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地理教材分析

高中地理教材分析

高中地理教材分析
高中地理教材分析

高中地理教材分析(上册部分)

第一篇:宇宙与地球

一、知识基础

专题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课标要求:A(较低要求,学习单元为一般知识内容,要求知晓主要地理事实和基本地理概念。)

1、天体的概念

2、最基本的天体共同的特征

3、主要天体的特征(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

4、天体系统的层次

5、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6、河外星云的成员

7、宇宙年

8、太阳系八大行星按距离太阳远近的名称

9、八大行星的共同特点

10、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11、太阳辐射的形式

12、太阳结构(外层、内层)

13、太阳大气的主要特征

14、各层主要的太阳活动的标志

15、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16、太阳活动的周期

17、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8、八大行星的分类

19、地球成为唯一有生命存在的天体的条件

专题2 地球的伙伴——月球

课标要求:B(介于A、C级之间)

20、月球的环境特点

21、月球的地形特点

22、月球公转周期、自转周期、方向

23、地球的天然卫星

24、熟悉月相的名称、各月相的出现的农历时间

25、月相循环一个周期的时间、名称

26、日食、月食出现的原因

27、日食、月食时,月球、地球、太阳的三者位置

28、日食、月食出现时的月相情况

29、潮、汐的概念

30、潮、汐出现的原因(不必展开阐述)

31、理解潮汐随月球而不是太阳的出没而出现潮起潮落的现象的原因

32、连续两次涨潮的时间间隔

33、大潮、小潮出现的月相农历时间

34、潮汐与人类的关系

专题3 人类对太空的探索

课标要求:A

35、太空探索的意义、太空探索的历程

专题4 地球的运动

课标要求:C(较高层次,学习单元为主要知识内容,要求熟悉主要地理事实,领会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过程,能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36、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一个周期所需的时间、速度

37、地轴北端的指向

38、恒星日与太阳日的区别(时间、参照物、成因)

39、南、北两极上空所观察到的地球自转的方向

40、什么是地方时、区时、北京时间

41、时区划分的方法

42、国际日期变更线两侧日期的变化

43、地球表面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向的的规律(南、北半球、赤道的区别)

44、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

45、黄赤交角的度数

46、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上的日期、节气

47、正午太阳高度角在纬度和季节上变化的规律

48、晨昏线的区分

49、昼夜长短在纬度和季节上变化的规律极昼、极夜现象

50、天文角度、传统上、气候上四季的划分

二、能力要求

1、能认识和填写天体系统的层次图

2、能认识和熟识太阳系示意图

3、能在太阳结构示意图上辩识太阳的三个层次的名称

4、能分析太阳黑子活动与年降水量的关系

5、运用图表资料(和相关软件),说出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6、能熟识月相成因示意图

7、能在生活中辨认月相(出现的规律)

8、学会看日食与月食的成因示意图,掌握日食、月食发生的原因、出现的时间

9、学会阅读月相与潮汐的关系示意图

10、学会分析潮汐对人类的影响,人类对潮汐的利用

11、能计算时差,计算日界线两侧日期的变化

12、能运用地球偏向力解释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13、熟识黄赤交角示意图

14、学会判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判断方法

15、测量正午太阳高度

16、学会计算太阳直射点在不同纬度时、不同地点太阳高度角的比较

17、学会计算太阳直射点在不同纬度时、不同地点的昼夜长短的比较

第二篇岩石与地貌

一、知识基础

课标要求:

A(较低要求,学习单元为一般知识内容,要求知晓主要地理事实和基本地理概念。)B(介于A、C级之间)

C(较高层次,学习单元为主要知识内容,要求熟悉主要地理事实,领会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过程,能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专题5 板块运动课标要求:B(介于A、C级之间)

1、用于解释地壳运动的三大学说的名称

2、六大板块的名称

3、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

4、板块运动的驱动力

5、学会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火山带、地震带和高大山系的分布

6、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的图例

7、地震概念、横波、纵波波速的区别

8、震源、震中距、震中、震源深度等地震要素

9、震级、烈度的定义及两者的关系

10、世界两大地震带的名称及分布地区

11、我国处在两大地震带的交界处,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

12、防震措施,生存教育

13、火山概念

14、火山分类

15、世界主要火山带的分布

16、火山的利用

专题6 岩石与矿物课标要求:B(介于A、C级之间)

1、岩石的定义

2、岩石按成因分类

3、岩浆岩、侵入岩、喷出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定义

4、侵入岩、喷出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点及典型的代表岩石

5、各类岩石形成的典型地貌

6、矿物的概念

7、地壳中主要化学元素(前四位)

8、矿产的概念

专题7 地貌课标要求:B(介于A、C级之间)

1、主要的地貌类型名称

2、各种地貌形成的主要作用力

3、流水作用的四种方式

4、河流上、中、下游不同的流水作用所形成的不同的地貌类型

5、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和我国主要分布地区

6、地表和地下的主要喀斯特地貌类型

7、喀斯特地貌的利用(利、弊)

8、海岸地貌分类

9、海积地貌和海蚀地貌的主要类型

10、海积地貌和海蚀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

11、海积地貌和海蚀地貌海岸线特点及利用

12、风成地貌的形成及分类

13、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的类型

14、治理沙漠的主要手段

15、黄土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

16、黄土地貌的主要类型

17、黄土地貌地区的综合开发治理

18、地形图、等高线概念

19、五种地貌类型的特点及等高线的特点

20、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等高线的判读

21、海拔、坡度、坡向、地貌物质组成等对农业的影响

22、海拔、地质基础、地表起伏、等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23、海岸地貌对港口建设的影响

24、地貌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25、地貌与旅游开发

26、地貌与人类的辩证关系,人类如何合理利用各种地貌

二、能力要求

1、能看图说出六大板块的名称,分清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

2、能在有关地图上,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世界火山带、地震带、高大山系、海沟的分

3、能在海底扩张示意图上识别海底的各种地形类型

4、能在震源和震中示意图上认识地震的各个要素

5、能在有关地图上画出世界主要的地震带和火山带

6、能辩证地分析地震和火山与人类的关系

7、学习鉴别主要岩石和矿物的方法

8、能根据相关资料,正确区分流水地貌在上、中、下游所造成的不同的地貌类型

9、能看懂黄土地貌和喀斯特地貌类型图,并能知道它在我国的主要分布及利用

10、能根据材料,正确区分各种不同的地貌类型

11、学会阅读等高线地形图

12、能举例说明地貌与农业生产、工程建设、城市发展、旅游的关系

第三篇大气与天气、气候

一、知识基础

专题8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课标要求:

C(较高层次,学习单元为主要知识内容,要求熟悉主要地理事实,领会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过程,能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1.大气圈的概念

2.大气组成三个部分

3.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

4.大气垂直分层五层名称

5.对流层、平流层和热层的主要特点及其原因

6.区别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和大气逆辐射

7.大气对流星体的阻隔作用——“防弹衣”

8.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遮阳伞”

9.大气对地面辐射的保温作用——“保温被”

专题9行星风系

课标要求:

C(较高层次,学习单元为主要知识内容,要求熟悉主要地理事实,领会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过程,能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10.气压的概念和导致气压变化的直接原因

