红叶比什么还红?(比春天的花儿还红)说说第四句话的意思。 再把三、四句连起来说说它的意思。 5.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六、总结全文,体会感情。 七、指导朗读,背诵这首诗。 八、作业: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背诵《山行》 2.《山行》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色? 二、学习第二首诗《枫桥夜泊》 1.揭题,解题。 ⑴板书课题。 ⑵指名读题。 ⑶解题。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活动课 我们的校园》教案

设计草坪和比赛过程 教材第106、第107页的内容。 1.进一步巩固学生已经学习的有关知识。 2.让学生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以及热爱校园的良好情感。 让学生通过收集信息、分析信息、设计方案三个方面,体验“设计校园活动”的实践活动。 学生收集的草皮价格和本校的信息,盒尺。 收集信息: 1.收集草坪面积的信息。 2.了解草皮的种类和价格。 3.收集校园的信息和建筑物的位置。 (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调查,对于调查充分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请同学们汇报课前收集的信息,教师提问:谁能向大家展示一下你收集到的信息。 活动一 1.探讨草皮的不同铺法并计算费用。 2.收集草坪面积的信息。 教师:咱们学校共有东西两块草坪需要更换草皮,这两块草坪的面积相同,长都是28米,宽都是16米。(也可根据本校实际长度) 3.了解草皮的种类和价格。 名称价格(元/m2) 白三叶2 高羊茅3 天堂草4 4.探讨草坪的铺设方案。

如果只有3000元的费用,可以怎么样铺草坪? 建议一:全部铺每平方米2元的白三叶。 28×16×2×2=1792(元) 建议二:东西两块草坪铺不同的草。 …… 5.展示各小组的方案。 请每个小组将本组的方案写在黑板上进行展示,并提问: 你最喜欢哪一组的设计?哪组的设计最经济呢? 活动二 1.设计拔河比赛的赛程。 2.比赛时间。 教师:计划在本周五下午15:00~16:30,每场比赛用时20分钟,准备10分钟。 3.比赛地点。 学校的东、西草坪。(学生可以自由决定) 4.对阵班级。 三年级的4个班,先分组比赛,胜者再进行决赛。(可结合本年级实际) 各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本组的设计方案。 如: 对阵时间地点 A组:三(1)~三(2)15:10~15:30东草坪 B组:三(3)~三(4)15:10~15:30西草坪 A组胜者~B组胜者15~40~16:00东草坪 颁奖16:10~16:20西草坪 5.请同学们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组的设计,对最受欢迎的小组提出表扬。 请你设计一个全校范围内的校园歌手大赛。 课堂作业新设计

环境系统分析教案word文档良心出品

第一章环境系统分析概论 一、系统及其特征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的、执行特定功能的元素组成的有机整体。系统的元素又称为子系统,每一个系统又是—个比它更大的系统的子系统。 任何一个系统都具有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阶层性和环境适应性的特 征。 二、系统的结构化系统结构化旨在研究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分布规律和分布秩序,为系统模型化奠定基础。结构模型解析法是研究系统结构化的有效工具。 结构模型解析法是系统结构化的常用方法。结构模型解析法从一堆杂乱的元素人手,通过构建有向连接图、相邻矩阵、可达性矩阵以及对矩阵的区域分解和级间分解,确定各子系统在系统中的位置,建立系统的递阶结构模型。 、系统分析方法系统分析是对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有步骤的探索和研究过程,它运用科 学的方法和工具,确定一个系统所应具备的功能和相应的环境条件,以确定实现系统目标的最佳方案。 系统分析的基本过程是对系统的分解和综合,通常可以分为下述六个阶段:明确问题的范围和性质、设立目标、收集资料、建立模型、制定评价标准和进行综合分析。 系统分析的基本内容是系统的模型化、最优化和决策分析。四、环境系统与环境系统分析 在研究人与环境这个矛盾统一体时,把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和环境保护、污染与控制有关的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称为环境系统。 环境系统分析的两大任务是:研究环境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寻求最佳的污染防治体系;研究环境质量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对立统一关系,寻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途径。应用系统分析方法解决上述环境问题的显著特点是通过模型化和最优化来协调环境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 [ 习题及题解] 1.什么是系统?一个系统应具备哪些特征? 2.系统的各种特征在模型化和最优化过程中各起什么作用3.简述系统分析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4.简述系统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5.系统结构化的目的和意义何在?

