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联难度几何题100道

高中联难度几何题100道

高中联难度几何题100道
高中联难度几何题100道

第二题:证明四点共圆 (5)

第三题:证明角的倍数关系 (6)

第四题:证明线与圆相切 (7)

第五题:证明垂直 (8)

第六题:证明线段相等 (9)

第七题:证明线段为比例中项 (10)

第八题:证明垂直 (11)

第九题:证明线段相等 (12)

第十题:证明角平分 (13)

第十一题:证明垂直 (14)

第十二题:证明线段相等 (15)

第十三题:证明角相等 (16)

第十四题:证明中点 (17)

第十五题:证明线段的二次等式 (18)

第十六题:证明角平分 (19)

第十七题:证明中点 (20)

第十八题:证明角相等 (21)

第十九题:证明中点 (22)

第二十题:证明线段相等 (23)

第二十一题:证明垂直 (24)

第二十二题:证明角相等 (25)

第二十三题:证明四点共圆 (26)

第二十四题:证明两圆相切 (27)

第二十五题:证明线段相等 (28)

第二十六题:证明四条线段相等 (29)

第二十七题:证明线段比例等式 (30)

第二十八题:证明角的倍数关系 (31)

第二十九题:证明三线共点 (32)

第三十题:证明平行 (33)

第三十一题:证明线段相等 (34)

第三十二题:证明四点共圆 (35)

第三十三题:证明三角形相似 (36)

第三十四题:证明角相等 (37)

第三十五题:证明内心 (38)

第三十六题:证明角平分 (39)

第三十七题:证明垂直 (40)

第三十八题:证明面积等式 (41)

第三十九题:证明角平分 (42)

第四十题:证明角相等 (43)

第四十一题:证明中点 (44)

第四十二题:证明中点 (45)

第四十三题:证明角相等 (46)

第四十四题:证明垂直 (47)

第四十六题:证明垂直 (49)

第四十七题:证明四点共圆 (50)

第四十八题:证明四点共圆 (51)

第四十九题:证明四点共圆 (52)

第五十题:证明角平分 (53)

第五十一题:证明线段相等 (54)

第五十二题:证明两圆外切 (55)

第五十三题:证明垂直 (56)

第五十四题:证明垂直 (57)

第五十五题:证明垂直 (58)

第五十六题:证明垂直 (59)

第五十七题:证中点 (60)

第五十八题:证明角相等 (61)

第五十九题:证明角相等 (62)

第六十题:证明四点共圆 (63)

第六十一题:证明四点共圆 (64)

第六十二题:证明四点共圆 (65)

第六十三题:证明角相等 (66)

第六十四题:证明角的倍数关系 (67)

第六十五题:证明中点 (68)

第六十六题:伪旁切圆 (69)

第六十七题:证明垂直 (70)

第六十八题:证明平行 (71)

第六十九题:证明圆心在某线上 (72)

第七十题:证明三线共点 (73)

第七十一题:证明垂直 (74)

第七十二题:证明垂直 (75)

第七十三题:证明中点 (76)

第七十四题:证明垂直 (77)

第七十五题:证明垂直 (78)

第七十六题:证明三线共点 (79)

第七十七题:证明平行 (80)

第七十八题:证明平行 (81)

第七十九题:证明三线共点、证明垂直 (82)

第八十题:证明三点共线(牛顿定理) (83)

第八十一题:证明角平分 (84)

第八十二题:证明角相等 (85)

第八十三题:证明三点共线 (86)

第八十四题:证明四圆共点 (87)

第八十五题:证明角平分 (88)

第八十六题:证明线段相等 (89)

第八十七题:证明角相等 (90)

第八十八题:证明线段相等 (91)

第九十题:证明线段相等 (93)

第九十一题:证明中点 (94)

第九十二题:证明四点共圆 (95)

第九十三题:证明西姆松定理及逆定理 (96)

第九十四题:证明线段的和差关系等式 (97)

第九十五题:证明角相等 (98)

第九十六题:证明托勒密定理及逆定理 (99)

第九十七题:证明线段的和差关系等式 (100)

第九十八题:证明角相等 (101)

第九十九题:证明四点共圆 (102)

第一百题:证明两三角形共内心 (103)

第一题:证明角平分

已知PE 、PF 是⊙O 的切线,A 、B 是一组对径点,PB 交⊙O 于另一点C ,直线AF 、BE 交于D 点。 求证:PCE PCD ∠=∠。

C

D

A

F

E

O

P

B

第二题:证明四点共圆

如图,AB 是⊙O 的直径,C ,D 是圆上异于A 、B ,且在AB 同侧的两点,分别过C 、D 作⊙的O 切线, 它们交于点E ,线段AD 与BC 的交点为F , 线段AB 与EF 的交点为M ,求证:E 、C 、M 、D 四点共圆。

M

F

D C

A

O

E

B

第三题:证明角的倍数关系

如图,PE 、PF 是以AB 为直径圆的切线E 、F 是切点,PB 交圆于C 点,AF 、BE 交于D 点,AB 是直径。 求证:ACD DPE ∠=∠2。

C

D F

E A

O

P

B

第四题:证明线与圆相切

已知:ABC ?中,?=∠90A ,AD 切⊙ABC ,AD 交BC 延长线于D ,E 是A 关于BC 的对称点,BE AY ⊥于Y ,X 是AY 中点,延长BX 交⊙ABC 于J ,求证:BD 切AJD ?外接圆。

F

J

X Y

E

D

B

O C

A

第五题:证明垂直

已知四边形ABCD 内接于以BD 为直径的圆,设'A 为A 关于BD 为对称点,'B 是B 关于AC 对称点,直线AC 交'DB 于Q ,直线DB 交'CA 于P 。求证:AC PQ 。

P

Q

B'

A'

D

O

B

A

C

第六题:证明线段相等

已知:BC 、BD 是⊙O 切线,C 、D 是切点,BJA 是割线,A 、J 在圆上,J 离B 较近, AO DE ⊥于E ,交AB 于F ,AC 交DE 于G ,求证:FG DF =。

G

F E

J

D C

O B

A

第七题:证明线段为比例中项

已知ABC ?中,BC AC =,M 是AB 的中点,FG 经过点M ,且CFG ?与ABC ?有相同的内心。 求证:GM FM AM ?=2

G

M

B

A

C

F

第八题:证明垂直

已知:ABC ?为非直角三角形,AD 平分BAC ∠,D 在BC 上,AC DF ⊥于F ,AB DE ⊥于E ,CE 交BF 于P 。求证:BC AP ⊥。

H

P

F

E

D A

B

C

第九题:证明线段相等

过圆O 外一点P 作圆O 的两条切线PC 、PD ,切点分别为C 、D ,过劣弧CD 上一点E 作圆O 的另一条切线分别交PC 、PD 于A 、B ,连结OE 交CD 于点N ,连结PN 交AB 于点M 。 求证:MB MA 。

