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基于GIS和RS的小江流域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分析

基于GIS和RS的小江流域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分析

基于GIS和RS的小江流域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分析
基于GIS和RS的小江流域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分析

基于GIS和RS的小江流域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分析

摘要:以小江流域不同时期遥感数据为基础,应用多种景观格局指数,对小江流域的景观格局效应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结果表明,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斑块形状都极不规则,而且还呈明显增大趋势;小江流域的景观类型多样性在研究期间呈递增趋势,但增幅不大,同时景观优势度指数则表现出递减趋势,表明该研究区中各景观类型所占比例的差异在不断减小,这从景观均匀度指数上也得到了验证。在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中,居民点与工矿用地的破碎度最大,草地的破碎化程度最低,这与居民点与工矿用地的分布比较分散有关。

关键词:景观格局;动态变化;遥感技术;小江流域

abstract:basedonremotesensingimagedatainxiaojiangbasin,thelandscapepatternchangeofxiaojiangbasinwithmanylandscapepatternindexes was analyzed.theresultsshowedthatthepatchshapeofdifferentland-usetypeswasveryirregular

andhadanobviousincreasingtrend.intheperiod,thelandsc

apediversityincreasedconstantlyandthedominanceindexdecreased,soitshowedthedifferenceoftheproportionofeachlandscapetypereduced,andthisresultwasverifiedbytheeq

ualityindex.inallland-usetypes,thefragmentationindexoftownandresidentlandwasth

elargest,andtheindexofgrasslandwasthelowest,anditwasrelatedwiththescattereddis

tributionoftownandresident

land.

keywords: landscapepattern;dynamicalchanges;remotesensingtechnique;xiaojiangbasin

景观生态学是以整个景观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景观中各自然组分异质性、相互作用及与生物活动尤其是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影响[1]。景观格局是景观异质性的具体体现,景观格局及其运动、变化发展是自然、生物和社会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景观斑块形状、

大小、数量和空间组合影响着生物物种分布、动物迁移、径流和侵蚀等生态过程和边缘效应[2]。因此,通过对某一区域景观格局研究,可以揭示该区域生态状况及其空间变异性等特征,为人类定向影响生态环境并使之向良性方向演化提供依据。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研究景观空间结构和动态变化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并在分析景观格局空间变化,确定斑块形状、大小、毗邻性和连接度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3]。以小江流域不同时期遥感数据为基础,应用景观生态学中的多种景观格局指数,对小江流域的景观格局效应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对于小江流域生态环境建设、经济发展规划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1研究区概况

小江流域位于云南省东北部,东经102°52′-103°22′,北纬25°32′-26°35′,小江发源于滇东北高原的寻甸县,自南而北流经寻甸县、昆明市东川区和会泽县注入金沙江,全长141.93km,流域面积3044.4km2。流域包括和涉及到的乡镇有21个,常住人口48.6万人,流动人口约2.0万人,人口平均密度164人/km2。随海拔升高,人口有明显减少趋势,人口主要集中在700~1800m高度带。

小江流域总体地势南高北低,两岸地形陡峭,地势高差巨大,最大高差达3649m;小江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垂直

分带明显,立体气候特征显著,由于受大气环流的影响,小江流域的降水主要集中在5~10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88%。小江流域地质构造复杂,地震活动频繁,是我国泥石流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2研究方法

2.1数据来源与处理

使用的遥感影像数据包括1974年mss数据,1987、1995和2005年landsattm影像数据。首先以1∶100000地形图为底图,对所有影像进行几何精校正,图像切割和增强处理;然后建立解译标志,在erdasimagine8.6环境下,进行人机交互式判读解译,解译结果经随机抽样验证,分类精度在80%以上。将所得数据在gis软件arcgis 9.0环境下进行编辑和修改,得到1974、1987、1995和2005年小江流域土地利用图。

2.2景观类型划分

景观分类是景观格局和功能研究的基础,景观分类必须首先明确景观单元等级,根据不同空间尺度或图形比例尺的要求来确定分类的基础单元;其次景观分类应体现出景观的空间分异与组合,同时还应反映出控制景观形成过程的主导因子。在景观格局研究中,常用一定级别的土地利用类型来表达景观中的嵌块体类型,景观空间格局就是土地利用空间格局[4]。因此,在此研究中使用土地利

用类型作为景观的斑块类型。根据土地利用类型划分标准,将研究区按土地一级类型划分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居民点与工矿用地和未利用地六类。

3景观指数特征分析

在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和应用中,学者们借鉴传统生物学和地理学统计方法发展了许多衡量景观特征指数和相应的数学计算方法。在斑块和景观级别上,有些指标是度量景观组分的,有些是度量景观空间格局的,景观组分和格局都能够独立和相互影响并作用于生态过程。研究在分析小江流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时,采用了目前国际上流行的景观空间格局分析软件包fragstats。fragstats可以计算60多种景观指标[5],根据研究特征,选取了具有代表性指标和景观指数进行计算分析。

3.1景观斑块特征指数

斑块是景观的基本单元,一个区域景观格局变化可以通过斑块的变化来实现。斑块及其他一些要素的数量、大小、类型、形状及在空间上的组合形式构成了景观空间结构。这里应用了斑块形状指数、斑块分形维数、斑块边界密度和平均斑块面积这4个指数来表征斑块在空间形态上的特征和变化规律(表1)。

根据表1中的公式分别计算了小江流域各时期的景观斑块特征指数(表2)。从斑块形状指数(lsi)来看,研究区内各景观类型的扩展度都远远大于1,说明斑块形状与圆形相差较大,形状极

不规则。并且在研究期间内,其空间扩展度都呈明显增加趋势,说明这些景观类型在形状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分形维数变化不明显。

边界密度最大的景观类型为居民点与工矿用地,表明其空间形状较复杂;其次为未利用地、耕地、水域和林地,最小的是草地,可能是由于草地面积最大造成的。同时可以看出,与1974年相比,各种景观类型在其他3个时期的边界密度都要大,说明这些景观类型的边界变得越来越复杂,斑块形状的复杂化程度呈增加趋势,但从后3个时期来看,边界密度变化并不明显,表明这些地类的斑块形状趋于稳定。

