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营养学基础教案 (1)

营养学基础教案 (1)

营养学基础教案 (1)
营养学基础教案 (1)

第一单元食品营养学基本概念(2学时)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营养学基本概念;了解我国居民膳食营养状况及未来发展的重点;了解食品营养学的研究任务和内容。

技能目标:灵活运用食品营养学基本概念。

品质目标:培养学生细心、诚信的职业品质。

教学内容:

营养、营养素、营养学、RDA、DRI等基本概念;营养学的发展历史和研究概况;食品营养学的研究任务、内容及方法。

重点:

营养、营养素、营养学

难点:

RDA、DRI等的基本概念和内容指标。

教学方法:

讲授、引导式提问、讨论

学情分析:

学生在高中基础较差,大部分学生对学习热情不高,接受能力较弱,几乎很少有学生能在课前进行预习。

课程设计:

当一个人活到65岁时,将进食70,000餐,经过身体所处理的食物高达50吨。

我们喜爱食物的同时也关注自己的健康,自然,每个人都想知道食物是如何影响自己的健康的。

学习营养知识,可以让你知道哪种食物对你有益,你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帮助你选择合适的食物,安排一日三餐,设计食谱。

学习营养知识,可以有助于你增进健康,而不必担心自己是否吃的合适,也不会因为自己的饮食充满负罪感。

一、营养学基本概念

1、营养学(nutrition or nutrioloty):是研究人体营养规律及其改善措施的科学。

营养学是研究营养过程、需要和来源以及营养与健康关系的科学。是研究食品和人体健康关系的一门科学。

(1)人类(基础)营养学(human nutrition):主要研究各种营养素以及人体在不同生理状态和特殊环境条件下的营养过程及对营养素的需要。

(2)临床(医学)营养学(clinical nutrition):主要研究各种营养素与疾病的关系,人体在病理条件下对营养素的需要及满足这种需要的措施。通过这些措施对疾病有辅助疗效,促进身体康复。

(3)食品营养学(food nutrition):主要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生长发育和健康的关系,以及提高食品营养价值的措施。

营养学研究目的:是根据机体在不同生理、病理情况下体内新陈代谢的需要,科学确定机体营养素的需要量,制定合理地利用营养素的组织原则,指导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从膳食营养上保证人体的需要。

2、营养(nutrition):是指人体吸收、利用食物或营养物质过程,也是人类通过摄取食物以满足机体生理需要的生物学过程。

营养定义:原义为“谋求养生”;是指人体消化、吸收、利用食物或营养物质的过程,也是人类从外界获取食物满足自身生理需要的过程。

营养的核心:是“合理”,就是“吃什么”“吃多少”“怎么吃”。

合理营养的意义:促进生长发育;防治疾病;增进智力;促进优生;增加机体免疫功能;促进健康长寿。

(1)合理营养:是指通过合理的膳食和科学的烹调加工,能向机体提供足够数量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并保持各营养素之间的数量平衡,以满足人体的正常生理需要,保持人体健康。

(2)营养不良(malnutrition)指由于一种或一种以上营养素的缺乏或过剩所造成的机体健康异常疾病状态。

(3)营养价值(nutrional value):指食物中营养素及能量满足人体需要的程度。

(4)营养标签:指在肉类、果蔬及其它各种加工食品上描述其热能及营养素含量的标志。如美国FDA据每日RDA设计用于食品标签,以成年男子推荐的RDA 的营养素数量为标准。营养报道必需遵循FDA规定的标签形式,包括:

①每份食品的能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含量;

②通常将蛋白质、7种V、矿物质列出美RDA的百分数(VA、C、B1、B2、PP、Ca、Fe);

③可列出其它一些种营养素(不强求):VD、I、Cu、Na、胆固醇及多不饱和脂肪酸等。

3、营养素(nutrients):人类为了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和满足劳动及工作的需要,必须每日从外界环境摄入必要的物质,除空气和水外,还要通过各种食物组成的膳食,获得人体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以满足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和工作、劳动的需要,此种营养物质称为营养素,是保证人体健康的物质基础。

营养素是指食物中可给人体提供能量、机体构成成分和组织修复以及生理调节功能的化学成分。

人体至少需要40多种营养素,包括:9种必需氨基酸,2种必需脂肪酸,14种维生素,6种大量元素,8种微量元素,1种糖类,水。

食物在体内经消化、吸收、代谢,促进机体生长发育、益智健体、抗衰防病、益寿延年的综合过程称营养。人体所需的营养素约有几十种,包括七大类:蛋白质、脂肪、糖、无机盐、维生素、水和膳食纤维。

人们对于食物有其共同的、也是最基本的营养要求:

(1)供给能量、维持体温,并满足生理活动和从事生活劳动的需要。

(2)构成细胞组织、供给生长发育和自我更新所需要的材料,并为制造体液、激素、免疫抗体等创造条件。

(3)保护器官机能、调节代谢反应,使机体各部分工作能协调地正常运行。

人体对营养的需要也是食物所具备的营养功能。所以食物是合理营养的物质基础。

4、营养生理需要量(nutritional requirement):

营养生理需要量:指能保持人体健康,达到应有的发育水平和能充分发挥效率地完成各项体力和脑力活动的、人体所需要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必需量。也称适宜需要量

最低需要量:是指能维持机体生命健康,不出现营养性疾病所必需的营养素的量。达到这种需要量时机体能够正常生长和繁殖,但他们的组织内很少或没有此种营养素的储备

饱和需要量:除维持机体生命活动外,组织中还能储存一定的量,这种储存可以在必要时用来满足

机体的基本需要以避免造成可察知的功能损害,但又不能出现毒性反应的量

5、膳食营养素供给量(RDA,recommended dietary allowance):

在食物中各种已知的必需营养素的摄取水平,足够维持不同性别和年龄绝大部分人(98%)的健康。是在生理需要量的基础上考虑了人群的安全率而制定的膳食中必须含有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数量。

安全率包括人群中的个体差异、饮食习惯、应激状况下需要量的波动、食物生产、食物的消化率、烹调损失、各种食物因素和营养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等,并兼顾社会条件和经济条件等实际问题。

膳食营养素供给量略高于营养生理需要量。

?RDA的提出

?1936年由国际联盟(League of Nations,简称国联)的营养委员会提出营养素供给量标准;

?1941年美国科学院食物与营养委员会第一次提出RDA,并于1943年发表第一版;

?1937年我国开始制订,1938年经中华医学会公共卫生委员会通过并发表,“中国民众之最低限度

之营养需要”,分别与1952,1955,1962,1980,1981,1988年进行了六次修订。

6、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 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

营养素的摄入量是指通过食物所摄入的各种营养素的量。为保证人民健康,各国都规定了营养素摄入量,称推荐摄入量,我国的推荐摄入量是在需要量的基础上,参考国外经验制订的,称为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我国现行的DRIs是中国营养学会2000年修订的。

DRIs是在RDA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1995年8月,美国科学院医学研究所食物与营养委员会(FNB)发表了DRI,代替RDA。包括四个内容指标:(1)平均需要量(EAR,estimated,average requirements):是根据个体需要量的研究资料制定的,是根据某些指标判断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50%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

(2)推荐摄入量(RNI,recommanded nutrient intakes)(RNA, recommneded,average reauirementa):指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97%-98%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

长期摄入RNI水平,可以满足身体对该营养素的需要,保持健康和维持组织中有适当的储备。

RNI的主要用途是作为个体每日摄入该营养素的目标值。

(3)适宜摄入量(AI,adequate intakes):指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对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

在个体需要量的研究资料不足而不能计算EAR,因而不能求得RNI时,可设定AI来代替RNI。

AI的主要用途是作为个体营养素摄入量的目标。

(4)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tolerable upper intake levels):指某一生理阶段和性别人群,几乎对所有个体健康都无任何副作用和危险的平均每日营养素最高摄入量。

是平均每日摄入营养素的最高限量。

这个量对一般人群中的几乎所有个体不致于引起不利健康的作用。当摄入量超过UL进一步增加时,损害健康的危险性随之增大。

UL并不是一个建议的摄入水平。

主要用途是针对营养素强化食品和膳食补充剂的日渐发展,指导安全消费。

7、健康(Health)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健康是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况,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

亚健康:指健康的透支状态,即身体确有种种不适,表现为易疲劳,体力、适应力和应变力衰退,但又没有发现器质性病变的状态。

营养不良(malnutrition):或称营养失调,是指由于一种或几种营养素的缺乏或过剩所造成的机体健康异常或疾病状态。

营养不良包括两种表现:即营养缺乏(nutritiondeficiency)和营养过剩(nutrition excess)。

8、绿色食品(Green Food)

绿色食品定义:对“无污染”食品的一种形象的表述,特指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的食品。在无污染的生态环境中种植及全过程标准化生产或加工的农产品,严格控制其有毒有害物质含量,使之符合国家健康安全食品标准,并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食品。

