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唐诗研究

唐诗研究

唐诗研究
唐诗研究

课程性质、宗旨及要求

《唐诗研究》是高等学校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选修课之一。它继《中国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等基础课之后而开设,以唐代的诗人诗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对于既往的古代文学基础课程,它不仅是一种继续,更是一种深化。

在我国这个古老的诗国里,诗是最早发达的一种文学体裁,而唐代又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源远流长的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唐代,进入了它的全盛时期,出现了高度繁荣的局面。无论是体制的完备,还是技巧的成熟,无论是意境的高远,还是韵律的精严,无论是揭示生活的深度,还是反映现实的广度,唐诗都达到了殆难后继、不可逾越的地步。因此,唐诗是我国古代文学遗产中最为珍贵的部分之一。千百年来,唐诗不仅以它所表现的积极向上的生活理想和精神风貌给后人以感染,而且以它所显示的异采纷呈的艺术画面和审美情趣给后人以陶冶。

设置本课程的宗旨是:使自学者在大量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的基础上,由面到点,由博返约,对作为古典文学精华部分的唐诗获得更准确的认知和更深入的理解,进一步提高用

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文艺学及其它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观照古代作家作品的能力,并在观照的过程中吸取丰富的艺术经验和艺术素养。

学习本课程,不仅要求全面了解教材所论列的唐诗名家的独特个性和创作风貌,正确注释唐诗名篇的字词句章,深入分析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而且要求从多种角度、多种侧面对唐诗进行总体把握,涉猎并评析唐诗研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诸如唐诗繁荣的原因;唐诗的分期、流派;唐诗与作为文化背景的佛教、道教、科举的关系;等等),从而能够粗略地勾勒出唐诗的发展轨迹。

第一章唐诗繁荣的原因

清代编辑的《全唐诗》收录作品四万八千九百多首、诗人二千二百多家,这不失为唐诗繁荣的写照,但唐诗之所以能在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居于显赫地位,主要原因不在数量之巨,而在质量之精。因而,应从质量着眼来审视唐诗的繁荣。

唐诗的繁荣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唐诗不仅拥有一支声势浩大的作者队伍,更重要的是这支队伍中名家辈出,巨匠迭现,因而其“尖锐”的程度,是前代和后代都无与伦比的。无论是诗歌体制的完备,还是技巧的成熟,无论是意境的高远,还是韵律的精严,无论是揭示生活的深度,还是反映现实的广度,都已经达到殆难后继、不可逾越的地步。尤为可贵的是,唐代许多优秀诗人还不断将探求的视角和耕耘的犁头伸向新的未经开拓的领域,努力出以嘎嘎独造的艺术风貌,让人们听到自己独具音色的引吭高歌,而不愿随人作计,拾人余唾。正因为题材、风格和形式的多样化,唐诗不仅以其所表现的积极向上的生活理想和精神风貌给后人以感染,而且以其所显示的异彩纷呈的艺术画面和审美情趣给后人以陶冶。

诗歌的高度繁荣局面,之所以出现在唐代,既有社会方面的外因可究,也有文学自身方面的内因可寻:

(一)唐代空前发达的经济和空前高涨的文化,为唐诗的繁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发达的经济造成了强盛的国力和繁荣的社会气象,并极大地影响于诗人们的创作心理,激发起他们的创作热情。

(2)发达的经济为诗人们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创作条件,使他们得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3)发达的经济带来了中外文化的广泛交流,促进了与诗歌密切相关的音乐、绘画、书法、舞蹈等各种艺术门类的发展。

(4)从总的方面,我们承认唐诗的繁荣是以经济的发达为基础的,但并不是说经济的发达直接、简单地导致诗歌的繁荣,我们并不否认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唐诗的发展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不平衡。

(音乐、绘画等艺术门类的发展会对唐诗直接发生影响,促致它的繁荣:

名目繁多的外来乐曲传入以后,需要配上歌词才能演唱于朝会庙堂和歌楼酒肆,这自然会刺激诗人创作的积极性,并使他们在创作过程中自觉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以适应入乐演唱的需要。音乐不但影响于诗歌的韵脚、平仄、节奏,

而且随着音乐的发达,还出现了许多直接以音乐为描摹对象的诗篇。绘画艺术的发达,则有助于创造和深化诗的意境。山水画的产生使诗与画之间原先所具有的外在关系转变为内在的关系,即不仅在立意、构图、描绘、渲染等创作原则或具体技巧上相同或近似,而且在本质上趋于同步,重神似而不重形似。绘画艺术的发达,还带来了题画诗的兴盛。)

(二)唐王朝的统治者所实行的儒释道并存、广开言路、以诗赋取士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是唐诗繁荣的又一重要的社会原因。

这些政策措施,不仅打破了把思想“定于一尊”的僵化状态,造成了诗人们博览百家、遍观群书的风气,开阔了诗人们的艺术眼界,启发了他们的艺术思维,从而促进了各种流派、各种风格的形成,而且使诗人们敢于直抒已见,放言无忌,较为自由地选择题材和提炼主题;此外,还大大提高了诗歌的实用价值,对于重视诗歌、爱好诗歌的社会风尚的形成及艺术经验的积累,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随着庶族地主阶层的兴起,诗歌从宫廷和贵族的垄断中解放出来,转移到庶族地主阶层的知识分子手中,这也是唐诗繁荣的一个重要社会原因。

在唐代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下,唐代庶族阶层的知识分子形成了一些新的心理特点。这些心理特点融入唐诗,便给唐诗带来了许多富于积极意义的内容,使之呈现出焕然一新的精神面貌。

在唐代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下,唐代庶族阶层的知识分子形成了一些新的心理特点:特点之一是他们大多生气勃勃、奋发向上、富于理想和热情、渴望建功立业,澄清天下。唐诗所表现出的昂扬的情调、明丽的画面及独特的生活理想,正根源于此。特点之二是大多关心民生疾苦,同情人民的灾难和不幸,敢于为之呐喊、呼吁。特点之三是他们大多恃才傲物、蔑视礼法,敢于直斥权贵、抨击执政,揭露统治阶级内部的黑暗现象,积极从事改革弊政的斗争。庶族地主阶层的知识分子不仅是唐诗的基本作者队伍,而且把自己的心理特点融入唐诗,给唐诗带来了许多富于积极意义的内容。

(四)从诗歌发展史的角度看,唐诗的繁荣则是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文学自身演变的结果,它与继承过去文学的优良传统是分不开的。

社会方面的外因只有与文学自身方面的内因结合才能发生作用,促成这种结合的是唐代一大批优秀诗人的努力。这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他们努力以南朝的“文”来装饰北朝的“质”,以北朝的“质”来充实南朝的“文”,从而创造出中国古典诗歌最健美的典型。从这个意义上说,唐诗的繁荣是长期分裂、隔绝的南北文学成就在全国统一的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汇合和发扬光大;而以李白、杜甫等人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诗人则以艰苦的努力完成了使之汇合和发扬光大的使命。

第二章唐诗的分期

(一)最早对唐代文学进行分期的是北宋宋祁《新唐书·文艺传序》提出的“唐文三变”说,但其主旨在于论文而非论诗。

南宋严羽《沦浪诗话》依时代先后分唐诗为五个阶段,在对唐诗进行分期的宋人中最有代表性,也最具影响。后人论唐诗分期,皆追溯于严羽。

(1)以时代先后分:沈、宋、王、杨、卢、骆、陈拾遗(子

昂)之诗;开元、天宝诸家之诗(包括李、杜二公之诗);大历十才子之诗;元和之诗;晚唐之诗。

(2)论“诗体”,从“以时而论”角度分:唐初体——唐初尤袭陈、隋之体;盛唐体——景云以后,开元、天宝诸公之诗;大历体——大历十才子之诗;元和体——元、白诸公;晚唐体。

明代高棅《唐诗品汇》将唐诗明确划分为初、盛、中、晚四个时期,并对分期时限、发展状况和代表作家作了概括说明。初、盛、中、晚四期自具始终,同时其间又包含着盛衰起伏、正变主次等各种交互错杂的变化。后人研究唐诗分期,大致都赞同和采用高棅的四分法。

