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现代管理心理学提纲

现代管理心理学提纲

现代管理心理学提纲
现代管理心理学提纲

《现代管理心理学心理学》自学考试大纲

Ⅰ、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的目的和要求

一、本课程的性质与设置的目的

“现代管理心理学”是上海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专业必修课程。该学科是在管理学和心理学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心理学学科,主要研究组织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

共4个学分。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使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自学者对管理心理学在现代组织中的性质、意义和作用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认识,并根据组织管理过程中人的行为和心理的基本规律、

方法,帮助管理者和员工学会有效地适应组织和工作环境,以提高个人和组织的效率。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学科的学习,要求学生能掌握管理心理学的相关概念,了解其发展简史、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明确管理的人性假设对管理有效性的重要作用,理解个体差异、激励、

群体心理与沟通、领导心理、文化心理等对管理有效性的作用,掌握培养、发展、选拔和评价员工的技术以及有效应对工作压力的方法,从而使学生在促进员工幸福和组织和谐过程中发挥

积极作用。

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心理学的应用课程,需要以普通心理学、心理测量、社会心理学、健康心理学

等作为其理论和技术基础,并在此基础上与组织管理的一些概念、理论等结合起来。

Ⅱ、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ABC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掌握管理心理学的概念、对象和内容,了解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所面临的挑战,理解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管理心理学是什么?

(一)管理心理学的产生

管理心理学的产生过程和标志。

(二)你从工作中得到什么?

管理心理学研究对个人工作和生活的影响。

(三)对管理者而言,管理心理学意味着什么?

管理心理学研究对管理工作的意义。

(四)管理心理学家能做什么?

管理心理学家的职业发展。

第二节管理心理学研究什么、如何研究?

(一)管理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对组织中的人的行为的研究:内容、方法和管理中的人性观,组织中的个体

——员工的心理与行为:个体差异、员工激励,领导与沟通,激励性的组织环境:工作压力与健康、培训与生涯发展、选拔与绩效评估,来自文化的挑战。

(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问卷调查、定性研究等的概念、分类、方法以及关键准则等。

第三节

?

管理心理学面临的挑战

?

(一)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和应用面临的挑战

?

(二)管理心理学家面临的挑战

?

三、考核知识点

?

(一)管理心理学的概念

?

(二)管理心理学研究内容和方法

?

(三)管理心理学面临的挑战

?

四、考核要求

?

(一)管理心理学的概念

?

1、识记:

(1)管理心理学的产生;

(2)管理心理学家的职业发展。

?

2、领会:管理心理学的内涵及其对个人、管理者和管理工作的作用。

?

(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

1、识记:

(1)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2)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

2、领会:

(1)管理心理学各研究内容之间的关系;

(2)管理心理学各种研究方法的比较。

?

3、简单应用:运用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原则和特点分析实际的研究设计案例。

?

(三)管理心理学面临的挑战

?

1、识记:管理心理学面临的挑战。

?

2、领会:管理心理学面临的挑战。

?

第二章管理中的人性观

?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

?????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掌握人性假设的概念,理解管理中有关人性的基本假设,领会人性假设理论对组织管理的意义。

?

二、课程内容

?

第一节人性是什么?

?

(一)人性假设的概念

?

第二节西方管理中的人性观

?

(一)“经济人”假设与X理论

?

“经济人”假设的含义,“经济人”的特点,X理论的主要观点和相应的管理模式。

(二)“社会人”假设与人际关系理论

?

“社会人”假设的含义和原理,人际关系理论的内容要点。

?

(三)“自我实现人”假设与Y理论

?

“自我实现人”假设的含义和管理策略,Y理论的主要观点和相应的管理措施。

?

(四)“复杂人”假设与超Y理论

?

“复杂人”假设的含义和主要观点,超Y理论的观点和相应的管理措施。

?

(五)“决策人”假设与Z理论

?

“决策人”假设的含义和主要观点,Z理论的观点和相应的管理模式。

?

(六)“文化人”假设与“变革人”假设及其相应的管理思想

?

“文化人”假设的含义和观点,“变革人”假设的含义和内容。

?

三、考核知识点

?

(一)人性假设的概念

?

(二)西方管理中的人性观

?

四、考核要求

?

(一)人性假设的概念

?

1、识记:人性假设的基本含义。

?

(二)西方管理中的人性观

?

1、识记: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决策人、文化人、变革人假设的含义。?

2、领会:

(1)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决策人、文化人、变革人假设的基

本观点;

(2)X理论的基本观点和管理措施;

(3)Y理论的基本观点和管理措施;

(4)超Y理论和Z理论的主要观点和管理模式;

(5)人际关系理论的内容。

3、简单应用:

(1)结合实例分析人际关系理论对管理的启示;

(2)结合实例分析经济人、

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假设在管理措施上的区别。

?

4、综合应用:结合实例分析人性假设的X和Y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

第三章是什么影响了员工的行为?

?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

?????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掌握社会知觉、人格、态度等的基本概念,理解知觉误差、人格

和工作态度对组织管理的影响,掌握工作满意感和组织承诺的影响因素,学会把社会知觉、人格和工作态度这三个方面的概念和原理应用于管理实践中。

?

二、课程内容

?

第一节眼见真的为实吗?

??

(一)什么是社会知觉

??

(二)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

?

(三)知觉误差

?

第二节性格决定命运吗?

?

(一)什么是人格

?

(二)人格影响员工的组织行为

?

第三节态度决定行为

??

(一)如何理解态度

??

(二)工作满意感

?

工作满意感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工作满意感对员工行为的影响。

(三)组织承诺

?

组织承诺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组织承诺对员工行为的影响。

?

三、考核知识点

?

(一)社会知觉与组织管理

?

(二)人格与组织管理

?

(三)态度与组织管理

?

四、考核要求

?

(一)社会知觉与组织管理

?

1、识记:社会知觉及各种知觉误差的概念。

?

2、领会:

(1)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

(2)知觉误差。

?

3、简单应用:分析各类知觉误差对管理效率的影响。

?

4、综合应用:结合实例分析如何有效应用知觉误差改善管理的有效性。?

(二)人格与组织管理

?

1、识记:人格的概念与决定因素。

?

2、领会:人格对员工行为的影响。

?

3、简单应用:人格对管理的意义。

?

(三)态度与组织管理

?

1、识记:态度的概念、结构和及其与行为的一致性。

?

2、领会:

(1)工作满意感的概念;

(2)组织承诺的概念。

?

3、简单应用:

(1)分析影响工作满意感的因素;

(2)分析影响组织承诺的因素。

?

4、综合应用:

(1)结合实例分析工作满意感对组织管理的意义;

(2)结合实例分析组织承诺对组织管理的意义。

?

第四章学会让你的员工更开心

?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掌握激励的概念和意义,理解各种激励理论的内容和观点,掌握这些理论的实质和在管理中的应用,掌握员工学习的方式和奖惩的艺术。

?

二、课程内容

?

第一节人人都需要激励

?

(一)激励是什么?

??

(二)激励的意义

?

(三)激励理论概述

?

第二节拿什么来激励员工

?

(一)需要层次理论

?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内容和观点,

阿德佛需要层次理论的内容和观点,

两种需要层次理论

的比较。

?

(二)成就动机理论

?

成就需要的概念及其与绩效的关系,高成就需要者的特点,成就动机理论的意义。

?

(三)双因素理论

?

双因素理论的内容与观点。

?

第三节高薪真的能激励员工吗?

?

(一)期望理论

?

期望理论的内容和应用。

?

(二)公平理论

?

公平理论的内容,员工消除不公平感的方式。

?

(三)目标理论

?

