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预防医学

预防医学

预防医学
预防医学

《预防医学》复习题

“环境与健康”部分复习题

1.合理营养是指 B

A.平衡的营养

B.全面而平衡的营养

C.全面的营养

D.摄人食物的量不多不少

E.摄人含有各种营养素的食物

2.构成环境的主要因素包括D

A.生物因素、化学因素和物理因素

B.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化学因素和社会因素

C.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化学因素和心理因素

D.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化学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

E.以上都不是

3.膳食纤维主要来源于如下食物的哪一种 A

A.蔬菜水果 B.牛奶 C.红薯 D.豆奶 E.鸡蛋

4.生态平衡是指C

A.环境中非生物因素与人体之间的动态平衡

B.机体内各种物质的吸收与排泄之间保持的动态平衡

C.自然环境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动态平衡

D.人与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平衡

E.外界环境中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

5.环境污染是指E

A.污染物在生物体出现蓄积并通过食物链影响到居民健康

B.改变环境的构成,造成人类环境的化学因素区域性差异,影响到生态平衡

C.改变环境的构成,造成物理、生物因素的区域性差异,影响到生物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

D.改变环境的构成,扰乱和破坏环境的自净功能,对居民健康造成影响

E.改变环境的构成,扰乱、破坏了环境的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环境条件,对人类健康造成有害影响

6.下列哪项不是预防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D

A.自然环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B.卫生学的形成和发展

C.人群健康研究的原理与方法

D.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措施

E.生活环境、食物、生产环境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7.下列哪项不是我国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A

A.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

B.以农村为重点

C.预防为主

D.中西医并重

E.依靠科技与教育

8.三级预防措施中的第二级预防是指BC

A.病因学预防

B.“三早”预防

C.临床前期预防

D.临床预防

E.病残预防

9.推行下列哪些措施是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的基本策略和途径D

A.控制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 B.预防传染病 C.提供基本药物D.实施初级卫生保健 E.实施医疗上门服务

10.饮用水要求在流行病学上安全,主要是为了确保 B

A.不发生消化道疾病

B.不发生介水传染病

C.不发生食物中毒

D.不发生急、慢性中毒

E.不发生水型地方病

11.臭氧层“空洞”可引起下列后果,除了A

A.太阳辐射中的许多长波射线穿过大气层到达地面

B.农作物减产

C.对海洋生物产生影响

D.某些物种可能灭绝

E.人类皮肤癌发病率增高

12.“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下列哪种物质引起的D

A.SO2

B.H2S

C.CO

D.CO2

E.H2SO4

13.关于酸雨的危害,下列叙述哪种是错误的B

A.水质酸化,导致湖泊水生态系统发生变化

B.湖泊出现富营养化现象

C.影响浮游生物、鱼类的繁殖

D.农作物减产

E.腐蚀建筑物

14.光化学烟雾对人体最突出的危害是C

A.引起变态反应性疾病

B.刺激支气管黏膜

C.刺激眼睛和上呼吸道黏

D.刺激口腔黏膜,引起口腔溃疡

E.使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肺水肿

15.可吸入颗粒物是指D

A.悬浮在空气中的颗粒物

B.粒径小于1μm,能长期悬浮于空气中,经呼吸道进入人体的颗粒物

C.粒径小于5μm,能长期悬浮于空气中,经呼吸道进入人体的颗粒物 D粒径小于10μm,能长期悬浮于空气中,经呼吸道进入人体的颗粒物 E.能够进入呼吸道的空气悬浮颗粒物的总称

16.有关室内空气污染,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C

A.燃料燃烧是室内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

B.室内空气受大气污染的影响

C.室内空气污染较室外大气污染轻

D.人的呼吸过程也是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

E.室内装修所使用的材料可造成室内空气污染

17.对室内微小气候的卫生要求C

A.应规定气温、气湿、气流的上限值

B.应规定气温、气湿、气流的下限值

C.应规定气温、气湿、气

流的适宜范围值 D.应考虑是否使用空调装置 E.应考虑南北方的地区差异

18.下列哪种生物效应是由紫外线引起的C

A.日射病

B.白内障

C.红斑

D.皮肤烧伤

E.视网膜灼伤

19.易出现水体富营养化的水体是B

A.河水

B.湖水

C.浅层地下水

D.深层地下水

E.泉水

20.当水进行加氯消毒时,供水管网末梢水中要求含有一定量余氯,监测余氯的主要目的是D

A.保证流行病学上安全

B.保证管网内的水持续消毒

C.增加消毒剂与饮用水的作用时间

D.是否发生二次污染的信号

E.保持继续消毒的能力

21.饮用水的基本卫生要求有以下诸多方面,除外D

A.流行病学上安全

B.感官性状良好

C.不含任何有害化学物质

D.净化消毒设施完善

E.水量充足,取水方便

22.能够透过血脑屏障的化学污染物是B

A.铬

B.甲基汞

C.氰化物

D.酚类化合物

E.铅

23.水源水只经氯消毒即供饮用者,原水中总大肠菌群D

A.不得检出

B.不应超过3个/升

C.不应超过100个/升

D.不应超过1000个/升

E. 不应超过10000个/升

24.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对末梢水中游离性余氯要求 A

A.不低于0.05mg/L

B.不高于0.3mg/L

C.不低于0.3mg/L

D.不高于0.05mg/L

E.等于0.05mg/L

25.二氧化硫污染环境后可引起多种危害,不包括 E

A.损害周围的农作物

B. 形成酸雨,使水质酸化

C.危害森林,破坏植被

D.破坏建筑物

E.致敏、致癌作用

26.地方性甲状腺肿的原因,哪种论述最为全面E

A.缺碘

B.高碘、饮用高硬度水和含氟化物过高的水

C.缺碘、饮用高硬度水和含氟化物过高的水

D.致甲状腺肿物质

E.缺碘、高碘和致甲状腺肿物质

27.地方性氟病的病因是E

A.饮水含氟量过高 B.食物含氟量过高 C.煤烟含氟量过高 D.使用含氟量较高的农药、化肥 E.长期摄入过量的氟

28.土壤污染的来源,可概括为C

A.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药和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等

B.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城市垃圾和工业废渣等

C.水型污染、气型污染、固体废气物型污染等

D.工业废渣、农药、化肥、人畜粪便

E.以上都不是

29.关于“地球化学性疾病”,错误的是D

A.疾病与某种化学因素之间相关密切

B.可以用现代医学解释此种相关性

C.是一种地方病

D.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各类人中有不同的相关性

E.疾病与某种化学因素之间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

30.营养的概念是C

A.机体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

B.机体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以满足自身生理需要

C.机体从外界摄取食物以满足自身生理需要的必要的生物学过程

D.多吃营养品、滋补品以促进健康和生长发育

E.多吃营养品、滋补品以促进健康和生长发育、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31.营养素供给量是指在需要量的基础上考虑了人群的安全率、饮食习惯、食物生产、社会和经济条件而制定的C

