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从地缘政治角度看俄罗斯进攻性外交传统 何长天

从地缘政治角度看俄罗斯进攻性外交传统 何长天

从地缘政治角度看俄罗斯进攻性外交传统 何长天
从地缘政治角度看俄罗斯进攻性外交传统 何长天

从地缘政治角度看俄罗斯进攻性外交传统

——以俄国寻找出海口为例国政1001 何长天20104108 【摘要】本文从米尔斯海默的进攻性现实主义出发,分析俄罗斯自身的地缘

特征对其外交传统中进攻性的影响,并以寻求出海口为案例进行研究,结合当代其外交决策加以分析,以充分说明其外交传统进攻性的存在、持续和影响之深。

【关键词】俄罗斯地缘政治进攻性外交出海口

【正文】

一、进攻性外交的概念及内涵

进攻性外交的基础是米尔斯海默提出的“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

“进攻性现实主义”(Offensive Diplomacy)是米尔斯海默在《大国政治的悲剧》一书中提出的概念,是相对于“防御性现实主义”(Defensive Diplomacy)而言的,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国际政治因为大国间彼此竞争、争夺权力而充满残酷和危险;其次,大国几乎总是拥有修正主义意图并试图改变权利的分配直至获得地区霸权;再次,大国的衡量标准是军事实力,推卸责任是受威胁的大国建立均势时的主要手段;最后,无政府状态下,大国增加权力的主要手段是战争。

因此,大国为了增加实力,获取地区霸权,势必会采取相应的外交战略来进行角逐,从而实现自己的利益诉求。

二、俄罗斯的地缘特征及对其外交传统的影响

在目前的外交理论研究中,一国的地缘政治因素因其特有的高度稳定性的特征而对外交传统发挥了重要的影响力。俄罗斯最著名的思想家别尔嘉耶夫也指出:“有一个事实,它凌驾在我们的历史运动之上,它像一根红线贯穿着我们全部的历史,它包含着历史之所有的哲学,它体现在我们社会生活的每一个时代,并确定着各个时代的特征,它同时是我们政治伟大之重要的因素和我们精神软弱之真正原因,这一事实,就是地理的事实。”①

纵览俄罗斯的地图不难发现,这个庞然大物是一个典型的巨大均衡板块型②国家。而这样的国土形状使得其外交具有典型特征。

一方面,这给它的外交以及自身安全的保障带来许多有益之处。首先,国土分布均衡,这就使得其战略纵深长,外交回旋余地大。详细来说,俄罗斯可以利用其地域广阔的明显优势,在遇到强敌进攻时,以空间换取时间,从而削弱对方实力,稳住阵脚。正如美国著名学者汉斯·J·摩根索所说的:“只要征服俄国的

①[俄]恰达耶夫:《哲学书简》,作家出版社,1998年版

②杜正艾: 《地缘特点对俄罗斯外交传统的影响》.载《外交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在文中作者将国家版图分为三种类型:巨大均衡板块型、狭长型、零散型。

目标制订有误并倾向于毫无限度,那么,对俄国领土的征服就会成为征服者的包袱而不是资产。不是征服者在吞并领土并从中获取力量,而是领土在吞噬着征服者,削弱他的力量。”①其次,幅员辽阔也为其外交政策转换的概率较大,外交运作的重心变化较多奠定了基础。其广阔的领土基本上把与俄罗斯相邻的国家上分为东、西、南三大块。而俄罗斯自身可以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为其外交运作争取机会。

另一方面,这也带来了俄罗斯外交的复杂性和安全方面的挑战。

首先,俄罗斯领土广阔并横跨欧亚大陆使得其邻国众多,下表是各个历史时期俄罗斯的邻国状况,详见表1)。

处理与邻国的关系在俄罗斯外交中始终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而在与这些国家的交往中的成败极为深刻地影响着俄罗斯的国家战略成败。这些俄罗斯的邻居们,强国弱国交杂,民族宗教相对多元,使俄罗斯边界的可渗透性较强,面临分裂的隐患较大,安全问题值得俄罗斯的关注。

1700年前瑞典王国、波兰共和国、奥斯曼帝国、中亚各国、中国

1815年挪威和瑞典王国、普鲁士王国、奥地利帝国、奥斯曼帝国、中亚各国、中国、日本

1871年瑞典、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波斯、阿富汗、中国、日本

1914年瑞典、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罗马尼亚、奥斯曼帝国、波斯、阿富汗、中国、日本

1939年芬兰、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波兰、罗马尼亚、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中国、朝鲜、日本

表1)

其次,避免两线或多线作战在俄罗斯外交中占有突出位置。如上所述,俄罗斯的广阔领土使得它的邻国众多,而这样却使它与更多的强国相接壤。观察它的东、西、南三面不难发现:东边蒙古帝国的铁蹄、日本的野心让其记忆深刻;西面法、德、波兰、瑞典曾攻陷国俄罗斯的半壁江山;南部的土耳其与俄罗斯多次发生冲突。如果说这只是外部给予俄罗斯的安全压力的话,那么俄罗斯自身同样担心这样一个庞大的国度会从内部瓦解。极长的国境线给了它与周边邻国更多的接触机会,但其许多边疆地区在种族、宗教和文化上没有明确界限并具有向外可渗透的特点。历届统治者都力图进一步扩张来扩大其防御纵深,彻底消排除可渗透性。

为了达到自身的安全,维持这样一个大国的稳定,俄罗斯的对策之一就是实行进攻性外交,推行扩张性政策。也就是说,俄罗斯希望通过将领土范围不断地向外扩张而建立缓冲区,以此来来扩大防御纵深并达到安全目的。而历史上俄国寻找出海口这种进攻型外交思想作为现在俄国外交传统之一,对现在俄罗斯的外交产生一脉传承的影响。以下部分我将以俄罗斯寻求海洋出海口为例阐述俄罗斯的进攻性外交。

三、寻求海洋出海口的现实原因

(一) 地缘因素的促进

米尔斯海默特别强调地缘因素对国家权力的影响。俄国想要实现其在欧洲、①[美]汉斯·J·摩根索:《国家间政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甚至是世界的霸权,寻找海洋出海口是其继续解决的问题。“毫不奇怪,由于一些政治因素以及水上航道和运河交错形成的陆地商业位置而产生通向海洋——通向波罗的海、黑海和太平洋的强烈愿望,一直是俄国史的一个主题。”①在彼得大帝以前,俄国虽然不是一个濒海国家,但国土内有大量河流通向海洋,三条航路通往波罗的海;位于莫斯科东北的北德维纳河与伏尔加河的支流相接通向白海;南部奥卡河的支流可以通顿河最后流向亚速夫海。

(二)经济贸易需求的刺激

一国的经济活动如果仅局限在国内,其增长将会受到很大限制。在俄国的沙皇们看来,广阔的领土上没有可供贸易的海岸港口貌似是不可容忍的。里海的贸易被土耳其人控制,黑海、波罗的海的贸易由于没有出海口,也少得可怜;就连北冰洋一年又9个月的冰封,东部的鄂霍茨克入海口由于地处远东,据莫斯科太远,基本不起作用。俄国势必也感觉到贸易方面因为没有出海口而带来的不便,正如瑞典国王古斯塔夫的话语反映的那样:“瑞典人现在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领导俄国的贸易。”②瓦·奥·克柳切夫斯基评价俄国著名外交家纳肖金的开拓活动时也曾指出:“在纳肖金的开拓活动中,占第一位的当然还是他心目中的那块最靠近的西部地区,波罗的海。他更多考虑的是国民经济方面的问题,而对民族和政治方面则考虑较少。因为他懂得波罗的海对俄国具有工商贸易和文化上的意义。”③贸易带来的巨大利益对俄罗斯是如此具有吸引力,其极其想要将内河运输扩展到出海运输,这样的直观利益诉求无疑是其寻找出海口的重要动因之一。(三)构建通向欧洲通道的激励

