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日本内阁二号人物:7月以前会增加财政刺激

日本内阁二号人物:7月以前会增加财政刺激

日本内阁二号人物:7月以前会增加财政刺激

其他地区

2013年04月27日11:01

文/ 若离

职位仅次于首相安倍晋三的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表示,在7月参议院议员选举以前,日本政府会再次增加开支促进经济增长,新一轮财政支出就要启动。

菅义伟称,始于4月1日的2013财年预算要5月15日批准,同时

国会已经通过一笔额外预算,但几乎还没有开始执行。我们希望尽快到位,形成让这种支出流入实体经济的环境。

菅义伟将安倍内阁的经济政策归纳为三支“箭”:更激进的货币政策、更多的政府支出和经济改革。

执政四个月来,安倍晋三政府增加财政开支逾10万亿日元,折合超过1000亿美元。

在安倍任命的行长黑田东彦领导下,日本央行本月4日推出每月购买7万亿日元资产的日本最大规模QE,通胀目标不达2%不停止,以激进的货币政策配合财政政策宽松。

安倍大宽松的四个月里,市场反应积极,美元对日元涨幅15%以上,美元兑日元现接近100这一四年来最高位。

日经225股指实现3月底站上13000点的目标,上涨50%。

菅义伟认为,第一支箭制造了“意料的效果”,摆脱了日元升值导致的通缩,如今要将注意力集中于实现第二支箭的收效上。

至于第三支箭,现在要得到收益还为时过早。它的目标是带来长期增长,迄今为止的里程碑事件是今年3月日本加入多边自由贸易协定“泛太平洋伙伴关系”(TPP)谈判。

菅义伟称,TPP相当重要,因为它可以带动日本结构改革。

去年12月17日,日本自民党赢得众议院60%以上的多数席位,这一压倒性胜利使党首安倍晋三时隔三年再次当选首相。

但在参议院,自民党和联合执政的公明党均未拥有过半数议席。

这意味着,即使一项议案得到执政党控制的众议院批准,也可能在参议院否决,因为那里的半壁江山掌握在在野党手中。

由于这样的“国会扭曲”,过去五年间,日本首相的平均任期只有一年。

因此,如果要保证政府的稳定和宽松政策的持续效力,避免“一年首相”的宿命,安倍晋三还必须赢得今年7月的参议院选战。

菅义伟认为,参议院选举的一个关键问题将是修宪。他预计约70%的日本国民都觉得现行宪法过时了。

发展战略-日本财政的发展与改革 精品

日本财政的发展与改革 1. 战前、战时的财政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政府实行地租改革(1873—1881年),增加了政府的收入,但是,由于大力推行殖产兴业政策,导致财政支出急速增加,使整个财政陷于支出大于收入的状态。明治10年(1877年)爆发了西南战争,政府为筹措军费而大量发行不兑现纸币,导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又造成对外贸易入超和金银外流,使近代日本经济首次面临危机。明治14 年(1881年)明治政府采取了“超紧缩、超均衡”的财政政策,取消不兑现纸币,发行兑换券,增加对烟酒等商品的征税,停止由国家经营工厂和矿山,大幅度削减财政支出。这是日本财政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正式的财政政策。其时任大藏大臣的是松方正义,因此,后人称该政策为“松方财政”。松方财政(1881—1885年)制止了通货膨胀,带来了通货的稳定,使对外收支变为顺差,并导致建立了近代的财政、金融体系(在1882年设立了日本银行),另一方面也造成了负面的影响,引起了深刻的通货紧缩,特别是农产品价格下跌,使卷入商品经济的小农遭到沉重的打击。 其后,政府又转向积极财政。经过中日甲午战争(1894年)和日俄战争(1904年),日本日益走上扩充军备的道路,岁出规模不断扩大,1897年中央政府的一般会计岁出超过2 亿日元,相当于1894、1895年的7000—8000万日元的约3 倍。因此,尽管有中日甲午战争后获得高达2亿3150两白银的战争赔款(约3 亿6400万日元,相当于1895年一般会计岁出额的4 倍多)支撑一时,终于不得不依靠发行大量国债和向外国借款来获取财源。而在扩充军备的同时,政府又大力充实产业设施,如建设钢铁厂、改建铁路、扩充电信电话设施、奖励海运造船、设立特殊银行、修建治水工程、普及教育等等,在此过程中,日本政府的作用不断扩大,加快了走向“大政府”的步伐。由于近代化落后,商品竞争力弱,20世纪初的日本经常受到外汇不足的困扰。然而,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契机,日本逐步扩大了出口市场,国际收支转为顺差,外汇储备有所增加。一战结束以后,日本复又陷入财源困难的境地。加之1923年发生了东京大地震,地震后的复兴需要导致财政支出进一步膨胀,结果,出现了大幅度的财政赤字。为了克服赤字,重建财政,政府采取了彻底的紧缩财政政策。但是,在世界经济大危机的背景下,1930年前后的日本经济日趋萧条,物价跌落,中小企业大量倒闭。1931年就任大藏大臣的高桥是清又转向积极财政,力图通过扩大财政支出来摆脱萧条,恢复经济景气。虽然高桥的积极财政政策促进了景气的恢复,但是国债余额急速膨胀,至1935年达到98亿日元,进入了所谓“国债百亿日元”时代。与此同时,军部为了扩充军备的需要,不断施加压力要求扩大财政支出,致使中央、地方合计的财政支出在