(二)采用高棅初盛中晚的唐诗分期,除了其时限不宜拘泥固执等以外,还应注意:

1、唐诗分期中的初唐与盛唐,同历史分期中的初唐与盛唐并不一致,两者不能混同。

2、高棅举初、盛、中、晚之名,用意在于勾勒出唐诗发展

的大体趋势,每个时期的时限是长短不等的,甚至是非常悬殊的。

3、中唐和盛唐,是唐诗繁荣的两个高峰期,无须轻分轩轾。因而,对中唐之“中”,不应有所误解。

“诗到元和体制新”,在风格流派、题材体制以及艺术技巧等方面,中唐都有着重大的开拓和创新,后世无不瞩目。因此高棅也认为中唐是盛唐之后的“再盛”。中唐和盛唐,同是唐诗繁荣的两个高峰期。

高棅提到的中唐诗歌有两层意义:一是中唐之再盛,二是晚唐之渐变。

(三)如果对唐诗初盛中晚四个时期的状况作一鸟瞰,不难发现各时期的主导趋向。

初唐诗歌:初唐是唐诗的开创期,是唐诗繁荣的准备阶段或先行阶段。初唐诗歌对日后唐诗的发展,有两点特别重要:一是转变诗风,二是改进诗体。初唐四杰及稍后的陈子昂,在这种历史转变中起了突出作用。王绩、王梵志、杜审言、张九龄、张说等也是初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初唐四杰——一方面不废弃齐梁,他们作诗也着意排偶,点染词藻;但一方面又摆脱故态,有所超越。他们的笔触从狭小的宫廷台阁,转移到了喧闹的市井和辽阔的江山塞漠,并为沉寂的诗坛注入了活跃的生命与节奏,实现了诗风的初步转变。王、杨工于五律,卢、骆擅长七言歌行。

陈子昂——倡写“汉魏风骨”,大力扫除“兴寄都绝”的六朝浮艳文体,从而完成了新旧诗风的过渡。他的诗文改革是预示唐诗繁荣局面的一声春雷,并由他结束初唐而下开盛唐。其《感遇诗》38首直追汉、魏,《登幽州台歌》呼唤人的历史觉醒,是“人间万感”之中最深沉的人生感触。

张若虚——其《春江花月夜》声调和谐,文辞洗练。

王绩——隋唐之际风致萧散、安于“醉乡”。

王梵志——写作通俗诗篇以劝善讽世。

杜审言——杜甫祖父,杜甫称为“诗是吾家事”。

张九龄——首倡清淡之派。

张说——作诗“得江山之助”。

盛唐诗歌:盛唐是唐诗的黄金时期,唐诗臻于极盛。代表盛唐诗歌最高成就的是李白和杜甫。李白的诗表现了在精神上睥睨帝王、挥斥权贵的高度自信与优越感,怀才不遇是其诗歌的基本主题,而豪迈奔放和富有气魄,则是他的诗风的显著特色。杜甫在艺术上是集大成者,沉郁顿挫,众体兼备,历来被称为诗中圣哲。他在安史之乱中写下的丧乱记实之作有“诗史”之称。在李白、杜甫双峰并峙之际,以孟浩然、王维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和以岑参、高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亦同时并起,映带左右。

山水田园诗派——以孟浩然、王维为代表,因而又称“王、孟诗派”,王、孟之作偏重于境界幽邃、旨趣闲寂。孟浩然一生不仕,他的山水诗为王维作先行,风格恬淡孤高,与他的高士、隐士生涯相结合。王维山水诗与山水画风格一致,都与禅学相表里,往往着墨无多,却创作出“象外之象”的深远而优美的境界。苏轼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储光羲、常建也属于山水诗派。

边塞诗派——以岑参、高适为代表,所以又称“高、岑诗派”。王昌龄、王之涣、崔灏、李颀,也是盛唐边塞诗的重要代表。

中唐诗歌:中唐是唐诗的再盛时期,同时又是唐诗的转变时期。韩孟诗派和元白诗派,是中唐诗歌的两大流派,各以所长,相轻所短,其影响亦多不同。李贺的诗风与韩孟诗派相近,他以齐梁体的艳丽和骚体的灵异奇幻相结合,在艺术上独创一格。刘禹锡诗长于律绝,精警含蓄。柳宗元的山水诗借山水诗以抒情寄愤,五言尤以简古淡远见胜。中唐诗人的多种风格的争奇斗胜,使唐诗更趋于丰富多彩。

与杜甫相衔接的有大历、贞元间诗人,刘长卿号称“五言长城”,韦应物闲静清雅,后与柳宗元并称韦、柳。“大历十才子”。其中李益、卢纶的边塞诗,犹有盛唐余响。

韩孟诗派——以韩愈、孟郊为代表,还包括贾岛、卢仝、刘叉等人。李贺的诗风与这一派相近。韩愈以古文笔法入诗,横放奇崛,复近险怪。他的“以文为诗”还下开宋诗风气。孟郊所作多乐府古体,写诗以苦吟著称,古拙而又奇警。贾岛亦为苦吟诗人,作诗清奇僻苦,苏轼把他与孟郊并称“郊寒岛瘦”。李贺长于乐府古体和绝句,诗风幽冷凄婉,偏重于感性印象,意象之间往往有很大的跳跃性。(中唐乐府诗从

源流上说可分为三类:孟郊远承汉魏,李贺中学齐梁,白居易近学杜甫的新乐府。)

元白诗派——以白居易为首。平易通俗是元、白诗的共同特点。张籍、王建也以乐府诗著称,被称为“张、王乐府”。刘禹锡诗风平易,近于白居易,世称“刘、白”。柳宗元的山水诗借山水以借情抒愤,五言尤以简古淡远见胜。

晚唐诗歌:总的趋势呈现衰落景象。成就最高的是杜牧和李商隐。杜牧慷慨有大略,其绝句与王昌龄、李白并称三大家,以明朗俊爽为特色;咏史诸作善于将史论与诗情诗趣结合起来;写景抒情的小诗则风流洒脱,韵致独特。李商隐七律典雅精丽;七绝亦属高手,才情风调,卓尔不群;无题诗则是唐诗中的一种新创造,其中有的是深情绵邈的爱情诗,有的则借美人香草之辞以作寄托,以至后人有“一篇《锦瑟》解人难”之叹。

温庭筠和李商隐当时合称为“温、李新声”。

晚唐还有一些诗人承袭白居易的新乐府精神,如皮日休、聂

夷中、杜荀鹤等。

(四)高棅分唐诗为初、盛、中、晚四个时期,使初盛中晚逐渐成为有特定含义的术语,但这并不是说唐诗的分期仅此一端,不能作别的尝试。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院研究所编纂的《唐诗选》将唐诗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更见详密细致,这当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第三章唐诗的流派

(一)初唐诸诗派

“上官体”和太宗时期的宫廷诗人:以歌咏宫廷生活、为唐王朝歌功颂德、点缀升平为基本内容;语言艺术上表现出倾慕齐梁、典丽精工、绮错婉媚的风尚;将六朝以来的对仗技巧加以程式化。

(“上官体”诗人还有虞世南、李百药、杨师道、长孙无忌、李义府等,唐太宗也当在内。)

“四杰体”:诗歌的题材内容由上官体的应制、奉和转向对江

山塞漠的描绘和个人性灵的抒写,风格也由纤柔卑弱变为明丽清新。体裁上,“四杰”各有所长,卢、骆擅长七言歌行,所作被后人誉为“初唐体”;王、杨则擅长五言律诗,格律更趋规范化。

(卢照邻、骆宾王擅长七言歌行,其歌行具有辞赋化倾向,文辞华美,音韵和谐,组织整齐而又有较壮的气势,被后人誉为“初唐体”。卢的《长安古意》、骆的《帝京篇》,以及刘希夷《代悲白头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就是“初唐体” 七言歌行代表作。)