语文S版詹天佑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詹天佑》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轻蔑、要挟、陡峭、阻挠、嘲笑、毅然、藐视、岔勘测、勉励等。 3.能给文章分段。 二.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你们能从这张背景图像中看到些什么?(有铁路、火车、长城、詹天佑的照片、以及很多高山等)从这张背景图片我想你们应该猜到我们今天要上的课文就是《詹天佑》了,那么谁能来给我们介绍介绍詹天佑呢? 2.介绍詹天佑: 詹天佑(1861—1919) 字—眷诚。原籍徽州婺(wù)源县(现属江西省),出生于广东南海县。少年时代曾赴美 国留学,21岁回到祖国。詹天佑参加主持修建京奉铁路、 京张铁路等,他是中国近代铁路事业的奠基人是我国杰出 的爱国工程师。 3.初读课文找出生字新词。 mièxiéyāo dǒu qiào zǔnáo 蔑(轻蔑)挟(要挟)陡峭阻挠 cháo yìrán miǎo shìchà 嘲(嘲笑)毅然藐视岔(岔道口)解释: 轻蔑:轻视、不放在眼里。近义词:轻视/藐视 阻挠:阻止或暗中破坏,使其不能发展成功。同义词:阻拦/阻止

嘲笑:用言辞笑话对方。近义词:讥笑/嘲讽 毅然:坚决的毫不犹豫的。近义词:决然/断然 要挟:扬言要惩罚、报复或危害某人而强迫他答应自己的要求近义词:威胁 4.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1)文章的中心句是那一句? 答:中心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2)文章通过一件什么事来写詹天佑的? 答:文章主要通过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天路这件事来写詹天佑的。 5.给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概括的讲述了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并简述其杰出的事迹。 第二部分(2.3):讲计划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帝国主义国家的阻挠和要挟,以及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后国内外的反应。 第三部分(4-6):讲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 第四部分(7):写詹天佑高标准地完成了修建铁路的任务,给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强有力的回击。同时也写了后人对詹天佑的纪念。 6.了解詹天佑是如何解决居庸关、八达岭、青龙桥这些难题的。 三.小结(结束语) 这节课我们初步的了解了《詹天佑》这篇课文的大致内容,让我们下节课继续来学习。

小学语文教案:古诗两首绝句教案三

《绝句》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绝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的古诗诵读。《绝句》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作品,该诗画面明丽,语言形象,情感欢悦,意蕴畅达。这首诗通过对春回大地、生机勃勃的景象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学生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喜欢读书和表演,但语言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 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从学生的角度和课程阶段目标及教材特点,初步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本,学会生字。 2.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朗读时间活动,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诵读古诗,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设计理念 在低年级的古诗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是学生有感情朗读的重要前提,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在理解诗句上,结合画面让学生体会意境,在评价朗读中来提高学生诵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生要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展现诗句所描绘的情景;并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绝句》所描写的景色。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音乐光碟、小黑板、大幅图画。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读古诗吗?你们会背哪些古诗?能试着背给我们听一听吗?大家背得可真好!今天我们一起再来学习一首古诗,题目叫《绝句》。学完后看看哪位同学能背得出来。 二、初读感知 1.师提出自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学会生字。 2.生根据自学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纠正读音。 (2)交流记字方法。指导书写易写错的字“鸣、柳、窗”。 (3)指名读古诗,师生评价。 三、图文对照,理解诗意 1.师范读,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师:同学们刚才读得挺好的,现在老师也来读一读,同学们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我们的校园(第2课时)》教学设计(精品)4-5

《我们的校园》教学设计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我最喜欢的地方”,发掘校园各项设施带来的新鲜有趣的体验,逐步喜欢新环境,适应新生活,增强作为小学生的自豪感。 2.知道各种校园设施都有相应的使用规则,并能尝试自觉遵守,并体验安全文明地开展活动所带来的快乐。 教材分析: 《我们的校园》是《校园生活真快乐》单元中的第一课。“我最喜欢的地方”这一板块是学生在完成探秘活动后交流的一个话题。文中呈现的是学生在校内操场开展的“爬云梯”“打球”“观察蚂蚁、蝴蝶”“捉迷藏”等兴趣盎然的活动场景,旨在展现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引导学生回忆并交流在新学校中“我最喜欢的地方”,使其逐步适应新环境、新生活,产生热爱校园的情感。当学生把目光聚焦到教室里时,教师更应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教室,了解教室内不同区域的功能,并随机指导学生安全文明地用好各种设施,保持教室的整洁美观和有序,逐步适应校园生活。 学情分析: 通过第一课时“校园探秘”活动的开展,学生对我们的校园有了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因此在他们的心目中肯定也产生了对自己最喜爱的地方的初步印象。在本课时中,让学生深入交流自己最喜爱的地

方是哪里,既增进自己与学校的亲密关系,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校园新生活。同时引导学生把目光聚焦每天学习和生活的教室,了解教室内不同区域的功能,并随机引导学生安全文明地用好各种设施,保持教室的整洁美观和有序,为学生逐步适应校园生活做铺垫。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进一步熟悉校园环境,熟悉班级里的各项设施和区域。 教学难点:知道要自觉维护班级的各项设施,保持班级里的卫生整洁。 教学准备: 白板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一、汇报“校园探秘”活动 1.师: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带着朱迪警官一起参观了美丽的校园,我们去了哪些地方呀?(指名回答) 过渡语:没错,我们去了操场、教学楼、综合楼、食堂和阅览室。 2.师:在参观的过程中,哪些地方令你印象特别深刻? 预设1:科学教室。 预设2:少先队队室。 预设3:食堂的厨房。 设计意图 通过交流在“校园探秘”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激发学生对

