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0第十章__学生集体与集体教育

10第十章__学生集体与集体教育

10第十章__学生集体与集体教育
10第十章__学生集体与集体教育

第十章学生集体与集体教育

本章重点

1.什么是学生集体?

2.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有哪些?

3.学生集体的组织和培养如何进行?

4.什么是班级?

5.班级组织结构的构成及其构建班级原则是什么?

6.什么是班主任?

7.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8.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第一节学生集体概述

一、学生集体的概念

1、含义〔p309〕(名解2003.10、2007.10)*

学生集体------青少年学生学校生活的基本组织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本手段和方式

2、学生集体是学生群体的高级形式〔p311〕(单选)

3、学校基层的学生集体组织主要有:班级、团支部(团最基层的一级组织)、少先队中队。

〔p311〕(多选)

4、经常性的以共同利益为基础的集体活动,是形成“集体主义思想”的基础

5、集体是一个有机的组织,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组织起来的。

6、集体成熟的重要标志:是否形成了“健康的舆论”

二、学生集体的组织和培养

1、学生集体的形成要经历三个阶段:〔p315-316〕(单选)

(1)初始阶段:组织和团结集体

(2)第二阶段:初步建立核心和舆论

(3)趋于成熟并和谐发展的阶段:集体开始成为真正的教育手段

2、如何建立良好的学生集体〔p316-320〕(简答2002.10、2006.10,多选)* (1)善提要求:及早提,注意方法分寸。

(2)树立目标:目标要有方向性、针对性、吸引力和时代感

“共同的奋斗目标”是集体的首要特征(单选)

(3)建设队伍:严格要求、耐心引导、积极流动(多选)

(4)培养舆论:正面教育、结合实例、控制信息、言传身教。

〔一和二可以合并出论述题2005.101.联系实际论述学生集体的组织与培养。〕

第二节学生集体的基本组织形式

一、班级

1、含义。〔p320〕(名解2003.4、2007.4)*

(一定标准、程度相同、统一内容教学)

2、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奠定了现代班级授课制教学基本形式的基础。(单选)

3、班级组织的建构原则:〔p322-323〕(多选)

(1)有利于教育(首要原则)(单选)

(2)目标一致

(3)有利于身心发展

4、班级组织的机构的微观建制类型:〔p323-324〕(多选)

(1)直线式:班主任-班长-组长-学生(单选)

(2)职能式:在班长和组长之间根据不同职能横向设置各委员(单选)

(3)直线职能式(最普遍):在职能式的基础上平行设置团或少先队的建制(单选)5、班级组织的结构包括:职权结构、角色结构、师生关系结构、生生关系结构。〔p32-326〕

(多选)

〔3和5可以合为一个简答题(2004.10)班级组织结构的构成及其构建班级原则。〕*

6、国外有学者把班级文化归为三类:学术亚文化、娱乐亚文化、违法亚文化。〔p326〕(多

选)

二、共青团

共青团的特点:先进性、群众性、实践性。〔p327-328〕(多选)

三、少先队

少先队的主要活动形式:队会、参观访问社会调查、游戏、阵地活动。〔p331〕(多选)

第三节班主任与班集体的相互关系

一、班主任的含义和工作的重要性〔p333-334〕

1、班主任的含义(名解,2004.4)*

2、班主任的重要性(简答2003.4、2005.4、2008.4)*

(1)学校管理的具体执行者

(2)班级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单选)

(3)联系学校、家长、社会的纽带

二、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p335-339〕(简答或论述)*

〔(2004.1)联系实际,谈谈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

班主任工作的目的-------班主任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1、首要任务(班主任工作的直接目的):组建良好的班集体。(单选)

2、中心任务:促进班集体全体成员的全面发展。具体包括:(单、多选)(1)培养班风

(2)树立学风

(3)指导班级组织工作

(4)组织体育、卫生保健工作

(5)评定学生操行

(6)与家长联系

本章真题练习№1

单选(2004.1)学生集体与学生群体相比较而言,学生集体是学生群体的( D )。

A.同义语

B.小部分

C.低级形式

D.高级形式单选(2005.4,2007.10)在集体发展的几个阶段中,集体真正成为教育手段的阶段是( C )。

A.集体形成初始阶段

B.集体形成正规化阶段

C.集体发展趋于成熟发展阶段

D.健全班集体形成时期

单选(2007.4)学生集体的特征首先是要有( B )

A.集体舆论

B.共同目标

C.干部队伍

D.活动

多选(2005.4)如何建立良好的学生集体?其策略有( ABCD )。

A.善于向学生提出教育要求

B.树立明确的共同目标

C.建设一支好的学生干部队伍

D.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

E.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

本章真题练习№2

多选(2004.4)培养学生干部是班主任建设班集体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班主任应做到( ACD )。

A.严格要求

B.培养舆论

C.耐心引导

D.注意学生集体领导机构的经常变动

E.保持教师的绝对权威

单选(2004.4)班级组织建构的首要原则是( A )。

A.有利于教育的原则

B.目标一致的原则

C.可接受性原则

D.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

多选(2004.1)班级组织建构的原则是( BCE )。

A.有利于管理

B.有利于教育

C.目标一致

D.有利于提高学业成绩

E.有利于身心发展

单选(2008.4)班级组织设置学习委员、体育委员、生活委员、文娱委员、宣传委员、组织委员等的结构建制属于( B )

A.直线式

B.职能式

C.螺旋式

D.直线职能式

本章真题练习№3

多选(2002.4)班级组织机构微观建制的形式有( BDE )

A.委员会制

B.直线式

C.参谋制

D.职能式

E.直线职能式

多选(2003.4)班级组织的结构主要包括( ABCD )。

A.职权结构

B.角色结构

C.师生关系结构

D.生生关系结构

E.直线职能结构

单选(2003.4,2006.10,2007.10、2008.4)班集体内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是( C )。

