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反犹主义的历史渊源及其演变

论反犹主义的历史渊源及其演变

论反犹主义的历史渊源及其演变
论反犹主义的历史渊源及其演变

Journal of Chongqing Industry &Trade Polytechnic 总第11期

论反犹主义的历史渊源及其演变

唐立新

(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深圳 518060)

摘要:反犹主义是西方历史上一种特殊现象,它肇端于宗教信仰的差异,后来掺入了经济,文化等因素,经千年传承,演化成为一种野蛮宰制。近现代以来,反犹主义跟种族主义嫁接,最终酿下大屠杀的悲剧。

关键词:反犹主义神学冲突种族主义大屠杀

犹太人似乎从民族生成的初期起就注定遭受迫害和苦难。根据《圣经》中的《出埃及记》,埃及的法老曾计划一举消灭犹太人,但未得逞;又据《圣经》中的《以斯帖书》,波斯的哈曼也曾有类似的阴谋。虽然这些记载缺乏历史的佐证,但仍可以作为反犹主义最早的记录。此后,众所周知,犹太人遭受了数千年的反犹主义的迫害,那么反犹主义是怎样形成的呢?又经历了怎样的演变呢?

一、文化定势与反犹主义

古代犹太人生活在今天的巴勒斯坦地区,被罗马帝国灭亡之后,失去自己的祖国,便向世界各地流散。在流散的过程当中,犹太人深受客地民族的歧视,诽谤,排挤,驱逐,迫害和杀戮;或在整体上作为一个族群备受文化,宗教和种族意义上的仇恨和攻击。反犹主义是犹太人历史上一种恒定的生存压力,也是西方历史上一种具有某种普遍意义的历史文化现象。犹太人由于自身独特的区别性特征,其民族性在非犹太民族心目中很大程度上已经固化。犹太人在巨大的历史惯性的冲击下,陷入到一个观念性的悲剧之中:犹太人被认为从本质上,历史上,种族上,自然属性上就是一个能力低下,邪恶,不应与之交往,理应受到谴责或一系列迫害的劣等民族。①“对于活着的人,犹太人是死去的人;对于当地人,他们是异己和流浪者;对于有资产者,他们是乞丐;对于穷人,他们是剥削者和百万富翁;对于爱国者,他们是没有祖国的人;对于社会上各阶层的人,他们是令人憎恶的竞争对手。”②犹太人遭受的这种观念性的悲剧并没有因为西方历史上曾经出现开明时代而减弱或消歇。事实上,反犹主义最初有其特定的历史文化因素,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反犹主义逐渐积淀为一种普遍性的定势的文化思维,仿佛是反犹分子身上与生俱来就有的基本的道德和价值判断:即犹太人就是坏的,邪恶的,理应铲除的。甚至,在没有犹太人的地方,或是在犹太人比例极小的地方,反犹主义也同样存在。正如萨特认为,反犹主义的核心并非产生于与犹太人有关的历史,而是来源于那种认为历史的力量为了自身而创造犹太人的观念。他强调,导致一个人憎恨犹太人的原因并不在于哪个反犹人士与犹太人之间的个人接触,而是在于他用自己头脑中那种抽象的犹太人的观念来分析自身失败原因的倾向。

事实上,历史上的反犹主义一开始就是一种因信仰差异而形成的单向的敌视和仇恨,本来可以通过谅解和宽容来消除的。但是,由于历史上初民时代的蒙昧和偏执,反犹主义在狭隘的教义冲突中逐步演化成为一种千年传承的野蛮宰制。从一开始,犹太人便作为一个族群遭受野蛮的驱逐。一方面,在十字军的屠刀下,犹太人遭到“异教徒”的无情杀戮;另一方面,由于教义上的歧异,犹太人被基督教徒妖魔化。从宿主亵渎罪到血祭诽谤,犹太人成了迫害基督徒,谋害耶酥的罪魁祸首。又从黑死病的引起者到敲骨吸髓的高利贷放债者,犹太人被无情地扭曲为反社会,反

Journal of Chongqing Industry &Trade Polytechnic 总第11期

人类且惟利是图的另类。从生存空间上封堵犹太人,各种歧视性的标志使犹太人陷落为 “隔都”中的“困兽”。宗教改革运动和启蒙主义的阳光并没有洒落在犹太人身上,相反却强化了新教和犹太教的对立,而启蒙理性却催生了新的反犹主义的上升。虽然,在此期间,也不乏有人呼吁解放犹太人,但这种声音在如磐的黑夜中是如此孱弱,反犹主义还是大行其道,直至著名的德雷福斯事件的发生。③19世纪以来反犹主义发生了现代转型。最终,反犹主义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恶性膨胀,造成纳粹屠杀犹太人的血淋淋的“最终解决方案”的历史性悲剧。

反犹主义,一言以蔽之,是一种肇端于宗教观念差异,随后被一系列经济,文化,社会因素触发的“原型”的偏见性仇恨,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一种非正常的集体“潜意识”,其持续长度和发生烈度是一般的历史理论无法说明的,因此极具神秘和诡异,甚至不可理喻。

二、反犹主义的历史根源

在很大程度上,犹太人信仰的犹太教本身就是构成反犹主义的根本原因。在历史上,犹太教和基督教发生了必然的难以调和的神学冲突。犹太教在解构了多神崇拜和自然神崇拜之后,与基督教的敌对性冲突也就不可避免。众所周知,犹太教孕育了基督教,基督教脱胎于犹太教。基督教从在宗教典籍及一神教学说等方面继承了犹太教。但是,基督教扬弃了犹太教的强烈的民族主义色彩,逐步演化成为一种普世的宗教。基督教认为上帝与犹太教徒所定之约已经失效,上帝另立“新约”以及基督耶酥作为救世主的学说,完全是一种对犹太教教义的颠覆和背叛。况且,基督耶稣作为上帝之子为基督徒受难的故事,直接导致犹太教与基督教的冲突,埋下了基督徒仇视犹太人的祸根。从此,犹太人在基督教世界中被定格为迫害和谋杀基督耶稣的凶手形象。这在《马太复音》中有生动的描述:犹太人力图怂恿罗马巡抚杀害基督耶稣,而残暴的罗马巡抚则被弱化为一个优柔寡断,受犹太人所左右的形象。

在基督教的文化世界中,犹太人和犹太教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它们的所指是“邪恶的异教徒”。这种文化所指在基督教被定为罗马国教之后,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基督教越是变得流行,作为敌对的“犹太人”和“犹太教”便越是被视为“恶”的化身和“恶”的代名词。两种宗教原本相生相形,却无从相互宽容。基督教对犹太教的“轼母情结”是一个注定要发生的悲剧性情结。