M

N

B A

C

D

O

P

E

第十题:证明角平分

已知PA 、PB 是⊙O 切线,DE 是过C 的切线,D 、E 分别在AP 、PB 上,AB CF ⊥于F ,连接DF 、EF 。求证:EFC DFC ∠=∠

F

E

D B

A

O

P

C

第十一题:证明垂直

设PAB 是圆O 的割线,PC 是切线,CD 是圆O 的直径,DB 、OP 相交于E 。求证:CE AC 。

E

A

D

O

B

C

P

第十二题:证明线段相等

设C、D是以O为圆心AB为直径的半圆上两点,过B做圆O的切线交CD于P,直线PO交直线CA、AD分别于E、F。求证: OF

OE 。

E

F

P

A O B

D

C

第十三题:证明角相等

如图,ABC ?中,D 、E 分别为AB 、AC 上一点,且BC DE //,BE 、CD 交于点F ,BDF ?的外接圆⊙O ,与CEF ?的外接圆⊙P 交于点G ,求证:CAG BAF ∠=∠。

G

P

O

F

E

A

B

C

D

第十四题:证明中点

如图,⊙O 、⊙P 交于A 、B 两点,BO 、PA 延长线交于点C ,CD 、CE 分别切⊙O 、⊙P 于D 、E ,连接DE 交AB 于F ,求证:F 为DE 中点。

F

E

D

C

B

A O

P

第十五题:证明线段的二次等式

如图,半径不相等的两圆⊙O 、⊙P 交于A 、B 两点,过A 的直线CD 分别交⊙O 、⊙P 于C 、D ,CB 延长线交⊙P 于F ,DB 延长线交⊙O 于E ,过A 作CD 垂线交EF 中垂线于G ,求证:

AD AC EG AG ?+=22

G

E

F

D

B A

O

P

C

第十六题:证明角平分

如图,ABC ?内接于⊙O ,D 为BC 中点,AD 交⊙O 于E ,过E 作BC EF //,交⊙O 于F ,过C 作AC CG ⊥,交AE 于G 。求证:FGC AGC ∠=∠。

G F

E

D

O

A

B

C

第十七题:证明中点

如图,ABC 内切圆⊙I 切BC 于D ,过I 作AD IE //交BC 于E ,过E 作⊙I 切线,分别交AB 、AC 于F 、G 。求证:E 为FG 中点。

G

F

E

C

A

B

I

D

初二数学----几何证明初步经典练习题含答案)

几何证明初步练习题 编辑整理:临朐王老师 1、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推理过程: ○ 1 作CM ∥AB ,则∠A= ,∠B= ,∵∠ACB +∠1+∠2=1800( ,∴∠A+∠B+∠ ACB=1800. ○ 2 作MN ∥BC ,则∠2= ,∠3= ,∵∠1+∠2+∠3=1800,∴∠BAC+∠B+∠C=1800. 2.求证:在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内角大于或者等于60°。 3、.如图,在△ABC 中,∠C >∠B,求证:AB >AC 。 4. 已知,如图,AE 5. 已知:如图,EF ∥AD ,∠1 =∠2. 求证:∠AGD +∠BAC = 180°. 反证法经典例题 6.求证: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7.如图,在平面内,AB 是L 的斜线,CD 是L 的垂线。 求证:AB 与CD 必定相交。 8.2 一.角平分线--轴对称 9、已知在ΔABC 中,E 为BC的中点,AD 平 分BAC ∠,BD ⊥AD 于 D .AB =9,AC =13求DE的长 第9题图 第10题图 第11题图 分析:延长BD交AC于F.可得ΔABD ≌ΔAFD .则BD =DF .又BE =EC ,即D E为Δ BCF 的中位线.∴DE=12FC=1 2 (AC-AB)=2. 10、已知在ΔABC 中,108A ∠=o ,AB =AC ,BD 平分ABC ∠.求证:BC =AB +CD . 分析:在BC上截取BE=BA,连接DE.可得ΔBAD ≌ΔBED .由已知可得: 18ABD DBE ∠=∠=o ,108A BED ∠=∠=o ,36C ABC ∠=∠=o .∴72DEC EDC ∠=∠=o ,∴CD = CE ,∴BC =AB +CD . 11、如图,ΔABC 中,E是BC 边上的中点,DE ⊥BC 于E ,交BAC ∠的平分线AD 于D ,过D 作DM ⊥AB 于M,作DN ⊥AC 于N .求证:BM =CN . C B A D E F D A B C B A E D N M B D A C

初中几何证明题五大经典(含答案)

经典题(一) 1、已知:如图,O 是半圆的圆心,C 、E 是圆上的两点,CD ⊥AB ,EF ⊥AB ,EG ⊥CO . 求证:CD =GF .(初二) 证明:过点G 作GH ⊥AB 于H ,连接OE ∵EG ⊥CO ,EF ⊥AB ∴∠EGO=90°,∠EFO=90° ∴∠EGO+∠EFO=180° ∴E 、G 、O 、F 四点共圆 ∴∠GEO=∠HFG ∵∠EGO=∠FHG=90° ∴△EGO ∽△FHG ∴ FG EO =HG GO ∵GH ⊥AB ,CD ⊥AB ∴GH ∥CD ∴ CD CO HG GO = ∴CD CO FG EO = ∵EO=CO ∴CD=GF 2、已知:如图,P 是正方形ABCD 内部的一点,∠PAD =∠PDA =15°。 求证:△PBC 是正三角形.(初二) 证明:作正三角形ADM ,连接MP ∵∠MAD=60°,∠PAD=15° ∴∠MAP=∠MAD+∠PAD=75° ∵∠BAD=90°,∠PAD=15° ∴∠BAP=∠BAD-∠PAD=90°-15°=75° ∴∠BAP=∠MAP ∵MA=BA ,AP=AP ∴△MAP ≌△BAP ∴∠BPA=∠MPA ,MP=BP 同理∠CPD=∠MPD ,MP=CP ∵∠PAD =∠PDA =15° ∴PA=PD ,∠BAP=∠CDP=75° ∵BA=CD ∴△BAP ≌∠CDP ∴∠BPA=∠CPD ∵∠BPA=∠MPA ,∠CPD=∠MPD ∴∠MPA=∠MPD=75° ∴∠BPC=360°-75°×4=60° ∵MP=BP ,MP=CP ∴BP=CP ∴△BPC 是正三角形

