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联企业转移定价研究综述_慕银平

关联企业转移定价研究综述_慕银平

关联企业转移定价研究综述_慕银平
关联企业转移定价研究综述_慕银平

关联企业转移定价研究综述①

慕银平,唐小我,刘 英

(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成都610054)

摘要:分别从考虑税收因素和不考虑税收因素两方面出发,对国内外关于关联企业内部交易转移定价的研究现状作了比较详细的综述,论述了每一种转移定价策略的缺陷和不足,并结合现实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最后就转移定价的最新研究动态及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关联企业;转移定价;特定关系投资;信息不对称

中图分类号:F202;F2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807(2004)03-0086-11

0 引 言

转移价格是关联企业进行产品或服务的内部交易时制定的价格.转移定价决策对关联企业和所在国政府都有很重要的影响:1)运用转移定价将集团利润转移至某些特定子公司,提高其效益,可以为处于创业阶段的子公司提供经济支持,或对该子公司管理层进行激励;2)运用转移定价减少对外公布的利润缓解员工的加薪要求,减少对小股东或合资伙伴的分红;3)运用转移定价在企业集团各子企业之间进行利润分配,使集团公司可以在条件适宜的国家集中设立生产、研发或服务性子企业;4)运用转移定价改变基本成本摆脱政府的价格管制,避免反倾销、反垄断指控;5)运用转移定价将税前利润从高税率国家转移至低税率国家,可以减少跨国集团的税收负担,保证集团的利润最大化;6)通过制定和改变跨国集团的转移定价规则,会改变相关国家的外贸额.由于转移价格的独特功用,使转移定价策略成为企业和政府部门共同关注的焦点,同时,也使转移定价问题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本文对国内外关于转移定价策略的研究进行综述,并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为我国企业界和学术界进一步研究转移定价问题提供一定的基础.

转移定价最早是作为管理层借以提高集团公司内部效率的一种工具出现的.该时期的转移定价研究集中在集团利润与内部交易效率之间的均衡方面.到了20世纪60年代,由于各国对跨国集团开始征税,税率的差异成为影响跨国集团税收负担的一个重要因素,此时对于转移定价的研究分为两个分支:一支研究不存在税收因素的转移定价决策问题,另一支研究在各贸易国税率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跨国集团的转移定价决策问题.本文就不考虑税收因素和考虑税收因素条件下转移定价策略的研究展开综述.

1 不考虑税收因素的转移定价研究

不考虑税收因素的转移定价研究集中在两方面:转移定价方法研究;实际应用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程度与转移定价决策之间的关系研究.

1.1 转移定价方法研究

国内外提出的转移定价方法可以归结为两大类:常用转移定价方法和常用转移定价方法之外

第7卷第3期2004年6月 管 理 科 学 学 报

J OURNAL OF MANAGE MENT SCIENCES IN CHINA

Vol.7No.3

Jun.2004

①收稿日期:2002-11-27;修订日期:2004-03-17.

基金项目: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030614011);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9725002);电子科技大学青年科技基金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慕银平(1976—),男,甘肃镇原人,讲师.

的其它转移定价方法.

1.1.1 常用转移定价方法

常用转移定价方法是由理论研究提出的,在实践中比较常用的转移定价方法.主要有成本基础转移定价法、市场基础转移定价法和协议转移定价法.实证研究表明,40%~50%的企业使用成本基础转移定价,约30%企业使用市场基础转移定价,20%左右的企业使用协议转移定价(Gribski[1],Eccles[2],Horngren&Foster[3]).

成本基础转移定价法 Hirshleifer最早运用微观经济学原理,建立了确定性环境下的企业集团转移定价模型,推导出当中间产品存在不完全竞争的外部市场时,最优转移价格等于边际成本[4].这一观点为随后的一些学者所支持(Solom ons[5],Horn-gren&Foster[6]).唐小我将研究扩展到由n个子企业组成的垂直一体化企业集团内部,假设存在一般成本函数和需求函数以及成本函数和需求函数未知的条件下,得出最优转移定价等于中间产品的边际成本[7].然而,现实情况下几乎没有企业使用边际成本定价,究其原因主要是边际成本转移定价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很大的局限性[8],该定价方法是基于经济学利润最大化的角度得出的,没有考虑现实企业中人的行为以及企业存在的内外部环境[9].并且,边际成本转移定价是在一个孤立的环境下研究企业内部转移定价问题的,没有将企业放在竞争性的大环境中考虑.因此,导致研究结果与现实情况出现偏差[10].

结合现实企业的具体情况进一步放松假设,一些专家学者提出了其它的成本基础转移定价法. Arro w,Dopuch&Drake,Samuels等在考虑企业自主权、产品多样性等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以机会成本为基础的转移定价策略[11~13].Benke&E dwards提出了实际总成本定价、标准总成本定价、标准总成本加成定价、实际成本加成定价等成本基础转移定价方法[14].Amershi和Vaysman提出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最优转移定价为成本加成法,即标准成本加上信息价值和代理人的报酬[15,16].Sungsoo Yeom分别就完全信息、纯逆向选择、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建立了三个转移定价模型,得出最优的转移定价方法应是标准平均成本加成法[17].

实证研究方面,Vancil通过对293家企业调查研究,发现有100家企业使用成本基础转移定价,占42%[18].Tang调查了美国133家企业,发现使用成本基础转移定价法的占56%[19].Tang对《财富》500强中使用转移定价的143家企业的实证研究表明,使用成本基础转移定价法的占46.2%,其中7.7%以变动成本为基础,53.8%以总成本为基础,38.5%以总成本加成为基础[20].

在成本基础转移定价的适用条件方面, Colbert&Spicer提出对专业化程度较高的产品的转移价格应以成本为基础,原因是该种产品很难在外部市场找到[21].Van der Meer-Kooistra通过实际调查提出信息的可获得性和转移定价决策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如果一个企业的会计系统收集了产品的准确的成本信息,则以成本为基础制定转移价格比较合理[22].

对于成本基础转移定价适用条件的研究结论还缺乏实践检验,今后需要进行大量的相关实证研究.另外,从中国国情出发,针对我国的具体企业环境及其企业结构特征的实证研究目前几乎没有,有待进一步研究.

市场基础转移定价法 1777年9月,Robert Hamilton发表了关于苏格兰麻纺业会计实物的名为《商品介绍》(A Introduction to M erchandize)的著作.在书中,他建议同一企业内部各部门间的交易价格应随行就市.这可能是第一次引入转移价格等于市价这一概念[23].后来,Cook和Hirshleifer等通过建立经济模型,提出当中间产品存在完全竞争的外部市场条件下,转移定价应等于市场价格[24,4].March&Shapira从风险分担的角度考虑了市场基础转移定价.他们通过引入部门经理的风险偏好,提出如果一个以成本为基础的转移定价系统被用于内部交易,上游子企业知道,虽然从内部交易中不会有利润可得,但全部成本将被收回,从而导致下游子企业承担全部市场风险.而对于市场基础转移定价来说,上游子企业必须考虑市场条件,从而上下游子企业共同承担市场风险[25].Gatti,Grinnell,Jensen比较了确定性条件下市场基础转移定价法和成本基础转移定价法,得出当中间产品存在较大的外部需求时,市场基础转移定价能够提高集团公司的整体利润[26].

实证研究方面,Vancil通过对一些生产企业调查发现,大型企业趋向于采用市场基础转移定价,而较小的企业则趋向于使用成本基础转移定

87

第3期 慕银平等:关联企业转移定价研究综述

价[18].Wu&Sharp对61家企业研究发现,市场基础转移定价是应用最广的定价方法[27].

现有文献关于市场基础转移定价的研究,没有考虑内外部交易的差异.对于中间产品的生产子企业来说,内部交易节省了交易费用,诸如,广告费用、营销费用、坏账损失等.同时,也减少了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因此,为了保证上下游子企业交易的公平性,中间产品的内部交易价格应该与外部市场价格有所差别.

协议转移定价法 Dean最早提出,企业集团下属的各子企业是相互独立的利益主体,各主体之间的交易价格应在双方公平独立的基础上通过谈判达成[28].Cats-Baril,Gatti和Grinnell进一步支持了Dean的观点[29].Cyert&March提出通过双方谈判确定转移价格,可以达到各方的利益最优[30].Watson&Baumler,Spicer认为协议转移定价不仅有利于部门间交易的公平性,而且可以激励下属部门的积极性[31,32].Acklsber g&Yukl通过实证研究支持了这种定价方法[33].

协议转移定价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很大的缺陷.用协议转移定价法评估的部门业绩,更多体现了经理们的谈判能力,而不是业务水平(Dopuch &Drake)[12].并且,协议转移定价消耗了经理们大量的管理时间(Kaplan)[34].在谈判过程中,当双方发生冲突时,需要设立仲裁机构,而仲裁机构的存在又削弱甚至剥夺了部门的自主权(Drury)[35].

Siegel&Fourakerl1960年的实证研究表明,对会计信息和相关“公平性”的关注,不仅影响预期转移价格,也影响达成协议定价的成本,谈判者对交易商品价值的不确切了解,会导致谈判过程的延长和谈判成果的次优[36].当部门业绩评估与奖励建立在各部门的利润基础上时,各部门不得不承担全部成本而只获得投资收益的一部分,因此,部门的投资量往往少于最优额,这就造成了所谓的“投资套牢”问题(Williamson[37],Holmstrom& Tirole[38],Rpgerson,Hermalin&Katz,Aghion et al.,Anctil&Dutta[39]).

协议转移定价法适用条件的研究方面, Baldenius、Reichelstein和Baldenius通过建立集团总部与各子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的不完全合约模型,对协议转移定价法和成本基础转移定价法进行了比较,得出当下游子企业的特定关系投资对集团公司特别重要,且上游子企业上报成本时不能有太多的活动余地,则选择成本基础转移定价法较优;当上游子企业具有垄断优势,采用成本基础转移定价法会造成交易效率低下,选择协议转移定价法效果较好[40,41].

关于协议转移定价适用条件的结论还有待进一步实证研究证明.另外,协议转移定价法的进一步研究应注重以下几方面:市场不确定,集团利润,谈判历史,冲突,激励机制设计和转移定价系统建立等.

1.1.2 其它转移定价方法

其它转移定价方法指除常用转移定价方法之外,学术界提出的适用于特定企业环境和特定组织结构的中间产品内部交易方法,实践中应用较少,目前大多停留在理论探讨阶段.主要有:双重定价法,两部定价法,三度歧视定价法和动态转移定价法等.

