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血清Cys-C与尿mAlb-Cr联合检测对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

血清Cys-C与尿mAlb-Cr联合检测对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

血清Cys-C与尿mAlb-Cr联合检测对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
血清Cys-C与尿mAlb-Cr联合检测对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

急性肾损伤的生物标志物

麻醉、重症监护和大手术的急性肾损伤的生物标志物: 从临床研究到临床实践 摘要 急性肾损伤(AKI)常见于大手术和约36%的ICU患者,它增加死亡率、治疗费用和延长ICU住院时间,目前虽然正努力发展预防或减轻AKI的治疗措施,但收效甚微。其中主要原因是缺乏早期诊断AKI的措施。传统的AKI生物标志物(肌酐和尿素氮)不能早期诊断损伤。所以,急需寻找可靠、可早期预示AKI的生物标志物。创新技术如功能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已帮着发现了几种有前景的,可早期提示AKI的生物标志物,如人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C)、肝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白介素48(IL-18)和肾损伤分子1(KIM-1)。这些生物标志物在麻醉科和ICU中有很多潜在的应用。它们可用于评估新技术和治疗在肾功能上的影响,监测中毒程度和治疗效果。比如,NGAL和CyC已经用于一心脏手术期间羟乙基淀粉治疗安全监测试验以及早期预测AKI。临床应用将很快推广。 关键词:肾衰竭肌酐尿素氮生物学标志物脂质运载蛋白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 脂肪酸结合蛋白白介素18 急性肾损伤常见于重大手术和危重症 急性肾损伤(AKI)是一个共识性名称,目前用于描述以前叫急性肾衰竭的连续性过程。AKI 被报道发生于约36%重症患者和常见于如开放性心脏手术等大手术后患者,它按FIFLE标准分级(首字母缩写于风险、损伤、衰竭、肾功能丧失和终末期肾病)。虽然急性肾损伤网络(AKIN)标准是基于RIFLE分级系统正被更多应用及可提高诊断AKI的敏感性,但无法改善预后的能力。RIFLE标准在几个人群累积研究超过250000课题中已广泛应用并有效分级肾功能。并且,近期研究发现RIFLE比AKIN在诊断入ICU后前48小时发生AKI更有效。所以,我们更喜欢用RIFLE急性肾损伤分级系统。 急性肾损伤与死亡风险增加和延长住院时间有关。需昂贵治疗的严重病例将导致长时间肾功能紊乱,增加监护人力和成本。所以,尽早诊断AKI有助于发展或实现保护性治疗。 为什么治疗效果不佳 发展预防或减轻AKI治疗的努力显示无法持续保护作用。利尿剂的应用并没有证明有效。Fenoldopam(非诺多泮),血管扩张剂,在特定人群中有作用,而其他人群则无。利钠尿肽在大手术中可能有作用,在其他情况则无。预防造影剂引发的AKI的乙酰半胱胺酸的作用被证明不确定,在心脏手术患者中围手术期的静注碳酸氢钠的益处也未被确定。目前广泛预防或治疗AKI的措施(虽然未被对照试验证明)依然是及时补充液体恢复血循环的复苏以及适度应用强心剂/血管加压素以维持充足的心输出量和灌注压。除了这些措施外,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或液体负荷过重的病例对液体复苏无反应,此时多需接受肾脏替代治疗/透析。 至于为什么没有可再生的持续性的有效的对AKI的治疗有这么几个原因。第一,急性肾损伤可由多因素诱发并可存在于疾病过程中。即使某些治疗可能对部分亚组有益,由于疾病的多样性致使特定的治疗方案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类型的AKI。第二,目前对AKI的发病机制的认识仍是有限的。它将导致预防或治疗上的困难重重。第三,介入治疗实施迟疑。由于我们依赖传统生物标志物(肌酐,尿素氮,尿量)来诊断AKI才出现治疗上耽搁。这些生物标志物既不能及时提示损伤,而且多在损伤后好几小时才出现异常(肌酐,尿素氮),也缺乏特异性(尿量)。比较下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大家能想象如果缺乏心肌肌钙蛋白,

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依据

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依据:微量白蛋白尿 糖尿病肾病(DN)是非常常见和比较麻烦的并发症。换句话说,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又是终末期肾病主要原因。糖尿病肾病为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主要指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一种以血管损害为主的肾小球病变。早期多无症状,血压[2]可正常或偏高。 其发生率随着糖尿病的病程延长而增高。糖尿病早期肾体积增大,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呈高滤过状态,以后逐渐出现间隙蛋白尿或微量白蛋白尿,随着病程的延长出现持续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进而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是糖尿病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 发现微量白蛋白尿,进行综合治疗,会给肾脏带来康复的机会。因此,在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中,微量白蛋白尿的检测显得尤其重要。不仅如此,近年来的研究还发现,尿微量白蛋白阳性是血管损伤的早期标志,也是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与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的预后均有密切关系。 糖尿病是无声的杀手,它对肾脏的影响是一个隐匿的发展过程。糖尿病开始的时间实际上也就是糖尿病肾脏病变开始的时间。糖尿病肾病早期,发生在糖尿病起病后5~7年,患者无任何不适症状,检查可发现微量白蛋白尿。临床蛋白尿期,以蛋白尿为特征,可以有水肿和血压升高。最后进入临床终末肾病期,出现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到了尿毒症阶段就只能靠透析和换肾了。