A.教导主任

B.学生

C.班主任

D.任课教师

单选(2003.4、2007.4)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 D )。

A.教书育人

B.监督学生努力学习

C.培养班干部

D.建立良好的班集体

单选(2005.10)班主任工作的中心任务是( B )。

A.组建良好的班集体

B.促进班集体成员的全面发展

C.指导本班班委、共青团组织工作

D.评定学生操行

教育学第十章

第十章电化教学 第一节电化教学概述 一、什么是电化教学 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媒体恰当结合,传递教学信息,以实现教学的优化,就是电化教学。 电化教学过程和一般过程一样:它既是信息传递过程,又是认识过程和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它的基本任务也是: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师在电化教学过程中,同样起主导作用。在电化教学中,人和机这二者,人始终是主导者。 电化教学过程和一般教学过程的主要区别是:一般教学过程系统,是人一人系统。电化教学过程系统,是人一机一人系统。 一般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是:教师、学生、媒体。电化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虽然也是这三者,但其中的教师,可以有两种:普通教师和屏幕教师(又称电子教师)。在电化教学过程的媒体中,必须有教学机器参与。有没有教学机器参与,这是电化教学过程和一般教学过程的根本区别。 二、电化教学的功能和作用 电化教学的基本功能有两个: 它能不受时间、空间、微观、宏观的限制,将教学内容中涉及到的事物、现象、过程,全部再现于课堂,让学生通过事物固有的信息,通过事物的形、声、色、变化和发展等,去获取知识,认识世界。而不是通过信息的抽象、事物的符号,去获取知识。 它能提供代替的经验,使抽象概念半具体化,具体事物半抽象化,从而使教学、学习变得容易,既容易转向具体实际化,也容易转向抽象概念化。 由于电化教学具有上述的优异功能,因此,它能在整个教学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电化教学的作用: 1.提高教学质量 2.增进教学效率 3.扩大教学规模 4.促进教学改革 三、电化教学的历史发展 1.萌芽阶段电化教学萌芽于19世纪末。19世纪20年代,幻灯介入教学领域,揭开了电化教学的序幕。在萌芽阶段,电化教学以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特别是他的建立在感觉论基础上的直观原则,作为理论支柱。 2.起步阶段从20世纪初到20年代,是电化教学的起步阶段。 3.初期发展阶段从30年代到40年代,是电化教学的初期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进入教学领域的新媒体,主要有有声电影和录音。 4.迅速发展阶段和系统发展阶段 50年代到60年代,是电化教学的迅速发展阶段。50年代后;有越来越多的电教媒体被用到教学中。50年代,有电视、程序教学机等;60年代,有电子计算机。50年代末,美国的心理学家斯金纳(skinner)在操作条件反射学说和他设计的教学机器被引入电化教学领域,在美国掀起了程序教学和利用教学机器进行学习的热潮。60年代初,香农(shannon)等的传播理论被引入电化教学研究领域,促进了电化教学的迅速发展。 5.电化教学进入系统发展阶段从70年代起,电化教学进入系统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进入教学领域的新媒体主要有:录像电视系统、电子计算机教学系统s卫星传播教学系统等。在理论建设方面,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观点和方法被引进电教领域,使电化教学更加科学化、严密化、理论化。

浅谈对学生自我教育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浅谈对学生自我教育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班主任在班级教育管理工作中,仅仅依靠班主任个人和少数班干部是不能完成教 育教学任务的。必须依靠全体学生,增强每个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发挥个体能动性。这就是德育的新观念理论:注重道德内化,促进社会道德要求向个体道德需要的转化。 一、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 德育新观念之一是要注重道德的内化,内化即是从“纪律”发展到“自主”的过程。必须明确的是,纪律是不可少的,但又不是唯一的,重要的是激发需要,培养主体性,尽快地实现内化,自主自治才是德育的终极目的。班主任工作的任务之一,是启发、引导、促进、加速学生自己思想内部矛盾的运动,即充分调动学生中蕴藏的巨大的自我教育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因此,班主任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培养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 自我认识的能力,是指个体在自我教育中能正确地认识自已,了解自已,清楚地把握自己的心理特征和个性品质;正确理解和掌握社会道德和道德的要求。优良的班集体,它能向自己的成员提出严格的要求,不仅促进其成员互相帮助,自己教育自己,而且也使他们在集体活动中互相认识,了解每个成员的社会活动能力。因此,培养优良的班集体,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引导学生自己是培养自我认识的重要途径。 2、培养学生自我鼓舞与自我激励的能力 自我鼓舞与激励的能力,是指个体由道德认识、道德思想和信念在情感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内部驱动力。自我鼓舞与激励能力的大小,取决于个人理想是否远大。因此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把个人成才与社会主义大业联系起来,启发学生去追求内心真、善、美的体验,培养高尚的情操,使道德修养成为自己的精神需要。组识学生开展社会调查,观看好的影片、优秀文艺作品,并开展影评、书评,是引导学生追求内心真善美的重要方法之一。 3、培养学生自我控制与自我调节的能力 自我控制与自我调节的能力,是个体为了实现外部道德的需要,自觉地控制与调节 自己的心理状态和行动方式,克服种种困难,在意志方面表现出来的一种内部力量。自我教育过程,就是认识和情绪体验的过程,也是一意志过程,最后表现为行为,即所谓“知、情、意、行”的统一。一个人自我教育能力水平的发展,是受环境影响、道德规范约束

(最新整理)教育学教案第10章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完整)教育学教案第10章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教育学教案第10章班主任与班级管理)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教育学教案第10章班主任与班级管理的全部内容。

