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莆田市生态功能区划

莆田市生态功能区划

莆田市生态功能区划
莆田市生态功能区划

莆田市生态功能区划

【字体:大中小】【【发布时间:2007-11-27】【作者:来源:】【阅读:1283 次】【关闭】

一、莆田生态功能区划

1莆田北部山区重要陆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小区(240132101)范围:大洋乡,面积119平方公里

主导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

辅助功能:水源涵养、农业生态环境

生态保育和建设方向:

(1)重点:防止永兴岩、瑞云山等旅游资源开发中产生的环境负面影响,对旅游资源进行整体规划和综合开发,发展生态自然观光旅游,防止造成植被的破坏和旅游带来的环境污染,特别是加强对老鹰尖省级自然保护区和瑞云山省级森林公园的中亚热带雨林珍稀动植物的保护(22001、21101、11101),维护其良好的生态系统。

(2)其他相关任务:加强区内森林植被的保护工作以及水库的保育工作(43005-43007);把北部中低山涵养水源的所有林地都划为生态公益林(36001-36008)进行管理,加强水土流失的治理(14301),封山育林,改善树种结构,提高集水区的涵养能力,防止出现新的水土流失;改变传统耕作模式,加强畜禽养殖业的管理(31205),防止污染,发展生态农业;加强垃圾简易堆放场(52304)的管理,防止污染环境。

2莆田中北部山区重要水系水源涵养和农业生态生态功能小区(240132102)

范围:庄边镇、白沙镇、新县镇,面积375平方公里

主导功能:水源涵养

辅助功能:农业生态环境

生态保育和建设方向:

(1)重点:①加强秋芦溪河源的水源保护工作,切实保护好饮用水源(13103)的涵养环境及其集水区(13302)以及其他小型水库的生态保育(43001-43004、

43008-43016)工作。②应重点解决这些村落居民生活污水、垃圾无害化处理、畜牧场粪便综合利用(31207、31208)和减少农用化学品的使用等问题,使这些生活、养殖污染源对水源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区内严禁建设污染型工业项目,生态型项目要坚持“边开发边保护”的原则,禁止一切对水源保护不利的开发行为。③大力营造中低山涵养水源生态公益林、经济林(36009-36024),做好水源涵养、水土流失治理(14302-14304)工作;发展生态农业,形成“猪—沼--果—食用菌”等立体生态农业模式的生态经济格局。

(2)其它相关任务:①发展优质高效的现代生态农业(26101、26102、26103),在区内尽量做到污染物的零排放,发展香菇、蘑菇、特种水产养殖、粮蔬等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积极发展无公害的、绿色、有机食品;②加强吉凤常绿阔叶林自然保护小区(21404)、莆田浃祭草堂森林公园(22003)建设,在开发旅游资源中应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③科学规划、在一定限度内合理有序开发矿产资源和开展生态恢复(32201-32205)工作,防止水土流失、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现象的发生;④加强生态集镇建设(35001、35002),做好集镇总体规划和环境规划,加快生活污水和垃圾的处理力度,防止造成环境污染(52301-52303)。

3莆田中西部山区重要饮用水源和农业生态生态功能小区(410132101)范围:常太镇、西天尾镇北部地区,面积223平方公里

主导功能:饮用水源保护

辅助功能:农业生态环境、水土保持

生态保育和建设方向:

(1)重点:①按饮用水要求保育水库及其集水区(13101、13301),把集水区范围的所有林地都划为生态公益林(36035、36036)进行管理,扩大有林地面积,改善树种结构,提高集水区的水源涵养能力。②建设和恢复小型库区(43027-43029、43031-43036)草、灌、林植被生态系统。③发展生态农业,重点抓好名优枇杷生态果园基地建设,扩大特色水果种植,建设生态农业,发展无公害的、绿色食品(26302)等,尽量消减污染物外排量,减轻水污染负荷。

(2)其它相关任务:①在水库淹没线以下区域开展退耕还林、还草和治理水土流失区(14306、14307)等生态恢复工程。②加强动植物保护工作,维护和提高区域生物多样性。③发展生态旅游观光,加强库区一重山景观(16201)建

设,加强南少林景区建设与周边环境的生态保护(16501),防止旅游业带来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33003)。④加强区内矿山限采区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及时恢复植被,保护周边生态环境,并在一定时间内对南少林风景视域景观造成不良影响的矿点进行关闭,同时要确实保护矿点附近水库水质和九华山等旅游景点(32101)不受污染或影响。⑤加强区内生活污水和垃圾的处理力度,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52312)。

4莆田中东部山区农业生态生态功能小区(410132102)范围:秋芦镇,面积86平方公里

主导功能:农业生态环境

辅助功能:水源涵养、旅游生态环境

生态保育和建设方向:

(1)重点:①发展生态农业,重点抓好名优枇杷、龙眼生态果园基地建设,扩大特色水果种植,合理利用化肥、农药,推广有机肥、生物肥,积极建设生态农业,发展无公害的、绿色食品(26301),尽量消减污染物外排量,减轻水污染负荷。

(2)其它相关任务:①做好小型水库(43017-43022)保育工作,改善树种结构,提高集水区的水源涵养能力。②合理开发利用晏井山建筑石料、乌寨尖银矿及南坛地热(32206-32208)等矿产资源,及时恢复植被,防止生态破坏。

③开展退耕还林、还草和治理水土流失区(14305)、各种经济林、水源涵养林管护(36025-36032)等生态恢复工程。④加强秋芦溪中游水体的监护,做好水土保持和控制流域内水污染物的排放,防止溪流两岸植被破坏和水质恶化(13103)。

⑤发展生态旅游观光,防止旅游业带来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⑥加大生活污水和垃圾的处理力度,防止污染环境(52305)。

5莆田中部水土流失重点监控生态功能小区(520232101)范围:华亭镇北部山区、凤凰山街道办事处北部山区、龙桥街道办事处北部山区、西天尾镇中部山区、梧塘镇北部山区、江口镇北部山区,面积171平方公里

主导功能:水土流失重点监控

辅助功能:农业生态、旅游生态环境

生态保育和建设方向:

(1)重点:①加强水土流失区的治理(14308);把木兰溪流域和城市边缘一重山脊划归生态公益林和景观建设加以保护,防止破坏和森林火灾,加强各种水源涵养林(36029-36034、36037-36041)的建设和保护,禁止在流域沿岸及城市视域景观山体两侧开山采石,对采矿、采石造成的水土流失和裸露山体要限期实施植被恢复,对矿产资源实行统一规划开采管理,并及时复垦还绿(32102、32210)。

②提高果园开发标准,建立“三保”果园,防止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并对造成严重水土流失的果园逐步实行退果还草还林,恢复生态环境。

(2)其它相关任务:①监控莆田大湖垃圾填埋场(52101)渗透液对当地地下水的污染。②加强对重点文物和凤凰山等景区的监管(16401、16502、16503、24001、33002),防止破坏和旅游带来的污染。③加强秋芦溪下游水体的监护,做好水土保持和控制流域内水污染物的排放,防止溪流两侧植被破坏和水质恶化(13103),加强东方红水库、石盘水库及外渡水库引水渠(43024、43030、13401)饮用水源生态保育工作,对其集水区范围内环境进行保护(13303),禁止在库区内游泳、网箱养鱼等污染水体的活动,做好小型水库的保育工作(43023-43026、43030、43037-43042),改善水质,满足功能用途要求。

6莆田中部农业生态生态功能小区(520232102)

范围:华亭镇中部、新度镇大部、黄石镇、拱辰街道办事处大部、白塘镇大部、三江口镇东南部、江口镇东南部分,面积205平方公里

主导功能:农业生态环境

辅助功能:污染物消纳、集镇生态

生态保育和建设方向:

(1)重点:①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治理农村面源污染,尤其是应加强畜禽养殖业的污染治理(31202、31203),实现综合利用;发展优质高效的生态农业,严格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推广有机肥,特别是大面积的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生产、加工。②按规划开展集镇和工业园区的建设(35007、35008、35021),做好工业污染治理和城镇垃圾简易堆放场的无害化处理以及城镇生活污水的处理工作,防止污染环境(52310)。

(2)其他相关任务:①加强对福厦高速公路周围一重山范围之内的植被保

护(36073),严禁矿山开采,已开采(32104、32105)的应在一定时间内关、停、并、转,防止水土流失(14312)。②加强小型水库(43043)及集水区水源涵养林和生态公益林的保护(36042)。③加强对木兰陂(16504)、宁海桥(16505)、镇海堤(16506)等历史文物保护区的管护,防止人为破坏和旅游业带来的污染。

④加强海堤监护、营造护堤林带(36050),防止洪、潮灾害的发生(42034)。⑤加强围垦区养殖管理,合理调控养殖规模(31301-31303),防止养殖业自身污染;合理开发蛏苗资源(12701),防止资源破坏;加强围垦海堤(42001-42003)和南北洋海堤的维护,营造护堤林,提高防洪、防涝、防潮灾的能力(34001、34002)。

⑥加强对莆田市污水处理厂(51101)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场(52201)的管理,确保污水、垃圾经处理后达标排放,防止产生二次污染;同时要加强对木兰溪感潮段(31408)的水质监控。

7莆田中部城镇与工业环境生态功能小区(520232103)范围:笏石镇,面积68平方公里

主导功能:城镇生态环境

辅助功能:农业生态环境

生态保育和建设方向:

(1)重点:①按城镇总体规划进行建设,合理布局居住、商业、工业、交通用地,完善各种基础设施,加大绿化面积,为建设新型生态城镇打下基础。②加强工业园区(35015、35025)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防止污染环境(52315);加强大气污染重点监控(佳通轮胎厂31502)。

(2)相关任务:①加强综合治理,防止水土流失和旱地沙化;加强畜禽养殖业的污染治理,进行综合利用,防止污染(31208);防止水产养殖(31317、34024)污染;发挥区位优势,积极发展高产、低污染农业生产。②加强福厦铁路(41001)、湄洲湾北岸铁路支线(41004)、城文、新秀公路等城镇交通干线视域景观建设以及生态公益林(36048、36049)的保护。③及时恢复杨山、濑宅矿山(32212、32213)的生态。

8莆田西部低山水源保护生态功能小区(520232104)

范围:华亭镇南部山区、灵川镇与东海镇北部山区(以高速公路为界),新度镇西部山区,面积132平方公里

主导功能:水源保护

辅助功能:农业生态、旅游生态环境

生态保育和建设方向:

(1)重点:①加强对本区森林资源的管护,防止破坏和森林火灾,加强各种水源涵养林和生态公益林(36043-36047)的保护和建设,提高水源涵养能力。

②做好小型水库(43044-43055)的保育工作,满足使用功能要求,特别是对红山水库、径里水库、桂山水库及其集水区按饮用水源进行保育。

(2)相关任务:①加强壶公山森林公园的保护和建设(22002),并加强旅游管理,防止生态破坏和旅游业带来的污染。②提高果园开发标准,建立“三保”果园,防止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并对造成严重水土流失的果园逐步实行退果还草,恢复生态环境。③加快区内畜禽养殖场“三废”的处理及综合利用,使畜禽粪便、污水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31201),减少污染。④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农业生产良性循环,扩大特色水果种植,发展绿色果品生产基地。⑤加强防护林带建设和维护(41001、41002、41003)。⑥对矿产资源实行统一规划采管理,并及时复垦还绿(32106、32107)。

9莆田城市生态生态功能小区(520432101)

范围:莆田中部即龙桥、霞林、凤凰山、拱辰北部、镇海、涵东、涵西7

个街道办事处和国欢镇、西天尾南部、梧塘镇南部、白塘镇北部、三江口镇北部,江口镇中部,面积149平方公里

主导功能:城市生态环境

生态保育和建设方向:

(1)重点:①有规划、有步骤地建设生态城市(35003-35006),中心市区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以市级行政中心搬迁为契机,积极推动城市发展和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涵江区继续突出商贸中心,营造地区性全省商品集散中心。

②加快城市第三产业,如生态旅游、金融、商贸、房地产、环保产业等行业的发展,逐步形成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第三产业服务体系。③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发展生态效益型工业,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35017-35020),加强污染源监控,实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进一步加大城市污水、垃圾集中处理力度(31503、52306、52307、52309)。④大力发展城市郊区型农业,严格控制农药、

化肥使用量,防止农业污染,加强畜禽养殖业的治理,实现综合利用(31204)。

(2)其他相关任务:①加强324国道、福厦高速公路、福厦铁路绿化林带建设(36072-36073、41001、41002、41003)和木兰溪流域及城市一重山范围内的视域景观建设,禁止矿山开采(32103)。②加强对重点文物如木兰陂大型水利工程等的保护和凤凰山等景区的监管(16401、16502、16503、33002)。③合理开发周墩地热能源(32209),防止热污染。

10莆田东南部农业与防风固沙生态功能小区(520732101)范围:北高镇、埭头镇、平海镇,271平方公里

主导功能:农业生态环境

辅助功能:防风固沙

生态保育和建设方向:

(1)重点:①积极发展旱地生态农业,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减少农业自身污染。②对沿海防护林网进行重点监护,对林网断带进行植树造林,完善防风固沙林网和护岸林网(36051、36062-36068)建设,防止滨海风沙危害和石漠化的发展(15001-15003、15007、15008、14401-14404、)。③严格按照矿山开采规划进行开采,加快东山、坑园、美兰等采石场的生态恢复工作,加强监管,科学开发矿山(32109、32213、32214、32219、32220),防止水土流失(14310、14311)。

(2)其他相关任务:①按规划进行生态集镇建设(35009、35011、35013),加大力度提高集镇污水、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工作,防止污染环境(52311、52316、52317)。②加强小型水库(43062-43078)的保育工作和大蚶山(24002)、天云洞(22004)、五候山(24004)以及大蚶山海蚀遗迹保护区(16507)、嵌头古海岸线自然遗迹保护区(16508)、平海海滩岩、沙丘岩自然保护区(21102)等的保护工作,防止旅游业带来污染(33004)。③加强海堤监护(42004-42012),营造护堤林带和围垦区防洪、防潮、防涝的防御体系(34003-34009),合理布局围垦养殖区的养殖品种和密度,防止养殖业自身污染(31304-31307)。

11莆田西南部工业生态生态功能小区(520732102)

范围:东海、灵川南部台地(以高速公路为界)、东庄镇、月塘乡、忠门镇、东埔镇、山亭乡、东峤镇,面积337平方公里

主导功能:工业生态、

辅助功能:防风固沙、集镇生态、围垦养殖

生态保育和建设方向:

(1)重点:①合理规划建设工业园区(35023、35024、35026-35029),完善园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污水、垃圾集中处理等环保设施,加强工业污染防治,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②按规划建设集镇区(35010、35012、35016),与工业区保持一定的安全防护距离,并加强垃圾(52313、52314、52318-52322)及污水的无害化处理工作。③加强湄洲湾火电厂周围大气污染监控工作(31501)。

④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36045-36047、36052-36061)建设及灵川太湖、东海东沙红树林(21403)的营造和保护,提高防风固沙能力,防止石漠化区域(14405、15009)的扩大。

