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儿童文学信息第29期1-6版

儿童文学信息第29期1-6版

儿童文学信息第29期1-6版
儿童文学信息第29期1-6版

儿童文学信息

Ertongwenxue xinxi

全国师范院校儿童文学研究会主办2013年第10期(总第29期)

主编马筑生编发日期 2013年10月01日

2013年09月13日,贵州省、贵阳市作协等单位举办何伊经儿童文学创作研讨会

全国师范院校儿童文学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马筑生应邀参会并在会上发言筑生摄

本期目录

第一版儿童文学信息

P01 本期目录

P01 马筑生摄题图

P02中国儿童文化研究年度报告》编撰自述:一个学科建设的“野心”

P03 全国少儿出版单位成立反低俗联盟发倡议书P03 《王几何》入选初中教材引发“口水战”

P04杨红樱对话瑞典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EVA女士P04斯坦和他的“鸡皮疙瘩系列”

P05作家曹文轩替童书质量捏把汗

P05“植物大战僵尸”系列图书发行1000万册再揭秘

P05童书可以“残酷”不要低估孩子

P06莫言称写儿童文学是多年梦想

P06熊亮:童书故事的核心是为了让孩子能轻松地理解

P06少儿科普读物热销亦有隐忧

P06宫崎骏东京开退休发布会:我是真的要离开了P07经典童话剧《新白雪公主》即将登陆芜湖

P07华裔作家再获科幻最高奖小说背景为日本文化P07阿根廷儿童作家伊索尔荣获2013年瑞典林德格伦儿童文学奖

P07阿根廷女作家荣获2013年瑞典林德格伦儿童文学奖

P08上海市儿童文学研究推广学会评出2012年度上海儿童文学好作品

P08第四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决赛名单

P08第三届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揭晓

P08《少年儿童故事报》低段拼音版征稿函

P09任溶溶:我的一生就是个童话

P10殷健灵:童书作者要有干净的内心

P11杨红樱:“写童书要有责任感”

P11云南推出“七彩云南儿童文学精品书系”P11开创经营外国童书作家之先河

P12《大英儿童百科全书》引关注

P12国际童书展上海首飞寻找下一个哈利波特

P12朱婕:童书销售“最高点”尚未到来

P12《实用儿童文学教程》出版

P13 《少年文艺》9月阅读指南

第二版全国师范院校儿童文学研究会会史

P15 王泉根教授在全国师范院校儿童文学研究会

第十四届年会上的发学术报告

P18 杜文斌照片一幅

P18 合肥幼专摄影师照片一幅

P19 郑德昌照片一幅

P19 杜文斌照片三幅

P19 李莹照片一幅

P19 马筑生照片三幅

P20 马筑生照片八幅

第三版儿童文学随笔

P21韦苇他们在水一方——记台湾那些热心

热场的儿童文学头目

P22 肖红从川西坝子长出来的儿童文学作家

——马及时

P22 汤素兰亲爱的《儿童文学》——写给儿童文

学创刊50周年

P23翌平武术的联想

P23李利芳杨红樱童话的成功基石

P25 崔昕平梦儿长篇小说《小城故事》:致喧嚣

都市的一封信

P25 《巨人捕手杰克》:童话世界,简单爱

P25 彭懿威尔斯的《隐身人》

P26 张冲请不要越过科普童话创作的底线

P26 王余光儿童阅读应从纸本开始

P26 可可布读奶奶星有感

P26 卢珊珊读《跳舞》有感

第四版儿童文学理论研究

P27 吴其南儿童文学不只是写给儿童的——关

于儿童文学中“双隐含读者”问题的探讨

P28 张国龙新世纪以来中国儿童文学的症结:

“伪儿童本位”与“教育失守”

P29 常立呼唤“个体”的诞生——五四时期童

话理论的“个性”话语

第五版会员童话研究论文选登

P32 马筑生论西南民族民间龙、虎、凤型童话

P34 彭盈盈打开禁忌房子之后——谈谈安房直

子短篇童话中的儿童本位思想

P35 王云燕易懂、明亮、美好——从怀特童话的

接受看儿童文学创作的选题特征

第六版儿童文学作品选登

P36 王代轩三峡流浪儿(小说连载2)

P38 胡巧玲走过春天(小说连载3)

P41 何伊经杜娜娜的开心事(小说连载9)

P43 汪习麟姓“虎”的小花猫

P4 谢好好绵羊咩咩的胡子毛衣

P44 李玉鸽小青蛙的白荷花

P44 方莉想减肥的大象

P45海嫫鸡妈妈和她的孩子们(童话连载8)

P46韦苇童诗作品选(12首)

中国儿童文化研究年度报告》编撰自述:一个学科建设的“野心”

方卫平《中华读书报》( 2013年07月10日 12 版)

《中国儿童文化研究年度报告》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编,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08年起连续出版

方卫平:浙江师范大学教授、儿童文化研究院院长、全国师范院校儿童文学研究会顾问

引题:

我的观察是,中国社会发展到今天,长年来积蓄其中的儿童生存问题已经到达了一个“爆发”的节点。我们的儿童研究应超越一般和泛化的社会道义批判,揭示其内在的成因、症结,并为改善当代儿童的生存提出操作理论层面的对策建议。

中国“儿童学”学科建设

2007年,当我和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的同事们提出《中国儿童文化研究年度报告》系列编撰工作的设想,并开始启动这一工作计划时,我们怀着这样一个“野心”,即尝试通过对于国内儿童文化研究成果的综合梳理与深度考察,为中国当代儿童学的学科建设开辟一条可能的初始路径。与这一设想形成呼应与配合的另一项工作,是2008年5月,在年度报告工作进展期间,我们借《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的“儿童文学与儿童文化研究专栏”推出了儿童学学科建设笔谈,邀请校内外专家就儿童学学科的历史、现状、趋势、建设方向等问题展开学理性的介绍和探讨。2011年11月开始,我们与《中国社会科学报》合作开设了“儿童文化研究”专栏,陆续邀请国内学者围绕儿童学学科建设问题发表了多篇文章,引起了学术界和媒体的关注。今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以《学者呼吁“使儿童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很有必要”》为题发表了专访文章。这几项工作,既是对浙江师范大学原有的儿童文学与儿童文化研究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同时也是想要通过这一研究传统的推进,来与国际范围内持续升温的儿童研究事业形成一种及时的呼应和对接。

我们看到,从20世纪后期到21世纪初,儿童研究作为一门学科在世界范围内的学术地位有了十分明显的提升,尤其是在发达国家,许多院校、机构内设立了儿童研究的专业课程乃至专业系所,同时,这一研究领域的工作也越来越与国家以及地方政策法规层面的工作相关联。《中国儿童文化研究年度报告》的系列工作,很大程度上正是想要在综合当前中国语境下儿童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创造性地编织中国儿童文化研究的总体框架,为儿童学学科体系的当代构建提供一种思路,为儿童学的建设提出一个可供参考的学科框架。我想特别强调这里的“创造性”一词。也就是说,年度报告的工作远不只是像它看上去所做的那样,对每一年度出现的国内儿童文化研究成果加以机械的综合,而是包含了许多创造性的工作,其中,对于各领域研究成果的搜集、选择、取舍、分类、编目、述评等工作,都介入了大量的创造因素。以年度报告的目录形成为例,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完成文献的初步搜集和整理工作之后(这一采集和整理工作本身就包含了我们此前难以想象的巨大艰辛),2007年年底,我和年度报告的编撰者们面对着排满整张大会议桌的年度文献,一次又一次地探讨应该以何种方式清晰、充分、层次分明地呈现这些文献。为此,我们从不同层级的学科分类中一遍遍地清理与儿童研究有关的学科,反复商讨相应的儿童研究分支名

称,最终形成了一个既具有充分的覆盖力、分类标准又相

对统一和合理的儿童研究学科框架。这个框架,实际上也

包含了我们对于当代儿童学学科构架的一种思考。

不过,在我看来,作为一门学科的儿童学本身还有广

狭义之分。广义的儿童学囊括一切以儿童及其生存要素为

对象的研究,这个概念里的“学”字,与英语的“study”

(即研究)形成直接的对应关系。所以,儿童学在当代英语

世界最常见的对位词,便是child study。狭义的儿童学则

是指在独立学科建设的语境下,儿童学学科的基础理论建

设。上面提到的年度报告的编目工作,就是一种针对广义

儿童学学科框架的设计尝试。但在这一过程中,我也越来

越意识到,对于儿童学学科的独立发展来说,主要以这一

学科自身借以立身的基础理论体系建设为目标的狭义儿童

学学科建设,具有另一种或许更为根本的意义。

正是考虑到当代儿童学学科建设本身对于传统儿童研

究的独特意义,近年来,我个人特别关注从狭义的儿童学

范畴来探讨目前的儿童学学科建设问题。这一点也体现在

2012年的《中国儿童文化研究年度报告》工作中。在该年

度报告的“热点聚集”板块,专门设立了“‘儿童学’研

究”的专栏,这种以明确的“儿童学”独立学科意识为出

发点的综合性探讨,是当前儿童学学科建设特别需要的一

项工作,也有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近年国内儿童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就是儿童学的

学科建设问题,其成果突出表现在儿童学学科理论探讨的

显在推进上。在儿童学学科的框架共识内,我们的研究者

们在努力回溯和建构这一学科的历史,努力探讨其可能的

学科架构和理论体系。如此强烈的独立学科意识和自觉的

学科理论建设,在国外的儿童学研究中恰恰很难见到,某

种程度上,我们是在为肇始于西方的儿童学学科做一个空

前系统的理论梳理和进一步的理论建构工作。

我相信,随着国内儿童学探讨的深入和儿童学学科的

进一步发展,在这一学科内部会逐渐形成一些研究者共同

认可的核心概念,这些概念将成为儿童学赖以确立

其独立学科身份的重要依托,也将成为儿童学学科建设的

重要基点。同时,这些在中国儿童学研究的特殊语境下得

到培育的核心概念,有可能影响和反哺国外比较宽泛和松

散的儿童学研究。这也是中国儿童学学科发展的重要契机。

理论探讨推进现实改善。

近年来,关于当代儿童生存与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典

型个案,不断引发公众和全社会的巨大关注和伤痛。从这

个背景上看,《中国儿童文化研究年度报告》固然有一个

明确的学科建设目标,但其最终目的,仍然要落实到对于

儿童生存问题的关切上。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任何儿童研

究的终极关切都不在于有关儿童的任何理论,而是作为人

的儿童。

这一点也是由儿童学自身的学科性质决定的。最早的

儿童学研究是从早期人类学研究中衍生的产物,在19世纪

后期至20世纪初的发展阶段,它主要也被理解为一种人类

科学。这一时期人们对于儿童身心特征及其发展过程的研

究关注,最终指向着对“人”本身的科学理解。这一科学

化的特征在20世纪的儿童学研究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

并被推衍到关于儿童文化、儿童社会生存等一系列新的研

究问题领域,在这一过程中,研究者对儿童的生存现实的

关切态度逐渐超越了中立的科学态度,更进一步体现了对

“人”的关怀。实际上,儿童学的发展在根本上也是这一

关怀的产物。儿童学是一门货真价实的人文学科。

尽管表面上看,儿童研究主要呈现为一种理论的研究,

很多时候,它与儿童生存现实之间的距离乃至隔阂是显而

易见的。但如果我们看得更深入些,就会发现,近一个多

世纪以来,正是这一理论层面的探讨对当代儿童现实生存

的改善产生了重大(某种程度上也是决定性)的影响。在西

方发达国家,儿童的生活现状及其权利问题受到社会的全

面重视和集中关切,主要从20世纪后期以来才日益成为一

种普遍的共识;在这一过程中,儿童所受的各种现实苦难,

才越来越成为我们可以向社会提出的一种文化、政策以及

人道的质问。这其中,除了儿童在当代家庭生活中地位提

升的事实之外,有两件事业对儿童问题的逐渐中心化起到

了决定性的助推作用,一是儿童研究事业,二是儿童权利

运动,两者都在20世纪后期得到了最富成果的发展。当然,

这两者彼此之间是紧密衔接的。

当代儿童研究对于儿童现实问题的作用主要有二。

其一,儿童研究对儿童独立的个体身份、身心特征、生存

权利、文化地位等的强调,对于唤起和强化整个社会付诸

儿童的现实关切而言,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其二,大量

儿童研究的理论成果也为全社会思考和解决儿童问题提供

了重要的资源、思路等,实际上,许多成果本身就是针对

儿童问题而产生的。

在当代儿童研究界,一个大家都看得到的清晰方向是,

儿童研究正在越来越寻求贴近儿童生存的现实状况。20世

纪后期以来,除了儿童发展、儿童权利、儿童福利等一般

化的儿童研究理论和话题之外,许多过去未能受到充分关

注的儿童现实生存问题也被提到了理论批判和学术探讨的

层面上。在专业研究力量的介入下,我们对于一些可见的

儿童生存现实困境———比如儿童虐待问题、儿童情色问

题、儿童安全问题等———的理解,不再仅仅停留在普通

的道义批判层面,而是进入到了对它们的更为全面、细致、

深入的考察和理解中。在西方发达国家,自20世纪末以来,

像儿童虐待、儿童情色、儿童校园欺侮、儿童性侵等现实

话题,都已经发展出相对完整、成熟的一套考察、分析和

表述的话语机制,这些研究成果为家长和教育从业者提供

了有益的指导和借鉴,更为官方相关法律和政策的确定及

实施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在中国,由于整个儿童研究事业的发展滞后,相应的

研究工作还亟待铺展。国内儿童研究总体上远远落后于儿

童生存现实的变化步伐,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当

前儿童研究要做的不仅仅是理论体系的探索和建设,更是

使这些研究真正面向当代儿童的生存问题,并与之尽可能

迅速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中国儿童文化研究年

度报告》自2007年启动编写以来,除了对儿童研究各领域

重要的前沿理论成果进行判断、介绍和述评之外,也关注

到了当下儿童生存的一些重大热点问题,并试图通过组织

一批专业力量对这些问题所涉及的现象、成因、症结、出

路等展开比一般的社会观察更为广泛和深入的述评,来实

践儿童研究工作对于我们理解和解决儿童生存现实真正的

指导意义。

儿童问题的本土研究建构

20世纪中国的儿童研究领域受到国外儿童研究成果的

显在启发和全面影响,这是我们毋须讳言的一个事实。尤

其是在理论资源和研究方法上,来自国外相关领域的研究

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这为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儿童研究事

业的迅速推进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它也同时导致了相关学术研究与本土儿童问题的某种隔阂与脱节。由于政治、文化等层面的显在区别,我们在运用西方儿童研究的一些理论和方法资源分析与阐说中国儿童问题时,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到某种事实上的药不对症。这当然是一切跨文化的研究挪移都会遭遇的问题。但在儿童学领域,由于这一学科的发展本身就处于初始阶段,而远未形成一套相对完整、成熟的理论话语体系,因此,相应研究的这种“不切实际”的危险,就很容易造成本土儿童学研究某种基础性的先天缺陷,这个缺陷将影响到本土儿童学学科的立身基础及其价值实现。

因此,如何使中国的儿童学研究不但具备一种鲜明的现实关切意识,而且能够真正面向本土儿童的生存现实,贴近本土童年的生存境况,从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门径,是我们在从事《中国儿童文化研究年度报告》的工作时一直怀有的想法。除了在基础理论部分凸显这一现实关切意识之外,从报告工作启动伊始就设立了的“热点聚焦”板块,其基本宗旨就在于抓取每一年度中国儿童生存的主要事件与话题,突出本土儿童研究的在地性和接地性。六年来,我们关注的话题包括“流动与留守儿童”、“青少年网络成瘾”、“青少年犯罪”、“儿童食品与用品”、“动漫产业”、“儿童灾后心理危

机干预”、“震后儿童心理危机”、“媒介与儿童发展”、

“青少年流行文化”、“性别教育”、“男孩危机”、“儿

童校园安全”、“校车安全”、“‘虎妈’现象”、“儿

童受虐待”等大量与国内儿童生存现实直接接轨的话题。

这其中有些属于世界范围内儿童生存的公共环境话题,它

们在近年来越来越渗透到了国内儿童的生活环境内部,进

而影响着国内儿童的生存发展;另一些则是集中聚焦近年

受到人们普遍关注的中国童年现实问题,如儿童食品安全

(以当年阜阳儿童“毒奶粉”事件为触发点)、儿童震后心

理危机(以2008年汶川地震灾害为触发点)、儿童校车安全

(以2011年甘肃、江苏等地多起校车事故为触发点)、儿童

虐待(以2012年温岭幼师虐童事件为触发点)等等。在六年

来的年度报告中,关系到中国当代儿童生存的重大事件均

有反映。就此而言,年度报告的工作也是在为当代中国儿

童的生存状况留下了一笔特殊的历史案录。

当然,比笔录更重要的是我们对此发出的声音以及呈

现的思考。在来自域外的理论资源远不足以覆盖、阐说和

解决中国儿童问题的现实之下,我们如何站在研究者的立

场来考察和解剖这些现象,进而就此提出富于现实价值的

建议或对策?这是本土儿童研究的难度所在,也是本土儿童

研究的创造空间所在。

我的观察是,中国社会发展到今天,长年来积蓄其中

的儿童生存问题已经到达了一个“爆发”的节点。这个节

点的到来比域外发达国家晚了几十年乃至近一个世纪,但

从现在的情形来看,它正以一种无可阻扼的态势进入公众

生活的视野。从若干年前已经开始受到一定关注的儿童食

品安全、人身安全问题的不断升级到近期频遭揭露的儿童

性侵事件,毫无疑问,这些事件反映的是我们社会中令人

触目惊心的童年生存问题。但从另一面看,它的被揭露和

受重视的事实,也代表了我们文化的一种进步,它们不应

被理解为一些在当代社会才发生的儿童生存问题,而应被

理解为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但在过去从未受到如此关注的

问题。在认识到这一事实的前提下,我们的儿童研究应该

以研究自身所特有的观察、梳理、分析、思考的优势,超

越一般和泛化的社会道义批判,而进入到上述儿童生存问

题的历史与现实深处,揭示其内在的成因、症结,并为改

善当代儿童的生存提出至少是操作理论层面的具有真值的

对策建议。这也是《中国儿童文化研究年度报告》接下去

将持续加强的一项工作。

【儿童文学消息】

全国少儿出版单位成立反低俗联盟发倡议书

来源:人民日报(北京)

全国少儿出版界同仁:

近年来,我国少儿出版市场繁荣发展,精品力作不断涌现,为丰富少年儿童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部分出版单位急功近利,违规出版,导致一些内容低俗、质量低劣、价格虚高的少儿出版物流入市场,危害了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损害了行业形象,广大家长教师对此反映强烈。为了维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促进少儿出版的繁荣发展,我们今天发起成立全国少儿出版单位反低俗联盟,郑重承诺加强精品力作生产,坚决抵制低俗之风,并向全国出版界发出如下倡议:

一、坚持正确导向,坚守文化责任

少儿出版工作者要把坚持正确出版导向作为出版工作的根本要求,始终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本着对社会负责、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责的态度,自觉做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守护者,坚决抵制具有凶杀暴力、淫秽色情和渲染惊悚内容的作品,坚决抵制少儿出版物的低俗化倾向,在全社会树立新闻出版行业的良好形象。

二、增强文化自觉,打造精品力作

少儿出版要坚持以出版优秀读物作为核心任务,进一步实施精品战略,着力推出更多的优秀少儿出版物。要进一步调整图书出版结构,切实加强原创出版,发现、扶持更多的品牌作家和品牌作品。要与时俱进,不断加强出版的选题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营销创新,杜绝跟风出版,打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精品力作。

三、恪守出版规范,严把出版质量

少儿出版单位要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相关行业规

范,抓好源头,严格执行选题论证制度、三审三校制度,

在选题立项、编辑加工、审读、排版、校对、印制、发行、

营销等各个出版环节建立科学严谨的工作规范,以制度保

证出版物的内容质量、编校质量、设计质量和印制质量。

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对有质量问题的少儿出版物,无条件

收回。坚决杜绝买卖书号行为,坚决抵制低俗之风。

四、坚持以人为本,热心服务读者

少儿出版单位要把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作为出版工

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积极做好少儿出版物出版的同时,

充分运用自身优势做好少儿出版物阅读推广和分级阅读指

导工作,引导少年儿童读好书、好读书。要切实响应中央

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号召,出版更多看得懂、买得

起、传得开的优秀少儿出版物,最大程度满足少年儿童的

阅读需求。

五、抓好岗位培训,提高队伍素质

少儿出版单位要切实履行编辑持证上岗制度,从出版

政策法规、儿童观、教育观、编校技能等方面,切实抓好

经常性的培训工作,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

纪律严,热爱少年儿童,忠诚出版事业,自觉抵制低俗之

风的少儿出版队伍。

全体少儿出版工作者要积极响应号召,从自身做起,

从现在做起,牢记职责,恪尽职守,齐心协力,奋发有为,

为净化少儿出版物市场作出重要贡献。

全国少儿出版单位反低俗联盟

为少儿打造一片心灵净土(短评)

9月16日,中国版协少读工委发起组织全国少儿出版

单位反低俗联盟,并向出版界发出倡议书,郑重承诺加强

精品力作生产,坚决抵制低俗之风。这是非常及时的,也

是令人振奋的。

一本好的少儿读物可以影响少年儿童的一生,一代优

秀的少年儿童必定影响一个国家和民族。因此,少儿出版

事业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关系到千千万万少年儿童的健康

成长,关系到千家万户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

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为少年儿童多出书、出好书,引导少年儿童多读书、

读好书,是出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新闻出版体制

改革向纵深迈进、少儿出版蓬勃发展的今天,少儿出版工

作者更应把坚持正确出版导向作为出版工作的根本要求,

始终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

则。实践证明,只有坚持这项原则,少儿出版才能多出精

品力作,才能赢得小读者和全社会的信任与赞誉。

孩子是小树苗,不是摇钱树。任何出版机构不能为了

赚孩子的钱而提供有损其身心健康的不良出版物。当前,

一些少儿出版物存在着内容低俗、质量低劣、包装豪华、

价格虚高等突出问题,特别是有些少儿出版物含有淫秽色

情、凶杀暴力、恐怖残酷、封建迷信、荒诞离奇和混淆是

非、崇尚金钱、追求享乐、向往奢靡等内容。很明显,这

些出版机构将经济效益凌驾于社会效益之上,唯利是图、

不择手段,不但背离了正确出版导向,而且违规违法,一

定会受到严惩。

政府行政部门和少儿出版单位都要切实负起责任,将

严格监管与严格自律紧密结合起来,共同抵制低俗之风,

努力打造精品力作,不断满足少年儿童精神文化需求,为

广大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打造一片心灵净土。

《王几何》入选初中教材引发“口水战”

来源: 2013年09月10日《华西都市报》华西都市报记者席秦岭摄影吕甲

非名家文章入选教材

网友:对初中生来说太浅显了;

麦家:思想性不应是入选唯一标准

昨日,华西都市报独家报道成都草根作家马及时的作品《王几何》入选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后,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些读者和网友赞扬文章幽默有趣,但也有部分网友表示质疑:像一篇日记,不适合初中生阅读。也有读者提出“文章无思想性,比较浅显,不适合初中生”的观点。

不过,这篇文章在记者采访的几位作家看来,非常有趣,麦家为四川籍作家作品入选教科书感到骄傲。也有文

学评论家认为,人教社选取非名家作品入教材是中国教育

的进步。

观点交锋

无思想性不应入选VS思想性不是唯一标准

网友质疑:文章浅显更像一篇日记

本报全文刊登了《王几何》这篇文章,在网络世界炸

开了锅。一部分网友认为该篇文章写得精彩,但也有一些

声音不认同。

网友TOP杨博说:“这篇课文的主旨是什么?中心思

想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为什么要写

这篇文章?通过这篇文章你读懂了什么?”还有网友认

为,“入小学课本还差不多,浅了些,不适合给初中生

读。”、“相比之下,更像一篇日记”、“像青年文摘里

没头没脑的文章,不觉得有趣”、“这些都是叙述教科选

文里常见的手法,小学生可以学着积累词语,梳理逻辑。

在初中,不晓得是在表达啥。”

成都作家马及时作品《王几何》入选七年级中学语文教材

王几何旧照(前右2为王几何受访者供图)

资深媒体人龚先生:教材文章选取应更加严谨

四川媒体资深编辑龚先生对《王几何》入选人教版教材一事持保留意见。他认为,教材的文章选取应更加严谨,《王几何》的写作虽然幽默生动,但只是白描了一个人的一些片断,显得很简单,缺乏文学性和思想性,更适合在茶余饭后阅读,而不适合放入对思想性要求较高的初中教材中。

龚先生认为,中学生尤其是初中生还处于人生的成长阶段,需要更多有思想性、有文学价值的文章作为营养源源不断地注入到树立个人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之中,而

不只是为了阅读轻松。

作家麦家:文章活泼有趣更重要

昨晚,麦家听闻四川作家马及时的文章《王几何》入

选了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后,非常高兴。“我身为半个

四川人,为四川作家感到自豪!”麦家坦诚地说,他并不

认识马及时,也没看过《王几何》这篇文章。因此,他不

便于对该篇文章本身进行评论。

不过,谈及入选语文教材文章的标准时,麦家认为,

文章能向人们传递人世间真、善、美的情怀是最重要的。

对于初一的孩子来说,文章的思想性不应该成为重要甚至

唯一的标准。硬生生地要强加一些所谓的思想性给孩子们,

这是对孩子们的不尊重,也是对孩子们的不理解。他说,

文章生动、真实、活泼,让人读来感觉有趣和有味最为重

要。

作家曾颖:文章平实幽默适合青少年

“好,好文章!”作家曾颖认真阅读了《王几何》后,

连续赞了几声好!