绿色食品标准是由农业部发布的推荐性农业行业标准(NY/T),是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必须遵照执行的标准。

绿色食品标准分为两个技术等级,即AA级绿色食品标准和A级绿色食品标准。

AA级绿色食品标准要求:生产地的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肥料、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兽药及有害于环境和人体健康的生产资料,而是通过使用有机肥、种植绿肥、作物轮作、生物或物理方法等技术,培肥土壤、控制病虫草害、保护或提高产品品质,从而保证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要求。

A级绿色食品标准要求:生产地的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使用准则和生产操作规程要求,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生产资料,并积极采用生物学技术和物理方法,保证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要求。

绿色食品所具备的条件:

(1)产品或产品原料产地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态环境质量标准;

(2)农作物种植、畜禽饲养、水产养殖及食品加工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

(3)产品必须符合绿色食品标准;

(4)产品的包装、贮运必须符合绿色食品包装贮运标准。

9、有机食品(Organic Food)

有机食品定义:根据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IFOAM)的有关规定定义:根据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生产、加工标准而生产加工的、由授权的有机(天然)食品颁证组织颁发给证书,供人们食用的一切食品称为有机食品。如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FOAM)认证的食品。

这里所说的“有机”不是化学上的概念——分子中含碳元素——而是指采取一种有机的耕作和加工方式。有机食品是指按照这种方式生产和加工的;产品符合国际或国家有机食品要求和标准;并通过国家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包括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禽畜产品、蜂蜜、水产品、调料等。

(1)有机农业(Organic farming)

指在动植物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产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以及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而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取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维持农业生态系统持续稳定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传统农业(traditional agriculture)指沿用长期积累的农业生产经验,主要以人、畜力进行耕作,采用农业、人工措施或传统农药进行病虫草害防治为主要技术特征的农业生产模式。

(2)有机食品(Organic food)

指来自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有机农业生产的规范生产加工,并经独立的认证机构认证的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等。

(3)有机食品主要品种

目前经认证的有机食品主要包括一般的有机农作物产品(例如粮食、水果、蔬菜等)、有机茶产品、

有机食用菌产品、有机畜禽产品、有机水产品、有机蜂产品、采集的野生产品以及用上述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产品。国内市场销售的有机食品主要是蔬菜、大米、茶叶、蜂蜜等。

(4)有机食品与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是中国政府主推的一个认证农产品,他有绿色AA级,和A级之分,而其AA级的生产标准基本上等同于有机农业标准。绿色食品是普通耕作方式生产的农产品向有机食品过渡的一种食品形式。有机食品是食品行业的最高标准。

(5)有机食品与其他食品的区别

目前,我国有关部门在推行的其他标志食品还有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是按照无公害食品生产和技术标准和要求生产的、符合通用卫生标准并经有关部门认定的安全食品。严格来讲,无公害食品应当是普通食品都应当达到的一种基本要求。

绿色食品是我国农业部门在九十年代初发展的一种食品,分为A级绿色食品和AA级绿色食品。其中,A级绿色食品生产中允许限量使用化学合成生产资料,AA级绿色食品则较为严格地要求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和其它有害于环境和健康的物质。从本质上来讲,绿色食品是从普通食品向有机食品发展的一种过渡产品。有机食品与其他食品的区别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1)是有机食品在其生产加工过程中绝对禁止使用农药、化肥、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质,并且不允许使用基因工程技术;而其他食品则允许有限使用这些技术,且不禁止基因工程技术的使用。如绿色食品对基因工程和辐射技术的使用就未作规定。

2)是生产转型方面,从生产其他食品到有机食品需要2-3年的转换期,而生产其他食品(包括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没有转换期的要求。

3)是数量控制方面,有机食品的认证要求定地块、定产量,而其他食品没有如此严格的要求。

因此,生产有机食品要比生产其他食品难得多,需要建立全新的生产体系和监控体系,采用相应的病虫害防治、地力保护、种子培育、产品加工和储存等替代技术。

二、营养科学发展概况

营养是人体最基本的生理过程,因此人类自古至今的生活实践中对营养的概念逐渐由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识和科学研究,由被动的生理需求饱腹到主动有选择的养生,世界各国的因而自有文字出现就有相关记载。

1、营养学发展史

?约3000年前的西周时期,官方医政制度中设有食医;

?2000多年前的东汉时期《神农本草经》:365种上、中、下品药中,上品者大多为药食通用

的日常食物;

?晋朝葛洪肝脏治疗眼干燥症,海藻治疗大脖子病。

?南北朝《黄帝内经·素问》: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谷:粟、豆、麻、

麦、稻;果:枣、李、杏、栗、桃;畜:牛、犬、羊、猪、鸡;菜:葵、韭、薤、藿、葱)

?南朝齐梁时期陶弘景(公元493年):以肝补血、补肝明目

?唐朝《千金方》食治篇,分水果、蔬菜、谷类、鸟兽四门。提出用谷皮汤熬粥防治脚气病等。

?唐代名医孙思邈(公元581 - 682 年):主张“治未病”的预防思想。

?元朝忽思慧《饮膳正要》:1330,忽思慧《饮膳正要》成书,是中国第一部营养学专书。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了350多种药食两用的动植物,并区分为寒、凉、温、热、有

毒和无毒等性质,对指导人们营养与食疗有重要价值。

?明代姚可成《食物本草》:列出1017种食物,并以中医的观点逐一加以描述,分别加以归类。

?《圣经》:将肝汁挤到眼睛中治疗眼病。

?古希腊名医医学之父Hippocrates(公元前300多年):“食物即药”。

?18世纪中叶,被称为营养学之父的法国化学家拉瓦锡Lavoisier在强调生命过程是一个呼吸过

程的基础上,提出呼吸是氧化燃烧的理论;

?19世纪初发现了Na、K、Ca、S、Cl、Ca、P等元素。

?1810年发现第一种氨基酸——亮氨酸。

?1838年首次提出蛋白质概念。

?1842年德国化学家、农业化学和营养化学奠基人Liebig用动物生理实验将不同食物对动物的功

能进行分类,机体营养过程是对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氧化过程;Liebig的学生Voit、

Rubner分别创建氮平衡学说,确定了三大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能量系数,提

出了物质代谢理论;Liebig的另一名学生Lusk在研究基础代谢和食物热效应基础上出版了经典

著作国际上第一本营养学《The Science of Nutrition》;

?1912年发现了第一个维生素——维生素B1 。

?1929年亚油酸被证明是人体必需脂肪酸。

?1935年最后一种必需氨基酸——苏氨酸被发现。

?1938年Rose发现8种必须氨基酸

?20世纪30年代后,掀起了微量元素的研究热潮。

?20世纪中后期以来:营养素尤其是维生素、微量元素对人体的重要生理作用机制不断揭示;

营养与疾病的关系得到进一步阐明;食物中非营养成分的生理功能及对健康的作用成为新的

研究热点;分子营养学应运而生;营养调查、监测及各种人群营养干预研究在内的公共营养

学有了新的发展。

?从20世纪中叶随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各种分析技术的渗入与应用到营养学研究

中来,20世纪末功能食品与功能因子的建立更说明现代营养学科发展的迅猛与深入。

?同时营养学家的另一目光对准人群营养与健康问题和公共营养(社区营养)问题。提出了各

类人群的膳食营养供给量(RDA)、膳食营养参考摄入量(DRI),完善营养调查方案和手

段,研究和建立与营养相关的政策与法规。

2、营养学研究的两个主要阶段

一是发现食物中的各种营养素,预防与治疗营养缺乏病与营养不良,以及根据各种人群的合理需要制订营养素需要量或供给量标准。

二是研究营养如何促进健康,研究与膳食有关的各种疾病,以及如何调整膳食来预防这种疾病。

在营养学科中最重要的综合性成果:膳食指南和推荐的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标准

3、营养学的发展概况

(1)基础营养:近10 余年来,基础营养研究又取得了许多新进展,如膳食纤维的生理作用,多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N-3 系列的α-亚麻酸、EPA 及DHA 的生理作用被逐渐揭示;叶酸、维生素B12、VB6 与出生缺陷及心血管疾病病因关联的研究已深入到分子水平;VE、VC、β-胡萝卜素及微量元素硒、锌和铜等在体内的抗氧化作用及其机制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2)公共营养:在WHO、FAO 的努力下加强了营养工作的宏观调控作用,提出了一些新概念,如营养监测、营养政策等,逐步形成了公共营养学或社会营养学,更加重视如何使大众得到实惠。世界各国

制定了膳食指南和营养素每日推荐供给量,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适宜摄入量和可耐受最高摄入量。并号召各国政府保障食品供应,控制营养缺乏病加强宣传教育,并制定国家营养改善行动计划。

(3)营养与健康: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一些慢性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与膳食营养关系密切,膳食因素是这些疾病的重要成因,也是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的重要手段。所以,WHO 强调在社区中用改善膳食和适当体力活动为主的干预措施来防治多种慢性病。