第10章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学习目标】 1.正确认识班主任的角色定位和地位与作用,认识班主任的职责与任务,把握班主任的素质要求,了解提高自身素养的途径。 2.明确班级组织的概念和基本结构,正确认识班级组织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理解班级组织的功能. 3。明确班级建设与管理的目标、任务和主体,掌握班级建设与管理的要素与要求,了解班级建设与管理的策略。 第一节班主任 一、班主任概述 【班是学校的细胞,既是学校教导工作的基本单位 ................................,.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层 集体 ..。只有把一个班的学生很好地组织起来进行教学和教育活动,才能使这个班的学生在德智美体等方面得到发展。只有把教育目的和教学计划很好地落实到每一个班,才能提高全校的教育质量。 靠谁来抓好班的工作呢?虽然一个班有好几位科任教师执教,但班上还有许多不属于科任教师职责范围内的事,如组织班的活动与培养班集体、进行课外与校外活动、团队活动、安排课余生活等,需要有专人来做。再说,班上几位科任教师在工作上要能互相配合、步调一致,也需有专人来协调。所以学校有必要给每个班委派一位班主任,由他负责来抓班的教导与管理工作。】 (一)班主任的含义 班主任是学校中的一种教育管理角色,不仅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也是发展 中的青少年儿童的精神关怀者。【班主任是班的教育者和组织者,是学校领导进行教 ...................... 导工作的得力助手。他对一个班的学生工作全面负责 .............................,.组织学生的活动 .......,.协调各方面对 学生的要求,对一个班集体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班主任的责任重大,工作辛劳而光荣,

第十章教育学习题参考答案

第十章课外活动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我国的教育专著《学记》中就提出“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的( B )相结合的教育思想。 A.游戏与学习 B.课内与课外 C.学习与思考 D.学习与行动 2.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称为( C )。 A.体育活动 B.课余活动 C.课外活动 D.群众活动 3.课外活动不包括( D )。 A.社会活动 B.科技活动 C.文学艺术活动 D.选修课 4.课外活动的主体是( B )。 A.教师 B.学生 C.少先队组织 D.学校管理人员 5.以实践作业为主的兴趣小组属于( A )。 A.技术小组 B.学科小组 C.艺术小组 D.体育小组 6.课外活动的主体部分是( B )。 A.科技活动 B.学科活动 C.体育活动 D.社会活动 7.学校举办法制教育报告会属于课外活动中的( B )。 A、小组活动 B、群众性活动 C、学科活动 D、科技活动 8.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创造精神为主的课外活动是( C )。 A.学科活动 B.文学艺术活动C.科技活动D.社会活动 9.我国于1986年第一次将( D )正式列入课程总计划。 A.体育活动 B.群众活动C.文娱活动 D.课外活动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学校工作要以教学为主,这就是说教学是学校唯一的工作 B.课外活动就是活动课程,两者没有质的区别 C.《学记》中就提出了“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居学”的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教育思想 D.向学生传授知识是教师的根本的任务 11.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 B )。 A.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范的 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C.师生共同参与的D.学生自愿选择的12.课外活动的内容不受课程计划、课程标准的限制,它的内容深度、广度,以及学习的进展速度,是以参加者有愿望、爱好、特长和接受水平来确定的,说的是课外活动的(A )特点。 A.灵活性 B.开放性 C.兴趣性 D.自主性 13.组织多数或全体学生参加的一种带有普及性质的活动是( D )。 A.体育活动B.课余活动C.文娱活动D.群众性课外活动 14.不属于社会公益活动项目的是( B )。 A、植树造林 B、打扫校园 C、拥军优属 D、帮老助残 15. ( D )是让学生走出学校接触社会,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了解社会生活、经济建设实际状况的教育活动。 A. 学科活动 B.传统的节假日活动 C.体育活动 D.社会活动 16. 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 ) 。

教育在个人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在个人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自古以来,就在社会与个人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作为学生的我们来说,对于教育在个发发展中的作用的理解自然是更加深刻。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于千钟栗”,“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教育自古以来被当作达成个人目标的手段。那么何谓教育?教育可以分为广义的教育和狭义的教育。广义的教育指增进人们知识,技能,身心健康,进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各种活动;狭义的教育,是教育发展到一定社会阶段的产物,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学校教育。不管是广义的教育还是狭义的教育,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首先,教育让我们能够“成为”人,即教育教会我们能在这个社会上存活下来所需要的一些基本的本领。不是说单靠受精卵的完美分裂,母亲顺利的生产,有充足的食物提供我们所需的营养物质,我们就能够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来。教育提供我们在进行社会生活时所必需的基本知识,技能,必要的生活常识。比如衣食住行,防病抗灾,生命教育等常识。这些都是人类在作为高级动物所必需的东西。如果鲁宾逊不了解这些基本知识,那么我相信他无法在孤岛生存活下来。在一些新闻或故事中,我们听说了狼人的存在。狼人在没有接受教育的基础上存活了下来,可是,“它”却不是以“人”的身份存活下来。 其次,教育让我们能够“作为”人,即教育给我们灌输了一些规范人行为社会法则。在满足的物质需求之后,作为人类,在精神上也要有一定标准,从家庭伦理到民族自信。作为人,我们必须建立起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礼仪,道德,对社会目的,规范和行为一套标准体系,而教育,是让我们建立起这些认识的一个必需手段。比如,对于善待父母的认识并不是人生来就有的,而是在成长过程中,将孝道融入教育中,父母长辈的言传身教,学校的系统化教育,或是社会宣扬,这样变成一个行为规范和标准,才被我们认识和接受。 再次,教育让我们能够成为“个人”,即教育可以让我为成为自己,过自己的生活。这包括个人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和个性特征等等。教育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我们的兴趣爱好在哪里,依据这些兴趣爱好发挥我们的潜力,成为自己的特长。教育也可以为我们能力特长的培养和发展提供条件和空间,在我们进入职场以后,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爱好,能力,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找到自己的世界,在自己的世界中发展。就好像我们现在是英语系师范专业的学生,可能有的人不是真的想要在毕业以后当老师,可是还是有人会在学习过程中去发现这个是不是真的适合自己,学习到以后成为一个合格的老师所需要的东西。尽管在现实社会中,这一点有些理想化,但不能否认的是,教育是让我们之所以成为自己的一个必要条件。 最后,教育让我们能够成为社会中的人,即教育会传授我们怎样地与他人相处,怎样与社会相处。在接受教育过程中,我们懂得如何进行合适的着装打扮,怎样与他人相处和交流,如何处事,协调自己和他人,如何处理个人与团体的关系等等。人不能独立的生存在这个世界中,每个人都处在一个庞大的,复杂的关系网的中心位置。怎样处理这些关系,比如与父母亲人的关系,与朋友同事的关系,与学样工作单位的关系等是每个人的人生课堂中的必修课。这些方式方法在教育中并不是以系统的,条理分明的课本形式出现,毕竟实际的情况复杂多样且处于变化中,但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各种各样的例子,我们会面对各种情况,我们就可以将别人的经验与自己的总结结合起来,形成并完善自己的交际处事方式方法。如果在大学生活中,我们会学会怎样当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包括行为着装,怎样与同学老师交往,怎样与班级,院系交流等。这些都可以作为我们处理社会关系的一个很好的实践。 当然,不可避免的,教育在个人发展中也有一些消极的作用。因为在目前的条件中,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还没有发展到一个十分完善的阶短,存在一些缺点,比如目前的教育太过保守,抑制个人的个性发展,教育内容及教育者知识水平的局限,像对生活方面的强调不