曾颖说,《王几何》具备亲切、平实、幽默、贴近的

优点。在这篇短短的文字中,既有生动的人物和场景描写,

又有幽默有趣的对话,还有深刻而有冲击力的关于学习方

法和态度的引领,而最让人佩服的是,这一切,都是以讲

故事的方式写出来的,这非常符合青少年的阅读特征。

与麦家的观念一样,曾颖认为,教材选取的标准,内

容应该是真、善、良、美的,而形式则应该有利于展现汉

字和中文之美,文字不需要太过于深奥和艰涩。一篇亲切

生动且没有距离感的文章,可以引领孩子们走向热爱中文

之路。因此,入选教材的文章要让孩子们望之亲切,而不

是望之生畏。

儿童文学理论家郑光中:非名家作品入选是进步

在成都大学教授、全国师范院校儿童文学研究会名誉

理事长郑光中看来,《王几何》这篇文章生动地描绘了一

位有血有肉的几何教师形象,入选教材是编辑理念的巨大

飞跃,他相信孩子们会喜欢上这篇文章。

“对于编辑而言,选择名家有关社会、历史有定性评

价的文章肯定更安全。”郑光中说,出版社选取不算知名

的作家马及时这篇文章风险性更大。不过,他把此事看成

“标志着中国教育思想的一个跨越”的大事。同时,为四

川籍作家入选教材感到骄傲。

作家回应

面对质疑“感谢读者说真话”

昨天,马及时睡醒来后就再没安静过。

一整天,他的手机铃声都不停地响起。北京、厦门等

地的亲朋好友都通过电波向他表达了祝贺。到昨晚7点多,

马及时粗略统计了下,为《王几何》上教材给他打电话或

发短信的上百人。

“华西都市报的影响力太大了!”马及时说,面对洪

水般的反馈,他的心里有些忐忑。其实,亲友们对他的文

章入选教材,多是肯定和赞扬之声。当记者告诉他“网络

上还有些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你这篇文章没思想性,不

适合上教材”时,马及时沉默了,他承认,听到这些评价

后心里头有些不舒服。

过了几分钟后,记者再次致电时,显然马及时已经调

整了自己的情绪。“对于一篇文章,读者有不同的看法也

很正常。”马及时说,很感谢这些读者们讲了真话,也理

解不同的评价。

但马及时不认同“文章一定要有思想性”的观点,他

认为文章贴近生活最重要,他反问记者:“为什么每篇文

章都要有思想性?”

杨红樱对话瑞典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EVA女士

来源:新浪读书

2013年08月29日,由山东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明天出版社[微博]主办的“国际阅读视野中的中国当代童书”对话研讨活动在第20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山东展馆举行。瑞典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EVA女士和中国著名童书作家杨红樱[微博]女士作为嘉宾出席了此次对话研讨活动,并围绕中瑞两国童书创作及出版现状、优秀童书的评价尺度、两国儿童阅读推广活动的成功经验以及中国童书在世界上的影响力等话题深入地交换了意见。中国新闻出版网的执行主编杨为民先生担任了

此次活动的主持人。

参加此次活动的众多出版界人士和媒体记者均认为,

这次对谈激发了中国出版人对中国童书出版业的全新思

考,也会促使中国童书作家和出版人进一步完善对优秀童

书的考量标准。现场的读者朋友们也纷纷表示,这次活动

帮助他们开阔了童书出版的国际视野,希望今后可以多读

到像《笑猫日记》一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童书。

山东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强先生高度肯定

了此次对话研讨活动的价值,认为这次活动是山东出版集

团在全面加强国际文化交流、落实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提出的“走出去”战略目标的又一次有益尝试。

随着国际出版交流活动的日益密切,中国当代优秀童

书正在赢得越来越多来自国外出版商和读者的关注,以杨

红樱女士为代表的中国当代童书作家也越来越具有国际影

响力。面临世界出版业的高速发展,中国童书出版迎来新

一轮的机遇和挑战,值得世人期待。

斯坦和他的“鸡皮疙瘩系列”

来源:中国作家网

美国作家R.L。斯坦的“鸡皮疙瘩系列”,在全世界一共狂销了3.5亿册!

这该是怎样一种情形呢,想象不出来吧?艾莉森·卢里在《永远的男孩女孩:从灰姑娘到哈利·波特》里描述说:“在我们当地我最喜欢的一家书店里,儿童平装书的架子上大部分空间都给了以创作恐怖小说‘鸡皮疙瘩系列’而著名的R.L。斯坦。”

“鸡皮疙瘩系列”说白了,就是鬼故事。当然,这个“鬼”,是一个广义上的“鬼”,它可以是一个幽灵、一个妖怪或是某一种邪恶的超自然力量。

世界上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听鬼故事。

被誉为“当代恐怖小说之王”的美国作家斯蒂芬·金就说过:不论是谁,只要拿起一本恐怖小说就回归到了孩子。读恐怖小说没有什么不好的,因为它不但表达了我们潜意识中的某种不安,满足了我们对神秘、未知的好奇心,还让我们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

《一罐魔血》是“鸡皮疙瘩系列”里一个极有代表性的故事——

伊凡是个12岁男孩,一天,妈妈把他和他的狗特里格丢在凯瑟琳姑婆家就走了,他要一个人和聋了20年的姑婆,还有她那只名叫萨拉白的黑猫住上两个星期。他一点都不

喜欢这个拥有很多魔法书的古怪姑婆。

不过很快,伊凡就和一个名叫安迪的女孩成了好朋友,

两人在一家玩具店买了一罐“魔血”。回家打开一看,里

面是果冻一样鲜绿色的东西。他们用魔血各揉了一个球,

在关狗的后院玩起扔球来了,想不到其中的一个球被狗给

吞进了肚里。

从这天开始,怪事迭起。先是狗长大了,接着罐子里

的魔血越来越多,连圆桶里都装不下了,他们把它们装进

塑料袋,拖到玩具店,想还给玩具店的主人,可是到了那

里才发现,玩具店几天前就停业了。没办法,他们只好把

魔血又拖回到了凯瑟琳姑婆家,倒进了一个大垃圾桶里。

这时那条狗冲了出来,从昨天到现在它长大了一倍,和小

马一样大。伊凡想拦住它,不想撞倒了垃圾桶。这下可糟

了,魔血涌了出来,而且它颤抖了一下,发出巨大的吮吸

声,整理着自己的姿态,高高地站立起来,跳着朝他们俩

扑过来!

他们尖叫着往屋子里逃,魔血变成一个抖动的绿色巨

球紧追不放,一路上它吞了一只知更鸟,还吞了两个整天

欺负伊凡的双胞胎,最后冲进门口,把凯瑟琳姑婆逼到了

墙角。伊凡要救姑婆,姑婆却对他说:“我做了这个东西,

现在我必须为它而死!”她指着那只名叫萨拉白的猫告诉

伊凡:“是它干的!”说话间,猫变化了,变成了一个身

穿黑色长袍的年轻女人。姑婆指着她说:“20年了,你一

直在利用我,萨拉白。20年来你把我囚禁在这儿,用咒语

控制我,但是我现在要利用这魔血逃出你的魔掌。”事情

当然没有那么简单,魔血服从女巫的命令。“你们都得死。”

萨拉白说。就在她召唤那个大绿球滚向两个孩子时,那条

大狗冲进门来。它推倒了女巫,女巫被绿球吸进去之后,

绿球就急剧变小,困在里边的知更鸟和一对双胞胎掉了出

来,但女巫却消失了,魔血缩到了和原来一样大小,像一

个网球。“我能听见了!”姑婆把他们两个人抱在一起,

欣喜地说,“萨拉白和她的咒语永远地消失了。”

这个故事吓人吗?

不吓人。它的作者斯坦还为自己的恐怖小说量身定做

了一套理论:安全恐怖。所谓的“安全恐怖”,又称为“过

山车理论”,意思就是你读“鸡皮疙瘩系列”这样的恐怖

小说,就像坐过山车一样,虽然坐在上面会发出一阵阵惊

叫,但到头来总会安全着陆。

孩子们喜欢看“鸡皮疙瘩系列”,是它的故事好看,挑战想象力的极限,而且绝不拖泥带水,开篇第一章就会让你发出一声尖叫。接下来,你就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惊声尖叫了,它节奏飞快,每一章都很短,一个魔幻事件接着一个魔幻事件,保证你喘气都困难。

不过你只要读上几本,就会发现斯坦的书都遵循着一个共通的模式,就是故事全部发生在日常生活当中,主人公也不是别人,都是我们身边的那些普通的孩子。这是斯坦的策略,他的目的就是要拉近故事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让读者觉得故事里的主人公就是他们自己。故事里的那些鬼呀怪呀什么的,全是他们情绪的化身。要不艾莉森·卢里怎么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鸡皮疙瘩系列”中最精彩的故事,“都是日常生活中青少年常有恐惧的夸张版本。”还有,你读斯坦的书会很放松,有时还会笑出声,因为他把快乐注入了恐怖。日本作家、《挪威的森林》的作者村上春树曾经说过一句话:好的恐怖小说,既能让读者感到不安(uneasy),又不能让读者感到不快(uncomfortable)。斯坦就做到了这一点。

对了,“鸡皮疙瘩系列”60多本书,都没有放插图。这可能是为了让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想象书中的那些场面。

作家曹文轩替童书质量捏把汗

来源:北京日报

正在广州举行的南国书香节上,来自北京的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最受孩子们欢迎。由他主编的《阳刚男孩》丛书已入选书香节“最受读者关注十大图书榜”,可他本人看上去却并不轻松。“现如今几乎没有一家出版社不出版童书,这种‘一窝蜂’涌入市场带来的门槛降低,必然令童书质量参差不齐。”曹文轩说,他真是在替国内儿童图书捏了把汗。

近年来,国内童书市场看上去一直挺红火,特别是在成人阅读率徘徊不前的情况下,童书阅读率却在持续走高。面对这种景象,曹文轩非但乐不起来,反而声言正在面对

一场“生存危机”。在他看来,目前国内参与童书市

场的出版社太多,儿童读物数量增速太快,可精品食

量却实在太少。

“参与者众多,看似繁荣,可真正有影响力的原创童

书少之又少。”曹文轩举例说,他在走访国内一些小学的

图书馆时发现,竟然有约八成的图书并不适合孩子们阅

读。另外,有些出版社随意改编经典故事,推出所谓“少

儿版”的做法,也令他感到不齿:“我不同意对经典图书

进行恶搞式改编,如果你有创作力,何苦对它下手。”

有不少读者向曹文轩请教,什么样的儿童读物才算是

合格的?对此,他回答说:“首先它得是文学作品,而不

是工具书,必须得讲究艺术性,包括具备穿越时空的属

性。”他甚至给孩子们支招——将童书和笔记本置于一块,

如果总想往本子上抄写些字词、段落,这本书就不会差到

哪里去。

曹文轩还提醒家长,一定要把好择书这道关卡。“现

在总有人问我,鲁迅的书那么深奥,适合小孩子阅读吗?

可从来没有人去反思是否读者出现了问题,包括他们的阅

读趣味和姿态。”他建议,家

长们不妨把选书眼界放得开

阔些。

另外,曹文轩对市面上过

多描写欢快的童书也抱有隐

忧。“孩子们当然需要快乐,

可如果只有快乐,不懂得流

泪,也不成。”在他看来,悲

剧性作品往往更有感染力和

延续性。

(洪春帆摄)

“植物大战僵尸”系列图书

发行1000万册再揭秘

来源:中国作家网

2013年08月31日上午,由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

社和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主办,中少总社低幼读

物出版中心承办的“从舶来游戏到本土原创——植物大战

僵尸系列图书发行1000万册再揭秘”新闻发布会在第20

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中少总社展位举行。

“植物大战僵尸”系列图书从2012年1月上市,发行

量节节攀升,仅18个月发行量即达1000万册,此次中少

总社再出重拳,推出了根据新上线的2代游戏开发的“武

器秘密·植物大战僵尸2故事”系列,以及游戏形象与本

土原创形象高度融合的“植物大战僵尸·红袋鼠团队故事”

系列。“植物大战僵尸·红袋鼠团队故事”系列将中国发

行量最大的幼儿期刊《幼儿画报》原创品牌形象——红袋

鼠与植物战士形象融为一体、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弘扬团

队合作精神,这套书的出版不仅是中外融合的一个大胆尝

试,也标志着中少总社乃至中国整个网游图书“从舶来游

戏到本土原创”战略的进一步深入。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高洪波、著名作家金波等人与大

家分享了创作“植物大战僵尸”系列图书“痛并快乐”的

心情。高洪波说:“爱玩游戏是人类的共性。但是玩游戏

的过程是被动的。我们的目标是让孩子们从被动游戏转向

主动阅读,在阅读中增长知识,丰富想象力。”

据悉,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张肇西、孙昌璞,中国科学

院动物研究所博士张劲硕等专家担纲顾问,台湾著名漫画

团队笑江南担任主创的“植物大战僵尸武器秘密之你问我

答科学漫画”系列(共10册)也正在紧锣密鼓地策划、制作

当中,预计将于2014年6月、11月陆续与读者见面。

(李墨波)

童书可以“残酷”不要低估孩子2013年09月04日来源:北京青年报罗皓菱

当代童书越来越沉重:描写灾难、地震,谈论生死……这些适合孩子看吗?近日,瑞典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伊爱娃说,这个问题很久以前在瑞典也引起过争议,一些非常著名的作家受到批评,但是现在人们已经普遍接受了,结论就是:不要低估孩子的理解力。

—场名为“国际阅读视野中的中国当代童书”的对话前天下午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举行。瑞典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伊爱娃女士和中国著名童书作家杨红樱女士出席活动,就中瑞两国童书创作及出版现状、优秀童书的评价尺度、儿童阅读推广等话题展开对谈。杨红樱是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童书作家之—,她的作品销量目前已达到

6OOO万册。《淘气包马小跳》是最早输出海外的作品,在法国非常受欢迎。

伊爱娃告诉记者,最近她还和女儿—起看了“笑猫日记”系列的《那个黑色的下午》,讲的是有关汶川地震的—个故事。伊爱娃说,女儿和自己—边看—边哭。

童书可以残酷孩子可以“不乖”

传统的童书通常要求展现纯真和美好,但当代很多童书开始碰触残酷现实,作品往往很沉重,比如谈到灾难、死亡等等。这样的书适合孩子看吗?伊爱娃说,这是—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因为在瑞典这也引起过争议,但是现在已经好多了。在瑞典,人们倾向于认为童书谈论的话题和成人其实没有分别。林格伦是瑞典最有名的童书作家之—,他创作的《长袜子皮皮》就曾经受到批评,因为皮皮太调皮,法国引进该书版权的时候,甚至想要改掉整个故事,后来被拒绝了。

她还提到瑞典—个非常有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他第—个开始谈到死亡,失去朋友或者宠物,开始也受到批评,后来大家慢慢就接受了,现在对他的作品评价很高。结论就是:我们不能低估孩子的理解能力,他们也需要谈这些

话题,跟大人—样。”

杨红樱也有过与阿斯特里德′林格伦类似的经历。当

时她写马小跳就曾招来—片骂声,“那段日子我很难过,

差点被口水淹死”,因为他太淘气了,这种写作方式很反

传统,“在写孩子的时候,往往我们中国会说你要写—个

好孩子让大家学习,而我恰恰写了—个普通的孩子。”

杨红樱介绍,马小跳的原型是自己的—个学生,当时

写这个孩子的时候他已经在美国读书,是个顶天立地的男

子汉,回过头去想他的童年,才有了“马小跳”的故事。

杨红樱回想起自己当年常被他气哭,常因为他被校长批评。

在她—个人哭泣的时候,孩子安慰说:“杨老师,你不要

哭了,我会慢慢地长大。”这句话后来被写到了《淘气包

马小跳》中,感动了不少老师和家长,“现在很多孩子从

马小跳身上找到了成长的力量,成为他们的精神伙伴,现

在很多家长也认可了。”

没有吸引孩子的故事童书不能称为童书

谈到中瑞两国童书创作上的差异,伊爱娃认为,最大

差异在于绘本,中国的很多童书是以文字描写居多,但瑞

典喜欢用插画来表现。相似之处在于,瑞典的著名儿童作

家很多都当过老师,杨红樱也是。

杨红樱认为,好的文学作品都是相通的,孩子们能从

中找到感动和共鸣,马小跳身上的善良、责任感、幽默感,

是世界上所有儿童都喜欢的。“曾有—个英国男孩告诉我,

他就是英国的马小跳。这说明每—个孩子都能在马小跳身

上找到自己成长的影子。”杨红樱说。

什么样的书是好的儿童书?伊爱娃认为,好的童书必

须吸引孩子。当然年龄不同,可能会有—些不同的兴趣点,

小孩子喜欢和日常生活有关的故事书,大—点就开始喜欢

魔术、奇幻、探险,再大—点就开始对科学、友情、爱情

这些东西感兴趣。

杨红樱认为好童书应具备三个因素:首先有吸引人的

故事,“童书如果没有吸引孩子的故事,不能称为童书。

小孩子的心智不成熟,只能用情节来吸引他,要说的道理

必须藏在故事里。”二是要有能在孩子心中立得起来的角

色形象,比如—想到安徒生,就能想到卖火柴的小女孩、

皇帝的新衣。三是要让孩子感动,能够引导他心灵成长。

阅读量下降成世界难题现在是考验童书作者的时候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孩子的兴趣被游戏等吸引、阅读

量下降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难题,阅读量减少也导致阅读能

力的下降。在瑞典,每年文化部都会任命—个作家或者插

画家为阅读推广大使,他们在任期内都要和图书馆、学校

等合作,用各种方式来推广阅读。

杨红樱认为,游戏和童书可以并存,现在也是考验童

书作者的时候,要创作出好作品来吸引小读者。“小孩子

有天生的阅读热情,我们要做的就是保护这样的热情。”

在写作之余,她经常会做—些公益性的活动,她会用自己

—半的时间跟全国的小朋友做读书活动。曾有—位外国友

人告诉杨红樱,小孩子会因为喜欢—本书,而—生都热爱

阅读。杨红樱由此感到儿童作家的责任特别大,而她到各

地与小朋友做活动,也是—种对他们阅读兴趣的保护。

伊爱娃介绍,在瑞典有—个奖项是由孩子们自己来评

选的,也由孩子来颁奖,每年几乎全瑞典人都参加,非常

热闹。杨红樱也表示,自己得到过很多奖项,最让她难忘

的是小朋友自己画的奖状,奖状上写着:“杨红樱,我正

式通知你,你已经被我评为我最喜欢的作家,特此颁奖。”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罗皓菱

莫言称写儿童文学是多年梦想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203年08月31日电(刘欢)31日,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亮相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中德文学对话”活动现场。当问一位小读者问及有没有创作一部儿童读物的打算时,莫言坦言被问这样的问题“压力很大”,因为“儿童小说非常难写”。

当天的读者见面会,是“中德作家论坛2013”的活动内容之一。嘉宾汇集了莫言、李洱、张悦然、徐则臣等中国作家,以及安娜·魏登霍尔茨、罗伯特·辛德尔、舍尔克·法塔、布克哈特·施皮嫩等德文作家。两国作家围绕“中德作家作品及文化交流”等内容各抒己见。

现场读者关注的焦点显然都在莫言身上。当两国作家对话结束,进入互动环节后,读者的提问均围绕着莫言展

开。一位出版界业内人士首先提问,希望莫言推荐一

个中国当代文学输出俄罗斯的书目,莫言对此回答:“中

国作家协会对外部主任刘宪平,是俄罗斯专家,曾翻译过

很多俄罗斯小说,我建议你去咨询他。

随后一位小读者问:“莫伯伯,您有没有想要创作儿

童读物,您写大人的书比较多,我们小孩也挺想看您的作

品的。”童言稚语立刻引得全场的笑声。

莫言听后笑着说:“首先我表示十分地歉意,我的作品

确实没有适合少年儿童看的。但是为孩子们写书是我多年

的梦想。”他介绍,去年曾躲进秦岭深处,已经开始创作

一部儿童小说,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至今未完成。

“这次短暂的尝试让我感觉,儿童小说非常难写。好

的儿童文学,应该既是儿童读物,也是成年读物。文

学读物雅俗共赏很难,老少咸宜更难。但尽管难,但这个

标准必须坚持。”

莫言介绍:“我的女儿也曾动员我,让我给她的女儿

写一本书。小朋友这次提出这样的问题,我感到压力很大,

但我一定会努力。”

当被问到“微博等自媒体对传统文学的影响”这一问

题时,莫言表示,这个问题很难有明确的答案,但流行文

体肯定会对文学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个问题后,莫言谦逊地提出,希望大家问其他嘉宾

问题,否则很不公平。

活动结束后,莫言立刻被读者围堵,他好脾气地为读

者签名,大约三分钟后,被工作人员“营救”得以离场。

熊亮:童书故事的核心是为了让孩子能轻松地理解

来源:凤凰卫视

凤凰卫视8月22日《与梦想同行》,以下为文字实录:许戈辉:各位好,欢迎大家与梦想同行。今天我们故事的主人公是原创儿童绘本作者熊亮,由他创作的作品比如说《京剧猫》、《野孩子》、《南瓜和尚南瓜庙》、《小石狮》《兔儿爷》,不仅仅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也曾经获得台湾开卷最佳童书奖。从熊亮开始做儿童绘本算起来,到底现在已经过去了十多个年头,不过他仍然觉得做童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熊亮:就比如第一本儿童书使用的方法,我经常跟大家讲课的时候,我会介绍就说童书它其实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故事,它有很多特别的讲述方法。比如说我第一本书是讲了那个小石狮的。画面开始是一个小石狮子,它就说我是小镇的小石狮,然后第二张是画的那个狮子变得更大了,我说我是小镇的守护神,第三张画面上就只有两个眼睛,就特别凶狠的两个眼睛说,我是小镇的那个唯一的守护神。然后到第四张就看见一个老人手按着它,它其实小得比猫小,然后它就说你别看我的样子比猫小,下一张翻过去说,其实我的年纪比这个老人大好多,比他大多了,它这个做童书是做法是这样的。这个童书的做法后来有人问我怎么做出来的,其实跟我读过的一些现代诗歌是完全一模一样的,就现代诗歌里面有一些比如说量变量变到质变,然后又有一些通感的运用什么的,就结构方法其实是,儿童的思维其实是非常哲学化和充满结构化的。

视频片段:走夜路的孩子看到我就会安心,老人家常摸着我的头叹气想起了童年的时光,而我什么都记得,记得镇上所有的人、所有发生过的事。

许戈辉:故乡小桥上的小小石狮子,守护着小镇和小镇的一代人和事。插画里边不仅有小镇的宁静和深情,还在幽默中体现出了故乡对游子的思念和牵挂,每当熊亮有新的绘本出来,女儿都会成为他的第一个读者,熊亮说作为一个画家,自己在写故事的时候,可能会在画面、语言、文字上或者讲述方式上有所不同,但是故事的核心就是为了让孩子能够轻轻松松的理解。

熊亮:小时候我听过的时候,我就想年为什么就要吃人呢?如果是小孩我会想它为什么要吓人呢?那但首先你得把年设定成是一个孩子,因为在童话里面,我觉得所有人,就包括我现在即便我写成人东西也是一个儿童心理,所以年一定是过年的时候大家都很团聚,它一个人在,所以它心情特别差,心情越来越差,所以心情都会聚集它身上,它就变成一个特别那个怪异的一个怪兽。一般来说如

果你是落单的或者你是自己一个人的话,你心情也会差嘛,

就会被它找到,然后它就会找你,找你麻烦。

许戈辉:我们所熟知的怪兽“年”,在熊亮的绘本里

变身成为了一个孤独的小孩儿,当所有负能量都集合在他

身上之后,才导致他便成了不听话的怪兽。那么这些我们

从表面上看,可能会觉得就是普普通通的童话故事中,蕴

含了熊亮哪些精致的良苦用心呢?明天同一时间,我将继

续为您讲述。

少儿科普读物热销亦有隐忧

2013年09月03日来源:河北日报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少年儿童出版社的新版《十万个为

什么》日前推出后,立即引起了各方热议,不少家长表示,

都在等待着这一经久不衰的儿童科普作品上架。近日,记

者在省会图书市场调查了解到,近年来少儿科普图书种类

繁多,制作精美,深受少儿和家长的欢迎,但同时也有不

少家长反映,国内科普读物质量良莠不齐且缺乏新意。

少儿科普读物受青睐

8月28日,记者来到位于省会图书大厦三楼的少儿图

书部,电梯口最显眼的地方堆放着多家出版社出版的《十

万个为什么》、《少儿百科全书》等科普类读物,在“好

书推荐”以及“最受儿童欢迎图书”的书架上,科普类图

书也占据了一大部分。不少孩子坐在“少儿科普书”区饶

有兴趣地翻看着印有珊瑚、恐龙等精美图片的科普读物。

12岁的张泽宇正捧着一本《中国未解之谜》,“我最

喜欢看各种未解之谜了,中国和世界的都喜欢,因为很多

事情都特别有意思。”

正在挑选科普读物的吴先生对记者说,他的孩子刚上

一年级,“这个阶段是孩子的启蒙时期,所以想挑一些科

普知识类的书,培养孩子对各个学科的兴趣。”

省会图书大厦少儿类图书主管孙丽平介绍说,图书大

厦的少儿科普类图书大概能占到整个少儿读物的四分之

一,而且销量一直很好,“因为经常会有家长前来询问购

买,所以书店还专门划分出一块醒目的区域,摆上这类图

书,以方便家长和孩子挑选。”

