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名单与事迹

201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名单与事迹

201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名单与事迹
201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名单与事迹

201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名单与事迹

(32人组)

2013年度CCTV十大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2014年播出时间:2013年CCTV 十大感动中国人物(注:不少人误传为2014年十大感动人物,实际上是将年度与播出时间混淆了)越来越近了,那么,2013年CCTV十大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央视什么时候开播呢?本博搜集了相当一些资料,分析汇总报告如下:

1.根据往年的习惯,感动中国均在2月18日或者2月19日前后播出,所以201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开播时间预计将会在2月18日开播。

2.也有传言说是在2月8—10日。

请各位朋友关注,如有更加确切的消息本博会在第一时间发布。同时,本博会在第一时间发布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敬请关注,敬请期待。

来源:【SOHU-红树林】红树主人粤教版高语工作室2014-02-06

1.方俊明:迟到的荣誉、不悔的信念

方俊明:男,56岁,湖北省武汉市武昌人。

1985年8月,28岁的方俊明为救一个假装落水的顽童,跃入河中,造成颈椎骨折,高位截瘫。直到2013年11月,方俊明终于获得了迟到28年的见义勇为荣誉称号。虽然荣誉迟到了28年。但方俊明从来没有后悔那次行动。一个家庭的艰辛,一个生命的委屈,这一切都见证了善良在人们心中的恒定不变的价值

2.乐衡秀:被非洲患者誉为“白求恩”式的医生

乐衡秀,女,48岁,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

2011年9月,乐衡秀被选拔为中国第8批援莱索托王国医疗队队员,远赴非洲南部,开始了为期两年的援外医疗工作。莱索托王国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人民贫穷,疾病横行。医院接诊了一位患巨大子宫肌瘤的病人,患者家境贫寒,准备放弃治疗,乐衡秀得知后,为患者垫付了手术费。出院时,这名患者拉着乐衡秀的手不愿松开,含泪一遍遍念叨“感谢乐医生,感谢中国”。莱索托是艾滋病的高发区。这里育龄妇女的HIV感染率达50%以上,住院病人的感染率则更高。2012年6月,乐衡秀为艾滋病人手术时不慎刺破左手,但她坚持继续为病人手术。由于艾滋病毒有潜伏期,为了不被感染,在接下来的30天,乐衡秀必须每天服用抗癌药物。服药会产生无力、腹泻等一系列副作用,但她从未停止工作。2012年12月,乐衡秀在当地被发现患有乳腺纤维瘤,同事劝她马上回国治疗。但她想到自己已经预约到3月份的手术,毅然选择留下。为了暂时控制病情,她在当地做了肿瘤切除手术。手术后第三天,她拖着未愈合的伤口完成了3台手术。由于长期透支身体忘我工作,她的病情迅速恶化。2013年2月底,她被确诊为乳腺癌。在援外的1年多时间里,乐衡秀共完成大小手术500多例,抢救了118名危重病人和74名重度窒息新生儿。其中,她完成的子宫肌瘤剥除等多项手术,填补了当地医院治疗的空白。

如今,乐衡秀由于长期化疗头发早已全部掉光,病情的恶化迫使她不得不暂停工作,很多人劝她申请转岗,但她却坚定地说,等身体恢复了,希望继续回到自己深爱的医生岗位上。

2013年8月15日,在全国卫生援外工作暨援外医疗队派遣50周年会议上,乐衡秀荣获“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并受到了习主席亲切接见

3.刘西尧:两弹元勋

刘西尧,男,2013年8月逝世,享年97岁,原第二机械工业部部长,教育部原部长。

1937年11月,刘西尧参加革命,先后出任鲁中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中共大冶地委书记兼大冶军分区政治委员。为开辟大冶新解放区,为人民解放军顺利渡江南下做了大量工作。1954年,中央筹划二汽同意由时任湖北省委第一副书记的刘西尧任二汽建设筹委会主任,初步选址定在武汉。“二汽”筹建搁浅后,这位马背上的将军踏上了进军国防科技之路。1963年,刘西尧调任至二机械工业部部长,主抓原子弹研制工作。1964年10月,刘西尧任原子弹试验的副总指挥。1965年底,刘西尧领导完成氢弹实验。1966年,刘西尧以总理联络员的身份,进驻中国科学院。关注中国卫星研制工作。1977年,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刘西尧推动恢复高考选才制度,改变了无数国人的命运。

4.刘洪坤、刘洪魁:用生命诠释责任的北京消防员

刘洪坤,男,汉族,享年35岁,山东省滕州市人。生前任北京市石景山区公安消防支队司令部参谋长。

刘洪魁,男,汉族,享年28岁,山东曲阜市人。生前任北京市石景山区消防支队八大处消防中队副中队长。

2013年10月11日凌晨,北京市石景山区一商场着火。刘洪魁所在的石景山消防支队八大处中队,接到命令后到达现场进行扑救。当日并不值班的石景山消防支队参谋长刘洪坤主动请缨赶赴现场,协助指挥组织火灾扑救,并多次深入火场内部侦查,带领攻坚组内攻灭火。当天凌晨5时30分许,火灾扑救进入关键环节,刘洪坤带领攻坚队,架设水枪,冲进商场内部灭火。工作中,刘洪坤随身携带氧气消耗过快,他让其他战士返回更换氧气瓶,自己坚守在商场内继续作战。6时,刘洪坤从火场撤出来换完氧气瓶后,带着刘洪魁再次进入火场,后因火势迅速蔓延,建筑突然坍塌,两名消防队员与后方失去联系。在当日15时许,人们发现,奋勇救火的刘洪坤和刘洪魁的遗体紧紧搂抱在一起,他们的遗体被抬出火场。现场消防官兵集体敬礼默哀。

5.刘盛兰:高龄老人拾荒助学子

刘盛兰,男,91岁,山东省烟台市蚕庄镇柳杭村村民,“五保”老人。

刘盛兰是位普通村民,年轻时在外打工,后来在一家企业作保管员。73岁的时候,老伴去世,他成了孤寡老人。为了让自己老了无力行动时,身边会有一个照顾他的人,他开始了助学。这是老人的初衷。但后来,他助学的规模远远的超出了自己的想像。1998年,刘盛兰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救助报道,从那时起,73

岁的他就将自己微薄的工资捐出去。而受捐助的学生,也逐渐从周边几个地市“扩张”到全国各地。最多的时候,他同时资助着50多名学生。每天清早,刘盛兰起来弄点简单的饭菜,就骑着自行车走村串巷去了,直到捡回一大堆破烂。他17

年几乎未尝肉味,没添过一件新衣,“吝啬”的连一个馒头都舍不得买,可捐资助学总计7万多元,资助了100多个学生。刘盛兰一直没进养老院,这样能拿到每年4000元的生活补贴。这些钱他全部捐给了贫困学生。刘盛兰唯一珍藏的是一个深蓝色布袋,里面装满了汇款单和回信。这么多年过去了,老人也不记得汇出去多少钱、收了多少封信。2013年8月,因为肾病,刘盛兰住进了医院,但他仍然惦记着捐资助学,担心汇款中断和没到位会断了孩子们的希望。得知老人住院,很多受资助的孩子回来看望他,照顾他。

6.吴乃宜:替子还债的信义老父亲

吴乃宜,男,84岁,浙江温州苍南县霞关镇三澳村村民。

2006年,台风“桑美”夺走吴乃宜的3个儿子,留下60多万债务,他承诺“人走账不灭”,7年多来,他每天喝稀饭,编渔网,勒紧腰带已经还掉40多万元。被人们誉为“诚信老爹”。2006年,“桑美”台风打翻了一家人的梦想,借款60多万添置的渔船翻了,3个儿子再没能上岸。二儿子死里逃生,但也失去了劳动能力。台风过后不久,有不少债主上门讨要债款。看到吴乃宜的境况时,债主们都开不了口,觉得这笔债是要不回来了。吴乃宜却做出了惊人的决定。他对每一个债主承诺:“我会想办法还债的。”他没念过多少书,但他说,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儿子已经死了,我不能丢儿子的脸!”为了还债,吴乃宜靠编织渔网、拣废品赚取收入。眼睛看不清,手脚不灵,他还是要织。二儿子拖着病重的身体和妻子外出打工。踩三轮、开机床,什么工作都接;一年多省下1万多元拿去还债。就这样,吴乃宜一家勒紧腰带,一点一点地积攒,够一笔欠款后就立即拿去还债。6年来,吴乃宜和老伴每天只吃两顿稀饭,从来没有买过肉,甚至连食用油都很少买;他们也没有添置过一件衣物,穿了几十年的衣服也缀上补丁再继续穿。吴乃宜的故事,感动了知道他们故事的每个人。社会各界都纷纷捐助,老人的两个孙女减免了全部就学费用;县里为老夫妇在购买了一间8万元的新屋,还有许多素昧平生的好心人特意赶来探望、资助他们。今年以来,吴乃宜身体状况更差了。但是,躺在床上,老人还无时无刻不记挂着剩余的近10万欠款。他对二儿子吴秀全说:“现在我已快无能为力了,家里的债你要还。”

7.宋芳蓉:无怨无悔扎根山区的“最美”校长

宋芳蓉,女,40岁,现任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三坪希望小学校长,县教育局副局长。

宋芳蓉出生于一个贫困农家,幼年父亲去世,母亲改嫁。1988年,镇上招聘农村代课老师,经过选拔,刚满15岁宋芳蓉被录用并分配到海拔1800多米的顶坪教学点当代课老师。顶坪教学点只是一座破旧的吊脚楼,里面是寝室,外间是教室,楼下养着猪、牛等牲畜。没有黑板,没有课桌,吃水要到三里外的地方去挑。在顶坪教学点工作的六年里,宋芳蓉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在人烟稀少的大山里,宋芳蓉一个人守着一所学校,寂寞和清苦难以言表。长年生活在高寒山区,她患上了风湿性关节炎和胃病。但她不忍心离开,舍不得丢下这里的孩子。

1994年,宋芳蓉的“单人学校”迁到了黄粮坪,取名“三坪小学”,学生人数由十几个增加到30多个。许多学生交不起学费,买不起课本,为了不让孩子们失学,宋芳蓉将每学期的学杂费由90元降到60元,自己每月不到100元的薪水也几乎全部用于贴补困难学生。自己生活没有着落,便向亲友寻求帮助,每到寒暑假,她就进城打工,挣钱帮学生补贴学杂费。为了使孩子们在学习、生活上得到更多的帮助,宋芳蓉向当地良种场的职工转包了6亩地种植良种洋芋和魔芋,作为勤工俭学基地。她和姐姐在县城办起了“芳蓉书屋”,把所赚的钱全部用于资助贫困学生上学。宋芳蓉在乡村小学坚守26的事迹在当地传为佳话,感召着一批又一批的人,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关心失学儿童。1997年,胡锦涛同志听说了宋芳蓉的故事,向小学捐出了第一笔教育基金。

如今,宋芳蓉和她的“三坪希望小学”已初具规模,教学条件和教学设施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宋芳蓉并不满足,“现在学校的条件好了,我希望能够把它管理好,让更多的小孩能够上学。”

8.李素芝:造福军民的西藏“高原一把刀”

李素芝,男,59岁,现任西藏军区副司令员兼西藏军区总医院院长。

李素芝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读书期间因学习成绩优异被留校从事医务工作,后自愿进藏任军医。入藏以后,他外科主刀手术13000多例,抢救垂危病人、重大手术600多例,被誉为“高原一把刀”。李素芝心系基层官兵,关心农牧民群众疾苦,跑遍了西藏边防连队和哨所,行程逾百万公里,建立“流动医院”,为军民巡诊21万余人次发放“免费医疗证”,还为高海拔官兵和驻地寺庙僧尼建立“健康档案”,使西藏急性高山病发病率逐年递减,还创造驻藏部队连续10年没有一名官兵因急性高山病死亡的纪录。为了坚守西藏,李素芝每每面对家人都满是愧疚。自李素芝15岁出来当兵,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加起来都不到两个月,甚至连父母去世的时候都没能回去。不仅如此,李素芝的爱人是同李素芝一起进藏的同学,1992年为了孩子,转业回到地方,女儿从生下来到现在同李素芝在一起的时间甚至不到半年,直到女儿18岁才喊了李素芝第一声“爸爸”。李素芝把青春年华都献给了西藏,和西藏这块土地结下了深厚的感情。被当地群众誉为“活菩萨”。

