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古代文学整合后

古代文学整合后

古代文学整合后
古代文学整合后

名词解释

1. 上官体

初唐中期诗坛代表人物上官仪,其诗以“绮错婉媚为本”,当时多有效其体者,时人谓之上官体。这种诗体着意刻绘美丽的物象,讲究对仗,用典工丽精切,音律和谐优美,体制精巧玲珑。它为诗歌的趋于格律化提供了新的范式。它总结了六朝来的对仗技巧,提出了六对、八对之说,这对于推动律诗的成熟有积极作用。可以说是从永明体过渡到沈宋律诗的一座桥梁。

2.沈宋(沈佺期、宋之问)

沈佺期和宋之问是高宗、武则天时期的宫庭诗人。其主要贡献:总结了六朝以来的声律方面的创作经验,进一步将趋于成熟的律诗形式固定下来,最终确立律诗的形式。他们的作品格律形式完整,为历代批评家所推崇。

3.初唐四杰

(参考一)是初唐时期最重要的文学现象之一,与上官仪同时,活跃于高宗、武后时期,指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是当时文坛具有革新精神的诗歌群体,人称“初唐四杰”。这个称号的顺序是由宋之问在《祭杜学士审言》中提出的。

(参考二)初唐四杰是初唐时期最重要的文学现象之一,与上官仪同时,活跃于高宗、武后时期,指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是当时文坛具有革新精神的诗歌群体,人称“初唐四杰”。这个称号由宋之问在“祭杜学士审言文”中提出的。他们四人“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行为浪漫,而遭遇尤其悲惨”(闻一多语),心中充满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郁积这不甘人下的雄杰之气。四人中卢骆长于歌行,王杨长于五律,审美追求一致,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四人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齐梁以来浮艳的诗风,有刚健壮大的追求,初步突破了宫体诗的体制,为唐诗打开了新局面。积极开拓了诗歌思想题材领域。在诗歌形式上为唐诗体裁建设做出了贡献。

4. 盛唐边塞诗派

边塞诗派是盛唐时期有一个重要的文学诗歌流派,这一诗歌流派以描写边塞战争、边塞生活和边塞风光为内容,书写了保家卫国的爱国思想,表现出建功立业的英雄主义的人生追求,洋溢着积极浪漫的盛唐精神,其意境往往雄浑开阔,其情调则激越被撞,而在诗体的运用上,虽然各体皆用,但以七言歌行和七绝为主。代表作家有:高适、岑参,两人并称“高岑”,这一诗派也称为“高岑诗派”。

5.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田园山水诗派的代表作家是王维、孟浩然,以他们为中心还有一批诗风相近的诗人,如裴迪、储光羲,王缙,祖咏,常建等,他们创作受陶谢影响,偏重山水风景、田园生活的描写,表现闲适、隐逸的情趣,风格偏向恬静、清淡,诗体运用上以五言为主,多用五古、五律、五绝几种形式。他们的创作是继陶谢之后对我国古代山水田园诗的一次新发展。他们创造了一种静逸明秀的诗美境界,表现出盛唐诗歌之独特风貌。

6.“沉郁顿挫”

“沉郁”主要指情感的深厚、浓郁、忧愤、蕴藉;“顿挫”则包括语言的刚健、遒劲,

音调的铿锵有力,章法的曲折变化等因素。沉郁顿挫主要概括了杜诗在思想内容方面的忧愤深广、在表达上的波澜曲折以及在语言上的精警凝练、抑扬顿挫的特点。

沉郁顿挫指的是杜甫诗的风格特征。清人吴瞻泰《杜诗提要》:“沉郁者,意也,顿挫者,法也。”沉郁是指其作品思想内容的博大精深,题材的严肃,感情的深沉、深挚。顿挫是指其表现手法的沉着蕴藉,出语谋篇的曲折、变化的多端、转换穿插的波澜壮阔以及韵律变化等。如他的《咏怀五百字》:“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自比稷与契……”,可谓是沉郁顿挫的典型。

附:《文学史》上说: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之厚;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

7.韩孟诗派

韩孟诗派是中唐时期崛起的一个诗派,代表诗人是韩愈、孟郊,成员还包括贾岛、姚合、卢仝、李贺等人。他们继承并发展了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一面,在创作态度方面,“用思艰险”,崇尚“苦吟”。在诗歌理论方面,主张“不平则鸣”与“笔补造化”之说。在诗歌创作方面,主要追求奇崛险怪、雄奇怪异之美,形成奇崛险怪之风格。

8.通俗诗派(元白诗派)

元白诗派是指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活跃于贞元、元和之际的诗人团体,他们重写实、尚通俗,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宗旨,主张用诗歌去干预政事,并发起了轰轰烈烈的新乐府运动,他们发扬了儒家传统的诗教观念,并从杜甫讽喻时政,反映现实的诗歌创作中得到直接启发,创作了大量直面人生、揭露时弊的“新乐府”诗。(1)新乐府运动:

运动是现代人赋予的概念,新乐府运动指的是贞元末到元和初的几年间倡导用诗歌干预政治的历史事实,由张藉、王建、李绅发端,元稹、白居易大力发扬,以“新乐府”等形式,写作大量讽谕诗,并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等理论,对当时政治和其后诗歌的发展,起了显著影响。

9.小李杜

晚唐诗人李商隐、杜牧的合称,二人皆晚唐杰出诗人,又生于李白、杜甫之后,故称“小李杜”。

10.花间词派

(参考一)花间词派是晚唐五代奉温庭筠为鼻祖而进行词的创作的一个文人词派,它得名于赵崇祚编辑的《花间集》,共500首词,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词派多用华丽的字词和婉约的表达手法,写女性的美貌和服饰以及她们的离愁别绪。

(参考二)五代后蜀时,卫尉少卿赵崇祚将晚唐五代词人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编为《花间集》,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词派因此得名。花间词派之作的核心内容不脱冶游宴乐、男女私情,风格绮艳婉丽,对宋词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11.南唐词派:

主要指南唐二主及冯延巳。时间上稍后于花间词派,二者并无承传关系。与花间词风相似之处:一是描写男女情事,抒写伤春、秋思及离情别绪;二是艺术风格上柔婉深约,蕴藉

含蓄。与花间词风相异之处:眼界变大,感慨较深,描写与抒情多间以国事;词风也以深婉清丽为主;多忧患意识。对北宋前期小令词影响甚大。

12.古文:

唐代贞元、元和时期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与今文(骈文)相对,指的是追求散句当行,自由表达,继承先秦两汉散文写作传统的一种文体。韩愈是领袖,柳宗元是重要的支持者,取得成就很高。

13.唐宋八大家:

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他们是主持唐家古文运动的中心人物,他们提倡散文,反对骈文,给予当时和后世的文坛以深远的影响。

14.唐传奇:

是指唐代流行的文言小说,作者大多以及记、传名篇,以史家笔法,传奇闻异。

15.晏欧词派:

基本上是沿袭五代之余绪,填词以小令为主。出现以晏欧为代表的北宋小令词派词人,这个词派属于婉约派,词人多是达官贵人,风格雍容华贵,他们主要接受了南唐冯延巳的影响,但与唐五代小令相比,北宋小令词有自己的特色。他们的气度要更加显得雍容华贵,节奏平缓舒徐,语言雅致文丽。简而言之,他们更富有北宋前期的“升平气象”,以晏殊、欧阳修为代表队,自负盈亏晏欧词派。

16. 西昆体:是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宋初馆阁文臣的唱和风气到真宗朝而臻于极盛,《西昆酬唱集》就是在这种风气下的产物。西昆体诗人的人数虽然不少,但成就较高的只有杨亿、刘筠、钱惟演三人。主要题材有三类:一是怀古咏史;二是咏物;三是描写流连光景的生活内容。致命弱点:一是诗歌题材范围狭窄,缺乏时代气息;二是诗歌艺术立足于模范,缺乏自立精神。

17. 苏黄(苏轼、黄庭坚):苏轼和黄庭坚都是宋诗风格的体现者,影响都很大。苏诗气象阔大,如长江大河,风起涛涌;黄诗气象森严,如危峰千尺,拔地而起。在艺术上各自创造了不同的境界,但黄庭坚的成就毕竟不能和苏轼相比。此外,苏轼和黄庭坚都是宋代著名书法家,推崇他们书法的人,也常以“苏黄”并称。

18. 江西诗派:

一、黄庭坚在世时,已有不少诗人追随其后,学其诗法,但此时尚无“江西诗派”一说。黄庭坚去世不久,吕本中编列了《江西诗社宗派图》,列黄庭坚为“宗派之祖”,下列陈师道、潘大临等二十五人,“谓其源流皆出豫章也”,江西诗派由此得名。此诗派的以风格和师承为判断依据,而不是以地域来划分的;此诗派只有一个观念性的社集,而非实有其组织聚会。

二、江西诗派的得名始于北宋后期,宋徽宗初年,吕本中在其所作的《江西诗社宗派图》中首先提出了“江西诗社宗派”的名称。黄庭坚领导的“江西诗派”下陈师道、陈与义等25人,其中有10多人是江西人,而且他们所作诗歌的风格都是相同的,都遵循黄庭坚的诗歌风格,所以将他们称为“江西诗派”。江西诗派的成员众多,影响深远,元代方回编选

《瀛奎律髓》时,因为诗派成员多数学习杜甫,就把杜甫称为江西诗派之祖,而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称为诗派之"宗",提出了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此时江西诗派正是定型,形成独具特色的诗歌流派.