双重定价法 当单一转移定价方法不能满足各方的目标时,通过对上游子企业和下游子企业实施不同的转出价和转入价可以保证各主体利益的协调一致(Ronen&Mckinney[8],Adelberg[42]),转出价与转入价之间的差额由总公司通过会计方法处理,该方法试图达到相关各方的“双赢”模式.例如,为了激励上游子企业进行投资,而给其一个高的转移价格,将不会减少下游子企业对中间产品的需求(La mbert)[43].

两部定价法 两部定价法指在双方交易时,下游子企业转入中间产品时,除了缴纳变动成本或边际成本外,每个会计期还需要交付一笔固定费用以弥补总成本与变动成本之间的差额[5,41].这种定价方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上下游子企业间的风险分担,以及增加企业集团的整体利润.

三度歧视定价法 三度歧视定价法指如果上游子企业对中间产品具有完全的垄断能力,则可以针对中间产品的内部各部门以及外部市场需求的不同分别采用三度价格歧视,会增加企业集团和各下属子企业的利润[44,45].这种定价方法主要是通过实行差别定价达到各子企业和集团公司“双赢”的目的.

动态转移定价法 动态转移定价法主要强调转移定价系统应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改变[46~48]. Eccles建议转移定价策略应该随着企业集团战略的改变而改变.Eccles将企业划分为四种类型:合作型

88

—管 理 科 学 学 报 2004年6月

(cooperative)、协作型(collaborative),集中型(c ollective)和竞争型(competitive),指出每一种结构形式下,都存在一个适用的转移定价策略[2].动态转移定价法的一个重要贡献是将转移定价的研究从静态分析的模式中转移了出来,而作为一个动态的系统去考虑.然而,这种系统的建立必然会花费大量的成本(时间、人力等).今后的研究应侧重于动态转移定价系统的成本和收益方面的评价,以及实际操作过程中技术支持方面的探讨.

上述转移定价方法从理论上讲,具有很大的优势,并且很早就被一些专家学者提出并推荐[1,14].然而,从目前的实际调查来看,结果并不与理论研究相符,几乎没有企业采用这些转移定价方法.关于对这种现象的原因解释的文章,目前还比较少.因此,今后应侧重于探讨这些转移定价没有得到广泛应用的原因,以及解决该定价理论如何应用于实践的问题.

1.2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转移定价策略研究

企业集团面对的是不同的市场和领域,并且可能面对多市场环境,因此在设计转移定价系统时,信息不对称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首先,上层管理部门对专业的内部转移不可能拥有足够的信息.如果所有的决策都由上层管理者做出,由于信息传输的延误,决策将会很慢,并且打击了部门管理者的积极性.上下层管理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容易促使机会主义行为发生.因此决策必须由那些拥有充足市场环境知识的部门来做出.Van der Meer-Kooistra调查发现,转移价格,甚至大量的专门投资都是由部门经理做决定的.但是如果一味地由单个部门根据自己的利益来做决策,不考虑其他部门或总公司的利益,将会损害企业集团的整体利润[22].Ackelsberg, Chalos提出通过部门之间的相互谈判可以避免这种现象,尤其交易环境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的交易,诸如,交易环境经常发生变化,通过谈判可以减少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为了避免长时间谈判的成本太大,甚至冲突,管理中心可以通过建立仲裁委员会来解决[33,49].Heavner通过引入特定关系投资和信息成本建立模型,得出当特定关系投资对企业集团很重要,进行投资激励比利用经理人的私人信息更重要时,应实行中心化转移定价,由总公司统一制定转移价格;当对经理人没必要进行投资激励,或特定关系投资对总公司利润影响不大,或者经理人拥有重要的私人信息时,应实行非中心化的转移定价,由下属子公司自己制定转移价格[50].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转移定价策略研究,目前集中在确定市场需求的假设前提下,没有考虑市场需求(中间产品外部市场需求和最终产品市场需求)不确定对转移定价决策的影响.今后应该重点研究在中间产品市场和最终产品市场需求不确定条件下的转移定价决策问题.

2 考虑税收因素的转移定价研究

考虑税收因素的转移定价研究集中在三个方面:转移定价方法研究、跨国集团行为研究和所在国政府行为研究.

2.1 转移定价方法研究

两个国家的税率存在差异时,跨国集团运用转移价格将利润从高税率国家转往低税率国家,可以保证集团的整体利润最大化.但如果一国的税务部门对该集团的转移价格进行修正从而调整税前利润,该集团将面临同一盈利被双重征税的风险.因此,在各国税率水平居高不下且税率差异继续存在的情况下,运用转移定价平衡公司的税收负担和税务审查风险自然成了跨国集团关注的重要问题.

为了协调企业和税务部门之间的关系,加强在税收上的国际合作以避免双重征税和逃税问题,全球主要贸易国政府1961年共同成立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 D),以促进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OE CD各成员国共同建立了各贸易国普遍认同的定价标准.目前比较通用的是以公平独立核算原则为基础的转移定价规则,包括可比非控制价格法(CUP)、转售价格法(RP M)、成本加成法(CP)、可比利润法(CP M)、利润分割法(PS).

存在税率差异的跨国集团转移定价问题的研究,集中在对不同定价方法的比较分析方面,提出在不同税率水平,不同监控力度环境下,各种定价规则的特性.1971年,Horst最早通过建立模型描述了跨国集团应如何选择转移价格以使集团税后利润最大[51],但没有考虑税务部门的审查风险.G?rard& Godfroid研究了在司法部门政策不确定的条件下,跨国集团如何确定其转移定价策略[52].Kant Chander研究了由于各国监控力度和惩罚措施的加强,跨国集团必须根据不同国家税务机关的惩罚程度和对转移

89

第3期 慕银平等:关联企业转移定价研究综述

价格核查概率的大小,在利润最大与风险最小之间进行权衡,确定最优的转移定价策略[53,54].C hoi研究了跨国集团内部激励与减轻税负之间的均衡,得出当跨国集团不同子企业的边际税率相同时,确定转移价格应重点考虑各子企业的激励和目标协调问题;边际税率不同时,如果建立一套绩效评估系统较为容易,则确定转移价格应侧重于减小跨国集团的整体税负[55].

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运用不同的转移定价规则会达到不同的效果.Sansing通过引入特定关系资产投资建立了5种主要的转移定价模型,通过比较分析,得出结论:由于特定关系资产投资,使受控企业的变动成本小于非受控企业,因此与可比非控制价格法(CUP)相比,转售价格法(R PM)和成本加成法(C P)分配给被控制企业更少的收益;如果上游公司是母公司,则与可比非控制价格法相比,可比利润法(CP M)分配给受控企业更多的收益;如果下游公司是母公司,则与可比非控制价格法相比,可比利润法分给受控企业的收益较少;当且仅当上游子企业的资金投入大于下游子企业的资金投入时,与可比非控制价格法相比,利润分配法(PS)将分配更多的收益给高投资子企业[56].Halperin&Srinidhi, Samuelson,Kan和Smith分别引入不同的环境条件,对可比非控制价格法(CUP)和可比利润法(C PM)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不同环境下合理转移定价规则的选择问题[57~61].

2.2 跨国集团行为研究

Ronen&Balachandran分析了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等不确定因素对跨国集团转移定价决策行为的影响程度[62].Stoughton&T almor分析了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政府的所有权结构、税率与企业制定转移价格的讨价还价能力之间的相互作用[63].

实证研究方面,Harris通过对美国95家以制造业为主的跨国集团调查研究表明,1984年—1988年期间,这些集团通过转移价格进行税前利润转移,减轻集团税收负担3%~22%[64].Jenkins &Wright通过对美国的石油集团调查发现,处于低税率国家的子企业更具有盈利性[65].Hines& Rice研究发现,1%的税率变动会导致2.3%的跨国集团税前上报利润发生相应的变动[66].

2.3 所在国政府行为研究

为限制跨国集团运用转移价格转移应税利润,各国政府加强了对转移定价规则的限制.对出口方政府来说,转移价格越高越好,而对进口方政府来说,转移价格则要越低越好[67].因此,转移定价与税收游戏的性质正在发生变化.这是一场跨国集团与国家政府间的较量.各国为在跨国集团的税收中多分一杯羹,加大了立法和执法力度,使游戏逐渐转变为各个国家间的相互竞争.

对政府税收行为,Elitzur&Mintz通过运用非合作均衡和委托-代理理论,提出追求收益最大化的政府,转移定价规则与税率之间具有完美的替代性[68].Schjelderup通过建立模型,从理论上分析得出,在跨国集团转移定价策略不变的情况下,下游子企业所在国税务部门由基于价格的转移定价规则转变为基于利润的转移定价规则,将导致该国的进口额减少[69].Bartelsman通过实证研究得出,政府税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将会导致税收减少3%[70].Grubert通过调查发现,跨国集团的上报利润与母国政府的税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71].政府提高税率,企业会通过转移价格将利润转移,企业上报利润减少,国家税收流失[70]. Mansori&Weichenrieder发现,相互竞争的两国政府,如果一味追求自己的税收最大化,会造成对跨国集团的双重征税,打击了企业的贸易积极性,进而影响进出口贸易[67].

目前,考虑税收因素的转移定价的研究结论,主要是在美国以及其它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环境条件下得出的,对于中国及其它发展中国家而言,并不一定适用.原因是发展中国家跨国集团较少,主要是一些发达国家跨国集团子公司的所在地.因此,今后的研究应从中国及其它发展中国家的具体企业环境出发,分别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进行研究,以期得到更加适合不同国家国情的转移定价理论.廖进中建立了我国跨国集团在采用转移定价策略上与东道国税务机关的博弈模型,得出了混合战略纳氏均衡.分析了在不同的转移定价规则、不同的所得税税率等条件下,我国跨国集团应采用的不同的转移定价策略[72].

3 今后的研究方向

转移定价今后的研究方向,应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90

—管 理 科 学 学 报 2004年6月

3.1 战略转移定价研究

以前的研究大都将转移定价决策问题限制在一个孤立的企业集团内部进行,忽略了企业集团的外部环境对转移定价决策的影响.现实中,一家企业往往不是孤立的个体,它内部的决策或多或少受到其存在领域内其它企业的影响.G?x建立了双寡头转移定价模型,假设存在两个企业集团,每个下属两个子公司,中间产品具有完全竞争的外部市场,最终产品市场是寡头垄断的.结论是当竞争寡头之间可以观察到对方的转移价格时,内部转移价格应高于完全竞争的外部市价,当对方的转移价格不可观测时,内部转移价格应等于完全竞争的外部市价[73].Alles&Datar通过建立两个多产品企业集团的寡头竞争模型,分析得出内部转移定价应高于生产企业的边际成本,与实证研究结果吻合[10].今后,应将经济理论与现实环境结合研究,一方面提出更切合实际的转移定价方法,另一方面解释现实企业转移定价运用中存在的各种现象.