悠悠千年的流散,其实就是犹太人客居他乡的时代。犹太人的“客民”身份,是造成反犹主义愈演愈烈的另一个因素。客民地位的无根性,决定了犹太人在政治权利上的真空状态。犹太人在理财方面的天才的彰显,既是环境所迫,也是其民族性优点的集中体现。这其实已经隐藏了莫大的祸害。“剥削和压迫都不是他们引起怨恨的主要原因;而没有可见的政治作用却拥有财富才是最不可容忍的,因为谁也不理解无功为何受禄。当犹太人同样丧失了他们在公共事物中的作用和影响,除了财富之外一无所有时,反犹主义就达到了顶峰。”④正是由于政治权力的缺失,反犹主义似乎更加顺理成章。“迫害无权的或失权的群体也许是一幅令人不快的景象,但是这不仅仅产生于人类的卑劣行为。认识到权力应有的作用和广泛用途的理性本能,一方面使人服从和容忍真正的权力,另一方面使人仇视那些无权却有钱的人。即使剥削和压迫都仍能使社会运转,并能建立某种秩序,惟有那种无权但是有钱,和高高在上而提不出政策的人,才使人感到是寄生的,无用的,反叛的,因为上述情形割断了人与人之间的一切联系。”⑤

反犹主义的内在发生机制并非一成不变。必然性之中蕴涵着偶然性,偶然性往往充当了历史的助推器。 “现代心理学家则把反犹主义解释为一种由于紧张或心理不健全而产生的厌恶感,是一种现代民众不安感的投射现象,是那种把自身的不安归结到自身之外某一物体上心理上的必然结果。犹太人作为随时随地都可以归罪的替罪羊能够满足这一偏执狂的基本需要。”⑥更为可悲的是,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犹太人对于指控和迫害只是忍让和默认,很少做出剧烈的反应或者反抗;这样,一个恶性循环就形成了,一轮又一轮的迫害降临到犹太人的头上。

三、反犹主义与种族主义

20世纪早期,犹太人度过了一个“安全黄金

Journal of Chongqing Industry &Trade Polytechnic 总第11期

期”。但是好景不长,随着的德国纳粹势力的成长,反犹主义又一次掀起了高潮。这时,古老的“种族主义”的论调又沉滓泛起,并且具备了新的形式。“所谓种族主义,是一种认为人们在遗传上的体质特征同个性,智力,文化之间有一种因果关系,从而认为一些种族天生就比其它种族优越的理论,这种理论在社会上的表现形式有种族偏见,种族隔离和种族灭绝等。”⑦德国是一个种族主义渊源久远的民族,“日耳曼”民族的“高贵血统”—“蓝血”贵族血统在德国人心目中根深蒂固。一些种族主义论者认为“雅利安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而德国人又是世界上所有雅利安人中最优秀的人种。这些论调在亲德的政治学家张伯伦的著作《19世纪的基础》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他(张伯伦)大肆宣扬,正是由于西方的雅利安民族,才有欧洲的伟大,犹太人的原罪在于古代开始犹太民族就是一个企图污染雅利安人纯洁血液的混合人种的反动观点,从而把矛头集中,直接指向犹太人。”⑧在纳粹头子希特勒的深层意识中,犹太人不具备任何建设性的文化力量,纵然犹太人在经商和理财方面具有极高的天赋,犹太人的智力是破坏性的,而非建设性的。犹太人的最终目的是与其它民族通婚,降低其它民族的人种水平,而本身实现非民族化。通过消灭其它民族的知识分子并代之以犹太知识分子,从而达到统治这种人种混杂体。⑨所以,希特勒对犹太人进行种族迫害就是要从整个社会和国家中剔除犹太人的有害毒素,维护德国人种的纯洁,弘扬日耳曼民族的世界影响。对犹太人进行种族迫害远甚于宗教迫害,种族迫害对犹太人来说简直就是灭顶之灾。因为人种无法更改,人种迫害不象宗教迫害,宗教迫害可以通过改宗来获得赦免。种族主义可以说把反犹主义推倒了一个新的高度。

不难发现,希特勒的反犹的种族主义是和泛日耳曼主义纠结在一起的。泛日耳曼主义主张日耳曼民族的统一,即把讲德语的中欧,东欧和低地国家的德语民族统一起来,建立一个泛日耳曼的大德意志民族。泛日耳曼的大德意志民族纯正而团结,是典型的雅利安人的民族。希特勒有着十分强烈的泛德意志的理想,他本人对德国十分的忠诚和崇拜,虽然他出生在奥地利。建立纯正的泛德意志民族,从理论和实践的两个层面上来讲,都必须铲除犹太人的影响。犹太人被认为是污染和毒害了德意志民族,所以,在希特勒和其它纳粹分子的眼里,犹太人是必须铲除的异类。在这一点上,种族主义和泛日耳曼主义不谋而合,增强了反犹主义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在希特勒的政治实践之中,他带着极强的理想色彩和疯狂的个人意志。他试图改造德国,改造欧洲,改造整个世界。他将自己的个人野心临驾于整个民族之上。他要求按照自然人种秩序和领袖原则来构建德意志帝国,形成了历史上罕见的现代极权体制。这种体制灌注了极端的现代性野蛮因子。“极权主义竭力排除异质性因素,因此也需要一批贱民阶层来负载极权社会中异质性,供极权主义者打击,以保持主流社会的同一性。”⑩希特勒看中了犹太人作为贱民阶层是顺理成章的。犹太人的政治上的无根性,金融上的垄断性,对整个欧洲秩序,特别对于整个日耳曼世界的秩序,是一种莫大的威胁。犹太人是“内部的外人”,犹太人总是被欧洲主体民族所排斥,这是文化的“律条”;由于犹太人身上的“他性”,以及散居的广泛性,犹太人人已经使得整个欧洲堕落,破坏了欧洲文化中被公认的优越和可以信赖的部分,消除犹太人成为欧洲社会中最为急切的任务。现代极权主义和帝国主义扩张过程中追求同一性当中辐射出来的是野蛮性的总体爆发。希特勒极权主义的野蛮宰制有着清晰的政治目的。极权主义体制痛恨民主自由制度,反对马克思主义,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希特勒认为,现代西方的民主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前驱,如果没有民主主义,那么马克思主义就是无从产生的,所以民主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源。犹太人斗争的最终目的不仅在经济上奴役世界,而且在政治上奴役世界,当犹太人借助马克思主义理论战胜各国人民的时候,犹太人的王冠便是人类死亡的十字架。消灭马克思主义最好的办法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打上“犹太学说”,然后利用反犹主义来根除马克思主义。就这样,希特勒便把马克思主义和犹太人问题交织在一起,污蔑马克思主义为“国际犹太财团”的学说。11因此,只有灭绝犹太人种,才能铲除共产主义,因为信仰共产主义的苏维埃政

Journal of Chongqing Industry &Trade Polytechnic 总第11期

权是对德意志人民进行集体迫害的一种政权,德国国内的11月革命正是马克思主义浪潮之一。12这样,他为一战德国战败签署《凡尔赛和约》的原因归咎找了一个绝好的借口,从而极大地煽动了国内的民族主义的情绪,为他的政治野心的扩张奠定了舆论基础。毫无疑问,反犹主义与极权主义政治意图的嫁接,强化了希特勒反犹和灭犹的决心。

众所周知,随着希特勒的政治野心的急剧膨胀,反犹主义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从破坏犹太人的经济行为出发,破坏犹太人的宗教场所,限制犹太人的工作,再到逮捕犹太人,驱逐犹太人,建立集中营,直至惨绝人寰的“最后解决方案”—大批屠杀犹太人,致使600万犹太人在二战中丧生。

注 释:

①徐新,《反犹主义解析》,上海三联书店,1996

年6月版,第2页。

②Walter Laqueur, A History of Zionism. New Y 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1972.p.72.

