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新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检测题(Word版 含答案)

最新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检测题(Word版 含答案)

最新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检测题(Word版 含答案)
最新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检测题(Word版 含答案)

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如图,在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该实验原理是_____.

(2)如果测得小车从A滑到C的时间t AC=2.4s,小车从A滑到B的时间t 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 AB=_____cm/s,则BC段的平均速度v BC=_____cm/s;

(3)由实验看出,下车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_____(选填“慢”“快”).

(4)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_____(选填“大”或“小”).

(5)为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v=s AB/t BC,他的做法正确吗?_____.

(6)聪明的小杜发现AB段和BC段路程的特点,算出了AC段平均速度v,AB段的平均速度v1,觉得还可以用公式直接算出BC段的平均速度v2,则v2=_____(用v、v1).

【来源】重庆八中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

【答案】 v=s/t 25 50 快小不正确1

1

2

vv

v v

-

【解析】(1)该实验原理是:v

s

t

= .(2)s AB

BC

s

==40.00cm,t AC=2.4s,t AB=1.6s,

tBC 2.4s 1.6s0.8s

AC AB

t t

=-=-=,则AB段的平均速度v AB

40

25cm/s

1.6

AB

AB

s cm

t

===,则BC段的平均速度v BC

40

50/

0.8

BC

BC

s cm

cm s

t s

===.(3)由

BC AB

v v

>可以看出,小车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4)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量时间偏大,故AB段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小。(5)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B点的速度为0,小车从A点由静止释放,B点的速度不为0,故两次从B到C的时间不同,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不同,所以该做法错误。(6)AC段平均速度v,路程为s,时间为t, 由v

s

t

=得,t

s

v

= AB段的平均速度为v1 ,路程为

2

s

,时间为t1,由v

s

t

=得,t1

11

2

2

s

s

v v

== ,BC段的平均速度为v2,路程为

2

s

,时间为

211t 2s

s t t v v =-=-,由v s t

= 得,v21211

2222s s

vv s s t v v v v ===--. 点睛:求v 2的表达式,推导过程较难,应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2.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 点和C 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1)图中AB 段的距离S AB =________cm ,测得时间t AB =1.6 s ,则AB 段的平均速度v AB =______cm/s ;

(2)如果小车过了B 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 AB 会偏________;

(3)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____________由静止开始下滑。

【来源】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质量抽查)

【答案】40.0cm 25 cm/s 小 同一位置

【解析】

【分析】

【详解】

(1)[1]由图知道,AB 段的距离

S AB =80.0cm-40.0cm=40.0cm

[2]又因为测得时间t AB =1.6 s ,所以,AB 段的平均速度

AB AB AB 40.0cm 25cm/s 1.6?s

S v t === (2)[3]如果让小车过了B 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s v t

=

知道,平均速度会偏小。 (3)[4]实验中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是为了减小误差,所以实验中应保证小车每次通过的距离相等,即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

3.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 点和C 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1)图中AB 段的距离s AB =________cm ,测得时间t AB =1.6s ,则AB 段的平均速度v AB =________m/s 。

(2)如果小车过了B 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 AB 会偏________。(选填“大”或“小”)

(3)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________由静止开始下滑。 (4)v AB ________(选填“>”“<”或“=”)v BC 。

(5)小车从斜面下滑过程中,其主要能量转化情况是________。

(6)如图是两位同学在一段时间内以不同速度匀速直线运动的三幅照片,请你在如图坐标中标上适当的物理量和单位,并用图象分别描述出男女同学的大致运动情况________。

【来源】2019年广东省汕尾陆丰市中考一模物理试题

【答案】40.0 0.25 小 同一位置 < 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见解析

【解析】

【分析】

【详解】

(1)[1][2]小车运动距离

s AB =80.0cm ﹣40.0cm=40.0cm

t AB =1.6s ,小车通过AB 段的平均速度

v AB =AB AB s t =0.41.6m s

=0.25m/s (2)[3]如果让小车过了B 点后才停止计时,所计时间偏大,用公式v =s t

知,速度偏小。 (3)[4]实验中应多次测量,应保证小车每次通过的距离相等,故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

(4)[5]小车从A 到C 的过程中做加速运动,速度越来越大,故在BC 段的速度大于AC 段的速度,即v AC <v BC 。

(5)[6]车从斜面下滑过程中,小车的质量不变,小车所处的高度逐渐降低,速度越来越快,因此重力势能逐渐减小,动能越来越大,故该过程小车的重力势能转化为了动能。

(6)[7]由图知,女同学追赶并超过了男同学,女同学的速度比男同学的速度大;两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二人的v ﹣t 图象:

由图知一开始女同学是落后于男同学的,二人的s﹣t图象:

4.如图所示,将一块长木板的左侧垫高,使之成为有一定倾角的斜面,木板的右端安装一块挡板,挡板上粘有橡皮泥。现将一辆小车从图示位置(小车左边缘与木板上端齐平)自由释放,小车下滑到挡板处停止运动。测得小车的运动时间为t;测得小车的长度为1s,木板的长度为2s,问:

(1)上述实验过程中,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除了秒表,还有_______。通过上述测量,可以测得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v=________(用题中字母来表示);

(2)若小车释放瞬间立即按下秒表开始计时,但小车在挡板处撞停时由于测量者不够专注,稍微迟缓一下才按下秒表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跟真实值相比偏_________。为减小小车运动时间的测量误差,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倾角适当___________些;

(3)下图中可能准确反映小车运动情况的是_______。

【来源】江苏省常熟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学业水平调研物理试题

【答案】刻度尺

21s s t

- 小 小 D 【解析】

【分析】 (1)要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需要测量物体运动的距离和时间,测量路程用刻度尺,测量时间用秒表;已知物体运动的距离和时间,根据s v t

=求出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2)迟缓一下才按下秒表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根据s v t =

判断平均速度的大小;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

(3)小球是在做加速运动,随着时间的推移,速度是逐渐变大的,由此选出图像。

【详解】

(1)[1]计算速度需要知道路程和时间,题中已有秒表测时间,还缺少测量路程的刻度尺。

[2]由图可知,小车运动的路程为

21s s s =-

则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21s s s v t t

-== (2)[3]迟缓一下才按下秒表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公式s v t =

可知,平均速度会偏小。

[4]为减小小车运动时间的测量误差,应使斜面的倾角适当小一些,使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时间更长。

(3)[5]由图中小车的运动轨迹可知,小球运动的速度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大,则图D 符合题意。

故选D 。

5.为比较纸锥下落快慢,小波用两个等大的圆纸片,分别裁去一个扇形,做成图甲所示的A 、B 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

(1)小波想通过比较纸锥从同一高度下落到水平地面的先后,来确定纸锥下落的快慢,他应该选择图_____ (选填“乙”或“丙”) 所示的位置开始释放。实验中为了减小测量误差,应该让两个纸锥从更_____的地方开始下落;

(2)小波用频闪相机拍下某一纸锥下落过程,如图丁所示;

①能反映出该纸锥下落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是_____(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A. B. C.

