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5年四年级下学案

2015年四年级下学案

2015年四年级下学案
2015年四年级下学案

绥德县第二小学“五步尝试教学”学案

绥德县第二小学“五步尝试教学”学案

)位,它的计数单

它的计数单位是

)位,它的计数单位是(

)。

)个十分之一,(

本节课,你认为自己最满意的一项是,在()内打√:自学()倾听()合作()展示()检测(

【探究二】 1.看一看,说一说。

中存在三角形;中存在平行四边形。

拉一拉,你能发现什么?

平行四边形,具有性;

,具有性。

课堂检测

在生活中应用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例子你能举一些吗?写一写。

淘气把一张长方形纸如右图折叠,猜一猜。

)淘气怎样剪一刀,会剪出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如果想剪出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可以怎样剪?

)类

这样分类是按分的(要发挥小组的智慧

)现在考一考你。

平行四边形具有()性,三角形具有(

)和三角形的()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利用

自学(

可以按来分。

2、2、6、4这三条边能围成三角形吗?如果使它能围成三角形只改变其中一条边的长度,那么这条边可能是多少厘米呢?(取整厘米)

3.思考:如果三角形的两条边的长分别是5厘米和8厘米,那么第三条边的

绥德县第二小学“五步尝试教学”学案

本节课,你认为自己最满意的一项是,

倾听(

绥德县第二小学“五步尝试教学”学案

一支果汁,每瓶售价1.2元,小明一下买了3瓶,一共需要多少钱?如果

瓶呢?

本节课,你认为自己最满意的一项是,在()内打√:自学()

倾听()合作()展示()检测()

绥德县第二小学“五步尝试教学”学案

.淘气的计算器上的小数点无法显示了,你能帮助他得到正确答案吗?

绥德县第二小学“五步、尝试教学”学案

绥德县第二小学“五步尝试教学”学案

、我会画图:妹妹 姚明( 笑笑( )

)=姚明身高 妹妹身高+( )=笑笑身高=妹妹身高 笑笑身高-( )=妹妹身高 )个茶杯的质量。个茶壶和原来同样数量的茶杯,天平还平衡吗? 1.什么时候相等?你能说出等量关系吗? 2.请你表示下列数量间的等量关系。、 下,小芳每分比小红多跳7下,她们都跳了厘米,大正方形的边长等于小正方形的周长,大正方形的周长、我发现:一只天鹅比两只鸭子( ),一只天鹅比三只鸭子( ),一只天鹅好等于()只鸭子和( )只鸡的质量。

教师点拨:相如一只天鹅好等于()只鸡的质量,这就是

探究二:观察水壶图片,回答问题。

探究一:你见过“天平”吗?如果天平保持平衡,说明了什么呢?

和一

必须具备两个要点,分别是

绥德县第二小学“五步尝试教学”学案

你能根据等式的规律求出这个方程

中的未知数y吗?

绥德县第二小学“五步尝试教学”学案

② 7x =35=35÷7=5

一、解方程

6x =156

绥德县第二小学“五步尝试教学”学案

绥德县第二小学“五步尝试教学”学案

绥德县第二小学“五步尝试教学”学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3课《三顾茅庐》预习导学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3课《三顾茅 庐》预习导学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23 三顾茅庐 一、作者与作品简介 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名本,字贯中,杭州人。罗贯中“有志图王者”,后来朱元璋这样的“真主”一统天下,其政治抱负落空,而致力于小说创作。有《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和《三遂平妖传》等。《三国志通俗演义》以宏大的结构描绘了三国时期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起自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描绘了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反映了动乱时代人民的痛苦和对清明政治、对仁君的向往,体现了鲜明的“拥刘反曹”倾向。它把历史和文学自然结合,富有浪漫色彩。二、合作预习 1.题目《三顾茅庐》中的“顾”的意思是。“茅庐”本意是指的是 。在中指的是居住的地方。 2.这篇课文选自《》。这个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另外还有三个人物,分别 九年级语文导学案 23课第2 页共 8 页 是:、、。 3.试着用一句话概括这篇

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第次去拜访的故事。 4.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拜谒谬举帝室之胄存恤社稷羽扇纶巾愧赧身披鹤氅箪食壶浆 5.根据意思写词语 ⑴对长者或宾客尊重而有礼貌。⑵形容湖水十分的清而透明。⑶ 形 容 环 境 稀 疏 敞 亮。 6.诸葛亮是从哪些方面来分析天下形势的? 课后检测 九年级语文导学案 23课第2 页共 8 页 1.《三顾茅庐》节选自《》,作者。 名,号,人,该小说以为主线来

展开情节,为古典小说的人物画廊贡献了众多鲜明的形象,它在人物塑造上的成就,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人物塑造的新发展。 2.读下面句子,想想可用什么成语来概括。 ①刘备三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②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③“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 3.依据课文内容,运用对偶知识,写出下面对联的下联。上联:司马徽再荐名士 下联: 4.《三国演义》中有很多含有数字的故事,如三让徐州、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等,你在阅读中积累了哪些呢?请写出三个。 5.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勤学可让人渐渐淬炼出无后之刃,有时会使迟钝的人茅塞顿开。.... 九年级语文导学案 23课第2 页共 8 页 B.刘备求贤若渴,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这一点值得我们今天的....领导干部学习。 C.他的一声大喝,如雷贯耳,使偷盗者惊恐地转过身来,瞅准时机,....越窗逃走。 D.当军队凯旋时,老百姓都箪食壶浆,热情地犒劳他