目标设置和目标管理理论的内容,目标理论的应用。?

第四节奖惩的艺术

?

(一)员工的学习方式

?

操作条件反射与强化。

?

(二)员工学习与奖惩策略

?

三、考核知识点

?

(一)激励的概念和意义

?

(二)内容型激励理论

?

(三)过程型激励理论

?

(四)员工学习方式和奖惩的艺术

?

四、考核要求

?

(一)激励的概念和意义

?

1、识记:

(1)激励的概念;

(2)激励理论的分类。

?

2、领会:激励的意义。

?

(二)内容型激励理论

?

1、识记:

(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内容;

(2)阿德佛需要层次理论的内容;

(3)成就需要的概念;

(4)双因素理论的内容。

?

2、领会:

(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和阿德佛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观点;

(2)成就需要与绩效的关系以及高成就需要者的特征;

(3)双因素理论的主要观点。

?

3、简单应用:比较内容型激励理论的相互关系

?

4、综合应用:结合实例分析需要层次理论、成就动机理论和双因素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三)过程型激励理论

?

1、识记:

(1)期望理论的变量——效价、期望值和工具性的概念;

(2)目标管理的概念;

(3)公平理论的内容。

?

2、领会:

(1)期望理论的主要观点;

(2)目标设置理论的主要观点;

(3)目标管理中目标的属性;

(4)员工消除不公平感的方式。

?

3、简单应用:比较期望理论、目标管理和公平理论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

4、综合应用:结合实例分析期望理论、目标管理以及公平理论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及其意义。

?

(四)员工学习方式和奖惩的艺术

?

1、识记:操作条件反射和强化理论的内涵。

?

2、领会:有效的奖惩策略。

?

3、简单应用:强化理论在员工管理中的应用。

?

4、综合应用:

(1)结合实例分析有效奖励的策略;

(2)结合实例分析有效惩罚的策略。

?

第五章领导心理

?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

?????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了解领导的概念和领导者的产生,理解领导与管理的关系以及领

导者的权力的概念、构成或类型,掌握领导有效性理论的主要观点和方法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理解和掌握领导有效决策的相关理论。

?

二、课程内容

?

第一节从心理学视角看领导

?

(一)领导者的产生

?

领导的概念,领导者的产生

?

(二)领导与管理

?

(三)权力与影响力

?

第二节如何做个优秀的领导者?

?

(一)品质理论

?

(二)行为理论

?

(三)情景理论

?

权变理论,通路目标理论,生命周期理论。

?

(四)领导理论的新发展

?

归因理论,交易型-变革型理论。

?

第三节如何有效地决策?

?

(一)决策理性模型

?

(二)有限理性模型

?

决策时的三种启发式,前景理论。

?

三、考核知识点

?

(一)领导与领导者

?

(二)领导的有效性理论

?

(三)领导者的决策

?

四、考核要求

?

(一)领导与领导者

?

1、识记:

(1)领导的概念;

(2)领导者的产生。

?

2、领会:

(1)领导与管理的关系;

(2)权力和权力的种类。

?

(二)领导的有效性理论

?

1、识记:

(1)品质理论的观点和内容;

(2)领导风格理论的观点和内容;

(3)关心人和关心工作的领导行为理论的基本观点;

(4)PM领导行为类型论的概念;

(5)情景理论的概念。

?

2、领会:

(1)“伟人”理论与现代品质理论的比较;

(2)行为理论与品质理论的区别;

(3)管理方格图的主要内容;

(4)PM领导行为类型论的内容;

(5)三种情景理论的主要观点,包括权变理论、通路-目标模型、生命周期论;(6)领导的归因理论、交易型-变革型理论的内容。

?

3、简单应用:比较行为理论、品质理论、情景理论的主要区别。

?

4、综合应用:

(1)结合实例分析比较品质理论、行为理论、情景理论;

(2)结合实例分析当代领导理论,即归因理论和交易型-变革型领导理论。

?

(三)领导者的决策

?

1、识记:

(1)决策理性模型的观点和内容;

(2)三种启发式的概念。

?

2、领会:

(1)前景理论的内容和主要观点。

第六章工作在群体,学会沟通

?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

?????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了解群体的概念,认识群体成员关系、群体规范、凝聚力、从众

行为的基本规律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掌握群体决策的意义和问题及其在管理实践中应用,深刻理解团队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学会如何帮助管理者促进团体建设,铸造团队精神,掌握组织内部沟通的误区、形式等。

?

二、课程内容

?

第一节三个和尚没水喝?

?

(一)人物心理关系图

?

群体的概念,群体动力论的观点,人物心理关系分析方法。

?

(二)群体规范

?

(三)群体凝聚力

?

群体凝聚力的概念,影响凝聚力的因素,凝聚力与生产效率的关系。

?

(四)从众心理

?

从众的概念,产生从众行为的原因。

?

(五)群策与群力

?

群体决策的优势,群体决策的劣势。

?

(六)团队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

?

?

第二节让我们更懂得与人沟通

?

(一)沟通的误区

?

沟通的概念,沟通的四个误区。

?

(二)言语沟通

?

言语沟通的形式,影响言语沟通有效性的主要因素,三个倾听的水平。

?

(三)非言语沟通

?

非言语沟通的概念,非言语信息的线索,对非言语信息的鉴别能力,团队沟通网络。?

三、考核知识点

?

(一)群体的概念和群体行为的基本规律

?

(二)有效沟通

?

四、考核要求

?

(一)群体的概念和群体行为的基本规律

?

1、识记:

(1)群体的概念;

(2)人物心理关系分析方法;

(3)群体凝聚力、群体规范、从众行为的概念;

(4)群体思维、群体极化、社会惰性的概念。

?

2、领会:

(1)勒温群体动力论的观点;

(2)影响凝聚力的因素;

(3)凝聚力与生产效率的关系;

(4)从众行为产生的原因;

(5)群体决策的优势和劣势;

(6)团队形成发展的过程。

?

3、简单应用:

(1)分析应向群体凝聚力的主要因素;

(2)分析群体决策的优劣。

?

4、综合应用:

(1)结合实例分析提高群体凝聚力的策略;

(2)结合实例分析如何克服群体决策的劣势;

(3)结合实例分析团队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提高团队有效性的方法。

?

(二)有效沟通

?

1、识记:

(1)沟通和非言语沟通的概念;

(2)言语沟通的形式;

(3)边际式、评价式、投射式倾听的概念。

?

2、领会:

(1)影响言语沟通有效性的因素;

(2)非言语信息线索及其文化差异;

(3)团队沟通网络。

?

3、简单应用:结合实例分析各种团队沟通网络的有效性。

?

4、综合应用:结合实例分析如何有效地进行沟通。

?

第七章工作压力

?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理解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的概念及其区别,认识工作压力对人的影响,理解人们所面对的主要压力源,掌握影响压力体验和产生的因素,学会从组织和个人两方面来应对压力。

?

二、课程内容

?

第一节工作压力,你了解多少?

?

(一)何谓工作压力?

??

工作压力的定义,工作倦怠的定义,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的区别。

?

(二)工作压力的后果

?

工作压力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

第二节员工压力来自何方?

?

(一)生活压力源

?

(二)职业压力源

?

职业内压力源和职业组织压力源,五种细分的职业压力源。

?

第三节压力免疫力

?

(一)性别差异

??

(二)A型人格与B型人格

?

(三)人格坚韧性

?

人格坚韧性的概念与结构。

?

(四)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的概念,社会支持的种类。

?

第四节应对压力

?

(一)组织层面的缓解工作压力的途径

?