A.适宜数值 B.适宜摄取量 C.适宜需要量 D.需要量的均值 E.以上都不是

32.评价蛋白质营养价值的高低,主要是根据E

A.蛋白质的含量和消化程度

B.氨基酸组成与人体氨基酸模式符合程度

C.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和被机体利用的程度

D.蛋白质的利用程度、与人体氨基酸符合程度

E.蛋白质的含量、氨基酸组成与机体消化吸收利用的程度

33.能量消耗包括D

A.基础代谢消耗和生活、活动的消耗

B.基础代谢、劳动和活动消耗和特殊环境下的能量消耗

C.基础代谢、劳动和活动,食物特殊动力消耗和特殊环境下的能量消耗

D.基础代谢、劳动和活动,食物特殊动力消耗,生长期还包括生长发育所需的能量消耗

E.以上都不是

34.谷类蛋白质的限制性氨基酸是B

A.酪氨酸

B.赖氨酸

C.蛋氨酸

D.苯丙氨酸

E.丝氨酸

35.蔬菜水果含有较丰富的下列维生素和无机盐,除了A

A.维生素D

B.胡萝卜素

C.核黄素

D.抗坏血酸

E.钾、钠

36.城市污水可以按下列哪项要求加以利用 C

A.可以作为肥料灌溉农田B.处理后才能灌溉C.达到灌溉标准后才能灌溉使用D.不能用于灌溉E.消毒处理后才能灌溉

37.青少年在膳食中应特别注意补充A

A.铁、锌、碘

B.铁、锌、钙

C.钙、磷、铁

D.钙、铁、硒

E.钙、硒、碘

38.饮水氯化消毒时,需氯量等于 A

A.加氯量—余氯量B.加氯量×有效氯C.加氯量十余氯量D.加氯量—有效氯E.加氯量十有效氯

39.老年人在蛋白质供给量方面的要求是D

A.维持正氮平衡,优质蛋白质越多越好

B.量少、质优

C.应尽量以大豆蛋白为主

D.维持正氮平衡,补充适量优质蛋白质

E.尽量以肉制品为主

40.地方性甲状腺肿的流行因素包括 C

A.深井水B.河流下游多发C.青春期发病剧增D.男性患者多E.家族遗传

41.消瘦型营养不良与恶性营养不良在临床表现上最明显的区别在于D

A.消瘦型营养不良体重下降,而恶性营养不良体重不下降

B.恶性营养不良体重下降,消瘦型营养不良体重不下降

C.消瘦型营养不良患者浮肿,恶性营养不良患者不浮肿

D.恶性营养不良患者浮肿,消瘦型营养不良患者不浮肿

E.以上都不是

42.我国常见的地方病有以下各项,不包括 C

A.甲状腺肿大 B.地方性氟病 C.水俣病 D.克汀病 E.克山病

43.水体中汞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来源是 C

A.钢铁工业废水

B.选矿废水

C.氯碱、塑料、电池、电子、工业废水

D.市政污水和生活污水

E.医院废水

44.寄生虫卵作为评价土壤清洁程度的指标是 B

A.鞭虫卵B.蛔虫卵C.血吸虫卵D.钩虫卵E.活寄生虫卵

45.预防人群碘缺乏病的最方便且实用的措施是A

A.在食盐中加人碘化钾或碘酸钾B.在食用油中加入碘盐C.消除其他致甲状腺肿的物质D.净化或更换水源E.服用含碘药物

46.男性,32岁,体重超过标准体重35%,父母及兄弟姐妹无肥胖史,无用激素类药物史,甲状腺功能正常,这种肥胖最可能的原因是C

A.运动量减少

B.摄入热能增加

C.摄入总热能大于总热能的消耗

D.脂肪摄入过多

E.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

47.慢性砷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为 D

A.骨质疏松B.骨软化、变形C.视野向心性缩小D.末梢神经炎、皮肤色素沉着,高度角化E.血红蛋白减少

48.食物中毒具有以下特征,除了D

A.突然暴发、潜伏期短

B.临床表现相似

C.易集体发病

D.一般有传染性

E.发病者均与某种食物有明显的联系

49.河豚毒素的特点是E

A.不耐热

B.在pH3以下时稳定

C.日晒能破坏

D.盐腌能破坏

E.毒性极强的神经毒素

50.某年暑假,某班10位同学在海鲜馆聚会,吃完海产品2h后,陆续有8位同学出现呕吐、腹痛、频繁腹泻。腹泻为一般水样、血水样、黏液或脓血样便,里急后重不明显。部分病人发冷、发烧。重症者出现脱水、少数有意识不清、血压下降、循环障碍。第三天以后中毒症逐渐好转,这次食物中毒最可能是D

A.河豚毒素中毒

B.麻痹性贝类中毒

C.变形杆菌中毒

D.副溶性弧菌中毒

E.沙门菌属中毒

51.一家5口人,吃了自家制作的豆酱后,出现全身疲倦无力、头晕、头痛、食欲不振。继而出现视力模糊、眼睑下垂、呼吸困难、声音嘶哑、语言障碍、颈肌无力、头下垂。经积极治疗后,逐渐恢复健康。这一家人中毒的最可能原因是E

A.沙门菌属食物中毒

B.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C.变形杆菌食物中

D.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

E.肉毒毒素食物中毒

52.光化学烟雾引起人体最主要的反应是 D

A.支气管哮喘 B.鼻咽部肿瘤 C.呼吸困难、窒息 D. 眼鼻咽及呼吸道粘膜刺激 E.刺激性干咳和吐血

53.对黄曲霉毒素毒性最敏感的动物是C

A.大鼠

B.小鼠

C.鸭雏

D.兔子

E.猫

54.下列哪种维生素是脂溶性维生素 C

A.硫胺素 B.尼克酸 C.视黄醇 D.抗坏血酸 E.维生素PP

55.食品添加剂指的是D

A.加入到食品中以提高食品营养价值的物质

B.食品加工过程中加入的化学合成物质,其目的是为防止食品腐败变质,改善食品感官性状及物理状态,提高食品质量和品种等

C.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加入的天然物质,其目的是为防止食品腐败变质,改善食品感官性状及物理状态,提高食品质量和品种等

D.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加入的天然物质或化学合成物质,其目的是为防止食品腐败变质,改善食品感官性状及物理状态,提高食品质量和品种等

E.以上都不是

56.生产环境及劳动过程中存在的可能直接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因素称为D

A.有害因素

B.危害因素

C.职业性致癌因素

D.职业性有害因素

E.职业性有关因素

57.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所直接引起的疾病称为C

A.职业性多发病

B.工伤

C.职业病

D.职业特征

E.工作有关疾病

58.2002年列入我国职业病名单中的职业病有A

A.10类115种

B.6类100种

C.7类99种

D.7类100多种

E.9类100多种

59.进行职业病诊断的重要前提条件是B

A.症状和体征

B.职业史

C.实验室检查

D.生产环境检查

E.除外其他疾病

60.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最常见的途径为A

A.呼吸道

B.消化道

C.皮肤

D.眼

E.口腔黏膜

61.下列哪种是最常用的急性毒性指标B

A.绝对致死剂量(或浓度)

B.半数致死剂量(或浓度)

C.最低致死剂量(或浓度)

D.最大耐受剂量(或浓度)

E.急性毒作用带

62.决定生产性毒物进入机体剂量的主要因素是C

A.毒物的水溶性

B.毒物的脂溶性

C.毒物的浓度和接触时间

D.接触方式

E.环境的气象条件

63.铅主要蓄积在E

A.肾

B.肝

C.肺

D.脾

E.骨骼

64.金属汞进入血液以后主要分布于B

A.肝

B.肾

C.脾

D.骨骼

E.肺

65.若根据临床表现及职业史疑为慢性铅中毒,而尿铅不超过正常水平时E

A.可诊断为铅吸收

B.可诊断为慢性轻度铅中毒

C.可诊断为慢性中度铅中毒

D.不可诊断为慢性铅中毒

E.可作驱铅试验以辅助诊断

66.下列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中,哪种说法是错的 D

A.水中氮磷含量增加 B.水质感官性状恶化 C.溶解氧急剧减少 D.水藻类大量减少 E.水中微生物死亡

67.化学性肺水肿的发展过程中不包括E

A.刺激期

B.潜伏期

C.肺水肿期

D.恢复期

E.复发期

68.下列气体中哪种更易引起化学性肺水肿B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氮

C.二氧化碳

D.氮气

E.硫化氮

69.吸入下列哪种毒物可引起“电击样”死亡B

A.甲苯

B.氰化氢

C.氮氧化物

D.一氧化碳

E.以上都不是

70.某水银温度计厂灌汞工,工龄10年。定期健康检查中发现牙龈缘有“汞线”,其余无异常,这表明D

A.该工人接触大量汞

B.该工人患有汞中毒

C.该工人患有汞引起的口腔炎

D.该工人接触汞且不注意口腔卫生

E.该工人服过含汞药物

71.某男,钢铁厂炼焦工,45岁,因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昏迷入院,经高压氧治疗数日,症状缓解出院。1个月后,患者神情呆滞,问话不答,四肢轻度震颤。该患者可能发生了E

A.脑出血

B.脑肿瘤

C.脑膜炎

D.脑梗死

E.迟发脑病

题72-73

某厂喷漆车间调料工,工龄5年。头痛、头晕、四肢无力、恶心,牙龈出血一年余,近日症状加重入院。实验室检查,白细胞为3.5×109/L,血小板55×109/L,骨髓象检查未见异常。

72.该患者的诊断为A

A.慢性苯中毒

B.慢性铅中毒

C.慢性汞中毒

D.慢性锰中毒

E.慢性三硝基甲苯中毒

73.诊断分级为C

A.观察对象

B.慢性轻度中毒

C.慢性中度中毒

D.慢性重度中毒

E.急性中毒

题74-75

A.热射病 B.热痉挛 C.热衰竭 D.日射病 E.混合病

74.强干热型或湿热型高温作业下常发生A

75.夏秋露天作业及强热辐射作业下可发生D

题76-77

A.白内障

B.锥体外系统损害症状

C.迟发脑病

D.腕下垂

E.易兴奋症

76.慢性汞中毒时可出现E

77.慢性锰中毒时可出现B

题78-79

A.氯化氢

B.丙烯醛

C.二氧化碳

D.硫化氢

E.氮气

78.最常见的刺激性气体是A

79.最常见的窒息性气体是D

题80-81

A.麻醉中枢神经,导致神经精神障碍

B.使血氧饱和度下降,组织不能利用氧

C.使血液携氧能力降低,阻止氧合血红蛋白释放

D.引起卟啉代谢障碍,抑制血红素合成

E.与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三价铁结合,抑制酶的活性

80.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机制是C

81.氰化氢引起窒息的机制是E

82.容易进入肺泡的粉尘颗粒的直径E

A.<15μm

B. <12μm

C. <10μm

D. <8μm

E. <5μm

83.矽肺的基本病理改变是E

A.炎症和肺组织纤维化

B.肺气肿和融合团块

C.融合团块和肺组织纤维化

D.胸膜斑和矽结节

E.肺组织纤维化和矽结节

84.矽肺的最常见、危害最严重的并发症是E

A.肺及支气管感染

B.自发性气胸

C.肺心病

D.胸膜炎

E.肺结核

85.儿童长期缺锌可致以下疾病,不包括 C

A.性发育迟缓 B.创伤愈合不良 C.多发性神经炎 D.生长发育障碍 E.垂体调节机能障碍

题86-88

A.粉尘的化学组成

B.粉尘的比重、形状和硬度

C.粉尘分散度

D.粉尘的溶解度

E.粉尘的荷电性

86.与粉尘在空气中的悬浮性有直接关系的是C

87.决定粉尘对机体作用性质和危害程度的是A

88.与粉尘在呼吸道阻留部位有密切关系的是C

题89-91

A.尘肺

B.矽肺

C.煤工尘肺

D.硅酸盐肺

E.碳尘肺

89.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粉尘所引起的尘肺称为B

90.长期吸入结合状态二氧化硅粉尘所引起的尘肺称为D

91.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称为A

题92-93

A.持续吸入高浓度的矽尘,1-2年内发生的矽肺

B. 持续吸入高浓度的矽尘,5年内发生的矽肺

C.吸入矽尘期间未发病,脱离矽尘作业后若干年才发生矽肺

D.吸入矽尘20年以上发生的矽肺

E.吸入矽尘30年以上发生的矽肺

92.速发性矽肺是指A

93.晚发性矽肺是指C

94.物体因本身的温度而以电磁辐射的形式向外发射的能量称为C

A.正辐射

B.负辐射

C.热辐射

D.热感应

E.热应激

95.防暑降温的根本性措施是A

A.合理设计和改革工艺过程

B.隔热

C.通风

D.供应清凉饮料

E.穿隔热服

96.我国对新建企业噪声卫生标准的规定是,每日工作8小时,噪声强度不得超过B

A.80 dB(A)