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依据:微量白蛋白尿 糖尿病肾病的诊断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尿中蛋白排出增加是糖尿病肾病的特征之一,根据蛋白排出量,可将糖尿病肾病分为早期肾病期和临床肾病期。微量白蛋白尿是临床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主要依据。早期肾病期,也叫微量白蛋白尿期,即尿白蛋白排泄率持续在20~200微克/分钟。临床糖尿病肾病期,尿蛋白逐渐增多,尿白蛋白排泄率超过200微克/分钟,也就是超过300毫克/24小时,相当于尿蛋白总量超过0.5克/24小时。 微量白蛋白尿用常规的方法基本不能查出,临床上多采用免疫化学技术测定,所以仅仅检查尿常规是不能发现尿中微量白蛋白 的。 目前有研究证实,发现微量白蛋白尿,进行综合治疗可能给肾脏带来康复的机会,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因此,在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中,微量白蛋白尿的检测显得尤其重要。 如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 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时,尿样的留取方式有三种: ①定时留尿法:计算出单位时间内的尿白蛋白排出率。通常的作法是留取临睡前至次晨这一时间段的尿样本进行检测。临睡前排尿、弃去此次的尿样本,并准确记录时间(分钟),以后每次夜间排尿均留取尿样本,存于样本收集容器中,清晨排尿、留取样本、准确记录时间。将容器中的尿样本混匀,准确记录尿量,取出一杯尿,送检。

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

石河子大学毕业论文 题目: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护理近况 院(系):医学院 专业:护理学 学号: 2007143898 姓名:丁孟君 指导教师:李玉琴 完成日期: 2011年 05 月 31 日

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护理近况 班级护本07-3 学号 2007143898 姓名丁孟君 指导老师李玉琴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日益明显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已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近20年来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呈增高趋势,西方国家糖尿病肾病占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25%-42%,中国为13.5%[1]。糖尿病肾病早期干预的目的是减慢肾病的进展速度,预防高血压和血脂代谢紊乱等导致的心血管并发症。随着血液净化技术迅速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国家对慢性肾病功能不全患者给予特殊照顾,血液透析患者明显增多[2],然而很多研究证实糖尿病肾病患者透析治疗比非糖尿病肾病患者存活率低、并发症多[3],通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做好心理、血管通路、饮食、并发症等护理有望改善患者预后,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1 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现存问题 1.1 心理问题 1.1.1 否认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目前尚不可根治,傅美英[4]等调查显示糖尿病患者20%-50%存在心理障碍,当发展为糖尿病肾病进行透析时就会产生一些常见的明显的心理反应,最初的反应是“否认”,他们常常会怀疑医生是否诊断错误, 更不能接受透析治疗这一现实。许多患者及家属缺乏对透析治疗方法的认识,拒绝接受治疗。在透析治疗中, 部分患者心理比较脆弱, 担心并发症发生,在治疗时,忧虑重重,精神紧张。 1.1.2 焦虑与抑郁曹宁等[5]通过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调查评定发现,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抑郁和焦虑症状检出率较高。陈丽娜等[6]研究报道,糖尿病肾病患者女性中情绪症状的发生率为80%,显著高于男性的35.3%。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受疾病的长期折磨深感身心疲惫,高额的治疗费用,加上透析治疗时离开家人,患者的活动范围又受到限制,患者常处于寂寞、孤独、空虚、苦闷之中,甚至有度日如年之感。 1.2 血管通路问题 1.2.1 血管通路常见问题目前自体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中较好的血管通路并被广泛使用,张凡等[7]研究报道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及钙化的发生率很高,又加上糖尿病肾病患者长期受高血压,高血脂的影响,导致血管弹性差、壁厚、脆性大,故内瘘成熟慢,手术后血管成熟率低。 1.2.2 血管通路特殊问题血管通路的问题在老年血液透析病人特别是伴有糖尿病患者中 有其特殊性[8],凌娜[9]调查研究发现,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诱发血栓和瘘管闭塞的发病率远远高于非糖尿病患者。侯建丽[10]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动静脉内瘘的1年成活率为70%,2年成活率为65%,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成功率低,感染率高,极易发生内瘘栓塞。 1.3 饮食问题 1.3.1 糖尿病肾病初期饮食问题樊钧寿[11]研究显示,初期饮食治疗的原则是控制患者每日摄入的总热量,平衡膳食,这就要求患者饮食习惯和行为方面都要有所改变,还要提高对特殊饮食的顺应性。 1.3.2 糖尿病肾病末期饮食问题黄宁[122]研究显示,糖尿病的饮食护理原则是在合理控制总热量的基础上均衡各种营养素的含量,进高纤维和低脂肪饮食,而尿毒症的饮食则以高热量,优质蛋白为基本原则,这就容易造成因热量不足动用机体自身的蛋白质,使肌酐、尿素氮升高,加重病情。肾脏损害时,磷的排泄会减少,导致血磷升高,而且对维生素D3的合成