彼得一世这位沙皇对欧洲的发达和繁荣充满了向往,这表现在他亲政不久就组织使团出访欧洲,其自身也夹在其中游历,期间学习了欧洲制船业先进技术,这某种程度上这也显示了他对于海上强国的追求野心。而海上通道无疑是通向欧洲的最佳途径,俄国人要做的是“不求土地而求水”④,因此获取并保持出海口成为彼得一世及其后继沙皇们极其珍贵的财富。另一件事情也反映了这一观点。彼得一世曾将首都迁往圣彼得堡,其主要原因就是要在地缘上与欧洲进一步接近。通往西方之路的另外一个重要步骤就是打通通往黑海两海峡的道路。众所周知,君士坦丁堡和黑海两海峡是连结东西方世界的一座“金桥”,而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则直接将其称之为“俄国房屋的钥匙”。⑤而恩格斯在评述俄国的对外政策时也指出:“侵占君士坦丁堡是俄国对外政策一贯的目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它是不择手段的。”⑥

四、为了寻求出海口俄罗斯采取的进攻性外交

(一)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

在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的谋取中,彼得一世趁欧洲列强忙于准备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无暇干涉波罗的海事务之机,巧妙利用瑞波矛盾、瑞丹矛盾、瑞普矛盾、与丹麦、波兰-萨克森建立“北方同盟”共同对抗瑞典。战争期间,为防止

①[美]赫坦巴哈:《俄罗斯帝国主义:从伊凡大帝到革命前》,三联书店,1978年版

②林军:《俄罗斯外交史纲》,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版

③[俄]瓦·奥·克柳切夫斯基:《俄国史教程:第3卷》,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④陈复光:《有清一代之中俄关系》,云南崇文印书馆, 1947年版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西欧列强卷入,彼得一世经过巧妙的外交斡旋与对俄怀有恶感的法国、普鲁士签订了《阿姆斯特丹条约》既削弱了法瑞同盟,也避免了俄国在国际上的孤立;彼得还与世敌土耳其签订同盟条约,最大限度地壮大自己,孤立敌人。

1709年1月,俄国在对瑞典的波尔塔瓦战争中大获全胜;1712年俄国海军开始进军芬兰湾,占领维堡,攻克里加;1713年占领赫尔辛基,海上力量超过瑞典。1719年瑞典投降,双方签订了《尼斯塔特条约》,俄国获得了包括利沃尼亚、爱沙尼亚、维堡在内的芬兰东部。

(二)夺取黑海出海口

在争夺黑海出海口的过程中,叶卡特琳娜二世先后发动了两次对土耳其的战争(1768——1774、1787——1792)。在第一次俄土战争中,叶卡特琳娜巧妙利用普鲁士与法奥瑞之间的矛盾和它对俄国的依赖性,与普结盟借以牵制瑞典;利用英法矛盾,与英国签订商约,拉拢英国支持俄国对瑞典和波兰的政策;利用丹麦与瑞典的矛盾,与丹麦订约,进一步牵制瑞典,保证对土作战时无后顾之忧。在第二次俄土战争中,叶卡特琳娜二世为了彻底肢解土耳其,与奥地利订立为期7年的军事同盟条约,奥地利同意出兵进攻土耳其。随后,俄国利用英法矛盾和法国经济上所面临的困难,与法国订立商约,诱使法国在土耳其问题上放弃反俄立场;俄国挑拨奥普关系,利用奥地利牵制普鲁士。同时,俄国利用普瑞联盟所引起的丹麦的担心,乘机拉拢丹麦牵制瑞典;俄国对瑞典则软硬兼施,使其不敢轻举妄动,虽然这一外交行动没有达到预想效果,但是基本上保持了俄国西部的稳定,从而为俄国夺取黑海出海口创造了有利的地区环境。沙俄的侵略成果以条约文本《库楚克-凯那吉条约》、《雅西条约》的形式固定下来。其中,土耳其丧失了黑海北岸对的全部领土及多瑙河两公国对的部分主权。俄国商船可以在黑海上自由航行,甚至获许通过博斯普鲁斯和达达尼尔海峡,终于夺得了其梦寐以求的南方出海口。

(三)夺取太平洋出海口

俄国在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和黑海出海口的同时,还渴望着太平洋水域,不忘开辟通往太平洋的道路。俄人在向太平洋推进的过程中,中国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是其必经之路。因此,俄国很早就开始凯觎这里了。马克思也曾写道:“俄国过去是极想把这个地域弄到手的,从沙皇阿列克塞·米哈伊洛维奇到尼古拉,一直都企图占有这个地域。”①

早在17世纪俄国就开始侵犯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两次雅克萨战争的挫败之后,中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在此条约中规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是中国的领土范围。但俄国对黑龙江流域的野心仍然没有消失,这在彼得一世的笔记中就有所体现:“整个远东地区特别是黑龙江对俄国的极端重要性。”②彼得一世之后的沙皇们对其寻求亚洲出海口的图谋进行进一步的实践。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执政期间,甚至把夺取黑龙江流域作为俄国远东政策的中心,她还公开表示:“假如阿穆尔河能成为我们往堪察加和鄂霍茨克海的我国所有的领地运送粮食的通道,那么占有这条河流对我们极为重要。”③她曾多次在欧洲局势

①马克思:《中国和英国的条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4-35页

②弗洛里奇:《涅维尔斯科依海军上将的功勋》,1951年版,第40页

③涅维尔斯科依:《俄国海军军官在俄国远东的功勋( 1849- 1855) 》,商务印书馆, 1978年版,第44页

比较缓和的间隙里调兵对中国进行侵犯,但碍于中国实力强大,边防较为巩固,侵华计划被迫搁置。

后继沙皇例如保罗一世、亚历山大一世等都奉行渗透黑龙江领域的政策,但都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然而,鸦片战争后,俄国加快了侵略步伐。尼古拉一世宣称要“实现其高祖父和祖母(指彼得一世和叶卡特琳二世) 的遗志。”①。1858年, 黑龙江将军奕山在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的武力威协和外交讹诈下,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俄《瑗珲条约》。条约规定把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归俄国,同时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划分中俄共管。这样俄国终于而且如愿以偿地得到了一个东方出海口打通了太平洋了的通道。

俄国人的野心似乎不仅于此。1860年,俄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北京条约》。其中规定,将在瑷珲条约中划为中俄两共管的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割给俄国。恩格斯也指出:“俄国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②1873年,俄国人在海参崴设置军港。至此,俄国初步实现了寻找太平洋入海口的梦想。

五、进攻性外交背后的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

最后作为总结,我从国际关系理论层面对俄罗斯的进攻性外交传统展开抽象层面上的分析。

我从上述3次重大的海岸出海口战略中总结出对俄国进攻性战略有利的结构性因素,并将它与上文谈到的单位因素相结合,在下面的表格中展示出来。

进攻性外交形成模型

单位因素结构因素

物质基础1.欠缺天然疆界屏障

2.平原易于农业殖民和武力扩

3.周边国家衰弱

4.获取出海口可以促进国家贸

易1.欧洲的权力均衡需要俄国的介入,俄国可以充分利用大国矛盾2.俄国海岸出海口计划并不涉及欧洲大国核心利益(除英国外),欧陆国家难以组成有效的反俄同盟

观念因素 1.不安全心理

2.游牧民族“尚武”文化

3.进入“欧洲国家”行列需要

占有欧洲土地

4.俄国的“海洋情怀”1.战争作为国家政治推行的主要手段

2.领土大小作为国家权力的衡量基础

这些因素并不是无机的组合在一起的,单元上和结构上的观念因素促成了俄国进攻性的本质,而在结构上的物质因素使俄国的观念变为现实,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俄国出海口战略的产生。