B.85 dB(A)

C.90 dB(A)

D.95 dB(A)

E.115dB(A)

97.下列哪种因素与噪声所致危害无关D

A.噪声的强度

B.接触噪声的工龄和每日接触时间

C.噪声的频率组成

D.加速度

E.个人防护和个体感受性

98.某铸造车间清铲工,接触强噪声12年,近年听力下降明显,伴耳鸣、耳痛症状。听力检查4000Hz下降35dB、500Hz、1000Hz、2000Hz分别下降25dB、30dB、35dB。据此诊断为D

A.听觉适应

B.听觉疲劳

C.观察对象

D.噪音聋

E.永久性听阈上移

题99-100

A. 动物性食品、凉拌菜、水产品

B. 淀粉类食品、剩米饭、奶制品

C. 海产品、受海产品污染的咸菜

D. 自制发酵食品、臭豆腐、面酱

E. 动物性食品、病死牲畜肉、蛋类

99.肉毒梭菌毒素食物中毒常见中毒食品为D

100.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常见中毒食品为C

“人群健康状况的研究方法”部分复习题

1.医学统计的特点是E

A.研究事物的数量 B.研究事物的质量 C.用个体归纳群体 D.研究个体 E.用数量反映质量

2.样本是总体中D

A.任意一部分

B.典型部分

C.有意义的部分

D.有代表性的部分

E.有价值的部分

3.抽样的目的是E

A.研究样本的统计量

B.研究总体的统计量

C.研究典型案例

D.研究误差

E.样本推断总体参数

4.应用统计图应根据资料的性质和分析目的,正确选择适宜的图形E

A.连续性分组资料宜选择直条图

B.比较两种或两种以上事物变化速度宜选用普通线图

C.表示某种现象数量随另一现象而变动的趋势宜选用半对数线图

D.无连续关系的、相互独立的分组资料宜选用直方图

E.以上都不对

5.在配对临床试验设计中,哪一种试验对象分配方法是正确的B

A.采用掷钱币法分配患者

B.将对子中一个试验对象作随机分配,对子中另一对象直接分配到另一组

C.根据年龄、性别随机分配

D.采用试验对象就诊日期的单双顺序分配

E.根据试验对象生日的单双顺序分配

6.在两组资料比较的t检验中,结果是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越小则E

A.说明两样本均数差别越大

B.说明两总体均数差别越大

C.说明两样本均数有差别的可能性越大

D.越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不同

E.越有理由认为两样本总体均数不同

7.应用四格表X2检验基本公式的条件是D

A.各实际数均大于5

B.各理论数均大于5

C.总例数等于和大于40,各实际数均大于5

D.总例数等于和大于40,各理论数均大于5

E.以上都不是

8.计算某年总死亡率的分母是B

A.年初人口数

B.年中人口数

C.年末人口数

D.年任意时刻人口数

E.上年末人口数

9.某医师用两种药物治疗两组同病患者,若治愈率相等,甲组收治的病人数是乙组的10倍,试比较两总体治愈率的95%可信区间C

A甲组的较乙组的准确 B.乙组的较甲组准确 C.甲组的较乙组的精确 D.乙组的较甲组的精确 E.以上都不是

10.经调查得甲、乙两地的脑中风粗死亡率均为39/万,按年龄构成标化后,甲地脑中风标化死亡率为44/万,乙地为36/万,因此可以认为A

A.甲地年龄别人口构成较乙地年轻

B.乙地脑中风的诊断较甲地准确

C.乙地年龄别人口构成较甲地年轻

D.甲地脑中风的诊断较乙地准确

E.以上都不对

11.分层抽样要求B

A.层内个体差异小,层间差异小

B. 层内个体差异小,层间差异大

C.层内个体差异大,层间差异大

D.层内个体差异大,层间差异小

E.分层完全随机

12.编制频数表的步骤如下,除了E

A.找全距

B.定组距

C.分组段

D.划记

E.制分布图

13.均数与标准差适用于A

A.正态分布

B.偏态分布

C.正偏态分布

D.负偏态分布

E.不对称分布

14.变异系数表示E

A.集中趋势

B.平均水平

C.变异数

D.对称分布

E.相对变异

15.正态分布是以D

A.标准差为中心的频数分布

B.t值为中心的频数分布

C.组距为中心的频数分布

D.均数为中心的频数分布

E.观察例数为中心的频数分布

16.相对数是表示C

A.计量资料相对大小的指标

B.表示平均水平的指标

C.计数资料相对水平的指标

D.表示排列等级的指标

E.表示事物关联程度的指标

17.某种职业病检出率为D

A.实有病人数/受检人数x100%

B.检出病人数/在册人数x100%

C.实存病人数/在册人数x100%

D.检出人数/受检人数x100%

E.以上全不对

18.率的抽样误差是由于抽样造成的C

A.样本率与样本率的差别

B.总体率与总体率的差别

C.样本率与总体率的差别

D.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的差别

E.总体均数与总体均数的差别

19.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是C

A.病人

B.疾病

C.人群

D.无病的人

E.尚未发病的潜伏期的人群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调查时样本量越大越好 B.调查时样本量小一些省人力、物力 C.调查时应有合适的样本量 D.样本量是根据人力、物力来确定的 E.样本量是根据预期发病率来确定的

21.临床工作中,流行病学方法可用于E

A.探讨某种疾病的病因及危险因素

B.筛检某种疾病的病人

C.对诊断试验或方法进行评价

D.评价治疗效果与预后

E.A+B+C+D

22.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核心是B

A.统计分析

B.对比分析

C.普查

D.抽样调查

E.人群筛检

23.流行病学研究中的中心课题是C

A.影响疾病分布的社会因素

B.疾病的相关因素

C.疾病的病因

D.传染病的疫情预测

E.疾病的检测

24.流行病学最常用的指标是B

A.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

B.发病率、死亡率、患病率

C.治愈率、死亡率、流行率

D.发病率、出生率、罹患率

E.引入率、死亡率、续发率

25.目前适合我国流行病的定义是E

A.研究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

B.研究疾病在人群中分布的学科

C.预防医学中的一门方法学

D.研究非传染性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分布的因素及预防对策的学科

E.研究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分布的因素,以及预防对策的学科

26.混杂因素是指C

A.影响研究结果判定的因素

B.影响统计处理的因素

C.与研究的病和暴露均有联系的因子

D.仅与研究的病有联系的因子

E.仅与对照组有联系的因子

27.证明假设最可靠的方法是E

A.回顾性调查

B.现况调查

C.动物实验

D.抽样调查

E.实验流行病学

28.统计表中线条不应包括B

A.顶线

B.对角线

C.底线

D.合计

E.标目线

29.不连续性资料应选A

A.直条图

B.直方图

C.普通线图

D.半对数图

E.构成图

30.以下何种调查方法意义等同C

A典型调查即抽样调查 B.病例对照调查即队列调查 C.定群研究即前瞻性研究 D.普查即非全面调查 E.全面调查即回顾性调查

31.下列哪些疾病适合做大规模的筛检A

A.原位子宫颈癌

B.全民检查HBsAg

C.艾滋病

D.流感

E.麻疹

32.疾病流行是指C

A.某病发病率虽然低,但在某地区或人群中却是长年不断发病

B.罹患率大于10/100

C.某种疾病的发病水平明显超过往年同期的发病水平

D.呼吸系统疾病的季节性升高

E.年发病率以十万分之几计算

33.相对危险度是指C

A.病例组有某因素的比例与对照组有该因素的比例之比

B. 病例组有某因素的比例与对照组有该因素的比例之差

C.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未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之比

D. 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未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之差

E.以上都不是

34.实验性研究中实施双盲观察的主要目的是C

A.减少抽样误差的影响

B.使比较的两组人口学特征更具有可比性

C.除去研究者和受试者对研究结果的主观影响

D.尽可能减少失访

E.使实验组和对照组不清楚目的

35.干预试验确定样本的基本原则是A

A.保证试验结束时,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发病率有显著性差异所需最少观察人数

B.所观察疾病发病率越高,样本量越小

C.要求试验把握度越高,样本量越大

D.某项预防措施有效率越高,样本量越小

E.要求试验精确性越高,样本量越大

36.分析性和实验性流行病学方法的基本区别是B

A.要计算样本量

B.由研究者决定哪一组接受某项研究措施,哪一组作为对照组

C.同时对病例和对照

进行调查 D.病例需经公认的标准加以诊断 E.以上都不是

37.设计一项临床试验主要应包括的内容为C

A.应应用国际或国内公认的疾病诊断标准

B.研究因素的使用和终点事项的计数

C.选择一定数量的在疾病上有代表性的研究对象并将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D.盲法观察

E.开展临床试验单位的实验动物条件

38.为了避免各种偏倚影响临床试验结果,设立那一种对照效果最佳B

A.非随机对照

B.随机同期对照

C.历史性对照(非同期对照)

D.不同医院的对照

E.不同地区的对照

[A2型题]

