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的扩大免疫规划项目_成就_挑战及更健康的儿童_LanceE_Rodewald

中国的扩大免疫规划项目_成就_挑战及更健康的儿童_LanceE_Rodewald

中国的扩大免疫规划项目_成就_挑战及更健康的儿童_LanceE_Rodewald
中国的扩大免疫规划项目_成就_挑战及更健康的儿童_LanceE_Rodewald

中国的免疫规划是实现拯救生命,预防病痛,实现全球健康目标,并减低健康看护成本的一项国家层面开展的宝贵措施。中国的免疫规划在过去的数年中已取得了众多瞩目的成就,但依然面临着持续的挑战。疫苗生物技术的发展,对全球目标(疾病消灭、消除或控制)的承诺增加了对现代免疫规划的期望。本篇述评旨在陈述中国免疫规划工作近年来的进展,探讨中国如何利用这些成果和挑战来强化免疫规划体系。

1 成就

2012年,在多年长期的合作中,中国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对其4项瞩目成就的认证:(1)实现WHO西太平洋区(Western Pacific Regional ,WPR)降低慢性乙肝患病[1];

(2)消除新生儿和孕产妇破伤风[2];

(3)成功应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输入性脊髓灰质炎(脊灰)野病毒(Wild Polio Virus, WPV)疫情[3];

(4)大幅度降低麻疹发病率。尽管这四项成就看起来是纵向且各自独立的,但其实是一个综合项目的4项成果。

在疫苗前时代,中国9.7%的<5岁儿童存在慢性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播散病毒的同时,也因继发的肝硬化或肝癌而夭折。通过多年的努力, WHO于2012年5月证实,中国仅有<1%的儿童存在慢性HBV感染[4]。不到半年后,WHO认证中国实现了消除新生儿及孕产妇破伤风(一种致命的感染性疾病)。

这两项成就(HBV感染率的大幅下降和消除破伤风)的共同之处在于这不仅是常规免疫的功劳,也是中国健康妈妈行动[5]提高了健康分娩的结果。降低HBV感染的行动是一项十分明智的战略

措施,因为通过及时接种首剂乙肝疫苗(First Dose Hepatitis B Vaccine, HepB1),病毒传播的最佳时机(分娩时的垂直传播)被阻断,由此导致的慢性HBV 感染也得以阻断。健康妈妈行动通过提高产妇住院分娩率实现了安全分娩,从而保证了HepB1的及时接种。安全分娩也意味着卫生分娩,从而大幅度降低了产妇和新生儿感染破伤风的风险。<5岁儿童慢性HBV感染降至<1%和消除破伤风目标的实现,已成为中国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未来后代子孙也将继续并永远受益。

2011年,输入性WPV导致新疆21例实验室确诊麻痹型脊灰,并且导致人群感染[6]。世界卫生大会规定了评价应对脊灰爆发的标准,包括时效性、彻底性、范围以及有效性[7]。2012年11月,WHO WPR消灭脊灰证实委员会评估了中国的应对情况,认为中国超越了应对标准,破纪录性地及时阻断了脊灰爆发,并可作为其他国家脊灰爆发应对的典范。

WHO WPR技术咨询委员会评价了中国消除麻疹的进程,并认为:

“中国近年极大地减少了病例数,称得上是令人瞩目的成效”。自2008~2012年,每年的麻疹发病率都保持在很低的水平。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有效的国际合作,如全球疫苗免疫联盟、择善基金会、日本国际协力事业机构、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国儿童基金会、WHO。他们为中国的进程尽了一己之力,并为面对的机遇和挑战提供了后盾力量。

2 挑战

中国免疫规划的挑战主要来自两大方面:

(1)实现疫苗可预防疾病的有效控制、消除、消灭的国家、区域和全球目标;

(2)为不断增长的公共健康问题提供持续的疫苗推荐意见。脊灰、麻疹、乙肝、新疫苗的引入都增加了新的挑战。

2.1 脊灰的最后阶段全面、询证的2013~2018消灭脊灰最后阶段战略计划,随着脊灰消灭进程的到来而实现[8]。该计划包括脊灰病毒的发现和阻

中国的扩大免疫规划项目:成就、挑战及更健康的儿童

Lance E. Rodewald

(世界卫生组织驻中国代表处,北京100600)

关键词:免疫规划;脊髓灰质炎;乙肝;麻疹

中图分类号:R1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916X(2013)05-0473-07

收稿日期:2013-06-17 ;修回日期: 2013-07-30

作者简介: Lance E. Rodewald, 世界卫生组织驻中国代表处扩大免

疫规划项目医学官员,联系方式:北京市朝阳区东直门外大街23号东

外外交办公大楼401室.E-mail: RodewaldL@wpro.who.int

本文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中心段梦娟博士编译。

断、常规免疫系统的加强和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

(Oral Polimyeliti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 OPV)的

退出、病毒封存和认证、遗留资源计划、经验总结以

及转化脊灰服务等。

由于中国特有的庞大和多样性,中国在终末

阶段策略中的角色十分重要。中国免疫规划仅纳

入OPV进入常规免疫,因此其必须承担新疫苗引

进等后续措施。消灭脊灰最后阶段战略的第二部

分—常规免疫系统的加强和和OPV的退出—

包括在常规免疫中引入至少一剂灭活脊灰病毒疫

苗(Inaactivated Poliovirus Vaccine IPV),随后采用

二价(Ⅰ、Ⅲ型)OPV替代三价OPV。因此需要注

册上市两种新疫苗(IPV和二价OPV), 保证其供应,

并向其家长告知从OPV向IPV转化过程中采用两

种不同疫苗的原因。至关重要的是要使家长在转

化过程中仍对OPV保持信赖。由于IPV初始阶段

供应的不稳定性, OPV在维持人群高免疫水平并

防止爆发的过程中仍然需要。家长在面对OPV和IPV不良反应时,会对OPV的信赖有所下降,从而导致低覆盖率和低人群免疫水平。该现象2012年在

日本发生过[9]。在转化期,维持信赖和人群免疫水

平需要有效的交流沟通策略和谨慎的接种率调控。

消灭脊灰最后阶段策略所面临的挑战是艰巨

的,但中国在为其努力的每一步进程中也会受益。

加强常规免疫会巩固中国免疫规划工作。通过引

入IPV减少甚至消除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从而使

免疫规划更加安全。中国在消灭脊灰中扮演着领

导者的角色,因此在消灭脊灰的最后阶段,也应将

此进行到底。

2.2 消除麻疹尽管在消除麻疹进程中,中国已作出了不懈的努力,H1基因型仍在中国存在了20余年且分布于各省[10]。有趣的是,中国的消除麻疹政策、行动项目以及上报情况证明,中国已有能力实现消除麻疹。中国在过去的25年中使用两剂具有免疫原性的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 MV)免疫程序[11],并于2010年实施了全国范围的MV补充免疫活动(Supplementary Immunization Acivities,SIA),各省也各自开展MV SIA。多年的上报第一剂和第二剂接种率均>90%。然而,仍存在H1基因型麻疹病毒的循环,形成了一个尚待解决的流行病学难题。

由于麻疹病毒循环的持续存在,显然存在人群

免疫空白。因此,寻找并描述该MV免疫空白、识

别原因、并推行询证策略来填补该空白成为目前的重点。

俗话说,麻疹是测试免疫薄弱环节的晴雨表。然而麻疹病毒更容易侵袭易感人群。应发动和战略性召集流行病学专家,分析麻疹病例的相关信息,来寻找薄弱环节。尽管爆发更容易在本应进行预防接种而并未接种的易感儿童中发生,但更应该重视的是,为何这些儿童没有及时接种。流行病学专家应首先从病例信息中提炼出原理要点,然而再采取相应的行动。

以美国为例[12],消除阶段至关重要的一点是,麻疹的回升多是由于部分儿童未得到及时接种,特别是偏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儿童。这些是通过预防接种单位追踪麻疹病例儿童发现的,从而采取有效的后续措施。这些儿童本应该是预防接种覆盖人群,达到接种年龄却未进行预防接种,仍感染了麻疹。主要有以下3个原因:

(1)被预防接种禁忌症误导。误解非禁忌症,如轻微不适,也未进行接种。(2)接种时,未接种全部应种疫苗。(3)对于供方和需方来说,由于疫苗成本过高,转去其他预防接种门诊。这些信息是通过调查麻疹病例的既往史发现的。这些发现同时也引导了健康教育项目和疫苗财政改革[13]。减少预防接种的漏种人群是免疫规划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实现消除麻疹的重要职责。

越接近消除麻疹,仅通过寻找患病者,无法探寻到所有的免疫空白。这是因为人群免疫的建立导致传播风险越来越低。然而,在输入性病毒引发新的传播链之前应及时发现免疫空白。患病是免疫空白一个较为延迟的指标。准确的接种率评估是一个先发性的指标,在病毒传播前可以用于识别免疫问题,为及时阻断提供机会。有效的接种率评估昂贵且开展困难,需要开展无偏移的儿童免疫史纪录的调查。尽管困难重重,但有效的接种率调查可以提供有用的评估信息[14]。例如,比较接种过疫苗的儿童和未接种过疫苗的儿童来确定未及时接种的危险因素。调查也可以为家长提出自身对疫苗和预防接种方面的关切问题提供机会。一个涵盖性的抽样框架是核心。为保证有效性,流动儿童在中国是一个需要纳入到接种率调查的重要人群。