③法国犹太上尉德雷福斯被诬为间谍因此获叛国罪,于1894年入狱,后因为舆论压力,1899年被赦,1907年恢复名誉。

④汉娜·阿伦特,《极权主义的起源》,台湾时代文化出版企业有限公司,1995年4月版,第46页。

⑤汉娜·阿伦特,《极权主义的起源》,台湾时代文化出版企业有限公司,1995年4月版,第47页。

⑥徐新,《反犹主义解析》,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6月版,第157页。

⑦徐新,《反犹主义解析》,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6月版,第160页。

⑧徐新,《反犹主义解析》,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6月版,第163页。

⑨徐新,《反犹主义解析》,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6月版,第223页。

⑩永军,《现代性,同一性逻辑与反犹主义》,求是学刊,2003年第3期。

11 芳,《希特勒反对犹太人原因简析》,襄樊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12 918年“十一月革命”。参见《德国工人运动史大事记》,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0-21页

On Historical Souce and Evolution of Antisemitism

Tang Li-xin

(Foreign Languages School of Shenzhen University, Shenzhen Guangdong,518060,China)

Abstract: Antisemitism is a special phenomenon in the history of the west. It originated from the religious difference,then developed into a barbarous system coupled with some economic and cultural factors. In modern times, it brought about the tragic Holocaust by collaborating with racism.

Key words: Antisemitism, theological contradiction , racism, holocaust

【责任编辑:徐军】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 第6讲 魏晋、隋唐时期的

第6讲魏晋、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 阶段特征 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 政治:国家分裂,出现民族大融合;中央集权制遭到破坏,三省制雏形出现;九品中正制,士族势力强大。 经济: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江南得到开发,北魏均田制形成,草市产生。 科技文化:三教并行,儒学危机;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和民族融合的特点;书法、文人画等成为自觉艺术。 隋唐时期(581~907年) 政治:由政权并立到走向大一统,民族融合;中央集权加强。 经济:江南经济进一步发展;农耕经济繁荣;手工业发达,瓷器出口;商品经济繁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繁荣;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科技文化:政策宽松,出现了三教合流的趋势;科技领先世界,文化繁荣,形成中华文化圈。 一、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 (一)君主专制的演进 1.魏晋南北朝:形成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体制。 2.隋唐:三省六部制 (1)内容 ①三省:唐朝中央的三省为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 ②六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2)影响 ①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②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以后历朝基本沿袭。 (二)地方割据与中央集权加强

1.背景:唐中期在地方设节度使,名为朝廷藩镇,实为割据势力。 2.问题: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三)选官制度 1.九品中正制 (1)含义:由品评官评定人才优劣、然后授官的制度。 (2)盛行朝代:魏晋南北朝。 (3)选官依据:门等出身。 (4)弊端:不注重才能,真正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为官。 2.科举制 (1)形成:隋炀帝时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2)完善:唐宋元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 (3)作用 ①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②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二、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 1.农业 (1)耕作技术:魏晋南北朝时,北方旱地形成耕耙耱技术,南方水田也形成耕耙技术。 (2)生产工具:隋唐时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当时已经安装了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标志着中国古代犁耕技术的成熟。 (3)灌溉工具:唐朝时创制筒车。 2.手工业 (1)冶金业:南北朝时出现灌钢法。 (2)制瓷业 ①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 ②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③唐朝越窑的秘色瓷极为名贵。

衔接点03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原卷版)-2020年初高中衔接历史(部编版)

衔接点03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一、选择题 1.“中书主出命,门下主封驳,尚书主奉行。”这段材料介绍的是() A.西周的分封制 B.唐朝的三省制 C.元朝的行省制 D.明朝的廷杖制 2.中央集权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下图是某同学复习该内容时制作的年代尺,其中有误的是() A.①②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为了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中央集权,唐太宗在国家政治体制方面完善了() A.三省六部制 B.行省制度 C.郡县制 D.册封制 4.张某是唐代中央机关的一名小吏,他的主要工作是负责政令的执行,他所在的部门属于() A.中书省 B.尚书省 C.门下省 D.军机处 5.下图为唐朝“三省六部”制示意图。其中,中书省的职责是() A.监察百官 B.起草政令 C.审核政令 D.执行政令 6.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 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 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 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 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 7.唐元和年间(806年——820年),主管财政的宰相奏请减少内外官俸,诏书下达后被大臣崔祐驳回,皇帝最终采纳了崔祐的意见。崔祐所属的机构是()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吏部 8.我国著名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讲到:“汉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

用委员制。”这里的“委员制”是指() A.三公九卿制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9.下列图示反映出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A.地方权力加强 B.社会秩序动荡 C.中央集权弱化 D.皇权不断强化 10.活动课上,老师问同学们,你对三省六部制看法如何?同学们众说纷纭,你认为下列观点中不正确的是() A.六部归尚书省管理 B.三省六部制并不是唐朝创立的,是在隋代这一制度基础上加以完善 C.三省之中,最有实权的是中书省,因为他负责起草皇帝诏令 D.三省六部既分工又合作互相牵制,大大加强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 二、非选择题 11.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都注重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和地方管理等措施来巩固统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中央行政机构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 (2)唐朝还完善了隋朝的科举制,哪个科目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统治时期,创立了什么制度来面试考生?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练习题(含答案)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练习题(含答案) 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 . 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里的“变局”和“创举”指:A .辛亥革命的爆发B .清朝统治被推翻C .中华民国成立 D.《临时约法》的颁布2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创立了中华民国,在政治体制方面效仿的西方国家是:A .美国B .英国C .俄国D.日本3 .孙中山将解决土地问题引入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最早是在A.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B.同盟会时期C.武昌起义时期D. 兴中会时期4 .1912年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 .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B .标志着清王朝统治的结束C .宣布废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D .标志着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的诞生5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①按照三民主义思想制定的②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③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反对封建专制具有进步意义A.①不正确,②③正确 B.①②③都正确 C.①②正确,③不正确 D.①③正确,②不正确6 .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这是因为①它表达了 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②它反映了中国人们要求 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③它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 ④孙中山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者 A.①②B.①②③C.③④ D.①③④7 .下列有关三民主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民族主义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民权主义是创立民国C.民生主义是“平均地权” D.民生主义提出了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8 .下列对三民主义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 .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B.三民主义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C .三民 主义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D.三民主义没有提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9 .孙中山之所以把“民族主义”作为三民主义的首要部分提出,主要是因为A .清王朝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 B.鉴于维新改良失败的教训 C .汲取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有关经验 D.国内汉族与满族的矛盾尖锐10 .南京临时政府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它规定A .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影响拉美左翼的三种社会主义思潮

