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设备寿命周期理论中的三个主要方面的理论意义

设备寿命周期理论中的三个主要方面的理论意义

设备寿命周期理论中的三个主要方面的理论意义
设备寿命周期理论中的三个主要方面的理论意义

设备寿命周期理论中的三个主要方面的理论意义

随着社会的的高速发展,高新技术突飞猛进,高新技术先进生产设备更是层出不穷,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产力的迅速发展。如何正确认识在高新技术条件下,设备寿命周期理论与现代设备管理相关的理论问题,对指导和加强现代企的设备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设备的寿命通常是设备进行更新和改造的重要决策依据。设备更新改造通常是为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产品升级换代,节约能源而进行的。其中,设备更新也可以是从设备经济寿命来考虑,设备改造有时也是从延长设备的技术寿命、经济寿命的目的出发的。

设备寿命周期的技术、经济和管理这三方面理论是现代设备管理的重点研究内容,对企业的设备管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这三方面理论的学习我对这三方面的理论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这三方面的理论是相互了联系相互影响的,其中设备寿命的管理理论渗透于设备寿命周期管理的各个方面,所有的这些理论都要建立在一个正确的科学的管理机制上。正确的运用设备寿命周期的这三方面理论,对增强企业的设备管理能力,延长企业的设备使用寿命,实现企业最大的经济利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设备寿命周期的故障率曲线

长期的统计表明,任何设备从出厂之日起,其故障发生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由多种零部构的

设备寿命周期的故障率曲线

设备系统,其故障率曲线所示。图中坐标纵轴表示故障率,横轴表示经历的时间,从时间变化看,曲线明显呈现3个不同的区段。

初期故障期

在设备开始使用的A 阶段,一般故障率较高,但随着设备使用时间的延续,故障率将明显降低,此阶段称初期故障期,又称磨合期。这个期间的长短随设备系统的设计与制造质量而异。

偶发故障期

设备使用进入B阶段,故障率大致趋于稳定状态,趋于一个较低的定值,表明设备进入稳定的使用阶段。在此期间,故障发生一般是随机突发的,并无一定规律,故称此阶段为偶发故障期。

损耗故障期

设备使用进入后期C 阶段,经过长期使用,故障率再一次上升,且故障带有普遍性和规模性,设备

设备寿命周期的故障率曲线

的使用寿命接近终了,此阶段称损耗故障期。在此期间,设备零部件经长时间的频繁使用,逐渐出现老化、磨损以及疲劳现象,设备寿命逐渐衰竭,因而处于故障频发状态。

可见,故障率特性曲线实际上是描述设备从开始使用到退出使用的故障率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即描述设备从出厂、投入使用、退出使用的全部生命周期。

系统管理

在初期故障期(A 段)发生的故障,主要是由设计、制造上的缺陷,安装、调整或使用环境的不当所造成的。此期间出现的故障,一般都是不可预见的,但它对日后设备的维护、维修等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维修各种不同类型的设备,研究发生故障的机理和原因时,要根据设备的使用、管理及维修等相关工作的信息,建立完备的数据库系统,详细记录,以便了解设备的性能指标、使用环境、故障率、维修费用等。设备管理系统的E-R如图2所示。

1、设备:机身号、型号、品牌、类型、记录格式、购买日期、价格。

2、部门:机身号、使用部门、型号、使用环境、使用状态、备注。

3、维修单:送修日期、送修部门、型号、机身号、故障现象、处理内容、更换零件、修理日期、修理人员、备注。

4、详细修理:故障原因、系统故障、单元故障、检测方法、机理分析、改进措施、备注。

只有通过长期的使用和经验积累,总结出这些最基本的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类和统计,才能对设备的系统综合性和整体性有全面的了解和评价。例如,将众多不同的生产厂家、品牌、型号,以及记录格式、机械系统、信号处理方式等信息进行分类,统计出它们的故障率、价格、性能、稳定性及维护费用等数据,进而分析各品牌、型号、机械系统的优缺点,让数据说话是最有说服力的。

系统维护

在偶发故障期(B段),设备系统都保持稳定的、较低的故障率,这也是设备与系统的最佳状态期和正常工作期。设备系统的可靠性通常是以这一时期的水平为代表的,因而称这一期间的长度为设备的有效寿命期。偶发故障期的故障多起因于可靠性设计中的隐患、使用不当以及维修保养不力。除了要提高产品的可靠性设计水平外,良好的设备管理与维护保养对于降低故障率起着重要的作用。

定期维护保养主要是对设备进行必要的监测,根据使用的时间记录,对易损的电路元件和机械磨损件进行更换及相关的调整工作,并做好设备的维修记录。工作环境的温度、湿度、粉尘及使用媒体等都将对零件的老化磨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定期更换易损件,防止由于电路元件老化和机械磨损而造成的不良影响,以保证设备性能的稳定,为正常运行提供条件,也使不同设备间保持良好的兼容性。同时,在更换零件时需要考虑基准问题。例如,一台设备的机械部分是由许多零件组成的结合体,各个零件的位置都保持着一定的平衡,一旦零件更换后这种平衡即被打破,这会使机器失去兼容性,或出现异常磨损等故障。一台设备经过长时间的运行,虽然各个零件磨损得较严重,但各个零件之间经过磨合后还是能够保持稳定的平衡状态的,当其中一定数量的易损件被更换后,这种平衡状态反而被打破,机器的磨损情况将更加严重,因此定期更换零件后的调整显得尤其重要。经过调整可使设备内各零件在运行中重新达到一种新的动态平衡,以延长机器的使用寿命。

如图所示,1线表示没有实行定期维修保养的设备,2线表示实行维修保养的设备。当设备运行到t2时,设备故障率λ将逐渐升高,这时若不进行维护保养,故障率λ将很快上升到上限值,则设备不能维持正常的运行,如1线所示。若设备运行到t2时,对设备进行定期的维修保养,可以使设备故障率下降,并保持在一定的低水平范围内,如2线所示。通过对设备的定期维修保养,可以延长设备的偶发故障期,即延长设备稳定运行的时间,从而使设备保持良好的机械兼容性和电气兼容性。

故障诊断

随着时间的推移,设备的使用进入到损耗故障期(C段)。虽然良好的设备通过定期维护保养可降低一段时间内的故障率、延长设备稳定运行的时间,但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设备的零部件逐渐老化、磨损、失效,系统设备将不可避免地发生故障,要准确、快速地确定故障原因,找出故障源,有赖于科学的故障诊断技术。

设备故障诊断是指根据出现的故障现象(包括测量值)进行分析判断故障原因,确定故障部位。设备的维修主要指排除故障的过程。国内外许多资料表明,故障诊断和维修的经济效益是明显的。

日常工作中所接触的任何设备都是由各种各样的零部件构成的,这些零部件同时也构成了设备的不同子系统,这些系统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如录像机中的视服系统、视频系统、机械系统等;还有由各类相关设备组成的各种系统,如摄录系统包括摄像机、录像机和调音台、信号发生器等。各子系统或设备都有各自的特性与功能,只有构成系统的全部相关设备及子系统都完全正常工作,系统才能良好地发挥其应有的功效。对于故障的诊断,除应了解各子系统和设备的共性之外,更要了解各子系统的特性或相异之处,进一步理清系统功能与结构之间的关系及系统结构的失效与故障对系统功能的影响。故障诊断是验证性的科学,不了解系统是无法诊断系统的。只有对系统了如指掌,对系统故障诊断有丰富的经验和理论知识,并以系统、深入、细致的检测与实验为依据,才能准确地完成故障诊断。