9.李继林、刘平贵:晋城夫妇

3年咬牙“诚信还粮”刘平贵,女,45岁,城区北石店镇南石店村村民。

李继林,男,45岁,城区北石店镇南石店村村民。

2001年,夫妇二人投资20多万元在村里开起面粉加工厂,注册了“绿缘雪”商标,并顺利通过质监部门的QS认证。几年下来,逐渐赢得周围18个村村民的信任,生意也越做越好。2010年8月18日,一场灾难却不期而至。晋城市遭遇强降雨,地处低洼处的数座村庄被淹。洪水涌入面粉厂,厂房内的面粉加工机械被泡在水里,厂房内空地上整包的小麦也没入1米多深的水中。在晋城的乡村,每年麦收后,村民习惯将小麦寄存在村子附近的面粉厂,家里没面时再拿着“兑粮本”去面粉厂按一定比例换回面粉。被淹的小麦有很大一部分正是村民们寄存的。

洪水过后,夫妇二人查看后发现,村民寄存的105万斤小麦中,有75万斤小麦完全失去食用和加工价值。按当时市场价格折算,75万斤小麦就是80万元钱!夫妇二人不忍将10年辛苦打拼的品牌扔掉,更不忍将乡亲们的信任放弃,他们

决定要把乡亲们的粮还上。随后,夫妇二人东拼西凑,凑起30多万元买回近30万斤小麦,为乡亲们还上第一批粮。为了还剩下的粮,刘平贵继续照看面粉厂,李继林则和大女儿外出打工。一家人省吃俭用,积累下来的钱就买小麦加工成面粉,还给老乡们。目前,他们还欠乡亲们27.875万斤小麦,折成面粉是22.3

万斤。

10.汪金玲、刘万继、郭宏建:感人至深的两夫一妻特殊家庭

汪金玲,女,40岁,河南南阳唐河县马振抚乡关地村村民。

刘万继,男,河南南阳唐河县马振抚乡关地村村民。

郭宏建,男,37岁,河南南阳唐河县马振抚乡关地村村民。

2001年,汪金玲与小他3岁的郭宏建有了一个不满一岁的儿子,组成了一个幸福的家。这年秋天,丈夫在煤窑事故中受伤,造成了高位截瘫。丈夫出事儿后不满一年,婆婆生病离世,公公也遭遇事故去世,一个风雨飘摇的家摆在了汪金玲面前。汪金玲的家在山区,地势复杂,大部分农田不能机耕,全仗壮劳力肩挑背扛。汪金玲一个瘦弱女人,扛起了这个家。宏建眼看着自己成为家庭的负担,他不想拖累妻子,曾一口气吞下差不多200片安眠药,以死相逼与妻子离婚。几经思考,汪金玲同意了离婚,但有一个条件:“离婚可以,但你得和我一起走。”2008年,汪金玲与同乡刘万继相识,见了几面后,汪金玲就向刘万继坦言了自己想带孩子和前夫一起,善良的刘万继只回答了一个字:“中!”这样的家庭,注定会遭人非议。刘万继面对家人亲友的指责,丝毫没有改变自己的诺言。刘万继和汪金玲结婚后,两人共同照顾瘫痪的郭宏建。在外人眼里,妻子不容易,其实刘万继才是最不容易的。在他心里,人心都是肉长的。这个特殊家庭婚后的生活十分幸福,农忙时,汪金玲在郭宏建床边铺个大床,做饭端水,刘万继在堂屋的沙发上支一张小床,种麦插秧;农闲时,汪金玲照顾年迈的公公婆婆,经常找来村医给郭宏建看病,刘万继则外出打零工,挣钱补贴家用。如今,郭宏建的精神一天比一天好,儿子上学了,汪金玲和刘万继也生了两个可爱的宝宝。为了能给郭宏建买电动轮椅和电脑,刘万继在秋收后就匆匆登上了去北京打工的列车。善良的农村妇女汪金玲,对前夫不离不弃,顶着非议,带夫改嫁,和现在的丈夫刘万继一起用行动书写了一段人间大爱的感人篇章。

11.沈克泉、沈昌健:“油菜花父子”35年追梦路

沈克泉,男,享年74岁,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杨桥村村民。

沈昌健,男,46岁,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杨桥村村民。

1978年,养蜂人沈克泉在贵州山区发现了3株花期长,生长结构好的野生油菜,将其带回家乡播种,想为养蜂场提供新的蜜源。继而想到改良培育出产量高的油菜品种,为家乡解决吃油难的问题。一开始,乡亲们嘲笑他“泥腿子想当科学家”。直到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沈克泉培育出了优质油菜种,得到了乡亲们的认可。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于沈克泉的油菜品种未经国家审定,当地部门对沈克泉进行了罚款、拘留。但他仍刻苦自学有关油菜遗传育种和生产栽培的知识。在没有专业分析、没有专业仪器的情况下,父子俩用肉眼观察,凭记录总结规律。1996年,家里为搞油菜研究欠债不少。沈昌健卖掉中巴,带着卖车款回家投入油菜研发。2004年,沈克泉父子繁育的“贵野A”不育系获国家发明专利证书。2007年,

沈克泉带着自己培育的巨型油菜“独闯”在武汉召开的第12届国际油菜大会,引起了不小的轰动。2009年,沈克泉去世,沈昌健依然是坚持着油菜育种。家人将沈克泉葬在离试验地不远的山坡上。家人知道,这些油菜是老人最后的心愿和牵挂。如今,沈昌健的“沈油杂”202、819已进入区域试验环节,五亩送检试验田里有300个单株样本,每个样本送检一次就是200元;300亩的示范片里还欠着两万多的工钱,马上要施肥又是两万的肥料钱。对于已经35年没有主业收入的沈昌健一家而言,“吃饭靠田,科研靠借”。几十年来,沈克泉、沈昌健父子自筹资金150多万元,这几年政府也常有资助,可沈家里欠下了不少债,“几乎所有亲戚都借遍了。”家里最值钱的是两台用来贮藏油菜种子的冰箱。35年父子相继,只为一株油菜的梦想。沈昌健说等现在的种子通过审定了,会卖给种子公司,拿着资金去滚动开发下一代油菜杂交新组合。自己的油菜育种路也许得“慢慢走”,但怎么也会走下去。

12.陈俊贵:守墓老兵

陈俊贵,男,汉族,55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尼勒克县乔尔玛筑路解放军指战员烈士陵园管理员。

1979年,陈俊贵随所在部队到新疆参加修筑天山深处杜库公路的大会战。1980年4月6日,部队被暴风雪围困在天山深处,面临断炊的危险。四名战士奉命带着最后的干粮出门求援,在风雪弥漫的生死关头,班长把最后一个馒头给了年龄最小的陈俊贵。班长和战友陆续牺牲了,陈俊贵终于找到了人群,部队得救了。接受4年冻伤治疗后,他复员回到辽宁老家,始终没有忘记班长的临终嘱托:希望陈俊贵可以去他的老家看望一下自己的父母。陈俊贵不知道战友的家庭地址和父母姓名,多方打听无果,1985年冬天,陈俊贵作决定,带着妻子和刚刚出生的儿子,来到班长和战友牺牲的新疆天山脚下,为战友守墓。20多年里,他从未停止对班长父母的寻找。终于,他从一名扫墓的老战友口中得到班长在湖北省罗田县白莲乡的地址。2005年10月,陈俊贵赶赴罗田县,得知班长父亲母亲都已去世。陈俊贵跪在班长父母坟前说:“对不起,我来晚了,你们不要牵挂,今生今世我都将守在郑林书坟前,让他永不寂寞!”目前,陈俊贵已将班长和副班长的遗骨,从新源县移到新扩建的尼勒克县乔尔玛筑路解放军烈士陵园安葬,还担任了这里的管理员。陈俊贵说:“我不仅可以和班长在一起,还可以守护为修筑天山独库公路牺牲的战友们了!”

13.罗长姐:坚强母亲守护疯儿三十余年

罗长姐,女,土家族,85岁,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湾潭镇九门村村民。

1974年春,罗长姐的儿子祁才政在部队患病致残,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为了不给国家和部队添麻烦,罗长姐决定将儿子接回家,悉心照料至今。回到老家的祁才政,对家乡和亲人没有半点记忆。几乎每天都发病,有时甚至一天多达6次,罗长姐一刻不停地跟着他,经常全身被打得青一块紫一块。一次右眼被打中,因为没有得到及时治疗,罗长姐的右眼完全失明。35年来,祁才政摔坏上百个搪瓷碗,折断上千双筷子,所有的家具都面目全非。罗长姐动员家人将3间木板房腾出来,在四周搭起1米多高的木栅栏,修起了一条环形跑道做训练场地。她

甚至托人买来光盘,每天早晨6点、晚上10点准时播放部队的起床号、熄灯号。30多年的风风雨雨,罗长姐都不放弃母亲的责任,将照料儿子作为她生活和生命的全部。73岁那年,罗长姐又送孙子参军入伍。

14.侯仁之:中国“申遗”第一人

侯仁之,男,于2013年10月22日去世,享年102岁,历史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侯仁之早年求学于燕京大学,后赴英国深造,毕业后归国。他是鲜为人知的中国“申遗”第一人。1980年,在一次与美国同行的交流中,侯仁之获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的情况。回国后,他立即为我国加入这个公约而多方奔走,终于使故宫(微博)、长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对北京历史地理的研究中,侯仁之解决了北京城市起源、城址转移、城市发展的特点及其客观规律等关键性问题,为北京旧城的改造、城市的总体规划及建设作出重要贡献。在西北干旱及半干旱地区的考察中,他揭示了历史时期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是导致沙漠化的重要原因,为沙区的治理,在决策上提出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同时被英国利物浦大学授予“荣誉科学博士”称号。侯仁之为人勤奋坚毅。每天清晨三四点便起床工作。70多岁时,他攀上了一生的写作高峰,10年间发表文章百余篇;80多岁时,他利用暑假带学生到内蒙古等地进行野外考察;90多岁后,不能像以往一样投入工作,使他失却了生活的重心。直到100岁,侯仁之还思维清晰、精神不错,时常坐着轮椅在未名湖畔“散步”;在沙漠治理、环境变化、旧城改造这几个自己认准的研究方向上,侯仁之从未停止过探索的步伐。

15.段爱平:老百姓的贴心人

段爱平,女,57岁,山西长治市襄垣县王桥镇返底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1998年,段爱平嫁进了返底村。为改善生活,她借钱做起了焦炭生意,两年下来赚了几十万元。当时的返底村是个名副其实的穷村,村小学的教室是危房,孩子们没有教师上课。没上过学的段爱平决定出资为村里建一所新小学。1999年,段爱平在没有参加候选的情况下,高票当选为返底村委主任。上任后,段爱平先后给村里盖了学校,建了养老院。为了建养老院,她没时间陪肝癌晚期的老伴,为了使村民发家致富,她带领村民种植药材,改造全村电网,投资园林建设,栽植树木,而这些项目中段爱平自己就贴了十几万。去年,段爱平被诊断为淋巴癌,经过化疗、电烤,她的脖子已经看不到完整的肌肤,每天就靠葡萄糖和止疼药度日,身体已经到严重透支的地步。就是这样,她也没有离开工作岗位,每天想着的是要尽力再为村民做更多的事。

16.倪超:孤寡老人捐资助学

倪超,男,61岁,南京市秦淮区象房新村村民。

倪超,原本是南京钢铁厂的一名钳工。直至1998年,由于单位效益不好,倪超提前内退,靠每月700元退休金生活。2006年,倪超决定自己开个小店铺做生意。他将临街的小房间和厨房打通,卖起了烟酒,还悄悄给自己定下每年至少要

