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管道穿越铁路防护涵施工方案(钢筋混凝土框架涵顶进施工)

管道穿越铁路防护涵施工方案(钢筋混凝土框架涵顶进施工)

管道穿越铁路防护涵施工方案(钢筋混凝土框架涵顶进施工)
管道穿越铁路防护涵施工方案(钢筋混凝土框架涵顶进施工)

K260+092 1-3×2.5m、K260+170 1-3×2.5m钢筋砼框架涵顶进施工方案

国际旅游度假区大道

管道穿越西环铁路防护涵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1《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道部令第29号)

1.2《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2005)

1.3《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

2.1-2005)

1.4《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1000

2.

3.2005)

1.5《铁路桥涵混凝土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TB1000

2.4-2005)

1.6《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TB1000

2.5-2005)

1.7《铁路工程建设标准局部修订条文汇编》;(2009)

1.8《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

1.9《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1-2010)

2.0《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2-2010)

2.1 国际旅游度假区大道管道穿越西环铁路桥防护涵施工图

二、工程概况

2.1天然气管道、给水管道和电力等管线分别在大道跨线桥两侧下穿海南西环铁路线,是国际度假城的重要基础设施,根据铁路技术管理规程分别于西环线K260+092和K260+170设铪1-

3.0*2.5m框架涵,防护管线。防护涵采用现场预制、顶入法施工。

2.2地形、地貌及气象特征:

国信(海南)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拥有的国际度假城土地总面积近6000亩,度假城地处海南省乐东县,沿海岸线6500余米,地处北纬18024′,东经108039′,距环岛西线高速5公里、三亚凤凰国际机场88公里、尖峰岭国际森林公园12公里。属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25-26度,光照充足,植被繁茂,海洋浮游生物丰富,海水可利用价值高,被誉为“天然温室,植物天堂,蓝色宝地”。

2.3地层岩性

根据已有工程地质材料,拟防护涵沿线地质条件根据岩性特征由上而下分为:①、②、③、④、⑤、⑥、⑦七个工程地质层,现分述如下:

①层粗纱(Q4m):浅黄、黄色,稍湿~饱和,松散~稍密状,厚

- 1 -

度6.00~10.00m。

②层淤泥质粉粘土(Q4m):呈透镜体状分布,浅灰、灰色,流塑~

软塑壮,厚度2.00~4.00m。

③层粘土(Q1m):灰黄色,可塑-硬塑料,厚度10.00~15.00m。

④层粉质粘土(N2m):灰色,可塑-硬塑状,厚度10.00~20.00m。

⑤砂质粘性土(Q e1):灰黄、灰白、灰褐色,可塑、硬塑状,厚度

3.00~8.00 m。

⑥强风化花岗岩(T3Y):褐黄、灰白色,裂隙发育,岩体破碎,

厚度2.00~5.00 m。

⑦中等-微风化花岗岩(T3Y):灰白色, 裂隙较发育,岩体较完整,

厚度大。

2.4相关铁路及铁路设备概括

2.4.1 海南西环铁路线路全长342.26km。北起海口市,自海口站引出后,向西经老城、临高、洋浦、东方、崖城等,接入三亚市海南西环线三亚站。西环铁路为非电气化、单线、无缝铁路。拟建框架涵处既有西环铁路以路堤形式通过,轨面标高16.15m位于直线区段。

2.4.2钢筋混凝土框架涵箱涵

拟设框架涵分别位于西环线K260+092和K260+170处,框架涵穿越既有海南西环线正线一股道,框架涵出入口设检查井.框架涵净宽 3.0m,净高2.5m,顶板厚0.40m,底板厚0.55m,长度为在既有铁路两端各长出路堤护道外不小于5m。框架箱涵采用现场预制,顶入法施工。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抗渗等级不小于P8,两端检查井外用混凝土封堵端墙。

K260+092 1-3.0*2.5m铪框架涵,涵长44.06m,为防护给水管、中水管、电力和电信管线而设,最小埋深0.4m,路肩以下埋深1.5m。检查井位于左右侧路基坡脚外各不小于15m,(安全保护距离)。防护涵分为三节,位于线路下部分涵节长15m,采用顶入法施工,其余两节各15m 和14m涵长采用明挖现浇施工。防护涵内设有球墨铸铁给水管1条,管径DN600,管壁厚8mm,工作压力1.0MPa;球墨铸铁中水管1条,管径

DN150,管壁厚8 mm,工作压力1.0MPa;PVC电力管6条,管径150;

电信管K260+170 1-3.0*2.5m铪框架涵,涵长50.06m,为防护燃气管道而设,最小埋深1.8m,路肩以下埋深3.1m,涵内设C20混凝土支墩,检查井位于左右侧路基坡脚外各不小于15m,(安全保护距离)和20m (设排气管)。防护涵分为三节,位于线路下部分涵节长19m,采用顶入法施工,其余两节各15m和16m涵长采用明挖现浇施工。防护涵内设有两根管为DN200、工作压力6.4MPa、直缝电阻焊钢管,管壁厚5.2mm,管材X52;采用3层PE加强极防腐。

框架涵顶进前采用D16施工便梁和4根直径1m长度8m的C25混凝土挖孔桩对铁路进行架空加固。

在拟建结构顶进后与路基间留下的空隙采用填水泥稳定砂砾并注浆的方法进行处理。

铁路架空撤除后应及时恢复既有线路,补充道碴,并对线路进行沉降整修和通车后线路养护。

3、框架箱涵主体结构防水

主体结构防水采用箱涵顶面及侧面上部20cm铺设 TQF-1(JS-18)型防水层。具体设置方法如下:从下至上:聚氨酯防水涂料+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钢筋网水泥砂浆防护层(厚度3cm)。搭接处设置方法为:聚氨酯防水涂料+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聚氨酯防水涂料+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钢筋网水泥砂浆防护层,搭接长度应大于10cm。详细施工方法请施工单位严格按照《铁路混凝土桥梁桥面TQF-1型防水层施工细则》执行。

4、顶进涵工程数量:

主体结构采用C40钢筋混凝土;检查井井壁及井筒采用C30混凝土;检查井盖板采用C30钢筋混凝土。

三、施工组织机构及劳力组织

3.1施工组织机构设置

大道跨线桥第Ⅱ标段施工管理机构图

中铁局集团路工程有限公司工程第标段项目经理部

项目经理:

项目总工:

作业二队综合办公室

安全质量部物

施工技术部

3.2 项目部人员表

项目部人员表

序号姓名职务职称其他

1 项目经理工程师

2 项目副经理工程师

3 项目总工工程师

4 安质部长工程师

5 工程部长工程师

6 物质部长材料员

7 工程师测量主管

8 助理工程师技术员

9 助理工程师实验员

3.3顶进作业组织表

顶进作业组织表

一指

1、现场全面指挥;

2、指挥协调各岗位有序、同步作业;

3、组织召开现场交班会;

4、落实各种技术措施的实施,确保既有线行车

安全。

二物

1、应急物资的计划、采购、管理、使用;

2、既有线防护,线路观测、监护;

3、确保现场机械设备正常运转;

4、策划实施现场文明施工;

5、现场安全监督;

6、应急抡修。

三现

1、顶进作业中的标高、轴线测量;

2、做好顶进、测量记录;

3、纠正措施的制定、监督、实施。

四保

施工现场治安管理及地方协调工作。

3.4劳动力组织

劳动力表

序号施工队工种人员其他

1

涵洞

施工队涵洞工 20

2 线路工 10

3 吊装工 2

4 电焊工 4

5 电工 2

6 杂工10

四、施工工期及计划安排

4.1施工工期:计划2011年10月 20日开工,2012年2月17日

竣工,工期120天。

4.2详细施工安排见施工进度图。

五、质量目标

合格。

六、施工工艺及方法

6.1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对框架涵起指导施工、控制质量、保证安全的作用,因此我们在