“沈宋体”和武后时期的宫廷诗人:内容多为奉和应制、厄从诗宴而形式上对仗工整、平仄协调,词采精丽,使唐代律诗的体制得以定型。

(“沈宋体”诗歌:就是指那些以沈、宋诗作为代表的、内容多为奉和应制、厄从诗宴而形式上对仗工整、平仄协调,词采精丽的五七言律诗。如沈的五律《仙萼亭初成侍宴应制》、七律《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宋的五律《麟趾殿侍宴应制》、七律《奉和春初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就是“沈宋体”的代表作。“沈宋体”的贡献,主要是使唐律的体制得到定型。)

“文章四友”: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

(二)盛唐诸诗派

山水田园诗派:多以五言体式,抒写隐逸闲适的思想情趣,描绘山川田园的秀美,反映农村宁静、淳真的生活;艺术上熔陶诗浑成与谢诗工巧为一炉,既有鲜明清丽的笔触,又有完整浑融的画面,不仅模山容、范水态,而且力求表现山水的个性,在山水中渗透自己的性情,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大提高了对山水田园的审美能力;代表作家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建、綦母潜、祖咏、刘昚虚、裴迪、卢象、丘为等。

(开元、天宝盛世,经济繁荣,物质富裕,环境和平,社会安定,释道思想广为传播,士大夫中或企求“终南捷径”,或逃避现实矛盾,纷纷寄情山水、归隐田园,这时山水田园诗产生的社会、思想基础。)

孟浩然:现存诗260首左右,绝大多数为五言,又以五言

律诗最好。主要通过创造幽雅恬静的意境和塑造“风神散朗”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来表现山林隐逸者的幽居情趣。其五言小诗也同样具有恬淡孤清的风格。其诗善于发掘自然美,即景而会心,写出一时的真切感受;佇兴而造思,富有超妙自得之趣;不事雕琢,自然浑成,而意境清迥,韵致流溢。

王维:其多数山水田园诗歌,在客体的描绘中,着重表现静谧恬淡的境界,流露出闲逸冲淡的情怀。他的诗语言疏朗自然,清丽流畅,构思明净浑成而不枝蔓琐细,色彩映衬鲜明,画面动静相宜,特别是能细致地表现出自然界光色和音响的细微变化,他的诗还物色带情,情景交融,青山绿水间处处透露出诗人独特的个性、感受和情思。(王维田园诗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新晴野望》和《渭川田家》)

储光羲:不少是写农村田园风光和农家生活的,生活气息较浓,有的还接触到农村的血汗现实。诗风朴实,能寓缜密于浑厚;气韵不凡,能给人以真切感受。

唐代诗人中继王孟而以山水诗著称的还有中唐的刘长卿、韦应物、柳宗元等人。(前人评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素有“王孟韦柳…之称。)

边塞诗派:抒报国壮志,揭军中不平,发反战呼声,记民族交往,颂域外风情,摹塞上风光;代表作家有岑参、高适、王昌龄、李颀、王之涣、王翰、崔灏等;由于经历、个性和审美情趣的不同,他们的作品表现出各自的风貌,或雄奇瑰丽,或深厚沉著,或凭想象抒怀,或借咏史寄意,但却都体现了时间的积极进取精神。

岑参:其西部边塞诗,一改传统边塞诗的表现方法,很少虚拟想象地理概念;不从理念出发进行情景剪辑;很少靠使典用事以表情达意。而是直接表现了诗人耳闻目睹的西部地域的景物、生活及其各具体侧面,直接表现了诗人的真切体验,从而增强了边塞诗的真实性和抒情性、自然美和阳刚之气、以及浓郁的民俗情味。雄奇瑰丽,是岑参边塞诗的基本风格。

高适:其二百多首诗题材广泛,现实性也较强。边塞诗有的泛写征人思妇的感情,有的刻画战斗的场面,也有写边地风情的。其特色主要在于能以政治家的眼光去分析边防问题,以争论的笔调表达自己对战争的意见。

王昌龄:其边塞诗凭借丰富的想像和充沛的感情,歌颂戍边战士们的豪情、勇气和信心,也刻画他们离乡背井的怨愁。

他的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情调激越悲凉,语言流丽隽永,音调铿锵动听,使人吟味无穷。(他擅长七言绝句,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诗家夫子王江宁”,同李白齐名)

盛唐之后,能继承边塞诗派传统的,大约只有大历时期的李益了。

(三)中唐诸诗派

“大历十才子”(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韦、夏侯审):多为依附权贵、出入公候之门的清客,“擅场饯送”、点缀升平、感叹宦海浮沉、寄情山水林泉是其诗歌创作的主要内容;有较好的艺术修养,工五言近体,但风格较为单调,缺乏艺术创造力。

韩孟诗派:崛起于中唐后期,代表作家除韩愈、孟郊外,还包括贾岛、卢全、姚合、刘叉等。他们力图自创新格,另辟蹊径;在创作态度上,“用思艰险”,崇尚“苦吟”;在诗歌风格上,主要追求奇险怪僻;在思想内容上,则多以抒写个人的遭遇来揭示社会的弊端。

孟郊:其诗从内容上看,突出的特点是特别多地写自己的贫病穷愁,反映封建社会下层知识分子的生活状况和苦闷情绪。在其现存400多首诗中,没有律诗,大多为五言古体。许多佳篇不蹈袭陈言,立意深刻新颖,造语奇警。有的硬语盘空、矫激坚挺;有的却不事典故丽藻,纯用白描,常语之中见古拙,古拙之中存凝练,不陷平庸浮浅。

韩愈:追求奇崛险怪的风格,以古文美来补充诗歌美。不仅对大历靡弱的诗风具有振起的力量,而且丰富了唐诗的创作方法,扩大了唐诗的表现能力和范围,促进了诗体和语言的解放。

元白诗派:以浅切顺畅的语言直接反映现实,重视诗歌的“美刺”功能;叙事合于事,写景切于景,抒情贴于情,每能于平中见奇、浅中见新;代表作家有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李绅等。

(四)晚唐诸诗派

温李诗派:诗风为齐梁余习所染,辞采浓艳,笔调柔婉,结构精巧。代表作家有李商隐、温庭筠、韩偓、吴融、钱韬玉、曹唐、唐彦等。其中,李商隐诗绮丽富赡中时见沉郁,婉艳精工中不失厚重,爱情诗标格尤高。

自学考试《唐诗研究》练习题及答案2017

自学考试《唐诗研究》练习题及答案2017 2017年自学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中,不知道大家都准备得如何呢?以下是搜索整理的一份《唐诗研究》练习题,后附答案,供参考练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唐代诗人大多数出身于_______。 2.盛唐_______画的兴起,使诗与画本质上趋于同步:重_______而不重写真,重神似而不重形似。 3._______倡导的诗文改革预示着初唐的结束和盛唐的开启。 4.李白的名篇多半作于_______前,与杜甫刚刚相反。 5.盛唐山水田园诗人中,《四库全书总目》认为“位置于王维、孟浩然间,殆无愧色”的田园诗人是_______。 6.白居易等人效法杜甫“_______,无复依傍”的作法,写了不少讽谕诗。 7.最能见白居易诗歌“浅切”风貌的,是他的《_______》五十首和《秦中吟》十首。 8.在体裁上,李商隐的_______,除杜甫外,唐诗人中无与伦比。 9.“香奁体”以《香奁集》得名,诗仿六朝_____,而范围有所扩大,代表作家为_______。 10.苏东坡诗评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摩诘”是诗人_______的字。 11.前人的唐诗选本中,能收到雅俗共赏、家弦户诵效果的是孙洙的《_______》。 12.《樊川文集》的作者是_______。 13.王昌龄《出塞》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用了_______手法。 14.孟郊《游子吟》末句以“_______”比喻人类伟大的母爱。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5分,共24分) 1.唐诗浩繁,仅《全唐诗》所收作品即达( )。 A.二万余首 B.近四万首 C.近五万首 D.六万余首

经典论文篇目 (1)

