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地理高考四大能力要求解读

地理高考四大能力要求解读

地理高考四大能力要求解读
地理高考四大能力要求解读

地理高考四大能力要求解读

依据考试大纲地理高考考核能力是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和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1获取地理信息

地理信息包括文字信息、图像信息和表格信息等。文字信息是提供地理信息最基本的方式,它包括相对独立的文字资料、图和表的引文或说明、题干中的限定或提示,显见文字信息不只是给出解题基础材料,还包涵了考查的意图、内容和方法;图像信息指地图、原理图、统计图、联系图等图像所提供的符号、注记、数字、图例等信息;表格信息是指数字资料信息及数字资料的属性、类别和单位等信息。

综合能力测试七年来,地理信息的呈现特点:

⑴教材之外的信息

从原来课本插图的改编转向逐渐脱离教材,信息中涉及学生没有学到的概念和原理,会给出相应解释。这些新信息基于实际问题、热点问题、合理的假设和推理,不会给学生解题早成障碍。

⑵多以图表形式提供信息

便于学生阅读、考场读图、用图能力。

⑶信息情境化

创设新情境,使考查内容融于一定的情境之中。

⑷提供信息的不完整性

试题提供信息十分简练,含有隐性信息,使信息不完整。

⑸提供组合信息

组合信息是指同一题中以文、图、表等不同形式给出信息,它常常在学科内知识综合,或跨学科间知识的综合呈现。

⑹逐步给出信息

以简要题干信息为基础,以一条探究思路为引导,通过分小题逐步给出信息,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一步一步地探究完成。

基于地理信息的形式和特点,在审题时要对试题提供的地理信息进行概括和综合,以获取地理信息的空间、属性、时间等特征。

⑴空间特征;如点、线、面;地点、区域、全球;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

⑵属性特征:如地形地貌、岩石、天气气候、水文、植被、农业、工业、城市和人口等。

⑶时间特征;如某时刻、某天、某月、某年、某一时间段等。

2提炼地理信息

在获取地理信息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对信息进行提炼,明确重要的、关键的、次要的、无关紧要的信息。然尔逐条分析,把握它们的内在联系,从而建立起信息链(概念、原理、规律和过程),实现地理信息的整合。

⑴反馈地理概念、原理、规律和过程,搭建地理信息与学过知识的桥梁,明确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

⑵反馈地理知识结构,只有在地理知识结构的框架下,才能提炼出重要的、关键的信息,为解决问题提供信息源。

⑶反馈地理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自然地理知识与人文地理知识、自然地理与区域地理知识、人文地理知识与区域地理知识等都有着内在联系。区域地理知识是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载体,区域位置决定气候,气候会影响水文、地貌、植被、土壤,进而对农业、工业、城市、交通等人类活动的影响。认识地理知识内在联系,可以由某地理知识推知其他方面的知识。

3解读地理信息

地理学科兼具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的性质,综合性是地理学科基本特点之一,因此地理综合性信息的解读,不但要用到相关学科知识,如自然地理要素运动信息的解读要用到数学和物理的知识,环境污染和喀斯特地貌的形成的信息解读要用到化学知识,生态服务和生态系统的信息解读要用到生物知识,人文现象的形成和发展的信息解读要用到历史知识,地理思想(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的信息解读要用到政治知识。而且要形成解读信息的的视角和方法。

⑴时间的视角

地理学科的人文方面的信息解读,不仅从历史角度和不同历史尺度去分析,还要把空间放到一定历史发展过程中分析,同时要关注空间的特点,即某地、某国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差异,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对自然现象也是如此,如气候变化信息,要从地质历史时期、人类社会时期、近代、当前等不同时间尺度去分析,方可得出不同的结论。

⑵发展变化的视角

人文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现象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其相关信息需要用发展变化的视角分析。如工业区位选择,原料和劳动力数量等因素变弱,而市场和科技等因素变强。

⑶辨证的视角

地理问题一般具有两面性,分析问题时都要辨证地去看。如气候资源对农业既是有利因素,而气象灾害又是不利因素。再如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的辨证关系。

⑷动态的视角

自然地理因素和人文地理因素都处在不断运动之中,分析地理信息需要用动态的视角,从过程中予以分析。如区域与区域之间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

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正确建立知识与试题联系

地理学科高考评价目标与中学地理教学目的都是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

的关系、掌握学习地理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试卷呈现的方式多样化,对地理问题的阐述多借助于阅读材料、地理数据、表格、地理景观图、地理示意图、框图等形式来表达。高考试题的形式和内容“万变不离其宗”,即体现地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地理学的基本思维方法。因而在认识和接受题目形式的基础上,能迅速地理解题目设置的情境和期望解决的问题,与已具备的知识背景中相关的内容建立准确的联系。

2.准确地运用知识和信息

理解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评价学生运用知识认识和说明

问题的标准。理解能力的评价主要看学生对地理概念、原理、规律和理论的表述状况,知识运用能力的评价主要看学生能否激活所存储的已学知识,能否将相关知识迁移到具体情境之中,这样明显地表现出个体思维能力。

3.运用知识原理分析问题

文综考题是有机渗透的(学科内的综合、热点问题的综合、跨学科的综合),试题针对现实问题整合知识,如生态问题、城市问题、环境问题、社会问题等进行组合,考查学生综合素质。这就要求学生围绕新问题、新情境重新整合,体现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与融合。易见,高考重在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作为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1.正确表述地理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事物特征

在通用语言的基础上,能够正确使用地理学科的术语表述地理事物和现象,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特征。表述、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一是对地理事物进行正确的定性概括;二是对地理事物的位置属性和数量属性能够进行恰如其分的定量表述。

⑴对地理事物进行正确定性概括

要求有足够的地理基础名词、基本地理数据、基本地理图形语言等。基础地理名词指常见性、多用性、稳定性、独特意义的地理事物名称、地理概念等。

⑵对地理事物的位置属性和数量属性进行恰如其分的定量表述

这能力有二,一是从试卷上获取的地理信息中,解读出定量的信息,加以应用;二是要熟记终身有用的地理数据,如绝对数据、相对数据——比例数据、顺次数据等。绝对数据是指明或表示地理事物的数量或数量范围的数据;相对数据只有在绝对数据的基础上才有意义。

