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交易费用经济学:过去、现在和未来

交易费用经济学:过去、现在和未来

交易费用经济学:过去、现在和未来
交易费用经济学:过去、现在和未来

《管理世界》2004年第12期,转载或引用请注明 交易费用经济学:过去、现在和未来

——兼评威廉姆森《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聂辉华

摘要:本文通过评论威廉姆森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从多个视角系统地介绍了威廉姆森的经济思想,并比较了交易费用经济学与行为经济学、产权理论和演化博弈制度分析学派,透视了交易费用经济学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交易费用经济学,不完全契约理论,新制度经济学

一、导论

市场经济制度被公认为人类迄今为止发现的最不坏的制度,它有时也被称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制度经济学家们对市场经济或者资本主义经济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对资本主义经济增长因素的研究,例如,诺思和托马斯(North and Thowmas ,1973)通过对公元10世纪到公元18世纪西欧的历史分析表明,有效率的制度是经济增长的关键。钱德勒(Chandler ,1977)从商业经济史的角度证明,美国19世纪50、60年代企业的规模经济主要源于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而非技术变迁。第二类是对资本主义经济起源和变迁的研究,例如,诺思等(North and Thowmas ,1973;North ,1981)和霍夫曼和罗森塔尔(Hoffman and Rosenthal ,1995)将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演化归结为“人口压力——资源冲突——军事保护——财政和政体——市场经济”这样一种逻辑,赫伯特(Herbst ,2000)用“非洲的增长悲剧”(Africa’s Growth Tragedy )从反面佐证了这一逻辑。① 肖特(Schotter ,1981)第一次用博弈论的方法,沿着“斯密——门格尔——哈耶克——诺齐克”的个人主义分析方法构建了一个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演化的分析框架。第三类是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规范性研究,例如,哈耶克(Hayek ,1945)为市场经济或“人类合作的扩展秩序”进行辩护,钱颖一(2000)从法治的角度区分了“好的市场经济”和“坏的市场经济”。最近,拉詹和津加莱斯(Rajan and Zingales ,2003)指出,完美的市场经济通常处于缺乏规则和太多限制性规则之间的狭小空间内,是非常脆弱的。要追求一个完美的市场经济,必须逐步破除作为既得利益者主要成分的资本家的束缚。第四类是对资本主义具体制度尤其是企业的研究,例如威廉姆森(Williamson ,1985,1996)详尽地勾勒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中市场、科层、混合形式和政府等各种组织,青木等(Aoki and Okuno-Fujiwara et al ,1996;Aoki ,2001)利用“比较制度分析”(Comparative Institutional Analysis ,CIA )方法,借助演化博弈论和主观博弈模型,比较了日本和美国的企业制度和金融制度以及政企关系。

上述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或者市场经济制度的四类研究实际上是内在耦合的,尽管在时间上这些研究并不那么一一对应。经济学家们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认识到制度是增长的关键,接着他们开始探询制度的起源和变迁路径,并对制度本身做出规范性评判。但是,仅仅认识到“制度是重要的”是不够的,经济学家们还必须解释为什么不同的国家会有不同的经济制度,甚至同一个国家的同一个行业会有不同的经济制度,这就要求经济学家们将视角进一步深入到经济社会的微观层面,具体地比较和分析包括企业(科层)和市场在内的形形色色的经济组织,由威廉姆森肇始的第四类研究正好填补这个空白。威廉姆

* 作者特别感谢伯克利加州大学威廉姆森教授本人对作者的指点。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杨瑞龙教授、杨其静博士为本文写作提供了帮助,周业安博士与作者的长期讨论使作者受益匪浅,谨表谢忱。

① 当然,有学者对这种逻辑表示了质疑,参看Robinson (2002)。

Nie Huihua

数字签名人 Nie Huihua 辨别名:CN = Nie Huihua, C = CN-中国, O = RUC, OU =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a5633042.html,/baisha 原因:我是该文档的作者位置:niehuihua@https://www.wendangku.net/doc/aa5633042.html,

日期:2006.05.07 12:45:41 +08'00'

森1985年的集大成之作《资本主义经济制度》①详尽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主要经济制度,包括市场、企业、工作组织、劳动组织、公司治理、自然垄断特许权以及反垄断法等。从这个角度看,《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可以说是制度经济学研究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是制度分析从历史的、宏观的视角转到比较的、微观的视角的转折点。

但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意义还不止于此。虽然科斯早在1937年的开创性论文《企业的本质》(Coase,1937)中就提出了“交易费用”(transaction cost)概念,但在此后长达30年的时间里,“交易费用”概念一直处于“引而不用”的尴尬境地。原因很简单,因为“交易费用”通常被认为是一个“大而化之”的概念,无法量化,难以进行实证检验。幸运的是,威廉姆森通过用资产专用性、交易频率和不确定性来刻画交易并度量交易费用,并引入“比较制度视角”或称“分立的结构选择分析法”(the analysis of discrete structural alternative)(Williamson,1991),使得交易费用概念逐步成为一个可证伪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建构了交易费用经济学(transaction cost economics,TCE)这一得到广泛经验检验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支。由于资产专用性(asset specificity)可用广告支出和R & D支出度量,所以威廉姆森提出的交易费用度量方法比张五常(Cheung,1983)提出的度量方法更加可操作化。②因此,威廉姆森对TCE的贡献,大大推进了整个新制度经济学派的发展。

总之,无论是就制度研究的视角转变而言,还是就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而言,威廉姆森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都堪称扛鼎之作,这是本文对该书的一个初步评价。接下来,本文第二部分将介绍《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内容,以及威廉姆森在1985年以后的经济思想,意图使读者对威廉姆森的思想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第三部分将把TCE与行为经济学、产权理论以及其他制度分析流派进行对比,从而对威廉姆森的理论做出评价,以此透视交易费用经济学的发展前景;第四部分是一个结论性的评论。

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威廉姆森

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不完全契约理论和交易费用经济学的视角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集中了威廉姆森从1970年代中期到1980年代中期对组织理论的研究成果,也可以说是这一阶段所发表论文的结集。该书内容广博,但思路清晰,其基本思路是:以交易为最基本的分析单位,将所有交易还原为(不完全)契约,不同的契约根据其属性不同,分别对应不同的治理结构,继而通过比较不同治理结构的交易费用,进行比较制度分析。纵览全书,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框架将所有主要内容串联起来,如图1。

交易契约

双方治理(混合)

特征(资产专用性)

统一治理(科层)

①一体化和边界问题②贸易问题③工作组织

交易费用比较制度分析

④劳动组织⑤现代公司⑥特许权竞标⑦垄断问题

图1 全书的结构

① Williamson, Oliver E., 1985, The Economic Institute of Capitalism, New York: Free Press.威廉姆森:《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段毅才、王伟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中文版。

②张五常把交易费用分为信息成本、度量成本和谈判成本。

理解上述框架的关键是理解第一个环节——交易(transaction )。秉承老制度学派的传统(Commons ,1934),威廉姆森以交易为最基本的分析单位。根据是否存在资产专用性①(asset specificity )(k )以及是否有相关保障措施(s ),可以将交易分成三类,分别对应不同的价格(p ),如图2。

k=0

交易 s=0 B

k>0

s>0

C

图2 交易分类

图中,节点A 、B 、C 对应的价格分别为i p 、p 和,且?p i ?p p

p <<。其中的道理其实很直观:越是专用性资产(k>0),越是有高风险,因此价格就越高,除非得到某种保护措施(s>0)。可以把k 理解为风险程度,把s 理解为风险贴水。无论是最终产品、中间产品(要素),还是人力资本和特许权定价时,都被认为遵循了这个基本规则。

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全书的内容。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可以看作是一种交易,所有的交易都可以看作是一种契约(contract )。由于人的有限理性②(bounded rationality )和机会主义③(opportunism ),再加上资产专用性,导致契约、尤其是长期契约是不完全的(incomplete )。为了支持长期不完全契约,需要将资产专用性、价格和保障措施综合起来考虑(图2),即根据资产专用性、交易频率和不确定性三个维度将契约分为不同的类型。不存在专用性投资的标准契约,无论交易频繁与否,以及不确定性程度如何,都属于古典契约,适合通过市场来完成;资产专用性程度较高、交易频率较高以及不确定性较高的交易属于某种关系型契约,主要依靠统一治理,通过科层④(hierarchy )来完成;处于两者之间的属于新古典契约和另一种关系型契约,分别对应于第三方治理和双方治理,通过除市场和科层之外的混合形式(hybrid )来完成。混合形式包括质押、互惠、特许权和管制等。根据交易费用最小化的原则,不同性质的交易或契约对应于市场、混合形式或科层这三种不同的治理结构(governance structure )。

应用上述理论,威廉姆森在书中采取比较制度的方法,具体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各种主要形式。(1)一体化和企业边界。一项交易到底是由市场组织好还是由科层组织好,取决于交易的生产成本和交易费用的综合考虑。⑤ 其他条件不变时,资产专用性程度越高,市场节约生产成本和交易费用的优势就越不明显,因此交易就越适合由科层来组织;反之则反是;处于两者之间的交易就适合由混合形式来组织。企业的规模不能无限扩张,因为它不能实行选择性干预(selective intervention )和高能激励(high-powered incentive ),否则会由于资产滥用和敲竹杠(hold-up )带来很高的官僚主义成本。(2)贸易问题。威廉姆森认为,采取抵押形式的单项贸易和采取互惠形式的双向贸易,都是为了解决资产高度专用所带来的

所谓资产专用性,是指一种专用性投资一旦做出,不能转为其他用途,除非付出生产性价值的损失,它包括地点专用、物质专用、人力专用、专项用途、商标专用以及临时专用(Williamson ,1991,1996)。 ② 所谓有限理性,是指“人们意图理性地行事,但是只能在有限程度上做到”(Simon ,1957)。

③ 所谓机会主义,是指用欺诈的手段来算计的行为(Williamson ,1985,chap. 2)。

④ 威廉姆森(1975)认为,企业是依靠科层的权威来组织交易,因此认为“科层”一词比“企业”一词更为恰当。

⑤ 我要特别指出的是,相当多的人仍然错误地以为TCE 只关注交易费用而忽略了生产成本。除了Williamson (1985,chap.4)之外,Riordan 和Williamson (1985)建立了一个“新古典综合成本函数”。在此基础上,聂辉华(2003)用一个简单的C-D 生产函数比较了市场和企业在引进人力资本之后的效率差别。