国外财政监督经验及启发

国外财政监督经验及启发 当前,世界各国都通过出台财政监督相关法律制度来保障和促动财政 监督活动正常运行。借鉴国际上的先进做法对于增强我国财政监督制 度建设,推动财政监督工作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外增强财政监督法制建设的做法和经验 (一)美国 美国是典型的立法型财政监督国家。在监督国家财政政策运行的过程中,立法机关———美国国会以制定法律以及法案的方式监督管理联 邦的财政活动。出于这个组织财政监督活动的根本原则,美国国会先 后通过了《监察官法》、《财政主官法》、《政府管理改革法》和 《单项否决权法》,赋予联邦以及各州监察官以极大的独立监察权, 为在全美实施有效的财政监督提供了政治保障和法律保障。特别是在1993年1月5日,第103次国会通过的《美国政府绩效与成果法》, 更是把项目绩效监督纳入美联邦预算制度中,新推行的绩效评价改革 使财政监督变得更有效率。 (二)法国 法国属于司法型财政监督国家,其议会只对财政活动实施宏观监督, 而司法部门则对财政监督实施具体监督。在法国,从属于司法部门的 特别监督法院负责对财政政策实施效果的事后监督。如今法国司法型 财政监督的特征也开始出现变化,新的《财政法组织法》于2001年8 月1日由总统颁布实施,这部新法的重点放在了增强议会对政府预算 的监控力度上。确立了立法、司法部门协同监督的新型财政监督机制。同时,法国本身也设立了很多方便议会在预算领域行使财政监督权力 的制度。例如,在上世纪80年代建立的“预算方针辩论”制度,作为 现如今法国预算审核的必须程序,这个制度对保障《预算法》的制订、实行全过程都能得到相对应的监控与考评起了关键性作用。 (三)日本

历任日本首相列表

历任日本首相列表 姓名就任离任政党备注 1 伊藤博文1885年12月22日1888年4月30日无 2 黑田清隆1888年4月30日1889年10月25日无 三条实美1889年10月25日1889年12月24日无时任内大臣,临 时担任首相职务 3 山县有朋1889年12月24日1891年5月6日无 4 松方正义1891年5月6日1892年8月8日无 5 伊藤博文1892年8月8日1896年8月31日无第2次 黑田清隆1896年8月31日1896年9月18日无时任枢密院议长, 临时代理首相职务 6 松方正义1896年9月18日1898年1月12日无第2次 7 伊藤博文1898年1月12日1898年6月30日无第3次 8 大隈重信1898年6月30日1898年11月8日宪政党 9 山县有朋1898年11月8日1900年10月19日无第2次 10 伊藤博文1900年10月19日1901年5月10日立宪政友会第4次 西园寺公望1901年5月10日1901年6月2日立宪政友会时任枢密院议长, 临时代理首相职务 11 桂太郎1901年6月2日1906年1月7日无 12 西园寺公望1906年1月7日1908年7月14日立宪政友会 13 桂太郎1908年7月14日1911年8月30日无第2次 14 西园寺公望1911年8月30日1912年12月21日立宪政友会第2次 15 桂太郎1912年12月21日1913年2月20日无第3次 16 山本权兵卫1913年2月20日1914年4月16日军人 17 大隈重信1914年4月16日1916年10月9日立宪国民党第2次 18 寺内正毅1916年10月9日1918年9月29日军人 19 原敬1918年9月29日1921年11月4日立宪政友会 内田康哉1921年11月4日1921年11月13日立宪政友会时任外务大臣, 临时代理首相职务 20 高桥是清1921年11月13日1922年6月12日立宪政友会 21 加藤友三郎1922年6月12日1923年8月24日军人 内田康哉1923年8月24日1923年9月2日军人时任外务大臣, 临时代理首相职务 22 山本权兵卫1923年9月2日1924年1月7日军人第2次 23 清浦奎吾1924年1月7日1924年6月11日立宪政友会 24 加藤高明1924年6月11日1926年1月28日宪政会 若槻礼次郎1926年1月28日1926年1月30日宪政会时任内务大臣, 临时代理首相职务

策论:明治维新时期的财政及产业发展

策论:明治维新时期的财政及产业发展 这个本来是一篇不太成熟的作品。后来翻阅史料感觉还需补足。但是现在是急需写策论好能进领内。所以就将就点。还望见谅。 目的:通过对日本财政改革的过程,以及因财政改革引发的延伸事件的记录,分析和描述,以说明以下问题。 1,通过对日本财政改革的记叙说明近代日本财政制度的建立过程,由于近代日本的工业化其背后是由一个近代化的财政制度所支持的。在考证近代日本的工业化进程的时候,有必要说明近代日本的财政制度和货币制度。 2,日本明治维新建立的不是所谓民主制度。相反在其执政期间极不尊重民意。而且有大量的侵犯私有财产的行为,和以权谋私,擅自敛财,贪污受贿的行为,这些行为给普通民众带来了严重的灾难,使其生活痛苦不堪,以致暴动不断。 (この文章は私の経済学の先生の愚かで小さいブタのために書く論文で、謹んでだから吾の師に敬意を申し上げます) 1,太政官札和首次通胀 明治维新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开始就伴随着一系列混乱,明治维新以前日本是幕藩体制,幕府作为诸藩的首领。因为地盘最大而最有实力。然而之前的幕藩财政已经到达情况十分严重的地步,首先是自古代的产生的四公六民征税制[1]难以维持,由于各藩都在增加军备以应付彼此间的争端[要花掉每年50%乃至更高的收入在人手,即武士的俸禄上],并且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术工作,[大炼钢铁,造炮造船造火车]。导致经费严重不足,因此不停压榨农民。[萨摩藩达到八公二民之多]导致农民大量破产。经过戊辰战争[2],维新军击败了幕军之后,虽然接受了幕府的地盘,但是幕府并不是一个中国式的中央政权,幕府只是一个藩国而已,只不过这个藩国实力最强。接管了幕府地盘的明治新政府实际上只能直接控制1/4