影响拉美左翼的三种社会主义思潮 柴尚金(2008.6) 20世纪以来,拉美社会主义流派众多。信奉社会主义的拉美左翼也是一个复杂的群体,激进的、温和的,还有托派的,均各有特色。在拉美五颜六色的左翼光谱中,目前最有影响的社会主义思潮大致有三种:共产党所信仰的马克思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中左翼政党主张的社会民主主义和以查韦斯为代表的具有拉美特色的“21世纪社会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共产主义现在仍是拉美共产党追求的理想目标 拉美历史上有着深厚的社会主义传统。早在19世纪拉美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中,产生了南美解放运动领袖、委内瑞拉人西蒙?玻利瓦尔和古巴民族独立先驱者何塞?马蒂等一批杰出的思想家,其革命理论是拉美社会主义运动的重要思想来源。19世纪70年代拉美就受到马恩创立的共产主义思想影响,建立了第一国际的支部,1878年墨西哥社会党成立,1892年巴西出现了社会主义工人党,古巴成立了社会主义革命党。在20世纪拉美共产主义运动中,产生了许多有重要影响的社会政治思潮,如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拉美和秘鲁实际相结合的马里亚特吉思想、切?格瓦拉的“游击中心主义”、通过武装斗争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古巴社会主义,还有通过议会和民主道路执掌政权后实行的圭亚那“合作社会主义”、智利阿连德的社会主义等,这些都是由拉美人在实践中创立的。此外,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基督教社会主义和托洛茨基主义等在拉美也有很大影响。拉美虽出现过许多社会主义思潮流派,但无论信奉什么,都认为社会主义是人类的希望,也是解决拉美问题的答案,肯定“拉美的未来是社会主义的”。 十月革命胜利后,拉美多数国家成立了共产党,不少国家的社会党正式改建成共产党。20世纪50年代共产党组织已遍布拉美和加勒比所有国家,总数约30个。由于受60年代国际共运大论战的影响,拉美一些共产党发生分裂,这些发生分裂、各式各样的共产党有44个。这一时期,在西半球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古巴,尼加拉瓜桑地诺民族解放阵线通过武装斗争建立了革命政权,一些左翼政党纷纷进行武装革命斗争,有的也建立了左派政府。苏东剧变对拉美共产党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有的改旗易帜,有的销声匿迹,但多数党力量得到保持,有的甚至得到发展。当前拉美共产党共有20多个,都是合法政党。除古巴共产党继续执政外,巴西共产党、智利共产党、委内瑞拉共产党等也成为参政党,有的共产党员还当选为议员或担任内阁部长。多数党同其他左翼政党结成统一战线,开展反对帝国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斗争,成为拉美左翼中的一股重要力量。 古巴共产党长期执政,多年来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坚持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不变,特别是卡斯特罗对社会主义的信仰和反对美国帝国主义的硬骨头精神,一直成为激励和凝聚拉美左翼的一面不倒的旗帜。作为老一代共产主义者和反美斗士,卡斯特罗赢得了拉美左翼的普遍尊重,在左翼聚会上,只要提到他的名字,就会引起一阵欢呼。拉美许多大学生和知识界人士把卡斯特罗和切?格瓦拉当作崇拜的偶像,社会主义在他们当中有相当大的影响。卡斯特罗现在虽然退出领导权力机构,但其精神永在。美国一直视社会主义古巴为“眼中钉”,经济上实行封锁制裁和贸易禁运,军事上进行武力威胁并曾策动雇佣军入侵古巴,外交上孤立打压并支持各种反古势力搞阴谋颠覆,对卡斯特罗本人则企图从肉体上消灭,曾策划了600多次刺杀活动。近年来,美在继续对古进行打压的同时,寄希望于卡斯特罗之后的“变革”,以便乘机促使古巴改变颜色。如果古巴垮台,拉美社会主义将失去精神支柱和战略支撑,不免走下坡路。 马克思主义不仅是拉美共产党的理论基础,而且对其他拉美左翼也有一定影响。就当前影响最大的查韦斯“21世纪社会主义”而言,其中也有观点是与马克思主义一致的。厄瓜

自然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促进 ——以天文学为例

曲阜师范大学课程论文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自然科学概论 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自然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促进 ——以天文学为例 王院喜 2012414359 摘要:天文学发展的历史悠久,当人类文明产生以后,天文学也随着产生和发展起来。天文学正朝着更加精细的方向发展。本文主要介绍了天文学发展对我们人类社会的贡献及重大意义。我们一起期待着天文学的进一步发展为科学事业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创造幸福。 关键词:天文学进程人类社会重大意义贡献 引言:天文学是研究宇宙中天体和天体系统的形成、结构、活动和演化的科学。探索天体演化是人类认识自然规律中的最根本的问题之一。天文学与我们的生存环境息息相关,它在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培养科技人才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等方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天文学与其他科学技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是当代推动高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活跃的因素之一,同时也是当代最活跃的前沿学科之一。 一、天文学的发展进程 天文学中发展最早的就是天体测量学。古代的天文学家在测量星星的基础上观测到恒星位置基本是没有变化的,据此就制出了星图,并对星座进行划分和编制出星表;再对太阳、月亮和行星的运动进行研究时,编制出了历法。在17世纪,不仅发明出了望远镜,微积分也被创立起来,还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且还建立起巴黎天文台和格林尼治天文台。 当前,在天体测量学中用到的测量于段越来越多,山最初的可见光观测发展到现在的射电波段、红外、紫外、X射线Y射线波段等,而对天体进行观测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展,如星数多、星等暗的光学恒星、射电源及红外源等,并且对它们的观测精度也在不断的进行提高。在16世纪哥自尼提出日心体系后,17世纪的开普勒提出了行星运动三定律,后来伽利略又在力学上进行了研究,这些为创立天体力学作下铺垫。17世纪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定律后,天体力学就产生了。 天体力学在天文学中也是发展较早的一个学科。它产生后,天文学家从对天体

隋唐三省六部制形成的原因分析

一、三省六部制形成的过程 所谓三省六部制,三省是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是指礼部、户部、吏部、兵部、刑部、工部。三省六部制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化过程。三省六部制是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的制度,至隋朝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 尚书,本是秦汉九卿之一的少府属下的一个小机构,主管收发和保管文书,到西汉武帝继位后,参用宦官为中书谒者,掌上书之职,武帝用其收纳章奏,到了西汉成帝时,建立了尚书台,执掌图书秘籍、章奏等事宜。到了东汉武帝时,尚书渐次超越收发文件的职能,扩大到“出纳王命,辅政四海,权尊势重,责之所归。”[2]至曹魏时,尚书台脱离了少府的机构,成为完全的独立机构。其长官成为皇帝之下的握有重权的最高长官,被称为宰相,仆射则相当于副相,尚书属下各曹则则成为主管全国事务的行政机构,西晋时尚书台则成为“朝政之本”,南朝刘宋时,孝武帝曾领召称:尚书,百官之元本,庶政之枢机。这就是隋唐三省中的尚书省之源流。 中书官名,起于西汉,初由宦官担任,汉武帝在后宫游宴时,使阉宦“典事尚书”,称为中书谒者,简称“中书”,署令和仆射;成帝时,废仆射,改中书谒者为中书者令,让世人担任,均属少府管辖。东汉时,不置中谒者令。曹操为魏王时,置秘书令,典尚书奏事,魏文帝曹丕继位后,将原来的秘书令改为中书省,设中书监、令为其长官。因中书省接近皇帝,执掌机密,地位日渐显赫,逐渐取代尚书台的重要地位,而成为国家的机枢机构。如西晋时,荀彧由中书监迁尚书令,实则明升暗降,因此当时有人相贺时,他说:“夺我凤凰池,诸君贺我耶!”[5]及至南朝,中书监、令成为清流美职,中书舍人地位渐高,往往全权负责中书监事。北周改中书为内史,隋承袭之,唐复设为中书省,此即为中书省之源流。 门下省的主官是侍中,侍中即侍于宫中。作为皇帝顾问机构的门下省,是由皇帝的文武侍从们中衍生出来的。在秦汉时期,侍中本无官署,是来往于殿内奏事的小官。东汉时设立侍中寺,成为正式的皇帝顾问处,门下组织雏形初具。曹魏代汉后,继承汉制,置侍中寺为定制,其长官为中和给事黄门侍郎,设侍中四人,侍中比二千石,第三品。入侍帷幄,出拥华盖,与皇帝亲近。给事黄门侍郎四员,秩六百石,第,五品,与侍中同掌奏文案,赞相威仪。西晋时改侍中寺为