投资风险从而实现置信承诺的混合形式。(3)工作组织。威廉姆森按照所有权的性质,将所有的工作组织区分为个体户(entrepreneurial)所有权、集体所有权和资本主义所有权三种基本形式,从交易费用、分工协作和激励强度的角度比较了它们之间的效率,并证明经济组织的选择主要是基于效率的考虑,而非像激进经济学所认为的基于权力的考虑。(4)劳动组织。威廉姆森认为工会的主要功能不在于提高工资,而是一种不完全契约下保护工人专用性投资的治理结构。(5)现代公司的起源与治理。威廉姆森认为现代公司形式的演化,比如跨国公司的出现,是为了处理不同性质的资产专用性。董事会在本质上是保护所有者(股东)的专用性投资的治理结构,工人、经营者、供应商和客户以及社区因为有其他方式保护专用性投资,因此不需要进入董事会参与决策。(6)特许权竞标。在自然垄断行业中,考虑到存在长期专用性投资,因此单纯的事前竞标应该与事后的行政管制相结合。(7)垄断问题。传统观念把企业看作一个生产函数,因此把所有的非标准价格行为判定为垄断,但是威廉姆森把企业看作是一种治理结构,认为一些价格限制行为是厂商保护专用性投资的合理措施。

以上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一书的主要内容。由于威廉姆森继承科斯(1937)的思路,将交易视为一种不完全契约,因此其理论可以被称为“不完全契约理论”;又因为威廉姆森认为经济组织的最主要目的是节约交易费用,因此通称“交易费用经济学”(TCE)。①但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只是威廉姆森1980年代中期的集大成之作,要全面地把握其思想,我们还需要以此为界,既向前看,也向后看,从一个更广泛的视角来考察。

2、新组织经济学和契约科学

到目前为止,TCE的思想主要体现于威廉姆森(1971,1975,1985,1996,2000a,2000b,2002a,2002b)。其中,1971年的论文是威廉姆森第一次运用交易费用方法来分析组织。在此之前,威廉姆森还习惯于采用传统的新古典方法。1970年代是一个过渡时期,威廉姆森在1975年出版的专著《市场与科层》体现了经济学与组织理论结合的尝试。进入1980年代以后,威廉姆森才开始完全转变为用交易费用方法来分析组织问题,进一步将经济学、组织理论和法学结合在一起,为分析市场经济下的各种组织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因此这一时期出版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才比较完整地体现了TCE的思想。威廉姆森1996年出版的专著《治理机制》,只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上加以完善,更详细地考察了TCE与相邻科学的关系以及在公共政策方面的运用。而威廉姆森此后的论文也只是在回应各种批评和展望中修缮此前的思想。因此,仍然可以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TCE或者威廉姆森经济思想的主要代表。

实际上,在我看来,威廉姆森一生致力于组织研究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建立一门融合了经济学、组织理论与法学的“新组织经济学”(new economics of organization);二是推动包括TCE在内的新制度经济学与主流的新古典经济学相互补充。

(1)新组织经济学

“新组织经济学”利用了经济学中的“不确定性”和“机会主义”(Knight,1921)、“交易”(Commons,1934)、“交易费用”(Coase,1937,1960)等思想②,借鉴了组织理论中的“适应性”(Barnard,1938)、“程序转换”(March and Simon,1958)、“有限理性”和“分立的结构分析”(Simon,1957,1978)以及“非正式组织”(Barnard,1938)等思想,吸收了法学中的“框架契约”(Llewellyn,1931)、“不完全契约”(Cox,1958)、“私下解决”(Macaulay,1963)和“契约法”③(Macneil,1974)等思想。此外,威廉姆森还主张从行

①相比较而言,交易费用经济学的称呼更加普遍,本文在此后就以此代指威廉姆森的经济思想。

②当然,克莱因等(Klein,Crawford and Alchian,1978;Klein,1980)的重要工作也为TCE奠定了基础。

③这里的契约法(contract law)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合同法”,而是指不同类型的契约适用于不同性质的法

为经济学、认知人类学和演化心理学中吸取学术营养(Williamson,1998)。在充分吸取各

学科营养的基础上,威廉姆森将有限理性、机会主义和资产专用性提炼为TCE最重要的三个

概念。

注意到,威廉姆森对组织的分析有一条明显的进阶线索。在威廉姆森(1967)中,他认

为企业作为一种经济组织之所以不能无限扩张,主要是由于科层增加所导致的控制性损失(control loss)。但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中,威廉姆森(1985)认识到,如果允许企

业最高层进行选择性干预,那么控制性损失将不是问题。而选择性干预不可能从而企业规模

不可能无限扩大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内部不能像市场那样引入高能激励。同时,真实世界

中的组织形式不仅仅是市场和企业(Williamson,1971),至少还存在混合形式(Williamson,1985)。接着威廉姆森(1991)又引入契约法、适应性和官僚主义成本等维度,后来又增加

了对官僚组织的分析(Williamson,2000a),从而更加完整和深入地刻画了“市场——混合

形式——科层——官僚组织”这四种资本主义经济中最主要的组织形式。从组织的“二分法”到“三分法”再到“四分法”,不同类型的组织形式具有不同的特征,彼此之间不能串换,

这就是所谓的“分立的结构选择分析法”。我们可以将上述思想用图3来表示。

特征市场混合形式科层官僚组织

激励强度++++++ 0 协调性适应 0 ++++++

行政控制 0 ++++++

契约法++++++ 0 官僚主义成本 0 ++++++

契约不完全程度 0 ++++++

说明:+++表示很强,++表示中强,+表示弱,0表示很弱。

图3 组织形式的分立结构分析

让我以处于两个极端状态的市场和官僚组织(bureaus)为例,对图3解释一下。市场的

激励强度属于高能激励,交易各方拥有完全的剩余索取权,基本上不存在一方对另一方的行

政控制,因此双方也不会依靠权威关系来进行事后的协调性适应①。市场交易主要受古典契

约法调节,即以正式的书面契约为准,因为没有等级,也就不存在官僚主义成本,并且契约

是相对最完备的。官僚组织则完全相反,拥有权威的一方拥有全部谈判力,对另一方拥有很

强的行政控制能力,因此事后协调性适应能力很强。官僚组织内部通常受“自制契约法”(forbearance contact law)调节,即法庭通常不介入组织内部事务。当然,官僚组织的官僚

主义成本最高,契约也最不完备。威廉姆森(2000a)认为,官僚组织应该成为最后诉诸的

治理结构。

概括前面所有关于组织分析的思想,我们现在可以将威廉姆森的TCE或者“新组织经

济学”的基本逻辑总结如下:以交易为基本分析单位,将每次交易视作一种契约。由于人的

有限理性,人们在交易时不可能预见到未来的各种或然状况并以双方都没有争议且可被第三

方证实的语言缔结契约,因此契约天然是不完全的。由于缔约各方都有机会主义倾向,都会

采取各种策略行为来谋取自己的利益,因此缔约后双方不可避免地出现拒绝合作、失调、成

本高昂的再谈判等危及缔约关系持续地、适应性地发展下去的情况。为了支持有价值的长期

契约,就需要求诸一种治理结构在事后“注入秩序,转移冲突,实现双方共同利益”(Williamson,2002a),使得不同性质的交易或契约对应于不同性质的治理结构。最优的治

律或规则,即此处的law是复数形式。

①这里我们没有考虑市场自发型适应,而只是考虑协调性适应,但并不影响分析,因为它们是对称的。

理结构是能够最大程度节约事前和事后交易费用的治理结构。

(2)契约科学

在一篇新制度经济学综述中,威廉姆森(2000a)将社会分析划分为“嵌入”(embeddedness)、“制度环境”(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治理制度”(institutions of governance)和“资源配置和使用”(resource allocation and employment)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嵌入”主要包括规范、习俗、习惯、传统和宗教等非正式的制度。嵌入主要属于社会理论(social theory),是经济史学家和其他社会科学家研究的领域。对于新制度经济学家来说,嵌入一般是被视为给定的。第二层次“制度环境”主要包括宪政、法律和产权等正式的制度,即博弈规则(the rules of the game),它属于产权经济学(economics of property rights)和实证政治理论(positive political theory)的研究范畴。研究的目的是一阶的(first-order),即使制度环境正确。就产权经济学而言,单有制度环境是不够的,还必须深入了解具体的契约安排或者博弈本身(the play of the game),此即第三层次“治理制度”,它包括市场、混合形式和科层等制度,属于交易费用经济学的领域。第三层次的研究目的是二阶的,即找到正确的治理结构。我们可以将第二和第三层次的研究领域统称为新制度经济学(NIE)。第四层次“资源配置和使用”属于新古典经济学和代理理论(含契约理论和机制设计理论)的领域,其特征是边际分析,研究目的是三阶的,即满足边际条件。受布坎南(Buchanan,1975)启发,威廉姆森(2002a)将经济学分为“选择科学”(science of choice)和“契约科学”(science of contract)两类。威廉姆森认为处于第二和第三层次的新制度经济学以及处于第四层次的代理论理属于契约科学,而主流的新古典经济学属于选择科学。

威廉姆森对社会分析的分层和对经济学的分类,反映了他对新制度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关系的调和。他将新制度经济学界定为研究制度、组织或契约的选择的科学,而将新古典经济学界定为研究给定制度、组织或契约下关于资源配置的科学,好比将两本不同的书分别放在同一个书架的不同位置。这种相对“温和”的处理方法,正确地反映了新制度经济学对自己的理性定位。主流的新古典经济学直到1970年代还难以接受将市场和企业作为两种备择治理结构或资源配置方式的观点,但是却在日后通过不断放松阿罗-德布鲁理想世界的假设,而逐步考虑交易的信息费用和微观机制的内生化问题。新制度经济学之所以区别于旧制度经济学,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前者利用了新古典的边际分析方法,并开始逐步模型化。因此,两者本来就应当是互补的关系,而不是排斥的关系。尽管新制度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目前还难以用一种统一的分析框架整合在一起,但是经济学家们在分析不同层次的问题时使用不同的方法,并且努力加强对话,取长补短,总是一种次优的办法。

考虑到新古典经济学本身具有一套一以贯之的分析范式,而新制度经济学内部尚且“诸侯争霸”,在这方面尚有许多工作要做。从这个角度看,威廉姆森积极推动宪政经济学、产权经济学、新经济史学、交易费用经济学以及代理理论的融合,试图在“契约科学”的旗帜下将它们“一统江山”,我相信是有积极意义的。

三、比较、评价与展望

在对威廉姆森的经济思想做了一个提纲挈领但似乎有点冗长的介绍之后,笔者接下来将对其做一些评价。TCE的三个最主要的特征是“有限理性”、“不完全契约”和“交易费用”,这三个特征分别与行为经济学、产权理论和制度经济学派紧密联系。因此,我们将把TCE 分别与行为经济学、产权理论和其他制度分析流派对比,在对比中评价并展望TCE的前景。