平均斑块面积最大的景观类型为草地,说明其破碎化程度最低;水域、林地、耕地居中;居民点与工矿用地和未利用地在景观中占有较小的面积比例,平均斑块面积也较小,显示出较高程度的破碎化。比较4个时期,除居民点与工矿用地外的各种景观类型后3个时期的平均斑块面积都比1974年要小,显示出景观的破碎化程度在增大,与边界密度的结果一致。

3.2景观类型多样性

景观多样性反映了景观的复杂程度,根据景观多样性的研究内容可将其分为3种类型,分别是斑块多样性、景观类型多样性和格局多样性。景观类型多样性是指景观类型的丰富和复杂程度,用不同景观类型(如农田、森林、草地等)数目多少及它们所占面积比例

表示,其生态意义主要表现为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同时也对径流、侵蚀等生态过程有重要影响[7]。选用景观类型多样性指数、景观优势度指数以及景观均匀度指数3个指标进行分析(表3)。

根据表3中公式分别计算了小江流域的景观类型多样性指数(shdi)、优势度指数(d)和均匀度指数(e)(表4)。从表4可以看出,小江流域的景观类型多样性指数在研究期间呈递增趋势,由1974年的1.1065增长到2005年的1.1378,增幅不大,但仍反映了景观类型多样性的提高;同时景观优势度指数在这期间则呈现出递减趋势,表明组成研究区各景观类型所占比例的差异在不断减小,即一种或者少数几种景观占优势的地位在下降;景观均匀度指数为0.6176~0.6350,且在不断增大,表明各类景观分布在趋于平衡化,其均匀程度处于中等水平。

3.3景观空间构型

景观作为一个整体而成为一个系统,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而其结构和功能在外界干扰和其本身自然演替作用下,呈现出动态特征。景观结构是指景观的组分构成及其空间分布形式。景观空间构型是景观结构在空间上的表现,同时由于景观是由具有异质性的不同元素组成的整体,则景观空间构型也即为景观元素在空间上的分布状态。选取了景观破碎化指数和景观分离度指数来表征景观空间构型(表5)。

利用表5中公式分别计算出的小江流域各时期景观要素的景观破碎化指数(fni)和景观分离度指数(ik)见表6。从表6可以看出,居民点与工矿用地的fni明显大于其他景观类型,且1974年的fni又高于其他3个时期,表明居民点与工矿用地的破碎化程度要远远高于其他类型,在图上呈分散状态,而随着时间推移,这种破碎化程度在降低;其次为耕地和未利用地,耕地的破碎化指数fni在4个时期变化不明显,未利用地则表现出破碎化程度增高的现象;破碎化指数fni较小的为林地、草地和水域,都处于0.01以下,而且在各个时期变化都不明显,表明这三类景观类型分布比较集中,而且在研究期间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小。

从景观分离度指数ik来看,表现出和破碎化指数fn相似趋势,居民点与工矿用地分离度指数明显高于其他景观类型,且随着时间推移指数不断下降,表明居民点与工矿用地在不断扩张,斑块之间的距离在逐渐缩小;其次为未利用地、水域和耕地,未利用地分离度指数表现出明显增高现象,水域分离度指数表现出先增高后降低,而耕地分离度指数则不断下降,这说明了在研究期间未利用地的斑块分布越来越分散,斑块间距离越来越大,水域的斑块分布先表现出越来越分散,而后则又相对集中,耕地斑块间距离则越来越小;分离度指数ik较小的为林地和草地,都处于1以下,林地除1974年分离度指数比较小为0.579外,其他3个时期为0.848~0.878,相差不大,而草地分离度指数为0.270~0.291,4

个时期相比虽有所增加,但幅度不大,因此林地和草地,尤其是草地的斑块分布比较集中。

4结论

小江流域因长期毁林开荒,生态环境极其恶劣。从景观斑块特征、景观类型多样性和景观空间构型方面分析了小江流域景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斑块形状都极不规则,而且复杂化程度还呈增加趋势,在6种土地利用类型中,居民点与工矿用地的边界密度最大,平均斑块面积最小,显示出较高程度的破碎化;小江流域的景观类型多样性在研究期间呈递增趋势,但增幅不大,同时景观优势度指数则表现出递减趋势,表明该研究区中各景观类型所占比例的差异在不断减小,这从景观均匀度指数上也得到了验证;另外,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中居民点与工矿用地的破碎化程度最高,草地的破碎化程度最低,这主要因为居民点与工矿用地的分布比较分散,而且面积很小。

参考文献:

[1]肖笃宁,苏文贵,贺红士.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和应用[j].生态学杂志,1988,7(6):43-48.

[2]任志远,张艳芳.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安全评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3]黄俊芳,王让会,师庆东.基于rs与gis的三工河流域生态景观格局分析[j].干旱区研究,2004,21(1):

33-37.

[4]廖凌松,黄杏元.基于arcinfo的开放式组件gis的开发探讨[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2,29(2):85-88.

[5]mcgarigalk,marksb.fragstats:spatialpatternanalysisprogramforquantifyinglandscapestructure.referencemanual[m].oregon:forestsciencedepartment,oregonstateuniversity,1994.

[6]常学礼,邬建国.科尔沁沙地景观格局特征分析[j].生态学报,1998,18(3):225-232.

[7]傅伯杰,陈利顶.景观多样性的类型及其生态意义[j].地理学报,1996,51(5):454-462.

[8]turnermg.spatialandtemporalanalysisoflandscapepatterns[j].landscapeecology,1990,4(1):21-30.

[9]陈利顶,傅伯杰.黄河三角洲地区人类活动对景观结构的影响分析——以山东省东营市为例[j].生态学报,1996,

16(4):337-344.