(2)其他相关任务:①加强旅游生态环境(16509-16511、21402)的保护和建设。②合理布局围垦养殖区养殖规模,防止养殖自身污染(31308-31316、31318、34010-34023、34025-34029);加强海堤(42013-42031)的维护和加固,提高防潮防涝能力,减少围垦区洪、潮、涝灾害的发生。③加强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交通干线视域景观建设。④加强采矿区(32110、32111、32215-32218、

32221-32224)的生态恢复和山柄-乌宅海岸侵蚀区的治理,防止水土流失(14309)。⑤加强山亭乡院前水库(43079)的保育及周边环境的保护工作,改善农业生态环境,适度发展旱地农业,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加强畜禽养殖业的治理,实现综合利用,防止污染环境。⑥加强东峤盐田周围环境及平海湾水质的监控,保证盐场生产环境。

12莆田湄洲岛旅游环境生态功能小区(520732103)

范围:湄洲岛,面积14.21平方公里

主导功能:旅游生态环境

辅助功能:风沙与石漠化防治

生态保育和建设方向:

(1)重点:①加强湄洲岛海岛生态环境(21401)、景观资源(24003)和历史遗迹(16512)等旅游景观的保护和建设,同时要防止旅游业带来的污染。②完善防风固沙林网和护岸林网(36071),特别是对港楼红树林的保护,防止风沙、石漠化的发生(14406、15010)。

(2)其它相关任务:①禁止炸石、采砂、乱砍、滥伐等违法活动的继续存在,加强海岸线、沙滩的保护工作,确保全岛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33001)。

②在集镇建设中,要按旅游生态城镇来建设(35030);对生活废水进行集中处理和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污染(52324)。③岛上养猪场必须取缔,并按特殊保护区进行管理,将全岛划为规模化养殖场禁建区。④加强岛上小型水库(43080)的保育工作。

13莆田南日岛风沙与石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小区(520732104)范围:南日镇,面积58平方公里

主导功能:风沙与石漠化防治

辅助功能:滨海旅游、围垦养殖

生态保育和建设方向:

(1)重点:恢复矿区生态(32225、32226),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特别是护岸林、护堤林网建设(36069-36070),有效控制滨海风沙和石漠化的发展(14407-14410、15004-15006),保护和建设海岸带沙滩和林带的旅游生态环境。

(2)其他相关任务:①加强对南日岛烈士纪念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保护区的保护(16513),②按规划进行城镇建设(35014),加强工业污染和村落居民生活污染监控和处理,做好垃圾无害化处理建设工作,防止污染环境(52323)。③保护岛上水库水体(43081-43084)和蓄水区及其周边生态环境。④加强万亩海堤监护(42032);加强围垦区的管理,防止养殖自源污染和洪、涝、潮灾害的发生(31319、34030))。

14莆田兴化湾滩涂浅海养殖与污染物消纳生态功能小区(520832101)

范围:兴化湾莆田海域

主导功能:滩涂浅海养殖

辅助功能:港口生态环境、污染物消纳

生态保育和建设方向:

(1)重点:①加强水产养殖的管理,合理开发利用滩涂湿地,调控养殖规模,维护其生态平衡(12101-12107),防止养殖污染(31320-31326、31336-31338)。

②保护海域水产资源(12701、12801-12803),严格控制不合理的捕捞方式,严禁炸、毒、电鱼,认真执行休渔期制度,促进资源恢复。③严格控制木兰溪及秋芦溪等河流污染物排放数量,重点做好河口带海域水质监测,防止赤潮的发生,维护海区良好生态环境。

(2)其他相关任务:①做好码头、港口的规划和配套设施建设,限制港区附近的海水养殖,保证航道和港建的正常进行。②加强船舶油污治理和废水排放的管理,保障锚地正常使用(31401),防止海洋倾倒及外来物种的入侵。

15莆田平海湾滩涂浅海养殖生态功能小区(520832102)范围:山亭乡文甲码头、平海连线之西北

主导功能:滩涂浅海养殖生态环境

辅助功能:工业用水

生态保育和建设方向:

(1)重点:利用滩涂和浅海生态环境重点开展高新技术支持的新水产养殖模式,如网箱养殖和沉箱养殖,发展浅海养殖区(12804、31339),合理布局养殖品种和密度,防止养殖自身污染(31327、31328);加强沿岸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源的污染防治工作,严格控制各类污染物和固体废物直接排入平海湾,保护平海湾的生态环境。

(2)其他相关任务:目前本区受陆源污染较少,随着周边工业发展,应重点防止工业污染,严格控制周边污染物排放,确保本区生态环境质量。

16莆田海洋渔业水域生态功能小区(520832103)

范围:兴化湾口、平海湾口、湄洲湾口以外海域

主导功能:海洋渔业生态环境

辅助功能:航运

生态保育和建设方向:

(1)重点:①保护海域水产资源、严格控制不合理的捕捞方式,严禁电、炸、毒鱼等活动,并认真执行休渔期制度、促进资源恢复。②调整养殖规模,合理布局养殖品种和密度,科学投放饵料,防止养殖自身污染(12115、12116、

12805-12808、31333、31334、31340-31343)。③开展放养增殖试验,恢复渔业资源再生能力(12703)。

(2)其他相关任务:①严格控制周边污染物排放,保护海区良好生态环境。

②加强船舶油污治理和“三废”排放管理,保障锚地正常使用(31402)。

17莆田湄洲湾港口环境与污染物消纳生态功能区(520932101)范围:泉港区塘头与东埔镇山柄村连线以内海区

生态环境特点:

本区是一个深入内陆的半封闭狭长海湾,南北长33km,东西宽30km,全湾海岸线总长267.1km。莆田市管辖岸线长123.8km,其中深水岸线9.9km,主要分布于秀屿、罗屿、东吴等地岸段。湄洲湾总面积51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421平方公里,滩涂面积95平方公里;湾内大部分水深在10m以上,中心航道及湾口水深较大,最深达52m。湾顶有枫慈溪等小溪流注入,海水含沙量低,平均海水含沙量一般只有0.012-0.02kg/m3。潮汐性质属正规半日潮,平均潮差5.11m,最大潮差7.59m,最小潮差2.22m。潮流受地形控制,形成较稳定的往复型潮流,中央主水道流向为:涨潮流向NW-NNW,落潮流向SE-SSE。湾内从口门至肖厝主航槽附近,落潮流速大于涨潮流速,有利于维护主航槽水深。

本区三面为陆地环抱,湾口朝向东南,口宽7.8km,湾口有湄洲岛障护,湾内有盘屿、大竹岛、罗屿及横屿等岛屿层层屏障,外海波浪不易传入湾内,湾内波浪以风浪为主,但斗尾(泉州地区)及东吴岸段要受外海波浪(涌浪)影响。湄洲湾东岸常浪向为NE向,秀屿港区实测最大波高1.2m(1997年8月至1988年12月),东吴港区1.53-3.45m,波浪周期秀屿区4.3s,东吴港区4.4s-6.6s。湄洲湾除石门沃及个别岸段略有淤积外,港湾中央主航槽及大部分岸段海域处于刷深状态,具有建设大型深水港及其通航能力的优越自然条件。海水更换周期自湾口至湾底依次增长,湾口更换周期0.5天,湾底更换周期22天。目前湄洲湾水质符合二类海水水质标准,但海水中磷酸盐有部分超标,油类污染较严重,对海水养殖有较大影响。