开工前认真编写施工方案,针对顶进框架涵施工方案我们查阅了图纸、施工规范、验收标准、运营单位的规定规章及相关文件等资料,尽可能使之完善,详实,真正起到指导施工的作用。

6.2框架涵身预制工艺

在滑板上绑扎底板钢筋→安装斜梗及底板模板→灌注底板混凝土→养护→安装边墙内模→绑扎边墙及顶板钢筋→分层安外模→灌注边墙及顶板混凝土→养护→拆模→做框架桥身防水层防护层。

6.3顶进施工工艺

工作坑开挖滑板、导向墩后背箱身预制防水层线路加固顶进恢复线路出、入口附属工程缺口回填

6.4施工方法

在保证排水和地下管线安全的前提下开挖工作坑,修筑后背及滑板,设置润滑隔离层,在润滑隔离层上预制钢筋混凝土箱身,完成挖孔桩施工和架空梁的安置,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开始试顶与顶进作业,顶进作业完成后恢复线路,施工出入口附属工程。

6.4.1基坑降水施工

基坑降水主要是通过降水井抽水及时降低含水层的水头高度,防止基坑边坡垮塌、底板突涌、基坑面窿起等不良现象的发生,保证基坑的安全稳定性,确保基坑开挖工程和后续施工的顺利进行。

当土方开挖至设计基底标高时,在垫层外侧0.4m处,开挖宽0.4m,深0.3m 的排水沟,沿基坑坡底周边设二道,而后填满碎石,形成排水盲沟系统,每基坑设集水井2个,集水井0.5m*0.5m*0.6m,井壁采用M5红砖砌筑,井底铺0.3m

厚的碎石,以免泥砂堵塞水泵,排水沟和集水井保持0.1m的高差。

沿基坑坡顶设一道用M5水泥砂浆砌红砖,厚0.12,高0.3m挡水墙,四周向外5%坡度组成排水,堵水系统,防止地表面水流入基坑内。

由于地下水水位埋深为6.8~8.6m,变幅2.0m,基坑内地下水,我部2011年10月19日开挖K260+092、K260+170防护涵基坑,2011年10月20日四台内燃单级离心污水泵出口直径250mm水泵24小时不间断抽水至2011年12月20日结束,抽水台班共计:720个台班;

6.4.2工作坑开挖及防护

在保证排水和地下管线安全的前提下开挖工作坑。土方开挖以人力开挖为主,人力运土。工作坑顶边距既有线路基坡脚3.0m,周边基坑开挖坡度按照1:1.5坡度进行放坡开挖,工作坑尺寸根据框架涵结构尺寸确定,并在箱身底板前留适当的空顶长度,为确保铁路路基安全,空顶长度设置为10米。工作坑宽度,以工作底板两侧以外各加宽1m,前端底板距开槽坡度1m,基坑周边尤其是靠既有线一侧采用打木桩、编织袋护坡等方法加以防护。

基坑开挖过程中,大量地下水渗透基坑,造成基坑大量积水,且地基无法达到承载力要求,我部建议对此两处防护涵基坑底0.3m砂石混合换填,机械碾压密实,其次浇注0.3mC25砼。

6.4.3修筑后背:

后背采用C30钢筋混凝土后背桩做挡土板,其后砌筑M10浆砌片石后背墙,填后填反压土,施工时,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及施工规范施工,确保后背质量。

6.4.4修筑滑板:

滑板具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中心线与顶进涵设计中心一致。滑板的前端比箱身长1m,后端与顶背相连,滑板两侧比箱身各宽1.0m。对工作坑基底视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处理方案,如对基底进行抛填片石加固,或在滑板内增设一层钢筋网片以提高滑板强度等。采用跳格法控制滑板顶面平整度。滑板顶面做成向顶进方向2‰-5‰的仰坡,以防止顶进时箱身扎头,同时滑板上设置相应的导向设施。

6.4.4.1钢筋施工:

钢筋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作业,涵身钢筋在钢筋加工场集中加工,汽车运输到现场进行人工绑扎安装。

6.4.4.2砼施工:

混凝土在搅拌站拌合,灌车运输,泵车浇注,灌注时为防止砼离析,采用串筒。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振捣砼尽量要使振捣捧垂直插入砼中,并离开模板10cm,振捣时间,每一插点一般为20~30S,直至砼表面泛浆,不再下沉,基本不冒气泡为止,振捣捧移动间距控制Φ50:L≤30cm;Φ20:L≤12cm;确保砼振捣密实。

6.4.5隔离及润滑层施工

滑板顶面养生后,先铺设一层2cm厚水泥砂浆抹面,上面浇一层厚约5mm 石蜡,石蜡油凝固后,撒一层1mm厚的滑石粉,接着铺设两层塑料薄膜,最上面铺设一层油毡纸。

6.4.6预制箱身:

6.4.6.1预制箱身

在润滑隔离层上预制钢筋混凝土箱身,施工时使箱身中线、滑板中线和顶进位置的中心线均在一条直线上。

在箱身前端底板下部做成50厘米长、坡度为1:10的船头坡,以便顶进时将高出箱底的土壤压入箱底,以增加其承载力,防止在顶进过程中箱身出现扎头现象。

箱身模板采用钢模板和木模板相结合的形式。钢模板支撑采用扣碗式钢脚手架、钢管架、方木相结合的形式,根据边墙混凝土灌注时的侧压力, 箱内扣碗钢脚手架布置为沿箱身每0.9m一排,高度方向为每0.6m一排,每排设方木加固,边墙模板内外侧均用钢管或方木打斜支撑加固,斜支撑高度为每0.6m一排,纵向每0.75m一排,梅花形布置。

箱身钢筋混凝土灌注时,分底板、边墙及顶板两次灌注。先灌注底板和墙埂以下部分,之后再绑扎边墙及顶板钢筋,灌注边墙及顶板混凝土。混凝土由搅拌站集中拌制,混凝土运输车运输,混凝土输送泵灌注。振捣方法同滑板。

6.4.7线路防护加固

6.4.

7.1、线路架空人工挖孔桩施工方案

(1)、施工准备

1、熟悉施工图纸,明确施工任务,做好施工技术、安全交底。

2、收齐有关技术资料和施工规范,安全技术规范,施工用电规范;进行场地及附近构筑物、建筑物调查,水电、排污、排水情况调查。

3、认真组织编制好专题施工方案。

4、准备各种隐蔽工程施工记录表、验收签证表格,设计和编制好各种施工图表。

5、作好水电供需计划,材料、工具、设备定购计划和物资调度计划。

6、作好各种进场设备的检查、测试、维修与添置工作。

7、组织劳动力、机械设备进场,并在场地内搭设有关临时设施,安装好施工机械设备。

8、组织专业测量人员搞好场地标高、基本座标控制网点的引测工作,并搞好有关数据、资料的签证手续

9、对参与本工程施工的所有人员进行质量、安全教育,分部分项工程的技术交底深化到每个职工。

(2)、工程测量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定位控制线,测放纵横各控制的主要轴线,在计算出桩位与轴线之间的关系后,依据纵横轴线将每个人工挖孔桩的中心点测设在地表面,并打下木桩标识。桩孔放线定位后,砌筑240宽砖墙护圈,高出地面20cm,外抹2cm厚水泥砂浆防水。将桩孔纵横轴线投放到砖护圈上,并用红油漆作好标识,同时将桩孔纵横轴线投测到桩间土体中心位置,场地内设两个固定水准点,便于控制桩的标高,在成孔过程中,及时复核、调整桩中心位移等。

(3)、主要施工方法与技术措施

1、成孔

桩中心经复核确认无误后,进行成孔施工,首先以桩井中心点为圆心,以二分之一设计桩径加护壁厚度为半径,在地面上划出桩井开挖圈,沿圈外砌井圈,然后开始往下开挖,每挖3米,检查一次桩中心偏差及垂直度。