江苏省无锡地区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送东阳马生序》学案(无答案)苏教版

送东阳马生序 一、学习目标 1、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明确作者通过现身说法,以自己年轻时代的求学经历启 发马生,以达到劝学的目的。 2、理解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二、学习重点 理解本文作者执著的求学之志和殷殷劝勉之情。 三、自助内容 1、了解作者。 宋濂是明朝主要的开国文臣,明初文学家。他年少时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晋等。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元朝末年,元顺帝曾召他为翰林院编修,他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应召,修道著书。明初,征他作江南儒学提举,让他为太子讲经,修《元史》,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年老辞官。后因长孙宋慎犯罪,被流放到四川,途中病死。他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著有《宋学士集》。 2、了解本文的体裁特点。 本文是一篇赠序,是作者给同乡后辈马生的临别赠言。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 3、读通课文。(注意字音和停顿) 4、读懂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粗知文意。如有疑难,小组 自行解答。)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

)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 )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 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 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 ) 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 )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 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 )理,俯身倾耳以(「)请;或仁)遇其叱咄(),色愈( )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 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 肤皲裂()而不 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 )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 乃. ( )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 ) 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廩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 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3课《送东阳马生序》学案(1)(新版)苏教版

二十三、送东阳马生序(1) 【学习目标】 积累并掌握一些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培养古文自读能力。 【重点难点】 学习、积累文言实词。 【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叩.问( ) 叱咄..( ) 俟.其欣悦 ( ) 逾. 约 ( ) 负箧.曳屣. ( ) 皲.裂 ( ) 媵.人( ) 衾. ( ) 容臭. ( ) 皆被绮.绣( ) 烨.( ) 敝. 衣( ) 砚.冰坚( ) 朱缨.(. ). 2.了解本文的体裁特点。 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 【课堂助学】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二、介绍本文的体裁特点。 三、朗读全文,并疏通疑难字词的读音。 四、学生自由朗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五、复述课文,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 【课后作业】 1.本文的作者是( ),( )初文学家。本文是一篇( ) 文,节选自《 》。 2.解释加点的字词。 (1)手自笔.录( ) (2)不敢稍逾越.. ( ) 次数 35 家长 签字 教师评价

(3)既加冠 ..()(4)尝.趋百里外() (5)援.疑质理()(6)负箧.曳屣.() (7)緼袍 ..敝衣()(8)略无 ..慕艳意() 3.解释下列虚词的意义。 无致书以.观足肤皲裂而.不知。 计日以.还久而.乃 和 以.衾拥覆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以.中有足乐者门人弟子填其.室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走送之.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盖余之.勤且艰苦此。今诸生学于.太学 县官日有禀稍之.供 4.翻译下列句子。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后记: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家长 签字 教师 评价

小学数学导学案研究报告

小学数学“学案导学”小课题实践研究报告 ——小学数学“导学案”编制模式的研究 赵勤友 (安宁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云南昆明邮编:650300)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当前悄然兴起的以杜郎口中学为代表的对现行课堂教学的“变革”,构建高效课堂,引起了教育界的强力震撼,许多地区、学校纷纷揭竿而起,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实践和探索,安宁毫无例外也在其中。各校课堂教学的改革基本上都基于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合作学习)为手段进行的。部分学校在“导学案”的编制上由于缺乏理论支撑等原因,导致出现一些误区及问题,基于这样的问题,我们依据学生认知心理学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采用调查,行动研究方法,对小学数学“导学案”编制模式进行了研究,研究主要内容涉及小学数学“导学案”编制注意的问题及模式,研究的核心观点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小学数学“导学案”,激发学生强力的探究欲,促进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通过研究,探索出了小学数学“导学案”编制原则,策略、注意问题及学生喜欢的模式。1、小学数学“导学案”编制原则; 2、小学数学“导学案”编制模式。 【关键词】高效课堂导学案原则策略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学案”就是教师根据课标要求、学生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编写的供学生课外预习和课内自学用的书面的学习方案。“学案导学”是

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启发引领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我发现,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发展的有效途径。最终目的是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优化课堂模式。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科学、合理的“导学案”是先决条件,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抓手。要保证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够学会,学生必须有一条学习的主线,必须有一个“教辅”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而这个“教辅”不应该是知识的堆砌,不应该是“题海”,更不该使学生“增负”,而应是学生学习的主线,学法的阶梯,因此研究小学数学“导学案”编制模式具有研究的价值及现实意义。 根据不久前亲身到山东昌乐二中的考察学习,并对李炳婷所写的《高效课堂22条》学习,对目前中学课堂教学的改革有了一些了解,其中共有的一点就是以“导学案”、“课堂指南”等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抓手,成为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前提。通过上网查看,小学数学“导学案”也层出不穷,各地一些小学也对“导学案”的设计做了尝试,“导学案”样式也颇为较多,但目前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导学案”编织成“新教案”;“导学案”习题化;重“显性”轻“隐形”等问题,本课题的研究,将设想在小学数学“导学案”编制上探求一些编制的原则、策略,建构一定的模式,并逐步在实践中不断加以修改、补充和完善。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3课《古诗三首》知识点