(4)营养与基因表达:营养因素与遗传基因的相互作用是营养学研究的一个新热点。从理论上讲,每一种人类主要慢性疾病都有其特异的易感基因。人体内特异性疾病基因的存在对于决定个体对某种疾病的易感性有重要作用。从疾病预防的策略考虑,是要防止疾病基因得到表达,其次是通过较长期的努力来减少人群中疾病特异性基因的存在。

(5)食物中的活性成分:是目前营养学研究较活跃的领域。目前研究较多的有:茶叶多酚、茶色素、类胡萝卜粟、活性多糖、异黄酮等。但这方面的研究往往难以划清食品和药品的界限。

(6)营养与农业:营养素来自食物,食物源自农业。在人口增长超过耕地增长的情况下,农业的发展为世界食物供求平衡作出了巨大贡献。

三、营养现状与问题

1、世界营养现状

四大营养缺乏症:蛋白质-热能缺乏症、干眼病、缺铁性贫血与地方性甲状腺肿仍然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营养问题

另一方面,在发达国家,由于热能摄入过多造成的肥胖症日益增多,带来了四大危害: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和糖尿病,寿命也为之缩短

2、我国宏观营养工作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国国民的健康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

?我国曾于1959年、1982年和1992年分别进行过三次全国营养调查;

?1959年、1979年和1991年分别开展过三次全国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

?1984年和1996年分别开展过两次糖尿病抽样调查。

?国务院于1993年批准颁布实施《90年代中国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

?1993年成立了“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

?1996年正式启动“大豆行动计划”;

?1997年4?月由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会通过,正式公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而后又相继公布

了《特定人群膳食指南》和《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1997年12月5日批准颁布实施《中国营养改善行动计划(1996-2000)》

?2000年在全国开始分布实施《学生饮用奶计划》

?2001年又批准颁布实施《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01-2010年)》。

?2002年8-12月进行全国第四次营养调查“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

?2004年10月12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

计局联合公布了《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

?2007年中国营养学会修改制订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3、我国居民营养状况

近20年我国经济增长,居民生活改善。总体上看,人们的营养基本是够的,但是从营养结构上看,不均衡,尤其是优质蛋白、微生素E、铁和钙,以及微量元素比较缺乏。全世界人们摄入的蛋白质中优

质蛋白占35%,中国平均优质蛋白占26%,农村优质蛋白只占17.2%。

(1)营养现状明显改善

?婴儿低出生体重率为3.6%,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平均出生体重达到3309克。

?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显著下降。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为14.3%,比1992年下降55%;儿童低体

重率为7.8%,比1992年下降57%。

?居民贫血患病率下降。

?全国城乡3-18岁儿童青少年各年龄组身高比10年前平均增加3.3厘米。

(2)营养素摄入逐步增加

?城乡居民能量及蛋白质摄入基本得到满足,优质蛋白占蛋白质总量的比例从17%增加到31%。

?城乡居民动物性食物分别达到248克和126克。

?城市居民油脂消费量达到44克,脂肪供能比达到35%,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30%的上限。

?谷类食物供能比仅为47%,明显低于55%至65%的合理范围。

?奶类、豆类制品摄入过低。

?铁、维生素A等微量营养素缺乏仍是我国城乡居民普遍存在的问题。

?全国城乡钙摄入量仅为391毫克/标准人日,相当于推荐量的41%。

(3)城市居民膳食结构不尽合理

?畜肉类及油脂消费过多,谷类食物消费偏低。

?2002年城市居民每人每日油脂消费量由1992年的37g增加到44g,脂肪供能比达到35%,超过世界

卫生组织推荐的30%的上限。城市居民谷类食物供能比仅为47%。

(4)营养缺乏病存在

?一些营养缺乏病依然存在。儿童营养不良在农村地区仍然比较严重铁、维生素A等微量营养素缺

乏是我国城乡居民普遍存在的问题。

?我国居民贫血患病率平均为15.2%;2岁以内婴幼儿、60岁以上老人、育龄妇女贫血患病率分别

为24.2%、21.5%和20.6%。

?3~12岁儿童维生素A缺乏率为9.3%,其中城市为3.0%,农村为11.2%;维生素A边缘缺乏率为

45.1%,其中城市为29.0%,农村为49.6%。

?全国城乡钙摄入量仅为391mg,相当于推荐摄入量的41%。

(5)慢性病迅速上升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上升迅速。我国目前营养不平衡问题比较严重,城市儿童的胖墩现象,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人增多,这些现象值得研究。“文盲不断减少,科盲引起重视,营养盲非常严重。”日本每300人有一个营养师,中国13亿人才有5000名营养师(需400万名)。

?高血压:高血压患病率有较大幅度升高,成人患病率为18.8%,达1.6亿。而人群高血压知晓率、

治疗率和控制率仅分别为30.2%、24.7%和6.1%。江苏省高血压发病率已经超过30%,津城儿童高血压发病率超过5% 。

?高血脂:血脂异常值得关注,成人高血脂患病率为18.6%,达1.6亿。

?糖尿病:糖尿病患病增加,成人患病率为2.6%,患病人数2000多万,已位居世界之首。大城市20

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上升到6.4%。上海15%、北京12%、广州6%。江苏省5.8%。

?肥胖: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成人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7.1%,估计超重和肥

胖人数分别为2亿和6000多万(达7.1%)。在大城市成人超重和肥胖分别高达30.0%和12.3%,城市的儿童肥胖率也已达8.1%。

?心血管疾病和癌症:肥胖最有可能导致结肠癌、肝癌、胆囊癌、胰腺癌、肾癌、前列腺癌、乳腺

癌、子宫癌、子宫颈癌和卵巢癌。肥胖增加了20%到52%的男性癌症发病率和32%到62%的女性发病率。

?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位居各类慢性疾病榜首,死亡人数已达全球的1/5;与膳食有关

的癌症已占所有癌症的60%以上;在中国居民死因构成中心血管疾病和癌症占据第1、2位。

?冠心病在中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迅速上升趋势,是中国居民死因构成中上升最快的疾病,已成

为威胁中国公众健康的重要疾病。杭州市冠心病的发病率为8.49/10万;冠心病的发病年龄提前了5-10岁。

(6)营养教育与宣传

我国政府根据本次调查结果,从国情出发,从急需入手,以不失时机和分类指导为原则,将从政策支持、市场指导和群众教育三方面加强居民营养改善和慢性病预防工作:

★第一,加强政府的宏观指导,尽快制定相关法规,将国民营养与健康改善工作纳入国家与地方政府的“十一·五”发展规划;

★第二,加强对农业、食品加工、销售流通等领域的科学指导,发挥其在改善营养与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加强公众教育,倡导平衡膳食与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居民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4、营养失调——营养缺乏与营养过剩共存:

营养缺乏——优生优育、劳动能力、免疫功能、预期寿命

营养过剩——肥胖、糖尿病、胆石症、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诱发肿瘤及其他疾病

5、营养不足与缺乏的原因:

原发性——不良饮食习惯、不合理的烹调方式、粮食精加工、社会因素

继发性——消化吸收不良、体内利用发生障碍、机体需要量增加或排泄增加

6、食品营养与安全问题

食品加工不当——营养素损失

食品加工不当——有害物质产生

食品加工中——乱使用添加剂

食品加工中——恶意使用非食品原料

食品原料及食品的各种污染、疾病等

7、合理营养的重要性:

营养失衡,过度或不足都会给健康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如饮食无度、营养过剩可导致:肥胖病、糖尿病、胆石症、高血压及其它心血管疾病,还可成为某些肿瘤和多种疾病的诱因,严重影响健康。而营养缺乏所产生的影响更为复杂、严重而深刻,涉及优生优育、劳动能力、免疫功能、预期寿命等各个方面。营养状况可决定人体的机能状态,关系到脑力、体力劳动能力、竞技状态和运动成绩。营养不良使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易感疾病,且病程迁延。

合理营养:就是在卫生的前提下,合理地选择食物和配合食物,合理地贮存、加工和烹调食物,使食物中的营养素的种类、数量及比例都能适应人们的生理、生活和劳动的实际需要。其核心是营养素要“全面、平衡、适度”。

每日膳食中应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且数量充足,相互间比例符合机体生理需求。

四、营养学研究内容

营养学是研究食品与人体健康的一门科学,除了研究如何使人类在最经济的条件下取得最合理的营

养素之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营养学基础知识:讨论人体对能量和一个样素的正常需要。

?食品的营养成分及其检测

?人体对食物的摄取、消化、吸收、代谢和排泄

?营养素的作用机制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不同生理状态下和特殊环境下人群的营养和膳食问题