1.某医生整理资料中,发现其中有如下指标,如年龄、身高、体重、胸围等,上述指标是:A

A.定量指标

B.定性指标

C.等级指标

D.分类指标

E.半定量指标

2.下表为疗效与甲亢程度关系

程度痊愈显效好转无效合计

重度 26 10 7 0 43

中度 18 10 10 1 39

轻度 17 46 6 12 81

合计 61 66 23 13 163

上表种类为:C

A.一览表

B.单一表

C.简单表

D.复合表

E.综合表

3.某年某地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生与死亡数

地区发生人数死亡人数

甲地 250 158

乙地 87 27

丙地 73 39

丁地 49 28

合计 459 252

上表应选:D

A.构成图

B.多边图

C.单式条图

D.复式条图

E.直方图

4.某医院心血管内科1985年和1986年死于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例数分别为101人和121人,那么和1985年相比D

A.1986年收治的心肌梗塞病人死亡危险性更大

B.1986年收治的心肌梗塞病人抢救失败的情况更为严重

C.心肌梗塞死亡危险的增加不会有统计学意义

D.所有资料不能判断该科收治的心肌梗塞病人的死亡频率的升降

E.以上均不对

5.在一个乳腺癌与生育的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中,100例乳腺癌患者中有25人未生育,100例对照中有10例未生育,那么未生育使妇女患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大B

A.2.0倍

B.3.0倍

C.2.5倍

D.1.0倍

E.1.5倍

6.为研究职业接触放射性物质与发生骨瘤的关系,有人在1945年选取1000名表厂职业接触放射性物质的女工和1000例电话员作为研究对象,观察1945~1975年间的骨瘤发病率,结果接触放射性物质的女工有20例骨瘤患者,而电话员仅4例,这种研究属于C

A.实验研究

B.病例对照研究

C.队列研究

D.临床研究

E.横断面研究

7.一种筛检乳腺癌的试验应用于经病理检查证实患有乳腺癌的400例妇女和未患乳腺癌的400例妇女。结果患癌组有100例阳性,未患癌组有50例阳性。该试验能将实际无病按此标准正确判为阴性的能力是B

A.100/400=0.25

B.350/400=0.87

C.100/150=0.67

D.100/300=0.33

E.50/400=0.125

8.某医院用两种方法治疗重症肝炎,治疗组30例,存活16人,死亡14人;对照组30例,存活9人,死亡21人。上述方法延续一年后,试验组增到58例,对照组为60例。试验组的存活率优于对照组。该试验组为哪种类型E

A.历史性对照研究

B.非随机同期对照

C.随机对照

D.交叉对照

E.序贯试验

[A3型题]

题1~3

某医生拟开展一项科研工作,决定按统计工作四个步骤(统计设计、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分析资料)进

行操作和实施

1.该医生的医学科研设计可有下列设计,除了E

A.调查设计

B.实验设计

C.临床试验设计

D.动物实验设计

E.对照设计

2.搜集资料不包括下列方面D

A.统计报表

B.医疗卫生工作记录

C.实验

D.录入计算机

E.专题调查

3.分析资料有A

A.描述、推断

B.计算、讨论

C.归纳、整理

D.随机、均衡

E.对照、重复

题4~6

某医生拟选择适当资料,计算指标,进行t检验:

4.选择资料C

A.定性资料

B.半定量资料

C.计量资料

D.等级资料

E.计算资料

5.计算指标A

A.均数

B.中位数

C.几何均数

D.全距

E.变异系数

6.进行t检验,条件是A

A.正态或近似正态资料

B.偏态资料

C.正偏态资料

D.负偏态资料

E.以上全不是

题7~9

某医生拟比较甲、乙两疗法对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的效果,列表如下:

疗法治疗人数痊愈人数

甲 33 26

乙 38 36

计 71 62

7.选择何种指标D

A.定量指标

B.定性指标

C.等级指标

D.率

E.构成比

8.选择下列何种假设检验为宜D

A.t检验

B.行x列表x2检验

C.配对x2检验

D.四格表x2检验

E.F检验

9.如拟选择u检验,已知条件是E

A.π

B.σp1p2

C.H0

D.H1

E.以上都不是

题10~12

某县有人口10万,1997年因各种疾病死亡1000人。该年共发生结核300人,原有结核400人,1997年

共有60人死于结核。

10.该县的总死亡率为D

A.300/10万

B.60/1000

C.60/10万

D.1000/10万

E.资料不足,不能计算

11.结核的病死率为

A.60/300

B.60/400

C.60/700

D.60/1000

E.60/10万

12.结核的发病率为A

A.300/10万

B.400/10万

C.700/10万

D.300/1000

E.400/1000

题13~14

有人对膀胱癌与吸烟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在男性吸烟者中膀胱癌的发病率为48.0/10万,在非吸烟者

中为25.4/10万,用上述资料回答:

13.男性吸烟者与非吸烟者比较,膀胱癌相对危险度为C

A.48.0

B.48.0-25.4=22.6

C.48.0/25.4=1.89

D.(48.0-25.4)/48.0

E.不能用所给资料计算

14.男性吸烟者中,由于吸烟得膀胱癌的特异危险度为B

A.48.0

B.48.0-25.4=22.6

C.48.0/25.4=1.89

D.(48.0-25.4)/48.0

E.不能用所给资料计算

[B1型题]

题1-3

今有某医院各科患者与死亡资料,拟计算下列指标:

A.各科患者数/患者总数x100%

B.各科病死数/病死总数x100%

C.各科病死数/各科患者数x100%

D.各科病死数/总人口数x100%

E.病死数合计/患者数合计x100%

科别患者数病死数

外科 1500 180

内科 500 20

传染科 400 24

合计 2400 224

1. 各科患者构成比的计算公式为A

2. 各科病死率的计算公式为C

3. 总的病死率的计算公式为E

题4~6

某医生对一批计量、计数资料实验数据的假设检验,结果判定如下:

A.P>0.05

B.P<0.05

C.P<0.01

D.P=0.05

E.P=0.01

4. 进行u 检验时,u=2.58,选E

5. 进行四格表x 2检验时,x 2=3.94,选B

6. 进行配对x 2检验时,x 2=2.43,选A

题7-9

A.为了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宫颈癌

B.为了调查大学生乙型肝炎感染情况,可不必调查所有大学的全部学生

C.一项在健康人中发现可疑的肺结核患者的调查

D.对个别发生的麻疹病人进行调查

E.一次因会餐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

7. 抽样调查B

8. 普查A

9. 筛检C

题10-12

A.爆发

B.散发

C.流行

D.大流行

E.世界大流行

10. 一个500万人口的大城市,过去每年伤寒患者50例左右,某年发生了500例,此种情况称C

11. 几个省在短时间里发生了大量的甲型肝炎病例,此种情况称D

12. 一个单位突然在一天内发生食物中毒病例数百名,此种情况称A

四、简答题

1、S 与X S 的区别

答:(1

)计算公式不同,s =

s =

(2)指标意义不同,s 反映个体观察值的变异程度,X s 反映样本均数之间的变异程度,反映了样本均

数抽样误差的大小。

2、某病病死率与某病死亡率的区别

答:(1)计算公式不同,100?同年某病死亡人数

某病病死率=%同年患该病总数

10?同年某病死亡人数

某病死亡率=万/10万同年平均人口数

(2)指标意义不同,某病病死率是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疗效以及预后的指标;某病死亡率是人群中因该病死亡的概率指标。

(3)某病病死率是频率性指标;某病死亡率是强度性指标。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最新投稿须知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最新投稿须知 一、本刊欢迎下列稿件 1、预防医学科学研究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和新方法介绍。 2、与预防医学有关的边缘科学、软科学和基础理论研究的文稿。 3、劳动卫生、环境卫生、营养与食品卫生、儿童青少年卫生、放射卫生、卫生毒理、流行病学、卫生统计、社会医学、疾病监测与计划免疫、疾病预防与健康促进、卫生保健以及卫生化学与检验技术等科学研究和有效的防制经验总结。 4、国内外学术交流信息、会议纪要、科研动态和产品信息、广告等。 5、具有指导意义的述评和专论,有实际参考价值的国内外文献综述、学术讲座、专题讨论、笔谈和书评。 二、对文稿的要求 1篇幅: 论著、综述类一般不超过5000字,经验交流不超过3000字,简报、病例报告不超过2000字。邮寄稿件请作者以A4纸张打印并核对清楚,尤其标点符号,标点符号占一格,英文应隔行打印。为提高审稿效率,条件允许的作者请优先选择电子邮件的方式投稿。不准一稿多投,文责自负,自留底稿,一律不退。 2作者:论文署名不宜过多,应是参与选题和设计、参与具体工作、能对研究结果负责者,仅参与获得资金或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性管理者也不宜列为作者。以脚注形式注明作者单位名称及邮政编码。集体署名的文章必须明确对该文负责的关键人物。虽对本文有贡献,但不具备作者条件者在文后志谢。作者姓名排序需在投稿时确定 ,一经编排,不得更改。 3文题:力求简明准确地反映文章主题。一般不超过20个字,以不设副标题为好。一般不使用缩略语。 4来稿应具有创造性、实用性、先进性、科学性和逻辑性,要求资料真实、论点明确、结构严谨、层次清楚、文字精炼、数据准确,重点说明一个或几个问题,有理论或实际意义,必要时应做统计学处理。 5摘要:论著需附400字左右的中、英文摘要,内容必须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应给出主要数据)、结论四部分,各部分冠以相应的标题。不分段,用第三人称撰写。英文摘要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名和邮政编码。作者应全部列出,当作者不属于同一单位时,在第一作者姓名右上角加“3”。例如:LINXian2yan3,WUJian2ping,QINJiong,LIU Qun. 3DepartmentofPediatrics,FirstHospital,PekingUniversity,Beijing100034,C hina 6科研论文中,当报告以人为研究对象的试验时,作者应该说明其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负责人体试验的委员会(单位性、地区性或国家性的)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并得到该委员会的批准,是否取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 7关键词:论著需标引2~5个关键词。请尽量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Medicus》中医学主题词表(MeSH)内所列的词。如果无相应词,处理办法:(1)选用直接相关的几个主题词进行组配;(2)根据树状结构表选用最直接的上位主题词;(3)必要时,可采用习用的自由词,但要置于最后。关键词中不能用缩写,如“HBsAg”应标引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8图表:每幅图表各占一页,集中附于文后,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顺序连