1、乡村四月诗意 [宋]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作者介绍】 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温州乐清(今属浙江)人,南宋诗人,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并称“永嘉四灵”。其诗大多讲求技巧,诗风清苦。著有《西岩集》1卷, 【注释】 ①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光。川,平地。 ②子规——杜鹃鸟。 ③才——刚刚。. ④山原-----山坡原野 ⑤如——好像 ⑥了——料理完。 ⑦蚕桑--种桑养蚕 【译文】 山坡和田野到处都是绿色,平地上到处都是倒映着空中白云的水田。杜鹃鸟欢快地叫着,春雨绵绵如同烟雾一般。四月的乡村里很少有人空闲着,人们刚刚才忙完养蚕就又去忙插秧了。 【简析】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春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整首诗突出了乡村四月的劳动紧张、繁忙。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江南乡村初夏时节的风光景色的热爱与赞美,也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 2、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注释】 杂兴:有感而发、随事吟咏的诗。 耘田:去田地里给庄稼除草。 绩麻:即缉麻,把麻搓成线。 各当家:各自承担一定的家务劳动。 童孙:小孩子。 未解:不知道,不懂。 供:从事,做。 傍:靠近。 【译文】 白天出去田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 农家男女各自都忙着相应的家务劳动。小孩子不知道做耕田织布的活儿, 也忙着在靠近桑树的树阴的地方学习种瓜。 【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郡(郡治在今江苏吴县)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简析】 这首诗以朴实的语言,细微的描写,热情地赞颂了农民紧张、繁忙的劳动生活。前两句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敬重。后两句流露出了作者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的赞扬。 3、渔歌子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诗意】 西塞山前凌空飞翔的白鹭、鲜艳的桃花、清澈的河水及那肥美的鳜鱼......春色令人陶醉。戴着草帽,披着蓑衣在河边垂钓,即使刮起微风,下起细雨也不必回家。 【词义注释】 1.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2. 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一说在湖北省黄石市。 3. 白鹭:一种水鸟,头颈和腿都很长,羽毛白色。 4.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5. 箬笠:用竹叶、竹篾编的宽边帽子,常作雨具,又称斗笠。箬是一种竹子。

语文:上册第23课 绿色蝈蝈 导学案(有答案)

23、绿色蝈蝈 学习目标 1、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 2、能体味文中的美词佳句,并说出其作用。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学习过程 前置作业 课前诵读: 《绿色蝈蝈》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科学观察随笔。文章把绿色蝈蝈放在大自然的环境中介绍,介绍了它的外表特征、生活习性。 预习检测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1)篝.火()(2)wú桐()(3)shòu猎() (4)喧嚣.()(5)yīn哑()(6)静谧.() (7)cuàn夺()(8)螽.斯()(9)吮.吸() 2、根据下面的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 (1)指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吃掉。() (2)看起来或听起来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 (3)一点儿也不拖拉,干脆果断。() (4)形容非常地慌张,以致一点办法都没有。() 3、本文中运用了很多拟人的修辞手法,请找出两句并分析一下它们的作用。 (1)句子: 作用: (2)句子: 作用: 课堂探究 4、快速阅读课文,画出文中描写蝈蝈外表特征的句子。

5、文中除了介绍蝈蝈的外表特征外,还写了哪方面的内容? 6、你最喜欢文章中哪个段落?为什么? 7、你最喜欢哪些词语或句子?为什么? 8、请同学们灵活运用本文的写作特点(或语言生动,或运用拟人……等)说说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9、通过学习本文,你学习到了哪些写作方法?有什么感想? 当堂检测 (一)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 A、他正在津津有味 ....地读着一本新近出版的小说 B、遇到意外事情,要镇定,不要惊.慌失措 ...。 C、军军找到了一种很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确实起到了事半功倍 ....的效果。 D、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稍逊一筹 ....的歌手了。(二)课内阅读 (1)在6月份,我捉了不少雌雄的蝈蝈关在我的金属网罩里。…… (2)清晨,我在门前散步,突然旁边的梧桐树上落下了什么东西…… (3)我笼里的囚犯的食物找到了,我用蝉来喂养它们。…… (4)为了变换食物的花样,我还给蝈蝈吃很甜的水果:…… (5)不是在任何地方都能吃到沾糖的蝉肉的,…… (6)这一切都说明蝈蝈喜欢吃昆虫,…… 1、第(1)自然段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写的是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23课 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学案