1、交易费用经济学与行为经济学

TCE赖以建立的三大学科之一——组织理论,即早期的行为经济学,在管理学中它通常被称为组织行为学。早期行为经济学的领军人物是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西蒙(Simon)教授,因此该学派亦称卡内基传统(Carnegie tradition)。威廉姆森在卡内基-梅隆大学读博士时,曾为该大学多学科的氛围所鼓舞,并曾受教于西蒙。毫不奇怪,威廉姆森从早期行为经济学中吸收了丰富的理论素养,最突出的就是“有限理性”假设。

经济学的分歧,主要就体现在如何处理行为人理性和不确定性方面。TCE其实在很多方面与早期行为经济学相差悬殊(Williamson,2002b)。主要表现在:(1)对有限理性的处理不同。TCE坚持行为人具有“可行的预见力”(feasible foresight),而早期行为经济学假定行为人是“短视的”(myopia),前者比后者理性程度更高。①(2)对自利行为的假设不同。TCE用“机会主义”刻画自利行为,并将它与缔约风险相联系;早期行为经济学用“动机脆弱”(frailty of motive)来刻画自利行为(Simon,1985),认为多数人们在多数时候是仁慈的。(3)分析单位的差别。交易费用以“交易”作为分析单位,而早期行为经济学以“决策”(Simon,1957)或者“惯例”(routine)(Cyert and March,1963)作为决策单位。(4)分析对象的差别。由于TCE能够将分析单位维度化,因此可以分析所有的微观现象和宏观政策。而早期行为经济学却难以做到,只能分析微观主体的决策行为。

与早期行为经济学不同,以卡尼曼(Kahneman)和特维斯基(Tversky)为代表的现代行为经济学通过吸收实验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成果,以效用函数的构造为核心,把心理学和经济学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行为经济学”(周业安,2004)。现代行为经济学沿着两条线索发展,一是以实验方法和微观计量方法构建行为人的心理决策模型,如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二是以有限理性为基本假设,构建模型来解释各种宏观和微观经济现象,形成了诸如行为宏观经济学和行为金融学等领域。

威廉姆森(2002b)显然注意到现代行为经济学的进步,但是他认为演化心理学家将人类心灵(human mind)模型化为“一种专业问题解决者”的思路(Cosmides and Tooby,1994),比行为经济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将人类心灵模型化为“一种通用问题解决者”的思路(Kahneman and Tversky,1973)更接近人类理性的特点。

但是威廉姆森并没有为TCE的行为假设建立一个演化心理学的基础,尽管这也许有助于解释后契约的适应过程,也没有建立一个可应用的有限理性数学模型。建立演化心理学决策模型,需要假设行为人的主观意识和策略行为是一个演化的过程,从而形成的制度——博弈规则——也是演化的结果,这看起来需要在新制度经济学派中重构一个制度变迁理论。至于有限理性下的数学建模,需要构建一种涵盖了机会主义行为的效用函数,这对缺乏博弈论框架的TCE来说同样是一项严峻的挑战。

2、交易费用经济学与产权理论

实际上,TCE只是沿着科斯(1937)发展的不完全契约理论的一个分支,另一个分支是另一支是以哈特(Hart)为代表产权理论(property rights theory,PRT),以经典的GHM模型(Grossman and Hart,1986;Hart and Moore,1990;Hart,1995)为代表。巧合的是,TCE 与PRT都是从自己的企业理论出发,然后逐步扩展到其他问题的分析。因此,我们可以企业理论为基点比较这两支不完全契约理论。我们在威廉姆森(2000a,2002a)和聂辉华(2005)关于TCE和PRT综述的基础上,将完全契约理论或者委托代理理论作为参照,比较TCE和PRT,如图4。②

①实际上,威廉姆森不认为西蒙提出的“满意”(satisficing)是一个方便的概念,而且回避“满意”与“最大化”(maximizing)的方法论之争(Williamson,1996,chap.14)。

②完全契约理论没有一个统一的企业理论,因此有些比较项目就以“不唯一”表示。

特征交易费用经济学

TCE 产权理论

PRT

完全契约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

理性程度有限理性有限理性完全理性

交易费用正正零

执行力量私人秩序私人秩序第三方执行

激励事后激励事前激励事前激励

企业定义治理结构资产集契约集

激励强度低能激励高能激励不唯一

合并成本官僚主义成本激励损失不唯一

协调适应强弱不唯一

图4 TCE、PRT与完全契约理论的对比

TCE和PRT都认为,由于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导致了契约不完全,因此需要由某种治理结构来解决不完全契约下的投资问题,这是它们的相同点。尽管PRT声称自己是建立在TCE早期的文献基础上,但是并不能简单地认为PRT就是对TCE的完全的形式化。实际上,它们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1)交易费用的来源不同。TCE强调契约不完全导致的交易费用主要在于事后的失调,因而主张问题的重点在于契约的事后适应性治理或者说事后激励;而PRT用“再谈判成本为零”完全消除了事后交易费用,而认为契约不完全导致的交易费用主要在于事后的敲竹杠会扭曲事前的专用性投资激励,因此主张问题的重点在于事前激励。(2)对组织性质的刻画不同。TCE认为,市场和企业在激励强度、行政控制、适应性和契约法方面有本质的差别,而PRT假设没有差别。例如,根据GHM模型,企业内部代理人仍然保持高能激励,与委托人按照纳什谈判解分享剩余,而根据TCE这是不可能的。(3)一体化的成本不同。TCE认为企业一体化的主要成本就是导致官僚主义成本上升,而PRT认为是剩余控制权(residual rights of control)带来的激励损失。(4)对企业的定义不同。TCE将企业定义为一种治理结构,因此应该考虑的是一种契约或交易应该匹配哪种治理结构;而对PRT来说,应该考虑的是谁应该合并谁,合并者拥有全部物质资产。TCE与PRT 之间的巨大差异,正是威廉姆森担心形式化会失去TCE内核的原因。

严格来说,TCE和PRT都不是一个成熟的、具有坚实基础的理论,它们各有长短。TCE 正确地强调了事后适应性治理的重要性,也注意到了企业内外在激励强度、行政控制、适应性和契约法等方面的差别,但是,TCE难以解决适应性治理与官僚主义成本、机会主义的紧张关系。既然双方能够相互适应,委托人对代理人在会计、审计和费用分摊方面拥有较强的控制能力,那么为什么还会产生官僚主义成本?既然双方是机会主义者,那么事后协调是如何实现的?谁来实现?TCE似乎假设事后的调适总是一种合作博弈,但是这与机会主义的行为假设相悖。相比之下,PRT将谈判力与资产相联系,认为一体化后“谈判不改变但是谈判力改变”更具解释力。此外,TCE认定企业内部不能引入高能激励,但是李海舰、聂辉华(2004)指出,在特定条件下企业可以模拟市场。PRT正确地强调了资产所有权对事前投资激励的影响,但是却几乎完全忽略了事后的适应性治理,忽略了再谈判的成本,难以解释代理成本从而难以解释企业科层。① PRT面临的另一个批评是理性假设与动态规划的紧张关系,既然代理人能够预测未来的收益和成本,那么为什么不能凭借这种动态规划能力来设计一种讯息博弈(message game),从而执行完全契约的结果(Maskin and Tirole,1999)?后来的HMS模型(Hart and Moore,1999;Segal,1999)只是在极限意义上修正了GHM模型的漏洞,因此它仍然不具备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

① Hart和Holmstrom(2002)引入了“私人收益”概念,但是却不能说明为什么外部委托人不能拥有“私人收益”。

如果能够将TCE与PRT优势互补,以TCE意义上的有限理性为基础,借助PRT相对成熟的模型技术,重新构建一个统一的不完全契约理论,那当然是一个最优选择。但是这种前景诱人的融合仍然面临一些挑战。首先,对TCE建模需要精确定义“有限理性”,这与前面提到的困难是一样的。其次,需要考虑“机会主义”的去留。如果机会主义等同于自利假设,那么就没有必要保留这个概念;否则,就必须将机会主义定义为一种特殊的策略行为,但是这又必须解决这一假设与TCE的事后适应性治理的假设之间的矛盾。

3、交易费用经济学与演化博弈论学派

经济学中的制度分析流派,除了以凡伯伦(Veblen)、康芒斯(Commons)和米契尔(Mitchell)等为代表的旧制度经济学派和我们正在讨论的包括TCE在内的新制度经济学派之外,还有我们在导论中提到的以肖特和青木等为代表的演化博弈论学派,宾默尔(Binmore)、杨格(Young)和格雷夫(Greif)等也都是这一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①演化博弈学派的主要思想是,以有限理性为基本假设,以演化博弈理论和主观博弈模型为基本手段,把制度定义为一种“关于重复博弈进行的共有信念(shared beliefs)的自我维持系统”,认为博弈规则是由参与人的策略互动内生的,存在于参与人的意识中,并且是可自我实施的(Aoki,2001)。

以科斯、诺思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派,将制度定义为一种博弈规则,但是却难以解释博弈规则的内生问题,只能穷究于政治过程乃至意识形态、文化等外生因素,从而实际上不能在终极意义上回答制度的起源问题。而演化博弈学派将制度定义为一种博弈均衡,认为博弈规则是参与人的主观意识和行为策略一致时自发演化的结果,这就将博弈规则完全内生化了,也就有效地解释了制度的起源问题。借助演化博弈论,青木等(Aoki and Okuno-Fujiwara et al,1996)创建了一种“比较制度分析”范式,分析了日本经济制度的起源、多重均衡性、互补性和路径依赖性等现象。

相比之下,作为新制度经济学一个分支的TCE,坚持将制度定义为一种博弈规则,因此只能进行经济组织的比较静态分析,而无法在一个动态框架下解释组织的起源,无法解释组织的多重均衡性,也无法解释不同组织之间的互补性。例如,TCE只能假定存在“年功序列制”和“市场工资制”这两种不同的治理机制下,哪种契约更适合哪种治理机制,但是难以解释在初始契约相同的前提下它们为什么会同时并存,以及为什么会存在与“年功序列制”相匹配的“内部晋升制”和“终身雇佣制”。这是TCE“分立的结构选择分析法”的缺陷,势必降低TCE的解释力。并且,如果TCE依然坚持新制度经济学派的制度定义,可能将难以借鉴演化心理学的决策模型,从而无法为自己的行为假设找到一个坚实的微观基础。

我们当然不是说演化博弈学派就绝对比新制度经济学派更优越,它们在一定的范围内都拥有自己的比较优势。但是对于TCE而言,要增强其解释力,确实面临着重重矛盾,它将何去何从呢?