11.风的形成和风向的确定

12.热力环流的基本过程

13.水平气压场、等压线的概念

14.高压系统、低压系统

15.大气环流的定义

16.三圈环流(低纬、中纬、高纬)

17.行星风系(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形成原因、分布特征)

18.全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季节移动规律

19.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

20.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21.气压带、风带交替影响地带的气候特征

2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位置分布规律、成因、地区分布和气候特点

专题10季风

课标要求:

C(较高层次,学习单元为主要知识内容,要求熟悉主要地理事实,领会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过程,能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23.季风的概念

24.形成季风的两个重要原因

25.东亚季风的影响范围、形成原因、冬夏风向及性质

26.南亚季风的影响范围、形成原因、冬夏风向及性质

27.季风对东亚、南亚农业生产的影响

28.夏季风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29.冬季风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专题11台风、寒潮、梅雨

课标要求:

C(较高层次,学习单元为主要知识内容,要求熟悉主要地理事实,领会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过程,能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30.常见的天气系统、天气现象

31.台风的定义

32.气旋的气压状况、水平气流运动状况、垂直气流运动状况、其控制下的天气状况及典型的天气实例

33.台风命名原则、产生源地、形成条件、移动方向、活动范围及带来的影响

34.影响我国的台风(源地、路径、影响范围、时间)

35.防台减灾措施

36.寒潮的定义

37.反气旋的气压状况、水平气流运动状况、垂直气流运动状况、其控制下的天气状况及典型的天气实例

38.影响我国的寒潮(时间、源地、路径、影响范围及带来的影响)

39.上海制定的寒潮标准

40.防寒减灾措施

41.梅雨的定义

42.锋面的定义及三种类型

43.冷锋的定义及其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状况

45.暖锋的定义及其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状况

46.准静止锋的定义、出现时间、影响范围、天气特征

47.我国东部地区雨带移动规律

专题12人类活动与气候

C(较高层次,学习单元为主要知识内容,要求熟悉主要地理事实,领会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过程,能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48.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主要的温室气体及其来源

49.全球变暖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重大影响

50.减小全球变暖危害的对策

51.酸雨的概念

52.酸雨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53.全球酸雨的分布

54.防治酸雨的对策

55.臭氧的作用和分布

56.臭氧洞发生地区

57.大气中臭氧减少的原因

58.臭氧减少带来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59.城市热岛效应的产生原因及其多发地带

60.城市热岛效应带来的危害及应对措施

61.城市雨岛效应的形成原因

二、能力要求

1.能在大气垂直分层图上熟识大气分层结构,分析各层气温垂直分布特点及各层与人类

的关系。

2.能在大气的保温作用示意图上辨识三种辐射,分析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保温

作用。

3.能在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图上分析地面热量变化引起的空气运动过程。

4.能在1月、7月全球海平面等压线图上,判断高压系统、低压系统,分析亚欧大陆与

北太平洋之间盛行风向的季节变化。

5.能绘制大气环流示意图,认识全球气压带与风带形成的基本过程,熟识气压带风带的

分布特征及风带的风向,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6.能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示意图上,判断季节,分析气压带风带交替影响地带的

气候特征。

7.学会运用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及移动特点,分析大陆西部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及

成因。

8.能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上,熟识气候类型的位置分布规律,分析成因及气候特点。

9.能在亚洲季风图上,判断季节,分析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成因、冬夏风向特征、风

的性质。

10.学会分析季风气候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11.能熟识气旋、反气旋、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等常见天气系统示意图,分析各自控制

下的天气特点,分析台风、寒潮、梅雨等典型天气案例。

12.学会分析灾害性天气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能提出防御灾害性天气的可行措施。

13.能运用图表资料,分析全球变暖、酸雨、城市热岛和雨岛等人类影响气候的典型案例

(成因、危害),分析人类与气候环境的相互关系。

14.学会观测、记录主要天气要素的基本方法,会看一般卫星云图。

第四篇水环境

专题13 水循环

基本知识点

1、水圈的构成:地球水的主体、陆地水的主体、地球淡水的主体。

2、水循环概念:自然界的水通过六个环节在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3、水循环类型: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

4、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1)水循环各环节的动力

(2)海陆间循环的六个环节

(3)三类水循环共同具有的环节

(4)人类目前影响最大的水循环环节

5、水循环意义

(1)水体的“纽带”、“调节器”、“雕塑家”、“传送带”

(2)补充和更新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6、河水补给

(1)六种主要的河水补给形式

(2)不同河水补给形式的河流的径流季节变化特征:

①以雨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与降水量季节变化一致;

②以冰川融水和积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随气温的高低而变化,其中在温带和寒带河流,积雪融水补给形成春讯;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夏季形成汛期;

③湖泊水对河流起调节作用,径流稳定;

④地下水是最稳定的补给形式,与河流水成互补关系;

补充:(1)任何河流都不可能只有一种补给形式。具体看主流,看一般时间。

(2)

基本技能

1、读“地球水体类型及其储量”图,说出地球水体的主要类型。

2、阅读水循环示意图,说出类型、主要环节、意义:

①三种类型中最重要的大循环——海陆

间循环

②比较三种水循环在环节、范围、下垫

面条件的区别、三种循环类型共同具有

的环节。

③使陆地水资源不断得到补充的是

循环。

3、阅读P125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图

①根据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特征,说出河水主要补给类型

②说出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变化特点

③说出以冰川和积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径流量变化特点

④我国西北内陆河流补给类型及冬季断流的原因

我国东北地区河流一年两次补给不同之处

我国东南地区河流补给类型及径流变化

专题14 珍贵的淡水资源

基本知识点

1、水资源概念:主要包括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2、水资源的衡量指标

3、世界水资源的分布

(1)世界水资源最丰富地区:三大热带雨林气候区

(2)严重缺乏地区:非洲北部、南部和东北部;澳大利亚中西部、西亚和中亚、北美洲西南部,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等

(3)径流总量最多的国家、大洲

(4)人均最多的国家、单位面积径流量最多的大洲

4、中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

(1)中国水资源地区分布特点、缺水最严重地区

①特点:不平衡

②调节地区分布不平衡——修建跨流域的引水工程

③缺水最严重地区:黄河、淮河、海河流域

(2)中国水资源的时间分配特点

①特点: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明显

东部季风区的水资源季节变化特点:夏秋两季多,冬春两季少;

西北内陆地区的水资源夏季最多,冬季最少;

②调节水资源时间上的不均衡——建立蓄水工程;

③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的年际变化大于于南方地区

5、水资源危机

(1)概述:水资源危机不仅存在于干旱地区,许多湿润地区也存在;

(2)水资源危机产生的自然、人为原因

(3)中国水资源短缺状况:21世纪我国面临水资源短缺和水质变差的双重危机

①北方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北方社会经济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的主要制约因素

②上海属于水资源总量充沛,但水体污染严重,属于水质型缺水城市

(4)黄河断流的历史:1972年首次断流是中国北方缺水最明显的标志

黄河断流的原因:①自然原因:

径流量小,下游补给少,径流季节和年际变化大,气候干旱化趋势明显

②人为原因

a)用水量激增,水资源供不应求

b)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c)缺乏统一规划和科学管理

基本技能

1、阅读“世界七个水资源总量较多国家的径流资源比较表”,说出世界水资源最丰富国家、人均水资源最多国家.

