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本立 道生1

本立 道生1

本立 道生1
本立 道生1

本立道生

虽然对日本的干净和日本民众做事的精细、守秩序有所耳闻,但如果不是亲身经历,你是无法想象这个民族的民众对环境,对工作达到了偏执狂的地步。就这次的游学而言,日本带给我的认知是颠覆性的。

6月7日至13日,从名古屋到京都再到大阪,给我带来四点感受:根植于内心的素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他人着想的善良。

在这个国家,你可以感受到每个人都似乎被一种强大的力量牵引着,或支撑着,向着某个共同的方向前行,在日本的7天时间里,我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直至到参访近江商人,从冢本先生那里得到答案,无论是个人、职员、还是企业以及企业家,都不仅仅是一个个体,都有着一种链接,一种人与人,人与组织、人与社会的链接,这应该是他们将自己是属于这个社会的公有物,这个国家的公有物,这个民族的公有物;都有着一种共性,勤劳、不停的满足客户需求,为他人着想,以为社会创造价值,为他人做贡献为人格理念和价值追求。从参访的企业到普通的民众无时不在体现着这个民族的勤劳、诚信的特质。每个人都遵守着一份操守。我所接触到的无论是乘务人员还是巴士司机、服务生、公司职员、管理者甚或社长,这份素养早已溶进血液,根植于内心,无需提醒也会自觉、自然而然的体现在他们生活、工作当中。他们都洋溢着一份热情,对工作的热情,那种微笑如孩童般真诚而亲切。对细节的追求达到了近乎极致的程度,对工作的态度深入灵魂的热忱。如酒店的侍者(年龄在50岁左右西,装革履打领带),在收盘的过程中,左手托托盘,手掌与托盘接触区有块毛巾,手小臂处还有一块毛巾;叠放的非常整齐、非常干净。客人就餐后,

他会很轻很迅速的把餐具收拾起而不发出一点声响,然后用手掌上的毛巾将就餐区擦一遍,再用小臂处的毛巾再擦一遍,非常干净。整个过程非常的熟练,瞬间完成,同时通知领位员餐位OK(客人就餐由领位员将客人引领到餐位)。而毛巾仍叠的非常整洁。不得不说的就是近江商人冢本社长,现年67岁,作为第四代传人,而他为人行事非常的低调、和善,恪守家训,把自己当作先代事业的管家,而不以社长自居,每日三点半早起工作,其胸襟和勤奋远超一般人所能比。

受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这句话的理解,我们都不难,但是无论是在丰田、柏木工、锅屋、欧姆龙京都太阳之家工厂还是国誉,无不不以培训员工作为作为个人成长和企业发展的源动力,无不以创新、改善发挥员工的智慧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管理活动当中,山田教授分享丰田对员工的培训、教育或教化是作为最值得投资的,尤其是班组长级的技能培训,它是创造和释放员工最大潜能的神器。不得不提的当属欧姆龙京都太阳之家工厂,这里有179名职员,其中143名残疾人,甚至有重度残障员工,在这里你丝毫不觉得他们身体有缺陷,他们那么的乐观、自信的工作,娴熟的操作各种设备,他们以己之能为社会创造财富而自豪。这一切源于“太阳之家”的创立者中村裕先生,他在1965年创立太阳之家时就提倡对残障者提供的不应只是保护,从事工作,自立生活才是最重要的。与欧姆龙的企业理念用我们的工作,提高我们的生活,创造更美好的社会追求相一一致。与欧姆龙共同建立了欧姆龙太阳电机株式会社(如今的欧姆龙京都太阳之家),为实现这一目标,欧姆龙京都太阳之家在工作的环境、设备设计上,他们都努力的自行研发和改善很多的设施来辅助残障人员的工作,非常重视职员能力的培养和开发,并针对每一个的特点进行岗位设计,激励他们进行工作挑战,培养一人多能的技能。在这里给到他们的是一个有创造、有挑战、有价值的工作机会。

日本的干净和守秩序,简直到了可怕的地步。无论是酒店、机场、街道、广场、橱窗、出租车,都一尘不染,出机场时,看到一楼在摆放自助餐,我想看的清楚些,就往窗台处靠靠,只到头撞到玻璃,我才发现窗户原来是有玻璃窗的,就单单说说洗手间的卫生吧,任何一处的洗手间,非常的洁净,无一点点的异味,都有一种淡淡的香味,使用时有鸟鸣声。在参访近江商人,有幸见到了保洁员(应该和奶奶的年龄相差不多),她跪在马桶旁边,用刷子仔细的刷洗马桶的每一点,地面无一点点水渍。洗干净的马桶泛着陶瓷的光泽,原来如厕都可以如此的有艺术。导游一再强调在日本要守秩序,尤其是过马路,我原以为日本马路会很宽,车会很多,结果完全不是那么回事,马路比较窄,车也不多,有的甚至是弄堂,而无论在哪里,只要有红绿灯,无论马路多窄,日本民众都会恪守绿灯行,红灯停的规则。而车辆都会等行人过了路口才会启动,而从没有听到鸣喇叭,非常的安静。虽然每个人都行色匆匆,但在街道上都是列队行进,无论是在便当店、商场、居酒屋还是在公共场所都保持的很安静,低声的交流。听不到大声喧哗、说笑。为他人着想,自觉,不需要有人提醒大家都会遵守这份约定成俗的规则。