捐出1万元爱心款的任务。为了完成给自己定下的“捐款任务”,倪超在原有的小烟酒店铺基础上,还做起了兼送牛奶、卖福利彩票,8年来至少捐出11万爱心款。在倪超家的一角,有20多只废弃的打气筒,这是8年来免费给骑车人打气用坏的。他的小店里常年配备着创可贴、小橡皮,全部都是免费提供给大家用。倪超每年都会去南京慈善总会捐款,他有一个习惯,嘱咐工作人员不要告诉受助人,尤其是受助贫困生,希望孩子们没有负担。如今,倪超住的还是二十多年前的老房子,家里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在生活中,倪超对自己格外小气,舍不得花钱买菜,常常就着萝卜干和豆腐乳就是一顿饭,更别提买新衣服,千方百计省下的钱最后都捐了出去。

倪超还说,他现在所住的房子,将来估计也会捐给社会。对此,家里人很支持他,只要他开心就好。

17.胡中祥:用爱坚守的“盲人”班主任

胡忠祥,男,45岁,浙江绍兴县齐贤镇中学语文教师。

他是一名初中教师,但他不能读书写字,看不清学生的面孔,他的视力接近全盲。就是这样一种状态,他在三尺讲台上也坚持了10个年。胡忠祥6岁时,因眼睛受外伤导致综合性病变,多年寻医问药,收效甚微。但视力的损失丝毫没有妨碍他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妻子王建英多年来与他相濡以沫,放弃自己的教职,做胡中祥一辈子的“编外助教”。胡忠祥的“备课”只能靠妻子帮忙,他要背下所有内容,再去课堂上讲给学生。胡中祥非常注重学习,收音机和电视机是他忠实的朋友。每天妻子和女儿都会给他读1个小时以上的书籍、报刊,从而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胡中祥教学责任心强、方法得当,他教的班级成绩远超全县平均成绩,处在年段前列。

18.胡汉伟:中国最年长的义工

胡汉伟,男,于2013年6月去世,享年107岁,广东省中山市人。

40多年前,胡汉伟因病从中山市华侨中学退休后,一直坚持做义工,积极为社会做力所能及的好事,99岁加入了市红十字会,成为目前中国最年长的义工。多年来,胡汉伟义务当调解员、做扫盲班老师,照顾身体不便的孤寡老人,教育帮助“问题青年”。在胡汉伟的带动下,胡汉伟的儿子、孙子、孙女全都加入了义工的行列。在有生之年行善不息,已经成为胡汉伟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今年6月,胡汉伟老人离开了人世。但他所相信的“帮助他人、快乐自己”的精神并没有离开。受到他的影响,中山市活跃着各级各类志愿者队伍60多支,志愿者服务站279个,注册志愿者约14万人,占人口总数4%。他们活跃在城市和农村,广泛参与扶危济困、救灾应急、公益服务。102岁时,胡汉伟被评为“2007年度中山市十杰市民”,之后还荣获中山首届“十佳红十字志愿者”称号;106岁时,胡汉伟被授予广东省红十字博爱勋章;今年年初,还获得了首届“十大感动中山人物”等荣誉。

19.胡亚美:中国小儿内科领域工程院院士

胡亚美,女,90岁,中国工程院院士,儿科血液学专家,现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

胡亚美历任北京儿童医院内科主任、院长。在防治小儿贫血、腹泻病方面多有建树,她带领自己的团队在攻克小儿白血病、组织细胞增生症等方面取得优异成就,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世纪50年代,胡亚美牵头研究,提出了中国儿童血液细胞指标的正常值,并制订了小儿营养性贫血的防治措施;60年代,胡亚美在邓金鎏教授指导下开展对婴儿腹泻病的研究,使营养不良患儿的病死率由20%下降至1%;70年代起,胡亚美带领临床科研人员,使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五年无病存活率达74.4%。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截至2000年底,北京儿童医院存活8年以上的311人。其中,已参加工作和上大学的有140人。已结婚的有22人,17人生育有20名健康的小宝宝。

胡亚美院士在儿科享有极高的声誉,曾受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接见,被誉为国宝级人物。2011年,与张金哲院士携手担任北京胡亚美儿童医学研究院直属上海鸿慈儿童医院院长,旨在推进中国儿童健康事业向着更高、更强、更专业化方向发展,传承老一辈儿科人慈爱儿童的精神,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儿童医疗体系暨“送儿童健康理念、送儿童健康知识、送儿童健康服务”的宏伟蓝图。

20.胡启初:身残志坚创办留守儿童之家

胡启初,男,39岁,江西芦溪县南坑镇窑下村村民。

1987年,胡启初13岁的时候,多种疾病缠身,治疗后双脚无法站立,右手也失去了功能。20多年来,他与病魔作殊死搏斗,坚持文学创作,完成了20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广受读者欢迎。年轻读者被他的顽强毅力所感动,尊称他是“中国的保尔”。胡启初不仅仅是一位作家,他还希望能为别人多作一些,2012年,他在自己的母校建立了一个留守儿童之家,希望自己能给孩子们以家的关爱和温暖。每个周六,胡启初都会给孩子们安排好活动:或与其他学校孩子交友联谊,或在志愿者带领下唱歌跳舞,或举行棋类球类等各种比赛,或走到户外去参观教育基地。2013年,胡启初因病情复发住进了医院,在获悉不能治愈的消息后,他毅然放弃手术,回到孩子们身边,并把大家的捐款全部转给守望之家。胡启初的感召下,“守望之家”不断发展壮大,并有了接班人,心愿已了的胡启初还向相关部门申请,办理了遗体捐献事宜。

21.胡佩兰:20年来坚持每周出诊6天的百岁仁医

胡佩兰,女,98岁,解放军3519职工医院和郑州市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医生。

1944年,胡佩兰毕业于河南大学医学部,70岁时才从郑州铁路中心医院的妇产科主任位上退休。退休后,她一直坚持坐诊。胡佩兰生活节俭,舍不得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钱。但她经常大方地给病人垫付医药费。她还拿出微薄的坐诊收入和退休金,捐建了50多个“希望书屋”。胡佩兰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进出都要坐小推椅。2013年7月,98岁胡佩兰心脏病突发,经抢救后,第二天她依然准时到医院坐诊。胡佩兰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平时看病不太依靠高科技仪器。因为慕名找上门的病人多,胡佩兰每天都会坚持看完所有病人才下班,对患者也极有耐心,给病人开药,很少超过一百元。如今,胡佩兰的记忆明显下降,耳朵也不如以前,但病人的情况她却记得清清楚楚,耳朵里放着助听器,听不清的地方,便由旁边的学生解释。胡佩兰对病人的态度有目共睹,她经常说:“医

患关系搞不好是因为交流不够,医生只要对病人认真负责了,病人也自然会对医生极力配合,不管面对哪一个病人,都要把患者当成自己的第一个病人来对待。”直至今日,胡佩兰已经在一个工厂职工医院和现在的地方,连续坐诊20年,坚持每周出诊6天,风雨无阻。

22.姚厚芝:绝症母亲为孩子留学费耗时3年绣出清明上河图

姚厚芝,女,38岁,重庆市巫溪县塘坊镇红土村村民。

1999年,姚厚芝嫁给了王以朝,婚后一起赴山东煤矿打工。随着两个孩子的出生,姚厚芝专心在家带孩子,丈夫在煤矿挖煤。2006年,一场病魔突袭,彻底摧垮了这个家。姚厚芝查出乳腺肿瘤,需立即做切除手术。面对高额的手术费,姚厚芝选择了“药疗”。几年下来,病情没有丝毫好转。2009年2月,姚厚芝从电视上得知,绣十字绣也能卖钱。第二天,她坐车辗转十余小时,咬牙花2800元购回一幅6.5米长的十字绣《清明上河图》十字绣样。这次的“先斩后奏”,让一向疼她的丈夫火冒三丈,觉得她是在瞎折腾,可姚厚芝有自己的想法。从此,姚厚芝过起了“两点一线两头黑”的生活,每天绣十字绣长达17个小时。2012年7月,经过3年零5个月的昼夜追赶,这幅共需127万针才能刺制而成的《清明上河图》终于落针。有收藏家上门出20万收购,姚厚芝拒绝了。姚厚芝想将十字绣保存下来,即便有一天自己不在人世了,再把它卖出去,孩子们上大学的钱就不用愁了。姚厚芝的儿子王锐读初中,女儿王琼读小学。王锐说长大了要当医生,给妈妈治病。不善言辞的丈夫,不知道怎么劝说妻子,本身患有肝病的他只是拼命地下井,希望能早点挣够钱给妻子治病。第一幅十字绣完工后,姚厚芝又买回了一幅长22米、宽0.85米的《清明上河图》十字绣样。这幅刺绣的难度、时间和价钱是第一幅的好几倍。姚厚芝偷偷找以前的工友七拼八凑了一万元,瞒着丈夫说只花了两三千元。她怕丈夫心痛和着急,因为家里实在是负担不起。从2006年到现在,姚厚芝花去的医药费已达10多万元。如今,王以朝仍在山东挖煤,姚厚芝在家照料两个孩子的生活。姚厚芝说,第二幅《清明上河图》已绣了快6米。希望老天能再给她3年时间。她现在就是一个与时间赛跑的人,不知道自己生命何时会终结。她没有其他奢求和心愿,只是想尽自己所能多给孩子留点什么。

23.格桑德吉:悬崖边上的护梦人

格桑德吉,女,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帮辛乡小学的一名教师。

2000年,格桑德吉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毕业之后她并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选择留在大城市工作,而是毅然回到西藏。为了让雅鲁藏布江边、喜马拉雅山脚下的门巴族孩子有学上,格桑德吉放弃拉萨的工作,主动申请到山乡小学教学。墨脱县帮辛乡,因常年泥石流、山体滑坡,是墨脱最后一个通公路的乡。为了劝学,格桑德吉天黑走悬崖、在满是泥石流、山体滑坡的道路上频繁往返;为了孩子们不停课,别村缺老师时她不顾六个月身孕、背起糌粑上路;为了把学生平安送到家,每年道路艰险、大雪封山时,格桑德吉过冰河、溜铁索,把四个月才能回一次家的学生们平安送到父母的身边。这些年,为了教好孩子们,格桑德吉将自己的女儿央珍从两岁时一直寄养在拉萨的爷爷家,当一年之后格桑德吉再到拉萨的时候,女儿已经不认识她了。2013年,时逢格桑德吉荣获“最美乡村教师”,节

目组特地邀请了格桑德吉的丈夫和女儿来到北京。同时,这也是格桑德吉与女儿的第五次见面。

十三年来,在格桑德吉的努力下,门巴族孩子从最初失学率30%,变成到今天入学率95%。她教的孩子有6名考上大学、20多名考上大专、中专,而她自己的女儿却留在了拉萨,一年才能见一次。村民们亲切地称她为门巴族的“护梦人”。

24.盖军衔:在南极攻坚克难的优秀工程师

盖军衔,男,于2013年4月去世,享年58岁,厦工高级技师。

十年间,盖军衔三度踏上南极,从事机械保障工作,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技工的风采。1995年,盖军衔第一次和南极结缘。那时,中国南极考察队长城站购买的一台装载机坏了,工厂派了盖军衔去修理。从此,中国南极科考队里便有了他的身影。盖军衔有着30多年的从业经验,经他手培训的技术工人超过3000名。他也是我国首批受邀参加南极科考的工程机械行业队员。盖军衔的南极经历充满着惊险。在中山站,盖军衔利用仅有的德文版原理图,对三辆240雪地车进行了系统调整、检修,保证了按时完成冲击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征服“人类不可接近之极”的任务。在进入南极冰穹A、海拔4000米(相当于藏区5000米)的最高区域后,由于连续抢修发电机组,盖军衔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身体接近休克。但他仍然坚持工作。这些年来,盖军衔先后解决了近百项技术难题和疑难故障,经过精心改造电路设计,每年为企业节约成本300多万元。2012年,在第十一届高技能人才表彰大会上,盖军衔获得了“中华技能大奖”荣誉称号。