<1岁是MV免疫的一个较为复杂的年龄段。多数儿童在最初的几个月内有母传抗体保护。这些抗体可以预防麻疹,但也会影响MV的效力,因为MV是一个减毒活疫苗。总有一部分儿童在母

传抗体衰减到开始接种第一剂MV期间存在免疫

空白。有的儿童也许在母传抗体完全衰减前就接

种了首剂MV,因此可能会造成这些儿童初始免疫

失败,在第二剂接种前仍是易感人群。如果第二剂MV未及时接种,进入学龄期仍然是易感人群,而入学期间的传播风险十分高。当实现消除麻疹,麻

疹的流行病学特征就会改变,免疫程序也要随之改

变,以实现免疫失败和未及时接种的再次平衡[15]。

医院里,患病儿童和未患病儿童集中在一起,

理论上认为造成了一个麻疹传播的空间。减少呼

吸道传播是一个艰巨的挑战,需要公共卫生机构和

临床医疗机构的合作,对医务人员进行健康教育和

预防接种,并进行有效的预检分类和管理[16]。2.3 乙肝阻断新生儿和幼儿HBV的传播已取得很大成功。然而同时,成人的慢性HBV感染率仍居高不下,因此应了解HBV传播的流行病学现状,以制定进一步实现持续降低HBV传播的方案。通过监测及时发现新发感染,尽管艰难,但是可为流行病学特征提供重要信息,同时确定个人是否需要治疗。

3 更加健康的儿童

通过在一定时期内实现全球消灭脊灰,消除麻

疹、乙肝,以及进一步的控制目标,从而带动免疫规

划的影响。这些目标的一个共同主题是,均建立在

一个优良的常规免疫基础上。常规免疫是提高和

巩固人群免疫力,从而阻断传播和预防爆发的最有

效的方法。

常规免疫的优劣与其各组成部分的优劣息息相关。一个良好运转的免疫规划系统包括以下至关重要的几点:

(1)实施疾病、接种率、疫苗安全性的监测系统;

(2)制定和发布循证免疫推荐意见的系统;

(3)一个保证适时疫苗供应而不造成家长支付困扰的途径;

(4)高质量的实验室系统;(5)制定和实施循证策略的能力,以提高和维持高接种率水平;

(6)保证高质量免疫服务的系统。通过财政政策和实施,建立这些关键的组成部分的法律保障[17]。

尽管免疫规划的优劣与其各组成部分的优劣密切相关,最终的结果才是最关键的。同免疫规划减轻“疾病负担/痛苦”的整体潜能相比,衡量其优劣的最重要的评价标准是,其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的能力。有效的构架和流程是实现目标的必要因素。参与国际项目和接受新挑战有助于和流程的建立,从而实现更好的产出。

良好运转的常规免疫可以实现纵向疾病控制目标,甚至更多。在中国,实现更多意味着利用那些在中国研发和生产、但尚未纳入扩大免疫规划的疫苗,即二类苗,例如b型流行性感冒(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18]、水痘、轮状病毒和流感疫苗。这些疫苗大大地降低了疾病负担。如果纳入扩大免疫规划项目,就可以保证所有儿童接种疫苗而不受经济条件的影响。通过实现全球目标而进一步强化中国免疫规划。而所谓加强的目的,还有比保护儿童远离疫苗可预防性疾病更重要的吗?加强免疫规划的终极目标是使广大儿童更加健康。

China's Expanded Program on Immunization: Successes, Challenges, and Healthier Children Lance E. Rodewald, M.D.(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hina Country Office, EPI Team, 401 Dongwai Diplomatic Office Building)

China’s Expanded Program on Immunization (EPI) is a national treasure that saves lives, prevents suffering, contributes to global health goals, and almost certainly lowers health care costs in the process. China’ immunization program has had many remarkable successes over the years, but the program also faces substantial challenges. Advances in vaccine biotechnology, and commitments to global goals for disease eradication, elimination, or advanced control increase expectations of modern immunization programs. The purpose of this commentary is to describe recent successes of China’s immunization program and to discuss how China can use these successes and challenges to strengthen a strong immunization program.

1 Successes

In 2012, China was recognized by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for four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that were the result of many years of collaborative effort: (1) exceeding the Western Pacific Regional (WPR) goal for reduction of chronic hepatitis B[1], (2) eliminating neonatal and maternal tetanus[2], (3) successfully responding

to the wild poliovirus importation-caused outbreak in Xinjiang province[3], and (4) greatly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measles. Although these four achievements appear to be vertical and independent, they are in fact four outcomes of an integrated program.

In the pre-vaccine era, 9.7% of children less than 5 years of age in China had chronic hepatitis B infection, capable of transmitting the virus throughout their lives and subject to an early death from liver cancer or cirrhosis of the liver. After many years of effort, fewer than 1% of young children have chronic hepatitis B infection[4], an accomplishment that was verified by WHO in May, 2012. Less than half a year later, WHO also recognized China for having eliminated neonatal and maternal tetanus, an often fatal infection.

The two accomplishments - reduction of chronic hepatitis B infection and elimination of tetanus - have in common that they are outcomes not only of immunization, but also of improvements in childbirth practices resulting from China’s Safe Motherhood Initiative. The approach to reducing chronic hepatitis B infection was strategically clever because the immunization program attacked the virus a particularly vulnerable point - vertical transmission during childbirth - when a timely birth dose of hepatitis B vaccine will almost always interrupt transmission, and when transmission is most likely to result in chronic infection. The Safe Motherhood Initiative[5] made childbirth safer in China by bring deliveries out of homes and into birthing centers and hospitals, locations that make possible protocols that assure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timely birth dose of hepatitis B vaccine. Safer childbirth implies hygienic childbirth, greatly reducing risk of tetanus infection for mother and baby. Because the hepatitis B and tetanus goals were accomplished with sustainable programs as part of China health care reform, benefits accrue for future generations, forever.

The imported wild poliovirus outbreak in 2011 paralyzed 21 individuals in Xinjiang province, having infected many more people[6]. The World Health Assembly has criteria for judging the response to a poliovirus outbreak that assess speed, thoroughness, scope, and effectiveness[7]. In November, 2012, the WPR Regional Commission for Polio Eradication reviewed the China response, and concluded that China exceeded the response criteria and stopped the outbreak in record time with a response that “serves as a model for any other polio outbreaks.”

The WPR Technical Advisory Group reviewed China’s progress toward the elimination of measles and commented on “the remarkable progress made to dramatically reduce number of cases in recent years.” From 2008 to 2012, each successive year has seen record low incidences of measles.

These successes were accomplished with effective partnerships, including the Global Alliance for Vaccines and Immunization, the ZeShan Foundation, the Japa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gency, U.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UNICEF, and WHO. They build onto China track record and provide momentum into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2 Challenges

Challenges for China’s immunization program come from two sources: (1) 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goals for the eradication, elimination, and advanced control of vaccine preventable diseases, and (2) fulfilling and sustaining the ever-growing public health potential of vaccines recommended for EPI programs. Polio, measles, hepatitis B, and new vaccine introduction illustrate the challenges.

2.1 Polio endgame Eradication of polio is approaching, and with it comes the thoughtful, evidence-based polio endgame strategic plan for 2013 to 2018[8]. The endgame strategy includes poliovirus transmission interruption, routine immunization strengthening and OPV withdrawal, containment of all wild polioviruses, and legacy planning to mainstream essential polio functions, preserve knowledge and lessons learned, and transition polio assets to the service of other goals.

Because China is such a large and diverse country, China’s role in the endgame strategy is naturally important. Since China’s EPI program uses only OPV for polio vaccination, the program has to contend with new vaccine introduction. The second part of the polio endgame strategy-routine immunization strengthening and OPV

withdrawal-includes the introduction of at least one dose of IPV into the routine schedule, followed by substituting bivalent (types 1 and 3) OPV for trivalent OPV. For China, this means licensing 2 new vaccines, IPV and bOPV, assuring their supply, and explaining to parents the need for two different types of vaccines during the transition from OPV to IPV. It is essential that parents maintain confidence in OPV during the transition because IPV supplies are likely to be constrained initially, and OPV will be needed to maintain high enough population immunity to prevent importation outbreaks. Parental confidence in OPV can decline when parents compare adverse event profiles of OPV and IPV, leading to declining coverage and population protection as was seen last year in Japan[9]. Maintaining confidence and population immunity during the transition will require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and careful coverage monitoring.