3.2 不确定性环境下的转移定价研究

以前的研究一般假设企业的内外部环境是确定的[4,7],而现实企业面对的更多是不确定性环境[15,16],诸如,中间产品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最终产品市场需求的不确定、原材料市场的不确定以及资本市场的不确定等等.另外,以前的研究一般假定管理者的行为为完全理性,对风险的态度为风险中性[8,25],没有考虑管理者的有限理性和行为偏好.

因此,今后的研究应侧重于考虑市场需求不确定条件下中间产品的转移定价决策问题,同时结合管理者的行为偏好,研究转移定价方法的合理选择问题.

3.3 供应链环境下的转移定价研究

以前的研究主要建立在中间产品为市场出清的假设前提下,没有考虑中间产品转移过程中各阶段的库存成本,导致研究结果与实际情况脱离.

因此,今后的研究应考虑转移定价实施过程中各个生产环节的库存和缺货成本[74,75],并结合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放大和扭曲效应[76~78],制定合理的绩效评估措施,以达到集团总部和分部目标的协调一致.

3.4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转移定价研究

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传统的转移定价策略受到了挑战.然而,到目前为止,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转移定价问题在学术界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Maguire认为电子商务不会带来新的转移定价问题[79].OECD也认为现有的转移定价规则足以应付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内部交易,电子商务的出现不会对转移定价带来任何新的问题[80,81].但是,现实情况并非如此,由于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跨国交易变得更加难以确认、跟踪和量化[82].澳大利亚税务专员Michael Carmody曾描述过一个名为“抓的住我们那就来吧有限公司”(Catch Us If You Can Ltd),该公司的所有业务都是通过因特网完成,它通过电子媒介将电子音乐、电子小说和电子新闻等产品直接销售给客户,其业务遍布于世界许多国家,各方只通过电视电话会议进行交流,而公司注册地却为某一零税率地区,因此利润十分丰厚.这就向传统的转移定价方法提出了一系列问题:究竟哪个国家应该向该公司征税?如何决定某一公司在某一国家是否存在纳税义务?对于并不存在真实物质流的征税对象怎样来确定其可征税利润的多少?

解决这些问题,传统的转移定价方法显得捉襟见肘.因此,急需研究新的转移定价规则来取代传统的定价方法以适应全球商务一体化的进程.

3.5 特殊产业领域的转移定价研究

传统的转移定价方法主要是针对一般行业提出的.对于一些特殊的领域,传统的转移定价方法已不能满足企业决策的需要.因此研究适用于具体行业的转移定价方法应是今后转移定价研究的重点. 3.5.1 制药业

制药业是一个充满了竞争与风险的行业,公司的利润高度依赖于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发周期和成本[83,84].要保持新药品推出的连续性,必须进行不断的研究开发,而这些研发多以失败告终.对于主要的制药跨国集团而言,它们平均要把销售收入的15%投入到研发中去[85,86].但药品的价值在于它的疗效和市场知名度,而不在于研发成本[87].在制药业,相近的可比产品十分罕见,因而药品转移价格的确定便显得比较困难.同时,由于医药产品具有价值高、质量小的特性,公司在不同的生产和销售环节中跨国界运输医药产品变得极为平常,这一问题进而导致药品生产企业转移定价的复杂化.政府对药品价格和利润的控制将对

91

第3期 慕银平等:关联企业转移定价研究综述

转移定价产生影响,不同国家的卫生部门使用不同的机制来控制药品的市场售价[88,89],使得转移定价的确定变得更为复杂.因此,今后的研究应该针对制药业的具体特征,重点研究不同环节、不同时期合理转移定价方法的选择问题.

3.5.2 汽车业

汽车业是一个产业化程度和价值含量都很高的产业.其内部不断出现的企业全球化和公司兼并现象使得该产业充满了挑战与机遇.汽车业每年都要在研究开发领域进行大量投资[90],而且品牌知名度的价值可观[91],存在大流量的集团内部进出口交易[92,93].这些产业特点表明,转移定价可以对公司利润造成巨大的影响.

汽车行业新车型在其经营周期都会对公司的利润率产生较大的影响.因为新车型在经营周期的最初,都会存在低销售和高额初期成本问题,可能需要几个月甚至是几年才能进入盈利期.为了控制成本,保持竞争优势,许多公司已经开始对汽车零件和车型设计实行内部集中购买的方式.这种购买方式将增加公司的内部交易额,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究竟是将集中购买所节余的收益留给供应方呢?还是转移给同为集团内部公司的零部件使用方?这就使得汽车行业转移定价决策过程中除了考虑税收因素外,内部协调因素也是必须重视的.

另外,由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一体化并购浪潮,使得汽车行业中几乎没有独立的第三方汽车生产或分销商.这种行业一体化表明,今后在确定符合公平独立核算原则的定价范围时,可供选择的可比对象将越来越少.同时,许多主要的汽车生产厂商开始与大型的金融机构相互关联,以便向顾客提供各项贷款购车的金融服务,这使得汽车业的转移定价变得更为复杂.

3.5.3 电信业

由于放松管制和技术上更加先进,电信业迅速发展并逐渐从国内垄断走向国际市场,从传统产业走向以联合、投资、高效和创新为特点的新兴产业.然而,由于电信业的不断兼并扩张,使得电信公司必须从商业和税务两个方面考虑如何在集团内部的独立实体之间分配全球利润.而在电信业内部,许多关联和独立公司使用了由许多实体共有的通讯网络,使如何在集团内部的独立实体之间分配全球利润变得较为复杂(Valletti)[94].

电信企业内部转移定价的研究,确认通讯网络所有权的归属是问题的关键.因为它决定了由谁来负责网络的发展,并在集团的最终利润和亏损中获得最大的份额[95].因此,今后关于电信业转移定价的研究应在充分考虑通讯网络归属权的基础上,结合电信企业的结构特征,研究电信业转移定价方法的合理选择问题.

3.5.4 金融产品

基础金融产品及其衍生产品的交易市场正在向全球化方向发展[96,97].金融机构可以通过一定组织形式对种类日益增多的金融产品进行全球化的交易(Krarnkov)[98].交易形式,OE CD提到了三种:综合交易,集中产品管理和单独企业交易.在单独交易中,金融机构位于不同地点的每一个部门都是独立的盈利中心,分别有着各自的市场营销、交易和后勤人员.综合交易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位于不同交易中心的交易人对于共同持有的不同金融工具的头寸组合提出价格并进行交易.这种组合通常称为账单,这种账单随市场开市,闭市后由一地转移到另一地,或不同地点同时对之进行交易.集中产品管理正好介于上面两种方式的中间:即金融产品的交易在全球范围内分类进行[23].

全球化交易引发了一些问题,在综合交易中,由于金融工具的交易和管理在全球范围内发生,因此不同地区之间如何进行利润分配?同时,由于某些金融产品之间的交易是出于相互防范风险而进行的套头交易,因此如何在不同的金融产品之间分配利润?这些问题对传统的转移定价方法提出了挑战,传统的交易定价规则(C UP、RP M、CP)已经不再适用.提出专门的、适用于全球金融产品特定内部交易的转移定价方法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3.6 转移定价实证研究

现有的转移定价方法大都是基于发达国家的企业环境条件下得出的,并在实证研究中得到了证实.而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大型企业集团数量少,规模小.跨国公司方面,主要作为发达国家跨国集团子公司的所在地.长期以来的计划经济体制,使得转移定价无论在企业界、政府部门,还是学术界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目前较为迫切的问题就是找到适合我国国情和企业环境的转移定价方法.而要了解适合我国国情和企业环境

92

—管 理 科 学 学 报 2004年6月

的转移定价方法,只能在实践中去考察.到目前为止,关于国内企业的转移定价实证研究还是一片空白.因此,针对我国的实际国情、具体企业环境和企业结构特征的实证研究应是今后转移定价研究不可或缺的部分.

4 结束语

随着我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 )的成员国,众多的跨国集团无疑将给我国带来最为直接的挑战和机遇,我国也要组建自己的大型企业集团参与国际竞争.无论集团总部还是政府税务部门都必然面临内部交易的转移定价问题.因此,熟悉国际转移定价规则是企业集团管理人员和政府税务部门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本文将国内外关于转移定价的研究理论进行综述,为企业决策和政府制定转移定价规则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同时,提出今后转移定价的研究方向,为学术界进一步深入研究转移定价问题提供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G rabski S V .Transfer pricing in complex organizations :A review and integration of recent empirical and analytical research [J ].

Journal of A ccounting Literature ,1985,5(1):33—75.[2]Eccles R G .The Transfer Pricing Problem [M ].Lexington ,Mass :Lexington Books ,1985.

[3]Horngren C T ,Foster G .Cost Accounting —A Managerial Emphasis [M ].7th edition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1991.[4]Hirshleifer J .On the economics of trans fer pricing [J ].Journal of Business ,1956,29(3):172—184.[5]Solomons D .Divisional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M ].New York :Financial Executives Research Foundation ,Inc .,1965.[6]Horngren C T ,Foster G .Cost Accounting :A Managerial Emphais [M ].NJ :Prentice Hall ,Englewood Cliffs ,1987.[7]唐小我.无外部市场条件下中间产品转移价格的研究[J ].管理科学学报,2002,5(1):12—18.

Tang Xiaowo .Study on the transfer price of intermediate product without external market [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cience in

China ,2002,5(1):12—18.(in Chinese )[8]Ronen J ,M cKinney G .Trans fer pricing for divisional autonomy [J ].Journal of Accountin g Research ,1970,8(1):99—112.[9]Abdel -khalik A R ,Lusk E J .Transfer pricing —a s ynthesis [J ].The Accounting Review ,1974,49(1):8—23.[10]Alles M ,Datar S .Strategic transfer pricing [J ].Management Science ,1998,44(4):451—461.

[11]Arrow K .Control in large organizations [J ].Management Science ,1964,10(3):397—408.[12]Dopuch N D .Drake accountin g implications of a mathematical programming approach to the transfer pricing problem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964,6(2):10—24.

[13]Samuels J .Opportunity costing :An application of mathematical programming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965,3(2):182—191.