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实验室指标及其评价

论著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实验室指标及其评价 程渝1,侯远文1,杜静2(1.四川省南充中心医院检验科,四川南充637000;2.泸州医学院, 四川泸州646000) =摘要>目的探讨尿微量清蛋白(M A)、A1微球蛋白(A1M)、转铁蛋白(T Rf)、免疫球蛋白G(IGU)以及血中 肌酐(SCr)和胱抑素C(SCysC)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IM M A EG测定 已确诊的226例2型糖尿病患者尿中M A、A1M、T Rf、IGU以及血中SCr和SCysC,对按尿M A含量分成5个组的 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尿M A<19mg/L组,尿A1M含量均值(13.3mg/L)和异常率(22%) 高于对照组,SCysC异常率(11%)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 A21~55mg/L组中M A、A1M、 T Rf的含量均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异常率从大到小分别为M A(100%)>A1M(72%)> SCy sC(55%)>T R f(26%)>I GU(18%)>SCr(0%),除SCr外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 A 69~150mg/L组M A、A1M、SCy sC的异常率均达到100%,高于SCr异常率(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尿M A、A1M、T Rf、IGU以及血中SCr和SCysC均可反映出不同进程的肾损伤。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时,部分 患者肾小管损伤要早于肾小球损伤。尿M A、A1M、SCysC分别是糖尿病患者发生肾小球、肾小管损伤和肾小球滤 过率下降的早期指标。 =关键词>2型糖尿病;肾损伤;肾小球滤过率 DIO:10.3969/j.issn.1672-9455.2010.15.016 中图分类号:R587.2;R446.1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9455(2010)15-1567-03 Laboratory indexes and their evaluation of early renal injury in type2diabetes mellitus CH EN G Y u1,H O U Yuan- w en1,D U J ing2.1.D ep ar tment of L abor ator y,Centr al H os p ital of N anchong City,N anchong,S ichuan637000, China;2.Luz hou M edical College,Luz hou,S ichuan646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 o study t he v alue of the deter mination of ur inary m1A LB,A1M G,T R F,Scr and Cys C for diag nosis of ear ly renal disease in t ype2diabetes mellitus.Methods T he ur inary m1A L B,A1M G,T RF,Scr and Cy s C in226cases o f t ype2diabetes mellitus w ere deter mined w ith auto matic biochemistry analyzer and IM M A EG. T he results in five g ro ups divided accor ding to ur ina ry micr o-albumin(M A)co ntent wer e analy zed statistically and co mpar ed w ith those in the contr ol g roups.Results In the gr oup of urinar y M A<19mg/L,the mean value(13.3 mg/L)of urinar y m1A LB co nt ent and the abnor mal rate(22%)wer 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 ntr ol g ro up(P< 0.01).T he abnorma l rat e(11%)of Cys C w as hig her than those o f contro l gr oup(P<0.01).T he mean value o f co nt ent o f the ur ina ry m1A LB,A1M G,T R F in the g ro up o f urinar y M A21-55mg/L wer e all higher than tho se in the contr ol gr oup(P<0.01).T he abno rmal r ates w ere listed fr om hig h to low as ur inary m1AL B(100%),A1M G (72%),Cys C(55%),T RF(26%),IG U(18%)and Scr(0%),w hich w ere higher than t ho se in the contr ol g ro up ex- cept for Scr(P<0.01).T he abno rmal r ate o f m1A LB,A1M G,Cys C in the g ro up of urinar y M A69-150mg/L w ere 100%and hig her than24%of Scr(P<0.01).Conclusion T he m1A LB,A1M G,Cys C,T RF,IG U and Scr all r ef lect the differ ent pro cesses of the renal injur y.T he renal tubular injury in so me patients is ea rlier than g lo merular injury at the early stage of DM,ur inary m1A LB,A1M G,Cys C are the ear ly indexes reflecting g lo merular injury,renal tubu- lar injur y and reductio n o f glomer ular filtr ation r ate respectively. =Key words>ty pe2diabetes mellitus;r enal injury;g lo merular filt ratio n rate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若能及时检出和早期诊断,可阻断病情向不可逆蛋白阶段发展。尿特定蛋白测定已广泛用于临床,通过测定患者尿中的微量清蛋白(M A)、A1微球蛋白(A1M)、转铁蛋白(T Rf)、免疫球蛋白G (IG U)来诊断和监测早期肾小球或肾小管的损伤。反映肾小球滤过率(G FR)的金标准虽亦确立,但在临床上难以推广。因此临床上普遍用血肌酐(SCr)和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来评价GFR。近年来较多研究表明血中胱抑素C(SCysC)是一种比SCr、CCr能更灵敏地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理想指标。本文通过测定226例糖尿病患者尿中特定蛋白和SCysC及SCr,探讨其在诊断肾小球、肾小管的早期损害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价值。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试验组:选择2009年1~12月在本院内分泌科门诊和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226例(诊断指标符合W HO 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即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7.0mmol/L或餐

