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殇

殇
殇

今天,又走了一个,剩下的人越来越少,现在,我的身边还有小强,巧玲,慧,但明天,后天呢,都走了吧!这世上恐怕再也没有什么比昼夜交替时候的天空更寂寞了,也没有什么比身边的朋友一个个的被自己送走的时候更落寞了吧!

寝室凌乱了一次又一次,直到最后,只剩下空洞的那个不大的空间里,一个人盘坐在地板中间,头顶的风扇悠悠的吹着,闭着眼睛,空空的心里,脑里不断的出现来到这里的点点滴滴,那些人,那些事,好快,真的好快!

凋谢是真实的,盛开只是一种过去;分别是真实的,回忆的也只能是过去,就是不知道这一次会是暂别还是永别,希望也盼望是前者就好了!

四个人吃完东西瘫坐在学校操场的草地上,一个一罐啤酒,谈天说地,就这样,最后一次了吧。如果还有一年亦或是一个月也好,如果现在还是大一就好了,如果,,,但是,没有这些如果,是的,很无奈,书终要往下读,人终须向前行,终逃不掉一个“散”字,读着的心便也越来越寥落成空,悲戚难掩。有时,难免会悲观的想,人这一生,谁也逃不掉一个“散”字,青春路上,热闹熙攘,成长路上,即便且行且珍惜,也多是渐行渐远,最后,独自上路,便是一生了!

六月,一场考试过后,我们道声“珍重”,甚至一句话也没有就这样离散了。曾经的思怨悲喜,相逢相拥,在这之后,皆成回忆,成为我们今后上路时如影随形的行李背囊,所以,一刻的热闹代表不了一世的繁华,这一刻的相聚相知,代表不了今后的相依相随,这一刻的拥抱惜别代表不了永远的温暖驻守,这一刻,我全力以赴,真情付出,下一刻,道声珍重,是否便是诀别,就交给时光去回答吧!且行且珍惜,才是青春永不变色的基调,散是注定的,我们必须向前,或早或晚,或就是这个六月。我们都必须学会面对一个人上路,去寻找我们的下一站幸福!

散了,朋友还是朋友,有事没事联系的朋友,但如果有一天,朋友在电脑上突然找你

聊天又或是打电话给你,请不要冷冷的回一句“有事吗”回过去,好吗?这样的话,如

果是我,听到之后会很心寒,不知道别人会怎样,至少我会这样,也许,这将意味着又少了一位可以说话的朋友了。

是的,很多地方,可能一辈子都回不去了;有些地方,可能一辈子只能去一次;有些人,偶然相逢,离开时说一声,再见,可能再也不见。不再见,物是,人也是,都在那里,这样想,也挺美!

如果生命是一场旅行,总要走过去才完整,六月,这不是结束,而是刚刚开始,在最美的季节离开,是为了更好的重逢,走过了、路过了、看过了、笑过了、哭过了、疯过了、醉过了,该走了。欣慰过了、开心过了、后悔过了、争吵过了、黯殇过了,终于懂得了,新的旅途也该是时候来了!

要散了又或是已经散了,总有说不尽的话道不尽的情,只想说,我亲爱的朋友,珍重,祝你一路顺风!

那一天知道你要走我们一句话也没有说当午夜的钟声敲痛离别的心门却打不开我深深的沉默那一天送你送到最后我们一句话也没有留当拥挤的月台挤痛送别的人们却挤不

掉我深深的离愁我知道你有千言万语却不肯说出口你知道我好担心我好难过却不敢说出口当你背上行囊卸下那份荣耀我只能让眼泪留在心底面带著微微笑用力的挥挥手祝你路顺风当你踏上月台从此一个人走我只能深深的祝福你深深的祝福你最亲爱的朋友祝你一路顺风

汉朝的皇帝

汉朝的皇帝 高祖刘邦前206年——前193年 汉高祖像平民出身的刘邦文不能书,武不能战,但却利用秦末动乱提供的机遇,成为历史的弄潮儿和幸运儿,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平民皇帝。 惠帝刘盈前194年——前186年 刘邦共有8个儿子,刘盈是其次子,生于秦始皇帝三十六年(前211),属虎,其母吕雉是刘邦的原配夫人。高祖十二年(前195)四月,刘邦病死,五月,17岁的刘盈即位,是为惠帝。“惠”有“仁慈、柔顺”的意思,这个谥号可谓概括了刘盈的一生。从惠帝开始,汉朝皇帝的谥号都加一个“孝”字,如“孝文帝”、“孝武帝”,这是因为汉朝统治者推崇孝道,“以孝治天下”的原故。 惠帝做了7年有名无实的皇帝,在24岁的时候就过早地死去。惠帝死后,吕后又执政八年。这前后15年,是汉王朝从建国到文景之治的过渡时期、奠基时期,在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文帝刘恒前179年——前157年 文帝刘恒无为的有为而治,“废除受孥连坐、诽谤妖言之法,亲耕籍田,除肉刑,免天下田租。是以海内富庶,礼仪大兴,一年断案只数百件,几乎到了刑罚放弃不用的程度”。刘恒在位23年去世。其的伟大功绩就在于废除了秦商鞅以来的“受孥连坐”,这种一家犯罪,邻里数家并罚的野蛮的毫无情理之法,而同时又废除“诽谤妖言”之法,又废除肉刑,这些都是在中国的专制社会是个划时代的进步,刘恒死前要求丧事从简,并缩短守丧日期。这在当时是开先河的,可谓天下数一数二的德君。 景帝刘启前156年——前139年 景帝刘启是文帝长子,母亲窦姬,惠帝七年(前188)生于代地中都(今山西平遥县西南)。在位16年,卒于景帝后三年(前141),谥长信宫灯号“孝景皇帝”。按周代的《谥法解》,“景”是美谥:“由义而济(获得成功)曰景”,“耆(通“嗜”)意大虑(喜欢深思熟虑,善于充分谋划)曰景”,“布义行刚(传播仁义,品德坚强)曰景”。虽有谄媚溢美之意,但还是从几个侧面反映了景帝政治及其个性特征。 汉景帝在西汉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继承和发展了其父汉文帝的事业,与父亲一起开创了“文景之治”;又为儿子刘彻的“汉武盛世”奠定了基础,完成了从文帝到武帝的过渡。 武帝刘彻建元元年(前140)——后元二年(前89 汉武帝刘彻,初名彘,字通,为汉景帝第九子,生于景帝元年(前156)七月七日,属鸡。景帝后三年(前141),他16岁登基继位,在位54年,卒于后元二年(前87),享年70岁。他是中国古代史上在位和享年最长的帝王之一。谥号孝武皇帝,《谥法》说“威强睿德曰武”,就是说:威严、坚强、明智、仁德叫武。 汉武帝像汉武帝刘彻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中最具雄才大略、最杰出的君主之一,在中国历史