?营养与膳食问题、营养与疾病防治

?在食品加工贮藏和新食品开发中的营养问题。

?提高人们营养水平的途径。

?营养促进——管理、立法、教育、食物结构、食物资源

五、营养学研究展望

1、继续开展营养学的各项基础研究

2、开展各种特殊人群的合理营养与膳食结构研究

3、营养相关疾病的理论研究

4、加强社区营养及必要社会措施的研究

5、食物的营养强化

6、提高食物中毒及其他食源性疾病的科学管理水平

7、进一步完善我国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的体制与机构

营养学基础教案

第一单元食品营养学基本概念(2学时)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营养学基本概念;了解我国居民膳食营养状况及未来发展的重点;了解食品营养学的研究任务和内容。 技能目标:灵活运用食品营养学基本概念。 品质目标:培养学生细心、诚信的职业品质。 教学内容: 营养、营养素、营养学、RDA、DRI等基本概念;营养学的发展历史和研究概况;食品营养学的研究任务、内容及方法。 重点: 营养、营养素、营养学 难点: RDA、DRI等的基本概念和内容指标。 教学方法: 讲授、引导式提问、讨论 学情分析: 学生在高中基础较差,大部分学生对学习热情不高,接受能力较弱,几乎很少有学生能在课前进行预习。

当一个人活到65岁时,将进食70,000餐,经过身体所处理的食物高达50吨。 我们喜爱食物的同时也关注自己的健康,自然,每个人都想知道食物是如何影响自己的健康的。 学习营养知识,可以让你知道哪种食物对你有益,你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帮助你选择合适的食物,安排一日三餐,设计食谱。 学习营养知识,可以有助于你增进健康,而不必担心自己是否吃的合适,也不会因为自己的饮食充满负罪感。 一、营养学基本概念 1、营养学(nutrition or nutrioloty):是研究人体营养规律及其改善措施的科学。 营养学是研究营养过程、需要和来源以及营养与健康关系的科学。是研究食品和人体健康关系的一门科学。 (1)人类(基础)营养学(human nutrition):主要研究各种营养素以及人体在不同生理状态和特殊环境条件下的营养过程及对营养素的需要。 (2)临床(医学)营养学(clinical nutrition):主要研究各种营养素与疾病的关系,人体在病理条件下对营养素的需要及满足这种需要的措施。通过这些措施对疾病有辅助疗效,促进身体康复。 (3)食品营养学(food nutrition):主要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生长发育和健康的关系,以及提高食品营养价值的措施。 营养学研究目的:是根据机体在不同生理、病理情况下体内新陈代谢的需要,科学确定机体营养素的需要量,制定合理地利用营养素的组织原则,指导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从膳食营养上保证人体的需要。 2、营养(nutrition):是指人体吸收、利用食物或营养物质过程,也是人类通过摄取食物以满足机体生理需要的生物学过程。

《运动营养学〉课程教学大纲32学时解析

《运动营养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类 专业选修课程 别: 基本面向:适用于专科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运动训练专业 教学学时:32 学时(理论学时:32 ;实验学时:0 ) 考核方式:考查 一、课程介绍运动营养学是研究合理利用食物以促进身体生长发育,增进健康,提高机能,预防疾病和延年益寿等的一门科学。运动营养学是运用营养学知识为运动训练及比赛或体育锻炼服务的一门科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营养食物营养素的基本知识(营养素基本生理功用,食物合理选择等),根据运动专项特点,运动训练与比赛的需要,运用营养学知识合理安排膳食;根据体育锻炼健身的需要,如何运用运动营养学知识进行平衡膳食,达到调节机体成分、促进身体机能提高等健康目的。 运动营养学是专科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运动训练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其相关基础理论课程是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等。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运动营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体育教学、训练、比赛及饮食防治某些常见病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教学中要以启发式讲授为主,结合 问题讨 自学指导等方法进行教学。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辅 论、 二、课程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 绪论

(一)教学内容 知识点:食品、营养学、运动营养学的概念、任务,营养和健康的关系,运动营养与体育运动的关系,运动营养学发展概况 教学重点:营养学、运动营养学的概念,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教学难点:合理营养对机体的影响 (二)教学基本要求掌握营养学、运动营养学的概念内容及任务,了解运动营养学学科的发展任务,掌握营养与运动的关系。 第一章营养素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蛋白质 知识点: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蛋白质的分类,蛋白质的生理功能,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定,蛋白质的互补作用,蛋白质与运动,蛋白质的供给量和来源。 第二节糖 知识点:碳水化合物和糖,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碳水化合物与运动,碳水化合物的供给量和食物来源。 第三节:脂肪 知识点:脂类,脂肪酸,必需脂肪酸,胆固醇,脂肪的生理功能,脂肪与运动,脂肪营养价值的评定,脂肪的供给量和来源。 第四节:维生素 知识点:维生素的功用,供给量和来源

运动营养学第一章

第一章食物的营养价值 1、食品的营养价值概念:食品的营养价值是指某种食品所含营养素和热能满足人体营养需要的程度。 2、评定食物营养价值的意义:各类食物的天然组成成分;加工烹调过程中营养素的变化和损失;指导人们科学地选购食物和合理配制营养平衡膳食,以增进健康预防疾病。 第一节谷类食品的营养价值 二营养价值 碳水化合物:70%以上,主要是淀粉,是人体能量的良好来源。 蛋白质:7%—16%之间,品种间有较大差异。第一限制氨基酸赖氨酸。 燕麦和荞麦的蛋白质中赖氨酸十分丰富,生物价值较高。 脂肪:仅有2%—3%,含有丰富的亚油酸、卵磷脂和植物固醇,并含有大量维生素E 。大米胚芽油中含6%—7%的磷脂,主要是卵磷脂和脑磷脂;玉米胚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达85%,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 无机盐:1.5%,以磷的含量最为丰富,其次是钾,镁的含量也较高,但钙含量低。 维生素:B族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B1和烟酸含量较高,是膳食中这两种维生素的最重要来源。 三储藏和加工对谷类营养价值的影响 1 粮食的精制加工对营养价值的影响 ◆制面包的高蛋白面粉在碾磨之后通常使用化学氧化剂如过氧化苯甲酰、二氧化氯、溴酸钾等进行处理,使面粉中的B族维生素受到一定损失。

◆自发面粉中加入磷酸氢钙和碳酸氢钠等膨发剂,可使钙营养价值得到提高,但维生素B1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2 主食品加工对营养价值的影响 ◆酵母发酵消耗了面粉中的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增加了B族维生素的含量,使各种微量元素的生物利用性提高。提高了钙、铁、锌的吸收率。 ◆焙烤过程中,蛋白质中赖氨酸的?-氨基与羰基化合物(主要是还原糖发生美拉德反应产生褐色物质,降低蛋白质中赖氨酸的生物利用率。 ◆油炸的高温会使谷物中的维生素B1损失殆尽,维生素B2和尼克酸损失50%以上,是各种加工方式中营养损失最大的一种。 ◆粉皮、粉丝、凉粉、酿皮等食品是由谷类或薯类提取淀粉制成的。在加工过程中,绝大部分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随多次的洗涤水而损失殆尽,剩下的几乎是纯粹的淀粉,仅存少量矿物质,营养价值很低。 3 谷类在家庭烹调中的营养变化 米和面在烹调中主要损失B族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D。蒸、烤、烙等方法营养损失较少。 谷类的合理利用 ★合理加工:加工精度影响营养素含量,即加工越精,营养素损失越大 ★合理烹调:米不用力搓洗、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不加碱,不弃汤等。 ★合理贮存:谷类食物应贮存于避光、通风、干燥和阴凉的环境 第二节豆类及坚果类的营养价值 一大豆的营养价值