预防医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预防医学模拟卷 一、名词解释 1.环境:以人为主体的所有外部环境,包括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整体。广义的环境除自然因素外还应包括社会因素 2.职业病:指与工作有关并直接与职业性有害因素有因果关系的疾病。即当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机体所能代偿的限度时,其造成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 3.均数抽样误差:因各样本包含的个体不同,所得的各个样本均数也不一定相等,这种由抽样而造成的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之差异或各样本均数之差异为均数抽样误差。 4.总体与样本: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而确定的同质的个体之全部,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作为样本,用样本信息来推断总体特征 5.数值变量: 6.病例对照研究:指选择患有或未患有某特定疾病的人群分别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调查各组人群过去暴露于某种或某些可疑危险因素的比例或水平,通过比较各组之间暴露比例或水平的差异,判断暴露因素是否与研究的疾病有关联及其关联程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7.传播途径: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侵入新的易感宿主前,在环境中所经历的全部过程。 8.普查:在特定时间或时期,特定范围内的全部人群均为研究对象的调查。 9.氮平衡:指氮的摄入量与排出量之间的平衡状态。 二、填空 1.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 2.长期接触强噪声,听阈不能恢复到原来正常水平,听力下降呈永久性改变,又称(听阈)位移。 3.对于正态分布资料,可用(x +-1.96S )估计95%的正常值范围。 4.写出率的计算公式:率= (某种现象实际发生的数/可能发生某种想象得数*100% ) 5.在同一正态总体中以固定n 随机抽样,理论上有95%的样本均数在(同3题)范围内。 6.究方法可分为观察法、实验法和数理法。 7.报告传染病有三类,共 35 种。 8.钙丰富的食品有:乳制品,豆类,芝麻,核桃,海带。 9.引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食品主要有:海产品和海渍产品:鱼虾蟹贝咸肉咸菜凉拌菜等。 三、问答题 1.环境污染对健康影响的特点是: 答:1.大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①空气污染物在短时间内大量进入人体,会导致急性危害。②慢性危害:长期生活在低浓度污染的空气环境中,机体可受到慢性潜在性危害,使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增高。如吸烟引发肺癌、石棉引起石棉肺等。③致癌作用:空气污染物的致癌作用是慢性危害的又一表现,是现代肺癌发病率增高、死亡率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最突出的是多环芳烃化合物。2.水体污染对健康的危害:如果外界许多物质被混入天然水源,降低了水质。当排入水中的物质量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物理与化学性质发生改变,水质变坏,降低了水的使用价值,称之为水体污染。3.土壤污染对健康的危害:①引起中毒②诱发癌症③传播疾病。4.噪声对健康的影响:①工业噪声②交通噪声③生活噪声声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可体现在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几方面,但对神经系统的作用最直接。长期接触噪声对人体神经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2.职业病的特点是什么? 答:1.病因明确。在控制了相应病因或作用条件后,发病可以减少或消除。2..所接触的病因大多数可以检测和识别,一般需接触到一定程度才发病,因此存在接触水平(剂量)-反映关系。3.在接触同样有害因素人群中,长有一定发病率,很少会出现个别病人。4.如能早期发现并能及时合理处理,愈后较好,恢复也较容易。5.大多数职业病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方法。发现越晚,疗效也越差。所以防治职业病关键在于全面执行三级预防。 3.试述现况调查的概念及目的。

预防医学笔记整理

绪论 一、预防医学 1、预防医学:是以人群为研究对象,以“环境—人群—健康”作为工作模式,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探索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及其规律,制定其预防策略和措施,消除和控制危险因素,达到防制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和延年益寿目标的学科。 2、预防医学的特点:研究对象是人群,包括个体和群体,以群体为主,主要着眼于健康和无症状患者;突出预防为主观念,实施三级预防策略和措施;研究重点是健康影响因素以人群健康的关系;重视与临床医学结合,将预防整合于临床实践中,强调疾病的积极预防作用,具有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研究方法上重视宏观和微观相结合。 3、医学模式:解释和处理健康与疾病问题的整体思维和方法及行为方式。(医学模式的转化经历了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社会医学模式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临床预防的影响:从治疗服务扩大到临床预防服务,从技术服务扩大到社会服务,从院内服务扩大到院外服务,从生理服务扩大到心理服务。 4、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健康决定因素:人类生物学、生活方式<最主要>、环境及卫生服务) 5、三级预防策略与措施的主要内容(重点)答案见书第七页表格 6、我国卫生工作面临的挑战 重大传染病和慢性病流行比较严重; 妇幼保健工作比较薄弱; 农村卫生发展依然滞后; 医药卫生体制机制有待健全和完善。 第一章环境与健康 1、环境:指在特定时刻由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各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这些因素可能对生命机体和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产生现时或远期作用。环境分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原生环境:指天然形成,且基本未受人为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如原始森林地区、人迹罕至的荒漠等。原生环境存在着许多对人体健康有利的因素,例如清洁的水、空气等都对健康起促进作用,但原生环境对人群健康也会带来不良影响,例如有的地区的水或土壤出现某些因素含量过多或过少,从而引起生物地球化学性地方病。 次生环境:指人类社会生产活动下,原生环境中的物质交换、迁徙和转化、能量与信息的传递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的自然环境,如耕地、种植园等。 2、生物地球化学性地方病:由于地理地质原因,使地壳表面的元素分布不均衡,致使有的地区土壤、植物、煤和水中某些元素含量过高或过少,导致该地区人群中发生某特异性疾病。 3、生态平衡: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物质,能量的输出和输入,生物性种群和数量,以及各种群之间的比例,始终保