19. 易安体:

一、词风细腻婉转又蕴藉深厚、清新自然。李清照善于运用白描手法,把书面语言和口语结合起来,“以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创造出浅俗易懂、清新活泼的语言风格,世称“易安体”。

二、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她强调“词别是一家”,以女性特有的细腻纤巧写闺情词而有丈夫气,人称“易安体”。形式上擅用白描手法,力求创新,语言清丽雅洁,明白如话,富有生活气息,并融入了家国兴亡的深悲剧痛,同时不失婉约词的本色,具有凄婉悲怆的格调。

三、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其词艺术成就很高,善于提炼口语书面语,风韵天然。善于平常简练生活化的语言表现复杂微妙的心理和多变的情感流程。其词既具有女性的细腻柔丽,于温婉中有遒逸之气,旖旎中透出刚健、洒脱和俊爽,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婉约词,这种别树一帜的词风,在当时就广为流传,被称为“易安体”。

20. 格律诗派:

一、律诗以姜夔为代表,其次还有史达祖、吴文英、蒋捷、王沂孙、张炎等等作家,他们的词很少正面表现时代主题,在题材内容方面主要转向欣赏湖光,吟异风月,纪游咏物,表现文人学士的高雅生活情趣,在艺术上特别重视音韵格律,这一词派又称“风雅派”,姜白石的成就最高。

二、南宋姜夔的词风影响了南宋后期的众多词人,如吴文英、周密、王沂孙、张炎等都是姜夔的追随者,他们以姜夔的“雅词”为典范,注重炼字逐句,审音守律,追求高雅脱俗的艺术情趣;词的题材以咏物为主,讲究寄托。形成了格律词派。

大历十才子

“十才子”之名,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编的《极玄集》,即李端、卢纶、吉中孚、钱起、司空曙等人。他们的生平大都不详,因大历初年在长安参加重要的唱和活动而为世人所瞩目。他们的创作成就高低不一,所长叶各异,其主要创作倾向和诗风相近,集情趣于山水,寄心绪于景物。除了应酬唱和之外,他们的诗主要写日常生活细事、自然风物和羁旅愁思,抒发寂寞清冷的孤独情怀,表现超然世外的隐逸风调,表现出一种冷落萧瑟的衰飒气象。

2、韩孟诗派主张

第一,主张“不平则鸣”

第二、主张“笔补造化”

第三,崇尚雄奇怪异之美

简答论述

唐诗

1.陈子昂诗歌的革新主张(从理论和实践上扭转了齐梁诗风)

陈子昂的主张为:(1)论诗提倡汉、魏风骨,主张作诗要有兴寄,强调文学的社会现实意义,反对齐梁以来偏重形式的倾向和绮靡颓废的诗风。

(2)提出一种“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的诗美理想,要求将壮大昂扬的的情思与声律和词采的美结合起来,穿凿健康而瑰丽的文学。

为唐诗的健康发展确立了正确的方向。但这种复古易重蹈古诗以比兴手法论理寄慨的构思方式,简单的将抽象思维附着于感性形象之上,以诗言理而缺乏艺术感染力。

2.“诗中有画”与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里,“诗中有画”四字,则精准地概括了王维山水田园诗最突出最鲜明的艺术特色。

“诗中有画”并非王维所独具,但其在这方面高人一等,却是事实。这不仅在于王维的诗如同他的画一样,常常表现出一种清幽静穆、飘渺空灵的意境,更在于他成功地把色彩、线条、构图等本来属于绘画艺术的表现形式,全面融汇入诗,使诗具有格外鲜明的色彩美、线条美、构图美,有很强的空间感和立体感,取得了写意的水彩画和水墨画的效果。

(1)经营结构之美,成功吸取了绘画的线条勾勒的激发,同时把“位置经营”之法融合进来,进行空间处理,使事物显出远近、高低、大小的空间关系,从而组合成一个整体,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线条的运用,善于融合绘画的技法入诗,但又不使诗歌局限于绘画仅能表现的视觉意象。具体说来,就是善于运用通感的手法,巧妙地把不同感觉交错沟通起来,创造出新奇意象,从而充分发挥诗歌作为语言艺术可以自由灵活地驰骋想象,突破时空限制,表现出多种复杂微妙的情势和气势的特长,如“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3)光色映衬之美,王维很善于把很多种色彩和谐配合,使之彼此对照,相互呼应。如:“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巧妙的地表现色彩的动静和冷暖感,如:“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王维诗中的画,是形似和神似的统一。他既能描绘出山水风景的形貌特征,又能体现山水的精神气象;既描绘了客观的景物,又抒发了主观的情趣,富有神韵和气象。这正是王维超越前人之所在。

3.高岑边塞诗的不同特色

(参照一)岑参与高适边塞诗的风格有相似之处,严羽指出“高岑之诗悲壮”(《沧浪诗话·诗评》)。悲壮基本概括了高岑的相似之处。但也有区别,高适在悲壮中现深沉;岑参在悲壮之外绮丽峭拔;岑参诗歌景色奇丽,感情炽热,想象奇特,充满浪漫气息;高适的边塞诗多夹叙夹议,直抒胸臆。

(参照二)“高岑之诗悲壮”这一评价概括了两人诗风的相似之处,但若用“悲壮”来概括岑诗则不够全面,岑诗雄壮,高诗悲壮,总的说来,高岑各具特色,不易上下。高适长于对战争的认识,对士卒痛苦的体察和表现,其思想的深刻性超过岑参,高适是以政治家的眼光,结合着议论的笔调,去分析边防问题,而岑参则以诗意的笔触去描绘战斗生活和边塞风光。而在艺术上,岑参的创造性更为突出,这主要表现在想象丰富、充满奇情异彩,“语奇体峻,意亦造奇”,更富于艺术个性等方面。

4.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

1、主观色彩浓烈。主要表现为“以气为主,以自然为宗”(王世贞《艺苑卮言》)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的喷涌而出。形成江河奔腾式的大起大落、大开大阖的诗情。如李白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傍依,笔法多变,达到了任随性情之所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充分体现了盛唐诗歌气来、神来、情来而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具有壮大奇伟的阳刚之美。

2、想象奇特。李白诗歌的想象,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一个想象与紧接着的另一个想象之间,跳跃极大,意象的衔接组合也是大跨度的。离奇惝恍,纵横变幻,极尽才思敏捷之所能。如古题乐府在李白手中得到了创新,一是借古题写时事,二是用古题抒己怀。李白把自己的个性气质融入乐府歌行的创作中,有一种奔腾回旋的动感。如《出自蓟北们行》、《丁都护歌》、《蜀道难》、《将进酒》、《行路难》等,在这些作品中,诗人以主观情感和意象为轴心展开篇章,飞腾想象,虚实相间,笔势大开大合,有时顺流直下,有时大跨度跳跃,似乎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形式上常表现为句式的参差错落和韵律的跌宕舒展。

3、李白诗的意象,有壮美和优美两种类型。李白诗的基本色调,是明丽爽朗。

李白对后世的影响,首先是他诗歌中所表现的人格力量和个性魅力,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那种个体人格意识受到正统思想压抑的文化传统中,李白狂放不羁的纯真的个性风采,无疑有着巨大的魅力。他的诗歌的豪放飘逸的风格、变幻莫测的想象、清水芙蓉的美,对后来的诗人有巨大的吸引力。在中国诗歌史上,李白有不可更替的不朽的地位。

5.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及其深远影响

艺术成就:

(提纲)第一层面:思想内容的忧愤深广。

他是一位系念国家安危和民间疾苦的诗人,他对儒学的核心内容、仁德思想,终身服膺。在他的思想中,体现着一种慎重的忧患意识,对国家黎明百姓名媛的深切忧虑,以及对江山兴亡盛衰与原因的思考。这种忧患意识不但直接给杜甫抹上了一层沉郁的感情色彩,而且使杜诗在反应社会和时代具有无以伦比的深刻性。忧愤深广的思想内容是构成杜诗沉郁顿挫风格的深层内涵。

第二层面:艺术表现的百折千回,波澜起伏。

杜甫在艺术上的集大成表现在他充分继承传统诗歌创作的一切优秀成果。杜诗很多都是层次分明,脉络清晰,法度森然,又在严整的法度中有变化转折、峰峦起伏、波澜曲折。这种艺术特点不仅表现在“五古”和“七古”之中,而且他的“五律”和“七律”也有这种特点,如《登高》。

第三层面:诗歌语言的精警凝炼、抑扬顿挫。“为人性僻耽佳句,”、“陶冶性灵存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凭着这种千锤百炼的精神,老杜讲究语言的锤炼。其诗歌语言既精警凝炼又声韵铿锵,有抑扬顿挫之美。如“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句诗就有八层含义。杜甫的诗句密度大,信息量大。这种语言的精警中还有许多特色。杜甫还善于对语言

进行变形处理,造成顿挫之感。

(融合课件与课本的)

成就

1、杜甫的集大成,首先是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文化传统中一些重要的质量,即仁民爱物、忧国忧民的情怀。杜诗集六朝、盛唐诗歌之大成。他主张转益多师,叙事与写实受《诗经》的影响;爱国忧民的情怀受《离骚》的影响;即事名篇、缘事而发,受汉乐府的影响;慷慨悲凉的格调,受建安诗歌的影响。

2、从唐诗发展看,杜甫承先启后,他不薄今人爱古人,对陈子昂、四杰、孟浩然、王维、李白等更是推崇备至,使他成为集大成者。

3、杜诗有各家风格、众体兼备,崇尚古调,兼取新声,推重古体,又注意近体,语言追求雄浑古朴,修辞重视清丽华美。句法、炼字都到了惊人的地步。

4、杜诗千锤百炼、苦心经营,可为人典则,无论是思想感情、人格,还是艺术经验都

给后代以巨大影响

5、杜甫对诗歌进行了创新与开拓,

A.继承并开拓了即事名篇的乐府诗写法,

B.在诗歌中融入叙事、议论与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C.在律诗写作上也进行了创造,首先拓宽律诗表现范围和手法。他不仅以律诗写

应酬、咏怀、羁旅、宴游,以及写山水,而且用律诗写时事。其次,杜甫为扩大律

诗的表现力,多用组诗形式,即以律诗写组诗。最后,他的律诗运用了浑融的境界

与出神入化的技巧。杜甫晚年的律诗,写得纵横恣肆,极尽变化之能事,达到了炉

火纯青的地步。和律而又看不出声律的束缚,对仗而又看不出对仗的痕迹。、“晚

节渐于诗律细”,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为了表达某种感情的需要而写的拗体,

也是一种成熟之后的通变。

影响:

1、杜诗是唐诗发展的一个转折。杜诗兼备众体而又自铸伟辞,积累了极其丰富的艺术经验。中唐以后,白居易、元稹继承了杜甫缘事而发、写生民疾苦的一面,且受到杜甫五言排律夹叙夹议的影响;韩愈、孟郊、李贺则受到杜甫奇崛、散文化和炼字的影响;炼字在晚唐更发展成为苦吟一派;李商隐的七律得力于杜甫七律的组织严密而跳跃性极大的技法。其既讲求音律又追求变化的拗律,对于许浑的拗体诗也有重大影响。他们都学杜甫的一枝一节而开拓出新诗派。宋以后乃至元明清,杜甫影响更高,他在诗史上的影响,历千年而不衰。

2、杜甫更为重要的影响,是在思想情操方面。他念系国家安危,同情生民疾苦,为历代士人所崇仰,在士人人格的形成上,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如南宋爱国将领文天祥兵败被俘,有《集杜诗》二百首,《序》说:“凡我意所欲言者,子美先为代言之。这种影响衣被后人,直至现代而不衰。(其思想的深刻的现实性与思想性,合先进、崇高、深刻的思想内涵与登峰造极的艺术技巧为一体。是历代士人最高的典范与永远的典范。)

5.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及其深远影响

一、艺术成就:

1、善于通过典型事件、人物,对现实生活作高度的艺术概括,从一个视角展现了广阔的历史画面。

2、善于“于叙事中寓论断”,寓主观于客观的抒情方式。如《石壕吏》。在诗中除了“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稍微透露出诗人的情感外,其余均是客观白描,其爱憎之情,流露在对事件的客观叙述中。

3、善于细节描写。善于刻划眼前具体细致的景物和表现人物内心的细微细腻情感。刻划描写眼前景物的细致,如《北征》表现人物内心细致情感,如《羌村三首》细致传神地描绘出了其妻子的担忧惊喜神情。

4、善于锤炼语言,语言苍劲凝练,往往用最少的字句表现最丰富的内容,达到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效果。如《月夜》的“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一个湿,一个寒字,将妻子的看月之久,思念之深突现了出来。而“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的萧萧、滚滚、下、来等词,也是极为精工凝炼。