六、进攻性外交对俄罗斯当代外交决策中的影响

①涅维尔斯科依: 《俄国海军军官在俄国远东的功勋( 1849- 1855) 》, 商务印书馆, 1978年版,第44页

②恩格斯:《俄国在远东的成功》,《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1995年版,第37页

虽然俄罗斯寻求出海口的战争历史距离我们很久,但其表现出的进攻性在俄罗斯的当代外交中仍有体现。

例如,斯大林执政以后,在苏联的政策中有一种明显的倾向,即在“世界革命”的目标的掩饰下,迅速发展着大国主义。为了更有效地控制东欧国家,苏联领导人苏联领导人置苏联的利益于东欧诸国之上,在国际共运中以“解放者”与“导师”自居,粗暴地干涉其他党的内部事务,特别是在1948年对待南斯拉夫共产党的态度,表现了严重的大党中心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

同时,苏联与美国进行激烈的军备竞赛,争夺世界霸主地位。其设法扭转较之美国军事实力相形见绌的劣势,尤其是抓紧发展核武器,以取得在军事领域堪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地位。

借口支持第三世界国家的革命,实则进行渗透、扩张和侵略也是其进攻性外交传统的体现。70年代末对阿富汗的武装入侵,是苏联大搞霸权主义的典型。1979年12月27日,经过秘密策划,苏联出动10个师约10万余人,大举入侵阿富汗。对于这种赤裸裸的霸权主义行径,苏联领导人却辩解说:苏联出兵是因为“阿富汗受到了外来的侵略”,而且也“严重地威胁苏联的安全”;苏联是应阿富汗领导人的请求才出兵的。苏联的宣传机关甚至美化说,苏联的出兵是在“履行国际主义义务”。

七、小结

俄罗斯拥有其广阔的地域和周边复杂的周边民族文化态势,出于对自身安全的考虑,其通过不断向外扩张来维护自身的权益。出海口是俄罗斯试图打破地缘因素带来的安全困境而采取向外扩张的进攻性外交传统的典型案例,能够很好地反映地缘政治对其外交传统的作用。即使在今天,这种进攻性的外交传统在俄罗斯的外交决策中仍有体现,这也充分说明了这种传统在俄罗斯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思想文化观念中根深蒂固的地位。

参考文献:

[1] 杜正艾.地缘特点对俄罗斯外交传统的影响[J].外交学院学报,2005(02).

[2] 郭文深.16-17世纪俄人董建原因分析[J].当东北亚文化研究,2009(03).

[3] 汤晓黎.打开朝向欧洲“窗口”的人-评彼得一世[J].台州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02).

[4] 李颖.彼得大帝时期的地缘政治策略[J].国际政治研究,2001(03).

[5] 刘中民.海权争霸与俄苏的兴衰及其历史反思[J].东北亚论坛,2004(06).

[6] 王冰冰. 透视沙皇俄国对黑海海峡的争夺[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9(04).

[7] [美]汉斯·J·摩根索. 国家间政治[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

[8] [美]肯尼迪.大国的兴衰[M].北京:求实出版社,1988.

[9] 林军.俄罗斯外交史纲[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

[10] 徐景学.俄罗斯征服西伯利亚纪略[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3.

[11] (美)约翰·米尔斯海默.大国政治的悲剧(中译本)[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12] Brandon Valeriano.The Tragedy of Offensive Realism: Testing Aggressive Power Politics Models[J].International Interactions,2009(35):179-206.

[13] Miller Benjamin.Contrasting Explanations for Peace: Realism vs. Liberalism in Europe and the Middle East[J].Contemporary Security Policy,2010(31):134-164.

[14] 吴金平,谈笑. 米尔斯海默的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J].暨南学报,2009(03).

[15] 王开峰. 米进攻性核外交:俄罗斯新形势下的选择[J].今日东欧中亚,2000(04).

[16] 李兴,姜磊. 俄罗斯外交的新变化[J].俄罗斯文艺,2011(04).

高考政治常识知识点整理

政治常识知识点整理 1、不同时期政治的内涵 在阶级社会中,政治集中表现为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在剥削阶级的统治被推翻,剥削阶级被消灭以后,政治主要表现为解决人民内部矛盾。 2、政治的核心是国家政权 政权是阶级统治权,它是政治中的根本问题。 任何阶级或社会集团的政治活动,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实现和维护本阶级的根本利益,而实现和维护本阶级的根本利益的关键就在于掌握国家政权。因此,政治的核心是国家政权。 在剥削阶级的统治不复存在的社会,政权仍然是政治的核心。 无论进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还是解决社会的各种矛盾,处理国内外的关系,维护国家的独立、主权,都要依靠国家政权。 3、把握正确的政治观点 我们要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就一定要把握正确的政治观点。 所谓政治观点,是依据一定的理论对政治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和问题所持有的基本主张和看法。 政治观点有正确和错误的区别。 只有把握正确的政治观点,才能具有政治鉴别力,才能具有政治敏锐性。 4、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 我们要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就一定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政治方向是指集中反映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目标。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最根本的,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5、为什么思想政治素质是青年最重要的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是一个人思想素质和政治素质的总称。 政治素质主要由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和政治信念等要素构成。 在人的所有素质中,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对人的其他各种素质有主导作用。 思想政治素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首要条件,是应对国际严峻挑战的紧迫需要。 6、怎样在实践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要激发对待政治生活的热情,要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实践,要努力学习和践行马克思主义理论。 7、公民政治参与的主要形式 政治选举(选举权、被选举权)——最重要、最直接、最广泛;政治结社——参加政党活动、政治性社会团体;政治表达——言论、出版、集会、游行、示威 8、公民政治参与的目的 ○1使人民群众能够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一切主要活动○2使国家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在最大程度上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愿望 9、公民政治参与的特点 有序(权利义务相统一原则)、合法、自主、理性 10、公民政治参与的良好环境条件

浅析俄罗斯政治制度的特点——施宇200915035

浅析俄罗斯政治制度的特点 施宇 (国际经济与贸易系,200915035) 摘要: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由社会主义转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上也逐渐形成了不同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具有鲜明特点的俄罗斯政治制度。本文把“强总统、弱议会、小政府”作为俄罗斯政治制度一个特点加以说明,政党制度和联邦制度作为另外两个特点加以说明。 关键词:俄罗斯政治制度;总统;政党;权利;联邦制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政治方向由社会主义急转为资本主义,确立了总统共和制的民主联邦国家,形成了以总统为国家元首、内阁对议会负责的三权分立和赋予地方自治的联邦制度。但由于历史上长期形成的个人专制政治和当前维护国家稳定和促进国家发展的需要,俄罗斯政治制度运行带上了以总统为权力中心的强烈的个人威权色彩,一般而言,俄罗斯政治制度的特点是“强总统、弱议会、小政府”,近年来俄罗斯政党制度逐渐演变,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关系的也在变化,因此还需加上“政权党”和“单一制联邦”才能更完整描述俄罗斯政治制度特征。 一、“强总统、弱议会、小政府”的权力格局 1、强大的总统 在地位上,俄罗斯总统是政治权力的核心。 根据俄罗斯宪法规定,总统是国家元首,他是“俄罗斯联邦宪法、人和公民的权利和自由的保证人”;维护国家主权、独立和完整;保证国家权力机关协调行使职能;确定国家内外政策的基本方向。 在权力上,俄罗斯总统类似于法国总统,集内政、外交、立法、行政、司法和军事权力于一身,除了和法国总统享有相同的权力,如对对议会和政府的解散权力、对政府、司法、军事机构的人事任免、重大会议的主持权、大政方针的决策权、赦免权等之外,俄罗斯总统还享有更大的权力: 第一,根据宪法,俄罗斯总统可以“根据联邦宪法性法律规定的程序确定公决”,而宪法中没有显示其他机构也有公决权,也就是说提请公决是俄罗斯总统独享的权力。 第二,顺利的任命政府总理的权力。在俄罗斯,总统可以在国家杜马三次否决总统的提名的候选人资格后,仍然任命总理并解散杜马。就政府信任问题上,总统拥有裁决解散政府还是解散杜马的权力。 第三,俄罗斯联邦总统有权提名任命和解职俄罗斯联邦总检察长。在司法体系中,除了法院系统,俄罗斯还有一套检察机关。 由弹劾总统程序也可以看出俄罗斯总统地位稳固,宪法规定对总统的弹劾只能是因为叛国罪或其他重大犯罪,由两院提出指控,再由联邦宪法法院做出裁决。但俄罗斯宪法同时又规定“联邦委员会关于罢免俄罗斯联邦总统职务的决定应在国家杜马对总统提出指控后的3个月内作出。如果联邦委员会在这段期间内没有作出决定,对总统的指控即为废除。”此外在俄罗斯,总统几乎不用考虑公决后果。早在1992年年底和1993年3月,叶利钦发动了两次公决试图解决“府院之争”,其结果严格来说都失败了,但叶利钦不仅没有辞职,反而动用武力,最后还通过公决通过了对总统集权有利的宪法。因此,公决无法约束总统。 2、孱弱的议会 俄罗斯议会由联邦委员会和国家杜马组成。 从宪法文本上就可以体现俄罗斯议会的孱弱,首先议会权力被其他权力机构分割,权利范围受限。例如立法动议权被总统、政府、各主体立法机关、俄罗斯联邦宪法法院、俄罗斯联邦最高法院和俄罗斯联邦最高仲裁法院所分割。法律须经总统签署和公布。在权力范围