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依据

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依据:微量白蛋白尿糖尿病肾病(DN是非常常见和比较麻烦的并发症。换句话说,糖尿病 肾病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又是终末期肾病主要原因。糖尿病肾病为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主要指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一种以血管损害为主的肾小球病变。早期多无症状,血压[2] 可正常或偏高。 其发生率随着糖尿病的病程延长而增高。糖尿病早期肾体积增大,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呈高滤过状态,以后逐渐出现间隙蛋白尿或微量白蛋白尿,随着病程的延长出现持续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进而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是糖尿病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 发现微量白蛋白尿,进行综合治疗,会给肾脏带来康复的机会。因此,在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中,微量白蛋白尿的检测显得尤其重要。不仅如此,近年来的研究还发现,尿微量白蛋白阳性是血管损伤的早期标志,也是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与1型糖尿病、2 型糖尿病的预后均有密切关系。 糖尿病是无声的杀手,它对肾脏的影响是一个隐匿的发展过程。糖尿病开始的时间实际上也就是糖尿病肾脏病变开始的时间。糖尿病肾病早期,发生在糖尿病起病后5?7年,患者无任何不适症状,检查可发现微量白蛋白尿。临床蛋白尿期,以蛋白尿为特征,可以有水肿和血压升高。最后进入临床终末肾病期,出现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到了尿毒症阶段就只 能靠透析和换肾了。 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依据:微量白蛋白尿 糖尿病肾病的诊断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尿中蛋白排出增加是糖尿病肾

病的特征之一,根据蛋白排出量,可将糖尿病肾病分为早期肾病期和临床肾病期。微量白蛋白尿是临床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主要依据。早期肾病期,也叫微量白蛋白尿期,即尿白蛋白排泄率持续在20?200微克/分钟。临床糖尿病肾病期,尿蛋白逐渐增多,尿白蛋白排泄率超过200微克/分钟,也就是超过300毫克/24小时,相当于尿蛋白总量超过0.5 克/24 小时。 微量白蛋白尿用常规的方法基本不能查出,临床上多采用免疫化学技术测定,所以仅仅检查尿常规是不能发现尿中微量白蛋白的。 目前有研究证实,发现微量白蛋白尿,进行综合治疗可能给肾脏带来康复的机会,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因此,在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中,微量白蛋白尿的检测显得尤其重要。 如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 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时,尿样的留取方式有三种: ①定时留尿法:计算出单位时间内的尿白蛋白排出率。通常的作 法是留取临睡前至次晨这一时间段的尿样本进行检测。临睡前排尿、弃去此次的尿样本,并准确记录时间(分钟),以后每次夜间排尿均留取尿样本,存于样本收集容器中,清晨排尿、留取样本、准确记录时间。将容器中的尿样本混匀,准确记录尿量,取出一杯尿,送检。检测者将根据尿白蛋白的浓度、尿量及留取尿样的时间(分钟)计算出每分钟的尿白蛋白排出率。因此,准确记录留尿的时间和尿量对于获得准确的结果是很重要的。 ②随机留尿法:随机留取一次尿样本,同时检测尿中的白蛋白及

糖尿病患者的早期肾损伤指标

糖尿病患者的早期肾损伤指标 发表时间:2013-6-18 14:13:07 来源:创新医学网医学编辑部 作者:阿达来提·阿布都热合曼,胡艳,谢丽,哈晓文,刘忠作者单位:新疆独山子石化医院内三科, 新疆独山子,833600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伤指标。方法217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胱抑素C(Cystatin C,CYS-C)正常组62例和CYS-C异常组155例。测定血、尿常规、血清CYS-C、尿微量白蛋白(MAU)、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UA)等血液生化指标并分析其与CYS-C的相关性。结果CYS-C异常组年龄、肾小球滤过率、血尿酸明显高于CYS-C正常组(P<0.05);CYS-C与MAU、肌酐、尿素氮、血尿酸水平呈正相关,而与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结论血CYS-C和MAU是肾脏早期损伤的重要标志,联合检测简便、灵敏,对及时准确地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糖尿病;肾损伤;研究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常进展至终末期肾衰,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可明显延缓其进展。目前,主要通过尿微量白蛋白(MAU)、胱抑素C(CYS-C)、血β2微球蛋白(β2-MG)、血肌酐(Scr)及尿素氮(BUN)了解肾损害的程度,但这些指标影响因素较多。本文主要就上述各项指标进行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就诊于新疆独山子石化医院内三科初诊为2型糖尿病的病人,共217例,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与分型标准,男115例、女102例,年龄45~64〔平均(50.2±6.5)〕岁。分为CYS-C正常组62例,CYS-C异常组155例,两组性别、年龄、血压具有可比性,病程、血压无显着性差异(P>0.05)。所有患者都测定血、尿常规,血清CYS-C、尿β2-MG、MAU、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UA)、血清白蛋白(ALB)等。所有患者均无发热、心力衰竭、代谢紊乱等疾病,排除心肌梗死、脑梗死、严重泌尿系统疾病。 1.2 方法 1.2.1 一般资料 记录所有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种族、体重指数(BMI)。 1.2.2 血液生化指标 所有病人空腹10 h后抽静脉血,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TG、TC、HDL-C、LDL-C、UA;留取晨尿采用速率散射免疫浊度法检测尿β2-MG、MAU;并用葡萄糖氧化酶