5、杜诗纵体皆备:杜诗是各体皆工,古体诗、乐府诗、近体诗均有许多名篇传世,而在乐府诗和近体诗两类体式上,杜甫还有开创性的发展。

6、杜诗的风格:沉郁顿挫。沉郁,是指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它表现了杜诗思想内容的博大深厚,生活体验的丰富真切、感情的饱满有力。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曲折起伏,反复低回;表现了杜诗意境的深厚完整,语言的精工凝炼,音调节奏的抑扬缓急,顿挫变化。代表作:《登高》、《秒兴八首》、《北征》、《咏怀五百字》

二、深远影响:

(1)用诗歌反映民生疾苦,直接开启了中唐的新乐府诗创作。

(2)用律诗反映时事政治,为律诗尤其是七律注入丰富深刻的政治内涵。开辟了全新的题材领域,对晚唐李商隐,尤其是宋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用诗歌表现日常生活中的琐细内容,扩大了诗歌的功能和题材。

(4)将议论引入诗歌,影响到韩愈的“以文为诗”,宋诗的散文化。

6.刘禹锡诗歌的艺术特色(咏史诗)

(1)精炼含蓄的描写;

(2)通畅自然的语言;

(3)清秀深沉的风格,形成了含蓄蕴藉的特色。

刘禹锡最为人称道的就是他的咏史怀古之作,这类诗善用精练的史笔概括史事,议论警策,运笔苍凉,感慨深沉,韵味隽永。如《西塞山怀古》、《金陵五题》等

1、诗往往表现出浓郁的生命哲学意识。

2、表现出高扬开朗的精神。

3、含蓄深沉的内涵、开阔疏朗的境界和高扬向上的情感,刘禹锡的诗歌便显得既清峻又健朗。

7.白居易的诗歌理论主张(其现实主义诗歌艺术成就)

白居易在总结前人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诗歌理论。其观点主要体现在《与元九书》、《新乐府序》中。

内容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强调诗歌与政治与现实生活、民生疾苦的密切关系,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和“唯歌生民病”等口号;二是提出诗歌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是“根情,苗言,华声,实义”,形式应服务于内容。

白居易诗歌理论的进步意义表现在:强调了诗的教育作用和社会功能,呼吁诗人正视社会现实,从而拓展了诗歌的题材。并且使不少诗歌揭露社会弊病,反映现实生活和民生疾苦,具有一定的思想价值和认识价值。

局限性表现在:完全从对于政治与教化的作用来看待诗歌的功能,把“风雅比兴”作为衡量文学作品的唯一标准,影响了对前代作家的正确评价。此外,在强调政治内容时,忽视了诗歌的抒情意义,审美功能和娱乐功能,影响了诗歌的艺术价值。

8、“以文为诗”与韩愈诗歌艺术特色

韩愈的以文为诗,即是用他所提倡的古文写法作诗,包括用古文的章法结构、句式、虚词,也包括把散文和骈赋的议论、铺叙乃至句法等带进诗中,从而是把过去逐渐变得规范整齐、追求节奏和谐、句式工稳的诗歌外在形式加以破坏,使之松动变形。在这方面,韩愈的创造有得有失,从积极方面来说,“以文为诗”丰富了诗歌的创作手段和表现形式。

(1)以文为诗:这是韩愈诗歌在表现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借鉴自杜甫,不同的是,杜甫偶一为之,韩愈刻意追求。具体表现为:

其一,以议论为诗,有的通篇以议论为诗;

其二,以赋法写诗,铺张雕绘,洋洋洒洒直陈其事;

其三,以散文结构、句式、虚词写诗,使诗的形式散文化。

如他的《南山》诗,全诗102韵,长达1000余字,连用七联叠字句和51个带“或”的诗句,铺张罗列,穷则尽相地描写南山的高峻,四季景象的变幻。读起来感到十分详尽而又颇觉繁琐。另一首《山石》用游记散文笔法,叙写“黄昏到寺”、“深夜静卧”、“天明独去”三个片断,写出了浓厚的游兴和山寺周围的清新古朴的风光景色,也充分表现出韩诗以文为诗的特色,韩愈的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对宋诗有很大影响。

(2)追求奇险生涩。韩愈为诗,气魄大,格调高,取境阔,蓄势远,追求奇险创新。具体表现为:意象上常选用雄奇壮伟、怪异险恶的意象,甚至以丑为美;构思上追求新颖奇特;语言上好用奇字泛韵,在艰难的作诗过程中体现工巧。

(3)以文为诗和追求奇险生涩构成了韩愈诗歌宏伟奇崛的艺术风格。

9.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及其对古典诗歌发展的重要贡献(爱情诗的审美品味)

艺术特色:一、情爱和绮艳题材增长,齐梁声色又渐渐潜回唐代诗苑

二、追求细美幽约

三、重主观、重心灵世界的表现。

重要贡献:一、对心灵世界作出了前人未有过的深入开拓与表现。

二、开拓了一个全新的艺术表现的领域:非逻辑的、跳跃的意象组合:朦胧情思

与朦胧境界的创造;把诗境虚化。

三、在无题诗、咏史诗、咏物诗三种类型诗歌的发展上做出重要贡献。他所创写

的无题诗,在诗歌中成为一种富有特色的新体式。他的咏史诗,情韵情长,善于突破“史”的拘限,真正进入“诗”的领域,将咏史诗的创作,往更具典型性、抒情性的境界推进。他的咏物诗,托物寓怀,表现诗人独特的境遇命运、人生体验和精神意绪,在物与我、形与神、情与理等类关系处理上做出了新贡献。

爱情诗的审美品味:

以《无题》类朦胧诗歌为代表。朦胧诗美:意蕴深蕴婉曲词采典丽精工。着力于情感心理的细腻刻画:悲剧性爱情,在与客观现实环境的冲突中,在恋爱者之间的情感纠葛中,抒情主人公的理想追求、忠贞品质、执著意志和缠绵情思得到动人体现。情感:并非一时一地一事的情感感叹,而仅以此为发端,指向整个心灵意绪。历史、人生的思考;仕途、爱情的失意。

李商隐则与之不同,他在真实的爱情体验的基础上,以一种平等的态度,从纯情的角度出发,来写爱情,写女性。他摆脱了低俗的淫滥的色欲,而着力对爱情心理,对爱情主人公缠绵执着坚贞不渝意志品质进行细腻的刻画和精心的意境创造。加之他所写的爱情,都是悲剧性的爱情。像“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无题》)、“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春雨》)等等,这些深情绵邈的诗句,无不带有浓厚的悲剧色彩,包蕴着深刻的社会人生内涵;而在感伤凄恻之中,又无不交织着爱情主体至情至圣的忠贞品质、执着意志和缠绵情思,从而把爱情纯化、升华到一个明净而又缠绵悱恻的境界,充分表现了超越感官满足、追求心灵契合的审美情趣。这着古代爱情诗人中是极为罕见的。

宋词

1.小令词的艺术特色和代表作家

北宋小令词人,即晏欧词派,其基本特点是:沿袭晚唐五代之余绪(晏欧主要接受了南唐冯延巳之影响,刘熙载《艺概》卷四云: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揭示了晏欧与冯延巳的承继关系),多写“敢陈薄伎,聊佐清欢”的作品,反映的多为贵族士大夫的闲适生活,题材较为狭窄。形式上以小令为主,风格上以婉约为宗,写得温柔细腻。这一词派以晏殊和欧阳修最有代表性,故又称晏欧词派。但与晚唐五代小令相比,北宋小令词人还是有自己的特色的,这大致表现在其气度要雍容华贵,节奏要平缓舒徐,语言要雅致文丽。一句话,更富有北宋中前期的“升平气象”。在词境上,北宋小令词虽然独创性不够,但还是有一定的开拓的,如欧词的内容,或述怀,或咏史,或写景,已非花间词和南唐词所可牢笼,风格也更见爽朗清丽。特别是范仲淹的《渔家傲》之写塞外情怀,悲歌慷慨,为宋词开辟了新的意境。

其代表作家有:晏殊、欧阳修、范仲淹

2.柳永对宋词发展的贡献(其创作的艺术缺陷)

(1)大量创制新词调。宋代创用词调最多者:现存213首词,用了133中词调。宋代880余词调,有100多调为柳永创制或首先使用,大力发展慢词,大量创作慢词。

(2)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3)以“赋”为词:创造与发展了词的技法。为适应慢词长调体式的需要和市民大众欣赏趣味的需求,创造性地运用了铺叙和白描的手法。

(4)柳永不仅创造了词调、词法,而且在词的审美趣味方面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变化,还在题材取向上朝着自我化的方向拓展。

(5)通过羁旅行役作品,抒写文人个人怀抱性情,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对苏轼等豪放诗风有一定的影响。

缺陷:意浅缺少蕴藉,缺乏凝练性与跳跃性,诗性思维与意味受到一定影响但发展了词的写法,影响周邦彦、姜夔等慢词作者。

另一种答法:

(一)柳词在题材内容上的开拓:1、率先反映了北宋城镇的发展繁荣和社会的富庶。柳永写出了多篇描绘都市繁荣华丽景象的词作,这一题材是前人从未触及的。写成都的有《一寸金》,写汴京的有《破阵乐》、《透碧宵》、《倾杯乐》,写苏州的有《木兰花慢》、《瑞鹧鸪》等等。这些词无不赞美繁华,渲染欢闹,期慕风流,乃至夸耀奢侈的消费。其中,以写杭州城市景象和西湖风光的《望海潮》最为著名。这类作品,虽有夸张和美化,但在词的题材内容上到底注入了新的元素,在客观上也可帮助读者认识当时城市的风貌。

2、歌妓词。柳永的歌妓词,虽大多是沿袭传统题材,如写男女恋情,或是写歌儿舞女情态的,却颇有新鲜气息;有一些词通过描述歌妓舞女的生活,真切地写出她们心灵深处的痛楚。柳永是怀着同情和平等的态度,为这些受凌辱的女子鸣不平。正是由于这样,柳永成为歌妓们值得信赖的词人,他的这些词也广泛地传唱于宋元时期的歌妓之口。

3、羁旅行役之作。柳永词中有不少感慨人生失意、抒写羁旅行役之思的作品,作者能把身世沦落之悲与离别相思之苦糅合在一起,往往在山村水驿、川林溪石、夕阳风雨的描绘中寄托自己凄凉心境,如著名的《八声甘州》、《雨霖铃》等。这一类词作与传统的士大夫文学比较接近,所以向来最受人称道。

(二)柳词在艺术上的创新

1、在词体形式上,他改制和创作了大量创作慢词,使慢词取得了与小令词并峙的地位。柳永打破了长期以来文人词以传统的小令为主的习惯,不但丰富了词的曲调,而且体制加长,篇幅增大,音调更加繁富、曲折,句式又富于变化,这就增强了词的艺术容量,提高了词的艺术表现力。