每种文化必有其精华,我们只需学习日本优秀的一面,回到企业我计划先从企业文化的教育、教化入手,以企业文化为牵引力,凝聚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其次是推进“5S”,来提升人的素养,创造一个整洁、有序、高效的工作环境。以此建立一个微环境,微循环的生态化企业系统。

已过而立之年,对家庭、家族的责任应该有所担当。虽然现在不是豪门,也非望族,但先祖的训令时刻不敢忘记,承先祖遗志,传承家风。毕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君子好学之道

何谓君子好学?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大意是,“君子不追求饮食的满足,不追求生活的安逸,做事迅速敏捷而言语谨慎,向有道德的人看齐,不断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这样的人可以称得上是好学的人了。” 这一章刻画着孔子心目中的学人君子形象,他生活俭朴,不贪图生活上的安稳舒适;工作勤勉,谨言慎行,如有疑难问题便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请教,并随时接受人家的意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该章同时也向世人传达出君子好学的标准,引领我们后来者不断地摸索思考。 (一)生活与学习 食求饱,居求安,从某个层面看,并不是坏事,它是人正常的生理欲求,但孔子在这里所提倡的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仍然有值得肯定的价值。正如巴金先生说的“人不单是靠吃米活着”,我们不能仅有满足肉体欲望的物质追求,我们的心灵有更高的追求:那就是追求知识,追求自由,追求真、善、美。在“生活”与“学习”的关系问题上,孔子认为:不能两全。原因是:一个贪图饱食终日和生活安逸的人,是不可能潜心刻苦学习、钻研学问的;相反,一个致力于刻苦学习、钻研学问的人,是不会有时间和精力过多顾及饮食是否满足、生活是 否安逸的。联系到我们,学校里太过注重穿着打扮、贪恋美食和沉溺玩乐的学生,学习成绩多不尽人意;而学习成绩特别好 的学生,往往都生活俭朴,甘于学校生活的三点一线,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浮躁社会的诱惑。我们明白不同时期、不同阶段 的目标和重点不同,学生时代,自然是学习的最佳时期,学好知识自然是这一阶段的目标和重点,因此,用于生活上的精力和对于生活上的要求可以少一点。高中又是人生的关键阶段,我们更要舍弃一些享受,摒弃一些习气。 穿着打扮不可太成熟,过于社会化,更不可追逐名牌,效仿明星装扮;吃喝玩乐要适度,远离烟酒,拒绝早恋。只有这样,才可保持身心的清爽,以更昂扬的精神打造自己的未来。 (二)言与行 敏于事慎于言,微言大义,两千多年过去了,这句话仍然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达尔文说:“能够生存下来的物种,不是那些最强壮的,也不是那些最聪明的,而是那些对变化作出快速反应的”,一切责任一切应该做的事要敏捷——马上做,因为没有行动,一切言词都是空洞的。成功的路有千万条,但是有一条路却是每一个成才的人的必经之路,这就是行动,行动胜于一切,今天的事今天做,就要立即行动,凡事推到明天,只会明日复明日,万事成蹉跎。记住只有今天才是我们生命唯一可以把握的一天,只有今天才是我们可以用来超越对 手实现目标的一天。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我们大部分同学怀揣梦想来到牟平一中,我们的人生有规划,有目标,那么开始行动吧。课堂上主动回答,积极参与;有了疑难问题及时请教,举一反三;头脑中有了奇思妙语,立即援笔成文,见证成长、成才。行动起来,坚持下来,梦想就在不远的前方。 君子做人,总是行动在人之前,语言在人之后。沉默是金想必就是源于此吧。谚语说:“语言的伤害比刺刀的伤害更可怕。”谨慎地发表言论是每一个有为青