第三章财政法

第三章财政法 第三章金融法第一节概述金融概述 (1)概念:370页教材财政,也称为国家财政,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和满足公众需求而借助政治权力获取、使用和管理财富的活动的总称。包括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 整个社会经济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各种市场实体之间的经济活动,即私营经济;另一种是公共经济,即国家或政府之间以及它们与市场主体之间的经济活动。金融作为一个经济范畴,与私营经济相对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会财富的分配。金融作为一个历史范畴,并不总是存在的。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与国家的出现和发展密切相关。没有国家就没有金融,金融是伴随着一个国家的出现而来的。作为一种统治工具,一个国家不创造物质财富,但它消耗大量的物质财富来维持其统治。因此,有必要从社会中收集一部分财富,以便凭借其政治权力来使用。财政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财政的本质是在社会产品分配中形成的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没有金融,国家难以生存,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无法正常运转、生存和发展。金融是保障国家和人民安全的重要手段。在财政理论中,有社会共同需要理论(该理论认为,财政是为满足社会的共同需要而形成的一种社会集中分配关系,这是中国学者在XXXX时代编写西方财政著作时介绍的),国家分配理论(自XXXX时代以来,它一直是中国财政的主流观点,主张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活动和分配关系),以及公共财政理论(这一概念近年来频繁出现,在中国XXXX

时代中后期出现)1998年12月,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建立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构想,并提出了四项原则,基本确立了以公共财政为导向的财政改革思路。 (2)特征-金融作为一种公共经济,不同于私营经济中的公司金融和私人家庭计划1国民:财政的主体是国家,由国家的强制力保障,而财政活动是以国家法律为基础的。教科书第370页谈到了财政民族主义的两种含义。一是国家始终是财政收支分配活动的主体。另一个是国家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其他国家处于被动和从属地位。 2强制酬金:财政作为国家活动,由国家强制力支持要求对方无条件参与国家的财政活动,如税收、社会保险等。在金融公共经济中,它没有体现私营经济的平等、自愿和有偿 3非盈利性:金融的目的是实现公共需求,而非私人经济,后者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财政收支和管理活动的目的是向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和促进社会福利,而不是为了盈利。从人民手中拿走它,为人民所用,是金融的根本本质。 4可持续性:就持续时间而言,金融与国家或政府共存,并具有永久的连续性(3)函数 1收入分配函数:它是金融最原始、最基本的函数这一功能主要体现在分配关系的调整上,即财政可以调整国家、企业、居民等各种分配主体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 2资源配置功能:财政可以在各部门之间配置社会资源,而税收、预算支出、国债等财政手段是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

韩国历任总统的结局

韩国历任总统的结局 韩国自1948年8月建国以来,在60几年的历史中,共有10位政治家先后荣登总统宝座,分别为李承晚、尹普善、朴正熙、崔圭夏、全斗焕、卢泰愚、金泳三、金大中、卢武铉及李明博。但是,每任总统最终都以不愉快的黯然结局告别政坛,轻者曾被弹劾、遭政变,或流亡海外;重者则锒铛入狱,甚至遇刺身亡或跳崖自杀;在韩国历任总统中,很少有人能在政权末期或是卸任后平平安安过日子的,这是韩国特有的政权末期的现象。下面来历数韩国所有历任总统的政治生涯及结局。 李承晚:因恋栈而操纵总统竞选投票,引发全国范围的学生抗议,最终被迫下台。1965年7月19日,李承晚客死他乡(美国夏威夷)。 李承晚:号雩南,原名李承龙,1875年3月26日生,韩国首任、首届至第3届( 1948.08-1960.04 ) 总统。原籍汉城,到父亲那一代因家产荡尽移居平山郡陵内洞(今属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黄海北道)。其父李敬善是游手好闲的文人,整天研究家谱,他自称是朝鲜王朝皇族的后裔,五口之家的生活全靠其母金氏维持,十分贫寒。父亲常给他讲起祖先的事迹,向他灌输长大后出人头地的思想。李承晚生长的年代,是东西方列强蜂拥而至加深对朝鲜侵略的时期。腐败的朝廷中亲日派和亲俄派明争暗斗,人民生活困苦,救亡运动逐渐高涨。在这种风雨飘摇的时代,李承晚的父母仍希望他走封建的仕官之途。他从13岁起参加科举考试,直到20岁科举废止未能及第。 1896年,李承晚参加了“协成会”,为《协成会报》撰稿,《协成会报》因抨击朝廷的政策而被关闭后,他和其他成员又创办了《每日新闻》,李承晚仍参与撰稿;后来“协成会”并入徐载弼组织的“独立协会”,他就成了“独立协会”的骨干,他就为“独立协会”创办的《独立新闻》撰文,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在这期间,他曾一度担任政府谘询机构中枢院议员。1898年底,他和别的“独立协会”成员一起被捕,判徒刑七年,在狱中,李承晚编撰了韩国历史上第一部《韩英词典》。1898年因“有阴谋废除王位和推翻政府的嫌疑”被捕,并被判死刑;1899年减为终身监禁,在他坐牢时,美国传教士利用特殊身份常去看他,给他送圣经和书籍,李承晚感激备至,狱中成了虔诚的基督徒,以后政治上逐渐成为亲美派。李承晚在监狱里写成《独立精神》一书,1906年在美国出版,后来多次再版发行,这本书曾被李承晚的追随者吹捧为“民族的圣经”。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后,日本加紧推行吞并朝鲜的计划,1904年9月,李承晚特赦获释。11月,他经皇帝的侍从武官闵泳焕介绍,带着高宗的密信去美国,乞求美国帮助摆脱日本的威胁。1905年,日俄朴茨茅斯和会在美举行。李承晚作为夏威夷侨民代表向西奥多·罗斯福总统请愿。这些要求没有得到美国政府的理睬。事后,李承晚便留在美国,开始了长期的侨居生活。1905—1910年,李承晚上了乔治·华盛顿大学、哈佛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在普林斯顿大学,以论文《在美影响下的永久中立论》成为第一个在美国荣膺博士头衔的韩国人,博士的桂冠抬高了他的身价。他广泛结识美国各方面人士,同当时的普林斯顿大学校长即后来的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有较多的交往。 1910年,朝鲜沦为日本的殖民地。1912年李承晚曾短暂回国,以传教的名义鼓吹独立思想,被日本殖民当局驱逐出境,1912年再次去美国进行抗日独立活动,此后30年为朝鲜独立奔走呼号,但未得到国际上的支持。1914年在夏威夷主办《韩国太平洋》报。1917年在火奴鲁鲁建立基督教学校和独立军官学校。1918年12月,旅美朝侨代表会议准备委派李承晚等人参加巴黎和会,向列强呼吁朝鲜独立,美国拒发签证,未能去成。1919年2月16日,李承晚等人私自向美国总统威尔逊递交“委任统治请愿书”,乞求列强把朝鲜放在国际联盟的“保护”下,实行委任统治,遭到侨民们的强烈反对。同时1919年,朝鲜境内爆发了声势浩大的“3·1”反日运动。“3·1”运动失败后,韩国的民族主义者在中国上海