2、柳永丰富了词的艺术技巧。在艺术技巧方面,柳永词把齐梁以来小赋的铺陈手法带进词中,并采用白描手法,层层铺叙,尽情渲染,淋漓尽致,层次井然。柳永成熟地运用了长调层次丰富、变化多端的体式特点,把铺叙和白描有机结合,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较大地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如《雨霖铃》

3、柳永词的语言也有特色。他一方面善于化用以前诗歌中的语汇和意象,另一方面,他也善于运用口语俚句,如《昼夜乐》“早知恁地难拼,悔不当初留住”,从柳永开始,词遂有雅词和俚词之分。尽管柳永词的语言平易浅俗,明白如话,描写又淋漓酣畅,铺展舒张,

但它仍然保持着隽永的韵味,仍然具备深婉含蓄的风格,这正是柳词的特出之处。

但柳词也有缺憾:其一,一些慢词过于浅近俚俗,语言有时失之粗糙。其二,一些情事的叙写,格调较为低俗。如前引《菊花新》中“须臾放了残针线,脱罗裳,恣情无限。……”云云,以猥亵淫秽之语,写男欢女爱,尽管写得“细密而妥溜,明白而家常”,但由于“风期未上”(刘熙载《艺概》),历来受到词评家的非议。

3.苏轼词的艺术成就(尤其是是豪放词及其重要影响)

(1)苏轼使词和音乐初步分离,突破了词调格律的束缚,促进了词体的解放,“词必合乐”的词学观念的改变,苏轼并不废弃词的音乐性,他并不是不懂韵律,他是为文学而作词,文学的生命重于音乐的生命,所以,前人曾指责苏词不谐韵律。这种对韵律的突破,体现了词体的革新。

(2)以诗入词,打破了词和诗的界限,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开拓了词的境界,词在晚唐五代基本上局限于男欢女爱,离情别绪。并由于其香和软被称为“艳科”。从南唐的冯延巳、李煜到晏欧,已开始抒写个人的感慨,而柳永则对词的体裁领域进行一定程度不同的开拓,但是词总的来讲,仍是以亲切友好婉丽为宗,词还一直被称为“小道”“小技”,苏轼奋起大胆革新,一扫旧习,以诗入词,在扩大词的表现出功能的同时,对词进行了了空前的开阔,使词走向了广阔的社会人生,到了一种“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地步,使词既扫除了“艳科”的传统陋习,又摆脱了仅仅作为音乐附庸的状态,而成为了一种独立发展的新的抒情诗体。

(3)转变了诗风,创立了豪放词派。苏轼以其杰出之才能,浓厚的学养,把广泛的多样性的题材内容带进了词学领域,表现出了他洒脱豪爽的个性,宽广的胸怀,豪迈气魄,形成了前所未有的豪放飘逸的词风,替南宋的爱国诗人开辟了广阔的道路,经过南宋的爱国词人——二张的地度,到辛弃疾他们继承和发展了这种豪放词风,有和以表现出民族斗争激烈时期的重大主题,从而形成了豪放词派,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积极的影响。但苏词并非一味豪放,在苏词中,豪放与婉约两者兼有,他的婉约词也写得非常动人。

4.清真词在宋词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及其特色(周邦彦,字清真)

重要地位:

1、在词调的搜求、审定和考证等方面有集成和创制之功。对于词律作出重大贡献。

2、清真词是柳永以来的慢词发展到一个极为成熟的阶段,把慢词带进一个新的天地,他的

词在音律上非常讲究,用词造句工稳而有法度,在艺术上手法上善于融化前人的诗句,增加工整典雅之美,而形成工丽典雅的艺术风格。

3、长调长于铺叙,叙事写情深刻细致,曲直多姿。北宋词从晏欧到柳到秦到周,有一些显

的轨迹,越来越形式格律化,可以说周邦彦以其词的高度形式化,高度格律化而被称为集大成者。总之,周邦彦替北宋作了一个总结,也极大地影响了南宋词坛,开创了“格律词派”。所以周邦彦是中国词史转变上的一个关键词人。

(楷体是替他人整理的)

周邦彦的词作,内容不外乎男女恋情、别愁离恨、人生哀怨等传统题材,反映的社会生

活面不够广阔。他的成就主要是融合诸家之长,使词这一体裁发展得更加精致。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说他“前收苏秦之终,后开姜史之始”,是维系南北两宋词坛的重要纽带,有集大成之功。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周邦彦精于音律,词富有清浊抑扬之美,他使词的声律更加规范和细密,而又在词调的搜求、审定和考证方面,有集成和创制之功。

在任大晟府提举时,周邦彦以他的音律知识并吸收民间乐工曲师的经验,搜集和审定了前代与当时流行的八十多种词调,确定了各词调中每个字的四声,连同为仄声的上、去、入都不容混用,并创制了《六丑》、《华胥引》、《花犯》、《隔浦莲近拍》等不少新调。

2、周邦彦的词工于布局,讲究“章法”,结构多细密曲折,多回环往复,开合有致。

3、周邦彦词十分重视语言的锤炼,做到既浑成自然,又精致工巧。

特色:

一是他善于化用典故和前人诗句,能把它们融化在全篇中,显得天衣无缝,不留痕迹。

二是他在善于运用典雅语言的同时,也善于运用浅俗的口语和民间俚语,如《万里春》:“千红万翠,簇定清明天气。为怜他、种种清香,好难为不醉。我爱深如你,我心在、个人心里。便相看、老却春风,莫无些欢意。”而最难得的,是周邦彦无论用雅语还是俗语,都能够化雅为俗,化俗为雅,使它们在一首词中融为一个整体。

三是他善于体物、铺陈,描绘工巧。如《苏幕遮》上阙之写荷花: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总之,周邦彦的词虽说在题材和情感内涵方面没有提供更多的新东西,但在艺术形式、技巧方面都堪称北宋词的又一个集大成者,为后人提供了许多经验。因此,南宋以后的姜夔、张炎、周密、吴文英等人都十分推重周邦彦,有人甚至称他为“二百年来以乐府独步”(陈郁《藏一话腴》)。直到清代的常州词派,还奉他为词之“集大成者”,认为学词的最高境界,就是到达他的“浑化”(周济《宋四家词选序》)。

5. 李清照前后期词的内容、风格和特色各是什么

前期:闺思闺怨,离愁别很

内容:李清照前期的词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现了自然风光和别思离愁。

风格:描绘了孤寂的生活,抒发了对丈夫的相思之情,曲折宛转,清俊疏朗;描写自然风光的词,活泼清新,语意隽秀。

特色:表现出作者热爱大自然,憧憬美好的爱情生活,冲破了以往花间闺怨词的樊篱,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后期:描写南渡以后的生活际遇,抒写国破、家亡、夫死后的凄苦而孤独的情怀,风格为之一变

内容:李清照后期的作品表现出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主义精神,表达了自己坚持民族气节的决心,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风格:南渡后的词也与前期风格迥异,变清丽明快为凄凉沉痛,抒发了伤时念旧、怀乡悼亡的情感,寄托了强烈的故国之思。

特点:她在词中充分地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将亡国之痛与个人孤苦凄惨的生活晚景融为一体,悲伤愁绪渲染极致,可以说这是时代的苦难与个人不幸命运的艺术概括。

6.辛弃疾词的思想艺术成就

思想上的成就:爱国主义思想

第一:在辛词中突出地表现词人以英雄自许,想要挽狂澜于即倒,热切希望要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壮志豪情。《水调歌头》:“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贺新郎》:“道男儿心死如铁,看拭手,补天裂。”这些作品都是词人面对残破的国家发出的慷慨悲壮的声响,是南宋爱国主义的强音,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第二:辛词还表现了唐宋王朝投降政策的强烈反对和对当时昏庸腐朽的官僚的不满,最典型的是《摸鱼儿》,诗史上独具风格的作品,刚柔并济,豪放、婉约熔于一炉。

第三:辛词抒发了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深沉忧愤之情,如《破阵子》。

艺术上的成就

第一:鲜明独特的意象往往体现出诗人的个性风格,而意象群的流变又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诗歌史的变迁,稼轩词所创造的战争和军事活动的意象,又使词的意象群出现了一次大的转换。

第二:稼轩词不仅转换了意象群,而且更新了表现方法,在苏轼“以诗为词”的基础上,进而提出“以文为词”,将古代辞赋中常用的章法和议论,对话等手法移植与词,以文为词,既是方法的革新,也是语言的变革。

第三:内容博大精深,表现方式的千变万化,语言的不主故常,构成了稼轩词多样化的艺术风格,雄深雅健,悲壮沉郁,俊爽流利,飘逸闲适,浓纤婉丽,都兼收并蓄,最能体现他个性风格的则是刚柔并济和亦庄亦谐两种词风。写豪情,而以深婉之笔出之,抒柔情,而渗透着英雄的豪气。悲壮中有婉转,豪气中有缠绵,柔情中有刚劲,是稼轩词风的独特之处,也是辛派后进不可企及之处。

7、姜夔(姜白石)词的艺术特色及其深远影响

艺术特色:

1、姜夔的恋情词往往过滤省略调缠绵温馨的爱连细节,只表现离别后的苦恋相思,并用一

种独特的冷色调来处理炙热的柔情,从而将恋情雅化,赋予柔思艳情以高雅的情趣和超凡脱俗的韵味。

2、姜夔接受辛弃疾的影响,也移诗法入词。但姜夔移诗法入词,使词的语言风格雅化和刚

化。他秉承周邦彦字炼句琢的创作态度,借鉴江西诗派清劲痩硬得语言特色来改造传统艳情词、婉约词华丽柔软的语言基调,而创造出一种清刚醇雅的审美风格。

3、其咏物词,往往别有寄托,常常将自我的人生失意和对国事的感慨与咏物融为一体,写

得空灵蕴藉,寄托遥深。

4、他善于用联觉思维,利用艺术的同感将不同的生理感受连缀在一起,表现某种特定的心

理感受;又善于侧向思维,写情状物,不是正面直接刻画,而是侧面着笔,虚处传神。

深远影响:自从柳永变雅为俗以来,词坛上一直是雅俗并存。姜夔则彻底反俗为雅,下

字运意,都力求醇雅。这正迎合了南宋后期贵族雅士们弃俗尚雅的审美情趣,因而姜夔词被奉为雅词的典范,在辛弃疾之外别立一宗,自成一派。

文学常识:“盛唐气象”之说,最早是由南宋严羽明确提出的:“迎旦东风奇骞驴”绝句,决非盛唐人气象。”(《沧浪诗话·考证》)

在律诗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与沈宋同时而略早出现的“文章四友”李峤、苏味道、崔融、杜审言也作出了不同程度的贡献。

李商隐(813-859),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

晏几道(约1030—约1106)字叔原,号小山,晏殊第七子。有《小山词》,存词250余首。晏氏父子均以词负盛名,合称“二晏”或“大小晏”。

苏门四学士: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张耒

周邦彦:北宋词之集大成者。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有《清真集》,又名《片玉集》。

《敦煌曲子词集》三卷,收词161首。除少数有署名作者如温庭筠等人外,绝大多数为民间无名氏所作。这是现存最早的唐五代民间词。大多作于盛唐至五代时。其中的主要抄卷是《云谣集杂曲子》,共30首。它的结集比《花间集》要早30年左右,是我国第一部词的总集。