《系统的分析》教学设计

《系统的分析》教学设计 单击此处下载系统的分析ppt 课题 3.2系统的分析 课时 1 教学 方法 讲授、任务驱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掌握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 技能目标:理解系统优化的意义,能结合实例分析影响系统优化的因素。 情感目标:树立系统分析问题的观念,培养系统分析的观点。 教学重点 解决对策 理解系统优化的意义,能结合实例分析影响系统优化的因素通过分析案例,充分让学生参与讨论,精讲精练来解决 教学难点 解决对策 理解系统优化的意义,能结合实例分析影响系统优化的因素

通过分析案例,充分让学生参与讨论,精讲精练来解决 教学过程 实施内容 设计说明 时间 引入 系统的基本特性有那些? 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动态性、环境适应性 复习所学内容 2分钟 新课教学 一、系统分析的含义 过渡: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面临选择、面临决策,那么决策方法有那些呢? 1.决策的方法 决策方法有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 系统分析是一种科学决策的方法。 通过公交路线的设置说明两种决策方法的优劣,进一步说明科学决策对系统分析的重要性。 2.系统分析的含义 为了发挥系统的功能,实现系统的目标,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系统加以周详的考察、分析、比较、试验,并在此基础

上拟定一套有效处理步骤和程序,或对原来的系统提出改进方案的过程,就是系统分析。1.车闸的橡皮松了 刹车不灵 案例分析: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系统 讲解本案例主要是让学生明白到汉字激光照排对我国印刷、出版、传媒等众多部门的重要性,同时也让学生知道本项技术是我国的技术水平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二、系统分析的一般步骤 系统分析的出发点为了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目的是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决策,而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往往存在着许多相互关联和一些不确定的因素,所以最佳决策只是在若干方案中寻求的相对令人满意的方案。 系统分析的一般步骤可以描述为: 明确问题,设立目标 收集资料,制定方案 分析计算,评价比较 检验核实,作出决策 案例分析:田忌赛马 通过案例,给学生亲自感受系统分析过程的机会。 三、系统分析的主要原则 1.整体性原则

詹天佑教案

詹天佑(第二课时) 南燕竹镇太安驿小学田丽荣 教学内容: 六年级语文詹天佑 主要内容:这篇课文用人物的姓名为题,重点写了詹天佑一生中最主要的事迹——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表现了詹天佑的爱国精神和卓越的才能,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它们的含义 2、学习课文,了解杰出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做贡献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自学能力,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训练思维,发展语言。 三、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时间: 教学所需课时为2课时本课例为第2课时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在读中感悟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 2、教学难点:了解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 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

教学步骤: 一、出示课件,直接导入。 1、出示詹天佑的铜像课件; 2、谈话激趣:同学们,当我们坐火车去八达岭,途中路过青龙桥车站时,会看到这样一座铜像,他目光炯炯,正视前方,神情刚毅自若,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3、教师板书课题《詹天佑》,齐读,确定学习内容。 【设计理念:创设情境,谈话引入,把学生带进角色,这是情感的诱发。】 二、检查预习,交流信息。 1、师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詹天佑所处的时代、生平、求实事迹等方面的资料,初步了解詹天佑,激起学生对了解詹天佑一生伟在业绩的兴趣。 2、教师投影,詹天佑简介: 詹天佑(1861—1919年),字达朝,号眷诚,祖籍徽州婺源县,籍贯广州南海县(今广州荔湾区)。他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铁路工程专家。他自幼酷爱学习。1872年,12岁的詹天佑考取了第一批幼童赴美留学班。在美国中学读书的时候,他发愤学习自然科学。1878年,17岁的詹天佑考入了美国耶鲁大学,学习土木工程和铁路专业,毕业成绩优异。1881年回国。1888年在当时的中国铁路公司任工程师。在他开始任职的八十天里,就完成了塘沽到天津的铁路铺轨任务。后来又建成了滦河大桥。1894年英国工程研究会正式接纳詹天佑为会员。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修建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 1919年,詹天佑积劳成疾,不幸逝世,终年58岁。 【设计理念:了解背景,加深理解。】 三、合作交流,共享收获。 (一)、速读课文,理清脉络 1、学生速读课文,找出文章中的具体事例,并有代表性地举手向教师汇报。教师概括,课件展示:接受任务、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 导读: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字卡、词卡、小黑板、收集其它的古诗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今天我们学习两首描写深秋美丽景色的古诗。齐读课题。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 (一)释题 1、读古诗题目(注意重点字音:赠) 2、师简介诗人苏轼