日本历届首相名单

日本历届首相名单 明治维新(1863.6--- )以后天皇的权利就削弱了很多,由首相代为行使其权利。 姓名就任离任政党备注 1 伊藤博文 1885年12月22日 1888年4月30日无 2 黑田清隆 1888年4月30日 1889年10月25日无 三条实美 1889年10月25日 1889年12月24日无时任内大臣,临时担任首相职务 3 山县有朋 1889年12月24日 1891年5月6日无 4 松方正义 1891年5月6日 1892年8月8日无 5 伊藤博文,第2次 1892年8月8日 1896年8月31日无 黑田清隆 1896年8月31日 1896年9月18日无时任枢密院议长,临时代理首相职务 6 松方正义,第2次 1896年9月18日 1898年1月12日无 7 伊藤博文,第3次 1898年1月12日 1898年6月30日无 8 大隈重信 1898年6月30日 1898年11月8日宪政党 9 山县有朋,第2次 1898年11月8日 1900年10月19日无 10 伊藤博文,第4次 1900年10月19日 1901年5月10日立宪政友会 西园寺公望 1901年5月10日 1901年6月2日立宪政友会时任枢密院议长,临时代理首相职务 11 桂太郎 1901年6月2日 1906年1月7日无 12 西园寺公望 1906年1月7日 1908年7月14日立宪政友会 13 桂太郎,第2次 1908年7月14日 1911年8月30日无 14 西园寺公望,第2次 1911年8月30日 1912年12月21日立宪政友会 15 桂太郎,第3次 1912年12月21日 1913年2月20日无

方案-日本和韩国的审计体制

日本和韩国的审计体制 '(一)沿革 日本近现代审计制度确立于明治维新时期。1869 年,日本 部设置了负责 检查 的监查司(后改称检查局) .此后,其审计体制经历了三次较大的变化:一是,1880 年,将原设在财政部的检查局更名为会计检查院,直属总理大臣,独立于财政部;二是,l889 年,将会计检查院直属天皇;三是,根据1947 年的会计检查院法,会计检查院独立,不再隶属天皇。该体制一直延续至今。 (二)会计检查院的法律地位 日本会计检查院法规定:“会计检查院对于内阁,具有独立的地位。”国务大臣对此进行说明时称:会计检查院不属于立法、司法、行政机关,具有特别的地位。 会计检查院的独立地位主要表现在:(1)人事权相对独立。会计检查院法规定,会计检查官的提名须经两院同意,由内阁任命,并须得到天皇的认证。会计检查官在任期内非因法定特殊事由不得免职。(2)规则制定权。会计检查院法规定,会计检查院在没有内阁政令依据的情况下,可以独立制定会计检查院规则,各部门必须遵守。会计检查院制定的规则包括会计检查院法施行规则、会计检查院审查规则、计算证明规则等。(3)根据1997 年新修订的会计检查院法第30 条的规定,国会可以要求会计检查院对特定事项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直接 国会。(4)财政法有专门条款对会计检查院的经费予以保障。但是,在 中,会计检查院的独立地位只是相对的,主要表现在:(1)会计检查院的财政决算会计检查报告要报首相,由首相提交国会。首相不能修改财政决算会计检查报告,但可就其中的一些事项向国会提出“辩明书”、作出说明。(2)会计检查院的检查官由首相提名。虽然要经过国会同意后首相才能任命会计检查官,但国会从未否决过首相提名的检查官人选。(3)会计检查院的工作人员实行公务员制,与其他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一样,按照公务员法规定的 录用、晋升等制度执行。 按照日本宪法和地方自治法的规定,日本实行地方自治。中央审计机关对地方审计机关无领导权,但可以与地方审计机关进行业务交流,对地方审计人员进行培训。 (三)会计检查职责和报告制度 根据日本宪法、会计检查院法的规定,会计检查院的主要职责是依据宪法对国家财政收支的决算进行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确认国家收支的决算;此外,也可以进行法律规定的会计检查,如依法对国家出资占50 %以上份额的企业进行会计检查,对国家出资占50 %以下份额的企业必要时也可以进行会计检查。会计检查有明确的要求,即财政收支的正确性、合规性、 性、效率性和有效性。 依据日本会计检查院法、财政法、会计法、国有财产法、物品 法等法律的规定,各被检查单位应当将有关财政预算执行的资料、会计计算证明资料、有关重要事项和例外处理事项、签订的重要 、发生的经济犯罪等事项报告会计检查院。在每一财政年度末,财务省汇总部门决算后编制国家财政决算并呈送首相,首相将财政决算报告交会计检查院审查。会计检查院审查后,将决算会计检查报告连同财政决算一并送首相,由其提交国会。国会参众两院对首相提交的决算会计检查报告进行审议,并作出决议。决算会计检查报告在送首相的同时还向新闻界公布,报告中与被检查单位有关的内容也送相应的各被检查单位,由其自行纠正。会计检查