《学以致其道》同步练习

《<论语>选读》课课练*10《学以致其道》【学生版】一、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来 二、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填代码)并写出活用后的意思 A.名作动 B.名作状 C.名作使动 D.名作意动 E.形作名 F.形作动 G.形作使动 H.形作意动 I.动词作名词 J.动词作使动 三、写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句中义和今义 四、写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类型,并作口头翻译 五、基础知识巩固性训练 1.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 A.百工居肆.以成其事(作坊)耕也,馁.在其中矣(寒冷) B.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不)敏.于事而慎于言(勤快) C.就.有道而正焉(走向,到)贤贤易.色(轻视) D.事君能致.其身(获得)不迁怒,不贰过 ..(同样的错误犯两次) 2.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 A.攻乎异端 ..(邪说)文武之道,未坠.于地(湮没) B.而亦何常师 ..之有(水平平常的老师)抑.与之与(还是) C.其诸 ..异乎人之求之与(大概)切.问而近思(迫切) D.诲.女知之乎(教导)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安全) 3.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君子学以.致其道 A.百工居肆以.成其事B.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C.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D.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4.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A.攻乎.异端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夫子之.求之也C.女为.君子儒古之学者为.己D.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虽.有粟,吾得而食诸5.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②莫不有文武之道焉. ③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④仲尼焉.学? A.①②同,③④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同6.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 A.敏于事而.慎于言B.就有道而.正焉 C.我非生而.知之者D.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7.选出下列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A.莫不有文武之道焉。【没有哪个地方不存在文武之道。】 B.求之与,抑与之与?【是他去求他们呢,还是他给他们呢?】 C.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先生求知的方法,大概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D.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先生何处不学?而且又哪有什么固定不变的老师呢?】8.选出下列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A.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古代求学的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而现在求学的人学习则是为了向别人炫耀。】 B.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皇上喜欢诚信,那么百姓没有谁敢不动用感情。】 C.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做事勤快,说话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来匡正自己。】D.攻乎异端,斯害也已。【要惩治那些杂学邪说,这是一种祸害啊。】 六、名句背诵检测 ⑴百工居肆以成其事,。⑵古之学者为己,。 ⑶耕也,;学也,。 ⑷上好礼,;上好义,;上好信,。 ⑸君子食无求饱,,,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⑹贤贤易色,,事君能致其身,。 ⑺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 ⑻贤者识其大者,。 ⑼,,仁在其中矣。 ⑽,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选读》课课练*10《学以致其道》【教师版】 一、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来 二、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填代码)并写出活用后的意思 A.名作动 B.名作状 C.名作使动 D.名作意动 E.形作名 F.形作动 G.形作使动 H.形作意动 I.动词作名词 J.动词作使动

《君子之学》阅读答案及翻译

君子之学①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②乎心,布③乎四体④,形⑤乎动静⑥;端而言⑦,蠕而动⑧,一可以为法则⑨。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注释 ①选自《荀子劝学》。②箸:同著,牢记。③布:分布。引申为表现④四体:四肢。⑤形:体现。⑥动静:举止。⑦端而言:说话语意精微。端,同喘。⑧蠕而动:比喻举止文雅。蠕,虫子的活动。⑨法则:榜样。 阅读训练 1.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入乎耳,箸乎心②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2.动静的古今义有什么不同? 古义:______;今义:_________ 3.下列句中,则的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A.口耳之间则四寸耳 B.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C.战则请从 D.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 4.本文拿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了_________论证,观点鲜明,论证严密。 5.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箸通著,牢记。②曷通何,怎么。 2.古义:举止。今义:①动作或说话的声音;②(打听或侦察的)情况。 3.A。(A项中的则当只,不过讲;BCD项中的则当就讲。) 4.君子之学小人之学正反对比5.只有像君子那样虚心学习,牢记在心,付诸言行,才能

提高自己的品德和修养。 译文 君子的学习,是听到耳朵里,牢记在心里,表现在形体举止上。(他的)语言是精深的,举止是文雅的,全都可以作为榜样。小人的学习,是从耳朵听进去,却又从口中说了出去。口耳之间仅仅四寸而已,(不牢记,不实践)怎么能美化七尺的身躯(提高自己的品德)呢?

苏教版选修《学以致其道》原文和译文

语文版《论语》选读电子课文 10《论语》选读《学以致其道》注译评 【原文】 子夏曰:“百工居肆(1)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19?7) 【注释】 (1)百工居肆:百工,各行各业的工匠。肆,古代社会制作物品的作坊。 【译文】 子夏说:“各行各业的工匠住在作坊里来完成自己的工作,君子通过学习来撑握道。” 【原文】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14?24) 【译文】 孔子说:“古代的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而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给别人看。” 【原文】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1)在其中矣;学也,禄(2)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15?32) 【注释】 (1)馁:音něi,饥饿。 (2)禄:做官的俸禄。 【译文】 孔子说:“君子只谋求道行道,不谋求衣食。耕田,也常要饿肚子;学习,可以得到俸禄。君子只担心道不能行,不担心贫穷。” 【原文】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1)。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