第23课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讲学稿 【学习目标】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影响。 【学习重点】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学习难点】正确分析“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知识梳理】 1.郑和下西洋概况明初,____安定,_____雄厚。_____-_____年,明政府先后____次派_____下西洋。船队航行于________和________广大海域见,到达亚非______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郑和下西洋意义是____________上的壮举,比欧洲早了半个多世纪。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同___________的友好往来和_________,而且推动华侨移居南洋,促进了________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3.闭关锁国闭关并非完全断绝往来,而主要表现在对________进行严格的限制上。 4.闭关锁国影响清朝实行闭关政策有防御____________的一面,但同时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恶果,它限制了我国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发展,阻碍了__________的交流, ______________最终不能使扭转中外力量的对比,不能从根本上______________的侵略,进一步导致了闭塞、停滞、倒退,反而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 【合作探究】 材料一: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乾隆给英王的敕谕 材料二: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往日久,将又成一粤省之澳门矣。——《粤海关志》 请回答:(1)上述材料共同说明了清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 (2)这一政策实行期间,清政府惟一开放的对外通商口岸是哪里?代表清政府管理外国商人的机构是什么?(3)这一政策实行了多少年?对当时的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危害? (4)联系当前我国对外开放的现实,你认为这段历史给我们什么启示? 【课堂自测】1、郑和能够七下西洋的最根本的条件是﹙﹚ A、明朝国力雄厚 B、船队配有航海图和罗盘针 C 、明朝航海技术十分先进 D、郑和具有勇于开拓的精神 2、郑和下西洋的出发点与最远到达的地点分别是﹙﹚ A、福州印度半岛 B、刘家港印度洋上的波斯湾 C、福州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D、刘家港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3、整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不包括﹙﹚ A、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B、促进南洋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C、促进了明朝对外贸易的繁荣 D、加强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 4、下列对清朝闭关政策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禁止一切对外贸易 B、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C、、能够从根本上抵挡住西方殖民势力的入侵 D、最终扭转了中外力量的对比 5、马克思说:“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由此可见,清朝实 行闭关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A、清朝政府物资丰富 B、害怕人民的抗清斗 C、阻止西方殖民的入侵 D、维护清朝的统治 6、读“郑和下西洋航线图”回答: (1)从图中标出郑和下西洋的出发点和最远到达的地区。 (2)沿着郑和的船队远航路线,做一次畅游,看一看看一看能到达今天的那些国家?比一比谁到达的国家多。(3)郑和下西洋对当时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4)郑和下西洋后,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日益减少。到清代统治者对外交往长期实行什么政策? 11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3课《带上她的眼睛》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通用)

23.带上她的眼睛 【学习目标】 1.快速默读,概括课文内容。 2.找出文中的悬念和伏笔之处。 3.分析人物形象,感悟人性的伟大。 4.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相关链接】 1.走近作者 刘慈欣,1963年6月出生,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新生代科幻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于1999年发表科幻小说并以《带上她的眼睛》获科幻小说银河奖一等奖,至今发表中短篇科幻小说20余部。1999年至2020年,刘慈欣蝉联《科幻世界》杂志读者评奖的冠军,同时,他以《流浪地球》《中国太阳》《地球大炮》等连续获得中国科幻银河奖。 2.文体常识 科幻小说,是随着现代科技蓬勃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文学样式。它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人们通常把科学、幻想、小说作为它的三要素。 【自主学习】 1、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积累字词。 (1)给加点字注音。 点缀.( ) 迟钝.( ) 蔚.蓝( ) 闲暇.( ) 凸.现( ) 合拢.( ) 铁镍.( ) 拍摄.( ) 硅.酸盐( ) 心有灵犀.( )

(2)解释词语: 心有灵犀: 天涯海角: 不期而至: 3.速读课文,尝试复述故事梗概。 【合作探究】 1.本文标题《带上她的眼睛》中“眼睛”是真正的眼睛吗?这样立标题有什么作用? 2.文中写小姑娘“轻轻啜泣”“突然惊叫”“陶醉的”这些细节有何作用? 3.文章结尾“不管走到天涯海角,我离她都不会再远了”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4.仅仅出现两次的主任,对小说的作用如何?在结构上分析这一人物形象。

5.巧妙地运用悬念和伏笔,可以收到虽在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的效果。文中像这样的伏笔还有不少,它们究竟有什么作用呢? 【拓展提升】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的题 明天的寓言 蕾切尔·尔逊 从前,在美国中部有一个城镇,这里的一切生物看来与其周围环境生活得很和谐。这个城镇坐落在像棋盘般排列整齐的繁荣的农场中央,其周围是庄稼地,小山下果园成林。春天,繁花像白色的云朵点缀在绿色的原野上,秋天,透过松林的屏风,橡树、枫树和白桦闪射出火焰般的彩色光辉,狐狸在小山上叫着,小鹿静悄悄地穿过了笼罩着秋天晨雾的原野。 沿着小路生长的月桂树、荚蒾和赤杨树以及巨大的羊齿植物和野花在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都使旅行者感到目悦神怡。即使在冬天,道路两旁也是美丽的地方,那儿有无数小鸟飞来,在出露于雪层之上的浆果和干草的穗头上啄食。郊外事实上正以其鸟类的丰富多彩而驰名,当迁徙的候鸟在整个春天和秋天蜂拥而至的时候,人们都长途跋涉地来这里观看它们。另有些人来小溪边捕鱼,这些洁净又清凉的小溪从山中流出,形成了绿荫掩映的生活着鳟鱼的池塘。野外一直是这个样子,直到许多年前的有一天,第一批居民来到这儿建房舍、挖井筑仓,情况才发生了变化。