3、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M 、N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AD 、BC 的延长线交MN 于E 、F . 求证:∠DEN =∠F . 证明:连接AC ,取AC 的中点G ,连接NG 、MG ∵CN=DN ,CG=DG ∴GN ∥AD ,GN= 2 1AD ∴∠DEN=∠GNM ∵AM=BM ,AG=CG ∴GM ∥BC ,GM= 2 1BC ∴∠F=∠GMN ∵AD=BC ∴GN=GM ∴∠GMN=∠GNM ∴∠DEN=∠F 经典题(二) 1、已知:△ABC 中,H 为垂心(各边高线的交点),O 为外心,且OM ⊥BC 于M . (1)求证:AH =2OM ; (2)若∠BAC =600,求证:AH =AO .(初二) 证明:(1)延长AD 交圆于F ,连接BF ,过点O 作OG ⊥AD 于G ∵OG ⊥AF ∴AG=FG ∵AB ⌒ =AB ⌒ ∴∠F=∠ACB 又AD ⊥BC ,BE ⊥AC ∴∠BHD+∠DBH=90° ∠ACB+∠DBH=90° ∴∠ACB=∠BHD ∴∠F=∠BHD ∴BH=BF 又AD ⊥BC ∴DH=DF ∴AH=AG+GH=FG+GH=GH+DH+DF+GH=2GH+2DH=2(GH+DH )=2GD 又AD ⊥BC ,OM ⊥BC ,OG ⊥AD ∴四边形OMDG 是矩形 ∴OM=GD ∴AH=2OM (2)连接OB 、OC ∵∠BAC=60∴∠BOC=120° ∵OB=OC ,OM ⊥BC ∴∠BOM= 2 1 ∠BOC=60°∴∠OBM=30° ∴BO=2OM 由(1)知AH=2OM ∴AH=BO=AO

初中难度几何题100道

初中教师转正必做100题 第一题: 已知:ABC AE⊥,AB BAC,BC CF⊥,AE、CF相交?外接于⊙O,? = ∠60 于点H,点D为弧BC的中点,连接HD、AD. ?为等腰三角形 求证:AHD 第二题: 如图,F为正方形ABCD边CD上一点,连接AC、AF,延长AF交AC的平行线DE于点E,连接CE,且AC=AE. CE= 求证:CF

E 第三题: 已知:ABC ?中,AC AB =,?=∠20BAC ,?=∠30BDC . 求证:BC AD =

第四题: 已知:ABC ?中,D 为AC 边的中点,C A ∠=∠3,?=∠45ADB . 求证:BC AB ⊥ A C 第五题: 如图,四边形ABCD 的两条对角线AC 、BD 交于点E ,?=∠50BAC ,?=∠60ABD ,?=∠20CBD ,?=∠30CAD ,?=∠40ADB ,求ACD ∠. B D 第六题: 已知,?=∠30ABC ,?=∠60ADC ,DC AD =,求证:2 2 2 BD BC AB =+.

B D 第七题: 如图,PC切⊙O于C,AC为圆的直径,PEF为⊙O的割线,AE、AF与直线PO相交于B、D. 求证: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 第八题: 已知:在ABC = OBC,? ∠10 OCA. ∠20 AB=,? ?中,AC = = ∠80 A,? 求证:OB AB=

C B 第九题: 已知:正方形ABCD 中,?=∠=∠15ODA OAD ,求证:OBC ?为正三角形. 第十题: 已知:正方形ABCD 中,E 、F 为AD 、DC 的中点,连接BE 、AF ,相交于点P ,连接PC . 求证:BC PC =

初中难度几何题100道

初中教师转正必做100题 第一题: (4) 第二题: (5) 第三题: (6) 第四题: (7) 第五题: (8) 第六题: (9) 第七题: (10) 第八题: (11) 第九题: (12) 第十题: (13) 第十一题: (14) 第十二题: (15) 第十三题: (16) 第十四题: (17) 第十五题: (18) 第十六题: (19) 第十七题: (20) 第十八题: (21) 第十九题: (22) 第二十题: (23) 第二十一题: (24) 第二十二题: (25) 第二十三题: (26) 第二十四题: (27) 第二十五题: (28) 第二十六题: (29) 第二十七题: (30) 第二十八题: (31) 第二十九题: (32) 第三十题: (33) 第三十一题: (34) 第三十二题: (35) 第三十三题: (36) 第三十四题: (37) 第三十五题: (38) 第三十六题: (39) 第三十七题: (40) 第三十八题: (41) 第三十九题: (42) 第四十题: (43) 第四十一题: (44) 第四十二题: (45)

第四十四题: (47) 第四十五题: (48) 第四十六题: (49) 第四十七题: (50) 第四十八题: (51) 第四十九题: (52) 第五十题: (53) 第五十一题: (54) 第五十二题: (55) 第五十三题: (56) 第五十四题: (57) 第五十五题: (58) 第五十六题: (59) 第五十七题: (60) 第五十八题: (61) 第五十九题: (62) 第六十题: (63) 第六十一题: (64) 第六十二题: (65) 第六十三题: (66) 第六十四题: (67) 第六十五题: (68) 第六十六题: (69) 第六十七题: (70) 第六十八题: (71) 第六十九题: (72) 第七十题: (73) 第七十一题: (74) 第七十二题: (75) 第七十三题: (76) 第七十四题: (77) 第七十五题: (78) 第七十六题: (79) 第七十七题: (80) 第七十八题: (81) 第七十九题: (82) 第八十题: (83) 第八十一题: (84) 第八十二题: (85) 第八十三题: (86) 第八十四题: (87) 第八十五题: (88) 第八十六题: (89)

七年级(上册)几何练习题50道

一.选择题 1.如果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度数等于另两个角的度数之和,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 2.下列给出的各组线段中,能构成三角形的是() (A)5,12,13 (B)5,12,7 (C)8,18,7 (D)3,4,8 3.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15,20和25,则它的最大边上的高为()(A)12 (B)10 (C) 8 (D) 5 4.两条边长分别为2和8,第三边长是整数的三角形一共有() (A)3个 (B)4个 (C)5个 (D)无数个 5.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线段 MN (B)等边三角形(C) 直角三角形 (D) 钝角∠AOB 6.直角三角形两锐角的平分线相交所夹的钝角为() (A)125° (B)135° (C)145° (D)150° 7.已知∠α,∠β是某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的同旁内角,若∠α=50°,则∠β为( ) A.40°B.50° C.130° D.140° 8.如图,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 A.若∠1=∠2,则AD∥BC B.若∠1=∠2,则AB∥DC C.若∠A=∠3,则AD∥BC D.若∠3=∠4,则AB∥DC 9.下列图形中,可以折成长方体的是( ) 10.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那么这个几何体是( )