The polio endgame strategy challenges are substantial, but the endgame strategy provides benefits to China at every step of the way. Strengthening routine immunization makes China’s immunization program more efficient; introducing IPV makes the program safer by reducing and then eliminating vaccine-associated paralytic polio. China has been a leader in polio eradication and is well-positioned to continue that leadership into the polio endgame. 2.2 Measles elimination Although substantial progress has been made toward the elimination of indigenous measles in China, the H1 genotype that has been circulating in China for over 20 years continues to circulate in almost all of the provinces[10]. Interestingly, China’s measles policies, program actions, and reported program performance have been strong enough to eliminate measles. China has used a 2-dose measles vaccine schedule for over 25 years with vaccines of proven immunogenicity[11]; China has made aggressive use of measles supplemental immunization activities, nationwide in 2010, and in every province over the years; and reported coverage for 1 and 2 doses of measles vaccine has been well above 90% for many years. Yet, the indigenous H1 measles genotype still circulates, creating an epidemiologic puzzle to be solved.

A gap in population immunity to measles obviously must exist in order to sustain continuous circulation of measles. Therefore, finding and describing the measles immunity gap, identifying its causes, and implementing evidence-based strategies to fill gaps in immunity become the important challenges.

It is often said that measles will find program weaknesses. However the measles virus just finds susceptible individuals. It is up to astute measles epidemiologists to find program weaknesses by strategically gathering and analysing information about cases of measles. It is one thing to know that an outbreak is sustained by infecting young children who should have been vaccinated. It is quite another thing to understand why some young children were not vaccinated in the first place. The measles epidemiologist turns cases of disease into knowledge and then into action.

An example for the United States is illustrative[12]. Prior to its elimination, a resurgence of measles was found to be caused by failure to vaccinate some young children, especially poor and minority children. The findings that led to effective action were discovered by tracing children who got measles back through their encounters with the health care and immunization systems. It turned out that children who got measles had many encounters with immunization providers prior to becoming infected by measles virus, but they were not vaccinated during these encounters, despite being old enough for vaccination. There were three reasons for this failure to vaccinate: (1) use of false contraindications to vaccination, for example a minor illness at the time of the visit, (2) failure to administer all vaccinations that were due at the time of the visit, and (3) referrals to other clinics because the cost of vaccines was too high for the provider or the parent. This information was discovered by reviewing medical records of children who got measles, and the new knowledge led to information campaigns and reform of vaccine financing[13]. Reducing the occurrence of these missed opportunities to immunize was among the most important improvements in the program, and was responsible in large part for the successful elimination of measles.

As measles nears elimination, the presence of disease no longer serves to identify all of the important immunity gaps because less transmission is occurring due to herd immunity. However, developing significant immunity gaps

need to be identified before an imported virus can start a new chain of transmission. Disease is a lagging indicator of immunity gaps. A valid measure of coverage is a leading indicator that can help identify immunity problems before the virus does, affording an opportunity to intervene. Measuring coverage in a useful way is expensive and difficult, involving nonbiased surveys of young children with immunization status determined through record review. Despite their challenges, valid coverage surveys provide useful diagnostic information[14]. For example, comparing vaccinated children with unvaccinated children identifies risk factors for failure to vaccinate. A survey can also provide an opportunity to ask parents about concerns they may have about vaccines and immunization. An inclusive sample frame is essential. Migrant children are an especially important group of children in China who need to be included in coverage surveys in order for the survey to be valid and useful.

The first year of life is a complicated time for measles immunity. Most children are born with protective maternal antibodies that wane over a variable number of months. These antibodies can prevent measles but also can prevent measles vaccine from inducing immunity since it is a live virus vaccine. There will always be an immunity gap for some children between the time that maternal antibodies wane to a non-protective level and when the first dose of vaccine is administered. Some children may be vaccinated before maternal antibodies wane sufficiently for the vaccine virus to replicate, and these children with primary vaccine failure remain susceptible until the second dose of measles vaccine is administered. If a second dose is not administered, they may remain susceptible into the school years, when transmission risk is very high. As measles is eliminated, the epidemiology of measles will change, potentially necessitating a change in the immunization schedule to rebalance the risks of vaccine failure and failure to vaccinate[15].

Hospitals bring ill children and not ill children together, serving as an effective site for measles transmission. Reducing nosocomial transmission is a substantial challenge that requires partnership between public health and clinical medicine, education and vaccination of health care workers, and effective triage and management practices[16].

2.3 Hepatitis B The impressive success in the reduc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transmission to new-born and young children, coupled with the still high prevalence of chronic infection among adults, raises the challenge of understanding the current epidemiology of hepatitis B virus transmission in order to develop strategies that can further reduce transmission. Identifying new infections through surveillance, although not easy, can yield important information about the epidemiology as well as identifying individuals in need of treatment.

3 Healthier Children

Timed global disease eradication, elimination, or advanced control goals for polio, measles and hepatitis B galvanize and synchronize immunization program efforts. A unifying theme of these goals is they all require a high-performance routine immunization program. Routine immunization is the most efficient way to raise and sustain the high population immunity required to interrupt transmission and prevent outbreaks.

The strength of a routine immunization program is related to the strength of its components. Essential components of a good immunization program include (1) systems for conducting surveillance for disease, coverage, and vaccine safety, (2) a system for developing and promulgating evidence-based immunization recommendations, (3) a means to assure an adequate supply of vaccine without cost barriers to parents, (4) high-quality laboratories, (5) an ability to develop and implement evidence-based strategies to raise and sustain high coverage levels, and (6) a system to assure high-quality immunization services delivery. These essential components have to be supported in a legal framework by a foundation of sound finance policies and practices[17].

Even though the strength of a program is related to the strength of its components, outcomes are what really matters. The most important measure of program strength is how much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the program alleviates, compared with the program’s full potential to alleviate suffering. Structure and process exist to make outcomes happen. Participating in global programs and meeting new challenges can build up structure and process so that additional outcomes are possible.

Immunization programs that are able to achieve vertical disease goals through routine immunization are well positioned to accomplish even more. In China, accomplishing more can mean implementing vaccines that have been developed and manufactured in China, but not yet included in the Expanded Program on Immunization: Type 2 vaccines such as Hib, pneumococcal conjugate[18], varicella, rotavirus, and influenza vaccines. These vaccines prevent very large burdens of disease; inclusion in EPI assures availability to all children regardless of ability to pay. China’s strong program is strengthened by accomplishing global goals. What better use of that strength than to protect children from even more vaccine preventable diseases? The ultimate measure of a strengthening immunization program is healthier children.

参考文献:

[1]w ww.wpro.who.int/china/areas/hepatitis/en/index.html

[2]w ww.who.int/immunization_monitoring/diseases/MNTE_initiative/ en/index4.html

[3]w ww.wpro.who.int/china/mediacentre/releases/2012/20121129/en/[4]L iang X, Bi S, Yang W, et al. Epidemiological serosurvey of Hepatitis B in China—Declining HBV prevalence due to hepatitis B vaccination[J]. Vaccine, 2009;27:6550-6557.

[5]L iu X, Yan H, Wang D. The evaluation of “Safe Motherhood”program on maternal care utilization in rural western China: a difference in difference approach[J]. BMC Public Health, 2010, 10:566.

[6]U S CDC. Progress Toward Interruption of Wild Poliovirus Transmission—Worldwide, January 2011-March 2012. MMWR [J]. 2012, 61(19):353-358

[7]a pps.who.int/gb/ebwha/pdf_files/WHA59-REC1/e/Resolutions-en. pdf

[8]w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b4914615.html,/Resourcelibrary/StrategyStrateg.aspx

[9]S himizu H. Poliovirus vaccines[J]. Uirusu, 2012, 62(1):57-65.[10]Z hang Y, Xu S, Wang H, et al. (2012) Single Endemic Genotype of Measles Virus Continuously Circulating in China for at Least 16 Years[J]. PLoS ONE, 2012, 7(4): e34401.[11]M a C, An Z, Hao L, et al. Progress Toward Measles Elimination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00-2009[J]. JID, 2011;204(Suppl 1):S447-S454.

[12]O renstein WA. The Role of Measles Elimination in Development of a National Immunization Program[J].Pediatr Infect Dis J, 2006,25:1093-1101.

[13]T he National Vaccine Advisory Committee. The measles epidemic.

The problems, barriers, and recommendations[J]. JAMA, 1991,266:1547-1552.

[14]S mith P, Wood D, Darden P. Highlights of Historical Events Leading to National Surveillance of Vaccination Coverage in the United States[J]. Pub Health Rep, 2009, 126(Suppl 2):3-12.[15]W HO. Measles vaccines. WHO position paper[J]. Bull WHO, 2009,84:349-360.

[16]B otelho-Neversa E, Gautreta P, Biellik R, et al. Nosocomial transmission of measles: An updated review. Vaccine 2012;30:3996-4001.

[17]G uyer B, Smith D, Chalk R. Calling the Shots: Immunization Finance Policies and Practices, Executive Summary of the Report of the Institute of Medicine[J]. Am J Prev Med, 2000, 19(3S):4-12.[18]Y u H, Yang W, Varma J. To Save Children’s Lives, China Should Adopt An Initiative To Speed Introduction of Pneumonia Vaccines [J]. Health Affairs, 2012, 31:2545-2553.