合理分权授权,加强参与管理,明确工作职责,工作重新设计,营造宽松和谐的组织氛围,提高员工的工作自信心。

?

(二)个体层面的缓解压力的途径

?

了解自己,时间管理,培养自己处理事情的能力,构建个人在组织中的良好人际关系,

学习自我放松训练。

?

三、考核知识点

?

(一)工作压力的概念和后果

?

(二)员工的压力源

?

(三)压力产生的影响因素

?

(四)压力应对策略

?

四、考核要求

?

(一)工作压力的概念和后果

?

1、识记:

(1)工作的定义;

(2)工作倦怠的定义。

?

2、领会: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的区别。

?

3、简单应用:结合实例分析工作压力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二)员工的压力源

?

1、识记:生活压力源和职业压力源。

?

2、领会:各种压力源的本质和具体影响。

?

3、简单应用:应用实例分析各种可能的压力源

?

(三)压力产生的影响因素

?

1、识记:

(1)人格坚韧性的概念;

(2)社会支持的概念。

?

2、领会:压力产生的影响因素。

?

3、简单应用:压力产生的影响因素。

?

4、综合应用:结合实例分析压力产生的影响因素。

?

(四)压力应对策略

?

1、识记:

(1)分权授权的定义;

(2)组织层面和个人层面的压力应对方法。

?

2、领会:组织层面和个人层面的压力应对方法。

?

3、简单应用:分析主要的压力应对方法。

?

4、综合应用:结合实例分析如何有效应对压力。

第八章激发员工潜能,规划职业生涯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了解员工培训的概念和重要性,理解员工培训的层次和内容,掌握员工培训的过程和方法,理解培训评估的模型和设计,掌握有关职业生涯的理论和职业生涯管理的具体内容。

?

二、课程内容

?

第一节如何开发员工潜能——培训

?

(一)员工培训的重要性

??

(二)员工培训的层次和内容

?

知识培训,技能培训,思维培训,观念培训,心理培训。

?

第二节培训一定要规范

?

(一)培训的流程

?

(二)需求确认

?

需求确认的阶段,培训需求分析。

?

(三)培训计划

?

培训内容、时间、方式、人员、培训教师的确定以及成本费用控制。

?

(四)教学设计

?

(五)培训实施

?

(六)培训反馈

?

教师考评,培训组织管理考评,应用反馈,总结与资源归档。

?

第三节各种培训方法

?

(一)案例教学法

?

案例教学法及其优缺点。

?

(二)模拟法

?

模拟情景培训的概念及其优缺点。

?

(三)游戏法

?

游戏法的概念,游戏法的原则及其优缺点。

?

(四)讲座法

?

讲座法的概念及其优缺点。

?

(五)研讨法

?

研讨法的概念及其优缺点。

?

(六)讲授法

?

讲授法的概念、类型及其优缺点。

?

第四节培训有效吗?

?

(一)培训评估模型

?

(二)评估设计

?

单组前后测设计,对照组前后测设计,时间序列设计。第五节员工发展才是硬道理

(一)职业生涯

职业生涯的含义,职业锚的概念、内容和理论观点。(二)员工职业生涯规划

(三)组织职业生涯管理

三、考核知识点

(一)培训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内容和层次

(二)培训的流程

(三)培训方法

(四)培训评估

(五)职业生涯管理

四、考核要求

(一)培训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内容和层次

1、识记:培训的概念

2、领会:

(1)培训的重要性;

(2)培训的内容和层次。

3、简单应用:结合实际分析培训的重要性。

(二)培训的流程

1、识记:培训流程的五个环节:需求确认、培训计划、教学设计、培训反馈和培训实施。

2、领会:需求确认、培训计划、教学设计、培训反馈和培训实施的主要内容、过程。(三)培训方法

1、识记:

(1)各种培训方法的概念;

(2)讲授法的类型。

2、领会:

(1)游戏法的原则;

(2)各种培训方法的优缺点。

3、简单应用:结合实例分析各种培训方法的优缺点。

(四)培训评估

1、识记:柯克帕屈克的培训评估四层次模型。

2、领会:

(1)柯克帕屈克的培训评估四层次模型;

(2)培训评估的常用设计。

3、应用:结合实例分析柯克帕屈克的培训评估四层次模型在管理中的应用。

4、综合应用:结合实例比较几种培训评估的常用设计的有效性。

(五)职业生涯管理

1、识记:

(1)职业生涯的概念;

(2)雪恩提出的职业生涯发展轨迹;

(3)职业锚的概念。

2、领会:

(1)职业锚理论及其内容;

(2)员工职业生涯规划;

(3)组织职业生涯管理。

3、简单应用:

(1)员工职业生涯规划;

(2)组织职业生涯管理。

4、综合应用:

(1)结合实际分析职业锚理论的应用。

第九章得贤、考贤之道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了解组织如何通过内部和外部招募方法吸引人才,理解员工选拔的主要方法,理解绩效和绩效考核的含义,掌握组织绩效考核的内容、方法以及考核中的偏差与控制。

《 管理心理学教学大纲doc》

《管理心理学》教学大纲(Management Psychology) 编制单位:金审学院 编写人:周文莉 编制时间:2016年3月

课程说明部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介绍 管理心理学是管理类的基础课,是应用心理学的重要分支,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边缘性交叉学科。管理心理学是有关组织情景中个体、群体和组织管理行为的理解、解释、预测和变化规律,以便改进和提高工作生活质量与管理效能的学科。学习本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讲课使学生能够认识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了解个体、群体、组织与领导心理与行为的主要特征,从而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管理类的课程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同时,还要以为改善自身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指导和参考。 (二)教学目标 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掌握管理过程中的有关心理学问题,明确个体积极性的影响因素及其如何有效地进行激励;群体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以及如何发挥群体效应、提高群体工作效率;领导者和管理者的影响力、领导方式、自身素质,领导和管理的有效性;组织结构、组织效和组织变革等内容。把理论阐述与实证研究结合,使学生能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于管理实践。 (三)课程性质 《管理学》是管理类各专业必修的专业课程。 (四)适用对象 经济、管理类本科各专业。 (五)预修课程 管理学、普通心理学。 二、课时分配

正文部分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概述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管理心理学的总体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任务、方法。 【本章重点、难点】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及体系结构,及其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常用方法; 管理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特点及范围。 第一节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教学内容】 一、管理心理学的内涵 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三、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第二节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意义 【教学内容】 一、对推动管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对提高劳动生产率产生巨大作用 三、对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发挥良好效能 第三节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内容】 一、观察法 二、测验法 三、实验法 第四节管理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学内容】 一、萌芽期 二、确立和形成期 三、发展期 【实践教学内容】 【本章教学建议】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I.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本课程是教育管理、行政管理专业的选修课。选用张厚粲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心理学》一书。开课目的是为了提高学员的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其在教学工作中应用心理学和研究心理活动的能力。 本课程主要涉及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为后续课程提供基础。本课程主要使学生理解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与理论,系统掌握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了解心理学知识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为考生今后的学习、工作提供有效的知识与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Ⅱ.选修课程要求:无 III.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心理学原理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在课堂教学和辅导中,辅导教师可结合具体的生活和工作实例进行教学。在讲授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多采用课堂讨论和小组学习的形式。 Ⅳ.课程内容和考核要求 第一章概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心理学的概念及学科性质,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各学术流派,了解心理学的理论与应用分支,掌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明确学习心理学的意义与作用。 二、本章重点: 1.心理学的概念及性质2.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 三、考核要求 (一)心理学的概念识记:心理学的概念领会:心理学的基本性质 (二)心理学的分支领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第二章意识与注意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意识的概念与不同状态,了解睡眠的阶段与失眠的种类,了解梦的心理学原理与研究,了解催眠的特征与理论。 二、本章重点:1.意识的概念2.意识的不同状态(层次) 三、考核要求 (一)意识的性质识记:意识、无意识 (二)催眠现象领会:催眠的原理,催眠与睡眠的区别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要求理解感觉和知觉的基本概念,感觉和知觉的关系。了解视觉系统和听觉系统的基本构造,以及视觉听觉产生的机制。理解社会知觉与一般知觉的异同,了解社会知觉的特殊性和基本规律。 二、本章重点:1.感觉和知觉的概念2.社会认知的基本过程 三、考核要求 (一)感觉概述识记:感觉的基本概念、感觉阈限 (二)视觉系统了解:视觉适应,颜色的特性领会:视觉产生的机制,色觉理论 (三)听觉系统领会:听觉产生的机制,基本的听觉现象 (四)知觉——感觉的整合识记:知觉的概念,知觉的特性领会:知觉的机制 简单应用:感觉的整合——知觉的形成