四、一个结论性的评论

如果说科斯是开创新制度经济学派的元帅,那么威廉姆森就是构建交易费用经济学(TCE)的将军。以威廉姆森《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为代表的TCE,通过用资产专用性、交易频率和不确定性三个维度刻画交易成本,并建立了一种对市场、混合形式、科层和官僚组织的“分立的结构选择分析法”,使TCE日渐成为一门可以检验的实证科学,极大地深化了我们对组织的理解。TCE发展到今天,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法

①也有学者认为,Arrow、Hahn、Stiglitz和Akerlof属于新古典主义的制度分析流派(林毅夫,2003),笔者认为他们的研究称为信息经济学或者完全契约理论或许更合适。

学、政治学和公共政策等各个领域。全世界600多份对TCE进行经验检验的研究表明,“资产专用性”与组织形式的选择之间具有很强的正相关关系,在总体上支持了TCE(Boerner and Macher,2001)。可以说,TCE是“一个在经验上成功的故事”(Williamson,2002b)。TCE 的成功,也推动了新制度经济学派的进步。

但是,对TCE的诸多挑战依然存在:如何为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的行为假设找到心理学基础或微观决策模型?如何解释官僚主义成本的出现?如何解决机会主义与事后调适的矛盾?如何解释组织的起源、互补和多样性问题?如何将资产专用性内生化?

我们文章中提出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远超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范畴,但是确实是TCE乃至整个新制度经济学派需要面对的问题。遗憾的是,我们没有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而只能满怀希望地期待未来。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海舰、聂辉华:“论企业与市场的相互融合”,《中国工业经济》第8期,2004年。

(2)林毅夫:“‘当代制度分析前沿系列’总序”,载肖特:《社会制度的经济理论》前言,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中文版。

(3)钱颖一:《市场与法治》,《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第3期,2000年。

(4)聂辉华:“企业:一种人力资本使用权交易的粘性组织”,《经济研究》第8期,2003年。

(5)聂辉华:“新制度经济学中不完全契约理论的分歧与融合”,《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即将发表,2005年。

(6)周业安:“行为经济学是对西方主流经济学的革命吗?”,《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第2期,2004年。

(7)Aoki, Masahiko, 2001, Towards a Comparative Institutional Analysis, Cambridge: MIT Press.

(8)Aoki, Masahiko, and Masahiro Okuno-Fujiwara et al, 1996, Comparative Institutional Analysis: A New Approach to Economic Systems, University of Tokyo Press.

(9)Barnard, Chester. 1938. The Functions of the Executive. Cambridge, MA: Harvard U. Press.

(10)Boerner, C. S. and J. Macher, 2001, “Transaction Cost Economics: An Assessment of Empirical Research in the Social Sciences”, working paper.

(11)Buchanan, James, 1975, “A Contractarian Paradigm for Applying Economic Theory”,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65: 225-230.

(12)Cheung, Steven, 1983, “The Contractual Nature of the Firm”,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26: 1-21 (13)Chandler, Alfred D. Jr, 1977, The Visible Hand: The Managerial Revolution in American Business,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4)Coase, Ronald, 1937, “The Nature of the Firm”, Economica, 4:386-405.

(15)Coase, Ronald, 1960. “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3: 1–44.

(16)Commons, John, 1934,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Madison: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17)Cosmides, Leeda and John Tooby, 1994, “Better than Rational: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and the Invisible Hand”,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84 (2), 327-332.

(18)Cox, Archibald, 1958, “The Legal Nature of Collective Bargaining Agreements”, Michigan Law Review, 57: 1-36.

(19)Cyert, Richard M. and James G. March, 1963, A Behavioral Theory of the Firm,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20)Grossman, Sanford, and Oliver Hart, 1986, “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Ownership: A Theory of Vertical and Lateral Integration”,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94:691-719

(21)Hayek, Frederik, 1945, “The Use of Knowledge in Society”,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35: 519-30.

(22)Hart, Oliver, 1995, Firm, Contract and Financial Structur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3)Hart, O. and B. Holmstrom, 2002, “A Theory of Firm Scope”, mimeo

(24)Hart, Oliver and John Moore, 1990, “Property Rights and Nature of the Firm”,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98(6): 1119-1158

(25)Hart, O. and J. Moore, 1999, “Foundations of Incomplete Contracts”,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66: 115-138

(26)Herbst, Jeffery I., 2000, States and Power in Africa: Comparative Lessons in Authority and Control,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7)Hoffman, Philip, Jean-Laurent Rosenthal,(2003)1995,《近代早期欧洲战争和税收的政治经济学:经济发展的历史教训》,《新制度经济学前沿》(The Frontiers of the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Academic Press, 1997),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中文版。

(28)Klein, Benjamin, 1980, "Transaction Cost Determinants of "Unfair" Contractual Arrangement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May 1980 (Papers and Proceedings), 70(2).

(29)Klein, B., R. Crawford and A. Alchian, 1978, “Vertical Integration, Appropriable Rents and the Competitive Contracting Process”,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21: 297-326.

(30)Kahneman, Daniel and Amos Tversky, 1973, “On the Psychology of Prediction”, Psychology Review, 80: 237-251.

(31)Knight, Frank, 1921, Risk, Uncertainty, and Profit, New York: A. M. Kelley.

(32)Llewellyn, Karl N., 1931, “What Price Contract? An Essay in Perspective”, Yale Law Journal, 40: 704-751.

(33)Macaulay, Stewart, 1963, “Non-Contractual Relations in Busines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47: 691-816.

(34)Macneil, Ian R. 1974. “The Many Futures of Contracts,”Southern Cal. Law Rev. 47:2, pp. 691–816.

(35)Maskin, E. and J. Tirole, 1999, “Unforeseen Contingencies and Incomplete Contracts”,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66: 83-114.

(36)March, James G., and Herbert A. Simon, 1958, Organizations.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37)North, Douglass C., 1981, Structure and Change in Economic History, New York: W. W. Norton & Company.

(38)North, Douglass C., and Robert P. Thowmas, 1973, The Rise of the Western World: A New Economic Histor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9)Rajan, R., Luigui Zingales, 2003, Savings Capatilism from the Capitalists, Random House, New York 2003.

(40)Riordan, Michael H., and Oliver E. Williamson, 1985, “Asset specificity 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3(4): 365-378

(41)Robinson, James A., 2002, “States and Power in Africa by Jeffrey I. Hertst: A Review Essay”,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XL: 510-519.

(42)Schotter, Andrew, 1981, The Economic Theory of Social Institution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43)Segal, I., 1999, “Complexity and Renegotiation: A Foundation for Incomplete Contracts",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66: 57-82.

(44)Simon, Herbert, 1957, Models Of Man. NY: John Wiley.

(45)Simon, Herbert, 1978, “Rationality as Process and as Product of Thought”,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68: 1-16.

(46)Simon, Herbert, 1985, “Human Nature in Politics: The Dialogue of Psychology with Political Scienc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79(2): 293–304.

(47)Williamson, Oliver E., 1967, “Hierarchical Control and Optimum Firm Siz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75(2): 123-138

(48)Willamson, O, 1971, “The Vertical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Market Failure Consideratio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61(2): 112-23

(49)Willamson, O, 1975, Markets and Hierarchies: analysis of antitrust implications. New York: Free Press (50)Willamson, O, 1985, The Economic Institute of Capitalism, New York: Free Press.威廉姆森:《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段毅才、王伟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中文版。

(51)Willamson, O, 1991, “Comparative Economics Organization: The Analysis of Discrete Structural Alternatives.”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36: 269-96

(52)Willamson, O, 1996, The Mechanism of Governance, New York: Oxford Univ. Press

(53)Willamson, O, 1998, “Transaction cost economics: how it works; where it is headed”, De Economist, April, 146, 23-58

(54)Williamson, 2000a, “The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taking stock, looking ahead”,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XXXVIII: 595-613.

(55)Williamson, 2000b, “Why Law, Economics, and Organization?” UC Berkeley, draft.

(56)Williamson, 2002a, “The theory of the firm as governance structure: from choice to contract”,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16(3): 171-195.

(57)Williamson, O., 2002b, “Empirical Microeconomics: Another Perspective”, in The Economics of Choice, Change, and Organization, Mie Augier and James March, eds., Brookfield, Vt.: Edward Elgar, forthcoming.

Transaction Cost Economics: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Review of The Economic Institute of Capitalism by Williamson

Nie Huihua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Abstract: Introducing The Economic Institute of Capitalism by Oliver Williamson, this paper systemically reviews the economic thoughts of Williamson through several of lens, and then compares transaction cost economics with behavioral economics, property rights theory and institutional analysis of evolutionary game theory, last prospects the future of transaction cost economics.

Key Words: the economic institute of capitalism; transaction cost economics; incomplete contracting theory;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过去现在未来哲理句子

过去现在未来哲理句子 1、对过去视而不见的人,对未来将是盲目的。 2、耶稣曾经用极度强硬的方式坚持过许多次:“如果你不痛恨你的父亲或母亲,你就无法来追随我。”这句话听起来非常的严苛,他是慈悲的化身,他就是爱,你几乎难以想象这会是耶稣说出来的话语。他为什么要说这样严苛的话语呢?事实上,他的意思是你要放掉所有与性有关的连结。耶稣以一种象征性的方式在说:“你要超越性的中心。”一旦你超越了性,你马上就脱离了与过去的连结,也不再与未来有连结。作者:奥修出处:能量脉轮书 3、记忆的夜 时间从指尖下划过 暗淡的时光 凌乱的心情 未来在时空外等待 过去过去

现在现在 心入眠 4、情侣间最矛盾的地方就是幻想彼此的未来,却惦记着对方的过去。 5、他掉在两个世界里他意识到自己正望着面前柜台玻璃的脸左眼追忆过去右眼害怕的凝望未来--黑暗的错误的破灭的未来吊在光明和黑暗之间在尖酸的嘲讽和信仰之间作者:卡森·麦卡勒斯出处:心是孤独的猎手 6、每个圣人都有过去每个罪人都有未来。作者:奥斯卡·王尔德 7、我们这一生,要走很多条路,有笔直坦途,有羊肠阡陌;有繁华,也有荒凉。无论如何,路要自己走,苦要自己吃,任何人无法给予全部依赖。没有所谓的无路可走,即使孤独跋涉,寂寞坚守,只要你愿意走,踩过的都是路。你以为走不过去的,跨过去后回头看看,也不过如此。不回避,不退缩,未来终将到来。 8、愿你们每天都愉快地过着生活,不要等到日子过去了才找出它们的可爱之点,也不要把所有特别合意的希望都放在未来。作者:居里夫人 9、回忆已是过去式,旋转的秒钟才是现在时,昨天的太阳晒不干今天的衣服,加油吧,那才是未来。