浅谈如何发挥班级的集体教育功能

浅谈如何发挥班级的集体教育功能班级是学校组织和实施对学生教育的基本单位,是班主任开展教育工作的主阵地,勒温在心理学的场理论中提出,人就是一个场,人的行为是由当前的心理场来决定的,人与环境所起的交互影响可以导致行为上的变化。因而班级教育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效果,创建一个良好的班级教育环境、发挥班级教育的集体优势是班主任工作中应重视的问题。 班级中实施的多个方面的教育尤其是思想品德教育,是学生形成其意志品质和行为品质的主要来源。在教育中教育者要将对学生的德育要求逐步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行为,并让学生已接受的德育要求产生一定的行为基础,去指导自己以后的行为活动。因此一个班级集体教育功能强弱的评价应主要去考查班级成员的主人翁意识,及其各成员之间的竞争意识、互助意识和人际关系。教育者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教育环境就要从这几个方面去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班级教育作为一种集体教育,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班级各成员之间的了解与交流是形成学生集体观念的前提,也是形成良好教育环境的基础。班级各成员之间的交流不单纯地体现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多地体现在学习以外的各项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行为品质的活动是增强学生之间交流的有效方式。学生对他人以及集体的认识决定着他对待班级的态度,当学生以积极的正确的态度看待班级中的人和事时,他就能够去发现他人的优点,不断改进自己的不良行为,把自己真正地融入到集体中去。同样,作为教育者的班主任也应当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了解,“亲其师,信其道”,教育者要用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

魅力去影响学生,将每一个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实施教育。可能部分学生的行为及多次教育的效果会让教育者受到一定的挫折,但从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角度来说,对这个别学生采取放弃或简单的教育方式是得不偿失的,一方面这样降低了教育者在学生中的威信,另一方面也会使学生产生了对教育者的抵触情绪,导致以后的教育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这只有通过长期应用合理的方法去引导、纠正学生已形成的偏激的看法,才能有利于今后工作的开展。 其次、教育者要紧抓有利的教育时机培养班级较强的凝聚力,班级凝聚力具体体现在学生对班级的荣辱观上,学生作为集体的一员,他希望与他人共享班级的荣誉,改进班级的不足。教育者要坚信每一个学生的内心都是向上的,他们缺少的只是他人的发现和正确的引导,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的重要任务就是尽量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地体现集体的重要性,通过学生个体行为去引起班级其他成员的共鸣,以个人行为去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 第三、教育者要不断地完成将教育者单独的教育行为和教育方式转变为全体学生参与的集体教育。集体教育能够以集体强大的影响去督促个人行为的改进,激发学生勇于向上。学生之间在一定的交流基础之上会形成良好的班级教育基础,即班级这一教育组织形式已形成了自我教育的能力,实施教育行为已由班主任的单独行为成为了班级的集体行为,学生已由受教育者变成了教育活动的参与者,不但实现了学生自身行为的改进,而且能在具体的班级活动中表现出较强的竞争行为和互助行为,使班级教育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教育学 第十章 教育科学研究

教育学第十章教育科学研究 1、教育科学研究的含义: 答:教育科学研究就是以教育现象或问题为对象,运用各种科学方法,遵循科学的认识过程,根据对收集到的事实材料的分析,对假设或理论进行检验,以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及其客观规律的活动。 2、教师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J) 答:一,教育科学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有效途径。二,教育科学研究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三,教育科学研究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可靠保证。四,教育科学研究是繁荣教育科学,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科学理论体系的实践基础。 3、根据研究的目的,教育科学研究可分为(基础性研究,应用性研究和综合性研究)。 4、根据研究的功能,教育科学研究可分为(发展性研究,评价性研究和预测性研究)。 5、根据研究对象是“质”还是“量”,可以将教育科学研究可分(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6、科学研究的特征: 答:一,继承性。二,创新性,三,系统性。四,控制性。 7、教育科学研究的特征: 答:一,研究范围的广泛性。二,研究主体的多元性。三,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四,研究方式的人文性。五,研究论证的复杂性。六,研究成果的可验证性和可传播性。 8、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答:一,客观性原则。二,系统性原则。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四,教育性原则。 9、教育科学研究过程包括(研究的构思与设计,研究的组织与事实,研究成果的分析与表述)三个大环节。 10、(教育科学研究的构思与设计)是教育科学研究的第一环节,是教育科学研究活动展开的前提。包括(研究课题,查阅研究文献、提出研究假设和设计研究方案)四项工作。 11、教育科学研究的组织实施包括(研究条件的控制,操作定义的执行,研究过程的监控和调整,研究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12、研究成果表述的主要形式:一,调查报告。二,实验报告。三,学术论文。 13、如何进行研究成果的撰写? 答:一,确定研究报告或论文的题目;二,确定研究报告或论文的类型;三,拟定写作提纲;四,写作初稿;五,修改定稿。 14、研究成果撰写的基本要求? 答:一,标题与内容的一致性。二,注意观点和材料的一致性。三,正确处理借鉴吸收他人研究成果与自己独立思考的关系。四,语言文字精练简洁,表达准确完整。五,条理清楚,结构严谨。