港口资源为本区最大的优势资源,主要分布于湄洲湾东岸,深水岸线长约15km。秀屿港区(莆头、秀屿、石门沃作业区)规划岸线长约12.5km,避风浪条件好,可建深水泊位35-40个,中小级泊位约60-70个。东吴港区(东吴、罗屿作业区)规划岸线长约10.6km,其中罗屿作业区岸线长5.5km,水深15m以上,靠近主航道,可建 5-10万吨级泊位5-8个、1-5万吨级泊位2-5个,中级泊位5-10

个。东吴作业区深水岸线长5.1km,可建 1-5万吨级深水泊位5-8个,中小泊位15-20个(含预留修造船厂岸线1.2km)。

《湄洲湾新经济开发区环境规划综合研究》中确定本区有四个排污口,即:秀屿、乐屿、塔林、东吴四个排污口。本区沿岸有多个工业园区,这些园区中产生的工业废水最终都排入湄洲湾,因此本区是沿岸工业污染物的消纳区。同时,目前本区又有大面积的滩涂养殖、围垦和浅海水产养殖,滩涂养殖主要位于湄洲湾湾顶和忠门镇左侧海域。由此可见,随着湄洲湾畔临海工业和港口航运的发展,各类用海矛盾将不断加剧,特别是工业用海与养殖用海的矛盾,湾内的水产养殖环境将受到影响,生态功能将转变为港口环境和污染物消纳为主导。

《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和《关于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类别调整及执行标准的意见》中确定本区为三类海区,近期执行二类海水水质标准,远期执行四类海水水质标准。

主导功能:港口环境、污染物消纳

辅助功能:水产养殖

生态保育和建设方向:

(1)重点:①加强港区建设,确保航道安全畅通和锚地(31403-31407)的正常使用。②加强船舶的污染治理,防止船舶压舱含油污水及固体废弃物直接排海及船舶的溢油事故。③加强港区水环境的重点监护工作,严格控制各排污口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和数量(51301-51304),及时清理内湾滩涂水产养殖

(12112-12114、12702、31329-31332、31335),保证港口建设需要。

(2)其他相关任务:合理布局养殖品种和密度,控制水产养殖规模。在一定时期内可保留养殖区现有养殖功能,但随着临海工业的发展,大量“三废”的排放,这些养殖区应自行退出。

二、自然保护区建设情况

目前我市有省级自然保护区和市级自然保护区各1个,分别是涵江区大洋乡老鹰尖自然保护区和秀屿区平海海滩岩、沙丘岩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小区56个,总面积约107.28平方公里。

老鹰尖自然保护区:位于涵江区大洋乡,始建于2000年(县级),面积3726公顷,于2001年经省政府批准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主管部门为林业局。主要

保护对象为中亚热带雨林珍稀动物。

秀屿区平海海滩岩、沙丘岩自然保护区:位于秀屿区平海镇,始建于1995年(县级),面积20公顷,于1997年7月经省政府批准建立为市级自然保护区,主管部门为地矿局。主要保护对象为海滩岩、沙丘岩。

重庆市生态功能区划

为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精神,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生态功能区划工作的通知》(环发[2002]117号)及其附件《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的精神和具体要求,在全市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分析全市生态环境现状、生态环境的敏感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与生态敏感性空间分异规律,编制了《重庆市生态功能区划》(以下简称本区划)。 一、区划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改善环境质量、维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前提,以保障社会经济发展为目标,在充分认识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态环境形成演化规律的基础上,制定生态功能区划,为生态环境规划与管理方案的制定、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等生态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区域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提高生态环境承载力和人民生活质量。 (二)区划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促进全市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避免盲目的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增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支撑能力,促进区域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发生学原则。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与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其时空变化的关系,明确区划中的主导因子及区划的生态学基础与依据。

区域相关性和相似性原则。从全市、全流域、甚至全国尺度考虑生态功能的评价和区划,并根据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指标的一致性与差异性进行分区的。 区域共轭原则。生态功能区域划分单元必须具有独特性,空间上的完整自然区域。 (三)区划范围 重庆市行政区域范围,幅员面积8.24万平方公里。 (四)区划目标 1.查明重庆市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与成因,明确重庆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分布特征,确定生态环境敏感性特点。 2.评价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生态服务功能及其重要性,提出生态功能区划方案,确定各功能区的生态环境功能和社会经济功能。 3.为环境管理和决策部门提供科学的管理信息和管理手段,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生态保护和建设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 4.指导各生态功能区内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的调整、规划以及资源的合理利用,以持续地发挥区域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服务、支持作用。 二、区划依据、方法和命名原则 (一)区划依据 生态功能分区是依据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以及生态环境特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而进行的地理空间分区。生态功能区划进行3级分区。 一级区划分以中国生态环境综合区划三级区为基础,根据重庆市地形、地貌和气候等自然生态环境特征的空间变化进行适当的调整。

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修编)

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2011~2020年) 福建省环境保护厅 2011年05月

目录 前言........................................... - 1 -第一章总则................................... - 3 -1.1区划依据. (3) 1.2区划指导思想 (6) 1.3区划原则 (6) 1.4区划目标 (8) 1.5区划范围 (8) 1.6区划期限 (9) 1.7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分类及水质保护目标 (9) 第二章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现状 .................... - 10 -2.1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状况 (10) 2.2入海陆源污染源状况 (10) 第三章近岸海域环境保护与管理形势 .............. - 12 -3.1加强重要海洋生态功能区环境保护和建设.. (12) 3.2大力推进海洋产业开发建设 (12) 第四章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 .................... - 14 -4.1区划成果 (14) 4.2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调整概况 (15) 第五章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的管理与保障措施....... - 29 -5.1环境功能区管理措施.. (29) 5.2区划保障措施 (30) 第六章区划的实施与考核........................ - 35 -

第七章附则.................................. - 36 -

前言 《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于1998年4 月27日经省政府批准实施,并于1999年根据GB3097-1997《海水水质标准》进行了调整(闽政…1999?文65号,以下简称《原区划》)。《原区划》的实施对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促进沿海经济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近年来,福建的海洋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2009年福建省海洋经济增加值达到1550.01亿元,占全省GDP的12.97%。根据《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省委、省政府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战略目标,力争到2015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28%,海洋经济发展达到全国先进水平,推进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省份建设,海洋产业将成为海西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海峡西岸经济区依托丰富的港口资源和沿海优势,着力优化提升临港工业,推动形成东南沿海重要的临港重化产业基地,围绕环三都澳、闽江口、平潭综合实验区、湄洲湾、泉州湾、厦门湾、古雷-南太武新区等重点发展区域,建设以石化、装备制造、冶金、能源、电子信息等为重点的先进制造业集中区,形成区域跨越发展的新增长点,沿海地区在聚集生产力要素、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结构、带动和辐射内陆发展的优势作用日益突出。 但是,随着我省沿海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

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

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 2005-05-26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规定了生态功能区划的一般原则、方法、程序、内容和要求。 本规程自2003年5月5日起实施。 本规程的附件A、附件B、附件C、附件D和附件E都是规程的附件。 本规程由中国科学院编制。 本规程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解释。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主题内容 本规程规定了生态功能区划的一般原则、方法、程序、内容和要求,目的是指导有关部门组织制订生态功能区划,明确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与生态环境敏感性,确定区域生态功能分区,为制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为环境管理和决策部门提供管理信息和管理手段。 1.2 适用范围 本规程主要适用于省域生态服务功能和生态敏感性评价及生态功