管理心理学论文

浅析90后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 摘要:大学不仅仅能提高人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锻炼人的能力。我们大学生应该培养各种能力如:人际交往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掌握信息能力、学习能力和自立能力等等。其中人际交往能力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大学是人生走出社会的最后一站,培养良好人际交往能力不仅能够让大学生顺利地处理和同学老师之间的关系,也是为人生做一个长期的准备!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曾经说过:“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必定存在于各种社会关系之中,如何理顺好这些关系、如何提高生活质量就涉及到了社交能力的问题”。大学生进入学校的那一刻就已决定了其交往需要,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大学校园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一种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环境,将有利于我们大学生形成和发展健康的个性品质。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更是如此。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笔者认为,探讨90后大学生人际关系有其重要的理沦依据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人际关系学 90后大学生重要性 一、90后大学生人际关系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间的推移,我们迎来了一批有着自己独特风格的大学生,同时也将会迎来更多这样的大学生,他们就是90后大学生。 90后逐渐成为了全球的新生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90后又被认为是极具个性的一代。据多项调查显示,或多或少的大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心理矛盾加剧,学习缺乏动力,人际关系紧张。特别是90后大学生过多地借助短信和网聊这种即时性异地沟通模式,会处于相对封闭状态,缺乏到现实社会的交往能力。近期更有人提出了“人际交往成90后成长拦路虎”的话题。 调查显示,人际关系问题成为90后大学新生遇到的主要问题之一,有 45%的女生和 35%的男生都表示遇到了人际交往困难的问题。在所有接受调查者中,40%的学生认为与异性交往有困难;23%的学生表示与室友相处不融洽;20%的学生表示与同班同学相处不融洽;14%的学生表示与老师相处不融洽;13%的学生则反映与父母沟通有困难。值得注意的是,在与室友相处方面,女生比男生更容易碰到问题,女生的不融洽指数要比男生高出 14 个百分点。可以说,人际关系问题已经升级成为了当今 90 后大学生所面对的最主要的问题了。 人生成长的各个阶段都有着一定的人际关系网,同时,人生目标及梦想的确立与实现也将会是建立在这些人际关系网中的。当前90后大学生人际关系主要指大学生在大学就读期间与他人发生的各种交往关系。根据大学生交往对象的不同,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作业答案)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 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 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4分) 1. 领导是对群体或个人施加心理影响, 使之努力实现组织目标, 程。 A.组织 B. 领导者 C. 群体 D. 并与() 保持一致的过 2. 领导者的素质包括品质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 () A.管理素质 B. 综合素质 C. 心理素质 3. 领导的传统品质理论把领导者的个人品质条件与人格特征定义为 A.天生的 B. 学习的 C. 培养的 4. 美国密执安大学的研究把领导者行为分为面向生产与 ( A.面向发展 B. 面向效益 C. 面向组织 5. 日本心理学家三隅二不二创建的 PM 领导行为类型中,把( 效率最差的领导行为。 A.PW 型 B.pm 型 C.P 型 D.M 6. 人们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寻求并实现某种最优化预定目标的活动称为 A.思维 B. 决策 C. 环境 四个方面。 D. ( D. 两个方面。 技术素质 ) ° 社会的 面向职工 类型的领导行为定义为 判断 D. 和精神文化 的总和。 社会文化 D. 分析 8. 冲突的过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潜在对立阶段、认知与个性化阶段、 阶段和结果阶段。 A.人际交往 B. 行为意向 C. 行为冲突 D. 行为矛盾 9. 勒温的参与改变态度理论认为:人的态度的改变离不开群体的规范和 A.信息 B. 价值 C. 人际关系 D. 情境 团队文化 () 阶段、行为 宁波九三进修学校行政 08班、工商行政091、092班 管理心理学作业及参考答案 第一次作业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 1、 目标管理:对组织(或个人)活动的全过程实行全面综合管理的科学方法,它是管理者 以预定最优的最终效果为目标,并通过实施和评价等手段调动和激励组织成员的工作积极 性,使组织的各项管理都围绕目标的实现而统筹运动。 (第65页) 2、 管理人员良好思维品质的“四个学会 ”:一是指学会广泛地进行思维(又称思维广度的 训练);二是指学会深入地进行思维(又称思维深度的训练) ;三是指学会快速地思维(又称 思维速度的训练);四是学会有目的地进行思维(又称思维目的的训练) 。(第71-72页) 3、 企业的三大资源:一是人力资源;二是物质资源;三是信息资源。 (第91页) 4、 心理挫折:是指一种情绪状态,指个人在某种动机推动下所要达到的目标行为受到无法 克服的障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应。 (第152页) 5、 跨文化管理:又称为交叉文化管理,指的是企业跨国经营。在这一领域中,企业经营哲 学与组织文化背景之间的相互关系显得格外重要。 (第359页)

《管理心理学》教学大纲

《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3101204 适用专业工商企业管理 课程类型职业选修课 学分数 3 总学时数48 第一部分总纲 一、课程得性质与任务 1.课程得性质 本课程就是工商企业管理类专业得专业模块选修课;也就是经济管理类相关专业得选修课。本课程就是结合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相关知识而形成得交叉学科,就是研究管理领域中人得心理行为活动规律及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人得积极性得学科。 2.课程得任务 通过对本课得学习,将帮助学习者熟悉与掌握管理心理学得研究对象、管理心理学得基 础理论、人得个性、人得需要、人得期望、人得挫折、人性管理、以及激励行为、决策行为、领导行为、创造行为、人群心理。使学生掌握其基本理论、基本技巧与主要方法,并能够灵活地运用,全面地提高学生得实际管理水平与管理能力。在本课程得教学中,要求学生应能辨认行为事实以及组织管理中得社会心理现象,了解人得心理行为变化得基本过程及变化倾向,熟悉与掌握管理心理学得基本概念与主要理论。对提高学习者得管理素质与工作效率,加速管理现代化就是十分必要得。 3.前导课程与后续课程 前导课程:管理学基础 后续课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相关课程