(上接第467页)

离、鉴定及毒力基因和血清型分布[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1,30(2):278-282

G AO Wei,PAN Ying-jie,ZHAO Yong.et a1.Shanghai Aquatic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Isolation,Identification and Virulence Genes and Serotype Distribution[J].Journal of Food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2011,30(2):278-282

[7]叶菊莲,梅玲玲,罗芸,等.市售海虾副溶血性弧菌多血清群混合污染状况研究[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l0,20(10):2591-2592.

Y E Ju-liang,MEI Ling-ling,LUO Yun,et a1.Marketed Shrimp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Many Serum Group Study Mixed Pollution Situation[J].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Laboratory Technology,20l0,20(10):2591-2592.

[8]N ishibuchi M,Kaper JB.Duplication and Variation of the Thermostable Direct Hemolysin (tdh)Gene in Vibrio Parahemolyticus[J].Mol Microbiol,1990,4(1):87-99.[9]T aniguchi H,Ohta H,Ogawa M,et a1.Cloning and expression in Escherichia coli of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thermostable direct hemolysin and thermolabile hemolysin genes[J].J Bacterial,1985,162(2):510-515.

[10]D irita V J.Co-ordinate expression of virulence genes by ToxR in vibrio cholerae[J].Mol Microbiol,1992,6(4):451-458.[11]S hirai H,Ito H,Hirayama T,et a1.Molecular epidemiologic evidence fom association of thermostable direct hemolysin(TDH)and TDH-related hemolysin of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with gastroenteritis[J].Infect Immun,1990,58(11):3568-3573.[12]卫生部.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WS/ T8l-l996)[S].1997-01-11.

M inistry of Health. Diagnostic Criteria and Principles of Management for Food Poisoning of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WS/

T81-1996)[S].1997-01-11.

免疫规划科工作职责

疾控中心免疫规划工作职责 1、有计划地收集全旗计划免疫基础资料,并指导基层接种麻风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卡介苗、乙肝疫苗、麻腮风疫苗、乙脑疫苗、A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疫苗、甲肝疫苗等11种疫苗,并收集相应的资料。资料上报要求准确、系统、完整。 2、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根据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情况,按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开展免疫接种率的调查和监测。 3、负责制定全旗计划免疫疫苗使用计划,按时发放疫苗;掌握疫苗使用情况,减少疫苗浪费。 4、开展预防接种、相应传染病监测、冷链系统温度监测、人群免疫水平监测,进行预防接种效果评价。 5、负责全旗计划免疫工作及冷链系统管理,检查、督促和指导工作,保证全旗冷链运转的实施,并进行接种效果评价。 6、负责免疫接种异常反应及事故的调查处理,并进行生物制品的效果监测。 7、指导基层开展计划免疫业务的调查研究和宣传教育。有计划地培训全旗各级业务人员,并对下级工作进行督导检查。

乡镇卫生院免疫规化工作职责 1、根据要求,各乡镇卫生院对所辖区内的适龄儿童,组织实施预防接种麻风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卡介苗、乙肝疫苗、麻腮风疫苗、乙脑疫苗、A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疫苗、甲肝疫苗等11种疫苗工作,保证预防接种注射安全。 2、提出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使用计划,建健全疫苗领发登记。 3、开展冷链温度监测,指导村级冷链设备的使用与管理。 4、常规疫苗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和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报告。 5、开展预防接种健康促进、健康教育活动和对村级人员进行培训。 6、收集上报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基础资料。 7、按照国家规定对新生儿建立预防接种证,并将儿童档案录入《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 8、发现流动人口中的儿童,按规定建卡,给予接种或补种。 9、开展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进行救治处理。

2018年计划免疫工作计划

2018年计划免疫工作计划2017年在社区领导的关心、重视和支持下,在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各项业务工作运行良好,完成了全年的工作目标。结合我辖区的实际情况,本着对上级安排下来的工作认真完成的原则,特制定2018年计划免疫工作计划: 一、继续加强免疫规划宣传,积极发挥社会各方面力量,大力宣传国家免疫规划政策和成就,开展4.25预防接种日宣传活动和7.28肝炎宣传,广泛普及预防接种知识,提高全社会参与国家免疫规划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提高群众对免疫规划的认识让群众主动支持,配合我们的工作及时主动给儿童接种。 二、加强责任心,严格做好免疫规划各项规章制度及时告知询问接种前的禁忌症,避免错种、漏针,提高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 三、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做好各种疫苗接种率的要求,即:使用疾控中心统一印制的《儿童预防接种证》新生儿出生后一周内内应及时建证(卡)确保儿童规范建证(卡)率达100%;每次接种时应核对卡、证并填写;要求卡介苗、乙肝、麻风腮、麻风、百白破等各类疫苗接种率达98%以上。 四、保证计划免疫冷链正常运转,做到苗账相符。认真检查冷链设备的运转情况,每天上午、下午都要进行运转情况,检查记录冷冻、冷藏室温度,损坏了要及时修理,报废的应立即更新,确保冷链正常运转,以保证疫苗的效价,使每名儿童都能得到有效的免疫接种。 五、强化儿童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开展儿童入托、

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防止计划免疫针对传染病在校园内发生流行的有效手段,我中心计划免疫配合学校的查验工作,对学校的入学、入托儿童查验预防接种工作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安排好未种儿童的补证、补种工作。 六、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要按时参加防疫部门的业务培训和例会。 七、加强计划免疫工作人的责任心,责任到人不吃大锅饭,加强乡村医生思想业务技术培训工作,加强免疫规划机构和队伍的建设,合理规划和设置,保持人员稳定,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知识于技术培训,提高免疫预防规划接种服务水平。 八、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和医院完成临时性工作,保证计划免疫工作的顺利进行,认真做好年终总结及不断深入农村了解疫情,对存在的问题及时作出解决办法。努力把计免的各项工作做到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 怀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8年1月17日

免疫规划的工作个人总结

免疫规划的工作个人总结 在单位领导的带领及鼓励下,过去的一年中,主要从事计划免疫工作,负责AEFI 报告、AFP病例的监测、二类疫苗的统计、年报以及平时报表的统计报告等。总结如下: 1、本年度共报告148例一般反应,均按要求录入系统并做好个案报告卡和处理记录的归档,以及登记簿。 2、疾病监测要求每旬去监测哨点医院进行病例疑似病例的筛检工作,今年磐石要求麻疹疑似病例报告11例,现已全部完成麻疹疑似病例的排除工作,共送检11份,已做好个案调查表和送检单的归档工作,并在后期完善送检单和个案调查表的相应项目。做到了档案的及时性和完整性。 3、对各乡镇卫生院的二类疫苗的统计工作也已经完成。今年单位领导为了更加规范的管理二类疫苗,安装了医院管理系统,对平时的二类疫苗出入库进行了数据化的管理,更清晰的做好了账物的统计工作。 4、10月份卫生局组织了对基层单位的半年工作考核,我主要负责的就是儿童的接种证查验工作,抽查10名适龄儿童,进行接种证与接种系统以及接种大卡的比对,进行快速评估工作,此次考核结束后,对半年工作的快速评估做了书面的总结。 5、在年底进行全年报表的整理汇总,并上报年报,督促各接种单位按要求完成年报的整理上报,明确个人职责,加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确保年报工作的顺利完成,做好全年工作的收尾,对于基层单位上报的报表,要进行认真的统计整理,做好汇总,并经领导确认后,上报到上级单位。

6、由于上级单位及相关领导单位的临时报表工作较多,我在平时的工作中也负责日常报表的上报以及汇总工作,确保科室内的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7、在这一年当中,利用业余时间加强业务知识以及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个人素质,加强工作学习能力,确保更好的适应工作,更好的完成工作,在工作当中积攒经验。 在过去的一年工作当中,我学会了很多,在工作当中能够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专长,更好的完成工作,但是,这些在面对以后更多的挑战时,就会显露出自身的不足,我要在13年的工作当中,更加努力的完善自己,提高业务能力,积攒工作经验,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在面对13年工作时,让自己以全新的精神状态去完成工作。

(完整版)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XX6年版)