(二)看图说话 看图,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三)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 1、自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找出诗中生字,注意读音易错字:擎残橙刘 3、自读,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四)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 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内讨论交流,师点拨。 3、自由组合,与学习伙伴体会读,读完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交流后再读。 (五)启发想象,感情朗读,背诵 1、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六)想想、议议 你认为一年最好的时节是哪个季节,为什么? (秋天,收获的季节) 三、学习第一首古诗中的生字 1、找出古诗(一)中要求写的生字: 首枝记刘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识记字音字形,然后找小伙伴

交流是否认识了。 3、指导写字,教师示范写,学生在课堂上写前三个字,教师注意巡视。 四、作业 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古诗(一)中的生字 2、背诵古诗 二、学习第二首古诗 (一)释题 1、读题 2、简介诗人杜牧 (二)识记生字字音 找出诗中要认的生字,认读,解决字音。 (三)小组合作,讨论学习 1、根据《赠刘景文》的学习经验,讨论确定本组的学习方案。 2、按自己组的方案自学。 (四)师生合作,解决疑难 每组提出学习中的疑难处,老师和其他组的同学与他们一起讨论解决。 (五)启发想象,感情朗读

七年级美术上册描绘我们的校园教案

描绘我们的校园 第一课 描绘我们的校园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感受校园环境及建筑的美感。 2、结合校园建筑物,学习方形物体的透视现象和规律,了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 3、指导学生运用绘画透视和绘画构图知识表现校园环境和建筑的美感。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石膏正方体、长方体或纸盒等立方体;厚纸板;建筑物图片或挂图;本 校校园环境和建筑物照片等。 学生准备学具:厚纸板;方开纸盒;画纸;铅笔、钢笔或其他画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导阶段 1、选择在校园中进行教学。教师带领学生游览校园环境,引导学生留心观察校园的各个角落,注意从不同角度观察校园建筑物所得到的感受,对具有美感特征的场景、角度进行必要的观赏提示。 2、引导学生注意建筑物呈现的透视现象,并讨论怎样才能基本正确地表现校园场景和建筑的透视现象。通过在室外结合校园场景、在室内结合石膏立方体、挂图或图片与学生共同研究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的规律。 二、发展阶段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课前准备的纸盒,练习运用透视规律表现纸盒的立体形象。三、收拾与整理 理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规律及不同。 四、课后拓展 ①提示学生留心观察乡村或社区环境的场景及建筑物,注意物象所呈现的透视现象,感受其美感特征并大胆进行写生表现。 ②也可在家中进行立方体静物的写生练习,以巩固所学的透视知识。 ③同学之间将平时所做的写生练习,集中在一起进行交流和欣赏评述,并在教室里开辟作品专栏进行展示。 ④平时多做一些校园环境场景写生练习,为今后校园题材的绘画创作积累素材。 五、课后记 第二课时 一、引导阶段 1、演示并指导学生用厚纸板制作取景框,用取景框或用双手组合手势代替取景框的方法观察校园场景和建筑物,提示选择最佳构图的方法。 2、引导学生在对透视规律有了基本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校园场景并进行交流和讨论,通过观察,自己确认校园中最具有美感特征、印象最深、最想表现的场景、建筑物及其角度。 二、发展阶段 鼓励学生自由选择理想的位置和角度,大胆运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知识,在校园中进 行对景写生。写生过程中应指导学生确定最佳构图、对物象主次的区别表现以及对物象简

高二下册《系统的分析》教案分析

高二下册《系统的分析》教案分析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二课时系统的分析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结合生产生活中的实例,理解系统优化的意义,并能结合实例分析影响系统优化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运用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对生活、学习、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并提出优化的方案。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树立系统分析问题的观念,培养系统分析的观点。 增强学生面对技术世界的信心以及个人、社会、环境的责任心。 二、教学重点:系统优化的方法和一般步骤。 三、教学难点:系统优化的方法和一般步骤。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小组学习法。 五、设计思想 .教材分析 系统优化是系统分析的深入,也是系统的结构和系统分析的综合,又是系统设计的基础,更是系统设计过程中的重

要环节,它是是本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内容是让学生“理解系统优化的意义,能结合实例分析影响系统优化的因素”。 2.设计理念 本内容是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核实”等方法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理解系统分析的含义,学会系统分析的方法,体会系统分析在生活中的作用,形成初步的系统观。 3.教学策略设计 (1)通过搭建模具引导学生自己进行研究探讨性学习。 (2)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明白系统分析的一般步骤及其原则性。 (3)运用马上行动让学生做出决策,学以致用。 4.学情分析 进入系统的内容,学生的兴趣明显比前期活跃,显然系统分析的深入符合高二学生的智力发展需求。但是,学生在对某个系统的分析容易陷入原有的逻辑思维,而不能很好地应用系统的思想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不能很好理解系统优化的约束条件和影响系统优化的因素。因此,系统优化的约束条件和影响系统优化的因素成了本节教学内容上的难点。 六、教学准备:旋转木马的搭建模具、多媒体 七、教学过程