二、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试 成绩评定:平时成绩(40%)+实训成绩(20%)+期末成绩(40%) 三、推荐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苏东水,《管理心理学》(第三版),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3月 2、赵慧军,《现代管理心理学》(第一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 3、周妙勤,《管理心理学》,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 4、王重鸣,《管理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 5、卢盛忠,《管理心理学》(第三版),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2月 6.廖明明,《管理心理学》,中国物资出版社,1995年6月 7.朱永新,《管理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 8.孔祥勇,《管理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5月 9.汪雪兴,《管理心理学》(第二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 四、大纲执行说明 1.本大纲为教学指导性文件,所列内容只就是基本内容,只表明教学得范围及深度,具体教学安排应按具体教学计划执行。 2.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在顺序上作部分调整。 第二部分理论教学 一、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管理心理学得基本内容,以及对人得行为基础、挫折、关于人性得几种假说、领导行为得概念与要素、领导班子合理结构得基本内容、组织结构、创造得特点、人群关系得理论与实践等基本理论得认知。 要求学生熟悉管理心理学得研究对象、作用、管理心理学与行为科学、组织行为学之间得相互关系,熟悉心理过程、管理学得基础理论、个性心理得相关理论,熟悉期望理论、目标管理理论、需要理论、激励理论、强化理论、挫折理论及其在管理中得作用,熟悉决策行为、领导者行为以及组织得特征、要素、作用,熟悉创造心理与行为,熟悉人群关系等相关理论。 要求学生理解影响人行为得因素、个性得特点、人得价值观、态度对行为得影响、激励

关于管理心理学的论文

关于管理心理学的论文 范文一:管理心理学应用下高校行政管理论文 一、根据动机合理设置目标 动机,是心理学的概念,是行为的直接原因。人的行为是动机引起的,并且都是指向 一定目标的。动机对人的行为起着引发、加强推动和导向的作用,它驱使一个人的行为走 向既定的目标。在调动职工积极性的工作中,我们不仅要了解职工的需求,还要根据职工 的需求,适时地树立起有价值的目标来激发职工的动机。高校管理者在为职工设置目标时,应尽量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目标必须与需要和动机结合,它既是鼓舞人心的奋斗方向, 又是满足人们需要的目的物。因此心理学通常把目标称为“诱因”。第二,无论设置个人 目标或团体目标,要让职工本人参与。参与程度越深,义务感也越强。若上级为其设立目标,就会认为不是自己的目标,从而减低诱发力量。第三,科学性。目标高度适中,因人 而异。我们必须为行政人员设置恰当的目标,既要符合和谐、高效执行学校各项职能的总 目标,又要根据其自身特点和工作性质,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让职工认为通过努力 自己有能力去达到目标,即个体主观上的期望值很高,就会有信心,有决心,就能激发出 强大的力量;反之,如果目标过高,可望不可即,或目标过低,唾手可得,都不足以有效 调动其积极性,充分发挥其潜能。第四,阶段性。采取“少吃多餐”、“引人入胜”、 “逐步推进”的战术,因为总目标往往显得太大、太遥远,而分阶段目标容易达到,这种 成就感能催人奋进,激发职工的活力。第五,可变性。目标设立后,往往由于情势的变化 会使它变得过易或过难,这时应该适当地加以调整。 二、运用目标管理提高行政效率 目标管理,是一种有名的管理技术,实质上是一种管理上的激励技术,也是职工参与 管理的形式之一。目标管理是1954年美国著名管理学者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一书中 首先提出的。他论述“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的主张时认为,一个总目标的实现,必须有 计划周密、方向一致的分目标来指导每个人的工作。他提出,让每个职工根据总目标的要求,自己制定个人目标,并努力达到个人目标,就能使总目标的实现更有把握,每个职工 因此就为组织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为达到这个目的,他还主张,在目标管理的实施阶段和 成果评价阶段,应做到充分信任职工,实行权力下放和民主协商,使职工进行自我管理, 独立自主地完成各自的任务;此外,成果的考核、评价和奖励也必须严格按照每个职工目 标任务完成的情况和实际成果大小来进行,以进一步激励每个职工的工作热情,发挥每个 职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目标管理如果能很好地运用在高校管理中,就能提高行政效率。 其具体措施包括:第一,实行目标管理。让每个职工既了解组织的总目标,又掌握团体和 个人的分目标,形成目标的一致性。第二,实行参与制。使每个职工都感到自己是组织的 一员。有与职位相应的权利,明确责任。实行民主式的管理,在组织和制度上保证职工有 参与管理的机会。使每个人都明确在实现总目标中自己应负的责任,让他们在工作中实行 自我管理,独立自主地实现个人目标。第三,加强领导和管理,主要是指加强与下级的意 见交流以及进行必要的指导,领导者布置工作时,只对下级交代任务,明确要求;具体的

《管理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121217

一、客观部分:(单项选择) (一)单项选择 1、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 所有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 B. 管理活动中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 C. 管理活动中各种心理现象 D. 管理活动中的心理过程 ★考核知识点: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在人的个性组成中,较多受生物因素的影响,较少受社会影响的是(C) A.性格 B. 能力 C. 气质 D. 态度 ★考核知识点: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3、主体对某特定对象进行认知、评价并做出价值判断所形成的心理倾向被称为() A.性格 B. 气质 C. 态度 D. 动机 ★考核知识点:态度的涵义 4、公认的“科学管理之父”是() A.泰勒 B. 梅奥 C. 韦伯 D. 法约尔 ★考核知识点:科学管理理论 5、被人们称为“动作专家”的是() A.莫雷诺 B. 勒温 C. 吉尔布雷斯 D. 泰勒 ★考核知识点:动作研究理论 6、在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中,下列不属于个体主观因素的是() A.兴趣 B. 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 C. 知识经验 D. 性格与气质 ★考核知识点:影响知觉选择性的主观因素 7、在知觉过程中,人们趋向于对容易说出例子的事物给予高判断,即所谓() A.易获得性偏差 B. 基础比例偏差 C. 社会刻板印象 D. 心理定势 ★考核知识点:易获得偏差的涵义

8、某人与多年相识的女友分手后从此一蹶不振,这是一种什么心理表现?() A.攻击 B. 升华 C. 冷漠 D. 退化 ★考核知识点:挫折产生的结果 9、某厂发放的一笔奖金没有提高劳动生产率,但一经取消,职工便怨声载道,生产效率大幅度下降,这说明这笔奖金是() A.强化因素 B. 激励因素 C. 保健因素 D. 精神因素 ★考核知识点:双因素理论 10、管理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的工作绩效主要取决于他的() A.能力和工作难度 B. 能力和激励水平 C. 性格和机遇 D. 价值观与态度 ★考核知识点:激励的作用 11、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分为对成就的需要、对社交的需要和() A. 对发展的需要 B. 对享受的需要 C. 对精神的需要 D. 对权力的需要 ★考核知识点:成就需要理论 12、阿Q在被别人打了以后说是儿子打了老子,其行为属于下列哪种类型?() A.反向行为 B. 压抑 C. 合理化 D. 升华 ★考核知识点:挫折产生的结果 13、“眼不见,心不烦”、“掩耳盗铃”等都是()的表现。 A.合理化作用 B. 投射作用 C. 压抑作用 D. 反向作用 ★考核知识点:挫折产生的结果 14、最早提出公平理论的是() A.麦克利兰 B. 亚当斯 C. 勒温 D. 弗勒姆 ★考核知识点:公平理论的主要观点 15、有明确的组织结构和工作任务的团体叫() A.任务团体 B. 正式团体 C. 指挥团体 D. 利益团体 ★考核知识点:群体的类型 16、将信息源发出的信息转换成媒体易于传送的信息称为() A.编码 B. 传送 C. 解码 D. 反馈 ★考核知识点:信息沟通的过程 17、就团队成员间的信任关系而言,下列哪一维度被认为是最重要的() A.一贯 B. 开放 C. 正直 D. 能力 ★考核知识点:塑造高绩效团队的因素