2.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阐释

该能力就是要求学生在考试的时候能够运用自己的知识功底和能力从众多

的概念地理区位信息中通过分析取舍、综合、归纳、概括的思维过程,准确地找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然后按题意进行简洁、明了的阐释。地理区位信息分显性和非显性的区位信息,显性地理区位信息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地理事物的相互位置关系,主要是地理坐标和相对地理区位。如北京市东经120°、北纬40°,与河北和天津相临。非显性地理区位信息是指那些具体的地理事物和抽象的地理事物之间的位置关系、抽象地理事物与抽象地理事物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地理事物通过第三方与地理事物表现出来的位置关系和由这种位置关系所伴生的其他关系。如长江中下游流域,平原地形、亚热地区、湿润地区、适宜种植水稻等。

3.辨证地、历史地考察事物,对事物进行学科的和跨学科的描述与阐释

实现的地理事物是历史的地理事物发展的必然结果,地理事物本身发展过程,及人们对它的认识都是辨证的。如西北风沙吞没聚落、草场、耕地,保留了历史文物。黄土高原水土流水带来黄河含沙量高,下游地上河,但也塑造了华北平原。

该能力实际上是检测学生是否能够辨证地、历史地考察和分析地理问题的手段。因为获取和正确解读必要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对相应的地理问题进行辨证地、历史地考察和分析到底达到什么水平,只有用完整的描述和阐释才能表现出来。

四.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

1.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和概括等方法论证问题

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和概括等方法论证问题的实质就是对知识能够融会贯通、运用自如的境界。用地理主干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是论证地理问题的坚实基础,地理基础知识越丰富,借以进行判断、比较的参数知识就越充足。图形语言在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和概括等方法论证地理问题时具有特殊重

要意义。学习地理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在头脑建立“思维地图”,如地球两极、赤道和其它特殊经纬线,就是最基本的点、线状地理事物,叠加于其上的大洲大洋则是由线状边界圈定的面状地理事物,进而分布着主要国家、重要城市等,这些都是控制性的地理事物。把这些控制事物落实到图上,是学好地理和展现地理能力的坚实基础。有了的А基本的图形语言的把握作为基础,学生的判断、归纳、演绎、比较和概括问题时就具备了一些优势。

2.论证问题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

书面表达能力对于学生考试来说有着非常突出的意义。在书面语中观点明确则主要靠要词清晰妥切、层次逻辑关系紧凑、要语简洁等来实现。观点的要词清晰妥切,主要在选择最准确的地理术语上,熟记和深刻理解这些术语是该项能力的前提;层次逻辑关系紧凑、要语简洁等,要有大量的正确的地理练习作为基础,同时要有语言文字功底。

3.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原理与方法论证和探讨问题,体现创新性思维

综合性是地理学科的特点之一,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必然要运用到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如居民建筑布局,南北楼间距和住宅采光问题,除地理纬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外,必然要使用基本的数学语言和方法才能够进行定量的推算;风带和气旋的成因,除地理大气运动原理和方法外,离不开基本的物理原理和方法。

地理学的发展会涌现许多新的地理观念,如环境问题方面,开垦草原发展农业繁衍人口,退耕还林保护生态环境,环境观发生了变化,显见创新性思维在学习地理和研究地理问题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当然在非选择题中的人文地理方面的问题,是没有唯一的答案的问题。人文地理的任何区域,都是复杂的系统,其发展变化的评价是没有唯一的最优模式可以参照的,一般也只是选取那些‘非劣模式“,学生学习地理和应对考试的问题时,应该有独立的创新的见解

(完整版)高中高考地理知识必考知识点归纳

高中高考地理知识必考知识点归纳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纬线都是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5.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6.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 为西半球。 7.高中低纬的划分南北纬30°之间为低纬度,30°-60°之间为中纬度,60°-90°间为高纬度。 8.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9.地图上方向的确定 ①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②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③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0.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同一幅地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 11.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由脊。 12.不同日期的分界线零点经线往东至日界线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线为地球上的“昨天”。 13.天体系统的层次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其它行星系其它恒星系河外星系 14.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①比较稳定和安全的宇宙环境;②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表面温度适宜,存在液态水;③地球体积和质量适中,有足够引力吸引大量气体,形成大气层。

15.月相的变化 ①新月(农历初一、彻夜不见);②上弦月(初七、初八、上半夜西方天空); ③满月(十五、十六、通宵可见);④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下半夜东方天空)。 16.地球的自转 ① 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②周期(1恒星日,即23时56分4秒);③速度(角速度:除极点外,其它各点均为15°/时;线速度:1670COSФ km/h);④地理意义(a.昼夜更替,周期为1太阳日,即24小时。b.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越向东,地方时越早,c.地球表面水平运动的物体,其运动方向发生一定的偏转,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17.北极星的地平高度与当地纬度的关系北半球观测,北极星的地平高度与当地纬度相等。 18.地球的公转 ① 轨道(椭圆轨道1月初近日点,7月初远日点);②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③周期(1恒星年,即365日 6时9分10秒;回归年,即365日5时48分46秒);④速度(角速度为1°/d,线速度约为30km/s;近日点快,远日点慢);⑤地理意义(a.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b.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19.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以北半球为例) 从冬至到第二年夏至,太阳直射点自23°26ˊS向北移动,经过赤道(春分时),到达23°26ˊN;从夏至到冬至,太阳直射点自23°26ˊN向南移动,经过赤道(秋分时),到达23°26ˊS。其周期为1回归年,即365日5时48分46秒。 20.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由太阳直射的纬线(正午太阳高度为90°)向南北两侧依次递减;由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为90°)向四周依次递减;昼半球>0°,夜半球<0°;晨昏线上为0° 21.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夏半年,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附近为极昼,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极圈以内为极昼;冬半年,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极点附近为极夜,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极圈以内为极夜。春秋二分,全球各地昼夜平分;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 22.四季的划分