东汉皇帝列表及简介 东汉历代皇帝排序顺口溜

东汉皇帝列表及简介东汉历代皇帝排序顺口溜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东汉,又称后汉,是中国古代继秦朝和西汉之后的又一个大一统王朝,由光武帝刘秀建立。王莽为巩固自己的统治而实行了各种改制的政策,导致绿林赤眉起义。绿林军当中,有一位名叫刘秀的将领,实际上是西汉皇帝的远支皇族,在推翻王莽政权的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立下战功的刘秀,既利用了起义军的武装,又善于利用地主豪强的势力,于公元25年建立起自己的统治,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成为汉光武帝。东汉皇帝汉光武帝十分重视维护中央集权的统治,他采取措施削弱功臣的权力,扩大监察机构尚书台的权力;同时取消郡国都尉的设置,以抑制地方军

权。实行精兵简政,组织屯田,兴修水利等措施,并且下令解放奴婢。这些做法使东汉前期出现了政权稳定、经济发展的局面。 第1任:光武帝刘秀25—58年在位34年 刘秀,字文叔,南阳郡蔡阳县人,出生于陈留郡济阳县,东汉王朝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新莽末年,海内分崩,天下大乱,身为一介布衣却有前朝血统的刘秀在家乡乘势起兵。公元25年,刘秀与更始政权公开决裂,于河北鄗南千秋亭登基称帝,为表刘氏重兴之意,仍以“汉”为其国号,史称“东汉”。[2] 经过长达十二年之久的统一战争,刘秀先后平灭了关东、陇右、西蜀等地的割据政权,结束了自新莽末年以来长达近二十年的军阀混战与割据局面。刘秀在位三十三年,大兴儒学、推崇气节,东汉一朝也被后世史家推崇为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的时代。建武

中元二年二月初五日,刘秀在南宫前殿逝世,享年六十二岁。遗诏说:“我无益于百姓,后事都照孝文皇帝制度,务必俭省。刺史、二千石长吏都不要离开自己所在的城邑,不要派官员或通过驿传邮寄唁函吊唁。”刘秀死后,其子刘庄继位,于同年三月初五日,葬刘秀于原陵,上庙号世祖、谥号光武皇帝。 第2任:明帝刘庄58—76年在位18年 汉明帝刘庄,初名刘阳,光武帝刘秀第四子,母光烈皇后阴丽华,东汉第二位皇帝,公元57年―公元75年在位。刘庄初封东海公,后进封东海王。建武十九年,立为皇太子。建武中元二年,即皇帝位。汉明帝即位后,一切遵奉光武制度。汉明帝提倡儒学,注重刑名文法,为政苛察,总揽权柄,权不借下。他严令后妃之家不得封侯与政,对贵戚功臣也多方防范。同时,他也致力消除北匈奴的威胁。永平十六年,命窦固征伐北匈奴。其后,又以班超出使西域,

汉朝皇帝列表,汉

汉朝皇帝列表,汉朝历代皇帝皇后列表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继短暂的秦朝之后出现的朝代,汉朝皇帝列表,汉朝历代皇 帝皇后列表图,皇帝,古时最高统治者的称号,通过汉朝皇帝列表,汉朝历代 皇帝皇后列表图讲述伟大的汉朝历史。 汉朝皇帝列表,汉朝历代皇帝皇后列表 西汉王朝(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始于汉高祖刘邦,终于孺子婴,共12帝。 西汉自高祖刘邦创建以来,使中国一度成为强盛、富饶的大帝国。因此,西汉 王朝被视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中兴。 (1)汉高祖刘邦(前256--前195年) 前206年---前195年在位,汉高祖刘邦,字季,出身农民家庭,陈胜反秦起义,刘邦响应,自称“沛公”,前206年,刘邦攻入咸阳,后又与项羽争天下,经 4年,打败项羽。与前202年建立汉朝,史称“西汉”。刘邦在位12年,死于 前195年,时年62岁。