政治常识基本知识点

政治常识基本知识点(转发) [国家制度] 1、国家具有三种属性:⑴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关。⑵ 国家具有主权属性;主权是国家存在的最重要因素。⑶国家具有社会属性,国家负有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责。 2、民主与专政的关系:⑴民主与专政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民主只适用于统治阶级内 部,专政则适用于被统治阶级。⑵民主与专政是相辅相成,互为前提的。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3、国家性质和国家职能关系: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 4、民主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 主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5、我国的对内国家职能:对内职能有:⑴政治职能:即依法打击极少数敌对势力和敌对分 子的破坏活动,打击各种犯罪活动,致力于民主政治建设。⑵经济职能:组织经济建设,主要是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⑶文化职能:包括组织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文化建设,不仅能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正确发展方向,而且能够为经济建设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⑷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即国家为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职能。 6、我国的对外国家职能:对外职能有:⑴防御外部敌人的侵略和颠覆,捍卫国家的主权 和领土完整。⑵发展国家交流与合作,创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⑶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积极发挥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 7、国体与政体的关系:国体与政体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 政体具有相对独立性,政体受历史条件、阶级力量的对比、传统习惯、国际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8、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职权:⑴性质: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⑵职权:有立法 权,其中,全国人大及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决定权,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一切重大事务;任免权、监督权,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监督“一府两院”工作的权力。⑶与其他国家机 关的关系,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9、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因为 它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是建立其他有关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 10、“一国两制”的内容:“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国”,即一个中国,在国际

浅析俄罗斯亚太新战略

浅析俄罗斯亚太新战略 俄罗斯制定亚太战略的背景是亚太随着经济持续发展,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美国强势重返亚太以遏制中国崛起;欧洲陷入债务危机不能自拔。俄罗斯亚太战略的目标是:在政治和安全方面,参与亚太政治安全体系和机制的构建,在中国与西方和亚太国家的博弈中起第三方平衡作用;在经济方面,积极融入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面向亚太市场开发西伯利亚和远东。其中后者占主导地位。俄罗斯对外政策的优先方向并没有因此彻底改变,欧洲仍然是俄最重要的政治和经济伙伴。俄将更积极地参与亚太地区事务,使俄远东乃至整个俄罗斯融入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 标签:俄罗斯亚太战略西伯利亚和远东开发 一、积极参与亚太政治安全机制构建 全面增强在亚洲的活动能力是俄罗斯当前的迫切需求。在俄看来,对中、美在亚太地区的博弈袖手旁观会刺激两国关系朝着冲突方向发展,这对俄罗斯是极其不利的,可能使俄陷入不得不在两个对立的大国之间进行选择的困境。俄在亚太地区政治安全领域的目标,首先是集中力量在太平洋地区建立新的地区政治平台。俄学者认为,中国庞大的经济实力和规模已经构成了对西方特别是美国和日本在亚太地区影响力以及地区弱小国家安全的严峻威胁,因此需要建立新的地区平台来解决两个相互联系的问题,即中美关系冲突性潜在上升和中国周围形成安全真空的问题。这种情况的出现并非中国的政策或意图所致,而是由于其日益强大的实力使邻国开始对它担心并谋求建立制衡机制。俄罗斯在这里不会只参与军事战略问题的对话,而将经贸、政治和次区域问题排除在外。俄罗斯新的“导入”亚太地区战略的实质在于全面参与地区事务的各个方面。考虑到俄罗斯在亚洲经济领域明显的脆弱性,俄亚太战略政治内容的启动可能会先行一步。 俄罗斯倾向于建立类似亚洲版“赫尔辛基进程”的中、俄、美关系体系,从而有助于提高包括军事政治领域决策在内的相互了解,提高安全领域的透明度。同时希望亚太地区国家形成“太平洋安全与合作公约”,提升东盟国家和该地区其他中小国家在地区安全方面的发言权,改变它们长期被中美地缘政治博弈所“钳制”的局面。在这种安排下,俄罗斯可以起到独立的第三方玩家的作用,既可平衡中美在该地区的博弈,又可帮助该地区中小国家摆脱中国与美、日关系的“钳制”,并可在此基础上提升俄与这些国家的相互贸易和投资,与东盟国家构建自由贸易区。在俄、中、美”三驾马车”框架内,俄罗斯积极寻求在与中国及该地区其他国家的合作中,加强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合作。 在中俄拥有“共同边界”的中亚地区,俄罗斯希望保持与中国的睦邻关系与合作,并将此作为俄“新亚洲”战略甚至全球战略的最重要内容。俄罗斯将致力于通过与中国以及该地区其他国家的紧密合作来应对两方面的挑战。一方面,俄罗斯和中国必须协调对中亚地区的政策,包括在上合组织框架内的政策。目前两国在中亚地区进行着隐性竞争。无论从经贸还是投资领域来看,中国在中亚的影响力

俄罗斯普京式政治体制改革

俄罗斯普京式政治体制改革 朱晓姝 2011-03-05 14:44:38 来源:《当代世界》2005年第4期 普京自2004年3月连任以来,为进一步强化总统权威,构筑具有俄式特点的政治体制,维护国家统一与安全,促进经济快速发展,依靠较高的民意支持率和连任后较大的施政自主性,大刀阔斧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效果显著。但是,由于改革刚刚起步,且尚有许多不完善之处,在实施过程中仍会遇到一些问题和阻力,俄要建立真正高效、顺畅的国家权力体系任重而道远。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重组国家权力体系 普京连任以来,本着加速发展、权威治国的理念,着力整顿权力秩序,并以别斯兰人质事件为契机,继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基本理顺了总统、政府、议会、政党的关系。近一年来,普京在推进政治改革方面主要采取了如下举措: (一)大力扶植统一俄罗斯党并改组政府,基本确立以总统为核心、府院为支撑的“三位一体”政体构架。普京吸取叶利钦时期府院相争内耗激烈、国家政权机构运转受到严重干扰的教训,开始运用扶嫡遏异己手段,拉统俄、压俄共,在2003年底杜马选举中,动用行政资源助统俄参选获胜,夺取杜马主导权,从而建立总统对议会的有效控制。之后,普京在大选前后大幅改组政府,任命与自己有相同执政理念的弗拉德科夫为政府总理,组建以强力集团为班底的听命于己的“技术型小政府”,从而建立总统对政府的绝对控制权。从此,俄政坛以总统为绝对权威的“三驾马车”得以按普京意愿有效行驶和运转。