25.龚全珍:将军梦,守护情

龚全珍,女,90岁,现居江西莲花县琴亭镇金城社区。

1957年8月,开国将军甘祖昌主动向组织上辞去新疆军区后勤部长职务,回家乡江西省莲花县坊楼乡沿背村务农,龚全珍相随而归。那一年,她34岁。将军当农民,甘祖昌是新中国第一人。龚全珍完全理解和支持丈夫的决定:“老甘不是一个普通的农民,正像他说的那样,…活着就要为国家做事情,做不了大事就做小事,干不了复杂重要的工作就做简单的工作,决不能无功受禄,决不能不劳而获?。”从新疆到江西,全家11口人的行装只有3个箱子,却带了8只笼子,里面装着新疆的家禽家畜良种。当时甘祖昌每月工资330元,生活上十分节俭,把2/3的工资用来修水利、建校舍、办企业、扶贫济困。他一共参加建起了3

座水库、4座电站、3条公路、12座桥梁、25公里长的渠道。龚全珍全力配合丈夫,也把自己工资的大部分花在支援农村建设上。回到莲花头几年,她没有做一件新衣服。龚全珍在家里呆不住。步行25公里到县文教局联系工作,被分配在九都中学任教。这所学校条件很差,只有3名老师,她却一点不嫌弃,第二天就搬铺盖去了学校,开始把自己赤忱的爱投入到这片红土地。

1961年,县文教局安排龚全珍到同乡的南陂小学当校长,在那里一呆就是13年。后来,她又被调到离家不远的甘家小学当校长,依然还是老作风,吃住在学校,全身心地扑在工作上。1986年3月,甘将军因病逝世,一只铁盒子是他留给妻子和儿女唯一的遗产,里面用红布包着3枚闪亮的勋章。离休后,龚全珍积极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倾力捐资助学、扶贫济困,开办“龚全珍工作室”,服务社区、服务群众,从青春岁月到耄耋之年,为广大群众做了大量的实

事好事,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尊敬和爱戴。2013年9月26日,龚全珍获得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称号,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同志高度赞扬。

26.程浩:职业病人的坚强人生

程浩,男,20岁,2013年8月21日去世,新疆石河子人。

一出生就便没有下地走过、医生曾断定活不过5岁、自嘲为“职业病人”的程浩努力活到了20岁。1993年,程浩出生后因患上不能确诊的病,从没有体验过下地走路的感觉,医生曾断言他活不过5岁。幼年的他经历了各种治疗,病痛不仅没打倒他,反倒激起了他对活着的无限渴望。程浩没有行动能力,特别早学会说话。5岁时,程妈妈为程浩请的老师教会了他拼音,他一个人躺在床上按照拼音学习认字。后来,自己又学会了电脑。几年前,程浩的身体开始萎缩,敲键盘拿书本都没有力气。妈妈买来手写板,程浩手指不听使唤,他就用大拇指的关节划字。微博上的程浩幽默诙谐,但他每划出一个字都要耗费巨大体力。15岁时,他经历了一生中最痛苦和最黑暗的日子。他阅读各种人物传记,看他们如何度过人生的低谷。他说:“虽然我不知道自己读书是为了什么,但我觉得这就是认真生活的表达方式”。去世前,程浩规定自己每天保持十万字的阅读量。近几年,他坚持每天更新微博并写一篇日记和一篇杂文。这些文章为他带来了很多粉丝和好友。先后被医院下达过三十多次病危通知书后,2013年8月21日,程浩全身多个器官功能衰竭,在医院走完了他生命的最后一程。数万名网友在网上自发点起蜡烛,表达追思之情。一些名人和知名杂志也直接引用了程浩的文字来表达对程浩的敬意。如今,失去儿子的程妈妈虽然万分悲痛,但是看着儿子电脑上清晰归档的日记、杂文、书评等文章,程妈妈决定完成程浩生前最大的心愿——出书

27.蒋卫红:倒在岗位上的缉毒警察

蒋卫红,男,于2013年11月4日去世,享年47岁,生前任涪陵区公安局百胜派出所所长。

蒋卫红出生政法之家,父母和岳父均在政法战线工作,妻子是一名职业律师。从警28年以来,累计查破刑事案件800余件、治安案件1100余起,打击处理违法犯罪人员480余人。2013年11月4日晚,蒋卫红得知一个5人贩毒团伙准备在涪陵城区人民东路清溪沟附近交易毒品,随即会同其他部门带领8名民警前往现场埋伏,等待时机抓捕。在抓捕前分任务时,蒋卫红所长主动提出由他去亲自抓捕主犯汪均:“我块头大,我去弄那个最狠的!”看到毒品交易完成,在昏暗的灯光下,抓捕开始。蒋卫红身先士卒,将主犯汪均控制在车内,不料被对方用一把备好的30厘米长尖刀刺中心脏。蒋卫红受伤倒地,仍忍住剧痛,拼死抱住犯罪嫌疑人不放,最终协助战友们将5名毒贩全部抓获。歹徒的尖刀贯穿了蒋卫红的心脏,刀口深达6厘米,蒋卫红经抢救无效英勇牺牲。当地百胜镇上百名干部群众闻讯,深夜赶到医院和殡仪馆探望,哀悼逝去的英雄。蒋卫红生前先后多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荣获县区市级嘉奖,2007年5月,被中共重庆市委表彰为优秀党员,2007年1月获公安部表彰为治理“三非”工作先进个人。

28.谢萍:坚守山区教学22年的“最美”教师

谢萍,女,42岁,湖北十堰市郧县鲍峡镇高桥小学女教师。

谢萍是东河乡高桥村出来的第一个女大学生,本已跃出农门的她,为了完成身患肝癌父亲的遗愿,毕业后接过父亲手中的教鞭做起了高桥小学教师。“回归”,在谢萍心里并不觉突兀。她说,自己生在高桥长在高桥,回来也理所应当。可在外人看来,这个“回归”太不简单。谢萍是第一个到高桥小学任教的正规女师范生,也是直到现在学校唯一的女教师。高桥小学地处深山,交通不便,选派来的教师换了一茬又一茬,而谢萍却在此坚持执教了22年。22年来,有两样东西总是放在谢萍的办公桌上:一是备用药箱,里面消炎药、止痛药、跌打损伤药样样俱全;二是手抄的电话记录本,里面详细记录着学生家庭住址、联系电话、贫困状况等情况。其实,谢萍大可不必过这种孤独艰苦的日子。丈夫和儿子都在珠海,在珠海也有了自己的房子,弟弟谢军在珠海开了一家广告公司,曾给谢萍开出8000元的高薪想聘请她为公司做业务。尽管如此,她还是选择回到高桥,守护这群大山里的孩子。而对儿子的思念,谢萍只能每天一遍又一遍翻看儿子的照片。如今,谢萍多年的辛苦没有白费,1000多名学生走出了大山,走向了新的生活。谢萍的同学看到她在条件艰苦的深山里坚守这么年,想帮她调到镇上,但都被她婉言谢绝了。她说:“虽然很辛苦,但这是我一辈子做的最踏实、最快乐的事!”

29.路玉婷:伺候尿毒症母亲又照顾八旬外婆的奔跑女孩

路玉婷,女,15岁,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学生。

路玉婷的妈妈孙小燕原来是送票员,在丈夫离家出走、多年没有音讯的日子里,她就靠每天给客户送机票,供养着女儿和80多岁的老母亲。2011年,孙小燕因尿毒症昏迷住院,全失去收入来源。照顾母亲和外婆的重任落在路玉婷的肩上。为了照顾好母亲和外婆,路玉婷便申请了休学,代替妈妈送机票。每天早上7

点路玉婷就骑车往单位赶,午餐都是从家里带,无论风吹雨打她都会按时上班,尽全力为客户们解决各种问题。领到的工资和奖金她全存入了银行中,用这笔钱来支付各种开支。学校得知路玉婷的情况后,老师、同学自发为她妈妈捐钱治病,还专门拨出款项资助她。并且同意路玉婷暂时休学照顾妈妈,等病情好转了,随时都可以回到学校继续上学。2012年9月,路玉婷重新回到学校,进入新的班级,开始初三的学习。2013年10月19日,路玉婷的妈妈离开了人世。比起同龄人,路玉婷显得更成熟坚毅和沉稳内敛。如今,路玉婷除了上学,其他时间都是围着外婆转。闲下来的时候,路玉婷会拿出她和妈妈、外婆三人一起拍的合照看,这是她们三人唯一的一张合影,也是她最珍贵的东西。对于接下来的路,路玉婷说不会考虑太多,只想好好上学,照顾好外婆。

30.廖月娥:孝老助孤同吃住30年无悔

廖月娥,女,50岁,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坪塘街道新合村村民。

廖月娥自幼由养父母拉扯长大,从13岁起就辍学照料身体欠佳的养母。廖月娥成家后她和丈夫用勤劳的双手创家建业,赡养养父母,教育子女。天性善良的廖月娥见不得别人孤苦伶仃,遇到附近无依无靠的人,总是接到家来,悉心照料。1982年,廖月娥夫妇把本村五保老人廖兴红接到自己家,像亲人一样照顾他的饮食起居,直到老人去世。1986年,瘫痪在床多年同村村民任国华失去家人,廖月娥将任国华接到自己家里,一日三餐送到任国华的跟前。任国华患有脚病,经常流

脓水,廖月娥四处打听药方。任国华瘫痪在床,廖月娥请人为任国华做了一个坐式木桶,每次大便就由廖月娥背上背下,直到2002年去世,在廖月娥家整整生活了16年。1998年,廖月娥将瘫痪在床的周桂三老人接到家中赡养,使老人在最后一年的弥留之际感受到了贴心的照顾。2010年,75岁的孤寡老人胡锡群住进了廖月娥家中,得到了细心照顾的他如今身体硬朗,每天都乐乐呵呵的。从未贪图回报的廖月娥因此成为了乡邻甚至全国网友眼中的道德榜样,她说自己会继续在孝老助孤的路上坚定前行。2013年,廖月娥获得了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孝老爱亲称号。

31.漆友朋:甘守清贫义务造林几十载的九旬老人

漆友朋,男,91岁,江西高安市黄沙岗镇挂榜村村民。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挂榜村的山林因被乱砍滥伐,逐渐成为一座荒山,护林员来一个走一个,漆友朋当即和15个村民背着被褥,住进了村办林场,当起了护林员。护林员是个苦差,补贴又低。几年过去,伙伴们一个个都离开了。伙伴们走后,漆友朋就开始一个人种树,为了培育种子,漆友朋不顾家里人的反对,从自家10多亩农田中让出5亩,作为树木育苗基地。没钱买树苗,他就把自家的牛卖了,换回优良树种。为了植树,不知用废了多少把锄头和铁锹,也不知受过多少次伤。除此以外,清贫度日的老人将两次获省劳模的4000元奖金全部用来买肥料,自己花钱请车拖石子铺好了进集体林场的路。在漆友朋的带动下,不少村民加入义务植树的行列,为集体节约资金数万元,而造林的收益他却分文不取全部上缴。几十年来,漆友朋总共栽下树木40万株,其中30万株已经长大成林。如今,漆友朋已91岁高龄,他依旧每天上山查看山情,晚上在林场守夜,就连大年三十也不例外。

32.魏华伟:艾滋病村里的硕士村官

魏华伟,男,汉族,35岁,河南省上蔡县芦岗乡文楼村大学生村官。

魏华伟是1998年河南高考文科状元。2008年在清华大学获得法学硕士学位。魏华伟毕业这一年,国家开始在全国部署实施大学生村官工作,他主动放弃在北京就职的机会,报名要求到最艰苦的地方去。2008年9月17日,魏华伟成为河南省上蔡县芦岗乡文楼村党总支副书记。魏华伟说:我的情感在农村,我的事业在农村,我的未来在农村。我不想一个人…走出农村?,我的理想是要通过全心的付出来…改变农村?!文楼村是一个特殊的村庄,全村3600多口人,现在仍有340