附件: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2016年版) 一、一般原则 (一)起始免疫年(月)龄:免疫程序表所列各疫苗剂次的接种时间,是指可以接种该剂次疫苗的最小接种年(月)龄。 (二)儿童年(月)龄达到相应疫苗的起始接种年(月)龄时,应尽早接种,建议在下述推荐的年龄之前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相应剂次的接种:1.乙肝疫苗第1剂:出生后24小时内完成。 2.卡介苗:<3月龄完成。 3.乙肝疫苗第3剂、脊灰疫苗第3剂、百白破疫苗第3剂、麻风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第1剂或乙脑灭活疫苗第2剂:<12月龄完成。 4.A群流脑多糖疫苗第2剂:<18月龄完成。 5.麻腮风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或甲肝灭活疫苗第1剂、百白破疫苗第4剂:<24月龄完成。 6.乙脑减毒活疫苗第2剂或乙脑灭活疫苗第3剂、甲肝灭活疫苗第2剂:<3周岁完成。 7.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第1剂:<4周岁完成。 8.脊灰疫苗第4剂:<5周岁完成。 9.白破疫苗、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第2剂、乙脑灭活疫苗第4剂:<7周岁完成。 如果儿童未按照上述推荐的年龄及时完成接种,应根据下述疫苗补种通用原则和每种疫苗的具体补种要求尽早进行补种。 (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补种通用原则 未按照推荐年龄完成国家免疫规划规定剂次接种的14岁以下的儿童,应尽早进行补种,在补种时掌握以下原则: 1.对未曾接种某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儿童,根据儿童当时的年龄,按照该疫苗的免疫程序,以及下文对该种疫苗的具体补种原则中规定的疫苗种类、接种间隔和剂次进行补种。 2.未完成国家免疫规划规定剂次的儿童,只需补种未完成的剂次,无需重新开始全程接种。 3.应优先保证儿童及时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全程接种,当遇到无法使用同一厂家疫苗完成全程接种情况时,可使用不同厂家的同品种疫苗完成后续接种(含补种)。疫苗使用说明书中有特别说明的情况除外。 4.针对每种疫苗的具体补种建议以及2007年国家扩大免疫规划(以下简称扩免)后新增疫苗的补种原则,详见下列具体疫苗的补种原则部分。 (四)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同时接种原则 1.不同疫苗同时接种:现阶段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均可按照免疫程序或补种原则同时接种,两种及以上注射类疫苗应在不同部位接种。严禁将两种或多种疫苗混合吸入同一支注射器内接种。 2.不同疫苗接种间隔:两种及以上国家免疫规划使用的注射类减毒活疫苗,如果未同时接种,应间隔≥28天进行接种。国家免疫规划使用的灭活疫苗和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如果与其他种类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包括减毒和灭活)未同时接种,对接种间隔不做限制。

乡镇卫生院儿童计划免疫工作计划

乡镇卫生院儿童计划免疫工作计划 做好儿童计划免疫工作,消灭针对传染病,是造福子孙,利国利民的一项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为了认证贯、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苗和流通预防接种条例》,做好免疫规划工作,特计划如下: 1、认证做个好常规免疫接种工作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认真组织开展常规基础和加强免疫接种工作。主动收集免疫工作薄弱区域 和外来流动儿童,要保证儿童免疫接种率的持续高水平。在安全注射的基础上确保卡介苗、脊灰、百白破、麻风、乙肝等五种疫苗的接种率达到95%以上;乙脑、流脑接种率达到90%以上。对加强免疫中的塘湾、麻腮风、百白破、甲肝和白破疫苗的接种,要保证接种率达90%以上。 2、组织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 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在我区范围内继续实施乙肝、卡介苗、脊灰、百白破、麻风、白破、乙脑、流脑,麻腮风、等疫苗。 3、规范计划免疫建证(簿)工作 实行儿童预防接种证制度,使用省卫生厅统一印制的《儿童预防接种证》,新生儿出生后一个月内应建证(卡),确保儿童的规范建证(卡)率达100%,每次接种时应核对卡、证,并填写完整。 4、完成我区规范化接种门诊建设 规范化接种门诊建设是为加强计划免疫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提高

预防接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原有的基础上认真完善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确保2012年内的预防接种门诊通过规范化建设验收。 5、保证计划免疫冷链正常远转 认真检查冷链设备的远转情况,每天上、下午都要进行运转情况检查,记录冷冻,冷藏室的温度,损坏的要及时修理,报废的应立即更新,确保冷链正常运转,以保证疫苗效价,使每名儿童都能得到有效的免疫接种。 6、强化儿童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 开展儿童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防止计划免疫针对传染病在校园内发生流行性的有效手段。我院计划免疫配合学校的查验工作,对学校的入学,入托的儿童查验预防接种工作的技术指导,安排好未接儿童的补正、补种工作。 7、启动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根据卫生部印发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要求,到2012年底80%以上的完成儿童复方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实行接种信息的个案管理。儿童出生1个月内、在我科室通过接种点客户端软件录入预防接种基本信息并上传至国家管理平台,实行全国统一。能在要求的时间内完成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建设。 8、开展免疫规划宣传工作 积极发挥社会各方面力量,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国家免疫规划政策和成就,以及实施免疫规划对保护公众健康的重要意义。开展经常性宣传与“4.25”预防接种日宣传活动,广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 (2016年版) 2016年11月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表(2016年版) 2.选择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时,采用一剂次接种程序。选择甲肝灭活疫苗接种时,采用两剂次接种程序。 2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说明 (2016年版) 一、一般原则 (一)起始免疫年(月)龄:免疫程序表所列各疫苗剂次的接种时间,是指可以接种该剂次疫苗的最小接种年(月)龄。 (二)儿童年(月)龄达到相应疫苗的起始接种年(月)龄时,应尽早接种,建议在下述推荐的年龄之前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相应剂次的接种: 1.乙肝疫苗第1剂:出生后24小时内完成。 2.卡介苗:<3月龄完成。 3.乙肝疫苗第3剂、脊灰疫苗第3剂、百白破疫苗第3剂、麻风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第1剂或乙脑灭活疫苗第2剂:<12月龄完成。 4.A群流脑多糖疫苗第2剂:<18月龄完成。 5.麻腮风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或甲肝灭活疫苗第1剂、百白破疫苗第4剂:<24月龄完成。 6.乙脑减毒活疫苗第2剂或乙脑灭活疫苗第3剂、甲肝灭活疫苗第2剂:<3周岁完成。 7.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第1剂:<4周岁完成。 8.脊灰疫苗第4剂:<5周岁完成。 9.白破疫苗、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第2剂、乙脑灭活疫苗第4剂:<7周岁完成。

如果儿童未按照上述推荐的年龄及时完成接种,应根据下述疫苗补种通用原则和每种疫苗的具体补种要求尽早进行补种。 (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补种通用原则 未按照推荐年龄完成国家免疫规划规定剂次接种的14岁以下的儿童,应尽早进行补种,在补种时掌握以下原则: 1.对未曾接种某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儿童,根据儿童当时的年龄,按照该疫苗的免疫程序,以及下文对该种疫苗的具体补种原则中规定的疫苗种类、接种间隔和剂次进行补种。 2.未完成国家免疫规划规定剂次的儿童,只需补种未完成的剂次,无需重新开始全程接种。 3.应优先保证儿童及时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全程接种,当遇到无法使用同一厂家疫苗完成全程接种情况时,可使用不同厂家的同品种疫苗完成后续接种(含补种)。疫苗使用说明书中有特别说明的情况除外。 4.针对每种疫苗的具体补种建议以及2007年国家扩大免疫规划(以下简称扩免)后新增疫苗的补种原则,详见下列具体疫苗的补种原则部分。 (四)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同时接种原则 1.不同疫苗同时接种:现阶段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均可按照免疫程序或补种原则同时接种,两种及以上注射类疫苗应在不同部位接种。严禁将两种或多种疫苗混合吸入同一支注射器内接种。 2.不同疫苗接种间隔:两种及以上国家免疫规划使用的注射类

免疫规划工作归纳.doc

免疫规划工作总结 免疫规划是一项造福子孙后代的工作,是提高人口健康素质、保持民族繁荣昌盛、搞好两个文明建设、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二十多年来,在各级党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我县广大卫生防疫工作者,坚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在消灭和控制相应传染病中,已显现出免疫规划工作的良好效果。**年我县与全省同步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以来,为保证该项工作的顺利实施,我县及时制订了《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和《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民生工程工作督导方案》,以科学发展观为先导,积极探索新时期工作新模式,取得了较好工作效果。 一、加强领导,认真贯彻落实《条例》和《方案》。 我县把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作为卫生工作的重点,切实加强了领导。成立了县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民生工程工作督导活动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活动的组织实施,以保证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各项工作落实到位,确保全县适龄儿童享受一类疫苗免费接种政策。 二、进一步加强预防接种单位管理和人员培训工作。

继续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预防接种单位认定和人员培训工作的通知》,完善接种单位资质认定工作。20**年6月底前已认定25家预防接种单位(包括4家只接种乙肝疫苗首针和卡介苗的县级医疗卫生单位)。20**年以来对预防接种人员进行了多次培训,今年4月15日,再次对从事免疫规划工作人员74人进行了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知识与技能培训,培训结束后进行了考试,对考核合格者发给了上岗证。 三、加大免疫规划知识的宣传。 免疫规划知识和免疫规划国家政策的宣传对免疫规划接种工作的开展十分重要。根据省、市卫生厅(局)关于开展预防接种宣传周活动的通知精神,为落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向公众宣传国家免疫规划政策和预防接种知识,每年的4月21至25日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根据宣传主题在电视台播放了预防接种知识光碟,各预防接种门诊今年悬挂了及时接种疫苗,人人享有健康的宣传横幅,张贴宣传画,在街头开展了现场宣传咨询活动,发放了宣传单等。通过宣传,广泛普及了预防接种知识,提高了全社会参与国家免疫规划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了全社会参与实施国家免疫规划的氛围。