(2)惠帝刘盈(前211--前188) 前195---188年在位,刘盈,刘邦的儿子,母吕后(雉)。刘盈为人软弱,吕 后专权。在位8年,死于前188年,时年24岁。 (3)吕后吕雉(前241--前180) 前188---前180年在位,吕后,姓吕名雉,刘邦妻子。她是刘邦定天下的得力 助手。刘邦死后,惠帝立,吕后掌权,她手段残忍,野心勃勃。惠帝死后,她 先后选立刘恭,刘弘为帝,自己掌握实权,又大封吕氏家族。她死于前180年,时年62岁。 废帝刘恭BC187年高后吕雉摄政 废帝刘弘BC187年高后吕雉摄政BC187—BC179年摄政8年 (4)文帝刘恒(前202--前157年) 前180---前157年在位,文帝刘恒,刘邦第四子。前202年,吕后死,刘恒即位。即位后削弱诸侯势力,减轻农民赋税,重生产,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

汉服重回汉唐

重回汉唐 文/佚名 (一)落寞沧桑里彷徨 血写的历史,是可以用墨写的谎言来篡改的。 当异族的铁骑袭卷蛮荒的屠戮和血腥浩浩荡荡地横扫过中原大地之后,忠贞便成为殉难者的墓志铭。太多太多堆积如山和阻塞河流的尸体刺痛了生者的眼球,那是生生烙印在心底难以磨灭的印记,然后恐惧与求生的本能就会告诉他们,算了,好死不如赖活着。 尸山白骨满疆场,万死孤城未肯降。寄语路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 开国的帝王需要气吞山河的美誉以供千秋万代的子民世世传颂,他可以砍掉史官的头颅亲手杜撰自己的王朝,是非黑白善恶忠奸任由他随心所欲地涂抹,用金銮殿下紫禁城外中原大地上七千万汉人尚未风干的鲜血! 想要毁灭一个民族,只需改变她的服饰与风俗习惯,一百年便足够。 现今的中国人,大多都知道自己是汉族人,可是当我们看到身份证或户口簿上民族一栏的“汉族”二字时,我们没有任何感觉。我们分不清这个占全国人口总数93.3%,占全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民族除了黄皮肤黑眼睛以外,我们和“外国人”看上去有什么区别。我们上班时西装革履,我们休闲时T恤加身,我们的小资崇拜西欧北美古典高贵与潮流时尚,我们的年轻一代哈韩哈日,我们的传统节日……没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没有自己的节日盛装! 于是除夕变成了晚会节,压岁钱节;元宵变成了汤圆节;清明节变成了扫墓节;端午节变成了粽子节;七夕变成了轻浮的“中国情人节”;中秋节更是成了商家大战的月饼节;重阳节变成了老人节。上巳女儿节已走远,没人记得寒食节冷清萧索的凄凉与庄重,七月鬼节满河的花灯流放也成了奇幻故事里不知所云的瑰丽夜谈。我们只知道西方世界安详美好的平安夜,却不知与圣诞咫尺的冬至节。 汉族女孩不曾接受预示长大成人的笄礼,不懂七夕的乞巧中秋的祭月除夕的听镜,我们羡慕东瀛樱花飞舞的三月初三女儿节,迷信西欧的星座神化,漫无目的地仰望没有几颗星星的夜空,在黑暗中摸索自己的爱情。汉家男儿也结束了用簪的历史,那些史书里温润如玉的君子和传奇里狷狂豪迈的侠士早已作古。大人都教育小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明哲保身才是处世之道,老实人只会吃亏。 (二)血泪风干的绝响 我相信这一切,深谙汉学的清太祖皇太极一定是早就预料到了的。 他知道最有效最残暴的奴役是精神上的奴役,他知道汉民族是有着极其强大包容性的优越民族,游牧民族一旦从马背上下来,就会像盐粒一样迅速溶化在千千万万汉人的海洋中。满族人绝对不能重蹈后金和蒙元的覆辙。为了保留他们子孙后代的民族意识,他们就泯灭我们的民族意识。而作为已经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的统治阶级,他们有能力开创这个新纪元——剔发易服! “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这不是民间的顺口溜,而是一条血淋淋的明文法令!一人不剃杀全家,一家不剃杀全村。这是一段历史课本上不再出现也不可能在出现的汉民族的血泪史——1644~1683三十七年间的屠杀与抗争,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屠江阴,屠昆山,屠常熟,屠嘉兴,屠苏州,屠海宁,屠广州,屠赣州,屠湘潭,屠四川,屠大同,血洗江南岭南,满清三十七年的蛮荒屠戮,使全中国人口总数几乎减半,为的是他们誓死剃掉最后一个汉人头发,换下最后一件汉族的服装的鸿愿。七千万不愿屈服的汉人,或被屠或自尽,就这样殉难在他们誓死捍卫的中原故土。 当我尽可能平静地讲述这段血淋淋的历史时,会有人指责我,你这是极端狭隘的大民族