基于RS与GIS技术的土地利用现状专题分析[1]

基于RS与GIS技术的土地利用现状专题分析 卜晓翠1, 王志新1, 刘春霞2 (1.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54;2.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测绘与 地理科学学院,辽宁阜新,123000) 摘要:遥感数字制图的应用领域较广,其中数字分类专题制图是遥感制图的重要领域。 利用2002年烟台SPOT5遥感影像资料,运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制作了烟台市福山区土地利用现状专题图并进行了专题分析。 关键词:土地利用分类;现状分析;数据库 THE THEMATIC ANALYSIS OF CURRENT LAND USE BASED ON THE TECHNOLOGY OF RS AND GIS BU Xiao-cui, WANG Zhi-xin, LIU Chun-xia (1.College of Geology Engineering and Geomatics of Chang’an University, Xi’an 710054, China;2.School of Geomatics of 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Fuxin,123000,China) Abstract: The application field of the remote sensing map-making is quite wide, of which digital category thematic map-making is very important .This paper apply the technology of RS and GIS on the thematic analysis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and utilization in FuShan district of Yantai city , using remote sensing SPOT5 image materials of Yantai in 2002,meanwhile, it produces the thematic map of the area. Keywords: land use classification; analysis of current situation; database. 1 引言 为了准确地估算土地面积,分析土地利用结构,研究农业生产水平和潜力,土地利用调查与制图是一个重要的基础。众所周知,土地利用是一个变化较快自然因素,因此,利用周期性较快、现势性强的遥感图像开展土地利用制图具有许多优点:遥感资料的综合性因素有利于土地利用与类型的分析和划分;土地覆盖要素在图像都有明显的表征,选用最佳时相的图像可提取更多的地物类型,从而提高土地利用类型的制图精度;利用遥感资料能缩短野外土地利用调查研究和室内分析成图的周期,减少费用,尤其对难以考察地区的土地调查与制图具有更大的优越性。本文以ERDAS MAGINE8.5 与ARCVIEW GIS3.2为软件平台进行了图像处理,土地利用现状图斑矢量化,属性数据库的建立,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制作,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统计。通过分析揭示了烟台市福山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开发利用的对策与建议。 2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源 烟台市地处胶东半岛东部,位于北纬36゜15'8〞~38゜24'0〞、东经119゜32'7〞~121゜55'8〞,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地区之一。全市土地总面积约1.37KM2,属暖温带半 湿润季风气候,并具有明显的海洋性气候。全市地形为起伏和缓的波状丘陵,谷宽坡缓,中部高、南北低,中部山区一般在300-800M,面积约占全市总面积的36.6%,山区周围及延伸部分是海拔100-300M的丘陵区,面积约占39.7%;南北两侧是山前平原和海滨平原,面积约占20.8%。 本研究使用烟台市2002年7月分辨率为5米的SPOT5遥感影像图并选取福山区作为研

RS与GI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何琳琳

RS与GI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何琳琳 发表时间:2017-11-20T15:20:20.55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22期作者:何琳琳 [导读] 摘要:近些年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正在进行积极稳定的发展,这对国家现代胡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 黑龙江省时代国土资产评估咨询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哈尔滨 150090 摘要:近些年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正在进行积极稳定的发展,这对国家现代胡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土地资源管理是现阶段国家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加强与完善管理工作才能使我国的土地资源得到合理的分配与利用。RS与GIS技术是目前在土地资源管理中得到较好应用的技术手段,使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有较好的提高。本研究将对RS与GI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进行细致的分析与思考,这对进一步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RS技术;GIS技术;土地资源管理;应用 前言:RS与GI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的将我国土地资源分布状况进行全面掌握,进而有利于相关管理部门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以及利用。我国的土地资源较为丰富,但是人口数量也处于偏多的状态,所以想要使土地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与利用,就要重视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与进行。目前我国土地资源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有待机一步加强的问题,提高RS与GI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加强工作的质量与效率,这对我国未来的更好发展至关重要。 1.RS与GIS技术的发展概况 1.1RS与GIS技术的发展背景 在我国发展初期,国家经济水平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具有较大差距。经济发展状况滞后导致我国发展速度较慢,在国家进行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没有先进有效的技术手段加以支持,导致管理工作不够全面深入,所以出现了一系列土地资源浪费的现象,对我国积极的现代化建设十分不利。近些年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我国高新科技产业逐渐加强,RS与GIS技术的出现与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对我国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意义,使得土地资源管理工作水平迅速提升,保证国家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合理性。 1.2RS与GIS技术的发展现状 现阶段我国正在对RS与GI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进行进一步的加强与完善,使其能够发挥出更为有效稳定的作用,提高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RS技术就是指探测遥感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工作中利用RS技术能够达到不需要与探测目标接触就能得到有效数据的目的。RS技术利用电磁波以及热红外遥感,可以对不同区域的生物存在情况以及土地资源分配进行详细的了解,进一步利用相关的分析仪器对得到的重要土地资源数据进行分析,从而以图像等直观的形式呈现出来[1]。GIS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地理信息系统,其包括大量的地理数据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与处理能够对土地资源管理进行有效的帮助。GIS技术所包含的信息需要进行及时的更新,将有所变动的地理信息内容重新整理,从而不会影响相关工作的应用。计算机软件以及硬件是GIS技术空间数据的重要载体,通过利用计算机软件以及硬件的操作有效对相关数据进行采集与利用,达到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目的。 1.3重视RS与GI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应用的必要性 土地资源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工作是保证我们未来正常生活与活动的重要基础。我国想要提高土地资源管理工作水平,首先就要重视RS与GI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先进技术的支持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前提。RS与GIS技术在现阶段的发展中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我国相关科研部门应根据RS与GIS技术的原理进行积极的改进,从以往RS与GI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应用出现的问题入手,改机与完善RS与GIS技术,使其能够更好的适应土地资源管理工作,从而最大程度上发挥其重要作用。 2.RS与GI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2.1RS与GIS技术在土地规划中的作用 土地资源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工作内容就是土地规划,土地规划对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RS与GIS技术在土地规划中起到积极的作用,通过RS与GIS技术能够对需要进行土地规划的区域进行相关地形以及地势的勘测,同时还能及时有效获得相应地理信息,通过对这些重要的数据的整理与分析,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来进行准确的规划工作,保证土地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2]。土地规划的积极进行不仅能够有效避免出现土地浪费状况,还能通过土地资源创造出一定的经济价值,为我国经济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性作用。 2.2RS与GIS技术在土地整理中的作用 土地整理工作也是土地资源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土地整体就是对农业使用、林业实用以及建筑使用的土地资源进行必要的整体工作,定期进行土地整理工作对于恢复土地资源的活力至关重要。RS与GIS技术在土地整理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利用RS与GIS技术可以获得我国各地区土地资源的相关信息,通过对信息的处理可以得到各地区土地使用的情况,最终决定土地整理的具体工作内容。 2.3RS与GIS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中的作用 RS与GIS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中也起到重要的帮助作用,RS技术通过遥感来对没有得到利用的土地资源进行调查,获得相关的地理数据信息,然后将GIS技术中所包括的已经获得的地理数据信息调取,最终获得完整的调查结果,这对于我国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进行意义重大。 2.4RS与GIS技术在土地资源评价中的作用 土地资源评价是对我国土地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的重要前提,通过土地资源评价能够很好的确定土地资源的价值,从而引导各项土地资源利用工作的进行。RS与GIS技术将我国土地中包含的物质以及质量更重要信息进行全面准确的获取,通过获取的结果来进行客观的土地资源评价,这是我国现代化发展与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 2.5RS与GIS技术在土地动态监测中的作用 在使用土地资源的过程中,土地资源处于动态变化的状态,通过利用RS与GIS技术来对土地动态进行检测是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基础。RS与GIS技术能够对土地资源的状况进行了解与分析,从而获得重要的土地动态变化信息,进而达到土地资源管理的目的。 3.结语 在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的发展过程中,RS与GIS技术的应用对于提高土地资源管理水平至关重要,相信经过我国相关部门的不断努力,