种类繁多但良莠不齐

记者发现,吴先生在翻看了好几个出版社的《十万个

为什么》和《百科全书》后,表示不知道该如何选择。“种

类太多了,但是内容上却大同小异,而且面对同一个问题,

不同的书给出的答案居然相互矛盾。真不知道如何挑选,

尽量挑有名的出版社或者制作精致点的吧。”

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编辑孙卓然介绍说,市面上的科

普读物众多,但质量却良莠不齐。比如《十万个为什么》

系列,因为已经打出了品牌,所以在读者心中留下了深刻

的印象,成为大家信赖的科普图书。“其实,现在图书市

场竞争激烈,很多出版社都打着‘十万个为什么’或者‘百

科全书’的牌子跟风出版。然而各个出版社的水平和层次

不同,这就导致很多非专业从事图书出版的出版社,从其

他不同版本的科普图书中摘抄一些内容,拼凑成书。由于

缺乏专业性和严谨性,很多‘山寨’图书错误百出,所以

建议家长在选购的时候一定要多多比较,以防错误知识给

孩子造成误导。”

科普读物应创新形式,避免说教

李真和她5岁的孩子一起坐在地上,共同翻看着一本

名为《细胞英雄大战肠胃病菌》的科普图书,她边看书边

向孩子讲解消化系统是如何工作的。记者注意到,现场很

多小朋友都在翻看这套由美国作家编纂的《细胞英雄大战》

系列图书。“这类图书是用故事和漫画来讲科学,大人和

孩子都喜欢看,科普读物不能太枯燥,还是贴近生活比较

好。”李真说。

孙卓然认为,国内的很多科普读物更像一本科普字典,

偏重全面和说教,却忽略了生动和感染力。相比而言,从

国外引进的一些科普图书不是求大求全,而是从一个小角

度或者某一个方面,来引发孩子关注科学和自然的兴趣,

并让孩子产生自己的判断。“科普读物要生动活泼,要有

独创性。图书出版方和作者一定要让每套书都有自己的特

点,通过不同的角度和形式,将大自然的神奇和奥秘呈现

给孩子,引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知识的探索精神。”

宫崎骏东京开退休发布会:我是真的要离开了

来源:扬子晚报

2013年09月06日14时,现年72岁的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在东京召开了自己的退休发布会,吉卜力工作室社长星野康二、制作人铃木敏夫一同出席。宫崎骏透露未来仍会在电影事业上尽一份协助的力量,并担任美术馆馆长。目前正在公映的电影《起风了》则成为其最后巨作。

眼疾持续恶化或导致退休

发布会气氛庄严肃穆,面对摄像机镜头及数百名媒体记者,宫崎骏亲自宣布了自己的退休决定,“我知道自己以前曾经多次说到要退休,对此大家或许已经见怪不怪了。不过这次我是真的要离开

了。”在现场,宫崎骏明确表示自己该需要休息了;

他还透露,“一部新作从构思到完成,需要六到七

年的时间,到那时我就已经80岁了。所以我觉得

自己制作动画长片的日子已经到头了,如果我还拼

命坚持的话,就同一个说胡话的老头子没有区别

了。”此外虽然没有直接道出退休的原因,但这位

巨匠提到,日益恶化的眼疾一直困扰着他,令制作

动画愈发艰难。

告别动画尝试新鲜事物

“我有太多的动画作品构想无法完成,但不开

展制作也是有原因的。曾经有不少新构思浮现在我

的脑海中,但我无法公开向大家展示。”由于此前

的声明中只是提到“不再制作长片”,故现场有人

问他是否还会制作短片,对此宫崎骏的回应有些模

棱两可,“我现在自由了,今后我可以做其他事情,

不仅仅是动画。”不过他同时又表示,“只要还能

开得动车,我每天都会去工作室的。”不过宫崎骏

也说,未来仍会在电影事业上尽一份协助的力量,

并担任美术馆馆长。

谈到宫崎骏的突然隐退,铃木敏

夫同样感

慨万分,

“我与他已经认识35年了,曾经也以为他会一直做下去。不过当他说自己打算退休时我也能理解,那意味着他要尝试其他事物了。”

吉卜力未来取决于年轻人

对于吉卜力工作室的未来,宫崎骏显然把希望寄托在了年轻人身上,“希望工作室里的年轻人能够开辟出一片新天地。你知道当我三四十岁的时候,自己就怀揣着各种理想。这(工作室未来)就取决于那些年轻人是否足够雄心壮志。”65岁的铃木敏夫同样表示,“他们将决定(吉卜力的)未来。”

最爱《哈尔的移动城堡》

现场还有记者刁难老人,让他选出职业生涯中自己最满意的一部作品,不过宫崎骏很痛快地给出了答案,“《哈尔的移动城堡》。通过影片我想传递出这样的信息,即生活值得我们好好珍惜,这一点从未改变。”最后宫崎骏还透露,未来自己计划

参加吉卜力博物馆的志愿工作,并开玩笑称“说不定以后我也会在博物馆被展出呢。”

《起风了》冲击明年奥斯卡

作为宫崎骏的最后一部动画长片作品,《起风了》自7月20日在日本上映以来,已经连续七周称霸日本票房榜,累计收入达60亿日元(约6028万美元);影片还入围了第70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迪士尼影业也已宣布,将由旗下的试金石影业于11月8日在北美发行该片,向明年的奥斯卡发起冲击。

经典童话剧《新白雪公主》

即将登陆芜湖

来源:大江晚报记者

大江晚报讯 备受广大小朋友们喜爱的、改编自格林童

话的人偶童话剧《新白雪公主》强势登陆芜湖,由扬州木

偶剧团带来的全新豪华互动式亲子人偶话剧将于9月20日在我市演出。

经典童话故事,迪斯尼式舞台剧,曾经在你我梦中浮现过的白雪公主即将与芜湖的小朋友们亲密接触。代表我国木偶剧最高艺术水平的大型互动式亲子人偶童话剧新版《白雪公主》将带着孩子们走进属于他们的童话世界。 善良、坚强、乐于助人是孩子的三大“黄金品质”,这也是新版《白雪公主》演绎的内涵和精神,本次精彩演出将以一种亲切的方式培养孩子的三大“黄金品质”。 演出单位江苏省扬州木偶剧团是国内公认的王牌木偶剧表演团体、国家A 类演出团体。本次演出的新版《白雪公主》是扬州木偶剧团斥资数百万的力作,曾经获得2010年全国木偶皮影戏比赛最高荣誉——“金狮奖”。该剧一亮相舞台便受到广泛好评,在全国百余城市上演1000余场,场场爆满,受到当地小朋友和家长热捧。

相同的故事,不同的感受,本次演出必将以精彩的人偶表演给小朋友们带来全新的感受,成为小朋友们最好的开学礼物。

【儿童文学获奖讯息】

华裔作家再获科幻最高奖 小说背景为日本文化

2013年09月04日 来源:新京报 作者:江楠

雨果奖系世界科幻最高奖项之一;获奖作品《物哀》以日本文化为背景

新京报讯 (记者江楠)当地时间9月1日,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举行的第71届世界科幻大会上,2013年雨果奖揭晓。华裔作家刘宇昆继去年凭借《手中纸,心中爱》摘得最佳短篇故事奖之后,于今年再次因短篇小说《物哀》蝉联此奖。

小说以日本文化为背景

《物哀》讲述了地球毁灭之后,25岁的年轻人广户作为唯一一个幸存的日本人,乘坐宇宙飞船,迁移到一个新 星球的故事。小说在两种时空中交替转换,一个是广户的童年时代,一个是他等待乘船的时刻。

《物哀》中的广户作为日本文化为数不多的继承者,却生活在一个由美国文化主导的环境中,这让他与周围的一切事物格格不入,刘宇昆以此探讨了文化不平等的问题。小说的架构并不复杂,但感情细腻,洋溢着一种忧伤的情绪。颇为有趣的是,刘宇昆在小说中一再表现出对于汉字

意象的兴趣。在去年获奖的《手中纸,心中爱》的最后,主人公一遍又一遍模仿中文“爱”的写法。而《物哀》则以日本汉字开头,“这个世界的结构就像日本汉字‘伞’……一切部位都不成比例。” 三部作品入围星云奖

“物哀”是日本传统文学、诗学、美学理论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刘宇昆说自己创作的灵感来源于同样展现了“物哀”文化的日本漫画《横滨购物纪行》。刘宇昆曾在采访中表示,《物哀》追求的是一种以审美为主要导向的创作,希望可以以此唤起读者对不可避免的将逝之物的移情,承认“回忆以及与过往联系的重要性。”

在刘宇昆首次获得雨果奖的时候,刘慈欣便很看好刘宇昆的创作,认为“东方人细腻的情感让西方读者耳目一新”。刘宇昆的作品的确在近几年开始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今年的星云奖,刘宇昆便有三篇作品分别入围最佳中

长篇小说、最佳中短篇小说和最佳短篇故事奖,但最终均未得奖。 链接

《红衫》获最佳长篇

今年雨果奖的最佳长篇由约翰·斯卡尔齐的小说《红衫》获得。

这是一部科幻喜剧小说,《福布斯》杂志评价其满足了多个层级读者的需要,如果不是硬科幻爱好者也会喜欢这本书,“如果你想找一本适合在沙滩的习习凉风中阅读的书,就是这一本,如果你想找一本像《罗森克兰茨和吉尔登斯特恩已死》那样超现实的沉思小说,也是这一本。” 最佳长中篇则由布兰登·山德森的《皇帝魂》获得。 最佳短中篇则由帕特·卡迪根的《出去找寿司那样的女孩儿事情》摘得。

(见习记者王晶)

阿根廷儿童作家伊索尔荣获2013年瑞典林德格伦儿童文学奖

来源: 人民网 记者商璐

2013年儿童文学奖揭晓典礼今年3月在瑞典已故儿童作家林德格伦故乡维默比举行,阿根廷儿童女作家及插画家伊索尔获得这一奖项。

评委会委员在新闻发布会上发表演讲,称伊索尔的作品具有哲理性和幽默的智慧,通过有趣的插图和文字讲述故事,思维活跃,内容有趣。

伊索尔,原名玛丽索尔·米森塔早期在学校学习艺术专业,但之后放弃了艺术生涯,全身心投入儿童文学的创作,代表作有《狗的生活》,《气球》,《奥吉雷恩的圣诞节趣事》,她同时也是一名歌者。

林德格伦是瑞典著名儿童文学家,于2002年在瑞典去世,享年94岁。瑞典政府为了纪念她设立儿童文学奖项,

每年举行一次,奖金为500万瑞典克郎,是全球最昂贵的儿童文学奖项。2013年,共有来自67个国家的207个儿童作家获得提名,中国儿童文学代表人物殷健灵也在入围名单中。

阿根廷女作家艾索尔

评委会成员在揭晓获奖者之前亲密交谈

评委会主席拉瑞·勒颇特宣布获奖人

阿根廷女作家荣获2013年瑞典林德格伦儿童文学奖

来源:中国驻瑞典大使馆文化处

2013年瑞典林德格伦儿童文学奖于3月26日在瑞典已故女作家林德格伦的故乡维默比揭晓,阿根廷女作家艾索尔(Isol)荣获这一奖项,也是该奖迄今为止最年轻的获奖童话作家。 评委会的颁奖词这样介绍艾索尔:“艾索尔从儿童的视角创作插画,她的作品充满着能量和充沛的情感。她用内敛的色调和不断创新的构图改变根深蒂固的创作观念,并拓展插画的外延”。

艾索尔1972年出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是阿根廷著名的儿童作家和插画家,同时也是歌唱家和作曲家。艾索尔1997年发表处女作,迄今已出版十多部作品,并为多名著名童话作家的作品创作插图,特别是为阿根廷著名诗人豪

尔赫·卢汉诗作的插画倍受赞扬,使其作品传播20余个国家。艾索尔的代表作包括《地球》和《夜》等童话作品。林德格伦儿童文学奖是瑞典政府2002年为纪念当年去世的瑞典儿童文学作家林德格伦女士而设立的,旨在奖励全世界为繁荣儿童文学而做出贡献的作家或机构。林德格伦儿童文学奖每年颁发一次,奖金为500万瑞典克朗,是世界儿童文学奖金额最高的奖项。林德格伦儿童文学奖设立十余年以来,推动了许多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让世界各地的孩子有机会读到这些精彩故事,也让各

国民众对世界儿童文学有了更多了解。

阿斯德丽特·林德格伦出生于1907年,是瑞典家喻户

晓的儿童文学家,其代表作《长袜子皮皮》被翻译成90多

种语言,全球发行量超过1000万册,成为世界上最具影响

力的儿童文学作品之一。

阿斯德丽特·林德格伦儿童文学奖颁奖仪式将于2013

年05月27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皇家音乐厅举行。

林德格伦在维默比的故居

上海市儿童文学研究推广学会评出2012年度上海儿童文学好作品

孙毅儿童小说《野小鬼和野小狗的故事》;常福生儿歌《“人体”的谜语》;

宋颖杰儿童故事《理发师吉姆》;

简平儿童长篇小说《星星湾》;

顾爱华儿童诗《巧克力是童年的礼物》;

王轶美低幼儿童故事《一只总也睡不着的猫》;李荣秀童话《猪头树》;

魏捷低幼童话《蜘蛛王子不开心》;

刘新林儿童小说《男孩情事》;

俞愉低幼儿童故事《好棒好棒的搅拌车》。

上列10篇(部)作品由上海市儿童文学研究推广学会评

为2012年度上海市儿童文学好作品,于今年03月15日,

在其实验基地——浦东竹园小学举行的儿童文学迎春座谈

会上揭晓并颁发好作品奖。这些作品经多轮筛选评定,从

沪上各儿童报刊杂志和儿童出版部门推荐的百篇(部)优秀

儿童文学作品中脱颖而出。

儿童文学迎春座谈会上,黄衣青、施雁冰、段镇、章

大鸿、刘崇善和沈碧娟等六位在少儿文教事业上卓有成就

的老作家、老编辑、老少先队工作专家被上海市儿童文学

研究推广学会授予首届“学会奖”。

儿童文学迎春座谈会由竹园小学校长田荣俊主持。上

海市文联有关领导以及沪上数十位儿童文学作家、报刊编

辑、少儿教育工作者与会。学会会长、儿童文学作家张锦

江作了《儿童文学要有博大胸怀》的演讲。

第四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决赛名单

2013年09月05日来源:中国作家网

第四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章程(摘录)

●获奖名单确认期2013.09.01-2013.09.15

2013年09月01日至2013年09月15日为获奖名单确认期。评审委员会在充分讨论的前提下评选出最终的获奖名单,确定八大奖项的金、银奖得主。在此期间,名单的评选过程及结果须对包括第四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运营委员会在内的所有组织和个人保密。

●颁奖典礼

2013年10月04日晚,第四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颁奖典礼在山西省太原市南宫隆重召开,揭晓八大金奖及银奖得主,现场开封宣布奖项。

第四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组委会第十号公告经江晓原为首的评委会9大委员认真研读参评作品,票决出由评委决定的第二批第四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入围名单。9月4日,经组委会会议审查批准,决定同第一批名单合并公布。按照章程,八大奖项金银奖将从中产生,堪与奥运会奖牌媲美的纯金纯银标志奖牌虚位以待!

第四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组委会

2013年9月4日

第四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入围全名单

⒈全球华语最佳科幻长篇小说奖

①《荒潮》陈楸帆著(会员投票1名)

②《决战同温层》郑军著(会员投票2名)

③《彩羽侠》赵蕊蕊著(大众投票1名)

④《异海》蛇从革著(大众投票2名)

⑤《高铁》韩松著 (评委推荐)

2、全球华语最佳科幻中篇小说

①《开膛手在风之皮尔城》程婧波著(会员投票数1名)

②《起风之城》张冉著(大众投票数1名)

③《绿海觅踪》墨熊著(评委推荐)

④《量产超人》陈茜著(评委推荐)

⑤《太阳知道答案》谢云宁著(评委推荐)

3、全球华语最佳科幻短篇小说奖

①《以太》张冉(会员投票1名)

②《动物观察者》陈楸帆(会员投票2名)

③《安琪的行星》宝树(大众投票1名)

④《外面的宇宙》谢云宁(评委推荐)

⑤《云端站》迟卉(评委推荐)

4、全球华语最佳科幻图书奖(奖出版者)

①《穿越2012-中国科幻名家评传》(珍藏本)

人民邮电出版社(会员投票1名)

②《奇点科幻丛书第一辑》希望出版社(会员投票2

名)

③《古老的地球之歌》新星出版社(大众投票1名)

④《37-柳文扬科幻小说选本》(大众投票2名)

⑤《爱的算法》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美刘宇昆著)

(评委推荐)

5、全球华语少儿科幻最佳原创图书奖(奖作者)

①《梦幻魔盒》伍剑(会员投票1名)

②《超时空大战》杨鹏(会员投票2名)

③《少年冒险侠第一季》超侠(大众投票2名)

④《雪人》程婧波(评委推荐)

⑤《决战动物星球》陆杨(评委推荐)

6、全球华语少儿科幻最佳引进图书奖(奖出版者)

①《安德的流亡》百花文艺出版社(会员投票1名)

②《疾速天使第二季》接力出版社(会员投票2名)

③《猫武士:四部曲之6-群星之战》未来出版社(大

众投票2名)

④《别的国家都沒有》新星出版社(评委推荐)

⑤《钢铁俠3终极档案》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评委

推荐)

7、全球华语最佳科幻编辑奖

①李重民上海科普出版社(会员投票1名)

②陈虹羽《科幻世界》杂志社(会员投票2名)

③于倩清华大学出版社(大众投票1名)

④成全百花文艺出版社(大众投票2名)

⑤赵晓旭《新科幻》杂志社(评委推荐)

8、全球华语最佳新锐科幻作家奖

①陈楸帆(会员投票1名)

②李伍薰(台湾,会员投票2名)

③艾天华(大众投票1名)

④宝树(欧洲评委推荐)

⑤迟卉(评委推荐)

第三届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揭晓

来源:中国作家网

经过初审和终审两轮评委的专业遴选,第三届丰子恺

儿童图画书奖各奖项日前揭晓:《我看见一只鸟》(作绘者

︰刘伯乐,青林国际出版)荣获“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首

奖”;另外4部获得“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佳作奖”的作

品分别为《很慢很慢的蜗牛》(作绘者:陈致元,和英出版)、

《阿里爱动物》(作者︰黄丽凰,绘者︰黄志民,小熊出版)、

《看不见》(作绘者:蔡兆伦,小兵出版)、《最可怕的一

天》(作绘者:汤姆牛,小天下/天下远见出版)。5本获奖

图画书题材各异,艺术风格各有不同,以独特的创意和较

高的艺术水准展现出华文原创图画书的创作水平。

本届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于2013年1月1日开始征集

参赛作品,2月28日截止。参赛作品来自两岸三地以及马

来西亚,全部均为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之间首次出

版的华文原创儿童图画书。书奖组委会在邀请评审委员时,

务求公平公正,评委由来自国外的以及两岸三地的儿童文

学、图画书行业或幼儿教育等专家担任。初审团先从约240

份参赛作品中挑选出27本入围书,再经过终审反复讨论、

严谨认真的评选,最终投票选出5本优秀获奖作品。

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由陈一心家族基金会于2008年创

办,并幸获丰子恺先生女儿丰一吟女士的支持与允许,以

丰子恺之名命名,分别于2009年及2011年成功举办第一、

第二届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并借论坛、讲座、展览、亲

子阅读等相关活动,表彰、鼓励及推动优秀华文儿童图画

书的创作与出版,为孩子们奉献优秀、丰富的华文图画

书。 (欣闻)

【征稿启事】

《少年儿童故事报》

低段拼音版征稿函

A:

来《少年儿童故事报》“秀广场”秀一下自己吧!请

把你的照片、简介、有趣的生活故事、美文……发邮件到

seb123@https://www.wendangku.net/doc/ab5093093.html,

,让全国的小读者都能认识你,一展自己

的风采!(文章字数300字左右,趣味性故事性强些,生活照片数张,个人简介100字,生动活泼些)

B:

《少年儿童故事报》“小脚丫逛世界”栏目欢迎你!请同学们把外出游玩时拍的照片和有趣的经历,及当地的特色介绍发到seb123@https://www.wendangku.net/doc/ab5093093.html,,与大家一起分享美好的旅游经历哦!C:

亲爱的同学们,《少年儿童故事报》新推出“好故事

分享会”栏目,请一、二年级的小读者们多多推荐看到的

好故事、好书,把读书心得体会发到本报邮箱:

seb123@https://www.wendangku.net/doc/ab5093093.html,,和大家一起分享好故事(故事字数在700

字之内,并写明作者与书名),录用有奖励哦!

D:

“萌照”、“萌语”、“萌画”大征集罗!欢迎同学

们来《少年儿童故事报》“家有小萌主”来一展风采吧!

爸爸、妈妈也可以帮忙推荐哦!相信每个人身边都有很多

萌故事呢!投稿邮箱:seb123@https://www.wendangku.net/doc/ab5093093.html,。

《少年儿童故事报》

2013.9

【儿童文学作家访谈】

任溶溶:我的一生就是个童话

李墨波

(全国师范院校儿童文学研究会顾问任溶溶) 说任溶溶将一生都献给了中国的儿童文学事业并不为过。从翻译第一篇作品开始,他手中的笔就从未停歇过,他翻译过《木偶奇遇记》《洋葱头历险记》《彼得·潘》《长袜子皮皮》《小飞人》《夏洛的网》《安徒生童话》,他写过童话《没头脑和不高兴》《一个天才的杂技演员》,他写过儿童诗《我的哥哥聪明透顶》《强强穿衣裳》《我是一个可大可小的人》……足够了,当我们听到这些耳熟能详的作品时,于是明白了这位老人之于中国儿童文学的意义。

儿童文学在中国的历史并不长,而任溶溶从事这一事业已经60多年,任溶溶说:“我生下来就该干这一行,这一行也用得着我。”

2013年春节,我曾致电老人,想请他说一点新春寄语,老人说:“我今年九十了,什么都不想了,惦记的惟有儿童文学。我希望儿童文学好。”

“快乐法则”照亮天地大美

“我叫任溶溶,其实我不叫任溶溶。我家倒真有个任溶溶,那是我女儿。”任溶溶在一篇文章的开头,说出自己名字的秘密——任溶溶这个名字,是他跟女儿借来的。在刚从事儿童文学创作之初,他经常需要用到很多笔名,那时恰逢女儿出生,喜不自禁的任溶溶索性将女儿的名字拿来我用,随着署名任溶溶的儿童文学作品越来越多,任溶溶也成为他和女儿共有的名字。

其实任溶溶原名任根鎏,又名任以奇,1923年出生于上海虹口闵行路东新康里一处沿街的两层楼上。1927年随父母离开上海,回到广州老宅。在广东一待就是10年,童年的大部分时光就在岭南度过,直到1938年重新回到上海。

任溶溶从小就是个电影迷,“不但是个电影迷,而且是个电影说明书迷”,收集了很多电影说明书。到后来觉得不过瘾,干脆自己创作起电影说明书来。从主要人物到情节设置,从故事大纲到人物台词,小任溶溶写得有模有样。到后来这些自己写出来的电影说明书,竟然贴满了一面墙。虽然读者不多,但这大概算是他最早的创作了吧。除了写电影说明书,任溶溶还画连环画,甚至在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写过《济公传》的续集,并像模像样地投给报馆,虽然最后石沉大海,但是这样的尝试让任溶溶收获到创作的快乐。孩童的游戏里常常蕴藏着才能的种子,也孕育着创作的萌芽。

童年是一个作家重要的创作母题,同时也是作家汲取

灵感的不竭源泉,童年对于一个作家的写作有着特殊的意

义,而对于儿童文学作家来说,童年的经历就显得更为重

要。童话大师林格伦曾经说过,世界上只有一个孩子能给

她灵感,那就是童年时代的“我自己”。任溶溶也曾说过:

“我写儿童诗,很多的创作都在写小时候的自己。”“为

孩子写作首先当然应该熟悉孩子,熟悉他们的生活、他们

的心理、他们的想法。怎么熟悉孩子呢?就要和孩子交朋

友,跟家里的孩子交朋友,跟周围的孩子交朋友,还有一

个很好的朋友,那就是小时候的自己。”童年的生活经历,

成为他创作儿童文学取之不尽的文学宝库。

追溯起来,任溶溶真正与儿童文学结缘其实有些偶然。

大学毕业后,他的一个同学在儿童书局编儿童杂志,知道

他懂翻译,于是把他拉来翻译一些国外的儿童文学。任溶

溶立即被这种好玩的文学以及书中丰富多彩的插图迷住

了,作品一篇接着一篇翻,从此一发不可收。

但其实任溶溶与儿童文学的结合实属必然,一旦相遇,

终生不弃,风雨几十年,他再也没有离开过儿童文学。甚

至在10年浩劫的时候,任溶溶也舍不得放下他心爱的儿

童文学。1968年,任溶溶被冠以“中国的马尔夏克”而受

到批判,被关进牛棚接受改造。虽然身陷逆境,任溶溶在

精神上却并没有被打倒,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任溶溶

非常喜欢意大利作家罗大里,之前曾译过他的《洋葱头历

险记》和儿童诗,但是是从俄文转译的,为了能直接从意

大利文翻译,他早就准备好意大利文的教科书和字典,只

是一直抽不出时间学习。到了“文革”,被赶入牛棚,正

好有大把的时间,于是他重又把学习意大利语的书籍捡起

来开始自学。他还买了本意语版的《毛主席语录》学得津

津有味,并在写“交代”和“检查”的笔记本上写满了意

语单词和文法规则。“文革”10年,他不仅学习了意大利

文,还自学了日文。当别人在“十年动乱”中身心俱疲时,

他却收获了两门外语,为以后的儿童文学翻译做好了准备。

这样乐观和豁达的心态,其实正是儿童文学之于任溶

溶的馈赠。我猜想当现实的遭遇来临时,任溶溶就会躲到

自己的童话中去。儿童文学成为他的快乐源泉,也成为他

躲避世间纷扰的避难所。任溶溶说:“翻译创作了太多的

儿童文学作品,不知不觉中被‘童化’了。”这种“童化”

将世俗功利化的人生,变成一种审美化的人生,从艰难困

苦中寻出美来,寻出趣味来,永远乐观,永远积极。任溶

溶沉浸在儿童文学的世界中,摸索出自己的“快乐法则”,

使他在波诡云谲的际遇变化中,总是能窥见人生的真和

善,能领略这天地的大美。在任溶溶那里,世界被简化为

一篇童话,当你简单了,这世界也随之简单。

任溶溶曾说过:“我的一生就是个童话。”当我向老

人询问这句话的含义时,他并没有多解释,只是说,“人

的一生总会碰到各种各样机缘,这是不是像一个童话呢?”