苏教版小学数学学案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5页例4及随后的“试一试”“练一练”,完成练习四第1~5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操作、讨论、交流、归纳的过程,理解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一些与表面积计算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 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初步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表面积计算方法的实际价值,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思维能力。 3. 使学生在探索和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昨天,老师要求同学们从家里找一个长方体纸盒带到学校来,都带来了吗?(带来了)请大家先拿出自己带来的长方体纸盒,用尺量一量,你带来的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把测量的数据记录在练习纸上,并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填空。 出示练习四第1题的填空部分。 学生测量数据并完成填空,组织交流。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同学们手中的纸盒,讨论一下,你打算从哪个方面来研究这些纸盒。 反馈:你认为可以从哪个方面来进一步地研究这些纸盒?(学生可能想到:把这些纸盒分分类;看做这些纸盒需要多少硬纸板;这些纸盒内能装多少物品……)揭题:同学们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认真地去研究和发现。今天我们选择其中的一个来研究,就选“做这些纸盒需要多少硬纸板”来研究吧。 [说明:让学生测量自己带来的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为后续探索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活动提供了具体材料,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展开自主的探索活动;让学生算一算长方体每个面的面积,为后面学生主动发现长方体表面积的简便算法做了必要的铺垫;讨论“你打算从哪些方面来研究长方体的纸盒”,为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提供了机会,也教给学生一些问题解决的方法;问题由学生自己提出,研究方向由学生自己确定,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自主探索 1.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谈话:确定了研究和探索的方向,下面要思考的问题就应该是用怎样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怎样计算做一个纸盒需要多少硬纸板呢?请同学们以自己带来的纸盒为例,按下面的要求开展研究活动。 出示活动要求: (1)独立思考,想办法求出做自己的这个纸盒需要多少硬纸板。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导学案(人教版)

23.《核舟记》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句式。 2.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学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和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3.学习掌握本文运用说明和描绘相结合的笔法,理解本文说明语言简洁、周密、生动的特点。 4、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培养民族自豪感。 【学习过程】 前置作业 1、自由阅读课文,达到熟练成诵的程度; 2、自学检测: (1)检查背诵课文2、3、4段: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器皿.( ) 罔.不( ) 贻.( ) 有奇. ( ) 黍.( ) 箬篷..( ) 糁.( ) 峨冠. ( ) 髯.( ) 髻.( ) 衣褶.( ) 诎. ( ) 楫.( ) 壬戌..( ) 虞.山( ) 篆.章( ) 矫. ( ) 课堂探究 1、阅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重点词汇,理解文句,把握文意。同时互相交流,共同完成对疑难词汇、语句的理解; (1)释词:

1.有奇巧.. 人 ( ) 2.罔不因势象形...... ( ) ( ) 3.尝贻.. 余核舟一 ( ) 4.盖.大苏泛. 赤壁云 ( ) ( ) 5.启窗而观. ( ) 6.高可.二黍许. ( ) ( ) 7.箬篷.. 覆之 ( ) 8.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 ) ( ) 9.石青糁之.. ( ) 10.中峨冠..而多髯. 者 ( ) ( ) 11.其两膝相比.. 者 ( ) 12.佛印绝类.. 弥勒 ( ) 13.矫首.. 昂视 ( ) 14.神情与苏、黄不属.. ( ) 15.珠可历历.. 数也 ( ) 16.居右者椎髻.. 仰面 ( ) 17.若听茶声然... ( ) 18.其人视端容寂.... ( ) ( ) 19.其船背稍夷. ( ) 20.钩画了了.. ,其色墨 ( ) 21.长曾.不盈寸.. ( ) ( ) 2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 )( ) (2)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2、诎右臂支船( ) 3、左手倚一衡木( ) 4、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 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3)、比较下列字在句中的含义 ①木:能以径寸之木( ) ②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 以至鸟兽、木石( ) 文曰“初平山人”( ) ③奇:明有奇巧人( ) ④有:明有奇巧人( ) 长约八分有奇( ) 长约八分有奇( )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学案第23课 刷子李

23*刷子李 【学习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能抓住重点句段反复朗读,体会文章是怎样表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的,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 重点:学习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难点:体会“刷子李”的技艺高超。 学时: 1学时 知识链接 《刷子李》选自著名作家冯骥才创作的同名小说集《俗世奇人》,全书由17个短篇小说连缀构成,各篇文字极精短,半文半白,作品的风格也接近古典传奇色彩,书中所讲之事,又多以清末民初天津卫市井生活为背景,每篇转讲一个传奇人物生平事迹,素材均收集于长期流传津门的民间传说,人物之奇特闻所未闻,故事之精妙叹为观止。全书包括《蓝眼》《酒婆》《死鸟》《苏七块》《认牙》《好嘴杨巴》《张大力》《小杨月楼义结李金鳌,《刷子李》《泥人张》《背头杨》《蔡二少爷》《青云楼主》《小达子》《大回》《刘道远活出殡》。 课前独学 独学任务:

1、我能请按阅读要求默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我知道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我知道“刷子李”是个什么样的人? 独学方法: 给课文的自然段标上序号;借助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不懂得词语要讨论一下,查一查。 独学检测: 1、读一读,写一写。 师傅、刷浆、包袱、透亮、清爽、搜索、威严、露馅、发怔、发傻、半信半疑 2、给括号前的字注音: 蘸()和()着琴音必得() 发怔()调()浆天衣无缝() 3、课文主要写的事, 赞扬了刷子李的特点。 独学一问: 课中导学 学习过程 一、教师导入: 二、独学展示 1、读一读:我能正确流利的读下列词语: “魔力、通融、刻薄、武断、熔岩、窘况、阔佬、撵跑、雅致、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必修三第22、23课学案

班级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组别______________ 必修三第22、23课学案 一高考大纲及考点分布 1、从时间(19世纪以来)、空间(欧美、苏联、亚非拉)、重要流派、代表作家等方面梳理世界近现代文学的发展脉络。要重点结合时代背景理解不同文学流派的特征,结合主要代表作品的内容认识其文学价值和影响。 2、围绕流派——画家——作品这一主要线索,梳理基础知识,并结合各美术流派产生的时代背景,理解各流派的特点,并注意与同时期的文学流派加以比较。关注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其艺术价值:注意对比各种流派的不同艺术表现手法及其艺术价值和与社会现实的关系等。 3、运用比较法、归纳法、图表法等方法,对19世纪上半叶、19世纪中叶、19世纪末20世纪初、20世纪四个历史时期的文学、美术、音乐出现的历史背景、流派、代表人物、代表作品进行概括和归纳,从整体上把握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的发展历程。 三重难点解析 1、17世纪到20世纪初的文学和艺术(美术、音乐)发展的三个阶段 ①17世纪至18世纪中期,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西欧工商业的发展,经济上的进步导致技术的进步;政治上大多数国家的资产阶级尚无力量推翻统治阶级,需要王权的庇护以发展自己,而国王要依靠资产阶级来削弱贵族势力,并推行重商主义扶持资产阶级,这种王权与资产阶级的妥协造成了文学艺术的封建色彩。欧洲文学艺术流行的是古典主义潮流,它崇尚理性和创作的规律性,追求完美和谐的形式。 ②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该时期西方主要国家的工业革命正在加紧进行,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也壮大起来;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时代的到来以及资本主义时期的结束。与政治和社会领域的激进运动相对应的是文学艺术领域的浪漫主义运动发展起来。 ③19世纪下半期至20世纪初,工业革命完成后,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和弊病逐渐暴露,真实反映现实生活,揭露批判社会黑暗的现实主义开始取代浪漫主义,成为资本主义社会文化的主流。 2、新古典主义美术和浪漫主义美术产生的时代背景有什么不同?它们的表现方式有什么重要差异? ①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法国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对古代希腊罗马英雄主义精神的追求,产生了新古典主义美术;拿破仑统治结束后,人们对启蒙思想宣传的理性王国越来越感到失望,开始寻找新的寄托。这种社会情绪反映在美术创作的领域,就是浪漫主义美术的出现。 ②新古典主义美术主张绘画要选择严峻的重大题材,在古代历史和现实重大事件中寻找创作题材;在表现形式上,强调理性,注重画面的严整和谐。浪漫主义画家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注重感情表现;注重画面整体的完整和统一,却不拘泥于局部和细节的过分描绘和刻画;特别强调色彩的作用,使画面丰富多彩,辉煌瑰丽。 四典题解析 例1、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某文学流派“以艺术的方式描摹了这一特定时代人的激荡、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其创作风格是()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C.古典主义D.理性主义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与材料解读能力。根据时间信息“18世纪末19世纪”和关键信息“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可以判断是浪漫主义文学,故选A项。注意B项应为19世纪中期。 例2、“提倡注重艺术家的主观性和自我表现……抒发对理想世界的追求,以瑰丽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塑造形象,表现激烈奔放的感情。总之,他们重感情轻理性,重色彩轻素描,不满现实,追求幻想。”下列与这一美术风格相近的文学作品是( ) A.《老人与海》B.《巴黎圣母院》C.《人间喜剧》D.《大卫·科波菲尔》 解析:根据“重感情轻理性,重色彩轻素描,不满现实,追求幻想”的描述分析,是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的特点。 B项是法国作家雨果的作品属于浪漫主义作品,它将美与丑融为一体,抨击阴险与邪恶,歌颂美好心灵。五课堂检测