11.如图1,在△ABC中,AB=AC,点D在AC边上,且BD=BC=AD,则∠A的度数为( ) A.30° B.36° C.45° D.70° 12.、如图2,AB∥CD,AC⊥BC于C,则图中与∠CAB互余的角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图1 图2 图3 13. 如图3,直线AB、CD、EF相交于O,图中对顶角共有() A. 3对 B.4对 C.5对 D.6对 1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平面内的直线不相交就平行 B.平面内三条直线的交点个数有1个或3个 C.若a∥b,b∥c,则a∥c D.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15. 2. 设α是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则α的取值范围是( ) (A)0<α<90°(B)α<90°(C) 0<α≤90° (D) 0≤α<90° 二.填空题 1. 有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为3和5,要使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它的第三边等于 2. 如果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小于与它相邻的内角,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三角形。 3. 如图,BO、CO分别是∠ABC和∠ACB的平分线,∠BOC=136°,则∠A= 。 第3题第7题 6. 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为80°,那么它的底角为度 7. 如图,已知:△ABC中,AB=AC,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C于E,垂足为D,如果∠A=40?,那么∠BEC= ;如果△ABC的周长为35cm,△BEC的周长为20cm,那么底边BC= 。 9. 如图,∠AOC=2∠COB,OD是∠AOB的平分线,已知∠COB=20°,则∠COD=_________。 10.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平分∠AOD,FOOD于点O,∠1=40°,则∠2=,∠4=。

七年级下几何证明题

1.填空完成推理过程: 如图,∵AB ∥EF ( 已知 ) ∴∠A + =1800 ( ) ∵DE ∥BC ( 已知 ) ∴∠DEF= ( ) ∠ADE= ( ) 2.已知:如图,∠ADE =∠B ,∠DEC =115°. 求∠C 的度数. 3. 已知:如图,AD ∥BC ,∠D =100°,AC 平分∠BCD , 求∠DAC 的度数. 4.已知AB ∥CD ,∠1=70°则∠2=_______,∠3=______,∠4=______ 43 2 1A C D B 5. 已知:如图4, AB ∥CD ,直线EF 分别交AB 、CD 于点E 、F ,∠BEF 的平分线与∠DEF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 .求∠P 的度数 A C D E F B D E B C A

H G 2 1 F E D C B A 6.直线AB 、CD 相交于O ,OE 平分∠AOC ,∠EOA :∠AOD=1:4,求∠EOB 的度数. 7.如图,AB∥CD,EF分别交AB、CD于M、N,∠EMB=50°,MG平分∠BMF,MG交CD于G,求∠1的度数. 8.如图,AB ∥CD ,AE 交CD 于点C ,DE ⊥AE ,垂足为E ,∠A =37o,求∠D 的度数. 9.如图,已知:21∠∠=, 50=D ∠,求B ∠的度数。 10.已知:如图,AB∥CD,∠B=400 ,∠E=300 ,求∠D的度数 A B C D E E B A

E D B A C 2 1 F E D B A C 11.如图所示,∠1=72°,∠2=72°,∠3=60°,求∠4的度数. b a 341 2 1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16cm . (1)若其中一边长为4cm ,求另外两边的长; (2)若其中一边长为6cm ,求另外两边长; (3)若三边长都是整数,求三角形各边的长. 13.如图,AB//CD ,AE 交CD 于点C ,DE ⊥AE ,垂足为E ,∠A=370, 求∠D 的度数. 14.AB//CD,EF ⊥AB 于点E ,EF 交CD 于点F , 已知∠1=600 .求∠2的度数.

100道几何题

A B C D P A B C D E F P A B C D E O A B C E A B C E D 1、△ABC 中,AB=AC ,AD ⊥BC , 则∠BAD= , BD= . 2、等腰三角形有一个角110°,则底角为____________. 3、△ABC 中,∠C=90°CD ⊥AB, ∠ DCB=30°,BD=2cm, AB= . 4、直角三角形最长边是17, 最短边是8,则第三边长是____________. 5、如图:四边形ABCD 中,∠A=90°∠B=80°∠D= 70°则 ∠DCE=____. 6、矩形两条对角线相交成60°,它所对的边是20cm ,则它的对角线长为____. 7、对角线长为a 的正方形边长为 _________. 8、菱形两条对角线长是6和10,则菱形面积是 . 9、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 ,AB=8,BC=10,∠B=30, 则平行四边形ABCD 的面积是 __________. 10、四边形ABCD 的边依次是a,b,c,d ,且a 2+b 2+c 2+d 2 =2ac+2bd,则此四边形是 形 11、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10cm,面积为25cm,则顶角的度数为_______。 12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18,一条边的长是5,则其他两边的长是______。 13、ΔABC 中,若∠A+∠C=2∠B ,最小角为 30,则最大角为______。 14、如图:CD 是△ABC 角平分线,∠B=72°,∠ADC=108°,则该图形中,有__ 个等腰三角形。5、如图:在△ABC 中,OB 平分∠ABC,OC 平分∠ACB,DE 过O 点,且DE∥BC, AB=15,AC=13,BC=9,则△A DE 的周长等于( ) 。 6、15如图:已知△ABC 中,AB=AC ,D 为BC 上一点,E 为AC 上一点,且AD=AE , 若∠BAD=25°,则∠EDC = 。 7、如图:△ABC 为等边三角形,D 为AC 上一点,E 为AB 上一点,且CD=AE , BD 和CE 相于P 点。若∠ACE =23°则∠DBC = ; 若过E 作EF⊥BD 于F PC=5,PF=3,则CE= 。 8、如图,在△ABC中,∠C=90°,∠B=15°,AB的中垂线DE交BC于D,E为垂足,若BD=10cm,则B C= cm。 16、在△ABC中,∠ACB=90°,AB 的垂直平分线DE 交BC 于D ,交AB 于E, ∠ACD: ∠DAB=5:2.则∠BAC= 。10、如图,D 是等边△ABC内一点,BD=AD ,P 是三角形外一点,BP=AB,BD 平分∠PBC,则∠BPD= 。 17.如果一个多边形外角和的5倍等于它的内角和,那么这个多边形是_______ 边形. 18.平行四边形一个角的角平分线分一边为3cm 、5cm 两部分,那么这个 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为_______. 19.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C=140,则∠A=_______, ∠B=_______. 20.在矩形ABCD 中,AC=8cm ,则BD=_______cm . 21.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一定是_______形. 22.菱形的周长为20cm ,两个相邻的角的度数的比为1∶2,则较短的对角线的长 为_______. 23.等腰梯形一个底角等于60°,且腰长等于6cm ,则它的高线等于_______cm . 24.已知a=4,b=5,c=7,则c 、b 、a 的第四比例项等于_______. 25.如图(AC>AB )DE 不平行于BC ,若△ABC ∽△AED ,AD=5cm , DB=2cm ,AC=12cm ,则△AED 与△ABC 的相似比是_______,AE=_______cm . 26.四边形ABCD ∽四边形A'B'C'D',若它们的面积比是4∶3,则它们的对 应对角线的比为_______.27.若一个角为35°,则它的余角为______;补 角为______.28.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______,叫做点到直线的距 离.29.如图1所示,在△ABC 中,∠B=40°,AD 平分∠BAC ,∠ADC=80°,则∠BAC=______, ∠C=______.30.在△ABC 中,∠B=∠A+∠C ,AC 边的垂直平分线交BC 于E ,交AC 于D , AE 分∠BAC 为两部分,且∠EAB ∶∠BAC=2∶3,则∠C=_____.31.十二边形的内角和是______, 外角和是______,它共有______条对角线.32.两条对角线______的平行四边形是矩 形.33.梯形的上底长为20,下底长为30,则中位线的长为______;两条对角线中点连线 的长等于______.34.在△ABC 中,∠C=90°,AB=13,BC=5,则AC=______,AB 边上的高 =______.