(二)改变联邦主体行政长官选举办法,强化国家垂直权力体系。针对原有的国家垂直管理体系结构松散且运作不力,总统派驻七大联邦区全权代表没能发挥实际作用,地方利益集团利用州长选举营私舞弊等漏洞。普京提出将各联邦主体行政长官由直接选举产生改由国家元首提名,经该联邦主体立法会议批准产生。在去年12月3日杜马通过的政治体制改革法案中规定,总统在联邦主体行政长官任期届满35天前提出候选人,地方议会应在14天内予以批准如果地方议会三次否决总统提名,则总统有权解散地方议会。此举一方面大大削弱了地方政府的自治能力,减少了其与联邦中央抗衡的本钱,强化了以总统为筷合的垂直权力体系,另一方面也扩大了地方议会的权力,使地方领导人对本地区发展负起更大责任,并把本地区发展同国家整体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有助于推动联邦制的发展。 (三)消肿、反腐、打寡,力图建立廉洁高效的政权体系。普京连任伊始,开始大力精简政府机构,裁减冗员。他先改组政府,后又大刀阔斧精简总统办公厅,初步划清政府各部门权限、简化政府职能,提高执政效率。普京还以严惩官僚腐败为重点,采用加强反腐立法、建立专门反腐机构、加大司法惩处力度、高薪养廉、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在全社会营造反腐氛围等多种举措遏制腐败势头,使反腐工作取得一定成效。此外,普京继续对寡头穷追猛打。去年再度以偷税、逃税等罪名,对霍多尔科夫斯基旗下的尤科斯公司提出起诉,最近又对该公司最大子公司的股份进行拍卖,名正言顺地将其收归国有,把这个不可一世的石油帝国置于濒临破产的境地。坐拥75亿美元的俄第二大富翁阿布拉莫维奇也因“严重违反金融政策”被迫辞去楚科奇自治州行政长官一职。 (四)改变国家杜马选举方式,修改政府法和政党法,提升政党作用,加强政党制度建设。普京深知,政党是公民利益代言人,俄要建立一个稳定的政治体制离不开政党的作用与影响。别斯兰人质事件发生后,普京以此为契机,在提升政党作用、推动政党建设方面连出“三板斧”,先是取消杜马单席位选区制,将原

当前国际形势分析——个人观点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谋和平、求合作、促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越来越多的国家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提倡多边主义和发展模式多样化。大国关系总体保持稳定。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深入发展,给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和更大空间。 但是,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相互交织,严重威胁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地区热点问题错综复杂,局部冲突时起时伏。恐怖主义活动、毒品走私、跨国犯罪、环境污染、严重传染性疾病和重大自然灾害等是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威胁。南北差距继续扩大,贸易纠纷和摩擦上升,资源能源问题突出。 面对机遇和挑战,世界各国应顺应历史潮流,加强协调合作,共同应对挑战,让世界少一些战火,多一些安宁;少一些贫困,多一些富足;少一些对立,多一些合作。 当前,国际关系进入新世纪以来发生的深刻变化正在继续,一些具有规律性的特点和趋势进一步显现。国际环境对我国利大于弊、积极因素多于消极因素的总体状况没有改变,但某些挑战和问题有了新的发展,值得关注。 一、国际局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战争、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当前,大国关系继续以合作为主调并保持相对稳定。美欧、美俄之间因伊拉克战争出现的矛盾有所缓和,虽然双方之间深层次的矛盾和分歧并未消除;中美关系在台湾问题、经贸问题等方面面临新的考验,但双方的合作领域与共同利益仍在扩大,双边关系中的相互依存性进一步加强;中俄、中欧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巩固,合作关系继续加深;中日政治关系虽因日政界对二战态度、双方领土争端等问题而受到较大干扰,但双方经贸合作、文化交流和民间往来仍然高潮迭起,足见中日友好与合作基础深厚,日趋成熟,双边关系发展大势已不为局部问题所左右;中印政治与经济关系均保持积极态势,对促进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相对稳定的大国关系,反映和平与发展作为当今世界的主流不可逆转。 然而,当前国际形势亦有相当严峻的一面。地区性的战争和暴力冲突此起彼伏,局部性的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当今世界很不太平,和平与发展面临的问题愈加紧迫。局部性的战乱、动荡与紧张已从三个方面对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带来严重冲击。其一,不同程度地破坏甚至摧毁了有关地区的和平与发展环境。这不仅使一些地区的人民生活被置于水生火热之中,而且使这些地区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发展水平拉大,导致世界发展不平衡问题进一步加剧。其二,间接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发展环境。如今国际石油价格居高不下,相当程度上是由于国际冲突和国际地缘政治因素中的不确定因素引起的。其三,增添了大国关系中的隐患,从而威胁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当今许多局部冲突和地区争端都发生在国际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敏感地带,直接间接牵动世界主要国家在这些地区的战略利益。事实上,在当今多数地区性冲突的背后,都有不同大国之间的利益角逐。地区性冲突、战乱的增多和加剧,必然导致大国利益关系的复杂化,对大国关系构成负面冲击,在一定情况下甚至有可能引起大国之间矛盾的激化,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二、霸权主义是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美霸权主义在伊拉克虽遭受挫折,但元气未伤,美谋求单极世界霸权的势头仍将延续相当一段时期;单极与多极之间的国际秩序之争,仍是国际斗争的主线。 当今世界多数热点问题,如伊拉克战争的各种后遗症、巴以冲突的持续和升级、朝鲜半岛形势的紧张,虽涉及各种复杂因素,但从根本上说都与霸权主义干预密切相关。霸权主