D.

②已知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照片的缩放比例为1∶30,则纸锥经过B位置时的实际速度为_____m/s;

(3)小组间交流时,发现不同小组测得不同纸锥下落的最大速度不同。为此提出两个猜想:猜想一∶影响纸锥下落最大速度可能与纸锥锥角的大小有关

猜想二∶影响纸锥下落最大速度可能与纸锥质量的大小有关

①小波在某次实验中看到B纸锥先落地,从而得出锥角小的纸锥下落速度大。对此,你认为小波所得的结论_____(选填“可靠”或“不可靠”),你判断的理由是_____;

②为了验证猜想二,简要的做法是选择形状_____(选填“相同”、“不同”)质量_____(选填“相同”、“不同”)的纸锥竖直下落,分别测出它们的最大速度。

【来源】2019年陕西省西安市西工大附中中考三模物理试题

【答案】乙高 A 1.5 不可靠没用控制纸锥的质量相同相同不同

【解析】

【详解】

(1)[1]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把两个纸锥拿到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图乙中两纸锥的下端高度相同,图丙中两纸锥的上端高度相同,故应选图乙。

[2]比较下落快慢,可采用相同距离比时间的方法,如果高度太矮,时间差距不明显,所以

应从更高的地方开始下落。

(2)①[3]由图丁可知,纸锥在下落过程中,在相同时间下落过程先变大后不变,可知纸锥先加速后匀速,因此A 图像符合题意。

②[4]由图丁可知,最后做匀速直线运动,BC 间的距离为1cm ,所以纸锥由B 到C 的实际路程为

1cm ×30=30cm=0.3m

时间为0.2s

0.3m =1.5m/s 0.2s

s

t ν== (3)①[5][6]实验(1)中没有控制纸锥的质量相等,因此不能得出:锥角小的纸锥下落速度大,小明所得的结论是不可靠的,要科学的探究纸锥下落的最大速度与纸锥的锥角大小关系,应该:用质量和半径相同的,锥角不同的两个纸锥做实验。

②[7][8]为了验证猜想二:影响纸锥下落最大速度可能与纸锥质量的大小有关,应该:选择形状相同、质量不同的纸锥竖直下落,分别测出它们的最大速度。如果质量不同的纸锥速度相同,说明最大速度与质量无关,如果质量不同的纸锥速度不同,说明最大速度与质量有关。

6.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设计的测量小车在固定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装置图.小车从带有适当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 、B 两处时,电子时钟所显示的两个不同的时刻,则:

(1)由图可知,斜面上的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________mm.

(2)该实验原理是________.

(3)在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倾角适当________(填“大”或“小”)一些.

(4)由图可知:小车在A 、B 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5)如果小车过了B 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 AB 会偏________.

(6)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____________由静止开始下滑.

(7)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________(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来源】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答案】2 s v t

=

小 0.03 小 同一位置 变速 【解析】

【分析】

(1)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

(2)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是速度的公式;

(3)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

(4

)从图中得到AB 的距离和时间,根据速度的公式得到平均速度;

(5)让小车过了B 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分析平均速度的变化;

(6)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保证小车每次通过的距离相等; (7)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过程中的运动状态,越来越快.

【详解】

(1)由图得到刻度尺上一个大格是1cm ,里面有5个小格,分度值是2mm ;

(2)该实验的原理是s v t

=; (3)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一些,使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时间更长;

(4)AB 段的距离是s AB =9.00cm ,AB 所用时间为t AB =3s ,小车在AB 段的平均速度为9.00 3.00/0.03/3AB AB AB s cm v cm s m s t s

====; (5)如果让小车过了B 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公式s v t

=

得到平均速度会偏小; (6)实验中应多次测量,应保证小车每次通过的距离相等,故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

(7)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属于变速直线运动.

7.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分度值为1 cm 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时间是小车到达A 、B 、C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时刻:

(1)此实验根据公式________进行测量的。所用的测量工具应该有_____和_________;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 _____ (填“陡”或“缓”)些;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 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导致所测AC 段的平均速度偏_______ 。(填“大”或“小”)。

【来源】内蒙古翁牛特旗乌丹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答案】v =

s t 刻度尺 秒表 缓 大 【解析】

【详解】

(1)[1]平均速度是指某段时间内的路程与这段时间的比值,计算公式为v =s t

[2][3]实验中要用刻度尺测量路程,用秒表测量时间;

(2)[4]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缓一些;

(3)[5] 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计时晚,所计时间偏小,用公式v=

s

t

算出的速度偏大。

8.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 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 _____ (填“大、小”)。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

s AB=_____ cm,t BC=_____ s,v AC=_____c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 段的平均速度v AC偏_____(填“大、小”)。

【来源】贵州省遵义市第十一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答案】

s

v

t

=;小; 40.0; 1; 30.0;大。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探究测量平均速度实验的原理和数据处理。

【详解】

(1)[1]测量平均速度,所用的公式是

s

v

t

=;

(2)[2]为了方便计时,应让小车冲下斜面的运动较慢,所以应使斜面坡度较小;

(3)[3][4]由图可知,从A到B的路程s AB=4.00dm=40.0cm;从B点到C点所用的时间

t BC=1s;