运动营养学教案1

运动营养学教案 学习目标 掌握人体所需的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的结构组成及其生理功能;掌握维生素的分类、生理功能及常见的缺乏证;掌握无机盐的生理功能,重点熟悉钙、铁、锌、硒在体内的代谢及生理功能;掌握水、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并了解常见的食物来源。掌握能量系数的概念及糖、蛋白质、脂肪的能量系数;掌握人体能量消耗的构成部分及其影响因素;了解能量消耗的测定方法。 思考: 1、糖、脂肪、蛋白质的 主要生理作用? 2、糖在身体内以什么形式存在。总量是多少? 3、什么是必须脂肪酸和必须氨基酸? 4、糖、脂肪、蛋白质在膳食总能量中的比例? 5、胆固醇的不良作用? 如何控制摄入? 课程运动营养学授课对象社会体育专业 教师毛培元职称讲师授课方式理论学时 使用教材 运动营养学基础 基本授课内容: 健康的概念:人们对健康的认识,经历了3个不同的阶段,神灵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现代的健康概念,是从生物、心理、社会的角度去考量和定义。1985年WHO提出健康的概念包含四个方面:躯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社会适应性良好。 学界亦有人提出人的健康,是身体、心理、智力、精神、社交能力的健康,才是真正完全的健康。 亚健康的概念:亚健康是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是指机体在内外环境不良因素的刺激下,人的心理、生理发生异常的变化,但又未到达发生病理性变化的情况。 一起亚健康常见的原因有:1、过渡的疲劳。工作的强度、社会的压力等。 2、人体的自然衰老。 3、生理周期的变化强度改变。 亚健康的主要表现:失眠、疲倦、烦燥、注意力下降、工作效率下降、性格偏执、忧虑、抵抗力下降等。 消除亚健康的方法:适度的运动、均衡的营养、保持乐观、贴近自然、适当的心理干预。 运动与健康:1、定期运动可以提高身体的适应性。2、定期运动可以提高身体的耐氧性。3、适度的运动可以降低神经肌肉的紧张性。4、适度的运动可以改善多器官的代谢功能。5、适度的运动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营养与健康:生命在于运动、生命也在于营养,21世纪提出了快乐运动的理念,体能消耗小,运动方式活、技术要求低、经济负担小、时间要求松是快乐运动的特点。二十一世纪也提出了营养的新要求,全面、均衡、合理的营养。这是本课程需要研究的。 第一节:运动与营养素 营养素:食物中能够被人体消化、吸收、代谢,并能够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的物质。 人体需要的营养素有42种,分为6大类。醇、脂肪、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水。 必须营养素的概念:人体不能合成,但是人体生长、存活、健康必须的营养素。 8种必须氨基酸(板书)。 对健康有益的食物:膳食纤维素。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第二章第一节(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临床营养学课程大纲

《临床营养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临床营养学是关于食物中营养素的性质,分布,代谢作用以及对疾病发生、发展和康复的影响的一门科学,是在掌握基础营养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等课程的基础上,使学生能进一步了解营养治疗和护理的基础理论知识,营养治疗与疾病的关系,以及营养素在预防和治疗疾病中的作用。掌握医院的基本饮食,常用的治疗饮食和试验饮食,应用范围,饮食治疗原则,以便更好地进行临床治疗和护理,以达到促进健康、加快疾病康复的目的。《临床营养学》课程主要介绍机体能量需要,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来源和需要量,食物的营养价值和合理膳食的构成,人体在不同生理状态下的营养需求,医院营养膳食和饮食治疗等内容。本课程的总任务是使四年制护理专业学生不仅能应用临床营养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配合医嘱和病人病情提供切实可行的营养实施指南,配制简单的膳食,以利于病人恢复健康,而且能面向社区所有的服务对象,为增强他们对疾病的免疫能力和延年益寿,实施有效的整体护理。 《临床营养学》是高等院校护理专业新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在培养临床护理人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直接影响着临床护理课程的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达到基本知识教学目标包括: 掌握人体所需各种营养素及其代谢的基本理论;理解合理营养的卫生要求与膳食要求;掌握不同生理与病理情况的营养需求。达到能力培养目标:包括能够从事社区营养咨询、健康教育和干预工作;能够胜任医院营养科的一般工作;具有继续学习自我提高的能力。达到思想教育目标:包括充分认识和理解我国制定的有关营养政策;热爱本职工作,对本专业有较深层次的理解;具有吃苦耐劳、勇于探索的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临床营养学》是护理学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和实际应用性特点,与国计民生的关系密切,它在增进我国人民体质、预防疾病、保护和提高健康水平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 1.培养学生深入理解营养学基本知识、食品中个营养素组成、食品与人体健康、疾病的关系,常见疾病的营养学护理

营养学基础知识大纲

营养学基础知识大纲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

营养学基础知识 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素主讲:许阳 西安桃李旅游烹饪学院 概述 对餐饮从业人员来讲,只有掌握营养卫生知识才能够巧妙进行科学合理的搭配,并让顾客感到饭菜既滋味鲜美、色泽诱人、又符合卫生、营养要求,这样才能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和喜爱。 营养素 营养素: 食物中含有的能保障人体生长发育,维持生理功能和供给人体所需热能的物质。 营养素的作用: 1、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 2、调节生理机能; 3、供给能量。 能量与营养素 第一节能量 人体能量消耗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基础代谢的能量消耗。 二、各种体力活动的消耗。 三、食物特殊动力作用的能 量消耗 第二节蛋白质 蛋白质是一切生命的物质基础,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第二节蛋白质 一、蛋白质的生理功能:3点 二、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基本单位)8种: 借(缬氨酸)一两(异亮氨酸、亮氨酸)本(苯丙氨酸)淡(蛋氨酸) 蓝(赖氨酸)色(色氨酸)书(苏氨酸)。 三、蛋白质的分类: 1、完全蛋白质:肉、蛋、奶、大豆及制品; 2、半完全蛋白质:米、面等粮食;

3、不完全蛋白质:胶原蛋白。 问题: 我们日常食用的主要是什么蛋白质? 质量好不好? 四、提高蛋白质营养价值的方法: 1、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同时摄入两种或以上的蛋白质食品,使其中的必须氨基酸相互补充,取长补短,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要求:1、种属愈远愈好; 2、种类愈多愈好; 3、时间愈短愈好。 2、食品强化:补充不足的必须氨基酸。 五、蛋白质的食物来源及需要量 常见食物蛋白质含量单位:克/100克 六、蛋白质的来源及供给量 1、蛋白质的来源:一类是动物性原料,含量高,质量好;第二类是植物性原料,含有情况较复杂。 2、供给量:占人体热量的10—15%。必须有一半或三分之一的完全蛋白质。 第三节脂类 一、脂类的分类 脂肪:甘油三酯 类脂:磷脂、糖脂、 固醇类、脂蛋白 二、脂类的生理功能 1、提供热能 2、提供必需脂肪酸 3、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4、提高膳食的感官性状 三、脂类营养价值的评价 1、消化吸收率 2、必须脂肪酸的含量(亚油酸) 3、脂溶性维生素的含量(A、D、E、K) 四、脂类的食物来源及需要量 膳食中脂类的主要来源为植物油和动物脂肪。 粮谷类、蔬菜、水果脂肪含量很少,不作为油脂的来源。坚果类食品含有较丰富的脂肪。

营养学基础教案 (1)说课讲解

营养学基础教案(1)

第一单元食品营养学基本概念(2学时)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营养学基本概念;了解我国居民膳食营养状况及未来发展的重点;了解食品营养学的研究任务和内容。 技能目标:灵活运用食品营养学基本概念。 品质目标:培养学生细心、诚信的职业品质。 教学内容: 营养、营养素、营养学、RDA、DRI等基本概念;营养学的发展历史和研究概况;食品营养学的研究任务、内容及方法。 重点: 营养、营养素、营养学 难点: RDA、DRI等的基本概念和内容指标。 教学方法: 讲授、引导式提问、讨论 学情分析: 学生在高中基础较差,大部分学生对学习热情不高,接受能力较弱,几乎很少有学生能在课前进行预习。 课程设计:

当一个人活到65岁时,将进食 70,000餐,经过身体所处理的食物高达50吨。 我们喜爱食物的同时也关注自己的健康,自然,每个人都想知道食物是如何影响自己的健康的。 学习营养知识,可以让你知道哪种食物对你有益,你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帮助你选择合适的食物,安排一日三餐,设计食谱。 学习营养知识,可以有助于你增进健康,而不必担心自己是否吃的合适,也不会因为自己的饮食充满负罪感。 一、营养学基本概念 1、营养学(nutrition or nutrioloty):是研究人体营养规律及其改善措施的科学。 营养学是研究营养过程、需要和来源以及营养与健康关系的科学。是研究食品和人体健康关系的一门科学。 (1)人类(基础)营养学(human nutrition):主要研究各种营养素以及人体在不同生理状态和特殊环境条件下的营养过程及对营养素的需要。 (2)临床(医学)营养学(clinical nutrition):主要研究各种营养素与疾病的关系,人体在病理条件下对营养素的需要及满足这种需要的措施。通过这些措施对疾病有辅助疗效,促进身体康复。 (3)食品营养学(food nutrition):主要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生长发育和健康的关系,以及提高食品营养价值的措施。

食品营养学教案

食品营养学教案 内容: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通过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及基本概念教学,使学生懂得食品营养与健康的关系,掌握食品营养学一些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一些生活中的营养误区,从食品营养入手防治慢性病。 教学重点、难点: 食品营养学的几个重要概念,包括贯穿营养学的参考摄入量等的概念等。 教学方法:讲授法结合讨论法提问法 参考书目与资料:略 教学过程:本章(共两课时)的课堂教学实施过程共分七步。 第一步:导入:介绍国内外食品营养学的历史与现状,从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入手引发学生学习食品营养学的兴趣(15min) 第二步:讲授概念(共30min):包括贯穿营养学的重要概念:营养、营养素、营养学、营养价值、营养密度、营养标签、营养学评价、恩格尔系数、RDA、ADI、DRIs、EAR、RNI、AI、UL,其中简单介绍制订EAR、RNI、AI、UL取代RDA的渊源和意义。着重讲述DRIs、EAR、RNI、AI、UL。DRIs即dietarly referece intakes,是在RDA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其中包括四项内容:EAR、RNI、AI、UL。讲清EAR、RNI、AI、UL的关系和作用。 EAR:即平均需要量,Estimated Average Requirement.是根据个体需要量的研究资料制订的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50%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RNI:即推荐摄入量,Recommended Nutrient Intake相当于传统使用的RDA,是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绝大多数97.5%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