在实际故障诊断工作中,当面对一台有故障的设备,首先要做的事不是急于把它拆开,而是要先对设备的故障现象、说明书和图纸进行研究,先对设备的结构与功能进行一定的了解,然后再对症分析故障可能发生的原因和部位,制定出诊断的逻辑过程和实施方案,最后再进一步拆开设备进行检查。在分析故障原因时,既要注意微观上的因素,又要注意宏观上的因素。例如,某录像机的压带轮经常损坏且频繁发生,从微观检查是由于零件磨损过度造成的,而进一步检查则发现是由于安装不当引起的。为了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故障诊断方式,故障诊断人员应全面掌握设备的工作原理,运用综合分析的方法来思考故障发生的原因。另外,还应注意到一个关于各零件寿命的同步性问题。所谓同步性就是从优化和整体的角度来考虑零部件的设计。这个同步性原则反映到故障的表现是,有些设备的每个部件和子系统局部均未发生失效或存在缺陷,然而整体系统的功能却达不到要求,这反映出设备装配与调整的缺陷或设计上的不合理性。这类故障往往不能用简单地更换零部件的办法来解决问题,而应通过整体的调整和设计上的修改或设备的改造来解决。⑤

一、设备寿命的技术理论对设备管理的重要意义。

设备寿命周期技术理论,是指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出现技术上更先进、经济上更合理的替代设备,使现有设备在物资寿命或经济寿命尚未结束之前就提前报废。这种从设备投入使用到因技术进步而使其丧失使

用价值所经历的时间称为设备的技术寿命。简言之:设备由于技术落后而提前淘汰所决定的性能寿命的时间就是设备的技术寿命。运用设备的技术寿命理论来加强企业设备的技术形态管理,对保证设备的技术先进性以适应企业生产有着重要的作用。设备的技术寿命和物质寿命是紧密相连的,设备的技术形态管理是物质形态管理的发展,技术管理来源于物质管理,高于物质管理。因此,设备的技术管理既要考虑设备的物质形态,更要考虑设备技术含量所体现出来的高新技术的发展。首先,要运用设备技术寿命的理论结合生产工艺需要选型配套,尽量做到技术先进性能可靠,结构合理维修方便,通用化、标准化、系列化,从技术上满足生产需要。其次,依靠技术进步不断进行设备的技术改造,新设备代替老设备要提高技术含量,确保设备性能优良。严禁“复制古董”,坚决淘汰那些污染严重、耗能高的“煤老虎”、“油老虎”和“电老虎”。最后,设备技术管理部门要管好设备档案、图纸,为设备管理提供技术保障,并积极跟踪先进技术,掌握高新设备的变化动态,为企业的设备技术管理服务。当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带动了企业设备技术的不断更新,同时也加快了企业设备的更新换代,缩短了企业设备的经济寿命周期,在这种形势下作为企业就应该灵活运用设备寿命的技术理论来对设备进行合理的选型、改造、更新等一系列工作,通过技术更新和改进来不断追求企业的生产效益。因此,正确地运用设备寿命的技术理论对企业不断提高设备的技术含量,延长设备的技术寿命进而创造更大的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设备寿命的经济理论对设备管理的重要意义。

设备寿命周期经济理论指设备从投入使用到由于继续使用不再经济而被淘汰所经历的时间。它主要受到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共同影响而产生。设备有形磨损使得其维修费用增加,使用成本提高,继续使用已经不能保证产品质量。在设备物资寿命的后期,因设备故障频繁而引起的损失急剧增加。购置设备后,使用的年数越多,每年分摊的投资越少,设备的保养和操作费用却越多。

使得设备的使用在经济上已不合算,而大修理或改装费用又太大的情况下,其经济寿命也就到了终点,这时就必须进行设备更新了。设备经济寿命的确定对生产性企业的费用核算有一定的关系,进而会对产品成本产生影响,影响企业经济效益。设备的经济寿命理论是把生产设备作为一种投资行为,企业运用生产手段来取得最高的投资效益。因此,正确运用设备寿命周期的经济理论,把其作为设备管理的基本指导思想可以优化资产、补偿费用、提高效益、控制投入产出,从而使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低和综合经济效益达到最高。要想科学地运用设备寿命周期的经济理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对设备投资进行必要的可行性研

究和经济性论证。企业投资一套生产设备(或生产线),第一就要考虑在其经济寿命周期内生产出来的产品及销售后能给企业带来多少利润,是否足以补偿最初的设备投资获得预期收益,为此就要考虑设备的投资费用和日常的维持费用。其次,设备的物质替换需要价值补偿。对设备的更新报废不仅要看它的技术性能和物质使用价值,还要看它的寿命周期费用和设备经济价值;设备的折旧不仅要看它的物质磨损,更要看它的精神磨损,对那些利用率低、劳动生产率不高、节能减排不好、环境污染严重、高耗低效的设备应加快折旧,积极予以淘汰报废。最后,运用设备寿命周期费用(LCC)来指导和评价设备的经济效益,以加强企业的设备管理。设备寿命周期费用(LCC)是指:设备从购置开始经过使用、维修、到报废更新为止的各种费用之和。LCC指标是设备经济管理的一项重要指标,有些企业已把LCC用于整个设备管理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设备的寿命经济性是设备投资应考虑的首要问题,重大项目的建设过程中要综合考虑设备从购置到退役的全寿命的经济性。由上可以得出正确运用设备寿命周期的经济理论来加强企业设备的价值形态管理,可以保证设备的整个寿命周期费用最省,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③

三、设备寿命的管理理论对设备管理的重要意义

设备寿命周期的管理理论是指强调设备一生的管理和控制,由于设备设计、制造和使用各阶段的责任和所有者往往不是单一的,故其经营管理策略和利益会有很大区别。因此,需要研究和控制三者相结合的动态管理,建立相应的模型和模拟,并实现适时的信息反馈,从而实现设备系统全面的综合管理,不断提高设备管理的现代化水平。②

通常设备的设计制造过程由设计制造部门管理,而设备的使用过程由使用部门管理,有的设备还有专门的设计部门、制造部门、使用部门三分离的形式流程甚至还有更多流程。作为设计制造部门不能只顾降低设备成本而忽略设备可靠性、耐久性、维修性、环保性、安全性和节能性等。要了解使用单位的工艺要求和使用条件,要考虑到设备运行阶段的运营费用,使研制出来的设备符合用户要求,能有用户采购使用。在设备制造出厂后,研制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参加设备安装、调试、使用,并做好技术服务工作。用户应及时地把安装、调试和使用中发现的问题向设计制造部门进行信息反馈,以便改进设备的设计、制造方法。只

有各部门互通信息,设计、制造、使用相结合才能相互促长,使产品设计制造部门开发更优质的更适合用户使用的设备,使设备使用部门能采购到更优质的设备为实验和生产服务,享受到更优质的服务。因此这就需要将这三个部门建立专业的管理团队,正确运用设备寿命的管理理论,建立合理的管理机制,实现三者管理的动态结合。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就必须要求设备设计制造单位在设计的指导思想产出的过程中,要充分调研,最大地满足使用单位的需要,为用户提供优质、安全,可靠性、维修性好,技术参数先进的设备,并认真做好售后服务工作。设备使用单位应正确操纵设备,在设备的安装使用、维修过程中,及时向设计制造单位反馈意见,可以使制造单位根据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改进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质量,为用户提供技术更先进、使用更可靠、维修更方便和质量更优的设备。对于设备的使用部门针对设备技术的逐步升级和提高,依靠部分的专业人员已经不能完全胜任对设备更好的使用和维护。借鉴外企管理模式的先进经验,强调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逐步将设备管理制度由“包机到人”向“集中维护、全面响应”转变,同时也可降低人员成本和维护成本,管理过程可通过以下形式逐步过渡,其维护方式可分为3种:

(1)包机到人:适用于人员较多,设备型号单一、专业性较强,内部作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自动化程度不高的企业。

(2)包机到小组:企业在设备种类增加的情况下,为克服专业人员不足而带来的局限性可采用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要求技术人员有较高的业务素质,一个小组可负责多部或多类设备管理。

(3)系统集中维护:当设备的信息化程度提高,将一类设备或多类设备集中维护,从软、硬件维护、日常维护、系统管理、维修、记录工作系统规范地进行。它强调设备管理的连续性,操作性,并能有效节约控制维护成本。

作为企业来讲只有拥有一支专业化的设备管理团队,引用当前先进的设备管理理论,建立科学化的管理模式,才能更大地发挥企业设备的作用,延长企业设备的寿命周期,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①④

设备是企业生产经营必不可少的物质技术基础,是生产力三大要素之一。现代企业的生产活动,主要是由人操作设备,再由设备把原材料加工成物质产品;同时设备也反映了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及企业现代化程度。设备的技术性

能决定了企业的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企业只有不断采用先进的设备,才能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古人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企业靠生产,生产靠设备,设备靠管理,运用设备的寿命理论来指导和加强企业的设备管理是高科技条件下企业管理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作为企业来讲必须很好的把握现代设备管理中设备寿命周期的技术理论、经济理论、和管理理论,把这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依据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正确地选购设备,为企业提供良好的设备,保证企业设备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做好设备的更新与改造工作,做好设备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培训,提高设备管理的经济效益。只有做到了这几点才能很好地完成设备管理的任务,才能挖掘出设备最大的潜力,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①

个人观点评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现代化设备的需求和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没有现代化的设备,在我们国家要想实现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化强国愿望。显然十分困难。重视设备管理,加强设备管理,提高设备管理水平,是当前深化经济改革的需要,也是设备管理部门和设备管理工程人员的一项迫切任务。设备寿命周期全过程的管理,本质上是追求企业设备的管理系统与其它系统之间的优化组合,以期获得最佳的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效率。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设备工作朝现代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一定要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情况。并引进国外先进的设备管理新成就和新技术,采用传统工程方法,来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管理设备的共同规律。

参考资料

①王晓磊. 浅析设备的综合管理. 2005

②沈永刚. 现代设备管理.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③张海林. 运用设备寿命理论加强企业设备管理. 2008

④方晶. 结合企业实际建立现代设备管理模式. 2002

⑤梁胜杰. 设备寿命周期的系统管理、维护和系统诊断.2005

浅谈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浅谈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作者:郝俊斌, HAO Jun-bin 作者单位:神华准格尔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准格尔,010300 刊名: 煤炭工程 英文刊名:COAL ENGINEERING 年,卷(期):2008(12) 被引用次数:9次 本文读者也读过(7条) 1.黄坤.李彦启.胡煜.HUANG Kun.LI Yan-qi.HU Yu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方案刍议[期刊论文]-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4) 2.段婷婷.何卫平.张维.陈金亮.王海宁.DUAN Ting-ting.HE Wei-ping.ZHANG Wei.CHEN Jin-liang.WANG Hai-ning基于Web的全生命周期设备管理系统[期刊论文]-计算机应用研究2008,25(2) 3.杨振辉全生命周期设备管理信息建模与集成技术研究[学位论文]2005 4.陈敬德.温光浩.CHEN Jing-de.WEN Guang-hao高校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初探[期刊论文]-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6) 5.王苏安.何卫平.张维.吴振.刘福广.席守模.WANG Su-an.HE Wei-ping.ZHANG Wei.WU Zhen.LIU Fu-guang.XI Shou-mo刀具直接标刻与识别技术研究[期刊论文]-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7,13(6) 6.贺芳.齐灿.HE Fang.QI Chan全生命周期医疗设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期刊论文]-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3(4) 7.史彦青浅谈电网企业中设备资产全生命周期精细化管理[期刊论文]-中国科技博览2010(32) 引证文献(9条) 1.李春梅.曾富洪面向制造业设备生命周期的设备管理系统[期刊论文]-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3(2) 2.黄坤.李彦启.胡煜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方案刍议[期刊论文]-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1(4) 3.宋玉厚.乔威.朱榜芹运用PLM模式的高校仪器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期刊论文]-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2(11) 4.王彦良浅议制造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期刊论文]-科技传播 2011(13) 5.彭永刚.吴江生.杨华伦.夏元平.辛露关于设备生命周期管理的思考[期刊论文]-机械制造 2011(8) 6.沈启松.李乐.周亚林医疗设备生命周期的网络化管理[期刊论文]-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2011(8) 7.赖芸.卢晨高校实验室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型构建[期刊论文]-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2(2) 8.刘存福.苏州煤炭企业管理控制系统研究[期刊论文]-管理观察 2009(24) 9.陈敬德.温光浩高校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初探[期刊论文]-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0(6) 本文链接:https://www.wendangku.net/doc/a25135299.html,/Periodical_mtgc200812044.aspx

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概念

1.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 1.1基本概念 传统的设备管理(Equipment management)主要是指设备在役期间的运行维修管理,其出发 点是设备可靠性的角度出发,具有为保障设备稳定可靠运行而进行的维修管理的相关内涵。包括设备资产的物质运动形态,即设备的安装,使用,维修直至拆换,体现出的是设备的物质运动状态。 资产管理(Asset management)更侧重于整个设备相关价值运动状态,其覆盖购置投资,折旧, 维修支出,报废等一系列资产寿命周期的概念,其出发点是整个企业运营的经济性,具有为降低运营成本,增加收入而管理的内涵,体现出的是资产的价值运动状态。 现代意义上的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涵盖了资产管理和设备管理双重概念,应该称为设备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Equipment-Asset life-cycle management)更为合适,它包含了资产和设备管理 的全过程,从采购,(安装)使用,维修(轮换)报废等一系列过程,即包括设备管理,也渗透着其全过程的价值变动过程,因此考虑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要综合考虑设备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1.2.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的任务 以生产经营为目标,通过一系列的技术,经济,组织措施,对设备的规划,设计,制造,选型,购置,安装,使用,维护,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全过程进行管理,以获得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设备综合产能最高的理想目标。 1.3.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的阶段