能分区,对于非省域地区可以参考本规程执行。 2 引用标准 2.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2.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2.3 水土保持技术规范(SD238-87) 2.4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定义适用于本规程。 3.1 生态环境问题: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自然生态系统退化、环境质量恶化及由此衍生的不良生态环境效应,包括土壤侵蚀、沙漠化、酸雨、土壤盐渍化、草地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与水环境污染等。 3.2 生态服务功能:指生态系统及其生态过程所形成的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环境条件与效用,例如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功能、土壤保持功能、气候调节功能、环境净化功能等。 3.3 生态过程:指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信息的输入、输出、流动、转化、储存与分配。包括食物链、生态系统演替、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反馈控制等过程。 3.4 生态环境敏感性:指生态系统对人类活动反应的敏感程度,用来反映产生生态失衡与生态环境问题的可能性大小。 3.5 生态功能区划:根据区域生态环境要素、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异规律,将区域划分成不同生态功能区的过程。其目的是为制定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以及资

重庆市生态功能区划

重庆市生态功能区划 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把重庆建设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重要讲话精神,适应重庆“一圈两翼”的战略发展新格局的需要,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精神,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生态功能区划工作的通知》(环发[2002]117号)及其附件《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的精神和具体要求,在全市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对原《重庆市生态功能区》的数据和资料进行更新、补充与修改,通过系统分析全市生态环境现状、生态环境的敏感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与生态敏感性空间分异规律,对原《重庆市生态功能区划》进行了修编。 一、区划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实施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突出三峡库区的重要生态环境地位,以改善环境质量、维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前提,以保障统筹城乡发展和“一圈两翼”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为目标,为区域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提高生态环境承载力和人居生活质量。 (二)区划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促进资源合理利用与开发,避免盲目开发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支撑能力。 发生学原则。根据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与生态系统结构、过程、格局的关系,确定主导因子及区划依据。 区域相关原则。综合考虑自然区域和行政区域,妥善处理区县级尺度和全市尺度的关系。 相似性原则。根据区域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和服务功能存在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分区。 区域共轭原则。任何一个生态单元必须是完整的个体,不存在彼此分离的部分。

基于生态功能评价的小尺度生态功能区划解读

基于生态功能评价的小尺度生态功能区划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保障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要前提。在长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人们仅仅从经济和社会的角度来考虑区域发展定位和开发方式。这种盲目的对生态环境和资源的开发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存,并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随着我国和谐社会的提出,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从三效益最大化的角度进行确定区域发展定位成为很多学者和管理人员重点研究的对象。2007年我国已经基本完成大尺度的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工作,而中尺度的省市级的生态功能区划工作还在研究阶段。由于大中尺度的生态功能区划只能从大的方针并打破行政区划的角度来确定区域发展定位,其实用性与可执行性不强。以乡镇为单位的小尺度的区县级生态功能区划则更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本文在生态功能区划基础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及ARCGIS9.3和ERDAS9.1等软件的支持下,以乡镇为评价单元,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方法,从生态环境现状、生态敏感性和生态服务功能三方面对江津区各乡镇的生态功能进行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和江津区区域发展定位对江津区进行生态功能区划。本文的研究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阶段:基础研究部分。主要分析本文选题背景和研究的意义,总结了有关生态功能区划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存在的研究不足、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学理论及景观生态学理论等生态功能区划的相关理论,并分析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这为本文的生态功能区划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区域分析阶段。确定本文的研究区域为重庆市江津区,研究对象为江津区的生态功能区划,并通过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方法对江津区的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土壤状况等自然环境概况和江津区发展定位、经济状况及交通状况等人文和社会经济环境进行分析。生态功能区划图件处理阶段。基础图件主要是2006年30m分辨率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数据、1:10000的地形图、江津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图等。此阶段主要工作是对遥感图像的解译,通过遥感图像的儿何纠正、直方图匹配、图像拼接与图像分割、图像增强与变换对遥感图像进行解译前的处理,然后通过监督分类进行解译,并通过实地抽样踏勘和土地利用现状变更数据进行精度检验,最后将解译后的地类进行整理、叠加、矢量处理、属性数据录入,形成生态功能区划的基础数据库。生态功能评价是本文的重点研究内容之一。首先,通过层次分析法来确定生态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其一级指标有生态环境现状指标、生态敏感性指标和生态服务功能指标。其中生态环境现状指标包含土壤侵蚀强度、地均有效GDP、城 乡差距系数、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水资源丰富度、生物多样性、地质灾害易发程度、绿地合理度、工业污染强度等9个二级指标,生态敏感性指标包含十壤侵蚀敏感性、生境敏感性、GDP农地弹性系数、单位GDP三废排放量和林地年度 减少量等5个二级指标,生态服务功能指标是通过解译各地类的气体和气候调节、涵养水源、侵蚀控制、土壤形成、营养物质保持、废弃物处理、授粉、生物多样性保护、食物供应、原材料、基因资源和娱乐文化等功能值来体现:其次,通过因素成对比较法和特尔菲法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通过定性与定量结合分析法来确定各指标的标准分值和实际分值;最后汇总出各乡镇的生态功能总值。生态功能区划阶段是本文的关键部分。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依据生态功能总分值、各乡镇生态环境特征进行划分分值段和确定分区,并在综合分析区域生态环境特征和发展定位的前提下,最终形成北部沿江产业集聚生态维护区、中部丘陵现代农业生态建设区和南部山区原始生态保护区三个生态区。

厦门市2010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新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城市规划编制 第三章用地管理 第一节城市用地分类及适建范围 第二节建筑容量控制指标 第三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 第四节城市绿地 第四章建筑管理 第一节建筑间距控制 第二节建筑退让 第三节建筑高度 第四节建筑环境与景观控制 第五节停车设施配建 第五章市政工程管理 第一节城市道路 第二节城市用地竖向 第三节城市水源保护与给水工程 第四节城市排水工程 第五节城市供电工程 第六节电信工程 第七节燃气工程 第八节建筑工程市政配套设施 第九节城市环卫设施 第十节城市管线综合 第六章城市防灾 第七章附则 附录一名词解释 附录二计算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厦门市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有效地实现城市规划设计、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保障城市规划的实施,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厦门市城市规划条例》、《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等规定要求,遵循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并结合厦门市规划管理的具体情况编制而成。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厦门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各项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工程及一切与城市规划、设计和管理有关的活动。 第四条各项工程建设应按已批准的城市规划法定图则、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或城市设计执行;尚无经批准的上述规划的,按本规定执行。建设工程用地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必须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或城市设计。 第五条根据厦门市建设实际和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厦门市城市规划区划分为特别控制区和一般建设区。城市旧区、城市特别控制区及规划部门认为有必要的其它区域必须编制详细规划、城市设计或法定图则,并经按批准的规划执行,否则不得进行项目立项、设计、审批、建设。 第六条各类专业性用地建设项目的建设应符合已批准的专项规划和已颁布的专业技术规范及本规定的要求。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实施方案(最新)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 实施方案 为了确保今年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的监测评价与考核工作顺利完成,按照环保部、财政部《关于加强“X”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工作的通知》(环办监测函〔X〕X号)、省环厅、省财政厅《关于加强“X”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工作的函》(X环函〔X〕X 号)、《X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暂行办法》(X环发〔X〕X号)等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我县已被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名单》进行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各有关单位要严格按照考核指标计算,及时汇总上报,推动我县地表水、空气质量、污染源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监测工作取得实效,确保中、省对生态补偿转移支付资金的正常拨付和奖励兑付。 二、考核范围及内容 (一)范围。依据《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名单》,我县全境均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考核范围之内。 (二)内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内容包