晚唐温庭筠的词,可以说是文人词成熟的一个标志。

西蜀花间词人中,成就最高的是韦庄。他和温庭筠并称“温韦”。

南唐词人中以冯延巳、李璟和李煜最为出色。

冯延巳(903—960)字正中,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当过南唐中主的宰相。

周邦彦(1056—1121)是北宋后期最重要的词人。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有《清真集》,又名《片玉集》。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 1、今天我们见到的《论语》是在鲁《论语》的基础上,参照其它本子形成的。 2、在思想内容上,《战国策》的特点有:极其重士、崇尚实利、崇尚权便 3、出自先秦诸子散文的寓言故事有:揠苗助长、涸辙之鲋、郑人买履、刻舟求剑。 4、楚辞《九歌》包括:《湘君》、《大司命》、《河伯》 5、汉赋作品中,属于骚体的有:《吊屈原赋》、《士不遇赋》、《服鸟赋》、《长杨赋》、《刺世疾邪赋》 6、战国时期与儒家并称为显学的是:墨家 7、最早提出“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文艺批评方法的是:孟子 8、提出“通天下者一气”观点的先秦思想家是:庄子 9、荀子曾游学稷下10、《归田赋》抒情小赋的先驱晚 11、枚乘《七发》在汉赋发展史上的意义是: 转折性作品、结构格局上为大赋奠定了基础、后世有许多模仿性作品 12、被唐人称做“通儒之文”的作家是:董仲舒、刘向13、“断竹续竹,飞土逐肉”的《古弹歌》记载在:《吴越春秋》 14、葛天氏,操牛尾,歌八阕”记载于:《吕氏春秋》 15、“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这句歌谣见于:《周易》 16、原始抒情诗《候人歌》,一般认为产生于:大禹时代17、集南北朝文学之大成的作家是庾信 18、《诗经》“风、雅、颂”中,“颂”的本意是:舞容 19、《诗经》作品中,与“野合”的原始婚俗有关的是:《野有蔓草》 20、《诗经》作品中,《桑柔》不属于婚恋题材。 21、据文献记载,我国有典有册的历史起于:殷商时期22、“若网在钢,有条而不紊”的比喻出自《尚书》中的:《盘庚》 23、《春秋》的记事止于:鲁哀公十四年 24、《左传》的记事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 25、将神话形象西王母改造为雍容文雅的女性形象的作品是:《穆天子传》2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出自《论语》中的:《子罕》 27、战国时期与儒家并称为显学的是:墨家 28、最早提出“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文艺批评方法的是:孟子 29、为古代议论文基本样式奠定了基础的是:《荀子》30、被清人喻为“后世弹词之祖”的作品是:《成相》 31、据文献记载,“楚辞”这一名称最早出现在:汉武帝时 32、“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出自于《九歌》 33、“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出自屈原的:《招魂》34、宋玉的《九辩》保存在:《楚辞章句》 35、汉大赋的特征是:主客问答、铺陈状物、喻本相间 36、西汉作品《士不遇赋》的作者是:董仲舒 37、指出“赋家之心,包括宇宙”说法的是:司马相如38、刘宋时期山水诗的代表人物有谢灵运、颜延之和鲍照 39、扬雄《太玄赋》属于:骚体赋 40、西汉时被认为作赋是“童子雕重”小技、“壮夫不为”的作家是扬雄 41、周诸子中,对儒家经典传授起过重要作用的人物是:荀子42、认为当时局势可谓“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的西汉政论文是:《陈政事疏》

古代文学期末复习纲要

《中国古代文学(先秦两汉部分)》课程复习大纲(试用) 标志:△重点 *难点 说明:有些题目含于纲要之中,需自加演绎。 规定背诵之文: (其中前有﹡号的为背诵篇目,下同。) 1《诗经》:﹡关雎﹡蒹葭氓七月东山﹡君子于役﹡黍离﹡伯兮 ﹡采薇﹡溱洧將仲子﹡靜女野有死麕﹡碩鼠 大雅:﹡生民(第一章) 2《楚辞》:﹡《越人歌》﹡《离骚》(从“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到“岂余心之可惩”;从“灵氛既告余以吉占兮”到最后。)﹡《湘君》﹡《湘夫人》﹡《山鬼》﹡《国殇》 3先秦诸子: ﹡《老子》章二十一、章二十五、章七十八、章二、章十八、章二十、章八十 《论语》:﹡《楚狂接輿章》 ﹡孟子性善論觀點:“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不足以事父母。”(《孟子·公孙丑上》)﹡《民为贵章》 ﹡《庄子·逍遥游》(第一段:从“野马也,尘埃也”到“不亦悲乎”) ﹡《庄子·胠箧》(从“故绝圣去知,大盗乃止”到“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 4《史记》:﹡《项羽本纪》(末段“太史公曰:……”)《李将军列传》﹡《报任安书》(从“古者富贵而名灭摩灭”到“难为俗人言也。”) 5《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迢迢牵牛星﹡涉江采芙蓉﹡冉冉孤生竹﹡客从远方来 6《汉乐府诗》:﹡上邪﹡有所思﹡东门行﹡陌上桑孔雀东南飞﹡十五从军征﹡白头吟﹡上山采蘼芜 还有历史散文、汉赋、《史记》等重要篇章、句子。 温馨提醒:先读熟了,调子、句子熟了,再记忆,硬记会很难受的。 总绪论(2学时) 掌握文学本位、史学思维与文化学视角。文学的演进的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三古七段划分法。 第一编先秦文学 绪论 一、先秦文学概述 掌握1 先秦文学的范围 2先秦文学的发展概况△3先秦文学的主要内容 * △4先秦文学的主要特征5先秦两汉文学作者的流变。 教学中注意学习本章节对以后学习的指导作用 二、文学的起源与原始歌谣 掌握 1文学艺术起源的诸种学说△2文学艺术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 3 原始歌谣:A歌诗谣谚的含义△B原始歌谣的类别和内容。(熟悉《弹歌》《蜡辞》《屯·六二》《中孚·六三》《侯人歌》等)*△C原始歌谣的特征 D古代典籍中伪托的原始歌谣。 教学中注意用歌谣实例及相关材料讲清诗乐舞相结合的特征,可以采用多媒体手段增强形象感。

2013年7月全国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试题和答案

全国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试题和答案 课程代码:00538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下列选项中,与《诗经》的形成、编订无关 ..的是 A.献诗B.采诗 C.删诗D.诵诗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出自《诗经》的 A.《东山》B.《采薇》 C.《关雎》D.《蒹葭》 3.关于《诗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颂”分为商颂、周颂两部分 B.“雅”分为大雅、小雅、别雅三部分 C.《风雨》是表现夫妻情爱深挚的诗歌 D.《七月》是周人的史诗之一 4.中国最早的历史文集是 A.《春秋》B.《尚书》 C.《左传》D.《战国策》 5.以下不属于 ...《战国策》文学特色的是 A.铺张辩丽B.善用寓言 C.夸饰恣肆D.想象奇幻

6.先秦诸子散文中艺术水平最高的是 A.《孟子》B.《庄子》 C.《论语》D.《韩非子》 《庄子》在诸子散文中艺术成就最高。首先,它善于通过形象的比喻和情节性强的寓言故事说理,将文学与哲理熔为一炉,使深邃的哲理形象生动,充满情趣。其次,《庄子》想象丰富,构思奇特,选象组象,大胆夸张,波诡云谲,意境雄阔,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再次,《庄子》的语言激情澎湃,气势磅礴,而且语汇丰富,造语新词,如“逍遥”、“浑沌”、“造化”、“志怪”、“小说”、“寓言”、“运斤成风”、“游刃有余”、“邯郸学步”、“东施效颦”等等,至今还广为运用。 7.《吕氏春秋》的文学价值主要是 A.承继先秦纵横家散文的风调 B.创作了大量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 C.开创了纪传体通史范例 D.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段展示鲜明的人物性格 8.《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渑池之会”主要表现蔺相如 A.思虑百姓疾苦B.先公后私 C.维护国家尊严D.深谋远虑 9.《汉书》中“八表”和《天文志》的补作者之一是 A.班超B.班昭 C.尹敏D.孟异 10.《吴越春秋》的作者是 A.袁康B.桓谭 C.赵晔D.刘歆 11.司马相如《天子游猎赋》的最主要表现手法是 A.直抒胸臆B.比喻象征 C.情景交融D.铺叙摹绘 12.对冯衍《显志赋》创作影响较大的是 A.枚乘赋B.屈原赋 C.孔臧赋D.贾谊赋 13.下列诗句出自《古诗十九首》的是 A.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B.临河濯长缨,念子怅悠悠。 C.结志青云上,何时复来还。D.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14.汉乐府《艳歌何尝行》所表现的是 A.兄弟冷漠相忘B.夫妇生死相依 C.女子地位卑下D.战争惨无人道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 第一编上古至战国的文学 (上古——公元前221年) 概说 我们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是非常长远的。据文献记载,大概到了传说的五帝时代,可能已经进入氏族社会后期。我国儒家所乐道的尧舜禅让,天下为公,大概就是氏族部落会议以及氏族长和部落酋长推选制的反映。那时的社会没有阶级,生产资料公有,人人劳动,没有剥削。儒家经典著作中曾称赞它为理想的“大同”时代。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少数人占有了生产资料,人类开始出现了阶级,社会更有了保护私有制的措施,氏族社会逐渐解体,国家组织也逐渐形成。我国古代文献多有夏禹“家天下”的传说,认为是“小康”时代的开始。按照这个传说看来,夏代可能就是阶级社会即奴隶社会的起点。但即使如此,只能看作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推移的过渡状态,真正的奴隶制社会是到了殷商时代才完成的,这有许多文献及地下发掘材料可以确切证明。后来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生产关系起了变化,奴隶社会才逐渐向封建社会转化。这个转化的完成约在春秋战国之交。及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于是我国封建社会制度由完成走向巩固。 我国民族文化的历史也是非常长远的。从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存看,生产工具已相当进步,且有红色陶器,其时代约在公元前五六千年左右,我们一般称为“仰韶文化”或“彩陶文化”。比“仰韶文化”稍晚、其时代约在公元前四千多年的又有“龙

山文化”,这是山东济南的龙山镇发现的。其文化遗存有精致的黑色陶器、卜骨等。这些考古学上的材料,使我们看到远古时代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缩影。 从野蛮到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文字的发明创造。文字的发生一般是在奴隶制国家建立的时候。我国何时开始有文字,现在还不能断言,但自从甲骨卜辞的发现,证明至迟在殷商后期(约公元前十四世纪)已有初步的定型文字,同时也有了用文字记载的历史文献,标志着我国民族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后来文字的应用渐渐推广,史前时期流传的原始人民的口头创作如诗歌、神话故事等,有不少被记录下来,使我们得以从文献中窥见上古文化的一斑和文学艺术的萌芽。 但文学艺术并非起于有了文字之后,远在文字发明创造以前,文学艺术早已产生。上古时代文学的具体情况不能知道,所可推测的就是上古文学同现实生活结合得非常紧密,其中有同自然作斗争的神话,有和生产密切相联系的诗歌,也有表示愿望、趋吉避凶的咒语式的祷祝辞。还不难推测:由于上古时代人们的群居生活和集体劳动,决定它的文学艺术活动一般是集体的;又由于那时候既没有文字,也没有社会分工,文学就只有口头创作,没有书面创作;只有文学和其他艺术如诗歌和音乐、舞蹈那样互相结合的形式,没有单纯的文学作品独立存在。所有这些集体性的口头创作以及文学和其他艺术相伴随的现象,都是上古文学的特点。 文学艺术是现实生活通过人们头脑的反映,在阶级社会中又是阶级意识形态的形象的表现,它不可能超阶级而存在。但上古时代的社会还