《詹天佑》第一课时教案

5.詹天佑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会写“杰出、修筑、设计、施工、阻挠、控制、轰动、艰巨、毅然、铲平、勉励、恶劣、泥浆、岔道、居庸关、悬崖峭壁、狂风怒号、惹人讥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抄写喜欢的词句。 3.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 4.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重点:通过描写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难点:理解开凿隧道方法的好处以及“人”字形线路设计的妙处。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搜集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及时代背景。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部分词义。 2.读通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初步感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教学重点: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 教学难点:詹天佑是怎样克服修筑京张铁路的困难的,从中体会京张铁路的建成是一项了不起的工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我们中国近代的屈辱史中,曾经涌现出了很多的爱国人士,像虎门硝烟的林则徐,收复台湾的郑成功等。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我们中国的伟大爱国工程师詹天佑。 (投影出示詹天佑的图片,并附带有关詹天佑的背景介绍) 师:这位神态庄重、目光深邃的长者就是詹天佑,那么他到底为什么会被称为伟大的爱国工程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詹天佑》。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轻声读课文,要求:(1)注意读准字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2.检查:

(1)读生字组词。 施挟庸涧峭嘲勘勉纬饥隧渗竣邈 (2)你记住了哪些生字,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哪些字在写法上应该注意? (3)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3、读完课文,你对詹天佑又有怎么样新的了解?(聚集第一自然段) 三、研读段落,深入感知 1.出示: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从北京到张家口的这一段铁路,最早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筑完成的,这是第一打完全由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 (1)你知道了什么? 是一个爱国的工程师。 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工程师。(从最早、第一条) (2)你有什么问题吗?为什么说他是一个爱国的工程师?他是怎样修筑成功这条铁路的? 他是在怎么样的情况下面去接受任务修筑铁路的?(带着这个问题读一读课文的2、3两个自然段,划划你感受深刻的句子。) 2.交流: (1)外国帝国主义的压迫与嘲笑声中 A:一些帝国主义的国家就出来阻挠,他们都要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想进一步控制我国的北部。 当时外国的帝国主义都想侵占中国,他们想只要控制了中国的铁路运输就控制了经济可以掌握清政府了。(阻挠中国政府) 课外资料补充:帝国主义无时不想夺取此路,工程一开始,日本人雨宫敬次郎就上书袁世凯说:中国人无力修成此路,不如聘请日本技师较为稳妥。英国人金达也来替日本说项。詹天佑以此路决不任用任何一个外国人为由断然拒绝。 B:帝国主义谁也不谁,事情争了好久得不到解久。最后他们提出一个条件,如果清政府用本国的工程师来修筑铁路,他们就不再过问。 他们这样是在捉弄清政府,想看看清政府的无能,想着中国没有一个像样的工程师,这样中国就要被他们看不起了。从这个争字可以看出他们互相之间谁也不肯让,都等着抢占我们的国家。 C:消息一传出,全国都轰动了,大家都说这一回咱们可争了一口气。可是帝国主义却认为这是个笑话,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长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生呢!”(课外知识的资料) 从笑话可以知道,当时的帝国主义看不起中国人。

三语《2. 古诗两首》教学后记

三语《2. 古诗两首》教学后记 本课教学采用了“合──分──合”的方式,将两首古诗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共同突显“春”这个主题。开课伊始,便将两首古诗和盘托出,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发现两首诗之间的共同点──都描写了春天,都写到了春风这个事物──从而引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以此导入对《咏柳》一诗的教学。又以“二月春风裁出了……裁出了……裁出了一个万紫千红的春天(出示:万紫千红总是春)”过渡到《春日》一诗。两首古诗的分开教学看似独立,其中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始至终不离“春”这个主题,为二次整合铺垫基础。 课末,将两首古诗再次整和,实行对比参读。使学生领会到:《咏柳》如细笔勾勒,由一柳而见出整个春天;《春日》则如泼墨挥毫,渲染出春天的“无边光景”,“万紫千红”。不过此处对比的实质并非为求异,而为探求两首古诗内在精神之一致,即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至此,学生对春的感悟和热情得以升华,此时,让他们写下心中对春的感受便如水到渠成,一蹴而就。课堂氛围达到高潮。 除了两首古诗之间的整合,本课教学还巧妙地引入朱自清的散文《春》,使古今诗文得以整合。课始,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导入新课,揭示了整节课的主题,奠定了课堂的情感基调。课末,以《春》的结尾三段丰富了春的内涵,提升了学生的情感。在这儿,诗、文各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个性,又具有相同的精神内涵。“诗”是“文”的浓缩,“文”是“诗”的诠释,其有效结合,使学生置身于更广阔的语文空间,营造了课堂的浓浓春意。另外,新旧知识的整合在本堂课中也有体现。课前谈话让学生背诵已学的描写春天的古诗,照顾到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课终鼓励学生阅读和摘录相关春天的美诗文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拓展。

