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瑶医目诊图-望面诊病图解-目诊

瑶医目诊图-望面诊病图解-目诊

瑶医目诊图-望面诊病图解-目诊
瑶医目诊图-望面诊病图解-目诊

引用望面诊病图解之-望眼诊病

《黄帝内经》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注于目。肝开窍于目。目的营养主要是肝血的供应。眼睛也是人体脏腑的反射区,可以反映人体内脏或器官的病变。如果人体哪些脏腑或器官有病变,就会在眼睛上所对应的区域显示出来。眼睛与人体的对应关系如下:

一。望眼诊病法

1. 双目大小不一明显者[图2-2(a)],提示此人有家族性脑血管病史。建议此人进入50岁之后应积极防治脑出血发生,应戒烟禁酒,勿过分劳累,保持心情开朗,控制情绪波动。一目是单眼皮,一目是双眼皮[图2-2(b)],提示此人有家族遗传性脑出血史。建议此人进入45岁后预防高血压,禁烟酒,忌大怒,及大便干燥,以防诱发脑卒中发生。

2. 双目巩膜(白晴)上经常有出血片,提示脑动脉硬化信号(图2-3)

3. 眼部外眦有较粗大血管弯曲,色深,提示易头晕,失眠,心律不齐信号。

4. 眼睛上部有色深,弯曲的血管,提示颈项痛信号(图2-5)

5. 双面黑晴有较大的紫色斑块出现,提示实质性脑出血史。色素斑在左眼,反映原出血点病灶在脑左侧;在右目,反映原出血点在脑右侧。图2-6为一44岁男性右眼眼像,该病人曾患有右脑枕叶出血。

6. 双目靠鼻梁内侧白晴有一条波浪状毛细血管走向黑晴,,提示此人患有颈椎增生,眩晕,血压偏低或血压不稳定。见图2-7,图2-8

7. 双目正上方如钟表12点处有一两条毛细血管走向黑晴,且末端有如火柴头样黑点着,提示此人头部或身体某部位有受伤史。见图2-9,图2-10

8. 双眼黑晴上方有较重的毛细血管直捣黑晴(图2-11),提示肩关节疼痛信号。

9. 双面正下方如钟表6点处有毛细血管走向黑晴,或末端有火柴头样黑点者,均提示慢性胃疾,多见于胃溃疡。见图2-12,图2-13 。治脾胃病辩证须知:胃伤则饮食不化而厌食欲吐。脾伤则大便泄泻而四肢困倦乏力。

10. 双眼球白晴下正中有静脉怒张呈青色者,提示胃癌先兆。如呈红色者,提示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严重(图2-14)

望面诊病图解之-望眼诊病(2)

11. 双眼上方如钟表12点白晴处有“U”形毛细血管扩张者(图2-15),多为肠,胃,肝恶变病先兆。

12. 双目上方白晴处呈“一”字形毛细血管(图2-16),提示肝,胃,肠有恶变病信号。

13. 黑晴正上方有一条较粗的毛细血管(图2-17),提示头痛,肩痛信号。

14. 在眼外眦三角区有深色的钩状或螺旋状血管,提示子宫肌瘤信号(图2-18)

15. 双目瞳孔大小不一相差明显者,不呈圆形(图2-19)提示脊髓结核,脑脊髓或梅毒疾患信号。

16. 右目黑晴边沿如钟表7点处有一点状凹陷者(图2-20),提示慢性阑尾炎信号。

17. 男性眼外眦三角区有较深的弯曲状血管,提示前列腺炎信号(图2-21,图2-22)。

彭静山教授根据《内经》理论,十二经脉与眼的关系,以及东汉时华佗的"观眼识病"法所述:"目形类丸,瞳神居中而前,如日月之丽东南而晚西北也。内有大络穴,谓心、肺、脾、肝、肾、命门各主其一;外有旁支细络,莫知其数。皆悬贯于脑、下连脏腑、通畅气血往来,以滋于目,故凡病发则有形色丝络显见,而可验内之何脏腑受病也"。从而得出了看白睛上的血丝来诊断全身疾病的方法。经十多年来几万只眼睛的实践,达到了只要扒开眼皮一看,就能知道病在某经、病程长短、病势轻重、病情消长、病因寒热虚实等。并且还可知疾病原发在某经,现在是否传经,传经以后,原发的那经是减轻还是加重,以及病的来龙去脉,预后转归等等,部可以在两三分钟内一目了然。

彭教授这种神奇的观眼识病法,主要用肉眼观察在双眼各区穴出现的血丝颜色(鲜红、紫红、深红、红中带黑、红

中带黄、淡黄、浅淡、暗灰等),形态(根部粗大、曲张、怒张、延伸分岔、隆起一条、模糊成片、垂露)的变化来判断全身疾病。具体分述如下。

一、眼球的经区划分方法

两眼向前平视,经瞳孔中点作一水平线并延伸过内外眦,再经瞳孔中心作一垂直线,平延伸过上、下眼眶。于是就把眼分为四个象限,再把每个象限划分为两个相等的区,即成四个象区、八个等区。此八个相等区就是八个经区。左眼属阴,阳生于阴,八区排列顺序是顺时针方向;右眼属阳,阴生于阳,八区排列的顺序是逆时针方向。但各区所代表的脏腑,左右相同。

一区为肺、大肠;

二区为肾、膀胱;

三区为上焦(包括膈肌以上的胸、背部、胸脘内在脏器、颈项、头面、五官和上肢);

四区为肝、胆;

五区为中焦(包括膈肌以下、脐以上、上腹部、腰背及其内在脏器);

六区为心、小肠;

七区为脾、胃;

八区为下焦(包括脐水平以下、小腹、腰骨氐、髂、臀、盆腔、生殖及泌尿系统和下肢)。各区所占的范围,用时钟计算为90分钟。如左眼一区由10时30分至12时;右眼一区为7时30分至6时。余此类推。

二、络脉形色诊法

人的白睛(球结膜)上可见隐约纵横交错的络脉,正常人的络脉纤细而不明显,尤其是儿童的眼球,如果没有生过大病,则白睛青白洁净,看不出络脉分布。若是生病以后,或由皮肤通过经络而传到内脏,或由内脏外传到皮肤,不论某一经或几个经受病,都可从眼白睛上显露出来。经络是通到全身的,十二经直接或间接地都与眼睛联系,经络在周身其它部位为肉眼所不能见,但球结膜是半透明的,其所分布的经脉一经加深即很容易看到,而且一经出现,其残痕与生长存。就像肺结核癒后钙化点似的永远存在。一般归纳为白睛有七种形状和八种颜色,如果某一区发现络脉形态和颜色异常,则说明相应的脏器有疾病发生。

(一)络脉的形状

1.根部粗大

由白睛边缘处络脉粗大,向前则逐渐变细。此种形状多属于顽固性疾病。

2·曲张或怒张

络脉出现曲张,由根部延伸,中间转折曲张,以致于怒张。为病势较重。

3·延伸

络脉由某一经区传到另一经区,则出现延伸现象。这表明是疾病起于某一经,又传到了另一经。

4·分岔较多

此种现象多出现在眼球上部,眼球下部亦有时出现。说明病势不稳定而容易变化。

5·隆起一条

多属六腑的病。观眼识病,因巩膜与结膜的络脉深浅不同,五脏病多出现于深层,好像络脉在玻璃板下面。六腑的病多在上层,好像在玻璃板上面似的。

6·模糊一小片

此种络脉多发生在肝、胆区,肝郁症、胆结石症往往出现。

7·垂露

白睛络脉下端像垂著一颗露水珠似的,如见于胃肠,多属虫积。

(二)络脉的颜色

白睛上络脉的色泽。基本是红色,但有浓淡明暗之不同。从这些不同的色泽可以看出病程长短,寒热虚实,预后转归,病情变化,可作为诊断及观察疗效的参考。

1·鲜红络脉鲜红,为新发病。属实热,病势正在发展。

2·紫红络脉如呈紫红,说明病为热盛。

3·深红络脉深红,主热病且病势加重。

4·红中带黑络脉红中带黑,主热病入里。在上焦之间,病人多有神昏谵语。

5·红中带黄络脉红中带黄,黄色于五行属土,脏腑为脾胃,"胃为后天之原","有胃气则生",为病势减轻的征兆。6·络脉淡黄白睛上出现络脉颜色淡黄为病势将癒的征兆。

7·络脉浅淡络脉的颜色浅淡,是气血不足,属于虚证或寒证。虚证气血不足,寒证气血凝滞,络脉的颜色浅淡。8·络脉暗灰白睛上络脉暗灰,属于陈旧性病灶,疾病早已痊愈。然而由暗灰转为淡红是其旧病复发征兆。