管理心理学教学大纲

《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1.课程概况

2.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单元(章)管理心理学概述 教学要求:了解管理心理学的历史。理解管理的概念。掌握管理心理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教学重点:管理心理学的概念 教学难点:管理心理学的概念与范畴 第二单元(章):管理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学要求:了解管理心理学的历史。理解管理的概念。掌握管理心理学的发展背景 教学重点:管理心理学的背景 教学难点:管理心理学的背景与发展趋势 第三单元(章)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教学要求:了解人性的概念。理解人性的不同学说。掌握人性在管理心理学中的意义。 教学重点:人性在管理心理学中的意义 教学难点:人性在管理心理学中的意义 第四单元(章)基本的激励理论 教学要求:了解激励的概念。理解激励与操纵的特点。掌握激励的多种理论内容。教学重点:激励的不同理论 教学难点:双因素理论、公平理论、期望理论 第五单元(章)激励理论的应用 教学要求:加深了解激励的概念。理解组织背景中的激励原因。掌握组织中激励的应用条件。 教学重点:组织中激励的应用条件 教学难点:组织中激励的条件与作用。 第六单元(章)激励后果分析 教学要求:了解组织公民与组织承诺的概念。理解织公民与组织承诺的意义。掌握组织公民与组织承诺的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组织公民与组织承诺的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组织公民与组织承诺的影响因素。 第七单元(章)组织中的知觉 教学要求:了解知觉的概念。理解组织中知觉的意义;掌握组织中知觉的影响因素。教学重点:理解组织中知觉对管理的意义 教学难点:组织中知觉对管理的应用领域。 第八单元(章)组织中的记忆与学习 教学要求:了解组织中学习的概念。理解组织中学习对组织的意义。掌握组织中学习的管理。 教学重点:组织中学习的管理。

管理心理学论文

管理心理学对自身和企业的要求 摘要:管理心理学是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门以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和政治学等学科为基础,以组织中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模式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关键词:管理、心理、人际交往、企业文化 学习管理心理学已有一段时间了,这门课程涉及到各个方面.我个人认为,无论在学习生活,生活工作之中都需要具备几点管理心理学的知识.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在这些方面变得更加得心应手,而且,在管理工作的同时,也是种捷径,更能让自己的工作达到“时间少,效率高”的效果。 管理心理学是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门以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和政治学等学科为基础,以组织中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模式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主要探讨组织中个体、群体以及组织的行为规律,以便运用这些规律来预测与控制这些行为,以提高组织的效力。它是心理学知识在组织管理工作实践中应用的结果。是研究组织系统内,个体、群体及结构对组织内人的行为的影响,以理解、预测和管理人类行为,提高组织绩效的一门科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以及公共事业管理中,管理心理学均是非常重要的核心必修课程。 在管理学当中,主要可以从两方面展开讨论:一方面是自身的因素,另一方面则是企业的因素! 对于自身的因素,主要是建立好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交往主要是从自身的角度入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主要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展开: 一.人际交往在商务活动中的作用 人们在共同劳动过程中,彼此间结成了复杂的社会关系。其中有一种重要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际关系。为什么说它重要呢?这是因为在现实中,人的经历知识经验能力、性格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产生双向交流,使彼此的长处得以递增,彼此的短处,得以克服,近而为实现群体的工作目标共同努力。 在心理学中,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

学校管理心理学复习提纲知识讲解

学校管理心理学复习 提纲

学校管理心理学复习提纲 名词解释 第一印象:两个素不相识的人第一次见面时所形成的印象就叫第一印象(最初印象);人们主要是获得被知觉者的表情、姿态、身体、仪表、服饰等方面的印象。晕轮效应:指我们在观察某个人时,对于他的某种品质或特征有清晰明显的知觉,从而掩盖了对这个人其他特征和品质的知觉。 刻板印象:指在人们头脑中形成了对社会上某一类人的比较固定的看法。 胜任力:指能将某一工作中表现优秀者与表现平平者区分开来的个人潜在的、深层次特征,是驱动员工产生优秀绩效的、可以客观衡量的各种个性特征的结合。激励:在心理学中,“激励”指的是持续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励,在某种内部或外部刺激的影响下,使人始终维持在一个兴奋状态。在管理活动中,激励是指通过管理工作创造一定的条件,激发人的潜在动机,使其产生实现所期望目标的特定行为的过程。 心理挫折:指人们在通向目标的道路上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时,所产生的心理上的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应。 人际冲突:指由于利益关系、观点不一、个性差异等引发的人际交往对象之间的紧张和对抗过程。 领导影响力:指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必须具备的,有效地控制、支配、激励、感召被领导者的能力。 组织文化:组织成员共同认定的价值观念、信仰和行为准则的总和。 填空、判断、选择 1、管理的功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2、学校管理心理学的内容;“人性”问题、个体心理、群体心理、领导心理、组织心理。 3、学校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客观性、系统性、发展性、应用性、伦理性。 4、学校管理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实验法、个案法。 5、人性就是指人的本性,人的本性首先应该是社会性;其次是自然属性,人的自然属性是人性中不可或缺的一面;人性还包括人的精神属性,人的精神属性反映了人类丰富的精神世界,使人能发挥自觉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6、人性不是抽象的、孤立的,人是自然和社会发展的共同产物,是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有机的统一体。 7、影响知觉的因素:客观因素(知觉对象本身的特性、对象和背景的差别、对象的组合)主观因素(需要和动机、兴趣、知识经验、性格与气质) 8、社会知觉是个体社会行为的基础,是个体生活、工作、学习的基本条件。 9、依据知觉对象不同,社会知觉可分为:对个人的知觉、角色知觉、人际知觉 10、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实践获得,由经验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心理和行为变化。 11、学生学习的特点:以掌握间接知识为主;是在有计划有目的的情况下进行的;学习的主动性与被动性并存。 12、学习是基于经验积累的过程;学习通过行为的变化表现出来;学习是一种适应活动。

《管理心理学》考试大纲

《管理心理学》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是由专科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本科插班生考试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一、考试基本要求 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管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运用管理心理学知识进行管理行为分析,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考试知识点及考试要求 本大纲的考核要求分为“识记”、“领会”、“应用”三个层次,具体含义是: 识记:能解释有关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 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和联系。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第一部分管理心理学导论 考核知识点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导论 一、管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一)管理心理学的定义 (二)管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 二、管理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对象与任务(一)管理心理学的理论体系 (二)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三)管理心理学研究的任务 三、国外管理心理学发展的历史回顾(一)科学管理运动 (二)工业心理学的诞生 (三)人际关系理论——行为科学理论产生(四)群体动力理论 四、我国管理心理学的发展 (一)以人为本 (二)以德为本 (三)中庸之道 (四)无为而治 五、管理心理学研究 (一)管理心理学的研究程序 (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六、当代管理心理学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一)当代管理心理学进展的特点

《管理心理学》教学大纲

管理心理学》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1、课程编号:N07011102 2、课程中文名称:管理心理学 3、课程英文名称:Managerial Psychology 4、课程性质: 必修 5、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6、开课单位: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7、授课对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 二、课程说明 1、教学目得、意义 《管理心理学》就是公共管理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得学习,使学生对管理心理学有比较系统与全面得认识,了解与掌握管理心理学得有关概念、方法及原理;掌握管理心理学在组织管理实践中得主要应用;熟悉管理心理学得主要理论;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管理问题,了解如何通过管理心理学引导员工与企业行为,掌握解决现实中企业员工与组织得冲突;运用管理心理学得相关理论提高员工绩效,实现组织目标。 2、学时、学分 学时:理论40 学分: 2 分 3、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案例研讨。 4、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 (1)平时成绩占30 % ,形式有:作业、课堂讨论 (2)考试成绩占70 %,形式有:试卷考试 5、参考教材及书目 (1)《现代管理心理学》程正方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年 (2)《管理心理学》(第二版)李靖科学出版社2011 年 (3)《组织行为管理》李剑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年 (4)《管理心理与实务》张友苏暨南大学出版社2003 年 (5)《管理心理学》王重鸣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年 (6)《管理心理学》卢盛忠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年 (7)《组织管理心理学》王垒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年 (8)《管理心理学》刘永芳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年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概述 【教学目得与要求】 1、了解管理学得理论基础与研究对象 2、了解管理心理学得演变、研究动态 3、掌握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假设 【重点与难点】 1、重点:管理心理关于人得假设