中国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历史小论文。

一戏曲以窥中国文化 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悠扬悦耳的戏剧,韵味十足的书画,独特的建筑,优美的诗词,这些都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中国各个时期的科技文化,既保持与发扬了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继承与发展了前代成就,又借鉴、吸纳了异域文化的成果,包容了本国各族的文化,同时又为世界文化和后世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今天的中国依然身处于传统文化的影响之中。今天的文化继承和发展了传统文化,但是传统文化也面临着在新时代的转换。只有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跟随历史的潮流,传统文化才能延续下去并发扬光大。 我透过戏曲一窥中国传统文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戏曲指的是中国传统的戏剧。戏曲的内涵包括唱念做打,综合了对白、音乐、歌唱、舞蹈、武术和杂技等多种表演方式,不同于西方将歌剧、舞剧、话剧。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而且,在世界剧坛上也占有独特的位置,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 中国戏剧的历史十分悠久。戏曲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秦汉时代。但形成过程相当漫长,到了宋元之际才得成型。成熟的戏曲要从元杂剧算起,经历、明、清的不断发展成熟而进入现代,历八百多年繁盛不败,如今有360多个剧种。中国古典戏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地方戏及近、现代戏曲等四种戏曲模式。 说到戏曲就不得不说中国的国粹京剧了。自清代前期起,戏曲舞台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戏曲的民间化和通俗化。先是昆曲、高腔折子戏的盛行,后是地方戏的兴起。从此,戏曲舞台不再是传奇戏的天下,昆曲与高腔有了来自民间的竞争者。戏曲的表演场所也由厅堂亭榭变为了茶肆歌台。乾隆五十五年,即公元1790年,为庆祝乾隆的八十寿辰,三庆班进京献艺,。徽调以其通俗质朴之气赢得了京城观众的欢迎,从此在京城扎下了根。继徽班进京之后,湖北汉调艺人也于道光年间(1828年前后)进京与徽班艺人同台献艺,他们同徽调艺人一样唱皮黄腔,只是更具湖北风格。京剧形成后不久,即迎来了它的第一个繁盛期,时间在清同治、光绪年间。当时出现了一批优秀的京剧演员并在此时引起了宫廷官方的喜爱。宫内优厚的物质条件促进了它艺术上的成熟。世纪初的新思潮极大地促进了京剧艺术的发展,京剧又迎来了它的第二个繁盛期。这一时期京剧的繁荣主要表现在优秀京剧演员的层出不穷上。而且,这个时期也是京剧流派产生最多的时期,旦行的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生行的余(叔岩)派、马(连良)派、麒(麟童)派;净行的金(少山)派、郝(寿辰)派、侯(喜瑞)派、丑行的萧(长华)派等。每个流派的创始者拥有一批数量可观的剧目,所以这个时期也是京剧文学的繁荣期。这个时期一直持续到了20世纪40年代末。 “有心托市,无人问津” 京剧是中华文化之集大成者,是中华文化的标志,是“国粹”。但京剧艺术古老的形式和缓慢的节奏已经不太适合当代人的审美情趣,创作题材单一和缺乏新意,使得近20年来上演的京剧剧目中,传统题材仍占据主导,“老戏老演、老

计算机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计算机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内容提要: 从上世纪四十年代开始,计算机的发展可谓是翻天覆地,突飞猛进,回首它的庞大沉重的过去,见证它迅速蜕变的成长历程,感叹它日新月异的现在,再让我们憧憬它辉煌绚丽的未来。 第一代计算机体积大,耗电大,可靠性差,维修复杂,价格昂贵,故障多;第二代计算机主要用于商业,政府机关,大学教学,而并没有普及;第三代计算机微型化和专业化,智能化,操作简易,价格便宜,每秒运算速度超过100万次;现在呢?已然是第四代了,普遍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在性能上产生质的飞跃,进一步开拓了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在未来呢,第五代,第六代,第n代的计算机将以怎么样的新面貌创造更多的奇迹呢?我们都在想像都在期待。 关键字:计算机,过去,未来,现在,智能化,专业化,人性化 1、计算机的过去 印象中,过去的计算机就是笨重和庞大的代名词,用专业一点的说法:体积庞大、占地面积170多平方米、重量约30吨,功耗大、消耗近100千瓦的电力、故障率较高,运算速度为每秒1~2万次左右。显然,这样的计算机成本很高,使用不便。技术在它起步的时候总是有点寒碜,有这样那样的缺点,这样才迫使科学家们及更多的人去为之奋斗研究,改进它,完善它。随着时间向前推进的步伐,社会在不断进步,计算机也不

断迎来它更新换代的一个又一个高潮,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明,使电子计算机不断向着小型化、微型化、低功耗、智能化、系统化的方向更新换代。20世纪90年代,电脑向“智能”方向发展,制造出与人脑相似的电脑,可以进行思维、学习、记忆、网络通信等工作。 也许我们还不知道过去的计算机研究者们,他们付出了多么艰辛的努力,有帕斯卡、莱布尼茨、巴贝奇、阿达、冯·诺依曼等等。 2、计算机的现在 现在的计算机我们每天都有在感受,触摸,使用,学习,享受,虽然说我们手里的这一台崭新的的计算机在昨天还是最新款,今天就变成了过时的机器了。这也正说明了计算机在当今时代发展的是多么的迅速。如今,计算机笔记本化,微型化,专业化,每秒运算速度超过100万次,不但操作简易、价格便宜,而且可以代替人们的部分脑力劳动,甚至在某些方面扩展了人的智能。于是,今天的微型电子计算机就被形象地称做电脑了。所以,电脑一定是计算机,但计算机不一定是电脑。以前的庞大机器就不能称之为电脑了。 如今,我们都已经成为“电脑一族”了。计算机的触角深入生活的每一个部分,每一个角落。娱乐:看电影,电影院转移到了一个更小的屏幕上;听歌,不需要收音机和磁带;看书,电子书在一步步威胁着印刷的生存。交流:QQ,MSN,人人,论坛,微博,数不清的交流软件,还有视频功能,不仅让鸿雁传书的浪漫褪色,更让电话都望尘莫及。学习:资料,数不清的信息,搜索的方便程度,远程学校,让学习实现电子化。连上课的课件都要用计算机来呈现,传统的黑板粉笔式教学又将何去何从呢?

初一议论文 :过去现在未来_800字

初一议论文:过去现在未来_800字 我们是一群在草原上奔跑的鹿,我们不像狼,没有那嗜血的欲望;我们不像兔,没有那耐心和安逸;我们不像秃鹫,本性使然,生来的 本能……我们是一群年轻健壮的鹿,我们放肆张扬的奔跑在草原上, 我们在努力,努力的追逐,追逐未来,追逐梦想,追逐…… 过去,面对过去,我们是站在回忆里,我们曾是在草地上追逐打 闹的孩童,我们无忧无虑的欢笑,我们笑的那么真。孩子的笑容总是 充满了童话的色彩。童年的追逐给了我们无数的幻想和憧憬,童年的 追逐,同样是我们坚持的开始。最初的,我们的执着,我们的追逐, 我们的坚持。 现在,花季正值的我们在青春里张扬放肆的生活着,慢慢的,我 们懂得,站在原地,看看那些以前发生的一切;站在原地,想想未来 可能到来的美好。我们怀揣着追逐的梦想,我们执着,坚持,追逐。 我们小心翼翼的呵护着我们闪烁而灿烂的梦想,飞逝的青春。我们能 理直气壮的说,我们还年轻。我们会固执的说,就像李宁,一切皆有 可能。我们那让人匪夷所思的执着,也许就是青春里,燃烧的热情, 点燃的生命。未来在我们手里,我们追逐,执着,坚持着。 未来,是我们成功的期限。无数次,梦境里,洒落了成功的喜悦 和泪水;无数次,幻想过,拥抱着成功后的鲜花和掌声;无数次,我 们期待着,执着追逐,坚持的最后,我们成功了,然后静静的回首, 成功的开始,奋斗的过程,最后的美好。因为我们不懈的坚持,执着 追逐着。所以那一天,就在一步一步走向我们 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说,我们应该坚持,我们的一切都是未知的, 因为未知,所以一切皆有可能,不因困难而退却,不因未知而恐惧, 不因失败而灰心,不放弃,做我们自己,坚持,执着,追逐,终会迎 来属于我们的成功。 过去就像是一本翻不厌的书,让人忍不住的回味再回味;

中国的过去现在与未来__-历史小论文。

中国文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戏曲以窥中国文化 249班王祥 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悠扬悦耳的戏剧,韵味十足的书画,独特的建筑,优美的诗词,这些都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中国各个时期的科技文化,既保持与发扬了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继承与发展了前代成就,又借鉴、吸纳了异域文化的成果,包容了本国各族的文化,同时又为世界文化和后世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今天的中国依然身处于传统文化的影响之中。今天的文化继承和发展了传统文化,但是传统文化也面临着在新时代的转换。只有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跟随历史的潮流,传统文化才能延续下去并发扬光大。我透过戏曲一窥中国传统文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戏曲指的是中国传统的戏剧。戏曲的内涵包括唱念做打,综合了对白、音乐、歌唱、舞蹈、武术和杂技等多种表演方式,不同于西方将歌剧、舞剧、话剧。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而且,在世界剧坛上也占有独特的位置,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 中国戏剧的历史十分悠久。戏曲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秦汉时代。但形成过程相当漫长,到了宋元之际才得成型。成熟的戏曲要从元杂剧算起,经历、明、清的不断发展成熟而进入现代,历八百多年繁盛不败,如今有360多个剧种。中国古典戏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地方戏及近、现代戏曲等四种戏曲模式。 说到戏曲就不得不说中国的国粹京剧了。自清代前期起,戏曲舞台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戏曲的民间化和通俗化。先是昆曲、高腔折子戏的盛行,后是地方戏的兴起。从此,戏曲舞台不再是传奇戏的天下,昆曲与高腔有了来自民间的竞争者。戏曲的表演场所也由厅堂亭榭变为了茶肆歌台。乾隆五十五年,即公元1790年,为庆祝乾隆的八十寿辰,三庆班进京献艺,。徽调以其通俗质朴之气赢得了京城观众的欢迎,从此在京城扎下了根。继徽班进京之后,湖北汉调艺人也于道光年间(1828年前后)进京与徽班艺人同台献艺,他们同徽调艺人一样唱皮黄腔,只是更具湖北风格。京剧形成后不久,即迎来了它的第一个繁盛期,时间在清同治、光绪年间。当时出现了一批优秀的京剧演员并在此时引起了宫廷官方的喜爱。宫内优厚的物质条件促进了它艺术上的成熟。 二十世纪初的新思潮极大地促进了京剧艺术的发展,京剧又迎来了它的第二个繁盛期。这一时期京剧的繁荣主要表现在优秀京剧演员的层出不穷上。而且,这个时期也是京剧流派产生最多的时期,旦行的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生行的余(叔岩)派、马(连良)派、麒(麟童)派;净行的金(少山)派、郝(寿辰)派、侯(喜瑞)派、丑行的萧(长华)派等。每个流派的创始者拥有一批数量可观的剧目,所以这个时期也是京剧文学的繁荣期。这个时期一直持续到了20世纪40年代末。 二、“有心托市,无人问津” 京剧是中华文化之集大成者,是中华文化的标志,是“国粹”。但京剧艺术古老的形式和缓慢的节奏已经不太适合当代人的审美情趣,创作题材单一和缺乏新