括技术评价指标(自然生态考核指标、环境状况考核指标)和调节指标(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无人机遥感抽查、人为因素引发的突发环境事件)。其中自然生态考核指标包括林地覆盖率、草地覆盖率、水源涵养指数、耕地和建设用地比例、生态保护红线等受保护区域面积所占比例;环境状况考核指标包括Ⅲ类或优于Ⅲ类水质达标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优良以上空气质量达标率、土壤环境质量指数;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包括生态保护成效、环境污染防治、环境基础设施运行及县域考核工作组织。 三、职责分工 财政局负责提供X县专项转移支付资金证明材料,加盖单位公章。(包括专项转移支付资金证明材料表,X年生态转移支付支出明细表,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各类专项资金下达文件) 经发局负责提供X县产业增加值指标证明材料;生态建设工程项目计划表,工程明细,以及项目的文件(工程设计资料、批准实施的文件和验收文件批复或阶段性验收报告);产业负面准入清单、资料及相关文件。 住建局负责提供X县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指标证明材料,包括:污水处理厂信息表,照片和证明文件,照片要求以污水集中处理设施为对象,拍摄近景、远景照片(电子版和纸质版),尺寸不得小于2500*1500像素;证明文件包括污水处理厂运行、在线监控数据、有效性监测报告等资料以及年度污水排放总量、收集量、达标排放量、

福建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成果调整工作方案

福建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成果调整工作方案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明确了“一条红线”的三层内涵,即不再划定部门生态红线、不再实行分级管控、不再划分国家和地方红线,同时明确了划定和调整的核准事权在国务院;2017年6月,环保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南》(环办生态〔2017〕48号,以下简称《划定指南》),进一步提出了简化分类体系、调整科学评估划定内容、调整禁止开发区域和生态公益林等保护地纳入范围的新要求。为做好与中央最新精神和要求的衔接,加快全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调整工作,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我省陆地国土空间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成果的调整完善。鉴于海洋国土空间的特殊性,省海洋与渔业厅将根据《若干意见》和国家海洋局制定的技术规范,同步组织调整完善海洋国土空间的生态保护红线,并纳入全省生态保护红线。 (二)总体目标

2017年,完成全省生态保护红线调整划定,经省政府审定后,按程序报国家审批。2018年底前,初步建成全省生态保护红线监测、监管和评价体系;配套出台试行管理办法。2019年底前,基本完成全省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2020年底前,基本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国土生态空间得到优化和有效保护,生态功能保持稳定,全省生态安全格局更加完善。到2030年,生态保护红线布局进一步优化,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有效实施,生态功能显著提升,全省生态安全得到全面保障。 (三)划定原则 1.科学性原则。以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为目标,采取定量评估与定性判定相结合的方法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以下简称生态功能)、生态环境敏感性识别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并落实到国土空间,确保生态保护红线布局合理、落地准确、边界清晰。 2.整体性原则。统筹考虑自然生态整体性和系统性,结合山脉、河流、地貌单元、植被等自然边界以及生态廊道的连通性,合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应划尽划,避免生境破碎化,加强跨区域间生态保护红线的有序衔接。 3.协调性原则。建立协调有序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机制,强化部门联动、上下结合,既要确保需要实施严格保护的关键区

《美丽厦门战略规划之生态优美计划方案三年行动计划方案和度工作计划》(修订稿)20131012教学内容

美丽厦门战略规划之生态优美计划方案三年行动计划方案和2014年度工作计划 (修订稿) 一、发展目标和思路 切实保障生态安全,着力提升环境质量,全面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深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市、国家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市、国家生态市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努力缔造天蓝地绿水净的优美宜居生态环境,把厦门建设成为生态经济发达、生态文化繁荣、生态环境优美、生态文明高度发展的美丽中国典范城市。 二、主要任务 (一)生态功能区建设工程 1.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加快生态文明立法进程,编制《美丽厦门城市环境总体规划暨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进一步强化“五位一体”。建立生态文明建设党委、政府领导工作机制,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突出经济社会发展约束性指标,建立健全以水、大气、噪声、土壤和能源等约束性指标为主的环境保护考核倒逼机制,创建国家生态市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2.严格生态红线管控措施。建立严格的基本生态控制线,划定800平方公里的生态保护区,保障北部山体“绿色屏障”,合理开发低山丘陵等浅山区;划分城市生态功能分区,维护高水平城市生态安全格局;划定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 3.实施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工程。严格实施污染物总量控

制,深入推进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和重点溪流水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积极加强水资源综合保护利用和用水总量管理,不断提高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进一步强化环境噪声和固体废物的污染防治,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三年内,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2.9%,重要地表水功能区达标率达到80%,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4%,居全国前列。 4.加强环境监管能力体系建设。加强环境监测、监察、核与辐射、应急、信息、宣教等标准化建设,加快环境监管能力现代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为实现“十二五”环境保护目标,建设美丽厦门提供有力保障。 (二)生态廊道建设工程 1.健全流域协同整治机制。统筹协调九龙江、漳江、晋江、洛阳江等流域,建立流域水环境整治的政策调控及利益协调机制,推进九龙江流域综合整治和生态补偿机制全国试点,加强河流生态廊道和沿岸防护林体系建设,协调流域重点供水工程体系,加强水资源保护和合理调配。 2.打造生态安全屏障。实施严格的生态保护策略,构建“山海相护、林海相通”的生态安全格局。依托背山面海的自然格局,打造内陆山区绿色“森林”生态屏障和近海海域蓝色“海洋”生态屏障。 3.推动环境污染联防联控。厦漳泉龙闽西南区域协同处理环境污染问题,加大区域水质和大气质量等的监控力度,建立海陆一体化的污染防治机制,以海湾为整体,海岸带为重点,落实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 4.保育十大山海通廊。岛内外依托山体、丘陵、溪流、海岸形成山海连接廊道,合理保育利用生态敏感区,优化提升自

《福建省城镇体系规划(2010-2030)》主要内容

附件1: 《福建省城镇体系规划(2010-2030)》主要内容(一)规划期限与范围 本规划年限为2010-2030年,近期:2010-2015年;中期:2016-2020年;远期:2021-2030年。 本规划范围为福建省行政辖区。包括陆域土地总面积12.40万平方公里和近海海域。 (二)城镇化目标与战略 1.城镇化目标 到2020年全省总人口控制在4000万人左右,城镇人口达278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69.5%左右,到2030年全省总人口控制在4200万人左右,城镇人口达315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75%左右。 2.城市化总体思路 贯彻落实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战略部署,强力推进福州、厦漳泉两个大都市区建设,大力发展福州、厦门、泉州三大省域中心城市和省域次中心城市,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走以两大都市区为依托,以都市区和中心城市为核心,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具有福建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3.城镇发展战略 福建省城镇化发展实行“集聚、转型、提升”的总体战略。 (一)集聚发展——全省城镇化重点向沿海地区集聚、倾斜,沿海地区向都市区集聚,山区向内陆中心城市、县城和中心镇集聚。 (二)转型发展——引导都市地区城镇从相对独立发展向构建都市区协调发展方向转型,一般地区城镇由分散化发展向生态保护优先的集中发展方式转型。 (三)提升发展——引导城镇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支撑全省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跨越发展。 4.省域城镇化格局 实施都市地区、一般地区差异化推进策略,总体实现“有序集聚、适度均衡”的发展格局。 都市地区:都市地区是指城镇密集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及其周边紧密联系的地区,包括沿海都市地区和依托南平、三明、龙岩等中心城市形成的内陆都市地区。都市地区应实施积极的公共政策,引导资源要素集聚整合、着力优化提升,推动城镇化向成熟阶段转型

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

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制定本规程。本规程规定了生态功能区划的一般原则、方法、程序、内容和要求。 本规程自2003年5月5日起实施。 本规程的附件A、附件B、附件C、附件D和附件E都是规程的附件。 本规程由中国科学院编制。 本规程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解释。 目录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2. 引用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4. 总则 5. 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6. 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 7. 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 8. 生态功能区划 附件A 生态功能区划报告的编制提纲 附件B 生态环境现状评价方法