[5]从A到C的路程s AB=9.00dm=90.0cm,对应的时间t AB=3s,所以从A到C的平均速度

90.0cm

30.0cm/s

3s

AC

AC

AC

s

v

t

===

(4)[6]如果小车过A点后才开始计时,那么实际测得的从A到C的时间会偏小,但s AB保持不变,所以对应的平均速度v AC偏大。

9.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方框内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_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_______。(填“大”或“小”)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 段的平均速度AC

v偏_______。(填“大”或“小”)

(4)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AC

v=______m/s.(保留两位小数)

(5)通过实验可知:AC

v______

BC

v。(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来源】甘肃省民勤县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答案】

s

v

t

=小大 0.03 小于

【解析】

【详解】

(1)[1]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为

s

v

t

=;

(2)[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实验时间不能太短,即小车的速度不能太快。所以斜面的坡度应该较小;

(3)[3]若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会导致AC段的时间AC

t较小,即AC

AC

AC

s

v

t

=会偏大;(4)[4]由图可知AC=10.0cm

s,

AC

3s

t=。所以:

AC

AC

AC

10.0cm

=0.03m/s

3s

s

v

t

==

(5)[5]由图可知:

AC

AC

AC

10.0cm

=0.03m/s

3s

s

v

t

==

BC

BC

BC

5.0cm

=0.05m/s

1s

s

v

t

==

所以AC BC

v v

<。

10.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

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1)图中AB段的距离s AB=_____cm,测得时间t 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

v AB=_____cm/s;

(2)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_____;

(3)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_____由静止开始下滑;

(4)v BC_____v AB(填“>”、“<”或“=”)。

【来源】四川省成都市八校联考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开学考试物理试题(3月月考试题)

【答案】40.0 25 小同一位置>

【解析】

【分析】

【详解】

(1)[1]由图知道, AB段的距离是:

s AB =80.0cm-40.0cm=40.0cm;

[2]由于AB段的时间是t AB =1.6s,所以,小车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是:

AB AB

AB 40.0cm

1.6

25cm/

s

s

s

v

t

===,

(2)[3]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公式

s

v

t

=知道,

平均速度会偏小;

(3)[4]本实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目的是为了减小误差;实验中多次测量,应保证小车每次通过的距离相等,所以,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

(4)[5]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做加速运动,速度越来越大,所以,在BC段的速度大于AC段的速度,即v BC>v AC。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图像专题

物理复习专题《运动的快慢》图像题专题 1.(2012?上海)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同方向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 大于乙的速度,它们的s ﹣t 图象如图所示a 、b 、c 三条图线中的两条,运动5秒 甲、乙间的距离大于2米,则( A ) 2.(2012?泉州)如图(甲)是某物体运动的s ﹣t 图象,则图中能与之相对应的v ﹣t 图象是( B ) 3.(2011?南平)小明和小华在操场上沿直跑道跑步,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关系 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 法正确的 是( C ) 4.(2011?泸州)甲、乙两位同学 进行百米赛跑,假如把他们的运 动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他们同时从起跑线起跑,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位置如右图所示,在下图中分别作出的在这段时间内两人运动路程S 、速度v 与时间t 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 B ) 5.(2011?湖州)某同学的 爸爸携全家 驾车去太湖 渔人码头游 玩,在途经太湖路时,路边蹿出一只小猫,他紧急刹车才没撞到它.如图为紧急刹车前后汽车行驶的时间﹣﹣速度图象,根据图象分析不正确的是( D ) 6.(2010?台湾)如图为一物体朝固定方向做直线运动的速度(v )与时间(t )的关系图,在下列四种运动中,何者速度(v )随时间(t )的变化最可能以如图表示( C ) 7.(2010?广州)甲、乙两人同时从 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D ) A . B . C . D . 8.(2009?潍坊)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 9.(2009?恩施州)可以用图象来表示物体的运动状态,如图所示,表示物体运动速度相同的是 A . 甲的s ﹣t 图一定为图线a B . 甲的s ﹣t 图可能为图线b C . 乙的s ﹣t 图一定为图线c D . 乙的s ﹣t 图可能为图线a A . B . C . D . A . 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 . 前2s 内,小明跑得更快 C . 8s 内,小明的速度是5m/s D . 8s 内,小明跑的路程更长 A . B . C . D . A . 紧急刹车发生在8:27 B . 在8:23~8:27时间段内他驾车匀速前进 C . 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最大速度为60千米/时 D . 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平均速度为60千米/时 A . 汽车沿着直线自静止加速的过程 B . 物体由静止自由铅直掉落的过程 C . 机车沿直线运动,紧急刹车至静止的过程 D . 保龄球在无摩擦力的水平面上,沿着直线滑动的过程 A . 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 B . 4s ~8s 内,甲乙同学都匀速直线运动 C . 0s ~8s 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 D . 8s 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机械运动 检测题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 某同学坐在行驶的列车内,若说他是静止的,则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铁轨 B.在车内走动的乘务员 C.车窗 D.路边的树 2. 下列情况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小鸟在空中飞行 B.河水流动 C.水凝固成冰 D.雨滴下落 3. 如果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内通过的路程,那么它前内的速度是( ) A . B . C . D .无法确定 4. 小明和小华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 系如图1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前2 s 内,小明跑得更快 C.8 s 内,小明的速度是5 m/s D.8 s 内,小明跑的路程更长 5. 如图2所示为晓艳旅游时记录汽车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 图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出发8 h 内和l2 h 内走过的路程相同 B.在5 h 到8 h 内共走了270 km 的路程 C.汽车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47.5 km/h D.汽车在2 h 至4 h 之间速度最快,那时的速度为12 m/s 6. 小芳骑着自行车在上学的路上,若说她是静止的,则选择的 参照物是( ) 图2 A.路旁的树木 B.迎面走来的行人 C.小芳骑的自行车 D.从小芳身边超越的汽车 7. 小李家准备买新房,他看到某开发商的广告称,乘车从新楼盘到一家大型商场只需3 min 。据此你认为从新楼盘到该大型商场比较接近的路程是( ) A.200 m B.400 m C.2 000 m D.10 000 m 8. 运动会上,100 m 决赛,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 同时到达终点。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 B.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 C.两者的平均速度相等 D.两人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 9. 为宣传“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理念,三个好朋友在某景点进行了一场有趣的运动比赛。 小张驾驶电瓶车以36 km/h 的速度前进,小王以10 m/s 的速度跑步前进,小李骑自行车,每分钟通过的路程是0.6 km 。则( ) A.小张速度最大 B.小王速度最大 C.小李速度最大 D.三人速度一样大 10. 某同学平常走路步行40 m ,需40 s 的时间,现在这个同学用6 min 30 s 的时间沿操场 跑道走完一圈,那么跑道的周长最接近于( ) A.400 m B.300 m C.200 m D.150 m 11. 对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由s = t 可知,运动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 s /m 2468O 10203040t /s 小华 小明υ/(km·h -1)2468O 306012090t /h 1012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实验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实验 教学工作计划 宋国林 2017 9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实验教学工作计划 物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探究实验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对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对物理知识的巩固和运用有着重要的作用。本学期我们对探究实验进行了探究性的研究。 1.确定实验教学指导思想,强化实验教学目标 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确定以实验为基础,用实验来展开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操作实验、设计实验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加强实验教学的研究,尽量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把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通过挖掘教学内容的学术性,有机地把课内探究延伸到课外.总之,尊重科学,实事求是,以实验创新为前提,使学生达到掌握物理实验技能和科学方法,养成科学态度,学会运用实验手段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为指导思想,强化实验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在实验的全过程中自始至终抓好“七个正确”:其一,选择仪器正确;其二,安装调试实验装置正确;其三,操作规程正确;其四,观察方法正确;其五,测量读数正确;其六,处理数据正确;其七,实验结论正确. 2.探索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发挥主导、主体功能 探索适应新课程下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建立起设计实验教学程序、优化实验教学过程、指导实验方法、培养创新能力的“引导—探索—实验—掌握”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充分相信学生,使学生主动参与实验.