应用文-浅析日本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对我国的启示

浅析日本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对我国的启示 '浅析日本中央与地方 关系对我国的启示 一、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 日本的财政体制分为中央和地方两级,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与国民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共事业,但是二者在税出和税入方面有着明显的分工。日本财政的特点是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中央占据主导地位,掌握大部分权利指导并监督地方政府,地方政府拥有独立 主体的地位和职权。中央与地方财政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事权和财权两方面:第一,事权的划分。事权的划分主要体现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负担建设对象的不同,地方政府需服务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方方面面,而中央政府只负责大的方面。明显地,地方政府需要做的 要比中央政府琐碎繁多,事权相对较大。第二,财权的划分。财权主要体现在 方面,中央政府主要征收国税,地方政府征收地方税,由于征收税源的不同结果导致日本的国税税收远远高于地方税收入,地方政府财权相对较小。虽然中央政府又以地方交付税等形式向地方进行了转移支付,弥补地方财源的同时又带来了诸多问题。 二、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问题 1、地方事权大财权小,严重影响地方的经济独立性。 由于地方政府自身税收有限,筹措区域开发资金发行大量地方债,在振兴地方经济的同时大量的地方债越滚越多,需要大量的资金填补,也成为了地方财政的沉重负担。即使有中央的拨款,但是仍无法弥补建设资金的需要以及庞大的地方债的空缺,致使地方财政赤字持续加剧。地方事权大财权小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地方的经济独立性。 2、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的负面效应。 中央主要以地方交付税和国库支出金的形式向地方进行转移支付,这虽然有利于平衡区域之间的经济 ,也强化了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控制,但是也给地方带来了许多负面现象。一是中央的转移支付削弱了地方政府为增加税收积极发展区域经济的积极性。中央的转移支付作为地方政府的后备,严重影响地方政府开发新的税源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区域经济的创新和发展效率。二是中央的转移支付养成了地方本文由 联盟 收集整理政府的惰性,一些地方政府仅依附于这部分资金,致使地方经济毫无生气。 三、日本中央与地方财政改革建议 我国的财政体制经历了三次改革之后,自1994年开始实行中央集权与分税制相结合的财政体制,但是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弊端。我国的财政税收主要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与地方共享税。近几年由于经济迅速发展也带来了税收收入的增加,尤其是2012年税收总额突破十万亿,从财政部2013年1月22日年发布的数据可以看到,2012年1至12月累计,我国公共财政收入117210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其中中央财政收入56133亿元,比上年增长94%;地方财政收入(本级)61077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在支出方面也是不断增加,中央财政支出64148亿元,其中,中央本级支出18765亿元,比上年增加2251亿元,增长136%;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45383亿元,比上年增加5462亿元,增长137%。地方财政用地方本级收入、中央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资金等安排的支出106947亿元,比上年增加14214亿元,增长153%。由此可见,我国的财政状况还是不错的,但是财政税收的规范性和可持续性还要加以考量。就此情况在对日本的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分析中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日本财政的发展与改革

日本财政的发展与改革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日本财政的发展与改革1. 战前、战时的财政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政府实行地租改革(1873—1881年),增加了政府的收入,但是,由于大力推行殖产兴业政策,导致财政支出急速增加,使整个财政陷于支出大于收入的状态。明治10年(1877年)爆发了西南战争,政府为筹措军费而大量发行不兑现纸币,导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又造成对外贸易入超和金银外流,使近代日本经济首次面临危机。明治 14 年(1881年)明治政府采取了“超紧缩、超均衡”的财政政策,取消不兑现纸币,发行兑换券,增加对烟酒等商品的征税,停止由国家经营工厂和矿山,大幅度削减财政支出。这是日本财政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正式的财政政策。其时任大藏大臣的是松方正义,因此,后人称该政策为“松方财政”。松方财政(1881—1885年)制止了通货膨胀,带来了通货的稳定,使对外收支变为顺差,并导致建立了近代的财政、金融体系(在1882年设立了日本银行),另一方面也造成了负面的影响,引起了深刻的通货紧缩,特别是农产品价格下跌,使卷入商品经济的小农遭到沉重的打击。 其后,政府又转向积极财政。经过中日甲午战争(1894年)和日俄战争(1904年),日本日益走上扩充军备的道路,岁出规模不断扩大,1897年中央政府的一般会计岁出超过2 亿日元,相当于1894、1895年的7000—8000万日元的约3 倍。因此,尽管有中日甲午战争后获得高达2亿3150两白银的战争赔款(约3 亿6400万日元,相当于1895年一般会计岁出额的4 倍多)支撑一时,终于不得不依靠发行大量国债和向外国借款来获取财源。而在扩充军备的同时,政府又大力充实产业设施,如建设钢铁厂、改建铁路、扩充电信电话设施、奖励海运造船、设立特殊银行、修建治水工程、普及教育等等,在此过程中,日本政府的作用不断扩大,加快了走向“大政府”的步伐。由于近代