小学数学导学案的设计11.9

小学数学导学案的设计 一、基本理念。 “以学定教,同案协作”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明确学生有效学习有赖于教师有效设计。“导学案”的设计,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关注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关注课堂师生共同成长的互动性。其核心是:根据学生的有效学习的需要,以及班级授课的特点,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基本教学策略是:“问题式导学,过程式学习”。在操作过程中强调“学的重心前移”、“教的重心前移”、“管理的重心前移”。教学中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潜移化”,使三维目标落到实处。 二、“导学案”设计的特点。 根据学习目标创设情景,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独立看书、自学、思考、探究,使学生通过课前自学对教材首先有一个初步了解,发现问题,完成第一次学习,然后在课堂上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分析问题,完成第二次学习。这种设计,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了条件和明确的学习任务,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时间有了保证,思考深度得到了加强。具有目标明、方法优、易操作、效果好、适用广的特点。 三、“导学案”设计的常规要求。 “导学案”不是简单的照搬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习要求和教材内容,而是以学生有效学习为教学设计的具体要求,设计的常规要求是: ①明确学习目标。 ②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③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指导。 ④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 ⑤注意“教学合一”和学生有效学习。 达到上述常规要求,“导学案”的设计要过好两关。一是学生关: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是教师设计教学的出发点,了解学生的学习意向,体察学生的学习情绪,诊断学生的学习障碍,从而确定有效的、切实可行的教学对策。二是教材观:吃透和挖掘教材的育人因素,立足学生全面发展,解决全面育人问题;吃透教材中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材施教,解决“差异教育”问题;吃透让学生参与知识发生、发展与应用全过程的脉络与布局,把握知识的停靠点,能力的生长点和思维的激发点,解决学生思考、参与、探索的问题。 四、“导学案”的基本环节及设计意图。 “导学案”注重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进行设计,体现在关注课堂学习的内外联系,关注不同

最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3课《三顾茅庐》预习导学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预习学案) 23 三顾茅庐 一、作者与作品简介 罗贯中(1330?~1440?)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名本,字贯中,杭州人。罗贯中“有志图王者”,后来朱元璋这样的“真主”一统天下,其政治抱负落空,而致力于小说创作。有《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和《三遂平妖传》等。《三国志通俗演义》以宏大的结构描绘了三国时期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起自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描绘了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反映了动乱时代人民的痛苦和对清明政治、对仁君的向往,体现了鲜明的“拥刘反曹”倾向。它把历史和文学自然结合,富有浪漫色彩。 二、合作预习 1.题目《三顾茅庐》中的“顾”的意思是。“茅庐”本意是指的是 。在本文中指的是居住的地方。 2.这篇课文选自《》。这个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另外还有三个人物,分别

是:、、。 3.试着用一句话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第次去拜访的故事。 4.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拜谒谬举帝室之胄 存恤社稷羽扇纶巾 愧赧身披鹤氅箪食壶浆 5.根据意思写词语 ⑴对长者或宾客尊重而有礼貌。 ⑵形容湖水十分的清而透明。 ⑶形容环境稀疏敞亮。 6.诸葛亮是从哪些方面来分析天下形势的? 课后检测

1.《三顾茅庐》节选自《》,作者,名,号,人,该小说以为主线来展开情节,为古典小说的人物画廊贡献了众多鲜明的形象,它在人物塑造上的成就,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人物塑造的新发展。 2.读下面句子,想想可用什么成语来概括。 3.依据课文内容,运用对偶知识,写出下面对联的下联。 上联:司马徽再荐名士 下联: 4.《三国演义》中有很多含有数字的故事,如三让徐州、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等,你在阅读中积累了哪些呢?请写出三个。 5.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勤学可让人渐渐淬炼出无后之刃,有时会使迟钝的人茅塞顿开 ....。

小学数学三年级导学案

1.2《经过时间的计算》自学导读单 一、温故知新 1.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有()、()、()。 2. 1时=()分 1分=()秒 120秒=()分 300秒=()分 180分=()时 2分30秒=()秒 3.读完一首古诗大约需要30()。你从家走到学校大约需要10()。 4.分针从5走到7,走了( )分,也就是()秒。 5.小明晚上6:00开始写作业,晚上6:30写完,他写作业用了多长时间? 。 二、新课先知 认真学习课本P5例(2),观察两幅图中的钟表。 小明离开家的时间是(),小明到校的时间是(),想一想:小明从家走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样知道的?把你的方法写下来: 方法一:分针从()走到(),一共走了()大格,是()分钟。方法二:因为都是7时多,列出算式解答。 三、自学检测 1.大张超市早上9:00开始营业。小明早上8:40到达超市门口,他还要等多长时间超市才开门? 2. 经过()分经过()分 7:00 7:20 8:10 8:50 经过()分经过()分 11:20 12:00 3:20 4:40

1.2《经过时间的计算》学案 一、分层训练 1. 经过()分大课间()分经过()分 ():( ) ():( ) ():( ) ():( ) 第二节上课第二节下课第三节上课第三节下课 2. 填一填 (1)40分比25分多()分,18分比35分少()分。 50分比1小时少()分,1小时比45分多()分。 (2)星期天上午,小明9:15去广场放风筝,9:50返回,他放风筝用了()分。 (3)每天晚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在晚上()开始,大约在()结束,约播放()分钟。 3.解决问题 (1)丽丽早上7:15开始吃早餐,7:30吃完。丽丽吃早餐用了多长时间? (2)一列火车本应8:35到站,现在要晚点12分钟,实际在什么时间到站? 二、拓展延伸 1. 3时50分+30分=()时()分 5时20分-30分=()时()分 1时45分+1时30分=()时()分 3时30分-2时50分=()分 2.某饭店营业时间是上午9:00——晚上10:00,这个饭店全天的营业多长时间?