初一几何推理题

A B C D E A B C D E F 1.已知:如图,A 、O 、C 三点共线,OD 平分∠AOB, ∠BOE =1 2 ∠COE ,∠DOE =72°. 求∠COE 的度数 2.如图,CD 平分∠ACB,DE//BC,?=∠80AED (1)求;EDC ∠ (2)若BC=10,BCD S ?=30,求点E 到BC 的距离. 3. 如图,CD 平分ACB ∠,DE//AC,EF//CD,EF 平分DEB ∠吗? 请说明你的理由. 4.如图,在△ABC 中,D E ∥BC ,DE 分别与AB ,AC 交于点D 、E ,∠1=∠B 。 求证:∠A+∠AEF=180° 5. 已知:如图,AB//CD ,∠1=∠A ,∠2=∠C ,B 、E 、D 在一条直线上.求∠AEC 2 1 E D C B A

2 1 F E D C B A 6.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104°-∠2,∠ABC=76°+∠2,BD ⊥CD 于D , EF ⊥CD 于F . 求证:∠1=∠2. 7.将一副直角三角尺如图放置,已知∠EAD =∠E =450 ,∠C =300 , AE BC ∥,求AFD ∠的度数. 8. 如图,已知:AB ∥CD ,∠B =∠C . 求证:∠E =∠F .(请注明理由) 9. 如图,已知∠ABC=40°,∠BAD=∠EBC ,AD 交BE 于F. (1)求BFD 的度数; (2)若EG ∥AD ,EH ⊥BE ,求∠HEG 的度数. 10. 如图,△ABC 中,AD 、BE 、CF 分别是∠BAC 、∠ABC 、∠ACB 的角平分线,AD 、 BE 、CF 交于O 点. (1)若∠ACO=40°,求∠AOE 的度数; (2)若∠ACO= m °,请直接写出∠AOE 的度数. (用含m 的式子表示) B D E F O A A C D F

初中几何证明的经典难题好题

初中几何证明题 一. 1.如图,点E 是BC 中点,BAE CDE ,求证:AB CD 2.如图,在ABC 中,90BAC ,AB AC ,//CD BA ,点P 是BC 上一点,连结AP ,过点P 做PE AP 交 CD 于E . 探究PE 与PA 的数量关系.

3.如图,在ABC中,AB AC,点D在AB上,点E在AC的延长线上,且BD CE,DE交BC于点P. 探究PE与PD的数量关系. 4.如图,在ABC中, 1 2 DBC ECB A,BD、CE交于点P. 探究BE与CD的数量关系.

5.如图,在EBC中,BD平分EBC,延长DE至点A,使得EA ED,且ABE C. 探究AB与CD的数量关系. C,AC BC,P为AB的中点,PE PF分别交AC、BC于E、F. 6.如图,在ABC中,90 探究PE、PF的数量关系.

7.如图,CB CD ,180ABC CDE ,AB DE . 探究:AF 与EF 之间的数量关系 8.如图,直线1l 、2l 相交于点A ,点B 、点C 分别在直线1l 、2l 上,AB k AC ,连结BC ,点D 是线段AC 上任意一点(不与A 、C 重合),作BDE BAC ,与ECF 的一边交于点E ,且ECF ABC . ⑴如图1,若1k ,且 90时,猜想线段BD 与DE 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⑵如图2,若 1k ,时,猜想线段BD 与DE 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二.倍长中线法: 11.如图,点E是BC中点,BAE CDE,求证:AB CD AC AE 13如图,在ABC中,CD AB,BAD BDA,AE是BD边的中线.求证:2 EG AD交CA延长线于E. 15.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G为BC的中点,// 求证:BF EC

初联难度几何题100道

初中教师转正必做100题 第一题:4第二题:5第三题:6第四题:7第五题:8第六题:9第七题:10第八题:11第九题:12第十题:13第十一题:14第十二题:15第十三题:16第十四题:17第十五题:18第十六题:19第十七题:20第十八题:21第十九题:22第二十题:23第二十一题:24第二十二题:25第二十三题:26第二十四题:27第二十五题:28第二十六题:29第二十七题:30第二十八题:31第二十九题:32第三十题:33第三十一题:34第三十二题:35第三十三题:36第三十四题:37第三十五题:38第三十六题:39第三十七题:40第三十八题:41第三十九题:42第四十题:43第四十一题:44第四十二题:45