多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贫穷和外界的歧视让这个新村官工作展开相当艰难。魏华伟到村任职以来,坚持边学习边实践,几乎没有节假日。走遍了文楼村的17个村民组,700多户村民的家庭情况他都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把带领群众致富列为首要任务,与村干部一起制定了文楼村经济社会发展三年规划,以食用菌种场为支柱,以蔬菜种植和家畜养殖为两翼,根据各方条件建设工业小区,成为该村的发展思路。同时,他努力消除外界对文村的歧视和排斥心理,通过招商引资,盘活了村食用菌种场、饲料厂;建立了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在魏华伟的带领下,这个被病魔折磨了20多年的村子泛起了生机。

2014年感动中国事迹及颁奖词2015

2014年感动中国事迹及颁奖词 ①【感动中国人物】中国氢弹之父:于敏 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于敏清事迹: 他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他是89岁高龄的于敏。 于敏一生只有两次公开露面,一次是1999年,国家为两弹一星元勋授奖,另外一次是2015年1月9日,国家科技奖颁奖,于敏成为最高科技奖的唯一获得者。 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于敏的颁奖词: 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 ②【感动中国人物】老骥伏枥:朱敏才、孙丽娜 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朱敏才、孙丽娜事迹: 朱敏才曾是一名外交官,妻子孙丽娜曾是一名高级教师,退休后两人没有选择安逸的日子,而是奔赴贵州偏远山区支教。9年来,他们的足迹遍布贵州的望谟县、兴义市尖山苗寨、贵阳市孟关等地。2010年夫妇二人扎根遵义县龙坪镇,继续他们的支教生涯。在支教9年后,他们被中央电视台评为“最美乡村教师”。 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朱敏才、孙丽娜的颁奖词: 他们走过半个地球,最后在小山村驻足,他们要开一扇窗,让孩子发现新的世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夕阳最美,晚照情浓。信念比生命还重要的一代,请接受我们的敬礼。 ③【感动中国人物】心有清泉:赵久富 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赵久富事迹: 赵久富,男,60岁,湖北团风镇黄湖移民新村党支部书记。2010年,南水北调移民工作正式开始,湖北省十堰市郧县余嘴村被定为当地首批搬迁的移民试点村,村支书赵久富以大局为重,主动放弃留下来的名额,告别80岁高堂,认真细致做好移民工作,带领61户村民搬迁到团风镇移民新村。 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赵久富的颁奖词: 清水即将漫过家园,最后一次,把红旗在墙上摩平。你带领乡亲们启程,车轮移动的瞬间,心间隐痛。不敢回望,怕牵动一路哭声。五十年间,两度背井离乡,我们的老支书,一生放不下的,不只是白发高堂。 ④【感动中国人物】好心人“炎黄”:张纪清 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张纪清事迹: 他是江苏江阴市民张纪清,27年署名“炎黄”捐款,建敬老院、希望小学。张纪清,74岁,江苏省江阴市市民。2014年11月,在邮局突然晕倒的张纪清被送到医院。散落的汇款单暴露了他的秘密。人们发现,他就是江阴人寻找了27年的好心人“炎黄”。1987年以后的27年间,无论是希望小学还是敬老院,或是地震灾区都曾收到过署名“炎黄”的捐款。27年间,江阴人一直在寻找“炎黄”这位好心人,当地甚至还建设了一个“炎黄陈列馆”。

2013感动中国人物

2013感动中国人物 林俊德:工作到最后一刻 【颁奖词】大漠,烽烟,马兰。平沙莽莽黄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剑河风急云片阔,将军金甲夜不脱。战士自有战士的告别,你永远不会倒下! 【事迹】林俊德,中国工程院院士、总装备部某基地研究员林俊德,2012年病逝。 林俊德入伍52年,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倾尽心血,在癌症晚期,仍以超常的意志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林俊德的中学和大学都是靠政府助学金完成的。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从事核试验研究。由于核爆炸具有极大的破坏性,测量仪器研制一直存在很大难度。林俊德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独立创新制作了钟表式压力自记仪,为测量核爆炸冲击波参数提供了完整可靠的数据。在之后40多年的科研旅途中,他先后获得30多项科技成果。 2012年5月4日,他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为了不影响工作,他拒绝手术和化疗。5月26日,因病情突然恶化,他被送进重症监护室。醒来后,他强烈要求转回普通病房,他说:“我是搞核试验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 林俊德住院期间,整理移交了一生积累的全部科研试验技术资料;多次打电话到实验室指导科研工作。5月31日上午,已极度虚弱的林俊德,先后9次向家人和医护人员提出要下床工作。于是,病房中便出现了震撼人心的一幕:病危的林俊德,在众人的搀抬下,向数步之外的办公桌,开始了一生最艰难也是最后的冲锋…… 5小时后,心电仪上波动的生命曲线,从屏幕上永远地消失了。这位军人,完成了生命中最后的冲锋。 临终前,林俊德交待:把我埋在马兰。马兰,一种在“死亡之海”罗布泊大漠中仍能扎根绽放的野花。坐落在那里的中国核试验基地,就是以这种野花来命名的。 陈斌强:“绑着”母亲上班的孝子 【颁奖词】小时候,这根布带就是母爱,妈妈用它背着你。长大了,这布带是儿子的深情,你用它背着妈妈。有一天,妈妈的记忆走远了,但爱不会,它在儿女的臂膀上一代代传承。 【事迹】陈斌强,38岁,浙江磐安县冷水镇中心学校初中语文教师。 陈斌强9岁时父亲车祸去世,妈妈独自抚养三个孩子长大。2007年,妈妈得了老年痴呆症,丧失了日常生活能力。 一天,陈斌强的姐姐在无意中提到,妈妈最大的愿望就是和儿子住在一起。陈斌强回忆起多年来妈妈对自己的付出,他决定再困难也不会丢下妈妈。

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相关阅读:感动中国2013年度十大人物 相关阅读: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 “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评选”颁奖典礼已于2013年2月19日晚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罗阳、林俊德、李文波、张丽莉、陈家顺、陈斌强、周月华艾起夫妇、何玥、高秉涵、高淑珍被选为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1、林俊德:纵死终令汗竹香 【颁奖词】:他一生就做了一件事,但却是新中国血脉中,激烈奔涌的最雄壮力量。细推物理即是乐,不用浮名绊此生。遥远苍穹,他是最亮的星。 【简介】:林俊德,中国工程院院士、总装备部某基地研究员林俊德,2012年病逝。 林俊德入伍52年,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倾尽心血,在癌症晚期,仍以超常的意志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临终前,林俊德交待:把我埋在马兰。马兰,一种在“死亡之海”罗布泊大漠中仍能扎根绽放的野花。坐落在那里的中国核试验基地,就是以这种野花来命名的。 2、陈斌强:孝更绝伦足可矜 【颁奖词】:小时候,这根布带就是母爱,妈妈用它背着你。长大了,这布带是儿子的深情,你用它背着妈妈。有一天,妈妈的记忆走远了,但爱不会,它在儿女的臂膀上一代代传承。 【简介】:陈斌强,38岁,浙江磐安县冷水镇中心学校初中语文教师。 陈斌强9岁时父亲车祸去世,妈妈独自抚养三个孩子长大。2007年,妈妈得了老年痴呆症,丧失了日常生活能力。为了能每天亲自照顾母亲,他每天用一根布条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骑着电动车行驶30公里去学校上班。一连五年,风雨无阻带着妈妈上班。 3、何玥:何处春江无月明 【颁奖词】:正是花样年华,你却悄然离开。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从枝头散落,留得满地清香。命运如此残酷,你却像天使一样飞翔。你来过,你不曾离开,你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闪光,把人间照亮。 【简介】:何玥,女,12岁,广西桂林人,小学生。 2012年4月,何玥即将小学毕业,却被查出患有高度恶性小脑胶质瘤,住院进行了第一次手术。9月初,病情突然复发二次入院,肿瘤已扩散至脑部组织。当听说自己的生命只

2013感动中国获奖人物

2011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11年度颁奖典礼中揭晓。 在这份凝聚大爱、感动国人的名单中,两弹元勋朱光亚、坚守雪域高原的支教者胡忠谢晓君夫妇、两袖清风的忠诚卫士刘金国、跨越海峡两岸的希望之翼张平宜、为民造福的好书记杨善洲、烤羊肉串的“慈善家”阿里木、“最美妈妈”吴菊萍、悉心照料养母12年的孟佩杰、妙手仁医吴孟超、无臂钢琴师刘伟等入选。同时,《感动中国》在创办十周年之际,将此次特别致敬人物献给了“白方礼们”。 一年一度的央视《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日前揭晓,著名科学家朱光亚等10人当选。2月3日晚,《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评选颁奖典礼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中国两弹元勋朱光亚、麻风村的台湾妈妈张平宜、无臂钢琴师刘伟……一个个平凡而又伟大的名字,一段段感人而又曲折的故事,有一种慰藉心灵的温暖,更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本报今天推出专刊,介绍他们的感人事迹,展现他们的风采,以期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温暖你我、感动中国的队伍中来。 朱光亚:两弹一星元勋 颁奖辞:人生为一大事来。他一生就做了一件事,但却是新中国血脉中,激烈奔涌的最雄壮力量。细推物理即是乐,不用浮名绊此生。遥远苍穹,他是最亮的星。 朱光亚生于1924年,逝于2011年,享年87岁。1956年,朱光亚参与筹建近代物理研究室,为中国培养了第一批原子能专业人才。 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开始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核事业,为中国核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国防科技领域,朱光亚还指导了中国第一座核电站——秦山30万千瓦核电站的筹建及技术研究开发工作,国防科技与武器装备发展战略研究等重大工作。 朱光亚为我国核事业的教育、试验、发展提出了许多战略性、前瞻性和创新性的重要思想和建议,为实现我国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的跨越式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胡忠、谢晓君:坚守雪域高原的支教者 颁奖辞: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情;不是冲动,是不悔的抉择。他们是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莲。 在去藏区支教前,胡忠、谢晓君夫妇都是成都中学的老师。2000年,胡忠

2013感动中国人物张丽莉个人事迹

2013感动中国人物张丽莉个人事迹 张丽莉,曾用名张旭弘,1984年1月19日出生,女,身高168厘米,中共预备党员,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语文教师,1997年至1999年在佳木斯第三中学读初中;1999年考入依兰师范学校;2004年专升本进入大庆师范学院;2007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毕业后任教于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2012年5月8日,张丽莉在失控的汽车冲向学生时,一把推开了两个学生,自己却被车轮碾轧,造成全身多处骨折,双腿高位截肢,现已逐渐康复。 临危不惧舍己救人 回顾张丽莉受伤的那一幕,第十九中学教师李金茹泣不成声。那天,距离李金茹几米外的张丽莉站在车旁正在疏导学生。突然,原本停在路旁的客车猛地向学生们冲过来。危急时刻,只见张丽莉向前一扑,将车前一名吓傻的学生用力推到一边,自己却被无情的车轮碾到了下面。“我当时第一反应是丽莉完了,大喊快救张老师。孩子们也高喊,张老师怎么了!”李金茹说:“其实丽莉当时如果躲开完全有充足的时间,但她把精力放在救学生上了!”“丽莉呵护学生胜过自己。”第十九中学副校长靳艳萍说,她还有一次保护孩子的故事在学校传为佳话。2009年冬天,张丽莉班里有一名学生生病了。她领着几名班干部去看望。过马路时一辆自行车因为坡路太滑,摇摇晃晃地朝学生闫泓轶撞了过来,眼看就要撞上了。这时,张丽莉猛地一把将闫泓轶揽在怀里。闫泓轶没什么事。可是张丽莉却被自行车撞了个正着,狠狠地摔在了地上。“丽莉在生命垂危的时候,还惦记着她的学生。”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ICU主任赵鸣雁说,“张丽莉昏迷多天后,醒来的第一句话是,那几个孩子没事吧!”高位截肢后,她的亲人和医护人员都不敢想象她知道真相的后果会是怎样。出人意料的是,张丽莉不仅很快接受了事实,还反过来安慰父亲说:“当时车祸的场景我还记得,很幸运,