小学一年级品德教案《我们的校园》教学设计

我们的校园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己观察、访问、思考等实践手段,熟悉自己的校园,增进对学校的了解与亲近感。 2、调动学生主体积极性,了解学校中与自己学习生活关系密切的设施、设备,在浓厚兴趣中学习观察,在热烈气氛中相互交流。 3、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为学校值得骄傲,也能为学校的不足之处出谋划策。 课时安排:两课时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导入谈话: 小朋友们,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好消息。想知道吗?请你用心听。 2、播放多媒体录音:“开家长会选拔引导员” 3、提问:小朋友,你听到了什么好消息?能说一说吗? 学生说,老师板书:我们的校园 二、活动准备 (一)通过录象了解校园 1、说到我们的校园,你知道些什么呢? 2、学生自由发言(示范小学、绿色学校)从哪里知道的?(家长、伙伴、邻居) 3、跟着摄影师叔叔的镜头参观我们的校园。(播放学校环境录象) 4、咦?我发现大家脸上的表情都是喜滋滋,看来你们看录象时心里都有着自己的想法了,能说说你在想些什么吗?(开心、高兴、骄傲、自豪) 5、在开家长会时,你们也能像现在这么开心和骄傲地向爸爸妈妈介绍我们的校园吗?你打算介绍哪里呢?(学生说,老师板书:教室、办公室、操场、厕所、图书馆、会议室、医务室) (二)分类 1、我们的学校可真大啊,你们让老师写了满满一黑板不同的场所,真让人眼花缭乱!如果这样给爸爸妈妈介绍,他们肯定要被弄昏头了,我们来想个办法,给它们分个类,好吗? 2、师生共同完成分类:(贴字) 上课场所:教室(微机、音乐、体育、网阅)、图书馆、游泳池 下课场所:操场、厕所、医务室 老师场所:办公室、会议室 3、这样看起来既清楚又明白,引导员们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带着爸爸妈妈找到不同的地方。可是,你们真的知道这些地方在哪里吗?让我们去实地走一走。 4、注意事项: 说话轻轻、走路轻轻。不影响别班上课。 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有礼貌地询问老师。 三、参观校园 1、老师会带大家参观黑板上贴的每一个地方,小朋友们要认真观察,找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用心记一记它在哪里?再想一想它的作用是什么? 2、参观校园。 四、分组汇报 1、你最喜欢校园的哪个地方呢?请你说一说。 2、按照学生的发言分成三组,下课场所、上课场所、老师场所。插上不同的旗子。 3、请和组内的小伙伴商量: ⑴这个地方在学校的哪儿? ⑵它有什么作用? ⑶需要注意些什么? 4、分组汇报

《詹天佑》优秀教案

17课《詹天佑》教案 息县第九小学赵燕花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弄清理清文章脉络 重点:认识课文中的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难点: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弄清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在你们心中,谁是英雄? (学生自由回答) 2.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英雄,(出示:詹天佑的图像)你们知道他是谁吗?(板书:詹天佑) 提示:“詹”的写法,前面我们学过“瞻仰”的瞻,和’赡养”的赡,不要忘记里面的“八”。齐读课题 4.关于詹天佑你知道多少?交流一下你收集的材料 5.教师补充詹天佑的及当时的历史背景 出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阅读提示(出示阅读提示) 1.圈画出本课中的生字词、不理解的词语 2.)说一说,文章主要了什么事? 3.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1).我会认 要挟居庸关勘测经纬仪隧道下渗竣工藐视 要(yāo)要求 (yào)主要 读“yāo”时,一般指“要求,强迫,威胁”其他情况读“要”

抽生读——纠正读音——齐读——识记字形 下面我们用自己的识字方法记一记这些字 “挟”字是提手旁,注意:武侠山峡的区别, “勘”甚加力,注意:不堪一击的“堪”的区别 纬字绞丝旁,把伟的单人旁换成 隧遂加双耳变成 渗参加三点水加竖心旁变惨 竣工的竣是立字旁,注意它与:英俊峻岭骏的区别 藐视的藐,貌加草字头 老师还收集了几个好词大家来读一读 轰动尝试嘲笑勉励毅然狂风怒号攀山越岭赞叹不已 号( háo )怒号号啕大哭 ( hào )号角口号 读háo时指“大声哭或者叫唤”,其他情况读“hào” (学法:先抽学生个别读,纠正读音(指导正确读音,多音字)-齐读2).我会写 工程师要挟轻蔑陡峭绘图讥笑泥浆岔道口竣工藐视 A.这些词都认识吗?我们来读一遍(齐读) B.大家认真观察一下,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容易写错? (生说) 师:“蔑”字的下面是“戍”两点不能掉,如果把下面的换成“夕”变成“萝卜”的“萝” 陡峭的:“陡”是双耳旁,峭是“山字旁” 竣字的写法,左窄有宽,立短小,末笔上提,后部分布局紧凑,捺伸展。 藐字草字头,两短竖要内斜,貌要写紧凑,竖弯钩要圆润。 C.同学们,在你的《写字》上写2遍 3).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或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要挟勉励勘测竣工 轻蔑(轻视,不放在眼里)