2019年最新高考文综地理高考考点分析

2019 年文综地理高考试卷分析 一、地理考试大纲的变化: 2017 年考试大纲修订内容:选修地理部分从"三选一"变成了"二选一" 即: 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删去“自然灾害与防治”模块。 过去式现在式 二、文综地理高考试卷分值分析 第一部分:单选题 文综试卷第1 题——第11 题为地理单选题,共11 个小题,每小题4 分,共44 分。 第二部分:综合题 文综试卷第36 题——第37 题为地理综合题,共2 个大题,每道大题有3-4 的小题,共46 分。 注意:36题与37题分值不固定,一般为(24 +22 或22 +24)分。 第三部分:选考题(二选一) 文综试卷第43 题——第44 题为地理选考题,第43 题 44 题为环境保护试题(10 为旅游地理试题(10分),第 分)。从中选择自己"有把握"的一道题作答。

三、文综地理高考试卷考点分析 一)近6 年高频考点分析 如上图所示, 第一大高频考点:考查区域地理问题。 第二大高频考点:为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第三大高频考点:区域可持续发展、大气运动 注:高考试题贴近生活,考察与现实有关的地理热点问题。 (二)全国课标一卷地理考点分析 1、单选题考察的重点和难点文综地理高考试卷的单选题一般有4组题(每组2-3 个小题),主要考察的重点和难点如下: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 (1)地球和地图部分:等值线(等温线、等压线、等高线、等

降水量线)分布图的判读及应用。 (2)地球运动部分:太阳方位的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应用;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晨昏线的判读及应用。 (3)地表形态部分:外力作用(流水侵蚀、沉积作用)形成地貌的条件、成因和过程。 (4)大气运动部分:气候(气温、降水)的变化对区域经济活动(农业、交通等)的影响;天气系统示意图的判读及应用。 (5)水循环、洋流部分: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6)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部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非地带性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7)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资源对生存与发展意义。 第二部分人文地理 (1)人口与环境部分:人口迁移对城市、对城市化的影响。 (2)城市、城市化部分:城市化和城市规划的影响。 (3)农业部分: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生产活动(农业)的影响及意义。 (4)工业部分: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生产活动(工业)的影响及意义。 (5)交通部分:交通运输变化的影响。 (6)区域差异及联系:区域发展与差异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高中生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

高中生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 摘要:本文以本人作为中学地理教师的从教经验为基础,分析了教学中提高学生读图能力的重要性,进而提出提高学生读图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字:高中生地理读图能力 毕业至今,已经进行了一年多的高中地理教学,越来越认识到地图在地理学科中的重要意义,同时在不断的教学中,积累了一些利用地图提高地理学习效率的方法。 一、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的重要性 1.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 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最突出的特征是大量运用图表表达空间的概念和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这也奠定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地位,所以学好地图用好地图成为学习地理的法宝。 2.高考命题与读图 在高考中,地理学科对学生的读图能力要求很高,主要有以下两种要求,一是要求学生能判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和地形剖面图,并能在地图上填绘重要有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二是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和图表等,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就拿2009年全国文综题来看,选择题1-2考的是人口再生产的分析,为坐标图;3-5题考点为大气运动,为等值线图,图中加上经纬线。6-8题考点为道路建设与地形关系,图为海拔和路程坐标图。9-11题考点是土地利用与环境问题,以表格和柱状图结合。这就是地理题所有选择题;再看非选择题,第36题考的是尼罗河的问题,图由区域轮廓与等值线结合,再加上一个表格构成。39题考的是综合题,图为土尔扈特回归路线图。可以看出,高考地理从命题看可以说是“无图不成题”。再查近些年来的试题,无不如此。而且今后的高考命题,这种趋势将越来越突出,而且对考生读图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 3.学生读图现状

高考地理 区域地图的一般分析方法

2012高考地理区域地图的一般分析方法 1.区域定位 依据经纬度、区域轮廓、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景观等定位方法,确定区域位置,描述其位置特征,如海陆位置、相对位置、交通地理位置、经济地理位置等。 (1)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区域范围,确定一个具体地点)。(2)相对位置 海陆位置:根据岛屿、半岛、大陆东西岸等判断区域。 山河位置:根据山脉分布、走向,河流水系形状、流向判断区域。 政治地理位置:根据国家或区域轮廓,邻国、邻省轮廓判断区域。 交通地理位置:根据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及交通运输网中线、点的分布判断区域。 2.分析区域特征 根据所确定的区域及图中信息提炼出构成该区域地理环境的自然地 理要素(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自然资源等)和人文地理要素(农业、工业、交通、城市等)的特征。其一般方法:①通过对图中等高线、河流流向、等温线的判读,或者根据经纬度判断图示区域的地形特征; ②通过经纬度与海陆位置,结合气候分布一般规律,判断该区域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③在了解该区域的地形、气候特征的基础上,判断该区域的水文、植被、土壤、自然资源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④通过对各自然地理要素特征的了解,进一步判断该区域的人文地理要素特征,如工农业生产特点,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交通特点及形成这些特点的

有利自然条件。 (1)自然地理特征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①地形:主要从地形类型、特征、地质作用、地质灾害等方面分析。 地形类型与名称:可以根据区域位置判断,还可根据等高线的分布、河流流向、海拔及地形剖面图判断。 地形特征:主要从地形类型、海拔、地面起伏状况(即地势)、地形分布等方面分析。 地势特征:主要根据地面起伏变化趋势来描述,如西高东低或由西向东倾斜。 地质作用: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外力作用在地面起伏大的高原山地主要是侵蚀作用,在低平的地区主要是堆积作用,在降水多的区域(湿润、半湿润地区)主要是流水作用,在降水少的区域(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是风力作用。 地质灾害:主要是指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 ②气候:可从气候类型、气候要素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对动植物和河流的影响,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等方面分析,现主要介绍前两个方面。 气候类型:根据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判断气候类型。 气候要素的分布:主要是指气温和降水的分布。主要包括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大区域气候要素的分布,即其气候特征;第二种是局部地区气候