(1)桩孔护壁

框架涵施工工艺设计

13.1 框架桥(涵)施工工艺标准 13.1.1工艺概述 框架桥(涵)指采用整体式基础,涵身、底板和框架采用钢筋混凝土整体浇筑结构形式的涵洞,一般作为过水涵洞或人行通道。在涵洞顶面无填土时,也称为框架桥,框架桥桥面系结构形式同一般客运专线桥面系。框架涵明挖作业适用于地下水位较低,基坑开挖后基底及坑壁透水较小的地质。涵洞施工前,原基底或经处理后基底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有一定的施工作业场地和材料运输条件。框架涵结构要素见图13.1.1。 图13.1.1 框架涵结构要素 13.1.2作业内容 框架桥(涵)施工主要作业内容有:基坑开挖、基础施工、钢筋加工及安装、涵底板施工、涵身及涵顶板施工、防水层施工、涵背回填、桥面系施工(框架桥)、出入口铺砌施工等。 13.1.3质量标准及验收方法 1、框架涵各部位偏差,应符合表13.1.3-1的规定,混凝土和砂浆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防水层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13.1.3-2的规定。 2、涵身直顺,顶板平直,混凝土表面平整坚实,无蜂窝、麻面。沉降缝直顺、整洁无渗漏。涵洞沉降缝端面应竖直、平整,上下不得交错搭压影响沉降。填缝材料应具有弹韧性、不透水性和耐久性,并应连续填塞密实。 3、进、出口流水顺畅,整洁美观。防水层类型应符合设计要求,应具备防水、耐久、粘结牢固和必要的弹韧性,应按铁道部现行桥涵施工标准的有关规定施工。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座涵全部检查。 13.1.4工艺流程图 框架涵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3.1.4。 施工准备测量放样基坑开挖基础施工涵底板施工材料准备 桥面系施工涵背回填出入口顺接 防水层施工涵身及顶板施工端翼墙施工 图13.1.4 框架涵施工工艺流程图 13.1.5工序步骤及质量控制说明 一、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圆管涵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流程样本

圆管涵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流程 圆管涵安装完成图圆管涵质量保证体系 圆管涵施工工艺流程图圆管涵安装图 一、工程概况:

K0+010涵为1-Φ0.6m钢筋混凝土圆管涵, 涵洞与路线成900交角, 涵洞长6m, 7.5号浆砌片块石一字墙洞头设计, 进口形式为跌水井, 出口形式为排水沟。管节为C30钢筋混凝土, 管身基础为C15片石混凝土, 基坑底采用小型设备夯实。 二、施工准备: 施工前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材料进场及检验 砂、石、水泥、钢筋、石灰等材料已检验合格, 材料进场已满足开工需要。 2、对导线点和高程进行复测, 经确认无误后进行基础原地面清理放样, 打出护桩, 标出基坑轮廓线。 3、所需施工人员和机械已进场。 4、安全防护措施, 基坑防排水, 措施已制定并落实。 5、熟悉施工图纸, 编制了施工方案, 下达技术交底。

三、施工方案 1.涵洞所用管节在厂家集中预制, 现场吊装。 2.涵洞所需砼以及砂浆采用拌和机拌和。 四、施工方法: 1、基础开挖: 基础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开挖, 用挖掘机按放出的开挖轮廓线从上而下开挖, 挖出的土用自卸汽车运走, 基底平面尺寸每边宽出结构边线50cm, 机械开挖至基底标高以上30cm厚时, 停止开挖, 向监理工程师报检, 待检验合格后, 人工修整边坡, 开挖剩余30cm 厚的基坑土方, 平整且夯实基底,然后向监理工程师报检,待地基承载力检验合格后,进行下一步施工。 2、基础施工: 1)基底处理

砂砾垫层回填前先将基顶整平夯实, 并控制基顶标高线, 根据回填砂砾中部和端部厚度不同, 分层进行填筑夯实, 砂砾采用质地坚硬的砂砾石, 不得含有植物、垃圾等杂质, 石子最大粒径不大于50mm, 含泥量不大于5%, 卵石粒径为5mm--60mm, 级配较好, 吸水率不大于5%, 施工前先做好砂砾石的配合比试验确定最佳含水量和分层铺设厚度, 每层全面均匀夯压4-5遍。 2)注意事项: ①铺筑前先行验基, 边坡必须保持稳定, 做好排水措施, 使基坑保持无水状态。 ②钉立标志桩控制填料厚度, 中部垫层底面根据设计要求在同一高程, 在中部和端部不同高度垫层交接处, 基坑底面应挖成阶梯或斜坡搭接, 并按先深后浅顺序进行垫层施工。 ③填毕后不能暴露过久, 及时进行圬工基础浇筑, 并及时回填基坑。 3)质量要求及验收:

穿越铁路顶管施工方案

穿越铁路顶管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甲方提供的设计图纸。 2、国家和行业施工及验收规范、标准及业主规定的技术要求。 3、地理环境及气候状况。 4、国家现行法令、法规,地区颁发的安全、消防、环保、文物等管理规定。 4.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4.2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5、施工技术标准及验收规范 5.1 《输油输气管道线路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Y0401-1998 5.2《石油天然气管道穿越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T4079-2000 二、工程概况 二十七团天然气利用工程全长约4.94Km,高压燃气管线线路用管规格D219×8,穿跨越段用套管规格D426×6,均采用无缝钢管氩电联焊,材质20#,防腐结构3PE。管线在K1+080~K1+097处穿越铁路,长度56m,深度在铁路路基基底向下1.7m,施工方法顶管穿越。 三、准备工作 1、按设计图纸提供的总平面图间距和现场测量,分别挖一处作业坑和一处取帽坑,作业坑除安装必要的设备外,还需配备1台16T吊车,做为吊装设备及取土垂直运输用。鉴于地形条件,作业坑周围可用脚手架搭设防护栏,安全网封挡,以防伤人。 2、设备、材料验收情况 按设计要求和本方案所确定的工程用料和施工分段用料进行充分的准备,并按计划供应到现场。对进场的材料要进行检验,没有出厂检验证明及合格证的材料

不能使用。根据工程实际和本方案所需要的设备必须完好,按时到达现场。 3、顶力计算: 该工程初步设计采用一个作业坑,一个取帽坑,设备采用油压千斤顶,超高压双极柱塞泵,按建筑工程顶管施工操作规程进行顶管施工,顶力公式计算为:P=2πDLf(摩按力采用2.0)最大顶力为:P=2×3.14×0.438×17×2=93.52Kg/cm2,根据上述顶力计算,顶管机功率必须达到400Kg/cm2(包括安全系数)。 4、顶进措施 整个顶管工程包括开顶前的准备工作以及作业坑的布置、钢管管的顶进3个施工阶段。开工前需对设备进行加固检查:如高压泵,千斤顶和顶铁等,钢管的外表质量检查等。 4.1、作业坑的布置 顶进工作坑主要包括:工作坑的开挖,后背的捣制,导轨和基础,以及安装测量仪器等,各班组同时进行流水作业,各工序密切配合,昼夜值班连续操作,每班由10—14人组成,其中设班长1人,负责全面指挥工作。 4.2、班组人员配置及职责

框架涵施工工艺

框架涵施工工艺

13.1 框架桥(涵)施工工艺标准 13.1.1工艺概述 框架桥(涵)指采用整体式基础,涵身、底板和框架采用钢筋混凝土整体浇筑结构形式的涵洞,一般作为过水涵洞或人行通道。在涵洞顶面无填土时,也称为框架桥,框架桥桥面系结构形式同一般客运专线桥面系。框架涵明挖作业适用于地下水位较低,基坑开挖后基底及坑壁透水较小的地质。涵洞施工前,原基底或经处理后基底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有一定的施工作业场地和材料运输条件。框架涵结构要素见图13.1.1。