课本让学生看,实验让学生做,思路让学生想,疑难让学生议,错误让学生析.让学生独立设计实验,利用物理实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单向信息传递为双向式、多向式信息传递与交流,教师在课内讲重点、关键点和注意点,发挥好主导调控作用.主要方式是采取提问、答疑、讨论、观察实验现象、动手操作等.在实验中,加强对学生实验方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演示实验下放成随堂小实验或学生分组实验的探讨。 在演示实验的教学中,有时也将其下放为学生随堂小实验,甚至设计成学生分组实验来操作。课后达标结果显示:演示实验下放为随堂小实验的教学,授课效果是理想的,后面的结果不是很理想。由此可见,这种教法在实践中有其明显的优越性,特别有利于学生相关领域的发展及有关内容的授课。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练习题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练习 题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练习题 一、填空题(35分) 1.物理学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做机械运动时,被选来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取决于。这就是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3.我国古书《套买曜》上记载有:“人在舟中闭牖(门窗)而坐,舟行而人不觉”这是运动的的生动描述,其中“舟行”是以为参照物,“人不觉”是以为参照物. 4.乘客坐在行驶的火车上,以火车为参照物人是的,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时,人是. 5.平时所说“月亮躲进云里”是以为参照物,说“乌云遮住了月亮”是以为参照物.我国发射的风云二号通讯卫星相对是静止的.相对于是运动的.人们常说地球在公转的同时自转着,“公转”是以为参照物,自转又是以为参照物. 6.空中加油机在空中给歼击机加油的过程中,若以为参照物,他们都是运动的,若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歼击机是的. 7.“旭日东升”是以为参照物的,“日落西山”是以为参照物的. 8.坐在甲车里的人,看见路边树木向北运动,他是以为参照物.他看到并排的乙车静止,若以树为参照物,乙车是的.

9.长征三号火箭运载同步卫星升空,此时,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的,以火箭为参照物,卫星是的,当卫星脱离火箭绕地球运转时,以地球 为参照物,卫星是的,以火箭为参照物,卫星是的. 10.小红骑自行车在公路上行驶,当天虽无风,但小红骑在车上觉得刮了西风,以小红为参照物,空气是向运动的,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红向行驶. 11. 我们唱的歌“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是以为参照物. 12.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一般选________做参照物。 13.车里的人看路边的树向后退是以________做参照物。 14.乘客坐在行驶的火车上,以火车为参照物。人是________,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人是________的。 15.太阳从东方升起,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月亮在云间穿行,这时我们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 16.以________为参照物,人造地球同步卫星是静止的,以________为参照物,人造地球同步卫星是运动的。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在研究机械运动时,必须选择地面或地面上静止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 () 2.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 () 3.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4.自然界中不存在绝对静止的物体. () 5.我们说小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这种运动是相对的. () 6.研究物体做机械运动时,可以任意选择某一物体为参照物,但它一定要是静止的.()

八年级物理下实验总结

八年级物理实验教总结 下学期 年级:八年级 班级: 教师: 2015.7.15

一学期的教学工作结束了。在校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全体物理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本学期的实验教学工作完成的很圆满,很顺利。现总结如下: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对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对物理知识的巩固和运用有着重要的作用。本学期我们对实验进行了探究性的研究。 1、确定实验教学指导思想,强化实验教学目标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确定以实验为基础,用实验来展开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操作实验、设计实验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加强实验教学的研究,尽量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把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通过挖掘教学内容的学术性,有机地把课内探索延伸到课外。总之,尊重科学,实事求是,面对群体,以实验创新教育为前提,使学生达到掌握物理实验技能和科学方法,养成科学态度,学会运用实验手段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为指导思想,强化实验教学目标。 2、探索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发挥主导、主体功能 大力探索改革不适应新时期形势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建立起按科学设计实验教学程序、优化实验教学过程、指导实验方法、培养创新能力的“引导-探索-实验-掌握”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充分相信学生,使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课本让学生看,实验让学生做,思路让学生想,疑难让学生议,错误让学生析。让学生独立设计实验,利用物理实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