2、阅读“世界各大洲水资源”表格,说出世界径流量最多的大洲——亚洲;最少——大洋洲;单位面积径流量最多——南美洲。

3、通过分析有关材料,说出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自然原因:华北地区径流量季节、年际变化大,人均径流量少;

人为原因:工农业发展较快,人口增长较快,污染严重,缺少水资源综合利用设施。

从长远的角度考虑,缓解水资源可采取哪些措施?

①努力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和环保意识,节约有限的水资源;②充分发挥价值规律的

调节作用,合理提高水价,严格控制用水;③积极发展和扶持节水型农业,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④加大科技投入,积极开展和推广节水产品,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专题15 海洋

基本知识点

1、洋流概念:海洋表层海水常年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

2、洋流的分类:

按水温划分:暖流:水温高,一般为低纬度流向高纬度。

寒流:水温低,一般为高纬度流向低纬度。

按成因分:风海流、密度流(直布罗陀海峡)、补偿流(秘鲁寒流)

(1)风海流――大气运动和行星风系是洋流运动的主要动力(主要成因类型)

(2)密度流――温度、盐度的不同造成海水的密度差异

从密度小的海区流向密度大的海区

(3)补偿流――某海区海水减少时,相邻海区海水流过来补充

水平补偿流、垂直补偿流(涌升流、下降流)

3、洋流分布模式

①热带、副热带海区--反气旋型

②北半球中高纬海区--气旋型

③南极大陆外围海区――西风漂流

④北印度洋海区--季风洋流(夏季顺时针,冬季逆时针)

4、世界洋流分布

(1)中、低纬度大洋环流(以副热带为中心)—北半球顺时针,南半球逆时针—东岸暖流、

西岸寒流。

(2)北半球中、高纬度大洋环流(以副极地为中心)—北太平洋、北大西洋,逆时针—东

岸寒流、西岸暖流。

(3)北印度洋季风洋流(以赤道为中心)—冬季盛行东北风,海水向西流,逆时针;夏季

盛行西南风,流向相反。

(4)南极绕极环流—西风漂流(南纬30°~60°海域),纬度更高的极地东风漂流。

5、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摩尔曼斯克――北极圈内不冻港(69°N)

②渔场分布

寒暖流交汇——北海道渔场、北海渔场、纽芬兰渔场

涌升流——秘鲁渔场

③海洋污染――加速海区污染物净化;扩大海区的污染范围

④洋流对航海事业的影响——顺流——速度快逆流——速度慢

6、厄尔尼诺现象与拉尼娜现象

正常年份,热带太平洋海区水温存在着西高东低的现象。

(1)厄尔尼诺

①含义:赤道太平洋东部海区水温偏高的现象以及由此引起气候异常的事件。

②成因:东南信风减弱-→南赤道暖流减弱-→秘鲁沿海涌升流减弱

③对气候的影响:

太平洋西部――干旱,台风减少

太平洋东部――暴雨、洪涝灾害,鱼类大量死亡

(2)拉尼娜(La Niňa)

①含义:指太平洋东部海水水温比正常年份还要低的现象。

②对气候的影响:

太平洋西部――暴雨、洪涝灾害,台风增多

太平洋东部――干旱

7、海洋资源包括:海洋生物资源、海洋动力资源、海水化学资源、海底矿产资源、海洋空间资源

(1)、海洋石油资源开发

①世界海底石油、天然气分布:

波斯湾、墨西哥湾、北海、委内瑞拉马拉开波湾、东南亚近海、北冰洋大陆架、几内亚湾、中国近海

②中国近海油气分布:

渤海、南黄海、东海、台湾西部、莺歌海、珠江口、北部湾

(2)其它海底矿产资源

①滨海砂矿――锆石、独居石、金红石、锡矿砂、钙质甲壳砂、石英砂等

②海底热液矿床(多金属软泥)

含金、银、铜、铅、锌等多种金属;分布于海底裂谷、岛弧边缘(1500~3000米)

③锰结核

分布于3500—6000米的大洋底部表层,含有锰、铁、镍、钴、铜等金属元素。

(2)、海洋空间资源开发

①、海洋空间包括:海面、海底、海洋水体、海岸地带

②、开发领域:海洋运输(国际贸易的80%,每年达几十亿吨)、海上工厂、海底光缆、海底仓库、海上宾馆、海洋旅游、填海造陆、海底隧道

(3)海洋权益

①海洋对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意义:交通价值、资源价值、军事价值

②海洋的政治地理空间划分:

领海:宽度——12海里沿海国享有全部主权

专属经济区:领海基线起200海里沿海国对海域内的自然资源享有专属权及其管辖权公海:任何国家对公海都不拥有主权

基本技能:

1、比较《行星风系图》和《世界洋流分布模式图》分析洋流成因,说出洋流类型

2、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说出洋流名称、概括分布规律

①热带和副热带海区②北半球中高纬海区③南半球西风漂流④北印度洋海区

典型例题:

读右边的印度洋洋流分布示意图,

图中北印度洋海区洋流以外圈、内圈两组流向表示

该海区洋流流向的季节变化,形成这种洋流流向季

节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受影响。

读“太平洋洋流示意”图回答:(6分)

1.图中代表洋流①~⑤的数码中,流向箭头与实际不符的是;洋流的形成与东北信风有关的是。

2.位于甲处的世界著名大渔场是

3.该渔场位于( ) A.密度流海域 B.暖寒流交汇海域 C.沉降流海域 D.涌升流海域

4.导致近几十年来甲处渔场某些年份捕获量锐减的主要因素是 ( )

A.环太平洋地震频发 B.厄尔尼诺现象出现

C.沿岸酸雨危害加剧 D.热带风暴肆虐

综合分析题十大重点:

1、八大行星图与相关的行星知识点

2、大气的垂直分层

3、气压带和风带

4、地球的运动(公转、自转、洋流)

5、季风

6、岩石与水循环

7、气候类型的分布和成因

8、锋面系统

9、哥本哈根气候峰会(关注全球变暖)