络脉形色诊法

人的白睛(球结膜)上可见隐约纵横交错的络脉,正常人的络脉纤细而不明显,尤其是儿童的眼球,如果没有生过大病,则白睛青白洁净,看不出络脉分布。若是生病以后,或由皮肤通过经络而传到内脏,或由内脏外传到皮肤,不论某一经或几个经受病,都可从眼白睛上显露出来。经络是通到全身的,十二经直接或间接地都与眼睛联系,经络在周身其它部位为肉眼所不能见,但球结膜是半透明的,其所分布的经脉一经加深即很容易看到,而且一经出现,其残痕与生长存。就像肺结核癒后钙化点似的永远存在。一般归纳为白睛有七种形状和八种颜色,如果某一区发现络脉形态和颜色异常,则说明相应的脏器有疾病发生。(一)络脉的形状1.根部粗大

由白睛边缘处络脉粗大,向前则逐渐变细。此种形状多属于顽固性疾病。2·曲张或怒张

络脉出现曲张,由根部延伸,中间转折曲张,以致于怒张。为病势较重。3·延伸

络脉由某一经区传到另一经区,则出现延伸现象。这表明是疾病起于某一经,又传到了另一经。4·分岔较多此种现象多出现在眼球上部,眼球下部亦有时出现。说明病势不稳定而容易变化。5·隆起一条

多属六腑的病。观眼识病,因巩膜与结膜的络脉深浅不同,五脏病多出现于深层,好像络脉在玻璃板下面。六腑的病多在上层,好像在玻璃板上面似的。6·模糊一小片

此种络脉多发生在肝、胆区,肝郁症、胆结石症往往出现。7·垂露

白睛络脉下端像垂著一颗露水珠似的,如见于胃肠,多属虫积。(二)络脉的颜色

白睛上络脉的色泽。基本是红色,但有浓淡明暗之不同。从这些不同的色泽可以看出病程长短,寒热虚实,预后转归,病情变化,可作为诊断及观察疗效的参考。1·鲜红络脉鲜红,为新发病。属实热,病势正在发展。2·紫红络脉如呈紫红,说明病为热盛。3·深红络脉深红,主热病且病势加重。4·红中带黑络脉红中带黑,主热病入里。在上焦之间,病人多有神昏谵语。5·红中带黄络脉红中带黄,黄色于五行属土,脏腑为脾胃,"胃为后天之原","有胃气则生",为病势减轻的征兆。6·络脉淡黄白睛上出现络脉颜色淡黄为病势将癒的征兆。7·络脉浅淡络脉的颜色浅淡,是气血不足,属于虚证或寒证。虚证气血不足,寒证气血凝滞,络脉的颜色浅淡。8·络脉暗灰白睛上络脉暗灰,属于陈旧性病灶,疾病早已痊愈。然而由暗灰转为淡红是其旧病复发征兆。

白睛质地坚固,不透明,呈暗红色,占眼球壁外层后5/6,其表层由一些纤细的纤维和弹性组织构成,含有较多的小血管,当躯体发生病变时,就可以通过这些血管表现出来。另外,覆盖在巩膜(即白睛)表面上有一层薄薄的膜,这就是球结膜,它表面非常光滑,比较松弛,薄而透明,因此,可透见下面的巩膜。球结膜上亦有许多小血管,其形态、色泽可以反映躯体的病变。它与巩膜上的血管区别点在于:球结膜血管在表层,相对浮浅、隆起、鲜艳;巩膜血管在下层,颜色相对沉深、青紫、暗淡。在临床中球结膜上出现的血管讯号,表示病程短、新病;巩膜上出现的血管讯号,表示病程长、久病。中国传统医学则认为球结膜讯号提示病在腑,巩膜讯号提示病在脏。(一)白睛诊法的定位规律白睛诊法遵循着一定的定位规律,一般躯体上半部疾病应在瞳孔水平线以上体现,躯体下半部疾病应在瞳孔水平线以下体现;同理,瞳孔内侧表现躯体内侧疾病,瞳孔外侧反映躯体外侧病变。且左眼多主躯体左侧疾病,右眼多主躯体右侧疾病。另外,部分疾病在双眼均可有表现,躯体上部疾病可在瞳孔水平线以下得到表现,躯体内侧疾病也可以在瞳孔外侧得到体现。我们讨论的多为普遍性的东西,特殊的例外。(二)白睛诊法的定性规律白睛诊断疾病的性质,主要在于相应区域血管发生的形、色、态等的改变上。1、从形态来看(1)根部粗大:若见局部血管根部粗大,多属顽固性疾病,病程较长,多有器官损害,如心脏病、慢性肾病等。(2)曲张或怒张:若见相应区域血管呈怒张状,多属血瘀或病情较重、较急,如急性肺炎、急性肝炎等。(3)延伸:指血丝很长,延伸到其他区域,多表示病情的发展方向以及疾病的扩散范围,说明该部位疾病向另一部位发展或转变,如腰腿痛、上肢麻木、骨髓炎等。(4)离断:指延伸的血管在一定部位或中间突然中断,也有的是被红色瘀点分隔开,此征往往表示该部位器官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或阻塞、狭窄等,常见于颈椎病、输卵管闭塞、脉管炎等。(5)分叉:白睛上的血管状若树枝样分叉,表明该器官炎症的播散、扩张或血液供应障碍等,如痔疮,可以从血管分叉条数来判断痔核的多少及大小。(6)隆起:血丝浅表、明显、红活,多在球结膜上,表示该病为急病、新病,或者说为急性炎症开始,如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尿路感染等,多见此象。(7)雾斑:即片状青紫斑,象瘀血凝集成一模糊小片,多属于气滞血瘀证(虫积除外),多提示患者有该部位的胀痛症状。如在肝区、胆区见此症,多提示有肝气郁结症状,见于女性还可以提示有乳房疾病,如乳腺小叶增生等。(8)黑点:即血管末端的黑色瘀点,或与雾斑相兼出现,一般多属血瘀症,提示该病病程长,症状重,损伤大,如肝硬化,陈旧性损伤。若见于儿童,还要考虑是否有虫积。(9)黑圈:在观察白睛时,我们还可以见到一种比黑点稍大的黑色圆圈,这不仅是一种严重瘀血证状,而且还提示我们在

其部位,已有包块状肿块出现,必须高度警惕,注意其他体征,并建议患者进一步检查,以探明病情,排除可疑。(10)螺旋形状:如在白睛上见到螺旋形状血管,表明躯体内血液循环有较严重的障碍或者是气滞血瘀、血流不畅,导致血络挣扎延伸,临床往往以疼痛、刺痛、灼痛现象出现。部分癌症病人也常见到此征。(11)蜘蛛网状:蜘蛛网状血管,提示患者有风痰、有瘀。如哮喘病患者,由于血液供氧不足而造成侧支循环的建立,同时也由于长期哮喘,导致血管破裂、散乱等。(12)叶脉状:即血丝象树叶茎脉状分支,表示体内严重的血液循环障碍,或者是体内瘀血征,临床上癌症病人多见此状。(13)横行血丝:即指白睛上部的血管横行走向,呈“一”字形,一般正常人或普通疾病患者,眼球上半部血丝呈纵行,向瞳孔方向纵行走向。如呈横行血丝走向,则多提示患者有消化系统或其他方面的严重病变。(14)贯瞳:即指血丝延伸进入黑睛,或穿过黑睛,俗称赤脉贯瞳。其中又以1条赤脉为病轻,2~3条赤脉为病重:又以赤脉不穿过瞳神为病缓,穿过瞳神为病急。临床上见到此象,多属淋巴系统严重病变。2、从颜色来看(1)鲜红:多为新病、急病、热病。(2)紫红:多为邪热入营,灼津为痰,灼血为瘀。(3)深红:表示症状加重、加深,也表示病情恶化。还有的是病邪由表传里,入中脏腑的表现。一般此象若出现于球结膜上为腑病,若出现于巩膜上则为脏病。临床多见于邪盛正未虚,邪正相争的阶段。(4)红中带黑:多为新病久治不愈,和里化热,热炽血滞,瘀血内生。一般表示病程长,瘀血重,邪热盛,正气未虚之象。(5)红中带黄:黄为胃气的象征,亦为瘀血化解后的表现。红中带黄,提示病情好转,病势减轻。(6)血丝淡黄:为病情将愈之象,或该病已愈。如果血丝色淡黄略红,表明病情虽好转,但尚有余热未清。(7)浅淡:血丝浅淡属虚证、寒证,提示机体相应脏腑的气血不足、寒凝气滞、血行不畅。部分血丝浅淡亦属正常现象。两者区别在于:病变者,血丝多而乱;正常者,血丝少而直。(8)暗灰:为陈旧性病灶。多见于肺结核、肝炎、虫斑等病痊愈后留下的“烙印”,其表现多在巩膜上,因巩膜上的血管,发生变化后,由于疾病重、时间长、损害大,故血管变化后不易复原,从而长期留下“烙印”,临床仅能提供参考。3、白睛诊伤白睛诊伤是瑶族地区广泛流传的诊断方法。它能在患者没有自觉症状的情况下,根据患者眼睛巩膜或球结膜血管的形态、颜色变化,来诊断受伤部位、疼痛性质及发病时间等情况。它主要是观察白睛上的“损伤点”来判断伤势。所谓损伤点,是患者在无眼疾或无眼部自觉症状时,白睛见青紫色血管浮起,在血管末端有瘀血点。该点必须在血管末端,瘀血点颜色较黑,如针尖大小。有此损伤点,则提示体内有伤。如果瘀血点不在血管末端,或在血管旁,或在血管中部,均无诊伤价值。瘀血点的颜色和形状等变化,可以反映伤损的轻重程度与性质。如伤气、伤血、或气血两伤等。(1)白睛诊伤定位白睛诊伤定位总的原则为:损伤点出现在左眼者,为身体左侧有伤;在右眼者,为身体右侧有伤。损伤点在瞳孔水平线以上的,提示伤在脐水平线以上,如腰背、上肢、肩周、头面等,其中腰部损伤点多在瞳孔上方稍偏向内侧,瘀血点多偏向外侧。损伤点出现在瞳仁水平线以下者,则主要反映脐水平线以下的下半身,如双下肢、骨盆。下肢的血丝相对上肢长,且多超过瞳仁水平线,并多偏向瞳仁外侧,也有的表现血丝分叉或中断跳跃现象。特殊的是眼睛正下方,即白睛6时处,还可反映胸骨的内伤,且伤在乳头上方者,瘀血点居中;伤在乳头上内侧、胸骨旁者,瘀血点偏于内侧;伤在乳头上方外侧;伤在胸骨柄两侧者,则呈“丫”形血络分叉,瘀血点在于分叉的末梢。另外,损伤点出现在眼的外侧,按瘀血点上下排列次序,分别表示腋后线部、腋中线部、腋前线部受伤。如果损伤点出现在眼白睛的内侧,则提示对侧胸胁受伤。(2)白睛诊伤定性如果损伤点色淡如云,散而不聚者,表明伤在气分(伤轻),若色黑而沉着,形如芝麻者,表明伤在血分(伤重);若损伤点色黑点圆,周围又有片状如云彩样浅淡斑,呈不规则的晕状者,表明气血两伤。另外,血丝