用情(2)。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3)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13?4) 【注释】 (1)圃:音pǔ,菜地,引申为种菜。 (2)用情:情,情实。以真心实情来对待。 (3)襁:音qiǎng,背婴孩的背篓。 【译文】 樊迟向孔子请教如何种庄稼。孔子说:“我不如老农。”樊迟又请教如何种菜。孔子说:“我不如老菜农。”樊迟退出以后,孔子说:“樊迟真是小人。在上位者只要重视礼,老百姓就不敢不敬畏;在上位者只要重视义,老百姓就不敢不服从;在上位的人只要重视信,老百姓就不敢不用真心实情来对待你。要是做到这样,四面八方的老百姓就会背着自己的小孩来投奔,哪里用得着自己去种庄稼呢?” 【评析】 孔子毫不客气地指责想学种庄稼和种菜的樊迟是小人,可以清楚地看出他的教育思想。他认为,在上位的人哪里需要学习种庄稼、种菜之类的知识,只要重视礼、义、信也就足够了。他培养学生,不是为了以后去种庄稼种菜,而是为了从政为官。在孔子时代,接受教育的人毕竟是少数,劳动者只要有充沛的体力就可以从事农业生产,而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实行统治的知识分子。所以,孔子的教育目的并不是为了培养劳动者。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其相对的合理性。 【原文】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6?13) 【译文】 孔子对子夏说:“你要做君子儒,不要做小人儒。” 【评析】 在本章中,孔子提出了“君子儒”和“小人儒”的区别,要求子夏做君子儒,不要做小人儒。“君大儒”是指地位高贵、通晓礼法,具有理想人格的人;“小人儒”则指地位低贱,不通礼仪,品格平庸的人。 【原文】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1)有道(2)而正(3)焉,可谓好学

《学以致其道》教学案

第十课学以致其道 孔子的有关思想主张 1.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礼的意义在古代甚为广泛,指国与国之间交际的礼节仪式,贵族的冠、婚、丧、祭、飨等典礼,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代,可知也。”(《论语·为政》)似乎周礼是千秋不变的规范。晋国铸了刑鼎,他尖锐地反对,说:“晋其亡乎,失其度矣。” 2.在经济方面,他反对封建的田赋制度而极力维护西周以来的田赋制度。《左传·哀公十一年》:“季氏欲以田赋,使冉有访诸仲尼。……仲尼……私于冉有曰:‘君子之行也,度于礼。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如是则以丘亦足矣。若不度于礼,而贪冒无厌,则虽以田赋,将又不足。且子季孙若欲行尔法,则周公之典在;若欲苟而行,又何妨焉。’” 3.孔子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正名思想。他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种合乎“礼”的等级制度。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 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又问“克己复礼”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5.在伦理思想方面,孔子主张仁。孔子的“仁”的基本精神是教人根据周礼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他的“仁”一般不包括劳动者。孔子说:“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论语·宪问》)曾子以“忠、恕”二字概括“仁”的涵义,是比较接近原意的。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在哲学上,孔子主张天命观。一次,他受到匡人的围困,他说:“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在孔子看来,“天”是宇宙万物无言的主宰者。孔子认为他自己就是秉承天命而说话做事的。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他把恢复周礼看做是自己的历史使命,说:“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论语·子罕》) 7.在教育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

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

[转载]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 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而后行。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 多么伟大呀,圣人之道!洋洋大观,发育万物,继天立极。充足富裕,大的方面有三百,小的方面有三千。都供后人都实践施行。所以说如果不能拥有一定的品德,是行不了圣人之道的。 从第二十六章以下,子思一面赞颂圣人之道,一面也继续阐述中庸之道的发挥问题。 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谓与! 君子恭敬奉持德性,同时好问勤学以致知,使德行和学问到达广大精微的境界,虽然极其高明,依然不偏不倚地遵循中庸之道。温习已知以增进新知,存心敦厚以尊崇礼节。所以在上位时不会骄傲,处于卑贱的地位也不会背叛作乱。当国家政治上轨道时,他的言论可以帮助国家振兴,当国家政治紊乱无道时,他的沉默足以被接受。诗经上说:「既明理又有智慧,以保全其身。」明哲保身就是这个意思吧!

朱子注曰:尊者,恭敬奉持之意。德性者,吾所受于天之正理。道,由也。温,犹燖温之温,谓故学之矣,复时习之也。敦,加厚也。尊德性,所以存心而极乎道体之大也。道问学,所以致知而尽乎道体之细也。二者修德凝道之大端也。不以一毫私意自蔽,不以一毫私欲自累,涵泳乎其所已知。敦笃乎其所已能,此皆存心之属也。析理则不使有毫厘之差,处事则不使有过不及之谬,理义则日知其所未知,节文则日谨其所未谨,此皆致知之属也。盖非存心无以致知,而存心者又不可以不致知。故此五句,大小相资,首尾相应,圣贤所示入德之方,莫详于此,学者宜尽心焉。 这则是强调既尊重固有的德性,又重视问学的积累,要求达到最高境界,又要保持中庸的原则。这里的“致”、“尽”、“极”都是动词,相当于“尽性”之“尽”、“致中和”之“致”。其实,这里的“道”亦为动词,应理解为“尽由之”。从明哲保身等角度看,君子也是需要仁智勇齐修的。 子曰:「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菑及其身者也。」 孔子说:“愚笨的人偏要自以为是,卑贱的人偏爱一意孤行;生在现今的时代,偏要恢复古代的作法,这样的人,灾害将会降临到他的身上。” 此处似乎说应该与时俱进,不能抱残守缺。 故君子之道:本诸身,征诸庶民,考诸三王而不缪,建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学以致其道》(完美整理版)