汉朝历代皇帝简介

汉朝历代皇帝简介 西汉王朝: 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56——前195年),沛郡丰邑人(现在江苏丰县)中阳里人,汉族,字季,原为地痞无赖,后买官当上泗水亭长。他在兄弟四人中排行第三。在秦末农民战争中起义,后趁关中兵少趁虚入。数败于项羽,因为被项羽立为汉王,所以在战胜项羽后建国时,国号定为“汉”,定都洛阳,后迁都长安,登基不久在白登城被匈奴国冒顿单于包围数月,被迫求和。在位后大杀功臣,激起英布谋反并被击成重伤,旋归天。 汉惠帝刘盈(前211年—前188年),西汉第二位皇帝(前194年—前188年),他是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嫡长子,母亲吕雉,在位7年。 汉文帝刘恒(公元前202年—公元前157年),是汉朝的第三位皇帝,公元前180—公元前157年在位。他是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汉惠帝刘盈弟,母薄姬,初被立为代王,建都晋阳。惠帝死后,吕后立非正统的少帝。吕后死,吕产、吕禄企图发动政变夺取帝位。刘恒在周勃、陈平支持下诛灭了诸吕势力,登上皇帝宝座。他在位期间,继续执行与民休息和轻徭薄赋的政策,使得他在位的23年成为汉朝从国家初定走向繁荣昌盛的过渡时期。与汉景帝并列为“文景之治”。 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88—公元前141)景帝刘启是汉文帝刘恒长子,母亲窦姬(窦太后),汉惠帝七年(前188年)生于代地中都(今山西平遥县西南)。公元前157年—公元前141年在位,在位16年,卒于景帝后三年(前141年)终年48岁,谥号“孝景皇帝”。 按周代的《谥法解》,“景”是美谥:“由义而济(获得成功)曰景”,“耆(通“嗜”)意大虑(喜欢深思熟虑,善于充分谋划)曰景”,“布义行刚(传播仁义,品德坚强)曰景”。 虽有谄媚溢美之意,但还是从几个侧面反映了景帝政治及其个性特征。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汉族,出生于长安,幼名刘彘,是汉朝的第五代皇帝。汉武帝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十个儿子、汉文帝刘恒的

汉殇18:我本蛮夷

汉殇(18、我本蛮夷) 乙迷 一、鬻熊家系 史前的中国第一大战——涿鹿战役,九黎族被炎黄联盟击败,蚩尤身首异地,九黎族解体,演变为三苗,继续与北方的羌族和夷族作战。 尧舜禹三代,羌夷联盟一直与三苗激战,传说大禹曾和三苗进行过一场长达两个多月的血战,最终三苗被击溃,永远地退出黄河流域,定居于水网密织的长江之畔。 禹之后文献中再无有关三苗的记载,取而代之的是“蛮”。夏商周三朝,长江流域各族被统称为“南蛮”,梁启超认为,“蛮”是“苗”的转音,因此,三苗是南蛮的一个重要组分。商朝时,长江上游是古蜀国,中游是三苗后裔,下游是百越。长江中游与商王国接壤,商军屡屡攻击蛮族,苗人苦于应付来自中原的征伐,他们一直期待着转机。 终于,转机随着一户芈姓羌人来到南蛮。这户羌人的后代建立起几乎覆盖南半个中国的巨无霸——楚。 楚君的祖先是火神祝融,再上溯可以追踪到黄帝。需要说明的是,祝融可能并非某个人,而是一个司火的上古官名。鉴于那时候职业家族化的特点,历任祝融可能都是父子或兄弟关系。 这里再简要介绍一下姓氏的来源。“姓”拆开来为“女生”,顾名思义,原本用来标记母系遗传,因此古姓如姬、姜、姒、妘等许多都带女字旁。人类从母系社会过渡到父系社会后,姓才由母女相传转为父子相传。人类从诞生一直到走出非洲都是近亲繁殖,直到父系社会时才认识到近亲繁殖的危害,我们的先祖定下规矩:同姓不婚。但这样做又出现另一个问题:上古就那么几个姓,长此以往,同姓的人越来越多,到哪里找异姓人结婚?于是,大家族分家时往往增添新姓。据传黄帝有25子,其中12子被赐新姓,流传后世。否则大家都姓“姬”,怎么婚配? 祝融的姓氏不可考,但他的后裔分为八姓,即己、董、彭、秃、妘、曹、斟、芈等,史称“祝融八姓”。芈姓的始祖是季连,季连的母亲出自羌人强族鬼方的嬇(媿)姓。“芈”字羊形,同“咩”,即羊叫的声音,与“羌”、“姜”相若,都从羊衍生而来。甲骨文记载,殷商经常和鬼方作战,也和芈作战,因此,芈姓肯定出自羌族。 商代,祝融部落作为羌人大族,理所当然受到打击。祝融部落解体,季连(芈姓)的后代四处飘零,“或在中国,或在夷狄,弗能纪其世”。其中一支辗转南下到达丹阳(今湖北丹江口水库淹没区),与南蛮混居,成为祝融后代里的苗