弯曲如蛇行(或螺旋)状,表明有较剧烈的疼痛。同一条血丝,若粗细不一,虽无瘀血点在其末端,亦可表明有伤。在白睛任何部位呈现蓝黑点或蓝黑斑,为蛔虫症。具体地说:如见白睛上毛细血管的顶端和旁边,呈现有青黑色或蓝黑色圆形的斑点,约有针头至绿豆大小,斑的界限多清晰,少有模糊,可多可少,不突出白睛面。如果斑大,表示寄生的是成虫;斑小,表示寄生的为幼虫;斑多虫多,斑少虫少。如果在巩膜与球结膜间的毛细血管上端和边缘,呈多样状的浅紫色,云絮状斑块,则提示寄生的是钩虫。同样,斑块大颜色深、为感染程度重;斑块小、颜色浅,为感染程度轻。另外,若巩膜与球结膜间上半部出现黑色斑点,则又提示为蛲虫。以上这些征象均与寄生虫的病势呈正比消长趋势,即眼征越明显,病情越严重,眼征越浅淡,病情越轻浅。此外,在眼结膜与巩膜间的毛细血管末端或弯曲部,出现黑色、青紫色、棕色、紫红色、银灰色等各种色素斑点,可能是疟疾的表现。这种疟疾开头有圆形、椭圆形、多角形、宝塔形、漏斗形、扫帚形等多种多样,斑点界限有清晰的,也有模糊的;且在模糊的斑点中心有黑点,斑点大小在0.3毫米至4.0毫米之间。疟疾发作时,疟斑多呈黑色或青紫色,略“凸”出表面,界限清晰,血管末端呈膨胀样,疟疾治愈后,可恢复正常或成为斑迹。另外,在近角膜缘处的球结膜浅层血管呈螺旋状迂曲。血管径较粗,颜色深紫、走行弯曲,以近角膜缘明显,至穹窿部则消失,此现象在外下方多见,这亦是诊断疟疾的特征之一。4、白睛诊法与癌症预测对于白睛诊法预测癌症,是当今目诊学者正在研究和探讨的一个问题。编者根据临床实践体会,认为以下白睛讯号,如有两项以上相兼出现时,应提高警惕。(1)白睛颜色苍白、呆滞、晦暗或黄染。(2)眼球上半部血管紫暗,呈“一”字或“V”形走向。(3)眼球巩膜有薄雾斑状阴影圈,中间有黑色瘀点(即中间深黑,四周浅淡的阴影状圆圈)。整个颜色暗灰无光。另外,黑色圆圈也有诊断意义。(4)白睛血管呈螺旋形状弯曲、怒张、颜色鲜红。(5)白睛血管呈树叶叶脉状走向,颜色鲜红。(6)赤脉贯瞳,甚或白睛血管鲜红、怒张、至少两条以上延伸穿过瞳孔。

瑶族目诊图

瑶族目诊图 (一)胃、十二指肠病变 在两眼瞳孔下方6时处的巩膜与球结膜间的毛细血管呈充血、扩张、红黑之象,即为巩膜胃征,据此可诊断急、慢性胃肠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有人统计临床符合率达90.2%。 (二)消化道癌 眼白睛上半部球结膜表层血管呈横行走向,或为V型状态,即为消化道癌的征象。有学者观察800例,肠癌占69%,胃癌占58%,食道癌占57%,肝癌占45%,健康者仅有16%的出现这种征象。 (三)神经衰弱 眼睑绿青紫为神经衰弱征象,有学者收集120例神经衰弱患者,115例出现睑绿青紫,占95.83%。 四)内痔 白睛5、6点钟处,在其部位附近的,由下向上行走的扩张、弯曲、充血血管,即为球结膜痔征,观察这些血管的条数、粗细,可以诊断内痔的多少和大小。并且痔征现于左眼,为肛门左侧有痔,现于右眼,为肛门右侧有痔。一般血管分叉和粗细与痔疮成正比关系。有学者观察数1000例,诊断符合率达85%以上。(五)月经、带下病 观察下睫毛边缘与下眼皮之间,如有条线状、浅黑色的明亮带存在,即为月经、带下异常征。也可以通过观察两眼上下眼睑,如果上下眼睑发黑,则亦可判断月经、带下异常。有学者观察153例,符合率为68.6%。 (六)肝炎 肝炎患者白睛内下方的血管呈充盈、扩张、色呈淡 青状态,有此者应高度警惕。 (七)淋巴结核 白睛的血丝贯穿瞳神,即为淋巴结核征象。并且一 条赤脉贯瞳为病轻,2~3条赤脉贯瞳为病重。 (八)咽喉炎 白睛内侧稍上,如果见到鲜红血丝向瞳孔方向走 向,则为咽喉炎征象。 (九)附件炎 白睛下方6时处,如果见到鲜红血丝向瞳孔内侧方向延伸,即可考虑为附件炎。(十)颈、腰椎增生 白睛12时、6时处有鲜红血丝向瞳孔方向走向,末端有时可见到瘀点,即可考虑为颈、腰椎增生。 通过以上内容可知,瑶医对病症的望目诊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的,同时这也为瑶医的临床诊治提供可可靠的依据,从而确保患者的康复效果和治疗的有效性。

瑶医覃讯云药方探讨

覃迅云老师《广西中医学院教授、瑶医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国第一位瑶医主任医师》 运动和乐观的心态能让人长寿。 瑶族人长寿秘诀: 每天不宜吃的过饱;多吃谷物和蔬菜。 瑶族人的健康包含结构: 五低两高:低糖、低蛋白、低脂肪、低盐、低热量;高纤维、高维生素。 常食用高纤维食物能帮助清理肠道。 瑶族四季养生茶: 春:多火毒:解毒茶:绞股蓝茶5-10克(一天的量)。 夏:多暑热:解暑茶:甜叶菊、葛根5-10克(一天的量)。 秋:多犯困:醒脑茶:薄荷、甜叶菊5-10克(一天的量)。 冬:多寒气:暖胃茶:姜(小红姜)+红茶5-10克(一天的量)。治疗鼻炎应该从清理肺部开始。 鼻炎患者不能过滤空气中的灰尘。制作清肺茶时,最好选用新鲜的枇杷叶,选择枇杷叶时,应把叶子清洗干净。常喝瑶族“清肺茶”,可以帮助肺部排毒。 瑶族特别清肺茶:用桑白皮10克、枇杷叶10克,淡竹叶10克,一起泡水饮用(水量为一天饮水量)。 注意事项:枇杷叶的叶背有绒毛,泡茶前须洗净。 特别推荐:瑶族长寿“火麻(青菜)汤”。 成分:火麻仁、水。 方法:把火麻仁在水里煮汤。 养生菜: ①火麻青菜汤。 火麻汤的制作方法:用纱布包裹住火麻仁,敲碎后丢入水中煮沸即可。 火麻仁油的作用:促进新陈代谢消耗脂肪;提供身体所需要能量;润肠通便;预防脑动脉硬化;预防脑梗塞;预防血栓的形成。 ②素炒南瓜苗: 功效:清热解毒,润肠通便。 主料:嫩南瓜苗。