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依据是什么

芈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依据是什么 腿糖尿病肾病(DN)是非常常见和比较麻烦的并发症。换句话说,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又是终末期肾病主要原因。糖尿病肾病为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主要指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一种以血管损害为主的肾小球病变。早期多无症状,血压[2]可正常或偏高。 羇其发生率随着糖尿病的病程延长而增高。糖尿病早期肾体积增大,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呈高滤过状态,以后逐渐出现间隙蛋白尿或微量白蛋白尿,随着病程的延长出现持续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进而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是糖尿病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 芄发现微量白蛋白尿,进行综合治疗,会给肾脏带来康复的机会。因此,在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中,微量白蛋白尿的检测显得尤其重要。不仅如此,近年来的研究还发现,尿微量白蛋白阳性是血管损伤的早期标志,也是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与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的预后均有密切关系。 莈糖尿病是无声的杀手,它对肾脏的影响是一个隐匿的发展过程。糖尿病开始的时间实际上也就是糖尿病肾脏病变开始的时间。糖尿病肾病早期,发生在糖尿病起病后5~7年,患者无任何不适症状,检查可发现微量白蛋白尿。临床蛋白尿期,以蛋白尿为特征,可以有水肿和血压升高。最后进入临床终末肾病期,出现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到了尿毒症阶段就只能靠透析和换肾了。 芆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依据:微量白蛋白尿 莄糖尿病肾病的诊断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尿中蛋白排出增 加是糖尿病肾病的特征之一,根据蛋白排出量,可将糖尿病肾 病分为早期肾病期和临床肾病期。微量白蛋白尿是临床诊断早 期糖尿病肾病的主要依据。早期肾病期,也叫微量白蛋白尿期, 即尿白蛋白排泄率持续在20~200微克/分钟。临床糖尿病肾病 期,尿蛋白逐渐增多,尿白蛋白排泄率超过200微克/分钟,也就是超过300毫克/24小时,相当于尿蛋白总量超过0.5克/24小时。 羃微量白蛋白尿用常规的方法基本不能查出,临床上多采用免疫化学技术测定,所以仅仅检查尿常规是不能发现尿中微量白蛋白的。 蒈目前有研究证实,发现微量白蛋白尿,进行综合治疗可能给肾脏带来康复的机会,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因此,在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中,微量白蛋白尿的检测显得尤其重要。 蚆如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 肆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时,尿样的留取方式有三种: 螁①定时留尿法:计算出单位时间内的尿白蛋白排出率。通常的作法是留取临睡前至次晨这一时间段的尿样本进行检测。临睡前排尿、弃去此次的尿样本,并准确记录时间(分钟),以后每次夜间排尿均留取尿样本,存于样本收集容器中,清晨排尿、留取样本、准确记录时间。将容器中的尿样本混匀,准确记录尿量,取出一杯尿,送检。检测者将根据尿白蛋白的浓度、尿量及留取尿样的时间(分钟)计算出每分钟的