高考地理常考知识点汇总

高考地理常考七大知识点汇总 关于水环境的12个知识点 1、水回圈:①按其发生领域分为海陆间大循环、内陆回圈和海 上内回圈。 ②水回圈的主要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 ③它的重要意义在於:使淡水资源持续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 以再生,维持世界水的动态平衡。 2、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①以雨水补给为主的的河流其径流的变化与降雨量变化一致:a 地中海气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冬季;b季风气候为主河流,流量夏 季;c温带海洋性与热带雨林气候河流流量全年变化小; ②以冰雪补给为主的河流其径流变化与气温关系密切:冰川融水 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夏季. ③河流水地下水之间可相互补给,湖泊对河流径流起调蓄作用。 3、我国河流补给的差别:①我国东部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夏汛型,东北春季有积雪融水) ②我国西北地方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汛型,冬季断流) 4、海水等温线的判读:①判断南北半球(越北越冷是北半球) ②洋流流向和海水等温线凸出方向一致:高温流向低温是暖流, 反之是寒流。 5、影响海水温度因素——太阳辐射(收入)、蒸发(支出)、洋流 6.洋流的形成:定向风(地球上的风带)是形成洋流最基本的动力,风海流是最基本的洋流类型。

7.洋流的分布(画一画右面洋流分布模式图): ①中低纬度洋流圈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南半球呈反时针方向。 ②北半球中高纬逆时针方向洋流圈 ③南半球40—60度海区形成西风漂流 ④北印度洋形成季风洋流,冬季逆时针,夏季顺时针。 8.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减温减湿) ②影响海洋生物—-渔场③影响航海④影响海洋污染 9.世界主要渔场:北海道、北海、纽芬兰渔场---寒暖流交汇;秘鲁渔场――上升流 10.海洋渔业集中在大陆架的原因:①这裏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 ②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鱼饵丰富。 11.海洋灾害是指源于海洋的自然灾害:海啸和风暴潮。 12.海洋环境问题指源於人类活动的海洋生态破坏:海洋污染、海平面上升、赤潮 高考地理复习【二】 关于大气的30个知识点 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12km)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 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以水准运动为主,有利於高空飞行。

【人教通用】2019届高考地理总复习:四大能力强化练_能力四_含答案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四大能力强化练 全真训练(A卷) (45分钟100分) 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乍得湖位于非洲中北部,湖面海拔281米,平均深度1.5米。乍得湖属于内流湖,但湖水却是淡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对这种现象感到迷惑不解,因而被传成许多神话或奇谈。后来科学家发现产生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乍得湖东北部有一最低处海拔是155米的盆地。 材料二乍得湖是世界上盛产螺旋藻的三大天然湖泊之一。营养和温度、光照是影响螺旋藻生长的重要因素。螺旋藻可食用,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具有减轻癌症放疗、化疗的毒副反应,提高免疫功能,降低血脂等功效。 材料三乍得湖地区略图。

(1)结合材料一,运用水循环的原理分析乍得湖成为淡水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分析乍得湖盛产螺旋藻的有利条件。 (3)你是否赞同乍得湖居民扩大螺旋藻生产?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解析】第(1)题,内流湖泊水成为淡水的主要原因是水源交换多,结合水源的补给类型分析来水丰富,结合东北部海拔较低的盆地分析排水丰富。第(2)题,结合农业区位,自然区位主要从光照、温度和营养物质三方面分析,社会经济因素主要从市场需求方面分析。第(3)题,赞同,主要分析扩大生产带来的有利影响;不赞同,主要分析扩大生产产生的不利影响。 答案:(1)乍得湖地处热带草原气候区,湿季受赤道低压带控制,降水补给丰富;多条河流汇入,地表径流补给 较多;东北部的盆地比乍得湖低很多,大量湖水通过地下径流源源不断地往盆地渗流过去,盐分随之排出,故 湖水盐分低,成为淡水。 (2)纬度低,湖水较浅,光照强,湖水水温高;入湖河流携带泥沙多,营养丰富;螺旋藻食用和医用价值高,国际 市场需求量大。 (3)赞同:螺旋藻经济价值高、市场需求大,扩大生产可以增加经济收入,扩大就业。 不赞同:螺旋藻大量繁殖,导致水中缺氧,还会产生有毒成分,影响水质和鱼类生长。 2.读某区域图(下图),回答问题。(24分)

XX高考地理考点归纳分析(中国地理分区)

XX高考地理考点归纳分析(中国地理分 区) 一、降水带分区 中国可划分为三大自然区,主要依据气候和地貌的地域差异,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 三大自然区的界线: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之间,以400mm等年降水量线为界;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以3000米等高线为界;青藏高寒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以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为界。 二、冷热带分区 在三大自然区基础上,依据我国东西降水、南北热量的差异,将三大自然区中的东部季风区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分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1、北方地区 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东、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黄海,是我国季风气候区的北部地区,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北。北方地区内部包括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具体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以及甘肃省东南部和江苏、安徽的北部。 2、西北地区 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包括内蒙古、x疆、宁夏和甘肃西北部,非季风气候区,深

居内陆,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西。 3、青藏地区 位于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以南包括x藏、青海和四川的西部。是一个独特的地理单元。海拔高,气候寒冷。 4、南方地区 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南部临东海、南海包括长江中下游、南部沿海和西南各省(市、自治区)。是我国季风气候区的南部地区,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南。 三、经济带分区 1.经济协作区 1954年建立了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七大经济协作区。1961年华中区与华南区合并为中南区,全国划分为六大经济协作区。这一划分方式影响比较深远。 以当前的情形而论,中国按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华南、华东和华中进行分区,每个区域各自包含的省份、直辖市和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如下: 华北地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 东北地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 华东地区: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