景观生态学测试试题

景观生态学试题

————————————————————————————————作者:————————————————————————————————日期: 2

名词解释 景观: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美学价值。 生态学干扰:发生在一定地理位置,对生态系统结构造成直接损伤的、非连续性的物理事件。 斑块及斑块动态 斑块是在外貌上与周围环境或基质有所不同的一块非线形地表区域. 景观多样性 斑块性质的多样化, 景观异质性 斑块空间镶嵌的复杂性,或景观结构空间布局的非随机性和非均匀性。 景观结构 是不同层次水平或者相同层次水平景观生态系统在空间上的依次更替和组合,直观的显示景观生态系统纵向横向的镶嵌组合规律。包括景观的空间特征和非空间特征两部分内容。 尺度推绎 把某一尺度上所获得的信息和知识扩展到其他尺度上,或者通过在多尺度上的研究而探讨生态学结构和功能跨尺度特征的过程;简言之,尺度推绎即为跨尺度信息转换。 景观变化 也称景观动态。是指景观的结构和功能随时间而发生的变化。 景观指数 能够高度浓缩景观格局信息,反映其结构组成和空间配置某些方面特征的简单定量指标。 1.内缘比:指斑块内部与外侧边缘带的面积之比 2.景观格局:指某特定尺度上景观的空间结构特征,是大小和形状各异的景观要素在空间 上的排列形式,或景观要素的类型、数目以及空间分布与配置等。 3.景观异质性:指景观系统特征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不均匀性及复杂程度 4.复合种群:是由空间上彼此隔离,而在功能上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亚种群或局部种群组成的种群缀块系统。 5.生态流:观中的能量、养分和多数物种,都可以从一种景观要素迁移到另一种景观要素,表现为物质、能量、信息、物种等的流动过程。

景观动态变化word版

第三章景观动态变化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景观稳定性的概念和影响景观稳定性的要素,景观变化的驱动因子;掌握景观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了解景观变化的动态模拟。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景观稳定性的概念及相关问题;景观变化的驱动因子;景观变化的生态环境影响。难点景观变化的动态模拟。 从远古时期亚马逊河流域大片森林的焚烧到现代社会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从迅猛的洪水顷刻间淹没了农田到落荒地逐渐演变成与当地气候相适应的顶极群落,从大面积草原荒漠化到濒危物种的消亡,我们周围的景观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景观变化的结果不仅改变了人类的自然环境,而且影响着人类的社会制度、经济制度甚至文化思想。 谈到景观的变化,首先涉及到同景观变化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景观稳定性。 第一节景观稳定性 景观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绝对的稳定性是不存在的,景观稳定性只是相对于一定时段和空间的稳定性;景观有是由不同组分组成的,这些组分稳定性的不同影响着景观整体的稳定性;景观要素的空间组合也影响着景观的稳定性,不同的空间配置影响着景观功能的发挥,人们总试图寻找一种最优的景观格局,从中获益最大并保证景观的稳定与发展;事实上人类本身就是景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且是景观组分中最复杂,又最具活力的部分,同时,稳定性的最大威胁恰恰来自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因而人类同自然的有机结合是保证景观稳定性的决定因素。 一、景观稳定性的概念 1、景观参数的变化曲线 ?若不考虑时间尺度,景观参数随时间变化曲线的特点可以由3个独立参数来描述:?变化的总趋势(上升、下降和水平趋势); ?围绕总趋势的相对波动幅度(大范围和小范围); ?波动的韵律(规则和不规则)。 景观变化的12条变化曲线