2020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

附件1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 (2020年版) - 1 -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表(2020年版) 2. 两剂次麻腮风疫苗免疫程序从2020年6月开始在全国范围实施。 3. 选择乙脑减毒活疫苗接种时,采用两剂次接种程序。选择乙脑灭活疫苗接种时,采用四剂次接种程序;乙脑灭活疫苗第1、2剂间隔7~10天。 4. 选择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时,采用一剂次接种程序。选择甲肝灭活疫苗接种时,采用两剂次接种程序。 - 2 -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 (2020年版) 第一部分一般原则 一、接种年龄 (一)起始接种年龄:免疫程序表所列各疫苗剂次的接种时间,是指可以接种该剂次疫苗的最小年龄。 (二)儿童年龄达到相应疫苗的起始接种年龄时,应尽早接种,建议在下述推荐的年龄之前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相应剂次的接种: 1.乙肝疫苗第1剂:出生后24小时内完成。 2.卡介苗:<3月龄完成。 3.乙肝疫苗第3剂、脊灰疫苗第3剂、百白破疫苗第3剂、麻腮风疫苗第1剂、乙脑减毒活疫苗第1剂或乙脑灭活疫苗第2剂:<12月龄完成。 4.A群流脑多糖疫苗第2剂:<18月龄完成。 5.麻腮风疫苗第2剂、甲肝减毒活疫苗或甲肝灭活疫苗第1剂、百白破疫苗第4剂:<24月龄完成。 6.乙脑减毒活疫苗第2剂或乙脑灭活疫苗第3剂、甲肝灭活疫苗第2剂:<3周岁完成。 7.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第1剂:<4周岁完成。 8.脊灰疫苗第4剂:<5周岁完成。 - 3 -

9.白破疫苗、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第2剂、乙脑灭活疫苗第4剂:<7周岁完成。 如果儿童未按照上述推荐的年龄及时完成接种,应根据补种通用原则和每种疫苗的具体补种要求尽早进行补种。 二、接种部位 疫苗接种途径通常为口服、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和皮内注射,具体见第二部分“每种疫苗的使用说明”。注射部位通常为上臂外侧三角肌处和大腿前外侧中部。当多种疫苗同时注射接种时,可在左右上臂、左右大腿分别接种。 三、同时接种原则 (一)不同疫苗同时接种:两种及以上注射类疫苗应在不同部位接种。严禁将两种或多种疫苗混合吸入同一支注射器内接种。 (二)不同疫苗接种间隔:两种及以上注射类减毒活疫苗如果未同时接种,应间隔≥28天进行接种。灭活疫苗和口服减毒活疫苗,如果与其他种类疫苗(包括减毒和灭活)未同时接种,对接种间隔不做限制。 (三)现阶段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均可按照免疫程序或补种原则同时接种。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疫苗可以同时接种,如选择不同时接种,应优先保证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 四、补种通用原则 未按照推荐年龄完成国家免疫规划规定剂次接种的<18周岁人群,在补种时掌握以下原则: - 4 -

儿童计划免疫程序

我省列入计划免疫内的疫苗有: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三联疫苗、麻疹疫苗、乙脑疫苗和流脑疫苗 国儿童计划免疫程序 出生时:卡介苗、乙肝疫苗; 1个月龄:乙肝疫苗; 2个月龄:脊髓灰质炎疫苗; 3个月龄:脊髓灰质炎疫苗,白百破三联针; 4个月龄:脊髓灰质炎疫苗,白百破三联针; 5个月龄:白百破三联针; 6个月龄:乙肝疫苗、流脑疫苗;

8个月龄:麻疹疫苗; 1岁:白百破三联(加强)、麻疹疫苗、乙脑疫苗; 2岁:乙脑疫苗、流脑疫苗; 3岁:乙脑疫苗; 4岁:脊髓灰质炎疫苗; 7岁:卡介苗、麻疹疫苗、白百破二联疫苗、乙脑疫苗; 12岁:卡介苗、麻疹疫苗、乙脑疫苗 哪些疫苗宝宝不能错过 《年轻妈妈之友》 计划免疫内疫苗 带宝宝注射计划内疫苗最省心,反正规定要打,不打的话,幼儿园都没法上,所以不用考虑该不该打的问题。再说,这些疫苗都是安全的,一般不会有什么问题。另外,也不用担心错过时间,医院会及时通知你的。所以,你只需要注意宝宝身体好不好,打完后不要有什么反应,就可以了。不过,有些问题,你最好还是了解一下。 我国计划免疫疫苗包括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麻疹疫苗和乙肝疫苗。接种这些疫苗,都是免费的。 卡介苗——出生第一针 接种卡介苗,可以增强宝宝对于结核病的抵抗力,预防严重结核病和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生。目前我国采用的是减毒活疫苗,安全有效。宝宝在出生后,就要及时接种卡介苗。 禁忌: 当新生儿患有高烧、严重急性症状、免疫不全、出生时伴有严重先天性疾病、低体重、严重湿疹以及可疑的结核病时,不应接种。 注意事项: 接种后在接种部位有红色结节,伴有痛痒感,结节会变成脓包或溃烂。此类现象属疫苗的正常反应,一般2-3个月自行愈合。 如果宝宝出生时没接种,可在2个月内到当地结核病防治所卡介苗门诊或者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计划免疫门诊补种。 脊髓灰质炎疫苗——可以吃的疫苗

2020年免疫规划年度工作计划

2020年免疫规划年度工作计划 免疫规划是具有长期性、艰巨性、科学性的一项工作,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措施。为了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进一步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及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服务规范等,以达到控制消除传染病、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目的,特制定以下工作计划。 1、认真在做好常规免疫接种工作 按照《预防接种服务规范》的要求,认真组织开展常规基础和加强免疫疫苗预防接种工作。主动收集免疫规划工作薄弱区域和外来流动儿童,要确保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标。 2、组织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 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在我镇范围内继续实施乙肝、卡介苗、三价灭活脊灰、二价脊灰、百白破、白破、麻风、麻腮风、甲肝等疫苗。 3规范免疫规划建卡建证工作 实行儿童预防接种证工作制度,使用上级统一印制的《儿童预防接种证》,每次接种时应核对卡证,并填写完整。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做好各种疫苗接种率的要求,即:使用省卫生厅统一印制的《儿童预防接种证》新生儿出生后一个月内应及时建证(卡)确保儿童规范建证(卡)率达100%每次接种时应核对卡、证并填写;卡介苗、乙肝建卡率及建证率达90%以上;脊灰、麻风腮、百白破建卡率及建证率达95%以上,各类疫苗达90%以上。 4、完成我镇规范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 规范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是为加强计划免疫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提高预防接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原有的基础上认真完善资料的收集及整理工作,确保2020年内规范数字化门诊投入使用。 5、保证计划免疫冷链正常运转 认真检查冷链设备的运转情况,每天上、下午都要进行运转情况检查,记录冷冻、冷藏室的温度,损坏的冷链设备要及时修理,报废的冷链设备应及时更新,确保冷链正常运转,以保证疫苗效价,使每名儿童都能得到有效的免疫接种。 6、强化儿童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 开展儿童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是防止计划免疫针对传染病在校园内发生流行性的有效手段。卫生院防保组积极配合好辖区内学校的入托、入学查验接种证工作,对学校的入托、入学查验接种证工作做技术指导,安排好未种儿童的补证、补种等后续工作。 7、开展免疫规划宣传工作 积极发挥社会各方面力量,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形式,大力宣传国家免疫规划政策和成就,以及实施免疫规划对保护公众健康的重要意义。开展经常性宣传与“4.25”预防接种日宣传活动,广泛普及预防接种知识,提高全社会参与国际免疫规划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8、完善相关资料的整理 及时完成免疫规划相关报表的报送,并把资料整理归档。 9、加强接种人员素质开展培训工作 加强免疫规划队伍的建设,合理规划和设置接种单位,调整和充实免

免疫规划工作总结

2017年免疫规划工作总结 我乡做好儿童计划免疫工作,消灭针对传染病,是造福子孙、利国利民的一项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为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做好2017年免疫规划工作,特总结如下: 1、认真做好常规免疫接种工作 我院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认真组织开展常规基础和加强免疫接种工作。主动搜集免疫工作薄弱区域和外来流动儿童,要保证儿童免疫接种率的持续高水平。在安全注射的基础上确保免疫规划接种疫苗的接种率达98%以上。其中, 乙肝529针次,脊灰1035剂次(包括ipv270针次),百白破916针次,白破388针次,麻风247针次,麻腮风206针次,乙脑484针次,a群流脑484针次,a+c流脑644针次,甲肝231针次,水痘101针次,ev71 78针次,hib10针次,共接种5522次,接种1746人。 2、规范计划免疫建证工作 实行儿童预防接种证制度,使用区疾控中心统一安排印制的《儿童预防接种证》,新生儿出生后一个月内应建证,确保儿童规范建证率达100%,每次接种时应核对卡、证,并填写完整。 3、完成全乡规范化接种门诊建设 规范化接种门诊建设是为加强计划免疫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提高预防接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原有的基础上认真完善资料的收