高中地理读图能力培养策略研究中期报告

课题:高中地理读图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中期动态研究报告 课题主持人及联系电话:胡良杰 成员:陈大妞李晓霞胡亮 主持人所在单位:河南省新郑市第一中学分校 报告日期:2014-12-22 郑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制

《高中地理读图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课题中期动态研究报告 课题自开题以来,我从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进入了扎实有效的研究实施阶段,现将进展情况做如下汇报: 一、课题简介 一、课题的提出 第一、地图以符号等记录和传递地理信息,被称为“地理学第二语言”,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建立地理空间观念的重要工具。地图信息含量大,直观形象,为学生提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第一手资料。运用地图(包括插图等)可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学生学会读图,可使地理知识的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 第二、读图能力的培养是地理课标的要求。地理课标中明确提出要求高中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基本技能。 第三、在现实中,读图能力的掌握始终是学生地理学习中的难点。地理测试中有大量的辨图认图,读图分析题,而这些,学生最容易失分。 第四、我们的思考。我们认为读图能力的提高取决于读图方法,因此提出该课题。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 地理读图能力是指学生运用地图基本知识去阅读地图、使用地图,掌握正确的读图解题思路与方法步骤,从地图(包括地理图表和图像)提取有用的地理知识和信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概念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地理综合分析能力,训炼学生地理高考应试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地理与地图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利用地图进行教学是地理教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方法,也是地理学最突出的特点,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教学,这样讲并不言过其实。地图是讲授内容的印证,地图不仅是研究地理学最必要的工具,而且是最直观、最简明的地理书,地图能反映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及本质联系,是地理知识的综合载体,信息量大,内涵丰富,是获取地理信息的主要来源,读懂地图,地理难点内容也就迎刃而解。地图和地理课本中的文字相比,地图具有突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课本中文字具体化,增强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对各种地理现象和事物的理解和记忆,这对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是有很大意义的。。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重点是采用哪些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包括地理分布图,等值线图和地理统计图等)。 (1)教学中重视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重视每幅图,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收集、展示教学相关的地图,从多角度培养学生看图、析图的能力。 (2)课堂上对读图方法的有效指导 (3)重视图文转化,图形结合,学会“画图总结”,加强地图教学。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资料文献法、调查法(问卷调查、师生座谈、测评等)、教育实验法、课堂

2020年金版教程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训练:1-1-1 高考四大能力要求 Word版含解析

2020年精编地理学习资料 一、选择题(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每小题后面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2015·合肥模拟]雨水花园起源于20世纪的美国,自引进中国以来,应用较为广泛。雨水花园是自然形成或人工挖掘的种有灌木、花草、树木等植物的浅凹绿地,被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是一种生态可持续的雨洪控制与雨水利用设施。读下图回答1~2题。 1.下列城市不适宜大面积引入雨水花园的是() A.北京B.上海 C.银川D.哈尔滨 答案 C 解析雨水花园主要用来收集雨水,并且能够对收集的雨水和地表径流进行净化的系统。利用的前提是该地区降水较为丰富且降水的季节分配差异较大。银川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面积建设雨水花园

不仅收集不到雨水,还需要大量的水源灌溉。 2.下列关于雨水花园在城市生态建设中的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收集的雨水与小区景观用水系统结合,大大提高了用水效率B.雨水花园应该选择在城市中地势略高的地方,以净化水的来源 C.加快水分蒸发,增加空气湿度,有利于地区小气候的营造D.在我国北方应该在耐淹作物中优先选择耐旱品种的植物,以节约水资源 答案 B 解析题干中“雨水花园是自然形成或人工挖掘的种有灌木、花草、树木等植物的浅凹绿地”与B选项中选择地势较高的地方相矛盾。 [2015·昆明模拟]毛竹适生的温度为最冷月平均气温4~8 ℃,年降水量1 200~2 000 mm,性喜湿。读世界竹子分布示意图,回答3~5题。 3.图中最适宜毛竹生长的地区是() A.①B.② C.③D.④ 答案 D 解析毛竹适宜生长温度为最冷月平均气温4~8 ℃,年降水量1 200~2 000 mm。四地点只有④位于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最适宜毛竹生长。

高考地理重点知识总结归纳(最新版)

高考地理 重点知识总结归纳(最新版)

一、前提——熟悉区域地理,掌握双基和主干知识 进行地理主观性试题答题能力提升专题讲练的前提是在对地理学科的区域地理,双基和主干知识学习已经完备后。功夫在平时,能力的提升在三年功课的积累,也是高考备考的最后冲刺。 二、基础——明确高考22类地理常见简答题标准答题思路 三年功课的积累已经见了无数的主观性试题。厚积薄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早有能者将高考22类地理常见简答题标准答题思路归纳成辑,供参考。当作我们提高解答主观题性试答题能力的起点。所以我们第一步便是熟读该资料,掌握常规解题方法。 三、关键——熟悉近几年地理考题常见的答题模式 有了以上的准备,便进行归纳概括,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我们的第二步便是总结考题常见答案的组织模式和常见的地理特征描述答案组织模式。 近几年地理考题常见答案的组织模式之归纳: 1) 原因(自然、人为) 2) 条件(有利、不利) 3) 影响(正面、负面) 4) 区位(自然、社会、经济) 5) 效益(经济、社会、环境) 6) 措施(生物、工程、技术) 7) 重大工程意义(两端、中间)或(政治、经济、民族、国防) 8) 要素(总量、结构) 9) 评价( 积极、消积) 10)降水量多少成因(大气环流、地形(迎、背风坡)、洋流、距海陆远近、下垫面) 11)气温高低成因(纬度位置、冷气流影响、洋流、地形-海拔高低与阳坡阴坡、下垫面) 12)大渔场成因(有无较宽阔大陆架,是否为实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流,是否是大江大河的入海口) 近几年考题常见的地理特征描述答案组织模式之归纳: 1) 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生物、矿产或其它资源) 2) 位置特征(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相邻位置) 3) 水系特征(支流、流程、流域、流向) 4) 水文特征(流量、水位变化、流速、含沙量、结冰期) 5) 降水特征(降水总量、雨季长短、季节变化) 6) 气候特征(气温、降水、季节组合)