10、等高线图的判读

高中区域地理(世界地理与地理)复习的一般思路

高中区域地理(世界地理与中国地理)复习的一般 思路 高中地理教育教学内容大体分成三块: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区域地理实际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理论在区域中的实际运用。区域地理复习的一般思路如下: 一、把握区域特征: 主要是掌握区域地理分析的一般方法和思路。一个区域特征包括自然和人文两个部分。复习时一般可这样分析区域: 1、自然特征:位置、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 ⑴位置特征:包括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海陆位置、山河位置等)例如美国本土位于西经75———西经123之间,北纬30——北纬49度之间西接太平洋,东临大西洋,南接墨西哥湾和墨西哥高原,北与加拿大接壤 ⑵地形特征:包括地势特征、地形类型、分布、起伏大小以及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等 例如美国地特征为:地势东西高,中间低;东部为古老低矮的阿巴拉契亚山脉,西部为年轻、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脉、落基山脉等),山脉间有宽广盆地,中部为广阔平坦的平原。 ⑶气候特征:包括气候类型、降水和气温等气候要素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对动植物资源和河流的影响、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等方面。 例如美国气候特征为:气候类型复杂多样,温带大陆性气候广布,地形对气候影响显著、易受寒潮、飓风威胁等 ⑷河流特征:主要从河流的水系特征、水文特征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①水系特征:主要是指河流的流程、流向、水系归属(如太平洋水系等)、河道特征(河谷宽窄、河床的深浅、河流弯曲度)、河网密度(支流多少、河湖间关系)、流域面积、水系排列形式等。 ②水文特征:主要是河流的流量、水位(汛期、枯水期、断流、干涸)、含沙量、结冰情况(有无结冰期、结冰期长短)等。 ③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河流中上游地面起伏大、河流流量大、落差大、水流急的地区,主要开发水能资源;在河流中下流地形平坦、水流平缓、河道宽阔、流量稳定的地区,主要开发内河航运。 2、人文地理特征:主要包括人口、居民、城市、交通、工业、农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 ⑴居民:主要从人种、人口及分布、民族和宗教、文化等方面分析。 ⑵农业:农业结构、地域类型、区位条件、农业生产特点等分析 ⑶工业:主要从工业部门、工业分布特点、区位条件及评价如原料产地、工厂和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技术和交通条件及布局要求)等方面分析。 ⑷城市:主要从城市化水平、城市布局特点、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环境问题等方面分析。

高中地理答题技巧——完整版

高中地理答题技巧总结 一、选择题解题技巧和规律: (一)、选择题的命题规律 1.选择题的命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2.多为单项选择题(如全国卷、天津卷等) 3、多为连题型选择题(一个材料包括多个选择题) 4、选择题内容更加关注社会热点 (二)应试策略 1、沉着冷静,相信自己判断 2、认真审题 3、先易后难,跳过难题或自己认为没有把握的题目,回头再做 4、认真检查,但不要轻易改动答案 (三)应试技巧 1、做到:“三审”,即一审材料(加以引申)、二审题干(画出关键词)、三审选项(找出合理、正确并与材料和题干有关的选项)。 2、读完题组内每一个小题,注意各小题之间的前后提示语,然后再从容做题。 3、仔细分析题干,明确解题条件 例如:北极地区寒风凛冽,考虑到当地所处风带的盛行风向,中国北极科学探险考察站营地建筑的门窗应该避开的朝向是: A、东南方向 B、西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东北方向 答案:D 点拨:题干条件是北极附近盛行风向、门窗避开的朝向。北极附近风带为极地东风带,具体风向为东北风,故门窗应避开东北方向。 4、选项错误的几种情况: (1)因果颠倒(2)前后矛盾(3)表述绝对化(4)概念混淆(5)表述错误或不完整(6)以偏概全,以点带面(7)与题干无关 (四)解题方法介绍 1、直选法:运用学过的知识可以直接选出来,多考察记忆性知识,注意必须看完所有选项再选择。 2、排除法:如果选项罗列地理事物或现象比较多,可以先将选项与题干对照,排除掉明显错误的选项,重点分析剩余选项。 例如:(2005年江苏卷)长期以来,塔里木河流域及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关键是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下列方案合理的是() A.上中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B.人工加速冰川消融,增加河水的补给 C.下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D.上中游和下游地区均衡利用河水 答案:D 点拨:既然全流域要综合治理,部分河段就不应该利用绝大部分河水,故排除了A、C;用人工加速冰川消融来补给河水,不现实,又可以排除B,正确答案为D。 3、优选法:如果选项中有多项合理,但题干中有“最”、“主导”、“第一”等字样时,要选择最合理选项。例如:美国“硅谷”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环境优美 B、交通便利 C、知识技术 D、市场广阔 答案:C 点拨:形成高技术工业区的区位因素包括知识技术、快捷交通、优美的环境,但主导因素是科技发达。 4、转换法:即将条件换成另外一种相同的说法,该说法与选项更直接,利于选择。 例如:一年中太阳直射两次的地区,不会有: A、热带沙漠气候 B、寒流 C、冷锋活动 D、从极地漂来的浮冰 答案:D 点拨:将条件转化为“一年中有两次直射的地区”属于热带地区,不会存在从极地漂来的浮冰。 5、图示法:将比较抽象的内容用直观示意图表示出来,利于选择,如太阳直射点移动、昼夜长短变化等题目。 例如:10月1日,太阳直射点位置和移动方向是: A、北半球,向北移动 B、南半球,向南移动 C、北半球,向南移动 D、南半球,向北移动

地理计算公式整理

地理计算公式整理 1.时区 (1)为了各地交往的方便,将全球经度划分为24个时区,各时区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时区的共用区时。 (2)某经度所在的时区计算: 经度/15度=商……余数。 如果余数小于7.5,所在时区=商数 如果余数大于7.5,所在时区=商数+1 2.区时 (1)时区每差1个区,区时相差1小时,东早(多)西晚(少) 注意:过日界线日期要先加减一天 (2)公式计算: 甲时区-乙时区=甲区时-乙区时 注意:东时区写成正数,西时区写成负数。正负数已经考虑了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差别。 3.地方时 (1)根据太阳照射情况形成的时刻,如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位于昼半球中央)为12点。(地球自转会造成照射情况的变化,地方时就变化) 要求:能在任意形式的日照图上读出特殊地方时(如12点、0点或24点、6点、18点)的分布。 (2)图上计算:

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或1度/4分钟、经度1分/4秒钟),东早(加)西晚(减) 注意:过日界线时日期还要再加(向西)减(向东)一天 (3)公式计算: (甲经度-乙经度)×1小时/15度=甲地方时-乙地方时 注意:东经度写成正数,西经度写成负数。正负经度已经考虑了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差异。 4.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方法 两地之间的太阳高度角的差=两地之间的纬度差 5.日出、日落时刻 (1)地方时、区时计算 (2)日出时刻=(24-昼长)/2 日出时刻=12-昼长/2 (3)日落时刻=24-日出时刻 日落时刻=12+昼长/2 6.正午太阳高度 (1)正午太阳高度是指一天中的最大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2)计算公式(与直射点相比):90度-某地H=直射点纬度与某地纬度的角度差的绝对值 技巧:可以将北纬写成正数,而将南纬写成负数。 (3)计算公式(与任意纬度相比):甲H-乙H=(甲纬度-乙纬度)