中国古代文学 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1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 中国古代文学史是以中国古代文学发生、发展的过程为研究对象的基础学科,是汉语言文学和对外汉语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主要内容包括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唐宋文学史和元明清文学史以及近代文学史几个部分。古代文学史1即指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史。教学目标是通过本门课程的教授使学生获得有关我国古代文学发生、发展的基本认识。对我国古代文学伟大成就和基本发展线索、规律有较为全面、系统的认识,并对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作家、重要作品的思想、艺术价值作出科学评价。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独立阅读、分析、评价我国古代文学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和文化素养,提高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操,以及审美素质,为发展中华民族新文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教学方式与方法 以多媒体为主要教学工具,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灵活运用启发式教学和探讨式教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文学史各阶段前后发展脉络之间的关系;各阶段文学现象的深度分析与正确评价;每个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客观评价与准确定位;代表作家及其作品的艺术解读与审美鉴赏。 (二)教学难点 不同时代思想文化背景下作家的共性与独特性,以及对作家的客观评价和准确定位;文学史各个阶段文学现象和文学思潮的形成发展脉络。 四、学时分配计划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一)教材 1.《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袁世硕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二)教学参考书 1.《中国通史》,范文澜,人民出版社1978 2.《先秦文学史》,褚斌杰,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3.《中国文学史》,章培恒,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 4.《屈原集校注》,金开诚,中华书局1996 5.《诗经注析》,程俊英,中华书局1996 6.《春秋左传注》,杨伯峻,中华书局1981 7.《论语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1958 8.《庄子今注今译》,陈鼓应,中华书局1983 9.《诸子集成》,中华书局1986 10.《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 11.《乐府诗集》,郭茂倩,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 12.《史记》,司马迁,中华书局1959 13.《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北大中文系,中华书局1962 14.《史记选》,王伯祥,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 15.《全汉赋》,费振刚,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16.《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逯钦立,中华书局1983 17.《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罗宗强,中华书局1996 18.《中古文学系年》,陆侃如,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19.《南北朝文学编年史》,曹道衡,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20.《汉魏六朝诗选》、《乐府诗选》、《三曹诗选》,余冠英,人民文学出版社21.《八代诗史》,葛晓音,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3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尚书》中 关于原始初民模仿动物而歌唱的记载是( ) A.贲如,皤如,白马翰如 B.士刲羊,无血 C.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D.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阀 2.《诗经·七月》是( ) A.爱情诗 B.战争诗 C.农事诗 D.怨刺诗 3.《春秋》的编纂体例是( ) A.国别体 B.纪传体 C.编年体 D.纪事本末体 4.《左传》的风格特色是( ) A.佶屈聱牙 B.情韵并美 C.辩丽恣肆 D.质朴平实 5.下列寓言出自《战国策》的是( ) A.处女遇盗 B.郢书燕读 C.刻舟求剑 D.狡兔三窟 6.《九章》大多数作品的体式是( ) A.论体 B.赋体 C.骚体 D.七体 7.晁错主张劝农务本的名篇,一篇是《守边劝农疏》,另一篇是( ) A.《论贵粟疏》 B.《论积贮疏》 C.《至言》 D.《陈政事疏》 8.造成《汉书》、《史记》写作思想和特色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作者的思想差异和具体写作环境的不同 B.作者对历史著作性质功能的认识不同 C.作者具有“颂世”和“刺世”的不同主张 D.作者对历史著作“实录”标准的认识不同 9.最早以“赋”作为文体名称的作品是( ) A.《高唐赋》 B.《吊屈原赋》 C.《柳赋》 D.《赋篇》 10.东汉赋体文学创作的发展趋势是( ) A.由骚体赋向大赋转变 B.由小赋向京都赋转变 C.由大赋向抒情小赋转变 D.由大赋向骚体赋转变 11.在《乐府诗集》的以下类目中,保存两汉乐府民歌最多的是( ) A.《鼓吹曲辞》 B.《杂曲歌辞》 C.《相和歌辞》 D.《杂歌谣辞》 12.最早载录《古诗十九首》的古代典籍是( ) A.《玉台新咏》 B.《文选》 C.《乐府诗集》 D.《古诗纪》 13.曹植诗歌创作中成就最高的诗体是( ) A.四言诗 B.五言诗 C.七言诗 D.杂言诗14.正始诗人阮籍最著名的诗作是( ) A.咏怀诗B.幽愤诗C.拟古诗D.悼亡诗 15.西晋诗风的特点是( ) A.沉痛委曲,意蕴深沉 B.梗概多气,志深笔长 C.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D.结藻清英,流韵绮靡 1、C 2、C 3、C 4、B 5、D 6、C 7、A 8、A 9、D 10、C 11、C 12、B 13、B 14、A 15、D 16.刘琨诗歌的风格是( ) A.笔力雄迈,文典以怨 B.英雄失路,万绪悲凉 C.坎土禀咏怀,彪炳可玩 D.平淡自然,韵味醇厚 17.晋代诗人郭璞最著名的诗作类型是( ) A.咏史诗 B.游仙诗 C.玄言诗 D.田园诗

中国古代文学史总结.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饭粒小童鞋的心血呦~ 一、总绪论问题 中国文学演进的特点:1.首先,文学发展的不平衡。一、文体发展的不平衡。二、朝代的不平衡。 三、地域的不平衡。2.其次,一些因素的互动作用对文学演进的影响。雅俗、文体之间的渗透、 复古与革新、文道的离合。 二、中国文学史分期 上古期:先秦、两汉中古期: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中叶近古期:嘉靖初期至五四运动爆发 三、上古神话 1、神话概念:“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注:人民 的幻想:神话思维。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后来的文学家有意识使用的塑造文学形象的方法:夸张、变形、拟人等。神话对于原始先民的意义是生存性的。) 2、神话分类: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英雄神话、发明创造神话(注:会举例 说明) 3、中国神话蕴含的民族精神:深重的忧患意识、厚生爱民意识、先民的反抗精神 4、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以已观物,以已感物、具体、形象、伴随强烈的情感体验、隐喻性、象征 性 四、《诗经》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 词。 2、整理方式:献诗、采诗、删诗 3、《诗经》六艺:风、雅、颂、赋、比、兴 风、雅、颂释义: 风:“风”为音乐曲调。“国”为地区、地域。“国风”即地方音乐曲调。诗经有十五国风105篇。 雅: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大雅31篇,是西周作品。大部分作于西周初年,小部分作于西周末期。大雅多为上层贵族之作。小雅74篇,西周晚期作品居多,也有东周作品。小雅的作者,既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还有地位卑微者。 颂:宗庙祭祀之乐。有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 4、《诗经》内容:祭祖颂歌、农事诗、宴飨诗、怨刺诗、战争诗(武功诗、徭役诗、厌战诗)、婚姻爱 情诗 5、《诗经》艺术特点: (1)赋比兴(注:赋——铺陈直叙比——比方兴——触物兴词) (2)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 (3)重章叠韵:一唱三叹,旋律回环往复,抒情程度的加深和事件进度的加强。 (4)叠字·双声·叠韵:拟声、状物,富有表现力;增强诗歌的音乐美感。 (5)押韵方式:通常韵脚在句尾,隔句押韵,押偶句韵。 (6)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段。 6、《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古代文学唐宋-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唐宋部分)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唐宋部分)China Ancient literature (Tang and Song Dynasty) 课程编号:0111009 课程学时:102学时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 建议教材: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二、三卷唐代、宋代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2版;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一、二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开课单位:皖江学院中文系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课程性质:《中国古代文学》(唐宋部分)是汉语言专业本科阶段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 课程任务:唐宋文学是中华民族的丰厚遗产,本课程以继承和弘扬这一宝贵遗产为己任,系统地介绍中国古代文学从唐代到宋代发生发展的历史,包括其间各种文体的演变、文学思潮的兴替、文学流派、文学团体、重要作家、优秀作品及其在文学史中的地位和影响等内容,系统地学习唐宋时期著名作家的优秀作品,把握其精神内涵,领会其艺术精髓。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 第一章唐代文学概论 课程教学内容: 一、唐代文学繁荣盛况 二、唐诗繁荣的原因 三、唐诗的发展进程 课程的重点、难点: 唐诗的繁荣和分期。 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对唐代文学繁荣的状况和唐诗繁荣的原因有一定的认识,对唐诗的发展状况有一定的了解。 思考题: 1.唐诗繁荣的表现有哪些? 2.唐诗繁荣的原因。 3.安史之乱之后十年的诗歌是否属于盛唐诗歌?为什么? 4.盛唐诗歌的时代精神。 第二章初唐诗歌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贞观诗坛与“初唐四杰”

