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对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实效问题的理论反思

对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实效问题的理论反思

2016年第6期(总第276期)

NO.6,2016

General,No,276 FORUM ON CONTEMPORARY EDUCATION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德育尤其是学校中的德育,长期处于这样一种困境,与实际生活脱轨的内容让德育越发空洞、主知主义盛行的德育模式以及缺乏双向交流的德育过程索然无味,高大全的德育目标徒增道德实践难度的同时未能提升德育对象的道德水平。这些问题看似类目繁多,一言以蔽之,均为德育实效性的缺失。

目前对德育实效性缺失问题的研究很多,围绕德育课程与教学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涉及德育课程如何教,德育课本如何编制,德育模式如何改进各个方面:主张德育模式回归生活,“努力践行陶行知“活的教育”思想,让学生在学校生活中,相互监督、帮助,不断提升道德水平”[1];主张德育要重视道德的养成,注重学生独立判断能力的培养。呼吁德育“走向追求传统美德的民主生活”[2],家庭社会学校形成一股合力等。然而,反思发现,这些建议在思考德育实效性问题之前,已将“道德”视为已知确定的概念,鲜少存在对“道德是什么”、“德育教什么”的质疑:现今德育需要教给学生的何种意义上的道德?这种道德与提升德育实效性有什么关系?

基于此,以西方古代“道德”讨论的源头——

—亚里士多德的道德观为理论依据,重审“道德”内涵,探讨当前德育所需要教给学

对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实效问题的理论反思

张梦月李西顺

[摘要]德育实效性缺失的原因,既可能源于道德行动能力的不足,也可能因为对道德思维能力培养的忽视,亦或两方面均在其中。根据道德行动能力与道德思维能力问题表现程度的不同,可将“德育实效性缺失”进一步划分为德育无效、德育低效、德育虚效以及德育反效四种类型。具体剖析四者的内涵和德育中的表现,实现德育从无效到有效、从低效到高效、从虚效到真效、从反效到正效的转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寻找德育与学生的契合点,在具体行动中开展和深入德育,逐渐实现道德内化,重视学生道德“智慧”的培养。

[关键词]道德内涵;道德思维;道德行动力;德育;德育实效性;

[作者简介]张梦月,苏州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原理研究生(苏州215123);李西顺,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苏州215123)

40

DOI:10.13694/https://www.wendangku.net/doc/a14753441.html,ki.ddjylt.2016.06.007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