高中区域地理中国部分二

区域地理之中国区域地理之自然资源,农业工业发展问题 1、基本特征 ①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齐全。我国是世界资源大国。不仅如此,我国还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矿种比较齐全的国家之一。②人均资源占有量不多,许多资源人均占有量居世界后列。③自然资源形势严峻。由于 2、 (1)水资源:我国是世界上缺水严重的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水”已成为了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造成我国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不是总量不足,而是水资源时空分布的不均衡。 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东多西少。若将“水资源”与人口、耕地面积结合起来看,我国水土资源配合欠佳,缺水最严重的华北地区,耕地占全国的40%,水资源仅占全国的6%,这里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下,河流径流量小,更重要的是人口稠密,耕地广大,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从时间变化看,我国水资源季节变化大,夏秋多、冬春少。 解决水资源不足的主要措施有:①跨流域调水,以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已建或在建的引水工程有: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南水北调等;②兴修水库,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问题。如规模宏大的长江三峡工程和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完成后,都将在防洪、灌溉及水资源调配方面发挥重大作用;③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水污染和浪费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用水紧张的状况。今后我们要加大污水处理力度,发展节水农业,开展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或杜绝水的浪费。 (2)水能资源:水电与火电相比,具有清洁、廉价的特点;而且水力发电是可再生资源,可循环使用。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许多河流在流经阶梯交界处时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蕴藏巨大。我国水能资源蕴藏量达6.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其中长江水系、雅鲁藏布江、黄河中上游和珠江水系尤其丰富,已开发的水电站,大多分布在长江、黄河和珠江的上游。目前,发电量居前的电站有二滩、葛洲坝、龙羊峡等。正在建设的三峡电站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水电站。 3.土地资源(类型多样,比例不当) ①我国主要利用的土地类型有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 ②特点:a我国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b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比重少;c农业用地绝对数量多,人均占有量少;d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异显著。 ③从我国土地资源空间分布看,耕地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平原、盆地及低山丘陵,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的深山区和边远地区及东南山地;草地主要分布在内陆干旱、半干旱高原、山地及青藏高原。 我国土地利用中的核心问题是: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 我国土地利用中的基本原则是: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④问题: 滥砍滥伐森林引起的水土流失;滥垦草原或过度放牧导致的沙漠化;不合理灌溉引起的土壤次生盐碱化;因乱建设滥占耕地导致的大量农田丧失等等。 ⑤对策: 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其他对策:依照政策法令管理;做好开源与节流两项工作;加强土地资源的建设与保护。 4.矿产资源 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1)矿产资源总量大,种类多;(2)分布广泛,相对集中。例如:煤、铁、石油产区以北方居多;有色金属矿则南方居多。相对集中有利于大规模开发,形成重要矿产地,但也造成不同地区间资源流通交换,加重运输负担。(3)伴生矿多、某些重要矿种(例如铁矿)贫矿多、富矿少,增加了开采运输和分选冶炼的难度。(三大伴生矿:四川攀枝花钒钛铁矿、甘肃金昌的镍铜矿、内蒙古白云鄂博的稀土铁矿)(4)矿产资源形势严峻,一方面人均占有量少;另一方面,采富弃贫,滥采滥挖,破坏环境、破坏矿山,浪费严重,利用率低。

高中地理必修三 区域地理核心知识点

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地理核心知识点 区域差异分析 分析区域差异要从分析区域组成要素特征的差异入手,同时注意分析要素间的相互联系。具体分析如下: 1.自然环境因素差异 (1)气候差异的形成 (2)地貌差异的形成 任何地貌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的区域由于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的不同,所经受的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形式及其组合不同,从而导致地貌的区域差异。 (3)河流水文差异的形成 (4)土壤差异的形成:不同区域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因素的差异造成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的差异。

2.人类活动因素差异 人 类 活 动 差异成因具体表现 农 业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 件差异 作物种类、耕作制度、产量等 差异 市场、劳动力、交通、科技、政策 等社会经济条件差异 机械化、生产率、商品率等差 异 工 业 资源、市场、劳动力、科技、交通、 政策等差异 工业类型、规模等差异 人 口 区域耕地、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和经 济状况、科技水平、开发历史、开 放程度等社会条件差异 人口规模、密度、增长速度等 差异 城 市 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交通等 差异 城市形态、数量、规模、发展 水平等差异 交 通 地形、位置、经济、人口等差异 交通方式、线网密度、通达度 等差异 通过对以上因素的分析,确定区域特征差异,分析区域间的不同发展方向和状况。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1.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影响人类活动的地理环境要素 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人类活动的主体结构不同,影响人类活动的地理环境要素也不同,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具体如下所示: 2.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越来越小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水平的提高,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减弱,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减小,表现如下: (1)优势因素的效益放大。 如东北平原地广人稀,土壤肥沃,科技的进步,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耕地优势得到更好发挥。

高中地理答题技巧(完整版)

地理答题技巧 ( 完整版 ) 等高线地形图小专题 1.水库大坝建设选择在河流峡谷处原因:①地处峡谷处,利于筑坝;②有盆地地形,蓄水量大。 2.交通运输线路(铁路、公路)选择某地的理由: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和缓,建设周期短,投资少,施工容易。 3.确定某地为盆地,判断理由:河流向中部汇集,表明地势中间低,四周高。 4.引水工程选择某地原因:该地地势较高,河水可顺地势自流。 5.选择某地为梯田理由:该地地势平缓,坡度较小,在此开垦梯田,既扩大耕地面积,又利于水土保持,达到生态、经 济、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6.登山选择某线路原因:该地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较小,爬坡容易。 海洋资源小专题 1.渔业资源集中分布在温带沿海大陆架海域原因:①大陆架水域,海水较浅,阳光充足,光合作用强盛;② 寒暖流交汇或冬季冷海水上泛,将海底营养物质带至表层;③ 入海河流带来丰富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鱼类饵料充足,易形成大渔场。 2.海底矿产资源分布规律:以及煤、硫、磷等矿产资源① 近岸带的滨海砂矿:砂、贝壳等建筑材料和金属矿产 ③ 海盆:深海锰结核(主要集中于北太平洋) ② 大陆架浅海海底:石油、天然气 盐度和洋流小专题 1.盐度最高的是红海,原因:① 地处副热带海区,降水稀少,蒸发旺盛.②周围是热带沙漠地区,缺少大河注入. 2.盐度最低的是波罗的海原因:① 地处较高纬度,气温低,蒸发弱。②周围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有淡水注入. 3.巴尔喀什湖东咸西淡的原因:①东部:地处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缺少河流注入.②西部:有河流注入,起稀释作用 .③ 中部窄,不利于两边水体交换,造成两侧盐度差异较大。 4.世界表层海水盐度的水平分布规律: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递减。 5.判断某洋流性质为寒(暖)流,判断理由是:温度方面:洋流流经海区温度较同纬度其他海区低(高),方向方面:由较高(低)纬度流向较低(高)纬度。 河流及交通小专题 1.中国南流出境河流境内外名称变化:元江 ---------红河澜沧江---------湄公河怒江 --------- 萨尔温江雅鲁藏布江----- 布拉马普特拉河 2.西欧河流航运价值大的原因:河流水量充沛,水位稳定,含沙量小,无冰期,航运价值大. 3.俄罗斯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航运价值不大的原因:纬度较高,封冻期长,有凌汛现象. 4.极地航路开辟的重要意义:缩短航程,节时节能. 5.我国西南地区水能丰富,主要原因是:① 地处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径流量大;②地处一、二阶梯交界处,河流落 差大。 变式:三峡地区水能丰富,主要原因是:① 地处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径流量大;② 地处二、三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6.南昆铁路建设的意义: 经济意义:① 有利于资源开发和物资输出。②有利于发挥铁路对经济辐射的作用,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③有利于

高中地理计算公式大全

高中地理计算公式大全 1.时区 (1)为了各地交往的方便,将全球经度划分为24个时区,各时区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时区的共用区时。 (2)某经度所在的时区计算: 经度/15度=商……余数。 如果余数小于7.5,所在时区=商数 如果余数大于7.5,所在时区=商数+1 2.区时 (1)时区每差1个区,区时相差1小时,东早(多)西晚(少) 注意:过日界线日期要先加减一天 (2)公式计算: 甲时区-乙时区=甲区时-乙区时 注意:东时区写成正数,西时区写成负数。正负数已经考虑了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差别。 3.地方时 (1)根据太阳照射情况形成的时刻,如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位于昼半球中央)为12点。(地球自转会造成照射情况的变化,地方时就变化)