设备的全寿命周期管理包括三个阶段 (1.前期管理 设备的前期管理包括规划决策,计划,调研,购置,库存,直至安装调试,试运转的全部过程。 (1)采购期:在投资前期做好设备的能效分析,确认能够起到最佳的作用,进而通过完善的采 购方式,进行招标比价,在保证性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进行最低成本购置。 (2)库存期:设备资产采购完成后,进入企业库存存放,属于库存管理的范畴。 (3)安装期:此期限比较短,属于过渡期,若此阶段没有规范管理,很可能造成库存期与在役 期之间的管理真空。 (2.运行维修管理 包括防止设备性能劣化而进行的日常维护保养,检查,监测,诊断以及修理,更新等管理,其目的是保证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经常处于良好技术状态,并有效地降低维修费用。在设备运行和维修过程中,可采用现代化管理思想和方法,如行为科学,系统工程,价值工程,定置管理,信息管理与分析,使用和维修成本统计与分析,ABC分析,PDCA方法,网络技术,虚拟技术,可靠性维 修等。 (3.轮换及报废管理 (1)轮换期:对于部分可修复设备,设备定期进行轮换和离线修复保养,然后继续更换服役。此 期间的管理对于降低购置及维修成本,重复利用设备具有一定的意义。 (2)报废期:设备整体已到使用寿命,故障频发,影响到设备组的可靠性,其维修成本已超出设 备购置费用,必须对设备进行更换,更换后的设备资产进行变卖或转让或处置,相应的费用进入企业营业外收入或支出,建立完善的报废流程,以使资产处置在帐管理,既有利于追溯设备使用历史,也利于资金回笼。至此,设备寿命正式终结。 1.4.设备全寿命周期的闭环管理 设备在管理的过程中会经历一系列的设备及财务的台账和管理及维修记录,如设备的可靠性管理及维修费用的历史数据,都可以作为设备全寿命周期的分析依据,最终可以在设备报废之后,对设备整体使用经济性,可靠性及其管理成本作出科学的分析,并可以辅助设备采购决策,可以更换更加先进的设备重新进行全寿命周期的跟踪,也可以仍然使用原型号的设备,并应用原设备的历史数据进行更加科学的可靠性管理及维修策略,使其可靠性及维修经济更加优化,从而使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形成闭环。 1.5.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系统 为了从管理上达到对设备全寿命周期的合理管理,必须构建一个适合本企业的设备全寿命周期管 理系统。该系统不仅具有资产管理(台账),设备管理,维修工时和成本管理等基本功能, 还应具有信息综合分析、报警功能和诊断专家功能等,对资产,故障,润滑,诊断,备件,维修工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 1.目的 传统的设备管理主要侧重于设备的维修阶段,具有相当的局限性。现代意义上的设备管理贯穿于设备的规划、设计、制造、选型。购置、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以及拆除报废。为了规范公司的设备管理,以设备可靠性的角度为出发点,降低设备故障率,使设备稳定可靠地运行,从而保障生产地顺利进行,本厂依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以及相关设备管理经验,特制订本制度。 2.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厂所属各部室、车间、班组。 3.内容 设备的全生命周期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在三维空间上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二是突出在浴盆曲线上不同阶段的不同管理特色;三是全生命周期的费用管理。本制度以安全生产的角度着重规定三维空间管理、设备的阶段性管理、设备的浴盆曲线管理和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 3.1 三维空间管理 三维空间上的全生命管理涉及空间维、资源维和功能维,加上全生命周期本身的时间维,就形成四维系统, 空间维即从生产环境、车间、生产线、设备、总成(部件),直到零件,由表及里,步步深入,涉及空间维上的各个要素。 资源维是涉及与设备相关各种资源,包含信息、人力、材料、备件、动力能源、水、气、汽等要素,这都是设备和管理上不可或缺的

资源要素。 功能维指管理功能,即计划、组织、实施、控制、评价、反馈等内容,这也是广义的PDCA循环过程。从这种意义上说,设备管理是典型的系统工程。 因而,三维空间管理需要部门车间的负责人和设备操作人员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3.1.1 车间生产环境应保持整洁,无大面积积水、积料,落实“5S”。 3.1.2 生产设备应做到“定置管理”,用统一定制线明确。 3.1.3 生产设备应标明设备责任人,设备的责任人负责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检修。 3.1.4 采购设备时采购部和部门车间设备部门对设备信息进行评估研究,符合生产作业需求的方予以采购。 3.1.5 设备的相关操作人员须熟练设备操作规程并进行岗位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 3.1.6 设备系统的燃油、润滑油、冷却水和空气要定期进行“滤清处理”,有效控制设备性能劣化。 3.1.7 部门负责人须根据操作人员对设备的运行情况记录做出相应的设备安全运行评价,采取措施延缓设备的老化,保证运行的安全性。操作人员在设备新的运行系统下须及时反馈设备操作及设备运行状态。 3.2 阶段性管理 设备的极端性管理是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主要内容,贯穿于

设备生命周期管理

设备生命周期管理 1、设备的选择与评价包括三大方面: 1) 设备的选择;设备选择的类型,影响设备先择的要素,设备选择的要点。 2) 设备的投资评价;利用回收期法,费用效率法,费用换算法来评估设备的优点。 3) 设备的使用评价;使用情况评价;维修费用评价。 2、设备的安装与使用的管理 1) 设备的验收;订购设备的验收,大修完工设备的验收。 2) 设备的安装;设备安装的程序,设备安装的方法,设备安装位置的检测与调整,设 备的试运转,设备的交付使用。 3) 设备的使用;设备使用前的准备,设备使用的程序,设备使用的要点。 4) 设备的使用管理制度;设备的“三定户口化”制度(设备定号,管理定户,保管定人),岗位专责制度,点检制度,交接班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三级保养制度。 3、设备的检查与维护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设备的检查;开机前的检查,日常巡回检查,管理人员的抽查。 2) 设备的维护;确定设备维护的原则,编制设备维护的内容,制订设备维护的级别, 确定设备维护的重点。 3) 设备的润滑;润滑材料的选用,设备润滑的方式,制定设备润滑的管理体制。 4、设备的维修六个方面 1) 设备的磨损与故障规律;摸清设备磨损的类型,找出设备磨损的规律,总结设备故障的规律。 2) 设备修理的类型与技术;划分设备修理的类型,建立设备修理的体制,总结设备修理的方法、设备修理的技术。 3) 设备修理复杂系数与定额;确定设备修理的复杂系数,确定设备修理周期定额,确定设备修理工时定额,确定设备修理停歇时间定额,确定设备修理费用定额,确定设备修理材料消耗定额。 4) 设备修理计划的编制;年度设备修理计划,季度设备修理计划,月度设备修理计划,年度大修计划。 5) 设备修理的实施;修理前的检查,准备修理材料,设备修理的组织实施,设备修理的质量管理。

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报告

SFY101有轨电车项目 侧墙板 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报告 编制: 审核: 批准: 青岛润通达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 2018年12月

LCC分析报告 1、LCC的目的 寿命周期成本测算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满足规定的性能、可靠性、安全性、可维修性和其他要求的前提下,评估或优化产品的寿命周期成本。 2、LCC的构成 SFY101有轨电车侧墙板寿命周期成本的主要项目: a.设计和试验费用 b.采购费用 c.能耗(整个制造过程的所有费用) d.预防性维修费用 e.纠正性维修费用 f.备品备件、专用工具、仪器仪表、测试设备等 g.报废后的处置费用 3、LCC的方法 a. 备选设计方案的评估和对比 b. 项目/产品经济耐久性评定 c. 成本动力和成本有效改进的鉴定 d. 产品使用、运营、试验、检测、维修等备选策略的评估和对比 e 老化设备、产品更换、修复、寿命延续或退废的不同评估和对比 f. 产品研制、改进用竞争优先权之间有效基金的分配 g. 通过正式试验和比较评定产品保证标准的鉴定 h. 长期财务计划 4、LCC的测算 侧墙板按照【SFY101有轨电车项目侧墙板供货技术条件】和【GB/T21562-2008轨道交通可靠性、可用性、可维修性和安全性规范及示例】及参照【EN50126轨道交通可靠性、可用性、可维修性和安全性规范及示例】,进行系统的、规范的LCC分析、测算,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产品功能设计、产品质量和可靠性、安全性可维修性水平的前提下,评估或优化产品的寿命周期成本。