一、贞观诗风与“上官体” 二、初唐四杰创作上的不同个性特点。 三、王勃作品选讲:《送少府之任蜀川》 ⑴诗中乐观豪迈的送别情调;⑵分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联。 第二节陈子昂与唐诗风骨 一、陈子昂诗歌的复古倾向 二、陈子昂的诗歌主张与唐诗风骨的关系 三、陈子昂作品选讲:《登幽州台歌》 ⑴写作背景;⑵感情特点;⑶抓住感情的爆发点,直抒胸臆,无景物描写,却有四顾苍茫之感。 第三节张若虚与唐诗兴象 一、张若虚、刘希夷所创造的诗歌意境美 二、张若虚、刘希夷对盛唐诗歌兴象玲珑之美的影响 三、张若虚作品选讲:《春江花月夜》 ⑴层次内容;⑵感情特点;⑶月亮在全诗的中心作用;⑷诗情、画意、哲理的融合;⑸语言、章法、修辞方面的技巧。 课程的重点、难点: 初唐诗风的演进与“初唐四杰”;陈子昂、张若虚的诗歌创作对唐诗发展的影响;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对惜别之情和豪迈情怀的处理;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抒情特点;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所创造的诗境。 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对初唐诗歌的状况有一定的了解,对其中代表性作家和作品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 思考题: 1.名词解释:上官体初唐四杰。 2.初唐四杰对唐诗发展的贡献。 3.陈子昂的诗歌主张及其意义。 4.《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是如何处理惜别之情和豪迈情怀的? 5.为什么《登幽州台歌》不写景却有四顾苍茫之感? 6.如何理解《春江花月夜》中的感伤情绪? 第三章盛唐的诗人群体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王维、孟浩然等山水田园诗人 一、孟浩然的生平与创作 二、孟浩然山水诗的艺术特点 三、孟浩然诗歌选讲:《过故人庄》 ⑴淡而有味;⑵浑厚。 四、王维的生平与创作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2)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 1.元代剧作家_________创作的《赵氏孤儿》是一部著名的历史悲剧,剧中表现了屠岸贾的残暴奸诈,突出了程婴等义士赴汤蹈火的牺牲精神。 2.明代剧作家________创作的传奇《宝剑记》写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故事,具中的《夜奔》一场至今仍在曲场经常上演。 3.《大雅堂乐府》是明代_______创作的杂剧,剧中写四个古代的风流遗事,表现了文人的雅兴和情调。 4.明代作家_______的剧作很注意对诙谐的追求,他的《博笑记》就是一部演“可喜、可怪之事”,“俱可绝倒”的作品。 5.孟称舜的《_______》描写了崔护和叶茶儿的爱情故事,体现了他关于婉丽风格的理论。6.延寿马和王十朋分别是南戏《_______》和《_______》中的人物。 7.明代剧作家_______《邯郸记》和《南柯记》都是借梦表现现实的黑暗的作品。 8.明代剧作家_______的“渔阳三弄”,借张建封、杨慎、杜默三人的遭遇,表现了对个性和自我的追求。 9.明代剧作家王衡的杂剧《_______》写唐代大诗人王维科举考试的经历,表现了对 科举制度的批判和反思。 二、简答 1.简述《梧桐雨》一剧的艺术成就。 2.简述梁辰鱼《烷纱记》在中国戏曲史上的价值。 3.宋元时期的话本小说有什么样的基本特点? 4.《儒林外史》中的真儒形象有什么特点和局限? 5.举例谈谈《西游记》充满谐趣的艺术风格。 三、论述题(1,2题必选一题回答,3,4题必选一题回答,若二题都答,则只给前者判分。每题20分.共40分) 1.试析《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形象。 2.以剧本为例,分析关汉卿杂剧的文人色彩。 3.《水浒传》在思想上取得的独特成就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4‘举例分析《红楼梦》人物描写的特色。 答案: 一、填空 1.纪君祥 2.李开先 3.汪道昆 4.沈璟 5.桃源三访 6.宦门子弟错立身荆钗记 7.汤显祖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卷及答案(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尚书》中 关于原始初民模仿动物而歌唱的记载是( ) A.贲如,皤如,白马翰如 B.士刲羊,无血 C.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D.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阀 2.《诗经·七月》是( ) A.爱情诗 B.战争诗 C.农事诗 D.怨刺诗 3.《春秋》的编纂体例是( ) A.国别体 B.纪传体 C.编年体 D.纪事本末体 4.《左传》的风格特色是( ) A.佶屈聱牙 B.情韵并美 C.辩丽恣肆 D.质朴平实 5.下列寓言出自《战国策》的是( ) A.处女遇盗 B.郢书燕读 C.刻舟求剑 D.狡兔三窟 6.《九章》大多数作品的体式是( ) A.论体 B.赋体 C.骚体 D.七体 7.晁错主张劝农务本的名篇,一篇是《守边劝农疏》,另一篇是( ) A.《论贵粟疏》 B.《论积贮疏》 C.《至言》 D.《陈政事疏》 8.造成《汉书》、《史记》写作思想和特色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作者的思想差异和具体写作环境的不同 B.作者对历史著作性质功能的认识不同 C.作者具有“颂世”和“刺世”的不同主张 D.作者对历史著作“实录”标准的认识不同 9.最早以“赋”作为文体名称的作品是( ) A.《高唐赋》 B.《吊屈原赋》 C.《柳赋》 D.《赋篇》 10.东汉赋体文学创作的发展趋势是( ) A.由骚体赋向大赋转变 B.由小赋向京都赋转变 C.由大赋向抒情小赋转变 D.由大赋向骚体赋转变 11.在《乐府诗集》的以下类目中,保存两汉乐府民歌最多的是( ) A.《鼓吹曲辞》 B.《杂曲歌辞》 C.《相和歌辞》 D.《杂歌谣辞》 12.最早载录《古诗十九首》的古代典籍是( )

中国古代文学史

散文 一、总论: 文体名,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史传经书在内,概称散文。现代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戏剧文学并称的一类文学体裁。其特点是:通过对某些片段的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揭示其社会意义;篇幅一般不长,形式自由,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语言不受韵律的拘束;可以抒情,可以叙事,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者三者兼有。 中国古代散文的特色有:1、注重实用性。2、强烈的政治性。3、儒家的文学功利观念贯穿散文发展始终。4、文体繁多复杂,通常分为记叙文、论辩文、讽喻文和实用文。 二、先秦散文: 1、综述: 中国古代散文成型的标志是《尚书》,之后古代散文朝着偏重于论说的诸子散文和 偏重于记述的历史散文两个方向发展。 诸子散文形成于春秋,繁荣于战国,属于讨论政治、哲学、伦理等问题的思想性著 作。历史散文是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史官的成果。 2、甲骨卜辞: 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兽骨上记录占卜的文字,是记事散文的源头。 3、铜器铭文: 铸刻在铜器上的文字,亦称金文。商周时期出现,西周达到全盛。篇幅较长,内容 较丰富。 4、尚书: 中国古代散文形成的标志。上古历史文献集。大多属于记言散文。一直被视为中国 封建社会的政治哲学经典。 5、历史散文: ●春秋: 古代编年体历史著作,儒家经典之一。相传是孔子整理而成。由于语言精炼, 不宜理解,所以后世出现了春秋三传:《左氏春秋传》、《公羊传》、《谷梁传》。 ●左传: 古代编年体历史著作,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春秋末年左丘明所作。相比《春 秋》,叙事性和文学性更强,善于叙写战争和记述应对辞令。 ●国语: 古代国别体史料汇编。记述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各国贵族言论,有《春秋外传》 之称。 ●战国策:

《中国古代文学2》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2》教学大纲 (Classical Chinese Literature 2) 课程代码:1C11047 学分:4 总学时数:64 理论时数:64 先修课程:《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1》 开课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中国古代文学2》为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古代文学》第二部分,是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开设的基础课程。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唐代文学、宋代文学和元代文学。为实现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现对《中国古代文学2》课程开展研究性教学改革,打破传统的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改由主讲教师大班讲专题、指导教师组织学生分班讨论的教学模式,将课堂学习与学生自学结合起来。其中,大班授课主要是勾勒文学发展的基本脉络,对其中的文学现象、文学流派进行理论梳理,小组讨论部分由学生精读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家代表作品,在此基础之上,发挥指导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和交流,从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鉴赏和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和文化素养。 二、课程内容的基本要求 第1章初唐诗歌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讲分课前预习、课堂讲解和课堂讨论三部分。 课前预习,要求学生了解有关初唐诗歌的文学知识,了解“初唐四杰”、陈子昂、张若虚等诗人的创作概况。 课堂讲解,要求学生了解唐代诗歌发展的分期,了解初唐诗歌在整个唐代诗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小组讨论让学生鉴赏具体的初唐诗歌,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 1.课前预习 (1)什么是“上官体”? (2)“初唐四杰”是指哪四位诗人?其代表诗作各是什么? (3)律诗是由谁完成最后定型的?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自测题五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自测题五 一、填空题: 1、《诗经·大雅》中的《》一首塑造了一个半人半神的周民族始祖后稷的形象,记叙了他的诞生和发明农业、定居邰地、开创祭礼的历史。 2、《毛诗序》中把风、雅、颂三者中的看作教化和讽谏的政治工具,把其中著名的恋歌《周南·关雎》解释为“后妃之德”。 3、疑古思辨是宋代经学研究的主要特征,南宋朱熹集宋代《诗经》研究之大成的著作《》也体现了这一特征。 4、“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是屈原《》一诗中的句子,这首诗大约作于楚国国都沦陷之后,表达了诗人国破家亡的悲哀和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 5、在评价《离骚》时曾说:“较之于《诗》,则其言甚长,其思甚幻,其文甚丽,其旨甚明……”。 6、古人赞语《九歌·湘夫人》中“嫋嫋兮秋风,”两句是写景的妙句,形成一种情景交融的意境。 7、成语“耳提面命”出自《诗经·大雅》《》一诗中“匪面命之,言提其耳”一语。 8、《诗经》中的《溱洧》一诗描写男女相约一起春游,彼此嬉戏调笑的情景,它属于十五国风中的《》。 9、“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是屈原《》一诗中的句子,包含着英雄主义的精神。 10、《诗经》中《》一首歌颂了周文王和周武王从开国到灭商的历史。 11、宋代词人欧阳修曾经写过十首《》,以联章体的形式歌颂西湖之美,而且每首首句最后都是“西湖好”三字,别具一格。 12、“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是唐代诗人的《金陵五题》之一《乌衣巷》中的句子。 13、李白笔下的华夏山水气势磅礴,神奇秀丽,如《》中“君不

见长江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14、“,长使英雄泪满襟”是唐代大诗人杜甫伤悼诸葛亮的名作《蜀相》中的句子。 15、西晋诗人的《咏史八首》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咏史诗的代表,其中的“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反映了门阀世族社会里出身低微的士人怀才不遇的痛苦和愤懑。 16、宋代词人的《望海潮》(东南形胜)是一首描写杭州风光的词,词中的名句“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更是脍炙人口的佳句。 17、北宋的咏物词《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咏物佳作,其首句“似花还似非花”摹写杨花,更是绝妙。 18、南朝齐诗人对山水诗的发展起了很多的推进作用,他的山水名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也历来被人称道。 19、建安时期著名诗人的《步出夏门行》(东临碣石)(又称《观沧海》可以说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首山水诗。 20、“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南唐词人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词中的名句。 21、中国古典诗词中出现的“柳”意象往往暗含了离别的意思,如北宋词人 的《兰陵王·柳》一词就借咏柳来抒发离愁别恨。 二、名词解释: 1、四始 2、风雅 3、元白诗派 4、诗史 三、论析题: 1、结合作品分析《诗经》婚恋诗的思想艺术成就。 2、试以王维和李白的咏史怀古诗为例,分析咏史怀古诗是如何将咏史和言志结合在一起的。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以记言为主,所载史事起于周穆王,终于鲁悼公。 2、郭茂倩《》将自汉至唐的乐府诗分为十二大类。 3、南北朝作家把经、史、诸子划在文学之外,又区分文学范围内的作品为“有韵”的“文”和____。 4、被誉为“七绝圣手”的唐代诗人是____。 5、杜甫诗歌风格多样,但为历来所公认的主要风格是“____”。 6、在韩孟诗派中,以瘦硬奇警为诗风特点,直接影响宋代江西诗派的重要诗人是____。 7、北宋后期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是____。 8、元杂剧一般是一本_____折。 9、公安派提出的主要主张是“_____,____”。 10、晚清道、咸时期,与龚自珍齐名的作家是____。 二、单项选择题。从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番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诗经》中的风、雅、颂是按()来划分的。 ①不同的地域②不同的时期③音乐的性质④篇幅的长短 2、“兼爱”是() ①孔子的中心思想②墨子的中心思想③孟子的中心思想④庄子的中心思想 3、()是西汉作家王褒所写的咏物赋。 ①《鹦鹉赋》②《洞萧赋》③《归田赋》④《芜城赋》 4、(因故缺失) 5、《文心雕龙》所说“尽锐于《三都》,拔萃于《咏史》,指的是() ①斑固②张衡③左恩④庾信 6,提出“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这一著名观点的作家是() ①李白②杜甫③韩愈④白居易 7、韦庄写有一首涉及黄巢起义的长篇叙事诗,题目叫做() ①《秦中吟》②《秦妇吟》③《古离别》④《乌衣巷》 8、在晚唐诗人中,专攻近体而使律诗通俗化的是() ①杜牧②李商隐③温庭筠④杜荀鹤 9、被后人评为“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的北宋作家是() ①晏殊②欧阳修③柳永④张先 10、提出“以适用为本”的文学主张,诗文创作具有浓厚政治色彩的文学家是() ①苏舜钦②王安石③苏洵④苏轼 11、在元散曲作家中,()是成就最高、最有影响的一家。 ①关汉卿②白朴③马致远④张可久 12、反对前后七子拟古主义最有力的文学流派是() ①唐宋派②竟陵派③公安派④茶陵诗派 13、李渔的戏曲理论,见于所著()