[14]Benke R L Jr ,Ed wards J D .Transfer Pricing :Techniques and Uses [M ].New York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ccountants ,1980.[15]Amershi Amin H ,Peter Cheng .Intrafirm resource allocation :The economics of transfer pricing and cost allocations in accounting

[J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1990,7(5):61—99.

[16]Vaysman Igor .A model of cost -based transfer pricing [J ].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 ,1996,1(1):73—108.[17]Yeom Sungsoo ,Balachandan K R ,Reonen J .The role of trans fer price for coordination and control whithin a firm [J ].Review of

Quantitative Finance and Accounting ,2000,14(9):161—192.

[18]Vancil R .Decentralization :M anagerial Ambiguity by Design [C ].Home -wood ,Illinois :Dow Jones -Irwin ,1979.

[19]Tang R .Transfer Pric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M ].Praeger Publis hers (Green wood Publishing Group ),Wes tprot ,C T ,1979.[20]Tang R Y W .Transfer pricing in the 1990's [J ].Management Accounting ,1992,73(4):22—26.[21]Colbert G J ,Spicer B H .A multi -case investigation of a theory of the transfer pricing process [J ].Accounting ,Organ izations and

Society ,1995,20(6):423—456.

[22]Meer -Kooistra J ,Van der .Coordinating ,Motivating and Trans fer Pricing :Interaction between Environment ,Organization and Peo -ple [M ].Groningen :Wolters -Noordhoff ,1993.[23]大卫·特洛,马克·阿特金森.国际转移定价[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Tyrrall D ,Atkinson M .International Transfer Pricing :A Practical Guide for Finance Directors [M ].Beijing :Publishing House of

93—第3期 慕银平等:关联企业转移定价研究综述

Electronics Industry ,2002.(in Chinese )

[24]Cook P W Jr .Decentralization and the transfer price problem [J ].Journal of Business ,1955,28(4):15—21.

[25]M arch J G ,Shapira Z .M anagerial perspectives on risk and risk taking [J ].M anagement Science ,1987,33(11):1404—1418.[26]Gatti J F ,Grinnell D J ,Jensen O W .Replicating a free market for alternative approach to transfer pricing [J ].Journal of Business

&Economic Studies ,1997,3(2):43—62.

[27]Wu F ,Sharp D .An empirical study of transfer pricing practice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countin g ,1979,15(3):71—99.[28]Dean J .Decentralization and intracompany pricing [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55,33(4):65—74.[29]Cats -Baril W L ,Gatti J F ,Grinnell D J .Making transfer pricing fit your needs [J ].CMA ,1988,62(5):40—44.[30]Cyert R ,March J .A Behavioural Theory of the Firm [M ].Lond on :Prentice Hall ,1963.

[31]Watson D J H ,Baumler J V .Transfer pricing :A behavioural context [J ].The Accounting Review ,1975,50(5):466—474.[32]Spicer B H .Towards an organizational theory of the transfer pricin g process [J ].Accounting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 ,1988,13

(3):303—322.

[33]Ackelsberg R ,Yukl G .Negotiated trans fer pricing and conflict resolution in organizations [J ].Decision Sciences ,1979,10(7):387—398.[34]Kaplan R S .Measuring manufacturing performance :A new challenge for managerial accounting research [J ].The Accounting Re -view ,1983,8(4):686—705.

[35]Drury J C .Management and Cost Accounting (2nd edn )[C ].London :Chapman and Hall ,1988.

[36]Luft J L ,Libby R .Profit comparisons ,market prices and managers 'judgments about negotiated transfer prices [J ].The Accounting

Review ,1997,72(3):217—229.[37]Williamson O E .The Economic Institutions of Capitalis m [M ].New York :Free Press ,1985.

[38]Hohnstrom B ,Tirole J .Transfer pricing and organizational form [J ].Journal of Law ,Economics &Organization ,1991,7(2):201—229.

[39]Anctil R M ,Dutta S .Negotiated transfer pricing and division VS .Firm -wid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J ].The Accounting Review ,

1999,74(1):87—105.

[40]Baldenius T ,Reichelstein S .Negotiated vers us cos t -based trans fer pricing [J ].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 ies ,1999,4(1):67—91.[41]Baldenius T .Intrafirm trade ,bargain in g power ,and specific investments [J ].R eview of Accountin g Studies ,2000,5(1):27—56.[42]Adelberg .A resolving conflicts in intracompany transfer pricing [J ].Accountancy ,1986,98(11):86—89.[43]Lambert R A .Contracting theory and accounting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Economics ,2001,32(1-3):3—88.[44]慕银平,唐小我,马永开.存在外部垄断竞争市场的中间产品转移定价研究[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3,23

(7):44—49.

Mu Yinping ,Tang Xiaowo ,Ma Yongkai .Stud y on the transfer pricing of intermediate product existing external monopoly markets [J ].Systems En gineering —Theory &Practice ,2003,23(7):44—49.(in Chinese )

[45]汪贤裕,肖玉明,钟 胜.企业内的价格歧视与内部转移定价[J ].中国管理科学,2001,9(6):68—72.

Wang Xianyu ,Xiao Yuming ,Zhong Sheng .Price discrimination and trans fer pricing in the integrated firm [J ].Chinese Journal of M anagements Science ,2001,9(6):68—72.(in Chinese )[46]Kovac E J ,Troy H P .Getting transfer prices right :What belcore did [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89,67(5):148—154.[47]Demski J .Cost allocation games [A ].In :S .Moriarty Ed ,Joint Cost Allocations ,Centre for Research [C ].Orman OK ,1981.142—173.

[48]S wieringa R J ,Waterhouse J H .Organizational views of trans fer pricing accounting [J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 ,1982,7(2):

149—165.

[49]Chalos P ,Haka S .Trans fer pricing under bilateral bargainin g [J ].The Accounting Review ,1990,65(3):624—641.[50]Heavner D L .Allocating Transfer Pricing Authority [R ].Working Paper —Yale School of Management 's Economics Research Net -work ,1999.1—33.[51]Horst T .The theory of the multinational firm :Optimal behavior under different tariff and tax rules [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 -my ,1971,79(5):1059—1072.

[52]G ?rard M ,Godfroid P .Optimal Transfer Pricing Under Acceptance Uncertainty and Risk Aversion [R ].Working Paper ,www .

google .com ,2001.

[53]Kant Chander .Minority ownership ,deferral ,perverse intrafirm trade and tariffs [J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Journal ,1995,9

94—管 理 科 学 学 报 2004年6月

(1):19—37.

[54]Kant Chander .Multinational firms and government revenue [J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1990,42(2):135—147.[55]Choi Y K .Transfer pricing ,incentive compensation and tax avoidance in a multi -division firm [J ].Review of Quantitative Finance and Accounting ,1998,11(2):139—164.[56]Sansing R .A Model of Transfer Pricing Conflicts Between Revenue Canada and the Internal Revenue Service [R ].Working Paper ,Yale University ,www .ssrn .com ,1997.[57]Halperin R ,Srinidhi B .The effects of the U .S .income tax regulations 'transfer pricing rules on allocative efficiency [J ].The Ac -counting Review ,1987,62(8):686—707.

[58]Halperin R ,Srinidhi B .U .S .income tax transfer pricing rules for intangibles as approximations of arm 's length pricing [J ].The Accounting Review ,1996,71(2):61—80.[59]Samuelson L .The multinational firm with arm 's length transfer price limits [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982,13(4):

365—374.

[60]Kant C .End ogenous trans fer pricing and the effects of uncertain regulation [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988,24(2):147—157.[61]Smith M J .Ex Ante ,Ex post discretion over arm 's length trans fer prices [J ].The Accountin g Review ,2002,77(1):161—184.[62]Ronen J ,Balachandran K R .An approach to trans fer pricing under uncertainty [J ].Journal of A ccounting Research ,1988,26

(4):300—314.

[63]Stoughton N M ,Tal mor E .A mechanism des ign approach to transfer pricing by the multinational firm [J ].European Economics

Rewiew ,1994,38(2):143—170.[64]Harris D ,Morck R ,Slemrod J ,Yeung B .Income Shifting in U .S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M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Texa -tion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3.

[65]Jenkins Glenn P ,Wright Brian D .Taxation of income of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The case of the U .S .petroleum industry [J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1975,57(1):1—11.[66]Hines James R ,Rice Eric M .Fiscal paradise :Foreign tax havens and American business [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

1994,109(1):149—182.

[67]M ansori K S ,Weichenrieder A J .Tax competition and transfer pricin g disputes [J ].Finanz Archiv ,2001,58(1):1—11.[68]Elitzur R ,Mintz J .Transfer pricing rules and corporate tax comp etition [J ].Journal of Public E conomics ,1996,60(5):401—422.[69]Schjelderup G ,Weichenrieder A .Trade multinationals and transfer pricing regulation [J ].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9,

33(2):817—834.

[70]Bartelsman E J ,Beetsma .Why pay more ?Corporate tax avoidance through transfer pricing in OECD countries [J ].Journal of Pub -lic Economics ,2003,87(9/10):2225—2253.[71]Grubert H ,Mutti J .Taxes and the division of foreign operating income among royalties ,interest ,dividends and retained earnings

[J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1998,68(3):269—290.

[72]廖进中,潘向东.我国跨国集团转让定价决策研究[J ].预测,2002,(4):14—19.

Liao Jinzhong ,Pan Xiangdong .A research on transfer pricing decision -making of our multinationals [J ].Forecasting ,2002,(4):

14—19.(in Chinese )

[73]G ?x R F .Strategic transfer pricing ,absorption costing and vertical integration [J ].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 ,2000,11(3):52—67.[74]Lodish L M .Applied dynamic pricing and production models with specific application to broadcast spot pricing [J ].Journal of Mar -keting Research ,1980,17(3):203—211.

[75]Rajan A R ,Stein berg R .D ynamic pricing and orderin g decisions b y a monop olist [J ].Management Science ,1992,38(4):240—262.[76]Lee H L ,Whang S .Information sharing in a supply chain [J ].Internal .J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00,20(4):373—387.[77]Padmanabhan V ,Png I P L .Manufacturer 's returns policies and retail competition [J ].Marketing Science ,1997,16(1):81—

94.

[78]Lode Li .Information sharing in a supply chain with horizontal competition [J ].Management Science ,2002,48(8):1196—1212.[79]M aguire N .Taxation of E -commerce :An overview [J ].International Tax Review ,1999,10(5):3—12.[80]OECD .Committee on Fiscal Affairs .Transfer Pricin g Guidelines for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and Tax Administrators [R ].Paris

OECD ,1995.