我们祖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我们祖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六(2)班吴子捷 我们的祖国拥有着其他国家未曾获得过的悠久历史,从三皇五帝到新中国的成立,已经过去了悠悠的几千年的漫长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们的中华民族饱经风雨,经历了无数的沧桑巨变,创造了无数的辉煌,收到了无数的侵略,但我们的祖国,我们的民族用我们独有的精神,坚持到了今天,开创了我们今天的新中国。 在过去的几千年时光中,虽然我们的祖国一直处在奴隶制和封建制度的控制之下,但还是获得很多的辉煌和成就,让所有的人类为之惊叹,为世界的今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发展。 在三皇五帝的时期一直流传着神农氏尝百草、黄帝战蚩尤、大禹治水、尧舜让禅的佳话。商代的盘庚迁都,周代的姜太公钓鱼,春秋战国的长勺之战、卧薪尝胆、周游列国、南门立木、田忌赛马、完璧归赵、窃符救赵、围魏救赵、荆轲刺秦王激励着无数的后来之士。秦时的破釜沉舟,汉时的张骞出使西域、飞将军李广、苏武牧羊、司马迁写史记、昭君出塞、投笔从军、张衡发明地动仪、医圣张仲景,三国时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煮酒论英雄、官渡之战、神医华佗、七步成诗,两晋时的闻鸡起舞已经吟唱了几千年。隋代的李春修建赵州桥,让我们见证了古人的精湛技艺;唐代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让当时的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宋代的包青天、活字印刷术、资治通鉴,让我看到了当时的文化,韩世忠、岳飞,体现了宋代将领的爱国之心,李清照、辛弃疾、文天祥将宋代的诗词流传于天下;元代的成吉思汗开创了当时最大的帝国,天文学家郭守敬、纺织家黄道婆、书画家赵孟頫、作家关汉卿,体现了元代中国的发展;明代的郑和下西洋讲古中国的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于谦、戚继光、袁崇焕又是一代爱国名将,徐霞客、李时珍编写明代的游记和医术;清代的康熙乾隆又创出一番新盛世。 这些过去的辉煌见证了我们祖国的过去,但我们也不能忘记过去的耻辱,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日本的侵略、南京大屠杀让我们铭记,成为了我们心中的一次惨痛的记忆,成了中国历史上最为惨痛的一页。 我们祖国的现在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悠悠的五千年已经过去,从1949年10月1日开始,我们的伟大祖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这个新时代给我们的人民,我们的祖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富足和安定,让历尽沧桑的中国人民真正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在这个美丽的新时代中,我们的祖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伟大发展,从而成为了这个世界上的泱泱大国,站立在了世界的屋脊之上,站立在了世界民族之林,让我们的祖先,为我们这一群炎黄子孙感到骄傲,感到自豪,感到无比的光荣,无比的欣慰。 在这个科技发达的新时代,我们完成了我们祖先一直梦想的事,我们拥有了属于自己的飞机、坦克、战舰,拥有了核弹、原子弹、卫星,杨利伟叔叔这些伟大的航天员们,代表着我们的祖国,我们的人民,第一次飞上了太空,第一次走进了太空,第一次将我们中华人民共

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名言警句

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名言警句 ●假如你希望现在与过去不同,请研究过去(斯宾诺沙) ●如今逗乐我们的一切都曾是某种危急关头(弗吉妮亚·伍尔夫) ●不要等到日子过去了才找出它们的心爱之点(法国) ●不要埋首于远昔的过去,把握现在吧(德国) ●不要让昨天占用今天的时间(美洲) ●好汉不夸当年勇 ●毋为已消逝之年华叹息,须正视匆匆溜走的时光(欧洲) ●一切过去了的都会变成亲切的思念(普希金) ●观往知来 ●最可怕的是看见你过去憎恨的一切披着将来的外衣又回到你面前(让·罗斯唐) ●过去属于死神,将来属于你自己(英国) ●“过去”是我们临终的母亲,其实不是已经死亡的事物。我们的将来不断使她出现在我们的心灵中(梅瑞狄斯)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应展望将来,莫留恋过去(拉丁美洲) ●记住昨天,假如不是为了激励明天的进取,那就莫如忘却 ●将来现在将来,于现在有意义,才于将来会有意义(鲁迅) ●将来走到我们中间,为了能在它发生之前很久就先行改变我们(里尔克)

●对于将来的真正大方在于向现在献出一切(法国) ●为着后来的回忆,小心着意地描绘你现在的图画 ●追上将来,抓住它的本质,把将来转变为现在(苏联) ●创造明天的是今天,创造将来是眼前,当你痴痴地坐等将来的时候,将来就从你的懒惰的双手中畸形丑恶地走出来(克劳塞维茨) ●把每时每刻都用在自己的事业上的人,对他来说都是足够的原因(塞涅卡) ●时间的步伐有三种:将来姗姗来迟,现在像箭一般飞逝,过去永远静立不动(席勒) ●在无论何时,现在只是一个交点,为过去与将来相遇之处,我们对于二者都不能有什么架打。不能有世界而无传统,亦不能有生命而无活动(蔼理斯)

过去、现在、未来名言警句

过去、现在、未来名言警句 ●如果你希望现在与过去不同,请研究过去(斯宾诺沙) ●如今逗乐我们的一切都曾是某种危急关头(弗吉妮亚·伍尔夫) ●不要等到日子过去了才找出它们的可爱之点(法国) ●不要埋首于远昔的过去,把握现在吧(德国) ●不要让昨天占用今天的时间(美洲) ●好汉不夸当年勇 ●毋为已消逝之年华叹息,须正视匆匆溜走的时光(欧洲) ●一切过去了的都会变成亲切的怀念(普希金) ●观往知来 ●最可怕的是看见你过去憎恶的一切披着未来的外衣又回到你面前(让·罗斯唐) ●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英国) ●“过去”是我们临终的母亲,并不是已经死亡的事物。我们的未来不断使她出现在我们的心灵中(梅瑞狄斯)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应展望将来,莫留恋过去(拉丁美洲) ●记住昨天,如果不是为了激励明天的进取,那就莫如忘却 ●将来现在将来,于现在有意义,才于将来会有意义(鲁迅) ●未来走到我们中间,为了能在它发生之前很久就先行改变我们(里尔克) ●对于未来的真正慷慨在于向现在献出一切(法国) ●为着后来的回忆,小心着意地描绘你现在的图画 ●追上未来,抓住它的本质,把未来转变为现在(苏联) ●创造明天的是今天,创造将来是眼前,当你痴痴地坐等将来的时候,将来就从你的懒惰的双手中畸形丑陋地走出来(克劳塞维茨) ●把每时每刻都用在自己的事业上的人,对他来说都是足够的原因(塞涅卡) ●时间的步伐有三种:未来姗姗来迟,现在像箭一般飞逝,过去永远静立不动(席勒)

●在无论何时,现在只是一个交点,为过去与未来相遇之处,我们对于二者都不能有什么架打。不能有世界而无传统,亦不能有生命而无活动(蔼理斯)

2020幼儿园大班综合-过去现在和将来(四篇)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大班综合-过去现在和将来(四篇)目录: 幼儿园大班综合-过去现在和将来一 幼儿园大班综合-配菜肴二 幼儿园大班综合-铅笔盒三 幼儿园大班综合-闻风而动四 - 1 -

幼儿园大班综合:过去现在和将来 设计思路:随着时间的临近,大班的学习生活即将画上句号,上周孩子们与家长共同参观了盛大花园小学,那美丽的园舍,鲜艳的红领巾、绿领巾都一一让孩子们向往,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要成为一名小学生,同时他们又非常舍不得离开生活了四年之久的同伴和老师。虽然,孩子们已经有了自主意识,但在活动中还是会显现出时间观念比较淡薄,做事拖拉的情况。如何增强孩子的时间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是幼小衔接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孩子将来的成长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为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通过过去现在和将来三个阶段的比较,让孩子感受的成长经历,体会现在的成长变化,从而感同身受要珍惜时间,在此基础上,引发幼儿思考怎样合理在好自己的时间,改变家长要“我”做什么,而成为“我”要做什么。短短的三十分钟里,孩子们并不可能完全掌握其中的内涵,好习惯是日积月累的,因此,活动后将在学习性的区域中以“安排的时间表合理吗”开展个别化的活动,并围绕珍惜时间开展“课间十分钟”、“一分钟能干什么”集体活动,以次激发孩子,为将来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录像、照片回忆过去,感受自己已长大,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 2、再看看说说中体会时间的宝贵,从而懂得要珍惜时间,做事不拖拉,。活动准备:幼儿过生日照片一套、活动vcd、故事背景图、日程设计表活动过程:一、我们的过去:1、前几天,我在整理教室的时候,发现了一张vcd,我们一起来看看里面有什么内容?(幼儿观看)2.讨论:你看到了录像里有谁呀?这是你们什么时候的活动录像呀?和现在比起来,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成长变化)3、还有几天就是***小朋友的生日了,他又会有什么变化呢?(欣赏一组照片)提问:***小朋友过了几个生日?看了照片,你对他几岁生日印象最深?想一想,你还记得自己小时候过生日时的样子?那么你们还能不能回到小时候了呢?4、小结:时间是不停的向前走,过去的时间已经回不去了,以前我们是什么也 2 / 8