营养学基础知识点

一、绪论 决定健康四大因素: 1.内因:即父母的遗传因素,占15%。 2.外界环境因素:其中社会环境占10%,自然环境占7%,共占17%。 3.医疗条件:占8%。 4.个人生活方式的影响:占60%。 食物与健康 一、营养学的基本概念 1.食物(食品): ①定义: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饮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②食物的作用:..营养功能..感观功能生理调节功能 2.营养(nutrition):人体摄取、消化吸收食物,利用食物中营养物质以足机体生理需要的生物学过程。 3.营养学(nutriology):是研究食物营养、人体营养规律,从而指导人合理膳食,预防疾病,提高国民素质的科学。 4.特殊人群营养学:是以营养学为基础,用以指导特殊人群合理膳食,预防疾病的科学。

二、营养学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5.营养素(nutrients) 定义:可给人体提供能量、是机体构成成分、参 与组织修复以及生理调节的食物中的化学成分。 分类:宏量营养素(macronutrient):蛋白质、脂肪、碳水化物(三大能量营养素),需要量相对较大 微量营养素(micronutrients ):维生素、矿物质,需要量相对较小其他:水、膳食纤维、植物化学物等 ..内容:食物营养、人体营养 ..意义:指导人群合理膳食,预防疾病,提高国民素质 量营养素与能量代谢 适合中国成年人的BMI范围(kg/m2) ≥28 24-27.9 18.5-23.9中国 ≥30 25-29.9 20-24.9 WHO 肥胖超重正常

1斤体重有多少能量?1斤体脂=3850千卡(kcal) 一般速度跑步15分钟耗能1.95×62kg=120kcal半小时240kcal 能量代谢 Energy metabolism 人类所需能量来自何方?光合作用的产物食物能量的释放和利用能量是无形的,它是以食物为载体。将食物中的能量营养素加以“处理”,便能使其中的能量释放出来。 能量的表示 来自食物的能量..卡路里(calorie)、千卡(kcal) ..焦耳(joule)、千焦(kJ) ..单位换算关系1 kcal=4.18kJ 营养素能量系数的研究 ..每克营养素在体内体内体内氧化释放的能量; ..至今,三大营养素能量系数也称做Atwater能量转换系数”Atwater (1844-1907) 三大营养素的能量系数 ..蛋白质(4 Kcal/g)碳水化合物(4 Kcal/g).脂肪(9 Kcal/g) 能量系数的应用.计算摄入能量的多少指导食物的选择

运动营养学考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健康:除了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外,还要加上道德健康,只有这四个方面的健康才算是完全的健康 2、无氧运动:是指肌肉在“缺氧”的状态下高速剧烈的运动。 3、有氧运动:也叫做有氧代谢运动,是指人体在氧气充分供应的情况下进行的体育锻炼 4、营养素(nutrient):是指食物中可给人体提供能量、机体构成成分和组织修复以及生理调节功能的化学成分。凡是能维持人体健康以及提供生长、发育和劳动所需要的各种物质称为营养素。 5、血糖指数(GI):是根据进食某一种含糖食物后与进食参考食物(葡萄糖或白面包) 后血糖反应的比较值,是对食物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 6、血红蛋白(Hb):是红细胞的主要内含物,是一种微红色的胶体物质。主要功能是输送氧气和二氧化碳。 7、灵敏素质:是指人体在各种突然变换的条件下,快速、协调、敏捷、准确地完成动作的能力。它是人的运动技能、神经反应和各种身体素质的综合表现。 8、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关节活动幅度的大小以及跨过关节的韧带、肌腱、肌肉、皮肤及其他组织的弹性和伸展能力。 9、平衡膳食:是指膳食中所含有的营养素,数量充足、种类齐全、比例适当,并且膳食中的各种营养素与机体消耗的需要两者之间保持动态平衡。 10、食物金字塔:是把营养丰富的食品,有系统的归类,令人能够一目了然,这些食品都十分普遍,不过有些食物必须是主干,再以其它为辅才可搭配成营养丰富的膳食。 11、《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一书由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特定人群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宝塔三部分组成。一般人群膳食指南共有10条,适合于6岁以上的正常人群。特定人群膳食指南是根据各人群的生理特点及其对膳食营养需要而制定的。特定人群包括孕妇、乳母、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群。平衡膳食宝塔以直观的形式告诉居民每日应摄入的食物种类、合理数量及适宜的身体活动量。 12、营养配餐:就是按照人们身体的需要,根据食物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设计一天、一周或一个月的食谱,使人体摄入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比例合理,达到平衡膳食 13、功能饮料:是以饮料为载体,添加成分从新型草药到较为熟悉的维生素、无机盐、蛋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天然植化物、益生素、草药和昆虫等,且不以治疗为目的而能达到一定功能用途的饮品。 14、运动饮料:是指营养素的组分和含量能适应运动员或参加体育锻炼、体力劳动人群的生理特点、特殊营养需求的软饮料。运动饮料不仅适用比赛前后运动员为恢复体能、防止休克饮用,也便于人们日常饮用,便于调解机体的代谢,促进体质的改善 15、能量饮料:一种果汁风味或无果汁风味、能够提供能量的软饮料,多数充有碳酸气,但也有不充气或粉状产品。其主要特征就是具备迅速为饮用者增加能量物质的功能,可消除疲劳,恢复体力 16、运动疗法:是为了缓解症状或改善功能而进行全身或局部的运动以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是物理疗法的主要方法之一。运动疗法是针对某项疾病,具有明确医疗目的的一种主动性休闲运动,一种医疗方法。 17、自由基:机体氧化反应中产生的有害化合物,具有强氧化性,可损害机体的组织和细胞,进而引起慢性疾病及衰老效应。

营养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营养学基础知识 一、人体所需营养素 ①产能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 ②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C、B族维生素等)和脂溶性维生素(维 生素A、D、E、K等) ③矿物质:常量元素(钙、镁、钾、钠、磷、硫、氯)和微量元素(铁、 铜、碘、锌、锰、钼、钴、铬、锡、钒、硅、镍、氟) ④膳食纤维:水溶性纤维(果胶和树胶)与非水溶性纤维(纤维素、半纤 维素和木质素) ⑤水 二、人体所需能量及营养素的计算 1.标准体重:身高(cm)-105 2.体型:体质指数(kg/m2)=实际体重(kg)/身高的平方(m2) <18.5为消瘦,18.5-23.9之间为正常,24-28属超重,>28属肥胖。 3.计算每日所需总能量: 总能量=标准体重(kg)×单位标准体重能量需要(kcal/ kg)(见表1)。 表1 成人单位标准体重能量需要(kcal/kg标准体重) 4.计算每日三大产能营养素需要量 碳水化合物供能比:50%-65%,每克碳水化合物产能4kcal 蛋白质供能比:10%-15%,每克蛋白质产能4kcal 脂肪供能比:20%-30%,每克脂肪产能9kcal 5.举例: 某女性,身高160cm,体重50kg,从事轻体力活动。 ①标准体重=160-105=55(kg) ②BMI=50/1.62=19.5,体型正常,单位标准体重能量需要按30 kcal/ kg计算 ③计算总能量:总能量=55×30=1650(kcal), ④计算三大营养素的需要量: 碳水化合物供能:1650×(50%-65%)=825-1072.5(kcal), 所需碳水化合物的量:(825-1072.5)/4=206.3-268.1(g)蛋白质供能1650×(10%-15%)=165-247.5(kcal) 所需蛋白质的量:(165-247.5)/4=41.3-61.9(g) 脂肪供能1650×(20%-30%)=330-495(kcal) 所需脂肪的量:(330-495)/9=36.7-55(g)