汉殇

汉殇 五万年前,黄白人种共同的男性祖先诞生于地球上。他的具体出生地学者们众说纷纭,有说北非,有说中东,有说南亚,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现在非洲以外90%以上的男性都是他的后裔。他和他的直系后代被今天的人类学家称作走出非洲的第二浪潮。 注意,我所说的黄白人种祖先并非指肤色,而是指他第一个携带黄白人种特异的基因单倍型。黑非洲以外的人类肤色变浅是晚近才发生的事情。东亚与欧洲人携带不同的促黑素受体基因突变,因此肤色变浅最起码是黄白人种三万年前分开后才各自独立发展起来的。欧洲一万三千年前的洞穴岩画中,人的颜色依然比动物要深,可以想象,那时候的欧洲人可能仍是深色皮肤。 六万年前走出非洲的第一浪潮今天被视作棕色人种,包括矮黑人和棕种人,他们外形相似,都有矮小的身材,深褐色的皮肤,扁平的鼻子和高突的眉弓。其中矮黑人主要分布于东南亚,而棕种人则分布于从南亚至澳大利亚再到北美洲的广阔地区。 地球历史告诉我们,非洲是人类和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似乎越晚走出非洲的人种越“先进”。与棕色人种的第一浪潮相比,第二浪潮具有魁梧的身材和高度的文明,从最初的竞争就展现出体能和智力上的优势。因抢地盘而爆发的部落战争很快演化为一边倒的大屠杀,南亚的棕种人被大部消灭,只有一小部分存活下来,他们的后代融入今天的印度人当中。 继南亚之后,黄白人种的祖先又逐渐占领东南亚,随着原始黄白人种的地盘日益扩大,棕色人种的地盘被越挤越小,只能躲避在孤岛和寒冷的冰川附近苟延残喘。 一万八千年前,地球气温降至最低点,正当人类遥望着日益逼近的冰川束手无策时,气温骤然回升,十一万年前开始的沃姆冰期终于在一万二千年前结束,地球气温在短短两三千年间上升十度。冰川融化,海水上涨,人类居住的大陆架整片整片地被海水淹没。赤道附近不再气候宜人,而是炎热不堪,陷入永恒的夏季。于是东迄太平洋,西至印度洋沿岸,各个角落的人们都吹响了北上的号角。人类最后一次大范围的迁徙开始了。 随着我们先祖的北上,棕种人亦被驱赶着向北逃窜,直到有一天,祖先们在华北平原驻足下来,置家立业,棕种人才长歇一口气,结束长达四万年的逃亡生涯,在草原和白山黑水之间过起居无定所的飘泊生活。 现在我们将画面定格于史前的最后时刻,矮黑人已大部灭绝,余部主要存留在三个与世隔离的地方:孟加拉湾东侧的安达曼群岛,日本列岛及库页岛,西藏。矮黑人如今尚有

汉殇17:雅言的渊源

汉殇(17、雅言的渊源) 乙迷 一、雅与夏 公元前1046年,华夏族入主中原,克商立周。 前文介绍过,华代指红,夏本意西。今天,“夏”字已淡出政治舞台,无论“中华民国”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都是“华”而非“夏”,对当下的中国文化而言,“华”远比“夏”重要,但在先秦,情况正好相反,当时华夏简称为夏。周初大封建,被分封的华夏诸侯称作“诸夏”,齐鲁这样封于东方的诸侯称作“东夏”,华夏族的语言被称作“夏言”。不过“夏”很快遭遇挑战,因为我们从远古就已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中”。 从《尚书》和《诗经》的记载看,最早商王朝已被称作“中国”。在中国文化里,“中”占据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中原、中国、中华、中庸、中山(古有中山国,今有中山市,近代还有个孙中山)、中正(蒋介石名)。美国有联邦政府,本朝则是中央政府,我们的最高决策机构叫“党中央”。华夏族引以为荣的“夏”字与“中”严重对立,为与时俱进,周代的统治者将“西”的解释逐渐从“夏”字里去除,“夏”被阐述为“雅、正、大”,夏言亦称作雅言。 夏与雅最初并非一回事。《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雅》是西周贵族所作,因此《大雅》《小雅》又称《大夏》《小夏》,而十五《国风》里的《秦风》是秦人所作,因此“秦风”也称“夏声”,但从没人说秦风是雅音,可见夏与雅本意不同。夏言通俗讲就是西言,即陕西话,而雅言翻译为现代汉语即官场用语,二者在周代能够互换,实因华夏族主政,夏言与雅音重叠变成一回事。 华夏族源于西羌,但华夏语与川藏地区的羌语周代已有较大的区别,因为自黄帝始,晋陕一带的羌族与以山东为根据地的东夷一直在交流。二族联盟攻击黎苗一千年,其后决裂,夏商二朝羌夷兵戎相见又是一千年。另外,东夷的文化比西羌发达,文明的标记首先是文字,甲骨文是东夷商部落的创造;文明的另一标记是金属的使用,殷商有壮观的青铜器,而且“铁”字最早写作“銕”,可见铁器也是东夷的发明。羌夷二族无论战和,羌在文化上都是夷的学生,语言不可避免受到东夷极大的影响。上古时羌语、华夏语和夷语的关系,类似今天的德语、英语和法语。英语可以视作受法语影响极深的德语,同样,华夏语是受夷语影响极大的羌语。 二、诸侯文化 要说清楚华夏语在先秦时期的流变,先要介绍一下周朝的诸侯形势。