RS与GI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RS与GI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7-07-14T10:04:49.68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8期作者:黄彬 [导读] 我国国土面积非常广阔,其内部土地涉及的种类也非常多,为了更加清楚的了解我国现有土地状态,制定有效管理政策,就需要对土地资源实施有效勘测,这样不仅仅能够清楚全面了解我国现存土地状态,对其实施有效土地资源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身份证号码:45010419701015xxxx 摘要:众所周知,我国国土面积非常广阔,其内部土地涉及的种类也非常多,为了更加清楚的了解我国现有土地状态,制定有效管理政策,就需要对土地资源实施有效勘测,这样不仅仅能够清楚全面了解我国现存土地状态,对其实施有效土地资源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对现在土地资源勘测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发现采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能够全面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的勘测,为土地资源的发展管理提供有效的物质基础。针对于此就需要对烟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资源管理上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土地资源管理 目前我国再对土地资源进行管理中采用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这两项技术手段的结合能够对我国显存的土地资源发展状态有一个全面了解。对于遥感技术来说能够全面打破传统提地勘测必须在现场进行实时勘测的限制,可以通过一系列微波检测器,对现存的土地资源进行实时勘测,而且采用遥感技术手段不单单能够减少土地管理需要的时间,对结果的准确性提升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资源管理过程中起到对目的土地自行进行深入了解的作用,运用这一系统能够有效保证土地资源管理自身信息的准确性。 1 RS和GIS的你发展 RS和GIS一体化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的共同趋势,特别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RS和GIS一体化技术已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技术手段。RS(Remote Sensing)即遥感技术,是指从远距离、高空乃至于外层空间的平台上,利用可见光、红外线、微波等探测仪器,通过摄影或扫描、信息感应、传输和处理,从而识别探测对象的性质和运动状态的现代化技术体系。它包括空间信息采集系统、地而接收和预处理系统、地而实况调查系统、信息分析应用系统。在我国,遥感技术的应用始于80年代,主要应用于测绘、林业、地质、海洋、环境的调查与监测。1998年以来,由于“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12年计划)”的启动,国土资源部已经在全国的66个重点城市开展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工作,遥感作为高新技术,拓展了新的应用领域。GIS(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又称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硬、软件设备支持下,实现地理空间数据输入、存储、管理、检查、处理和综合分析的技术系统。利用GIS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更新土地资源的图件和数据等基础资料,以便政府根据土地的动态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 2 在土地资源详查中的应用 在进行土地资源管理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对土地资源进行详细查明,这一过程的根本作用在于促使管理人员对土地现时信息有一个全面了解,从而促使土地资源得到更好的管理。在进行土地详查时,传统的技术手段不仅仅查询土地信息的速度比较慢,而且对其信息的准确性也不能全面掌握。这就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土地资源详查方法作出合理更新。目前在土地资源详查过程中采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能够有效提升土地资源详查的便利性,对其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也能充分反映。 对于采用这两种技术手段的操作步骤在于通过外业人员的实时勘察,将收集的土地资源信息进行有效加工处理,并在对信息进行勘查之后通过计算机模式进行表达。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采用遥感技术对地形的相应数据有一个清楚表述。之后还需要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对反应的相应信息进行准确性确定。需要注意的是进行勘测得出的土地信息资料还需要在计算机内部进行留存处理,为下一次进行同一地点的土地勘测能够有一定参考依据。 3 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对我国土地信息进行实时动态监测,不仅仅能够全面反映我国现存的土地变化模式,而且对制定合理的土地资源管理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采用遥感技术手段,能够有效获知我国土地的宏观信息,在这个过程中结合地理信息系统还能够从分表现出我国现存的土地信息变化趋势。另外进行土地动态勘测调查的过程还能够对全球土地变化有一个全面了解,这对我国土地资源管理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4 在农用土地评价中的应用 近年来,国外土地资源评价服务的范围越来越广泛,例如:为开发旅游资源的土地评价,为改良牧场的土地评价,为作物引种的土地适宜性评价,以及为城市规划的土地评价等。总之,土地评价的目的是为土地利用规划服务。在国内,农用土地综合评价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RS与GIS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利用这些先进技术手段对土地评价的研究取得了巨大成果。(1)利用RS和GIS技术确定土地类型图。利用RS和GIS技术快速生成的土地评价单元图,即土地类型图,不仅包含土地利用信息,还有土壤信息,既克服了土地利用类型在性质上的不均一性,又克服了土壤类型在地域边界上的不一致性,使评价结果更具客观性和综合性。(2)DEM在农用土地评价中的应用。利用GIS技术获取DEM,通过DEM获取土地的坡度、坡向等环境信息,使评价因子的选取更加完善,评价结果更准确。(3)利用对数据进行管理和归一化及对图形进行编辑生成。土地类型在PCARC/INFO中即为一个coverage,每一个评价单元为这个coverage的一个多边形。这个评价单元所具有的各种指标即作为这一多边形的属性,利用PCARC/INFO可以很方便地对其进行修改与更新.另外,由于很多图件没有坐标,利用PCARC/INFO可以将其纠正到统一的大地坐标,并利用ARCPLOT模块进行快速编辑和图形输出。 应用RS与GIS技术,改造传统的土地资源管理方式,是21世纪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应用RS与GIS集成技术建立实用的、高起点的土地资源信息系统,探索一套遥感图像快速处理的方法,定期监测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改造传统的土地资源调查、评价、规划、执法手段,为土地资源的规划、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翔实的基础资料;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对于解决土地管理部门的自动化管理,为“数字城市”或者“数字国土”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清楚看出在现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土地资源管理也受到我国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但是采用传统的土地资源管理在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也逐渐出现了一些弊端。针对于此就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土地资源管理中涉及的技术手段做出合理更新。在实践研究中清除发现采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结合的技术手段不仅仅能够提升对土地勘测的数据准确性,而且在土地资源管理的其他方面也有涉猎,这就需要对这两项技术手段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全面研究,从根本的角度上促使我国土地资源管理得到更好的发展。

1990~2000年昆明市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1990~2000年昆明市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利用昆明市1990年和2000年2期遥感影像解译数据,结合GIS和统计软件,对昆明市10年间景观格局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0~2000年昆明市各景观要素之间变化显著,景观要素面积增加的有建设用地、城镇居住用地、草地和旱地,增加最大的是城镇居住用地,增加了10.92 km2,比1990年增加了 5.5%;面积减少的有水田、林地和湿地;各景观要素之间相互转化,其主要特征: ①城区外水田、旱地等生产用地向城市居住用地和建设用地转移,其中水田在10年间向城镇居住用地转化了1 134.25hm2,占1990年水田的5.81%;②林地、旱地和草地之间相互转化,林地向草地转化的面积最大,为1 694.19hm2.对昆明市景观格局分析结果为,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居住用地景观破碎度减少,斑块形状趋于规则化;林地、草地和旱地景观破碎度增大、斑块形状复杂化;景观总体格局趋向于多样化、复杂化. Key words:landscape pattern change; landscape elements;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Kunming city 景观生态学是地理学与生态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它是以景观为对象,通过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和物种流在地球表层的交换,研究景观的空间结构、内部功能及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1].在景观生态学研究中,景观格局变化是整个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景观格局变化是指在自然和人为影响下引起的景观结构、功能的改变.研究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以及导致这些变化的因素等则成为景观生态学、环境规划和自然资源管理学等领域里的重要课题[2].随着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发展,国内学者与专家们采用“3S”技术结合景观指数软件Fragstats,在湿地景观、区域景观、城市景观、土地利用与保护等方面展开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3,9]. 1990前昆明市城市变化不大,城区面积较小,1990年开始昆明市建设进入加速阶段,经过10年城市化建设,至2000年昆明市由市区中心向城区周边迅速扩张,城区面积增大,城市景观空间分布格局也发生了较大变化.本研究运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研究昆明市1990~2000年城市化过程中景观时空演变和景观格局变化,旨在探讨昆明市城市化过程中的景观格局变化规律. 1 研究区概况 昆明市地处云南省中部偏北,北纬24°23′~26°22′,东经102°10′~103°40′,属于云贵高原中部,地势北高南低,海拔1 500~2 800 m,城区在滇池盆地北部,南濒滇池,三面环山.昆明市属低纬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4.5℃,最热月(7月)均温19.7℃,最冷月(1月)均温7.5℃,年温差12~13℃.全年降水量约1 031 mm,全年无霜期近年均在240 d以上.植被具有滇中高原的典型性,主要有常绿阔叶林、硬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林、暖性针叶林、温性针叶林、稀树灌草丛、灌丛、草甸、湖泊水生植被等[10].