运动营养学考试资料

运动营养学考试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健康: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百科名片) 2、无氧运动:无氧运动是指肌肉在“缺氧”的状态下高速剧烈的运动。无氧运动大部分是负荷强度高、瞬间性强的运动,所以很难持续长时间,而且疲劳消除的时间也慢。(百科名片) 3、有氧运动:有氧运动是指人体在氧气充分供应的情况下进行的体育锻炼。(百科名片) 4、营养素:营养素(nutrient)是指食物中可给人体提供能量、机体构成成分和组织修复以及生理调节功能的化学成分。 5、血糖指数(GI):血糖指数是根据进食某一种含糖食物后与进食参考食物 (葡萄糖或白面包) 后血糖反应的比较值,是对食物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 6、血红蛋白(Hb):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主要内含物,是一种微红色的胶体物质。主要功能是输送氧气和二氧化碳。 7、灵敏素质:灵敏素质是指人体在各种突然变换的条件下,快速、协调、敏捷、准确地完成动作的能力。它是人的运动技能、神经反应和各种身体素质的综合表现。 8、柔韧素质: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关节活动幅度的大小以及跨过关节的韧带、肌腱、肌肉、皮肤及其他组织的弹性和伸展能力。 9、平衡膳食:平衡膳食是指膳食中所含有的营养素,数量充足、种类齐全、比例适当,并且膳食中的各种营养素与机体消耗的需要两者之间保持动态平衡。 10、食物金字塔:第一层即宝塔底是各种谷类食物。第二层是蔬菜和水果。第三层是鱼、肉、蛋等动物性食物。第四层是奶和牛奶。第五层是盐和糖。 11、《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是根据营养学原则,结合国情制定的,是教育人民群众采用平衡膳食,以摄取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指导性意见。 12、营养配餐:营养配餐,就是按照人们身体的需要,根据食物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设计一天、一周或一个月的食谱,使人体摄入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比例合理,达到平衡膳食。 13、功能营养:功能饮料是以饮料为载体,添加成分从新型草药到较为熟悉的维生素、无机盐、蛋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天然植化物、益生素、草药和昆虫等,且不以治疗为目的而能达到一定功能用途的饮品。 14、运动饮料:运动饮料是指营养素的组分和含量能适应运动员或参加体育锻炼、体力劳动人群的生理特点、特殊营养需求的软饮料。运动饮料不仅适用比赛前后运动员为恢复体能、防止休克饮用,也便于人们日常饮用,便于调解机体的代谢,促进体质的改善。 15、能量饮料:能量饮料定义为一种果汁风味或无果汁风味、能够提供能量的软饮料,多数充有碳酸气,但也有不充气或粉状产品。其主要特征就是具备迅速为饮用者增加能量物质的功能,可消除疲劳,恢复体力。 16、运动疗法:运动疗法是为了缓解症状或改善功能而进行全身或局部的运动以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是物理疗法的主要方法之一。运动疗法是针对某项疾病,具有明确医疗目的的一种主动性休闲运动,一种医疗方法。目前运动疗法已在国内外医疗界得到广泛采用,并是病人康复、治疗过程的一个重要措施。 17、自由基:自由基是指那些最外层电子轨道上含有不配对电子的原子、离子或分子。自由基具有高度的氧化活性,它们极不稳定,活性极高,它们攻击细胞膜、线粒体膜,与膜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反应,造成脂质过氧化增强。 18、必需氨基酸:有8种在人体内不能合成,全部通过食物来满足机体对它们的需要,这8种氨基酸(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甲硫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及缬氨酸)称为必需氨基酸。 19、兴奋剂:比赛运动员用任何方式应用机体不存在的物质或非生理量、非生理途径的生理物质,

营养学教案-营养学基础之热能

热能 学习重点:人体的热能消耗 基本概念: 1.基础代谢:是指维持生命的最低热能消耗。即人体在安静和恒温条件下,禁食12 小时后,静卧、放松而又清醒时 的热能消耗。 2. 基础代谢率:是指人体处于基础代谢状态下,每小时每平方米体表面积(或每公斤体重)的热能消耗。 3.食物热效应:人体在摄食过程中,由于要对食物中营养素进行消化,吸收、代谢转化等,需要额外消耗能量,同时 6 引起体温升高和散发热能,这种因摄食而引起的热能的额外消耗称食物热效应。 一、概述 热能包括热和能两种。在体内,热量维持体温的恒定并不断地向环境散发,能量可维持各种生理和体力活动的正常进 行。国际上通用的热能单位是焦耳。 二、人体的热能消耗 (一)基础代谢 基础代谢消耗的热能是维持生命的最低热能消耗。可利用身高、体重等指标计算出每天的基础代谢的热能消耗。人体 的基础代谢不仅存在着个体之间的差异,自身的基础代谢也常有变

化。影响人体基础代谢的因素:(1)体格的影响:体表面积 大者,散发热能也多,所以同等体重者,瘦高者基础代谢高于矮胖者。(2)不同生理、病理状况的影响:儿童和孕妇的基础代 谢相对较高。成年后,随年龄增长,基础代谢水平不断下降。生病发热时,甲状腺等有关激素水平异常时,也能改变基础代谢 的热能消耗。(3)环境条件的影响:炎热或寒冷,过多摄食,精神紧张等都可使基础代谢水平升高。(4)尼古丁和咖啡因可以 刺激基础代谢水平升高。 (二)体力活动 体力活动所消耗的热能约占人体总热能消耗的15%-30%。是人体热能消耗变化最大,也是人体控制热能消耗、保持能量平 衡维持健康最重要的部分。体力活动所消耗热能多少与肌肉发达程度、体重和活动时间、强度等因素有关。 (三)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不同的成分其食物的热效应不等。以蛋白质的食物热效应最大,脂肪的食物热效应最少。这与营养素消化吸收后转变成ATP 的 量、以及转变成组织成分时消耗的能量有关。 三、人体一日热能需要的确定确定各人群的热能需要量常采用计算法和测量法。 四、热能供给人体的能量来源于食物中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物三大热能营养素。中国营养学会推荐,蛋白质、脂肪和碳 水化物占总热能的适宜比例分别为10%-14%、20%-25%和

营养学基础总复习题参考答案

营养学基础总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营养——指人体摄入、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中营养成分,满足自身生 理需要、维持生长发育、组织更新和良好健康状况的动态过程。 2.营养素——是指食物中能够为人体所利用的有效成分,能提供机体维持 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和构成机体的原材料。 3.必需氨基酸——必须由食物供给,人体不能合成,为生长发育和生理功 能必需 4.条件必需氨基酸——在某些生理条件下,人体合成不能满足机体需要, 必须由食物供 5.半必需氨基酸——可由其他氨基到转化而来,若由膳食中提供则可减少 相应氨基酸的供给 6.限制性氨基酸——食物蛋白EAA与参考蛋白的EAA构成比较,数量最感 缺乏者称为LAA。 7.氨基酸模式——某种蛋白质中各种EAA含量之间的构成比例 8.蛋白质互补作用——在饮食中提倡食物多样化,将富含某种必需氨基酸 的食物与缺乏该种必需氨基酸的食物混合食用,必需氨基酸得以互相补 充,使其模式更接近人体的需要,从而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这种作 用称为“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9.食物蛋白质消化率——(食物氮-粪氮)/食物氮×100% 10.食物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氮贮留量/氮吸收量×100 11.参考蛋白质——鸡蛋蛋白/母乳蛋白EAA相互比值与人体最接近,它们 的生物价最接近100,即在体内将近100%可被利用。通常将鸡蛋蛋白 作为参考蛋白质。 12.完全蛋白——必需AA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与人体需要相近,既 能保证健康、又能促进儿童发育 13.半完全蛋白——所含必需AA种类齐全,但多少不均匀,比例偏离人体 所需,以其为唯一蛋白来源时,只能维持生命,不能促进儿童生长发育 14.不完全蛋白——必需AA种类不齐全,为唯一来源时,不能维持生命 15.氮正平衡——摄入氮>排泄氮 16.等平衡——摄入氮=排泄氮 17.负平衡——摄入氮<排泄氮 18.脂肪——中性脂肪—甘油三脂 19.必需脂肪酸——是指人体不可缺少而自身又不能合成,必须通过食物供 给的脂肪酸 20.动脂——受营养状况和机体活动量影响而变化很大的脂肪 21.定脂——磷脂、固醇类、鞘脂、糖脂等称为类脂,主要存在于细胞原生 质和细胞膜中,其储量不易受进食情况的影响 22.膳食纤维——为植物可食部分或碳水化合物类似物,其不能在人类小肠 消化和吸收,可部分或完全在结肠内发酵 23.乳糖不耐受症——各种先天性或后天性疾病,使小肠黏膜刷状缘乳糖酶 缺乏,使乳糖的消化、吸收发生障碍,进食含有乳糖的食物时发生的腹 泻等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基础营养学考试试题

基础营养学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 碘缺乏主要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呆小症两种疾 病。 能量消耗的测定方法很多,但主要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类。 皮肤可以利用 7-脱氢胆固醇合成维生素D,但,须经肝肾转化成1,25-(OH)2-维生素D 后才具有活性。 缺铁性贫血的发生主要经过体内铁耗竭期、红细胞生成铁减少期和缺铁性贫血期三个时期。 人体的能量消耗主要包括基础代谢、体力活动和食物特殊动力效应。 人体热能消耗的测定方法有直接法和简接法两种。 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主要有防治便秘、降低脂肪吸收(降血脂)、减少直肠癌发生率、和预防金属毒物的吸收。 食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主要由蛋白质含量、蛋白质消化率 和蛋白质生物甲决定。 维生素A的前体物中活性最强的是β-胡萝卜素,每1mg该物质相当于 550 IU的维生素A。 维生素B1的活性形式为焦磷酸硫胺素(TPP),它是羧化或转酮酶的辅酶。