2020年(财务知识)日本的经济外交政策

(财务知识)日本的经济外交政策

日本的经济外交政策 壹、经济外交政策的提出 1957年,日本政府发表了第壹份《外交蓝皮书》,明确提出包括“经济外交”的三项“重要课题”,从而揭开了战后日本“经济外交”的序幕。1958年通商产业省发表的《通商白皮书》命名为《经济合作的现状和问题》,其“前言”指出“经济合作的基点是立足于国际协调的精神,于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仍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向,为扩大输出市场和确保重要资源输入市场做贡献”,不仅强调对外经济合作和国内经济发展的关系,且认为“我国对外经济合作,以国内经济的发展、对东南亚赔偿问题的解决和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为背景,渐渐进入壹个新阶段”。因而能够将这2个文件视为日本政府开始积极推进经济外交的“宣言书”。ODA作为日本经济外交的主要方式、重要手段和组成部分,其形成、发展和演变和经济外交的发展过程密切关联,且呈现出阶段性变化的特点。 对于“经济外交”这壹概念,日本学者有表述方式和基本内容不尽相同的各种界定。有的认为:经济外交是“于对外政策方面,为实现国家的诸多经济利益,而由该国政府尽量动员本国资源来推行的对外关系的壹种方式”,突出了经济外交的动因、目的和行为主体。1也有认为:经济外交是“有关贸易、资本、金融、服务等各方面的市场开放,和随着经济摩擦而导致的进出口限制,以及经济制裁、经济援助等日本政府的各种政策”,强调了经济外交的内涵、外延和结构性的内容。2中国学者认为:对日本的经济外交有广义和狭义的俩种解读,只有从这俩个方面全面理解经济外交,才能更深刻地把握其不同时期的特点及演变的实质。于狭义上,经济外交“就是指以实现各种经济利益为目的,借助经济手段进行的外交活动。是相对于政治外交、军事外交而言的。”于广义上,经济外交“不仅被日本政府当作追求经济利益的手段,而且被用来弥补其政治、军事外交手段之欠缺,即被用以追求政治、安全上的目的,以至于使整个战后日本外交带上了经济外交的特征。”前者强调经济外交的

第一章 财政法概述习题

第一章财政法概述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古代的财政被称为“国计”,意思是什么? A.国家财赋的收支B.国家财赋的计算 C.国家财赋的计算和收支D.私人财产的计算和收支 2.英文中的财政一词即public finance,哪国学者将其译为财政,20世纪初传入中国? A.美国 B.日本 C.德国 D.法国 3.从部门法的角度来看,下列关于财政法的表述中,正确的是哪一个? A.财政法是调整财政法律关系的法律 B.财政法是调整财政关系的法律 C.财政法是调整财政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D.财政法是调整财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4.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的财政法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A.保障财政收入的征收和管理,而财政支出方面则仅仅停留在技术性层面,满足于统治阶级内部从上到下的管理和监督 B.提供公共服务 C.保障国家安全和国家职能的实现 D.调控经济运行 5.现代财政法的制度基础是什么? A.封建专制 B.民主宪政C.民主集中制 D.君主专制6.现代财政法的目标是什么? A.保障国家的财政收入 B.维护国家的基本财政利益 C.实现国家的财政政策与目标 D.增进全民福利,促进社会发展7.财政法的调整对象是什么? A.财政法律关系 B.财政行为 C.财政关系 D.财政法律行为8.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财政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A.对社会化大生产进行宏观调控 B.进行以国家为主体的、对包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在内的一切社会资源的分配 C.保障国家财政收入 D.实现统治阶级的利益 9.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下列哪一主体也被称为“第二财政”? A.政府 B.企业 C.银行 D.政党 10.下列关于财政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哪一个? A.财政关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必须通过国家筹集资金加以实现的社会关系 B.财政关系是一种具有准公共性、必须通过国家筹集资金加以实现的社会关系 C.财政关系是一种具有准公共性、必须通过国家或市场主体筹集资金加以实现的社会关系D.财政关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必须通过国家或市场主体筹集资金加以实现的社会关系11.判断财政关系内涵和外延的一条基本准则是什么? A.私人性 B.公共性 C.国家性 D.历史性12.在财政法所调整的财政收入关系、财政管理关系和财政支出关系三种社会关系中,哪一种社会关系的公共性处于基础地位? A.财政收入关系B.财政管理关系 C.财政支出关系D.均处于基础地位

日本财务对照表

财务--用语 日语中文———————————————— 売上総利益率毛利率 受取手形应收票据 売掛金应收账款赊销货款 哕炠Y金周转资金 売り上げ原価销售成本 裏書き背书、签注 売上高销售额 受取利息收领利息 営業権营业权 営業外費用营业外费用 営業外収益营业外收入 営業成績营业成绩 営業報告書营业报告 営業損益营业盈亏 海外投資国外投资 外国法人外国法人 外注加工費外购加工费 買掛金应付账款赊购钱 価格変動準備金价格变动资金 貸し倒れ呆帐、倒帐

貸し倒れ引当金倒帐资金 貸付金贷款 株式証券股票 株主股东 株主総会股东大会 株主配当金股息、股东股利仮払い金暂付款 関連業種有关产业 金利利息 期首期初 期末期终 繰延べ資産延期资产 偶発債務意外债务 経常収支比率经常收支率 経常利益经常利润 経営分析经营分析 計上记录、列入 権限の委譲授权 減価償却費折旧费 現金預金现金存款 固定負債固定负债 固定資産固定资产

財源财源 財務管理财务管理 資本金资本、资本金 支払い利息支付利息 収益力收益力 資金繰り资金周转 収支バランス收支平衡 資金効率资金周转效率 所得税所得税 借入金借款 支払手形应付票据、支付票据人員削減裁员 上場上市 自己資本比率自己资本比率 剰余金盈余 税引き前当期利益税前利润 前期繰り越し利益前期滚入盈余 前期損益前期损益 損益分岐点保本点 総資本利益率总资本利润率 総資本回転率总资本周转率 損益計算書损益表

増資增加资本 棚卸し資産盘存资产 貸借対照表借贷平衡表 担保抵押、担保 短期借入金短期借款 長期借入金长期借款 当期未処分利益本期未处理的利润投下資本投入资金 当期利益本期利润 特別損失特别损失 特別利益特别利润 特別償却特别折旧 内部留保内部保留金 評価損评估亏损 不良在庫不良库存 平均賃金平均工资 法人税法人税 法定準備金法定储备金 無形固定資産无形固定资产 メインバンク往来银行 持ち株制度持股制度 有形固定資産有形固定资产