中国古代史(下)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史教学大纲(下) 隋唐辽宋夏金元明清(72学时) 第六讲隋唐(公元581—907) (18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隋、唐的建立与统一。隋唐对外政策与中外交通。隋与唐前期的均田制。唐代边疆各族。 基本掌握:武则天称帝。安史之乱的原因,经过及影响。唐末农民战争。唐代均田制变化。租庸调制与两税法。唐与突厥、回纥、吐蕃的关系。三省六部制。 综合分析: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发展科举制。隋唐五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经济重心的南移。唐代民族关系的特点。唐与日本、天竺的经济文化交流。教学内容: 一、隋朝的短暂统治(581—618) 1.隋的建立与统一 2.隋的政治 3.隋朝灭亡 二、唐前期的统治(618——755) 1.唐的建立与统一 2.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3.武则天的崛起 4.玄宗继位与“开元之治” 5、唐代中国版图与民族关系 6、盛唐时代的中国与世界 三、唐中后期的统治(755—907) 1、安史之乱——唐由盛到衰转折点 2、藩镇割据 3、宦官专权与朋党之争

4、唐末农民战争与唐朝灭亡 四、隋唐政治法律制度 (一)隋代制度 1.中央确立三省六部制 2.地方郡县二级制 3.《开皇律》 4.府兵制 (二)唐代制度 l、中央健全三省六部制 2、地方道州县三级制 3、科举制的完备与发展 4.《唐律》与《大唐开元礼》 5.兵役制度的演变 五、隋唐社会经济 (一)土地制度 1.隋代均田制 2.唐前期均田制 3.均田制的破坏与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二)赋役制度 1.隋代租调力役制 2.唐前期的租庸调制 3.唐后期的两税法 4.唐代工商税 (三)户籍制度 1.隋代的“大索貌阅”与“输籍法”。 2.唐代户籍“手实”与“计帐”。 (四)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经济重心的南移

《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教学设计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课标要求: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1)识记:三民主义的具体内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2)理解三民主义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的作用;《临时约法》的进步意义和辛亥革命的成败; (3)比较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异同;三民主义与辛亥革命成败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难点: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评价。 ★教学过程及要点: 【导言分析】 江泽民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变,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结合引言,回答下列问题。 1、江泽民指出的“三次历史性的巨变”分别是什么?它们对中国人民各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使中国人民醒过来了;毛泽东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创建新中国,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 2、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根据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需要,分别创立了什么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分别创立了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导入新课】 面对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残酷现实,先进的中国人通过中外比照,思考着怎样才能救中国。 继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之后”,地主阶级洋务派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张;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则提出了实行“君主立宪”的主张,然他们都不主张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封建统治,而封建统治的腐朽是导致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根源。因此,封建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社会实践都以失败而告终。 历史的发展证明,要挽救民族危亡,就必须创立革命的理论,并在它的指导下用暴力推翻封建统治。这一历史任务的承担者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 对于孙中山先生很多称谓:1940年,国民政府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中国国民党尊为“永远的总理”;中国共产党则称他为“革命先行者”。在中国大陆也有人称他为“现代中国之父”,而民间普遍称他为“中国国父”。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背景 (1)政治: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各派救国方案失败。 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泱泱文明古国更走到了亡国的边缘,中华民族陷入苦难的深渊(P78《时局图》)。 许多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不同的救国主张。这些主张,都想在维护或基本保持封建制度的前提下,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改良,使中国免遭列强侵略、摆脱危机。但是,在无情的社会现实面前,这些方案屡屡碰壁。 (2)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自然经济也随列强入侵加剧而进一步瓦解,民族资本主义取得发展,促进了思想理论的发展。同时,清政府实施新政,奖励实业的措施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民资的发展。 (3)思想:随着新式学堂和留学教育的发展,革命知识分之队伍迅速壮大。 他们把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革命的思想武器,大力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民主革命思想传播。邹容、陈天华等,积极宣传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民主思想,上海和日本的东京成为宣传中心。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第1课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教案2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拉丁美洲殖民统治和掠夺的基本史实及拉丁美洲人民反抗斗争的过程;了解英国在印度殖民统治和掠夺的基本史实及印度人民反抗斗争的过程;认识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代表人物玻利瓦尔、章西女王 掌握分析历史现象的基本技能和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讲述玻利瓦尔和章西女王领导反殖斗争的主要事迹,使学生初步学会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启发学生探究拉丁美洲和亚洲长期落后的原因,激发学生发愤图强的民族责任感;了解玻利瓦尔和章西女王的英雄事迹,学习其爱国、不畏强权等优秀品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兴起、玻利瓦尔、章西女王 教学难点: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原因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18年4月14日,在没有任何国际调查结果的情况下,美国、英国和法国对所谓叙利亚政府的化学武器基地进行了轰炸。当日,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就一份“谴责美国以及盟国对于叙利亚军事行动”的草案进行表决。安理会15个成员国(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之中,只有中国、俄罗斯和玻利维亚投了赞成票。 大部分国家迫于美国的淫威,是不敢强出头的,但有一个国家例外,这个国家就是玻利维亚。玻利维亚投谴责美国的赞成票,就是拉美国家反美霸权主义的一次缩影,更是以玻利瓦尔为代表的拉美反殖独立民族精神的传承。那么,玻利维亚共和国的建立与“解放者”玻利瓦尔有何关系?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爆发的原因 1.拉美独立战争爆发的内因——殖民统治与掠夺 (1)教师简述:政治版图——“拉丁美洲”的由来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葡萄牙对拉丁美洲殖民掠夺的概况,指出拉美地区除巴西是葡萄牙的殖民地以外,其余地区基本上处于西班牙殖民统治之下。 (2)图解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源(内因)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殖民统治与掠夺是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根本原因(内因)。 2.拉美独立战争爆发的外因——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与归纳:19世纪初,在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拉美人民的民族独立意识日益增强,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抗殖民统治的民族独立运动。 目标导学二:概述拉美独立运动反殖斗争史实 1.结合《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形势图》,教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认识独立运动的时空状况。