2017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2017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2017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感动中国的人物都是对群众作出杰出贡献的人,他们的精神值得学习,是标杆榜样。下面整理了2017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文章,欢迎大家阅读。 2017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一 【颁奖词】梦想天开 父亲留恋那油菜花开的芬芳,儿子就把他葬在不远的山上。三十年花开花谢,两代人春来秋往,一家人不分昼夜,守护最微弱的希望。一粒种子,蕴含着世代相传的梦想。 【事迹】沈昌健,男,46岁,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杨桥村村民。 1978年,养蜂人沈克泉在贵州山区发现了3株花期长,生长结构好的野生油菜,将其带回家乡播种,想为养蜂场提供新的蜜源。继而想到改良培育出产量高的油菜品种,为家乡解决吃油难的问题。 一开始,乡亲们嘲笑他泥腿子想当科学家。直到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沈克泉培育出了优质油菜种,得到了乡亲们的认可。 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于沈克泉的油菜品种未经国家审定,当地部门对沈克泉进行了罚款、拘留。但他仍刻苦自学有关油菜遗传育种和生产栽培的知识。在没有专业分析、没有专

业仪器的情况下,父子俩用肉眼观察,凭记录总结规律。 1996年,家里为搞油菜研究欠债不少。沈昌健卖掉中巴,带着卖车款回家投入油菜研发。 2011年,沈克泉父子繁育的贵野A不育系获国家发明专利证书。2007年,沈克泉带着自己培育的巨型油菜独闯在武汉召开的第12届国际油菜大会,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2009年,沈克泉去世,沈昌健依然是坚持着油菜育种。家人将沈克泉葬在离试验地不远的山坡上。家人知道,这些油菜是老人最后的心愿和牵挂。 如今,沈昌健的沈油杂202、819已进入区域试验环节,五亩送检试验田里有300个单株样本,每个样本送检一次就是200元;300亩的示范片里还欠着两万多的工钱,马上要施肥又是两万的肥料钱。对于已经35年没有主业收入的沈昌健一家而言,吃饭靠田,科研靠借。几十年来,沈克泉、沈昌健父子自筹资金150多万元,这几年政府也常有资助,可沈家里欠下了不少债,几乎所有亲戚都借遍了。家里最值钱的是两台用来贮藏油菜种子的冰箱。 35年父子相继,只为一株油菜的梦想。沈昌健说等现在的种子通过审定了,会卖给种子公司,拿着资金去滚动开发下一代油菜杂交新组合。自己的油菜育种路也许得慢慢走,但怎么也会走下去。2017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二【颁奖词】格桑花开

201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201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辞简短事迹 ---2013年2月央视播出 一、林俊德---纵死终令汗竹香 颁奖辞 大漠,烽烟,马兰。平沙莽莽黄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剑河风急云片阔,将军金甲夜不脱。战士自有战士的告别,你永远不会倒下!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胡占凡这样评价林俊德: 把能够拥有的时光都献给了岗位,最后还在向目标冲锋。这是一位真正用信念撑起生命尊严的军人。 推选委员张瑞敏说: 以智殉国,铸就成中华民族的铜墙铁壁;致死攻坚,绽放成死亡之海的倔 强马兰。 事迹: 林俊德入伍52年,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倾尽心血,在癌症晚期,仍以超常的意志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临终前,林俊德交待:把我埋在马兰。马兰,一种在“死亡之海”罗布泊大漠中仍能扎根绽放的野花。坐落在那里的中国核试验基地,就是以这种野花来命名的 二、陈斌强---孝更绝伦足可矜 颁奖辞 小时候,这根布带就是母爱,妈妈用它背着你。长大了,这布带是儿子的深情,你用它背着妈妈。有一天,妈妈的记忆走远了,但爱不会,它在儿女的臂膀上一代代传承。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杜玉波这样评价陈斌强: 陈斌强自身的朴实行为给他的学生,也给整个社会上了极为生动的一课。他是一个真正有师德的好老师。 推选委员吴孟超说: 陈斌强付出的孝心,不仅抚慰母亲,也抚慰每一位中国人的心,这种中华民族朴素而真挚的人性之美可以作为社会的良药。 事迹: 陈斌强9岁时父亲车祸去世,妈妈独自抚养三个孩子长大。2007年,妈妈得了老年痴呆症,丧失了日常生活能力。为了能每天亲自照顾母亲,他每天用一根布条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骑着电动车行驶30公里去学校上班。一连五年,风雨无阻带着妈妈上班。 三、何玥---何处春江无月明 颁奖辞

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及人物事迹

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 于敏: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他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他是89岁高龄的于敏。 朱敏才、孙丽娜夫妇:他们走过半个地球,最后在小山村驻足,他们要开一扇窗,让孩子发现新的世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夕阳最美,晚照情浓。信念比生命还重要的一代,请接受我们的敬礼。朱敏才曾是一名外交官,妻子孙丽娜曾是一名高级教师,退休后奔赴贵州偏远山区支教。 赵久富:清水即将漫过家园,最后一次,把红旗在墙上摩平。你带领乡亲们启程,车轮移动的瞬间,心间隐痛。不敢回望,怕牵动一路哭声。五十年间,两度背井离乡,我们的老支书,一生放不下的,不只是白发高堂。他是湖北黄湖移民新村党支部书记赵久富,带领村民重找致富路。 张纪清:一个善良的背影,汇入茫茫人海。他用中国人熟悉的两个字,掩盖半生的秘密。他是红尘中的隐者,平凡的老人,朴素的心愿,清贫的生活,高贵的心灵。炎黄不是一个名字,是一脉香火,为我们点燃。他是江苏江阴市民张纪清,27年署名“炎黄”捐款,建敬老院、希望小学。 陶艳波:“他的四周寂静下来,你的心完全沉没。除了母爱你一无所有,但也要横下心和命运争夺。十六年陪读,你是他的同桌,你作他的耳朵,让他听见这世界的轻盈,也听见无声的爱。”48岁的陶艳波,辞职陪着失去听说能力的儿子一起上学,12年苦读,儿子如愿考上了大学。 木拉提·西日甫江:钢的意志,铁的臂膀,每天都在与死亡的狂沙较量。危险无处不在,他用胸膛作盾牌;为了同胞的安宁,他选择了翱翔。高飞的猎鹰,他绝不孤独,因为身后是人民!他是新疆和田地区公安局民警木拉提?西日甫江,数十次将暴恐犯罪活动打击在预谋之中。 肖卿福:偏见如同夜幕,和大山一起把村庄围困。他来的时候,心里装着使命,衣襟上沾满晨光。像一名战士,在自己的阵地上顽强抵抗;像一位天使,用温暖驱赶绝望。医者之大,不仅治人,更在医心,他让阳光重新照进村庄。他是江西赣州于都县皮防所支部书记、皮防科科长肖卿福。 朱晓晖:十三年相守,有多少日子,就有多少道沟坎。命运百般挤兑,她总咬紧牙关。寒风带着雪花,围攻最北方的一角。这小小的车库,是冬天里最温暖的宫殿。她病中的老父亲,是那幸福的王。她是朱晓晖,为给父亲治病,她辞掉报社的工作,欠下一身债务,周末还给“债主”的孩子补习。 师昌绪:忧国不谋生。八载隔洋同对月,一心挫霸誓归国,归来是你的梦,盈满对祖国的情,有胆识,敢担当,空心涡轮叶片,是你送给祖国的翅膀,两院元勋,三世书香,一介书生,国之栋梁。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201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名片】 1.黄旭华:中国核潜艇之父 黄旭华,男,87岁,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颁奖辞】 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三十载赫赫而无名,花甲年不弃使命。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推荐理由】 阎肃:试问大海碧波,何谓以身许国?青丝化作白发,依旧铁马冰河。磊落平生无限爱,尽付无言高歌! 胡占凡:抛家舍业,隐姓埋名,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却把名利看的淡如水。黄旭华,以及许许多多像黄旭华这样的人,是中国知识分子中最优秀的一群。 孙伟:中华民族从没有像今天一样需要海洋,而在走向海洋的过程中,更需要一份走向海洋的刚强。 【名片】 2.刘盛兰:高龄老人拾荒助学子 刘盛兰,男,91岁,山东省烟台市蚕庄镇柳杭村村民,“五保”老人。刘盛兰是位普通村民,年轻时在外打工,后来在一家企业作保管员。73岁的时候,老伴去世,他成了孤寡老人。

【颁奖辞】 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 【推荐理由】 陈雨露:走过古稀,走过耄耋,老人没有更多的言语,独以无声的行动,有力诠释着一个伟大民族对教育的深刻理解。 吴孟超:一位普通的老人,靠拾荒资助贫困学生,人届九旬仍不间断。正是这份爱心,这份执着,感动着身边的人。 【名片】 3.陈俊贵:守墓老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尼勒克县乔尔玛筑路解放军指战员烈士陵园管理员。 陈俊贵,男,汉族,55岁,。1979年,陈俊贵随所在部队到新疆参加修筑天山深处杜库公路的大会战。1980年4月6日,部队被暴风雪围困在天山深处,面临断炊的危险。 【颁奖辞】 只为风雪之夜一次生死相托,你守住誓言,为我们守住心灵的最后阵地,洒一碗酒,那碗里是岁月峥嵘;敬一个礼,那是士兵最真的情义。雪下了又融,草黄了又青,你种在山顶的松,岿然不动。

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详细版)

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 “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评选”颁奖典礼于2013年2月19日晚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罗阳、林俊德、李文波、张丽莉、陈家顺、陈斌强、周月华艾起夫妇、何玥、高秉涵、高淑珍被选为年度人物。 本届获奖者来自全国各地,身份各异却都有着打动人心的感人事迹:航空英模罗阳用生命托起战机,最终倒在工作岗位上;科学家林俊德一生奉献给核事业,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刻;海军气象工程师李文波在南海默默守礁20年,为气象观测做出巨大贡献;被网民赞为最美女教师的张丽莉为救出学生失去双腿;“民工”局长陈家顺为保障农民工利益多次到企业卧底打工;孝子陈斌强坚持五年背着生病母亲上下班,为年轻人作出榜样;乡村医生周月华趴在丈夫艾起的背上坚持20多年在大山中行医;12岁女孩何玥因病去世,把器官捐献给他人;台湾老兵高秉涵为上百位老兵带回骨灰;农家妇女高淑珍坚持14年以家庭的力量撑起爱心小院。此外,评选还向公安部湄公河“105案”专案组表达了特别致敬。 林俊德 纵死终令汗竹香 主要事迹 林俊德,中国工程院院士、总装备部某基地研究员林俊德,2012年病逝。林俊德入伍52年,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倾尽心血,在癌症晚期,仍以超常的意志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临终前,林俊德交待:把我埋在马兰。马兰,一种在“死亡之海”罗布泊大漠中仍能扎根绽放的野花。坐落在那里的中国核试验基地,就是以这种野花来命名的。 颁奖辞 大漠,烽烟,马兰。平沙莽莽黄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剑河风急云片阔,将军金甲夜不脱。战士自有战士的告别,你永远不会倒下! 推选委员胡占凡:把能够拥有的时光都献给了岗位,最后还在向目标冲锋。 这是一位真正用信念撑起生命尊严的军人。 推选委员张瑞敏:以智殉国,铸就成中华民族的铜墙铁壁;致死攻坚,绽放成死亡之海的倔强马兰。[ 陈斌强 孝更绝伦足可矜 主要事迹 陈斌强,38岁,浙江磐安县冷水镇中心学校初中语文教师。 陈斌强9岁时父亲车祸去世,妈妈独自抚养三个孩子长大。2007年,妈妈得了老年痴呆症,丧失了日常生活能力。为了能每天亲自照顾母亲,他每天用一根布条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骑着电动车行驶30公里去学校上班。 一连五年,风雨无阻带着妈妈上班。 颁奖辞 小时候,这根布带就是母爱,妈妈用它背着你。长大了,这布带是儿子的深情,你用它背着妈妈。有一天,妈妈的记忆走远了,但爱不会,它在儿女的臂膀上一代代传承。 推选委员杜玉波:陈斌强自身的朴实行为给他的学生,也给整个社会上了极为生动的一课。他是一个真正有师德的好老师。 推选委员吴孟超说:陈斌强付出的孝心,不仅抚慰母亲,也抚慰每一位中国人的心,这种中华民族朴素而真挚的人性之美,可以作为社会的良药。 [4] 1