2017高考地理考点归纳分析

2017高考地理考点归纳分析 2017高考地理考点归纳分析(九大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 1、判断依据: 第一步,根据最冷月、最热月判断南北半球。 若最冷月为1月、最热月7月,则该地处在北半球;若最冷月为7月、最热月1月,则该地处在南半球。 第二步,确定最冷月的温度值范围,即>15。 第三步,判断降水的季节分配类型,年雨型。 2、位置: 纬度位置:大致在南北纬10度之间。 海陆位置:主要分布在非洲的刚果盆地,南美的亚马孙流域,亚洲印度尼西亚群岛等。 3、气候特点: 常年高温多雨。 4、气候形成原因: 终年受到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 5、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热带雨林带;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类型:热带雨林;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典型动物:猩猩、河马; 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典型土壤:砖红壤。

6、该气候区内分布的城市: 新加坡的首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首都雅加达,著名旅游城市万隆、马来西亚的首都吉隆坡、尼日利亚的首都都拉各斯,民主刚果首都金沙萨、古巴首都哈瓦那,巴拿马的首都巴拿马,厄瓜多尔的首都基多。秘鲁城市伊基托斯。 7、该气候区内的农业活动情况: 随时播种随时收获,以热带经济作物为主。 热带草原气候 1、判断依据: 第一步,根据最冷月、最热月判断南北半球。 若最冷月为1月、最热月7月,则该地处在北半球; 若最冷月为7月、最热月1月,则该地处在南半球。 第二步,确定最冷月的温度值范围,即>15。 第三步,判断降水的季节分配类型,夏雨型。 2、位置: 纬度位置:南北纬10度至南北纬23之间; 海陆位置:非洲中部大部分地,澳大利亚的北部和东部,南美的巴西高原。 3、气候特点: 全年高温,一年有明显的干湿季。 4、气候形成原因: 受赤道低气压带(湿季)和信风带(干季)交替控制。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读图能力培养的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读图能力培养的研究》 开题论证报告 大丰区南阳中学主持人:吴洪宇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中国智造”的关键是创造性人才。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是教育发展到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时代的必然趋势,它体现了现代社会对人的主体性的呼唤。面对现代社会的需求,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于2006年12月通过了关于核心素养的建议案,我国教育部2014教基[4]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指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 高中地理课程新标准中明确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新课程改革强调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地图技能是地理核心素养的要素之一。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在地理核心素养体系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就高中学生地理图表阅读能力不足的现实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发展学生地理图表素养与学习中图表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 (2)实践价值

基于核心素养的图表阅读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供了现实案例。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教学,揭示当前高中学生图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为提升图表阅读能力提供实践依据及具体的培养途径。 (3)创新之处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一是视角选取的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二是培养模式思路选择以体现学生为本的自主、探究式模式。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国际基础地理教育蓬勃发展,各国纷纷推出了核心素养的理念。钟启泉指出:“地理核心素养体系包括基于地理空间视角下的地图技能、地理信息技术能力、国际理解、全球意识、人地观念、可持续发展观这六大方面。”汤国荣也指出,从地理学科教育的价值取向看,地理核心素养应包含地图技能、空间视角、综合思维和人地观念四大方面。他把地图技能放在第一位进行了探讨。中学地理课程中的识图、绘图、用图能力的培养应是地理素养的关键所在。基于上述等等国内外研究,高中地理地理教学关注学生图表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发展了学生的素养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三、课题的界定和假设 (1)课题的界定 研究对象:2015年秋季入校高一新生和现有在校高二学生。 核心素养:2013年2月,UNESC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报告《走向终身学习——每位儿童应该学什么》提出,核心素养在基

地理高考四大能力要求解读

地理高考四大能力要求解读 依据考试大纲地理高考考核能力是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和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1获取地理信息 地理信息包括文字信息、图像信息和表格信息等。文字信息是提供地理信息最基本的方式,它包括相对独立的文字资料、图和表的引文或说明、题干中的限定或提示,显见文字信息不只是给出解题基础材料,还包涵了考查的意图、内容和方法;图像信息指地图、原理图、统计图、联系图等图像所提供的符号、注记、数字、图例等信息;表格信息是指数字资料信息及数字资料的属性、类别和单位等信息。 综合能力测试七年来,地理信息的呈现特点: ⑴教材之外的信息 从原来课本插图的改编转向逐渐脱离教材,信息中涉及学生没有学到的概念和原理,会给出相应解释。这些新信息基于实际问题、热点问题、合理的假设和推理,不会给学生解题早成障碍。 ⑵多以图表形式提供信息 便于学生阅读、考场读图、用图能力。 ⑶信息情境化 创设新情境,使考查内容融于一定的情境之中。 ⑷提供信息的不完整性 试题提供信息十分简练,含有隐性信息,使信息不完整。

⑸提供组合信息 组合信息是指同一题中以文、图、表等不同形式给出信息,它常常在学科内知识综合,或跨学科间知识的综合呈现。 ⑹逐步给出信息 以简要题干信息为基础,以一条探究思路为引导,通过分小题逐步给出信息,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一步一步地探究完成。 基于地理信息的形式和特点,在审题时要对试题提供的地理信息进行概括和综合,以获取地理信息的空间、属性、时间等特征。 ⑴空间特征;如点、线、面;地点、区域、全球;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 ⑵属性特征:如地形地貌、岩石、天气气候、水文、植被、农业、工业、城市和人口等。 ⑶时间特征;如某时刻、某天、某月、某年、某一时间段等。 2提炼地理信息 在获取地理信息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对信息进行提炼,明确重要的、关键的、次要的、无关紧要的信息。然尔逐条分析,把握它们的内在联系,从而建立起信息链(概念、原理、规律和过程),实现地理信息的整合。 ⑴反馈地理概念、原理、规律和过程,搭建地理信息与学过知识的桥梁,明确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 ⑵反馈地理知识结构,只有在地理知识结构的框架下,才能提炼出重要的、关键的信息,为解决问题提供信息源。