图13.1.1 框架涵结构要素 13.1.2作业内容 框架桥(涵)施工主要作业内容有:基坑开挖、基础施工、钢筋加工及安装、涵底板施工、涵身及涵顶板施工、防水层施工、涵背回填、桥面系施工(框架桥)、出入口铺砌施工等。 13.1.3质量标准及验收方法 1、框架涵各部位偏差,应符合表13.1.3-1的规定,混凝土和砂浆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防水层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13.1.3-2的规定。 2、涵身直顺,顶板平直,混凝土表面平整坚实,无蜂窝、麻面。沉降缝直顺、整洁无渗漏。涵洞沉降缝端面应竖直、平整,上下不得交错搭压影响沉降。填缝材料应具有弹韧性、不透水性和耐久性,并应连续填塞密实。 3、进、出口流水顺畅,整洁美观。防水层类型应符合设计要求,应具备防水、耐久、粘结牢固和必要的弹韧性,应按铁道部现行桥涵施工标准的有关规定施工。 表13.4.3-1 框架涵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表13.4.3-2 防水层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序号项目 允许偏 差(mm) 检验方法 1 基层平整度 3 1m靠尺检 查 2 卷材搭接宽度-10 尺量检查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检查不少于5处。 13.1.4工艺流程图 框架涵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3.1.4。

顶管(箱涵)穿越公路、铁路施工方案

目录 一、编制依据 (2) 1 EPC 下发文件 (2) 2 图纸资料 (2) 3 施工技术标准及验收规范 (2) 二、工程概况 (3) 三、主要工序及施工措施 (4) 1 作业概述 (4) 2作业流程 (5) 3 顶管施工措施 (5) 4 主管的穿越 (12) 5 回填、恢复地貌 (14) 6 质量保证措施 (14) 7 HSE措施 (14)

一、编制依据 1 EPC 下发文件 1.1.1 西气东输三线管道工程线路施工技术要求; 1.1.2 《西气东输三线西段工程公路穿越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2776详地07) 1.1.3 《西气东输三线西段工程跨越工程测量》(12776施测01-07) 2 图纸资料 1.2.1《顶进混凝土套管穿越公、铁路、古长城通用图》储-13945/5; 1.2.2《管沟断面通用图》线-L658/1; 1.2.3《警示牌通用图》线-L658/4; 1.2.4《管沟标志桩布置通用图》线-L658/5; 1.2.5《排气管保护措施通用图》线-L658/13; 1.2.6《线路施工技术要求》线-L660/明; 3 施工技术标准及验收规范 1)《油气输送管道线路工程抗震技术规范》GB50470-2008 2)《钢质管道焊接及验收》SY/T 4103-2006 3)《石油天然气金属管道焊接工艺评定》SY/T 0452-2002 4)《油气长输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369-2006 5)《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424-2007) 6)《油气管道线路标识通用图集》CDP-M-OGP-PL-008-2010-1 7)《关于处理石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与公路相互关系的若干规定》(试行) (78) 交公路字698号,(78) 油化管道字452号 8)(22) 《顶进施工法用钢筋混凝土排水管》(JC/T 640-2010) 9)《西气东输三线管道工程热煨弯管双层熔结环氧粉末外防腐层技术规范》 (Q/SY GJX 0205-2012) 10)《西气东输三线管道工程钢质管道三层结构聚乙烯防腐层技术规范》(Q/SY GJX 0206-2012) 11)《西气东输三线管道工程内壁减阻涂层技术规范》(Q/SY GJX 0207-2012) 12)《西气东输三线管道工程冷弯管技术规范》(Q/SY GJX 0208-2012) 13)《西气东输三线管道工程线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Q/SY GJX 0209-2012)

圆管涵施工方案

目录 圆管涵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0 二、编制依据 0 三、圆管涵施工工艺 0 四、施工注意事项及质量保证体系 (2) 五、安全管理 (3) 六、文明施工 (4)

圆管涵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标段起点位于苏洼龙隧道下游洞口与现有竹茨公路(XV07 线)交叉处(桩号K42+),沿苏哇龙乡靠金沙江一侧新建,过苏哇龙乡后沿原有道路并结合施工场地布置、施工交通布置,终点为苏洼龙水电站永久大桥下游约550m(桩号K44+)。本合同段有2座新增设的单排圆管涵:K42+317处是一座1-Φ混凝土圆管涵,该涵洞是为了排泄灌溉农田积水所设,交角90°,涵洞进口为边沟跌水井,出口为八字墙;K42+870处是一座1-Φ钢筋混凝土圆管涵,该涵洞是为了排泄灌溉农田积水所设,交角90°,K42+317、K42+870处为单排圆管涵,另有7座变更后的双排圆管涵:(K43+、K43+、K43+、K43+ 、K43+ 、K44+、K44+)处均为2-Φ混凝土双排圆管涵,该涵洞是为了排泄灌溉农田积水所设,交角90°,涵洞进口为边沟跌水井,出口为八字墙,本施工方案仅适用于G2151号公路段。 二、编制依据 1.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2014 2.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 D60-2015 3. 《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 JTG D61—2005 4.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JTG D63—2007 5. 《公路涵洞设计细则》 JTG/T D65—04—2007 6.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G/T F50-2011 三、圆管涵施工工艺 1、工艺流程图: 2、基坑换填开挖:管涵基础采用挖掘机按放样边线开挖,成型后应保证混凝土管 涵基础宽度两边各加施工作业空间,管涵基坑深度均小于3米故将放坡坡比确定为1:,不做支护处理。本合同段(K42+317、K42+870)单排圆管涵施工因地基软土较多,均

铁路穿越施工方案

西南成品油管道工程线路工程 黎塘-甘棠河 铁路穿越施工方案 中国石化集团第十建设公司西南管道工程项目部 二OO四年八月二十六日

西南成品油管道工程线路工程 黎塘-甘棠河 铁路穿越施工方案 编制: 技术审核: 质安审核: 批准: 中国石化集团第十建设公司西南管道工程项目部 二OO四年八月二十六日

铁路穿越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黎塘-甘棠河段φ323.9管道3次与湘桂铁路交叉,设计为顶管穿越铁路,水泥套管规格为DN1000。穿越段地层主要为残坡积土,强风化泥岩。穿越主管的规格为φ323.9×8.7。穿越铁路参见下表。 开挖穿越铁路统计表 二、施工程序 测量放线→管道发送沟开挖→现场运、布管→管段沟下组对焊接→防腐补口→穿越→穿越管段试压→连头→收尾 三、施工方法 1.施工准备 1.1施工前应熟悉施工图纸,了解铁路穿越的长度,深度、穿越结构及要求; 1.2开工前预先与业主及武警联系,落实办理穿越施工的有关手续是否齐全; 1.3工程用各种材料准备齐全,符合规范要求; 1.4按要求准备好各种安全警示标志。 2.测量放线 根据设计和施工平面布置图放出管道穿越中心线、管线开挖边线。 3.发送沟的开挖 由于考虑到铁路运行的安全,顶管穿越的深度较大,因此为了满足管道穿越施工要求,需要进行管道穿越发送沟的开挖工作,其开挖深度与顶管底标高一致,长度为20米。

4.人员设备倒场 由于铁路顶管穿越进场较晚,其两侧的主管穿越已经完成,因此需要增加人员设备二次进出场3次。 5.现场运、布管 由于铁路穿越处两侧的管道已经回填完毕并且复耕,无法满足机械布管的要求,因此采用人工抬管,将穿越用管运到位。抬、布管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管道防腐层的损伤。 铁路穿越运、布管统计表 6.管段焊接 管段的组对焊接方法与质量标准与主体管道焊接相同,并进行100%超声波探伤和100%X射线探伤。 7.防腐补口 焊口经探伤检测合格,在接到现场监理的补口指令后,进行补口。补口采用聚乙烯热收缩带,补口方法及质量标准与主体管道补口相同。 8.管道穿越 管道穿越采用1台单斗,用尼龙带进行吊装穿越。为了保证套在钢管上的支架不被损伤,需在穿越管道上安装一定数量的导向滑轮,滑轮间距以15m为宜。在穿越时注意不能碰撞水泥套管,以防损伤钢管及支架。