本项目的LCC仅对客户负责,忽略公司内的测算。

附表如下: 四级修预防性维修费用分析: 五级修预防性维修费用分析: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TLCEM) 培训课程大纲 课程说明: 本课程——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很难在短期介绍全部的内容,企业可以根据本企业的具体情况选择其中的有关模块进行讲解。 课程背景: TPM:大家都熟悉,其中提到了MP(维护预防),DM(设计维护),设备的维护应从设计阶段开始。但TPM并未指导如何去做MP、DM。 成本:设备的设计决定了设备的可靠性,TPM强调设备全生命周期的成本,必然包含设备设计,安装,使用,维护,改造,重利用及报废等。 现状:目前国内关于设备管理更多集中在设备投入使用后的维护,以保障设备使用寿命、性能及加工质量。 目标:设备的管理应从设计阶段开始,满足功能需求,可靠稳定且价格合理的设备是设计的目标。 BM->PM->TPM:目前市面关于设备管理类培训主要集中在TPM-全员生产力管理,包括自主维护、预防维护、设备改善等。主要集中在设备投用后如何提高设备稳定性,减少设备故障及维修,但忽视了设备设计,设备日常管理,资产管理及设备后期处理,如改造、报废等。 本培训涵盖从设备需求调研、设备设计到设备报废处理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TLCEM 课程大纲: 第一章设备管理总论 第一节现代设备的特征 第二节设备管理的发展过程 第三节设备管理的意义 第四节设备现代化管理的内容 第五节设备寿命周期的理论 第二章设备的经济规划与投资预测 第一节设备的经济规划 一设备规划的重要性 二设备规划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投资方案的经济评价 一资金的时值 二设备投资评价的依据 三设备投资规划应预估的内容 四设备投资的经济评价方法

第三节设备合理使用期的估算 一设备最佳使用年限的估算 二目标利润和设备合理使用期 三迭代法在现代设备管理计算中的应用 第四节设备投资预测 一预测的必要性 二数值的加权计算 三盈亏平衡分析 四敏感性分析 五风险的概率分析 第五节规划的可行性研究 一可行性研究的阶段 二可行性报告书 第六节投资项目的呈报和审批 一设备投资项目呈报的主要内容 二设备投资预算外追加的限度和审批 第三章技术方案的规划和评价 第一节设备的功能分析 一设备的功能分类 二生产产品与设备基本功能的关系 三功能余裕和功能冗余 四设备功能系统分析的方法 五功能的评价 第二节设备的结构系统分析 一从功能概念系统到结构实体系统的可能性二设备结构系统与机械设备的技术设计 三最佳结构系统的评价标准 第三节设备的选型和购置 一设备选型的一般考虑因素 二设备选型应与企业远景开发结合 三国外引进设备的注意事项 第四章设备的安装和验收 第一节生产布局与设备安装 一企业内部的生产布局 二安装工期的时间结构 三安装精度的三要素 四设备安装工程 第二节设备安装后的试运转及验收

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

国际上普遍认为,设备管理是指全寿命周期的管理,因此也叫LCM, (Life Circle Management)。全寿命周期的管理有三重含义,一是在三维空间上的全寿命周期管理;二是突出在浴盆曲线不同阶段的不同管理特色;三是全寿命周期的费用管理。 广义全寿命周期管理始于设备的规划,终于设备的淘汰,包含设备的可行性研究、选型决策、购臵合同管理、安装调试、初期管理、设备运行、清扫、点检、保养(包含润滑、紧固、调整、对中、平衡、堵漏、防腐等细节)、修理、技术改造、淘汰以及备品备件管理等内容。 三维空间上的全寿命周期管理涉及空间维、资源维和功能维,加上全寿命周期本身的时间维,就形成四维系统。 空间维即从生产环境、车间、生产线、设备、总成(部件),直到零件,由表及里,步步深入,涉及空间维上的各个要素。 资源维是涉及与设备相关各种资源,包含信息、人力、材料、备件、动力能源、水、气、汽等要素,这都是设备和管理上不可或缺的资源要素。 功能维指管理功能,即计划、组织、实施、控制、评价、反馈等内容,这也是广义的PDCA循环过程。从这种意义上说,设备管理是典型的系统工程。 设备的浴盆曲线又称为故障率曲线,包含初始故障期、偶发故障期(也称随机故障期)和耗损故障期三部分。因为其形状似浴盆,故称浴盆曲线。浴盆曲线有点像人的一生。初始故障期就像人的童年和幼年时期,偶发故障期像是人的青壮年时期,而耗损故障期像是人的老年期。 在初始故障期,因为机械处于磨合阶段,啮合不顺,润滑油污染快,紧固件也容易松动,电气系统处于元件的初始“时效老化”时期,容易出现电参数的漂移或偏差,加上操作的熟练度不够,因此出现故障的频率较高,此时的设备管理特色应该着重于对设备的检查、记录、紧固、调整、润滑、磨合期的油品替换、控制生产负荷逐渐达到设计值。 偶发故障期的设备运行较为顺畅,但部分短寿命周期的易损零件会出现劣化,此时的管理特色是注意设备的清扫、检查、润滑、调整、堵漏、防腐,同时要研究设备劣化条件,控制劣化,进行设备的健康管理。例如,某厂对柴油机进行“健康”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办法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考核办法 第一章目的及范围 第一条目的 (一)为了更好的规范设备管理考核工作,做到“故障必究、明确责任、稳定生产”。 (二)规范设备的计划性检修维护工作,逐步实现设备的预检修,从而保证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三)进一步明确设备管理考核的范围和内容,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级设备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四)从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入手,引导各层级更好的开展设备管理工作,提升设备管理、使用水平。 第二条考核范围 (一)新增设备的立项、设计、选型、到货验收、试运转及效果评价等相关工作的管理考核。 (二)设备的操作维护、计划性检修维护保养工作的日常管理考核。 (三)设备外委维修、到货验收、试运转等相关工作的管理考核。 (四)电机事故的管理考核。

(五)设备事故管理考核。 (六)本管理考核办法同样适用于公司内部特种设备的管理考核工作。 第二章考核原则 第三条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考核坚持实事求是、公平公正的原则,如实记录考核内容。 第四条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考核根据设备的性能、运行现状和特殊环境进行区别考核。 第五条考核过程中统一思路,坚持分层、分级、分类别进行考核。 第三章术语及定义 第六条针对设备管理考核办法中专业术语定义如下: (一)设备:考核办法中提到的设备特指公司内部服务于工艺生产的转动和静止设备及其附属的电仪配件。 (二)设备故障:设备故障指设备的非正常停机造成的设备停机或系统装臵停车影响生产的事件,如设备运行过程中的突发性停机、本机联锁停机、设备发生故障需要停机处理等类似现象。 (三)设备检修:设备检修指设备出现机械故障更换零部件及备件;设备维保周期内以下计划性检修维护项目不

设备寿命周期理论的意义

设备寿命周期理论的意义 当今,高新技术突飞猛进,高新技术先进生产设备更是层出不穷,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产力的迅速发展。如何正确认识在高新技术条件下,设备寿命周期理论与现代设备管理相关的理论问题,对指导和加强现代企的设备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③ 现代设备管理强调设备寿命周期一生的管理,设备寿命周期理论是根据系统论、控制论和决策论的基本原理,结合企业的经营方针、目标任务,分析和研究设备寿命周期三个方面的理论: 设备寿命周期的技术理论:依靠技术进步加强设备的技术载体作用,研究寿命周期的故障性和维修性,提高设备有效利用率,采用使用的新技术和诊断修复技术,从而改进设备的可靠性和维修性。 设备寿命周期的经济理论:研究磨损的经济规律,掌握技术经济寿命,对设备的投资、修理和更新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力争投入少,产出多,效益高,从而达到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和提高设备综合效率的目标。 设备寿命周期的管理理论:强调设备一生的管理和控制,由于设备设计、制造和使用阶段的责任者和所有者往往不是单一的,故其经营管理策略和利益会有很大区别。因此,需要研究和控制三者相结合的动态管理,建立相应的模型和模拟,并实现实时的信息反馈,从而实现设备的全面的综合管理,不断提高设备管理的现代化水平。② 这三方面的理论分别从技术、经济和管理这三个层面上提出了对设备在其寿命周期当中的管理内容和管理要求,对提高设备的寿命和整个设备管理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设备寿命的技术理论对设备管理的重要意义。 在了解设备技术理论之前我们先要了解什么是设备的技术寿命,设备的技术寿