第四十四题:47第四十五题:48第四十六题:49第四十七题:50第四十八题:51第四十九题:52第五十题:53第五十一题:54第五十二题:55第五十三题:56第五十四题:57第五十五题:58第五十六题:59第五十七题:60第五十八题:61第五十九题:62第六十题:63第六十一题:64第六十二题:65第六十三题:66第六十四题:67第六十五题:68第六十六题:69第六十七题:70第六十八题:71第六十九题:72第七十题:73第七十一题:74第七十二题:75第七十三题:76第七十四题:77第七十五题:78第七十六题:79第七十七题:80第七十八题:81第七十九题:82第八十题:83第八十一题:84第八十二题:85第八十三题:86第八十四题:87第八十五题:88第八十六题:89

第八十八题:91第八十九题:92第九十题:93第九十一题:94第九十二题:95第九十三题:96第九十四题:97第九十五题:98第九十六题:99第九十七题:100第九十八题:101第九十九题:102第一百题:103

初二上几何证明题100题专题训练

C A B C D E P 图 ⑴八年级上册几何题专题训练100题 1、 已知:在⊿ABC 中,∠A=900 ,AB=AC ,在BC 上任取一点P ,作PQ ∥AB 交AC 于Q ,作PR ∥CA 交BA 于R ,D 是BC 的中点,求证:⊿RDQ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C B 2、 已知:在⊿ABC 中,∠A=900 ,AB=AC ,D 是AC 的中点,AE ⊥BD ,AE 延长线交BC 于F ,求证:∠ADB=∠FDC 。 3、 已知:在⊿ABC 中BD 、CE 是高,在BD 、CE 或其延长线上分别截取BM=AC 、CN=AB ,求证:MA ⊥NA 。 4、已知:如图(1),在△ABC 中,BP 、CP 分别平分∠ABC 和∠ACB ,DE 过点P 交AB 于D ,交AC 于E ,且DE ∥BC .求证:DE -DB=EC .

5、在Rt△ABC中,AB=AC,∠BAC=90°,O为BC的中点。 (1)写出点O到△ABC的三个顶点A、B、C的距离的大小关系(不要求证明); (2)如果点M、N分别在线段AB、AC上移动,在移动中保持AN=BM,请判断△OMN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6、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延长BC到D,延长BA到E,AE=BD, 连结EC、ED,求证:CE=DE 7、如图,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A=90°,BD平分∠ABC,DE⊥BC且BC=10,求△DCE的周长。 8. 如图,已知△EAB≌△DCE,AB,EC分别是两个三角形的最长边,∠A=∠C=35°,∠CDE=100°,∠DEB=10°,求∠AEC的度数. A B C O M N

初中数学几何题的答题技巧

初中数学几何题的答题技巧 几何证明题入门难,证明题难做,是许多初中生在学习中的共识,这里面有很多因素,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学习不得法,没有适当的解题思路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掌握证明题的一般思路、探讨证题过程中的数学思维、总结证题的基本规律是求解几何证明题的关键。 一要审题。很多学生在把一个题目读完后,还没有弄清楚题目讲的是什么意思,题目让你求证的是什么都不知道,这非常不可取。我们应该逐个条件的读,给的条件有什么用,在脑海中打个问号,再对应图形来对号入座,结论从什么地方入手去寻找,也在图中找到位置。 二要记。这里的记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要标记,在读题的时候每个条件,你要在所给的图形中标记出来。如给出对边相等,就用边相等的符号来表示。第二层意思是要牢记,题目给出的条件不仅要标记,还要记在脑海中,做到不看题,就可以把题目复述出来。 三要引申。难度大一点的题目往往把一些条件隐藏起来,所以我们要会引申,那么这里的引申就需要平时的积累,平时在课堂上学的基本知识点掌握牢固,平时训练的一些特殊图形要熟记,在审题与记的时候要想到由这些条件你还可以得到哪些结论,然后在图形旁边标注,虽然有些条件在证明时可能用不上,但是这样长期的积累,便于以后难题的学习。

四要分析综合法。分析综合法也就是要逆向推理,从题目要你证明的结论出发往回推理。看看结论是要证明角相等,还是边相等,等等,如证明角相等的方法有(1.对顶角相等2.平行线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3.余角、补角定理4.角平分线定义5.等腰三角形6.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等等方法。)结合题意选出其中的一种方法,然后再考虑用这种方法证明还缺少哪些条件,把题目转换成证明其他的结论,通常缺少的条件会在第三步引申出的条件和题目中出现,这时再把这些条件综合在一起,很条理的写出证明过程。 五要归纳总结。很多同学把一个题做出来,长长的松了一口气,接下来去做其他的,这个也是不可取的,应该花上几分钟的时间,回过头来找找所用的定理、公理、定义,重新审视这个题,总结这个题的解题思路,往后出现同样类型的题该怎样入手。 以上是常见证明题的解题思路,当然有一些的题设计的很巧妙,往往需要我们在填加辅助线,分析已知、求证与图形,探索证明的思路。对于证明题,有三种思考方式: (1)正向思维。对于一般简单的题目,我们正向思考,轻而易举可以做出,这里就不详细讲述了。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

高联二试难度几何100题(带图、已精排适合打印、预留做题空间)

高联难度平面几何100题 二〇一七年八月 目录 第一题:证明角平分5 第二题:证明四点共圆6 第三题:证明角的倍数关系7

第五题:证明垂直9 第六题:证明线段相等10 第七题:证明线段为比例中项11 第八题:证明垂直12 第九题:证明线段相等13 第十题:证明角平分14 第十一题:证明垂直15 第十二题:证明线段相等16 第十三题:证明角相等17 第十四题:证明中点18 第十五题:证明线段的二次等式19 第十六题:证明角平分20 第十七题:证明中点21 第十八题:证明角相等22 第十九题:证明中点23 第二十题:证明线段相等24 第二十一题:证明垂直25 第二十二题:证明角相等26 第二十三题:证明四点共圆27 第二十四题:证明两圆相切28 第二十五题:证明线段相等29 第二十六题:证明四条线段相等30 第二十七题:证明线段比例等式31 第二十八题:证明角的倍数关系32 第二十九题:证明三线共点33 第三十题:证明平行34 第三十一题:证明线段相等35 第三十二题:证明四点共圆36 第三十三题:证明三角形相似37 第三十四题:证明角相等38 第三十五题:证明内心39 第三十六题:证明角平分40 第三十七题:证明垂直41 第三十八题:证明面积等式42 第三十九题:证明角平分43 第四十题:证明角相等44 第四十一题:证明中点45 第四十二题:证明中点46 第四十三题:证明角相等47 第四十四题:证明垂直48 第四十五题:证明角相等49 第四十六题:证明垂直50 第四十七题:证明四点共圆51 第四十八题:证明四点共圆52 第四十九题:证明四点共圆53 第五十题:证明角平分54