儿童文学的“盗火者”

鲁迅曾将好的翻译家比喻为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那

样的“盗火者”,对于中国的儿童文学来说,任溶溶正是

这样一位盗火者。他一生孜孜不倦,翻译了大量的国外优

秀儿童文学,将国外儿童文学中闪亮耀眼的火种,带给中

国的小朋友和儿童文学工作者,惠泽深广。评论家刘绪源

说,任溶溶和他所翻译的那些国外作家一起改变了中国的

儿童文学。

在众多的翻译作品中,任溶溶将《黏土做的土豆片》

列为自己的翻译处女作。这是一篇土耳其的儿童小说,任

溶溶将它从苏联出版的英文杂志《国际文学》转译过来,

发表在《新文学》杂志上,署名“易蓝”。之后被同学拉

去翻译儿童文学,正式开启了他的翻译之路。在书店迪士

尼的图书前,他像进入了一个五光十色的童话世界,被深

深地吸引,那些生动的图片和精彩的故事,让天性幽默,充

满童趣的任溶溶感到一种似曾相识的亲近,也产生了让更

多人看到它们的迫切。

在翻译了很多欧美儿童文学之后,从1949年到1962

年,任溶溶迎来自己长达10多年的第一个译作高产期。时

代出版社的约稿,为任溶溶打开另一扇窗户,得以窥见苏

联文学的魅力。于是他从欧美儿童文学转而开始翻译苏联

儿童文学作品。这一时期他勤奋翻译,成绩惊人。据统计,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17年中,全国的翻译工作者对外国儿

童文学作品的译介共426种,而任溶溶一个人的翻译就多

达30多种,约占翻译总量的8%。从1949年到1962年任溶

溶翻译的儿童文学作品共68本。在这些译作中很多作品

都成为传唱不衰的文学经典,他翻译的《古丽雅的道路》

讲述了古丽雅英雄光辉的一生,她那自强不息,奋斗拼搏

的精神在中国的青年中间引起强烈的共鸣,受到热烈欢迎,

一时成为畅销书,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人,影响力一直持续

到今天。

对于儿童诗任溶溶一直情有独钟,在这一时期任溶溶

翻译了大量的儿童诗。如马尔夏克的《给小朋友的诗》《小

房子》,普希金、米哈尔科夫、马雅可夫斯基的儿童诗集

以及阿·巴尔托的《快乐的小诗》等等。这些苏联诗人的

儿童诗篇幅短小,节奏欢快,构思新奇,童趣盎然,正好

契合任溶溶对于儿童文学的喜好和品味,常常使他翻译起

来觉得得心应手。而同时这些儿童诗的翻译也着实给任溶

溶出了一道难题,因为诗歌的翻译是最难的,在将原作的

内容翻译过来的同时,又要结合汉语的特点,尽量将诗歌

的形式美也翻译过来。这就考验着译者的语言功力和文学

功力,正是在对这些儿童诗的翻译中,任溶溶逐渐摸索出

很多儿童诗的创作规律,也积累了很多技巧和经验,为他

日后的儿童诗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文革”之后,任溶溶带着自学的语言以及对儿童文

学的渴望迫不及待地投入翻译工作,陆续翻译出《假话国

历险记》《洋葱头历险记》等国外经典童话,并且把从小

热爱的《木偶奇遇记》从意大利文译成了中文,实现了多

年的夙愿。《木偶奇遇记》是意大利作家卡洛·科洛迪的

代表作,曾被翻译成200多种语言,匹诺曹的形象为全世

界小朋友所熟知。在此之前,中国也出版过数十个中译本,

但大都是从其他语言转译。任溶溶翻译的《木偶奇遇记》

是国内直接从意大利文翻译的惟一中文译本,流传最广,

也成为任溶溶最为满意的译本之一。

20世界80年代初,任溶溶开始有意识地将安徒生奖获

得者的儿童文学作品介绍到中国。经他的介绍,林格伦、

凯斯特纳、德琼、杨松、克吕斯、罗大里、格里珀等安徒

生奖的得主逐渐被中国的读者了解和熟知。尤其是对林格

伦作品的翻译和介绍,在中国的儿童文学界掀起一股热潮,

给正处于转型期的儿童文学带来深刻的影响。

林格伦是瑞典的儿童文学作家,在她笔下塑造了一批

活泼调皮,无拘无束的“小坏蛋”,而这样的文学形象在

之前的中国儿童文学里几乎找不到。 1980年,任溶溶将林

格伦的“小飞人三部曲”翻译到中国,深受读者喜欢。之

后任溶溶又翻译了林格伦的长篇童话经典——《长袜子皮

皮》。这部童话的主角皮皮是个一头红发、满脸雀斑的9

岁的小姑娘,她天性喜欢自由,古灵精怪,常有奇思妙想,

缺点不少,喜欢恶作剧,但更多的是优点,制服过坏人和

恶兽,干了很多 好事。这个个性鲜明、真实可爱的儿童形象得到中国小朋友的热烈欢迎,也在很大程度上启发了中国的儿童文学工作者。

林格伦的作品为中国的儿童文学带来一股新风,结束了之前教训意味过重的儿童文学创作,而代之以充满儿童视角和游戏精神的全新的儿童文学。正如刘 绪源所言:“渴望母爱与家庭(乃至社会)的温暖,与渴望冲破束缚张扬自由的天性,这正是儿童文学的两大永恒的母题。林格伦的作品都贯穿着这两个母题,而我 们中国的儿童文学长期以来惟有前者却没有后者!是林格伦的这些作品打开了我们的眼界。”

林格伦的作品风格也与任溶溶“热闹派童话”的主张不谋而合。任溶溶曾经在一次会议上提出童话分为抒情派和热闹派两派,并引发了当时儿童文学界的 一场争论,在争论的同时,儿童文学一直欠缺的轻松幽默和游戏精神也深入人心,由此开启了儿童文学创作的多元化时代。这样的文学主张,上承张天翼,下启当下 很多相似风格的儿童文学作家,成为中国儿童文学发展潮流的一个重要见证。 很多今天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都出自任溶溶的翻译,他对于中国儿童文学的贡献和意义不言而喻。可以说,这样孜孜不倦而又意义非凡的翻译工作持续了 任溶溶的一生,甚至年过80,任溶溶依然没有停下手中的笔。2004年,在安徒生诞辰200周年之际,由任溶溶翻译的最新版本的《安徒生童话全集》出版, 并获得丹麦官方授权。这套《安徒生童话全集》字数近百万,难以想象一个年届耄耋的老

人是怎样完成如此巨大的工作量。

在我看来,这种辛勤的付出是源于一种爱,一种对儿童文学,对孩子们的深沉的爱。任溶溶说:“为了让小朋友和儿童文学作家多看点外国儿童文学作品,我就译啊译,译得越多越好!”正是这种对于儿童文学的爱和使命感让他保持着如此惊人的精力和不竭的创造力!

“没头脑”和“不高兴”之父

从翻译开始,任溶溶很自然地走上了自己创作的道路。长期翻译外国文学的经历使他具有开阔的视野,并学到一些儿童文学创作的技巧,平时与孩子们的 共同相处,又让他攒了一肚子的故事要讲,于是当时机来临的时候,他开始拿起笔创作。20世纪50年代初期,任溶溶常到孩子们的集会上去讲故事,“外国故事 讲腻了,很想针对孩子们的情况讲点别的什么”,由此开始了他的儿童文学创作。 《妈妈为什么不去开会》是任溶溶的试水之作,在这个儿童故事里,妈妈为什么不去开会是故事设置的悬念,而原因则是三个孩子之间的争吵,故事最后 落脚在对孩子们的教育意义上。这样一个构思巧妙,颇具新意的故事在当时的文化环境中却招致批评,理由是这样随意不去开会的妈妈和调皮爱吵架的孩子的形象, 在新中国都不具代表性。这样的批评让初尝创作的任溶溶颇受打击,从此偃旗息鼓,在此后的三年里都没有再写过儿童故事。 不再写故事的任溶溶却并没有闲着,在从事翻译工作之余,他非常愿意去参加孩子们的集会,把国外新奇好玩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故事讲得多了,任溶 溶觉得不过瘾,国外的故事同中国孩子的生活毕竟有些“隔”,于是他开始自己编创故事,这些故事都跟孩子们的生活有关,并且包含了他对孩子们的教导和希望, 受到孩子们的欢迎。文学创作的快乐在这种为孩子讲故事的形式中获得补偿,在这种同小朋友面对面的直接交流中,那些构思出来的故事也获得检验和反馈。

1956年1月,《少年文艺》的编辑向任溶溶约稿,希望他能为孩子们创作一篇童话。稿催得很急,任溶溶来到南京西路的上海咖啡馆,要来一杯咖 啡,然后铺开稿纸,奋笔疾书。随着钢笔刷刷地书写,“没头脑”和“不高兴”,两个孩子的形象逐渐在稿纸上鲜活起来,这个讲了很多遍的故事,对于任溶溶来说 早已成竹在胸,他埋头书写,毫无障碍,于是这篇中国儿童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在半小时内一挥而就。

这篇童话创作时间之短同它长远的影响力形成鲜明的对比。“没头脑”和“不高兴”带给几代人欢笑,也教育几代人成长,正是在这篇童话中,很多孩子 在欢笑的同时学会反观自身,改正缺点。它塑造的人物是那么形象,它指出的问题又那么典型,时至今日,这篇童话依然被孩子们喜爱,并获得共鸣。

在这之后,任溶溶又创作了《一个天才的杂技演员》,同样获得成功,与《没头脑和不高兴》堪称姐妹篇。这两篇童话风格较为相似,任溶溶通常会构置 起一种喜剧和荒

诞,让人物身上的缺点在哈哈镜中显形,“用夸张来刻画童话形象,有鲜明的意蕴和佳妙的喜剧效果”。虽然只是初试创作,但这两篇作品在风格和 技巧上都已臻成熟,并“与世界儿童文学接轨”,成为中国儿童文学史上不朽的经典。

在任溶溶翻译苏联儿童诗的过程中,他产生过很多创意和构思,他将这些灵感记在小本子上。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任溶溶对比罗大里的原作和马尔夏克的 译作发现,译作并不比原作的艺术水准低,甚至还有超越。从某种程度上,译作简直就是在母语基础上的重新创作。这印证了他的一些猜想,并给他带来创作上的自 信。他原本打算在40岁以后开始儿童诗创作,但是中苏关系交恶,使他面临无作品可译的困难,于是将这一时间大大提前。

从1962年到1965年,任溶溶创作了《我的哥哥聪明透顶》《爸爸的老师》《弟弟看电影》《强强穿衣裳》《我给小鸡起名字》等一大批脍炙人口 的儿童诗。这些诗歌大都构思巧妙,童趣盎然,简洁明快,朗朗上口。这些儿童诗同样延续了他善于在夸张和喜剧中传递教育意义的风格,而有的作品,甚至干脆放 弃掉所谓的教育意义,直接将生活中的童趣瞬间呈现出来,“将童趣推向一种极致”。 翻检任溶溶这些儿童诗篇,可以发现,这些妙手偶得、浑然天成的诗作,如果没有一颗童心,没有对孩子们真诚的爱是断然写不出来的。任溶溶儿童诗的 灵感大多来自生活,来自对身边孩子们的观察。根据他的经验,“诗的巧妙构思不是外加的,得在生活中善于捕捉那些巧妙的、可以入诗的东西,写下来就可以成为 巧妙的诗,否则冥思苦想也无济于事。”例如《我是一个可大可小的人》就来源于他自身的经历。而在写作的时候,又要从“诗人本位”向“儿童本位”转换,使用 尽量清浅、好读的语言,教训意味不能过重,应该“不能只写要儿童做什么,同时也要写儿童们要做什么,这才是全面的儿童文学”。 儿童诗是任溶溶最钟爱的文体,也为之投入最大,直到现在任溶溶仍然在进行儿童诗创作,显示出长久的艺术生命力。去年出版的《我成了个隐身人》,依然保持着较高的水准,这让广大喜爱他的读者依然对老先生的精彩诗作充满期待。

任溶溶一生与孩子们打交道,为他们写故事,永远怀揣一颗“长不大”的童心,在作品后面永远藏着一张孩童般的笑脸。而与此同时,他又用一生的努力在中国的儿童文学史上构建起一个让人仰望的高度,高山仰止。他在我们心中真正成了一个“可大可小的人”。

任溶溶常说,能从事儿童文学,实在是他的幸运。但我想,中国的儿童文学能有任溶溶,又何尝不是一种幸运。

殷健灵:童书作者要有干净的内心

2013年09月04日 来源:天府早报(成都)

天府早报记者段祯摄影报道

昨日下午,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殷健灵以“神奇的阅读”为主题在成都举行讲座,讲座围绕阅读在孩子成长中的神奇作用及让孩子感受阅读魅力两方面展开。谈及此 前备受争议的“黑暗童话”,殷健灵认为儿童文学虽然可以表现一切主题,儿童文学也不是象牙塔,但在展现真实世界的同时,绝不能伤害孩子的心灵。 谈童书写作绝望黑暗的人写不好童书

殷健灵,生于上海,著有《甜心小米》、《纸人》、《哭泣精灵》、《月亮茶馆里的童年》等小说,以及散文、诗歌、评论、纪实文学作品等,曾获冰 心图书奖大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并获2013年度世界最高的儿童文学奖—国际林格伦纪念奖提名,是我国第五代儿童文学作家代表人物之

一。此番来蓉,她将 前往4所图书馆和4所学校举行讲座。 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多年,殷健灵坦言,写作不是为了谋生,也不是她赚钱的手段,“我只听从心灵的声音,我觉得这样的一种文学样式适合我。”殷健 灵说,当她意识到自己的作品可以改变一个孩子对世界的看法,改变他们的人生和世界观的时候,“对于写作者而言,就是最大的幸福。”同时,殷健灵也坦言童书 写作非常难,“很多童书作者都有比较干净的内心,对这个世界有光明的向往,特别绝望、黑暗的人写不好童书,这些也不是童书所需要的。”

谈“黑童话”面对孩子的恶搞是良心缺失 早前,关于“黑暗童话”侵入儿童阅读空间在网络上引发热议,这种表现黑暗、恐怖等内容的童话,如黑色一般,晦暗绝望,和充满美好、希望、色彩 斑斓的传统童话完全相反。对此,殷健灵认为,虽然儿童文学可以表现一切主题,包括苦难、战争和死亡,但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故事一定是孩子们能够接受的方 式,“展示世界的真实,但绝不可以伤害孩子的心灵。”在殷健灵看来,儿童文学不是象牙塔,“不要屏蔽生活中的黑暗东西,但渲染世界 的恶更加不对。”谈及希 望自己的作品能够给孩子们带去些什么?殷健灵表示,“希望他们能真实地认识这个世界,哪怕这个世界千疮百孔,也可以在地狱里面看到天堂,身处淤泥能心有莲花。”

对于此前微博上出现的一则“新丑小鸭”故事—出走后的丑小鸭并没有变成天鹅,而是被宰杀成为盘中餐,殷健灵就明确表示不赞成,“首先改编名著就是非常恶劣的,

面对孩子做这样的恶搞,更是一种良心缺失。” 记者视线

作者和出版社都多些坚守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阅读,面对质量良莠不齐的儿童文学作品,到底该怎样阅读?谈及童书出版的现状,蒲公英童书馆总编辑颜小鹂将其比作是一个窄窄的集市,呈现出一番热闹场景,需要过往的购买者眼光独到地从里面挑出好东西。

“一是考验出版方,二是考验阅读方。”颜小鹂如是说,“现在很多人来写儿童文学,有些本来一个短篇作品,可以写成一个大系列,是 为了钱而来的,没有积累就搬出来这些东西,只能是东拼西凑,是拼图文字,一个工作室六七人开始造大船,这种情况在儿童阅读领域里比比皆是。”由于中国儿童 文学作家群体不多,出版社会蜂拥而至去争夺作者资源,从商业角度出发,这或许可以被理解,但如颜小鹂所言,“我们不能去拔苗助长,不能为了出版社短期的利 益,去把这个作家毁掉。作家也好,出版方也好,都应该多一点坚守。”

挑选童书在考验家长的眼光,如何挑选到优秀的童书作品?颜小鹂建议,家长别看销售排行榜,倒可以去看一些有价值的推介,而另一个可参考的方法 是,“一个作家坚持创作多年,作品可能不见得多,但一直在写,我是会去关注的,但一个作家一来就接连出十几二十本,流水线式的作品出来,我肯定会去打一个问号。”

杨红樱:“写童书要有责任感”

2013

年09月04日 来源:千龙文化

千龙文化2013年08月31日讯(记者 露汀)08月31日是第20届图博会的第一个公众开放日,下午2点,“那些年我们一起读过的书——杨红樱读者日”活动在图博会中国作家馆举行,众多家长带着 孩子在开学前的最后一个周末来到图博会现场,听杨红樱讲述自己写作30多年来的心得体会。

“写童书要有责任感”

“《女生日记》是我的成名作,但在写这部书之前,我已经写了20年。”2000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了杨红樱的作品《女生日记》,当年仅 一万册的发行量却出人意料的引起了轰动,很多人因为这本书知道了有一个儿童作家叫杨红樱。“我记得当时很少有童书在社会上引起这么大轰动,这本书被誉为中 国女孩成长启示录,很多女生读到了这本书,会写信给我说,幸好我在那个时候读到了这本书,让我很顺利的度过了青春期,并成为一名骄傲自信的女性。童书作家 要有一种责任感,这个责任感是什么,就是我们的孩子在成长的时候,也许就是一本书点亮了她成长路上的一盏灯,我在写《女生日记》的时候加进了很多童年时候 的感受,女孩子在那个期间非常敏感自卑,如果有这么一本书告诉你,你在那个阶段是美丽的,你就会得到了一种温暖的成长历练,这就是文学对人的影响,也是一 个童书作家应该有的责任。”

“我不会去迎合国际口味”

杨红樱从19岁开始写作,到目前已经创作出科学童话、童话、儿童小说、儿童散文87部,《女生日记》、《男生日

杨红樱 (资料图片)

记》、“淘气包马小跳系 列”“笑猫日记系列”等都成为 常年畅销书,销量超过6000万册,她的作品也被翻译成英、法、德、韩、越等多语种在全球出版发行,被誉为“中国童书皇 后”。

面对越来越多的外国读者,杨红樱之后的创作会不会更趋于国际化?“我的马小跳是一个纯粹的中国孩子,笑猫完全是一只中国猫,他们能走向 世界,并不是因为我迎合外国口味。在我的写作生涯中,从开始到现在,我的心中只有孩子,不会有其他杂念,不会因为走向世界而改变我的创作风格。”

“当作家首先要热爱生活”

活动现场,很多小读者都和杨红樱分享了自己生活中的困惑、学习上的苦恼,也谈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看到杨红樱有那么大的影响力,有的小 朋友也希望自己今后能成为一名作家,对此,杨老师对小朋友们诚恳忠告,“一定要成为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如果是你写得再好,技巧再高,文字功夫再好,但是对 生活没有感受,你也发现不了生活的美。现在有些家长会让自己的孩子去上作文班,但我从来赞同这种做法,我一直认为一个作家首先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有一双 会发现的眼睛,会发现生活中很多美好的东西。”

【儿童文学书讯】

云南推出“七彩云南儿童文学精品书系”

樊发稼

云南晨光出版社最近隆重推出“七彩云南儿童文学精品书系”,第一辑16本于今年6月出版,计有:

沈石溪的《骆驼王子》、《疯羊血顶儿》、《象王泪》、《藏獒渡魂》;高洪波的《森林里的歌》;杨保中的《野狗雪斑》;方敏的《大绝唱》;乔传藻的《醉马草》;吴天的《黑星星》;张昆华的《蓝色象鼻湖》;陈惠安的《小马李开富》;李迪的《黑林鼓声》;吴然的《春天的拜访》; 湘女的《红渡船》;白山的《戴勋章的八公》;李秀儿的《站立起来的大江》。

书系作者除云南本省作家外,也囊括滇籍的外省市作家,以及在云南工作、生活过的儿童文学作家。

主编:高洪波、王泉根、吴然。执行主编:冉隆中。

昨天,来京参加图博会的晨光社副社长潘燕及该社文编室主任张磊等假恒华国际大厦七彩大酒楼宴请束沛德、金 波、高洪波(主编)、张之路、樊发稼等都中编委,并颁发聘书及不菲酬金。由于临时通知,王泉根(主编)、曹文轩、李东华等因事未克参加。

晨光出版社现有职工80余人,属于中等偏小的少儿出版机构。但从这套书系的策划构想(包括对作者的遴选和不薄市场欠佳却重要的文学样式),显示了该社先进、科学、务实、开放的文化思路和出版理念。

一点余絮:

宴罢叙毕已逾夜里21时,步出大厦大门,老眼昏花的我不辨东南西北,心存惶恐,比我年轻多的好友之路见状,殷殷领我到数百米外的马路边,先送我打上的士,他才到

马路对面打车。之路常下顾我的博客,领我行路中他问我:“你的博客文集有出版吗?”我说没有。他说,这么有意思的东西肯定受欢迎,有机会我帮你推荐!(大意)之路温馨的话,令我感动莫名……

说到晨光给我们编委报酬。我心实有愧疚,因我纯粹挂名(想必由于至友吴然力荐),没帮他们做啥事。但我忽然联想到,我挂名顾问、编委的报刊总有近10家吧,大部无任何表示,有的连报纸、刊物也中止寄赠了。我这么说,绝非想得到什么;我快回归自然啦,物质的东西、利益什么的,对我已无任何意义,我对此已然毫无兴趣,但为何有的报刊、出版社特别令我感动,有的则不呢?