经典论文篇目 1.饶宗颐《从郭店楚简谈古代乐教》,见《郭店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 2.叶嘉莹《人间词话境界说与中国传统诗说之关系》,见《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 3.袁行霈《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见《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 4.蒋寅《境·境界·意境――“意境”概念的古与今》,见《中国古典诗学的现代诠释》增定本,中华书局,2009年。 5.章培恒《〈洪昇年谱〉前言》,见《洪昇年谱》,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6.侯思孟《曹植的神仙思想》,见《欧洲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名家十年文选》,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 7.李炳海《古诗十九首写作年代考》,见《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第1期。8.赵敏俐《论班固的〈咏史诗〉与五言诗发展成熟问题》,《北方论丛》,1994年第1期。 9.王水照《北宋文人集团与地域环境的关系》,见《文学遗产》,1994年第3期。 10.赵敏俐《魏晋文学自觉说反思》,见《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 11.邓小军《陶渊明在晋宋之际的政治态度――陶渊明〈述酒诗〉补正》,见邓小军《诗史释证》,中华书局,2004年。 12.陈贻焮《李商隐恋爱事迹考辨》,见《唐诗论丛》,1980年。 13.顾颉刚《论诗三百篇所录全为乐歌》,见《古史辨》第三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14.郭沫若《从周代农事诗论到周代社会》,见《青铜时代》,人民出版社,1954年。15.闻一多《说鱼》,见《闻一多全集》第三卷,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 16.浦江清《八仙考》,见《浦江清文录》,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 17.闻一多《伏羲考》,见《闻一多全集》第三卷,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 18.傅道彬《兴与象――关于原型的古老诠释》,见《晚唐钟声》,东方出版社,1996年。 19.程千帆《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被理解和被误解》,见《文学评论》,1982年第4期。 20.傅璇琮《闻一多与唐诗研究》,见《清华大学学报》,1986年第2期。 21.汪辟疆《近代诗人述评》,见《南京大学学报》,1962年第1期。 22.吴熊和《高丽唐乐与北宋词曲》,见《中华文史论丛》,1992年第50辑。 23.叶维廉《道家美学、中国诗与美国现代诗》,见《中国诗歌研究》,2003年第2辑。

唐诗研究-最全笔记

《唐诗研究》笔记 第一部分唐诗的繁荣 一、作品数量多 ?清康熙年间,彭定求等编《全唐诗》,汇总了当时收集到的全部唐人诗篇,计二千二百余家,诗48900多首。 ?由于敦煌石窟的发掘及现代学者的努力,现存唐诗总数约55000多首。 ?1982年7月,中华书局刊《全唐诗外编》。 二、古调新声,各体该备 古调:三言诗、四言诗、五言诗、六言诗、七言诗、杂言诗、乐府、歌行;(无八言诗) 新声:律诗(七律、排律)、绝句。 ? 今体诗(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唐以前为古体诗。 ? 唐以后再无新的诗体,王国维说过“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因此说“古调新声,各体该备”。 1)最早的四言诗出现于《诗经》 ? 唐以前三言诗、四言诗多出现在乐府的《郊庙歌辞》、《鼓吹曲辞》中,属民间诗歌。 ? 唐诗中三言诗不多,文人较少涉及,仅李贺的《苏小小墓》(也不是完全的三言诗)。 ? 杜甫不作四言诗。李白则创作了较多的四言诗,如《来日大难》、《上崔相百忧章》、《雪谗诗赠友人》等。李白曾说:“兴寄深微,五言不如四言,七言又其靡也,况束之以声调,俳优哉。” 2)西汉苏武、李陵是五言诗的始祖。(说法) 3)七言诗最早出现于乐府。 4)排律:超过八句的律诗。 5)唐六言诗多写山水景色、离别远行及夫妇之情。 萋萋芳草春绿,落落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王维《田园乐》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李冶,字季兰(女道士)《八至》

6)杂言诗较多存于乐府,例如,李白的《蜀道难》、《三、五、七言》等。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李白《三、五、七言》 ? 有人认为词就是从杂言诗变化而来的,如白居易《忆江南》后成为词牌名。(说法) 三、风格多样,流派纷呈 ?绮而不靡的贞观诗; ?言近旨远的梵志体; ?奠定近体声律的珠英学士; ?提倡风骨兴寄的四杰、陈子昂; ?胸襟开阔、气象豪迈的盛唐山水田园诗; ?侠气、豪情、立功、报国的盛唐边塞诗; ?李白豪放飘逸;杜甫沉郁顿挫; ?“本子昂之古雅而益之以气骨”的“箧中集”; ?“本曲江之清淡而益之以风神”的大历十才子; ?盛唐诗风的继承者刘长卿、韦应物; ?中唐诗变的先行者皎然、顾况等吴中诗派; ?元清白俗、郊寒岛瘦; ?次韵相酬、杯酒光景的“元和体”; ?求新求变的韩孟诗派; ?韩昌黎以文为诗、以铺叙为诗、以议论为诗; ?幽艳晚香、唯美、悲剧、偏重近体的晚唐诗; ?李商隐:“沉博艳丽”;温庭筠:“藻绮”;杜牧:“清丽”。 四、朝野上下,人工篇什 1)皇帝、大臣、宫女、道士、职业诗人、武将、平民、乐妓、小孩、甚至敌人都在作诗。唐朝皇帝均会作诗,且常和群臣唱和,唐皇重视诗人,无因人废诗之行为(如:骆宾王、上官婉儿等)。

浙江2020年7月自考唐诗研究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唐诗研究试题 课程代码:00422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出自杜甫《登高》诗。 2.张若虚的《______》,是典型的初唐体。 3.中唐乐府诗从源流上看,______远承汉魏,李贺中学齐梁,白居易近学杜甫。 4.“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是唐朝皇帝______的名句。 5.《代悲白头翁》的作者是______。 6.______写农村风光和农村生活的诗作有《田家即事》、《田家杂兴》八首等。 7.“大历十才子”的“大历”是______的年号。 8.中唐“苦吟”诗人的代表主要有孟郊和______。 9.______所作的《行次西郊作》一百韵是总结唐王朝治乱兴衰的又一篇“诗史”。 10.宋人计有功编写的重要的唐诗著作是《______》。 11.佛教对唐诗艺术的作用和影响,可以区别为三种情况:一是以______入诗,二是以禅趣 入诗,三是以禅法入诗。 12.元好问《论诗绝句》说:“论功若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______。” 13.集中反映唐代行卷诗的面貌的,是宋代王安石所编辑的《______》。 14.“抽刀断水水更流,______”,出自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 15.在唐代优秀诗人中,李白终其一生都笃信道教,所以赢得了“______”的美誉。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 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5分) 1.《诗薮》的编者是( )。 A.胡震亨 B.洪迈 C.高木秉 D.胡应麟 2.“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出自《调张籍》诗,作者是( )。 A.韩愈 B.柳宗元 C.元稹 D.白居易 3.清代人注杜甫诗,名著颇多,其中《杜诗详注》的编注者是( )。 A.仇兆鳌 B.浦起龙 C.钱谦益 D.杨伦 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出自( )。 A.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B.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C.杜甫《登高》 D.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5.为人们提供“存想思神”的想象方法的是( )。 A.佛教 B.道教 C.儒家 D.游侠 6.唐代进士所试的诗作,一无例外,都是五言律诗,限定( )。 1