《学以致其道》 课件教案 0831 0720 : 《<论语>选读》课课练 *10《学以致其道》【学生版】 一、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来 句子通假字本字句子通假字本字 ⑴女为君子儒⑶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 亡 ⑵求之与?⑷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二、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填代码)并写出活用后的意思 A.名作动 B.名作状 C.名作使动 D.名作意动 E.形作名 F.形作动 G.形作使动 H.形作意动 I.动词作名词 J.动词作使动 句子类型活用后意思句子类型活用后意思⑴则四方之民襁负其 ⑶贤贤易色 子而至矣 ⑵贤贤易色 三、写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句中义和今义 句子句中义今义句子句中义今义 ⑴君子学以致其 ⑶夫子至于是邦也 道 ⑵古之学者为己 四、写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类型,并作口头翻译

句子类型句子类型 ⑴君子学以致其道⑷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 ⑵唯小人哉,樊须也!⑸而亦何常师之有 ⑶敏于事而慎于言⑹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五、基础知识巩固性训练 1.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 A.百工居肆以成其事(作坊)耕也,馁在其中矣(寒冷) B.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不)敏于事而慎于言(勤快) C.就有道而正焉(走向,到)贤贤易色(轻视) D.事君能致其身(获得)不迁怒,不贰过(同样的错误犯两次) 2.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 A.攻乎异端(邪说)文武之道,未坠于地(湮没) B.而亦何常师之有(水平平常的老师)抑与之与(还是) C.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大概)切问而近思(迫切) D.诲女知之乎(教导)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安全) 3.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君子学以致其道 A.百工居肆以成其事 B.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C.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D.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4.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A.攻乎异端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夫子之求之也 C.女为君子儒古之学者为己 D.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5.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论语选读》主题3 第10课 学以致其道

第十课学以致其道

1.颜回前521-前481年,春秋末期鲁国人。字子渊,亦称颜渊,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他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以德行著称,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反仁”。不幸早死。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孔门十哲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山东曲阜还有“复圣庙”。 2.樊须姓樊名须,字子迟,亦称樊迟,比孔子小三十六岁,齐国人,一说是鲁国人。他是一个农民,在其未拜孔子为师之前,已在季氏宰冉求处任职。孔子回鲁后樊拜其为师。他求知心切,三次向孔子请教“仁”的学说,还问“知”“崇德、修业、辩惑”等,他有谋略,并具有勇武精神,是孔门弟子中的佼佼者。 樊迟是孔子七十二贤弟子内的重要人物,继承孔子兴办私学,在儒家学派广受推崇的各个朝代享有较高礼遇。唐赠“樊伯”,宋封“益都侯”,明称“先贤樊子”。其重农重稼思想在历史上具有进步意义。

《论语》中的学习始终以致用为纲,以德行为本。“学”是为了修身养性而成为“君子”,君子行“仁”而为政。为了达到学以修身、学以成仁的目的,孔子论述了许多学习之道。 本课主要是关于治学修养方面的论述。孔子认为,君子学习的终极目的是获得道,而要达到道的境界,就要通过学习这种方式来实现。孔子认为一个人有没有学问,学问好不好,不在于他的文化知识怎么样,而在于他能不能实践“孝、忠、信”等传统伦理道德。对待学习,要实事求是,虚心好学,要广泛地学习,踏实地思考。从《论语》中的记载来看,孔子的弟子很多,其中很多人都有专长,通过学习都能出仕为官,并能把学过的东西用于治理国家,而且很有能力,这都说明孔子学以致用的教育是有成效的。

君子之学美其身

君子之学美其身 【原文】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软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人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响矣。(《荀子?劝学篇》) 【译文】 君子学习,从耳朵进,在心里牢记,表现在肢体上(指举止有威仪),体现在动静之间(指行动合乎礼仪)。君子轻轻地说一句话,小小的一个举动,全都可以用来作为他人的法则。小人学习,从耳朵进去,从口中出来(指不求心有所得和用于实践)。口耳之间才四寸距离罢了,哪里能够使自己的七尺之躯具有美好的品德呢?古代求学的人为自己成为君子而学,现在求学的人为取悦别人而学。君子求学是用来美化人的修养的,小人求学是用来把它当作家禽、小牛(取悦他人的)。所以别人不问却告诉别人叫做急躁,问你一个问题却答两个叫做唠叨,急躁是不正确的,唠叨是不正确的,君子应如同声音的回音一样(不多不少)。 曷的解释 hé①<代>什么。《五人墓碑记》:“蹈死不顾,亦~故哉。” ②<代>怎么;为什么。《归去来兮辞》:“寓形宇内复几时,~不委心任去留。” ③<代>通“盍”,何不,为什么不。《诗经?有杕之杜》:“中心好之,~饮食之。” ④<副>岂;难道。《荀子?强国》:“~若是而可以持国乎?” 运斤成风 【原文】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其鼻端(1),若蝇翼,使匠石斲之(2)。匠石运斤成风(3),听而斲之(4),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5)。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斲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6)。’自夫子之死也(7),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庄子去送葬,路过惠子的墓地,回头对跟从者说:“郢都有个人用石灰涂在他的鼻尖上,像苍蝇翅膀(那样薄),让一个叫石的工匠用斧头削掉它。姓石的工匠挥起斧子像一阵风似的,放手砍去,石灰都砍掉了而鼻子一点没受伤。那个郢都人站着面不改色。宋元君听说了这件事,召来姓石的工匠说:…你试着替我砍一下鼻子上的石灰。?姓石的工匠说:…我曾经的确能砍过,不过,我砍的对象已经死了很久了。?自从惠子先生死后,我没有用来对象了,我没有跟自己谈论道理的人了!”