主动性。变单向信息传递为双向式、多向式信息传递与交流,教师在课内讲重点、关键点和注意点,发挥好主导调控作用。主要方式是采取提问、答疑、讨论、观察实验现象、动手操作等。在实验中,加强对学生实验方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按教学大纲规定必做的分组实验,并将学生分成三种类型:第一类是理解能力差,反应较慢,动作缓慢;第二类是思维敏捷,动作粗糙;第三类是独立思考,动手能力强。不管哪类学生整个实验过程全部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教师必要时答疑引路。 3、全体师生在思想上都很重视。 每次实验,教师都能够认真的准备,并事先演习一遍。同学都能够做到先预习,熟悉实验的目的、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并严格按实验要求进行操作。实验结束后能及时整理仪器并按要求进行送回仪器室,摆放到指定位置。 其次,通过做实验,培养了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对实验的总结,增强了学生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通过做实验,使同学们演习物理的兴趣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培养了学生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本学期的实验工作能够圆满完成是和师生的共同努力分不开的。以后的实验工作我们将更加严格要求,力争作的更好。

第一章《_机械运动》单元测试题(有答案)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计30分) 1、小明同学用刻度尺测出一个物体的长度为172.5 mm,下面物体中最接近这个数值的是() A.物理课本的厚度 B.一根粉笔的长度 C.黑板的长度 D.饮水杯的高度 2、使用一个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毫米刻度尺去测量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这样测量的结果将会() A.偏大 B.偏小 C.正常 D.无法比较 3、关于机械运动的概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的; B.所谓参照物就是我们假设不动的物体,以它作为参考研究其它物体运动情况; C.选取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可以是不同的; D.研究物体运动,选择地面做参照物最适宜,因为地面是真正不动的物体. 4、坐在行驶着的列车中的乘客,我们说他是静止的,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 A.路边的树木 B.走动的列车员C.停在车站上的另一辆车D.火车车箱 5、甲看到:路旁树木向东运动;乙看到:甲静止不动。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应当是() A.甲向西,乙向东运动 B.甲向东,乙向西运动 C.甲乙都向东运动 D.甲乙都向西运动 6、我们观看百米赛跑时,判断谁跑得快的根据是() A.速度的大小 B.跑完相同的距离需要时间的多少 C.在相同的时间内,跑过的距离的长短 D.跑过相同的距离比较平均速度的大小 7、甲物体以乙物体为参照物是静止的,甲物体以丙物体为参照物是运动的,那么以丙物体为参照物的乙物体是() A.可能运动 B.一定运动 C.可能静止 D.以上结论都可成立 8、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8秒内通过的路程是20米,它在第4秒内的速度是() A.2.5米/秒 B.20米/秒 C.5米/秒 D.8米/秒 9、一个运动物体在前2秒内的平均速度是3米/秒,后3秒内的平均速度是5米/秒,则它在5秒内的平均速度是() A.等于4米/秒 B.小于5米/秒而大于3米/秒 C.等于5米 D.大于5米/秒 10、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作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专题卷(有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专题卷(有答案) 一、单选题(共12题;共24分) 1.甲、乙两物体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之比是3:1,其路程之比是2:3,则甲、乙两物体的时间之比是() A. 1:2 B. 2:1 C. 9:2 D. 2:9 2.2011年11月9日,我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与俄罗斯“火卫一”探测器捆绑发射.在捆绑发射升空的过程中,以下列那个物体为参照物,“萤火一号”是静止的() A. 地球 B. “火卫一”探测器 C. 太阳 D. 火星 3.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4s内通过的路程是20m,则它在前2s的速度一定是() A. 80m/s B. 10 m/s C. 5 m/s D. 无法判断 4.下图是利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实验,所记录测量结果正确的是() A. 5.3cm B. 5.25cm C. 3.25cm D. 3.3cm 5.“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1 nm=10﹣9m,纳米技术是以0.1~100nm这样的长度为研究对象的前沿科学.目前我国在对纳米技术的研究方面已跻身世界前列,1.76×109nm可能是() A. 一个人的身高 B. 物理课本的长度 C. 一座山的高度 D. 一个篮球场的长度 6.小明测量小球直径,记录数据分别为2.41cm,2.43cm,2.40cm,2.42cm,2.50cm, 则该球的直径为() A. 2.43cm B. 2.432cm C. 2.42cm D. 2.415cm 7.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A. 山 B. 船 C. 房屋 D. 河岸 8.下列正常运动的物体中,速度是40km/h的可能是() A. 卡车 B. 行人 C. 喷气式飞机 D. “神州六号”飞船 9.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向西快速行驶,一个行人沿该公路的便道向西散步.以汽车为参照物,则行人() A. 向东运动 B. 向西运动 C. 静止不动 D. 无法确定 10.如图,是某小球在水池中下落过程中拍摄的一张照片.已知池壁上每块砖的厚度为a,闪光灯每隔△t 时间闪亮一次(即拍摄一次),根据照片你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①A→C运动是匀速运动;②B→D运动是匀速运动; ③A→C平均速度为3a/2△t;④通过D点时速度为a/△t.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动手动脑学物理答案

第九章 压强 第1节压强 1、估测你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先估计你的体重,它的大小等于你对地面的压力。再测量你站立时鞋底和地面的接触面积,为简单起见,假设双脚站立在松软土地上,整个鞋印范围全部和土地接触。测量时,在方格纸上画出鞋底边缘的轮廓,看鞋底范围内占有多少个方格(不满一格时,凡大于半格的都算一格,小于半格的都不算),再乘以 每一方格的面积。根据得到的数据,计算你对地面的压强。 如果图中每个小格的边长是1cm ,某同学的质量为50kg ,他对地面的压 强是多大?与你对地面的压强相比哪个大? 2、解释下列现象 锯、剪刀、斧头等,用过一段时间就要磨一磨,为什么?书包为什么要 用宽的背带,而不用细绳?啄木鸟有个细长而坚硬的尖喙,这对它的生 存为什么特别重要? 3、骆驼的体重比马大不了一倍,而它的脚掌面积是马蹄子的三倍。这为它在沙漠行走提供了什么有利条件? 4、一个图钉帽的面积是0.8cm2,图钉尖的面积是5ⅹ10-4cm 2,手指对钉帽的压力是20N ,手对图钉帽的压强和图钉尖对墙的压强各是多大? 答案: 1. 解:该同学的重力:G=mg=50kg ⅹ10N/kg=500N 站立时双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S=2ⅹ143cm 2=286cm 2=2.86ⅹ10-2m 2 他对地面的压强:P=S F =500N/2.86ⅹ10-2m 2=1.75ⅹ104Pa 2. 解:锯、剪刀、斧头要磨一磨,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书包带较宽是为了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啄木鸟的喙坚硬而细长,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更有利于啄开树洞。 3. 解:骆驼的脚掌大,可以增大与沙漠地面的接触面积,减小对地面的压强,从而避免脚掌陷入沙中,利于在沙漠中行走。 4. 解:手对图钉帽的压强:P 1=F/S 1=20N/0.8ⅹ10-4m 2=2.5ⅹ105Pa 图顶尖对墙的压强:P 2=F/S 2=20N/5ⅹ10-8m 2=4ⅹ108Pa 第2节液体的压强 1、一个空的塑料药瓶,瓶口扎上橡皮膜,竖直地浸入水中,一次瓶口朝上,一次瓶口朝下,这两次药瓶在水里的位置相同(图9.2-8)。为什么每次橡皮膜都向内凹?为什么橡皮膜在下端时比在上端凹进的更多? 2、图9.2-9中两个容器中盛有同种相同质量的液体,哪个容器底受到的压强大? 9.2-8 9.2-9