要求:能在任意形式的日照图上读出特殊地方时(如12点、0点或24点、6点、18点)的分布。 (2)图上计算: 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或1度/4分钟、经度1分/4秒钟),东早(加)西晚(减) 注意:过日界线时日期还要再加(向西)减(向东)一天 (3)公式计算: (甲经度-乙经度)×1小时/15度=甲地方时-乙地方时 注意:东经度写成正数,西经度写成负数。正负经度已经考虑了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差异。 4.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方法 两地之间的太阳高度角的差=两地之间的纬度差 5.日出、日落时刻 (1)地方时、区时计算 (2)日出时刻=(24-昼长)/2 日出时刻=12-昼长/2 (3)日落时刻=24-日出时刻 日落时刻=12+昼长/2

6.正午太阳高度 (1)正午太阳高度是指一天中的最大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2)计算公式(与直射点相比):90度-某地H=直射点纬度与某地纬度的角度差的绝对值 技巧:可以将北纬写成正数,而将南纬写成负数。 (3)计算公式(与任意纬度相比):甲H-乙H=(甲纬度-乙纬度)的绝对值 注意:北纬度写成正数,南纬度写成负数 7.某日(R)太阳直射点的地理纬度位置=23°26′N—R—6月22日*(23°26′*4/365) 说明: (1)此公式只能大致计算一年当中某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2)计算结果若是正值,则为北纬;若为负值,则为南纬; (3)R为某日日期,R-6月22日为该日与6月22日相差的天数,(23°26′*4/365)为太阳直射点一日内移动的纬度距离。(假设其移动是匀速的) 7.极昼极夜的范围=90-太阳直射点的度数

高中区域地理中国地理练习题

中国地理 、选择题 (2014 ·安徽)2013 年12月,安徽省人民政府颁布《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主要规划目标到2020年),从开发内容上将全省划分为农产品主产区、城市化地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下图)。完成1~2 题。 1.图中代表重点生态功能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的分别是() A.Ⅰ、Ⅱ、ⅢB.Ⅰ、Ⅲ、Ⅱ C.Ⅱ、Ⅲ、ⅠD.Ⅲ、Ⅰ、Ⅱ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土地利用方式。生态功能区的生态功能突出,主要分布山地等区域,因此图中Ⅲ为生态功能区;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城市用地比重较小,农业用地比重较大,故图中Ⅰ为城市化地区,Ⅱ为农产品主产区,选项D 正确。

2.三类区域中() A.区间人口迁移主要由Ⅱ区迁往Ⅰ区 B.铁路建设成本Ⅱ区一般大于Ⅲ区 C.商业网点密度Ⅲ区一般大于Ⅰ区 D.承接省外产业转移的主要是Ⅱ区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区域发展状况。安徽城市化速度较快,人口主要由农村迁入城市,即由Ⅱ区迁往Ⅰ区,选项A 正确。铁路建设在山区成本较高,平原地区成本较低,故铁路建设成本Ⅱ区一般小于Ⅲ区,选项B 错误;商业网点密度山区小于平原,农村小于城市,因此Ⅲ区商业网点一般小于Ⅰ区,选项C 错误;承接省外产业转移的是城市地区,即Ⅰ区,选项D 错误。 (2014 ·安徽)1958 年竺可桢在《中国的亚热带》一文中指出:我国亚热带北界接近34°N,即淮河、秦岭、白龙江一线直至104°E;南界横贯台湾中部和雷州半岛南部??。完成3~4 题。 3.我国亚热带在34°N以南、104°E以西分布范围小,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B.地形 C.季风D.海陆外置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气候分布及影响因素。我国34°N 以南、104°E以西大部分为青藏高原,受青藏高原地势影响,形成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因此导致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范围小,选项 B 正确。 4.北半球亚热带在我国分布总体偏南,是因为我国( ) A.冬季气温南高北低

高级高中地理答题思路和技巧总结归纳

高中地理答题思路和技巧总结 一、答题总的原则: 1.在不特殊指明的情况下: (1)回答成因或因素类问题都要往两个大的方面去想:自然原因(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地形、气候[光热水]、河流、土壤、水源、洋流、植被、资源[原料]、能源、土地、气压带 和风带、大气环流等)和人为原因(人口、市场、交通、劳力、技术、政策、资金、工农业 基础、历史)。 (2)回答意义影响类问题时,应当注意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作答。 (3)回答条件分析类问题时,注意应答出有利条件以及不利条件。 2.作答地理综合题: (1)应注意回答的有序性:学会采用分点作答;作答特征描述问题时,学会分阶段描述特征。 (2)作答地理综合题,应注意回答的逻辑性:弄清各点作答的先后顺序;不出现答案中自相矛盾的地方。 二、需熟记的地图 ①各大洲和各主要国家和各主要地形区的经纬网图。 ②世界地形图。注意各主要经纬线经过地形区的地形剖面图。 ③世界气候分布图。④世界海陆轮廓图,包括主要河流、湖泊、海洋、海峡、岛屿、半岛分布图。 ⑤世界洋流分布图。⑥世界自然带分布图。⑦板块构造图。⑧世界各地主要城市及其气候类型。 ⑨世界主要工业区、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农作物分布图。⑩中国各地形区的经纬度。⑾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 ⑿中国地形三个阶梯的分界线、季风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三大自然区的分界线、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的分界线、温度带、干湿地区的分界线。 ⒀各种光照地球图的判读方法。⒁各种等值线图的判读方法。(如等温线、等压线、等降水量线、等高线等) 三、自然地理答题思路 (一)地形(背熟世界及中国各地地形分布及成因。背熟世界板块分布、名称及边界类型。) 1、描述某地的地形特点: 地形组成:主要有什么地形、以什么地形为主(五大类地形) 地势特点:海拔高度、哪里高、哪里低,向哪个方向降低(或地势起伏大或山河相间,山高谷深。)地表状况:起伏大小、平坦或崎岖;是否有流水、风力、冰川地貌发育 地形分布:主要地形区名称、分布方位、伸展方向 判断地形地势的依据:①等高线的分布②河流流向③水系的形状(向心状即盆地,放射状即山地) 2、分析地形成因 ①板块作用形成的地形:板块碰撞、板块张裂 ②内力作用形成的地形:地壳运动抬升(隆起)、凹陷;褶皱、断层(宏观地貌) ③外力作用形成地形:流水、风力、冰川、海浪的侵蚀、堆积作用(微观地貌)分析某区域地形地貌成因: (1)流水的侵蚀:黄土高原地貌、河流峡谷(V形谷如三峡)、瀑布、丹霞地貌(广东)。 (2)三角洲形成的条件:①河流流量及流速、含沙量大小②入海口附近地形条件③海岸地形及沿岸海水运动 (3)水对可溶性岩石(石灰岩)的溶蚀和侵蚀作用:喀斯特地貌(桂、贵、云)。 (4)流水的冲积(堆积或沉积)作用:平原、冲积扇和三角洲和崇明岛(冲积岛) (5)风力的侵蚀作用:风蚀蘑菇、风蚀洼地、风蚀城堡、戈壁、雅丹地貌(新疆)。 (6)风力的沉积作用:沙丘(沙漠)、黄土高原。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国位置、疆域、行政区域 一、中国的地理位置 中国位于北半球、东半球: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亚欧大陆东部,海陆兼备陆域和陆疆。 1.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兼备 2.领土四至:最北53度N 最南4度N 最东135度E 最西73度E 3.经纬跨度:大部分温带,少带热带,没有寒带。采用北京东八区时间 4.陆上疆界:自鸭绿江河口至北仓河口 5.海域和海疆:东临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台湾岛东部太平洋海区,与6周隔海相望 6.中国内海:渤海 二、中国的国土构成 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管辖300万平方千米海域 三、中国的行政区划 省、县、乡三级。省级23个省,5个自冶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2、中国人口和民族 一、我国人口概况 1、人口总数: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3亿 2、人口分布特点:1)东南多,西北少2)平原盆地多,山地、高原少 3、人口特点:基数大;增长快;农业地区多,林牧业地区少;开发旱地多,开发晚地区少;沿江、滨海、沿铁路干线多,交通不便地区少。 二、民族分布特点 1、大杂居中,小聚居 2、汉族遍及全国,集中在东部,中部,少数民族分布在西北、西南、东北 3、中国地形 一、中国地势的特征 1、地形多种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分布,一二级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二三级分界级: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二、中国各有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1.主要山脉 东西走向:天山-阿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东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贺兰山,横断山,台湾山脉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 2、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地势高,面积大,多雪山,冰川,河源