高二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 第十课 学以致其道 学案 Word版含答案

孔子的有关思想主张 1.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礼的意义在古代甚为广泛,指国与国之间交际的礼节仪式,贵族的冠、婚、丧、祭、飨等典礼,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代,可知也。”(《论语·为政》)似乎周礼是千秋不变的规范。晋国铸了刑鼎,他尖锐地反对,说:“晋其亡乎,失其度矣。” 2.在经济方面,他反对封建的田赋制度而极力维护西周以来的田赋制度。《左传·哀公十一年》:“季氏欲以田赋,使冉有访诸仲尼。……仲尼……私于冉有曰:‘君子之行也,度于礼。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如是则以丘亦足矣。若不度于礼,而贪冒无厌,则虽以田赋,将又不足。且子季孙若欲行尔法,则周公之典在;若欲苟而行,又何妨焉。’” 3.孔子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正名思想。他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种合乎“礼”的等级制度。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 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又问“克己复礼”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5.在伦理思想方面,孔子主张仁。孔子的“仁”的基本精神是教人根据周礼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他的“仁”一般不包括劳动者。孔子说:“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论语·宪问》)曾子以“忠、恕”二字概括“仁”的涵义,是比较接近原意的。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019-2020年高二语文《〈论语〉选读》《学以致其道》第二课时教案 语文版

2019-2020年高二语文《〈论语〉选读》《学以致其道》第二课时教案语文 版 教学目标 掌握文言字词 认识孔子所说的“学以致其道”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认识学以致其道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掌握文言字词 认识学以致其道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认识孔子所说的“学以致其道”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课文小结 本章主要是关于治学修养方面的论述。孔子十分注重个人自我学习和提高,围绕这一问题作了大量阐述,包括学习的内容(德、业)、方法、目的、态度等。这些论述,对我们今天的学习,有较大的启示。 二、难点解析 1、古人讲求“进德修业”。从孔子和子夏等人多次谈到的“好学”表现看,他们所说的“学”,侧重于“进德”、“修业”哪一个方面?“樊迟请学稼”,为什么遭到孔子的训斥? 讨论明确: 侧重于“进德”。他们十分强调学习目的:“君子学以致道”;“君子谋道不谋食”,要认为“君子儒”。在他们看来,学习“道”,即能从根本上改变人的境界,引导百姓,成就“文武之道”(实现周礼)。而“修业”主要是技术层面上的,就像“百工”,只能“成其事”,达不到“道”,所以反对樊迟放弃“礼”、“道”的学习去学“稼”这样技术操作层面上的事。过去理解为孔子看不起劳动。孔子论学有两个概念,一是“器”,即把纯粹的知识积累起来;一是“道”,上升到道德、规律层面,他提出“君子不器”,要高层次的学习。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内涵深邃,充满哲学智慧。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讨论明确: 这句话至少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海无涯,知识的探求是无尽的,促使人一生中不断学习,不断追求,永不满足。毛泽东曾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的哲学文章中指出:人类历史就是一个不断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掌握了某一方面规律后,又有更多的未知在等待我们。二是告诉我们正确的学习态度,不懂就是不懂,不要不懂装懂。只有承认自己不懂,才能去追求学习,所以那些人才是真正聪明的人。否则只能停留在“不懂”上。

【高中《论语选读》精品学案】学以致其道(学生版)

十、学以致其道 ㈠梳理积累 班级:学号:姓名: ㈠梳理积累 通假字(写出本字并解释) 1、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2、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3、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实词(解释并指出用法) 1、百工居肆.以成其事() 2、君子学以致.其道() 3、君子忧道.不忧贫() 4、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5、就有道 ...而正.焉。() 6、贤贤易 ...色() 7、敏.于事而慎于言() 8不迁怒,不贰过.() 9、食无求饱.() 10、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11、博学而笃.志() 12、切.问而近.思() 13、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 实词(指出古义和今义) 1、君子学以致 ..其道。() 2、古之学者 ..为己() 3、古之学者为己 ..() 4、无为小人 ..儒() 5、夫子至于 ..是邦也()