平面几何证明题的一般思路及方法简述

平面几何证明题的一般思路及方法简述 【摘要】惠特霍斯曾说过,“一般地,解题之所以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选择一种最适宜的方法。”灵活、恰当地选择解题方法是求解平面几何问题的良好途径。解决任何一道平面几何证明题,都要应用这样或那样的方法,而选择哪一种方法,就取决于我们用什么样的解题思路。本文试对平面几何证明题中常用的几种解题思路及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平面几何证明题思路方法 平面几何难学,是很多初中生在学习中的共识,这里面包含了很多主观和客观因素,而学习不得法,没有适当的解题思路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波利亚曾说过,“解题的成功要靠正确思路的选择,要靠从可以接近它的方向去攻击堡垒。为了辨别哪一条思路正确,哪一个方向可接近它,就要试探各种方向和思路。”由此可见,掌握证明题的一般思路、探索证题过程中的数学思维、总结证题的基本规律是求解几何证明题的关键。常见的证题思路有直接式思路和间接式思路。 一、直接式思路 证题时,首先应仔细审查题意,细心观察题目,分清条件和结论,并尽量挖掘题目中隐含的一些解题信息,以在缜密审题的基础上,根据定义、公式、定理进行一系列正面的逻辑推理,最后得出命题的证明,这种证题的思路被称为直接式思路。由于思维方式的逆顺,在证题时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分析法”和“综合法”。 1.分析法。分析法是从命题的结论入手,先承认它是正确的,执果索因,寻求结论正确的条件,这样一步逆而推之,直到与题设会合,于是就得出了由题设通往结论的思维过程。在由结论向已知条件的寻求追溯过程中,则由于题设条件的不同,或已知条件之间关系的隐含程度不同等,寻求追溯的形式会有一定差异,因而常把分析法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选择型分析法。选择型分析法解题,首先要从题目要求解的结论A出发,逐步把问题转化为分析要得出结论A需要哪些充分条件。假设有条件B,就有结论A,那么B就成为选择找到的使A成立的充分条件,然后再分析在什么条件下能选择得到B……最终追溯到命题中的某一题设条件。

七年级下册数学应用题和几何题100道(最新整理)

追及问题 姐姐步行速度是75米/分,妹妹步行速度是45米/分。在妹妹出发20分钟后,姐姐出发去追妹妹。问:多少分钟后能追上? 2.小张和小王,分别从甲乙两地出发步行,1小时30分后,小张走了甲乙两地距离的一半多1.5千米,此时与小王相遇。小王的速度是 3.7千米/小时,那么小张的速度是多少? 3.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着同一公路追赶前面的一个骑车人。甲乙两车分别用10分钟、6分钟追上骑车人。已知甲车速度是24千米/小时,乙车速度是30千米/小时,问两车出发时相距多少千米? 4.一支部队排成1.2千米队行军,在队尾的张明要与在最前面的营长联系,他用6分钟时间追上了营长。为了回到队尾,在追上营长的地方等待了18分钟。如果他从最前头跑步回到队尾,那么用多少时间? 5.甲乙两车分别从两地同时相向开出。快车经过8小时到达乙地,慢车经过10小时到达甲地。 (1)相遇时,乙车行了360千米。求两地距离。 (2)相遇时,乙离目的地还有360千米。求两地距离。 (3)相遇时,乙比甲多行360千米。求两地距离。 (4)两车在离中点处360千米相遇,求两地距离。 (5)5分钟后两车又相距360千米。求两地距离。 6.家离图书馆4.8千米,弟弟从家出发以60米/分速度步行去图书馆。15分钟后,哥哥骑自行车从家出发去追赶弟弟,自行车的速度是240米/分。问: (1)哥哥在离家多远处追上弟弟? (2)哥哥追上弟弟后不久到达图书馆,又马上折回,过不久与弟弟相遇,那么相遇处离图书馆多少千米? 环行跑道问题

1.小张和小王各自以一定的速度在周长为500米的跑道上跑步。小王每分跑180米。 ①小张和小王同时从一个地点出发,反向而行,75秒钟后两人相遇,求小张的速度? ②小张和小王同时从一个地点出发,沿同一方向跑步,经过多少分钟两人第一次相遇? 2.在600米环行跑道上,兄妹两同时从同一起点都按逆时针跑,每隔12分两人相遇一次;若两人反向跑,则每隔4分两人相遇一次。两人跑一圈各要几分钟? 3.在300米长的环行跑道上,甲乙两人同时同向并排起跑,甲平均5米/秒,乙 4.4米/秒。两人起跑后的第一次相遇在起跑线前多少米? 4.甲乙两人环湖跑步,环湖一周长是400米,乙每分跑80米,甲速是甲速的1.25倍 ①现两人同时向前跑,乙在甲前方100米处,多少分钟后两人第一次相遇? ②现两人同时向前跑,甲在乙前方100米处,多少分钟后两人第一次相遇? 相遇问1、甲乙两辆汽车从相距600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4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0千米,甲车先开出2小时后,乙车才开出。乙车行几小时后与甲车相遇? 2、一列火车于下午4时30分从甲站开出,每小时行120千米,经过1小时后,另一列火车以同样的速度从乙站开出,晚上9时30分两车相遇。甲乙两站铁路长多少千米?

平行线性质及几何推理语言专题训练

平行线性质及几何推理语言专题训练 一、平行线 性质 【性质定理】 1、平行线的性质一: 。 2、平行线的性质二: . 3、平行线的性质三: 【推理语言训练经典例题】 1、 已知:如图,∠ADE=60°,∠B=60°,∠C=80°。问∠AED 等于多少度?为什么 答: ∠AED= 。理由:∵ ∠ADE=∠B=60° (已知) ∴ DE//BC ( ) ∴ ∠AED=∠C ( ) ∵∠C =80° ∴∠AED= 。 2、已知,如图,∠1=∠ABC=∠ADC ,∠3=∠5,∠2=∠4,∠ABC+∠BCD=180°。 (1)∵∠1=∠ABC(已知) ∴AD ∥ ( ) (2)∵∠3=∠5(已知) ∴AB ∥ ( ) (3)∵∠2=∠4(已知) ∴ ∥ ( ) (4)∵∠1=∠ADC(已知) ∴ ∥ ( ) (5)∵∠ABC+∠BCD=180°(已知) ∴ ∥ ( ) 3、如图,(1)∵∠A= (已知) ∴AC ∥ED( ) (2)∵∠2= (已知) ∴AC ∥ED( ) (3)∵∠A+ =180°(已知) ∴AB ∥FD( ) (4)∵AB ∥ (已知) ∴∠2+∠AED=180°( ) (5)∵AC ∥ (已知) ∴∠C=∠1( ) 4.如图,∵BE 平分∠ABC (已知) ∴∠1=∠3( ) 又∵∠1=∠2(已知) ∴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 ) ∴∠AED =_________( ) 5如图4,已知AB ∥D E ,∠A =150°,∠D =140°,则∠C 的度数是( )A.60° B.75°C.70°D.50° 6、.若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则同一对同位角的平分线互相( ) A.垂直 B.平行 C.重合 D.相交 【巩固练习】 1.如图,AB ∥CD ,∠1=102°,求∠2、∠3、∠4、∠5的度数,并说明根据? A B C D 1 2 3 4 5 A B C D E F 1 2 3 A B C D E