汉殇16:东夷的来龙去脉

汉殇(16、东夷的来龙去脉) 乙迷 一、夷越渊源 东夷从哪里来,是个值得玩味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应该搞清楚,东夷的“夷”是什么意思? “夷”的含义众说纷纭,其中一种解释较有启发。《越绝书》解释勾践《维甲令》“习之于夷”说“夷,海也”,说明夷有海的意思,海是平的,后世将夷引申为平,如“夷为平地”。因此,东夷即东海的意思,东海边居住的民族叫做东夷。客观地说,东夷是地名而非族名,单从“东夷”这两个字看不出这个民族的来由。 前面介绍过,中国人都是从东南亚北迁形成,从缅甸北迁的形成华羌和苗瑶,从越南北迁的形成百越,那么东夷究竟属华羌系还是百越系? 我们先来看史书记载,炎帝是传说中第一支从西北游牧到中原的羌族部落,那时候九黎族已经占据中原,东夷早在山东半岛生根发芽,因此东夷不可能源自羌族。至于苗瑶,东夷从黄帝时代就和羌族联盟共同对付黎苗(虽然出力较少),因此也不可能源自苗瑶。答案只剩下一个——百越。 现在的研究表明,东夷文化确实源自百越。东夷文化的两大特征:太阳崇拜和鸟崇拜,与百越毫无二致。商的图腾是玄鸟,并自认玄鸟之后。百越的鸟崇拜还波及通古斯(满族)和朝鲜半岛,因此韩国人自认东夷之后,从鸟崇拜上讲,还是有点谱的。 另外,山东古地名具有明显的越语特征,说明东夷人说的是古越语。越人有三大发明(我评的):水稻、桑蚕和独木舟。越人是全世界最早使用独木舟(可能还有筏)的民族,并发明出一些制作独木舟的石器,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有段石锛,而大型有段石锛在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亦有出土,说明早在龙山文化之前,越人(或最起码越文化)已进入山东半岛。 其实单看地图,也能比较出,应该是越人先到达山东半岛。羌人从缅甸经四川北上陕西几乎就是红军长征走的线路,艰险程度相信受过本朝教育的人都有“深刻体会”,而越人则从北部湾出发,一路沿着海岸线上行,旅途要轻松愉快得多。况且,如果越人是乘坐竹筏或独木舟北上,比起羌人忍受着缺氧的煎熬翻雪山过草地速度不知道要快多少。 对东夷源出百越唯一不利的证据是目前一种极为流行的观点:龙山文化先民的Y染色体单倍型与半坡文化先民一样,都是O3,说明今天汉族主体是龙山文化先民的后代。此观点源于前年发表于《Human Genetic》上的一篇文章,但我不得不说,这一观点是对那篇论文的过度解读。原文中李辉等研究的是山西陶

汉代皇帝年历列表

汉代皇帝年历列表 汉高祖(刘邦)字季(公元前256——前195年),公元前202年——公元前195年在位,共12年。 汉朝开国皇帝终年62岁,葬于长陵。朝代故事:垓下之战、白登之围。 汉惠帝(刘盈)(公元前211——前188年),公元前195年——公元前188年在位,共7年。 高祖长子,高祖死后继位。刘盈为人软弱,吕后专权。病死,终年24岁,葬于安陵。 汉前少帝刘恭(公元前192年——公元前180年),公元前188年——公元前184年在位,共4年。 被吕后所杀,时年12。 汉后少帝刘弘(?——公元前180

年),公元前184年——公元前180年在位,共4年。 原名刘山,曾用名刘义,吕后死后和兄帝梁阳、常山王同时被大臣所杀。 吕后(吕雉)(公元前241年——公元前180年),公元前211年——公元前180年执政,共16年。 高祖皇后,高祖死后执政,病死,终年62岁,葬于高祖长陵的西园(今陕西省咸阳市东35里处)。注吕后并未称帝。 汉文帝(刘恒)(公元前202年——公元前157年),公元前180年登基——公元前157年在位,共23年。 高祖第三子,惠帝死后,吕后立非正统的少帝。吕后死后,周勃等杀死吕产,迎立刘恒为帝病死,终年46岁。葬于霸陵。朝代故事:缇萦救父、文景之治 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88年——公元前141年)。公元前157年——公元前141年在位,共16年。

汉文帝第三子,文帝死后继位,病死,终年48岁,葬于阳陵。朝代故事:文景之治、七国之乱。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在位54年。 汉景帝第三子,景帝死后继位。于巡视途中病死,终年71岁,葬于茂陵。朝代故事:张骞出使西域、独尊儒术、漠北之战、霍去病之死、苏武牧羊、司马迁与史记。 汉昭帝(刘弗陵)(公元前94年——公元前74年),公元前87年——公元前74年在位,共13年。 汉武帝少子,武帝死后继位。病死,终年22岁,葬于平陵。 昌邑王(刘贺)生卒年不祥,在位27日。 汉武帝孙,昭帝侄。昭帝死后无子,由他继位,因淫戏无度,被辅政大臣霍光废黜,后事不祥。 汉宣帝(刘询)(公元前90年——公