全国自考预防医学(二)历年真题及部分标准答案

2012年4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包括4项营养水平指标,其中EAR代表的是() A.平均需要量B.推荐摄入量C.适宜摄入量D.可耐受最高摄入量?2.根据医院环境质量管理要求,手术室分区不包括( ) A.传染区B.无菌区 C.清洁区 D.非消毒区 3.居民长期食用含镉废水污染农作物引起的疾病是( ) A.水俣病B.痛痛病 C.黑脚病D.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4.社会病恰当的描述是() A.生物因素起决定作用B.与生活方式无关?C.采用临床预防才可控制D.一种社会病理现象 5.我国常见的与地球化学性疾病有关的元素是( ) A.磷B.汞C.砷D.铁?6.属于地球化学性疾病的是( ) A.氟斑牙 B.甲肝C.水俣病 D.痛痛病?7.成人最低生理需碘量为( ) A.75g/d B.100g/dC.150g/d D.200g/d 8.粉尘危害预防措施中属于二级预防的是()?A.改革工艺流程B.密闭抽风除尘C.就业前体检D.健康教育?9.可引起中毒性白内障的毒物是()?A.苯B.二甲苯C.硝基苯 D.三硝基甲苯?10.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潜伏期是() A.2~40小时 B.40-50小时C.50~60小时D.60~70小时 11.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的好发食品是( )?A.动物性食品 B.植物性食品C.海产品D.水果 12.痛风患者的治疗膳食是( )?A.低蛋白膳食B.低盐膳食C.高脂肪膳食D.低嘌呤膳食?13.麻疹的唯一传染源是()?A.病人 B.健康人 C.动物 D.植物 14.我国成人AIDS的潜伏期是( )?A.1~2年B.3~4年 C.5~6年D.7~8年?15.慢性病最常见的4种危险因素是()?A.吸烟、饮酒、接触传染源和静坐生活方式B.吸烟、饮酒、接触传染源和不健康的饮食?C.吸烟、饮酒、不健康的饮食和过度的体育锻炼D.吸烟、饮酒、不健康的饮食和静坐生活方式?16.相关系数在0~1之间,两个变量的关系是( ) A.正相关B.负相关C.零相关D.完全相关?17.分析某医院1998年和2008年住院病人5种疾病构成比可选用的统计图是( ) 18.描述数值变量呈倍数关系资料的集中A.单式直条图B.复式直条图C.百分比条图 D.统计地图? 趋势指标是() 19.病例对照研究的因果顺序是( ) A.算术均数 B.几何均数C.中位数D.百分位数? 20.疾病是否发生受动因、宿主和环境3方面因A.由因追果 B.由因追因 C.由果追因 D.由果追果? 素影响的病因模型是( )?A.三角模型B.轮状模型C.疾病因素模型D.网络模型?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预防医学的特点有( ) A.预防工作服务的对象是整个人群 B.研究的内容是防病和保健 C.工作的对策是积极主动 D.研究方法上更注重微观与宏观相结合?E.以患者作为一个研22.目前世界的膳食模式有( ) 究对象进行科学研究? A.东方膳食模式B.西方膳食模式C.经济发达国家的膳食模式 D.地中海膳食模式E.日本膳食模式?23.目前我国预防碘缺乏病的主要措施有()?A.供给碘化食盐 B.碘化食用油 C.检测家族遗传性D.改善居住24.心脑血管疾病的三级预防包括( ) 环境 E.及时治疗碘缺乏病? 25.医源性疾病的特点有A.健康促进B.增加体力活动 C.康复治疗D.防止病情恶化E.预防发生并发症?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投稿须知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本公告长期有效 投稿须知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就是中华医学会主办得高级综合性预防医学学术期刊,以广大预防医学工作者为主要读者对象,本刊实行同行审稿制。 一、本刊欢迎下列稿件 1预防医学科学研究得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与新方法介绍。 2劳动卫生、环境卫生、营养与食品卫生、儿童青少年卫生、放射卫生、卫生毒理、流行病学、卫生统计、社会医学、疾病监测与计划免疫、疾病预防与健康促进、卫生保健以及卫 生化学与检验技术等科学研究与有效得防制经验总结。 3具有指导意义得述评与专论,有实际参考价值得国内外文献综述、学术讲座、专题讨 论、笔谈与书评。 4与预防医学有关得边缘科学、软科学与基础理论研究得文稿。51国内外学术交流信息、会议纪要、科研动态与产品信息、广告等。 二、对文稿得要求 1投稿方式电子邮件投稿(即网络投稿)本刊所接收得电子稿件,一律要求用Word文档电子版 格式(图表均插入文中,并同时提供一份JPG图片格式单独发送),采用网上发送Email邮件方式投稿,并在邮件主题中注明“投稿”字样。本刊全国统一投稿电子邮箱E-mail:;邮寄来稿请尽量用小四号字打印在A4纸上,凡字迹潦草、涂改不清得稿件,恕不受理。 来稿请勿一稿两投(以研究通讯形式发表过或在学术会议上宣读过得论文,可在充实内容后以研究论文形式发表)。来稿凡属基金项目、国家攻关项目,请写明项目编号,标注在首页脚 注。 2来稿应具有创造性、实用性、先进性、科学性与逻辑性,要求资料真实、论点明确、结构严谨、层次清楚、文字精炼、数据准确,重点说明一个或几个问题,有理论或实际意义,必要 时应做统计学处理。论著、综述类一般不超过5000字,经验交流不超过3000字,简报、病例报告不超过2000字。邮寄稿件请作者以A4纸张打印并核对清楚,尤其标点符号,标点符号占一格,英文应隔行打印。为提高审稿效率,条件允许得作者请优先选择电子邮件得方式投稿。不准一 稿多投,文责自负,自留底稿,一律不退。 3来稿一经接受刊登,有关稿件沟通事宜,编辑部均与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通过电子邮件方式进行联系,作者接收本刊《来稿录用通知书》后,由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通过回复电子邮件方式,进行同意稿件在本刊发表得授权意愿。未经《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编辑部同意,该论文得任何部分不得转载她处。刊发票据、赠阅杂志、光盘与获奖荣誉证书及奖金亦寄给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本刊录用得所有稿件,均以纸载体、光盘与网络版形式同时出版,作者所付刊发相关费用中已包含上述各项。 4作者:论文署名不宜过多,应就是参与选题与设计、参与具体工作、能对研究结果负责者,仅参与获得资金或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性管理者也不宜列为作者。以脚注形式注明作者单位名称及邮政编码。集体署名得文章必须明确对该文负责得关键人物。虽对本文有贡献,但不具备作者条件者在文后志谢。作者姓名排序需在投稿时确定,需要变更时必须出示单位证明,一经编排,不得更改。 5摘要:论著需附400字左右得中、英文摘要,内容必须包括目得、方法、结果(应给出主 要数据)、结论四部分,各部分冠以相应得标题。不分段,用第三人称撰写。英文摘要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名与邮政编码。作者应全部列出,当作者不属于同一单位时,在第一作者姓名右上角加“3”。例 如:LINXian2yan3,WUJian2ping,QINJiong,LIU Qun、 3DepartmentofPediatrics,FirstHospital,PekingUniversity,Beijing100034,China 6关键词:论著需标引2~5个关键词。请尽量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得最新版《IndexMedicus》中医学主题词表(MeSH)内所列得词。如果无相应词,处理办法:(1)选用直接

预防医学试题及答案

预防医学 一、单项选择: 1、某医生选择适当资料计算相应指标,进行t检验。应计算的指标是 A、变异系数 B、几何均数 C、均数 D、全距 E、中位数 2、婴儿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什么水平的敏感指标 A、卫生文化水平 B、经济水平 C、政治水平 D、教育水平 E、科技水平 3、铅中毒时铅主要抑制 A、细胞呼吸酶活性 B、血红素合成酶活性 C、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 D、胆碱酯酶活性 E、过氧化氢酶活性 4、不属于环境污染引起的疾病是 A、地方病 B、传染病 C、食物中毒 D、职业病 E、公害病 5、用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的可靠性大小时所用指标是 A、σ B、S C、R D、C V E、S X 6、X线胸片诊断矽肺主要依据 A、肺门改变 B、肺纹理改变 C、胸膜改变 D、类圆形、不规则形小阴影和大阴影 E、肺气肿 7、某医生选择适当资料计算相应指标,进行t检验。选择资料的类型属于 A、计数资料 B、定性资料 C、等级资料 D、半定量资料 E、计量资料 8、某县人口50万,约80%居民以河水为饮用水,该县设有一传染病科的综合医院。城市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水中。该县1986年1月~11月份伤寒发病人数达1063例,超过该县历史(1958~1985年)同期平均发病人数的6.9倍。初步调查,发现

患者集中于河水排污口的下游地带。这一地区 A、工业用水管线泄漏,工业废水污染了水源 B、城市污水污染了水源 C、供水过程中有被投毒的可能 D、供水设施和净化消毒措施未能正常运转 E、以上都不是 9、概率P(A )=0时表示事件 A、已经发生 B、可能发生 C、极可能发生 D、不可能发生 E、在一次抽样中不发生 10、统计工作的步骤包括,除了 A、搜集资料 B、统计设计 C、分析资料 D、整理资料 E、得出结论 11、某皮鞋厂制帮车间女工,工龄3年,近来常有头痛、头晕、乏力、月经过多等症状,多次化验检查WBC 波动在(4~4.5)×10的9次方/L,血小板低于80×10的9次方/L。如果考虑是某种职业中毒,该中毒的诊断分级为 A、观察对象 B、轻度中毒 C、中度中毒 D、重度中毒 E、亚急性中毒 12、为预防缺钙应多食 A、低盐、高蛋白质 B、低盐、低胆固醇 C、奶及奶制品 D、动物性食品 E、合理热能,优质蛋白,富含铁,锌,碘 13、频数表的两个特征是 A、计算指标与统计处理 B、正态分布与偏态分布 C、集中趋势与离散程度 D、分布类型与对称程度 E、集中程度与离散趋势 14、铁的主要食物来源是 A、动物肝脏 B、奶及奶制品 C、蔬菜、水果 D、豆类 E、粮谷类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包括全部章节)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包括全书六个章节) 第一部分基本理论 一、填空题 1.整体健康具有多维性、连续性、健康描述的功能性的特征。2.影响健康的四大因素是环境因素、生物因素、行为和生活方式、卫生服务。 3.生物医学模式的三要素是病因、宿主、环境。 4.健康教育传播的基本要素有传播者、信息、传播途径、受传播者、传播效果。 5.预防工作可分为个人、家庭、社区、国家、国际五个层次。三、判断题 (√)1.新时期的卫生方针特别提出“动员全社会参与”。 (×)2.健康教育包含健康促进。 (×)3.疾病是一种生物学尺度,病患是一种行动尺度。 (√)4.健康效应谱第二个谱级属于生理效应。 (√)5.医学模式是医学观的一种高度的哲学概括。 (×)6.一级预防亦称临床前期预防。 (√)7.预防医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 (√)8.生物医学模式过分强调了人类的自然属性和生物学属性。(×)9.无病就是健康。 (×)10.社区预防及第四层次预防。 (×)11.健康教育的传播过程中有四个基本要素。 (√)12.对病程不可逆转的一些疾病要加强一级预防。 (×)13.整体健康观强调人的多维属性。 四、选择题 1.预防医学的对象:D.确定的群体 2.预防医学是:C.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 3.生态健康模式是(E) E.环境-生物-健康 4.预防医学经历了(C ) C.个体—群体—社区医学阶段 5.在疾病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的重点在(A ) A.第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 6.以下哪一项不是预防医学有别于临床医学的特点(A )A.具有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7.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预防(A ) A.传染病 8.个体的免疫接种(A ) A.仅起到保护个体的作用 9.以下各项中不适合采取第一级预防的是( C ) C.病因不明,难以觉察预料的疾病 10.健康促进的核心策略是(C ) C.强化社区行动 11.以下哪些属于公共卫生措施(ABCD ) A.预防性卫生服务 B.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C.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 D.社区建设 12.生物医学模式的特点(ABCE) A.承认人的生物属性 B.承认其社会属性 C.重视机体的生理活动 E.致力于寻找疾病的生理病理变化 13.现代医学模式的特点是(ACE) A.强调了人类疾病与生物因素的关系 C.提示医生诊疗模式的需调整 E.预防为主方针能得到更好的贯彻 14.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为(BCDE) B.社会经济、教育、文化等 C.各种有害健康的行为 D.卫生服务 E.生物遗传 15.我国新时期工作方针是(ABCDE) A.预防为主 B.中西医并重 C.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 D.大力发展城市医院 E.加强农村工作 16.公共卫生的使命包括(ABCE ) A.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B.正确处理疑难病症 C.促进和鼓励健康行为 D.保证卫生服务的有效性和可及性 E.对灾难做出应急反应,并帮助社会从灾难中恢复 二、名词解释 1.医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阶段,人们对于生命过程、健康和疾病的特点和本质的认识及概括,使人们观察、分析和处理医学问题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方法。 2.预防医学:预防医学是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疾病的分布规律,以及制定防治疾病、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的对策和措施的一门学科。 3.secondary prevention:二级预防,是临床前期预防,即在 疾病的临床前期及时采取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措施。 4.整体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且是一种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5.健康促进:是指通过各种社会保健措施,增强人们控制影响健康的因素,改善自身健康的能力的过程。 五、简答题 1.试述三级预防的应用原则。 答:一般对疾病采用一级预防有效果的就用一级预防;一级预防效果不明显的,可采用二级预防或三级预防。如对预防某些传染病,预防接种是一级预防的主要策略和措施。对确定其他疾病在三级预防中应以哪一级为重点,一般可依据两点: 病因:病因明确且是人为所致的,只要主动地采取一级或二级预防措施,就可以较容易地控制这一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对某些病因不清楚的恶性肿瘤防治,则采用二级和三级预防,特别是以二级预防为重点;也有一些疾病无发病预兆,则只有采用三级预防方法。 疾病的可逆性:对病程可逆的疾病,如大多数常见疾病,以一级和二级预防为主;对病程不可逆转的一些疾病,如矽肺,更要加强一级预防。 2.健康教育的基本要素。 答:传播者:传播者的声誉在传播过程中构成特殊的心理定势。传播者要对所传播的信息进行选择、取舍、加工制作,将科学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的信息,以提高传播效果。 信息:健康教育在传播疾病预防信息时,从传播心理分析,受传播者一般对危害性信息比对保健知识更感兴趣。但是,一般在宣传中对正反论证要合理安排。 传播途径:传播的途径可分为个体传播、团体传播和大众传播三大类。 受传播者:择或接受某一信息是受心理因素支配的,针对受传播者中共同的心理因素,选择传播内容更易为受传播者接受。 传播效果:传播效果可分为以下四个层次:健康信息知晓;健康信念认同;健康态度转变;健康行为采纳。 3.我国新时期的卫生方针。 答:以农村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并重;依靠科技与进步;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4.试述预防医学的特点及与临床医学的区别。 答:(1)工作贯穿于疾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但侧重于疾病的预防和健康促进。(2)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病人和健康人,但侧重于健康人群。 (3)研究重点为人群健康与环境的关系,注意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4)卫生部门起骨干作用,更需要全社会参与和多个部门协调工作。 第二部分环境与健康 一、填空题 1.大气的自净作用有扩散作用、沉降作用、氧化作用、中和作用、植物的吸收作用。 2.天然水资源可以分为降水、地面水、地下水三大类。 3.影响氯化消毒效果的因素有加氯量和接触时间、水的ph值、水温、水的混浊度、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4.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有生活污染、工业和交通污染、农业污染。 5.目前人们十分关心注的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有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 6.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基本特征有广泛性、多样性、复杂性、长期性。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21分) 1.除(C)外,是人类生活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A.空气 B.水 C.森林 D.土壤 E.食物 2.化学污染物在人体内的蓄积是产生那种类型毒作用的前提(A)A.慢性中毒 3.环境因素的联合作用最常见的是(A )A.相加作用 4.光化学烟雾事件的主要污染物是(D)D.臭氧和氧酰基硝酸酯5.飘尘的直径在(C )C. 5微米以下 6.大气污染物的自净作用的方式不包括(C )C.转移 7.SO2的主要作用部位(B)B.上呼吸道