肾损伤标志物在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应用

肾损伤标志物在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4-11-24T10:12:31.920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4年第3期供稿作者:朱津津 [导读] 糖尿病患者中DN 的发病率为20%-40%,发病年龄以40 岁以上者居多,发病高峰期是在患糖尿病后15 年左右。 朱津津天津市武清区中医医院检验科 301700 【摘要】DN 早期诊断的指标较多,单一检测无论从敏感性还是特异性来看都相对较低,依靠血、尿中的多种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关键词】肾损伤标志物;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联合应用 【中图分类号】R781.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4)03-031-02 糖尿病可由不同途径损害肾脏,这些损害可以累及肾脏所有的结构,但只有其中肾小球硬化症与糖尿病有直接关系,是糖尿病全身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故又称为“糖尿病性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 糖尿病患者中DN 的发病率为20%-40%,发病年龄以40 岁以上者居多,发病高峰期是在患糖尿病后15 年左右。糖尿病患者并发DN的病死率是未并发肾病者的30 倍。由于DN 起病隐匿,进展缓慢,有一相当长的无症状期[1],易被忽视,而一旦出现持续性蛋白尿则提示肾功能不可逆恶化,病情将很难得到有效控制直至患者死亡[2]。临床常规诊断指标往往预示肾脏病变已发展到一定程度,且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等一系列并发症。因此,积极寻找有效的方法,以发现微量蛋白尿(microalbuminuria,MA)为基点,早期诊断DN 并进行有效防护是糖尿病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 1 DN 的早期表现及诊断MA(≥30mg/d 或 ≥20μg/min)是糖尿病(尤其是 2 型糖尿病)早期微血管损害的常见的首要临床表现,是DN 最早的临床迹象。当糖尿病患者出现MA 可称为初始肾病患者[3]。2007 年美国糖尿病协(ADA)明确提出:1 型糖尿病诊断后5 年、2型糖尿病诊断确立后应每年筛查尿微量白蛋白[4]。在临床工作中要强调定期测定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血肌酐,以利于早期诊治。 2 DN 的早期诊断方法DN 早期诊断的指标较多,单一检测无论从敏感性还是特异性来看都相对较低,依靠多种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2.1 血中的指标2.1.1 胱抑素C(CysC):是一种分子量为13KD 的低分子非糖基化碱性蛋白,能在所有有核细胞内表达,并以恒定的速度产生,在生理pH 条件下带正电荷,能够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膜,并且几乎全部被近曲小管吸收后降解,同时肾小管也不分泌CysC,是一种理想的反映GFR 变化的内源性标志物[5]。当肾小球出现轻微损伤时,血CysC即可出现升高,并随病情的进展而升高。多项实验证明,CysC 与GFR具有良好的负相关性。与血尿素氮、肌酐及尿微量白蛋白相比,CysC可能更早反映肾功能损害。 2.1.2 同型半胱氨酸(tHey):tHey 是一种含硫的非必需氨基酸,是甲硫氨酸代谢的中间产物,是可反应性血管损伤性的氨基酸,Luis 等[6]指出,高tHey 血症可促进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tHey产生过氧化物及超氧化物,加速脂质过氧化,具有自接损伤内皮的作用,可通过以上机制影响肾脏内皮及肾小管基底膜细胞的功能,引起DN 早期的变化,可作为早期肾脏损害的观察指标。 2.1.3 铜蓝蛋白(Cp):Cp 是肝脏转运铜的主要载体,也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健康人尿中含量甚微,其不随年龄、性别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多项研究表明2 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p 值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其中有清蛋白尿者血清Cp 增高比无清蛋白尿者更显著,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故测定血清Cp 有助于诊断早期DN。 2.1.4 糖基化终产物(AGEs):AGEs 是指糖的醛基与蛋自质的氨基端在非酶催化下生成的一类物质,可促进DM 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发生。Thomas 等[7]研究显示,在高血糖状态下,体内产生的AGEs 可引起肾小球的滤过屏障损害,且损害程度与AGEs 含量呈正相关。 2.1.5 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炎症因子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在糖尿病早期即可观察到炎症因子的明显变化,DN 早期亦可观察到多种炎症因子的改变,以IL-8,IL-10 为代表。刘莉红[8]研究显示,IL-8,IL-10 在DN 早期明显升高,并与肾脏损害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DN 发生的早期预测指标之一。 2.1.6 内脂素(visfatin):内脂素是近来发现的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细胞因子,具有促炎作用、免疫反应和烟酸胺磷酸核糖转移酶活性,研究表明[9],内脂素与糖尿病早期内皮功能失调有关,DN 患者比糖尿病患者血内脂素水平高,早期即呈现明显改变,是诊断糖尿病早期肾脏损伤的有效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2.2 尿中的指标2.2.1 尿微量白蛋白(mAlb):是一种带有负电荷的白蛋白分子,在正常状态下由于分子筛屏障和电荷屏障的作用,相对分子量>6900的蛋白基本不能通过滤过屏障。而糖尿病患者肾微血管损伤,肾小球基底膜结构蛋白的非酶糖化,基底膜电荷屏障缺陷,同时肾脏近曲小管受损均导致尿蛋白的产生[13]。正常mAlb 一般在20mg/L 以下,当mAlb 增至20~200mg/L 时称为微量白蛋白尿,此时尿常规的蛋白测定通常为阴性,故定期测定mAlb 是诊断早期DN 的重要指标。一旦由微量白蛋白尿发展为蛋白尿,肾功能的进一步衰竭将是不可避免的。 2.2.2 N-乙酞-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是一种酸性水解酶,存在于所有组织中,尿NAG 主要来源于肾,在肾小管细胞,尤其是皮质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内含量较多。当DN 患者出现肾小管上皮细胞受损时,尿NAG 活性显著增高,且早于其他尿酶。故可认为尿NAG是反映早期DN 患者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可靠指标之一。随着对DN研究的不断增加,认识到糖尿病肾小管损伤可早于肾小球损伤。随着病情的加重,尿NAG 呈升高趋势,且与尿白蛋白排泄率、血肌酐呈正相关,与GFR 呈负相关,说明尿NAG 的检查可估计糖尿病肾损害程度。尿NAG 是一种反映肾小管损害情况敏感且特异性的实验室指标[10]2.2.3 β2-微量蛋白(β2-MG):是一种由99 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单链多肚低分子量蛋白质,其在血清和尿液中的浓度可以作为肾小管损伤标志物,直接反映出肾脏功能的好坏[11]。运用β2-MG 评价肾功能时应排除引起血β2-MG 增高的疾病。血β2-MG 经肾小球自由滤过,其中99.9%以上被近曲小管重吸收和降解。苦血β2-MG 正常而尿β2-MG 增高,提示近端小管受损,当近端小管轻度受损时,尿β2-MG 即明显增高,且与肾小管重吸收率呈正相关。 2.2.4 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是血中维生素的转运蛋白,是一种低相对分子量的亲脂载体蛋白,由肝合成,广泛分布在血清、脑脊液、尿液中。血中游离RBP 被肾小球滤过,在近曲小管重吸收和降解。 正常人尿RBP 的含量通常很低,约在0.1 mg/L。当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受损,尿RBP 即出现升高,尿RBP 排出量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明显正相关。测定RBP 能早期评价肾小管功能的损伤情况,且能灵敏反映肾近曲小管的损害程度。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 诊断标准: 西医:参照2013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诊断标准。Ⅰ期:肾小球高滤过,肾体积增大。Ⅱ期:间断微量白蛋白尿,患者休息时晨尿或随机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ACR)正常(男mmol,部分可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病理检查肾小球病变更重,部分肾小球硬化,灶壮肾小管萎缩及间质纤维化。Ⅴ期:肾衰竭期。 中医:符合2007年中华中药学会发布的《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DN以下证型表现者: 1气阴两虚证:症见尿浊,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咽干口燥,头晕多梦,或尿频尿多,手足心热,心悸不宁,舌体瘦薄,质红或淡红,苔少而干,脉沉细无力。2肝肾阴虚证:症见尿浊,眩晕耳鸣,五心烦热,腰膝酸痛,两目干涩,小便短少,舌红少苔,脉细数。 3气血两虚证:症见尿浊,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面色淡白或萎黄,头晕目眩,唇甲色淡,心悸失眠,腰膝酸痛,舌淡脉弱。 4脾肾阳虚证:症见尿浊,神疲畏寒,腰膝酸冷,肢体浮肿,下肢尤甚,面色白,小便清长或短少,夜尿增多,或五更泄泻,舌淡体胖有齿痕,脉沉迟无力。 治疗方案: 西医: 1.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阻断剂:AGEs是持续高血糖状态下多种蛋白质非酶糖基化反应的终末产物,与RAGE相结合可引起肾脏损伤。RAGE阻断剂可以有效的预防肾脏病变。目前主要的药物有氨基胍(AG)、AGE中和剂、AGE交联阻