【你所不知道的汉帝】汉安帝刘祜

汉安帝刘祜 安帝,名刘祜(公元94-125年4月30日)。章帝孙,刘庆子。殇帝死后继位。在位19年,于南下巡游途中病死,终年32岁。葬于恭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南)。 汉延平元年(106)八月,殇帝不幸早夭。邓太后与她的哥哥车骑将军邓骘密谋,决定迎立清河王刘庆的儿子刘祜。邓骘又去与太傅张禹、司徒徐防等大臣们商议,征得他们的同意,连夜持太后节召刘祜入宫。这一年,刘祜刚满13岁。是为东汉安帝。第二年改年号为“永初”。 第一章汉安帝的生平 一、生平 汉安帝是汉章帝的孙子、当年被废太子清河王刘庆的儿子,母左小娥。106年,他被外戚邓氏拥立为帝,改元永初。 汉安帝即位后,仍由邓太后执政。外戚邓氏吸取窦氏灭亡的教训,联合宦官,袒护族人。永宁元年(120年),立独子刘保为皇太子。 永宁二年(121年),邓太后去世,安帝才亲政。安帝亲政后下令灭了邓氏一族,安帝虽灭邓氏,但是尚未制止妇寺干政的局面。再加上安帝年年不理朝政,沉湎于酒色,导致当时东汉朝政腐败,社会黑暗,奸佞当道,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边患也十分严重。史称安帝之世,全国多地震,水旱蝗灾频繁不断,外有西羌等入侵边境,内有杜琦等领导的长达十多年的农民起义,社会危机日益加深。东汉王朝更进一步衰落。 延光三年(124年),安帝乳母王圣与樊丰、江京共同构陷太子,太子被废为济阴王。延光四年(125年),汉安帝在南巡的途中死于南阳,享年32岁,葬于恭陵。谥号孝安皇帝,庙号恭宗。后阎皇后迎立刘寿子刘懿为帝。刘懿死后,其独子刘保才在宦官的拥戴下登基。 相关整本阅读https://www.wendangku.net/doc/a74992361.html,/ebook/1247423b79563c1ec4da712b.html 二、后妃及子女 皇后阎姬 宫人李氏,由其子汉顺帝追尊为恭愍皇后。 刘保,即汉顺帝。

历代皇后名称及封号大全

历代皇后名称及封号大全 皇太后 名称由来 皇太后huángtàihòu [empressdowager]皇帝的母亲 皇太后是中国古代皇帝法定母亲的尊号。秦有无此称,未见纪载。自西汉起,历代沿称。 【出处】:《汉书·外戚传》:“汉兴,因秦之称号,帝母称皇太后,祖母称太皇太后。” 制度简介 *皇帝以嫡子身份继位的,生母(先帝皇后)在则以嫡母为皇太后、无生母,则以先帝皇后(继任皇后)为皇太后,生母、先帝皇后皆无,则以抚育皇帝的先帝嫔妃为皇太妃,有时也加封为皇太后; *皇帝以庶子继位的,则以生母为皇太后,如果嫡母也在,则并为皇太后,且嫡母皇太后通常位在生母皇太后之上;但是生母身份过于低微的,不能称太后,最多只能被尊为皇太妃。; *皇帝以旁支入继的,以继母(先帝皇后)为皇太后,且须认继母为嫡母。*继位皇帝与先帝同辈、甚至较先帝为尊辈的,则以皇帝本人的法定母亲为皇太后,至於前朝皇后则由继任皇帝恭上徽号,如明朝的懿安皇后和清朝的嘉顺皇后。

*在北魏时期,为了防止外戚干政,实施“母死子贵”制度,后宫女性只要生下皇子,一律被赐死,不论是宫女、嫔妃,甚至是皇后。但幼龄皇子然然需要旁人的呵护,因而出现所谓的保太后(或褓太后),即在新帝登基之後,以新帝之保姆为皇太后。不过母死子贵的制度太过残忍,造成後宫嫔妃人人自危,没有嫔妃愿意生下皇子,因此在北魏中晚期以後不再被严格实施。北魏宫廷中有三种皇太后; *皇帝生母皇帝之保姆——称“保太后”未生下皇子的先帝之皇后编辑本段外戚政治 *在汉朝,皇太后及其家族在政治生活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称为外戚政治。尤其是东汉一朝,在中晚期因皇帝多幼年即位,其生母得以执掌朝政,使的东汉一朝竟先後有六位皇太后临朝称制; *汉章帝皇后;窦皇后 *汉和帝皇后、汉殇帝朝太后;邓绥 *汉安帝皇后;阎姬 *汉顺帝皇后;梁妠 *汉桓帝皇后;窦妙 *汉灵帝皇后、汉後少帝朝太后;何皇后编辑本段临朝称制 同时,在中国有许多皇太后掌握着足以和皇帝匹敌的权力,这些皇太后的代表人物是; *汉高祖皇后、汉惠帝朝太后、汉少帝朝太皇太后;吕雉 *汉文帝皇后、汉景帝朝太后、汉武帝朝太皇太后;窦漪房 *清咸丰帝懿贵妃、同治、光绪两朝太后;慈禧太后。

汉殇15:羌夷恩怨

汉殇( 15、"羌夷恩怨) 乙迷 我第一次注意到东夷是因为韩国人吵着要认东夷做祖先,那时候我对东夷的认识同大多数国人一样浅薄,因此对韩国人的“异常”举动并没有怎么在意。 然而随着对上古历史的钻研,逐渐了解到东夷的背景,我才惊觉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东夷创造出龙山文化和商王朝。龙山文化处于新石器晚期,是华夏文明的直系渊源。商王朝则是国际公认的中国历史的开端。我们教科书里的夏朝仅见于周以后的史书记载,商代甲骨文并无此王朝的只言片语。而且成熟文明的标志主要为文字和金属器具,如果河南二里头文化确属夏朝遗址,一无文字二无大量青铜器,并没有多大意义。另外依据史书记载,克夏的商国无论经济文化还是军事都较夏朝先进,所以即便夏朝存在,也丝毫不影响商的重要性。 龙山文化和商王朝是华夏文明的源头,如果韩国人是东夷的后代,就变成韩国人(的祖先)是华夏文明的缔造者,今天的中国人不过是抢夺或剽窃了华夏文明而已(韩国学者的逻辑)。 好一个釜底抽薪! 如今韩国学者许多让中日震惊的奇谈怪论都基于上面的前提,因此这两节我将简略说明两个问题: 1、"华夷二族的恩恩怨怨。 2、"东夷这个神秘的民族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插一段闲话。不管历史如何,我一直都认为现代韩国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再生父母。中国人都是蜡烛,不点不亮。没有韩国人这么紧巴巴地跑过来抢祖宗,祖宗早被我们扔到阴沟里发霉去了。韩国学者的许多怪论事实上都戳到中国历史的盲点或痛处,好比东夷,没有韩国人热炒,中国有几人知道东夷这个教科书上从未出现过的名词?