虚词(指出意义和用法) 1、君子学以.致其道() 2、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嫁() 3、敏于.事而慎于言() 4、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 5、女为.君子儒() 6、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7、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8、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9、攻乎.异端,斯害也己() 10、吾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11、仲尼焉.学() 12、魏公孙朝问于.子贡曰() 13、莫不有文武之道焉.() 14、夫子焉.不学() 15、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16、博学而.笃志() 固定结构(指明意义) 1、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 ..之与?()特殊句式(指出句式特点) 1、敏于事而慎于言() 2、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 3、子禽问于子贡曰() 4、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5、而亦何常师之有?() 6、小人哉,樊须也!()

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精选资料

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人世间总有人要做事,否则就是圈栏里的猪。这个世上不 做事而能享受丰美大餐的只有两类生物,一为偷偷摸摸的硕鼠, 或者仗着莫名其妙的漏洞中饱私囊,或者靠出卖灵魂以助纣为虐为手段来蝇营狗苟。另一类则为圈养的宠物,依靠优美的身段来挑逗人性的弱点,或者老实巴交的做一头宁死不屈的猪,待得肢体腰板圆润肥硕之时,面对霍霍寒光的刀子发几声惊惧的嘶鸣罢了。或许有人会为其默哀,毕竟那垂死的挣扎同样能够刺的神经 瑟瑟发抖,可惜当观众回想起其平日里贪婪且执着的愚蠢时,又会义愤填膺的骂道: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杀吧,它享的福已然到了极致,是留不得了。 好吃懒做固然为人所不齿,然而一生忙忙碌碌便值得敬服 吗?恐怕最多也就颁发个本本分分的贞节牌坊罢了,甚至于有人 致死都不能觉解一生所为之事,此等人与机器何异?因此君子之行必须不止于此,不仅要终日乾乾,还要学以致道,要知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要明阴阳化生万物滋长的要道,然后在宇宙万物之间找到恰当的人的位置,于此方算智明而行无过矣。 可君子也是在这宇宙场中的一员,也是这社会肌体的一份 子,那么君子也必须承担起同样的社会责任,否则如何存养?或许孔子认为,为官既是存养的法门,可一旦陷入无政府状态,那官本位思想还有生存空间吗?或者说那些还没有成为官员的士子,成天只以道义为念就可以填饱肚皮?虽然按照儒家的观点, 君子是宁愿饿死首阳山也要求得仁誉方可,但那是孔子,他经得起饿,而正常人则未必然,更何况普天之下古往今来也就那么一两个人饿的起罢了。正所谓事急无君子,此理盖如此也。 如此复观子夏之言,盖可推想一二:百工居肆以成其事,此为前提,是君子得以学而致道的生存基石,二者并非矛盾,而是一以贯之的递进关系,君子并非终日悟道,而是在百工基础上有 所觉悟,然后把觉悟的智慧再重新应运到百工之中,这样才可以

国学宝典《论语》:子张第十九原文翻译

国学宝典《论语》:子张第十九原文翻译 子张第十九【原文】 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子夏曰:“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

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子游曰:“丧致乎哀而止。” 子游曰:“吾友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 曾子曰:“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 曾子曰:“吾闻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亲丧乎!” 曾子曰:“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 孟氏使阳肤为士师,问于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 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

高中语文 (《论语》选读)之《学以致其道》课课练

《<论语>选读》课课练 *10《学以致其道》【学生版】 二、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填代码)并写出活用后的意思 A.名作动 B.名作状 C.名作使动 D.名作意动 E.形作名 五、基础知识巩固性训练 1.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 A.百工居肆.以成其事(作坊)耕也,馁.在其中矣(寒冷) B.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不)敏.于事而慎于言(勤快) C.就.有道而正焉(走向,到)贤贤易.色(轻视) D.事君能致.其身(获得)不迁怒,不贰过 ..(同样的错误犯两次)2.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 A.攻乎异端 ..(邪说)文武之道,未坠.于地(湮没) B.而亦何常师 ..之有(水平平常的老师)抑.与之与(还是) C.其诸 ..异乎人之求之与(大概)切.问而近思(迫切) D.诲.女知之乎(教导)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安全)3.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君子学以.致其道 A.百工居肆以.成其事B.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C.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D.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4.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A.攻乎.异端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夫子之.求之也C.女为.君子儒古之学者为.己 D.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5.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②莫不有文武之道焉. ③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④仲尼焉.学? A.①②同,③④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同 6.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 A.敏于事而.慎于言B.就有道而.正焉 C.我非生而.知之者D.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7.选出下列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A.莫不有文武之道焉。【没有哪个地方不存在文武之道。】 B.求之与,抑与之与?【是他去求他们呢,还是他给他们呢?】 C.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先生求知的方法,大概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D.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先生何处不学?而且又哪有什么固定不变的老师呢?】 8.选出下列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A.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古代求学的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而现在求学的人学习则是为了向别人炫耀。】 B.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皇上喜欢诚信,那么百姓没有谁敢不动用感情。】C.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做事勤快,说话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来匡正自己。】 D.攻乎异端,斯害也已。【要惩治那些杂学邪说,这是一种祸害啊。】 六、名句背诵检测 ⑴百工居肆以成其事,。⑵古之学者为己,。 ⑶耕也,;学也,。 ⑷上好礼,;上好义,;上好信,。 ⑸君子食无求饱,,,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⑹贤贤易色,,事君能致其身,。 ⑺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 ⑻贤者识其大者,。 ⑼,,仁在其中矣。 ⑽,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选读》课课练*10《学以致其道》【教师版】 一、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来