呵呵。嘿嘿。

2013年08月29日晨,北京

开创经营外国童书作家之先河

2013年09月04日 来源:新浪读书

2013年08月28日,由二十一世纪出版社举办的著名

图画书作家麦克·格雷涅茨新书国际版权推介会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新馆)隆重举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版权管理司司长于慈珂,江西省委宣传部副 部长黎隆武,江西出版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中文天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赵东亮先后致辞对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经营国外作家的创举表示了赞 赏。来自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的知名出版社代表、国际版权代理机构以及麦克·格雷涅茨等参加了版权推介会。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自2010年开创在BIBF 期间举办“国际版权推介会”以来,已成功向欧、美、日、韩及台湾地区输出200多种作品版权。其中,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的《腰门》推出韩文版,日文版和法文版也正在翻译当中;“彩乌鸦中文原创系列”之《我是白痴》和《你是我的妹》分别被输出到 德国和韩国。

继成功经营“童话大王”郑渊洁[微博]、“魔法姐姐”晓玲叮[微博]当、“数学童话大师”李毓佩等国内一流作家之后,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又将目光锁定国际市场,一举签下著名图画书作家麦克o 格雷涅茨新作的全球版权,开创了国内出版社经营国外童书作家的先河。张秋林社长说,“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经营国外童书作家的一小步,却是中

国少儿出版迈向国际化的一大步,它预示着中国少儿出版有 信心在未来的全球童书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1955年出生于波兰华沙的麦克·格雷涅茨,在开展图画书创作之前经历过多种艺术尝试,锻炼出深厚的文化造诣,其先后创作出《小卡车,我等你》、《泰迪熊》、《神奇的围巾》、《菲儿》等多部佳作。1985年移居美国后,

右四为麦克格雷涅茨

麦克凭借《早安,晚安》、《你在口袋里放了什麽》引起西方媒体的瞩目。其 后旅居日本期间,他创作出了脍炙人口的《彩虹色的花》和《月亮的味道》,后者曾获日本图画书多项大奖,由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引进后在国内畅销20多万册,深 受中国家长和小朋友的追捧。素有东方情结的

麦克在今年4月欣然接受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的邀请来华创作,计划创作“憨蛇系列” 、“云系列”、“阿尔伯特系列”等10本图画书,本届国际版权推介会上重点推荐的《好困好困的蛇》就是他来华以后创作的。另外三册《一条很长很长蛇的很大 很大爱》、《一条蛇的梦想》和《哈哈哈》也将于近期面世。

《好困好困的蛇》讲述的是一条很困却不敢独自睡觉

的小蛇的故事。故事中,小蛇对独自睡觉的恐惧引发了对亲密的渴望。然而,一系列事件的发生改变 了故事最初的情形。开放性的故事结局给了小朋友无限的遐想空间。著 名儿童阅读推广人阿甲评价说:“这是一个节奏感很好的睡前故事,它近乎荒诞的故事情节把 小读者带入到一个朦胧的颇有睡意的状态,让我们见识了麦克·格雷涅茨的另外一面,堪称轻松幽默的大师小品。”同样对麦克·格雷涅茨不吝赞美的还有中国著名 装帧设计大师朱赢椿,在推介会上,他详细向在座嘉宾介绍了麦克在用色方面独特细腻而且大胆的技法,令人叹为观止。会上,日本白杨社与二十一世纪出版社正式 签约,本届BIBF 开展首日,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即成功输出了《好困好困的蛇》日文版权。随后几日,麦克·格雷涅茨还将携新作举办多场别开生面的活动,与中 国小读者展开亲密互动。

《大英儿童百科全书》引关注2013年09月04日来源:中国作家网

中南出版传媒集团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近日在京为儿童科普读物《大英儿童百科全书》举办座谈会。与会者探讨了如何推动中外文化交流,吸收国外儿童科普图书的创

作、出版及推广经验等问题。

据了解,这套读物是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公司根据4

至12岁孩子的语言习惯和学习兴趣编纂的。简体中文平装

版图书共16册,涉猎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文化、历史、

建筑、交通、生物、科学等主题。湘少社在引进这套丛书

的时候,进行了精心编辑,注重启发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

培养他们的创新和探索精神。作品文字生动流畅,插图别

致又充满童趣。 (余义林)

国际童书展上海首飞寻找下一个哈利波特

2013年09月04日来源:中国日报网站

1997年春天,《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书稿来到博洛尼亚童书展,被美国出版商果断拍得,由此一股魔法风在全球愈演愈烈,成为各国特级畅销书榜的殿堂级明星。

如今,拥有最大少儿阅读群体的亚太地区要迎来自己的盛会。首届“CCBF中国上海国际童书展”将于今年11月7-9日在上海世贸商城展览中心与国内外同行和广大读者

见面。业界人士均拭目以待下一个超级畅销童书的诞生。

童书版权交易首度在亚太破冰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近期发布的《2012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统计数据,2012年我国出版的少年儿童读物品种较上一年增加0.9 万,年增长幅度达40.4%,高于整体图书出版品种12.0%的平均增幅。2013年以来,全国上报少儿图书选题4.7万种,占全国上报图书总量的20.9%。延续强势的童书早已是中国出版市场的“刚需”板块,而目前中国的两大书展北京图书博览会和上海书展远不能满足童书版权贸易的需求。

根据国际相关机构做的调查研究,在全球范围内,除每年四月的博洛尼亚童书展之外,下半年亟需一个与之呼应的展会。吸引F1和迪士尼乐园等国际大品牌落户的上海颇受国际书商关注和看重。因此,CCBF上海童书展由上海市新闻出版局联手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环球新闻出版发展公司发起,由励展博览集团全盘运营,作为上海书展及伦敦书展的姊妹展,如众星捧月般的横空出世。

童书展起航,成为亚太地区首个涵盖少儿图书、影音、娱乐和教育等全产业链的行业盛会,聚焦版权贸易、作家推介和阅读推广。上海新闻出版局副局长阚宁辉表示,按照组委会规划,希望经过5年的努力,让上海国际童书展比肩博洛尼亚童书展,在全球打造出“西博东上”的童书版权交易格局。

一把金钥匙,洞开中国与世界之门

缺乏专业的版权交易平台,不知有多少好书被忽略、被延期。有书香中国的上海书展作底蕴和支持,童书展被业界认为是把“金钥匙”,有希望为国内外少儿出版同行开启“走出去”和“迎进来”的大门。

不出国门,就能感受到意大利或德国书展的商业氛围,这是国内出版商所乐见的。未来,他们不用远赴海外,就能在CCBF上把中国优秀的少儿作家和作品推荐给外国出版社和代理商。

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和华东六少将联袂在上海国际童书展上重磅推出“杨红樱专区”。杨红樱是目前中国最炙手可热的儿童文学作家之一,其力作《笑猫日记》更是创下了超2000万的销量,令业界称奇。杨红樱儿童文学作品的国际影响也在日益扩大,其版权先后被英国哈珀?柯林斯集团和德国艾阁蒙集团购买,并出版多个语言版本。相信杨红樱作品将借力CCBF这一童书版权国际交易平台走向更广阔的海外市场。

新蕾出版社马梅社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今中国童书市场很繁荣,参与者众多,经济全球化促使了文化交流更加频繁,由于儿童的世界观比较接近,东西方差异并不十分明显,因此无论是童书引进还是输出都有广阔的前景。”

这次参展,新蕾出版社将携《中国56个民族神话典藏?名家绘本》、《大师中国绘?传统故事系列》、美国《发现之旅》等新书亮相,期待在跨界合作与国际接轨上有新的突破。

同样,对于海外出版商而言,中国内陆的巨大市场潜力是无比诱惑的。2012年全国大众畅销书TOP100榜单中,童书类就占据了52个席位。

虽然离11月童书展开幕尚早,境外机构参与热情高涨。来自英国、美国、澳大利亚、西班牙、印度、日本、韩国和马来西亚等国家的几十家境外童书出版机构,包括英国

出版协会、圣智学习出版集团、麦格劳希尔、牛津大学出

版社、哈珀?柯林斯出版社、阿歇特儿童出版公司、学乐、

培生、贝乐思等国际知名出版社均已踊跃参展。他们在为

中国带来前沿的国外少儿读物的同时,也迫切希望能在文

化历史悠久的东方国度,找到下一个像《哈利波特》那样

的超级畅销书。

万众期待,评选世界最美的童书

参展商接力出版社旗下的《淘气包马小跳》系列总销

量突破2000万册,作者杨红樱更是力压莫言成为年度最具

市场价值作家,充分说明了中国童书已进入黄金时代。背

靠利好大环境,又站在亚太地区的制高点,去CCBF挖掘好

书、发现好作者自然成为了行业共识。

由童书展推出的“世界最美的童书评选”活动,将邀

请来自世界各地在童书出版创作领域享有盛誉的童书作

家、出版人,根据参展童书的内容、设计、整体质量与特

色,评选出20本年度世界最美的童书。不论哪一本获奖图

书都将成为出版商和万千小读者关注的焦点。

目前,著名儿童读物出版家海飞、中国作协儿童文学

委员会委员白冰、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等已应邀出任首届

评委,其他国际评委人选正在落实中。秦文君认为,童年

时候养成的阅读习惯会陪伴人的一生,希望更多小读者能

通过上海国际童书展这个平台,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插上了寻找最美童书的翅膀,国内外出版界大师都将

带上全新力作到场,参与者将有机会与全球顶尖出版机构

零距离交流,与中外知名作家、翻译家、插画家等倾情互

动,亲身见证新一季畅销童书的诞生。

详细信息请访问童书展官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ab5093093.html,

欢迎浏览童书展微博了解展会最新进展: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b5093093.html,/ccbookfair

关于CCBF

中国上海国际童书展(CCBF) 是中国唯一由国家新闻

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专注于0-16岁少儿读物内容的版权

贸易、出版、印刷、发行及阅读推广的展会平台,涵盖图

书、期刊杂志、影音、娱乐及教育服务等少儿产品全产业

链。

本届CCBF将于2013年11月7-9日在享有亚洲国际大

都市美誉的上海举办,以期为专业人士和小读者们献上一

场少儿出版物的盛宴。在中国出版管理部门的鼎力支持

下,CCBF 将推出丰富多彩的现场活动,使您有机会与来自

产业链各层面的国内外专业人士见面,开展童书版权引进

和输出的双向洽谈,开辟新的发行及销售渠道,发展合作

伙伴,拓展海内外市场。CCBF同时也是拉近您与著名作家、

翻译家、插画家及教育专家距离的独一无二的商务平台。

公众参观日,您还可以和热情的小观众及他们的家长、老

师交流互动,进行市场推广和现场销售,了解最前沿的消

费趋势和最直接的市场反馈。

《实用儿童文学教程》出版

主编:王晓翌副主编:杨庆茹、韩歌萍

编委:郭惠玉、余庆丹、梁惠娟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3年08月出版

2013年08月,全国师范院校儿童文学研究会会员、西

安文理学院幼教学院副教授王晓翌;全国师范院校儿童文

学研究会会员、哈尔滨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杨庆茹;全国

师范院校儿童文学研究会会员、西安文理学院幼教学院讲

师郭惠玉等合编的《实用儿童文学教程》一书,由陕西师

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出版发行。

该教材是学前教育专业“十二五”系列规划教材之

一。参编人员均为多年从事高校儿童文学教学的一线教师。

教材共分两个部分:上部为儿童文学理论篇,主要阐

述了如何认识儿童,如何认识儿童文学,包括儿童文学的

本质、儿童文学的功能、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的关系等。

下部为儿童文学实践篇,在以儿童文学文体分类的基础上,

以七章的篇幅分门别类地加以论述,紧密结合儿童文学经

典作品讲述儿童文学知识,也融合了国内各类儿童文学、

幼儿文学教材中的新观念、新方法,并在每一章加进具体

的教学设计,体现了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本书可供普通高

校、高等职业院校儿童文学专业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使用,

也可供幼儿园、小学一线教师开展文学教学活动参考及儿

童文学爱好者自学使用。

朱婕:童书销售“最高点”尚未到来

2013年08月29日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个人感觉,2003N2013这10年少儿图书市场一直处

于上升阶段,原因首先是出版社方面有好的作品出版问世,

这是根源。其次是儿童图书的发行、销售各个环节运行得

比较顺畅。少儿畅销书品种在10年间发生了一些变化,但

总的来说,文学类和科普类一直是少儿图书的主要两类畅

销品种,这也是很多老师的推荐和家长的选择。最近两年,

有些出版社为了寻找新热点,陆续推出了绘本类、动漫类

图书,在市场上也取得了不俗的表现。这一类图书的畅销

与热播的动画、动漫节目密切相关,受这类节目的影响,

在小读者中间形成阅读热潮。

少儿图书的销售旺季主要集中在一些节假日,比如六

一儿童节,十一黄金周和寒暑假,尤其是暑假,因为时间

较长,孩子们有较为充裕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这就形成

了少儿图书的销售旺季。家长在帮孩子选书时一类是教辅,

另外一类是课外阅读,主要是由老师推荐。总的来说,现

在的家长比较开明,往往愿意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孩子

自己选书时可能更多的还是受到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有

一种阅读的从众心理。

我并没有感觉到少儿图书市场有萎缩的现象,更多的

还是销售渠道发生的变化。特别是最近一两年,书店也在

进行转型,因为网络销售对传统图书销售方式形成巨大的

冲击。在某种程度上,实体店沦为“体验店”。但是由于

市场的需求一直存在,少儿图书整体上仍处于一个持续上

升阶段,销售的最高点尚未到来。

朱婕(凤凰新华书店集团采购)

《少年文艺》9月阅读指南

发布日期 2013年9月3日

欢迎您反馈信息或

投稿,可发至邮箱:

rengeshu@https://www.wendangku.net/doc/ab5093093.html,

1. 八方寄语

2. 书香要闻

3. 专家导读

4. 班级读书会

5. 群英会

6. 韬奋杯大赛

7. 读者当家

8. 信息窗

1. 八方寄语

有年轻朋友来,与之共读7月“阅读指南”,顿觉比前

有改进: 1、“专家导读”更加扼要贴切,突出这一期的主

要作品; 2、“班级读书会”韩寒的文章,自然亲切,容易

引起共鸣; 3、“信息窗”让人了解中国儿童文学界的新闻、

动态,简明,清晰,好!

“阅读指南”已成为编者、作者、读者的一个极佳的交

流平台。愿越办越好。

张锦贻(内蒙古包头市文联作家、评论家)

在前一次“阅读指南”上我看了《写给每一个自己》

这篇文章,深有体会,虽然我和韩寒老师年龄不相仿,但

是我现在也有着和韩寒老师小时候一样的想法,我猜测自

己到底是骄傲,是天真,还是……直觉告诉了我:我只是

单纯地想做得更好,想超越他人,而产生了那份让人无比

自豪的自信。韩寒老师会发泄,我们当然也会,他是发泄

到了赛车和写作中,我只是写在一张纸上,画上那些不甘

心的叉叉,然后折成纸飞机,往遥远的天空扔去。之后会

轻松许多,告诉自己我还有希望,我还有成功的机会。我

将此化为动力,更加努力,总有一天会成功的,我始终相

信!

沈欣怡(上海松江淳风文学社学员)

收到,谢谢。

“阅读指南”为作者、编者、读者提供了互动交流的园

地和通道,让单一的期刊阅读变得更加丰富、多元。这是

很好的阅读推广方式。

李学斌(儿童文学作家、博士)

阅读创刊号,与7月这期放一起,感觉越来越好,栏目

渐愈丰富,内容渐愈充实,编排渐愈漂亮。你们做得用心,

给读者带来夏日清凉。谢谢!

即颂

编安!

谈永康(上海松江区教育局领导)

丰富的阅读信息,真诚的情感交流,让读者更加亲近

杂志和编辑,让业内同行更加了解《少年文艺》。字里行

间,深深感受到了编写者的用心和真心。谢谢。

朱艳琴(上海世纪少儿出版社文学室主任)

简洁精彩,好吸引人!

7月这一期最惹眼的就是汤汤啦,汤汤的走红,除了她

自己的努力,《少年文艺》老师可有大功劳啊!为汤汤高兴!

李生卫(浙江省衢州中学老师)

一直能收到《阅读指南》,内心很感激的,有的匆匆拜

读,有的仔细领会了,但是没有发回只言片语,真是惭愧。

我对“读者当家”很感兴趣,这也是一个作者所需要关注

的吧,读者的感受和体会,我们应该真诚地对待。7月的“信

息窗”让我了解了很多信息,尤其是汤汤做了浙江省作协

副主席的消息,让人很振奋,儿童文学越来越受重视了,

多好的事情呀。

各位老师辛苦啦,再次感谢你们辛勤付出。

编安!

龚房芳(江苏教师作家)

《少年文艺》的“阅读指南”栏目五花八门,内容丰

富多彩,好比架起《少年文艺》与读者心灵沟通的桥梁。

我将转发给作文班上的“小作家”,让他们成为《少年文

艺》的忠实读者。

“群英会”专栏刊登了《一位爱阅读、爱动笔的好老

师》,读后很感人,但文章的主要内容未能充分表达题意。

读后的印象是“一位积极推广、循循善诱的好老师”。该

文未署名,不符合发表的规格。

程逸汝(儿童文学作家、少年日报杯作文大赛终评委

凤凰作文教学法开创人)

2. 书香要闻

少儿读物促进会、少年儿童出版社邀请上海市徐汇区

西南模范中学

在“2013上海书展”联合举办活动

今夏,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率上海少儿读物促进

会、少年儿童出版社桃桃儿童文学发展中心,策划了一场

文学朗诵活动——“聆听最纯美的校园旋律”,上海市徐汇

区西南模范中学受邀后积极参与,使这一在“2013上海书

展”举行的书香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优秀的文学新作,著名的作家,闻名读书界的“2013

上海书展”,这三者强强联手,在筹备阶段这个活动便令人

向往。西南模范受邀参与其中的工作,这是第一次由一所

学校与出版社等机构联办活动,在这个大型书展中也是“首

秀”。

西南模范中学的书香氛围大家时有所闻,少儿促进会、

少儿社特意联系到该校郑文校长。合作事宜很快谈妥了,

在郑校长的细致安排下,西南模范的李老师、孟老师组织

了一群热爱读书的小初一同学,欣然加入这个活动的节目

排练。由此开始,促进会、少儿社、西南模范三方携手走

向了今年隆重的书香嘉年华——“2013上海书展”这个重

大活动。

备战的日子恰逢百年未遇的高温,但是西南模范的师

生们热情更高涨。家长们也积极配合,不辞辛劳地送同学

们准时到校排练,整个过程有初排、练习、修改、调整、

审看节目等诸多环节,在少儿社任哥舒编审、促进会孙益

恒秘书长等老师严格的要求中,师生们终于完成任务,只

等8月17日那个令人激动而紧张的上午了!

在书展几百个活动中,这个起先并不怎么让人在意的

活动,随着西南模范一位女生唇边银色的长笛响起,吸引

着各个方向男女老少的读者围拢来了;之后,朗诵者登台、

活泼的“书模”举着特制的图书模型亮相、作家演说等环

节一一展开,气氛越来越热烈,活动到达高潮时,场地上

几乎水泄不通。

争购作家们的著作、排队要求签名、合影……活动欲

罢不能。一个小时很快过去,热烈的友情留存在各自的心

里,作家表示将更努力地为读者写作,读者期待着作家们

的新作。一个优雅温馨却热烈的活动圆满结束。

沉浸在稚嫩却清新的乐声中,静听着自己喜爱的小说

段落,与登台演讲的作家亲切地面对面交流……感受过现

场气氛的人们都对这个活动印象深刻,大家认为,这样的

好活动应该进一步推进、光大,后续的活动方案已在逐步

酝酿之中。营造书香气息的计划从书展向校园延伸,由一

所西南模范向众多的校园辐射。我们等待着,广大的老师、

家长和社会各方都纷纷加入到儿童文学阅读的书香大家庭

中来。

编者

3. 专家导读

推荐作品:

《冰蜡烛》作者彭学军刊载于2013年第9期《少年

文艺》上半月刊

内容提要:

奶奶岁数大了,时常犯糊涂,不认得人,也不知道自

己在哪,说一些人人都听不懂的话。但是我们一遇到有些

紧要的事情,她就立刻会回到我们这些小辈们中间,比如

我十岁生日时,她非常郑重地说:小姑娘十岁生日是非常

重要的。奶奶非常认真地要我准备在生日那天许一个愿,

还原原本本地把她十岁生日时许愿许得很灵验的故事讲给

全家听。

我生日时正要郑重万分地许愿,却发现最重要的东西

——生日蜡烛找不见了。这意味着我就痛失了许愿的机会,

也意味着我就痛失在学校里担任领舞的机会——这是我十

分渴望的,我许的就是“担任领舞”的愿。但在午夜时分

我被奶奶从床上叫起,到餐厅一看,找不见的蜡烛安然出

现在生日蛋糕旁边。这时我许愿了,此刻我最希望的是我

最想念的爸爸立刻出现在家里。让我和全家人都吃惊的事

出现了:此时爸爸的摩托车声、脚步声、推门进屋声逐一

响起,我开心极了,幸福得发抖。

2013年10月第10期全国师范院校儿童文学研究会会史儿童文学信息第2版全国师范院校儿童文学研究会会史(连载27 马筑生摄影(除署名外))

二十七、王泉根教授在全国师范院校儿童文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年会上的学术报告

王泉根教授简介

王泉根,浙江上虞人。全国师范院校儿童文学研究会顾问,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亚洲儿童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儿童文学

研究会副会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家出

版基金评审专家,终生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著有

《王泉根论儿童文学》、《现代中国儿童文学主潮》、

《中国姓氏的文化解折》等十余种著作。曾获国家

图书奖(2001)、首届(1995)与第三届(2003)

中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等。曾先

后指导26名博士生(其中6人来自日本、新加坡

以及台湾、香港地区)、40名硕士生(1人来自泰

国)。独立承担或主持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

项目、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3项教育

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2项北京市哲学社

会科学研究“十五”、“十一五”规划项目。

文学大系统的分类结构与知识谱系·王泉根·(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全国师范院校儿童文学研究会顾问北京,100875)

[摘要] 学术研究贵在创新。人类文学研究需从新的视角进行分类:第一是文学的时间性与空间性角度,第二是文学的生产者与消费者角度,这是人类文学大系统分类结构的两种基本模式,可以将古今中外一切文学一网打尽。全文探讨了以此两种模式分类的各类文学的基本特征与审美尺度,同时为各类文学(尤其是易受歧视的民间文学与儿童文学)存在的客观性、合理性、合法性寻找到了科学依据。这一“发现”具有创新意义,甚至是可以申请“专利”的。

古今中外一切文学(文学现象、文学作品、文学研究等)都可以按以下两个视角加以分类,从而构成一个完整而开放的文学系统。第一个视角是文学的时空角度,第二视角是文学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角度。我们先来看第一个视角:文学的时空角度,这又可分为时间的角度和空间的角度两个方面。

先谈文学的时间角度,即文学的时间性,文学的时间性实际上就是文学的时代性。文学的产生、源起、生长和演变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过程,是在历史时间的长河中不断运动的。这就有了文学的长度,即时间性。研究文学的时间性,我以为有两个方面是必须加以考察和把握的。

首先,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文因时而变,文与时俱进。

一时代产生了适应一时代精神与需要的文学,是作家对所处时代之具体生活有感而发的产物;但同时一时代之文学又反过来反映和促进了这一时代的精神和品格。无论是把文学比拟为照亮时代的精神灯火,还是反映时代的镜子,所说的都是关于文学的时代性问题。从整个人类文学而言,我们可以将人类文学区分为古典性(古代)文学、现代性(现代)文学与正在发展运动中的当今性(当代)文学三大类。就中国文学的一国具体文学论之,从时间性的角度,则可将其分为先秦(秦以前)文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唐宋文学、元明清文学、近代文学、现当代文学。从诗经、楚辞、汉赋、魏晋志怪发展下来,一直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现代白话文学,中国文学有一条清晰的时代发展脉胳。每一时代都有代表这个时代的价值取向、社会生活、审美理想与艺术创新的经典性作品。如先秦,《诗经》体现的是黄河流域注重现实的儒家思想文化精神,而《楚辞》似乎更能表现出长江流域张扬浪漫气质的道家思想文化精神。前者是北中国文学的代表,后者是南中国文学的典范,这两者的互补与整合,哺育着中国传统文学的古典性品格。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代表着所处时代的文学成就,组成了中国古典性文学气象万千、色彩烂漫的文学山峰。按时间性即时代性研究文学,实际上正是我们的文学史教程所长期奉行的研究路数。中国的古典性文学,其精神主要限于中国古代的儒、释、道等范围,所以道、气、韵、味以及政治上的忠君、爱国、济世等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学在艺术和思想上的鲜明个性。在语言上,古代文学是古代汉语的文学,与古代汉语的语言系统相一致。中国古代文学与现当代文学之间,

有一中介,即近代文学。近代文学是一种转型期的文学,

很多东西都没有定形与定制,但它为现代文学的产生作了

充分的催化与准备。

需要说明的是,在西方英语体系语境中,“近代”和“现代”

是同一个词,因而不存在“近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

分类。本文考虑到中国文学史的习惯分类,因而析出介于

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之间的“近代文学”。

现代文学应是现代性的文学,表现了人类对现代社会

的生命体验和审美感悟。现代社会的现代性的基本标志有

三个方面: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个体原则。市场经济以

功利原则作为主导,民主政治则与权威主义相对立,而个

体原则显然是一种区别于整体主义的行动哲学。时代的沿

革,要求人类找到一种能更好地表现现代人精神情绪、审

美理想、价值观念的新的文学表现形式。试以中国现代文

学与中国古代文学相比较,从文体角度而言,我们不难发

现,中国古典性文学中的韵文诗词相对发达,广义上的散

文比韵文要弱;而现代性文学则相反,散文体作品尤其是

叙事性文学小说创作特别发达,诗的成就则似乎不大。虽

然五四以来的新诗创作经过了数代诗人的艰苦实践,但至

今还是“众说纷纭”,而小说的成就则有目共睹。新时期开

初,刘心武的一篇少年校园题材小说《班主任》轰动一时,

成为思想解放的一个标志性的作品。有人说,一个作家如

果没有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站不

住的,这话有一定的道理。我们看一部《中国现代文学史》,

实际上就是一部小说创作的发展史,再点缀一些诗歌、散

文、戏剧而已,如果抽取了小说,现代文学的大厦就会轰

然倒塌。从整体上说,中国现代文学即现代性文学在精神

取向上表现为向西方学习,因而科学、民主、自由、理性、

民族、国家等构成了现代文学的主题。在语言上,现代文

学是现代汉语的文学,与现代汉语的语言系统相一致。现

代文学的发展还有一个重要的外部原因,即近现代印刷技

术和传播媒体比之古代文学所处的时代产生了突飞猛进式

的发展。晚清以降,印刷业的发达,报章杂志的广泛传播,

文学大众化、通俗化的取向,极大地刺激了小说创作,从

而使这一种有力地和有效地表现现代人精神情绪与生存体

验的文体有了充分发展的空间。

关于文学的时间性(时代性),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

与把握,即文学的时间性并不意味着后起的文学必然胜于

从前的文学、越是后代的(现当代)作品必然超过前代(传

统)的作品。文学是精神产品,不同于科技产品。科学技

术的发展是一种线性的发展,后起的必然超过从前的,今

天的火车飞机比之古代的骡马舟楫等交通工具自然要先进

快捷,这是不言而喻的。但作为人文领域精神产品的文学

作品就不同了,因为每件作品都是作家在特定时空、特定

语境、特定情绪下产生的,与彼时彼地人们的精神状态、

生活习俗、价值观念、审美理想紧密相连,因而其作品的

意义与价值是复杂的、多元的,不可能如同物质产品那样

可以做定性、定量的分析与价值判断。比如诗歌,你能说

今天的新诗已经超越唐诗了吗?李白、杜甫的崇高诗史地

位似乎今天依然无人可以取代。

时空视角的第二个角度是关于文学的空间性,也即文

学的地域性、民族性研究。

从这一角度立论,我们可以把一切文学分为本国文学

与外国文学两大类。本国文学是指自身所处国家的文学,

显然具有民族身份、国籍身份的认同意识。对中国人而言,

本国文学就是中国文学,即指发生在中国境内的一切文学;