管理心理学结课论文

人际关系中的管理心理学 在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总是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即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在我们的生活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而在人际关系中,我们通过沟通在相同的活动中,由于具有情感体验的性质,人际关系往往是不相同的。在管理之中,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那么管理心理学在我们的人际关系中到底有多重要,管理心理学在人际关系扮演着怎样一个角色,我们将从一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人际关系的内容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的网络,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人与人的心理关系。美国心理学家修兹的研究:修兹认为,每个人都期望得到别人的支持,每个人都有人际关系的需求,每个人都需要他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人们逐渐形成了对人际关系的基本需求倾向,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对他人的需求内容和方式都不相同。这种需求可分为三类:即包容的需求、控制的需求和感情的需求。我们在人际关系中,往往是通过语言与动作(肢体动作、表情)来判断对方心理活动。 二、何为管理心理学 要研究人际关系中的管理心理学,我们首先得知道什么是管理心理学。管理心理学是研究活动中人的心理发生、发展与变化规律,并依据这一规律,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管理活动效率的科学。 管理心理学的内容非常丰富,概括起来,可以这样表述:以人为主线,以人的心理活动为内核,以对应的管理策略为支撑构建管理心理学内容结构体系。所以研究人际关系中的管理心理学,应该以人为主要研究对象,具体来说应该是主要研究人际关系中人的心理细微变化的过程。 三、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表现 我们每个人或许都有遇到过这样的事情,我们在和人的交往中,会无意中令别人不高兴,而当别人不高兴时,我们甚至不知道什么地方做错了。其实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它涉及了人心理细微变化的过程。在这个世界上,最难揣测的莫过于人的心理变化。而且每个人在世界上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这个独立无疑是在想法思想上的独立。也就是说,每个人的想法和思维都是不可能相同的。 思维不同直接表现在行为上的迥异。行为是人们可擦觉的具体可感知的,因

《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50个.doc

组织变革:所谓组织变革是指通过对组织的结构进行调整修正,使其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过程。 组织发展:所谓组织发展是指运用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组织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的改革,以便促使整个组织更新和发展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提高组织的效能。 绩效考核:所谓绩效考核是对组织或个人的工作成绩和效果进行全面的考察与核定的程序、方式、方法的总称。 组织形象战略:所谓组织形象战略是“将企业经营理念和个性性质,通常统一的视觉设计加以整和传达,使公众产生一致认同感和价值观,从而创造最佳经营环境的一种商品经营之道”。 家族主义:所谓家族主义就是把家庭的伦理道德移植到集团中,而企业管理活动的目的和行为又都是为了保持集团的协调、维护集团的利益、充分发挥集团的力量 组织文化:所谓组织文化是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所形成的,为本组织所特有的,且为组织多数成员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等的总和及其在组织活动中的反映。 组织设计:所谓组织设计是指对组织活动和组织结构的设计过程,是把任务、责任、权力的利益进行有效组合和协调的活动。 环境:所谓环境是指外部的竟争、购销状况与市场需求,也包括整个社会文化背景的要求与影响。 组织的目标:所谓组织的目标是在企业管理中,目标可能是外界实在的对象,也可能是理想的或精神的对象。

组织:所谓组织是一个有共同目标和一定边界的社会实体和活动过程及活动系统。 决策:所谓决策就是作出决定,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寻找并实现某种最优化预定目标的活动。 管理坐标图:所谓管理坐标图是一种采用图示和量表方式来衡量一个企业领导人的管理方式 领导:所谓领导是对群体或个体施加心理影响,使之努力实现组织目标并与环境保持一致的过程。而施加心理也许的人是领导。 人际关系:所谓人际关系,管理心理学则认为,它是组织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联系。它既包括心理关系,也包括行为关系。它是一群相互认同、情感相互包容、行为相互近似的人与人之间联结成的关系。 沟通:所谓沟通,就是信息交流,它可以是通讯工具之间的信息交流, 如电报、电话等。 信息沟通:所谓信息沟通,是指在管理中发生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群体,通过一定的联络渠道,传递和交换各自的意见、观点、思想、情感与愿望,从而达到相互了解、相互认识的过程。 群体凝聚力:所谓群体凝聚力或称群体内聚力,是指群体对其成员的吸引力,以及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两个方面。 集体主义自决:所谓集体主义自决指的是以集体主义思想为指导,对群体的意见经过独立分析后所作出行为反应。 群体压力:所谓群体压力,是指当一个人在群体中与多数人的意见或行为不一致时,所感受到的心理压力。

管理心理学 教学大纲

《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和任务 【课程性质】 管理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组织中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综合性科学,是把心理学的知识应用于分析、说明、指导管理活动中的个体和群体行为的工业心理学分支,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们的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其重点在于对共同经营管理目标的人的系统的研究,以提高效率,在一定的成本控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作为一门边缘学科,管理心理学大量借鉴了社会学、政治学和人类学等相关学科的有益成果,其主要内容是管理中具体的社会、心理现象,以及个体群体、领导、组织中的具体心理活动的规律性。因此,可以将管理心理学的研究 内容划分为以下四个层次: (1)对个体心理的研究,个体是构成管理的最基本的单位,是管理组织的细胞。从人自身的角度看,人又是管理的主体,每个人都具有其独立的人格。认识个体心理是研究管理心理的基础。对个体心理的研究,包括对人性的认识,对个体心理因素中知觉、价值观、个性和态度的认识,以及对人的需要的认识及有关激励理论的研究。 (2)对群体心理的研究。群体是管理组织中的基层单位,在管理组织中存在着大量的非正式组织。群体心理对管理行为有着重大影响,管理心理学要对群体的功能、分类、压力、规范、冲突、竞争等方面做专题研究。 (3)对组织的心理及行为规律的研究,并应用这一理论对组织设计、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进行研究。 (4)对社会心理的研究。把管理组织作为一个开放系统,研究管理与社会的交换关系,社会环境和文化对管理行为行为的影响等,社会心理也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得到比较深入的研究并形成了社会管理理论。 【课程任务】 管理心理学的任务有两个,即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益、劳动生产率和对劳动者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教育。其中主要的任务是掌握管理工作中个体、群体、组织的心理活动规律,从而制定出管理个体、群体、组织的科学管理方针政策和方法,同时极大地促进领导者管理水平和领导艺术的提高,在此基础上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益和劳动生产率。还有就是吸收、运用各相关学科(包括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政治学及其他涉及管理的学科)的理论、方法,探讨组织中个体、群体、组织、领导的心理活动规律,说明如何通过调整人际关系、激励动机、提高领导水平和领导艺术、增强组织凝聚力等手段,来协调人—人系统。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及安排 【教学内容与要求】 引言管理心理学导论 基本要求:明确管理心理学相关概念及其价值,了解管理心理学的学习意义与指向范畴,掌握管理心理学的学习方法。 第一讲管理与心理 第一部分管理之道 基本要求:明确和了解管理思路与管理对象,掌握和理解管理核心与管理关键。