3 古诗两首参考教案二-教学教案-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3 古诗两首参考教案二-教学教案-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3古诗两首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两首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2.学会本课生字:祭、乃、涕、洛。 3.理解这两首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每首诗的意思。 (二)能力训练点 1.朗读、背诵这两首诗,默写《示儿》。 2.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体会作者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使学生与作者的内心情感产生共鸣,受到熏陶和感染。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那样欢快的原因。 通过重点词语的品析及反复吟诵来体会。 (二)难点:理顺诗句。教师指导学生在理顺句子时要增补诗句中省略的内容,把倒装句按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调换词语顺序。 (三)疑点:学生可能提出首句“死去无知万事空”与尾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是否前后矛盾的问题。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辩议:深刻地体会诗人看不到祖国统一死不瞑目的忧国忧民之情。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口答课后问题。 (二)试读古诗、反复吟诗、熟读成诵。 (三)理解并说出每首诗的意思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默写古诗《示儿》。 (五)扩写古诗,练习表达。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质疑问难。 2.介绍《示儿》的作者及背景。 3.理解《示儿》中的重点词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4.背诵并默写古诗《示儿》。 (二)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指名读《示儿》,结合正音,检查学生对字词的自学情况。 祭(j@):祭祀。 乃(n3i):你,你的。乃翁:你的父亲。 元:同“原”。 九州:指代中国。 王师:指南宋军队。 2.学生质疑。 (三)解题: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1.看到诗题《示儿》你是怎样理解的?“示”是什么意思?(“示”使人知道。也就是“指示、告示”的意思。“示儿”可以说告诉儿子,也可以说给儿子们看的诗。) 2.简介作者。 我们以前学过李白、王安石、贺知章等诗人写的诗,今天我们学习另一位大诗人陆游写的诗《示儿》。陆游是南宋时期一位爱国诗人(1125—1210年)。在陆游年仅三岁的时候,汴京就被金兵占领了,他从小就立下了抗金救国的志向,长大后他曾经亲自上战场,参加过抗金的战斗,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然坚信抗金必定胜利。《示儿》这首诗就是他八十六岁高龄,重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时候写给他的儿子的临终嘱咐。 (四)自由读这首诗 想一想陆游逝世以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事?之后集体交流。 (五)默读《示儿》 结合课后的注释,试试自己能读懂什么,读懂哪句就说哪句。说得不确切的,其他同学可补允,可纠正,教师适时点拨。 “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本来就知道,“万事空”什么都没有了的意思。理顺这句话时需增补诗句中原来省掉的“我”,还需按我们今天的语言习惯调换诗句中词语的顺序。这句诗是说:我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但悲不见九州同”,“但”只。“九州同”指全国统一。理顺这句话时需调换诗句中“悲”的词序。这句的意思是:只是为看不见全中国统一而感到悲伤。 “王师北定中原日”,“王师”指南宋军队。“定”平定,收复。“中原”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这句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那一天。 “家祭无忘告乃翁”,“家祭”祭祀祖宗。“无”同“勿”,不要。“乃翁”你们的父亲。这句的意思是:家祭的时侯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这件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六)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注意句子与句子之间有的地方还要增加一些词语,使句子的联系更紧密。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本来就清楚地知道,人死了世上的什么事都和我没有关系了,只是为看不见全中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到了宋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日子,你们祭祀祖先时,千万不要忘记把这个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七)自由读古诗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集体交流)你能从哪些诗句中体会到这种思想感情的?这首诗写出了诗人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表达了他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爱国热情。从诗句“死去元知万事空”和“家祭无忘告乃翁”可体会到作者的爱国之情。尽管他清楚

描绘我们的校园教案完整版

描绘我们的校园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描绘我们的校园》教案 教学目的 学习本单元课文的写法,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校园的景物,然后写出校园景物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按一定的顺序写景,并写出景物的特点。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我们的学校吗?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写一写我们的学 校吧。(师板书课题:我们的学校或美丽的校园)师指导生写好题目。 二、指导开头 师: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我们的学? 生:我们的学校十分美丽。(师板书:美丽)师指导生写好开头。 三、指导观察,写校园景色,一定要按顺序来写景物。 (一)出示幻灯片,指名说,大家评。注意把话说通顺说连贯,尽量使用学 过的好词好句,把校园的美说清楚。 1.出示幻灯片(1):柏树。 师:走进校园,我们就看见了什么你觉得它美吗 生:(走进校园,我们就看见一棵棵翠绿的柏树,它们像一个个士兵挺立着, 日日夜夜守护着我们的校园。) 师:柏树的下面有什么?