高难度几何题100道

第二题:证明四点共圆 (5) 第三题:证明角的倍数关系 (6) 第四题:证明线与圆相切 (7) 第五题:证明垂直 (8) 第六题:证明线段相等 (9) 第七题:证明线段为比例中项 (10) 第八题:证明垂直 (11) 第九题:证明线段相等 (12) 第十题:证明角平分 (13) 第十一题:证明垂直 (14) 第十二题:证明线段相等 (15) 第十三题:证明角相等 (16) 第十四题:证明中点 (17) 第十五题:证明线段的二次等式 (18) 第十六题:证明角平分 (19) 第十七题:证明中点 (20) 第十八题:证明角相等 (21) 第十九题:证明中点 (22) 第二十题:证明线段相等 (23) 第二十一题:证明垂直 (24) 第二十二题:证明角相等 (25) 第二十三题:证明四点共圆 (26) 第二十四题:证明两圆相切 (27) 第二十五题:证明线段相等 (28) 第二十六题:证明四条线段相等 (29) 第二十七题:证明线段比例等式 (30) 第二十八题:证明角的倍数关系 (31) 第二十九题:证明三线共点 (32) 第三十题:证明平行 (33) 第三十一题:证明线段相等 (34) 第三十二题:证明四点共圆 (35) 第三十三题:证明三角形相似 (36) 第三十四题:证明角相等 (37) 第三十五题:证明内心 (38) 第三十六题:证明角平分 (39) 第三十七题:证明垂直 (40) 第三十八题:证明面积等式 (41) 第三十九题:证明角平分 (42) 第四十题:证明角相等 (43) 第四十一题:证明中点 (44) 第四十二题:证明中点 (45) 第四十三题:证明角相等 (46) 第四十四题:证明垂直 (47)

(完整)初中数学《几何最值问题》典型例题

初中数学《最值问题》典型例题 一、解决几何最值问题的通常思路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所有点的连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或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重合时取到最值) 是解决几何最值问题的理论依据,根据不同特征转化是解决最值问题的关键.通过转化减少变量,向三个定理靠拢进而解决问题;直接调用基本模型也是解决几何最值问题的高效手段. 轴 对 称 最 值 图形 l P B A N M l B A A P B l 原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三角形三边关系 特征 A,B为定点,l为定直 线,P为直线l上的一 个动点,求AP+BP的 最小值 A,B为定点,l为定直线, MN为直线l上的一条动线 段,求AM+BN的最小值 A,B为定点,l为定直线, P为直线l上的一个动 点,求|AP-BP|的最大值转化 作其中一个定点关于定 直线l的对称点 先平移AM或BN使M,N 重合,然后作其中一个定 点关于定直线l的对称点 作其中一个定点关于定 直线l的对称点 折 叠 最 值 图形 B' N M C A B 原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特征 在△ABC中,M,N两点分别是边AB,BC上的动点,将△BMN沿MN翻折, B点的对应点为B',连接AB',求AB'的最小值. 转化转化成求AB'+B'N+NC的最小值 1.如图:点P是∠AOB内一定点,点M、N分别在边OA、OB上运动,若∠AOB=45°,OP=32,则△PMN 的周长的最小值为. 【分析】作P关于OA,OB的对称点C,D.连接OC,OD.则当M,N是CD与OA,OB的交点时,△PMN 的周长最短,最短的值是CD的长.根据对称的性质可以证得:△CO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据此即可求解.【解答】解:作P关于OA,OB的对称点C,D.连接OC,OD.则当M,N是CD与OA,OB的交点时,△PMN的周长最短,最短的值是CD的长. ∵PC关于OA对称, ∴∠COP=2∠AOP,OC=OP 同理,∠DOP=2∠BOP,OP=OD

(完整版)初一下册几何练习题

初一下册几何练习题 1.如图1,推理填空: (1)∵∠A =∠ (已知), ∴AC∥ED( ); (2)∵∠2 =∠ (已知), ∴AC∥ED( ); (3)∵∠A +∠ = 180°(已知), ∴AB∥FD( ); (4)∵∠2 +∠ = 180°(已知), ∴AC∥ED( ); 2.如图9,∠D =∠A,∠B =∠FCB,求证:ED∥CF. 3.如图3,∠1∶∠2∶∠3 = 2∶3∶4, ∠AFE = 60°,∠BDE =120°,写出图中平行的直线,并说明 理由. 4.如图4,直线AB 、CD 被EF 所截,∠1 =∠2,∠CNF =∠BME。求证:AB∥CD,MP∥NQ. 5.如图5,已知∠ABE +∠DEB = 180°,∠1 =∠2,求证:∠F =∠G. 1 2 3 A F C D B E 图1 E B A F D C 图2 1 3 2 A E C D B F 图2 F 2 A B C D Q E 1 P M N 图4 图5 1 2 A C B F G E D

6.如图10,DE∥BC,∠D∶∠DBC = 2∶1,∠1 =∠2,求∠DEB 的度数. 7.如图11,已知AB∥CD,试再添上一个条件,使∠1 =∠2成立.(要求给出两个以上答案,并选择其中一个加以证明) 8.如图12,∠ABD 和∠BDC 的平分线交于E ,BE 交CD 于点F ,∠1 +∠2 = 90°. 求证:(1)AB∥CD; (2)∠2 +∠3 = 90°. 9.已知:如图:∠AHF +∠FMD =180°,GH 平分∠AHM ,MN 平分∠DMH 。 求证:GH ∥MN 。 图9 图6 2 1 B C E D 图7 1 2 A B E F D C C 图8 1 2 3 A B D F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