《机械运动》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机械运动》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正常人平时步行的速度大约是() A、1.2 m/s B、12 m/s C、1.2 cm/s D、1.2 km/s 2、坐在顺水漂流的船中的乘客,我们说他静止是以哪个物体为参照物的:() 3.某学生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忘记写单位,下列数据的单位是“厘米”的是:() A.一支铅笔的直径是7.1 B.茶杯的高度是11.2 C.物理书的长度是2.52 D.他自己的身高是16.75 4、一著名运动员在100米赛跑中,起跑时速度是9m/s,中途的速度是7m/s,最后冲刺的速度是11m/s,如果他的成绩是10s,则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A、7 m/s B、9 m/s C、10 m/s D、11 m/s 5.小轿车在笔直的高速公路上行驶,通过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30m/s,通过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20m/s,则小轿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A.50m/s B.25m/s C.24m/s D.10m/s 6.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下列关于公式v=S/t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速度v与路程S成正比 B.速度v的大小与路程S、时间t都没有关系 C.当速度v一定时,路程S与时间t成反比 D.速度v与时间t成反比 7.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开始5秒钟内通过5米的路程,接着静止5秒,再在5秒钟内通过10米的路程,物体在这15秒内的平均速度是() A. 1米/秒 B. 15米/秒 C. 2米/秒 D. 1.5米/秒 8.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下列有关它们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相对于地面来说,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 B.选卡车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 C.相对于收割机来说,卡车在运动 D.选地面为参照物,卡车是静止的 9.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A.12.56 cm=12.56×10-2 m=0.125 m B.12.56 cm=12.56 cm×10-2 m=0.125 m C.12.56 cm=12.56÷102 m=0.125 m D.12.56 cm=12.56×10-2 cm=0.125 m 10.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11.大海同学用一把刻度尺4次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下列记录数据中错误的是() A.18.77 cm B.18.76 cm C.18.74 cm D.18.89 cm 12.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错误的是() 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 B.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处量起 C.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写上单位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根据v=s/t可知,运动的路程越长,运动的速度越大 B、根据v=s/t可知,运动的时间越短,运动速度越大 C、物体在相等时间内,运动路程越长,运动的速度越大 D、物体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越短,运动的速度越大 14.小明为了测自己步行的速度,他从400 m跑道的起点从8时10分0秒开始记时,沿着跑道走一圈到终点(即起点),表针指到8时18分20秒,则小明的平均速度是() A.1.25 m/s B.0.73 m/s C.0.67 m/s D.0.8 m/s 15.如果一个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4s内通过20m的路程,那么它前2s内的速度是() A.20m/s B. 10m/s C. 5m/s D. 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 16、“地球同步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某处的上空”,这是以_______为参照物的,若以太阳为参照物,这个卫星应 是________的。 17、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2 min内通过了300 m的路程,它运动的速度是:______ m/s,这个物体在前10 s经过的路程是:_______ m。 18.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前一句是以______为参照物;后一句是以_______为参照物。

八年级上册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上册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整理 物理的学习需要的不仅是大量的做题,更重要的是物理知识点的累积。下面是一篇八年级上册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整理,欢迎大家阅读! 1、长度的测量: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长度的单位换算时,小单位变大单位用乘,大单位换小单位用除 3、正确使用刻度尺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2)使用时要注意 ①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② 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③ 厚尺子要垂直放置④ 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4、正确记录测量值: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1) 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录无意义 (2) 读数时,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不能避免,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免是不该发生的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 6、特殊方法测量 (1)累积法如测细金属丝直径或测张纸的厚度等 (2)卡尺法 (3)代替法 运动描述 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以,对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 2、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1) 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物体不动 (2) 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不同 3、相对静止 两个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或它们之间的位置不变,则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4、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八年级物理上册《动手做实验》同步练习 沪粤版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二、动手做实验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隔掌吸钉是由于手掌具有磁性。 B、隔掌吸钉是因为磁铁对钉子具有吸引力。 C、迅速抽出放在杯子底下的纸片,杯子纹丝不动是因为杯子不受力。 D、相互垂直竖立的两面小镜子能成三个像是根据光的折射原理成像的。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尺是我们最常见的测量工具。 B、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 C、我们测量人的身高要精确到厘米。 D、我们用螺旋测微器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眼睛视线要垂直于刻度线。 B、为了减小实验误差我们要用更加精密的仪器。 C、光年是时间的单位。 D、我们测量50米赛跑要用秒表。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一个成人的心跳次数一般是70次每分。 B、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C、提高仪器的精确度能够消除实验误差。 D、实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二、填空题 5、_________和_________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来源。 6、平面镜成像利用的是_________原理。 7、长度的国际单位是________符号是_______。 8、测量物体时刻度尺的零刻线应与________对齐,尺的位置要和物体平行。 9、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________。 10、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_______,符号_______。

11、一微秒等于_______秒。

动手做实验练习题答案 一、选择题 1.B 2.D 3.C 4.C 二、填空题 5、观察实验 6、光的直线传播. 7、米 m 8、物体边缘 9、测量误差 10、秒 S 11、0.000001