集整理工作。 4、保证计划免疫冷链正常运转 认真检查冷链设备的运转情况,每天上、下午都要进行运转情况检查,记录冷冻、冷藏室温度,损坏的要及时修理,报废的应立即更新,确保冷链正常运转,以保证疫苗效价,使每名儿童都能得到有效免疫接种安全注射,管理一次生注射器按时销毁处理。 5、强化儿童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 全乡开展儿童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防止计划免疫针对传染病在校园内发生流行的有效手段,我院计划免疫配合学校的查验工作,对学校的入学、入托儿童查验预防接种工作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安排好未种儿童的补证、补种工作。 6、开展免疫规划宣传工作 全乡积极发挥社会各方面力量,充分利用广播,挨家挨户宣传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国家免疫规划政策和成就,以及实施免疫规划对保护公众健康的重要意义。开展经常性宣传与“4.25”预防接种日宣传活动,广泛普及预防接种知识,提高全社会参与国家免疫规划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7、完善相关资料的整理 要及时完成计划免疫相关资料的整理上报,每次接种后要及时上报儿童计划免疫常规接种率报表,全年不得少于12次。接种完成后及时上报接种数据,AFP、麻疹,乙肝,新生儿破伤风,无迟报、漏报。计划免疫工作资料应于次年的元月底前上报。

免疫规划工作报告

2017年免疫规划工作汇总报告 2017年我乡免疫规划工作,在上级卫生主管及防疫部门的指导下,强化领导责任,提高认识,认真贯彻落实免疫规划工作使我乡、预防接种工作、儿童免疫信息化管理及流动人口管理等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各种疫苗接种率保持在较高水平上,相应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现将免疫规划工作情况汇总报告如下: 一、加强免疫规划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群众自我保护认识 为了提高群众对传染病防护思想,有效提高各种疫苗的接种率,把疫苗相应传染病消灭在萌芽中,保护儿童身体健康,进一步促进我乡免疫规划工作的开展,按照上级要求,认真做好计划免疫知识日常宣传,利用计划免疫预防接种期间,积极向群众宣传各种疫苗预防的疾病,接种疫苗的好处等,利用在“4.25”全国预防接种宣传活动日7.28肝炎防治,发放各种疫苗防病宣传单,解答群众咨询的有关问题,在利用公共卫生健康教育宣传,张贴宣传单、挂宣传横幅、办黑板报等形式向群众宣传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预防知识,受到群众的欢迎。 二、加强免疫规划专业知识及接种技术培训工作: 为了提高我乡免疫规划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接种技术水平,我们积极参加县卫生防疫站组织的免疫规划知识培训、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操作培训,并按照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定期对我乡预防接种人员及村级接种相关人员进行免疫规划相关知识的培训,据统计,免疫规划接种技术及

注意事项次,累计参加人次。通过培训,有效提高了我们的业务水平,杜绝了预防接种差错事故的发生。 三、加强疫苗相应传染病的主动监测,发现疫情及时上报处理: 为了防止疫苗相应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我们根据上级要求,要求医院医务人员及各村乡村医生发现传染病可疑病例及确诊病例及时上报,同时每旬我们安排专人对医院门诊日志、病房出入院登记进行核对,是否有疑似AFP、麻疹、新生儿破伤风、病毒性肝炎等传染病病例,及时汇总监测情况,按时上报监测报表,对发现的疑似传染病及时上报。 四、流动人口管理工作: 流动人口管理是预防接种工作一项重要内容,为了防止疫苗相应传染病的输入,消除免疫空白,我们按照上级文件指示精神,加强流动人口的监测,详细记录流动人口适龄儿童迁入迁出时间及接种记录,确保免疫规划疫苗的按时接种。对接种剂次不全电话在通知. 五、加强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与儿童计划免疫信息微机化管理: 根据上级有关要求,我们加强预防接种门诊的建设与管理,积极创造条件,搞好儿童计划免疫信息微机化管理,为了提高各种接种及时率,我们将日接种,及时安排上次因故未种儿童的接种时间,使各种疫苗均能在免疫程序要求时间内接种。同时为了保证儿童接种史数据上传质量,我们对新生儿全部及时录入电脑,儿保专干入户通知新生儿预防接种事项和办理手续。六、搞好适龄儿童各种疫苗接种预约和接种通知的发放,提高疫苗接种率:

2017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表

2017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表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表疫苗种类接种年(月)龄 名称缩写出生 时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8 月 9 月 18 月 2 岁 3 岁 4 岁 5 岁 6 岁 乙肝疫苗Hep B 1 2 3 卡介苗BCG 1 脊灰灭活疫苗IPV 1 脊灰减毒活疫 苗 OPV 1 2 3 百白破疫苗DTa P 1 2 3 4

白破疫苗DT 1 麻风疫苗MR 1 麻腮风疫苗MM R 1 乙脑减毒活疫苗 或乙脑灭活疫苗1JE-L 1 2 JE-I 1、 2 3 4 A群流脑多糖疫苗MPS V-A 1 2 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MPS V-A 1 2

发布日期:2017-02-13 15:23:12 来源:国家卫生计生委 注:1.选择乙脑减毒活疫苗接种时,采用两剂次接种程序。选择乙脑灭活疫苗接种时,采用四剂次接种程序;乙脑灭活疫苗第1、2剂间隔7~10天; 2.选择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时,采用一剂次接种程序。选择甲肝灭活疫苗接种时,采用两剂次接种程序。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说明 (2016年版) 一、一般原则 (一)起始免疫年(月)龄:免疫程序表所列各疫苗剂次的接种时间,是指可以接种该剂次疫苗的最小接种年(月)龄。 (二)儿童年(月)龄达到相应疫苗的起始接种年(月)龄时,应尽早接种,建议在下述推荐的年龄之前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相应剂次的接种: C 甲肝减毒活疫苗 或甲肝灭活疫苗2 Hep A-L 1 Hep A-I 1 2

1.乙肝疫苗第1剂:出生后24小时内完成。 2.卡介苗:<3月龄完成。 3.乙肝疫苗第3剂、脊灰疫苗第3剂、百白破疫苗第3剂、麻风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第1剂或乙脑灭活疫苗第2剂:<12月龄完成。 4.A群流脑多糖疫苗第2剂:<18月龄完成。 5.麻腮风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或甲肝灭活疫苗第1剂、百白破疫苗第4剂:<24月龄完成。 6.乙脑减毒活疫苗第2剂或乙脑灭活疫苗第3剂、甲肝灭活疫苗第2剂:<3周岁完成。 7.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第1剂:<4周岁完成。 8.脊灰疫苗第4剂:<5周岁完成。 9.白破疫苗、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第2剂、乙脑灭活疫苗第4剂:<7周岁完成。 如果儿童未按照上述推荐的年龄及时完成接种,应根据下述疫苗补种通用原则和每种疫苗的具体补种要求尽早进行补种。 (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补种通用原则 未按照推荐年龄完成国家免疫规划规定剂次接种的14岁以下的儿童,应尽早进行补种,在补种时掌握以下原则: 1.对未曾接种某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儿童,根据儿童当时的年龄,按照该疫苗的免疫程序,以及下文对该种疫苗的具体补种原则中规定的疫苗种类、接种间隔和剂次进行补种。 2.未完成国家免疫规划规定剂次的儿童,只需补种未完成的剂次,无需重新开始全程接种。 3.应优先保证儿童及时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全程接种,当遇到无法使用同一厂家疫苗完成全程接种情况时,可使用不同厂家的同品种疫苗完成后续接种(含补种)。疫苗使用说明书中有特别说明的情况除外。 4.针对每种疫苗的具体补种建议以及2007年国家扩大免疫规划(以下简称扩免)后新增疫苗的补种原则,详见下列具体疫苗的补种原则部分。 (四)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同时接种原则 1.不同疫苗同时接种:现阶段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均可按照免疫程序或补种原则同时接种,两种及以上注射类疫苗应在不同部位接

免疫规划工作总结

免疫规划工作总结 计划免疫工作是预防、控制、消除危害儿童健康和生命安全 的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为了确保我乡免疫规划工 作的规范化管理延续稳步发展,结合县疾控中心下发的工作 任务及响应《全国扩大免疫规划实施方案》的实行,我镇在 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积极督导下,在全院职工的不懈努力下,美满完成了20xx年上半年免疫规划的工作任务。现将半年 工作总结以下 一、免疫规划 1、常规免疫 我镇仍以包片分村责任制实施计划免疫工作。确保了全年12次以上的冷链运转,并且保质、保量、安全有效的为全乡适 龄儿童接种了相干疫苗。截止六月底共新建接种证88人,接种1632剂次。 2、强化免疫及查漏补种 (1)根据《20xx年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查漏补种月活动实 施方案》的要求,做好适龄儿童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工作,我 镇分别于20xx年3月20日-4月20日,在全镇范围内20xx 年1月1日以来出生的儿童查漏补种活动。本次麻疹摸底人 数共计1539人次,共摸出漏种儿童56人,实际接种54人次,接种率97%。