命就是指新设备投入使用以后,由于科技进步出现了性能更好的新设备,其使用起来更简单方便、故障率低、产品质量好,老设备显得技术落后如继续使用则不经济、不合算、划不来,而需要提前淘汰更新所经历的时间。简言之:设备由于技术落后而提前淘汰所决定的性能寿命的时间就是设备的技术寿命。运用设备的技术寿命理论来加强企业设备的技术形态管理,对保证设备的技术先进性以适应企业生产有着重要的作用。设备的技术寿命和物质寿命是紧密相连的,设备的技术形态管理是物质形态管理的发展,技术管理来源于物质管理,高于物质管理。因此,设备的技术管理既要考虑设备的物质形态,更要考虑设备技术含量所体现出来的高新技术的发展。首先,要运用设备技术寿命的理论结合生产工艺需要选型配套,尽量做到技术先进性能可靠,结构合理维修方便,通用化、标准化、系列化,从技术上满足生产需要。其次,依靠技术进步不断进行设备的技术改造,新设备代替老设备要提高技术含量,确保设备性能优良。严禁“复制古董”,坚决淘汰那些污染严重、耗能高的“煤老虎”、“油老虎”和“电老虎”。最后,设备技术管理部门要管好设备档案、图纸,为设备管理提供技术保障,并积极跟踪先进技术,掌握高新设备的变化动态,为企业的设备技术管理服务。当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带动了企业设备技术的不断更新,同时也加快了企业设备的更新换代,缩短了企业设备的经济寿命周期,在这种形势下作为企业就应该灵活运用设备寿命的技术理论来对设备进行合理的选型、改造、更新等一系列工作,通过技术更新和改进来不断追求企业的生产效益。因此,正确地运用设备寿命的技术理论对企业不断提高设备的技术含量,延长设备的技术寿命进而创造更大的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设备寿命的经济理论对设备管理的重要意义。 同样,在了解设备寿命的经济理论对设备管理的重要意义之前我们必须了解什么是设备的经济寿命。设备的经济寿命是指设备从投入使用到由于继续使用不再经济而被淘汰所经历的时间。它主要受到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共同影响而产生。设备有形磨损使得其维修费用增加,使用成本提高,继续使用已经不能保证产品质量;

设备的全寿命周期管理和专业管理

设备的全寿命周期管理和专业管理工业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可分为以设备动力部门(装备处、机电处、机务处、设备动力处)为主的设备专业管理体系;以厂长为主的包括规划发展、计划、生产、技术进步、财务、物资、设计、节能、环保、质量、安全等各主要职能部门在内的,全系统全员的设备全寿命周期的管理体系。设备专业管理是管好、用好、修好设备,充分发挥设备效能的基础,在企业必不可少。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是实现设备全效能、全效率,促进企业生产、质量、节能降耗、环保、安全和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是保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最有力措施之一。 由厂长负责的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和以设备动力部门为主的设备专业管理,两者有机结合,设备管理将可达到最佳状态。 一、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 设备的全寿命周期管理包括三个阶段。 1.前期管理 设备的前期管理包括规划决策、计划、调研、设计、制造、购置,直至安装调试、试运转的全部过程。 工业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要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工厂企业的产品适销对路,品种齐全,质优价廉才能占有市场。同时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要符合国家的安全、环保、节能要求。企业在建厂规划和购置设备,或进行设备更新改造,或扩大工厂生产规模增添设备时,在确定产品和发展方向之后,购置设备成为关键环节。有的企业通过市场调

研、考察,决策正确,投资回收快,产品先进质量好,做到了安全、环保、节能及绿色生产,企业效益快速上升。前期的设备购置不可能只由设备动力部门来决策,需要企业最高领导层的决策,决策正确来源于调研、考察、科学分析,涉及规划发展、计划、生产、技术进步、设计等部门。经济分析、寿命周期费用分析以财务、设备部门为主;设备的先进适用性、可靠性、可维修性分析以设备生产部门为主;设备的安全、环保、节能性分析等以相关处室和设备生产部门为主。所以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特别是前期管理,必须是由厂长负责的全厂各职能部门各负其责的全系统管理。 2.运行维修管理 包括防止设备性能劣化而进行的日常维护保养、检查、监测、诊断以及修理、更新等管理,其目的是保证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经常处于良好技术状态,并有效地降低维修费用。 在此阶段,除专业管理之外还需要全企业各部门配合:(1)设备操作人员上岗前的培训,维修保养工的技能提高和新技术培训,以及引进国外设备时的出国培训等,常常由教育、劳动、外事及生产车间等部门主办或参与。(2)5S活动是设备现场管理的基础工作。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质其具体内容的落实,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工效,安全生产,节能和环保。这项工作需要以企业管理部门为主,卫生、安全、环保、设备等部门及生产车间共同努力才能做好。(3)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中,所提倡的合理化建议及相应的激励机制,不仅设备管理工

设备生命周期管理

设备生命周期管理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设备生命周期管理 1、设备的选择与评价包括三大方面: 1)设备的选择;设备选择的类型,影响设备先择的要素,设备选择的要点。 2)设备的投资评价;利用回收期法,费用效率法,费用换算法来评估设备的优点。 3)设备的使用评价;使用情况评价;维修费用评价。 2、设备的安装与使用的管理 1)设备的验收;订购设备的验收,大修完工设备的验收。 2)设备的安装;设备安装的程序,设备安装的方法,设备安装位置的检测与调整,设 备的试运转,设备的交付使用。 3)设备的使用;设备使用前的准备,设备使用的程序,设备使用的要点。 4)设备的使用管理制度;设备的“三定户口化”制度(设备定号,管理定户,保管定人),岗位专责制度,点检制度,交接班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三级保养制度。

3、设备的检查与维护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设备的检查;开机前的检查,日常巡回检查,管理人员的抽查。 2)设备的维护;确定设备维护的原则,编制设备维护的内容,制订设备维护的级别, 确定设备维护的重点。 3)设备的润滑;润滑材料的选用,设备润滑的方式,制定设备润滑的管理体制。 4、设备的维修六个方面 1)设备的磨损与故障规律;摸清设备磨损的类型,找出设备磨损的规律,总结设备故障的规律。 2)设备修理的类型与技术;划分设备修理的类型,建立设备修理的体制,总结设备修理的方法、设备修理的技术。 3)设备修理复杂系数与定额;确定设备修理的复杂系数,确定设备修理周期定额,确定设备修理工时定额,确定设备修理停歇时间定额,确定设备修理费用定额,确定设备修理材料消耗定额。 4)设备修理计划的编制;年度设备修理计划,季度设备修理计划,月度设备修理计划,年度大修计划。