机械运动测试题附答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测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50分) 1.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 2.35cm、2.36cm、2.36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cm B.2.4cmcmcm 2.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国防事业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如图 所示为我国空军战机空中加油时的情景() A.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 B.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机是运动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和战机都是静止的 D.以战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 3.如图所示,菲菲和翔翔坐在车厢内,观察判断火车的运动 情况.菲菲:以窗外的动车为参照物,火车的位置变化了, 因此火车是运动的.翔翔:以窗外的站台为参照物,火车的 位置没有变化,因此火车是静止的.以上判断() A.菲菲正确 B.翔翔正确 C.两人都正确 D.两人都不正确 4.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运动,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t 1 时间内选甲为参照物,乙是向东运动 B.t 1-t 3 时间内甲为匀速直线运动,t 2 时刻甲、乙两物体相遇 C.t 2-t 4 时间内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D.0-t 4 时间内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平均速度大 5.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 B. C. D. 6.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不正确的是() A.物体在6s内运动的路程为15m B.以地球为参照物,物体在中间2s内静止 C.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内的速度相等 D.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为2.5m/s 7.龟兔赛跑中,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跑出,兔子在中途睡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易错题(答案)

物理错题 1、一列匀速行驶的列车,有一节宽为2.5m的车厢被垂直于列车运动方向射来的一颗1000m/s的高速子弹击穿,在车厢两侧留下的弹孔沿列车前进方向的距离为10cm则列车的速度为? 2、小雨以2m/s的速度沿着平直马路向前走,远远看到前方400m 处叶子姐姐正朝他跑来,叶子姐姐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则他俩经过s相遇。 3、一辆汽车以30m/s的速度在山崖的正前方行驶,司机按响喇叭2s 后听到回声,求:司机按响喇叭时汽车距山崖多远? 4、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30米/秒,为了开辟新航道,某科学探测船装有回声探测仪器,探测水下有无暗礁,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信号0.6秒后被探测仪器接收. (1)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为了有更好的回收效果,最好用______声波(超声波或次声波)?这种探测仪器的名称是______?

(2)通过计算说明海底障碍物到探测船舱底的距离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某同学受启发,思考能否利用此声波来测量地球到月亮的距离呢?你认为______(“能”或“不能”),理由:______. 5、子弹在离人24米处以750米每秒的速度离开枪口。当人听到枪声时子弹已前进了多少米(声速是340m/s) 6、6.坐在向北行驶的汽车内的乘客。看到路旁的行人正在向南运动,则此行人的实际运动方向是() A 一定是向北运动 B 一定是向南运动 C 一定是静止的 D 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7、某人在公路上由北向南行走,一辆汽车由他身后向他前进的方向疾驶而过,那么这个人相对汽车的运动是() A.向南运动B.向北运动 C.由北向南运动D.无法判断 8、甲、乙两车都作匀速直线运动。在下列几种情况中,能判断乙车比甲车慢的是() A.甲通过的路程为4000米,乙通过的路程为20米 B.甲通过1000米的同时,乙通过路程1200米 C.甲在30分钟内通过40千米,乙在2.5小时内通过150千米 D.甲的速度为54千米/时,乙的速度为20米/秒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房屋造好以后,它就固定在原来的位置不动,所以固定在地球上的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第二章机械运动——长度时间测量、运动描述习题 1、关于长度的测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个人测量方法都正确,他们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一定相同 B.一个人测量方法正确,多次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一定相同 C.两个人测量同一物体长度,测得的数值不同,其中至少有一个人测量方法错误 D.两个人测量同一物体长度,测得的数值不同,两人的测量方法可能都正确 2、在校运动会上,裁判员要测量运动员的跳远成绩,下列测量工具中合适的是() A.分度值是1的米尺 B.分度值是1,长30m的皮卷尺 C.分度值是1,长30m的钢卷尺 D.游标长尺 3、某实验小组用同一把最小分度值为厘米的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在下列记录的数据中正确的是() A.6.2分米B.62厘米C.6.20分米D.620.0毫米4、一列蒸汽火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在远处的人看见火车头上冒出的烟是竖直向上的.这是由于() A.当时外界无风 B.火车顺风行驶,车速与风速大小相同 C.烟的喷出口是竖直向上的

D.烟有惯性 5、某乘客坐在一列火车里,他看见窗外另一列火车向正东方向行驶,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乘客坐的火车一定向西行驶 B.乘客坐的火车可能向东行驶 C.乘客坐的火车可能向西行驶 D.窗外的火车有可能静止 6、“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唐代诗人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从物理学的角度看,我们说乘船的人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A.彩云B.轻舟C.高山D.两岸 7、(2011?济宁)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为. 8、为测量书本中一张纸的厚度,有位同学这样做:先测整个课本的厚度,结果为0.7,然后他翻到课本的最后一页,看到页码为178,他计算得到纸的厚度为:0.72÷178=0.004. (1)他计算中存在的错误是:; (2)正确的计算应当是:. 9、(2005?江西)在做“测平均速度”的实验时,停表的示数如图所示, 该停表所示的时间为s.

八年级物理下册实验教学计划

八年级物理下册实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观察和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发展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二、实验目的 1.培养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2.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 三、实验措施: 1、树立正确的态度搞好实验教学工作。初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做好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是教学成功的重要保障。另外通过实验教学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必要手段。因此,教师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态度,克服田畏难情绪,积极主动地搞好实验教学工作。 2、坚持备课制度,做好实验的各种准备工作。物理实验不同于其它知识是一成不变的,如果实验的条件发生了变化就有可能出现不同的结论,甚至是相悖的结果。因此,教师一定要提前操作每一个实验,了解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真正授课时,能较好地控制实验的条件,避免不正确的现象发生。 3、加强实验中仪器的管理。首先教师在实验前或实验的过程中,要向学生交待清楚仪器的使用规则,避免了由于不正确的操作而损坏仪器。另外,也要求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不能粗心大意,特别是对玻璃器皿,交流电源的使用更要分外小心避免事故的发生。 四、实验安排