唐诗研究

《唐诗研究》考试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与开设目的 本课程是自学考试基础课《中国古代文学史》在一个方面的延续和深入。在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中考生了解了中国文学(包括唐代文学)的基本面貌,在本课程中,考生将着重学习唐诗的发展过程,主要特点,重要作家和作品以及唐诗研究的历史概况和具体成果。 唐诗是中国文学的瑰宝,无论在中国文学史还是世界文学史上,都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开设这门课的目的,一方面是满足考生对于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从唐诗对于后世的影响上,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学发展史或中国文化史上的其它有关问题。 二学习要求与学习方法 本课程要求考生在尽量多读多感受唐诗具体作品的基础面上,认真阅读指定的必读书和参考书,进一步主动收集资料,扩大接触,钻研问题,加深对于所学内容的掌握,切实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三学习范围与内容 1.唐诗的繁荣 唐诗繁荣的盛况 (1)古调新声,各体该备 (2)风格多样,流派纷呈 (3)朝野上下,人工篇什 唐诗繁荣的原因 (1)古今关于唐诗繁荣原因的研究情况简介 (2)几点疑问 (3)结论 思考题:你认为唐诗繁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请说明理由 2.唐诗的分期 四唐分期说的形成过程 (1)严羽的“以时为体”说——五期论 (2)杨士弘的“音律正变”说——三期论 (3)高棅的“声律、兴象、文词、理致”说——四期论 后人对四唐分期说的意见 (1)明、清诗论家对四唐分期说的攻击 (2)近、现代学者对四唐分期说的修正 对唐诗分期问题的再思考 思考题:四唐分期说是如何形成的?谈谈你对唐诗分期的设想 3.唐诗的流变 唐诗的准备阶段(618—712) (1)绮而不靡的贞观诗——唐五古之始

2017自学考试《唐诗研究》备考练习题

2017自学考试《唐诗研究》备考练习题 机会只对进取有为的人开放,庸人永远无法光顾。以下是搜索整理的一份自学《唐诗研究》备考练习题,供参考练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唐王朝一反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___________的思想统治政策。 2.白居易《与元九书》是写给他的朋友___________的。 3.清人陈衍等倡诗盛于“三元”之说,“三元”中的“中元”即指唐代___________时期,即韩愈、白居易时期。 4.初唐四杰中,王、杨工于___________,卢、骆则擅长___________。 5.从安史之乱前夕至大历初的十几年间,诗坛为___________的光芒所笼罩。 6.柳宗元现存的诗基本上都创作于遭受___________之后。 7.中唐乐府诗从源流上看,孟郊乐府远承___________,古拙而又奇警。 8.多以___________诗体行苦吟,这是贾岛有别于其他韩孟诗派诗人的显著特色。 9.宋代人编集杜(甫)诗,有集注本、分类集注本、___________等。 10.唐代诗人中,排斥佛教最力而在诗歌中再现佛寺壁画艺术又用力最勤的是 ___________。 11.宋人王安石编的《唐百家诗选》,在唐诗选本中独具面目,受人关注,是因为它收入了大量应试举子的___________诗。 12.集毕生精力,注成李白、李贺两集及半部王维集的唐诗研究功臣名为___________。 13.“长吉苦心孤诣,独造,在杜、韩后卓然为一大家。惜其早逝,所存不多,然已独有千古”。其中“长吉”即诗人___________的字。 14.“扪参历井仰胁息”句中的“参”、“井”都是___________名称。 15.晚唐诗人中,成就最高的当推杜牧和___________。

古文选一精讲12官方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第十二节课官方笔记 目录 一、本章/教材结构图 二、本章知识点及考频总结 三、配套练习题 一、教材结构图 二、本章知识点及考频总结【唐五代部分】 (一)选择题 1.杜牧,字牧之。作品中深广的忧愤与旖旎的风情并存。诗、赋、古文俱工,诗歌成就最高,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古体诗雄豪健峭,骨气遒劲;近体诗情致俊爽,风调清朗,七绝尤有远神逸韵。有《樊川文集》。 2.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所作多抒发时代乱离、人生失意的感慨,还有大量借古讽今的咏史诗和缠绵深挚的爱情诗。艺术上兼长各体,七律成就尤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旨趣幽深,耐人寻味。部分作品隐晦迷离,令人难以索解。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合称“温李”。有《李义山诗集》。 3.《安定城楼》的典故 “贾生年少虚垂涕”出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以贾谊上书不被汉文帝采纳,隐喻自己应试不中。 “王粲春来更远游”,以王粲自比。 “欲回天地入扁舟”,暗用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吴的典故。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出自《庄子·秋水》,运用典故形成鲜明对比,具有讽刺意味。

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有《温飞卿集》。《花间集》收其词六十六首。 5.秦韬玉,字中明,一作仲明。少工吟咏,“每作人必传诵”。其诗一部分构思新奇,略得李贺遗意;一部分倩丽侧艳,近于温庭筠。《全唐诗》录存其诗一卷。 6.陆龟蒙,字鲁望,自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工诗文,与皮日休齐名,世称“皮陆”。写景咏物之作富情致,某些小诗讽刺尖刻。小品文成就较高,愤世嫉俗,内容有现实意义,讽刺辛辣,在盛行骈俪文风的晚唐时期独具特色。 1

出版专业实务笔记总结(背诵版)

出版专业实务 第一章信息检索 1.工具书 1.1字典、词典 1.1.1特点:(1)以条目为基本单位;(2)检索的专指性强;(3)解释简明、规范 1.1.2类型:(1)语文词典(2)专科词典(3)综合性词典 1.2百科全书 1.2.1 特点:概括性;完备性;权威性 1.2.2编排方式:按条头字顺编排(主流);分类编排;分类与字顺相结合 1.2.3类型:地域性百科全书;专业性百科全书;综合性百科全书 1.3 类书、政书

(1)类书:类书是摘录、汇辑多种文献中的原文。按内容性质分门别类地编排,以供寻检和征引的工具书。我国现存最大的类书是清朝康熙年间所编的《古今图书集成》。 (2)政书:政书是中国古代专门记载典章制度的工具书,它广泛收集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方面的材料,分门别类地作系统编排,并详述各种制度的沿革。唐朝杜佑所编《通典》是我国第一部完备的政书。政书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为记述历代典章制度的通史式政书,名称中一般有“通”字,一类为记述某一朝代典章制度的断代式政书,称为“会典”或“会要”。

2.排检方法 2.1概述: 字顺法、分类法、主题法、时序法、地序法 2.2常用排检方法: 汉语拼音字母法、笔画笔形法、部首法、四角号码法、中国图书分类法、四部分类法 3.计算机信息检索 3.1基本方法 (1)布尔逻辑检索:主要运算符有,逻辑“与”用and(或*)表示;逻辑“或”用or(或+)表示;逻辑“非”用not(或and not,but not,或—)表示。 布尔逻辑的运算的次序为:逻辑“非”→逻辑“与”→逻辑“或”,若有括号,则括号优先。 (2)短语检索:短语检索用(“”)括起表示,可检索出与引号内形式完全相同的短语。 (3)截词检索:截词检索是在检索标志中保留相同的部分,用相应的截词符代替可变化部分,检索中,计算机会将所有含有相同部分标志的记录全部检索出来。截词符多用“?”或“*”表示。 3.2搜索引擎 百度: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 谷歌:全球使用最广泛的搜索引擎 3.3技巧 (1)选择合适的检索词

2017年自学考试《唐诗研究》测试题

2017年自学考试《唐诗研究》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宋代人对唐诗分期最具代表性的观点见于严羽的《____________》。 2.唐代重在抒情的诗体____________乃是从六朝乐府脱胎而来。 3.韩愈《荐士》诗云:“国朝文章盛,____________始高蹈。” 4.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代表了“____________体”七言歌行的最高成就。 5.中唐乐府诗从源流上看,孟郊远追汉魏,李贺中承____________,白居易近学杜甫。 6.李商隐的《____________》诗是唐诗中的一种新创造。 7.在体裁上,李商隐的____________足可继武杜甫。 8.李贺“瑰丽奇诡”乐府古体诗,被后人称为“____________体”歌行。 9.晚唐诗人中,承袭白居易新乐府精神的,有____________等。 10.生前即写定诗集,创作数量之多在唐代首屈一指的是诗人____________。 11.苏子瞻评诗曰:“……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其中“子厚”是____________的字。 12.据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所载,宋时王维集有____________与蜀本两种,前者较可靠。 13.唐代诗僧中,有诗集流传至今的有____________等。 14.唐代优秀诗人中,受道教影响最深的是____________。 15.首开“论诗绝句”这一诗论新形式的是____________。 16.“春蚕到死丝方尽”句中运用了南朝民歌的____________手法。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5分,共24分) 1.唐代诗人大多数出身于()。 A.世家贵胄 B.寒门庶族