外国文学自然是指发生在中国境外的一切文学。为了行文

的方便,本文所论文学的空间性,只将其分为中国文学与

外国文学两大类。中国文学内部又可以按地域或民族的不

同,区分为各类文学。以地域区分,如有京派文学、海派

文学,这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一个热门课题。1996年湖

南教育出版社推出了一套由严家炎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

地域文化研究丛书”,包括巴蜀文学、楚湘文学、吴越文学、

齐鲁文学等,这套丛书的着眼点是研究特定地域文化与现

代文学之间的关系。就中国当代文学而言,由于1949年以

后中国政治文化与社会结构的特定原因,形成了大陆、台

湾、香港、澳门两岸四地不同的地域文学。台、港、澳文

学与祖国大陆文学一方面是同根同源同文的关系,另一方

面又各有其特殊的文学生态环境与发展态势。一般而言,

这三地文学的特殊之处大致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深受西

方文化与文学的影响;深受商业化运作对创作出版的影响;

在语言方面深受闽南客家文化、广东方言以及外国语的影

响。

外国文学是一个十分宽泛的地域文学概念。一般我们

把外国文学分为欧美文学、东方文学等数大类,就欧美文

学而言,又可分为英国文学、法国文学、俄罗斯文学、德

国文学、意大利文学、东欧文学、北欧文学、美国文学、

加拿大文学等;就东方文学而言,则有日本文学、韩国文

学、印度文学、东南亚文学等。

文学的空间性是由产生这种文学的地理环境决定的。

地理环境是一切因素中最稳定的因素,地理环境的稳定性

势必影响与之紧密相联的地域文化生态的稳定性及其特

征,并濡化、组织、干预和引导着该地域作家的性格与思

维、情趣与视野、审美理想与艺术感受,并进而影响该地

域文学的表现世界、精神走向与文化品格。如所周知,科学进步的标准有其世界性统一尺度,但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的文学的进步,则在于其独创性。“某一作品是世界的,它首先应该是民族的。”文学在时间上是时代的,在空间上又是民族的。一个民族的文学只有反映出特定地域的社会生活、时代精神、民族性格、文化心理、审美情趣、共同耻感、荣辱记忆以及本民族生存之所有的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才能有别于其他民族文学而折射出栩栩光彩。秀华光发的世界文学大厦,正是由形形色色各具地域民族特色的作品所支撑起来的。美只有扎根于斑烂的大地,才能超越于生存之上,赢得无限的生机。

时代性和民族性不但是文学研究的重要尺度,也是文化研究的重要方向。时代性是一种全球意识,而民族性则是一种寻根意识,这是当今世界的两大思潮。二十一世纪人类所面对的全球经济一体化、交通立体化、信息网络化,

已使世界变得越来越小,特别是覆盖全球的通讯卫星和国际互联网络的发展,创造了一个不分国界的“电子空间”,使人类居住的这个星球真正成了“地球村”。但与此同时,如何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保持本民族的文化价值的精髓,体现本民族文化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特有的地位、意义及尊严,正越来越成为一种普世的精神追寻。因之在这种意义上,研究文学时代性与民族性也就越发显得重要;将文学大系统以时间性与空间性加以分类,也就自然具有自身的学理逻辑,而不是一种简单的分门别类而已。

以上我们探讨的是文学大系统分类结构的第一个视角,即文学的时间性与空间性。文学分类的这一个界度,其着眼点在于文学与世界、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文学与外部的关系。下面我想提出文学大系统分类结构的第二个大的视角,即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视角,这个视角的着眼点在于文学与作家、与读者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文学的内部关系。

我们知道,文学作品是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既然是产品,就有生产这种产品的人,也即创作主体;既然是产品,还会有消费这种产品的人,也即阅读主体。为此,我们可以从精神产品的生产与消费这一角度立论,将古今中外人类的一切文学按照这个界度加以区别,并探讨各自的内在规律。我们先从文学作品的生产角度来分析文学大系统的分类结构。

文学作品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从“生产者”来看,就要探讨是谁生产的,或是谁生产了它?他是如何生产的?他为什么要生产它?他的生产过程与产品又有什么特色?这实际上是关于创作主体即作家的研究。按照生产者身份的不同,我们可以把古今中外一切文学分为两大类,第一类的文学可以称之为作家文学,它的生产者是作家。作家文学也可称为文人文学,或知识分子文学。生产这种产品的人是文化人,是具有独立写作能力和对自己的言论自由及表达拥有清晰判断力的人。作家文学的特点具体体现在作家的独立性生产方式及其产品的独创性品质等方面。

作家文学的第一个特点是个体性或曰个性化。文学创作作为作家生命律动的特殊形式是一种最个性化的精神劳作,一种完全彻底的个人行为,因此人们通常把作家称为自由职业者。文学生产的个体性特别强调生产者的自由度,只有在一种比较宽松的自由度较大的范围里面,生产者才能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创造性的探索和劳动。文学创作本身是一种精神探索、一种不断向前的精神追求,是以语言作为工具,通过语言塑造形象或意境,表现作家对社会生活的美学评价及其独特的生命体验。所以我们经常说,文学是生命的体验,是人生的表现。要充分地体现出、传达出作家自身对社会的理解,对生命的独特体验,个性化就自然而然成为作家文学的一个鲜明的特点。因为每一个人对社会的理解,对生命的体验,对人生的感受是不一样的。一方面,生活在同一时代的人,对同一种社会现象会有不同的体验与表达。比如同样生活在唐代,李白诗歌的豪放飘逸,与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是完全不同的两种风格,人们常常愿意把李白诗歌与道家文化相联系,而把杜甫诗歌归之于儒家思想精神的濡化。另一方面,即使是同一个作家,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与生命历程当中,也会有不同的创作表现。正是这种个性化,形成了作家作品的个人风格、个人特色、个人色彩。个性化是作家的价值观、人生经历、艺术气质与修养、语言理想等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晶,是作家文学的第一个特点,也是最显著的特点。正因如此,所以我们的文学研究除了整体性的文学思潮、文学社团、流派等研究外,更有专注于个别性的作家研究。如唐代文学中的李白研究、杜甫研究、韩愈研究、王维研究,现代文学中的鲁迅研究、茅盾研究、沈从文研究、老舍研究等。包括儿童文学也如此。同样是现代童话作家,叶圣陶童话的创作风格与张天翼、严文井完全不同,根本原因就在于作家的个性化影响了他的创作理想与作品。

作家文学的第二个特点是符号性。

任何一个作家的精神产品生产都不是为了自我消费,自娱自乐。一个自诩创作了一百万字的作品但还放在抽屉里没有公开发表的人,是不能称其为作家的。作家的社会角色与意义在于向公众源源不断地提供他的精神产品,并由此影响社会。只要号称作家,就自然有其影响于世的产

品流布。因此,作家必须将自己的精神产品通过媒体变成

符号公之于世,这就是产品的符号性。当然,这种符号性

的传播方式、途径是不一样的。在古代,由于科技的落后、

传播方式的单一,因而产品流通的范围也相对较小。上古

时代,我们的先人是通过甲骨、钟鼎或竹片、木片、石刻

来发表自己的作品。古人往往用“韦编三绝、学富五车”

来形容饱学之士,这车当然不是今天的汽车,而是牛车、

马车,五大车的书自然不得了,但那是用竹简雕刻成的,

从今天的角度考量,“学富五车”大概也不过几十万字吧。

我们现在用几张光盘就可以把数千万字的大百科全书全部

扫描进去,自然更加了不得。自古及今,作家文学的符号

传播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首先是手工符号图书时代,这

是书的完全手工化作业,有甲骨、钟鼎、简帛等多种形式;

第二是工业符号图书时代,这是纸张和印刷术发明以后的

时代,即在纸上印刷符号;第三便是我们今天所处的多媒

体时代、网络时代,符号进入电子出版流通渠道,也即电

子图书的时代。电子书籍是以数字代码方式将图文声像等

信息存储在磁、光、电介质上,通过计算机或者有类似功

能的设备加以阅读,并可复制、发行的现代传播媒体。电

子书籍的出现并不意味着传统纸质书籍命运的终结,我相

信,人类未来的图书阅读与传播将是电子书籍与传统书籍

和平共处的“混合图书时代”。从甲骨简帛进展到雕板印刷,

再进展到机器印刷,再进展到今天的激光照排、电子存储

与网络传播,作家产品的符号化转换与发表途径,变得越

来越简便、快捷、多样化。但万变不离其宗:作家产品只

有公开发表出来,转化为符号加以流通,这才有意义。但

事实上,无论是过去韦编三绝的时代,还是今天电子网络

时代,真正能发表自己精神产品的人总是少数,尤其是将

其印刷成图书出版就更少了。作家文学符号化的核心手段

是将产品印刷成图书,成为看得见摸得着易流布可保存的

纸质文本载体。作品的符号性是作家文学的重要特点之一,

只有变成符号,作家才算完成了精神产品的生产,才能影

响社会,也才能产生文学作品的社会价值,产生文本的解

读研究、作家的个案研究以及文学与社会关系的文学社会

学等其他课题的研究。符号性使作家的精神产品成为了社

会公器。

作家文学的第三个特点是稳定性。

作家的精神产品一经成为符号文本公开发表,流入社

会,便已成为社会公器,不再改变,这就是作家文学的稳

定性特点。当然,也有个别作家认为作品不太成熟,在第

二版、第三版时会做一个修改,但这种修改从整体上说只

能是微观的,或是个别词语的修改,或是个别细节的修改,

而绝对不是大动干戈,伤筋动骨,否则那就是重写了。按

照出版法的规定,一个印刷品如果有1/3以上重新修改,

那就成了新书,而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作品。所以作家文

学一经出版,总是以稳定性的面貌流传于世,成为社会公

众的精神产物,而不再是他个人的东西了。无论是《三国

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还是鲁迅的《阿

Q正传》、沈从文的《边城》、钱钟书的《围城》等等,它们

的文本都是稳定的、不变的,最多经过考证,有个别字句

在流传过程中有不同的版本,人们的考证正是为了找到更

好的版本,而那个更好的版本实际上就是一个更具有稳定

性的精神产品。正是由于稳定性,作家才能将其产品以固

定不变的形式影响社会,影响其他民族,直至影响后世。

以上我们所探讨的是作为个人化生产的作家文学的特

点。与作家文学相对应,文学作品作为一种精神产品,还

有另一种生产方式,另一种生产者,这就是民间集体创作

的民间文学。因之,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可以把古今中

外的一切文学区分为两个大类:第一类是个人化生产的作

家文学,第二类就是集体化生产的民间文学。民间文学的

特征正好与作家文学相对应。

第一是集体性。民间文学是一种民间的集体性创作,

是集体生产的精神产品,因此民间文学无法象作家文学那

样确定具体的生产者(作者)是张三或者李四。所以民间

文学作品如果被印刷出版,其署名形式只能是某某讲述,

某某记录,而不能写成某某著。中国民间文学四大经典作

品《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

从来没有具体的作者,而只有张三是浙江版本的采风者,

李四是河北版本的采风者,王五是东北版本的采风者。作

家文学有“版权”之说,按照出版法的规定,作家去世以

后,他的继承人还享有50年的版权,50年以后,作品才不

受保护。这就充分体现了作家文学的个人性、专有性特征。

但民间文学就不存在版权之说,我们不能说《孟姜女》是

河北谁谁谁的作品,《梁祝》的版权归浙江谁谁谁所有,这

是由民间文学生产者的集体性所决定的。

由于民间文学是集体生产的精神产品,因而民间文学

充分体现了创造这种产品的民族的集体智慧、思维特征、

历史记忆、共同耻感、审美理想、风俗习惯,民间文学的

风格是一种民族风格,是一种集体民族文化心理的记忆与

积淀。因而民间文学作品,往往成为人类学、文化学、民

族学研究的宝贵资源和第一素材,自然也是文学史研究的

重要资源与对象。

与作家文学的符号性相对应,民间文学的第二个特点

是其口头性也即非符号性。民间文学的发表和传播十分简

便,就是嘴巴讲耳朵听,口耳相传,这既是发表也是传播。

探讨民间文学的口头性,应注意这样几个方面:第一,民

间文学从整体上是口耳相传的,但也有一部分作品经由文

化人采风、记录了下来,这些用符号化手段被记录保存下

来的作品就成了“历史民间文学”;与浩如烟海的原生形态

民间文学相比,成为符号文本的民间文学的数量是非常有

限的。世界上每个民族在其童年时期都有丰富的神话故事,

例如古希腊神话、古印度神话、古埃及神话、古中国神话

(先秦神话),但能够流传至今的只是极少一部分,因而在

后人眼里也就益发显得珍贵。古中国神话如精卫填海、夸

父追日、盘古开天地等,虽然都只有寥寥数语,但却是我

们中国文学、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开天辟地之作。第二,

历史上的民间文学之所以大量湮灭,难以流传下来,其根

本原因在于文化观念与文学观念。中国传统文学主张“文

以载道”、“事父事君”的价值理念和“有助王化”“非礼勿

听”的取舍标准,因而处于“在野”地位的民间文学往往

被视为有伤风化、有碍大雅的引车卖浆者流,长期得不到

传统文学观念的承认和接纳,被排斥在正统文学殿堂之外。

民间文学在表现人性方面是最大胆和直露的,那些既荤又

素的性爱故事在寻常百姓那里经常会听到,但从文化规范

的角度考量,自然是“有伤风化”不可被记录保存下来的。

所以要发现民间文学的价值,需要真正有人文眼光和尊重

民间思想精神的人,这种人在历史上虽不多,但却十分难

得。中国古代民间流传的作品正是通过他们的采辑记录才

得以保留下来的,这些作品主要见之于《搜神记》(晋·干

宝)、《齐谐记》(南朝宋·无名氏)、《述异记》(南朝·祖

冲之)、《酉阳杂俎》(唐·段成式)等魏晋南北朝隋唐志怪

小说和笔记中,尽管当时他们的采辑目的各有不同(或为

猎奇,或为述异),但毕竟使古头口头作品成为印刷符号被

保存了下来,中国文学史与民间文学史都要永远感谢他们。

第三,由于民间文学是以群体的方式和“在野”的姿态创

作的,因而比之个人署名的作家文学就更具自由色彩与“越

轨”言论,这主要体现在历代那些讽刺权贵和某种政治文

化现象的时政歌谣、笑话、故事中,显然这是不符合主流

意识形态的,自然只有“自生自灭”的结局。从民间文学

的发展历史考察,大凡改朝换代与社会转型时期,往往是

民间文学大量生产的时期,同时由于采用口耳相传的简捷

发表形式,因而也是民间文学广泛传播与消费的时期,但

最终被记录保存下来的永远只能是极少的一部分。因而我

们说,口头性既是民间文学的长处(便于发表、便于传播),

但同时也是它的短处(即时消费,自生自灭)。上个世纪70

年代后半期,“文化大革命”刚结束之时,民间一时广泛生

产和流传鞭挞“四人帮”的笑话、故事,非常生动形象幽

默搞笑,但当时被有心人记录并出版的只是一小部分,大

量作品已被忙碌的历史遗忘得差不多了。

民间文学的第三个特点是其变异性,这与作家文学的

稳定性正好相反。民间文学在民间群体口耳相传的过程中,

往往会发生新的补充修改,这就形成了变异。一个作品之

所以会变异,大致出于以下情况:一、民间百姓既是作品

的接受者,但同时也是作品的参与者、加工者。当一个作

品经由张三之口讲给李四听时,李四如果觉得某些细节还

不过瘾,某些话语还不满意,于是李四在讲给王五听时,

就会情不自禁地添油加醋;二、当一个作品在不同地域(如

从江浙流传到云贵川)、不同民族(如从汉族流传到少数民

族)中流传时,这个作品难免会被搀杂进该地区、该民族

的风俗习惯、地理景物、文化心理,以便使作品更易于为

当地百姓所接受;三、当一个作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流传

过程中,因时代的需要,也会对原作进行某种改变。这就形成了民间文学的变异性特点。所以,从整体上我们可以说民间文学是一种开放性、互动性的文本。

民间文学的变异性在“名人类”作品中表现得最为明显。由于名人的文化效应能够扩大、提升名人家乡的知名度与社会影响,再加以人们对名人的崇拜心理,因而民间经常会出现“名人争夺战”。尤其是在现代旅游业中,名人效应就不仅是当地的文化名片,更是经济资源。所谓在山靠山,在水靠水,有名人靠名人,没有名人也要想办法挖一个名人出来,甚至抢一个名人过来。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河南南阳、唐河两地曾出现过谢姓始祖的争夺战,湖北与河南还有过李自成最终死于何地的争夺战。民间文学中也有争夺名人的情况,最典型的莫过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据研究,梁祝故事至少有浙江版、河南版、山东版、江苏版四个版本。民间文学的变异性是一种客观存在,既有民间受众参与改变的原因,也有地域文化参与的原因。但一般说来,一个民间文学作品,如果被采辑记录成文字出版发表,成为符号性的文本以后,其变异性就会相对减少,而稳定性则会明显增加。

文学作为人类精神表达与愿望满足的重要载体,其生产方式与传播手段自然需要“与时俱进”。人类进入网络时代以后,文学正面对新兴媒介尤其是互联网影响下出现的全球化、市场化、大众化、图像化、快餐化、博客化乃至手机化的挑战与挤压,网络文学以其民间性、大众性、快捷性的特点深刻影响着文学。网络文学打破了已有的文类分野,不断挑战、改写着文学的定义。因而在文学大系统中如何给网络文学定位,网络文学是属于作家文学还是民间文学的问题就被提了出来。对此学界现在还没有一致的观点。本文认为,从网络文学的作品独创性、符号性(电子读本)、稳定性的特征考察,网络文学理应属于作家文学范畴,事实上不少网络文学高手也视己为作家。在中国,全国性的作家社团组织----中国作家协会近年己吸收了部分网络文学作家入会,2010年中国作协的全国性权威文学奖项“鲁迅文学奖”已接受网络文学的参评,也即网络文学与通过报刊、图书刊布的作品已被一视同仁。但从大量网络文学作品发表的匿名性(作者不具实名,多以网名代替)、变异性(有的作品是开放写作,由多人接龙参与完成)、即时性(随时更换、很快消亡)、草根性考察,网络文学又具有民间文学的一些特征。到底网络文学是属于作家文学还是民间文学?这既取决于网络文学自身的演变发展,也取决于网络时代文学观念的更新与重塑。

以上我们从文学作品生产者的角度分析了文学系统的分类结构,从生产者角度着眼,我们可以将古今中外一切文学分为作家文学与民间文学两大类。下面我们换一个角度,即从文学作品的消费者角度,也即接受美学所研究的文学接受与读者的角度,加以探讨。从文学作品的消费者角度立论,我们发现,古今中外一切文学实际上也可以分为两类,这就是成人文学与儿童文学(未成年人文学)。

所谓成人文学就是为具有一般阅读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社会批判能力的成年人服务和消费的文学,我们平时所习见的大量文学作品都属于这一范畴,如《三国演义》、《红楼梦》、《悲惨世界》、《红与黑》、《阿Q正传》、《骆驼祥子》、《白鹿原》、《活着》等等。成人文学的基本特征是其生产者与消费者都是同为已成年的社会人,创作主体与接受主体之间从根本上说不存在审美意识、知识结构等方面的“代沟性”差异,整体上处于同一个平面上进行精神对话与沟通。从这一基本点出发,成人文学的特征至少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题材无禁区。古今中外,天上人间,战争和平,权争利害,士农工商,爱恨情仇,生老病死,什么都可以写,什么都可以进入文学版图,一切取决于作家如何去写,如何把它写好。第二,创作多样化。诸如有批判现实的现实主义文学,反抗现实的浪漫主义文学,绝望于现实的现代主义文学,调侃现实的后现代主义文学等等,五花八门,文随世移,天马行空,出奇制胜。第三,风格个性化。作品的结构、意境、语言、笔力、雅俗等,均体现出作家的个人爱好、个人色彩、个人风格,从根本上说,不用担心读者会有看得懂看不懂的问题。成人文学容易理解,本文就不再多加展开了。

与成人文学相对应,文学世界实际上还存在着为另一类消费群体服务的文学,这就是儿童文学,或未成年人文

学。什么是儿童?按照1989年11月20日第四十四届联合

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权威界定:“儿童系指十

八岁以下的任何人。”所谓儿童文学,也就是为十八岁以下

的少年儿童服务的文学。依据不同年龄阶段少年儿童客观

存在的思维特征、身心特征、社会化特征等的差异,广义

的儿童文学内部又可区分为少年文学(中学生)、童年文学

(小学生)与幼年文学(幼儿园)三个层次。从人类文学

史考察,儿童文学的发现与发展要大大晚于成人文学。儿

童文学的发现来自于儿童的发现,而儿童的发现则来自于

人自身的发现。世界文明史一般都以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

作为儿童发现的开端。当人类发现人、解放人,进而发现

妇女、解放妇女,再进而发现儿童、解放儿童时,这才开

始意识到儿童是一个独立的人,儿童与成人一样有其独立

人格与权利,同时儿童又有其自身与成年人完全不一样的

独特的思维特征、年龄特征和社会化特征,有自己特殊的

对文学作品的精神需求与接受心理。十八世纪下半叶,儿

童文学第一次以一种明显和独立的文学形式出现,在此之

前,它还只处在萌芽时期,进入二十世纪,儿童文学才发

展得绚丽多彩。儿童文学的发现与发展,从根本上说是文

类文明的重大进步,在今天更成为现代化社会的重要尺度

与文明指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官员宣称:“看一个国家儿

童读物出版的情况,可以看出这个国家的未来。”这是十分

精辟与发入深思的。

在国外,儿童文学也直接称为“未成年人文学”(young

adult literature,简称YAL)。在美国和其他母语主要为

英语的国家,未成年人文学是作为与成人文学相对应的文

学分类。未成年人(young adult)一词最早出现于上个世

纪六十年代,用以替代心理学上对少年人的专用词

adolescent。“未成年人文学”的概念,实际上涵盖了幼年

文学、童年文学、少年文学,其内涵更具丰富性与实践性。

但在我国,经由百年现代性儿童文学的历史与文学史习惯,

现在大家依然习称为“儿童文学”,这是需要加以说明的。

儿童文学虽然是为儿童的文学,但却不是由儿童自己

创作的。儿童文学从整体上说是大人写给小孩看的文学,

也即创作主体是成年人,而接受主体是儿童。这种生产者

与消费者是两代人的“代沟”关系构成了儿童文学最基本

的特征,儿童文学的一切问题均来源于此。儿童文学既然

是大人写给小孩看的文学,就必然会提出这样两个问题:

第一,大人是如何看待和对待小孩的,也即“儿童观”问

题;第二,大人又是如何理解和表现小孩的,也即“儿童

世界”问题。这两个问.题实质上构成了研究儿童文学所要

把握的两极:一极是要研究作家,另一极是要研究儿童。

研究作家的重中之重我认为是作家的儿童观问题。有什么

样的儿童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儿童社会地位与生存状态,

也就会有什么样的儿童文学的价值标准、美学理想、艺术

尺度,甚至表现形式与语言选择。正是由于“儿童观”的

不同,才导致二十世纪中国儿童文学史上产生多种儿童文

学主张,并直接影响到不同的创作流派,其中最主要的有:

儿童文学“要能给儿童认识人生”(茅盾语)“把成人的悲

哀显示给儿童”(郑振铎语)的儿童文学现实主义观念;“儿

童文学是教育儿童的文学”(鲁兵语)“儿童文学担负的任

务跟学校教育是完全一致的”(贺宜语)儿童文学教育主义

观念;儿童文学是“塑造民族未来性格的文学”(曹文轩语)

具有“导思、染情、益智、添趣”等多种审美价值功能的

(刘厚明语)多元并存的儿童本位文学的观念。儿童文学

作家研究,我认为重点需要把握的正是作家的文化心理及

“儿童观”。文化心理影响儿童观,儿童观影响和制约儿童

文学观,而儿童文学观则直接关系着儿童文学创作的方方

面面。这是一极。第二极就是儿童研究。

儿童文学是一种重在表现少年儿童生活世界及其精神

生命成长的文学,这就需要儿童文学的生产者必须熟悉、

理解和把握儿童世界的一切特点,其中特别是儿童的思维

特点、年龄特点和社会化特点。现代心理学研究和皮亚杰

的“发生认识论”理论已经揭示:儿童思维是一种不同于

现代成人思维模式,而与人类群体童年阶段即原始时期的

原始思维模式形成同构对应关系的“儿童—原始思维”结

构,年龄越小表现得越明显。这就是为什么儿童具有泛灵

论、人造论、前因果观念、任意结合的逻辑思维等“荒诞”