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自我从事教育事业的那一刻起,九深知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尤为重要。我认为要管理好一个班级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 所谓学生自我管理,实际上是由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是在班主任指导下, 班级主体自身的力量进行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一种管理方法。 学生自我管理,单班主任或几个学生干部的努力,是绝对做不好的,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动员全体学生参与班级日常事务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现在的学生独立意识有所增强,他们不再像幼儿园的小孩那样,处处依赖于老师,事事离不开班主任,绝大部分小学生有独立处理和安排自己的强烈欲望,有着展示自己的才华的冲动,有着向往独立工作的心理渴求。其次,在学校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方面,我们常遇到这样的现象:课堂上违反纪律却屡教不改;卫生情况一团糟却熟视无睹;……诸如此类,举不胜举。班主任忙得团团转却毫不见起色,刚处理完这件事,又冒出了第二件、第三件事,让你永远像个“消防队员”忙个不停。究其原因,学生是在被动地执行条例。与其如此,不如因势利导,优化学生的角色意识,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养成良好的好习惯。 我是这样做的,

首先、;用“爱心、信任、鼓励”和学生建立共鸣。人都是情感动物,都渴望被爱、受人尊重。大家知道农村的学生一半以上都是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陪伴和呵护。而且他们的父母大多学历低,对孩子的教育缺少方法,自我担任班主任后,就大力实施爱的教育,让彼此关心爱护成为全班师生的共同信念和行为准则,把本班建设成为“团结、互助、友爱、和谐”的爱心班级,把学生培养成为心存善念、胸怀仁爱、脚走正路、身行好事的一代新人。利用黑板报、班级标语、等途径和形式发出爱心班级创建活动倡议,召开班干部会议进行宣传、动员。开展一些创建爱心班级的宣传活动。如:1、每位学生写一篇以“爱心”或“亲情”为话题的作文2、同学之间互帮、互助、互学、互进。召开学习方法介绍主题班会。3、召开一个“放飞爱心,与爱同行”主题班会,让学生算一次父母老师关爱自己的亲情帐。让学生认识父母养育之恩、教师培育之恩、他人关爱之恩,使学生了解在自己成长过程中,家庭、学校和社会每个成员为之所付出的辛勤汗水,能够知道身边有爱才会成长。 其次:带领学生自主确立班级的目标,自主制定班纪班规。针对班级特点与学校管理体制,我带领学生讨论申请创建合格班级,有了班级总体目标,就有了明确的发展方向,下一步就是要如何才能实现这些目标。我在解决这一问题上采取了学生自主制定班级制度的办法。先组织学生讨论需要制定什么样的班级制度?为什么制定?在学生讨论时,允许学生出现不同意见,在出

教育学第十章试题与答案

5.ABDE[解析]一个班的学生群体还不能称为班集体。班集体形成的基础是成员具有明确的共同目标,并且具有一定的组织结构,有共同生活的准则,集体中存在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6.ABCD[解析]良好的班风是一个班集体舆论持久作用而形成的风气。教师应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来树立。 7.ABCD[解析]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扮演多种角色。从班集体的建立到管理,都起到重要作用。 8.ACD[解析]集体性、自主性和针对性是班会的特点。 9.BCD[解析]学校规章制度的作用就是管理、控制和教育。 10.ABD[解析]班主任领导方式有三种即权威、和放任。 三、填空题 1.促进学生的发展 2.日常性的、阶段性的 3.基本单位 4.导生制 5.协调 6.平行影响 7.建立班级管理制度 8.自我管理 9.生活准则10.班会11.主题12.确定主题、精心准备13.导演14.书信联系、联系15.主题班会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 )。 A.共青团组织 B.教导处C.总务处D.班级 2.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著名教育家( )。A.埃拉斯莫斯B.夸美纽斯C.洛克D.卢梭3.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是( )。 A.班级公共财产B.班级信息C.学生D.班级资料 7.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全面了解学生 C.培养优良的班风 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8.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的著作是( )。 A.《论语》B.《普通教育学》C.《大教学论》D.《理想国》 9.学校对学生教育管理的具体执行者是( )。A.任课教师B.班主任C.教导处D.校长 10.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是( )。 A.运用教学技术手段精心设计各种不同教学活动B.调动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C.帮助学生成为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工作自治的人D.进行社会角色的学习

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心得体会

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心得体会 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这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螺旋上升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我在本学期的班主任工作中,做了有益的探索,现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浅谈如下。 一、树立主体教育管理观。 主体教育管理观是一种把受教育者培养成教育活动的主体和社会活动的主体的教育观,它在强调严格管理的同时,注重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注重发挥管理者、施教者的创造性,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内在的教育需要,把他们培养成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 树立主体教育管理观,一方面要求班级管理者克服“管理学生就是对学生进行管制和压服”的传统思想,推倒“我管”观念,教师要从“前台的操纵”转向“后台的推动”,把对学生的“管、盯、压”该为“教、扶、放”,把发挥学生主体性、能动性作为管理工作的根本。另一方面,由于过去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大部分学生习惯于依赖老师的指挥。班级管理者要善于唤醒学生主体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管理目标的制定与实施,参与管理效果的检查与评定工作,并形成习惯,感到自我教育的乐趣。总之,主体教育管