方法:把南瓜苗去外皮掐成手指长的段,把叶子上的绒毛洗净后,把南瓜或者下锅加入少许盐和油清炒至熟即可。 有毛有刺皆消肿。 ③龙牡茯苓粥:作用:安神,美容。 材料:石决明30克、茯苓30克,龙骨30克、牡蛎30克。 方法:先将四味主料洗净,加入水煮半小时后,倒出沉淀,取上层清澈的汤再去熬粥即可(熬好后放入枸杞,龙眼肉等)。 泡脚有益身体健康。 泡脚是瑶族养生的重要方法。 瑶药泡脚的配方各有不同: ①老年人:舒经络,强筋骨。 老年人舒经强骨: 瑶药:(可换成)中药中药 杜仲50克 一身饱暖30克----木瓜50克+ 鸡血藤50克 络石藤50克 骨碎补50克开锅后半小时即可。 孕妇药浴泡脚时可以候凉后再泡,不能加生水。 ②中年人:抗疲劳、温经散瘀。 成年人抗疲劳: 瑶药(可换成)中药中药牛大力子 -----当归50克 红花倒水帘----- 木通50克 五指牛奶 -----鸡血藤50克 + 两面针50克九龙藤 -----川芎50克 鸟不站 -----刘寄奴50克 ③小孩子:促进骨骼生长。 小孩子促进骨骼生长: 瑶药(可换成)中药中药 牛大力30克---桑枝30克狗脊30克 铁凉伞30克---杜仲30克+ 鸡血藤30克 铜凉伞30克---桑寄生30克虎杖30克。 瑶族泡脚注意事项:

浅谈瑶医瑶药传承与发展(修改稿)

浅谈瑶医瑶药文化 江华县瑶族医药学研究会会长罗振习 二○一二年十一月十六日 打造神州瑶都品牌,构建健康和谐社会,大力宣传瑶医瑶药,弘扬古老民族文化。 瑶族先民在与自然环境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创造了独特灿烂的瑶族医药文化。 今天,我们将掀开一个古老民族——瑶族,几千年的历史面纱,它蕴藏着深厚、神秘的瑶族医药文化历史,它博大精深,包罗万象。 瑶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它具有悠久的瑶医瑶药文化历史,是一个分布较为广泛的跨境民族。千百年来,由于过去历代统治阶级执行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政策,迫使瑶族先民进山唯恐不高,入林唯恐不密,迁徙频繁,过着艰苦的游耕生活。他们以深山老林为居,与毒蛇猛兽为邻。1949年以前,绝大多数瑶族地区都处于封闭自守的经济状态中,受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较少,更没有中医或西医的传入。恶劣的地理、生活环境与病痛的侵袭,为了本民族的健康。繁衍,在长期与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疾病的斗争中,勤劳勇敢的瑶族同胞,利用瑶山盛产的动植物药资源,善于识别瑶山中的各种草、木的根、枝、花、果,积累了利用草药防病治病的丰富经验,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瑶族医药而闻名于世。

有关瑶族医药的记载,没有专门的典籍,更难于考查。我们只能从零星的古籍记载中了解到源远流长的瑶族药史。但是可以说:自有了瑶民族之时就形成了瑶医瑶药,它跟悠久的瑶族历史渊源相并存。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就是使用着既古老而又原始的源汁源味的瑶山鲜草药,根据疾病的发展与发展进行治疗,为瑶民们在防病治病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和贡献。 瑶药是以草木为主,《后汉书·南蛮传》书云:瑶族先民“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这是历史上最早记载瑶族利用草木为药的典籍。瑶族先民既然会利用木皮来绩衣服,以草实来染五色,那么肯定也会拿来“食”,拿来“敷”,拿来“洗”,拿来做药,这是非常值得考究的。 宋代苏颂的《图经本草》称砂仁“今唯岭南泽间有之。”说的是瑶族先民服用砂仁以除瘴消暑助消化。作为瑶家一宝的灵香草,也多处见于宋代典籍中。如沈括在《梦溪笔谈》中道:灵香草“唐人谓之玲玲香,亦谓玲子香”。周去非的《岭外代答》则记载了灵香草的生长条件、产地,泡制方法及销路,书中云:“瑶洞及静江、融州(今融安和大苗山),象州(今石龙),凡深山木阴沮洳之地,皆可种也”。并将种植所得的灵香草“熏以烟火而阴于之”,然后运往山外出售。灵香草可作药用,曾载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但距瑶族种植,利用灵香草至少迟150~200年。瑶族先民除用灵香草作香料、驱虫、驱蚊外,还用于治疗感冒发热、腹痛、腹泻、头痛、腰痛等疾病及避孕绝育。在周密的《齐东野语》中,有这样的记载:“方春时,瑶女

瑶医目诊法

瑶医目诊法 瑶医望诊绝技--观目诊病(一) 2009-11-25 10:08:56|分类:瑶医瑶药|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目诊主要依据眼睛各部位的形态、色泽、斑点、穹窿及位置结构的动态变化,借助7倍左右的放大镜进行操作,来判断相应脏腑可能发生的病变、损伤和机能紊乱,是传统医学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黑晴诊法、白睛诊法和全目望诊。目诊是精细的微诊系统,对某些疾病发生和发展的监测,颇具见微知著作用.有助于早发现、早诊断和早防治,但其难度也相对较大,细心显得十分重要。 (一)瑶医目诊的特点 瑶医目诊是独具特色的一门科学,方法简单,可用五个字对其特点进行高度概括,即简、便、验、廉、捷。 (二)白晴形色变化与目诊定性

白睛诊法上要观察巩膜,球结膜上出现的血管形态、颜色等变化,来判断相应脏器可能发生的病变。巩膜质地坚固,不透明,呈暗红色,占眼球壁外层后六分之五;球结膜是覆盖巩膜前三分之一的薄膜,表面非常光滑,比较松弛,薄膜透明,可透见下面的巩膜。球结膜血管在表层,相对浮浅、隆起、鲜艳,巩膜血管在下,颜色相对深沉.青紫、暗淡。临症中球结膜上出现异变信号,表示病程短,新病;巩膜上出现异变信号,表示病程长,久病。 1.白睛血管形变及目诊含义 (1)局部血管根部粗大 属顽固性疾病,病程长,多有器官损害。如心脏病、慢性肾病等。 (2)曲张或怒张 相应血管呈怒张状,多属血淤证或病情较重、较急。肺炎、急性肝炎等。 (3)延伸

血丝很长,延伸到其他区域,多表示病情发展方向及疾病范围,表明该部位疾病向另一部位发展或传变。如腰腿痛(坐骨神经痛),上肢痛,骨髓炎等。 (4)离断 延伸的血管在一定部位或中途突然中断,也有的被黑色淤血点隔开,往往表示该部位脏器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狭窄、阻塞。常见于颈椎病,输卵管闭塞,脉管炎等。 (5)分叉 血管状若树枝样分叉,表明相应脏器炎症播散、扩张或血液供应障碍。如痔疮,可从血管分叉条数来判断痔核多少及大小。 (6)隆起 血丝浅表、明显、红活,多在球结膜上,表示为急病、新病,急性炎症开始。如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尿路感染等。 (7)雾斑

瑶医目诊图望面诊病图解目诊

引用望面诊病图解之-望眼诊病 《黄帝内经》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注于目。肝开窍于目。目的营养主要是肝血的供应。眼睛也是人体脏腑的反射区,可以反映人体内脏或器官的病变。如果人体哪些脏腑或器官有病变,就会在眼睛上所对应的区域显示出来。眼睛与人体的对应关系如下: 一。望眼诊病法 1. 双目大小不一明显者[图2-2(a)],提示此人有家族性脑血管病史。建议此人进入50岁之后应积极防治脑出血发生,应戒烟禁酒,勿过分劳累,保持心情开朗,控制情绪波动。一目是单眼皮,一目是双眼皮[图2-2(b)],提示此人有家族遗传性脑出血史。建议此人进入45岁后预防高血压,禁烟酒,忌大怒,及大便干燥,以防诱发脑卒中发生。 2. 双目巩膜(白晴)上经常有出血片,提示脑动脉硬化信号(图2-3) 3. 眼部外眦有较粗大血管弯曲,色深,提示易头晕,失眠,心律不齐信号。 4. 眼睛上部有色深,弯曲的血管,提示颈项痛信号(图2-5) 5. 双面黑晴有较大的紫色斑块出现,提示实质性脑出血史。色素斑在左眼,反映原出血点病灶在脑左侧;在右目,反映原出血点在脑右侧。图2-6为一44岁男性右眼眼像,该病人曾患有右脑枕叶出血。 6. 双目靠鼻梁内侧白晴有一条波浪状毛细血管走向黑晴,,提示此人患有颈椎增生,眩晕,血压偏低或血压不稳定。见图2-7,图2-8 7. 双目正上方如钟表12点处有一两条毛细血管走向黑晴,且末端有如火柴头样黑点着,提示此人头部或身体某部位有受伤史。见图2-9,图2-10