高速铁路钢筋混凝土框架涵技术交底

XX高铁一工区(四级)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编号:

支架布置正面剖面图 支架布置侧面图 钢筋安装绑扎施工另外进行交底。 沉降缝以聚氯乙烯胶泥(厚5cm)和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填充,DK00+000钢筋混凝土框架涵涵身墙厚0.34cm,顶板厚36cm,因此采用中埋式止水带,止水带在涵节端部沿框架板厚中心线呈环形布置,若止水带与涵节钢筋有干扰时,可刺穿止水带,但不得截断涵节内钢筋。洞身涵节间沉降缝处设止水带,出入口涵节与八字墙间不设。止水带宜用整根尽量减少接头,接头应粘接牢固密不透水,接头宜设在

沉降缝的平直部位,不得设在涵身边墙与顶底板转角处。 中埋式止水带安装示意图 涵身分两次浇筑施工,第一施工段为底板及侧墙倒角向上20-30cm,第二施工段为侧墙和顶板。安装箱体底板模板并设置沉降缝,施工前应将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上的油污等清除干净;绑扎钢筋前,先在垫层水泥面上,放出钢筋位置线,按线摆放钢筋能有效的控制钢筋间距的误差,符合要求后方可灌注底板混凝土。混凝土灌注宜从低处向高处分层浇筑,浇筑中采用插入式振捣棒分层振捣,振捣器在施工中移动间距不超过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与侧模保持5~10cm的距离,振捣混凝土上层时,插入下层混凝土5~10cm,每处振动完毕后边振动边缓慢提起振捣器,即“快插慢拔”,插入深度不超过振捣器长度的1.25倍。振动时避免振捣器碰撞模板。 混凝土振捣完成后,应及时修整、抹平混凝土裸露面,初凝后终凝前再抹第二遍并压光,抹面时禁止洒水。 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方可拆模。拆模后的混凝土结构,在混凝土达到100%的施工图标示强度后,方可承受全部荷载。 涵身施工构造图纸见附图。

穿越铁路顶管施工方案完整版

穿越铁路顶管施工方案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穿越铁路顶管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甲方提供的设计图纸。 2、国家和行业施工及验收规范、标准及业主规定的技术要求。 3、地理环境及气候状况。 4、国家现行法令、法规,地区颁发的安全、消防、环保、文物等管理规定。 4.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4.2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5、施工技术标准及验收规范 5.1 《输油输气管道线路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Y0401-1998 5.2《石油天然气管道穿越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T4079-2000 二、工程概况 二十七团天然气利用工程全长约4.94Km,高压燃气管线线路用管规格D219×8,穿跨越段用套管规格D426×6,均采用无缝钢管氩电联焊,材质20#,防腐结构3PE。管线在K1+080~K1+097处穿越铁路,长度56m,深度在铁路路基基底向下1.7m,施工方法顶管穿越。 三、准备工作

1、按设计图纸提供的总平面图间距和现场测量,分别挖一处作业坑和一处取帽坑,作业坑除安装必要的设备外,还需配备1台16T吊车,做为吊装设备及取土垂直运输用。鉴于地形条件,作业坑周围可用脚手架搭设防护栏,安全网封挡,以防伤人。 2、设备、材料验收情况 按设计要求和本方案所确定的用料和施工分段用料进行充分的准备,并按计划供应到现场。对进场的材料要进行检验,没有出厂检验证明及合格证的材料不能使用。根据实际和本方案所需要的设备必须完好,按时到达现场。 3、顶力计算: 该初步设计采用一个作业坑,一个取帽坑,设备采用油压千斤顶,超高压双极柱塞泵,按顶管施工操作规程进行顶管施工,顶力公式计算为:P=2πDLf(摩按力采用2.0)最大顶力为:P=2×3.14×0.438×17×2=93.52Kg/cm2,根据上述顶力计算,顶管机功率必须达到400Kg/cm2(包括安全系数)。 4、顶进措施 整个顶管包括开顶前的准备工作以及作业坑的布置、钢管管的顶进3个施工阶段。开工前需对设备进行加固检查:如高压泵,千斤顶和顶铁等,钢管的外表质量检查等。4.1、作业坑的布置 顶进工作坑主要包括:工作坑的开挖,后背的捣制,导轨和基础,以及安装测量仪器等,各班组同时进行流水作业,各工序密切配合,昼夜值班连续操作,每班由10—14人组成,其中设班长1人,负责全面指挥工作。 4.2、班组人员配置及职责

穿越铁路框架涵施工方案

1穿越铁路框架涵施工方案 1.1.1穿越铁路框架涵工程 (1)对既有铁路进行线路加固采用D24便梁加固,支撑桩采用φ125cm挖孔桩。 (2)框架涵主体采用现场平整场地做滑板,整体钢模板现浇法施工预制。 (3)框架涵主体就位,分三节顶进,其中右侧中继法顶进施工。 1.2主要工程施工方法 1.2.1线路加固 1.2.1.1挖孔桩施工 1.2.1.1.1施工准备 ①挖孔桩施工前要精确测定桩位,平整场地,做好防护设施。 ②安装井架。根据施工需要,为便于出碴,在开始挖井时采用扒杆,开挖较深时在井口设置1台3t卷扬机作为提升设备。 ③配备齐全所需的机具、器材、照明及人员上下设施。 1.2.1.1.2桩身开挖 桩施工时,都是利用列车间隙时间24小时昼夜施工,夜间施工做好照明设施,列车通过工地时严禁施工,且丼下人员必须撤离现场。 ①井口部分。根据桩身井口段土质情况将井口挖至1m深时,立模灌筑第一节混凝土护壁。此节护壁在井口0.5m高度范围内壁厚20cm,以下为10cm。顶面要平整,并高出原地面20cm,用来防止下节井壁开挖时井口沉陷以及防止土、石杂物滚入孔内伤人。 ②桩井掘进。采取边挖边护的方法,每节开挖深度视地质情况确定。每次井壁开挖及衬砌立模,均要从井口吊线测量,以防止超挖欠挖及护壁偏斜。每挖深0.5m~1.0m 后,沿井壁立模灌注一节混凝土护壁,形成框架。 ③出碴。井内采用人工装碴,使用卷扬机及吊桶做提升设备,井上设专人指挥,将吊桶直接提升到井口,卸入车中运出。 ④护壁支撑。为保证桩井开挖的施工安全采用钢护筒护壁。 ⑤安全设施。桩身开挖必须严格遵守《建筑安装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井下石方开挖采用空压机风镐掘进,严禁爆破,各工序必须有安全员职守。 ⑥施工时井口四周必须设防护栅栏,各种材料及施工器材距井口有一定距离,以防落入井内伤人。 ⑦挖孔工人必须配戴安全帽、安全绳,必要时搭设掩体。提升设备要经常检查,挖

穿越地下管线、电缆施工方案

西气东输淮武支线管道工程第三标段线路工程 地下管线、光(电)穿越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西气东输淮武支线第三标段项目部 编制日期:2005年11月25日 一、编制依据