肾功能及肾损伤标志物——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解析复习过程

肾功能及肾损伤标志物——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 G A L)解析

肾功能及肾损伤标志物——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NGAL)解析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是lipocalin的一种,最初是在激活中性粒细胞中被发现的一种小分子量分泌性蛋白,现代研究表明,NGAL是诊断急性肾损伤的最有效生物学标志物之一。 NGAL的合成及分布 NGAL由肾小管细胞、中性粒细胞等细胞类型合成,它标志性的存在于循环内,可被肾小球自由滤过,并被肾小管上皮细胞截获降解。 肾功能异常时,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分泌大量的NGAL,大量NGAL通过诱导肾小管间质中浸润的中性粒细胞发生凋亡从而保护肾组织免受炎性细胞的损害,以此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再生。 NGAL在肾脏中的表达会因多种原因的肾损伤而显著升高,并且释放到尿液和血浆中。 正常情况下,NGAL在尿液和血浆中维持一个较低水平,而肾损伤时则在非常短的时间(2-4h左右)急速升高。 NGAL在AKI中的应用 NGAL用于AKI 的早期诊断 急性肾功能损伤( AKI) 时血、尿NGAL浓度会迅速升高,2h最为明显( 比临界值升高几十至几百倍),而血清肌酐( sCr) 、尿酶等传统指标往往要在24~72h 后才明显升高,因而NGAL可用于AKI 的早期诊断。 大量研究证明,肾脏在顺铂诱导的肾脏急性损伤后约2h 就能在尿中检测到NGAL,而检测出血肌酐明显改变要在等到3-4 d后,同样在肾脏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后3h在尿中也能检测到NGAL。儿童心脏手术后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在手术后2h血、尿NGAL的浓度明显升高,而血肌酐明显升高则要等到1~3d后。 NGAL可用于AKI的鉴别诊断 尿NGAL可鉴别AKI、肾前氨血症、慢性肾病和正常肾功能病人。 NGAL可用于AKI的危险分层 ICU诊断中NGAL能够预测急性肾损伤的严重程度;NGAL对不同程度的AKI诊断体现出高灵敏性和特异性。 NGAL可用于AKI临床结果的预测(发病率、死亡率等) 评估预后,NGAL 可作为AKI 的预后指标之一。

20种肾损伤标志物大盘点(2020)