设施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设施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1、目的 传统的设备管理主要侧重于设备的维修阶段,具有相当的局限性。现代意义上的设备管理贯穿于设备的规划、设计、制造、选型。购置、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以及拆除报废。为了规范公司的设备管理,以设备可靠性的角度为出发点,降低设备故障率,使设备稳定可靠地运行,从而保障生产地顺利进行,公司依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以及相关设备管理经验,特制订本制度。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属各部室、车间、班组。 3、内容设备的全生命周期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在三维空间上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二是突出在浴盆曲线上不同阶段的不同管理特色;三是全生命周期的费用管理。本制度以安全生产的角度着重规定三维空间管理、设备的阶段性管理、设备的浴盆曲线管理和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 3.1 三维空间管理三维空间上的全生命管理涉及空间维、资源维和功能维,加上全生命周期本身的时间维,就形成四维系统,空间维即从生产环境、车间、生产线、设备、总成(部件),直到零件,由表及里,步步深入,涉及空间维上的各个要素。资源维是涉及与设备相关各种资源,包含信息、人力、材料、备件、动力能源、水、气、汽等要素,这都是设备和管理上不可或缺的

资源要素。功能维指管理功能,即计划、组织、实施、控制、评价、反馈等内容,这也是广义的 PDCA 循环过程。从这种意义上说,设备管理是典型的系统工程。因而,三维空间管理需要部门车间的负责人和设备操作人员做到以下几个方面:3.1.1 车间生产环境应保持整洁,无大面积积水、积料,落实“5S”。3.1.2 生产设备应做到“定置管理”,用统一定制线明确。3.1.3 生产设备应标明设备责任人,设备的责任人负责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检修。3.1.4 采购设备时采购部和部门车间设备部门对设备信息进行评估研究,符合生产作业需求的方予以采购。3.1.5 设备的相关操作人员须熟练设备操作规程并进行岗位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有效3.1.6 设备系统的燃油、润滑油、冷却水和空气要定期进行“滤清处理”控制设备性能劣化。3.1.7 部门负责人须根据操作人员对设备的运行情况记录做出相应的设备安全运行评价,采取措施延缓设备的老化,保证运行的安全性。操作人员在设备新的运行系统下须及时反馈设备操作及设备运行状态。 3.2 阶段性管理设备的极端性管理是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主要内容,贯穿于设备的规划、设计、制造、选型、购置、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以及拆除报废。主要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1)前期管理; 2)运行维修管理; 3)轮换报废管理。 3.2.1 设备的前期管理设备的前期管理包括:设备的规划、设计、制造、选型、购置、安装。 1)规划设备部负责前期管理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 运行维护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运行维护Life Cycle Equipment Management

目录 一、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 (3) 1.1.LCEM定义 (3) 1.2.LCEM构成 (4) 1.3.LCEM作用 (4) 二、全周期管理的发展 (5) 2.1.理论起源 (5) 2.2.发展现状 (5) 2.3.实际应用 (6) 三、LCEM的管理体系 (7) 3.1.前期投入管理 (7) 3.1.1.设计选型 (7) 3.1.2.设备安装 (8) 3.1.3.验收交接 (9) 3.2.运行维护管理 (11) 3.2.1设备台帐建立 (12) 3.2.2设备运行管理 (12) 3.2.3设备维护管理 (15)

一、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 随着我国的经济水平与经济总量的快速发展,生产制造型企业在面向全球化、规模化与集约化的市场背景下,企业生产经营所用的主、辅机设备也逐步在向大型化、集成化、精密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企业的固定资产投入中设备占比达到60-70%以上,大中型设备成套系统中往往涵盖了机械、电气、自控、热工等多种专业技术,设备的运行操作、维护与管理的要求日益提高。 设备的可靠性、利用率,设备的安全与能效管理,都决定着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能否保障安全生产、提升生产效率、保证产品品质、降低经营成本,从而实现企业的盈利与持续发展。设备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具备有完整的知识体系、专业技能和数据信息的综合处理能力。 企业的设备管理从狭义的设备购置与运行阶段的工作内容,发展到从设备的设计选型开启到报废退出阶段的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主要是从设备的资产价值属性、设备的物理属性和设备的能效利用三个方面来进行全过程、全周期的综合管理,从而保证企业在设备资产投入与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设备运行、设备能效与安全管理等方面产生最优化的效益。 1.1.LCEM定义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Life Cycle Equipment Management,简称LCEM),是从设备的选型采购、运行维护到技改报废的全生命周期,进行设备不同阶段的全过程管理;对设备全生命周期内的整体费用、运行管理、安全能效等方面进行全面控制,以企业总体效益为出发点运用先进地管理方法与技术手段,来实现设备全面、系统和科学的管理。 LCEM-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主要适用于生产制造领域中设备使用年限长、运行维护费用高、能源消耗费用大的中大型设备。根据设备采购、使用和管理的不同侧重点可分为前期投入、运行维护、技改报废三个阶段。包括设计、选型、采购、安装、运行、维护、维修、改造、报废等九个环节。 前期投入阶段运行维护阶段技改报废阶段设计、选型、采购、安装运行、维护、维修改造、报废

设备生命周期管理

通风区 安全监测分站生命周期管理制度 为了更好的搞好机电管理,杜绝失爆,增加设备的使用的寿命,保证设备安全正常运行,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制定本制度。 一、设备生命周期运行台账管理制度 1、由班长和技术员负责对每台设备领回来后必须立即登记在生命周期的台账上,写明设备名称、型号、单价、到货日期、编号、厂家地址及设备的主要组成部分。需要安装时必须及时填写使用地点和使用日期。 2、安全监控设备在投入使用前由班长负责在地面经48小时的通电运行,调试合格方可安装。安装后要进行运行前的调试,各项指标合格后方可使用,安全监控设备投入运行的最初2日内,要进行第一次调试、校正。对各部件测试完成后,要记录在账。 3、每台设备入井后必须进行编码管理,以监测定义分站号为编码,班长做好每台安全监控设备在井下连续运行周期记录,超过6~12个月,必须升井在井上进行全面大修,大修日期以及维修的组成部件、人员都要记录在生命周期运得记录上。 二、安全监控设备检查及维护制度 1、井下监测维修工在进行检测系统维护维修前,必须通知监测机房值班人员,机房值班人员作好记录备查。 2、地区瓦斯员、放炮员负责所在地区使用的监测设备的监管责任,发现情况和问题及时汇报通风区。 3、井下各地区必须有专人经常进行检查维护监测系统,保证正常运行,安全监测设备必须实行包机负责制,明确包机负责人。明确职责范围 4、根据生产实际情况,监测班长及时将井下所有地区进行划分,并落实责任人进行承包管理。划分留有记录备查,并报主管区长。 5、班长安排承包地区人每周必须对所辖地区的监测分站内所有部件进一次全检查,检查内容包括:交直流传换板、+21V电源传换板、+12V电源传换板、数字传输顶板、安全电压内的底转换板。 6、监测班长每周必须对井下各地区监测设备进行全面检查验收,对不符合标准的严格考核处理。 7、监测人员每次下井必须留有工作记录,包括所到地区、工作