1.1 《西气东输管道工程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Q/SY XQ2001-2001; 1.2 其它相关标准、规范。 二、一般技术技术要求 2.1 新建管道从电(光)缆及管道下方通过。 2.2 新建管道管顶与电(光)缆间的距离≥500mm。 2.3 新建管道与已建管道的间距应≥300mm。 2.4 电(光)缆用角钢保护。 2.5 电(光)缆上方300mm处铺红砖层保护电缆。 三、施工准备 3.1 在施工前对设计确定的地下障碍物,首先派专人复核(也可询问附近的村民或其它人员),确认无误后,对实际位置然后做好点示记,将障碍物的类型、深度、走向详细记录; 3.2 对没有确定的地下障碍物,可采取向当地有关部门多方询问的方法来给予确认,或争取到当地的地下障碍物分布图,将其反映到管线施工图上,最终落实到现场。。 3.3 在施工前(布管前),采用人工挖掘的方法将地下障碍物暴露出来,专人看护,特殊情况如光缆、通信线路等要及时通知主管部门现场监护。暴露出来的障碍物要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如采取钢管做横担将光缆、电缆等吊起,在四周设置警示带,注明“通信光缆、严禁割断”等字样; 3.4 穿越段的预制:在主体管道组装焊接的同时将穿电缆等设施的管道预制出来,一般情况下预制管道长度比电缆与新建管道交叉段长20m。其施工方法与检验标准均与主体管道相同。 四、施工技术措施 4.1 开挖管沟 4.1.1 电(光)缆及管道周围3m以内管沟开挖 管沟开挖前应聘请地下设施的主管部门到现场监督指导施工,采用人工开挖,首先根据探测出的电缆位置,在其垂直方向挖长槽探沟,探沟为2×0.5m,用铁锨挖土,用平铲法挖土,边挖边清理散土,挖沟人员要时刻注意土层的变化,如果在坚硬的土层中出现软土或沙土层,很可能就是电缆(光缆)周围的软土层,挖土时就要格外的小心,一点一点地挖土,将电缆(光缆)周围3m之内的管沟全部挖出。

圆管涵施工方案超全

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省道224漯驻交界至驻信交界段改建工程,起点位于漯河市与驻马店市交界处,桩号K421+324, 终点位于驻马店市与信阳市交界处,桩号K539+085. 734,路线全长117. 762公里。 本项目公路等级为二级公路;设计速度为:80公里/小时;路面宽度:15米;建设里程96.122 公里,本标段圆管涵26道,圆管涵地基处理为换填碎石垫层,圆管为预制C35钢筋砼,圆管基础采用C25混凝土,C25混凝土包边,洞口铺低上层采用C25混凝土,下层采用20CM厚碎石垫层。地基承载力见图纸设计,均不得小于150kpa。 圆管涵主要工程数量表

二、编制依据: 1、省道224漯驻交界至驻信交界段改建工程总体施工组织设计 2、省道224漯驻交界至驻信交界段改建工程合同文件 3、省道224漯驻交界至驻信交界段改建工程设计文件 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 5、《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土建工程) (JTG F80/1—2004) 6、《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 7、《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8、《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 9、《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三、进度计划 本分部工程计划于----年--月开工,----年--月完成。具体计划见:圆管涵计

划进度横道图。 四、施工准备工作安排 为保证工程按计划顺利进行,我项目部已组织本分部工程施工的全体员工做好进入现场的准备工作。贯通施工便道、建设拌和站、完善临时设施、生产用水采用井水、现场配备35KW发电机组一台。 五、施工方案 1、测量放样 根据设计图纸对圆管涵进行放样,复核圆管涵的位置和实际地面标高,管涵进出水口是否能与原地貌的自然沟渠接顺。用全站仪放出圆管涵的中心轴线和基础开挖线,用水准仪测出地面标高,并在控制桩上标注出基坑的开挖深度。根据测量结果,核实涵洞的平面位置、用途、孔径及高程是否与设计相符及满足当地农田排灌的需要和要求。对需要变更施工的涵洞,及时向监理、业主及设计院报告。 工程测量组以设计院提供总监办批准的导成控制点网为依据进行涵洞基坑放样,所有放样点应满足《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要求,即:水准点闭合差为20√Lmm,坐标相对闭合差为±1√15000。对涵洞各主要控制点放样后,打好桩位,并作好记录。 2、基坑开挖 采用挖掘机开挖,再人工修整基坑, 边坡根据地质情况确定开挖坡度,一般边坡按1:1放坡,基坑底部四周比设计线宽0.3~0.5m,开挖时应按施工图设计和有关规定的长度、宽度、高度进行,开挖前应配足机械设备和劳力,以保证开挖的连续性。开挖基坑渗水时,则沿坑底四周基础范围以外挖集水沟和集水坑,使渗水沿四周集水沟汇合于集水坑,然后用抽水机排出坑外。抽水时应派专人负责维护集水沟和集水坑,使其不淤不堵,能不停地将水排出。确保基坑无积水,

430276框架涵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本方案是依据铁道部第二勘测设计院设计的浙赣线电气化提速改造工程(修改施工图《DK430+276 2-8.0×5.0m钢筋混凝土框架桥设计图》、会议纪要及有关的技术规范和现场实际情况并结合我们的施工条件而编制的。 二、工程概况 2.1设计简介: 本工程为浙赣线电气化提速改造工程DK430+276 2-8.0×5.0m钢筋混凝土框架桥,主要是为了解决当地的排洪问题。本框架桥设计根据Q1/100=59.76m3/s H1955=48.36m(倒灌设计。本框架桥铁路正线里程DK430+276,与正线正交。本里程既有对应有一座1-16m小桥,施工时需铺设临时过渡便线,拆除既有1-16m 小桥后方能施工2-8m框架桥。轨底至框架顶约2.5m。本框架桥全长9.60m,采用现浇法施工。涵洞出入口采用M10浆砌片石基础、墙身。(框架结构尺寸如下图所示。 本框架箱体平置,框架内泄水面拟设0.5%纵坡,坡度调整由回填土层控制。框架内两旁各设1m宽人行道,并按规范设置角钢栏杆。桥孔净高为5m,净 宽8m,。框架顶及两侧设防水层,顶部修成3%人字坡,框架顶部两侧设置盲沟。 2.2工程地质情况 本框架位置处表层土为粉质黏土(σo=180kpa;厚度约为2.0m;其下为圆砾土(σo=300kpa;厚度约为1.5m;下伏W2、W3砾岩。框架基底设计位于圆砾土层,其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2.3主要工程数量如下表所示: 2.4工程特点 本框架桥施工工期非常紧,计划施工期仅为40天的时间,工程量大,施 工工期紧,工期压力大。 框架桥设计孔径为2-8.0×5.0m,框架长度为17.50m,箱身采用现浇法整体浇注。现场施工场地狭窄,靠近施工变线,对既有线行车安全有影响。施工材料、机具不能直接到达施工现场,在框架现浇施工中如何保证混凝土内实外美成为本工程的关键。 2.5施工现场情况 施工场地狭窄,施工便道已修筑至过渡便线1-6.0m涵右侧,施工场地位于1-6.0m便涵左侧,所有机具、材料均需要经过1-6.0m便涵方能运至施工现场。同时施工过程有大量土方、混凝土废渣需要外运。1-6.0m便涵涵内及出入口需修筑道路并与施工便道顺接。施工前必须把施工范围内的光、电缆、水管、电杆迁移完毕后,方可进行2-8.0×5.0m框架桥的施工。 1-6.0m便涵右侧有一片田地,地势平坦,约300m2,可租借作为备料、搅拌站、钢筋加工及机械设备停放场地。 详细场地布置见附图:施工平面布置图

圆管涵施工方案超全

圆管涵施工方案超 全 1 2020年4月19日

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省道224漯驻交界至驻信交界段改建工程,起点位于漯河市与驻马店市交界处,桩号K421+324, 终点位于驻马店市与信阳市交界处,桩号K539+085. 734,路线全长117. 762公里。 本项目公路等级为二级公路;设计速度为:80公里/小时;路面宽度:15米;建设里程96.122 公里,本标段圆管涵26道,圆管涵地基处理为换填碎石垫层,圆管为预制C35钢筋砼,圆管基础采用C25混凝土,C25混凝土包边,洞口铺低上层采用C25混凝土,下层采用20CM厚碎石垫层。地基承载力见图纸设计,均不得小于150kpa。 圆管涵主要工程数量表 3 2020年4月19日