生:(柏树的下面是绿茵茵的草地,像一块绿地毯似的。) 2.出示幻灯片(2):操场。 师:柏树的右边是什么?生:(柏树的右边是一个宽阔的大操场,操场的中 央有一棵大树,就像撑起来的一把大伞,让我们在那里遮风避雨。)师:操场的尽头又有什么? 生:(操场的尽头有一群矮柏,像是大树妈妈的孩子,都穿着绿色的衣裳,让我们的校园充满生机。) 师:矮柏的旁边就是我们学校的什么? 生:教学楼。 3.出示幻灯片(3):小树林。 生:(教学楼的对面是一片小树林。树林里有龙爪槐、芭蕉树和芙蓉树。 芙蓉树上,粉红的芙蓉花挂满枝头,美丽极了!) 4.出示幻灯片(4):花池。 师:绕过小树林,来到综合楼的门前,你发现了什么? 生:(花池里,粉红的月季花正对我们笑哩,一棵小铁树站在花池的中央,花池周围的小树苗也羞红了脸。) (二)(把校园的美景尽展屏幕)我们的校园很美,你爱校园吗? 板书设计: 柏树翠绿 美丽操场宽阔 花池美丽

环境系统分析教案

第一章环境系统分析概论 一、系统及其特征 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的、执行特定功能的元素组成的有机整体。系统的元素又称为子系统,每一个系统又是—个比它更大的系统的子系统。 任何一个系统都具有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阶层性和环境适应性的特征。 二、系统的结构化 系统结构化旨在研究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分布规律和分布秩序,为系统模型化奠定基础。结构模型解析法是研究系统结构化的有效工具。 结构模型解析法是系统结构化的常用方法。结构模型解析法从一堆杂乱的元素人手,通过构建有向连接图、相邻矩阵、可达性矩阵以及对矩阵的区域分解和级间分解,确定各子系统在系统中的位置,建立系统的递阶结构模型。 三、系统分析方法 系统分析是对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有步骤的探索和研究过程,它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确定一个系统所应具备的功能和相应的环境条件,以确定实现系统目标的最佳方案。 系统分析的基本过程是对系统的分解和综合,通常可以分为下述六个阶段:明确问题的范围和性质、设立目标、收集资料、建立模型、制定评价标准和进行综合分析。 系统分析的基本内容是系统的模型化、最优化和决策分析。 四、环境系统与环境系统分析 在研究人与环境这个矛盾统一体时,把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和环境保护、污染与控制有关的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称为环境系统。 环境系统分析的两大任务是:研究环境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寻求最佳的污染防治体系;研究环境质量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对立统一关系,寻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途径。应用系统分析方法解决上述环境问题的显著特点是通过模型化和最优化来协调环境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 [习题及题解] 1.什么是系统?一个系统应具备哪些特征? 2.系统的各种特征在模型化和最优化过程中各起什么作用? 3.简述系统分析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4.简述系统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5.系统结构化的目的和意义何在?

詹天佑教学设计

《詹天佑》第二课时教案 江苏省泰兴市长生小学闾宏富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 2、学科:苏教版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国标本六年级上册。 3、课时:第二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收集资料,了解詹天佑生平。 二、教材分析: 苏教版国标本六年级上册第20课《詹天佑》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课文通过对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描写,通过背景、环境的衬托,赞扬了詹天佑的杰出才能和爱国精神。开凿居庸关隧道和八达岭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是表现詹天佑具有杰出才能的典型事例,通过合作探究、观察插图和课件演示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注重培养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总之,要让学生自己在阅读、思考、说话、图画、演示等实践中获取知识,完成对课文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学习他身先士卒、为国争光、勇于创新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做贡献的思想感情。 知识与技能:重点感悟描写詹天佑言行、心理活动等语句,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学习作者抓住人物言行、心理及联系社会环境表现人物特点的写法。 2、尝试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活动成果。 四、教学重点: 在读、思、议、画中了解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遇到的种种困难,从而体会詹天佑的“杰出”与“爱国”这一中心。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方法:1、以读助讲法。2、多媒体助教法。 七、学法设计:1、通过“读——说——画”的学习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2、小组合作、交流、展示,逐步形成自学能力。 八、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0课《詹天佑》。首先,大家回忆一下詹天佑是在什么情况下接受修筑京张铁路这个任务的?可按课文内容用排比句说话。 2、为了完成任务,詹天佑克服了千难万险,历尽了千辛万苦。文章主要写了他在修筑京张铁路过程中的哪三件事?(板书: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线路) 二、细读课文,再现情景。 1、今天就让我们穿过时空隧道一起走进当年的施工现场,一同去感受那段难忘的岁月!首先让我们走进勘测现场。请大家认真地默读课文第四小节,用“____”画出描写詹天佑语言的句子,用“”画出描写詹天佑行动的句子,用“”画出描写詹天佑想法的句子,并在旁边简单写写自己的体会。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