六章:景观的动态变化

第五章景观动态变化

一、景观稳定性 (一)景观稳定性的概念 景观的稳定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种是从景观变化的趋势看景观的稳定性, 另一种是从景观对干扰的反应来认识景观的稳定性。 **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恒定性(constancy):指生态系统的物种数量、群落的生活型或环境的物理特征等参数不发生变化。这是一种绝对稳定的概念,在自然界几乎不存在。 持久性(persistence):指生态系统在一定边界范围内保持恒定或维持某一特定状态的历时长度。这是一种相对稳定概念,且根据研究对象不同,稳定水平也不同。 惯性(inertia):生态系统在风、火、病虫害以及食草动物数量剧增等扰动因子出现时保持恒定或持久的能力。

弹性(resilience):指生态系统缓冲干扰并保持在一定并阈界之内的能力。 恢复性(elasticity):与弹性同义。 抗性(resistance):描述系统在外界干扰后产生变化的大小,即衡量其对干扰的敏感性。 变异性(variability):描述系统在给予搅动后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大小。 变幅(amplitude):生态系统可被改变并能迅速恢复原来状态的程度。

抗性:是指系统在环境变化或潜在干扰下抗变化的能力;阻抗值可用系统偏离其初始轨迹的偏差量的倒数来量度。偏离较大就意味着抗性较低。 恢复性(或弹性):是指系统发生变化后恢复原来状态的能力。恢复性可用系统回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来度量。

景观稳定性特征类型图

(二)景观要素的稳定性 景观要素是由:气候、地貌、岩石和土壤、植被、水文构成的。

RS、GIS、GPS比较

RS、GIS、GPS比较 一.定义:RS实际上就是从空间俯视得到的照片,遥感图的形式呈现,因此凡是涉及到实时监测某地理事物的变化的一般可以认为是RS;GPS是测量高度、定位的,因此涉及测量和定位的字眼的都可以是GPS;GIS就是地理专业软件,它作用是决策,因此得出什么结论之类的就可以算GIS 二.交集对比:1、GPS 与GIS 的集成与应用利用GIS 中的电子地图和GPS 接收机的实时差分定位技术,可以组成GPS + GIS 的各种自动电子导航系统,用于交通指挥调度、公安侦破、车船自动驾驶、农田作业管理、渔船捕鱼等多方面。也可以利用GPS 的方法对GIS 进行实时更新。2、RS 与GIS 的集成与应用RS 是GIS 重要的数据源和数据更新的手段,而反过来,GIS 则是遥感中数据处理的辅助信息。两者集成可用于全球变化监测、农业收成面积监测和产量预估、空间数据自动更新等方面。3、GPS 与RS 的集成与应用在遥感平台上安装GPS 可以记录传感器在获取信息瞬间的空间位置数据,直接用于空三平差加密,可以大大减少野外控制测量的工作量。可在自动定时数据采集、环境监测、灾害预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4、3S技术集成与应用3S的整体集成应用更为广泛,例如在由GPS + GIS 组成自动导航系统中加入CCD摄像机组成移动式测绘系统可用于高速公路、铁路和各种线路的自动监测和管理,也可建立战时现场自动指挥系统。美国的巡航导弹和爱国者导弹上安装了3S集成系统,可以实现自动导航、自动跟踪、自动识别目标,以进行准确的拦截和打击。 三.应用对比:(一)对信息的处理上特别给学生强调的是RS 获得的主要是地物的图像信息,GPS 获得地物的具体位置信息;而GIS 则对以上信息及其它渠道的信息进行处理。(二)在应用的区别遥感主要应用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方面;地理信息系统主要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中有应用,其中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就包括对自然灾害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预测。那么在自然灾害方面的应用应怎样主要获取区别这两种技术呢,其中RS 主要获取图像信息,速度快、效率高、实时性强。而GIS 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以后才能进行监测以及预测等,所以相对而言过程较长、速度较慢、效率低一些,但准确度高。

文化与景观形成与变化

文化是景观形成与变化的一个重要因子,尤其是人文景观。景观与文化相互影响,文化塑造景观,景观反映文化。一种文体或文化类型将通过加强适应性确立自己在一特殊环境里的地位,它是作为最有效的利用那一环境的类型而生成的。 文化(Culture)的概念,众说纷纭,概括起来有两种:一为广义的文化;一为狭义的文化。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文化是人地关系的具体表现形态。地表系统是一个客观系统,它有明显的和确定的组成成分。一般认为,地表系统包括土壤圈、水圈、生物圈、社会圈的全部。地表系统中的这些组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任一组分的变化都依赖着和影响着其他组分的变化,这种协同作用使得它们之间建立起连锁网络结构,并形成一定的整体功能和效应,从而使地表系统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在地理学中,景观是指地球表面各种地理现象的综合体。由于地理现象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自然现象,另一类是人文现象,所以景观也分成两类,即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人文景观亦称文化景观。自然景观指完全未受直接的人类活动影响或受这种影响的程度很小的自然综合体。文化景观则是指居住在其土地上的人的集团,为满足某种需要,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有意识地在自然景观之上叠加了自己所创造的景观。由于不同的集团的人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其创造的文化景观也各有明显的特征。通过对某地的景观的仔细观察和研究,我们可以了解许多关于该文化集团过去活动的重要知识,这是因为文化景观比较形象地反映了人类最基本的要求:衣、食、住、行和娱乐。景观中除了一些形象、看得见的物体之外,还包括许多看不见的、但又非常有价值的东西。例如景观中往往包含着文化的起源、扩散和发展等方面许多有价值的证据。文化景观既有空间上的变化,也有时间上的变化。空间上的差异反映的是各集团景观塑造上的各自文化特点,时间上的判别则反映过去居住在该地区的文化集团的变迁和发展。 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地表景观被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所改变,形成自然和人文景观相互交融的综合景观。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展和深化,地理环境被人类发掘的程度日益提高,愈加呈现出人类文化的特点。自然的人文化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浅谈RS与GIS在土地规划和利用中的应用