八年级物理实验教学工作总结 一学期的教学工作结束了。在校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全体物理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本学期的实验教学工作完成的很圆满,很顺利。现总结如下: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对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对物理知识的巩固和运用有着重要的作用。本学期我们对实验进行了探究性的研究。 1、确定实验教学指导思想,强化实验教学目标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确定以实验为基础,用实验来展开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操作实验、设计实验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加强实验教学的研究,尽量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把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通过挖掘教学内容的学术性,有机地把课内探索延伸到课外。总之,尊重科学,实事求是,面对群体,以实验创新教育为前提,使学生达到掌握物理实验技能和科学方法,养成科学态度,学会运用实验手段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为指导思想,强化实验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在实验的全过程中自始至终抓好“七个正确”:其一,选择仪器正确;其二,安装调试实验装置正确;其三,操作规程正确;其四,观察方法正确;其五,测量读数正确;其六,处理数据正确;其七,实验结论正确。 2、探索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发挥主导、主体功能。大力探索改革不适应新时期形势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建立起按科学设计实验教学程序、优化实验教学过程、指导实验方法、培养创新能力的“引导-探索-实验-掌握”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充分相信学生,使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课本让学生看,实验让学生做,思路让学生想,疑难让学生议,错误让学生析。让学生独立设计实验,利用物理实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单向信息传递为双向式、多向式信息传递与交流,教师在课内讲重点、关键点和注意点,发挥好主导调控作用。主要方式是采取提问、答疑、讨论、观察实验现象、动手操作等。在实验中,加强对学生实验方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按教学大纲规定必做的分组实验,并将学生分成三种类型:第一类是理解能力差,反应较慢,动作缓

初二物理 机械运动(一)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机械运动(一) 一、知识概述 本周我们将学习物质的简单运动. 知道机械运动;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公式. 二、重难点知识归纳及解析 (一)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通常简称为运动。 机械运动是最简单的运动。 2、参照物 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先选定一个标准物体作参照,这个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参照物。 3、参照物的选择 研究某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事先选作标准的物体(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1)参照物是人为假定不动的,不是真正不动的。自然界不存在绝对不动的物体。 (2)同一物体,由于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描述结果往往是不同的。 (3)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但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应该选择最合适的物体作参照物,在研究地面上的物体运动时,我们常把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在研究运动的车上的物体运动时,可以选运动的车厢为参照物。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的分析和计算方法也就不同,巧妙地选取参照物,往往可以使解题过程大大简化。 (4)参照物不能选研究对象本身,因为它不是另一个物体,而是同一物体。如果以研究对象为参照物,则研究对象永远是静止的。 4、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着,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我们平常说的一个物体是静止的,另一个物体是运动的,都是指这个物体相对于一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即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变,即我们说物体是静止的;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断改变,那我们说物体是运动的。可见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而言的,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可能不同。因此,我们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不事先选择参照物,说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没有意义,也是不对的。 5、运动的分类 直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 例1、甲、乙、丙三人各驾一架直升飞机,从他们自己乘坐的飞机里往外看,甲看见丙的飞机匀速上升,乙看见甲的飞机匀速下降,丙看见楼房和乙的飞机都匀速上升,则这三架飞机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是() A.甲、乙匀速上升,丙匀速下降 B.甲、丙匀速下降,乙静止 C.甲、乙、丙均匀速下降 D.甲、乙、丙均匀速上升

人教版八年级课本中动手动脑学物理的题目和答案WORD

人教版八年级课本中动手动脑学物理的题目和答案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我们知道声是由振动的物体发出的。但有的时候,比如敲桌子时,我们能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办法证明桌子发声时也在振动吗? 答案:学生想出的办法只要能说明桌子是振动的就可以。 比如在桌子上竖立一支铅笔,当用手敲桌子时,就可以看到铅笔振动或倒下,由此说明桌子是振动的。或者仿照课上的实验,在桌面上放一些泡沫塑料颗粒,当用手敲桌子时,就可以看到泡沫塑料颗粒在振动。对于前、后两种方法,教师应该都予以肯定,尤其是前一种方法,要大加赞赏。凡利用课上没有讲过的方法来做验证的,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鼓励举一反三,鼓励联系实际,这是新课标所强调的。2.北京到上海的距离约为1000km。假设声音在空气中能够传得这么远,那么从北京传到上海需要多长时间?火车从北京到上海需要多长时间?大型喷气式客机呢?自己查找所需的数据,进行估算。 答案:此题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首先在实际中声音是不可能从北京传播到上海的,这里题目的设问,只是一种假设。另外声速、北京到上海的距离、火车的速度、大型喷气式客机的飞行速度等数据,都没有直接告诉学生,需要学生自己查找数据。实际上,由于这种计算不要求太精确(也不可能太精确),根据查找到的数据,或者自己知道大致的数值,最后估算即可。在这里,切忌用物理计算题的标准要求学生。不要打击学生参与问题研究的积极性。有关数据如下: 北京到上海的铁路线距离约为1 500km(实为1 463 km); 北京到上海的航线距离约为1 200 km; Z13(北京一上海)快车大约平均每小时运行120km; 737客机平均每小时行驶约600km。 此题中体现两个能力培养点。①假设。这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常用的解决问题的出发点。提出假设,在物理问题中起到的主要作用是建立理想模型和简化问题。②估算。估算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在许多场合,估算比精确计算更有实际意义,更能说明问题。 这里估算的目的是让学生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对疑问给出令人信服的说明。 3.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你会听到几个敲打的声音?亲自试一试,并说出其中的道理。 答案:会听到一次或两次敲打的声音。具体能听到几次,与铁管的长度有关。 此题不能只给出一个绝对答案,否则就会种下“重计算,轻事实”的恶果。如果有学生听到两次声音,应该请他告诉其他同学能听到两次声音的条件(主要是铁管的长度足够长)。如果没有学生听到两次声音,师生共同讨论是否有可能听到一次以上的声音?需要哪些条件才可能听到一次以上的声音?总之,不要把此题当成一道计算题简单地处理。 此题的实验体验对于生活在大城市的孩子是有困难的。40 m长的铁管、安静的环境等都不容易满足,最好教师在这方面能为学生提供一些方便的线索。对于数学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引领他们从这里走向第二阶段——理论探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