95—第3期 慕银平等:关联企业转移定价研究综述

[81]OECD .Committee on Fiscal Affairs .Electronic Commerce :The Challenge to Tax Authorities and Taxpayers [R ].Turkey Confer -ence Discussion Paper ,1997.[82]Abdallah W .A .Global transfer pricing of multinationals and E _commerce in the twenty -first century [J ].Multinational Business Review ,2002,10(2):62—71.[83]Albert C P ,James W T .Global management of technology [J ].R &T Management ,1989,3(1):32—41.

[84]Rebecca Henderson .Managing innovation in the information age [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4,72(1):100—105.[85]Erica Whittaker ,Jane Bower D .A s hift to external alliances for product development in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J ].R &D

M anagement ,1994,24(3):249—260.[86]Anon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in Japan 1994[M ].Japan :Japan Pharmaceutical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 ,1994.[87]Richard G H ,Alison L D ,Cyndy E L ,et al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for R &D in the world 's leading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J ].R &D Management ,1997,27(1):63—77.

[88]杜丹清.药品价格中的“成本黑洞”问题及对策研究[J ].价格理论与实践,2002,3:10—11.

Du Danqing .The Cost Black Hole 'of materia medical price and strategies analysis [J ].Price :Theory &Practice ,2002,3:10—11.(in Chinese )

[89]卢凤霞.药品价格管理国际比较分析[J ].价格理论与实践,2002,6:34—35.

Lu Fengxia .The international comparis on analysis of materia medical price management [J ].Price :Theory &Practice ,2002,6:

34—35.(in Chinese )[90]Grabows ki H ,Baster N D .Rivalry in industrial reasearch and development [J ].The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 ,1973,11(3):203—215.

[91]Dhebar Anirudh ,Neslin Scott A ,Quelsh John A .Developing models for planning retailer sales promotions :An application to auto -mobile dealerships [J ].Journal of Retailing ,1987,63(4):333—364.[92]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Competition and the Motor Vehicle Industry [R ].Submitter to the Subcom mittee on Retailing and Sub -committee on Monopol y of the Select Committee on Small Business of the United States ,1968.

[93]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Competition and the Motor Vehicle Industry [R ].Submitter to the Subcommittee on Antitrust and

Monopoly of the Committee on the Judiciary of the United States Senate and Included in the Record of the Subcommittee 's Hearings on April 10,1974.

[94]Tommaso M Valletti ,Steffen Hoernig ,Pedro Barros .Universal service and entry :The role of uniform pricing and coverage con -straints [J ].Journal of Regulatory Economics ,2002,21(2):169—190.[95]Armstrong M .Network interconnection in telecommunications [J ].The Economic Journal ,1998,108(8):545—564.[96]Karatzas I ,Shreve S E .Brownian Motion and Stochastic Calculus [M ].New York :Springer -Verlag ,1991.

[97]Karatzas I ,Shreve S E .Methods of M athematical Finance [M ].New York :Springer -Verlag ,1998.[98]Krarnkov D .On the closure of a family of martingale measures and an optimal decomposition of a supermartingale [J ].Probability &

Application ,1996,41(4):82—89.

Review on study for transfer pricing MU Yin -ping ,TANG Xiao -wo ,LIU Ying

School of Mana gement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Chengdu 610054,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summarized the pr esent condition of study for the transfer pricing in intrafirm trade of affiliated enterprise .We divide all researches into two aspects .One aspect is that the researchers consider tax fac -tors in internal trade and the other aspect is that the researches do not c onsider tax factors .We analyze the dra w -backs and limitation for all kinds of transfer pricing strategies ,and combing the realism condition put forward the further study direction .At last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newest development at present and the trend of research in the future of transfer pricing .Key words :affiliated enterprise ;transfer pricing ;special _relationship investment ;informational asymmetric

96—管 理 科 学 学 报 2004年6月

沉浸理论研究综述

沉浸理论研究综述 摘要:自沉浸理论提出以来被广泛地应用于许多领域。网络学习也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介绍了沉浸感的提出与完善及其产生条件,分析了网络学习的概念和本质,指出了网络学习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沉浸感对网络学习的启示。 关键词:沉浸感;网络学习;虚拟现实技术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学习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但是网络学习在其实践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不够集中,导致网络学习效率不高。而虚拟现实技术中的沉浸感可以很好地解决这种问题。沉浸感从提出到完善,已经应用于许多科学领域,对网络上的学科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1沉浸感概述 1.1沉浸理论 沉浸理论(flow theory)于1975年由Csikszentmihalyi首次提出,解释当人们在进行某些日常活动时为何会完全投入情境当中,集中注意力,并且过滤掉所有不相关的知觉,进入一种沉浸的状态。之后陆续有学者进行相关的沉浸行为研究并修正其定义以期更能符合沉浸状态的描述。 随计算机科技的发展,沉浸理论延伸至人机互动上的讨论,Webster等人视这种互动具游戏( playful )和探索( exploratory )的特质( Webster,Trevino&Ryan,1993 )。Ghani和Deshpande( 1994 ),以人机互动对工作的影响进行研究,提出两个沉浸的主要特征:在活动中完全专注( concentration )和活动中被引导出来的心理享受( enjoyment )。Novak、Hoffman和Yung 等人从1996年开始,即对网络沉浸进行一系列的研究与模式发展,有别于原始的沉浸模型,在人机互动中的沉浸主前提( primary antecedents ),除挑战与技巧在一定程度上之外,还必须加上专注(focused attention)。之后Novak等人针对其模式做修正及更仔细的研究(Hoffman&Novak,1996; Hoffman,Novak&,Yung,1998,2000),并针对不同的网络行为做沉浸模式的检验,研究发现,网络使用行为中,信息寻求最容易进入沉浸,其次为阅读与书写。不同的网络活动型式,如在线游戏、在线购物、E-mail 等,也会带来沉浸经验的差异。 1.2沉浸体验条件 沉浸理论从提出到现在一直备受重视,在我国香港、台湾等地也

从关联理论角度谈英语双关语的翻译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2 分析与比较中美电视新闻的娱乐化,及其未来的发展 3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4 《飘》与《倾城之恋》中的女性形象对比研究 5 侦探小说的发展 6 商标文化特色和翻译技巧 7 论英语被动语态的语篇功能及其翻译策略—以《高级英语》第二册为例 8 Analysis of the Subtitle of White Collar under Skopostheorie 9 查尔斯?狄更斯鞋油厂经历在大卫?科波菲尔身上的艺术再现 10 从认知的角度来看主动语态在商务信函中的语用功能 11 双关语在英语广告中的应用及翻译 12 对《愤怒的葡萄》中圣经原型的分析 13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805 990 74 9 14 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喜福会》 15 解读海明威小说《老人与海》中的生态意识 16 中式菜谱的翻译 17 鲁滨逊荒岛生存技能的分析 18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 Color Red Between The Scarlet Letter and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19 从传播美学分析国内畅销知名化妆品广告中的译文 20 浅析中国政治文献中排比句的翻译策略 21 基于语义场理论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策略 22 从语言禁忌现象看中英文化差异 23 On C-E Translation of Company Profil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Translation Theory 24 论《睡谷传奇》中的幽默元素 25 xx大学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词汇学习策略调查 26 试论美国第二代女权主义 27 《太阳照常升起》中科恩屡遭排斥的根源分析 28 Humor and Violation of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29 《厄舍古屋的倒塌》中哥特式文学特点分析 30 《嘉莉妹妹》中男女主人公命运的对比分析 31 从女性主义角度对《简爱》和《红字》中女主人公的比较研究 32 论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的黑色基调---在美国梦里挣扎 33 Disillusionment of American Dream in death of a salesman 34 男女生英语学习差异比较研究 35 唯美主义与奥斯卡?王尔德的《道林?格雷的画像》 36 大学生英语学习归因倾向的调查研究 37 大学英语与高中英语教学的过渡与衔接 38 从电视相亲节目看当代中美女性婚恋观差异 39 The Unique Charm--An Analysis of Evil under the Sun 40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负迁移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

服务质量理论研究综述.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学生姓名潘炳英 学号200808020321 所在院系商学院营销系 专业市场营销 任课老师汪嘉彬 课程名称服务营销学 考试时间2010年10月21日考试方法提交课程论文 服务质量理论研究综述 1. 服务质量的概念 ?服务质量是产品生产的服务或服务业满足规定或潜在要求(或需要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 ?无论是有形产品的生产企业还是服务业,服务质量都是企业在竞争中致胜的法宝。 ?服务质量的内涵应包括以下内容: (1服务质量是顾客感知的对象; (2服务质量既要有客观方法加以制定和衡量,更多地要按顾客主观的认识衡量和检验; (3服务质量发生在服务生产和交易过程之中 (4服务质量是在服务企业与顾客交易的真实瞬间实现的;

(5服务质量的提高需要内部形成有效管理和支持系统。 2.国内外研究历史背景 2.1国外研究历史背景 国外的服务质量理论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处于西方国家服务营销发展的第二阶段--奠基阶段,这时服务营销已经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孕育阶段,并且在这一阶段,来自外部环境的两大因素使服务营销的研究成果迅速增加。一是西方特别是北美服务业的全面解禁。二是美国市场营销协会(AMA于1981、1982、1983、1985年召开的一系列关于服务研究的国际性学术会议,为学术界和企业界提供了较好的国际间交流与对话的机会。 这一阶段主要是以服务的特征引起的管理问题为主线展开研究的。其中服务质量(因异质性引起和服务接触(因同时性引起以及营销的功能是这一阶段研究的主要问题。20世纪80年代初期,众多学者对服务的特征如何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尤其是对服务的品质、优缺点以及潜在的购买风险的评估方面进行了广泛地研究。 2.2国外服务质量理论研究的前人工作 2.21 起步阶段(1980~1988 服务质量作为一个术语早就有之,然而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人们往往从内部效率的角度将其内涵界定为服务结果应符合规范。服务业的质量管理实践基本上援用基于制造业发展起来的质量管理理论与方法。随着上世纪70年代开始的服务业全面解禁,已有学者开始注意到服务与产品是不同的,并意识到服务质量有别于产品质量,如Saeesr等人(1978提出了服务质量不仅涉及结果,还包括服务交付过程 的观点。Zeithaml(1981则归纳出了顾客在评价产品与服务好坏时的不同点。不过当时对服务质量的概念及其属性并没有一个清晰的界定。对这一问题的突破,要归功于芬兰的教授。在1982年,他提出了顾客感知的服务质量概念,并明确了其构成要素,同时指出内部营销是创建企业质量文化的有效手段。他认为质量应是顾客感知的质量,是指顾客对服务期望与感知的服务绩效之间的比较。若感知的服务绩效大