一、华羌与百越 一万多年前,冰河时代结束,东南亚的人类开始北上。 进入中国的人类主要有两支,一支从缅甸出发,通过著名的臧彝走廊,进入四川。在四川境内,一群人被长江的滂沱所感染,顺流而下,这群人就是苗瑶民族的祖先。余部继续北上至甘南川北,过起游牧生活,他们自称“羌”,是以古史记载,羌人乃三苗之后。 距今约六千年前,羌族一分为二,东支进入陕西,形成后来的华夏族,西支南下进入青藏高原,此后逐渐形成藏族和缅甸人。当然,这是经典的说法。事实上,华羌二族真正分野要晚至西周。这里有必要先介绍一下“华夏”的本意。华通“花”,花里面最鲜艳最具代表性的是红花,因此华引申为美丽和红色的意思。夏在上古有“西”的意思。周尚赤,源出西羌,因此自称“华夏”,意思就是来自西方崇尚红色的民族。而夏朝尚黑,不可能自称“华”;商尚白,来自东夷,跟“华夏”二字更没关系,而且甲骨文中并没有所谓华夏族的记载。甲骨文里反复提到的氏族只有一个,就是“羌”,因此,周以前只有羌族,没有华夏族。 华夏二字的历史沿革也颇具趣味。红色(华)是中国的吉祥色,民间凡与喜庆相关的全是红色: 春联、爆竹、灯笼、红木家具、新娘的红盖头、红被面,新郎的大红花,本命年穿红腰带、红裤衩,等等。而华夏族入主中原后,夏的意思由“西”逐渐转为“雅、正、大”,但依然赶不上“华”在中国的份量。如今,中国又称“华”或“中华”,“中”与“夏(西)”对立,因此,“夏”已逐渐淡出,不再代指中国。但“华夏”二字依然暗合着今天中国的命运。本朝发端于陕北红军,是周王朝三千年后又一次标准意义上的“华夏”,不过含义略有不同。红色不是代表红花,而是象征鲜血和革命,“夏”既可以理解为西北,也可以理解为西方(苏联)。这样看来,中国接受马列主义并非偶然,而是一种微妙的天道循环。 言归正传,从东南亚北上中国的除缅甸这支外,另一支从越南北上,这就是越(粤)族或“百越”。依拙见,越族是人类历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一支民族。

中国历代帝王世系表1(1)讲解

中国历代帝王世系表 (上古——周) 上古时代 炎帝神农氏 黄帝轩辕氏 少昊金天氏 颛顼高阳氏 帝喾高辛氏 帝挚高辛氏 唐尧放勋 虞舜重华 夏朝(约公元前2146-1675年)共统治466年 建都:安(今山西雯县) 夏始于禹,终于桀,共17帝。夏时,开始出现私有制,氏族社会的 禅让制度走到了尽头,被世袭制取代。社会由原始社会进化到奴隶 制社会。夏朝姒姓。 宗神夏禹姒文命(黄帝的玄孙)在位45年 夏启姒启在位29年 太康在位29年 仲康在位13年 相在位28年 寒浞(亲信,篡权)在位40年 少康在位21年 杼在位17年 槐在位44年 芒在位18年

泄在位21年 不降在位59年 扃在位21年 胤甲(又名廑)在位21年 孔甲在位31年 皋在位11年 发在位11年 夏桀姒履癸在位52年 商朝(约公元前1674—公元前1117年)共统治557年,历三十帝。 建都:朝歌,又名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 庙号/谥号年号姓名在位 商太祖汤子天乙 30年 商代王太乙子以跌 1年 商哀王外丙子胜 2年 商懿王仲壬子庸 4年 商太宗太甲子至 12年 商昭王沃丁子绚 29年 商宣王太庚子辩 25年 商元王雍已子密 13年 商中宗太戊子伷 75年 商孝成王仲丁子庄 11年 商思王外壬子发 15年 商前平王河亶甲子整 9年 商穆王祖乙子藤 19年 商桓王祖辛子旦 16年 商僖王沃甲子逾 5年 商庄王祖丁子新 9年 商顷王南庚子更 6年 商悼王阳甲子和 7年 商世祖盘庚子旬 42年 商章王小辛子颂 3年 商惠王小乙子敛 10年 商高宗武丁子昭 59年 商后平王祖庚子跃 11年 商世宗祖甲子载 33年 商甲宗廪辛子先 4年 商康祖庚丁子嚣 8年 商武祖武乙子瞿 35年 商匡王文丁子托 13年 商德王帝乙子羡 21年 商纣王帝辛子寿 30年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