唐代制举“四科”考论

唐代制举“四科”考论 关于唐代科举考试中“四科”的问题,由于史籍记载较为混乱,往往引起学界对其误解,以至《玉海》《新唐书》等史籍将“四科”误作四次登科,学术界很少有人注意这一问题。本文拟围绕“四科”的起源和含义,进行梳理和探讨,并对汉唐选才标准的“四科”的概念进行考察。 “四科”之名由来已久,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始令郡国举孝廉,按照本郡人口的不同,每郡各举一至三人,荐举的标准就是“四科”。汉代察举制的“四科”:“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按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材任三辅令。”(《宋书?百官志下》)《后汉书?黄琼列传》云:“琼以前左雄所上孝廉之选,专用儒学文吏,于取士之义,犹有所遗,乃奏增孝悌及能从政者为四科,事竟施行。”汉代“四科”也用来形容人的才华出众,如班固赞美太守谢夷吾“才兼四科,行包九德,仁足济时,知周万物”(《后汉书?谢夷吾列传》)。魏晋以来,“四科”作为选士的重要准绳,曹魏明帝时,散骑黄门侍郎杜恕在讨论考课之制时云:“其欲使州郡考士,必由四科,皆有事效,然后察举,试辟公府,为亲民长吏,转以功次补郡守

者,或就增秩赐爵,此最考课之急务也。”(《三国志》卷十六《魏书?杜畿传附杜恕》)西晋秀才策试也把“四科”作为一个重要的标准,但西晋末孝秀选拔已经脱离了“四科”标准。如《晋书?五行志中》云:“自丧乱以后,风教陵夷,秀孝策试,乏四科之实。”大业五年(609年)六月,隋炀帝行至张掖,“诏诸郡学业该通,才艺优洽;膂力骁壮,超绝等伦;在官勤奋,堪理政事;立性正直,不避强御。四科举人”(《隋书?炀帝本纪上》)。炀帝所说“四科”在名目上与汉代“四科”选才标准有所差别,已经有分科的性质。如下表:炀帝“四科”与汉代“四科”相比,虽然很大程度上承袭了汉代“四科”的要义和基本特点,但以汉代“四科”的选才标准,对四类人才进行“分科”选拔,并对“四科”作了很大发挥。前两科更加突出经学、才艺和武艺,与汉代“德行”“经学”标准相差较大,后两科还基本上保存了“明法”与“吏能”的特点,从而使制举分科与察举选士的“四科”标准分离,具备了唐代制举分科考试的雏形。 与汉代察举的“四科”相比,隋代的“四科”取士是分科选拔四种各自独立的不同类型的人才,而汉魏察举制则用“四科”的标准衡量一个人是否同时兼备。察举制以“四科”取人,显然存在一个求全责备的问题,不利于专门、奇才的发展。如《宋书?潘综传》云:太守王韶之临郡,发教曰:“前被符,孝廉之选,必审其人,虽四科难该,文质寡备,必能

高二历史必修三《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知识点总结

[键入文字] 高二历史必修三《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在不断更新的同时也需要及时的归纳总结,才能更好的掌握,接下来历史网给大家整理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知识点总结,供大家参考阅读。 怎样理解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从“振兴中华”的救国愿望出发,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实践中,深入研究中西有关思想资料并实地考察西方社会政治的基础上提出的。 孙中山倡导的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洋人的朝廷”──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变半殖民地的中国为民族独立的中国。民族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前提,它继承了中国历史上的民族主义传统,吸取了西方资产阶级争取民族独立与自由的民族主义思想。孙中山强调“民族主义”绝不是排斥满族,只是反抗满族贵族的民族压迫,推翻满族贵族的统治。孙中山认为清政府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故欲免瓜分,非先倒满清政府,则无挽救之法也”(《孙中山全集》第1 卷,第234 页)。民族主义“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孙中山选集》第81 页)。所以,民族主义反对的不是整个满族,而是反对满族统治者。也没有排外的思想,而是要联合一切平等待我之民族,反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政治上获得独立之后,必须有经济上的富强独立,这是民族主义的另一主要内容。孙中山对此作了十分具体细致的研究,提出了一个中国建设的具体蓝图──《实业计划》。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在辛亥革命前是全体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旗帜。 孙中山倡导的民权主义就是“创立民国”,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是“政治革命的根本”,它主要来自西方资产阶级的“平等”思想和民治观念。孙中山主张“一国之人皆有自由、平等、博爱之精神”,充分享有“民权”。民权主义从理论上解决了当时资产阶级革命派迫切要解 1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第15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课后篇巩固提升 新人教版必修3

第15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1.1896年,孙中山在自述中说:“吾党于是抚然长叹,知和平之法无可复施,然望治之心愈坚,要求之念愈切,积渐而知和平之手段不得不稍易以强迫。”这表明他( ) A.决心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B.对国家命运失去信心 C.坚定了革命救亡的理念 D.用三民主义指导革命 ,孙中山已经从早期改良思想转变为革命思想,“和平之手段不得不稍易以强迫”。A 项与材料不符;B项无法体现;1896年三民主义尚未提出,D项时间错误。故C项正确。 2.1901年,留日学生在《国民报》发表的文章中指出:“欲立新国乎,则必自亡旧始。”“亡旧”是指( ) A.驱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B.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C.进行全方位的经济改革 D.推行深刻的思想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逐渐在中国兴起。20世纪初,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已成为历史潮流,故选B项。 3.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采用代表汉、满、蒙、回、藏的五色旗为国旗,体现了三民主义中的( ) A.民族主义理念 B.民权主义价值

C.民生主义思想 D.民主主义内涵 解析五色旗表明了孙中山民族平等的思想,这体现在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理念当中。故选A项。答案A 4.“民国元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历史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但它带有革命性和民主性。”文中的“革命性和民主性”是指( ) A.规定“主权在民”“三权分立” B.形式上具备了现代宪法的雏形 C.规定了当时国家的根本任务 D.有利于人民充分行使民主权利 解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主权在民,反对主权在君、君权神授;实行三权分立,防止专制、保障民主,凸显了其革命性和民主性,故A项正确。 答案A 5.孙中山曾说:“在这些日子里,我对中国革命的命运想了很久,我对从前所信仰的一切几乎都失望。而现在我深信,中国革命唯一实际的真诚的朋友是苏俄。”孙中山思想的转变取决于( ) A.中国革命形势的变化 B.本人对真理的不懈追求 C.外来侵略的不断加深 D.苏俄对华提供大量援助 解析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在题目提供的四个选项中,仅有B项属于内因。孙中山本人对中国革命抱有异常坚定的信心,勇于接受教训,不断探求真理,这是其思想转变的根本因素。故选B项。 答案B 6.下图是国民党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关系图,其中交集部分应是( ) A.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美国拉美政策的调整和早期_睦邻政策_