设备寿命周期理论中的三个主要方面的理论意义

设备寿命周期理论中的三个主要方面的理论意义 随着社会的的高速发展,高新技术突飞猛进,高新技术先进生产设备更是层出不穷,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产力的迅速发展。如何正确认识在高新技术条件下,设备寿命周期理论与现代设备管理相关的理论问题,对指导和加强现代企的设备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设备的寿命通常是设备进行更新和改造的重要决策依据。设备更新改造通常是为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产品升级换代,节约能源而进行的。其中,设备更新也可以是从设备经济寿命来考虑,设备改造有时也是从延长设备的技术寿命、经济寿命的目的出发的。 设备寿命周期的技术、经济和管理这三方面理论是现代设备管理的重点研究内容,对企业的设备管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这三方面理论的学习我对这三方面的理论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这三方面的理论是相互了联系相互影响的,其中设备寿命的管理理论渗透于设备寿命周期管理的各个方面,所有的这些理论都要建立在一个正确的科学的管理机制上。正确的运用设备寿命周期的这三方面理论,对增强企业的设备管理能力,延长企业的设备使用寿命,实现企业最大的经济利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设备寿命周期的故障率曲线 长期的统计表明,任何设备从出厂之日起,其故障发生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由多种零部构的 设备寿命周期的故障率曲线 设备系统,其故障率曲线所示。图中坐标纵轴表示故障率,横轴表示经历的时间,从时间变化看,曲线明显呈现3个不同的区段。 初期故障期 在设备开始使用的A 阶段,一般故障率较高,但随着设备使用时间的延续,故障率将明显降低,此阶段称初期故障期,又称磨合期。这个期间的长短随设备系统的设计与制造质量而异。

偶发故障期 设备使用进入B阶段,故障率大致趋于稳定状态,趋于一个较低的定值,表明设备进入稳定的使用阶段。在此期间,故障发生一般是随机突发的,并无一定规律,故称此阶段为偶发故障期。 损耗故障期 设备使用进入后期C 阶段,经过长期使用,故障率再一次上升,且故障带有普遍性和规模性,设备 设备寿命周期的故障率曲线 的使用寿命接近终了,此阶段称损耗故障期。在此期间,设备零部件经长时间的频繁使用,逐渐出现老化、磨损以及疲劳现象,设备寿命逐渐衰竭,因而处于故障频发状态。 可见,故障率特性曲线实际上是描述设备从开始使用到退出使用的故障率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即描述设备从出厂、投入使用、退出使用的全部生命周期。 系统管理 在初期故障期(A 段)发生的故障,主要是由设计、制造上的缺陷,安装、调整或使用环境的不当所造成的。此期间出现的故障,一般都是不可预见的,但它对日后设备的维护、维修等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维修各种不同类型的设备,研究发生故障的机理和原因时,要根据设备的使用、管理及维修等相关工作的信息,建立完备的数据库系统,详细记录,以便了解设备的性能指标、使用环境、故障率、维修费用等。设备管理系统的E-R如图2所示。 1、设备:机身号、型号、品牌、类型、记录格式、购买日期、价格。 2、部门:机身号、使用部门、型号、使用环境、使用状态、备注。 3、维修单:送修日期、送修部门、型号、机身号、故障现象、处理内容、更换零件、修理日期、修理人员、备注。 4、详细修理:故障原因、系统故障、单元故障、检测方法、机理分析、改进措施、备注。

全生命周期管理

1.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 1.1基本概念 传统的设备管理(Equipment management)主要是指设备在役期间的运行维修管理,其出发点是设备可靠性的角度出发,具有为保障设备稳定可靠运行而进行的维修管理的相关内涵。包括设备资产的物质运动形态,即设备的安装,使用,维修直至拆换,体现出的是设备的物质运动状态。 资产管理(Asset management)更侧重于整个设备相关价值运动状态,其覆盖购置投资,折旧,维修支出,报废等一系列资产寿命周期的概念,其出发点是整个企业运营的经济性,具有为降低运营成本,增加收入而管理的内涵,体现出的是资产的价值运动状态。 现代意义上的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涵盖了资产管理和设备管理双重概念,应该称为设备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Equipment-Asset life-cycle management)更为合适,它包含了资产和设备管理的全过程,从采购,(安装)使用,维修(轮换)报废等一系列过程,即包括设备管理,也渗透着其全过程的价值变动过程,因此考虑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要综合考虑设备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1.2.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任务 以生产经营为目标,通过一系列的技术,经济,组织措施,对设备的规划,设计,制造,选型,购置,安装,使用,维护,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全过程进行管理,以获得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设备综合产能最高的理 想目标。

前期管理 1.3.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阶段 运行维修 管理 轮换报废 管理 设备全寿命周期示意图 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三个阶段 (1. 前期管理 设备的前期管理包括规划决策,计划,调研,购置,库存,直至安装调试, 试运转的全部过程。 (1) 采购期:在投资前期做好设备的能效分析,确认能够起到最佳的作用, 进而通过完善的采购方式,进行招标比价,在保证性能满足需求的情况 下进行最低成本购置。 (2) 库存期:设备资产采购完成后,进入企业库存存放,属于库存管理的范 畴。 (3) 安装期:此期限比较短,属于过渡期,若此阶段没有规范管理,很可能 造成库存期与在役期之间的管理真空。 (2.运行维修管理 包括防止设备性能劣化而进行的日常维护保养,检查,监测,诊断以及修理, 更新等管理,其目的是保证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经常处于良好技术状态,并有 效地降低维修费用。在设备运行和维修过程中,可采用现代化管理思想和方 法,如行为科学,系统工程,价值工程,定置管理,信息管理与分析,使用 和维修成本统计与分析,ABC 分析,PDCA 方法,网络技术,虚拟技术,

企业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

企业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 设备在企业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其实行全寿命周期管理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由于设备维修或者购买产生的费用,节省了大量的资金,加快了企业的发展速度。而如何通过更加合理的方式进行设备的构建到报废实现全寿命周期管理从而提高企业利润是现阶段企业设备管理的关键。本文将对全寿命周期管理理论进行介绍,分析电解铝企业设备的类别和特点,并针对这样的管理观念提出必要的措施。 标签:企业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应用方案 通常情况下设备的维修和更换是大多数企业耗费资金最多的方面之一,而通过全寿命周期管理能够在较大程度上降低企业设备的故障概率,从而增强了设备的可靠性。这种管理模式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做出了较大的改进,传统的设备管理模式主要是针对其在运行过程以及维修过程的管理,不能将管理作用的最大价值发挥出来,因此,实现全寿命周期管理在企业的运营和发展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一、全寿命周期管理理论 (一)管理模式内涵 设备的全寿命周期管理主要指的是企业内的设备从规划到淘汰阶段实行全方位管理,首先需要对设备的可行性进行探讨,保证能够发挥出较大的作用再进行应用型号的选定。通过合理的安装和调试能够确保设备能够投入使用,以上是设备的准备阶段;设备的运行阶段相关管理人员首先需要设定相关参数保证运行的可靠性,并且在运行阶段需要加强对日常清扫和保养工作,保养人员需要注意设备的润滑和平衡,并且尽量防止由于空气等原因造成的设备腐蚀,如果设备发生故障,管理人员需要让专业的设备维修人员进行修理,而维修人员也需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对维修技术进行改进;设备在超出使用年限或者产生不可挽回的损坏之后则会被淘汰,设备管理人员首先需要更换新的设备,其次需要将淘汰的设备进行报废处理,尽量发挥出淘汰设备的剩余价值[1]。 (二)管理模式优势 通过上述中对于全寿命周期管理模式的内涵介绍可以看出,设备的管理人员需要对从设备可行性探究到设备的报废处理等各个环节进行管理,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减小传统管理模式中产生的疏漏对设备造成较大的损害。应用这种设备管理模式可以实现企业设备的精细化管理,大幅度降低由于设备更换或者维修产生的资金投入,为相关企业的正常运行提供了设备上的支持。 二、电解铝企业设备分析 (一)设备类别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