思维的原因,也就是为什么儿童特别喜欢阅读那些拟人、

变形、魔幻、夸张、神秘、探险、刺激、幽默、时空错位、

想象离奇的童话、魔幻、科幻作品的原因,自然也就是为

什么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哈利·波特》等幻想性作品

能够超越时空、风行各国,使全世界少年儿童如此爱不释

手、“我为书狂”的原因。研究儿童世界的第二个方面是儿

童的年龄特征问题。依据儿童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的科学

原理,广义的儿童(0至18岁)在不同年龄阶段具有不同

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依此可以将未成年人区分为婴儿

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等四个阶段。由于婴儿期还

处于童蒙未开的襁褓时期,谈不上文学的接受,因此,为

了更好地服务于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这三个年龄段不

同孩子的文学需求与接受,广义的儿童文学内部又可区分

为主要为幼儿期服务的幼年文学、主要为童年期服务的童

年文学以及主要为少年期服务的少年文学这三个层次。关

于这一问题,我曾在《论少年儿童年龄特征的差异性与多

层次的儿童文学分类》以及《三个层次与两大门类:儿童

文学的新界说》两文中,作过专门论述,此不再赘述。研

究儿童世界的第三个方面是儿童的社会化问题。儿童是一

个社会的人,是生活在物理世界中的,儿童从一出生就有

一个社会化问题。所谓社会化,就是生命个体通过社会学

习和实践接受并适应社会文化的规范和塑造,并在其中发

挥作用的过程,从而使一个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群体性

与实践性是社会化的两大基本特点,儿童正是在与不断扩

大的社会群体(从父母、亲友,到同学、老师,再到职业

同事、社会大众)的交往中,在不断参与、体验的社会实

践过程中,逐渐成长起来的。因此,成长是儿童永恒的生

命律动,也是儿童文学的永远艺术母题。儿童的成长即社

会化有一个社会化环境渐次扩大的问题,随着儿童年龄的

逐渐长大,他们的社会化环境逐渐由家庭集团扩大为小伙

伴的游戏集团、社区集团,再扩大为学校集团,再进而扩

大为职业集体、社会集团,最终走向社会,成为社会的一

分子。因而儿童文学表现儿童的成长(社会化)其题材内

容实际上也是一个逐渐扩大的开放式渐进结构。一般说来,

幼儿文学总是以描写孩子们与家庭集团、小伙伴游戏集团

的生活内容为主;童年文学的兴趣主要在于儿童的学校集

团,校园是童年文学的最重要的表现题材与环境;而由于

少年期正处于从幼稚向青年过度的转型时期,少年人的社

会化活动虽然主要还在学校集团,但他们对社会集团、职

业集团已产生浓厚兴趣,因而少年文学往往在描写学校集

团生活内容的同时,更有意识地将学校、家庭、社会互相

交织在一起,全景式地展现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多角度、多层次地表现少年精神生命的成长。中外不少少

年文学佳作,例如《雾都孤儿》(狄更斯)、《汤姆·索亚历

险记》(马克·吐温)、《麦田里的守望者》(塞林格)、《纽

约少年》(赫尔曼·沃克)等无不如此。上个世纪八九十年

代,我国一批很有影响的少年题材作品如《寻找回来的世

界》(柯岩)、《中学生三部曲》(肖复兴)、《草房子》(曹文

轩)、《男生贾里全传》(秦文君)、《花季·雨季》(郁秀)、

《第三军团》(张之路)、《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董宏猷)、

《小船飘摇》(谭小乔)、《你是我的妹》(彭学军)等,也

同样是在更为广阔的社会化背景下刻绘少年成长的心路历

程和社会生活内容的多样性、复杂性。要而言之,儿童文

学的作家研究与儿童研究是把握儿童文学的重要方面,抓

住了这两极,就抓住了儿童文学的基本脉络。

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相比较,其审美艺术特征大致体

现在这样三个方面:“以善为美”的价值尺度;“四个远离”

的题材规避;强调幻想的艺术内核。成人文学的价值尺度

大致设定在“以真为美”,即通过艺术真实的手法把社会人

生的丰富细节乃至历史的宏大事件真实地化解到人物的精

神世界中,以生动而逼真的艺术生命形象表现出来。巴尔

扎克认为,对作家来说“获得全世界闻名的不朽的成功的

秘密在于真实”①,鲁迅要求作家“取下假面,真诚地、

深入地、大胆地看取人生,并且写出它的血和肉”②,所

说的都是关于文学的真实意义的审美价值尺度。因而成人

文学几乎总是把话题兴趣设置在文学与时代的关系、文学

与社会的关系、文学与人生的关系等方面,所谓“世上有,

戏里有”。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还提出过一个响亮的文学口

号:“为人生而艺术”。相对而言,由于儿童受生活阅历的

局限与社会化活动圈子狭小的影响,儿童的兴趣主要不在

于真实的社会生活内容与人生百态,而在于他们心目中的

花草世界、动物世界、想象的世界与游戏的世界,在于他

们的校园生活及其与校园相联系的世界;又由于受儿童的

全国师范院校儿童文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年会全体代表合影合肥幼专摄影师摄研究会四位发起会员在第十四届年会相聚(右起:郑光中、

马筑生、陈世明、李莹)杜文斌摄影

左起:李莹、谢之峰、郑光中、蒋风、马筑生、陈世明杜文斌摄影左起:彭莹莹、王泉根、韦苇、洪浪、王雁君杜文斌摄影

左起:吴其南、李学斌朱自强与方先义交谈

左起:张梅、翟云左起:门秀山、王一梅、徐辉、马筑生、王东杜文斌摄影

合肥幼专宴请会议代表郑德昌摄影黄山行李莹摄影

左2起:许军娥、常青、张梅 左起:秦青、王冰

左起:门秀山、常青

左起:郑光中夫人、杜传坤、郑光中

左起:杜文斌、施一蓓、梅云霞 左起:瞿亚红、谭雪莲

徽州行 徐赤(右1)与参加儿童文学朗读比赛的选手交流

儿童文学教程1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考试试卷 考试课程名称:《儿童文学教程》 试卷类别:A 卷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系 级 班 姓名 学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标准10 20 16 36 18 得分 评卷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分) 1.儿童文学的创作主体是( )。 A .成人 B .幼儿 C .安徒生 D .格林兄弟 2.寓言的灵魂是( ) A.故事性 B.文学性 C.虚构 D.寓意 3.成为训练儿童语言和思维好工具的一类儿歌是( ) A.数数歌 B.问答歌 C.绕口令 D.颠倒歌 4.民间故事最基本的特征之一是( ) 装 订 线 内 请 勿 答 题

A.叙事性 B.新奇性 C.趣味性 D.口传性 5.科学诗《我们的土壤妈妈》的作者是() A.陶行知 B.老舍 C.高士其 D.鲁兵 6.幼儿文学是适应学龄前幼儿的文学接受特点而创作的文学作品,如() A.《鲁滨逊漂流记》 B.《万卡》 C.《秃秃大王》 D.《小蝌蚪找妈妈》 7.由古代神话和传说孕育而成的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是() A.传奇故事B民间童话 C.怪异故事 D.寓言故事 8.把安徒生这位世界童话大师的全部童话作品介绍给我国的是() A、任溶溶 B、叶君健 C、柯岩 D、任耀德 9.高尔基为儿童创作的童话有() A、《童年》 B、《小叶夫塞的奇遇》 C、《小麻雀》 D、《孤儿》 10.在文字出现以前,就已经在人类世界存在的一种婴幼儿所需的文学形式,那 是() A.故事 B.寓言 C儿歌 D.儿童诗 1A 2D 3C 4D 5C 6D 7B 8B 9B 10C 二、填空题(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本大题共5小题, 每小题1分,共计20分) 1儿歌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摇篮曲、游戏歌、数数歌、 谜语歌、问答调、连锁调、字头歌等等。 2格林童话与安徒生童话同为世界童话的两块基石。如果说安徒生童话开文学童话风气之先,那么,格林童话则是民间童话、传说故事搜集、重述改写的开山之作。 3马克·吐温有两部重要的儿童文学作品,它们是《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哈克贝里·芬历险记》。 4童话形象主要指人物形象,其中主要有超人形象、拟人形象、常人形象三大类,也包括宝物形象和环境形象。 5凡尔纳被誉为科学幻想小说的鼻祖,他著名的三部曲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 三、名词解释(本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6分) 1儿童文学:是专门为儿童创作并适应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

儿童文学(1)

低幼儿童文学名著导读试卷(第1套)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我国古代第一部儿歌集是( B ) A.《天簌集》 B.《演小儿语》 C.《古谣谚?凡例》 D.《儿歌之研究》 2.我国最早记载儿歌的历史著作是( A ) A. 《春秋左传》 B. 《史记》 C. 《资治通鉴》 D. 《山海经》 3.儿歌中的颠倒歌集中体现了( B ) A.节奏美 B.荒诞美 C.稚拙美 D.生活美 4.展示现代儿童被压抑着的狂野天性的童话作品是( B ) A.《野葡萄》 B.《长袜子皮皮》 C.《白雪公主》 D.《稻草人》 5.幼儿文学的想象特别强调( D ) A.科学性 B.逻辑性 C.创造性 D.现实性 6.广义的儿童文学的三个层次是( A ) A.幼儿文学、儿童文学、少年文学 B.婴儿文学、幼儿文学、儿童文学 C.婴儿文学、儿童文学、青春期文学 D.儿童文学、少年文学、青春期文学 7.神话故事《夸父追日》中描写夸父形象采用的手法是( A ) A.夸张的手法 B.拟人的手法 C.比喻的手法 D.摹状的手法 8.中国现代儿童歌舞剧的开创者是( A ) A.黎锦晖 B.郭沫若 C.郑振铎 D.严文井 9.“什么船儿上月球?什么船儿海底游?什么船儿水上飞?什么船儿冰海走”这首儿歌的类型是( B ) A.颠倒歌 B.问答歌 C.游戏歌 D.谜语歌 10.世界上第一本专为儿童编辑的图画书《世界图绘》的作者是大教育家( B )

A. 夸美纽斯 B. 福禄倍尔 C. 拉伯雷 D. 卢梭 11.幼儿诗是指( C ) A.幼儿写的诗 B.有幼儿形象的诗 C.适合于幼儿听赏诵读的自由体短诗 D.幼儿听赏的格律诗 12.寓言的三大发源地有印度、中国和( D ) A.巴比伦 B.埃及 C.欧洲 D.希腊 13.使用三段式叙述方法的童话是( B ) A.《萝卜回来了》 B.《灰姑娘》 C.《自私的巨人》 D.《列那狐的故事》 14.童话分类如果根据篇幅分,可以分为( D ) A.文学童话和科学童话 B.民间童话和创作童话 C.童话故事和童话剧 D.长篇童话和短篇童话 15.童话“稻草人”中的稻草人形象是( A ) A.拟人形象 B.超人形象 C.常人形象 D.巨人形象 16.《大人国》和《小人国》的故事出自英国童话( D ) A.《假话王国历险记》 B.《洋葱头历险记》 C.《骑鹅旅行记》 D.《格列佛游记》 17.1923年我国出版的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的作者是( A ) A.叶圣陶 B.张天翼 C.陈伯吹 D.郑振铎 18.《丑小鸭》的作者是( D ) A.普希金 B.卢梭 C.夏尔?贝洛 D.安徒生 19.17世纪法国作家夏尔?贝洛以传说故事取材写成并出版童话集( D ) A.《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 B.《一千零一夜》 C.《儿童和家庭童话》 D.《鹅妈妈的故事》 20.童话最重要的特征是( A ) A.幻想 B. 怪诞 C. 象征 D. 拟人 21.普希金的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中的金鱼形象是( B )A拟人形象 B超人形象 C常人形象 D非人形象 22.重在向幼儿述叙生活中的人物、事件的幼儿散文是( C ) A知识散文 B幼想散文 C叙事散文 D抒情散文 23.著名童话《白雪公主》的作者是( C )

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

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 第一节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概述 一、学前儿童文学作品的内涵和类别 1、学前儿童文学作品 是指那些与0-6岁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及接受能力和阅读能力想适应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2、学前儿童文学作品的类别 它包括寓言、童话、儿童故事、儿歌、儿童诗、儿童散文、儿童小说、儿童科学文艺等多种体裁。 3、学前儿童文学作品的特点 教育性 文学性 浅易性 趣味性 二、对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的认识 (一)对0-3岁婴幼儿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的认识 1、0-3岁婴幼儿文学作品活动的特点 婴幼儿文学作品活动的开展具有随机性、日常性、反复性等特点。 可以如下展开: (1)多开展“平行”的亲子阅读 (2)初步养成倾听文学作品的良好习惯(大声朗读、专家讲、讲述自编的作品)(3)利用各种途径让婴幼儿感受文学作品,多观看儿童美术片或动画片 (4)让婴幼儿多重复感受文学作品,多种途径帮助婴幼儿理解作品内容(复述)2、0-3岁婴幼儿文学作品活动的目标 0-1岁半: (1)能安静地听成人念儿歌,讲简短的故事或念最浅显的儿歌,喜欢听唱歌等好听的声音; (2)对图书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喜欢听成人讲述图书上的故事或儿歌等;(3)对动画片表示出极大的关注。

1岁半-3岁: (1)喜欢听故事,欣赏儿歌,看动画片,能简单复述故事或儿歌的部分或者一句话; (2)能大方朗读儿歌,学唱儿歌; (3)能主动自觉地翻阅图书,对故事或儿歌朗诵、动画片等文学作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4)能用情景表演或角色游戏来表演部分故事内容。 (二)对3-6岁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的认识 1、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室围绕文学作品开展的一个系列活动。 (1)围绕文学作品教学开展活动。 (2)整合相关内容,开展一个主题、多种形式的系列活动(网络)。 2、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发展的是学前儿童的完整语言。 3、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整合、渗透于其他教育(四领域)活动中。 (三)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的目标 1、文学作品的认知目标 (1)丰富作品相关的社会知识。 (2)知道文学作品有童话、诗歌、散文等体裁,了解语言的丰富性和多样性。(3)理解文学作品内容,学会标准发音,扩展词汇,了解各种语言句式的表达2、文学作品的情感态度目标 (1)对书面语言有浓厚的兴趣,喜欢文学作品,积极参加文学活动,乐意欣赏文学作品。 (2)体验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真善美,感受文学作品的情感脉络和语言美,发展幼儿的艺术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3、文学作品的技能目标 (1)学会倾听,提高语言的理解能力。 (2)会说、说好普通话。 (3)感知文学作品语言和结构的艺术表现特点,能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尝试艺术性结构语言的能力。 三、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结构

儿童文学复习(1)

名词解释: 1、儿童文学:专为儿童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2、儿童散文:是指用准确、凝练、充分生活化和儿童化的文学语言为少年儿童创作,供少年儿童阅读和欣赏并与儿童审美感受和审美能力相适应的文情并茂的文学体裁。 3、图画书:是利用绘画和文学语言两种媒介进行相互补充,由图与文相结合而产生完整而有意味的故事的特殊的儿童文学门类。图、文、故事、意义是构成图画书不可或缺的要素。 4、故事元:任何叙述性作品首先都有一个基本故事。是故事发生的中心,是故事的母体。 5、《伊索寓言》:原书名为《埃索波斯故事集成》,是古希腊民间流传的讽喻故事,经后人加工,成为现在流传的《伊索寓言》 6、《格林童话》:《格林童话》,又称《儿童与家庭童话集》,是德国格林兄弟(雅各布·格林和威廉·格林)通过科学的方法收集、整理、加工德国民间的童话、神话、传记,完成出版的一部著名童话集。 默写: 《小槐树》 小槐树,结樱桃,杨柳树上结辣椒,吹着鼓,打着号,拉着大车抬着轿。蝇子踢死驴,蚂蚁踩塌桥。木头沉了底,石头水中漂。小鸡叼个饿老雕,小老鼠拉个大狸猫。你说好笑不好笑? 《小猴滚楼梯》 猴, 猴, 上高楼, 一落脚, 踩着球, 叽里咕噜滚下楼! 小猴爬起笑嘻嘻, 他说练练翻跟头。 《小鹿》 花的影、叶的影, 给你披一件斑斓的彩衣。 你站在那儿, 和无边的森林融在一起。

然而你还像一株飞跑的树, 高昂着你枝枝丫丫的角, 闪进密密的大森林里。 一会儿和这棵树, 一会儿和那棵树, 交谈着春天的消息。 《乡下的孩子》 曾是妈妈怀里唱歌的黄鹂,曾是爸爸背上盛开的野菊。捉一只蝴蝶,能编织美丽的故事,含一片草叶,能吹出动听的歌曲。挖一篮野菜,撑圆了小猪的肚皮。逮一串小鱼,乐坏了馋嘴的喵咪。哦,乡下孩子,生在阳光下,长在旷野里。 简答: 童话和寓言的区别: 首先,寓言和童话主题设置的重心有所不同。 其次,寓言和童话的虚构、幻想的方式不同。 再次,主题呈现以及幻想方式的差异,最终造成了寓言和童话在文体特质上的不同。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主要表现在纯真、稚拙、欢愉、变幻、朴素这几个方面 儿歌的艺术特征: 1、注重音乐性,强调音韵和节奏 2、短小单纯,易懂易记 3、歌戏互补,富于情趣 4、 儿童文学的语言特点:形象性、简洁性、音乐性、叙述性 儿童科学文艺的特征: 1、科学性和文学性相统一 2、客观性与幻想性相结合 3、教育性与趣味性相交融 儿童戏剧文学的分类: 1、按艺术形式分,可分为话剧、戏曲、歌舞剧、木偶剧、皮影剧、课本剧等 2、按容量和场次分,可分为多幕剧、独幕剧和场景剧三种 3、按表现题材的不同、可分为历史剧、现代剧 4、 儿童影视文学的特征: 视像性、趣味性、情节性、形象性、幻想性 提纲《中外儿童文学的发展》

儿童文学教程 重点教案资料

第一章:走进儿童文学 1.儿童文学:专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的总称。 一、艺术的源起 2.儿童最早接触的文学资源:早期民间口头文学传统中的大量神话、歌谣和童 话故事。 3.为什么早期民间文学会进入古代儿童的接受视野? 1)早期民间文学的受众对象中天然地包含了儿童这一群体。 2)民间文学的某些艺术形态天然地契合了儿童的文学接受趣味。 4.早期民间文学的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 5.早期民间文学的艺术形式 1)词汇方面,一般是通俗的日常口语。 2)与古代人思维和语言上的特征上相对应,早期社会的普通民众也未分化出过 于纤细的文学情感,他们对于事物的感受是简单而直接的。 3)民间文学的口头传播特征决定了它不可能使用过于复杂的结构方式。(比如 循环的三段式) 二、历史的流变 从民间文学到儿童文学 1.民间文学改编的儿童文物 1697年法夏尔·贝洛《鹅妈妈的故事》(里面收集了《小红帽》《灰姑娘》《睡美人》等) 19世纪德格林兄弟(雅各布·格林威廉·格林)编订《儿童与家庭故事集》(又名格林童话) 19世纪丹麦作家安徒生等。 2.为孩子改编的民间故事与之前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 增(增加以儿童为对象的生活教训内容) 删(即删去作者看来不适合儿童阅读的部分) 改(通过语言或情节上的改写,使作品更具文学性,也符合儿童的接受特点) 三、儿童文学的当代概念 1.分类与特征 儿童文学可分为幼儿文学、儿童文学、青少年文学 幼儿文学(0到6岁的学前儿童为读者对象) 儿童文学(7到13岁的少年儿童) 青少年文学(青春期前后至成年前的青少年)

2.儿童文学作品的文体分为 1)语言形态角度?韵文体(儿歌与儿童诗)与散文体(儿童小说散文戏剧等) 2)具体的文本形态和艺术手法:儿歌、儿童诗、图画书、儿童故事、童话、儿 童小说 3.文体的类型特征 ①文体的固定性②文体的相对性③文体的发展性 四、儿童文学发展的当代语境 1.商业文化语境下的儿童文学 ⑴商业文化对于市场反应的本能关注促使儿童文学的出版方越来越重视儿童文学的阅读者,也就是儿童本人的阅读兴趣,这有直接影响了儿童文学的创作。 ⑵商业文化的开放性潜移默化地带动着文化的开放性。 2.消费文化语境下的儿童文学 ⑴过度的娱乐主义 ⑵一次性作品大量出现 3.新媒介语境下的儿童文学 改变传统儿童文学的传播方式、生产方式、文本形式。 第二章儿童观的意义 儿童观:特定时代,社会中人们对于儿童的普遍看法。 1.卢梭的教育小说《爱弥儿》,可以说是对儿童独立的生命权利和生命价值的 第一声振聋发聩的喊声。在卢梭之前,儿童特殊的身心特征已经在洛克的教育思想中得到了较为充分的认可。 2.谈到20世纪初中国儿童观的变革,周作人发表于1920年的题为《儿童的文 学》的讲演。 3.鲁迅在著名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国人的误解,是一位缩小的成人。 4.现代儿童观对于儿童文学的影响 第一,现代儿童观决定了现代儿童文学的基本精神方向。(孩子是孩子;孩子是完整的“人”。) 第二,现代儿童观决定了现代儿童文学的基本艺术方向。 5.儿童的本质观 本质:是指事物固定不变的根本性质,这个性质决定着事物向我们呈现出来的基本面貌。 幼稚的儿童邪恶的儿童纯真的儿童野蛮的儿童 二、关于儿童的建构观 1.关于儿童的建构说倾向于把儿童和童年的观念都视为特定社会文化建构的

儿童文学完整版答案

儿童文学作业及答案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 儿童文学: 指为少年儿童所理解、所喜爱,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文学作品。 2. 儿童情趣:指与儿童心理特点相适应的儿童语言、行为的情调趣味。 3. 儿童文学题材: 指儿童文学作品中具体描绘的社会生活事件或现象,是作品内容的最主要因素。 4. 生活流手法: 按生活本身的发展顺序与空间转换来组织故事和开展情节的一种艺术手法。 5. 意识流手法: 以“内心独自”、“自由联想”、“象征暗示”等方式来表现作品中人物意识流动的一种艺术手法。 二、问答题 1. 儿童文学的最大特征是什么?举例说明。 A.富有儿童情趣(体现在所有的儿童文学作品中) B.韵文性(体现在婴幼儿文学中) C.直观性(婴幼儿文学和童年期文学) D.幻想性(童话和科幻小说中) E.叙事性(所有的儿童文学作品) 2. 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主要区别有哪些?举例说明。 韵文性、直观性、幻想性和叙事性是儿童文学样式上的四大特征,加上儿童文学的最大特点“儿童情趣”,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儿童文学的五个基本特征;也是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最大区别。儿童文学同成人文学的主要区别在于,艺术视角、文学趣味以及作品深层的思维方式和创作心理。但是,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并没有截然的界限,它们之间可以说是犬牙交错、相互渗透。 3. 儿童文学可以描写爱情题材吗?举例说明。 儿童文学可以描写爱情题材,因为儿童文学的题材是极其广泛的,一般成人文学所表现的题材,儿童文学都可以表现。所以,在儿童文学题材上,不应人为地限制题材。写什么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如何写。同样是爱情题材,儿童文学作家就必须采取适合儿童接受并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反映角度与艺术方法来表现。中外儿童文学史上,就有不少描写爱情题材的名篇佳作。以王子与公主的爱情为题材的古典童话比比皆是,最典型的如格林童话《灰姑娘》。 4. 创作儿童文学作品在艺术手法运用上的“四多四少”是指哪些内容? 1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多用,心理描写、环境描写少用。 2生活流手法多用,意识流手法少用。 3.描写、对话多用,议论、叙述少用。 4.顺序多用,倒叙、插叙少用。 5. 什么是母题?儿童文学的三大基本母题是什么? 母题是指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因素,或事件,或场面,或手法,或意象,也可以指反复出现的主题或题材。儿童文学有三大基本母题:爱的母题、顽童的母题、自然的母题。 6. 儿童文学对语言有哪些特殊要求? 一是婴幼儿文学的语言应该适合成人给婴幼儿讲读;二是这种口语化语言还要适合婴幼儿的语言特点,如短句子,以词代句、好用叠音词、反复等。因而就语体来说,婴幼儿文学应是口头文学,应具有口头文学的一些特点。

《学前儿童文学》复习题及答案下

《儿童文学》复习题及答案(下) 一、填空题 1.童话是以口头形式和书面形式存在的、符合儿童思维方式、有着独特幻想逻辑的,在现实、超现实和人类心灵间自由徜徉的奇妙故事。 2.叶圣陶是我国现代童话的创始人,他于1923年出版的《稻草人》是我国创作的第一部童话集。 3.夏尔·贝洛是17世纪法国国的作家,他的著名作品是童话集《鹅妈妈的故事》。 4.童话最基本的特征是丰富多彩的幻想。这种基本特征主要是通过夸张、象征和拟人等艺术手法表现出来的。 5.我国"童话"这一名称出现于清代末年,其标志是1909年由孙毓修主编的《童话》丛书。 6.从人物形象看,童话可以分成超人体童话、常人体童话、拟人体童话_。 7.伊索是古希腊著名寓言家,《伊索寓言》开创了西方寓言的先河。 8.寓言文学在世界上的三大发祥地是印度、希腊和中国。 9.最早的童话是由_神话_、_传说_演变而来的,始于民间的口头创作和传播。 10.1835年,_丹麦_安徒生的童话集《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出版,标志着童话进入了作家创作阶段。 11.寓言是一种寄托着哲理和教训的简短故事,一般寓言主要由故事、寓示、寓意等三个要素组成。 12.幼儿戏剧通过演员扮演角色、运用动作表演故事情节来反映社会生活、刻画人物形象的舞台艺术。 13.婴幼儿图画书是一种以婴幼儿为主要接受对象的文艺读物,是图画_和_文字相结合的综合性艺术形式。它的基本特点是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或全部用图画表现故事内容。 14.婴幼儿散文是指那些适于婴幼儿阅读的,用凝练、生动、优美的文字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状物或写景的作品。 15.“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冰心为《晨报副镌》写的《寄小读者》系列散文开婴幼儿散文之先河。 二、选择题 1.在幼儿文学的各种文体中,最具幻想性的文体是 A.儿歌 B.童话 C.幼儿散文 D.幼儿戏剧 2.第一个明确为儿童创作童话的作家是 A.格林兄弟 B.安徒生 C.叶圣陶 D.拉伯雷 3.童话的幻想根植于() A.神话B.传说C.理想D.现实