预防医学——比临床更重要的医学

预防医学——比临床更重要的医学 作为一个预防专业的医学生,预防医学的定义我还是用心去翻阅查询过的——预防医学是以人群为研究对象,应用宏观与微观的技术手段,研究健康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规律,阐明外界环境因素与人群健康的相互关系,制定公共卫生策略与措施,以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延长寿命提高生命质量为目标的一门医学科学。 预防医学是从医学科学体系中分化出来的,它是研究预防和消灭病害,讲究卫生,增强体质,改善和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生产环境和生活条件的科学。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以人群为对象,而不是仅限于以个体为对象。医学发展的趋势之一,是从个体医学发展到群体医学,今天许多医学问题的真正彻底解决,不可能离开群体和群体医学方法。 预防医学在随着现代医学和统计学、微生物学的先后创立逐步发展完善。由于欧美各国先于我国发展公共卫生事业,并且其都非常重视公共卫生事业健全与完善。我国的预防医学专业创立于动荡的战争年代。改革开放之后,预防医学教育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卫生专业教育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但是相对于欧美各国,我国的卫生事业还是欠发达的,无论是管理层面上的,还是技术层面上的。 2003年一场非典的横扫大半个中国,也把我国的卫生系统践踏得体无完肤。我国相关部门开始醒觉,我们的卫生事业是也是需要随着中华民族的崛起一起崛起的。我国的卫生事业也逐渐开始有起色,从业卫生事业的人才才真正开始吃香。之后的甲型流感流行也促成我国推进卫生事业的发展。除了在疾病预防这一块上,给预防医学带来新的机遇外,国内外近年来不断出现的食品卫生安全事故也使到公众对预防医学的重视程度提高到另一个层面。面对多方面的卫生事件多重压迫下,我国对卫生事业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的高,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及预防医学教育事业上都加大了投入的力度。 从国际医学发展的动态来看,全球经济和政治环境对医学教育的影响不容忽视,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卫生服务需求的不断变化导致全社会对医学专业人才的要求也在发生改变。为与之相适应,全球医学教育也进行了很多改革,包括教育理念的转变、课程体系的优化等加强非预防专业预防医学教学的措施。医学教育的发展对加强预防医学教学提出了更高、更紧迫的要求。 现代医学模式要求医学教育培养的医生要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要有社会责任感和科学献身精神;具有相关的自然科学和社会人文科学知识;在专业方面除具有临床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有基本的预防医学理论、知识和技能。医学教育模式的变化不仅要求进一步加强预防医学教育,而且要求急需对预防医学课程内容结构进行改革。 如今几乎每所医学院校都开设有预防医学专业,毕业后授予医学学士学位。表面上看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预防医学人才的供给远远赶不上需求,而且相对人数要远少于临床医学专业,所以本专业毕业生有较多选择,想继续深造,可以读硕士、博士,对预防学中的某一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想参加工作,也有比较广的就业面,可以到政府的卫生部门,从事卫生事业管理、卫生经济政策的制定等等,到各级卫生保健机构从事医疗服务,到科研机构进行预防疾病方案的设计、实施等。但是实际上,预防医学生(尤其是本科生)面临的问题却是前所未有的。预防医学专业教育的大量扩招导致的人才的过度饱满,加上国家对卫生事业的资源投入相对不足,卫生事业单位的编制不足进一步限制了我们卫生事业的发展。卫生事业出现了卫生工作人手不足,但是卫生专业人才就业需求却未能满足的尴尬场面。 目前预防医学专业就业领域关联的主要行业主要分为三类,发展各不相同。一类临床医疗和卫生防疫部门发展缓慢,且缺乏活力,但随着医疗制度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和社区医疗的逐步普及,状况将有所改善。从事医疗和防疫工作短期内不会有明显转机。但从长远看将

交大预防医学习题册及答案

上海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医学院分院 预防医学课程练习册 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科)、护理学(专升本) 绪论 一.选择题 1."人类-环境"系统是以____为中心的生态系统: A. 环境 B. 生物 C. 人类 D. 物质 E. 食物 2.在生态系统中人类及生物群落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在一定的时间,一定条件内处于: A.相对的不平衡状态 B.相对的暂时的平衡状态 C.绝对的不平衡状态 D.绝对的平衡状态 E.无关状态 3.人与环境之间最本质的辩证关系是: A.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 B.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C.人类改造环境的主观能动作用 D.人类改造客观物质世界 E.进行信息传递 4.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主要目标是 A.防治急性传染病 B.防治慢性传染病 C.防治恶性肿瘤 D.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E.防治营养不良性疾病 5.影响健康的因素来自 A.生活方式 B.环境条件 C.生物遗传因素 D.医疗卫生服务 E.以上都是

6. 我国现代医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 A. 全社会的人群 B.对环境变化敏感的人群 C.接触环境致病因素的人 D.机体对疾病抵抗力较低的人群 E.高危人群 7. 现代医学模式是 A.社会-心理医学模式 B.生物医学模式 C.生物-心理医学模式 D.生物-社会医学模式 E.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8. 关于临床前期预防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康复训练 B.疾病临床前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C. 传染病确诊后的疫情报告 D. 高危人群重点项目检查 E.对接触有害因素的人群进行定期体格检查 9.一级预防的内容不包括: A.消除或控制各种危害健康的因素 B.预防接种、合理营养 C. 健康咨询、健康教育 D.开展婚前检查 E. 高危人群重点项目检查 。 二.填空题 1.影响健康的因素有_环境因素_、行为生活方式_、医疗卫生服务_、_生物遗传因素_。 2. 预防医学的根本任务就是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 3. WHO宪章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整个身体、精神和 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 4. 预防医学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以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 三.名词解释 1. 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以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应用生物医学、环境医学和社会医学的理论,流行病学及卫生统计学等原理和方法,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来研究疾病发生和分布的规律以及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探讨其作用规律,制定预防措施和对策,消除或最大限度的减小