(2)我镇20xx年乙脑灭活疫苗群体性预防接种工作,在上级领导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通过我镇防保工作人员及村卫生室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此项工作基本完成了上级指定的任务。全镇乙脑接种完成400人份。无严重过敏反应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 二、宣传工作:加大宣传力度,进步群众计划免疫知晓率是我院今年的工作重点。利用3月24日世界防治结核病日,4月25日计划免疫宣传日我院人员曾屡次深进各村进行了计免工作的宣传,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遭到了人民群众的一至好评,接种率有了明显的进步。 三、培训村级医务职员:我院组织了屡次计划免疫、传染病、相干知识的培训,并且利用包村干部对村级医务职员进行了实质上的培训,得到了村级医务职员的协助及配合,进步了儿童免疫接种率和及时率。共展开多次计免自查工作,为进步我院计免工作的全面进展建立了有效的保障措施。 四、资料汇总报表上报及免疫接种情况分析:各类报表都能按时上报,正确率高,只有部份报表填写不够完善,今后要加大对村医的工作要求,强化计免自查工作。儿童免疫接种成绩明显,接种率有所进步,不足的是对活动儿童接种率较低,接种不及时今后我院一定要加大宣传力度,进步工作效力,确保疫苗及时有效接种。 六、存在题目及不足:

计划免疫工作实施方案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计划免疫项目 “四优一无”评议活动承诺书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年版)》、《预防接种服务规范》文件要求,结合我镇实际情况,为确保计划免疫工作顺利开展,遵循“四优一无”百日评议活动要求,开展无红包医院创建,做出公开承诺:敬请各位儿童家长监督 一、主要目标 通过免疫规划项目的实施,为岁适龄儿童和重点人群提供安全、有效、免费、均等化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和我乡扩大免疫规划疫苗的预防接种服务,有效预防和控制疫苗针对传染病,保护儿童身体健康。 二、服务承诺: 、服务对象 辖区内~岁儿童和其他重点人群。 、服务内容 (一)儿童预防接种证(卡)管理。及时为辖区内所有居住满个月的~岁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证和预防接种卡等儿童预防接种档案。 (二)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对适龄儿童进行常规接种。对重点人群进行针对性接种,根据传染病控制需要,开展乙肝、麻疹、脊灰等疫苗强化免疫、查漏补种和应急接种工作。 (三)采取预约、通知单、电话、手机短信、口头、广播通知等

适宜方式,通知儿童监护人,告知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地点和相关要求。在交通不便的地区,可采取入户巡回的方式进行预防接种。在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地区,可设立临时接种点,适度增加门诊开放的频率和服务时间等,提供便利的接种服务。 (四)接种前的工作。接种工作人员在对儿童接种前应查验儿童预防接种证(卡、薄),核对受种者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及接种记录,确定本次受种对象、接种疫苗的品种。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可采用书面或(和)口头告知的形式,并如实记录告知和询问的情况。 (五)接种时的工作。接种工作人员在接种操作时再次查验核对受种者姓名、预防接种证、接种凭证和本次接种的疫苗品种,核对无误后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规定的接种月(年)龄、接种部位、接种途径、安全注射等要求予以接种。 (六)接种后的工作。告知儿童监护人,受种者在接种后应留在留观室观察分钟。接种后及时在预防接种证、卡(簿)上记录。与儿童监护人预约下次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和地点。 (七)处理、报告和登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如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接种人员应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进行报告和处理。同时应及时向所在地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并填写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卡。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2016版)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 (2016版) 12月29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官网发布了《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免疫规划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2016年版)的通知》。 以下为通知具体内容: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免疫规划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2016年版)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为配合《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贯彻实施,我委组织编写了《国家免疫规划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2016年版)》。现将《国家免疫规划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2016年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 2016年12月6日 附件: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2016年版) 一、一般原则

(一)起始免疫年(月)龄:免疫程序表所列各疫苗剂次的接种时间,是指可以接种该剂次疫苗的最小接种年(月)龄。 (二)儿童年(月)龄达到相应疫苗的起始接种年(月)龄时,应尽早接种,建议在下述推荐的年龄之前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相应剂次的接种: 1.乙肝疫苗第1剂:出生后24小时内完成。 2.卡介苗:<3月龄完成。 3.乙肝疫苗第3剂、脊灰疫苗第3剂、百白破疫苗第3剂、麻风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第1剂或乙脑灭活疫苗第2剂:<12月龄完成。 4.A群流脑多糖疫苗第2剂:<18月龄完成。 5.麻腮风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或甲肝灭活疫苗第1剂、百白破疫苗第4剂:<24月龄完成。

6.乙脑减毒活疫苗第2剂或乙脑灭活疫苗第3剂、甲肝灭活疫苗第2剂:<3周岁完成。 7.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第1剂:<4周岁完成。 8.脊灰疫苗第4剂:<5周岁完成。 9.白破疫苗、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第2剂、乙脑灭活疫苗第4剂:<7周岁完成。 如果儿童未按照上述推荐的年龄及时完成接种,应根据下述疫苗补种通用原则和每种疫苗的具体补种要求尽早进行补种。 (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补种通用原则 未按照推荐年龄完成国家免疫规划规定剂次接种的14岁以下的儿童,应尽早进行补种,在补种时掌握以下原则: 1.对未曾接种某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儿童,根据儿童当时的年龄,按照该疫苗的免疫程序,以及下文对该种疫苗的具体补种原则中规定的疫苗种类、接种间隔和剂次进行补种。 2.未完成国家免疫规划规定剂次的儿童,只需补种未完成的剂次,无需重新开始全程接种。 3.应优先保证儿童及时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全程接种,当遇到无法使用同一厂家疫苗完成全程接种情况时,可使用不同厂家的同品种疫苗完成后续接种(含补种)。疫苗使用说明书中有特别说明的情况除外。 4.针对每种疫苗的具体补种建议以及2007年国家扩大免疫规划(以下简称扩免)后新增疫苗的补种原则,详见下列具体疫苗的补种

免疫规划工作计划doc

免疫规划工作计划 篇一:免疫规划规范管理方案 附件1: 贵州省县级免疫规划工作常规任务与指标 一、逐日要完成的工作任务 1 二、以旬为单位需完成工作任务 2 三、以月(或双月)为单位需完成的工作任务 四、以半年为阶段应完成的工作任务 3 六、年度为阶段应完成的工作任务 4 七、运转前后、期间应完成的工作任务 5 篇二:XX年免疫规划工作总结 XX年东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免疫规划工作 总结 免疫规划工作是我镇疾病控制的中心工作,在县卫生局、疾控中心的直接领导下,中心领导正确指导下,依据年度工作任务指标,全面完成免疫规划各项工作,现将本年度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免疫规划工作开展情况 1、认真做好常规免疫接种工作,制订了XX年免疫规划工作计划及培训计划;我中心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认真组织开展常规基础和查漏补种免疫接种工作。主动搜集免疫工作薄弱区域和外来流动儿童,对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实行“以房管人、双向管理”的措施,定期进行调查摸底登记,及时建卡、建证,消除了“免疫空白“人群,保证儿童免疫接种率的持续高水平。 2、认真贯彻执行《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和《疫苗贮存和运输管理规范》,根据月免的特点,做好乡村两级每年12次疫苗冷链运转工作。做到疫苗运转、温度监测、紫外线消毒及一次性注射器销毁有记录,对每次疫苗运转完成后专干要 对辖区接种点进行督导检查,及时发现运转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纠正,确保冷链运转质量。通过12次免疫规划相关知识的培训,4次摸底考试,进一步丰富了乡村两级免疫规划工作人员免疫知识,切实加强常规免疫工作。 3、我中心预防接种门诊及14个村卫生室预防接种点均公示了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种类、免疫程序、接种方法、接种禁忌及注意事项,建立并规范了预防接种门诊各项工作制度,预防接种门诊实行按日接种制,村级接种点实行月接种制,提高疫苗接种及时率、有效使用率,确保预防接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2016版)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2016版)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 (2016版) 12月29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官网发布了《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免疫规划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2016年版)的通知》。 以下为通知具体内容: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免疫规划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2016年版)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为配合《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贯彻实施,我委组织编写了《国家免疫规划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2016年版)》。现将《国家免疫规划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2016年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 2016年12月6日 附件: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2016年版) 一、一般原则

6.乙脑减毒活疫苗第2剂或乙脑灭活疫苗第3剂、甲肝灭活疫苗第2剂:<3周岁完成。 7.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第1剂:<4周岁完成。 8.脊灰疫苗第4剂:<5周岁完成。 9.白破疫苗、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第2剂、乙脑灭活疫苗第4剂:<7周岁完成。 如果儿童未按照上述推荐的年龄及时完成接种,应根据下述疫苗补种通用原则和每种疫苗的具体补种要求尽早进行补种。 (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补种通用原则 未按照推荐年龄完成国家免疫规划规定剂次接种的14岁以下的儿童,应尽早进行补种,在补种时掌握以下原则: 1.对未曾接种某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儿童,根据儿童当时的年龄,按照该疫苗的免疫程序,以及下文对该种疫苗的具体补种原则中规定的疫苗种类、接种间隔和剂次进行补种。 2.未完成国家免疫规划规定剂次的儿童,只需补种未完成的剂次,无需重新开始全程接种。 3.应优先保证儿童及时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全程接种,当遇到无法使用同一厂家疫苗完成全程接种情况时,可使用不同厂家的同品种疫苗完成后续接种(含补种)。疫苗使用说明书中有特别说明的情况除外。 4.针对每种疫苗的具体补种建议以及2007年国家扩大免疫规划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