以宋代笔记为例看宋人对唐诗的认识-2019年文档

以宋代笔记为例看宋人对唐诗的认识 唐诗在我国文学史甚至是文化史上,都堪称是璀璨的明珠。 对处于唐代之后的宋人而言,面对如此耀眼的明珠,必然有自己 的体认和观点。本文拟以宋代笔记为研究范畴,就宋人对唐诗的 宏观认识做一浅探。 本文所谓笔记,即是指由撰著者随意记录而非刻意著作的文 字。所采宋代笔记,有三个来源:大象出版社《全宋笔记》第一 编十册,共49 种,第二编十册,共45 种;中华书局唐宋史料笔 记丛刊39册,共60种,除去唐人所著的5 种以及与《全宋笔记》重复的20种,共35种;泰山出版社《中华野史?宋朝卷》三卷205 种,其中,除 去非宋朝人所著的7 种以及与前两者重复的76 种,共122 种。三者相加,共251 种。这251 种笔记,涉及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内涵极其丰富,其中论及唐诗的有50 余种,贯穿了两宋200 余年。重要的笔记著作,有欧阳修《笔说》、《欧阳文忠公试笔》、《归田录》、苏轼《东坡志林》、《仇池笔记》、《渔樵闲话录》等。研究宋人 对唐诗的接受,笔记资料自然是一座宝库,不可回避。其中有对唐诗作家、作品、流派的具体评点,也有对唐诗风貌的生动概括;有认真、刻意的分析,也有不经意的集体无意识的流露。 . 集体无意识的感性肯定 在宋代笔记中,有一种现象格外耐人寻味。即:唐诗被作为 评判诗人诗歌优劣的不二标准,人们往往喜欢自比或者将人比作唐人。 欧阳公顷谪滁州,一同年将赴阆卒,因访之,即席为一歌以送……其飘逸清远,皆白之品流也。一一文莹《湘山野录》 材料所及为同时代人对欧阳修作品的赞扬:飘逸清远,得李白神 韵。 翰林郑毅夫公,晚年诗笔飘洒清放,几不落笔墨畛畦,间入

对外汉语专业论文参考选题大全(500个)

对外汉语专业论文参考选题大全(500个)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音教学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原则与方法 ★汉语语音声母特点研究与对汉语教学研究 ★汉语语音韵母特点研究与对汉语教学研究 ★汉语语音声调特点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论对外汉语声调教学 ★外国留学生语音偏误分析 ★专业待写论纹请加Q扣一五六六贰零伍 ★初级阶段留学生语音习得偏误分析与教学策略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原则与方法 ★新词语研究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词语的特点研究及在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词的色彩意义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留学生使用汉语惯用语的偏误分析及对策 ★惯用语与对外汉语教学 ★“字”本位理论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中高级阶段留学生词汇习得偏误分析与教学策略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及研究述评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原则与方法 ★汉语被动句式研究及在对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汉语存现句研究及在对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汉语“是”字句研究及在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论对外汉语中“被”字句教学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研究综观 ★语义指向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 ★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序教学 ★韩国留学生“了”学习得的中介语分析 ★日本留学生“了”学习得的中介语分析 ★现代汉语“了”字句学习偏误分析及对策 ★对外汉语教学中“是”字句偏误研究 ★否定副词“别”“不”使用上的差异及其偏误分析★结合“有”字句的特点分析“有”字句使用中的偏误★“差点儿(没)VP”格式意义及其对外汉语教学设想★“V+介+NP”与“介+NP+V”结构中介词的语法特征★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 ★对外汉语汉字教学原则与方法 ★从汉字构件角度谈汉字教学 ★汉字的结构特点与对外汉语教学 ★从汉字的理据性对对外汉字教学 ★浅谈汉字性质与对外汉字教学

浙江自考唐诗研究复习资料(三)碎片记忆

唐诗研究一二章节(碎片记忆) 1、康熙年间,清人所注《全唐诗》48900首,诗人2200家;现代《全唐诗补编》,共计53000首 2、胡应麟:“甚矣,诗之盛于唐也”.众体皆备纠正了焦循,王国维等人造成的对唐诗的长期误解。焦循称唐诗为“一代之胜”。王国维称“一代之文学”。 3、明代唐诗专家胡震亨认为唐诗的繁荣原因在于帝王的提倡。 4、科举分明经和进士两科。 4、唐宣宗李忱对白居易的评语: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5、皎然的《诗式》用禅法造境,诗名颇盛的僧人:寒山问拾得,灵澈最皎然,灵一,贯休,齐己。 6、任二北的《唐声诗》将唐诗分声诗和徒诗。 7、描写音乐的诗歌著作《P10》. 8、唐诗分期源于严羽的《沧浪诗话》,定型于高棅的《唐诗品汇。总叙》,高棅认为中唐是盛唐之后的再盛。 9、陈衍《石遗室诗话》中的三元说法。 10、魏微在总结南北诗风的得失后,提出“各去所短,何其两长”的主张。 11、贞观新声《P16》 12、上官仪的六对,八对之说。 13、杜甫对初唐四杰评价,初唐诗人宋之问最早将他们合称。 14、杨炯的“耻居王后”指散文创作。影带,假对映射上官仪。 15、吴中四杰:贺知章,张若虚,张旭,包融。 16、沈宋并称是律诗定型的标志《沈佺期和宋之问》。 17、高棅《唐诗品汇》说陈子昂“继往开来,中流砥柱,上遏贞观之微波,下决开元之正派。殷潘对《河岳英灵集序》对盛唐诗人评价::既闲新声,复晓古体,文质半取,风骚两挟,言气骨则建安为传,论宫商则太康不逮。 18、“上薄风骚,下该沈宋,古傍苏李,气夺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元稹对杜甫的评价。 19、冲淡诗风的代表诗人:王维,孟浩然,斐迪,储光羲,崔兴宗,常建等。婓迪《辋川集》;殷潘对储光羲的评价:格高调逸,趣远情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名句: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婓迪《宫槐陌》名句:秋来山雨多,落叶无人归。 20、储光羲《田家杂兴八首》名句:清浅望河汉,低昂看北斗。 21、在巴、楚的贬谪生涯中,刘禹锡受到了民间俚歌俗调的影响,创作了《_杨柳枝词_____》、《竹枝词》、《堤上行》、《踏歌词》等富有民歌情调的作品22、叶燮称中唐为百代之中,中唐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大历又是中唐的开端。 唐人选唐诗中,殷潘的《河岳英灵集》和高仲武《中兴间气集》成就最大。 司空图评价韩愈:驱驾气势,若掀雷挟电撑抉于天地之间,物状奇怪,不得不鼓舞而徇其呼吸也。清人赵翼《瓯北诗话》评价韩愈:劈山开道,自成一家。

《蒋勋读唐诗》读书笔记

《蒋勋读唐诗》读书笔记 《蒋勋说唐诗》中,蒋勋用十个章节来讲述他心中的最精彩的一百首唐诗,他心中最好的唐朝诗人,以下是“《蒋勋读唐诗》读书笔记”,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谁现在还会读唐诗?想一想,心里有些吃惊,似乎只有中文系的部分学生和牙牙学语的孩童。这当然也是现实的需要,它实在不能带来什么经济效益。当下显然不是一个读诗的时代。读诗既没有时间和心情,也不能改善生存环境。 但是在生活中,我们却需要一些诗歌的味道。比如,当有一天面对青山碧水时,我们往往兴奋起来得手舞足蹈,急切地想表达点什么,却似乎只能在“啊啊”声中悻悻地放下手臂。当我们在觥筹交错之间,想文雅一下生活时,却只能词不达意地说着各种说辞或各类段子,请对方下酒。第一个场景很静美,第二个场景很热闹,诗似乎都不能与之相融。但在唐代,诗充盈于生活的各种场景,那时的诗人面对美景可以吟诵抒发,面对美酒可以高唱豪饮。 这么说,你会说,那是在唐代呀,现在怎么可以!唐代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蒋勋说,唐朝就像汉文化一个短暂的度假期,是一次露营。但我们对那样的露营岂能无动于衷?唐朝是一次短暂的出走,唐诗里的灿烂与华美让我们感动和嫉妒。我们期望“梦回唐朝”。那么,怎么回去? 蒋勋告诉我们,要读点唐诗。因为,唐诗是一粒珍珠,