浅谈RS与GIS在土地规划和利用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传统 农业用地的结构有了很大的变化。土地类型的转化和土地的各种数据的更新速度 之快,技术要求之高,对土地利用现状动态监测的科技含量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在土地规划和利用中也有了越来越广泛的用途。 关键词:土地规划;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专家系统 中图分类号:P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3-0067-01 1 RS与GIS 遥感技术是一种远距离、非接触的目标探测技术和方法。它通过对目标的探 测来获取目标的信息,然后对所获取的信息加工处理,从而实现目标的定位、定 性和定量的描述。遥感技术包括遥感器(也称传感器)技术,信息传输技术,信 息处理、提取和应用技术,目标信息特征的分析与测量技术等等。 因此,现代遥感技术是空间技术、应用光学技术、无线电电子技术、计算机 技术等结合的一门新技术。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是:提高遥感器的分辨率和综合 利用信息的能力,研制先进遥感器、信息传输和处理设备,实现遥感系统全天候 工作和实时获取信息以及增强遥感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地理信息系统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一是具有采集、管理、分析和输出多种 地理空间信息的能力。二是以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为目的,以地理模型方法为手段,具有空间分析、多要素综合分析和动态预测的能力。三是由计算机系统支持 进行空间地理数据管理,并由计算机程序模拟常规的或专门的地理分析方法,作 用于空间数据,从而产生有用信息,完成人类难以完成的任务。计算机系统的支 持是GIS的重要特征,它可使GIS快速、精确、综合地对复杂的地理信息进行空 间定位和动态分析。四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各 个领域,并正在走进人们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 的结合即是在遥感影像的基础上对地物进行判读、分类、提取信息,再通过地理 信息系统对之进行可视化的表达,对所研究的地区进行动态观测,使用户更容易、更直观地获取所需信息,使信息的管理层更加方便快速地管理与更新数据。 2 RS在土地规划与利用中的应用 遥感影像是土地规划与利用的主要数据来源。传统的地面调查需要耗费大量 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特别是在南方山区等条件困难的地区,进行野外实地调查 更是难度大、体力劳动强度大、成图周期长。而利用RS进行土地资源调查,可 大大减轻劳动强度,节省调查费用。加上近几年对地观测技术的迅速发展,我们 可以获得多时相、多平台、多分辨率的遥感数据,这就为准确研究小范围内土地 利用特征、空间结构变化提供了便利。 遥感影像与该区采样的数据信息结合能更全面更准确地表达地物的属性特征,这就为规划利用中对之进行判别和分类提供了便利。此外,遥感卫星的传感器不同,产生的遥感影像也不同。遥感影像有全色卫星遥感影像、多光谱遥感影像、 多波段的卫星遥感影像、多时相的卫星遥感影像、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等。我 们可以根据需要选取较合适的影像或者根据需要对影像进行不同效果的增强,如 对同一地区多时段的遥感影像的叠加融合,可以产生一个在原有的地物信息不变 的情况下获取包含更多有用信息的卫星影像。

GPS与GIS和RS技术

GPS与GIS和RS技术~3S集成应用综述 地理信息技术范畴的GIS(地理信息系统)、RS(遥感技术)和GPS三者集成应用,构成了整体的、实时的和动态的对地观测、分析和应用的运行系统,提高了GIS的应用效率。3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1个大脑2只眼睛”的框架,即RS和GPS向GIS提供或更新区域信息以及空间定位,GIS进行相应的空间分析,并从RS和G PS提供的浩如烟海的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进行综合集成,使之成为决策的科学依据。3S集成可形成4种模式:G PS+GIS、GPS+RS、GIS+RS、GPS+GIS+RS。 以下源引:GPS与GIS技术的综合应用 自从1994年GPS系统正式投入使用后,全球的G PS应用开始进入高潮。由于GPS提供的是经纬度格式的大地坐标,导航需要平面坐标及其在地图上的相对位置,这样以数字地图、GIS 和GPS为基础的计算机智能导航技术便应运而生。 智能导航系统是指安装在各种载体(如车辆、飞机、舰船)上,以计算机信息为基础,能自动接收和处理G PS信息,并显示载体在电子地图上的精确位置的技术系统。车载GPS导航系统和移动目标定位系统是智能导航系统的具体应用。 在G PS与GIS相结合应用的深入的同时,现代通信技术也正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嵌入式手持设备也迅速普及。目前,移动手持设备如移动电话和PDA已经有了非常广泛的使用。新技术的发展为G PS+GIS的应用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和需求。 首先,从公安、交通、电力、电信、石油、市政、林业、农业等行业的导航与监控应用中,又有了更进一步的应急处理系统,如在定位的同时,还需了解当前位置的周边地理情况、所需资源能否满足要求、设施设备的状态、当前位置到目标位置的最佳路径等,以便能更好、更快地进行应急处理,这样作为GPS移动目标表现载体的GIS系统不仅需要提供基本的GPS移动目标的地图化表现,还要提供更进一步的基于位置的分析功能,从而提供合理的决策支持依据。 其次,不同的GPS导航、监控以及应急处理系统,作为监控中心、监控分中心等其规模、业务范围、应用阶段的不同,对服务器的性能以及终端设备操作系统平台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相应的GIS系统也必须能够提供出满足Windows、Unix、Linux等多种系统应用的解决方案。 第三,在G PS导航、监控以及应急处理系统中,移动终端的载体又有许多不同的情况:行驶在大街上、在野外、在地下、在空中、在水上(水中);控制中心可能在室内,也可能在户