中国传统文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中国传统文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历经五千年沧桑岁月,中华民族经历了战和更替、聚散分合、对峙与融汇,却始终不曾割断共同的文化传统。民族,而且越是历经磨难,遭遇坎坷,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和对中华文明的越是增强。千百年来,对国家统一的不懈追求日渐发展成为中华民族高于一切的政治理想和。而造就中国历史这一鲜明特征的重要因素,不能不说是“”文化观念的潜移默化影响所致。它像一根坚韧的将中国境内各民族联系、团结在一起,逐渐形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并日见巩固。我们今天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中国统一大势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这一历史现象,就不能不充分认识到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实现国家统一过程中的特殊地位与重要作用。 追求“”的价值观是奠定和强化国家统一的牢固基石 对于国家统一大势的形成与发展的意义,首先在于“”价值观长期以来深入人心,从而使统一成为人们所普遍认同的理想政治秩序。 早在,中华民族随着内部凝聚力的不断增强,就初步形成了“大一统”观念。《·》中的“溥天之下,莫非王土;,莫非”,就表达了这种思想倾向和价值取舍。而战国时代“九州说”与“五服说”的盛行,则反映出人们的大一统观念进一步走向成熟。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众口言九州的情景,反映了九州观念普遍流行于先秦社会。……九州就是中国,九州的完整代表着中国的完整”(:《“体国经野”:试古代的王朝》,《二十一世纪》2000年8月号)。在出现这种追求统一的思想趋向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历史必然性。当时,西周社会创立的遭遇到根本性的冲击,早期初始形态的“一统”格局趋于瓦解,天下缺乏合法一统的政治秩序,结果导致,混战绵延,因而人们渴望重新实现政治上的统一,建立起合理合法的政治秩序。这一点在当时大多数思想家的学说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反映。虽然他们在追求统一的方式上存有歧见,但天下必须“定于一”则是普遍的共识。譬如,法家主张“事在四方,要在中央”(《·扬权》);提倡“尚同”,“天子唯能一同天下之义,是以天下治也”(《墨子·尚同上》);儒家强调“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孟子·》),并憧憬着“四海之内若一家”(《》)的局面。这些思想充分反映了“大一统”观念已成为人们普遍的和,并发展成为观念的一个重要内容。正是具备着这样的思想基础,当统一条件基本具备之时,才会由秦国通过战争的手段,横扫六合,六国,使这种政治理想变成了现实,“,”,建立起多民族的统一的国家;才会有继秦而起的两汉大统一,出现汉武帝在“文”中所描绘的那幅国家“大一统”的理想图画:“四海之内,莫不为郡县,八蛮,咸来贡职。与天无极,人民,永得。”(《后汉书·祭礼志》注引《风俗通》)

《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我》作文指导教学设计

《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我》作文指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观察自己过去和现在的照片,想象将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并通过互相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课前准备: 同学们准备一张自己小时候的照片,一张不久前拍的照片或拿一面小镜子。教学流程: 一、出示照片,激趣导入: 1、(出示照片)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小朋友,你们想和他认识,和 他交朋友吗? 2、看到这个小弟弟,你们觉得他是怎样的孩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从外貌、衣着、姿态、表情观察,交流) 3、同学们,你们在一天天的长大,每天都有新的变化,如今,这位小弟弟也长大了,快来看看他现在的样子(出示照片)。 4、那我们来问问刘航宇同学,这两张照片是你什么时候照的? 5、同学们,我们根本想象不出刘航宇小时候是那个样子,几年的时间长大了,那再过十年呢?是啊,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这节课我们就通过照片或镜子来观察自己,再插上想象的翅膀看看十年后自己会变成什么样子。 (板书: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我) 二、细读要求,明确任务: 1、(课件出示)作文要求 2、刚才我们看到照片时,你们都先观察的是什么?(眼、嘴、脸……)这些都是人物的什么?(板书:外貌) 3、每个人的外貌都有各自的特点,要想向别人介绍自己,首先要抓住自己的外貌特点来介绍。下面我们来看这段话对人物外貌的描写(课件出示片段) 这里都写了人物的什么?这都是对外貌的描写。 4、下面我们积累一些描写外貌的词语(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读。 我们也用这些词语来介绍一下自己的外貌吧! ①学生练说②指名说③评议 5、介绍自己除了外貌,还可以介绍自己的性格。(板书:性格)

(课件出示词语)我是一个()的小()孩。 6、(课件出示两段话)学生读。 这两段话都是运用了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写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7、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爱好,(板书:爱好)比如:(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 8、如果把这几样都一一介绍出来,我相信同学们一定会猜出你是谁的。 9、下面欣赏一篇例文(课件出示) (现在的我)找出外貌、性格、爱好的段落。 外貌在文章的开头,性格和爱好在文章的中间,最后总结结尾。 三、观察照片,介绍交流: 1、下面我们也像这样来说一说过去的自己或现在的自己 2、①学生自己练说②同桌说③指名说④评议 3、根据自己说的写下来。 四、课堂总结 要想介绍自己,我们只要做到(课件出示总结语)。 板书: 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我 (开头)外貌 (中间)性格 (中间)爱好 结尾:简洁明了

过去现在未来演讲稿

过去现在未来演讲稿 过去现在未来演讲稿篇1 尊敬的领导们: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过去现在未来 我们是一群在草原上奔跑的鹿,我们不像狼,没有那嗜血的欲望;我们不像兔,没有那耐心和安逸;我们不像秃鹫,本性使然,生来的本能……我们是一群年轻健壮的鹿,我们放肆张扬的奔跑在草原上,我们在努力,努力的追逐,追逐未来,追逐梦想,追逐…… 过去,面对过去,我们是站在回忆里,我们曾是在草地上追逐打闹的孩童,我们无忧无虑的欢笑,我们笑的那么真。孩子的笑容总是充满了童话的色彩。童年的追逐给了我们无数的幻想和憧憬,童年的追逐,同样是我们坚持的开始。最初的,我们的执着,我们的追逐,我们的坚持。 现在,花季正值的我们在青春里张扬放肆的生活着,慢慢的,我们懂得,站在原地,看看那些曾经发生的一切;站在原地,想想未来可能到来的美好。我们怀揣着追逐的梦想,我们执着,坚持,追逐。我们小心翼翼的呵护着我们闪烁而灿烂的梦想,飞逝的青春。我们能理直气壮的说,我们还年轻。我们会固执的说,就像李宁,一切皆有可能。我们那让人匪夷所思的执着,也许就是青春里,燃烧的热情,点燃的生命。未来在我们手里,我们追逐,执着,坚持着。 未来,是我们成功的期限。无数次,梦境里,洒落了成功的喜悦和泪水;无数次,幻想过,拥抱着成功后的鲜花和掌声;无数次,我们期待着,执着追逐,坚持的最后,我们成功了,然后静静的回首,成功的开始,奋斗的过程,最后的美好。因为我们不懈的坚持,执着追逐着。所以那一天,就在一步一步走向我们 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说,我们应该坚持,我们的一切都是未知的,因为未知,所以一切皆有可能,不因困难而退却,不因未知而恐惧,不因失败而灰心,不放弃,做我们自己,坚持,执着,追逐,终会迎来属于我们的成功。 过去就像是一本翻不厌的书,让人忍不住的回味再回味; 现在就像是一本写满计划和行动的笔记,让人不断检查,完成,再向前; 未来,就像一页白纸,等待执着,等待追逐,等待坚持,等待这些美好的努力,最后画下一张灿烂的画…… 过去,现在,未来,我们在路上。

幼儿园科学活动《我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优秀教案设计

幼儿园科学活动《我的过去、现在和将 来》优秀教案设计 目标:1、了解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时间概念,感知时间的流动性。 2、对自己的将来进行大胆想象。 活动准备:幼儿小时候的照片和现在的照片各一张,幼儿小时候的衣服若干;每位幼儿一张与照片一样大的图画纸。 活动过程: 一、引题: 师:今天,老师准备了许多衣服,想请小朋友试一试,穿一穿?哪位小朋友愿意来呀? 二、请一幼儿穿小时候的衣服进行展示。 1、小朋友觉得这个小朋友穿起来好看吗?为什么? 2、我们来问问这个小朋友穿这件衣服有什么感受?舒服吗?为什么? 3、为什么小时侯的衣服现在不能穿呢? 总结:原来这些都是小朋友小时侯穿的衣服,小时侯的小朋友个子小,现在小朋友个子长大了,过去和现在的个子是不一样的,所以小时候的衣服就不能穿了。 三、出示幼儿小时侯的照片和现在的照片,进行对比,

观察。 师:今天,老师不仅准备了小朋友的衣服,还准备了小朋友的照片,小朋友想看吗? 1、出示小朋友小时候的照片,让幼儿猜猜他是谁?(2—3个幼儿) 2、将现在的照片与过去的照片进行对比,让幼儿说说哪里不一样?(形态、个子) 3、请小朋友自己上来拿照片与其他幼儿进行交流。 4、请幼儿说说小的时候会做什么?现在能做什么? 总结:小朋友小时候还要妈妈抱着,妈妈喂饭,现在的小朋友能做的事情可多了,会唱歌;会跳舞;会画画……过去和现在一样吗? 四、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自己的将来 1、现在的小朋友已经比小时候能干多了。小朋友想想自己将来会是什么样的?准备干什么?(幼儿说) 2、请幼儿画未来 3、帮助幼儿将三张照片按顺序贴在生长树上。 4、请幼儿与其他幼儿交流 五、比较幼儿园的过去和现在 1、出示幼儿园过去的照片,让幼儿猜猜这是哪里? 2、师告诉幼儿,让幼儿比较过去和现在的样子 总结:时间在悄悄的流动,小朋友随着时间慢慢在变,

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历史小论文

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历史 小论文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一戏曲以窥中国文化 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悠扬悦耳的戏剧,韵味十足的书画,独特的建筑,优美的诗词,这些都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中国各个时期的科技文化,既保持与发扬了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继承与发展了前代成就,又借鉴、吸纳了异域文化的成果,包容了本国各族的文化,同时又为世界文化和后世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今天的中国依然身处于传统文化的影响之中。今天的文化继承和发展了传统文化,但是传统文化也面临着在新时代的转换。只有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跟随历史的潮流,传统文化才能延续下去并发扬光大。 我透过戏曲一窥中国传统文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戏曲指的是中国传统的戏剧。戏曲的内涵包括唱念做打,综合了对白、音乐、歌唱、舞蹈、武术和杂技等多种表演方式,不同于西方将歌剧、舞剧、话剧。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而且,在世界剧坛上也占有独特的位置,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 中国戏剧的历史十分悠久。戏曲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秦汉时代。但形成过程相当漫长,到了宋元之际才得成型。成熟的戏曲要从元杂剧算起,经历、明、清的不断发展成熟而进入现代,历八百多年繁盛不败,如今有360多个剧种。中国古典戏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地方戏及近、现代戏曲等四种戏曲模式。 说到戏曲就不得不说中国的国粹京剧了。自清代前期起,戏曲舞台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戏曲的民间化和通俗化。先是昆曲、高腔折子戏的盛行,后是地方戏的兴起。从此,戏曲舞台不再是传奇戏的天下,昆曲与高腔有了来自民间的竞争者。戏曲的表演场所也由厅堂亭榭变为了茶肆歌台。乾隆五十五年,即公元1790年,为庆祝乾隆的八十寿辰,三庆班进京献艺,。徽调以其通俗质朴之气赢得了京城观众的欢迎,从此在京城扎下了根。继徽班进京之后,湖北汉调艺人也于道光年间(1828年前后)进京与徽班艺人同台献艺,他们同徽调艺人一样唱皮黄腔,只是更具湖北风格。京剧形成后不久,即迎来了它的第一个繁盛期,时间在清同治、光绪年间。当时出现了一批优秀的京剧演员并在此时引起了宫廷官方的喜爱。宫内优厚的物质条件促进了它艺术上的成熟。世纪初的新思潮极大地促进了京剧艺术的发展,京剧又迎来了它的第二个繁盛期。这一时期京剧的繁荣主要表现在优秀京剧演员的层出不穷上。而且,这个时期也是京剧流派产生最多的时期,旦行的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生行的余(叔岩)派、马(连良)派、麒(麟童)派;净行的金(少山)派、郝(寿辰)派、侯(喜瑞)派、丑行的萧(长华)派等。每个流派的创始者拥有一批数量可观的剧目,所以这个时期也是京剧文学的繁荣期。这个时期一直持续到了20世纪40年代末。 “有心托市,无人问津” 京剧是中华文化之集大成者,是中华文化的标志,是“国粹”。但京剧艺术古老的形式和缓慢的节奏已经不太适合当代人的审美情趣,创作题材单一和缺乏新意,使得近20年来上演的京剧剧目中,传统题材仍占据主导,“老戏