附件C 生态系统敏感性评价方法 附件D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方法 附件E 中国综合生态环境区划方案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主题内容 本规程规定了生态功能区划的一般原则、方法、程序、内容和要求,目的是指导有关部门组织制订生态功能区划,明确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与生态环境敏感性,确定区域生态功能分区,为制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为环境管理和决策部门提供管理信息和管理手段。 1.2 适用范围 本规程主要适用于省域生态服务功能和生态敏感性评价及生态功能分区,对于非省域地区可以参考本规程执行。 2 引用标准 2.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2.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2.3 水土保持技术规范(SD238-87) 2.4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定义适用于本规程。

生态功能区划

生态功能分区方案 文中部分内容来自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生态功能区划技术暂行规程》。 生态功能分区:生态功能分区是依据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以及 生态环境特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而进行的地理空间分区。 区划依据和分区等级: 分区等级 生态功能区划分区系统分三个等级。为了满足宏观指导与分级管理的需要,必须对自然区域开展分级区划。首先从宏观上以自然气候、地理特点划分自然生态区;然后根据生态系统类型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类型划分生态亚区;最后根据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环境问题划分生态功能区。 区划依据 生态功能区划的依据,即划分各级生态功能区划单位的根据。不同层次的生态功能区划单位,其划分依据应是不同的。 生态功能区划进行3级分区。 一级区划分:以中国生态环境综合区划三级区为基础,各省市可根据管理的要求及生态环境特点,做适当调整。 二级区划分:以主要生态系统类型和生态服务功能类型为依据。城市及城市近郊区可以作为二级区。 三级区划分:以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性、生态环境敏感性等指标为依据。 分区方法 一般采用定性分区和定量分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区划界。边界的确定应考虑利用山脉、河流等自然特征与行政边界。 (1)一级区划界时,应注意区内气候特征的相似性与地貌单元的完整性。 (2)二级区划界时,应注意区内生态系统类型与过程的完整性,以及生态服务功能类型的一致性。 (3)三级区划界时,应注意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生态环境敏感性等的一致性。 分区命名 依据3级分区分别命名,每一生态功能区的命名由3部分组成。 一级区命名要体现出分区的气候和地貌特征,由地名+特征+生态区构成。 气候特征包括湿润、半湿润、干旱、半干旱、寒温带、温带、暖温带、(南、中、北)亚热带、热带等,地貌特征包括平原、山地、丘陵、河谷等。命名中择其重要或典型者用之。 二级区命名要体现出分区的生态系统与生态服务功能的典型类型,由地名+类型+生态 亚区构成。 生态系统类型包括森林、草地、湿地、荒漠、河口、滩涂、农田、城市等。命名中择其重要或典型者用之。 三级区命名要体现出分区的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生态环境敏感性的特点,由地名+生态服务功能特点(或生态环境敏感性特征)+生态功能区构成。 生态服务功能特点包括荒漠化控制、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水文调蓄、土壤保持、海岸带保护等。生态环境敏感性特征包括土壤侵蚀、沙漠化、石漠化、盐渍化、酸雨敏感性等,命名中择其重要或典型者用之。 生态功能分区概述 生态功能分区概述结果应包括对每个分区的区域特征描述,包括以下内容: (1)?自然地理条件和气候特征,典型的生态系统类型。 (2)?存在的或潜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引起生态环境问题的驱动力和原因。

生态功能区划方案1

4. 生态功能区划 4.1生态功能区划的原则和依据 4.1.1生态功能区划应遵循的原则 (1)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生态功能区划的目的是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避免盲目的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破坏,增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支撑能力,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2)区域相关原则 在空间尺度上,任何一类生态服务功能都与该区域,甚至更大范围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因素相关。在区划中,必须充分考虑与周边地区的衔接。 (3)相似性原则 在区划时,必须注意分区内部特征的相对一致性和相似性。不同等级的区划单位,各有一致性的标准。区域所划分的对象,必须是具有独立性且在空间上完整的自然区域。 (4)前瞻性原则 随着科学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将会更高,对一些生态系统或生态功能区将会产生新的认识和新的需求。因此,生态功能区划要结合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要充分考虑和反映地区生态建设规划、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以及相关资源管理部门的规划设想,使区划方案有一定的前瞻性。 4.1.2生态功能区划依据

生态功能区划主要依据地理位置、太阳能分布、降水分布、植被、土壤分布及地形地貌分布格局及生态系统类型和主要生态功能进行划分。哈密地区生态功能区划采用生态区、生态亚区、生态功能区三级分区系统。 4.2生态功能区划方案 4.2.1生态功能区划依据 生态功能区划主要依据地理位置、太阳能分布、降水分布、植被、土壤分布及地形地貌分布格局及生态系统类型和主要生态功能进行划分。哈密地区生态功能区划采用生态区、生态亚区、生态功能区三级分区系统。 4.2.2生态功能区划方案 根据新疆生态功能区划,哈密被划为天山山地温性草原、森林生态区。结合哈密生态环境特点,又划分为三个亚区和八个生态功能区: I 东天山山地森林、草原水源涵养生态亚区 1、东天山冰川水源地生态功能区 2、东天山针叶林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 3、东天山草原牧业生态功能区 4、巴里坤草原湿地生态功能区 II 哈密盆地戈壁荒漠、绿洲农业生态亚区 1、哈密盆地绿洲节水农业生态功能区 2、嘎顺—南湖戈壁荒漠风蚀生态功能区 III巴里坤、伊吾盆地绿洲农业及山地草原牧业生态亚区 1、巴里坤、伊吾盆地绿洲农业及山地草原牧业生态功能区 2、诺敏戈壁荒漠化生态功能区 4.2.3各生态功能区保护措施 ——东天山冰川水源地生态功能区 主要生态服务功能:固体水库、水源涵养、水文调蓄、气候调节、景观及生物多样性维护。

厦门市绿地系统规划 一

项目概况 一、规划背景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切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创建为抓手促进已获国家园林城市命 名的城市向更高层次的生态园林城市发展,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了《生态园林城市申报与定级评审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和《生态园林城市分级考核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办法》和《标准》积 极指导已获国家园林城市命名的城市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建设与管理,全面推进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使城市绿地系统分布更均衡、结构更合理、功能更完善、景观更优美,人居环境清新舒适、安全宜人。 2010年11月,中国共产党福建省委员会《关于抓紧落实事关群众利益十项实事的工作方案》及福建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的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加快城乡绿化建设的实施方案》(闽政办【2010】290号)都一致要求,福州、厦门等城市要积极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同时,厦门市政府工作报 告(2012年)也把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提上了议事日程。2013年初,作为申报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 重要材料,厦门市市政园林局委托我院进行“厦门市绿地系统规划修编及绿线划定”项目编制工作。

二、工作历程 基础资料搜集资料整理 现状调研 规划初步方案 厦门市空间布局规划(2013) 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 公园绿地相关规划 建成区范围内各管理单元控制性 详细规划 土房局、规划局用地红线、选址蓝线 整理 各区绿地台账整理 绿地建设现状情况调查、现场踏勘 基础地形图校核 绿地建设现状分布图 上一版绿地系统规划检讨 绿地系统规划内部沟通讨论 2013年5月5日-2013年5月30日 2013年6月1日-2013年6月20日 2013年6月21日-2013年7月21日 2013年7月22日-2013年9月12日 绿地系统总体布局规划 2013年9月13日-2013年9月14日绿地系统修编中间成果专家咨询 绿地系统修编中间成果部门征求意见2013年10月12日 规划阶段成果2013年12月3日 绿地系统修编评审成果

福建省级生态村标准(1)