第24卷 第4期2008年8月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J OURNAL OF X I N Z HOU T E A C HER S UN I V ERSITY V o.l24 N o.4 Aug.2008 美国拉美政策的调整和早期 睦邻政策 郇恒建 (聊城大学,山东聊城252059) 摘 要:对于美国 睦邻政策研究,国内外学者已经研究的相当深入了,而且多数是把它同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拉美政策联系在一起的。但是实际上 睦邻政策并不是从罗斯福上任时才开始的,在他之前早期 睦邻政策就已经在酝酿之中了。 关键词:拉美政策; 睦邻政策;美国外交 中图分类号:K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491(2008)04-0039-03 1933年3月4日,新任美国总统民主党人富兰克林!罗斯福宣誓就职。在他的就职演说里他说得更多的是国内经济问题。对于外交政策,他说, 在外交政策方面,我认为我国应该奉行睦邻政策-决心尊重自己,从而也尊重邻国的权利-珍视自己的义务,也珍视与所有邻国和全世界各国协议中所规定的神圣义务。[1:17]即使是这一点,他也不过是在继续推行他的前任胡佛总统的政策罢了。[2:332]随后美国在处理与古巴、海地和巴拿马等国家的关系上经受住了考验,都奉行了 睦邻政策,到这时候,我们可以说,罗斯福所宣布的对拉美的 睦邻政策已经毫无保留的执行了。 1 借来的 睦邻 然而, 睦邻一词,并非罗斯福的新发明,从19世纪中叶的泰勒到罗斯福的前任胡佛,不止一个美国总统说过要对拉丁美洲 履行好邻居的全部责任,要对它们 加强善意和睦邻的纽带,[13:18]当美国20世纪20年代后期开始试图改变此前拉美政策时,它就不时地出现在美国决策者的讲话中或政府对外政策文告中。在胡佛执政时期,这一术语就已经相当普遍了。胡佛在他的?回忆录#中就写道,他就是根据 睦邻这一术语来处理与拉丁美洲关系的。[4:334]对于这一点,国内外史学家均无多大的分歧。亚历山大!德康德认为, 胡佛甚至在就职总统之前,就尤其对拉丁美洲使用了睦邻理想,而罗斯福则是借用了同一概念,在世界范围内加以运用。正如情况表明的那样,这一术语一般地和罗斯福与美洲国家关系联系在一起。[5:127]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真正使 睦邻成为一项国家的既定外交政策和在实际中加以稳定贯彻实施是在罗斯福任内,可是这种政策的尝试性摸索性的早期实施阶段却是在这之前。那么美国 睦邻政策到底是经历了怎样的一个逐渐形成过程呢?本篇文章就是着重从20世纪20年代后期拉美政策的调整到胡佛时期的早期 睦邻政策来谈一下美国 睦邻政策是如何渐渐形成的,从而更加深刻全面地了解 睦邻政策出台的前前后后。 2 从建国到胡佛时期美国拉美政策的回顾 美国从建国开始截止到胡佛总统时期对拉丁美洲的外交政策大体上经历了这样四个阶段: 第一,从建国初期到19世纪20年代:美国出于自身力量弱小首先应先立国和图存的考虑,无暇他顾,对拉丁美洲没有形成具体的政策,更谈不上具体的行动。 第二,到19世纪20年代:经过了第二次 独立战争,即美英战争,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领土的进一步扩展,美国开始将兴趣转向了拉美地区。1823年门罗总统在其国情咨文中首次正式确立了美国对拉美的政策,就是后来的 门罗主义,即 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开始兴起排挤欧洲列强在美洲殖民势力,奠定了美国以后制定拉美外交政策的基础。 第三,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已经具备了与欧洲列强争夺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于是便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提出了 大棒政策和 金元外交的政策,明目张胆的进行了赤裸裸的对拉丁美洲的内政的干涉、扩张和经济渗透。从西奥多!罗斯福,到塔夫脱,再到伍德罗!威尔逊,这种赤裸裸的武装干涉几乎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从哈定总统开始到胡佛时期的整个20年代,美拉关系已经非常的紧张了, 门罗主义已经成为 干涉的代名词,并且在美洲已经名誉扫地了,当时曾任洪都拉斯总统的博尼亚认为,凡提及门罗主义, 在拉丁美洲各国都被看 收稿日期:2007-12-11 作者简介:郇恒建(1977-),男,山东临沂人,聊城大学硕士研究生,从事北美历史与文化研究。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教案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兴起、玻利瓦尔、章西女王 教学难点: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原因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18年4月14日,在没有任何国际调查结果的情况下,美国、英国和法国对所谓叙利亚政府的化学武器基地进行了轰炸。当日,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就一份“谴责美国以及盟国对于叙利亚军事行动”的草案进行表决。安理会15个成员国(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之中,只有中国、俄罗斯和玻利维亚投了赞成票。 大部分国家迫于美国的淫威,是不敢强出头的,但有一个国家例外,这个国家就是玻利维亚。玻利维亚投谴责美国的赞成票,就是拉美国家反美霸权主义的一次缩影,更是以玻利瓦尔为代表的拉美反殖独立民族精神的传承。那么,玻利维亚共和国的建立与“解放者”玻利瓦尔有何关系?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爆发的原因 1 拉美独立战争爆发的内因——殖民统治与掠夺 (1)教师简述:政治版图——“拉丁美洲”的由来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葡萄牙对拉丁美洲殖民掠夺的概况,指出拉美地区除巴西是葡萄牙的殖民地以外,其余地区基本上处于西班牙殖民统治之下。 (2)图解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源(内因 )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殖民统治与掠夺是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根本原因(内因)。 2 拉美独立战争爆发的外因——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与归纳:19世纪初,在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拉美人民的民族独立意识日益增强,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抗殖民统治的民族独立运动。 目标导学二:概述拉美独立运动反殖斗争史实 1 结合《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形势图》,教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认识独立运动的时空状况。 提示:①独立运动烽火燃遍了北起墨西哥、南到阿根廷的广大地区。它分为南美洲北部战场和南美洲南部战场;②运动主力:印第安人、黑人和混血种人;③时间起止:19世纪初至19世纪20年代末;④领导人:玻利瓦尔和圣马丁。 2 阅读教材,评说玻利瓦尔和圣马丁反殖斗争的英雄事迹,完成表格中的内容。

中国古代的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是如何演变的

中国古代的 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 是如何演变的 ※※※※※※※※※※※※※。※※※※※※※※※※※※※※※ 马永波 在讲述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于近臣,并用近臣来牵制、压抑卿组织一起形成双轨行政管理时,不少学生对三省六部制的由甚至代替中央政府的行政权力,体制。到东汉时期,尚书台正式来,三省六部制与三公九卿制有从而形成了所谓的“中朝”或“内成为国家政务的中枢机构,双轨何关系产生疑问,很多朝代中经朝”,而中央政府则成了外朝,其行政管理体制变成“众务悉归尚常既提到“三公”又提到“三省”,中内朝职官中最重要的是尚书。书,三公但受成而已”的关系。 一些历史现象感到无法解释,甚尚书即为原先九卿中少府的一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至对各朝代的中央体制到底是名小宫,掌管图书、秘籍和掌奏。体制进一步发生变化,尚书、中什么感到茫然。课本中对此讲述但到汉代,由于皇帝赋予它处理书、门下三省的体制在这一时期较少,而这一变化却直接体现着国家事务的权力,便成为直接隶形成。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皇权的强化,理清这一过程对学属皇帝的宫廷政治机关,并设官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权臣对皇帝生加强理解将大有裨益,现将这分职,建立了尚书台。尚书台以的威胁很大,权臣篡夺皇位的现一过程整理如下。尚书令为主官,以下有尚书仆象时有发生,为防止大臣特别是秦朝创建了三公九卿组成射、尚书丞、尚书郎及令史等官丞相的权力过重,最高统治者便中央政府的体制,汉承秦制,但职。由此可见,内朝的核心是尚将相权分散,逐步形成了三省随着皇权的加强,这一体制发生书台,尽管内朝实权大于外朝,制。 了重大变化。汉武帝时期,由于但在形式上他们并没有隶属关(一)尚书省 君主集权的需要,皇帝逐渐收权系,内朝尚书组织与外朝三公九到曹魏时,尚书台脱离少府 尊口渖9跗哆诤哆担盟尊9蹿9增9螬9埘9蝉9‰S9P馥9蹿g埘9坩i蹬啦诤9埘g旦淖啦诤呈9姥哆博鲫诤垡蜡迎‰掣8裔m字旦里 其原始而简朴的特色。题记由禽兽名称而来的较多,这可能是从禽兽的动作中得到的启示。第三类数量最多也最重要,它是说明这种运动方法所针对的病症,如“引颓”、“引聋”、“引项”、“引炅(热)中”、“引瘅痛”、“引温病”、“引膝痛”等,“引”是用导引术来治疗某种疾病。题“引膝痛”图,画着一个男子,上身挺立,转体向右,下肢作屈膝状。可见《导引图》强调用积极的方法进行医疗,并且着意于运动。 从帛画《导引图》所记各种疾病和运动姿态的名称以及动作形象,可知导引疗法是我国古代医学上主要治疗方法的一种,而且也是很好的保健体操运动。从医疗意义来说,它不是靠药物、手术或针灸等外界因素,而是充分发挥、调动内在因素,积极地防病治病,从保健的意义上来看,它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保持朝气,焕发精神。《导引图》是迄今我国考古发现中时代最早的一幅健身图谱,填补了我国医学史在秦汉时期有关导引疗法的一段重要空白,为研究我国独特的“导引”疗法的源流和发展提供了很有价值的资料。 (湖南省博物馆)