临床本科预防医学简答题试题库

简答题试题库 1、简述队列研究的优缺点? 答:优点:1)研究结局是亲自观察获得,一般较可靠;2)是由“因”至“果”观察,符合因果关系的时间顺序,论证因果关系的能力较强;3)可计算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的发病率,能直接估计暴露因素与发病的关联强度;4)一次调查可观察多种结局。 缺点:1)不宜用于研究发病率很低的疾病,否则需要的研究对象数量过大,费用过高;2)观察时间长,易发生失访偏倚;3)耗费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4)设计的要求高,实施复杂;5)在随访过程中,未知变量引入人群,或人群中已知变量的变化等都可使结局受到影响,使分析复杂化。 2、简述职业病特点? 答:(1)病因明确,为职业性有害因素,控制病因或作用条件可减少或消除疾病发生; (2)病因与疾病之间一般存在接触水平,剂量-反应或剂量-效应关系,所接触的病因大多是可检测和识别的; (3)群体发病,在同一职业人群中常有一定的发病率,很少只出现个别病人;(4)早期诊断、及时合理处理,预后康复效果较好; (5)重在预防,治疗个体无助于控制人群发病 3、简述我国患者安全目标?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2)提高用药安全; (3)严格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做到正确执行医嘱;(4)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 (5)严格执行手卫生,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6)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 (7)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事件发生; (8)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 (9)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10)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4、简述平衡膳食的基本要求? (1)提供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合适的营养素; (2)保证食物安全;

预防医学概论复习资料

预防医学 名词解释: 1.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是从医学科学体系中分化出来的,研究预防和消灭病害,增强体 质,改善和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生产环境和生活条件的科学。 2.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ingchemicals , EEDs):指可通过干扰生物或人体 内保持自身平衡和调节发育过程天然激素的合成,分泌,运输,结合,反应和代谢等过程从而对生物或人体的生殖。神经和免疫系统等的功能产生影响的外源性化学物质。 3.碘缺乏病(iodine deficiency disorders , IDD):指从胚胎发育至成人期由于碘摄入量不足而引起的一 系列病症。 4.职业病(occupational disease):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和时间超过一定限度时,人体不 能代偿其所造成的功能性和器质性改变,并出现相应临床表现,影响劳动能力的疾病。 5.工作有关疾病(work-related diseases):又称职业性多发病,与职业有关的,由多种非特异性致病因 素所致的疾病。 6.职业中毒(occupational poisoning):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接触生产性毒物而发生的中毒。 7.刺激性气体(irritant gases):指对眼、呼吸道黏膜和皮肤具有刺激作用的一类有害气体。 8.尘肺病(pneumoconiosis):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 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9.手臂振动病(hand-arm vibration disease):是指长期从事手传振动作业而引起的以手部末梢循环和手 臂神经功能障碍为主的疾病,并能引起手臂骨关节-肌肉的损伤。 10.放射病(radiation sickness):指由一定剂量的电离辐射作用于人体所引起的全身性或局部性放射损伤。 11.营养素(nutrients):指食物中可提供能量、构建机体和修复组织、调节代谢以及维持生理功能的化 学成分。 12.营养(nutrition):指人体摄取、消化、吸收、利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以满足机体生理需要和从事各 种活动需要的生物学过程。 13.食物特殊动力作用(specific dynamic action):也称食物热效应,是机体由于摄取食物而引起体内能 量消耗增加的现象。 14.食品安全(food safety):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有的营养要求,并在规定的使用方式和用量条 件下长期食用,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15.细菌性食物中毒(bacterial food poisoning):指由于摄入被细菌或其细菌毒素所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 急性或亚急性疾病。 16.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 【DRIs】):既是衡量所摄入的营养素是否适宜的 标准,又是帮助个体和群体制定膳食计划的工具。

预防医学考研学校排名

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的院校排名 1北京大学A+ 2山东大学A+ 3复旦大学A 4哈尔滨医科大学A 5安徽医科大学A+ 6中山大学A 7郑州大学A 8中南大学A 9华中科技大学A 10中国医科大学A B+等(16个):广西医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四川大学、南方医科大学、苏州大学、大理学院、石河子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河北医科大学、浙江大学、华北煤炭医学院、南通大学、吉林大学 B等(15个):新疆医科大学、福建医科大学、泰山医学院、汕头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昆明医学院、广东药学院、同济大学、武汉科技大学、宁夏医学院、重庆医科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辽宁医学院、兰州大学、东南大学 卫生毒理学院校排名 1哈尔滨医科大学A+ 2北京大学A 3南方医科大学A 4广西医科大学A 5吉林大学A 6 华中科技大学A B+等(9个):苏州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南华大学、东南大学、安徽医科大学、郑州大学、四川大学、新疆医科大学 B等(9个):华北煤炭医学院、中南大学、山东大学、浙江大学、山西医科大学、昆明医学院、武汉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广州医学院 C等(7个):名单略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院校排名 1华中科技大学A+ 2北京大学A+ 3复旦大学A 4哈尔滨大学A 5山东大学A 6浙江大学A 7四川大学A 8重庆医科大学A B+ 等( 14 个) :清华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南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北煤炭医学院 B 等( 13个) :天津医科大学、昆明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大连医科大学、福建医科大学、新疆医科大学、山西医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江西中医学院、郑州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吉林大学、江苏大学 C 等( 9个):名单略 劳动与卫生环境学的院校排名 1华中科技大学A+ 2复旦大学A 3哈尔滨医科大学A 4新疆医科大学A 5浙江大学A 6北京大学A 7四川大学A B+等(11个):山西医科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郑州大学、中南大学、南京医科

预防医学答案

(一)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多维性连续性健康描述的功能性 2.环境因素生物因素行为和生活方式卫生服务 3.病因宿主环境 4.传播者信息传播途径受传播者传播效果 5.个人家庭社区国家国际 二、名词解释 1.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阶段,人们对于生命过程、健康和疾病的特点和本质的认识及概括,使人们观察、分析和处理医学问题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方法。2.预防医学是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疾病的分布规律,以及制定防治疾病、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的对策和措施的一门学科。 3.二级预防,是临床前期预防,即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及时采取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措施。 4.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且是一种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是指通过各种社会保健措施,增强人们控制影响健康的因素,改善自身健康的能力的过程。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四、选择题 7. A 五、简答题 1.一般对疾病采用一级预防有效果的就用一级预防;一级预防效果不明显的,可采用二级预防或三级预防。如对预防某些传染病,预防接种是一级预防的主要策略和措施。对确定其他疾病在三级预防中应以哪一级为重点,一般可依据两点:

病因:病因明确且是人为所致的,只要主动地采取一级或二级预防措施,就可以较容易地控制这一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对某些病因不清楚的恶性肿瘤防治,则采用二级和三级预防,特别是以二级预防为重点;也有一些疾病无发病预兆,则只有采用三级预防方法。 疾病的可逆性:对病程可逆的疾病,如大多数常见疾病,以一级和二级预防为主;对病程不可逆转的一些疾病,如矽肺,更要加强一级预防。 2.传播者:传播者的声誉在传播过程中构成特殊的心理定势。传播者要对所传播的信息进行选择、取舍、加工制作,将科学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的信息,以提高传播效果。 信息:健康教育在传播疾病预防信息时,从传播心理分析,受传播者一般对危害性信息比对保健知识更感兴趣。但是,一般在宣传中对正反论证要合理安排。 传播途径:传播的途径可分为个体传播、团体传播和大众传播三大类。 受传播者:择或接受某一信息是受心理因素支配的,针对受传播者中共同的心理因素,选择传播内容更易为受传播者接受。 传播效果:传播效果可分为以下四个层次:健康信息知晓;健康信念认同;健康态度转变;健康行为采纳。 3.以农村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并重;依靠科技与进步;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4.(1)工作贯穿于疾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但侧重于疾病的预防和健康促进。(2)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病人和健康人,但侧重于健康人群。 (3)研究重点为人群健康与环境的关系,注意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4)卫生部门起骨干作用,更需要全社会参与和多个部门协调工作。 (二)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扩散作用沉降作用氧化作用中和作用植物的吸收作用2.降水地面水地下水

临床本科预防医学名词解释试题库

名词解释试题库 1、预防医学: 2、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3、医院安全管理: 4、食品安全: 5、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6、公共卫生监测: 7、临床预防服务: 8、公害病: 9、健康促进: 10、适宜摄入量: 11、第一级预防: 12、环境污染: 13、职业性有害因素: 14、推荐摄入量: 15、初级卫生保健: 16、食物中毒: 17、第二级预防: 18、职业病:

19、混杂偏倚: 20、运动处方: 答案: 1、预防医学: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对象,目的是保护、促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失能和早逝。 2、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是对一组起病时间长,缺乏明确的病因证据,一旦发病病情迁延不愈的非传染性疾病的概括性总称。 3、医院安全管理:通过对医院有效和科学的管理,保证医务人员在提供医疗服务和患者及其家属在接受卫生服务的过程中,不受医院内在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伤害。 4、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 5、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由于地球表面水或土壤环境中的化学元素或生物因素分布不均匀,而使当地居民通过饮食、接触等途径引起的某些特异性疾病,称为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6、公共卫生监测:连续地、系统地收集疾病或其他卫生事件的资料,经过分析、解释后及时将信息反馈给所有应该知道的人,并且利用监测信息的过程。 7、临床预防服务:是指在临床场所对健康者和无症状的“患者”病伤危险因素进行评估,然后实施个体的预防干预措施来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 8、公害病:由环境严重污染所引起的地区性疾病。 9、健康促进:促使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环境的战略,它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 10、适宜摄入量: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对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 11、第一级预防:又称为病因预防,是通过采取措施消除致病因素对机体危害的影响或提高提高机体的抵抗力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12、环境污染:由于人为或自然的原因,各种污染物进入环境,使环境的组成与性质发生改变,扰乱了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造成了直接、间接或潜在的有害影响。 13、职业性有害因素:是指生产劳动过程及其环境中产生和(或)存在的,对职业人群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一切要素或条件的总称。14、推荐摄入量:满足特定人群(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中绝大多数(97-98%)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 15、初级卫生保健:又称基层卫生保健,它是最基本的、人人都能得到的、体现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