转让定价案例分析:转让定价税收筹划的三要素

所有的筹划都要一定的目的,筹划的目的肯定不是让我们的税越交越多,而是越交越合理。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该使用合适的方法做支撑,三者汇总起来是筹划的三要素。我们具体看一些案例。这几个案例只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每个集团的应用模式不同,要考量实际的商务模式不一样,要擅于合理运用亏损的问题,我们让亏损企业开始做研发服务,他们原来有研发服务放在某一个地方,后来研发服务主要是人的服务,可以移到亏损公司来。在大陆可以做加急扣除,支付研发服务费,并且未来会拥有无形资产的一方,你花一块钱可以按1.5元在账上进行列支。我做一个规划能实现两个用途,第一是让亏损企业进行研发服务,可以弥补亏损;第二让另一家支付研发费,可以在他的企业做150%的加计扣除。在现在的领域里一个事情达到两个目的的筹划是非常可喜,这是一个模式变化变量。 我们看下一个案例,我们在香港应该有很多香港的企业模式模型。我们在大陆有生产商,开票销售做出来的东西卖给香港公司,两者是关联方,香港把货开票到其他的关联方、第三方,发票是走大陆、香港、海外,物流从生产商运到用户,和香港公司完全没有关系。香港跟大陆不一样,香港有特别的税制,大陆是25%,香港是16.5%,在香港交税,可以说公司在香港做,不是在中国做买卖。我在香港交税是应该的,你是生产,我做其他,销售、打广告,所以香港的利润比较好一点。差一点的是我在中国买,我卖给美国、欧盟,很多东西不是在香港做,只是安排货运。很小的东西在大陆做,香港只是发单,所以我在香港不交税,这是可以的,香港税务局说你很精明,他可以给你免税。如果同一个东西,如果给你研究转让定价,你可能跟税务局说只在中国生产,利润比较小。我不在香港做的,你在哪里做?因为你在中国还是美国?哪个国家的税都比香港要高,审计报告里有销售、利润,但没有税。香港是免税,但是报告里税是没有的。 我们回到最原本的概念,转让定价一方是香港,一方是中国。在香港、中国都有利润,税务机关不一定会妥协,哪怕你两边都有利润。何况像以前很多企业做的情况,我有一大笔利润,在中国、香港都没有,我在双方逗留的情况下可能有争议,在中国的时候我偷偷告诉税务局,这是香港做的事,和我无关。世界上哪有凭空有一点利润,但不可能全世界一分钱的税都不交。以前可能有,现在全世界都带讲信息交换、情报交换,特别是中国和香港这么特殊的关系,我们有CEPA,在这种信息交换会更为强烈一些。以后不管什么样的筹划,如果你产生的利润没有在任何地方交过税,这肯定有很大的问题。这个例子可以让大家衍生更大的转让定价问题。 以上内容摘自《GTS第三届两岸三地转让定价高峰论坛会后研究报告》 免责声明: 本报告各种信息和数据等仅供参考,本报告所载的观点和判断仅代表我们的客观分析,并不构成任何建议或实际的结果,我们也不保证当中的观点和判断不会发生任何调整或变更,本报告所涉及的资料来源及观点皆被GTS高顿税务峰会认为可靠,公司并不对相关资料的准确性、充足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也不对相关资料的任何错误或遗漏负任何法律责任。 高顿税务峰会(GTS),中国权威高端税务分享平台。平台汇聚权威政府官员、专业税务专家、知名跨国企业以及本土大中型上市公司的财税高级管理人员,每年在上海、北京、深圳、

gwas 综述

浅谈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周小青 (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410081) 摘要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是应用人类基因组中数以百万计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loymorphism,SNP)为标记进行病例对照分析,以期发现影响复杂性疾病发生的遗传特征的一种新策略。近年来,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以及基因芯片技术的发展,人们已通过GWAS方法发现并鉴定了大量与人类复杂性疾病关联的遗传变异,为进一步了解控制人类复杂性疾病的遗传特征提供了重要的线索。本文介绍了近几年年来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在复杂疾病研究领域内的主要发现、全基因组关联研究设计原理,总结了人类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所取得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未来的研究重点和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展望。关键词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单核苷酸多态性复杂疾病Abstract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 AS) is a novel strategy for discovering genetic basis of human complex diseases , through using millions of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s) as marks to conduct case-control association studies. In recent years ,follow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Human Genome Project and development of Genome Chips, large number of human complex diseases associated genetic variants has been identified through GWAS method,which provides important clues

关联交易之:人为定价转移利润

关联交易之:人为定价转移利润 对大企业而言,虽然并不是每一笔关联交易都涉及避税,但从实践看,的确是一个税务风险的高发源。比如,北京市国税局在关联交易分事项风险管理工作中,就发现某国际知名企业存在2个关联交易疑点,涉及税金2000多万元;再比如,福建省厦门市国税局和地税局联合开展关联交易分事项风险管理工作后,当地大企业纷纷主动申报了关联交易情况,其中有一部分企业不但关联交易类型多样,而且金额超过1000万元。 ◎风险描述◎ 综合大企业关联交易事项中存在的税务风险,分事项工作团队认为关联交易中的税务风险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类,一是通过关联交易向设立在低税负国家(地区)企业转移利润;二是通过关联交易向境内享受各种企业所得税优惠的低税负企业转移利润;三是通过供应链重组转移,调节利润分配,导致集团内成员企业利润与功能不匹配;四是通过集团分摊劳务费的方式调节不同税负成员企业利润水平,降低集团税负;五是设立集团“资金池”,通过关联企业资金融通的方式调节不同税负成员企业利润水平,降低集团税负。 ◎典型案例◎ C集团境内企业向境外关联方发生的关联劳务较多,包括咨询服务劳务、研发劳务、售后支持服务等,但关联劳务定价标准存在不合理的情况。 以咨询服务劳务为例。C集团中国公司向境外关联方提供咨询服务,主要包括中国市场分析、产品需求分析等,一直按完全成本加成率作为关联劳务定价标准,而并未按照可比公司的实际利润率对定价政策进行适当调整。从同类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来看,此定价标

准偏低。另外,C集团不同境内成员企业向境外关联方提供同类型劳务的定价标准也不一致。基于此,在大企业税收管理司开展分事项风险管理工作后,C集团自愿将中国公司向境外关联方提供咨询服务劳务的定价标准进行调整,同时统一各成员企业提供同类劳务的定价标准。 ◎审计重点◎ 对跨境关联交易,分事项工作团队重点审核企业是否通过关联交易向境外转移利润;对境内关联交易,重点审核大企业是否通过关联交易向低税负或处于优惠期间的企业转移利润避税;对非合理商业安排,重点审核大企业是否存在实施不具有合理商业目的安排而减少、免除或者推迟缴纳税款,包括滥用税收优惠、滥用税收协定、滥用公司组织形式、利用避税港避税、其他不具有合理商业目的的安排等。 ◎原因剖析◎ 大企业税收管理司有关负责人认为,大企业组织架构复杂、关联交易业务类型多,容易采取税收筹划来转移利润。与此同时,很多大企业对税务风险的防控措施相对较弱。从集团组织架构来看,相当一部分大企业还未设立专门的转让定价税务风险管理机构,税务日常管理相对粗放,企业财务人员对税务政策的把握不够及时和准确。大企业缺乏系统化和制度化应对和控制关联交易税务风险的机制,应对关联交易税务风险的方式基本上是被动的、应急的和临时的。

领导理论研究综述

领导理论研究综述 摘要: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人才的时代;是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当今,和平与发展早已成为时代的主题,在经济全球化及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跨国公司迅猛发展的今天,人才是企业关键的竞争优势来源,随着无形资本的重要性逐渐升高,如何将人力资本转化为生产力,其中一个影响因素就是领导的领导理论。领导理论影响着员工绩效,形成组织氛围,潜移默化构成组织文化,那么什么样的领导理论才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更好地发挥员工积极性,提高领导的有效性呢?从而提高员工绩效呢?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在中国背景下,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来研究领导理论更具实际意义,也是国内外企业管理理论和实际领域中的重要课题。 对领导理论的研究有斯托格迪尔[Stogdill],鲍莫尔为代表的特质理论,E.Fleishman(1948)为首的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领导行为的四分图理论,怀特和李皮特的三种领导方式理论,美国管理学家利克特(Rensis Likert)及密歇根大学社会研究所的有关研究人员提出的“工作中心”与“员中心”理论,里斯(Chris Argyris)的不成熟—成熟连续流理论,三隅二不二的PM模型,及中国的相关领导行为理论PM研究, 费德勒模式,豪斯的路径—目标理论,佛鲁姆(V.H.Vroum)和耶顿(P.W.Yeton)又提出了领导-参与模式等为代表的领导权变理论。 本研究综述上述领导理论,希望在这瞬息万变的社会,能够提升中国管理者的领导行为。 关键词:领导理论,特质理论,领导行为理论,领导权变理论

目录 前言 (4) 第一章领导理论的发展历程 (4) 第二章领导理论的研究成果 (4) 第一节领导特质理论 (4) 第二节领导行为理论 (6) 第三节领导权变理论 (11) 第四节领导风格理论 (16) 第三章领导理论研究的新动向 (17) 第四章对各领导理论的评价 (18) 参考文献 (19)