8. 双眼黑晴上方有较重的毛细血管直捣黑晴(图2-11),提示肩关节疼痛信号。 9. 双面正下方如钟表6点处有毛细血管走向黑晴,或末端有火柴头样黑点者,均提示慢性胃疾,多见于胃溃疡。见图2-12,图2-13 。治脾胃病辩证须知:胃伤则饮食不化而厌食欲吐。脾伤则大便泄泻而四肢困倦乏力。 10. 双眼球白晴下正中有静脉怒张呈青色者,提示胃癌先兆。如呈红色者,提示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严重(图2-14) 望面诊病图解之-望眼诊病(2) 11. 双眼上方如钟表12点白晴处有“U”形毛细血管扩张者(图2-15),多为肠,胃,肝恶变病先兆。 12. 双目上方白晴处呈“一”字形毛细血管(图2-16),提示肝,胃,肠有恶变病信号。 13. 黑晴正上方有一条较粗的毛细血管(图2-17),提示头痛,肩痛信号。 14. 在眼外眦三角区有深色的钩状或螺旋状血管,提示子宫肌瘤信号(图2-18) 15. 双目瞳孔大小不一相差明显者,不呈圆形(图2-19)提示脊髓结核,脑脊髓或梅毒疾患信号。 16. 右目黑晴边沿如钟表7点处有一点状凹陷者(图2-20),提示慢性阑尾炎信号。 17. 男性眼外眦三角区有较深的弯曲状血管,提示前列腺炎信号(图2-21,图2-22)。

长寿之乡的养生秘诀

长寿乡的养生秘诀 《长寿乡的养生秘诀》1 瑶医中有一种诊法具有早期预测疾病的功能。它能在极早时期,甚至在其他任何体征尚未出现之前就探查出器质性的病变,尤其重要的是,它能预测出10-15年后可能发展成无法康复的慢性疾病。在临床上这种诊法可以判断150种病症,且准确率高达80%以上。这就是医学上的目诊。目诊是瑶医诊法中最具有特色的诊法之一,它是通过观察眼睛来诊断全身疾病的一种诊法。 目诊法主要是根据患者眼睛各部位的形态、色泽、斑点、穹窿及位置结构的动态变化,来诊断身体上疾病所在各部位的病变、损伤及机能紊乱的全息诊法。目诊的部位有巩膜、球结膜、虹膜和眼睑、眉毛等,传统医学将这些部分称为五轮,即白睛(巩膜、球结膜)属肺,称气轮;黑睛(虹膜)属肝、称风轮;眼睑属脾胃,称肉轮;目眦属心,称血轮。通过观察相应部位即可诊断全身病变。 目诊在瑶族还被用来诊断身体上的损伤。它能在患者没有自觉症状的情况下,根据患者眼睛来诊断受伤的部位、疼痛的性质等。 瑶族围绕眼睛,因此瑶族人很注重保护自己的眼睛,一百多岁的长寿老人还能穿针引线。专家推荐的瑶族人保护眼睛的小方法: 《长寿乡的养生秘诀》2 鼻药疗法是指将药物制成一定的剂型(如散、丸、锭、糊、膏、吸入剂等)作用于鼻腔以激发经气、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调节脏腑功能,从而治疗疾病的方法。本药物作用部位仅局限于鼻腔,而不包括鼻腔以外的其它部位,鼻药疗法是瑶医学的瑰宝,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历代史、志书中多有零散记载,并在古越族中流传,只是当时称之为“鼻饮”。广西炎热多雨,湿热地气和植物腐臭之气混合成为瘴毒,这里的土著民族为了生存繁衍,势必要从实践中总结出一些抵御瘴气和防暑降温的方法。鼻饮这种奇特的卫生习俗,由瑶族先民所创造,

瑶医目诊法

瑶医目诊法 目诊主要依据眼睛各部位的形态、色泽、斑点、穹窿及位置结构的动态变化,借助7 倍左右的放大镜进行操作,来判断相应脏腑可能发生的病变、损伤和机能紊乱,是传统医学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黑晴诊法、白睛诊法和全目望诊。目诊是精细的微诊系统,对某些疾病发生和发展的监测,颇具见微知著作用.有助于早发现、早诊断和早防治,但其难度也相对较大,细心显得十分重要。 (一)瑶医目诊的特点 瑶医目诊是独具特色的一门科学,方法简单,可用五个字对其特点进行高度概括,即简、便、验、廉、捷。 (二)白晴形色变化与目诊定性 白睛诊法上要观察巩膜,球结膜上出现的血管形态、颜色等变化,来判断相应脏器可能发生的病变。巩膜质地坚固,不透明,呈暗红色,占眼球壁外层后六分之五;球结膜是覆盖巩膜前三分之一的薄膜,表面非常光滑,比较松弛,薄膜透明,可透见下面的巩膜。球结膜血管在表层,相对浮浅、隆起、鲜艳,巩膜血管在下,颜色相对深沉.青紫、暗淡。临症中球结膜上出现异变信号,表示病程短,新病;巩膜上出现异变信号,表示病程长,久病。 1.白睛血管形变及目诊含义 (1)局部血管根部粗大 属顽固性疾病,病程长,多有器官损害。如心脏病、慢性肾病等。 (2)曲张或怒张 相应血管呈怒张状,多属血淤证或病情较重、较急。肺炎、急性肝炎等。 (3)延伸 血丝很长,延伸到其他区域,多表示病情发展方向及疾病范围,表明该部位疾病向另一部位发展或传变。如腰腿痛(坐骨神经痛),上肢痛,骨髓炎等。 (4)离断 延伸的血管在一定部位或中途突然中断,也有的被黑色淤血点隔开,往往表示该部位脏器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狭窄、阻塞。常见于颈椎病,输卵管闭塞,脉管炎等。 (5)分叉 血管状若树枝样分叉,表明相应脏器炎症播散、扩张或血液供应障碍。如痔疮,可从血管分叉条数来判断痔核多少及大小。 (6)隆起 血丝浅表、明显、红活,多在球结膜上,表示为急病、新病,急性炎症开始。如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尿路感染等。 (7)雾斑 片状青紫斑,似淤血凝集成一模糊小片,多属气滞血淤症(虫积除外)。提示相应部位胀痛。若肝、胆区见此形变,提示有肝气郁结症状;若见于女性,还提示乳房疾病,如乳腺小叶增生等。 (8)黑点 血管末端的黑色淤点,往往与雾斑相伴出现,多属血淤症。提示病程长、症状重、损伤大。可见于肝硬化、陈旧性损伤(包括手术伤口),若见于儿童,则提示虫积。 (9)黑圈 比黑点稍大的黑色圆圈,是一种严重淤血症状,提示相应部位已有包块状肿块出现。 (10)螺旋形状血管 表示血液循环严重障碍,或是气滞血瘀、血流不畅,导致血络挣扎延伸。临床常以疼痛、刺痛、灼痛现象出现,部分癌症病人也有此表现。 (11)蜘蛛网状血管 提示风痰、有淤。如哮喘病,由于血液供氧不足造成侧支循环建立,同时由于长期哮喘,血管破裂、散乱,导致此现象。 (12)叶脉状 血丝像树叶茎脉状分枝,提示严重血液循环障碍,或体内淤血症,临床上癌症病人多见。