理观,要求我们必须把教师和学生进行角色重新定位,教师由教育的主导者、操作者转变为引导者、激励者、指导者和合作者,学生由被动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和能动实践者。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建立民主和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实施学生主体参与班级管理的必要条件之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需师生双方共同努力,但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首先,必须了解学生,不了解学生就提不出切合实际的教育目标。教师应当亲近学生,细心体察,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有的放矢,把教育落到实处。这正如古人所说的“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其次,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挖苦、讽刺、侮辱学生,用体罚或变相体罚的手段处罚学生,是无视学生人格的典型表现,也是教师本身素质低劣的反映。创设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信任每一位学生,尤其要以一颗真挚的爱心去对待那些后进生,学生在与老师和同学交往中体验到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亲情与友情,同时受到激励、鼓舞、感化、召唤和指导,就能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从而充分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最后,教师要对学生严格要求。即老师要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学业等方面提出建议和规范。一个对学生品行不闻不问、放任自流的老师,只是一个不负责任的老师,也可以说是教师的失职行为。所以,

班集体的教育功能包括哪些内容

班集体的教育功能包括哪些内容班集体是教师对其成员传授知识,发展智力、体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发展个性的主要场所,又是满足班集体成员交往、友谊、娱乐、学习成就、自尊和荣誉等精神需要的主要场所,还是感染、熏陶学生的主要环境。它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教育班集体成员,发挥教育的主体作用。教育功能是班集体的主要功能,它包括以下内容: 1.班集体自身是教育的强大力量 班集体是由具有明确的共同目标,具有一定的共同活动的准则,并且有一定的组织机构的班级成员构成的,它具有班主任,教师无法代替的作用。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了。”班集体一旦形成,它的主要方面就成为教育的主体,成为巨大的教育力量。这是因为,班集体是由学生自己组成的组织,他们是集体的主人,并在集体中学会管理自己,提高自我管理水平。班集体成员在评价他人与他人比较的过程中,学会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从而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的自我教育环境,犹如一个巨大的熔炉,它不仅能焕发出学生各种才能,使他们的精神面貌更加高尚纯洁,而且能溶化后进学生身上的许多缺点错误,唤起他们做人的尊严。

2.促进班集体成员全面而自由地发展 班集体中,每个学生的特点各不相同,共同的学生,生活、锻炼、活动,使他们逐渐认识到自己的个性,意识到他人的个性。班集体为其个性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机会和条件。多样化的学习科目早就了各学科的爱好者;课堂智力竞赛,创置了积极思考、动手操作的条件,使学生可以一显才智。体育活动与竞赛使体育尖子一展雄姿,大显身手;丰富的文娱活动,使有文艺才能的学生脱颖而出。显然,充分而自由地发展离不开班集体中相互激励、制约的这种动力作用。另外,班集体还能有助于形成班级成员的积极个性品质。每个学生的个性品质迥然不同,有的正直勇敢,有的懦怯脆弱,有的极富公益心,有的自私自利等等,通过班集体活动和完成集体委托的任务,可以改变学生的不良品质,养成积极的品质,可以说,班集体是锤炼并完善一个人性格的熔炉。 3培养集体主义的思想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的核心,是处理社会成员之间以及个人、集体、国家之间关系的根本原则和基本行为准则。只有在集体中,学生在共同的学习,生活、劳动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从爱集团进而爱国家,逐步懂得如何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二者之间的关系。在处理与他人的关系中,逐步懂得既要尊重

学生中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的研究方案

学生中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的研究方案
学生中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的研究方案
学生中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的研究方案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课 题组一、课题研究的论证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课题提出的背景 人类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世纪,在新世纪延伸我们共同 的憧憬与追求。21 世纪,中国教育必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肩负起时代的使命与 重任。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前实施基础教育的一项系统工程。 德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 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必须站在历史的角度,以战略的眼光来认识新时 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中央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 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又深刻阐述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 育工作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普遍存在 这样一种现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尤其是重点高中学生认知水平很高,有很强的 道德思维能力,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很少有道德行为。具体表现在: ⑴学生 掌握的道德知识和形成的道德信念以及与表现的道德行为不相一致;⑵学生在公 众场合与个人独处表现出的行为不相一致;⑶学生在学校和在家庭以及与在社会 中表现出的行为不相一致。我们分析认为原因有:⑴当前的学校德育教育基本停 留在封闭式、概念化的单向训练阶段,片面追求道德知识的掌握,忽视受教育者 的自身省悟和亲自实践。不能将道德知识的掌握有效地转化道德信念,道德信念 又不足以支持和指导道德行为。⑵当前的学校德育内容空泛,没有从当前的社会
1 / 15

如何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如何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请根据本班的类型特点(大班、小班、全纳班、新接班、寄宿班等),提交一篇自己的带班故事。 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班集体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一方沃土。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每一个同学都是这个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员。为了锻炼学生的能力,减轻班主任的工作压力,我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着重教育和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使每个学生做到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的目的。 下面我就简单谈谈自己在班级管理中的几点做法:首先,在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方面,可先制定班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让“班规”把班主任从繁重的班级事务中解放出来,使我们能够有更多的时间深入学生的心灵;让“班规”成为实现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手段,使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班主任该严厉的时候决不让步,确立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良好位置,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管理习惯。其次,让文明监督员树立为班级服务的思想。班主任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他人与班级的关系。学生的自我管理不只是自己管自己,而是要对自己、他人、集体全面负责。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班级中的一员,管理好班集体是每一位同学的职责。班长及文明监督员是班级管理的得力助手,学生在课间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如追逐、打闹、拿有小刀具等不文明行为,文明监督员要上前立即进行劝阻和没收,对于劝阻不听的要马上告诉老师。这样能够自觉地进行自我管理,课间学生能够做文明的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第三,开展班会自我管理教育。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对家长的依赖性很强。通过开展班会,向先生宣传“自己的事自己干”如,上好每一次早读,做好每一次早操,上好每一堂课,做好每一次值日,玩好每一次课间,让学生从认识上加深对自我管理的理解。班主任工作琐碎繁重,如果能有效管理班级无疑事半功倍,减轻许多劳累。而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就是一种很有效的管理方法。所以我们班主任应转变观念,淡化“管理者”意识,让更多的学生在集体中承担责任。这样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并从管理者的角色中学会管理他人,学会自我管理。