高考地理基础知识梳理____区位分析

高考地理基础知识梳理 ——区位因素 一、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地形:为冲积平原或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或地势低平 土地:土地面积广阔、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气候: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充沛、雨热同期、光热水组合好、昼夜温差大水源:靠近水库、河流、冰川融水区或地下水丰富区,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土壤:土壤肥沃深厚或土壤较肥沃 2.人文(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该区人口稠密、工矿业发达、城市较多、靠近大城市,市场广阔(对商品农业影响大) 交通:临近河、湖、海,水陆交通便利,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对商品农业影响大) 政策:国家政策的支持(扶持、鼓励) 科技:科技水平高或科技发达,冷藏保鲜技术高 习俗:生产历史悠久、饮食偏好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劳动力工资低 工业基础:工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能提供技术支持

3.自然对农业的不利的区位因素 洪涝、干旱、台风、春季低温、寒潮等气象灾害;热量、光照、水源、土壤肥力等不足,酸碱度偏高 二、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土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土地租金低 水源: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水质好 环境: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有利于高科技工业的布局 2.经济因素 原料:靠近原料产地,原料充足──原料指向型工业 能源:靠近能源产地(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能源充足──动力指向型市场:人口稠密或人口密集、位于或靠近大城市,市场广阔(对市场指向工业更明显) 交通:临海港、河湖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高速公路或航空港,交通和通讯便利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密集型工业;劳动力质优价廉,生产成本低 技术:科教发达或临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劳动力素质高──技术密集型 工农业基础:临近商品农业基地或农业发达,能提供充足的原材料和消费市场;当地工业发达,生产协作条件好

高考地理备考基础知识

高考地理备考基础知识 高三地理学习与复习的内容多而杂,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分散覆盖在初高中的教材中。下面就让查字典地理网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考地理备考基础知识吧,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高考地理备考基础知识篇一 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 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高考地理备考基础知识篇二 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021届高三地理高频考点—— 气候特征的成因分析

2021届高三地理高频考点——气候特征的成因分析 (2020·贵阳高三月考)下图为“澳大利亚气候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题。 1.影响乙地气候形成的因素有() ①寒流②地形③东南信风④暖流 A.①②④B.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地理要素既有共性,更具个性。共性包含于个性之中,是同类地理要素的概括;个性是地理要素受其他因素影响而出现的差异性,是地理要素在特定地理区域的具体表现。下表数据是图中四个城市的海拔、气温和降水资料。据此完成2~3题。 四个城市的海拔、气温和降水资料

2.上表中P、M、N、Q四地与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P、M、N、Q B.Q、N、M、P C.M、N、P、Q D.N、M、Q、P 3.P、M、N、Q四地中,M地7月降水最多的原因可能是() A.冷暖气团势均力敌,锋面停留时间长 B.气温高,昼夜温差大,近地面水汽容易凝结 C.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全年温和多雨 D.位置偏北,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小,且影响时间短 (2019·合肥质检)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几内亚湾北部的陆地月平均气温始终高于几内亚湾海域。几内亚湾以北的西非赤道低压是赤道低气压带的一部分,它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其最南端位置在5°N附近。布埃亚被称为“非洲雨极”。下图为“非洲局部图”。据此完成4~5题。 4.布埃亚有“非洲雨极”之称,与其成因没有关联的是() A.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B.受西非赤道低压影响 C.西南季风与海岸垂直D.北赤道暖流增温增湿 5.R、Q两地() A.一月R地盛行西南风,Q地盛行东南风 B.一月R地盛行东北风,Q地盛行西北风 C.七月R地盛行东北风,Q地盛行东南风 D.七月R地盛行西南风,Q地盛行西南风 (2020·陕西省西安市月考)下表是亚欧大陆40°N~50°N四地气温距平值和降水距平值(距平值是该地气温、降水与同纬度气温、降水平均值之差)。读下表回答6~7题。

培奥高考复读班高考地理区位分析突破

培奥高考复读班高考地理 区位分析突破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区位分析突破 一、区位的概念: 二、区位分析的主要因素:(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 三、区位分析方法:(包括应用范围) 巩固练习 1、读图2回答 (1).图示地区可重点发展的经济作物是() A.天然橡胶 B.茶叶 C.棉花 D.甜菜 (2).与东北平原相比,该区农业生产的优势 条件是() A.土壤肥沃 B.地形平坦 C.水源充足 D.热量丰富 二、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 各题。(14分) 材料一图甲所示岛屿所在地理位置,最高主峰蓝山海拔 2256米。图乙为蓝山咖啡园景观图,这里拥有享誉世界 最昂贵的蓝山咖啡。 材料二咖啡树适合生长在热带或亚热带,温度介于15-25℃之间的温暖气候,年降雨量必须达1500-2000毫米,最适合栽培咖啡的土壤,是排水良好,含火山灰质的肥沃碱性土壤。 (1)依据图文材料,说明该岛的地形地势特点及主要山脉的走向。(8分) (2)分析该地区盛产优质咖啡的自然原因。(6分) 三、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2分) 2011年4月20日,第12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博览会在山东寿光隆重开幕。享有“中国蔬菜之乡”盛誉的寿光市,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传承悠久的历史背景。寿光地区有适合蔬菜种植的自然条件。这里是冬暖式蔬菜大棚的发祥地。在这里国际领先的一流技术高密度集聚,世界最先进的蔬菜培育、种植、贮运、园艺等方面的技术逐渐引进,使得这个地区成为农业高技术的角逐平台。寿光农民引进国外蔬菜品种,引种南方蔬菜品种,改变蔬菜生长周期,改变蔬菜生长状态,使产品的独特性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 (1)寿光发展蔬菜生产的有利区位因素是什么(6分) (2)寿光蔬菜行销全国,甚至出口日本、韩国等,其得益于哪些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4分) (3)下列措施不适合寿光蔬菜发展道路的是( )(2分) A.扩大经营规模,降低生产成本 B.提高技术含量,培养新品种 C.禁用化肥农药,发展绿色有机蔬菜 D.种养结合,形成混合农业模式 四、下图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图,读图回答问题。(10分) (1)据图分析该工业区的主导工业部门是。(2分) (2)该工业区工业发展的主要有利条件有哪些(8分) 五、读“京津唐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据图分析影响天津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 六、读图,回答问题。(8分) 某海港城市打算在A、B、C、D、E处建一港口,建港条件最好的是何处,为什么 七、读“我国重要商业中心的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新课标)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一四项基本能力专练(含解析)