知识体系构建

知识体系构建的N种模式 浙江省上虞市春晖中学(312353) 王国芳 高考政治复习中必须重视知识体系的构建,即学会对零碎的、分散的、相对独立的政治概念、基本原理和观点等基础知识进行整合,加以梳理,使之形成有一定内在联系的知识系统。这既有利于我们从知识的点上的深化理解,又有利于从知识的面上融会贯通,从而培养和提高自己“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真正实现由知识到能力的升华。本文就高考政治复习中构建知识体系的模式向大家作一些介绍 一、概念辐射式 [方法简介]概念辐射式知识体系构建是指以政治学科中的某一个核心概念为基点,对课本中与这一概念有关的知识点进行全面辐射和深入挖掘,在此基础上加以必要的梳理和整合,形成一个以此概念为核心的知识系统的过程。概念辐射式知识体系构建的基本模式如下图所示。在概念辐射式知识体系在构建过程中,可以是核心概念的一级辐射,即从核心概念出发,辐射到A知识,把与A 知识相关的知识整合起来;也可以是核心概念的多级辐射,即在完成对A知识相关知识的整合的基础上,再由A知识辐射到A1知识,把与A1知识相关的知识也整合起来。 [范例引路]国家是政治常识教学中“含金量”很高的一个核心概念。我们可以国家这一概念为核心,通过两级辐射,把整个政治常识第一课的内容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首先,通过一级辐射,可辐射到国家的属性、国家的职能、国家的性质和国家的形式等知识,并把与他们相关的一些基础知识整合起来:一是国家的属性,即国家具有主权属性、阶级属性和社会属性;二是国家职能,主要包括其含义、内容(对内与对外);三是国家性质,主要包括国体的含义、国家性质的决定、国家性质的判断标志及民主与专政等;四是国家的形式,包括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和国家结构形式。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主要内容有政体的含义、政体与国体的关系、当代国家的基本类型等;国家结构形式则主要包括含义、基本类型(主要有单一制和联邦制的含义和各自特征)。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二级辐射:由国家职能可辐射到我国的国家职能这一知识(我国的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由国家性质可辐射到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这一知识(主要包括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含义、人民民主专政的优点和特点、加强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必须坚持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等知识);由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可辐射到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可围绕人民代表、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三个概念把这一块内容整合起来);由国家结构形式可辐射到我国的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包括我国实行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决定因素、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具有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共性、我国的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又有自己的个性即“一国两制”的有关内容)。这样,经过一、二两级辐射,政治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分析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分析 一些新兴国家的崛起、美国以及西方国家的相对经济衰落,构成了当前国际形势的总的特点,从而正引起国与国之间关系的相应调整。但是,要认识到万事万物的运动不是直线前进的,前面充满着不确定性。从国际形势看,欧美债务危机影响不容小觑,中国已难独善其身,全球经济衰退正从外需角度影响中国经济增速。作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消费力下降,将对中国出口造成一定影响。在欧美国家经济增长乏力条件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从国内形势看,物价总水平仍在高位,房价没有出现明显拐点,民间流动性依然很强,通胀压力依然较大。同时,部分中小企业受到紧缩政策影响,融资和经营均出现困难。就业压力正在增大,节能减排形势严峻。 一、当前国际势态 (一)国际经济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然存在 当今世界经济中,发达国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财政赤字。与克服通货紧缩相比,必须优先摆脱财政赤字。希腊、意大利的财政问题很严重,日本的财政问题在发达国家中也是最严重的之一。日本国债大多数是国内投资者持有的,但是伴随社会老龄化的进程,储蓄率将逐渐下降,日本国内消化国债也将逐渐减少,必将希望外国人持有。为此,日本将不得不提高利率,由此将出现付息费用增加、财政状况恶化或日元贬值。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日前发表的报告,日本的政府债务2015年将是国内生产总值的250%,大大高于希腊的140%。这相当于一个人背负超过自身体重2倍的沙袋。日本老龄化步伐加快,社会保障负担加重。问题明确但不能解决,这与希腊是相同的。 (二)国与国之间险恶的政治经济竞争没有改变 后金融时代,国际竞争不仅没有减弱,而是有加剧态势。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强,以技术创新和产业突破引领的新增长点短期内仍难以形成。各国经济政策主张分歧明显,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继续升温,在内需不振的形势下,各国更加重视扩大出口,而发达国家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花样翻新,贸易限制措施明显增多,经贸摩擦政治化日益突出,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救济措施也有加速上升趋势。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可能持续高位震荡,资本市场动荡加剧,引发主要货币汇率大幅波动,新兴经济体本币升值压力进一步增加,国际股市、债市动荡加剧。各国围绕政治话语权、气候变化、低碳经济等问题展开激烈竞争,力求在未来格局中占主动地位。 (三)发展中国家崛起面临的困难与阻力仍未减弱以欧洲、中国、印度为代表,21世纪世界和平发展,已然成为世界格局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趋势的一个主要内容和突出表现。此前对人民币汇率的指责往往来自欧美国家,而现在新兴经济体也开始对人民币汇率施压,并且这个问题正在以构成贸易补贴为由被推向WTO多边争端解决机制。新兴国家尤其中国和俄罗斯,依然面临发达国家的战略扼制与围堵,发展的国际阻力仍未减弱。比如,推翻卡扎菲政权,扶植亲西方和新政权,挤占中国和俄罗斯在利比亚的巨大经济权益,中国在战前大规模撤侨,其实撤出的大部分都是中国在利比亚投资项目的建设工人,战争给中国带来的经济损失同样十分惨重。还有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近期中国与周边国家在南海问题上争端又起,先是越南在南海举行实弹演习;接

地缘政治学课程讲义

绪论 教学目标:了解与地缘政治学相关的术语,掌握地缘政治学研究的对象和主要问题,理解地缘政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重点问题: 与地缘政治学有关的概念和术语 地缘政治学研究的对象和主要问题 地缘政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创建中国特色的地缘政治学理论 教学方式:讲授 教学时数:2课时。每节0.5课时。 第一节有关概念的阐释研究地缘政治学 首先遇到的难题就是它所涉及的一些基本概念与术语。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它涵盖的范围包括政治学、地理学、经济学、军事战略学、历史学等,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有关的各种概念和术语必须加以辨析。 一、地缘 ?地缘?一词的基本解释是?地球的、土地的?。国内的学者在研究地缘政治学、国家安全地理或地缘战略时的界定有:(1)?‘地缘’实质是指地理环境关系的简称?;(2)?‘地缘’一般是指因居住在同一地区而发生的社会关系。国家间的地缘关系,指的是以地理位臵、综合国力和距离等地缘要素为基础所产生的国家之间的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地缘军事、地缘文化等关系,主要表现为国家间的相互作用。? 综合来看,我们主要从下列几个层次理解?地缘?的内涵: 一是地理的现实。 二是地理环境和人类事务之间的联系,即人—境关系,这是从人类对自然的反作用而言的。 由此可见,?地缘?包含了地理的内涵和地理的延伸内涵。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自然科学研究和人类事务研究之间的桥梁一旦建立起来,对人—境关系的研究似乎占据了更为重要的地位,地理环境中国家之间的关系成了地缘政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因而,当?地缘?成为一个口头禅时,它强调了当今时代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对人与自然和谐的认识,作为?政治学?的前缀,则要求政治行为必须具有全球视野。 二、地缘战略 战略泛指对全局性、高层次的重大问题的筹划和指导。战略本身有其发展的

俄罗斯当代政治制度重要问题整理与解析

俄罗斯当代政治制度 关键词:典型的总统制总统集权制 Conflict between the president and the People’s congress(两权之争) (苏联解体后,从一开始的经济改革的选择再到两大机关的矛盾,最后通过武力确立总统制、三权分立) (1)人民代表大会与以总统为首的执行权力机关在国家政治体制上出现了矛盾分歧,前者主张建立议会制国家,后者主张建立总统制国家,双方都有理由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2)双方对立的原因:1991年底,俄罗斯独立以后,选择了休克疗法的改革方案,土地私有化,经济市场化(这把国家的宏观调控作用降到最低限度)。但是,这种激进的改革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相反,经济急转直下,通货膨胀严重,人民生活水平下降,这时,人民代表大会最高苏维埃对国家权力执行机关进行批判。 (3)两权对立的加深:国家政治体制的争论。 总统一方:废除旧宪法,确立新宪法,建立总统制,取消最高委员会,把最高苏维埃转变为专业性立法的会议。 最高苏维埃:执行权力机关受最高苏维埃监督,防止滥用权力。 相持不下的情况下,决定提交全民公决(1993年3月29日),决定将有关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交由全民公决。之后,总统试图解散人民代表大会,而人民代表大会也决定暂停执行总统命令。叶利钦还决定选举新的俄罗斯议会,在这期间全部以总统执行权力机关指导,切断人民代表大会的水电与对外联系。最后,炮打白宫,以流血方式确立了国家权力体制。 The features of Totalitarian Presidential system (集权主义总统制的特征) (1)总统决定俄罗斯的内外政策,而议会没有什么话语权。 (2)人事权掌握在总统手里。这样通过议会选举产生的少数党有可能进入政府,而多数党可能不能进入。总理由总统提名,议会杜马通过,其他政府成员无需议会同意,由总统决定即可。政府要员的提名任命完全由总统说了算。俄联邦政府几乎成了总统的一个普通办事机构。 (3)总统拥有强有力的否决权,议会的立法权受到很大限制。议会杜马通过的法案必须以总统签字后才能生效。 (4)总统有权解散议会,而议会很难监督政府。 (5)议会很难罢免总统。俄罗斯宪法规定总统因健康原因不能履行总统职务,可以提前行使总统职权,让总理代行总统职权。这实际上不具备实际可操作性,“健康状况”界定不明。总统犯叛国罪等重罪,会议可以罢免,但程序非常复杂。 93年俄罗斯联邦宪法赋予总统很大的权力,虽然各派力量颇有微词,但修宪程序复杂,至今未曾修改过。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习题――08俄罗斯的经济政治及外交战略