维生素D没有活性,须经肝、肾羟化,转化为 1,25-(OH)2VD 后,才具有活性。 二、选择填空 钙参与凝血,是因为:( D ) A:钙质坚硬,可于凝血纤维蛋白结合,使凝血块更牢固 B:钙可激活凝血酶 C:钙是凝血酶的活性基团 D:钙是凝血因子 关于维生素C,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B ) A:维生素C是水溶性维生素,很容易从体内排出,所以无毒 B:维生素C多吃也有毒性 C:维生素C不仅无毒,多吃还能预防慢性疾病 D:维生素C的作用带很宽,少吃也不会有问题 关于锌缺乏,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 D ) A;生长停滞 B:性幼稚型 C:自发性味觉减退 D:出血倾向 青春期生长发育较快,特别是身高发育,其中影响最大的因素为:( B ) A:蛋白质 B:热能 C:钙 D锌 缺铁性贫血主要好发于:( D )

临床营养学-课程标准

《临床营养学》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临床营养学》课程代码:130029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开课学期:第四学期 课程总学时:20学时理论学时:14学时 适用专业:护理专业先修课程:医学基础课程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临床营养学是研究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他生物活性物质对人体健康的生理作用和有益影响,以及对疾病发生、发展和康复的影响的科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 随着临床营养学和医学的发展,临床营养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人们已经认识到,营养素摄入不足、过剩或者结构不合理,都会引起与营养有关的疾病,例如糖尿病、肥胖症、高脂血症、冠心病、痛风及肿瘤等均与临床营养学密切相关,通过营养干预、营养治疗可能达到减少发病、减轻症状、控制与稳定病情的目的。通过平衡膳食、合理营养、营养支持与营养护理可以满足人们促进健康、加快疾病康复的迫切愿望。因此,在整个临床营养学的教学过程中要自始至终把握疾病的营养干预、营养支持、营养治疗与营养护理这个重点。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通过临床营养学的教学、实习,要使学生掌握临床营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碳水化物、蛋白质、脂类、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六大营养素生理功能与膳食来源;掌握婴幼儿、儿童、青少年、中年人、老年人等不同人群的营养特点与常见的营养问题;掌握糖尿病患者能量营养相关因素、营养治疗和营养护理;熟悉平衡膳食及医院的基本膳食、试验膳食、治疗膳食;熟悉人体营养状况评价的基本方法,提高全方位的治疗、护理。 (三)课程设计思路 1、总体设计 (1)《临床营养学》课程设计方案的制定,主要依据护理大纲并结合历年来

教学实践经验而制定。本标准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准确把握本门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作用和地位,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选择必须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并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全程渗通素质教育、个性化教育等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教学内容设置上,除了让学生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外,要突出课程的前沿内容,着重培养学员的创新思维、创新理念。教学方法突出启发式教学,灵活利用讨论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发挥信息化教学的特点和优势,着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员的积极主动性,以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开扩视野,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走信息化教学的道路是时代的必然要求,但也要注意不能丢弃板书等传统的教学方法。 (2)课程标准力求更新、拓展课程内容。通过课堂讲授、观看教学图片、自学等方式进行教学。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深入理解以病人为研究对象,研究营养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在疾病状态下营养素的代谢紊乱,各种疾病对营养素的需求和供给方法的一门科学。了解学科发展方向及在临床医学中的重要地位,并能结合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和需求,从理论上加以提高,为改善人民营养水平,促进患者康复,增进人民体质做出贡献。 (3)课程标准要结合我校学生状况、教学资源等实际,力求达到既有前瞻性、科学性,又实事求是,便于操作与管理。 2、具体设计 《临床营养学》课程的学习包括理论课、实验教学两部分组成,理论课14学时,实验课时4学时;理论课的安排,一般是先学习总论,从总体上学习营养素、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平衡膳食、特殊生理阶段的营养、营养状况评估、医院基本膳食。再分系统学习各种临床疾病的营养支持治疗。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临床营养学在临床各科室各种疾病中的重要性,为后续临床其他课程的学习打下必需的知识基础。 学时分配的建议

《基础营养学》教学大纲

《基础营养学》教学大纲 供医学技术专业用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基础营养学( Nutrition fundation) 课程号: 504055030 课程属性:专业课 先修课程:生物化学、生理学 学分: 3.0 总学时: 48(理论学时课32,实验学时16)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作为医学技术营养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课程,通过课堂讲授、讨论、实习和自学等教学方式,让学生能较全面地掌握营养素和能量的生理功能、缺乏与过量的危害、膳食来源与供给量等基本概念,以及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等基础知识;了解基础营养学的新进展和发展方向;并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基础营养学相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它营养专业课程以及今后从事临床营养及其相关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下划双线示掌握内容,下划单线示熟悉内容,句尾“*”示教学难点) 绪论 营养概念、营养素分类,营养学内容及发展。膳食、食物和营养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营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食物消化吸收过程。 第一章蛋白质 蛋白质的生理功能。氮平衡*、分类及意义,必要氮损失(ONL),影响氮平衡的因素。必需氨基酸概念,氨基酸模式、参考蛋白质、限制氨基酸*、蛋白质互补作用。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食物蛋白质含量,食物蛋白质消化率(AD,TD)及其影响因素,生物价(BV),蛋白质的净利用率(NPU),蛋白质功效比值(PER),氨基酸评分(AAS,PDCAAS)*。人体蛋白质营养状况评价,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EM)。蛋白质分类和食物来源。 第二章脂类 脂类的分类,代谢和生理功能。脂肪酸的分类、命名,必需脂肪酸的概念、生理功能,缺乏与过量。食物脂类营养价值评价。食物来源。 第三章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的分类、生理功能及食物来源。膳食纤维的概念和功能,乳糖不耐受,血糖指数的概念及其意义*。 第四章能量 能量单位、来源与能量系数。人体能量消耗:基础代谢及其影响因素,影响体力活动能量消耗的因素,体力活动分级,食物特殊动力作用*。人体能量需要量的测定方法*,呼吸商(RQ)的概念,食物的氧热价。 第五章矿物质 矿物质的概念、分类及生理功能,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生理作用剂量带,矿物质的相

最新饮食营养与健康教案

饮食营养与健康教案 庆祖一中王艳蕊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自行查找食物营养成分的资料,知道食物的营养成分,感受营养成分对人体的重要作用,激发探究营养成分的兴趣。 2、让学生了解一些饮食方面的营养知识,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知道合理饮食对健康的重要作用,在生活中养成均衡饮食的好习惯,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知道食物的营养成分,感受营养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2、让学生用认识到均衡饮食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营造轻松氛围,引入学习主题 你今天早晨吃饭了吗?吃的什么饭?(学生举例)同学们的早餐很丰富,吃了这么多不同种类的食物。我们每天都要吃很多食物,它与我们的关系十分密切,今天我们就来探讨饮食营养与健康的问题。 二、探究发现,感受营养对人体的重要性 1.何为营养

营养---用食物或食物中的有益成分谋求养生。包括吃什么?怎么吃? 食物的营养成分主要有哪些?食物的营养成分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维生素和水等 各种营养成分分布在不同的食物中,所以我们各种食物都要吃. 2.这些饮食习惯你有吗? (1)、无肉不欢偏执型 (2)、超市当厨房方便型 (3)、夜宵补偿放纵型 (4)、早餐屏蔽型 (5)、向食物寻求安慰狂吃型 (6)、一心多用散漫型 (7)、暴饮暴食紧张型 3. 不好的饮食习惯会导致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 (1)营养不良的危害: 如:缺维生素A症状:口腔溃疡,经常感冒和感染、皮肤干燥。 缺钙症状:肌肉痉挛或颤搐、失眠或神经过敏、关节疼痛或关节

炎、蛀牙以及高血压。 缺铁症状:贫血、面色苍白。 缺锌症状:手指甲上白色斑点、皮肤油脂分泌过多。 (2)营养过剩的危害: 如:蛋白质过量就会加重肾脏的负担,反而不利于人体的健康。过多的蛋白质不能及时地被肠中酶的作用分解、吸收,结果被存在于肠中的细菌分解,产生出臭味和一定毒性的胺类、硫化物及二氧化碳等。它们被吸收到人体中,对人体也是不利的。 脂肪贮存得过多,人就发胖了。热能摄入量增加,营养过剩,就造成心血管疾病、癌症、肾衰竭、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 看来不论是营养不良还是营养过剩都会危害我们的健康。那我们应该怎么办? 三、合理均衡饮食,促进身体健康 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 各种各样的食物所含的营养成份不尽相同;确保以植物性食物为主,防止膳食结构西化;“建议每天最好能吃50g以上的粗粮”。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蔬菜、水果和薯类都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其它生物活性物质。多吃蔬菜和水果可以预防慢性病。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