值得我们关注和珍惜。蒋勋说,魏晋南北朝的三百年,有很多文学实验,这些实验是在为一个大时代的到来做准备,准备文字,准备声音,准备诗的韵律与结构,这个过程就是琢磨“唐诗”这颗珍珠的过程。唐代是诗的盛世,经过几百年“水到渠成”的积累准备,唐诗绽放出灿烂与华美的气质,那么多诗人像彼此有约定一样同时诞生,欣然相携着来赴诗的盛会。 蒋勋是怎么来读唐诗的呢?他先讲“大唐盛世”,有了真正的“盛、大”,唐朝才是一场精彩的戏,那么多诗人才能在这个舞台上留下自己的传奇,并共同奏响一部空前绝后的交响乐。蒋勋讲的第一首诗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在这首诗里,他认为应将题目中的五个汉字分解开来,即春天不必用来形容江水,花朵、月亮不必形容夜晚,“春、江、花、月、夜”是知己,也是陌路,偶然相逢,又各自离去。在分析了每句诗的含义后,蒋勋说,这首诗从“用字、用句到哲学思想与文字的华美,都到了完美的境地”,这其实不是张若虚个人才气的表现,而是时代的水到渠成。没有魏晋时期的清谈,没有“四六骈文”的练习,就不会产生拥有这样胸怀与气度的诗人,也不会产生具有如此明显宇宙意识的“孤篇”巨制。 宇宙意识在唐代被诗人们凸显出来,因此唐诗展现出宏大的格局。这是因为,唐代的诗人总是在跟月亮、太阳、山

汉语言文学自考唐诗研究试卷

唐诗研究试题课程代码:00422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长安古意》的作者是______。 2.长庆体是以白居易、______为代表的一部分诗歌。 3.温李体中的温指的是温庭筠,李指的是______。 4.从文学史贡献上说,沈宋主要使得格律诗______,为盛唐诗歌之繁荣打开了通路。 5.“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出自李商隐的《锦瑟》。 6.陈子昂的诗论主要见于《______》。 7.“三吏”、“三别”是杜甫的著名作品,其中“三吏”包括《石壕吏》、《______》和《潼关吏》。 8.《唐百家诗选》的编者是______。 9.《箧中集》的编者是______。 10.《王右丞集》是______的作品集。 11.《刘宾客集》是______的作品集。 12.韩愈《听颖师弹琴》、白居易《______》和李贺《李凭箜篌引》,是三首描写音乐的著名诗篇。

13.唐代白话诗派的代表诗人是寒山、拾得、______。 14.在唐代诗人中,______是受道教影响最深的一位,这已成为古今学者的共识。 15.王昌龄的______诗堪与李白争雄,足称联璧。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唐诗别裁集》的编者是() A.洪迈 C.孙洙 D.沈德潜 2.《河岳英灵集》的编者是() A.陈振孙 B.高仲武 C.殷璠 D.计有功 3.《戏为六绝句》的作者是() A.陈子昂

古代文学笔记

先秦 1.中国古代神话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试举例说明。 2.简述中国神话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 4.简述《诗经》的思想内容。 5.简述《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的表现。 7.论述《诗经》的艺术成就。 8.简要概括一下《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9.为什么说《左传》是先秦散文的“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10.结合作品简述《左传》的语言特色。 11.简述《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12.先秦叙事散文的叙事艺术,对我国古代小说有什么影响? 14.《孟子》散文的艺术特点。 15.简述《庄子》一书的文学成就。 16.试分析比较《孟子》和《庄子》的不同。 17.简答《韩非子》中寓言的特点。 18.简述《离骚》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征。 19.《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有什么寓意?比兴的手法与《诗经》的比兴有何不同? 20.简述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秦汉文学 3.简答《七发》对先秦文学的继承和创新。 4.为什么说《子虚赋》、《上林赋》是汉赋的典范之作? 5.简述司马迁的“实录精神”及其影响。 6.论述《史记》的叙事艺术。 7.《史记》是怎样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的? 8.简述《史记》是怎样形成其雄深雅健的风格的。 9.论述《史记》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10.简述两汉乐府叙事诗的叙事技巧。 13.结合作品简述《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 魏晋南北朝 1.鲁迅曾说过:“用近代的文学眼光来看,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的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请简述这一时期文学的自觉的主要表现。

2.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广泛传播和佛经的大量翻译对这一时期文学所产生的影响。 3.魏晋南北朝是一个酝酿着新变的时期,许多新的文学现象在这一时期孕育发展,请简略谈一下魏晋南北朝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4.简答曹丕诗歌的内容及诗风创新之处。 5.简析曹植诗的风格特征与艺术成就。 6.试论述三曹在文学史上的贡献及其诗风差异。 7.试分析建安诗歌创作的时代特征。(或简述建安风骨的内涵,答案同)9.试分析左思对咏史诗的创新之处。 10.太康诗风“繁缛”的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13.试举例简要说明陶渊明田园诗的风格和影响。 14.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派,但有人认为其田园诗没有反映现实,没有反映人民的疾苦,抒发的只不过是士大夫的闲情逸致。你是怎么看待陶渊明的田园诗的,请简要谈一下。 15.简述陶渊明诗的艺术特色。 16.陶渊明的诗歌以平淡自然见长,却也有“金刚怒目式”的豪放之作。请对此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17.简要谈一下陶渊明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影响。 20.简述谢灵运山水诗的特点。 21.简述从陶渊明到谢灵运,诗歌艺术的转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2.简述鲍照诗歌的内容和艺术风格。 23.简述鲍照对七言诗发展的贡献。 28.试论庾信前后期创作的不同及其在文学史上之地位。 29.齐梁时期,文学的“新变”意识更加突出,请简答其主要表现。 32.试述《世说新语》的内容与特色,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隋唐 2.简述佛教对唐文学的影响。 6.简述陈子昂针对齐梁文风的弊端所提出的文学理论及其意义。 7.简答“初唐四杰”在创作上的特点及对唐诗的贡献。 9.谈谈你对“盛唐气象”的认识。 10.请结合作品简答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 11.简答王维、孟浩然的田园山水诗的不同特点 12.比较高适、岑参边塞诗的异同。 13.简述李白乐府诗的特点及创新之处。 14.李白歌行可以说是盛唐艺术追求浪漫个性的典型代表之一,试简要论述一下李白歌行诗的特点。 15.简述李白诗歌的主要艺术特点。 16.简述李白浪漫主义诗风形成的原因 18.如何理解杜甫诗歌的诗史性质 19.试论述杜甫叙事诗的特点。

运用量化分析方法研究唐诗

运用量化分析方法研究唐诗 学号:200800906524 姓名:陆秋献班级:对外汉语五班 什么是量化分析?量化方法是数学方法的一种,是自然科学研究中普遍使用的基本方法。用量化分析来研究唐诗,说得通俗一点就是通过专业数据库而来计量唐诗的数量,当我们已知较为准确的唐诗数量和作者数量后,便进一步考察其在初、盛、中、晚各个时段的分布,由此见出唐诗创作发展变化之大势;考察其在北南两方各地域以及各时期的分布数量,由此见出唐诗创作中心之所在及其由北而南的演变情形;考察唐诗创作中的高产、多产、中产、低产作者数,由此见出不同层级的作者对唐诗繁荣各具什么贡献;考察各层级知名诗人在不同时期的分布情形,由此见出唐诗创作全盛期及衰落期之所在;考察知名诗人在初、盛、中、晚不同时段的代群分布,由此见出各代群的内部构成、前后更迭、代群间隔及其嬗变规律。这样一些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分析和考察,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研究的视野,提供了新的信息和结论。 ?首先,就来说说通过已知较为准确的唐诗数量和作者数量后,便进一步考察其在初、盛、中、晚各个时段的分布,由此见出唐诗创作发展变化之大势。 表一唐代诗歌的发展态势 表一显示,从初唐到中唐,无论作者数还是诗作量,均呈明显的上升态势;中 唐与晚唐两大时段,作者数、诗作量则大体持平,而中唐略高。就前三时段作者数 和诗作量的增长速度看,初唐到盛唐,增长率分别为32%和122.5%;盛唐到中唐,