日本、美国政府资产管理的基本情况及启示

内容摘要:本文对日本行政资产和美国联邦政府资产的资产分类、法律体系以及资产管理的管理原则、管理内容和管理机构、职能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并对我国政府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督体系;(2)实行分类管理;(3)在管理体制架构设计上,应遵循“集中管理、分散使用”的原则;(4)实行严格的预算管理,费用预算由政府资产的集中(综合)管理机构统一管理和分配;(5)做好基础工作。 关键词:政府资产管理日本美国 一、日本行政资产管理的基本情况 在日本,与我国政府资产相近(或对应)的概念是行政资产。行政资产指国家为行政目的而拥有的资产,即国家拥有的公共物产。 与其他国家政府资产管理体制比较,日本行政资产管理体制的最大特点是,行政资产管理纳入国有资产管理的大框架之下进行管理。因此,研究日本行政资产管理体系,首先要理解日本国有资产管理大体系。 (一)日本国有资产的概念、分类和管理 根据资产的所有者性质不同,日本把资产划分为私有资产、公有资产和国有资产。私有资产是指私人所有的资产;公有资产是指各地方政府(都道府县或市町村)所有的资产;国有资产是指国家所有的资产(日语称为国有财产)。 国有资产根据资产的用途可以分为两类:行政资产和普通资产(也称受益资产,是行政资产之外的国有资产)。行政资产进一步可以分为公用资产、公共资产、皇室资产和企业资产(参见表1)。 日本对国有资产实行分类管理,把国有资产管理分为综合管理、行政资产管理和普通资产管理及处理三类(日本《国有资产法》中规定:“管理”指资产的取得、维护、保管以及运用的行为;“处理”指资产所有权以及其他资产权失去的行为。)。综合管理包括国有资产管理事务的综合协调及相关制度的制定等。国有资产的综合管理和普通资产管理以及处理均由日本财务省的财务局负责。财务省是日本国有资产的主管部门。 表1 国有资产的分类以及种类 行政资产管理指政府办公楼、公务员宿舍等行政资产的管理事务。具体包括行政资产的取得、维护、保管和运用,以及在各省、厅之间资产管理权的变更等。行政资产原则上由使用单位(各省、厅)自行负责管理。 (二)日本行政资产管理的法律体系 日本行政资产管理采取法制化管理形式。其特点:一是日本行政资产管理是在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框架之中,没有关于行政资产管理的专门法律;二是关于行政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有三个层次(参见图1)。 图1 日本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 ●最高层次的法律:在进行行政资产管理时,主要以《国有资产法》(《国有资产法》制定于1948年,是日本国有资产管理最基本的法律,它是根据日本新宪法的规定,在大正十年

日本调研报告2014年

日本调研报告 2014年 1月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2014年元旦发表新年感言,声称夺回?强大日本?的战斗才刚开始。安倍就修宪呼吁说,在日本和平宪法制定将满68年的现在,应该朝着把握时代变化的修改方向,进一步深化国民讨论。这一讲话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质疑、抨击。 【继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提出?政治大国?诉求后,日本历任首相都在朝此目标努力,而安倍的行为无疑更加目的化、明确化、表象化,而且更注重日本在军事上的恢复】1月2日电,日本厚生劳动省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日本人口自然减少数(死亡人口数减去出生人口数)多达24.4万人,减幅之大创历史最高纪录。日本人口从2005年开始转为自然减少,2006年曾出现人口增长,2007年开始人口再次减少,2013年是连续第七年减少。【日本人口负增长率问题持续已久,女性不婚主义的认同率上升不失为原因之一】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1月31日在众院预算委员会上表示,历届自民党政府长期隐瞒有关美军核武器入境的密约是个错误。【这被认为是自民党籍的日本首相第一次在国会答辩中明确地就日美密约认错。这里也透露出安倍加强日美同盟的决心。】 2月 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2月20日在国会答辩时表示,对?河野谈话?的依据,也就是对慰安妇的证词需要从学术的角度进行进一步调查。21日,菅义伟再次明确表示,将以保守秘密为前提,对作为?河野谈话?依据的慰安妇证词重新进行验证。对于菅义伟的表态,日本国内有识之士纷纷表示批评,要求政府继承?河野谈话?。【日本现任政府仍旧对历史问题不明确表态】 日本政府2月23日已制定旨在取代?武器出口三原则?的武器出口管理新方针,删除了三原则明确规定的禁止向?国际争端当事国?出口武器的条款。 3月 3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国会突然表示,将继承向被日本侵略国家和殖民国家谢罪的?村山谈话?。他称:?我国曾给很多国家,特别是亚洲各国人民造成了巨大损害和痛苦。关于此认识,我将继承历代内阁的立场?。他还强调,?安倍内阁从未否定过日本侵略和殖民地历史。? 11日,日本政府举行国家安全保障会议,审议通过?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草案,以取代?武器出口三原则?。新的?三原则?将大幅放宽日本对外输出武器和军事技术。【通过该防卫装备转移条例目的在于打破过去对武器出口的限制,即可以出口武器到海外】 4月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与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7日在东京就两国的自由贸易协定达成基本一致。澳大利亚由此成为首个与日本达成贸易协定的农产品出口国。作为协定的一部分,日方同意大幅下调澳大利亚产牛肉的进口关税,澳方则同意取消对日本汽车的进口关税。 15日,日本外务省在其官网主页公布了有关钓鱼岛问题的宣传册,称?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说法?没有根据?。【日中双方就钓岛问题仍旧存在争议,双方所持的证据取证方式存在差异】 5月 5月3日是日本和平宪法实施67周年纪念日。数百名日本民众当天在日本首都东京举