第八章俄罗斯 一、单项选择题 1、战后最早出现的地区经济集团是() A、经济互助委员会 B、欧洲经济共同体 C、东盟 D、北美自由贸易区 答案:A 2、20世纪90年代初的世界政治格局转换的最鲜明特点是( ) A、通过一系列的战争后发生的 B、美国战胜苏联的结果 C、在和平条件下苏联一极的崩溃 D、多极格局已在旧格局中发育成熟 答案:C 3、提出“三和路线”的苏共领导人是( )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答案:B 4、苏联解体的时间是( ) A、1990年12月 B、1991年8 C、1991年12月 D、1992年2月 答案:C 5、戈尔巴乔夫执政期间所推行的政治路线是() A、公开性、民主化和多元化 B、加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C、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D、全面完善社会主义 答案:C 6、俄罗斯与欧盟主要国家发展关系中倡导的是:( ) A、一致抗美 B、逐渐取消北约 C、共建大欧洲 D、领导欧洲 答案:C 7、苏联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是在() A、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 B、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C、十月革命取得胜利之后 D、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答案:D 8、“八一九事件”爆发的直接动因是() A、车臣武装叛乱分子的分裂活动。 B、签署新联盟条约 C、波罗的海三国宣告独立 D、总统大选 答案:C 9、苏联东欧剧变后初期,东欧中亚国家对外政策的普遍特点是实行了() A、东西方兼顾的“双头鹰政策” B、“亲西方一边倒”外交政策 C、全方位外交政策 D、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答案:B 10、俄罗斯、波兰、捷克等多数东欧中亚国家开始经济转型时采用的主要方式是() A、渐进式转型方式 B、激进的“休克疗法”方式 C、混合式转型方式 D、全面私有化的形式 答案:B 11、导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的主要原因是( ) A、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 B、1955年联邦德国正式加入北约 C、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1954年越南人民开展抗法战争 答案:B 12、20世纪70年代苏美争霸的态势是( ) A、苏联采取攻势,美国处于守势 B、美苏互有攻守 C、美国采取攻势,苏联处于守势 D、美苏关系全面缓和 答案:A 13、以下重要事件中直接导致雅尔塔体系瓦解的有( ) A、苏联全面改革 B、两德统一 C、欧洲联盟建立 D、美国提出“超越遏制”战略 答案:B 14、提出“三和路线”的苏共领导人是( )

当前国际形势分析

车辆工程一班 2201080127 孔武源

当前,国际关系进入新世纪以来发生的深刻变化正在继续,一些具有规律性的特点和趋势进一步显现。国际环境对我国利大于弊、积极因素多于消极因素的总体状况没有改变,但某些挑战和问题有了新的发展,值得关注。 一、国际局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战争、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 当前,大国关系继续以合作为主调并保持相对稳定。美欧、美俄之间因伊拉克战争出现的矛盾有所缓和,虽然双方之间深层次的矛盾和分歧并未消除;中美关系在台湾问题、经贸问题等方面面临新的考验,但双方的合作领域与共同利益仍在扩大,双边关系中的相互依存性进一步加强;中俄、中欧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巩固,合作关系继续加深;中日政治关系虽因日政界对二战态度、双方领土争端等问题而受到较大干扰,但双方经贸合作、文化交流和民间往来仍然高潮迭起,足见中日友好与合作基础深厚,日趋成熟,双边关系发展大势已不为局部问题所左右;中印政治与经济关系均保持积极态势,对促进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相对稳定的大国关系,反映和平与发展作为当今世界的主流不可逆转。 然而,当前国际形势亦有相当严峻的一面。地区性的战争和暴力冲突此起彼伏,局部性的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当今世界很不太平,和平与发展面临的问题愈加紧迫。局部性的战乱、动荡与紧张已从三个方面对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带来严重冲击。其一,不同程度地破坏甚至摧毁了有关地区的和平与发展环境。这不仅使一些地区的人民生活被置于水生火热之中,而且使这些地区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发展水平拉大,导致世界发展不平衡问题进一步加剧。其二,间接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发展环境。如今国际石油价格居高不下,相当程度上是由于国际冲突和国际地缘政治因素中的不确定因素引起的。其三,增添了大国关系中的隐患,从而威胁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当今许多局部冲突和地区争端都发生在国际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敏感地带,直接间接牵动世界主要国家在这些地区的战略利益。事实上,在当今多数地区性冲突的背后,都有不同大国之间的利益角逐。地区性冲突、战乱的增多和加剧,必然导致大国利益关系的复杂化,对大国关系构成负面冲击,在一定情况下甚至有可能引起大国之间矛盾的激化,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二、霸权主义是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美霸权主义在伊拉克虽遭受挫折,但元气未伤,美谋求单极世界霸权的势头仍将延续相当一段时期;单极与多极之间的国际秩序之争,仍是国际斗争的主线。 当今世界多数热点问题,如伊拉克战争的各种后遗症、巴以冲突的持续和升级、朝鲜半岛形势的紧张,虽涉及各种复杂因素,但从根本上说都与霸权主义干预密切相关。霸权主义直接间接地引起、激化或加深了当前世界的许多地区性冲突、动荡和紧张,是不争的事实。 目前,由于在伊拉克遭受一定挫折,美霸权战略的策略和手法有所调整。美在伊战后治理问题上面临的困境超出布什政府当初的想象。伊战后,美在伊拉克迅速稳定局势、以美式民主改造伊拉克社会以及将投放在伊拉克的大批美军战略

地缘政治学

名词解释: 地缘:以地理位置、综合国力和距离等地缘要素为基础所产生的国家之间的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地缘军事,地缘文化等关系,主要表现为国家之间的相互作用。 地缘政治学:以全球战略的观点,分析地理现实与人类事物间的联系,探究每种能表明世界历史中某些地理因素的规律,为治国战略制定服务的理论。 心脏地带::20世纪英国地理学家麦金德提出,他把欧亚大陆称为世界岛,从东欧到中西伯利亚的中部地区称为心脏地带。他认为心脏地带是世界政治的枢纽区,人力和物力资源丰富,并远离海洋,几乎与世隔绝,海权国家的势力无法进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堡垒。 马汉:美国地缘政治学家,考察了海权的作用,首次提出了近代海权理论,从而奠定了海权作为国家治国方略的地位。他探索了海权与国家命运之间的具体关系,认为海权是阐释国家成功原因及拥有国际政治权力的最重要因素。谁能控制海权,谁就会成为世界大国。 麦金德:英国地理学家,在《历史的地理枢纽》首次提出“心脏地带”这一战略概念。他把空间和位置结合起来,将强烈的主体意识带入了地理学,开创了政治地理和人文地理学的一系列新概念,如世界岛、心脏地带、枢纽区域、内新月形地区和外新月形地区等。麦金德的思想在二战前成了德国地缘政治学的指导思想,战后成为英美等国全球战略理论的启迪。内新月形地区:20世纪英国地理学家麦金德提出的,他把欧亚大陆称为世界岛,从东欧到中西伯利亚的中部地区为心脏地带,其外围则依距离的远近分为内外两个新月形地区。其中内新月形地区是指欧亚大陆边缘的那些国家,如德国、土耳其、印度和中国。 战略:是大国争夺世界霸权和地区霸权所依据的基本战略思想,是利用国家间的地缘关系获取国家利益的谋划,和谋取和维护国家利益的方略。 边缘地带:美国地缘政治学家斯皮克曼提出。他对麦金德的心脏地带理论进行了批判,认为欧亚大陆的边远地区,无论是人口、还是工农业生产条件,一般都比心脏地带要优越。一个国家为了实现扩张的需要,总是要寻求进入海洋的通道,支配接近交通要道的战略要点,控制大陆的边缘地带。 简答: 简述空权论的内容 1,“航空为人类开辟了一个新的活动领域——空中领域,结果就必然形成一个新的战场”。2,制空权的获得是取胜的关键。 3,空战中进攻作战是最重要的。 4,要攻击敌方的交通要道、供给和生产中心以及居民中心。 5,鉴于空军具有战略上的重要性,所有资源应分配给进攻性的空军,分配给陆军和海军的资源只要能进行适当的防御就够了。 6,空中航行无疑是一种文明进步的手段,它为民用航空事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简述海权论的内容 地理位置,一个国家想要发展海权必须在地理位置上便于进入世界的海洋。 自然结构,发展海权的动力来源于一个国家内陆的生产力水平,只要一个国家具有无数得到保护的优良港湾和深入腹地富庶地区的大河,这个国家发展海权就具有相对的优势。 领土范围,一个国家领土范围的大小对发展海权至关重要,国家领土范围的大小一方面决定人口数量,另一方面决定了海岸线的长度。 人口数量,要想建设一直持久有效的海上力量,一个国家就必须拥有充足的人口。 民族素质,建设一支强大的海上力量不单只靠一些人的意愿,关键还在于全体公民对海上商业利益的渴望和需求。