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制 新邵三中:邓丑生 三省:从唐朝开始正式设立的中央政权体系,分别为: 尚书省——最高行政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 门下省——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 中书省——决策机构,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 中书省主要负责与皇帝讨论法案的起草,草拟皇帝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查诏令内容,并根据情况退回给中书省。这两个部门是决策机构,通过审查的法令交由尚书省执行。 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分别为: 吏部:负责考核、任免四品以下官员 户部:负责财政、国库 礼部:负责贡举、祭祀、典礼 兵部:负责军事 刑部:负责司法、审计事务。具体审判另有大理寺负责。重大案件组织刑部、御史台、大理寺会审。谓三司审。 工部:负责工程建设 中书省长官在隋朝称为内史令,唐朝称为中书令,副职称中书侍郎。门下省长官在隋朝称为纳言,唐朝改叫侍中,门下侍郎副之。尚书省长官称为尚书令,尚书仆射副之。但由于唐太宗在即帝位前曾担任这个职务,因此在唐朝此后的时期,这个官职轻易不授,而以尚书仆射为尚书省长官。唯安史之乱后,郭子仪有大功于唐室,无官以宠之,遂授尚书令。另朱温篡逆前亦自称之。中书省内设中书舍人若干,掌草拟诏命。门下省内设给事中、散骑常侍、谏议大夫、起居郎、拾遗等官,掌规谏。尚书省下设左右丞,分管六部。六部的长官都称为尚书。 三省之中,尚书令、仆射位高,为人臣之极而无实权。实际行使相权的是中书、门下两省大臣。

1、秦朝 秦朝在少府下设尚书,主管典籍,为后世尚书省的发端。 2、汉朝 汉武帝夺外朝(以丞相为主的正式的政府机关)权,设立以大将军为首的内朝,专门处理军国大事。以原属少府的尚书以及中书谒者来转达表章,沟通内外朝,为后世尚书省的发端。 东汉时设置尚书台,统领百官政事,长官称尚书令。但是此时的尚书台在体制上仍然属于少府序列,官品低微,所以另派大将军、大司马、太傅以录尚书事的名义秉政。 东汉末设侍中寺,为皇帝的侍从、顾问机构。置侍中、散骑常侍等官,多以卓有学识的士人充任,为一时清选。 3、魏晋南北朝 三国曹操自任丞相,移原隶少府的尚书吏部曹、选部曹等尚书诸曹为丞相属官,将汉武帝建立的内朝转为外朝官署,这是尚书省建立的开端。按:东汉时虽有尚书台、已经成为处理政务的主要机关,但毕竟是隶属于内廷的官署,不能说是国家的正式政务机关。 曹丕以尚书诸曹权力过大,遂以曹操设立的专门处理机密文书的秘书省为基础另设中书省,掌管机要,起草和发布诏令。置中书监、令各一人,以中书监为长官。 南北朝时侍中、散骑常侍的权力逐渐扩大。北朝则政出门下,成为中央政治机构的重心。晋代,正式有门下省的建制。 4、隋 隋朝建立后,将北周仿照周礼设立的官爵制度废除,设立了以三省六部制为主体的中央官僚体系。隋设尚书、门下、内史、秘书、内侍五省,秘书省类似于后来的馆阁,内侍省则是一个专门的宦官机构,主持中央政权的就是尚书、门下、内史三省。三省互相牵制,共同向皇帝负责。其中,决策者为内史省,长官称内史令;审议者是门下省,长官称纳言;处理日常政务的机构是尚书省、置尚书令、左右仆射各一人,下设吏、礼、兵、度支(后改称民部)、都官(后改称刑部)、工六部。隋朝,三省长官均为相职,同时,三公、三师也参预朝政,也是宰相。

第1课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九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兴起、玻利瓦尔、圣马丁、章西女王 教学难点: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18年4月14日,在没有任何国际调查结果的情况下,美国、英国和法国对所谓叙利亚政府的化学武器基地进行了轰炸。当日,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就一份“谴责美国以及盟国对于叙利亚军事行动”的草案进行表决。安理会15个成员国(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之中,只有中国、俄罗斯和玻利维亚投了赞成票。 大部分国家迫于美国的淫威,是不敢强出头的,但有一个国家例外,这个国家就是玻利维亚。玻利维亚投谴责美国的赞成票,就是拉美国家反美霸权主义的一次缩影,更是以玻利瓦尔为代表的拉美反殖独立民族精神的传承。那么,玻利维亚共和国的建立与“解放者”玻利瓦尔有何关系?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爆发的原因 1.拉美独立战争爆发的内因——殖民统治与掠夺 (1)教师简述:政治版图——“拉丁美洲”的由来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葡萄牙对拉丁美洲殖民掠夺的概况,指出拉美地区除巴西是葡萄牙的殖民地以外,其余地区基本上处于西班牙殖民统治之下。 (2)图解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源(内因)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殖民统治与掠夺是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根本原因(内因)。 2.拉美独立战争爆发的外因——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与归纳:19世纪初,在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拉美人民的民族独立意识日益增强,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抗殖民统治的民族独立运动。 目标导学二:概述拉美独立运动反殖斗争史实 1.结合《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形势图》,教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认识独立运动的时空状况。 提示:①独立运动烽火燃遍了北起墨西哥、南到阿根廷的广大地区。它分为南美洲北部战场和南美洲南部战场;②运动主力:印第安人、黑人和混血种人;③时间起止:19世纪初至19世纪20年代末;④领导人:玻利瓦尔和圣马丁。 2.阅读教材,评说玻利瓦尔和圣马丁反殖斗争的英雄事迹,完成表格中的内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