二、编制依据: 1、省道224漯驻交界至驻信交界段改建工程总体施工组织设计 2、省道224漯驻交界至驻信交界段改建工程合同文件 3、省道224漯驻交界至驻信交界段改建工程设计文件 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 ) 5、《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土建工程) (JTG F80/1— ) 6、《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 4 2020年4月19日

7、《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 ) 8、《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 ) 9、《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 ) 三、进度计划 本分部工程计划于----年--月开工,----年--月完成。具体计划见:圆管涵计划进度横道图。 四、施工准备工作安排 为保证工程按计划顺利进行,我项目部已组织本分部工程施工的全体员工做好进入现场的准备工作。贯通施工便道、建设拌和站、完善临时设施、生产用水采用井水、现场配备35KW发电机组一台。 五、施工方案 1、测量放样 根据设计图纸对圆管涵进行放样,复核圆管涵的位置和实际地面标高,管涵进出水口是否能与原地貌的自然沟渠接顺。用全站仪放出圆管涵的中心轴线和基础开挖线,用水准仪测出地面标高,并在控制桩上标注出基坑的开挖深度。根据测量结果,核实涵洞的平面位置、用途、孔径及高程是否与设计相符及满足当地农田排灌的需要和要求。对需要变更施工的涵洞,及时向监理、业主及设计院报告。 工程测量组以设计院提供总监办批准的导成控制点网为依据进行涵洞基坑放样,所有放样点应满足《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要求,即:水准点闭合差为20√Lmm,坐标相对闭合差为±1√15000。对涵洞各主要控制点放样 后,打好桩位,并作好记录。 5 2020年4月19日

铁路顶管穿越施工方案

铁路顶管穿越施工方案 1、工程概况 第六施工标段行政隶属于甘肃省安西县。起点BA001#桩新疆甘肃交界,终点BA082#S为峡东车站,管道线路自西向东经芦苇井-照东-大泉-小泉-柳园-土墩泉- 峡东站,线路全长为116.96km。线路基本沿兰新铁路敷设,其间穿越兰新铁路1次其施工方式暂按顶管穿越考虑。穿越套管采用DN120C X 120钢筋混凝土管,施工作业采用液压千斤顶顶管方法。 2、施工方法2.1方法简介 顶管穿越施工设备主要包括千斤 高压液压站、工具管、顶铁及运土设备 顶、施工前开挖工作坑,将设备安装就 位,吊装套管、安装顶环,利用液压千 斤顶顶推套管,每顶进一定行程,退回 顶缸,操作人员进入套管内挖土外运, 然后加入顶铁或套管继续顶进,循环作 业,直至套管顶至对面接收坑;拆除设 备,清理套管内余土,进行主管穿越。 2.2顶力计算 工程施工采用DN120C X 120钢筋 混凝土管。 根据总顶力经验计算公式F=n ? G ? L 其中n 土质粘住系数 G ――每米套管自重L ――顶管长度 每米套管自重=材料密度x每米套管体积=2.45 XnX (1.2+0.12) X 0.12 X 1吊 =1.218t 顶管长度按60m计算,土质按粘土、粉质粘土,含水量较小时,挖后能短期形成土拱,土质系数取1.5?2。 总顶力=n ? G - L =2X 1.218 X 60=146.23t 土质按密实砂土、含水量大的粘土、亚粘土,挖后不能形成土拱,土质系数取3?4。 总顶力=n ? G - L =4 X 1.218 X 60=292.45t 根据以上计算,本标段设计顶管穿越长度最大为61米,按穿越地段为含水量较大的粘土、亚粘土、粗砂、密实砂土考虑,采用400吨液压千斤顶进行施工应该可以满足

430276框架涵施工方案.

、编制依据 本方案是依据铁道部第二勘测设计院设计的浙赣线电气化提速改造工程(修改施工图《DK430+276 2-8.0 >5.0m钢筋混凝土框架桥设计图》、会议纪要及有关的技术规范和现场实际情况并结合我们的施工条件而编制的。 二、工程概况 2.1设计简介: 本工程为浙赣线电气化提速改造工程DK430+276 2-8.0 >5.0m钢筋混凝土框架桥,主要是为了解决当地的排洪问题。本框架桥设计根据Q1/100=59.76m3/s H1955=48.36m(倒灌设计。本框架桥铁路正线里程DK430+276,与正线正交。本里程既有对应有一座1-16m小桥,施工时需铺设临时过渡便线,拆除既有1-16m小桥后方能施工2-8m框架桥。轨底至框架顶约2.5m。本框架桥全长9.60m采用现浇法施工。涵洞出入口采用M10 浆砌片石基础、墙身。(框架结构尺寸如下图所示。

本框架箱体平置,框架内泄水面拟设0.5%纵坡,坡度调整由回填土层控制。框架内两旁各设1m宽人行道,并按规范设置角钢栏杆。桥孔净高为5m,净 宽8m,。框架顶及两侧设防水层,顶部修成3%人字坡,框架顶部两侧设置盲沟。 2.2工程地质情况 本框架位置处表层土为粉质黏土((7 o=180kp厚度约为2.0m;其下为圆砾土 (7 o=300kp厚度约为1.5m;下伏W2、W3砾岩。框架基底设计位于圆砾土层其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2.3主要工程数量如下表所示

2.4工程特点 本框架桥施工工期非常紧,计划施工期仅为40天的时间,工程量大,施 工工期紧,工期压力大。 框架桥设计孔径为2-8.0 B.0m,框架长度为17.50m,箱身采用现浇法整体浇注。现场施工场地狭窄,靠近施工变线,对既有线行车安全有影响。施工材料、机具不能直接到达施工现场,在框架现浇施工中如何保证混凝土内实外美成为本工程的关键。 2.5施工现场情况 施工场地狭窄,施工便道已修筑至过渡便线1-6.0m涵右侧,施工场地位于1-6.0m 便涵左侧,所有机具、材料均需要经过1-6.0m便涵方能运至施工现场。同时施工过程有大量土方、混凝土废渣需要外运。1-6.0m便涵涵内及出入口需修筑道路并与

圆管涵施工方案

圆管涵施工方案 一、适用范围 本合同段共有18道倒虹吸圆管涵。具体桩号及跨径见下表: 圆管涵一览表

二. 施工设备 施工设备计划表 三.圆管涵施工方法 3.1基坑放样 根据设计图纸和圆管涵的中心及纵、横轴线,用全站仪、钢尺进行基坑放样。基坑开挖前,应在总横轴线上、基坑边桩以外设控制桩,每侧两个,供施工中随时校核放样。 3.2基坑开挖及基础砼施工 开挖前先在基坑周围作好排水处理以防基坑积水,基坑按照设计基础宽度两侧加宽50cm进行开挖。开挖时采用机械开挖人工配合进行施工,开挖过程中控制好开挖深度边挖边将废土运走,防止堆在基坑边上引起坑壁坍塌,挖至设计图纸要求的标高后,对基底进行平整、清理。通知监理工程师及试验室对基底承载力进行检测。当基底承载力低于设计值时,应对基底进行深挖换填处理,并报请监理工程师以确定工程量。 (1)管座基础模板安装:管基模板采用木模板,模板表面要求平整光滑,无坑洼。基础立模时注意沉降缝保持一致,挂线立模确定涵洞准确位置。模板安装要牢固,接缝紧密、支撑可靠,保证模板位置尺寸符合图纸要求。模板安装前,内侧必须涂刷脱模剂,安装完成后要对模板的位置尺寸进行复核,确保无误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2)浇筑基础砼:圆管涵基础砼为C15级砼,砼的浇筑可分为两次完成:第一次浇筑管底以下部分,待管节安装完毕后再浇筑管底以上部分,浇筑第二次砼时可将管座、端墙、帽石砼作一期浇筑。在浇筑砼的过程中要注意沉降缝的位置,沉降缝要上下垂直贯通,不得错位。