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全册学案

1数一数及认识更大的数 项目内容 1.一百里面有()个十,一千里面有()个百。()个十是一百,()个一百是 一千。 2. 数一数,想一想,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分析与解答:我们学过的计算单位有个、十、百、千、万、十万,并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10个十万是(),10个一百万是(),10个一千万是()。综上所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 3. 通过预习,我知道了()、()和()等数学概念,还知道了每相邻两个计数 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 4. 求不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看它们之间隔几个计数单位,隔一个计数单 位的进率是(),隔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是()。 5. 每()个计数单位为一级。数级可分为()、()、()…… 6. 从个位起,第()位是百万位,第()位是亿位,万位的右边一位是()位,左 边一位是()位。 7.十万十万地数,六十万、()、()、()、()。 温馨提示学具准备:自制多级数位顺序表、多位数计数器。知识准备:万以内的数的认识及相关知识。

参考答案 1. 10 10 10 10 2. 一百万一千万一亿10 3. 数位数级计数单位10 4. 100 1000 5. 4 个级万级亿级 6. 七九千十万 7.七十万八十万九十万一百万 2人口普查 项目内容 1.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叫作(),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个数位是 一级,即()级、()级、()级…… 2. 参看教材第6页的情境图,你能写出澳门、台湾、广东的人口数吗? 分析与解答:先写数位顺序表,并从低到高每四位分一级,在数位顺序表中写数,从高位写起,哪一位上没有单位写0占位。如:五十五万二千三百,分别在十万位、万位上写(),在千位上写(),百位上写(),其他数位上写()。同理可写出台湾和广东的人口数。 3. 通过预习,我知道了万以上数的读法和写法:写数时,从()位写起,哪个数位上有 几个计数单位,就在该数位上写几,哪个数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占位。 4. 读亿级、万级时,先按照()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万”字或“亿”字。 读大数时,每级末尾的()不读,每级中间数位有一个或连续两个0,都只读()个“零”。 5. 读一读,写一写。 50100800读作:() 8040003000读作:() 九百七十亿写作:() 九十五亿零四万写作:() 温馨提示学具准备:计数器、数位顺序表。 知识准备:大数的认识、计数单位的灵活运用。

小学数学导学案模板

学校班级 认识平行 学习容:第七册P39-P41例题、“试一试”及“想想做做”学习目标: 1、…… 2、……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过程: 一、独立尝试 1、复习 …… 2、预习 …… 3、质疑 你有什么问题?与同学交流交流。 二、合作交流 1、在小组交流以下问题: (1) …… (2)

…… 2、师生共同交流,反馈。 3、练习 (1) …… (2) …… 4、 …… 5、自学第40页,用三角尺和直尺画一组平行线。 6、师生交流画法。 7、完成第40页“试一试”。 思考:可以画多少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三、巩固提升 1、完成第41页“想想做做”第3题。 说说各个图形中各有几组互相平行的线段,并填空。 长方形()组梯形()组 平行四边形()组正六边形()组 2、完成第41页“想想做做”第4题。 (1)小组互相指导、帮助。

(2)师生交流过直线外一点怎样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3)思考:可以画多少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3、完成第41页“想想做做”第5题。 (1)交流有几组互相平行的线段? (2)思考交流:平移后,对应的线段都互相平行?你会验证吗? 四、回顾反思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惑? 五、课后作业 “导学案”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对学生使用“学案”的要求: ①根据导学案容认真进行课前预习。所有同学必须自行解决“学案”中的“学前准备”部分,初步尝试“探究活动”,学有余力的同学独立进行“自我检测”和“应用拓展”,碰到生疏的、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要求学生使用“导学案”时坚持三个原则:自觉性原则、主动性原则、独立性原则。 ②课堂上注意做学习方法和规律的笔记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课后,要在学案后的空白处写后记。 ③每隔一段时间,将“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册。 对教师使用“学案”的要求: ①上课前一天,下发本节课的“导学案”,认真指导学生使用“导学案”,在上课前必须抽批部分导学案(小班额最好全批),以了解学情再次进行课前备课。 ②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努力做到: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让学生阅读;重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规律放手让学生概括;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 ③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拓展学生思维,主要包括:第一,引导学生通过展开充分的思维来获取知识,显现学生思维过程中的困难、障碍、疑问和错误;第二,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给与鼓励和引导;第三,课堂教学中除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外,教师自己的思维也要得到充分展开,在教学过程中激活学生,提升自己,做到教学相长。 ④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要做到“四精四必”即:精选、精讲、精练、精批,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精选材料,精选认知策略,精收反馈信息。优选教学方案,优化教学手段,在抓住“重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