20种肾损伤标志物大盘点(2020) 编者按:早期诊断并积极干预是改善肾损伤预后的关键,因此临床上需要能够更早发现肾功能损害和更早诊断的生物学指标,同时需要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近年来许多更敏感更早期的生物标志物被开发出来,下面为大家概要介绍。 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 肌酐来源于自身骨骼肌和饮食中的肉类,正常情况下,肌酐经肾小球滤过随尿液排出。以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为例,常用诊断指标为Scr,但是,Scr水平受年龄、性别、种族、代谢、蛋白质摄入量及药物作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如H2阻断剂西咪替丁片、抗心律失常药决奈达隆、抗生素甲氧苄啶、HIV感染治疗药物可比司他等,其误差率可高达50%,Scr明显升高往往发生在对比剂使用48h后,不仅造成CIN诊断准确率低,也使得诊断滞后,意味着正在或已经发生CIN的患者失去了预防和减轻肾损伤的最佳时机,直接导致CIN病死率上升。 周期阻滞生物标志物(TIMP-2和IGFBP-7)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 7,IGFBP7)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 loproteinase 2,TIMP-2)的组合似乎是目前一个有前途的同时具有临床和科研潜力的生物标志物,都是G1细胞周期阻滞蛋白,在缺血性和炎性刺激后,在受损肾小管细胞中合成和分泌,通过结合内皮细胞表面的α3β1 整联蛋白,肾小管上皮细胞进入G1细胞周期阻滞,避免带有受损脱氧核糖核酸(DNA)的细胞分裂,阻断内皮细胞增殖及血管生成,维持这种状态直到DNA完全修复。TIMP-2和IGFBP7都在AKI早期表达,标志着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有研究称IGFBP7可用于预测肾功能恢复、AKI 评估、肾脏替代疗效观察,两种标志物都已在验证试验中进行了评估,TIMP-2×IGFBP7>0.3对AKI的发展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factor 23,FGF23) FGF23是一种调节磷和维生素D代谢的骨源性激素,在慢性肾脏病(CKD)早期参与血磷代谢调节,在正常人群,FGF23水平随磷摄入量增加而升高且在小范围内波动。FGF23的升高发生在肾病早期,与α-klotho 和骨化三醇水平降低平行,并先于PTH 以及血浆磷酸盐的升高,有学者发现AKI后,先于NGAL和肌酐,血FGF23迅速升高,且血FGF23高水平提示AKI不良预后。 另有大量临床数据显示,FGF-23浓度随CKD病情进展逐渐升高,目前认为,FGF-23是最早出现的CKD-MBD检测指标。透析患者中FGF23水平可以达到正常值的1000倍以上,血FGF23升高是透析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但是,截至目前,FGF23核心调控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炎症性肠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非肾性贫血或心功能不全以及促炎性细胞因子、铁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等因素也会造成FGF23水平升高。 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

终末期糖尿病肾病透析方式的选择

终末期糖尿病肾病透析方式的选择 糖尿病肾病(DKD)是指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表现之一,其在慢性肾衰竭病程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在欧美和亚洲发达国家,DKD已取代慢性肾小球肾炎,成为慢性肾衰竭的首位病因。 全球透析患者数量逐年增加,目前大约有200万人依靠透析维持生命,我国现有11万血液透析患者。上海市透析登记显示,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中DKD的比例由1999年的9.0%升至2006年的18.4%;而据2008年的一份报告,我国台湾地区ESRD患者新增率居世界第一,DKD患者的比例占到了42.4%,我国大陆为19%。可见,DKD 导致ESRD的比重正日益加大。 DKD病情复杂,合并症多,其病变涉及多个器官。同非DKD患者相比,DKD患者通常提前出现尿毒症症状,其水钠潴留、贫血及全身中毒症状也更为显著;DKD患者的血肌酐(Scr)水平往往不能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当Scr>352 u mo1/L后,其肾病进展却异常迅速。因此主张及早行替代治疗。透析方式的选择是一个重要问题,以下从透析的充分性、残余肾功能、并发症、远期预后及生存率、营养状况等方面进行比较。 1、透析的充分性 透析的充分性是指:把透析相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降至最低水平而给予患者的透析剂量。尿素、肌酐的清除率与透析患者的发病率和

病死率相关,因而可用这两种溶质的清除率来反映透析的充分性,临床上常用尿素清除指数(Kt/V)来作为衡量透析充分性的指标。Kt/V 通常大于1.0,其值越大,代表透析越充分。 在透析充分性方面,HD不如PD。原因有二:一,半透膜:腹膜透析(PD)是以人体腹膜为半透膜,能广泛清除中、小分子类毒素;血液透析(HD)是以人工膜为半透膜,仅以清除小分子类毒素为主;二,透析小时数:PD全天持续进行,HD每周12小时左右。Keshaviah P 等利用峰值浓度方法建立的尿素动力学模型显示,每周规律连续性PD 的Kt/v值为1.7,这一结果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上则等同于每周HD 的Kt/V值2.6。 2、残余肾功能 残余肾功能(RRF)对于ESRD患者意义重大,是影响透析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无论HD还是PD患者,原发性肾脏疾病的性质对RRF均有很大的影响。DKD患者在替代治疗过程中血压及血糖的不规则波动幅度,造成其残余肾功能较非DKD患者丧失的要快数倍。 在保护RRF方面,PD优于HD。原因有二:一,肾脏血流动力学:因为PD为持续治疗,患者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的滤过压较恒定,肾脏的血流动力学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而HD为间断疗法,每次HD时患者体内的有效血容量和渗透压会发生急剧的变化,导致机体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状态,影响肾脏的血液供应,加重肾脏的损伤。HD早期所致RRF的快速降低,很大程度上与肾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有关。二,半透膜的生物相容性:PD是利用患者自身的腹膜作为半透膜,生物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