高中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o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 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 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昼夜平分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 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 随纬度的变化 夏至日:由23o26'N 向南北降低 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o26'S 向南北降低 23o26'N 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 离直射点越近高度 随季节的变化 23o26'S 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 越大 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 四: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o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o26' (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o,时间相差1小时,每1o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o-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 (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 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 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 七:区时,地方时的计算 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 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 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

高中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归纳(一) 学法指导

高中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归纳(一)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势起伏状况 3.(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 4.(剖面图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征 ☆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影响降水的因素: 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 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 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 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结冰期:有无、长短 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 1.长度

高中区域地理-中国地理知识结构图

中国地理知识纲要 (结合地图册及教材配套使用) 一中国地理概况 1-位置范围和行政区划 位置:半球、温度带、纬度带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 范围:四至(东南西北),陆地面积、海洋面积。 相邻地理单位:陆上邻国(14),海上邻国(6),邻海(4个),岛屿。 行政区划:行政区划制度(省县乡),34个省级行政区的全称、简称、省会、轮廓。省区之最。2-人口分布和民族特征 人口:人口地理分界线(黑河腾冲一线),人口分布特征(人口分布不均衡,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人口问题(详见必修二)。 民族:民族构成、民族分布特点。主要少数民族分布地区、风俗习惯。 中国自然地理特征

二中国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 中国地形地势总特征(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主演地形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概况和特征。 主要山脉:走向,位置,意义。 地形特征对我国的影响:对气候、对河流、、、 主要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火山——分布地区及成因。 地形地势答题模板:地形:以**为主;地势:**高**低;地貌特点。 2-气候 中国气候总特点: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中国气温特点:夏季——特点及其原因(太阳辐射量、夏季风) 冬季——特点及其原因(太阳辐射量、冬季风) 中国降水特点:时间分布特征、空间分布特征、南北方差异、中国降水量图解读。 中国温度带:主要温度带——分布地区、农业生产特色。 中国干湿区:划分依据、分布地区。 中国雨带:移动规律、移动原因。 主要气象灾害:分类、多发季节、成因、分布特点。 气候特征答题模板:气温特点、降水特点、气温降水的季节差异大小。 3-河流湖泊 基本概念:内外流河、区,水文特征,水系特征,内外流区分界线。

高二区域地理重要知识点梳理

高二区域地理重要知识点梳理 高二地理区域地理知识点1 1、世界三大人种:白色人种(欧洲北美大洋洲非洲背部、亚洲西南部),分布范 围最广;黄色人种(亚洲东部、东南部、北部和美洲部分地区)人数最多,黑色人 种(非洲南部、大洋洲和美国境内);种族无优劣 2、当今世界有200多个国家,面积俄罗斯1707,第二加拿大997,三位中国960,四位美国937;人口最多中国,印度第二,美国第三;按经济发展态势将世界分为 发达国家(20个,主要有美加英法德意日新澳)和发展中国家。区域地理知识点。 3、语言联合国日常用语:阿拉伯语、汉语、英语、法语、俄语和西班牙语,使 用适用范围最广的是英语,使用人数最多的是汉语。 4、中国外交政策:对立自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宗旨维护世界的和平。 高二地理区域地理知识点2 经度与纬度 ①经度:人们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为00经线,也叫本 初子午线,由此向东西各分作1800,以东的1800属于东经,以西的1800属于西经。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 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_半球。 ②纬度:某地的地球半径与北极星之间的夹角,赤道为0°,北极点为90°N, 南极点90°S..赤道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 ③高、中、低纬的划分:0°-30°为低纬,30°-60°为中纬,60°-90°为高 ③高、中、低纬的划分:0°-30°为低纬,30°-(地球仪上某点的纬度就是该点 上北极星的仰角大小) ④大洋中部经线:太平洋──180度经线;大西洋──西经20度经线;印度洋─东 经80度经线;北冰洋─跨360度经度 高二地理区域地理知识点3 1.世界海陆分布:陆地占29%,海洋占71% 2.大陆:亚欧()、非洲、北美、南美、南极、澳大利亚六块大陆

高中地理答题思路集锦

高中地理答题思路集锦 原因(自然、人为) 条件(有利、不利) 影响(正面、负面) 意义(两端、中间) 区位(自然、社会、经济) 效益(经济、社会、环境) 措施(生物、工程、技术) 气候特征(气温、降水、季节组合) 气温特征(季节变化、最冷月均温、年较差、日较差大小) 降水特征(降水总量、雨季长短、季节变化) 地形特征(地形类型、地势起伏) 位置特征(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邻位置) 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生物) ☆分析某地的地形特征: 地形特征包括:①地形类型及其分布:如地形以平原或以山地、丘陵或以高原为主等; ②地势高低起伏:如地势西高东低等; 例如:简述云贵高原地形特征? 喀斯特地形广布,地形崎岖,多山间坝子; 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斜; 又如:简述非洲马达加斯加岛地形特征? 东部分布有呈东北~西南走向山地; 山地东侧地势较陡西侧较缓; 沿海分布着狭窄平原; 又如:各大洲的地形特点? 地形单一:欧洲——平原为主,平原面积占总面积2/3; 地势低平是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300m),地势南北高,中部低; 冰川地形广布; 非洲——高原为主(高原大陆),地面地伏不大; 东部纵贯着巨大的东非裂谷带; 由于高原不高平均海拔低于南极洲和亚洲,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南极洲——海拔最高的大洲(2350m); 大陆冰川广布,冰雪覆盖(冰层厚达2000m),冰层以下地形多样; 分三大地形区:北美洲——南北纵列,西部山地、中部平原、东部低矮的山地与高原; 地势东西高,中部低(西部最高); 冰川地形在大陆北半部广布;