结直肠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进展_张艳

收稿日期:2012-05-31修回日期:2012-11-1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2755);浙江省自然 科学基金(D2080011);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2011XZZX004).作者简介:张艳(1987-),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复杂性疾病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通讯作者:朱益民(1968-),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 师,从事复杂性疾病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E-mail :zhuym@zju.edu.cn http :∥www.journals.zju.edu.cn /med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13.03.018 结直肠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进展 张 艳1,来茂德2,朱益民 1综述 (浙江大学医学院1.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2.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浙江杭州310058)[摘 要]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发展是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中遗传因素在结直肠癌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 wide association studies ,GWAS )已发现了一些与结直肠癌相关联的易感位点和区域,这有助于结直肠癌遗传机制的 研究。文中对近几年来结直肠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分析GWAS 结直肠癌的优点和局限性以及应用前景。 [关键词]多态性,单核苷酸;结直肠肿瘤/遗传学;疾病遗传易感性;基因组[中图分类号]R73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 9292(2013)03-0360-07Research progress on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 of colorectal cancer ZHANG Yan 1,LAI Maode 2,ZHU Yimin 1(1.Department of Epidemiology and Biostatistics ;2.Department of Pathology and pathophysiology ,Zhejia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Hangzhou 310058,China )[Abstract ]Colorectal cancer (CRC ),one of the most common malignant tumors ,is caused both by environmental and genetic factors.Genetic factor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CRC.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 )is a new tool of genetic research.A series of susceptibility genes and loci of the complex diseases has been identified with GWAS strategy.In this article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GWAS of CRC is reviewed ,and the 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 of GWAS study as well as the prospective of its application are discussed. [Key words ]Polymorphism ,single nucleotide ;Colorectal neoplasms /genetics ;Genetic predisposition to disease ;Genome [J Zhejiang Univ (Medical Sci ),2013,42(3):360-366.]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 CRC )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全球结直肠癌患病人数估计有280万,每年新增病例超过100万,发病率 居于恶性肿瘤第三,死亡率处于第四位[1] 。我国随着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结直肠癌 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不断上升趋势,2007年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三位,死亡率居 于第五[2] 。结直肠癌已经严重威胁到居民的 第42卷第3期 2013年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MEDICAL SCIENCES ) Vol 42No 3 2013

激励理论文献综述

激励理论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激励是现代管理中的重要职能, 激励问题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已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重要因素。本文试图从激励原理、激励的范畴、激励的制度安排与途径以及企业的激励文化等方面对当前国内激励理论研究的一些主要成果,作较全面的总结和评述,以期有利于对激励问题的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内容型激励过程型激励制度安排激励文化 Abstract: the incentive is an important function of modern management, the incentive problem is the core of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actor to decide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the enterprise. This paper attempts from the incentive theory, incentive category, incentive system arrangement and ways and corporate incentive and cultural aspects of the current domestic incentive theory research achievements, comprehensively reviewed and summarized, in order to further study the issue. Keywords: content-based incentive process incentive system incentive culture 一、激励理论的研究背景 激励理论的背景激励理论的背景激励理论的背景激励理论的背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劳动分工与交易的出现带来了激励问题。激励理论是行为科学中用于处理需要、动机、目标和行为四者之间关系的核心理论。行为科学认为,人的动机来自需要,由需要确定人们的行为目标,激励则作用于人内心活动,激发、驱动和强化人的行为。激励理论是业绩评价理论的重要依据,它说明了为什么业绩评价能够促进组织业绩的提高,以及什么样的业绩评价机制才能够促进业绩的提高。 哈佛大学维廉?詹姆士研究表明:在没有激励措施下,下属一般仅能发挥工作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后,其工作能力可以提升到80%~90%,所发挥的作用相当于激励前的3到4倍。日本丰田公司采取激励措施鼓励员工提建议,结果仅1983年一年,员工提了165万条建议,平均每人31条,它为公司带来900亿日元利润,相当于当年总利润的18%。 由于激励的效果明显,所以各种组织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有些专家学者就开始了对激励理论的研究之中.探索激励的无穷潜力. 二、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激励理论有了大量的研究并获得了丰硕的成果。总体来说,可以分为两类激励理论。一类是以人的心理需求和动机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激励理论, 2.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他将人的需要分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是由低级向高级的一个层级系统。马斯洛的发现因符合一般的观察结果,因而在企业界与学术界都颇为知名,得到广泛的认可,在实际工作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有许多管理

公司内部转移定价探讨

公司内部转移定价探讨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集团内部之间的交易越来越普遍,合理的定价转移能促进企业的发展,但有时候公司内部人为刻意使用定价转移给公司经营带来错误信息,带来了内部经营的混乱。作者在内部转移定价相关理论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探讨了S公司在事业部制改革过程中完善内部转移定价的实践过程,提出了转移定价一些思路。 关键词:内部转移定价;责任成本 一、内部转移定价概述 公司内部转移定价是指在集团公司内部、或在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购销产品,提供劳务、转让技术和资金借贷等活动所确定的企业集团内部价格。内部转移定价的理论源于在分权管理的基础上,为提高整体经济效益,集团内部或子公司直接被划分若干个责任中心,便于实现业绩考核与评价。这种内部定价不完全由交易双方按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和独立竞争原则确定,而是根据集团公司的战略目标和整体利益最大化的原则由集团公司上层决策者人为确定的。 公司内部转移定价一般可以分为成本基础转移定价法

和市场基础转移定价法。 (一)市场基础转移定价法 市场基础转移定价法以市场价格为基础,在经过买卖双方进行一定的协商之后所制定的价格,一般情况下协议价具有一定的浮动区间。一般而言,分权化程度越高的集团公司常常会把制定内部转移价格的权利下放,采用以市场价格为基础再进行协商内部定价的方法。 (二)成本基础转移定价法 成本为基础的转移价格以成本为基础,在对供给方一定的激励下,考虑利润水平等因素在成本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加成。一般而言,集权化程度越高内部转移价格的制定策略的也会较多采用,通常情况下会采用以成本为基础的内部转移价格制定方法。 二、内部转移定价的实践 (一)实践中考虑的因素 S公司为适应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根据集团战略发展目标,推行事业部制的改革,其中一项重要任务是改革原有的内部转移定价体系,希望通过更有效的绩效考评形成良性循环,来实现公司目标,推动公司整体的发展。 在内部转移定价具体制定过程中,由于集团整体的战略目标、责任成本的计算、集团内部及各个子公司责任中心的利益以及相关的业绩评价都会对内部转移价格的制定产生

基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的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统计学方法进展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708 图lMDR基本步骤示意图 划分为不同的分类,也就是图中的单元格。单元格中左侧直方图表示病例,右侧直方图表示对照。 第4步:在n维的每个多因子分类(单元格)中,计算病例数和对照数的比值,若病例数与对照数之比达到或超过某个阈值(例如≥1),则标为高危,反之则为低危。这样就把n维的结构降低到一维两水平。 第5步:多因子分类的集合中包含了MDR模型中各因子的组合。在所有的两因子组合中,选择错分最小的那个MDR模型,该两位点模型在所有模型中将具有最小的预测误差。 第6步:通过十重交叉验证评估模型的预测误差,一以及单元格分配时的相对误差。也就是说,模型拟合9/10的数据(训练样本),其预测误差将通过剩下1/10的数据(检验样本)来衡量。选择预测误差最小的模型作为最终的模型,取lO次检验的预测误差平均值,作为模型相对预测误差的无偏估计。由于数据分组的方式对交叉验证的结果影响较大,因此,十重交叉验证过程将重复进行10次,对n个因子可能的集合将重复进行10×10次的交叉验证。 通过十重交叉验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因数据转换的偶然性,使I类错误增大而产生假阳性结果的影响。预测误差是衡量MDR模型在独立检验的亚组中预测危险状态的指标,通过十重交叉验证的亚组中每一个的预测误差的平均值来计算。根据交叉验证的预测误差的平均值,选择最佳的Tl因子模型,并根据不同的因子数重复以上过程。最终筛选出最有可能存在交互作用的基因。 MDR的优势在于不需要考虑疾病的遗传模型,它利用计算机运算速度快的优势,对多个基因进行随机组合,按照上述方法找出存在交互作用的基因位点。但当主效应存在时,用MDR方法很难得到最终模型,且同样受遗传异质性的影响;它只是一种数据挖掘方法,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统计方法,还无法判断它的I类错误和检验功效。 MDR分析软件包可在http://www.epistasis.org/mdr.html免费下载。 4基于复合LD的交互作用分析法 吴学森等Ⅲ’提出基于复合LD的交互作用的分析法。该方法以病例一对照试验设计为基础,基于LD计算方法,构建完全有别于以上方法的一种新型基因间交互作用的统计分析方法:(1)用两个位点(基因)单倍型的外显率(只。)与等位基因的边际外显率的乘积(Pa?P。)的偏差(6.口=PA。一只?P8),分别定义病例组和对照组两个位点交互作用的度量.进而综合两组交互作用度量构造检验交互作用的统计量;(2)对于基因一环境交互作用模型的构建,则将环境(分类型变量)变量视为“虚拟位点”(例如E=l表示环境暴露。E=0表示即非暴露),则同样依据上述方法构建其模型。4.1基因型数据的联合概率分布及其表达对于基因之间、基因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统计量的构建,无论是二阶或高阶情形,均至少涉及两个变量。在本研究中,均以病例一对照试验设计为基础,个体的基因数据一律用其基因型表示。无论是病例组还是对照组,均设两个位点的等位基因分别为A,a;B,b,则它们的联合基因型分布可表述为表3的形式: 则.配子的LD系数为:6.。=%一PAP。;非配子的LD系数为:乳口=九日一只-匕,其中,P.e=尸竺+PAB舳+碟+P竺;JD∥。=P竺+P竺+P::+形:。但是,当计算病例组或对照组的6.。时,需要知道双杂合子的概率P苫、P::。然而。当它们的相未知时,则无法确定其值,只能进行单倍型推断。由于单倍型推断总是存在误差,这给后面构造的检验交互作 用的统计量带来很多不确  万方数据

战略管理关联理论综述

战略管理关联理论综述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钢材加工配送公司发展战略探究 【第一章】钢材加工企业战略调整研究绪论 【第二章】战略管理相关理论综述 【第三章】首秦加工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第四章】首秦钢材加工企业内部状况探析 【5.1 - 5.3】加工配送公司SWOT分析 【5.4 - 5.6】首秦加工公司战略管理实施途径 【第六章】首秦加工公司发展战略实施保障措施 【结论/参考文献】钢材加工企业战略体系构建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2 章战略管理相关理论综述 2.1 企业战略的含义及构成要素 2.1.1 企业战略的含义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虽然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但对于企业战略的理解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西方诸多着名学者提出了各自独具特色的定义。战略管理着名学者对企业战略的具体定义见表2-1:综合上述观点,可将企业战略定义为:企业确定其使命,根据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设定企业的战略目标,为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和实现进行系统的谋划,并依靠企业内部能力将谋划付诸实施,