4种诊疗方案

核嘎尹(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 一、病名 “核嘎尹”属于壮医“邦印”(痛证)范畴,多缘于外感风毒、寒毒、湿毒、热毒等邪毒的入侵,停滞于脏腑骨肉之间,阻滞龙路或火路,使人体内天地人三气不能同步;二是情志不舒,脏腑功能失调,阴盛阳衰或阳盛阴衰,气机不畅,阻滞龙路或火路,三气不能同步;三是平素劳累过度,失于调养,身体虚弱,气血不足,气行不畅,阻滞龙路或火路,三气不能同步。由于气机阻滞火路、龙路的部位不同,其所发生的症状亦有别,阻于腰部为腰痛,阻于下肢为下肢麻痛,以局部疼痛,或胀痛,或刺痛,或钝痛,或灼痛,疼痛或阵作,或持续,或得热(冷)痛减,或遇热(冷)加剧,伴活动受限,不能行走,舌质红或暗紫,呈瘀斑舌,苔白腻,或舌质淡,口唇红、干或青紫。壮医甲诊:甲呈青紫色或黑色,按压甲尖放开后,久久未恢复原色,或按压左手无名指,血色散开;甲象呈鹰爪甲、淡薄甲、斑点甲或脊棱甲。指诊:手指颜色呈青色或瘀热青紫色,左右中指青紫。耳诊:耳廓色淡或青黑。壮医目诊:“勒答”白睛上有黑斑、黑点。脉诊:上臂内侧上段脉、下段脉,前臂内侧上段桡侧脉、前臂内侧下段尺侧脉呈急脉或慢脉。相当于中医的“腰腿痛”,西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二、诊断: 本病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诊断依据 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生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加重。 4、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 6、X线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质增生。CT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壮医辨证分型 1、急性发作期 阳证:腰部疼痛胀痛难忍,腿软无力,痛处伴有热感,遇热或雨天痛增,活动后痛减,恶热口渴,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阴证:腰腿痛如刺或冷痛重着,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限,痛处拒按,受寒及阴雨加重,肢体发凉。舌质淡或暗紫,苔白或腻,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2、间歇期 1.阳证:腰部无明显红肿热痛,口苦、口渴,舌质红,苔薄黄或腻,脉弦。 2.阴证:腰部无明显冷痛或刺痛,口淡不渴,舌质淡,苔白,脉紧。 3、慢性期 1.阳证:腰部反复胀痛伴活动受限,遇热加剧,得冷减轻,可见脊柱生理弯曲变形,口苦、口干,烦闷,舌质红,苔黄厚或腻,脉弦。 2.阴证:腰部反复隐隐作痛,局部发红或不红,灼热不明显,舌质暗淡,苔白腻,脉濡。 3.虚证:久病不愈,反复发作,腰部疼痛、重着,活动不利,伴乏力,头晕,心悸,气短自汗,畏寒肢冷,面白无华,舌质淡,苔白,脉细或细弱。

艺浩艺术转:目诊:通过眼睛看全身

目诊:通过眼睛看全身 29.5 2019.05.02 05:29* 字数 958 阅读 7812评论 18喜欢 239 一、目诊——通过看眼睛来预测疾病 [MISSING IMAGE: , ] 图片发自简书App 1、右眼肝区有一点片状的黄色影子,说明肝火非常旺盛。 2、糖尿病:眼睛里出现浮状的锈斑,是血粘稠的征兆,说明血糖增高,要预防糖尿病。(出现锈斑表示体内血管内垃圾较多) [MISSING IMAGE: , ] 图片发自简书App 3、高血压:眼睛出现网状血管增多增粗,要预防高血压 [MISSING IMAGE: , ] 图片发自简书App 4、高血脂:黄色锈斑 [MISSING IMAGE: , ] 图片发自简书App 5、颈椎疾病:眼睛上端发现锯齿状血丝要预防颈椎疾病。弯弯越多越严重 [MISSING IMAGE: , ] 图片发自简书App 6、肾部肿瘤:下眼皮黑色,黑白交接的代谢轮呈锯齿状不平整光滑。 [MISSING IMAGE: , ] 图片发自简书App [MISSING IMAGE: , ]

图片发自简书App 7、直肠癌:血管呈螺旋状 [MISSING IMAGE: , ] 图片发自简书App 8、肺、肝部疾病:出现叶脉状扩张、分叉 [MISSING IMAGE: , ] 图片发自简书App 9、赤脉贯瞳:一根血管要及时就诊,二根血管是重症 [MISSING IMAGE: , ]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本文主要是从一些常见病如神经衰弱、内痔、肝炎、带下病、咽喉炎等症的望目诊符合率,以供数据统计或就诊参考。 [MISSING IMAGE: , ]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一)胃、十二指肠病变 在两眼瞳孔下方6时处的巩膜与球结膜间的毛细血管呈充血、扩张、红黑之象,即为巩膜胃征,据此可诊断急、慢性胃肠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有人统计临床符合率达90.2%。 (二)消化道癌 白睛上半部球结膜表层血管呈横行走向,或为V型状态,即为消化道癌的征象。有学者观察800例,肠癌占69%,胃癌占58%,食道癌占57%,肝癌占45%,健康者仅有16%的出现这种征象。 (三)神经衰弱 眼睑绿青紫为神经衰弱征象,有学者收集120例神经衰弱患者,115例出现睑绿青紫,占95.83%。

眼诊

一、目诊——通过看眼睛来预测疾病 1、右眼肝区有一点片状的黄色影子,说明肝火非常旺盛。 2、糖尿病:眼睛里出现浮状的锈斑,是血粘稠的征兆,说明血糖增高,要预防糖尿病。(出现锈斑表示体内血管内垃圾较多)

3、高血压:眼睛出现网状血管增多增粗,要预防高血压 4、高血脂:黄色锈斑

5、颈椎疾病:眼睛上端发现锯齿状血丝要预防颈椎疾病。弯弯越多越严重 6、肾部肿瘤:下眼皮黑色,黑白交接的代谢轮呈锯齿状不平整光滑

7、直肠癌:血管呈螺旋状

8、肺、肝部疾病:出现叶脉状扩张、分叉 9、赤脉贯瞳:一根血管要及时就诊,二根血管是重症

瑶族医药是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本文主要是从一些常见病如神经衰弱、内痔、肝炎、带下病、咽喉炎等症的望目诊符合率,来反映瑶族对病症诊断的方法和准确程度,以供数据统计或就诊参考。 (一)胃、十二指肠病变 在两眼瞳孔下方6时处的巩膜与球结膜间的毛细血管呈充血、扩张、红黑之象,即为巩膜胃征,据此可诊断急、慢性胃肠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有人统计临床符合率达90.2%。 (二)消化道癌 白睛上半部球结膜表层血管呈横行走向,或为V型状态,即为消化道癌的征象。有学者观察800例,肠癌占69%,胃癌占58%,食道癌占57%,肝癌占45%,健康者仅有16%的出现这种征象。 (三)神经衰弱 眼睑绿青紫为神经衰弱征象,有学者收集120例神经衰弱患者,115例出现睑绿青紫,占95.83%。 四)内痔 白睛5、6点钟处,在其部位附近的,由下向上行走的扩张、弯曲、充血血管,即为球结膜痔征,观察这些血管的条数、粗细,可以诊断内痔的多少和大小。并且痔征现于左眼,为肛门左侧有痔,现于右眼,为肛门右侧有痔。一般