教育学教案第10章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第10章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学习目标】 1.正确认识班主任的角色定位和地位与作用,认识班主任的职责与任务,把握班主任的素质要求,了解提高自身素养的途径。 2.明确班级组织的概念和基本结构,正确认识班级组织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理解班级组织的功能。 3.明确班级建设与管理的目标、任务和主体,掌握班级建设与管理的要素与要求,了解班级建设与管理的策略。 第一节班主任 一、班主任概述 【班是学校的细胞,既是学校教导工作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 层集体 ...。只有把一个班的学生很好地组织起来进行教学和教育活动,才能使这个班的学生在德智美体等方面得到发展。只有把教育目的和教学计划很好地落实到每一个班,才能提高全校的教育质量。 靠谁来抓好班的工作呢?虽然一个班有好几位科任教师执教,但班上还有许多不属于科任教师职责范围内的事,如组织班的活动与培养班集体、进行课外与校外活动、团队活动、安排课余生活等,需要有专人来做。再说,班上几位科任教师在工作上要能互相配合、步调一致,也需有专人来协调。所以学校有必要给每个班委派一位班主任,由他负责来抓班的教导与管理工作。】 (一)班主任的含义 班主任是学校中的一种教育管理角色,不仅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也是发 展中的青少年儿童的精神关怀者。【班主任是班的教育者和组织者,是学校领导进 .................... 行教导工作的得力助手。他对一个班的学生工作全面负责,组织学生的活动,协调.................................... 各方面对学生的要求,对一个班集体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班主任的责任重大,工作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章节复习题:第十章

第十章班级管理练习题。 第一节 班级管理的意义 1、夸美纽斯的《____》对班级组织进行了论证,从而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 论基础。(大教学论) 2、19世纪初,英国学校中出现了"____",这对班级组织的发展产生了巨 大的推动作用。(导生制) 3、中国采用班级组织形式,最早的雏形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____。 (京师同文馆) 4、班级管理是________。(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 段措施,带领班级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 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 5、班级管理的功能:(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2)有助于 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6、____是一个复杂的小社会体系,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 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班级) 7、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____。(埃拉 斯莫斯) 第二节 班级管理的几种模式 1、班级管理的模式有:____、____、____、____。(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 2、班级____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常 规管理) 3、开展以____为核心的常规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班级 规章制度) 4、班级____是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 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平行管理) 5、班级平行管理的理论源于____的"平行影响"的教育思想。(马卡连柯) 6、班级平行管理要实施对班集体和个别学生____、____的管理。(双 管齐下、互相渗透) 7、班级____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 参与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民主管理) 8、班级民主管理的实质是在班级管理的全过程中,调动学生____的力量, 发挥每一个学生的____精神,使人人都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事务,让每个 学生都成为班级的____。(自我教育,主人翁,主人) 9、实施班级民主管理主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____;二是____。 (组织全体学生参加班级全程管理;建立班级民主管理制度) 10、班级____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 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进班 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目标管理) 11、目标管理是由美国管理学家____提出的,其理论的核心是将传统的他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培养自我教育能力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自我教育能力 南乐县第一实验小学仝迷真自我教育能力,就是人们常说的“自己教育自己”的能力。任何外部的教育影响,都要通过受教育者的内部的自我教育才能发挥作用。其实质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由教育的客体转化为教育的主体,由受动转化为能动的过程。只有受教育者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按照社会要求,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自我教育,才能使外在的道德要求内化为内在的道德品质。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教师要启发学生自我教育,让他们在活动中通过观察、思考、分辨是非、对错、美丑,从而选择正确的行为,达到自己说服自己、自己教育自己的目的。再一面结合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谈几点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方法。 一、在准备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 课前准备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受教育的过程,通过亲自参与准备,会学得更好、更投入,理解得更深刻。因此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思想实际,让学生课前编排小品、小快板、讲故事等。如学习《时间老人的礼物》《勇敢的孩子人人夸》等课,教师指导学生课前排练小品:学习《有责任心》《不贪小便宜》等课,课前可以让学生收集资料、排练小品、准备讲故事,课上为同学们表演。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培养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的能力。再如,学习《和好书交朋友》《保护珍贵动物》等课,

教师有目的地让学生收集课外资料。学生通过看书、看报纸、阅读课外读物、收集图片等活动吸取了课外读物中有益的知识,搜集了许多濒临灭绝的动物图片和资料。课上通过交流,激发了学生喜欢读课外书的热情和热爱、保护珍惜动物的情感。课后开展了“和好书交朋友书友会”和“小动物图片展”等活动,全体同学人人参与活动,在活动中自己教育自己,收到了良好效果。 二、在小组讨论中进行自我教育 小组讨论针对某个问题或行为,让持不同看法的学生各抒己见,展开讨论。其目的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明辨是非,知道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从而达到自己教育自己的目的。如,教师讲《同情还是取笑》一课时,通过课文讲解使学生懂得了当同学遇到困难或不幸时,应给予同情和帮助,知道对人应当尊重,取笑别人是对他人的不尊重,是不道德的。接着教师出示一道辨析题,引导学生讨论:校运动会上,李强赛跑是最后一名,当他回来时,王海伸出小拇指说:“看,我们班的‘第一名’回来了。“金林说:”别难过,好好练,下次再争取。”你同意谁的说法,为什么?同学们各抒己见,最后统一认识到:李强比赛跑了最后,心里很难过,王海不能再用难听的话讥笑他,这会打击李强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也不利于同学之间的团结。金林能理解同情李强,安慰他,使李强感到温暖,会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运动成绩,为班集体争光,金林做得对。通过辨析讨论,同学们提高了道德认识,在汇报、交流中自己说服自己,自己教育自己。同学们人人发表意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育学 学生集体与集体教育