感动中国2013年度十大人物

感动中国2013年度十大人物 本文是关于感恩励志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感动中国2013年度十大人物 相关文章: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相关文章: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相关文章:2014感动中国颁奖词 相关文章: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 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的《感动中国》已经走过十年。第十一届《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颁奖典礼》已于与2013年2月19日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感动中国2013十大人物正式揭晓。 感动中国2013十大人物分别是:林俊德、陈斌强、何玥、陈家顺、高淑珍、张丽莉、李文波、高秉涵、周月华、罗阳。特别奖授予湄公河“105案”专案组。 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十位获奖人来自社会各个阶层,身份和年龄相差悬殊,但他们的事迹都具有打动人心灵的感动特质: 1、林俊德:纵死终令汗竹香,科学家林俊德一生奉献给核事业,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刻; 2、陈斌强:孝更绝伦足可矜,孝子陈斌强坚持五年背着生病母亲上下班,为年轻人作出榜样; 3、何玥:何处春江无月明,12岁女孩何玥因病去世,把器官捐

献给他人; 4、陈家顺:动人以行不以言,“民工”局长陈家顺为保障农民工利益多次到企业卧底打工; 5、高淑珍:爝火燃回春浩浩,农家妇女高淑珍坚持14年以家庭的力量撑起爱心小院; 6、张丽莉:冰雪为容玉作胎,被网民赞为最美女教师的张丽莉为救出学生失去双腿; 7、李文波:能受天磨为铁汉,海军气象工程师李文波在南海默默守礁20年,为气象观测做出巨大贡献; 8、高秉涵:悲莫悲兮生别离,台湾老兵高秉涵为上百位老兵带回骨灰; 9、周月华:清香传得天心在,乡村医生周月华趴在丈夫艾起的背上坚持20多年在大山中行医; 10、罗阳:长使英雄泪满襟,航空英模罗阳用生命托起战机,最终倒在工作岗位上; 特别奖:湄公河“105案”专案组,评选还向公安部湄公河“105案”专案组表达了特别致敬。 尽管有些获奖人物的事迹已经广为人知,但经过《感动中国》全新的阐释,仍然再次深深打动了现场观众,节目组在过去一年中深入基层,挖掘了不少优秀的普通人楷模,今年的获奖者中还有一位是2000年以后出生的孩子,这创造了《感动中国》获奖者年龄新低。这些获奖人物的事迹,构成了当代中国人的群像,引发了现场观众强

2016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2016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2016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于2017年2月8日晚8时04分在央视一套播出,以下为2016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及事迹。 1、2016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第一位:功勋科学家孙家栋 颁奖词:少年勤学,青年担纲,你是国家的栋梁,导弹卫星嫦娥北斗,满天星斗璀灿,写下你的传奇,年过古稀未伏枥,犹向苍穹寄深情。感动中国2016年度获奖者孙家栋。 人物事迹:功勋科学家孙家栋。孙家栋,87岁,中科院院士、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的一生与中国航天的多个第一密切相连。孙家栋是中国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是中国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资源探测卫星、北斗导航卫星等第二代应用卫星的工程总师,是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他领导下所发射的卫星奇迹般地占整个中国航天飞行器的三分之一。2009年,获得中国国家最高科技奖。 2、2016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第二位:火海救人英雄王锋 颁奖词:面对一千度的烈焰,没有犹豫没有退缩,用生命助人火海逃生,小巷中带血的脚印,剩下你的无私和无畏,高贵的运动浴火涅槃,在人们的心中永生。 人物事迹:火海救人英雄王锋。王锋,男,38岁,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广阳镇古城村人。2016年5月18日凌晨,南阳市卧龙区西华村一栋民宅突发大

火,浓烟迅速吞没了整栋楼房。租住在一楼的王锋发现火情后,义无反顾地三次冲入火场救人,20多位邻居无一伤亡。第三次从火场出来时,王锋已快被烧成了“炭人”,浑身都是黑的,神智已不清醒。从住处到临近的张衡路口,大约五六十米的距离,一路上都留下了他血染的脚印,王锋的事迹报道后,全国各地爱心人士纷纷慷慨解囊捐款相助,至5月底捐款达250余万元。10月1日下午,王锋因多脏器衰竭离开了人世。 3、2016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第三位:最美教师支月英 颁奖词:你跋涉了许多路,总是围绕着大山,吃了很多苦,但给孩子们的都是甜,坚守才有希望,这是你的信念,三十六年,绚烂了两代人的童年,花白了你的麻花辫。 人物事迹:扎根乡村36年的最美教师支月英。支月英,女,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教师。1980年,江西省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时年只有十九岁的南昌市进贤县姑娘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离乡镇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36年来支月英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 4、2016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第四位:大学生村官秦玥飞 颁奖词:在殿堂和田垄之间,你选择后者,脚踏泥泞俯首躬行,在荆棘和贫穷中拓荒,洒下的汗水是青春,埋下的种子叫理想,守在悉心耕耘的大地,静待收获的时节。

(完整word版)2019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2019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钟扬:扎根大地的人民科学家 钟扬长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率领团队在青藏高原为国家种质库收集了数千万颗植物种子;钟扬援藏16年,足迹遍布西藏最偏远、最艰苦的地区,长期的高原工作让他积劳成疾,多次住进医院,但他都没有停下工作。多年来,钟扬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2017年9月25日,钟扬在内蒙古工作途中遭遇车祸,不幸逝世。2018年4月,中宣部授予钟扬“时代楷模”称号。 颁奖辞: 超越海拔六千米 抵达植物生长的最高极限 跋涉十六年 把论文写满高原 倒下的时候 双肩包里藏着你的初心、誓言和未了的心愿 你热爱的藏波罗花不求雕梁画栋 只绽放在高山砾石之间 杜富国:伤情牵动国人心的排雷战士 2018年10月11日下午,在边境扫雷行动中,面对复杂雷场中的不明爆炸物,杜富国对战友喊出“你退后,让我来”,在进一步查明情况时突遇爆炸,英勇负伤,失去双手和双眼,同组战友安然无恙。杜富国的伤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人们通过各种形式向他表达慰问。国防部评价说:杜富国同志面对危险、舍己救人,用实际行动书写了新时代革命军人的使命担当。 颁奖辞: 你退后让我来 六个字铁骨铮铮 以血肉挡住危险 哪怕自己坠入深渊 无法还给妈妈一个拥抱 无法再见妻子明媚的笑脸 战友们拉着手趟过雷场 你听那嘹亮的军歌 是对英雄的礼赞 吕保民:勇斗歹徒的退伍军人 2018年9月8日,吕保民在幸福北街菜市场发现一男子持刀抢劫,上前制止,被歹徒连刺五刀,身受重伤。最后在村民们帮助下,歹徒被制服。吕保民其见义勇为的事迹得到广大群众的赞誉。 颁奖辞: 生在市井

2016年度感动中国2017十大人物名单及事迹汇总

2017年2月8日中央电视台播出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颁奖典礼。获得2016年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荣誉的分别是: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孙家栋、三进火海舍己救人的王锋、在大山深处教书育人36年的支月英、耶鲁大学毕业后回国扎根农村的秦玥飞、训练中壮烈牺牲的舰载机飞行员张超、在平凡岗位上创造非凡业绩的电焊工李万军、让众多患者挺直脊梁的好医生梁益建、红丝带学校创办人郭小平、量子通讯的领跑者潘建伟、焦裕禄式的好干部阿布列林·阿不列孜。并向中国女排表达特别致敬。 2017感动中国人物名单事迹及颁奖词 1.孙家栋:星斗焕文章 【颁奖词】少年勤学,青年担纲,你是国家的栋梁。导弹、卫星,嫦娥,北斗。满天星斗璀璨,写下你的传奇。年过古稀未伏枥,犹向苍穹寄深情。 【人物事迹】孙家栋,87岁,中科院院士、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的一生与中国航天的多个第一密切相连。孙家栋是中国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是中国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资源探测卫星、北斗导航卫星等第二代应用卫星的工程总师,是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他领导下所发射的卫星奇迹般地占整个中国航天飞行器的三分之一。2009年,获得中国国家最高科技奖。 2.王锋:忠义感乾坤 【颁奖词】面对一千度的烈焰,没有犹豫,没有退缩,用生命助人火海逃生。小巷中带血的脚印,刻下你的无私和无畏,高贵的灵魂浴火涅槃,在人们的心中永生。 【人物事迹】王锋,男,38岁,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广阳镇古城村人。2016年5月18日凌晨,南阳市卧龙区西华村一栋民宅突发大火,浓烟迅速吞没了整栋楼房。租住在一楼的王锋发现火情后,义无反顾地三次冲入火场救人,20多位邻居无一伤亡。第三次从火场出来时,王锋已快被烧成了“炭人”,浑身都是黑的,神智已不清醒。从住处到临近的张衡路口,大约五六十米的距离,一路上都留下了他血染的脚印,王锋的事迹报道后,全国各地爱心人士纷纷慷慨解囊捐款相助,至5月底捐款达250余万元。10月1日下午,王锋因多脏器衰竭离开了人世。 3.支月英:芳兰振蕙叶 【颁奖词】你跋涉了许多路,总是围绕着大山;吃了很多苦,但给孩子们的都是甜。坚守才有希望,这是你的信念。三十六年,绚烂了两代人的童年,花白了你的麻花辫。 【人物事迹】支月英,女,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教师。1980年,江西省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时年只有十九岁的南昌市进贤县姑娘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离乡镇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36年来支月英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 4.秦玥飞:君子通大道 【颁奖词】在殿堂和田垄之间,你选择后者,脚踏泥泞,俯首躬行,在荆棘和贫穷中拓荒。洒下的汗水,是青春,埋下的种子,叫理想。守在悉心耕耘的大地,静待收获的时节。 【人物事迹】 秦玥飞,耶鲁大学毕业,现任湖南省衡山县福田铺乡白云村大学生村官、黑土麦田公益(Serve for China)联合发起人。大学毕业时,秦玥飞选择回到祖国农村服务,至今已是第六个年头。 2011年,秦玥飞到衡山县贺家乡任大学生村官,为当地改善水利灌溉系统,硬化道路、安装路灯,修建现代化敬老院,为乡村师生配备平板电脑开展信息化教学……2013年被评为央视“最美村官”,立个人一等功一次。2014年服务期满,秦玥飞认为“输血”并非最可持续的乡村发展模式,放弃提拔机会,转至白云村续任大学生村官,用“造血”建设乡村。他带领村民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山茶油产业,通

2018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及人物事迹(全)