中医目诊的研究进展与评述_黄惠勇

博 士导师新论 中 华中医药学刊 中医目诊的研究进展与评述 黄惠勇,胡淑娟,彭清华 (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410007) 摘要:综述了近30年来中医目诊的研究进展并对其进行了评述。中医目诊的理论依据是目是五脏六腑的 缩影,目与脏腑经络的密切关系;眼分五轮八廓,分属于脏腑;及现代生物全息理论、虹膜诊断理论的进一步支撑。 其研究进展主要体现在:一是对《内经》、《伤寒杂病论》、《小儿药证直决》、《景岳全书》等经典著作中目诊文献资 料进行整理发掘;二是在临床上将中医目诊应用到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乙型肝炎、肝癌、子宫肌瘤、大肠癌、糖尿病、高血压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的诊断中。现代虹膜诊断和球结膜微循环诊察虽然丰富中医目诊方法和内容,但目诊仍存在有些理论如八廓学说尚有待进一步的临床验证;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等一些问题。 关键词:目诊;五轮八廓;生物全息律;虹膜诊断;球结膜微循环;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241.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13)07-1479-05 Research Progress and Review of Eye Diagnosis of Chinese Medicine HUANG Huiyong ,HU Shujuan ,PENG Qinghua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hangsha 410007,Hunan ,China )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d and reviewed research progress of eye diagnosis of Chinese medicine for nearly 30 years.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eye diagnosis of Chinese medicine was the epitome of five Zang and six Fu.Eyes had the close relationship of the Zang -fu organs and meridians.Eye was divided into five Lun and eight Kuo ,corresponding to Zang -fu organs.And according to modern biological holographic theory ,iris diagnostic theory supported that further.The research progress was reflected in three aspects :one was Neijing ,Treatise on Febrile and Miscellaneous Diseases ,Xiaoer Yaozheng Zhijue ,Jingyue Quanshu and other classic literatures in the eye diagnosis for finishing excavation ;the second was in clinic diagnosis of Chinese medicine orders would be applied to the diagnosis of peptic ulcer ,chronic gas-tritis ,hepatitis B ,liver cancer ,uterine fibroids ,colon cancer ,diabetes ,hypertension ,thyroid function of the hyperthy-roidism ,prolapse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etc.Modern iris diagnosis and bulbar conjunctiva microcirculation exami-nation enriched methods and contents of eye diagnosis of Chinese medicine ,but still some theories of eye diagnosis such as the eight profile theory remained to be further clinical verification and were lack of multicenter and large sample clinical research and so on. Key words :eye diagnosis ;five Lun and eight Kuo ;biological holographic law ;iris diagnosis ;bulbar conjunctiva microcirculation ;clinical application 收稿日期:2013-02-21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学科中医诊断学建设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 医眼科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湖南省中医诊断学优势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湖南省中医五官科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国家重点学科开放基金资助项目(2013ZYZD01);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黄惠勇(1963-),男,湖南常德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 师,博士,研究方向:中医诊断客观化研究。 通讯作者:彭清华(1964-),男,湖南宁乡人,教授、主任医师,博士 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中医局部诊法。 目诊是通过观察眼睛各部位的神、色、形、态变化来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诊具 有悠久的历史, 因其简单易行、诊断明确而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并经不断的经验积累而发展。现将近30年来目诊的研究进展阐述如下。1中医目诊的理论依据 (1)目是五脏六腑的缩影,由于目与五脏六腑的密切关系,因此脏腑发生病理变化时皆可反映于目。如《灵 枢·五癃津液别》 说:“五脏六腑,目为之候”。其中目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 :“肝主目”。《素问·金匮真言论》曰:“肝开窍于目”。《灵枢·脉度》曰:“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 。及《素问·五脏生成》曰:“肝受血而能视”等,皆说明目与肝至为关联。目 除与肝关系密切外, 还与心相关。《内经》不仅指出目为肝窍,也提出目为心窍。如《素问·解精微论》曰:“心者,五脏之专精也,目者其窍也 ”。“志与目精共奏于目也”。《素问·五脏生成》曰:“诸血者,皆属于心 ”。“心之合脉也”,“诸脉者皆属于目”。因眼之所以能视,除受心血营养之 外,还受心神的支配,故《灵枢·大惑论》曰:“目者心之使也,心者神之舍也”。等,皆可说明目与心的密切关系。 此外,眼与脾、肺、肾也同样相关。脾为后天之本 ,《兰室秘藏》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禀受于脾,上贯于目” 。“脾虚则五脏之精气皆失所司,不能归明于目矣”。肺主气,肺气充旺,脏腑精气上注于目而眼目精明,如肺气不足, 精气不能上输则视物昏,故《灵枢·决气》曰:“气脱者,目 不明”。肾主藏精,肾精生髓,目系通于脑,脑为髓海。故 9741

观目诊病

观目诊病 观目诊病昨天看广东卫视。有瑶医第十三代传人、北京瑶医医院院长覃迅云做的瑶医系列健康节目“长寿乡的 养生秘诀”。想起1991年,我在湘潭买了一本《观目诊病》,李彤编著,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实践一下,效果很好。曾经把其中的眼睛诊病图贴在我的博客里,一方面我 可以随时查看,一方面可以和朋友们分享。今天上网查。网上说,李彤1966生于广西桂林灌阳县,广西民族医院副 主任医师,著有《观目诊病》、《中国瑶医学》。覃迅云 大夫的节目更加直观,生动。上网查找,没有找到广东卫视的视频,只找到北京卫视去年的视频。整理出主要内容,放在我的博客中,供我以后学习用。瑶医中有一种诊法 具有早期预测疾病的功能。它能在极早时期,甚至在其他任何体征尚未出现之前就探查出器质性的病变,尤其重要的是,它能预测出10-15年后可能发展成无法康复的慢性疾病。在临床上这种诊法可以判断150种病症,且准确率高达80% 以上。这就是医学上的目诊。目诊是瑶医诊法中最具有特色的诊法之一,它是通过观察眼睛来诊断全身疾病的一种诊法。目诊法主要是根据患者眼睛各部位的形态、色泽、斑点、穹窿及位置结构的动态变化,来诊断身体上疾病所在各部位的病变、损伤及机能紊乱的全息诊法。目诊的部位有巩膜、球

结膜、虹膜和眼睑、眉毛等,传统医学将这些部分称为五轮,即白睛(巩膜、球结膜)属肺,称气轮;黑睛(虹膜)属肝、称风轮;眼睑属脾胃,称肉轮;目眦属心,称血轮。通过观察相应部位即可诊断全身病变。目诊在瑶族还被用来诊断身体上的损伤。它能在患者没有自觉症状的情况下,根据患者眼睛来诊断受伤的部位、疼痛的性质等。五轮观诊法白晴诊法正常眼睛的图示U字形呈怒张状怒张状图示黄斑说明体内有蛔虫预测癌症的六项白晴讯号(一) 预测癌症的六项白晴讯号(二) 血管开叉的图示黑点代表报伤点白晴诊定位原则(1)白晴诊定位原则(2)

视目诊病”眼部颜色改变“

视目诊病”眼部颜色改变“ 视目诊病也有很长的历史。汉代的《内经》就对眼诊作了精辟的论述,如《灵枢·大惑论》记载:“目者,心之使也。”“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所以,中医学认为眼睛的特定部位与人体的脏腑有着密切关系,这对人体内一般疾病的诊断有着重要价值。该书还将眼的不同部位分属于五脏,也就是后代医家沿用的五轮学说,即二两眦血络属心(血轮),白珠属肺(气轮);黑珠属肝(风轮);瞳仁属肾(水轮);眼泡属脾(肉轮)。因此根据眼睛不同部位的颜色和形态的变化,可以诊察不同的疾病。 眼之五轮分属五脏,肝、心、脾、肺、肾之病,皆可上注于目,引起目的色泽变化。有经验的医生可以根据眼的颜色变化规律来辨别不同脏器的疾病。 1.白眼球的颜色变化 正常人的白眼球无其他颜色,一般白而有光彩。如果内脏有病,在白眼部出现颜色改变。 ①红色。主要是眼球充血、发炎的原因。有时单眼发红、有时双眼同时发红。除了眼红以外,还会有分泌物。视物时疼痛,尤其晨起时明显。 ②白色。白眼球正常时也呈白色,但有光彩。如果过于白,近于蓝白色,说明分布在白眼球部分的血液减少,证明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如果突然发现眼球变白,可能有急性大量失血,如消化道出血、宫外孕等。 ③黄色。白眼球发黄,似有黄色素附在白眼球上,属于胆汁代谢障碍或胆汁外溢。白眼球发黄多见于急性黄疸性传染性肝炎、胆囊、胆道炎症、结石、蛔虫、肿瘤等。再则,不要把白眼球的脂肪沉着误诊为黄疸。脂肪沉着多见于中年以后,目有黄色隆起的斑块,在眼裂部最明显。而白眼球的黄疸的黄色均匀,在眼球周围明显,应注意辨别。 ④白眼球部有散在性小出血点,或有小块瘀血斑,即有出血倾向,可考虑再生不良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动脉硬化(脑动脉硬化),有时也是脑血管栓塞或出血的先兆。 ⑤斑点。在农村幼儿的白眼球上,经常见有蓝色、灰色、或暗灰色的斑点,单个或散在多发,境界清楚,斑点周围均正常,多证实患有蛔虫症。如发现有此种斑点,到医院查一下大便中有无蛔虫卵便能确诊。 2.黑眼球的颜色变化 黑眼球即角膜部分,一般呈暗黑色,有光泽,其颜色变化多出现在黑眼球的周围,随疾病种类不同而有不同的色泽变化。 ①黑眼球周围充血。呈红色,初起时双眼球出现针尖大小的小疮,排列成行,若已破溃呈树枝状,或可见到点状或地图状,同时伴有怕光、流泪、疼痛等症状,应当及时去眼科诊治。一般是患病毒性角膜炎或虹膜炎所致。 ②黑眼球呈灰暗色。黑眼球表面呈灰暗色,并有水肿、增厚等改变,识物不清,出现疼痛、怕光、流泪等自觉症状。这种全黑眼球的灰暗性变性,最多见于梅毒,尤其是先天性梅毒侵犯到黑眼球所致;也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病和病毒性感染。 ③黑眼球周围出现金绿色环、黄棕色或黄棕色带,宽约1~3mm,在角膜上行端较宽,这是儿童的一种少见病症——肝豆状核变性。这种病主要是铜代谢障碍,预后较差。发现异常,应及时治疗。 ④黑眼球周围出现白色环。是衰老的表现,也称老化环。 其实质是血中胆固醇增高所致。可以预测卒中,即脑溢血或脑梗塞等。 3.瞳孔的颜色变化 我国为黄种人,瞳孔呈黑色,清静明亮。如果瞳孔色泽出现异常,预示着已患疾病。 ①白色。瞳孔区域由黑变白,最常见的原因是老年性白内障,表现为视物不清或根本看不见物体。除此之外,还有虹膜睫状体炎、青光眼、糖尿病,眼外伤等原因。 ②红色。瞳孔内呈现红色,是眼内有出血性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眼外伤等疾病。 ③青色。青色为一异常征象,是由于眼内压力过高,正常眼的血液循环和代谢发生障碍,致使角膜呈雾状水肿及眼内组织病理性改变,使瞳孔发出青绿色反光,中医学称为绿内障。 4.虹膜颜色变化 虹膜呈环形薄膜,位于瞳孔周围,其主要功能是调节瞳孔的大小。黄种人的虹膜大部分是棕黄色,白种人呈灰色、浅棕色,有的呈黄色。在国内不同民族区域稍有不同,但在同一地区对常人都有比较客观的认识,在正常区域里出现异常情况,便认为是疾病。 ①褐色斑。在虹膜上出现褐色斑点,与白眼球上的褐色斑相似,可认为是肠蛔虫症的征象。 ②散在性斑点。在虹膜上出现许多分散性小点,并有不同颜色,多见于风湿症病人。