(3)脱模:在砼终凝或浇注24h后即可拆模,拆模后自检混凝土表面质量,要求无蜂窝、麻面,并通知监理工程师检查确认。 (4)养生:混凝土拆模后立即进行覆盖养生,砼养生时间7~14天。 3.4管节的安装 (1)圆管涵及倒虹吸管节是从产品质量合格的水泥制品生产厂家购置,管节的安装采用起重机吊装就位,人工配合修整。对于斜交的管涵及长度不足的成品管节的部位,要将成品管节进行修凿,修凿成所需要的角度和长度。要注意的是成品管节的填土高度应和每道圆管涵的填土高度相适应。 (2)管节安装从下游开始,使接头面向上游;每节涵管应紧贴于基底上,使涵管受力均匀,所有管节应按正确的轴线和图纸所示坡度敷设。 (3)在安装过程中,应保持管内清洁无多余的砂浆及其他杂物。 (4)管节接头采用热沥青浸炼的麻絮填塞,管内和管外各填一半,不得从管外一次填满,最后用涂满热沥青的油毛毡围裹两道。 3.5沉降缝施工 (1)沉降缝的设置 管涵的沉降缝,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设置,与涵洞轴线垂直,贯穿整个断面(包括基础)。沉降缝的施工,做到缝两边的构造能自由沉降,又能严密防水。 (2)沉降缝具体施工方法如下 管基部分:缝宽3cm,采用沥青木板预留,砂子填实。 管身部分:沉降缝宽1cm,缝外侧以热沥青浸炼的麻絮填塞,管内和管外各填一半,不得从管外一次填满,最后用宽15cm的涂满热沥青的油毛毡围裹两道,作为防水层。(3)沉降缝的施工质量要求 沉降缝端面确保整齐、方正,基础和涵身上下不得交错,确保贯通,嵌塞物紧密填实。 3.7竖井砌筑 圆管涵、倒虹吸进出水口工程主要是浆砌片石,包括洞口铺砌、隔水墙、跌水井等工程。 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准确放出竖井位置,撒上灰线,人工整修场地、挖基,夯实整平、铺上砂砾垫层然后进行浆砌,浆砌片石要求严格选料,保证浆砌层厚度面平整,砌体密实无空洞,砂浆勾缝线形美观,并且勾缝必须勾凹缝。在砌体和洞身连接位置浇筑帽石砼,采用小型振捣器振捣,帽石完工后进行台后回填夯实。同时做好涵洞出水边沟,保证水流畅通。 施工中注意的事项: (1)砂浆严格按配合比拌合,标号不小于设计值,拌合时间不小于2分钟,拌合均匀。 (2)砌筑时砌块错缝,坐浆挤缝,嵌紧后砂浆饱满无空洞现象。

管道安装-公路、铁路穿越施工方案

公路、铁路穿越施工方案 8.1横钻孔机穿越 对于不能采用大开挖施工的干线公路和铁路采用横钻孔机穿越。 8.1.1横孔钻机法穿越铁路、公路流程图 合 格不合格开工前准备 测量放线 切割套管主管组对焊接开挖操作坑 焊缝无损检验安装钻机 试压钻进补口补伤套管安装测量 钻机拆除 主管穿越 主管绝缘测试 套管封堵 恢复地貌

8.1.2施工工艺 8.1.2.1测量放线 a. 根据设计给定的控制桩位,用经纬仪放出穿越轴线,并打出管线穿越中心桩、施工作业带边线桩,撒上白灰线。 b. 放线时,同时放出操作坑与接收坑的位置与尺寸。 c. 在穿越至验收的全过程中,随时有测量仪器进行配合。 8.1.2.2开挖操作坑,安装钻机 a. 选择运输方便、平整且无障碍的一侧作为施工场地,其面积应大于200m2。 b. 操作坑为矩形,尺寸为4×11.5m,其深度应按图纸给定的管道埋深具体 确定,其值为(管道埋深+0.9m+加垫层厚度)。承受顶进反作用力的作业坑背部 处理成垂直状,误差小于±5°,并用枕木排靠紧坑壁,枕木排与钻机之间应用 钢板作承力板,钢板面积不小于 1.5×1.5m。当作业坑背部承力土壤性能较差时,采用适当的加固措施。作业坑侧壁坡比依地质状况而定,坑底抄平夯实,高差不超过50mm,坑底基面铺垫枕木,沿穿越轴线做成图纸要求的穿越坡度。如穿越 处的地下水位高、土壤承载力较小,则在坑底加碎石或混凝土垫层。在作业坑路对面的套管长度外挖接收坑,其尺寸不小于 3.5×2m,深度比设计套管底标高低300mm。 c. 用水准仪测量基础底面高程,误差±20mm。在坑底铺设导轨,待枕木与 轨道安装后,测量两导轨高程,误差为±10 mm,然后将导轨与枕木固定。 d. 将钻机吊装在导轨上,装上滑板,放开推杆止动器,把止动器插入最后边 的轨座孔内,发动机器往返行走两趟,查看是否异常。将钻杆固定于套管内并装 上钻头,钻头应伸出套管前端300mm。同时一并吊装到套管支架上,插上螺旋 钻的销子,再把套管紧固在套管夹座内。最后在套管前端焊上200mm长的防腐层保护圈。 8.1.2.4穿越套管的切割 穿越套管的规格、材质及防腐类型应符合设计要求,套管切割的长度与每节

框架涵施工工艺(DOC)

13.1框架桥(涵)施工工艺标准 13.1.1工艺概述 框架桥(涵)指采用整体式基础,涵身、底板和框架采用钢筋混凝土整体浇筑结构形式的涵洞,一般作为过水涵洞或人行通道。在涵洞顶面无填土时,也称为框架桥,框架桥桥面系结构形式同一般客运专线桥面系。框架涵明挖作业适用于地下水位较低,基坑开挖后基底及坑壁透水较小的地质。 涵洞施工前,原基底或经处理后基底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有一定的施工作业场地和材料运输条件。 框架涵结构要素见图13.1.1。 图13.1.1 框架涵结构要素 13.1.2作业内容 框架桥(涵)施工主要作业内容有:基坑开挖、基础施工、钢筋加工及安装、涵底板施工、涵身及涵顶板施工、防水层施工、涵背回填、桥面系施工(框架桥)、出入口铺砌施工等。 13.1.3质量标准及验收方法 1、框架涵各部位偏差,应符合表13.1.3-1的规定,混凝土和砂浆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防水 层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13.1.3-2的规定。 2、涵身直顺,顶板平直,混凝土表面平整坚实,无蜂窝、麻面。沉降缝直顺、整洁无渗漏。涵洞沉降缝端面应竖直、平整,上下不得交错搭压影响沉降。填缝材料应具有弹韧性、不透水性和耐久性,并应连续填塞密实。 3、进、出口流水顺畅,整洁美观。防水层类型应符合设计要求,应具备防水、耐久、粘结牢固和必要的弹韧性,应按铁道部现行桥涵施工标准的有关规定施工。 表13.4.3-1 框架涵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座涵全部检查。 表防水层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检查不少于处。 13.1.4工艺流程图 框架涵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3.1.4。 图13.1.4 框架涵施工工艺流程图 13.1.5工序步骤及质量控制说明一、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⑴认真阅读和审核设计图纸及相关设计要求,熟悉并分析施工现场地质资料及水文情况,调查了解季节和地下水位的关系。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