回望2018年,有哪些面孔曾经让我们凝视?有哪些声音让我们倾听?有哪些瞬间让我们心动?风雨兼程这一年,我们也许有很多遇到,也会有很多错过。然而回望来路的时候,我们不愿意错过,那一次又一次的感动。此刻,让我们借助《感动中国》的舞台向他们致敬! 【钟扬】扎根大地的人民科学家 【颁奖词】超越海拔六千米,抵达植物生长的最高极限,跋涉十六年,把论文写满高原。倒下的时候双肩包里藏着你的初心、誓言和未了的心愿。你热爱的藏波罗花,不屑于雕梁画栋,只绽放在高山砾石之间。 【人物事迹】 钟扬长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率领团队在青藏高原为国家种质库收集了数千万颗植物种子;钟扬援藏16年,足迹遍布西藏最偏远、最艰苦的地区,长期的高原工作让他积劳成疾,多次住进医院,但他都没有停下工作。多年来,钟扬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2017年9月25日,钟扬在内蒙古工作途中遭遇车祸,不幸逝世。2018年4月,中宣部授予钟扬“时代楷模”称号。 【杜富国】伤情牵动国人心的排雷战士 【颁奖词】你退后,让我来!六个字铁骨铮铮,以血肉挡住危险,哪怕自己坠入深渊。无法还给妈妈一个拥抱,无法再见妻子明媚的笑脸,战友们拉着手趟过雷场。你听,那嘹亮的军歌是对英雄的礼赞! 【人物事迹】 2018年10月11日下午,在边境扫雷行动中,面对复杂雷场中的不明爆炸物,杜富国对战友喊出“你退后,让我来”,在进一步查明情况时突遇爆炸,英勇负伤,失去双手和双眼,同组战友安然无恙。杜富国的伤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人们通过各种形式向他表达慰问。国防部评价说:杜富国同志面对危险、舍己救人,用实际行动书写了新时代革命军人的使命担当。

历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名单(2002-2016)

新东方在线高考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a410239507.html,/)网友分享历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名单(2002-2016) 2015年 吴锦泉:热心公益的磨刀老人 张宝艳、秦艳友:宝贝回家寻子网创办者 郎平:率领中国女排重回世界之巅 屠呦呦:中国首位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本土科学家 阎肃:琴弦上的放歌者 徐立平:雕刻火药的大国工匠 莫振高:鞠躬尽瘁的化缘校长最好的校长爸爸 官东:“东方之星”客轮救援“男神” 买买提江·吾买尔:促进民族团结的基层村干部 王宽:为养育孤儿卖唱的老艺术家 抗战老兵、爱国侨胞:特别奖(特别致敬) 2014年 于敏:带领科研团队实现氢弹研究突破的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 朱敏才&孙丽娜:放弃安逸生活坚持在贵州山区义务支教的退休外交官朱敏才、孙丽娜夫妇 赵久富:背井离乡、为南水北调做出巨大奉献的基层干部 张纪清:默默捐款20余年从不留真名,成为一座城市精神坐标的普通市民 陶艳波:为了能让失聪的儿子接受正常教育,和儿子同桌16年的爱心妈妈 木拉提·西日甫江:打击暴恐分子嚣张气焰、被誉为大漠“猎鹰”的新疆民警 肖卿福:对麻风病人不离不弃,守望麻风村数十年的医生 朱晓晖:十几年如一日,无微不至照顾瘫痪父亲的孝女 师昌绪: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2014年逝世的科学家

新东方在线高考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a410239507.html,/)网友分享陇海大院:接力帮助残疾邻居、创建美丽家园的居民大院 埃博拉病毒中国援非医疗队:特别奖(特别致敬) 2013年 黄旭华:默默奉献30年的中国核潜艇之父 刘盛兰:年届90仍然坚持拾荒助学的山东老人 陈俊贵:为报答战友深情,几十年守护天山筑路士兵墓园的老兵 段爱平:努力改变乡村面貌的基层好村官 沈克泉&沈昌健:35年前仆后继、追逐梦想的“油菜花父子” 格桑德吉:最美教师,西藏墨脱山区教师 胡佩兰:退休后20年坚持每天出诊的河南仁医 姚厚芝:身患重病,耗时3年绣出《清明上河图》为子女筹学费的慈母 方俊明:荣誉迟到28年而一生不悔的湖北见义勇为好市民 龚全珍:守护开国将军梦想,为群众服务的道德楷模 载人航天英雄:特别奖(特别致敬) 2012年 林俊德:一生奉献给核事业,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刻的科学家 陈斌强:坚持5年背着生病母亲上下班的孝子 何玥:因病去世并捐献器官的12岁女孩 陈家顺:为保障农民工利益,多次到企业卧底打工的“民工”局长 高淑珍:坚守14年,以家庭的力量撑起爱心小院的农家妇女 张丽莉:为救出学生失去双腿的“最美女教师” 李文波:在南海默默守礁20年,为气象观测作出巨大贡献的海军气象工程师 高秉涵:为上百位老兵带回骨灰的台湾老兵

2013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篇一2013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2013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1、黄旭华——誓言无声 中国核潜艇之父 黄旭华,男,87岁,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颁奖辞 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三十载赫赫而无名,花甲年不弃使命。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推选理由 阎肃试问大海碧波,何谓以身许国?青丝化作白发,依旧铁马冰河。磊落平生无限爱,尽付无言高歌! 胡占凡抛家舍业,隐姓埋名,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却把名利看的淡如水。黄旭华,以及许许多多像黄旭华这样的人,是中国知识分子中最优秀的一群。

孙伟中华民族从没有像今天一样需要海洋,而在走向海洋的过程中,更需要一份走向海洋的刚强。 2、刘盛兰——崇仁厚德 高龄老人拾荒助学子 刘盛兰,男,91岁,山东省烟台市蚕庄镇柳杭村村民,“五保”老人。刘盛兰是位普通村民,年轻时在外打工,后来在一家企业作保管员。73岁的时候,老伴去世,他成了孤寡老人。颁奖辞 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推选理由 陈雨露走过古稀,走过耄耋,老人没有更多的言语,独以无声的行动,有力诠释着一个伟大民族对教育的深刻理解。 吴孟超一位普通的老人,靠拾荒资助贫困学生,人届九旬仍不间断。正是这份爱心,这份执着,感动着身边的人。

3、陈俊贵——心比金坚 守墓老兵 陈俊贵,男,汉族,55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尼勒克县乔尔玛筑路解放军指战员烈士陵园管理员。1979年,陈俊贵随所在部队到新疆参加修筑天山深处杜库公路的大会战。1980年4月6日,部队被暴风雪围困在天山深处,面临断炊的危险。 颁奖辞 只为风雪之夜一次生死相托,你守住誓言,为我们守住心灵的最后阵地,洒一碗酒,那碗里是岁月峥嵘;敬一个礼,那是士兵最真的情义。雪下了又融,草黄了又青,你种在山顶的松,岿然不动。 推选理由 李小林“义薄云天”是对陈俊贵最好的评价, 他以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尊崇的“义”。 黄宏一口干粮挽救了一条生命,一句嘱托守护了一生。守墓,守望的是战友情。向伟大的战友致敬!

201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汇总

201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汇总

201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汇总 【吴锦泉高节卓不群】 【颁奖词】窄条凳,自行车,弓腰扛背,沐雨栉风。身边的人们追逐很多,可你的目标只有一个。刀剪越磨越亮,照见皱纹,照见你的梦。吆喝渐行渐远,一摞一摞硬币,带着汗水,沉甸甸称量出高尚。 【人物事迹】2010年8月9日,吴锦泉收听广播时得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将磨刀挣来的硬币凑上1000元钱送给红十字会捐给灾区。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吴锦泉得知此消息后,将两年来走街串巷替人磨刀挣下的1966.2元辛苦钱,通过红十字会捐给灾区。自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累计捐款37000多元钱。吴锦泉,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五星村一名普通村民,如今年过八旬,仅靠磨刀为生,生活并不富裕,老两口还住在三间破旧的瓦房里,但他关心社会,为村里修桥补路,去福利院看望孤儿,将自己的辛苦钱毫无保留地捐献出来。 【张宝艳秦艳友阳春布德泽】

【颁奖词】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宝贝回家,路有多长?茫茫暗夜,你们用父母之爱,把灯火点亮。三千个日夜奔忙,一千个家庭团聚。你们连缀起星星点点的爱,织起一张网。网住希望,网住善良。 【人物事迹】1992年,儿子的一次意外走失,让张宝艳、秦艳友夫妇体会到了走失孩子后的焦急,此后他们开始关注寻亲信息,并尝试为丢失孩子的父母提供帮助。2007年,夫妇二人建起“宝贝回家寻子网”,帮助家长们寻找孩子。为了运营好网站,张宝艳辞去工作成了一名全职志愿者。2009年,张宝艳提出的“关于建立打击拐卖儿童DNA数据库的建议”得到公安部采纳,DNA 数据库为侦破案件、帮被拐儿童准确找到亲人,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成立8年来,“宝贝回家寻子网”不断壮大,志愿者发展到15万多人,遍布全国各地,成为照亮宝贝回家路的一支中坚力量。目前,“宝贝回家”寻子网是唯一与公安部打拐办合作的全国性寻子网站,截至2015年11月,“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帮助超过1200个被拐及走失的孩子寻找到亲人。 【郎平雄心志四海】 【颁奖词】临危不乱,一锤定音,那是荡气回肠的一战!拦击困难、挫折和病痛,把拼博精神如钉子般砸进人生。一回回倒地,一次次跃起,一记记扣杀,点染几代青春,唤醒大国梦想。因排球而生,为荣誉而战。一把铁榔头,一个大传奇! 【人物事迹】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女排决赛,中美巅峰对决,身高1米84的中国女排主攻手郎平击溃了美国女排的防线,帮助中国女排登上了冠军的

2013感动中国十大英雄人物事迹、颁奖词及推选委员的讲话

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 “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评选”颁奖典礼已于2013年2月19日晚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林俊德、陈斌强、何玥、陈家顺、高淑珍、张丽莉、李文波、高秉涵、周月华艾起夫妇、罗阳被选为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1、林俊德:纵死终令汗竹香 【简介】:林俊德,中国工程院院士、总装备部某基地研究员林俊德,2012年病逝。 林俊德入伍52年,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倾尽心血,在癌症晚期,仍以超常的意志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临终前,林俊德交待:把我埋在马兰。马兰,一种在“死亡之海”罗布泊大漠中仍能扎根绽放的野花。坐落在那里的中国核试验基地,就是以这种野花来命名的。 【颁奖词】:他一生就做了一件事,但却是新中国血脉中,激烈奔涌的最雄壮力量。细推物理即是乐,不用浮名绊此生。遥远苍穹,他是最亮的星。 胡占凡:把能够拥有的时光都献给了岗位,最后还在向目标冲锋。这是一位真正用信念撑起生命尊严的军人。 张瑞敏:以智殉国,铸就成中华民族的铜墙铁壁;致死攻坚,绽放成死亡之海的倔强马兰。 2、陈斌强:孝更绝伦足可矜 【简介】:陈斌强,38岁,浙江磐安县冷水镇中心学校初中语文教师。 陈斌强9岁时父亲车祸去世,妈妈独自抚养三个孩子长大。2007年,妈妈得了老年痴呆症,丧失了日常生活能力。为了能每天亲自照顾母亲,他每天用一根布条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骑着电动车行驶30公里去学校上班。一连五年,风雨无阻带着妈妈上班。 【颁奖词】:小时候,这根布带就是母爱,妈妈用它背着你。长大了,这布带是儿子的深情,你用它背着妈妈。有一天,妈妈的记忆走远了,但爱不会,它在儿女的臂膀上一代代传承。 杜玉波:陈斌强自身的朴实行为给他的学生,也给整个社会上了极为生动的一课。他是一个真正有师德的好老师。 吴孟超:陈斌强付出的孝心,不仅抚慰母亲,也抚慰每一位中国人的心,这种中华民族朴素而真挚的人性之美,可以作为社会的良药。 3、何玥:何处春江无月明 【简介】:何玥,女,12岁,广西桂林人,小学生。 2012年4月,何玥即将小学毕业,却被查出患有高度恶性小脑胶质瘤,住院进行了第一次手术。9月初,病情突然复发二次入院,肿瘤已扩散至脑部组织。当听说自己的生命只剩三个月时,她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11月17日,小何玥脑死亡,父亲根据她的遗愿将她的肾和肝捐给了三个人。 【颁奖词】:正是花样年华,你却悄然离开。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从枝头散落,留得满地清香。命运如此残酷,你却像天使一样飞翔。你来过,你不曾离开,你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闪光,把人间照亮。 时文朝:12岁的小女孩坦然面对生死已属难能,在病痛中还不忘善济他人。这一场生命最后的告别,不知敲动了多少人的心灵,平凡善举,可以开启一个有爱的未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