一、四项基本能力专练 一、选择题(共22题,每题2分,共44分,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 (2018·江西新余第一中学模拟)下图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北进过程中,120°E~130°E近地面气压多年平均随时间和纬度的变化图,读图完成1~2题。 1.据图分析,我国南方地区沿经线气压梯度最大的时间是( ) A.5月15日 B.6月15日 C.7月1日 D.8月1日 答案 A 解析我国南北方以秦岭—淮河为界,大致以34°N为界;结合图中气压值变化线,5月15日沿经线方向,等压线密集;其他三个日期沿经线方向穿过的等压线稀疏,所以5月15日气压梯度最大。 2.据图分析,江淮地区开始进入梅雨期的时间是( ) A.5月15日 B.6月1日 C.6月15日 D.7月1日 答案 C 解析锋面雨带通常位于副热带高压脊线以北5~8个纬度距离处。由图可知,6月15日副热带高压脊线位于23°N附近,雨带大致在28°N~31°N,此时长江下游开始进入梅雨期。 (2018·河北保定模拟)下图是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天然林区多年平均径流深与森林覆盖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曲线①②③依次代表( )

A.年径流量、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B.年径流量、地下径流、地表径流 C.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年径流量 D.地下径流、地表径流、年径流量 答案 B 解析读图,①径流量最大,且等于②③之和,故①为年径流量;随着森林植被覆盖率的提高,森林调蓄功能增强,地下径流增加,地表径流减少,故②为地下径流,③为地表径流。 4.在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可以( ) A.增加地表径流量 B.增加径流总量 C.减少地下径流量 D.控制土壤侵蚀 答案 D 解析在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可以提高森林覆盖率。读图可知,随着森林覆盖率增加,年径流量减少,地下径流量增加,地表径流量减少,因而有利于控制土壤侵蚀。 (2019·广东七校联合体联考)钱塘江河口段河床高度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在不同季节、不同河段受侵蚀或堆积作用而发生明显变化。研究人员曾连续多年对闸口至澉浦段河床高度进行测量,结果表明:枯水期仓前以西升高,以东降低。历史上钱塘江河口潮强流急,河床宽且浅,冲淤幅度很大,导致主河道摆动频繁。20世纪60年代以来,水利部门对钱塘江河口进行了治理,缩窄江道是其中重要措施(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5~7题。 5.江道缩窄前,关于夏季仓前东西两侧河段河床高度的变化,推测合理的是( ) A.河流作用为主,西侧侵蚀降低,东侧堆积升高 B.河流作用为主,西侧堆积升高,东侧侵蚀降低 C.潮流作用为主,西侧侵蚀降低,东侧堆积升高 D.潮流作用为主,西侧堆积升高,东侧侵蚀降低 答案 A 解析由材料可知,枯水期仓前以西河床高度升高,以东降低,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信息“河口段河床高度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可推测,枯水期河水水位下降,河流径流量少,而枯水期时海水上溯势力较强,可能大致到达仓前,受海水顶推作用影响,河水到达仓前以东河段较少,所以仓前以西河段以沉积为主,仓前以东河段则受海水冲淤影响较大,故出现研究人员测量的结果。而夏季河水水位上涨,径流量

高考地理特色讲练类型14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类型14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思维建模 1.自然条件 分析角度答题模板 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沛、雨热同期、光照充足等 地形地形平坦开阔 水源靠近水源,河流、湖泊等,灌溉用水充足 土壤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有机质多 2. 分析角度答题模板 市场人口密集、市场广阔、产品供不应求 交通交通(铁路、公路、水运、航空)便利 劳动力劳动力数量多且素质高 科技科技水平高(培育良种)、机械化水平高、冷藏保鲜技术水平的提高国家政策国家实施“种粮补贴”政策、政策支持 【示例】中国主要农业区气候条件的对比分析 有利条件制约因素 青藏高原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多夜雨, 利于作物吸收 降水稀少,水源不足;地势高,气 温低,供作物生长的时间短 河西走廊 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昼夜温差大; 祁连山的冰川融水提供了灌溉水源 深居内陆,降水稀少且变率大,水 资源紧缺;风蚀强烈,蒸发旺盛,土 地荒漠化严重 东北平原 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冬季多 积雪和季节性冻土,使土壤具有良好 的墒情 纬度高,气温较低,供作物生长的 时间短;易受洪涝、寒潮、春季低温 等气象灾害的影响 华北平原 夏季降水丰富,雨热同期;地处暖 温带,热量相对充足 春旱,多风沙;旱涝灾害频繁 典题示范 [2013·海南卷]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藏年楚河河谷(见图14-1)所产油菜籽籽粒大、品质优,其单位面积产量比我国东部平原高一倍。 图14-1 分析年楚河河谷油菜籽单产高、品质优的自然条件。 解题分析 (1)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条件有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源四大方面 (2)该地位于青藏高原的雅鲁藏布江谷地,热量不足,因而作物在此处的生长周期较长,利于有机物质的积累;高原地区,昼夜温差大,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利于有机物质的积累;位于河谷地区,有河流沉积物质和灌溉水源,利于作物的生长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