附件1 福建省级生态村考核验收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生态省、市、县(市)和环境优美乡镇建设,提高农民环境意识,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规范省级生态村考核验收工作,根据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福建省级生态村的考核验收工作由福建省环保局组织。 第三条省级生态村由各村民委员会自愿申请。各村经过生态村的创建,达到《福建省级生态村创建标准》中基本条件和各项考核指标要求,可以向村所在乡镇政府提出,并由乡镇政府向县(市、区)环保局提出申请。经县(市、区)环保局预审后,提出书面意见报省环保局,同时抄送设区的市环保局。 第四条省级生态村申报和评定工作原则上每年进行一次。对已获得省级生态村称号的村每三年复核一次;对不符合省级生态村标准的,将撤消其省级生态村称号。 第五条省级生态村的考核验收。省环保局组织考核验收组(或委托设区市环保局组织)以《福建省级生态村创建标准》(见附件2)为依据,采取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实地考核、征求意见以及综合评分等方法进行考核验收,省环保局根据有关材料及考核验收组的验收意见,决定是否命名。 第六条省环保局在已命名的省级生态村中推荐各项考核指标优秀者,参加国家级生态村评选。

各项考核指标达到《国家级生态村创建标准(试行)》的,可以直接申请参加国家级生态村的评选。申报办法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七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试行。

附件2 福建省级生态村创建标准 一、基本条件 1.制定了符合区域环境规划总体要求的生态村建设规划或实施方案,规划(方案)科学,布局合理、村容整洁,宅边路旁绿化,水清气洁。 2.按照全省饮用水源保护要求,完成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以及相关保护工作。 3.村民能自觉遵守环保法律法规,具有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近三年内没有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 4.经济发展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村域内工矿企业“三废”排放达到国家排放标准要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达到减排计划指标要求。 5.有村规民约和环保宣传设施,倡导生态文明。

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意见》及《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

【法规标题】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意见》及《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2016年发布) 【发布部门】中共中央办公 【发文字号】【适用区域】全国适用 厅、国务院 【发布时间】2016-08-22【生效时间】2016-08-22【关键词】其它生态管理 【有效性】有效【更替信息】 【注:此文档于2018年12月由一点通平台导出】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意见》及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意见》及《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关于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意见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党中央、国务院就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重在开展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综合试验,规范各类试点示范,为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探索路径、积累经验。开展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对于凝聚改革合力、增添绿色发展动能、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有效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发展和保护相统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空间均衡、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等理念,遵循生态文明的系统性、完整性及其内在规律,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为目标,以体制创新、制度供给、模式探索为重点,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将中央顶层设计与地方具体实践相结合,集中开展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综合试验,规范各类试点示范,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进生态文明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基本原则

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功能区划

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功能区划 为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防止各种不合理人为活动造成的生态破坏,指导自然资源有序开发和产业合理布局,推动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健康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生态功能区划工作的通知》(环发〔2002〕117号)精神,我区组织开展了生态功能区划编制工作。 广西生态功能区划是在广西生态现状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分析生态系统类型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主要生态问题和产生原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与生态敏感性空间分异规律,确定不同地域单元的主导生态功能,划分生态功能区类型,确定对保障广西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的重要生态功能区域。生态功能区划是主体功能区划、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资源合理开发与保护、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的重要参考依据,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态支撑能力,促进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广西生态功能区划的范围为广西陆域部分,不包括海洋。 一、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区划依据 (一)基本原则 1(主导功能原则:生态功能确定以生态系统的主导功能为主,次要功能服从主要功能。在具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的地域,坚持生态调节功能优先的原则,优先定位生态调节功能。 2(区域相关性原则:在区划过程中,充分考虑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在不同区域保障生态安全作用的差别,从区域、流域的层面进行综合分析,确定生态功能类型。

3(协调原则:生态功能类型的确定与自治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农业区划、林业区划、城镇体系规划、生态建设规划等有关区划、规划相协调。 4(遵循自然规律原则:充分考虑人类活动与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和服务功能相互作用关系,根据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生态敏感性、生态问题的空间分异规律,确定划分的主导因子及划分依据。 (二)主要目标 1(分析广西不同区域的生态系统类型、生态环境问题、生态敏感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类型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划分生态功能区类型,明确各类生态功能区的主导生态服务功能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划定广西重要生态功能区域。 2(引导按要素管理生态系统的传统模式向“统筹兼顾、分类指导”的现代生态系统管理模式转变,增强各功能区生态系统的生态调节功能,实现区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3(为区域产业布局、资源利用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指导区域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三)区划依据 以生态环境现状评价、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为依据进行生态功能区划。 1(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我区地处低纬度地带,北回归线横贯中部,南濒热带海洋,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明显,光热充足、雨量丰沛、雨热同季,自南向北依次出现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三个生物气候带;山地、丘陵、台地、谷地、盆地、平原等各类地貌纵横交错,河流众多,地层组成复杂多样且地区性差异明显。特殊、复杂、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孕育了极其丰富的生物物种,形成森林、湿地、海洋等多种类型自然生

厦门市海沧区分区规划新市区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公示 《厦门市海沧区分区规划新市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由厦门海沧土地储备管理有限公司委托厦门大学环境影响评价中心编制完成。为了贯彻执行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6]28号《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特做此公示,以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公示期10天。公示期间,对该规划实施过程中和实施后所造成的环境影响及环评提出的规划减缓措施和建议等有疑问或建议的公众,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向委托单位或环评单位提出意见或建议: 委托单位:厦门海沧土地储备管理有限公司 地址:厦门市海沧区滨湖北路9号土地分局大楼5楼 联系人:李旷达电话: 环评单位:厦门大学环境影响评价中心 地址:厦门市思明南路422号 联系人:张树谦电话:传真: 电子信箱

1前言 根据海沧区的实际发展,需要对2005年1月编制的《厦门市海沧区分区规划》进行修订,形成2007年上半年修订版规划。2008年3月,厦门市海沧区土地开发服务中心正式委托厦门大学环境影响评价中心承担海沧区分区规划新市区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由于2005年版规划已经做了部分调整,其中大部分规划内容已经实施,所以本次评价以2007年修订版《海沧区分区规划》中的新市区规划为依据,并以新市区的土地利用规划作为主要评价对象。 经过调查与研究,提出海沧区分区规划新市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为相关的政府部门作决策参考。 2规划方案分析 (1)规划范围 新市区规划范围东临厦门西海域,南至海沧嵩屿港区,西至兴港路、卢澳路,与海沧物流园区、厦门出口加工区和海沧南部工业区相邻,北至海沧蔡尖尾山区域和马銮湾口。新市区总规划面积为45.0km2。 (2)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分为近远两期,近期为2004~2010年;远期为2011~2020年。 (3)规划性质 海沧新市区作为海沧中心城区的次中心。主要功能以行政办公和生活居住为主。新市区是海沧行政中心的所在地,依托行政中心,围绕东屿内湖建设商务办公中心。同时在新市区内依托未来海岸居住区和已建成的居住区发展居住功能。 (4)规划布局 海沧新市区在总体布局上以规划路网为基础,以内湖为中心,以水为主题,借鉴中国传统水乡及威尼斯水城的设计手法和空间意境,形成既有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的现代化都市气息,又有小桥流水、百舸争流的水城特色。 海沧新市区的空间结构为“一核、二区、五片”。 一核:东屿中心区,为海沧新城的核心岛。 二区:海沧新市区以南北向的海沧大道为界,分为滨海绿带和内湖周围两个区。 五片:内湖核心片区、未来海岸片区、石塘生活片区、吴冠排头片区和蔡尖尾山片区。 海沧新市区作为海门市西海域中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筼筜湖中心区和中山路商业区共同构成厦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