第十章学生集体与集体教育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正确地理解学生集体的概念,懂得学生集体的组织培养过程,了解学生集体的基本组织形式,领会班主任与班集体的相互关系。 第一节学生集体概述 一、学生集体的概念 集体是群体发展的高级形式,任何组织起来的群体,只有符合一定的要求才能成为集体。集体是一个有意识地加以组织的群体,是具有共同规范、共同活动目的和共同活动组织的整体。 学生集体是社会地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作为特殊的群体,它表现出其他群体所没有的特点,如良好的集体主义精神、民主与集中的原则和制度、健康的人际交往关系、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组织运行方式等等。学生集体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其他集体组织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二)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 学校教育工作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所采取的一系列形式进行的。为了使教育工作取得效果,一个最重要的前提是建立学生集体和充分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集体具有以下的教育作用: 1.集体通过有机的组织对其成员施加教育影响。集体是一个有机的组织,学生可以在集体里学习如何处理个人与集体和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在集体活动中,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行为的内动力。此外,良好的集体不仅是教育学生的必要条件,它本身就具有巨大的教育力量,在良好的集体环境中,学生能自觉主动地按照外部教育的要求,提高自己原有的道德水平,自觉将社会道德意识转化为个体道德意识。 2.集体组织活动比教师个人对学生教育的范围大、内容丰富、方法多样灵活,学生易于接受。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会从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等多方面教育感染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学生间还会形成一种与社会要求一致的相互关系,在这种情况下,集体不是限制个人发展,而是实现着个人品质的多方面发展,因而成为教育的一个有效手段。 3.集体的教育影响是通过舆论实现的,集体舆论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良好的集体具有巨大的教育力量,舆论维护着集体的荣誉和团结,形成了巨大的教育力量,促使每个孩子努力争取进步,决心克服缺点错误。良好的集体舆沦,还可以对不良言行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使其消灭在萌芽状态。 4.在集体中,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使得人人都成为教育者。集体成员之间的友谊和力量,是老师个人力量根本不可比拟的。在集体中,每个人都是集体的教育对象,又都能教育

教育学第十章

第十章德育 第一节德育与现代德育观 一、德育的概念 德育即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 具体说来,它指的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教育者的个体需要及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主动的内化与外化,促进其养成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第一节德育与现代德育观 二、德育的功能 (一)德育对个体发展的功能 1. 制约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的方向 2. 满足个体自我完善的需要 3. 激发和调节个体的智能发展 4.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 (二)德育对教育的导向功能 (三)德育对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功能 1.为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培养合格公民 2.传播和倡导为社会稳定与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意识、观念和舆论 三、德育与公民教育、个性心理品质教育 (一)德育与公民教育 一般说来,对公民教育是从狭义上来理解的,指的是培育人们有效地参与国家和社会公共生活、培养明达公民的各种教育活动的综合体。 (二)德育与个性心理品质教育 1.单从培养人的个性品质而言,德育应是个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在个性发展中,德育具有定向、合理建构和心理保健作用。 四、德育价值的重现与几种现代德育观 (一)德育价值的重现 德育的价值得以重现的主要社会背景是: 1.现实的德育危机促成社会反思,要求“寻回”德育的价值。 2.对科技与工商业进步的认识的加深。 3.全球化和世界日趋多元化、多极化的要求。 4.终身教育观念的产生及其影响。 (二)现代社会应当确立的几种德育观念 1.德育实体观 2.德育双重价值观 3.德育主体观 4.全方位德育观

第二节德育的目标与内容 一、德育的概念 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在人的思想品德素质方面的质量和规格的总体要求,是预期的德育结果。 和其他教育目标一样,德育目标具有方向性、预见性、超前性等特点,可以对德育活动发挥导向、选择、协调、激励、评价的作用。 与智育目标、体育目标、美育目标等相比较,德育目标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社会性第二:层次性第三:参照性。 二、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 1、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 2、集体主义教育 3、劳动教育 4、民主、法制教育 5、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教育 6、社会公德教育 7、人生观与世界观教育 第三节德育过程及其组织 一、德育过程概述 (一)德育过程的概念 德育过程即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以形成受教育者一定的思想品德为目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参与、交往与互动的教育活动过程。 (二)德育过程的结构与矛盾 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为教育者所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现状之间的矛盾,这是德育过程中的基本矛盾。 (三)德育过程是促进个体思想品德社会化和社会思想道德个体化统一的过程 二、德育过程的组织 德遵循教育活动的基本原则,考虑到德育活动的特点,在组织德育过程、制订和实施德育方案时应当充分注意以下几点: (一)根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组织教育性的活动与交往; (二)激发受教育者的心理内部矛盾,发挥他们的道德主体性,促进教育与自我教育的有机结合; (三)增进各个层级、各个方面教育力量的联系与沟通,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保持教育影响的连贯性、一致性、长期性和长效性。 三、德育方法 通常,人们把教育者借以表达教育要求或意向、传授或呈现德育内容所依赖的工具、载体,诸如语言、榜样、情境、环境与氛围、纪律和规则、奖励和惩罚等归为德育手段,而将在德育过程中为了完成德育任务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方法,称为德育方法。 第三节德育过程及其组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