君子学以至其道

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各位领导、同事们: 今天是我个人论语每日一讲的最后一讲,所讲述的这句话也刚好做个总结,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百工:各行各业的工匠。 肆:古代社会制作手工制品的作坊。 整句话的意思是:各行各业的工匠在作坊里完成作业,君子通过学习达到其高深的境界。 这句话是子夏说的,也就是卜商,是孔子的著名弟子,七十二贤人之一。在传播儒家学说上,独立形成子夏氏一派,成为孔门弟子中有深远影响的重要人物。他一生中博学笃志,整理和传播古代文献有着杰出的贡献,他更重视躬行实践,讲究道德修养,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为后人留下良好的形象。他晚年西河讲学,离群索居,继承孔子的未竟事业,活到老,学到老。 一般来说,目的不同,需要采用的手段方法也不同。匠人们通过他们的辛勤作业完成工作,君子求道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学习来达成。工匠们需要停留在工坊内生产来完成工作,相对的来说,那个时代的书籍并不多,学习方式需要地与外界沟通联系,比如拜师学艺、相互论道、游学等等,总之是必须走出去来学。 古人已经搞明白了学是什么,学,识也。学习是一个认识的过程,人通过不断地认识和实践达到更深层次的境界,最后实现

明晰真理的目标。认识事物在儒家思想中叫做格物,是儒家八目的基础,《大学》里说“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学识能够开阔人的眼界,解放人的思维,毛主席也曾说:“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通过一年多的学习论语,离得道还差十万八千里,在这里简单谈谈自己的一些收获和想法。 第一,学习古文为我打开了一个新世界。我的大学专业是刑侦学,基本上算是一门现代科学,可以说和古文学搭不上边,如果没有这个学习机会,我想我很难有机会对论语通篇研读了解。我的专业使我懂得一点思辨的方法,也让我在查阅晦涩难懂的资料同时,抱着怀疑的态度思考,没有一味盲从的生搬硬套,从而对一些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略微的发挥,能自己说的就不用人家的。学习的过程中艰辛和愉悦并存,不论是言简意赅的一句话,或是诵读都困难的长篇故事,对我而言都充满了神秘感和挑战性。在我渺小的脑细胞和圣人先贤思想产生摩擦的时候,让我产生了深深的敬畏之心和民族文化自豪感,段不敢狎圣人,侮圣人之言。因为我不是学者,我抱着这样的套路来学习,不论古人说话时的本意是什么,是否不再适用于当下,我都从好的方面去理解分析,我想这也是我学习论语的目的,既然没有资格去批判,那么就换一种角度更好地完善自身。

语文版本-语文-高二-高中语文 《学以致其道》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选修之《论语》

《学以致其道》教学设计 一、导入: 几千年前,一位伟人面对学生教育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相信大家对这位伟人并不陌生,他就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被联合国评为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的孔子,其门下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桃李遍天下,今天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与老先生作一个面对面的交流,聆听他的教诲,学习他的道义。请大家打开课本翻到《学以致其道》这篇文章。 二、解题: 文章标题为“学以致其道”,请一位同学谈谈标题的含义。 (“学”就是学习,“致”就是获得,“道”就是道义,“以”相当于“来”,这样整个标题就是“通过学习来获得他所追求的道”)。什么是“道”?这里有几种解释,你觉得哪种理解比较好:(1)道路(2)途径、规则(规律、规范)(3)道理(学说、真理)(4)技巧(方法)等,(这里应该作道理、道义比较合理)。通过对标题的分析,我们知道这是一篇谈学习问题的文章,对于“学习”,孔子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下面我们一起来读读这篇文章,聆听他那睿智的言语。 三、朗读全文,思考: 1、在这篇文章里涉及的人物有哪些?能否作一个分类? 2、对于“学习”,孔子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谈了关于学习的哪些方面的内容? 四、内容讲析 (一)、解决第一个问题: 人物分类:学生-------------------子夏、樊迟、子贡、子禽、子路 国君、重臣----------鲁哀公、卫公子朝 孔子 (二)、解决第二个问题: 请同学选择其中一则,先朗读,再来谈谈在这则中孔子阐述了对学习的哪些见解?教师顺便对其中的字词作些点拨。 1、第1则19.7、第2则14.24、第5则6.13都是谈学习的目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