普京时期俄罗斯的政治与经济政策

普京时期俄罗斯的政治与经济政策俄罗斯自苏联解体后,综合国力严重下降,经历了长期经济衰退和政治动荡。但是俄罗斯仍然是世界上的重要国家,它幅员辽阔,资源丰富,2000年普京当政,使俄罗斯逐步实现经济和政治的稳定,在当今世界中发挥着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的重要作用。 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作为存在下来的主要国家继承了前苏联的经济、政治、军事。 在经济上,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76.23%的国土,52%的人口,50%以上的自然资源,60%以上的综合经济能力。据有关资料显示:俄罗斯已探明的资源储量约占世界资源总量的21%,居世界首位。俄罗斯是世界上唯一资源完全自给的国家。俄罗斯自然资源总价值约为300万亿美元。(据俄学者披露,美国已探明自然资源储量价值10万亿美元;中国为5万亿美元,西欧为2.5万亿美元) 在政治上,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的政治大国地位,继承了前苏联在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接替了前苏联建立的与140多个国家的外交关系,将前苏所有驻外机构改为俄罗斯外交机构,继承了前苏联签订的1.6万多个涉及诸多领域的国际条约和双边条约。 在军事上,俄罗斯获得前苏联75%的军队,80%的战略核力量,50%的武器装备,70%的军工生产企业。在前苏联13个军区中,俄罗斯控制和接管了8个半军区。 在普京上任之前,经过前几任总统的努力,俄罗斯已实现市场主

体多元化,市场价格全面放开,基本实现企业经济活动自由化,对外经济活动的国家垄断已经废除,市场体系基本建立,各项经济制度如产权制度、财政制度、税收制度、银行体系、社会分配制度等均已按照市场经济原则重新构建,政府管理经济职能已经转换。 但俄罗斯市场经济还只是初始形态,市场体系发育尚不完善,市场机制未能有效运转,市场秩序不健全,经济体制尚存缺陷。 普京选为总统之后,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他第一任期的经济政策是: 提出“强国富民”思想,使政府工作中心向实现经济快速增长转变。 将市场经济和民主的普遍原则与俄罗斯现实相结合,渐进地、逐步地、审慎地进行改革。 干预和规范市场经济运行。强调政府领导和干预经济的重要性,强调国家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证市场经济正常运转方面的重要作用。 进行经济结构改革。引导经济结构合理化。 实行市场机制与国家刺激相结合的投资政策。 提高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需求。 建立有效的财政金融体系。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重组银行系统,改善经营,优化银行资产质量,加强央行监管职能。 调整对外经济发展战略,政府为出口提供担保,抵制国际市场的歧视行为,争取尽早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分析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分析 一些新兴国家的崛起、美国以及西方国家的相对经济衰落,构成了当前国际形势的总的特点,从而正引起国与国之间关系的相应调整。但是,要认识到万事万物的运动不是直线前进的,前面充满着不确定性。从国际形势看,欧美债务危机影响不容小觑,中国已难独善其身,全球经济衰退正从外需角度影响中国经济增速。作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消费力下降,将对中国出口造成一定影响。在欧美国家经济增长乏力条件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从国内形势看,物价总水平仍在高位,房价没有出现明显拐点,民间流动性依然很强,通胀压力依然较大。同时,部分中小企业受到紧缩政策影响,融资和经营均出现困难。就业压力正在增大,节能减排形势严峻。 一、当前国际势态 (一)国际经济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然存在 当今世界经济中,发达国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财政赤字。与克服通货紧缩相比,必须优先摆脱财政赤字。希腊、意大利的财政问题很严重,日本的财政问题在发达国家中也是最严重的之一。日本国债大多数是国内投资者持有的,但是伴随社会老龄化的进程,储蓄率将逐渐下降,日本国内消化国债也将逐渐减少,必将希望外国人持有。为此,日本将不得不提高利率,由此将出现付息费用增加、财政状况恶化或日元贬值。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日前发表的报告,日本的政府债务2015年将是国内生产总值的250%,大大高于希腊的140%。这相当于一个人背负超过自身体重2倍的沙袋。日本老龄化步伐加快,社会保障负担加重。问题明确但不能解决,这与希腊是相同的。 (二)国与国之间险恶的政治经济竞争没有改变 后金融时代,国际竞争不仅没有减弱,而是有加剧态势。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强,以技术创新和产业突破引领的新增长点短期内仍难以形成。各国经济政策主张分歧明显,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继续升温,在内需不振的形势下,各国更加重视扩大出口,而发达国家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花样翻新,贸易限制措施明显增多,经贸摩擦政治化日益突出,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救济措施也有加速上升趋势。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可能持续高位震荡,资本市场动荡加剧,引发主要货币汇率大幅波动,新兴经济体本币升值压力进一步增加,国际股市、债市动荡加剧。各国围绕政治话语权、气候变化、低碳经济等问题展开激烈竞争,力求在未来格局中占主动地位。 (三)发展中国家崛起面临的困难与阻力仍未减弱以欧洲、中国、印度为代表,21世纪世界和平发展,已然成为世界格局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趋势的一个主要内容和突出表现。此前对人民币汇率的指责往往来自欧美国家,而现在新兴经济体也开始对人民币汇率施压,并且这个问题正在以构成贸易补贴为由被推向WTO多边争端解决机制。新兴国家尤其中国和俄罗斯,依然面临发达国家的战略扼制与围堵,发展的国际阻力仍未减弱。比如,推翻卡扎菲政权,扶植亲西方和新政权,挤占中国

2020年政治常识知识体系

《政治常识》知识体系 前言 政治的含义:是为了,围绕所进行的全部活动 ①政治与经济是密切联系的, 政治与经济的关系② ③正确的政治领导成果,归根结底要表现在 ① 政治与政权的关系②任何阶级或社会集团的政治活动,归根结底都是为了 ①在阶级社会中,政治集中表现为 政治与阶级的关系 ②在剥削阶级的统治被推翻,剥削阶级被消灭以后,政治集中表现为 ①思想

思想素质②思想 ③思想 思想政治素质①政治立场 标准:符合,符合的政治观点 正确 政治素质②政治观点意义:把握了正确的政治观点,才能具有和 错误 ③政治 含义:是指集中反映的目标 ④政治 怎样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不动摇一、人民政权人民当家

①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性质的 性质②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 ③人民民主专政具有 最大特点: 。因此,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① 民主和专政的关系② ③ ①组织和领导 对内职能②依法打击 人民民主专政③协调 国家职能④组织

①防御 对外职能②发展 ③维护 意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实现的 组成:由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任务:是 ,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努力为人民服务人民军队人民军队的地位和作用(性质): 加强人民军队的建设: 建设强大的国防是我们的历史责任 二、人大制度造福人民

①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 ②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负责,受监督 主要内容③国家机关、机关、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向它报告工作,受它监督 ④性使国家的权 ⑤按照原则行使职权 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动员了 人大制度优越性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了 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维护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