南美洲——西部是南北纵贯的安第斯山脉; 山脉以东平原与高原相间分布; 大洋洲——南北纵列,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 地势低平,地表起伏和缓; 地形复杂:亚洲——地形复杂多样,起伏很大; 高原、山地为主,平原多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 中部高四周低、平均海拔次于南极洲; ☆影响日照时数长短的因素(如重庆市年日照时数仅1200多小时) 1.天气状况: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数长; 2.地势:地势高,日出早,日落晚,日照时数长; 3.昼长; ☆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因素 1.天气状况:晴天云量少,削弱作用小; 2.地势:(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空气密度小),削弱作用小; 3.太阳高度(即纬度):低纬地区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圈的路程短,削弱作用小; ☆影响年太阳辐射总量(太阳能)的因素 1. 大气削弱作用:主要由天气状况(降水多少)决定; 2. 日照时数:主要由天气状况(降水多少)决定; 3. 纬度(即太阳高度); 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大兴安岭~兰州~昆明一线以西以北地区丰富; 最丰富的地区是青藏高原,最贫乏的地区是四川盆地; 例如:为什么青藏高原太阳能最丰富? ①降水少,晴天多,削弱作用小,日照时数长; ②地势高,空气稀薄,削弱作用小; ③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 为什么四川盆地太阳能最贫乏? 因为四川盆地多阴雨云雾天气,削弱作用大,日照时数短; ☆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1.不同纬度地区:低纬度地区气温高,高纬度地区气温低; 2.同一纬度地区:主要考虑下垫面性质,包括 ①地形地势:海拔高,气温低,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 ②海陆位置或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海洋小于陆地,沿海小于内陆; 冬季,海洋大于陆地,沿海大于内陆; ③洋流:暖流对沿岸地区有增温作用,寒流对沿岸地区有降温作用; ④植被状况:夏季有植被的小于裸地,冬季有植被的大于裸地; ⑤天气状况:白天晴天大于阴天,夜晚晴天小于阴天;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各版本教材整合

1. 宇宙中的地球 ★课标: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1)天体系统的级别: (2)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类地行星)、木星、土星(巨行星)、天王星、海王星(远日行星);八大行星物理性质比较 其中小行星带是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3)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在于是目前已知的宇宙中唯一有生物,特别是存在着高智慧生物的天体, 其原因是①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稳定的光照条件、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补干扰; ②地球自身的条件: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适中,原始海洋形成,质量和体积适宜,绿色生命对大气的改造,大气的保温作用 火星是否有生命存在,美国生物圈二号实验 ★课标: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1)太阳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太阳能量的来源是:核聚变反映;其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释放出来。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递减。作用——提供能量、简介塑造地表环境。 3、全球太阳辐射分布和成因 太阳辐射能丰富区:青藏高原区,西北内陆,典型城市 拉萨, 太阳辐射能贫乏区:四川盆地,典型城市成都。 (2)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和耀斑。它们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层和色球层,其活动周期为11年, 它们同步起落体现了太阳活动的周期性。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 ①影响地球气候黑子的数量变化的年周期与降水的年际变化有相关性、——太阳活动与旱涝关系 ②扰乱地球电离层,无线电短波通信受阻 ③干扰地球磁场、 ④产生极光。 ★课标: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3、(1)比较自转公转 方向 周期 角速度 线速度 自转 自西向东 北逆南顺 一个恒星日 一个太阳日 除 两极点外, 都是15°/小时 规律: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纬60°的线速度是赤道线速度的1/2 公转 自西向东 北逆南顺 一个恒星年 回归年 大约1°/天。 大约30km/s 规律:近日点(1月初)较快, 远日点(7月初)较慢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2)晨昏线: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在此线上太阳高度是0度。在太阳直射点上正午太阳高度是90度。

高中地理计算公式大全

高考计算题公式大全 (1)距离计算 ⑴原理:纬度1°的经线长度=111km;赤道上经度1°的纬线长度=111km 任何纬线上,经度1°的间隔=111?cosφkm ⑵运用:首先确定两点间距离与经度还是纬度大致相当,而后确定大约相当于多少经度或纬度,结合上述原理进行计算。 (3)案例:我国的黄河站(78°55ˊΝ,11°56ˊΕ)距离北极多远? 计算方式是:111km/1°×(90°-78°55ˊ)≈1221km (2) 地方时计算 ①计算公式 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经度差/15°×l时 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1°×经度差 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如果所求地方时的某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经度差的计算:两地在O°经线的同侧,则两地的经度数相减;两地在O°经线的两侧,则将两地的经度数相加。 ②计算地方时的步骤:确定两地的经度差;确定两地的地方时差;确定两地的东西方向;代入公式计算。 ③案例:当120°Ε地方时为12点时,60°W的地方时是多少? 计算过程:确定经度差(120°Ε+60°W=180°);确定两地的地方时差 (180°÷15°=12);确定两地的东西方向(120°Ε位于60°W以东);代人公式计算(12-180/15=0)。 (3) 区时计算 ①计算公式 某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士1小时×两地相隔时区数 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如果所求区时的某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时区差的计算:两时区同在东时区或西时区,则大数减去小数;如果一地在东 时区,另一地在西时区,则两时区数相加。 时区数一所在地经度/15。,所得商四舍五入取整数。即为时区数。

高二区域地理中国地理概况测试题

高二地理中国地理概况 组 一、选择题 迹多, 在一个热门帖吧中,点击率和跟帖数非常高的一个帖子是这样的:“湖南人说他名 胜古 北京人就笑了;北京人说他风沙多,内蒙人就笑了;内蒙人说他面积大,“甲人”就笑了;“甲人”说他民族多,“乙人”就笑了;“乙人”说他地势高,西藏人就笑了;西藏人说他文物多, 笑 陕西人就笑了;陕西人说他革命早,江西人就笑了??台湾人说陈水扁想独立,全国人民都 : 了。”读下图回答下列各 题 1.“甲人”笑了,甲指的省级行政单 位是( ) A. a B.b C. c D. d 2.“乙人”笑了,乙指的省级行政单 位是( ) A. a B.b C. c D. d “黑河一腾冲线”又称“胡焕庸线”,是我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 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 。 题 密度的对比线。据此完成下列各 3.从1953 年到2010 年期间() A. 东南半壁人口数呈现出不断减少趋势 B. 西北半壁人口数呈现出不断减少趋势 C. 东南半壁增加的人口数多于西北半壁 D. 西北半壁人口增长速度慢于东南半壁 4.历经80 多年,胡焕庸线揭示的我国人口分布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原因有( ) ①气候等综合自然地理条件没变②城市主要位于东南半壁的格局没变③人口分布重心逐渐 由东南向西北移动④西北半壁经济发展水平一直低于东南半壁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 ①③④ 5.下列措施有助于破解胡焕庸线的是( ) A. 西部地区大力扶持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推进城市化进程 B. 西部地区加大自然保护区面积,区域发展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主 C. 将污染严重的工业逐步由西部地区迁入到东部地区 D. 鼓励西部地区通过提高自然增长率来实现人口增加 。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6.四省中,地处内陆且不与邻国接壤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7.四省中,春分日最先看到日出的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