日本会计 原价定义及核算

一、成本计算的目的 成本计算,各种不同的目的,主要目的是给予,如下。 (一)企业的出资者,债权人,经营者等,为过去的一定期间损益以及期末财政状态的财务报表显示必要的真实成本合计的事。 (二)价格计算所需要的成本提供资料的事。 (三)经营管理者对各阶层,成本管理的必要的成本提供资料的事。这里成本管理,成本的标准设定这指示,成本的实际发生额计算的记录,以此为标准相比,其差异的原因分析,这的相关资料的经营管理者报告,成本提高效率措施采取。 (四)的预算编制及预算统治而需要的成本提供资料的事。这里预算和预算期间企业各业务领域的具体计划的货币性表示,这综合编制预算的东西好,期间的企业的利润目标的要求,各业务领域的其他活动调整,企业整体的综合性管理的必要的用具。预算,业务执行関総合的期间,计划的预算组成的过程,例如产品组合的决定,零部件的?自制委托那个决定等个人选择的事项有关的决策,包括不用说,在。 (五)经营的基本计划设定之际,它需要的成本情报提供。这里基本计划,是经济的动态适应变化,经营的给付目的的产品,经营布局,生产设备等经营构造関基本的事项,经营意思决定,经营结构合理组成的事,随时可以举办的决定。 二、成本计算制度 这个基准成本计算,制度的成本计算。成本计算制度,财务报表的内容,成本管理,预算统治等不同的目的,重点不同的是,有相都应该被计算达到一定的秩序。花费的东西作为的成本计算制度,财务会计机构的反外中随时片断举行的成本的统计,技术计算不调查,而是财务会计机构和有机结合时期持续进行计算体系。成本计算制度,在这个意义上,成本会计无非。 成本计算制度中被计算成本的种类和这和财务会计机构的联系,不单一,但成本计算制度大体实际成本计算制度和标准成本计算制度和分类可以。 实际成本计算制度,产品的实际成本计算,以此为财务会计的主要帐面纳入,产品成本的计算和财务会计,以实际成本的有机结合的成本计算制度。成本管理上必要的情况下,实际成本计算制度中也需要的成本标准帐目组织框架外中设定,这和实际的差异,分析报告。 标准成本计算制度,产品标准成本计算,以此为财务会计的主要帐面纳入,产品成本的计算和财务会计标准成本,以有机结合的成本计算制度。标准成本计算制度,是必要的计算阶段实际成本计算,这和标准的差异,报告分析计算体系。 企业,按照这个标准,成本计算实施之际,上述的意思中的实际成本计算制度或者标准成本计算制度之一,该企业成本计算进行目的的重点,其他企业的个别的条件相应应适用于。 广义上的成本的计算,成本计算制度以外,经营的基本计划和预算编制中选择的事项决定需要特殊的成本,比如差额成本,机会成本,附加成本等,随时统计,技术调查也可以测量含有。但是需要特殊成本调查,制度的成本计算范围外属的东西,这是不包含基准。 三、成本的本质 成本计算制度中,成本,経営一定的供给,无论让把握了货物或者服务(以下这“财富”。)的消费,货币价值的体现。 (一)成本,经济价值的消费。经营活动,一定的货物生产销售为目的,为了创作出一定的财富,需要的货物即经济价值消费的过程。成本花费经营过程中的价值的消费的意思。 (二)成本,经营上产生了一定的供给被转嫁价值,其给付都让,把握。这里给付,经营创作出的货物好,那是经营的最终给付不仅,中间的给付也意味着。 (三)经营成本,目的相关的东西。经营的目的是一定的财富,生产销售的事有,经营过程,因此价值的消费和生成的过程。成本花费货物的生产、销售方面被消费的经济价值,经营目的不关价值的消费不包括。财务活动,

财政税收法笔记 (2)

第一章 财政法概论 第一节 财政法的经济学基础 一、财政的含义: (一)国家分配论:财政的基本经济学理论 是指国家为实现一定职能,作为主体无偿(强制)参与社会财富分配的过程。 (二)国家分配理论的发展(三个阶段) 1、对国家概念的发展: 步)最早称为阶级国家(存在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 (2 在这样的国家,财政分配归统治阶级) 公共国家(国家中无绝对阶级对立, 只有阶层划分) 。中国仍处于此过渡阶段。 2、参与财政分配主体的发展:开始国家为唯一主体,后增加了地方,共存在国 家和地方两个主体。 3、强制性和无强性的突破:最初国家财政收入均为强制和无偿的,后新型财政 行为的出现突破了强制性和无偿性。如彩票、国库券、国有企业的经营和管理。 二、西方公共财政理论:主要基于 2 个论点 (一)公共需求理论:财政源于需求,有什么样的需求就有什么样的财源,将需 求分为 4 种: 1、私人需求:对应的财政模式为家计财政 对应的经济模式为自然经济。2、 2、公共需求:最初以国家需求为代表,其所对应的财政模式为计划财政 对 应的经济模式为计划经济。 (计划经济为统收、统支、统一分配,主要为满足国 家利益) 3、公共需求和私人需求的结合:产生的为公共财政 对应的经济模式为市场 经济。 (特点是满足国家和个人需求,二者并重,这是对于西方而言,中国仍以 国家为重) 4、公共产品需求:经济学上的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特征(这种特点容易产生 搭便车行为, 即未在公共产品上投入但享受其带来的利益,因此导致私人不愿意 投入公共产品。这些公共产品都由国家通过财政投资建设) (二)市场失灵理论:失去对社会资源支配与控制的效力 正常市场经济运行应由市场机制通过自发机制自由调整,不需要政府干预,产生 的是自由经济的经济模式。 1、市场机制:由三种手段调整——价格(核心,具有滞后、盲目、自发性) 、供 求、竞争 三、财政职能及其演变 1、自然经济:财政称之为家计财政,财政所追求的目的主要为满足私人需求。 2、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公共财政。主要职能(1)配置职能:通过引导机制对社 会资源分配。 (2)分配职能:直接参与,体现在贫富均衡领域,如税收和社会保 障手段,目的是达到公平原则。 (3)稳定职能:通过财政的宏观调控以维持市场 经济整体稳定目的。 3、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计划财政。主要职能: (1)分配(通过计划手段,达到 绝对公平) (2)调节(通过直接干预的方式,调节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 (3)监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