管理心理学教学大纲

4. 考核方式 管理心理学》教学大纲 、基本信息 1. 课程编号: N07011102 2. 课程中文名称:管理心理学 3. 课程英文名称: Managerial Psychology 4. 课程性质 : 必修 、课程说明 1. 教学目的、 管理心理学》是公共管理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管理心理学有比较 系统和全面的认识,了解和掌握管理心理学的有关概念、方法及原理;掌握管理心理学在组织管 理实践中的主要应用;熟悉管理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管理问题,了解如何 通过管理心理学引导员工与企业行为,掌握解决现实中企业员工与组织的冲突;运用管理心理学 的相关理论提高员工绩效,实现组织目标。 2. 学时、学分 学时:理论 40 学分: 2 分 3.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案例研讨。 闭卷考试 1)平时成绩占 30 % ,形式有: 作业、课堂讨论 5. 开课学期: 第二学期 6. 开课单位: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7. 授课对象: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

2)考试成绩占70 %,形式有:试卷考试 5. 参考教材及书目 1) 现代管理心理学》程正方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年 2) 管理心理学》(第二版)李靖科学出版社2011 年 组织行为管理》李剑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年 管理心理与实务》张友苏暨南大学出版社2003 年 管理心理学》王重鸣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年 管理心理学》卢盛忠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年 7) 组织管理心理学》王垒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年 8) 管理心理学》刘永芳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年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概述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管理学的理论基础和研究对象 2.了解管理心理学的演变、研究动态 3.掌握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假设 重点与难点】 1.重点:管理心理关于人的假设 2.难点:管理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动态 教学内容】 1. 管理学的理论基础

管理心理学 论文

《管理心理学》 课 程 论 文 题目: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院系:数学科学学院 班级:13级 姓名: 学号: 时间:2014年12月13日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摘要:在日常学习与工作中,我们难免要与他人发生接触,与他人产生人际关系。那么既然这不可避免,我们就应该重视并好好了解人际关系对于当前“社会人”的重要性,并学习怎么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本文依次从人际关系的概念、人际关系的作用和建立,阐述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对于我们个人的身心和社会活动有极大帮助,而且对于个人社会结交面的范围的大小和事业工作的成功都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 关键字:人际关系心理学社会活动 清朝康熙年间有个大学士名叫张英。一天张英收到家信,说家人为了争三尺宽的宅基地,与邻居发生纠纷,要他用职权疏通关系,打赢这场官司。张英阅信后坦然一笑,挥笔写了一封信,并附诗一首: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有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接信后,让出三尺宅基地。邻居见了,也主动相让。结果成了六尺巷,这个化干戈为玉帛的故事流传至今。 通过这个小故事我们不难看出,在我们工作生活中如何处理人际关系问题十分重要。特别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与人之间接触和联系的概率也大大增加。这不能不提醒我们应该努力去营造好自己的人际关系,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快乐或烦恼,也在为事业的发展创造机会或设置障碍。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人际关系?要怎样做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呢? 一、人际关系是什么 所谓人际关系就是指人们在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具体指个体所形成的对其他个体的一种心理倾向及其相应的行为。人际关系的好坏反应了人们在相互交往中物质和精神的需要能否得到满足的一种心理状态。如果得到满足,彼此之间就喜欢和接近;相反,就厌恶和疏远。 人际关系的疏密还表现在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上。心理学就指出,人际关系不同,交往时的空间距离也不同。一般分为四种人际关系距离:亲密距离为0.5米以内,可以感到对方的体温、呼吸与气味,通常是父母与子女、恋人、夫妻之间;朋友距离约为0.5~1.2米,以便于深谈或传递细微的表情;社会距离约为1.2~1.7米,是相识的人之间的距离,多数交往在这个距离之内;公众距离一般在3.7米以上,是陌生人之间的距离。众所周知,人类社会中人际关系是十分复杂的。也表现出有些人善于交际,有些人不善于交际;有的人吹牛拍马、讨好别人;有的人注重脚踏实地、以诚相待。等等。而生活在世界上的人,每个人都需要别人,都具有人际关系的需要。 二、人际关系的作用 人际关系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每一个人的人际关系状况都对其人生产重要的影响。人际关系对人生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身心健康的需要 一个人如果身处在相互关心爱护,关系密切融洽的人际关系中,一定心情舒畅,有益于身心健康。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使人保持心境轻松平稳,生活态度乐观,积极向上。相反,不良的人际关系可干扰人的情绪,使人产生焦虑、不安和抑郁。从而产生心里疾病。严重不良的人际关系,还会使人惊恐、痛苦、憎恨或愤怒。 2.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生事业成功的需要 人际关系对人生业绩的影响很大,是人们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如若有良好的人际

自考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绪论 一、管理的概念P40(1201 单选)(1504 单选) 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指挥、控制、激励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有效使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工具、科技等各种资源,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二、法约尔提出了管理的5个职能P40 1) 计划: 法约尔认为它是管理的首要职能。即制定目标并确定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手段、方法与策略。(1210单选) 2) 组织:通过特定的组织机构与组织形式、组织管理原则和方法,完成组织活动任务的过程。(1301 单选) 3) 指挥: 即上级对下级的指导、监督和激励。 4) 控制:对组织的实际工作与运行活动状态偏离预定计划与目标时的监督、纠正与调整。(1310单选)(1504 单选) 5) 协调: 即对组织机构和组织成员之间的行为活动进行有效协作与调整。 三、企业管理过程主要包括两个系统:P41(1404单选) 1) 社会技术系统 2) 社会心理系统 四、心理学的概念P41(1110单选)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五、心理过程包括:P42—45 (1404多选) 1. 认识过程 感觉:所有认识活动的基础、门户与开端,是最简单的认识过程。(1110单选)(1410单选) 知觉 记忆 思维 想象 2. 情绪与情感过程 (1) 基本情绪 (2) 情绪状态(1301单选) 心境:一种使人的所有情绪体验都染上某种色彩的、较持久而又微弱的情绪状态。 激情: 一种强烈而短促的情绪状态。 应激: 出乎意料的紧张而又危险的情景所引起的超强的情绪状态。(1404单选) (3) 高级社会性情感 道德感 美感 理智感:人对认识活动的成就进行评价时产生的态度体验。 人的理智感大体有以下几种:(1310多选) 好奇心和新异感 喜悦感 怀疑与惊讶情感 不安情感 自信与确信不疑情感 3. 意志过程:指意识对行为的积极能动的调节作用。(1504 单选) 人的意志行动的特征(1210 简答) (1) 意志行动是人特有的自觉确定目的的行动。 (2) 意志行动主要体现在人的意识对活动的调节支配过程,使人的行动能按自觉的目的去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 克服内部和外部的困难是意志行动最重要的特征 (4) 意志行动是以随意动作为基础,它是和自动化的习惯动作既有联系又相区别的行动。 六、个性心理特征P46 (1110单选多选) 个性心理特征是人的多种心理特征的一种独特的组合。从个性心理特征的角度来看,个性心理的差异表现在能力、气质和性格上。 1) 人顺利地完成一定活动所具备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称为能力。 2) 气质是受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制约与影响,典型地表现在人们心理过程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倾向性等动力性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 3) 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性格。 4) 自我(自我意识):个人对自己自觉的认知系统。 七、人本管理的主要内容P47 (1410简答) 1) 管理应以尊重人、关心人、关爱人与人的生命、改善与提高人的生活工作质量为出发点 2) 管理应强调弘扬人性、给人以尊严,尊重人的人格,维护人的健康与和谐生存、发展的权力,发挥人的主体作用与主观能动性作用; 3) 管理要提倡开发人的潜能、创造与体现人的价值、达到自我实现的目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