自我透视我的过去现在及未来

自我透视—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人格结构简单地说就是指人与人之间在心理与行为上的个体差异。目前,心理学家们已经建立了众多的人格结构的理论体系,但从其理论渊源和基本观点上,我们可以发现八个主要的人格心理学理论体系,这就是古典精神分析理论,新精神分析理论,特质论,生物学论,行为学习论,交互作用论,人本主义论和认知论。本文作者运用八个人格理论体系中的某些理论对自己进行人格特征分析,并结合例子做详细的阐述。 气质对自己的影响分析: 首先用物质流派来分析一下自己的气质特征,特质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测评人格所常用的基本单位。人格特质在时间上具有稳定性,在空间上具有普遍性。具有同一特质的人,对不同的情境会做出类似的反应。课上讲到,人的气质类型分为多血质、抑郁质、黏液质和胆汁质。根据对这几种特质类型的了解,我觉得自己是比较倾向于粘液质类型的,因为我在生活中是一个坚持而稳健的辛勤工作者,行动缓慢而沉着,严格恪守既定的生活秩序和工作制度,主要表现是:态度持重,交际适度,不作空泛的清谈,不常常显露自己的才能,感情丰富,稳重含蓄,能够镇静地处理各种突发事件;有时候显得被动,但大多数时候是主动的,积极应对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做事谨慎,不允许让自己犯多少错误,比较有思想,看待事物以辩证思想,能够比较成熟地处理各种事情。

喜欢和平宁静的生活,不太喜欢竞争,虽然自己从小到大一直处于与他人竞争状况长时间坚持不懈。气质是个人生来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属于人格中的先天倾向,因此,我觉得自己的气质更多的是来源于先天即遗传基础。 环境对自己人格的影响: 分析了自己的气质之后再来说明自己的人格特征,人格的形成除了气质、体制等先天禀赋作基础外,社会环境的影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想用性格最容易来说明一个人的人格,它是人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人有关社会规范、伦理道德方面的各种习性的总称,是不易改变的、稳定的心理品质。后天环境对人格的形成至关重要,下面就来说明我的成长环境对我人格的影响:我从小生活在农村,闻到的是农民那纯朴的气息,这也决定了我“老实、善良”的性格;乡下的生活比较艰苦,也锻炼了我的吃苦能力和坚强的毅力。从小父亲爱赌博,母亲和姐姐怕我也染上这个坏习惯,因此,对我管教有加,教我做人的道理,要我有大志,受他们教育的影响,我讨厌赌博、抽咽等恶习,她们的教育对我良好习惯的养成有重要作用。学校教育对人格的形成和定型有深远的影响,学校德育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以前所的初中、高中师资质量都很好,他们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训练我们习惯于系统的、有明确目的的学习,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培养了我们坚定、顽强等性格特征。我初中的英语老师,她在课堂上是我的老师,在生活中是我的朋友,在学习上她要求我上进,不断给我鼓励,在生活上对我很关心,是她

过去,现在和将来(Past,Now And Future)

过去,现在和将来(Past,Now And Future) 过去,现在和将来(Past,Now And Future)过去,现在和将来(Past,Now And Future) 过去,现在和将来(past,now and future) long long ago, many families had three or four children. they couldn't look after everyone well, so the children must do everything by themselves. they were too poor to go to school. some of them liked learning, but they had to go to find jobs to make money. since they were children, they could do lots of difficult things like their parents. sometimes they even did better than them! but now, many families have only one child and they regard their child as a pearl. they did everything for the children. every day, when the child gets up, their parents help him to make the room clean. they also get breakfast ready for their child. when the child is free, they can sleep or do other things, but they needn't do any housework. so many children can't cook; wash their clothes, some don't even know how to clean the floor. that's too bad.in the future, many families will have computers. we can work on the computer instead of

《于我,过去,现在以及未来》个人对此诗的解析

于我,过去,现在以及未来 ——西格夫里·萨松 商谈着,各执一词,纷纷扰扰 林林总总的欲望,掠取着我的现在 将理性扼杀于它的宝座 我的爱情纷纷越过未来的藩篱 梦想解放出双脚,舞蹈着 于我,穴居者攫取了先知 佩带花环的阿波罗 向亚伯拉罕的聋耳边吟唱 我心里有猛虎在细嗅着蔷薇 审视我的心灵吧,亲爱的朋友,你应战栗 因为那里才是你本来的面目 (余光中译) In me, past, present, future meet --Siegfried Sassoon(1886-1967) To hold long chiding conference. My lusts usurp the present tense And strangle Reason in his seat. My loves leap through the future’s fence To dance with dream-enfranchised feet. In me the cave-man clasps the seer, And garlanded Apollo goes

Chanting to Abraham’s deaf ear. In me the tiger sniffs the rose. Look in my heart, kind friends, and tremble, Since there your elements assemble. 向亚伯拉罕的聋耳边吟唱: 《圣经》旧约中说,在人类遭遇洪水之后,挪亚的家族便繁衍到各地,其中有个名叫亚伯兰的闪族人,被神亚伯拉罕献以撒预表神儿子耶稣被钉十字架看中,要他替天在世上行道。耶和华(即神)让亚伯兰离开闪族往南迁移。他受神的指示,扶老携幼,辗转迁徙到迦南的幔利橡树地定居,其时亚伯兰已75岁。神令亚伯兰改名为亚伯拉罕,并应许他会赐他很多儿子和很多子孙。神并使他家业大兴。后来得了一子,取名以撒,爱之如掌上明珠。一天,耶和华呼叫亚伯拉罕,命他将爱子以撒作为牺牲献给耶和华。笃信神的亚伯拉罕甘愿忍受这一残酷的天命,带着孩子和祭具到摩利亚山上去行祭。孩子不知自己就是祭品,问父亲祭祀为何不带祭品?父子俩到了山上,亚伯拉罕作好一切准备,正欲将儿子放上祭坛动刀砍杀时,神的使者从天上呼叫他,天使说:“你不可在这童子身上下手,一点也不可害他。现在我知道你是敬畏神的了,因为你没有将你的儿子,就是你的独生的儿子,留下不给我。”告诉他这是上帝的磨练。这一考验超出了凡人的最大限度。从此,神便授命亚伯拉罕为世上的代理人,连后来的耶稣降生也属于他第五十二代的后辈之事。 穴居者攫取了先知: 神严厉地吩咐这位老先知,在履行任务的时候不可以吃饭喝水,但他听从一个自称有神信息的人,却不听神自己的话,所以被狮咬死。这位先知应当听从神的话,而不是他人的传言。 佩带花环的阿波罗: 参考阿波罗、达芙妮与丘比特的神话(月桂树)。 (个人对诗的理解,并无确实论证,谨慎参考。) 穴居者攫取了先知,大抵是讲先知未听神的话而死,佩戴花环的阿波罗,应该说他与达芙妮的神话,爱神丘比特的惩罚,亚伯拉罕的聋耳边吟唱应该也是只

小学数学《过去现在和将来》练习题

过去现在将来 例题: 1、兄弟两个现在年龄之和是48岁,当哥哥像弟弟现在这么大时,哥哥的年龄是当时弟弟年龄的3倍,设哥哥像弟弟这么大时,弟弟的年龄为“1”,哥哥年龄为“3”.(画图) 2、兄弟现在两个年龄之和是24岁,当哥哥像弟弟现在这么大时,哥哥的年龄是当时弟弟年龄的3倍.请问:哥哥现在多少岁? 3、徒弟问师傅多少岁,师傅说:“当我像你这么大时,你刚4岁;当你像我这么大时,我已经49岁了.”请问:今年师傅多少岁? 4、哥哥对弟弟说:“你长到我这么大的时候,我恰好获得博士学位;我在你这么大的时候,你刚刚上幼儿园.”已知哥哥和弟弟现在的年龄和为44岁,哥哥获得博士学位时的年龄是弟弟上幼儿园时年龄的10倍,请问:哥哥获得博士学位时的年龄是多少岁?

练习: 1、当哥哥的年龄是弟弟现在的年龄时,哥哥的年龄是弟弟的3倍,当弟弟的年龄是哥哥现在的年龄时,他们两人的年龄和是48岁,弟弟现在多少岁? 2、哥哥现在的年龄是弟弟当年年龄的3倍,哥哥当年的年龄与弟弟现在的年龄相同,哥哥与弟弟现在的年龄和是30岁,哥哥现在多少岁? 3、甲对乙说:“当我的岁数是你现在的岁数时,你才5岁.”乙对甲说:“当我的岁数是你现在的岁数时,你将50岁.”那么今年甲多少岁? 4、小鲸鱼说:“妈妈,我长到您现在这么大时,您就31岁了!”鲸鱼妈妈说:“我像你这么大时,你只有1岁.”鲸鱼妈妈现在多少岁? 5、甲对乙说:“你长到我这么大的时候,我恰好当上村长;我在你这么大的时候,你刚刚上小学.”已知甲和乙现在的年龄和为48岁,甲当上村长时的年龄是乙上小学时年龄的7倍,请问:乙刚上小学时多少岁? 6、文雯对旦旦说:“你长到我这么大的时候,我正好评为教授;我在你这么大的时候,你刚刚上中学.”已知文雯和旦旦现在的年龄和为55岁,文雯评为教授时的年龄是旦旦上中学时年龄的4倍,请问:旦旦现在多少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