儿童文学教程

儿童文学教程 儿童文学美学物质即儿童文学的基本审美特征或艺术品性。一、怎样理解儿童文学的基本含义?P5-6 1. 儿童文学是为儿童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2. 儿童文学是具有独特艺术个性和审美价值的语言艺术。 3. 儿童文学是适合于儿童接受并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 4. 儿童文学对儿童具有审美、认识、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和价值。综上所述,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二、成人读者接受儿童文学的主要原因有哪些?P10 1. 一类成人读者是出于“身份”或“职业”的需要走向儿童文学。在家庭中,家长的身份需要;在学校里,老师的职业需要;在儿童文学的社会化的生产过程中,编辑、评论家的职业位置需要。 2. 另一类情况是有些成人读者在阅读天性上、在文学心灵的深处与儿童、儿童文学有一种沟通、默契和认同感。在这类阅读中,成人读者摆脱了文学以外的种种功利目的和戒备心理,而进入到一种与儿童文学的纯净的艺术交流和对话之中——他们在这里重温了久已失落的童年的梦幻,唤醒那潜埋着的童年生命感觉,仿佛又寻回了那随生命的消逝而变得十分遥远了的精神家园。 三、儿童读者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P13-15 儿童读者的多样性表现在年龄、性别、智能、心理个性、文化等诸多方面,其中年龄因素所导致的儿童读者的多样性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1. 性别差异。儿童读者到了一定年龄阶段,其文学阅读兴趣和能力会显示出性别差异。 2. 智力因素。智力因素与儿童读者的文学阅读能力发展水平有关。 3. 心理个性差异。导致儿童读者多样化的原因还可能来自其心理个性的差异,这种差异造成了儿童读者在文学阅读动机、态度等方面的差异。 4. 文化差异。文化常常归属于特定的民族、阶层或集团,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差异乃至对峙来。 四、根据儿童年龄阶段适应性的要求,儿童文学又分为哪几种具体形态?它们各有哪些主要特点?P17-20 五、何谓儿童文学的美学物质?P22 儿童文学的美学物质即儿童文学的基本审美特征或艺术品性。六、试举例说明儿童文学的纯真美。P23-24 美国作家阿诺德·洛贝尔的童话集《青蛙和蛤蟆是朋友》,讲述了性格开朗,性格外向的青蛙和性情忧郁,性格内向的蛤蟆之间纯洁、动人的友情故事。李其美的儿童生活故事《鸟树》二单元 一、儿童文学作者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P29-31 1. 首先要有对儿童的爱心和责任感。 2. 其次要有独特的生活积累。 3. 要有特殊的审美意识。 4. 特殊的艺术创造力和表现力。 二、从创作动机看,儿童文学作者可划分为哪些类型?P33 从他作动机来看,可以把儿童文学作者大致分为两大类六小型。 1.“自觉”的儿童文学作者。即他们具有明确的“为儿童创作”动机。在这一“自觉”的儿童文学类群中,由于存在着一定差异的儿童观和儿童文学观,又可分为三种动机类型的儿童文学作者:(1)“教育型”的儿童文学作者。(2)“社会使命”型的儿童文学作者。(3)“娱乐”型儿童文学作者。 2.是“自发”的儿童文学作者。即他们并没有的“为儿童创作”的目的。只是由于他们有一

儿童文学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

儿童文学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 摘要:儿童文学是儿童的良师益友,是造就接班人的手段,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儿童文学的教育作用、娱乐作用等几大作用不仅利于儿童自身的成长,也利于社会的教育。儿童文学的出现与发展,造就了许多很好的儿童文学作家与作品,如意大利作家卡洛·科洛迪与他的《木偶奇遇记》在儿童文学历史上就具有很高的地位。 关键词:儿童文学儿童成长儿童文学的作用木偶奇遇记 儿童文学是文学领域中的一个部门,但又有自己的特殊性。正因为儿童文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儿童的良师益友、是造就接班人的手段,与儿童的成长息息相关,所以它应该配合学校的教育,促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发展。从《木偶奇遇记》来看,儿童文学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作用 儿童应该养成美好的品德,为美好的生活而奋发向上,积极努力。由于儿童的年龄特征,使其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所以儿童文学特别注意教育性。 儿童时期是世界观开始形成的时期。儿童的可塑性大,模仿性强,鲜明的形象对儿童有强大的感染力。像雷锋、董存瑞、黄继光等现实生活中的鲜明的典型的形象,都深深的教育了儿童,成为他们学习的榜样。成功的艺术作品形象如张嘎子、海娃、雨来,都使他们的感情产生强烈的共鸣,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生活道路。有些作品写的虽然不是先进人物,如张天翼笔下贪玩好动的罗文应(《罗文应的故事》)、懒惰和好出风头的王葆(《宝葫芦的秘密》)、不动脑筋的赵大化(《不动脑筋的故事》)等,也从反面教育了儿童,必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有些作品是以动植物或其他生物为描写对象的,但通过拟人、象征等艺术手法,同样也可以给儿童以教育。例如我这篇文章所要说的《木偶奇遇记》中的皮诺乔——一个木偶。这样的作品,一般都以幻想的艺术形象,或揭露旧社会的黑暗现实,或歌颂无私无畏的高尚情操,激发儿童鲜明的爱恨情感,使他们受到深刻的教育。 那么在这里我要说的《木偶奇遇记》它是怎样教育了儿童的呢?首先我们知道,这里的皮诺乔可不是什么先进人物,他甚至只是一个任性、淘气、懒惰、爱说谎、不关心他人、不爱学习、整天只想着玩儿的小木偶。他正是一个反面教材,从反面教育儿童要听话、勤奋、诚实、关爱他人、孝敬长辈、爱学习。 故事里的皮诺乔他任性不听话,刚能走路就跑出家,蹦到大街上,还把刚给了自己生命的爸爸弄到监狱里去了,完全不懂得关心别人;他爱说谎,是他骗了警察害了爸爸,他还骗了救他的仙女,于是鼻子因为说谎而长得长长的出不了门,只能哭;他懒惰,肚子饿了宁愿去偷,甚至是和别人要东西吃也不愿付出劳动,

第二节学前儿童文学的特征

第二节学前儿童文学的特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和掌握学前儿童文学的文体和美学特征;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论述学前儿童文学的文体和美学特征; 教学重点:理解学前儿童文学的文体和美学特征; 教学难点:1.理解“学前儿童文学是开启心智的启蒙文学,培养人文精神的情感文学”; 2.理解学前儿童文学的“稚拙美”。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儿童文学的概念和范围,儿童文学和文学存在一些共性(以语言文字为载体,通过生动的形象和丰富的情感来反映现实或情感心理),儿童文学还有一些自身的特征。那么,我们今天就来一起学习儿童文学的特征。 二、内容讲解 学前儿童文学自身的特点包含两大方面:文体特征和美学特征。 文体特征包含四个方面: (一)学前儿童文学是开启心智的启蒙文学

幼儿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启蒙,为儿童今后的发展提供基础,所以学前儿童文学的宗旨也是启蒙。 启蒙对于学前儿童文学来说,主要就是通过文学作品让儿童认识自我、自然、生活和社会,获取知识,学习生活的基本规则和技能,初步培养儿童的语言、思维等能力。心智包括心理和智能两个方面,就是说不仅要培养智慧,也要注重对情感的培养。 (二)学前儿童文学是深入浅出的口语文学 由于幼儿的年龄特征,他们的接受能力有限,因而,我们必须要为他们选择一些简单、易懂、生动、有趣的文学作品。 具体的特点是: ①句式:多短句、少长句;多单句,少复句。 ②词语:多实词,少实词;多用形象生动的词语,少用抽象概括的词语。名词、动词多,介词、连词、助词少。 ③韵律:押韵,拟声词多,语气词。 《数星星》天上星,亮晶晶,好象许多小眼睛。 《小兔子》小兔子乖乖,把门开开。 《小蜜蜂》两只小蜜蜂呀,飞在花丛中呀。 (三)学前儿童文学是趣味盎然的快乐文学 儿童就是要快乐健康的成长,我们学前儿童文学也要给幼儿快乐的体验。文学作品一定要反映的是快乐、积极的内容,最好带有一定程度的幽默感和游戏性。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知识,体验快乐。

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_0

---------------------------------------------------------------最新资料推荐------------------------------------------------------ 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 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上次,我们讲到了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的第一部分内容: 儿童文学的文本特征和审美特质,今天,我们要继续探讨儿童文学的教育作用。 关于儿童文学的审美特质,我们分析了四点: 1、纯真 (自然、本色、简约、单纯、率真) 2、稚拙(稚气、拙朴的) 3、游戏性(儿童文学是快乐的文学 ) 4、幻想性(动态、惊险、神奇、荒诞)今天,我们继续探讨儿童文学和儿童教育的关系。 一、儿童教育对儿童文学的影响我知道来我们这个群的朋友,都是重视亲子阅读的家长,所以关于这个话题,我想先听听大家的看法。 或者我可以换一种更具体的问法: 你有怎么样的教育观?你的教育观念是如何影响到为孩子选择并指导孩子阅读的?大家可以谈谈吗?在谈及儿童观的时候,我说过,儿童观不仅影响着儿童文学的发展,而且决定着儿童文学的走向。 儿童被发现之前,我们看到的最初的儿童文学读物并非专门为儿童创作的,往往是从成人文学读物中借来的。 如被有些儿童文学研究者喻为世界儿童文学史上第一部童话书 1 / 14

的以波斯语和阿拉伯语保存下来的《五卷书》 (公元六世纪前) ,就是古印度国王为教育三个王子而命大臣编写的一本教科书。 也就是说,是对儿童的教育催生了儿童文学的产生和发展同样,大家不也是基于对孩子的教育而带着孩子阅读吗?上次我们提到的洛克和卢梭的儿童观,当洛克和卢梭的教育思想化为西方学校教育理念的根基,英国和法国也就成为西方儿童文学重要的发祥地之一。 这几年中国的绘本热,是不是也是受大家教育观念的影响呢?在我们谈到儿童文学的定义时,我也提及: 如果说,儿童的第一次发现,就是西方社会以卢梭爱弥尔’ 的出版为标志,那么,现代意义的儿童文学也就是在此概念的建立下产生的。 《爱弥尔》就是最早自觉地为儿童而写的最具代表性和最有世界影响的儿童文学作品之一。 因此,我们可以说儿童文学的产生有赖于童年的发现,而童年的发现,与教育直接有关。 因此,凡有学校的地方,童年的概念就能迅速发展,而这些地方也往往会成为儿童文学的发祥地。 但有一个问题: 西方在卢梭的教育观影响下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中国的私塾为什么没有对中国儿童文学起到明显的催生作用?其实,这个问题在继续影响着我们。

话童话教育 育美育人生

话童话教育育美育人生 内容摘要:童话是幼儿文学教育活动中最常用的体裁,但是在幼儿园童话教育活动中普遍存在着重教育轻美育的现象,教育主义童话观影响到幼儿园童话教育活动的观念、选材与教法。本文分析了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及其产生的根源,并提出了正确进行童话教育活动的方法,以此唤起幼儿教师对童话美育功能的重视,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童话教育活动美育功能 每个人在其生命之初,都曾接触过那些令人难忘的故事:从奶奶口中的盘古开天地到安徒生笔下最终变成天鹅的丑小鸭;从课本上可笑的皇帝新装到动画片中勇敢的小哪吒,我们的童年在这些五彩的童话中变得丰富多彩。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儿童对于童话的热情都不会改变,因为童话是他们对现实世界的幻想理解与把握。 童话是幼儿园文学教育活动中最常用的体裁,但是在幼儿园童话教育活动中普遍存在着重教育轻美育的现象,教育主义童话观影响到幼儿园童话教育活动的观念、选材与教法。本文分析了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及其产生的根源,并提出了正确进行童话教育活动的方法,以此唤起幼儿教师对童话的美育功能的重视。 一、幼儿园童话教育活动中的主要问题 童话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它带给幼儿的应该是一种轻松愉快的审美感受,但经笔者的观察发现,现在的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育主义童话观占支配地位,每一个童话活动设计都是以教会幼儿知识或道理为目标,许多知识道理并不是在作品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是一种强制性的说教。 童话是神奇的、美妙的、幻想的虚构故事,幼儿园的孩子们都喜欢听童话,幼儿童话具有自己的特征。那么在幼儿园怎样进行童话教

育活动呢?下面,笔者将从以“教育”为中心地位的童话活动的实例来探析: 童话课观察记录:花路 故事梗概:小熊背了一袋花种回家种,可是它没有看到袋子上破了一个洞,回到家它发现所有的种子都没有了,小熊非常伤心。春天来了,通往小熊家的方向出现了一条开满鲜花的小路。 这是一个小班的童话欣赏课,故事很符合幼儿童话的特点,采用拟人的手法,叙事简洁明快。可是教师是怎样来进行这个童话教育活动的呢?教师先出示挂图讲一遍故事,然后提问:“故事的名字是什么?”“故事里都有谁?”“发生了什么事?”“这教育我们以后做事要怎么样?”最后一个问题,老师问了好几个小朋友都没有回答出来,老师只好自己总结了一下,然后叫小朋友要记住,回家爸爸妈妈问起来要知道怎样回答。最后看图再来讲一遍故事,重复一遍问题,活动就这样结束了。这样一篇意义深刻、短小优美的童话故事就这样被切割地支离破碎。故事中优美的画面、流畅的语言、小熊心情的起伏变化,以及蕴含在故事中深刻地哲理——失去并不可怕,因为它也许会带来更美好的获得等审美感受。 但通过教育活动观察发现,一些幼儿教师认为童话的功能就是教育幼儿,教给他们一定的知识道理或培养某一方面的能力,幼儿应该接受“教育性”的童话,并且认为幼儿年龄太小,不能获得审美感受,有了这个认识,教师在教童话时便忽视了童话的最本质的功能——美育功能。教育主义童话观在幼儿园广泛存在,教师们乐于利用幼儿对童话的惊人热情来进行各种教育活动,但是对童话的本质功能却挖掘甚少。 教师在《花路》中告诉幼儿做事情不要粗心,但幼儿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的并不只是那些较为僵化的东西,他们看到的却是美丽的花路和由此带来的快乐,并从中获得一种意境美。故事蕴涵的哲理他们未必会懂,但他们一定体会到了文章所要传达的那种精神与感动,这种

学前儿童文学讲解

学前儿童文学 一、童话故事名称 《小王子》、《丑小鸭》、《白雪公主》、《灰姑娘》《鹅妈妈的故事》、《夏洛的网》、《时代广场的蟋蟀》 二、儿童故事名称 《大头儿子,小头爸爸》、《铁杵磨成针》、《谢谢你》《李子核》、《云端掉下一只烤鸡来》 三、图画书名称 《鳄鱼怕怕,牙医怕怕》、《猜猜我有多爱你》、《母鸡萝丝去散步》、《鼠小弟的小背心》、《爱心树》 四、一位童话作家 安徒生、格林兄弟、叶圣陶、贝洛、E﹒B怀特、 五、图画书作家 佐野洋子、米切尔-恩德、莫尼克-弗利克斯 谢尔﹒希尔弗斯坦 六、熟悉的儿童诗人 乔羽(《让我们荡起双桨》)、韦苇、舒兰、张利生

七、儿童文学的范围:1、被儿童占为己有的“儿童文学” 2、“为儿童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 3、“自我表现”的儿童文学 4、儿童自己创作的文学作品 八、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纯真、稚拙、欢愉、变幻、质朴 1、纯真----稚嫩、纯真、美好 体现为一种童真美,在作品中主要借助于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动等表现,所以集中于在形象刻画表现纯真美。 2、稚拙----稚气、拙朴 在内容方面:借人物的言行,心理,动作表现出儿童特有的稚气和憨态,表现儿童心理,生活中的稚拙情态和形态。 在形式方面:通过叙述方式和人物语言表现。 3、欢愉----幽默、滑稽、可笑 懂文学是快乐的文学 构造欢愉的手段:幽默与夸张、滑稽与变形 4、变幻----幻想、荒诞、动态美 心理依据:儿童好动善于幻想,注意时间短 具体表现:富于幻想色彩,具有荒诞美,情节发展动态推进,快速流动 5、质朴----简洁、朴素

质朴是用最简洁、自然的文学形式来表达最本真的生命意趣和形态。 九、儿童文学的作用: 对儿童具有审美、认识、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和作用。 1、认识功能:儿童文学能让儿童读者扩大视野、增长见识,并帮助他们提高感知生活的能力。 2、教育功能:帮助儿童健康成长,使儿童在阅读,欣赏儿童文学作品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受到思想品德方面的启发和教育,以及情感,情操,精神境界等方面的情感和影响。 3、审美功能:优秀的作品以其丰富的美感使儿童产生感情上的激动,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得到情操陶冶,培养了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4、娱乐功能:通过具体的儿童文学作品让儿童得到愉悦和消遣,以及通过娱乐包藏较深的思想认识和道德教育的内容,寓教于乐。 十、解释“童话” 童话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是儿童文学的重要样式。 (书上:童话是以口头形式和书面形式存在的、符合儿童思维方式、有着独特幻想逻辑的,在现实、超现实和人类心灵间自由徜徉的奇妙故事。)

新媒介对当代儿童文学发展的影响

新媒介对当代儿童文学发展的影响有哪些 答:对儿童文学来说,包括电视、电影、网络、手机等在内的现代媒介环境共同构成了对传统印刷媒介环境的冲击,进而影响到儿童文学创作、传播和接受的各个层面,使之呈现出与印刷时代完全不同的景观;而且今天的电视、电影等也在与数字、网络媒介的结合中,不断衍生出新的媒介形态。因此,我们选用广义上的新媒介概念来探讨新媒介与当代儿童文学发展的关系。 一、新媒介环境下的儿童生存状况 新媒介是信息科技与媒介产品的结合,它的出现既在宏观上改变着人类所处的整体媒介环境,也在微观上影响着每一个体的日常生活。今天,对于许多少年儿童来说,新媒介也已经成为他们生活方式的一个部分。新媒介的出现改变着当代儿童的生活、学习和交流方式。具有互动功能的新媒介正在成为儿童(尤其是都市儿童)闲暇生活的重要选项之一。 媒介也在不断影响和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以及师生关系。各种建立在影像和电子技术基础之上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在中小学课堂上得到了十分广泛的运用,有的还借助网络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儿童生活中。从总体上看,存在于学校、家庭和社会范围内的各种新媒介构成了当代儿童生活的一个基本的环境要素,也成为了当代儿童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同时带来了正面和负面的影响。从积极方面看,新媒介大大丰富了儿童的学习生活和闲暇生活,激发了儿童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也有助于在实践中提升儿童的媒介知识和媒介素养。从消极方面看,新媒介导致了儿童过多地沉溺于虚拟的视像或网络世界,脱离现实生活,而且不再有能力获得理性、有序、思辨的思维品质;儿童与电脑的亲近还导致了另一个常见的现象,那就是“许多孩子跟电脑的熟悉程度超过了他们跟父母的熟悉程度。” 二、新媒介环境下的儿童文学 由于在新媒介之前,儿童纸质阅读在儿童的学习和闲暇生活中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儿童研究界有关新媒介的探讨,焦点之一就是新媒介对于传统儿童阅读行为的影响。早在20世纪初,儿童文学与新媒介的结合实践就已经开始了。在那个时代,这种结合主要是影视媒介有意识地发掘和利用儿童文学资源。 在当代文化产业的背景下,儿童文学与新媒介之间的关系变成了双向的。一部畅销的儿童文学作品有可能被迅速转换为电视、电影、互联网等媒介形态的产品,反之亦然。文化产业链的存在甚至促使一部分作者在从事儿童文学创作时,就开始考虑它的媒介转换可能。 三、新媒介对儿童文学发展的意义 (一)新媒介为儿童文学提供了新的创作空间。 (二)新媒介为儿童文学提供了新的传播载体。 (三)新媒介加强了儿童参与儿童文学创作与接受的主动性。 与此同时,发表在博客、网页上的那部分代表儿童意愿、情感和想法的文字,尽管不属于儿童文学创作,却能够为儿童文学作家提供真实、鲜活、当下的儿童生活与儿童思想内容。此外,数字新媒介也加强了儿童读者在儿童文学作品接受

浅谈儿童文学的意义

浅谈儿童文学的影响 07级中文四班30 尚晓琦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而童年的时光是最难忘的,因为属于我们的时光只有那个时期是最天真,最快乐,最无忧无虑的了。童年对于一个人来说,作用是相当大的了,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能促进一个人的身心健康茁壮的成长,而一个灰暗、忧郁的童年,能使一个原本健康快乐的人身心留下阴影,影响他的成长道路。 在塑造人格上,人的生长环境是影响人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在培养未成年人健康人格中,儿童文学的作用不容低估。因为儿童文学有它独特魅力和重要意义。 首先,儿童文学的特点体现它的现实性,不光是儿童文学,其它的文学作品也要有它一定现实性,要能充分的体现现实生活的特点。而儿童文学这一点尤其重要,因为对一个无知的孩子,要让他通过阅读作品去了解生活、了解现实、了解事物的发展规律等。 其次,儿童文学有一定的教育特点,儿童处在一个见识短,阅历少的阶段,对什么事都没有一个明确的价值取向,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所以他们吸收知识和价值取向标准,都是在这个时期慢慢形成的,因此,必须在文学作品中注入一定教育意义的内容,指导儿童走向正确的方向。 第三,儿童文学要有一定的娱乐性特点,儿童没有成人那么有自制力,他们的注意力是哪里有趣就投向哪里,一般是颜色鲜艳,音乐节奏感强,声音甜美,故事浅显易懂,其思想与儿童相符等。比如这首歌谣: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快来快来数一数二四六七八……,这样有动物的,简单的,易懂的,才容易吸引小朋友,而且在这里还能教会孩子数数,娱乐和教育目的都实现了。 最后,我觉得就是语言要生动活泼,不论什么文学作品,语言都很重要,能不能吸引读者都在于此,而儿童文学就更显重要了,对于对文字理解能力差,认识能力低的儿童,我们必须采用生动活泼,容易理解的语言去描写。这样也能更好的吸引孩子去阅读,去学习。 对于儿童文学的意义,其实在它的特点中也能体现出来,但是也不够全面,这是个很广泛的,意义的确很多,那么我就简单的说几个小方面: 首先,教育意义在上文已经有所体现了,这既是特点,也是它的意义所在,一部文学作品如果没有它的教育意义,那么就是失败的,无论是从哪个方向,它都要告诉人们一些观点和认识,或者是一些忠告和提醒等。儿童文学的教育意义尤为突出,因为儿童的可塑性极强,受周围环境的影响特别容易,所以儿童文学特别要重视教育意义。古人曾说:然于仓至仓,然于黄则黄。为什么要从小就教育孩子要尊老爱幼,要有爱心,就是因为小孩子是思想是纯洁的,但是后天的培养和教育也相当重要,当下的社会儿童犯罪率不断上升,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对事物的判断能力,没有对错之分,受周围环境影响极其强烈。所以供儿童阅读的文学作品一定要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和引导意义,要教会孩子辨别是非曲直,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思维道路。 其次,是儿童文学具有认识作用,儿童可以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去认识社会,丰富知识面,去了解历史,感悟生活,启迪心智,开启对知识的渴望,发挥其启示的作用,不过这些,都要以文学作品反应生活现实为前提,这样才能保持生活本身的生动和丰富的特性,并且能够使儿童顺应生活去接受现实,一个人从无知到智慧,这一过程是要经过时间和学习的,在童年时期的学习和认知是深刻而有深刻影响力的,就如一个人给你的初步印象是好是

学习儿童文学的感想与收获

学习儿童文学的感想与收获这是我第一次这么正式地接触儿童文学这个概念。我想这不仅对于我的写作有帮助,更对我了解儿童文学的发展有很大帮助。儿童文学是最早应该接受的文学,一开始便接受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对于人的一生的发展都会有深远的影响。下面我就这次学习,说说儿童文学对孩子的教育作用: 首先,儿童文学的教育作用在于促使儿童健康成长。是儿童通过阅读和欣赏儿童文学作品的过程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品德方面的启发和教育,以及情感、情操、精神境界等方面的感染和影响。儿童文学能通过作品的内容是儿童认识自然从而热爱自然。儿童由于知识有限,对自然的认识很少。儿童文学能以其生动的形象,有趣的情节和活泼的笔法,把孩子们引进那个他们探索的自然世界,从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鼓舞他们浓厚的认知大自然的兴趣和培养热爱自然的情趣。比如儿童通过阅读《春雨》滴答,滴答,下小雨啦!小草说:下吧,下吧,我要发芽。梨树说:下吧,下吧,我要开花。麦苗说:下吧,下吧,我要长大。滴答,滴答,下小雨啦!就对春雨有了初步的认识,这样的儿歌还有好多。 其次,儿童文学也能够培养儿童丰富而情感增加他们的幽默感。儿童的情感很脆弱,敏感,他们特别需要感情的呵护与慰藉。在日常生活中儿童除了从大人和小伙伴那里寻求温暖和同情外,还会从文学作品中寻求快乐,文学作品的感染力可以使他们感情丰富、更充实。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总是善于以幽默的、细腻的笔调展示人与人之

间、人与世界之间的诗意之美,从而给儿童以强烈的情感体验。比如,儿童可以在大人没时间陪同玩耍时,看一些少儿节目如“智慧树”,小孩子一样可以得到很好的教育和锻炼,同时也可以达到娱乐的目的。 最后,儿童文学在树立儿童自信心,培养他们的自我意识,培养敢于冒险、勇于进取的品格方面有着积极作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