中国古代文学通论重点内容及分析(明代文学)

文学通论(1)重点难点(明代文学) 第七编明代文学 一、填空题: 1、《项脊轩志》是▁▁▁▁▁的名篇。(归有光) 2、在晚明的诗歌、散文领域中,以()的声势最为浩大。(公安派) 3、公安派理论的核心口号是()(独抒性灵) 4、《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紫钗记》,合称为“”(临川四梦) 二、名词解释: 1、公安派: 在晚明的诗歌、散文领域中,以“公安派”的影响最为浩大。其代表人物是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由于他们是湖北公安人,因此称为“公安派”。 2、性灵说 为了评击七子派的复古之风,公安派的中坚人物袁宏道提出了“独抒性灵”的口号。所谓“独抒性灵”就是“从自己胸臆流出”的真感情的抒发。这种“性灵”与李贽的童心是一脉相承的,其唯一的标准就是真。 3、临川四梦: 是指汤显祖的四大传奇作品:《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因为汤显祖是江西临川人,他的上述四个剧本又都和梦幻有关,所以就被称为“临川四梦”。“临川四梦”不仅奠定了汤显祖在中国戏曲史上的重要地位,而且也在中国戏曲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4、童心说 所谓童心,即童子之心,即不含一丝一毫虚假的真心,是不受“道理”、“闻见”(指儒家的正统思想教条)熏染的心。李贽认为童心是一切作品创作的源泉,最是评价一切作品价值的首要甚至是唯一的标准。 5、四大奇书 神魔小说的代表作《西游记》与世情小说的代表作《金瓶梅》,与《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并称为明代小说的“四大奇书”。

三、问答题: 1、简析《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曹操形象。 诸葛亮是“智绝”的典型。关羽被塑造为“义绝”的典型,当作义气的化身。曹操则是被当作一个反面人物、一个暴君来塑造的,是“奸绝”的典型。 2、试述《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三国志演义》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历史演义小说,也是第一部章回体长篇通俗小说。其艺术成就体现为:第一,虚实结合的写法。第二,宏伟而严谨的结构。第二独具魅亨的战争描写。第四,雅俗共赏的语言。 3、简析《水浒传》中宋江形象。 宋江是一个忠义性格最突出的代表。宋江形象的忠义矛盾,是其典型意义所在。 4、试述《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水浒传》是第一部成功的长篇英雄传奇。艺术上取得了重要突破,主要表现为:第一,塑造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第二,标志着白话语体的基本成熟。第三,“板块”串联的结构。 5、试析《牡丹亭》中杜丽娘形象。 杜丽娘是一余光彩动人的女性形象。对爱情的追求经历了三个阶段,三次升华。表现了她追求爱情的坚强意志,也是剧作者汤显祖本人的“至情”观的体现。 6、《牡丹亭》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艺术成就:第一,塑造了众多典型形象。第二,洋溢着浓郁的抒情气氛,语言优美华丽。第三,讲究舞台效果。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2)作业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2)作业1——4 作业1 论题:浅析窦娥的节烈和孝道 摘要:《窦娥冤》是元剧大家关汉卿的杰出作品之一。它描写的是下层妇女窦娥的悲惨一生。剧中的女主角窦娥更以其悲惨的命运和独特的性格成为中国文学舞台上的“不朽”形象,本文就窦娥的性格进行分析,以期对窦娥这一形象有进一步的理解。 关键词:孝顺、贞节、反抗、忍耐与顺从 《窦娥冤》是关汉卿杂剧中最出色的作品,向来被人称颂为“揭露社会的不公平”“热情地歌颂被压迫人民的斗争” “有力地掊击了封建社会黑暗的政治”的典范之作。剧中的窦娥是一个乖巧、善良、纯真的女性,她集中国传统女性的特性与强烈的反抗意识于一身,细析之是颇有意味的。 (一)窦娥是孝顺的典范也是“孝”的牺牲品 窦娥年纪尚轻便遭受了丧母、离父、丧偶等等接踵而来的沉痛打击,然而她一心想的却是怎样“尽孝”,“我将这婆待养,我将这服孝守,我言词须应口”。当蔡婆婆被张驴儿父子威逼要与婆媳两人同时结婚 而向窦娥哭诉时,窦娥的一番“你如今六旬左右,可不道到中年万事休。旧恩爱一笔勾,新夫妻两意投,枉把人笑破口。”的冷嘲热讽,也是从为蔡婆婆着想的角度出发,更是从“孝”出发,希望蔡婆婆不要因一时的糊涂而毁了自己。“我替你到细细愁:愁则愁兴阑珊咽不下交欢酒。”她劝阻婆婆再嫁时,是出于对蔡婆婆的关心,也是出于孝的立场。在昏官的严刑拷打之下,窦娥并没屈服,然而,当昏官要打她婆婆时她马上愿意“招供”:“住住住,休打我婆婆,情愿我招了罢。”她宁愿自己死也要保护婆婆,表现她性格中“至孝”的一面。在压往刑场的路上她还是处处为婆婆着想,为了不让婆婆见到她而伤心,她请求绕道而走。即使在冤案得以平反后,她想的还是年迈且无依无靠的婆婆:“爹爹,俺婆婆年纪高,无人侍养,你可收恤家中,替你孩儿尽养生送死之礼,我便九泉之下,可也瞑目。”她这种孝顺的品格令人动容,难怪连其父也感慨道:“好孝顺的儿也”。 孝顺是中国的传统美德,然而盲目的孝顺也是人生的一种悲哀。作为封建道德观念重要内容的“孝”,剥夺了妇女同男人平等的权利。在不孝为之“十恶不赦”的封建社会,饱受孝妇观念禁锢和毒害的窦娥难免成为“孝”的礼教的牺牲品。执着的她即使化为鬼魂也没有从封建式的“孝”的麻药中清醒过来。从窦娥身上我们更多看到的是封建的礼教从肉体到灵魂的对人的毒害。 (二)窦娥身上具备执着的“贞节”观与无力的反抗精神 窦娥身上套着封建社会“三从四德”的愚昧枷锁,从小接受的封建道德教育使窦娥形成了以“守节”为荣以“失节”为耻的封建伦理观念,“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于是在张驴儿父子的苦苦相逼之下,在危及自己的“贞节”的危机之下,窦娥开始反抗。面对张驴儿的戏弄和逼婚,她严肃拒绝,发怒地将他推倒在地。当张驴儿诬陷她害死他父亲且以此威逼要她答应做他老婆时,窦娥毫不示弱:“我又不曾药死你老子,情愿和你见官去来。”,她宁愿见官也不“私休”,为的都是要守护自己的“贞节”。在公堂上即使被打得“肉都飞,血淋漓”、死去活来,还是坚决回答:“委实不是小妇人下毒药来。” 当她被屈打成招时更发出了“我做了衔冤负屈没头鬼,怎肯便放了你好色荒淫漏面贼!”(二折[黄钟尾])的强烈申冤复仇的愿望。 然而,窦娥的反抗是无力的,因为她看不到造成她自身悲剧的“罪魁祸首”——封建伦理道德,而把矛头指向天地与前世今生的宿命。在[滚绣球]中她控诉天地:“有日月朝暮悬,有鬼伸撑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怎可生糊涂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淋淋。”在她认为:主宰一切的“天地”也是不分好歹的。无处诉说的怨情也只好通过三桩誓愿来昭示。 可悲的是窦娥的反抗丝毫无损统治者的奢侈与昏庸,三桩誓愿中的后两桩——六月飞霜和楚州抗旱三年,受害的也只是和窦娥处在同一低微地位的广大百姓。 (三)忍耐与顺从构成窦娥性格悲剧的又一面 窦娥的性格也具有矛盾的一面,她虽然作过无力的反抗,但她性格中更多的是忍耐与顺从。面对

(完整word版)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整理

填空: 1.诗经是西周至春秋的诗歌总集。 2.现今所见《诗经》共305篇 3.诗经的流传:(三家诗)汉代鲁人申培所传的《鲁诗》,齐人辕固生所传的《齐诗》和燕人韩婴所传的《韩诗》古文学派毛亨传的《毛诗》,流传至今的为《毛诗》。 4.《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5.西周前期的作品最值得重视的是五篇歌咏周族始祖和先公先王的诗:《大雅》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6.《国语》以记言为主。 7.《孟子》为语录体散文。其文学成分表现在叙事和抒情两个方面。 8.《赋篇》的作者是荀子. 宋玉有《九辩》一篇 9.屈原的作品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 10.九歌的篇目和祭祀的对象:《东皇太一》(天神)、《云中君》(云神)、《湘君》、《湘夫人》(湘水之神)、《东君》(日神)、《大司命》(掌管寿命的神)、《少司命》(掌握子嗣的神)、《河伯》(河神)、《山鬼》(山中之鬼)、《国殇》(阵亡将士之魂)和《礼魂》(送神总曲)。 11.五四运动以后的研究者常称这些西周以前的诗为周族的史诗. 12.《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统称“春秋三传” 13.汉代文学领域得到了大规模拓展,最引人注目的是赋。赋分为抒情小赋和体物大赋两类 14.司马相如《上林赋》《子虚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 15.汉代文学在诗歌上的进展最重要的是五言诗的兴起和叙事诗的产生、发展 16.现存汉代最早的抒情赋是贾谊的《吊屈原赋》 17.汉武帝的《秋风辞》是第一篇中国文学史上抒写人生的本然情绪 18.枚乘《七发》大赋的开始 19.西汉中期的体物大赋作家除了司马相如外,最值得注意的是王褒。他的《洞箫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篇专写音乐的作品 20.贾谊最著名的是《过秦论》和《论治安策》 21.晁乘的政论文《论贵粟疏》 2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到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期,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总共一百三十篇。本纪是全书的大纲。指导思想是黄老思想《史记》的写作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