望面诊病图解-目诊

引用望面诊病图解之-望眼诊病 令狐采学 《黄帝内经》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注于目。肝开窍于目。目的营养主要是肝血的供应。眼睛也是人体脏腑的反射区,可以反映人体内脏或器官的病变。如果人体哪些脏腑或器官有病变,就会在眼睛上所对应的区域显示出来。眼睛与人体的对应关系如下: 一。望眼诊病法 1. 双目大小不一明显者[图2-2(a)],提示此人有家族性脑血管病史。建议此人进入50岁之后应积极防治脑出血发生,应戒烟禁酒,勿过分劳累,保持心情开朗,控制情绪波动。一目是单眼皮,一目是双眼皮[图2-2(b)],提示此人有家族遗传

性脑出血史。建议此人进入45岁后预防高血压,禁烟酒,忌大怒,及大便干燥,以防诱发脑卒中发生。 2. 双目巩膜(白晴)上经常有出血片,提示脑动脉硬化信号(图2-3) 3. 眼部外眦有较粗大血管弯曲,色深,提示易头晕,失眠,心律不齐信号。 4. 眼睛上部有色深,弯曲的血管,提示颈项痛信号(图2-5) 5. 双面黑晴有较大的紫色斑块出现,提示实质性脑出血史。色素斑在左眼,反映原出血点病灶在脑左侧;在右目,反映原出血点在脑右侧。图2-6为一44岁男性右眼眼像,该病人曾患有右脑枕叶出血。

6. 双目靠鼻梁内侧白晴有一条波浪状毛细血管走向黑晴,,提示此人患有颈椎增生,眩晕,血压偏低或血压不稳定。见图2-7,图2-8 7. 双目正上方如钟表12点处有一两条毛细血管走向黑晴,且末端有如火柴头样黑点着,提示此人头部或身体某部位有受伤史。见图2-9,图2-10

8. 双眼黑晴上方有较重的毛细血管直捣黑晴(图2-11),提示肩关节疼痛信号。 9. 双面正下方如钟表6点处有毛细血管走向黑晴,或末端有火柴头样黑点者,均提示慢性胃疾,多见于胃溃疡。见图2-12,图2-13 。治脾胃病辩证须知:胃伤则饮食不化而厌食欲吐。脾伤则大便泄泻而四肢困倦乏力。

广西壮族自治区壮瑶医药振兴计划(2011—2020年)

广西壮族自治区壮瑶医药振兴计划 (2011—2020年) 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也是全世界人口超过千万的60多个民族之一。全国壮族总人口为1800多万,90%以上聚居在广西;瑶族总人口约260万,60%以上聚居在广西。壮瑶医药是我区壮族和瑶族人民在漫长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独特民族医药,是我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壮瑶医药为民族的生存、健康和繁衍发挥了重要作用,至今仍是广大人民群众赖以防病治病、保障健康的主要卫生资源之一。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民族团结、繁荣民族文化和维护社会稳定,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的政策,加快我区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推动我区壮瑶医药发展实现新突破,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障需求,实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根据《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号),特制定本计划。 一、壮瑶医药发展面临的形势 “十一五”期间,我区中医药民族医药取得了长足发展,到2010年底,中医民族医病床数、技术人员数、业务用房建筑面积、医疗设备总值分别比“十五”末增长29.6%、42.8%、16.8%和124.9%,中医民族医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中医药民族医药的覆盖面和可及性进一步提升;建立了中医药民族医药科研平台,取得了包括“973”项目等在内的一批重大科研立项和科研成果;人才培养取得突破,涌现了“国医大师”班秀文为代表的一大批名医专家;中医药产业快速发展,工业总产值超过110亿元,约占全区医药工业的65%;成功举办了中国—东盟传统医药高峰论坛等重大对外交流活动,在国际特别是东盟国家的影响力显著提升。 随着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壮瑶医药也在不断进步。经过近30年的挖掘整理,壮医以“阴阳为本”、“三气同步”、“三道两路”、“脏腑骨肉气血”等学说为核心的理论体系基本形成。颁布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中医药壮医药条例》,壮瑶医药的发展进入了法制化轨道。壮医医师资格考试正式进入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序列。壮医目诊、药线点灸、经筋推拿等20多种技法初步形成技术规

目诊

目诊——通过看眼睛来预测疾病 一、目诊——通过看眼睛来预测疾病 1、右眼肝区有一点片状的黄色影子,说明肝火非常旺盛。 2、糖尿病:眼睛里出现浮状的锈斑,是血粘稠的征兆,说明血糖增高,要预防糖尿病。(出现锈斑表示体内血管内垃圾较多) 3、高血压:眼睛出现网状血管增多增粗,要预防高血压

4、高血脂:黄色锈斑 5、颈椎疾病:眼睛上端发现锯齿状血丝要预防颈椎疾病。弯弯越多越严重 6、肾部肿瘤:下眼皮黑色,黑白交接的代谢轮呈锯齿状不平整光滑

7、直肠癌:血管呈螺旋状 8、肺、肝部疾病:出现叶脉状扩张、分叉

9、赤脉贯瞳:一根血管要及时就诊,二根血管是重症 瑶族医药是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本文主要是从一些常见病如神经衰弱、内痔、肝炎、带下病、咽

喉炎等症的望目诊符合率,来反映瑶族对病症诊断的方法和准确程度,以供数据统计或就诊参考。 (一)胃、十二指肠病变 在两眼瞳孔下方6时处的巩膜与球结膜间的毛细血管呈充血、扩张、红黑之象,即为巩膜胃征,据此可诊断急、慢性胃肠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有人统计临床符合率达90.2%。 (二)消化道癌 白睛上半部球结膜表层血管呈横行走向,或为V型状态,即为消化道癌的征象。有学者观察800例,肠癌占69%,胃癌占58%,食道癌占57%,肝癌占45%,健康者仅有16%的出现这种征象。 (三)神经衰弱 眼睑绿青紫为神经衰弱征象,有学者收集120例神经衰弱患者,115例出现睑绿青紫,占95.83%。 四)内痔 白睛5、6点钟处,在其部位附近的,由下向上行走的扩张、弯曲、充血血管,即为球结膜痔征,观察这些血管的条数、粗细,可以诊断内痔的多少和大小。并且痔征现于左眼,为肛门左侧有痔,现于右眼,为肛门右侧有痔。一般血管分叉和粗细与痔疮成正比关系。有学者观察数1000例,诊断符合率达85%以上。 (五)月经、带下病 观察下睫毛边缘与下眼皮之间,如有条线状、浅黑色的明亮带存在,即为月经、带下异常征。也可以通过观察两眼上下眼睑,如果上下眼睑发黑,则亦可判断月经、带下异常。有学者观察153例,符合率为68.6%。(六)肝炎 肝炎患者白睛内下方的血管呈充盈、扩张、色呈淡青状态,应高度警惕。 (七)淋巴结核 白睛的血丝贯穿瞳神,即为淋巴结核征象。并且一条赤脉贯瞳为病轻,2~3条赤脉贯瞳为病重。 (八)咽喉炎: 白睛内侧稍上,如果见到鲜红血丝向瞳孔方向走向,则为咽喉炎征象。 (九)附件炎 白睛下方6时处,如见到鲜红血丝向瞳孔内侧方向延伸,可考虑为附件炎。 (十)颈、腰椎增生 白睛12时、6时处有鲜红血丝向瞳孔方向走向,末端有时可见到瘀点,即可考虑为颈、腰椎增生。 心脏听诊口诀 正常心音 第一心音低而长,心尖部位最响亮。一二之间间隔短,心尖搏动同时相。第二心音高而短,心底部位最响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