集成RS与GIS在土地利用分类方法的比较

集成RS与GIS在土地利用分类方法的比较 关键词:遥感、土地利用、GIS、内盖夫 摘要:在过去的几十年里, 以色列在土地利用方面发生了剧烈的改变。由以色列政府提供的土地利用图在对农业和城市用地分类方面比其他地方地图记录的更为详尽。它将之前过度放牧的地区重新绿化,变为人工灌溉和自然灌溉的耕地,并设置成自然保护区。而过去经常被用作大型军事训练场的地方,则变更成城乡居民点,或者将之视为闲置土地。同时,在内盖夫的北部地区,牧场仍然占很大比重,但其面积并没有明确定义。鉴于土地利用的不断变更以及在现有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上缺乏对牧场区域的认知,创建一个供规划者,科学家和决策者更好使用的土地利用现状信息数据库是十分有必要的。RS数据在创建和更新土地利用图方面,是非常有效的数据源,结合现有的卫星遥感数据以及以色列地理信息系统信息数据,创建出相对精确并具有当前时效性的内盖夫北部的土地利用图,这项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探索一种低成本的技术方式。比较利用遥感数据对土地利用进行分类的几种方式。此外,在GIS 数据框架内,土里利用辅助数据可以更新和提高RS分类精度。结果发现,使用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相结合的方法得到了比单一使用其中一种方法精度更高的产品。同时也发现,在更新这种产品时,辅助数据和GIS数据可以将数据精度提升10%,使得最终产品总精度达81%。因此,本文提出的相关技术手段在当前不同时段的遥感影像图中的应用,可以精确对土里利用变更数据库的创建。 引言 我们所观察到的地球表面生物物理覆盖情况叫做地表覆盖,它是由各种自然形成和人为建造所组成的地表覆盖模式。换而言之,土地利用是受经济,文化,政策,历史和土地使用权等因素影响的人类地表活动。遥感数据(例如:卫星和航空影像)通常被用于通过土地覆盖观测来定义土地利用情况(Brown, Pijanowski, & Duh,2000; Karl & Maurer, 2010)。最新的土地利用信息对于规划师、科学家、资源管理者和决策者都是至关重要的。 从遥感数据中提取土地利用信息的一种方法是通过可视化解译实现的,但可视化解译受限于单一波段或三色合成波段。土地利用片区的人工矢量化是极其繁琐并且具有强烈主观性的工作。(Bolstad, Gessler, & Lillesand, 1990)。因此,遥感自动分类更适用于大面积区域的土地利用图。当土地利用和地表覆盖模式在影像解译时表现明显时,自动解译就显得十分困难,因为自动分类技术并不拥有如同人脑般的超强识别能力(Hudak & Brockett, 2004)。当从遥感影像中自动分类复杂地形时,如何实现准确分类就成了一个难题(Manandhar, Odeh, &

地理景观的变化与发展

地理景观的变化与发展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理景观的变化与发展以及产生的原因、人类活动影响地理景观的变化与发展的利弊。 (2)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初步了解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充分发挥知识面广的同学的优势,促进共同进步。 (3)感受地理景观的变化与发展,激发热爱美好生活的热情,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观。 二、教学重点: 人地关系的和谐发展 三、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由汶川大地震灾前灾后的城市和乡村景观的变化来说明地理景观的变化,同时通过在中央的直接领导下武警官兵进行的灾后重建来说明地理景观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 2、七嘴八舌,交流信息: 问:地理景观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你们还能举出哪些实际例子?看板书内容,请回答哪些是自然景观方面的变化,哪些是人文景观方面的变化? 3、图片比较,探究原因 1)出示热带草原的干季和湿季两幅对比图片,提问:这两幅图片景观有何明显差异?小组讨论: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 2)出示酸雨危害前后的林地两幅对比图片,提问:这两幅图片景观有何明显差异?酸雨有何危害?你知道酸雨产生的原因吗? 3、摆出例子,简析利弊 教师讲述:人类活动对地理景观的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有的是正面的影响,有的是负面的影响。请阅读课本p6,回答:人类的哪些活动对地理景观的发展和变化是负面的? 4、运用实例,深化主题 教师出示黄土高原的绿化图片,简介绿化工程,说明人类也在不断的修正自

己的行为,使人类与地理环境和谐共存和协调发展,从而使地理景观更加靓丽,使我们的家园更加美好。 把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这个人类活动的主题抛出,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 5、结束新课:总结全课布置作业: 地理景观丰富多彩、存在地区差异,而且还在不断的发展与变化,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观察和思考,如:为什么这个地方的民居是窑洞而那个地方是竹楼?这个地方的人爱吃面食而那个地方的人爱吃米饭?为什么上海的城市发展如此迅速而非洲的某些地方却相当落后和贫困,而且发展相当缓慢? 6、探究作业: 1.火山岛或者珊瑚岛是怎样形成的?它们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自然) 2.上海世博会将会给上海带来哪些新景观,它们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人文)(选做一道题,下节课留10分钟进行交流。)关注学生课后知识的延伸,把地理学习贯穿于生活中。

RS与GI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RS与GI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众所周知,我国国土面积非常广阔,其内部土地涉及的种类也非常多,为了更加清楚的了解我国现有土地状态,制定有效管理政策,就需要对土地资源实施有效勘测,这样不仅仅能够清楚全面了解我国现存土地状态,对其实施有效土地资源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对现在土地资源勘测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发现采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能够全面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的勘测,为土地资源的发展管理提供有效的物质基础。针对于此就需要对烟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资源管理上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土地资源管理 目前我国再对土地资源进行管理中采用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这两项技术手段的结合能够对我国显存的土地资源发展状态有一个全面了解。对于遥感技术来说能够全面打破传统提地勘测必须在现场进行实时勘测的限制,可以通过一系列微波检测器,对现存的土地资源进行实时勘测,而且采用遥感技术手段不单单能够减少土地管理需要的时间,对结果的准确性提升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资源管理过程中起到对目的土地自行进行深入了解的作用,运用这一系统能够有效保证土地资源管理自身信息的准确性。

1 RS和GIS的你发展 RS和GIS一体化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的共同趋势,特别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RS和GIS一体化技术已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技术手段。RS(Remote Sensing)即遥感技术,是指从远距离、高空乃至于外层空间的平台上,利用可见光、红外线、微波等探测仪器,通过摄影或扫描、信息感应、传输和处理,从而识别探测对象的性质和运动状态的现代化技术体系。它包括空间信息采集系统、地而接收和预处理系统、地而实况调查系统、信息分析应用系统。在我国,遥感技术的应用始于80年代,主要应用于测绘、林业、地质、海洋、环境的调查与监测。1998年以来,由于“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12年计划)”的启动,国土资源部已经在全国的66个重点城市开展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工作,遥感作为高新技术,拓展了新的应用领域。GIS(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又称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硬、软件设备支持下,实现地理空间数据输入、存储、管理、检查、处理和综合分析的技术系统。利用GIS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更新土地资源的图件和数据等基础资料,以便政府根据土地的动态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 2 在土地资源详查中的应用 在进行土地资源管理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对土地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