同时进行控制的动态管理过程[32]. 2.1.2 企业战略的构成要素 企业战略的构成要素是企业制定战略的基础,通过了解掌握构成要素的情况,企业才能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合理的企业战略,才能使战略具有现实意义。通常来讲,其构成要素涵盖以下四大方面:(1)经营范围。经营范围的定义为:在商业活动中企业所从事的生产经营范畴。 经营范围是一个企业与外部环境联系紧密与否、相互影响程度高低的具体反映,同时体现企业发展规划与其外部环境发生作用的要求。 在明确使命后,企业综合考虑当前所在行业情况、所生产的产品以及具体的市场需求情况,最终确定自身的经营范围。企业确定其经营范围的途径有很多,可根据自身经营产品特点及其所含有的技术种类等等来确定自己最终的经营范围。此外,虽然企业初期可能只确定了某个经营范围,甚至规划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做变动,但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很少有企业一直坚守某个固定的经营范围,总体来说企业经营范围应是动态的。 (2)资源配置。资源配置的定义为:在过去、当前、未来三个不同时段,企业对自身所拥有资源和技能进行分配的一种模式,也是其对企业资源运用水平的具体展现。 资源配置的合理与否能够极大地影响企业自身目标的实现程度,是企业需提高重视的一种特殊能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是以企业

服务质量理论研究综述 (2)

服务质量理论研究综述 1. 服务质量的概念 ?服务质量是产品生产的服务或服务业满足规定或潜在要求(或需要)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 ?无论是有形产品的生产企业还是服务业,服务质量都是企业在竞争中致胜的法宝。 ?服务质量的内涵应包括以下内容: (1)服务质量是顾客感知的对象; (2)服务质量既要有客观方法加以制定和衡量,更多地要按顾客主观的认识衡量和检验; (3)服务质量发生在服务生产和交易过程之中 (4)服务质量是在服务企业与顾客交易的真实瞬间实现的; (5)服务质量的提高需要内部形成有效管理和支持系统。 2.国内外研究历史背景 2.1国外研究历史背景 国外的服务质量理论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处于西方国家服务营销发展的第二阶段--奠基阶段,这时服务营销已经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孕育阶段,并且在这一阶段,来自外部环境的两大因素使服务营销的研究成果迅速增加。一是西方特别是北美服务业的全面解禁。二是美国市场营销协会(AMA)于1981、1982、1983、1985年召开的一系列关于服务研究的国际性学术会议,为学术界和企业界提供了较好的国际间交流与对话的机会。 这一阶段主要是以服务的特征引起的管理问题为主线展开研究的。其中服务质量(因异质性引起)和服务接触(因同时性引起)以及营销的功能是这一阶段研究的主要问题。20世纪80年代初期,众多学者对服务的特征如何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尤其是对服务的品质、优缺点以及潜在的购买风险的评估方面进行了广泛地研究。 2.2国外服务质量理论研究的前人工作 2.21 起步阶段(1980~1988) 服务质量作为一个术语早就有之,然而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人们往往从内部效率的角度将其内涵界定为服务结果应符合规范。服务业的质量管理实践基本上援用基于制造业发展起来的质量管理理论与方法。随着上世纪70年代开始的服务业全面解禁,已有学者开始注意到服务与产品是不同的,并意识到服务质量有别于产品质量,如Saeesr等人(1978)提出了服务质量不仅涉及结果,还包括服务交付过程的观点。Zeithaml(1981)则归纳出了顾客在评价产品与服务好坏时的不同点。不过当时对服务质量的概念及其属性并没有一个清晰的界定。对这一问题的突破,要归功于芬兰的教授。在1982年,他提出了顾客感知的服务质量概念,并明确了其构成要素,同时指出内部营销是创建企业质量文化的有效手段。他认为质量应是顾客感知的质量,是指顾客对服务期望与感知的服务绩效之间的比较。若感知的服务绩效大于服务期望,顾客感知的质量是良好的,反之则是低下的。顾客的期望由市场沟通、口碑、企业形象和顾客的需要所决定。服务质量包括技术质量和功能质量。同年,瑞典的Lehtinen提出了结果质量和过程质量的概念与其遥相呼应。从此将服务质量与产品质量(只关心结果质量)从本质上区别开来。

转让定价案例分析:转让定价调查的几个重要因素

转让定价的调查 转让定价在日常工作中碰到的是同期资料需要准备。说到最后转让定价,哪怕你做同期资料,你最终的目的是当税务机关阅读完你的同期资料,免予你的调查,或者你已经被调查了,你用同期资料的文档和税务机关进行有效的谈判。转让定价最终的目的是在调查中全身而退。 转让定价调查这个问题涉及的点比较多,我们主要谈一下转让定价调查里面几个特别重要的因素,无论你有没有遇到调查都必须要知道的东西。我们先列举的从【二号文】的法规层面来看,哪些企业会被调查。如果企业是持续亏损的状态,意味着你没有所得税或者所得税非常小,这一种是最常见的调查原因。如果这个企业的利润是跳跃的,忽高忽低,这种走向配合了免税期结束,原来免税期的利润很好,免税期后利润下降,这可能会招致调查。同样也是亏损,一边亏,你的销售额是增加的。我卖的越多,营业收入越高,我的亏损越大,利润率负的越厉害。我不断地增加注册资本在这个地方,这种模式不太符合经济的逻辑,他可能会认为你在这里做得不好,你要考虑撤出。我不断增加投资只有一个原因,意味着你有利可图,只是你没有把这个利图在中国。 关联与非关联利润的水平差距,企业利润水平可能非常好,但是关联业务水平很差,你的内销、非关联、第三方业务利润水平非常好,这个情况被发现利润差,也会招致调查。除此以外,法律所要求你准备的文档你也没有准备,该披露的不披露,你为什么不披露?你想要隐藏什么?这些行为会引发一些调查。这其实是企业的风险点,我们为什么要了解调查动因?我们在日常管理企业的时候要了解风险,当你准备同期资料的时候,你就会知道怎么样准备。同期资料有几十页的篇幅,不是随便的讲一些东西,讲的东西要有针对性,知道企业的风险点在哪里,能够帮助你非常准确的抓到风险点,然后在你的文档里有针对的做解释。 举个例子,上海或者广州某一个区的所得税、反避税的科长,人力物力一年只能调查两个案子,每次的选案方式不是排名,把亏损最大的两个企业排出来,不是这样的。他们系统会亮黄灯或者红灯,根据原因会有配比,有100个怀疑对象,他们会阅读他们写的同期资料,在100个里慢慢选出2家。阅读这些资料是税务机关形成印象的过程,可以想一下,你成为一百分之一是不可怕的,你只要成为一百个里面的98个,你也许就能逃过这一劫,说不定以后会扭亏为盈,不会被调查。怎么样成为98家,而不是那2家。譬如你在森林遇到一只熊,你不需要跑的比熊快,你只要跑的比旁边那个人快就可以了。你拼命讲自己不是亏损,可能你没有针对性的解决你的风险点,在这样的情况下,税务机关读了你写的资料并不能形成资料,你为什么亏?你有理由吗?你准备的东西越好,可以让你留在98家这个安全点里。每一个风险点都要找原因应对,我们要像每次谈到调查都想怎么谈判,谈判是后话,前面要找到风险点和原因。 企业、专业人员能够把这些原因挖掘一下,对于我们制定谈判策略都会有帮助。你可能会有一些别的原因,举一个例子,在大陆一个比较小的城市,一个研发外包型行业,他被正式立案调查,做完测算发现,这个企业哪怕用非常激进的方式调整,最多补税60万。一个企业最多能给你补税60万的话,税务机关有什么意义可以对他进行调查?带着疑问跟税务机关探讨了一下,中国税务机关在反避税的领域看的比较重,大家有年会,他们也有。他们的会议里会谈到,苏州说今年查了一个大单查了5000万,另一个查了1个亿。这是一个小地方,但是他对

关联方交易实质及准则分析

关联方交易实质及准则分析 摘要:关联方交易因为其特殊性和对会计报表信息质量的影响,受到了会计领 域的普遍关注。本文从关联方交易的本质的分析出发,针对我国现行关联方披露 准则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改进我国现行关联方披露准则的建议和看法。 关键词:关联方交易关联方披露公允价值 0 引言 关联方关系是现代市场经济活动中经常发生和普遍存在的现象。关联方交易 的存在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因此对于关联方交易,我们需要有比较 全面的认识。 1 关联方交易实质 1.1 关联方交易的特征要使交易价格具有客观性,必须具备两个条件,而且 缺一不可:一是独立利益主体;二是在市场上交换。凡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利 益主体,在市场上交换的价值都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结果,是经过市场确认的价值;只有这样的价值才具有客观性。因此,关联方交易具有如下特征: 1.1.1 关联方涉及两方或多方,且以各方之间的影响为前提。关联方是关联方 之间的相互关系。关联方关系必须存在于两方或多方之间。任何单独的个体不能 构成关联方关系。 关联方各方当事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均是独立的法人组织,因而从表面上 看关联方交易与一般的市场交易无两样。但事实上由于关联方交易当事人之间存 在控制与被控制、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双方在法律上平等而在事实上不平等。 关联方以各方之间的影响为前提,这种影响包括控制或被控制、共同控制或被共 同控制、施加重大影响或被施加重大影响的各方之间。 1.1.2 关联方的存在的可能会影响交易的公允性企业在日常业务往来过程中, 必然涉及到诸多方面,企业间发生交易时,往往会从各自的利益出发,一般不会 轻易接受不利于自身的交易条款。这种交易,视为公平交易。但在存在关联方关 系时,关联方之间的交易可能不是建立在公开交易基础上,交易双方的关系常常 以一种微妙的方式影响交易。 1.2 关联方关系判断在企业会计准则中,给出了判断关联方关系的标准,即“在企业财务和经营决策中,如果一方有能力直接或间接控制、共同控制另一方或对另一方施加重大影响,则他们之间存在关联方关系;如果两方或多方同受一方 控制,则他们之间也是存在关联方关系”。关联方关系往往存在于控制或被控制、共同控制或被共同控制,或施加重大影响的各方。 1.2.1 资本控制。资本参与是形成关联公司的主要方式。当一公司投资开办下 属公司或占其他公司多数股份资本时,两公司就形了控制与被控制关系,如母子 控股公司。 1.2.2 合同控制。公司之间通过合同方式建立起关联公司,一公司将经营指挥权、支配权交于另一企业。此时控制企业获取的不仅是从属企业的支配权,而且 包括利润和资产移转的便利。如松散性的合同联营、特定企业之间的企业承包合同、企业租赁、委托经营合同等。 1.2.3 其他控制手段。除上述两种控制方式下,采用人事联销等手段,向被控 公司派出董事、经理、顾问,或一人同时担任两个公司的董事长或经理,从而取 得被控企业的决策权,达到控制目的。 1.2.4 其他隐秘形式。①整体裂变。有的公司打着企业改制、资产重组的幌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