增长率分别为61.8%和140.3%。如果考虑到各时段时间长短的不平衡状况,如初唐 时近百年,而盛唐仅五十余年,以约占前者之半的时间而达到远超前者的数量,其 增长率就不是上述32%、122.5%所能限制的了。 在基本了解唐诗在几大时段发展情形的基础上,我们试着以创作主体的多寡为基准,考察其在北南两方各地域以及各时期的分布数量,由此见出唐诗创作中心之所在及其由北而南的演变情形。众所周知,创作主体在作品创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创作主体又是以他所扎根的土壤为背景进行创作的,所以创作主体所生存的地域对其创作是有着密切关联的,所以南北两种不同的美学思想也势必会对创作主体产生巨大的影响,唐代的诗人们自然也不例外的会受到这种影响。 在初唐与盛唐的时候,北方过着平静而有序的生活,同时北方又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正是生产诗人的好土壤,所以这个时期北方的诗人就会很多。到了中晚唐,安史之乱使得北方又陷入了战乱之中,从而造成了一是许多北方人的南迁,一是南方的开发。这种土壤所造就出来的诗人就不单单是北盛南衰的情形了。纵观唐代诗人,据陈尚君先生考证,京畿道有诗人226人,关内道有诗人6人,都畿道200人,河南道157人,河东道149人,河北道245人,山南东道77人,山南西道4人,关陇道27人,淮南道60人,江南东道404人,江南西道159人,剑南道66人,岭南道27人⑼。就诗人总体数量来说,北方要比南方多,但是在中晚唐,南方地区的诗人增长率远远要比北方高。这说明了唐代诗歌的创作群体是一个逐渐变迁的过程。总体观来,唐代诗歌创作群经历了一个这样的演变过程:初唐北方创作群一枝独秀→盛中唐南方创作群的兴起→晚唐南北创作群的合流。 考察各层级知名诗人在不同时期的分布情形,由此见出唐诗创作全盛期及衰落期之所在 表二不同层级诗作者的时期分布

唐诗研究复习题

一、平仄、韵部 忆东山其一 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其二 我今携谢妓,长啸绝人群。欲报东山客,开关扫白云。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五言绝句平仄四型: 仄起式A1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起式A2(首句入韵)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起式B1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起式B2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七言绝句平仄类型:注:斜体位置表示可平可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仄起式A1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A2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起式B1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B2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五言律诗的平仄类型: 仄起式A1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A2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起式B1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B2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七言律诗的平仄类型: 仄起式A1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仄平平仄仄平,〇平〇仄仄平平。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 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 A2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 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 平起式B1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平〇仄仄平平,〇仄平平仄仄平。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 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 平起式B2 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 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 二、典故 李白:1、“铁杵成针”故事;2、“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3、《酉阳杂俎》谓李白曾“三拟《文选》”现存李白集中有《拟恨赋》《明堂赋》《大猎赋》明显是对六朝辞赋的拟作 董大:盛唐之时,汉地崇尚胡风。中原流行西域乐舞。琴师董庭兰生计日艰,中年改行,到西域学习音乐。高适的《别董大》意在慰勉这位音乐家:不必气馁,不必犹疑,你既然能成为传统音乐的大师,一定也能学成西域音乐,收获更多的知音! 罗隐《赠妓云英》:罗秀才隐傲睨于人,体物讽刺。初,赴举之日,于锺陵筵上,与娼妓云英同席。一纪后,下第又经锺陵,复与云英相见。云英抚掌曰:“罗秀才犹未脱白矣。”隐虽内耻,寻亦嘲之:“锺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见《鉴诫录》。转引自《唐人轶事汇编》。 卢藏用《陈氏别传》:“子昂貌寝寡援”(陈子昂)貌柔野(猥琐),少威仪,而占对慷慨司空曙《喜见外弟卢纶见宿》:“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蔡家亲,羊祜是蔡邕的外孙,与蔡邕孙蔡袭是姑表兄弟。羊祜将爵禄封邑转给蔡袭。 岑参《沣头送蒋侯》中“徒开蒋生径,尔去谁相携”中所包含的典故。蒋生径:陶渊明《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文选》李善注引东汉赵岐《三辅决录》:“蒋诩归乡里,荆棘塞门,舍中有三径,唯羊仲、求仲从之游。” 请指出常建《送李十一尉临溪》中“以言神仙尉,因致瑶华音”中所包含的典故。神仙尉:《汉书》卷六十七《梅福传》:梅福字子真,九江寿春人也。少学长安,明《尚书》《穀梁春秋》,为郡文学补南昌尉。(中略)至元始中,王莽颛政,(梅)福一朝弃妻子,去九江,至今传以为仙。 孟浩然《万山潭》“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的典故。“游女”典故:《文选》郭璞《江赋》:感交甫之丧佩。唐李善注引《韩诗内传》:郑交甫遵彼汉皋台下,遇二女,与言曰:愿请子之佩。二女与交甫。交甫受而怀之,超然而去。十步,循探之,即亡矣;回顾二女,亦即亡矣。刘向《列仙传》:“郑交甫常游汉江,见二女,皆丽服华装,佩两明珠,大如鸡

古文选一精讲9官方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第九节课官方笔记 目录 一、本章/教材结构图 二、本章知识点及考频总结 三、配套练习题 一、教材结构图 二、本章知识点及考频总结【唐五代部分】 (一)选择题 1.王昌龄,字少伯。世称王江宁、王龙标。王昌龄与高适、岑参、王之涣等人同为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擅长七言绝句,时有“七绝圣手”、“诗家夫子”之称。有《王昌龄集》。 2.乐府旧题《出塞》,其传统写法都是歌咏征戍之事。原作共两首,这是第一首。王昌龄这首边塞诗历来受到诗评家的高度推许,明人李攀龙赞许其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3.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继屈原之后的伟大浪漫主义诗人。 其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豪迈飘逸,色调瑰玮绚丽,语言清新俊逸。有《李太白全集》。 4.《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借饯别以咏怀,抒写受现实压迫而无法实现理想的愁怀。 5.《将进酒》中诗人怀才不遇、借酒浇愁,抒发了忧愤深广的人生感慨。 6.高适,字达夫,世称高常侍。盛唐边塞诗派代表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诗歌题材广泛,以边塞诗成就最高。作品充满着强烈的爱国热情,反映了慷慨奋发的时代精神,同时也能揭露军旅生活中的多种矛盾,反映社会现实,同情民生疾苦。擅长七言歌行,沉雄悲壮,激昂慷慨。有《高常侍集》。 7.杜甫,字子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生活在唐王朝由全盛转向衰落时期,诗歌全面、深刻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现实,表现了诗人深沉的忧国忧民思想感情,因而被后人誉为“诗史”。其诗沉郁顿挫、律切精深,融合众长,兼备诸体,五古、七律的成就尤高,被后人评为“集大成者”,被誉为“诗圣”,

(二)主观题 一、泛读王昌龄《从军行》 (一)思想内容:通过描写西北边陲的寥廓景象,表达了守边将士不畏环境荒凉艰苦的豪情壮志,歌颂了将士们为国杀敌、英勇善战的爱国精神。 (二)艺术特色 ①篇幅虽小,但描绘的空间却非常阔大。 诗人依靠想象的力量,将东西相距数千里的青海与玉门关有机地整合在一幅画面中,显示了西北边陲的广漠无垠,以及边塞将士生活、战斗环境的艰苦,诗歌意境也因而显得壮阔雄浑。 ②用语注意色彩的调配。 “青海”、“雪山”色彩暗淡,“黄沙”、“金甲”色彩浓重,两者交相映衬,写出边塞的空旷、寂寥、荒寒,造成强烈的视觉效果。 二、精读王昌龄《出塞》【必背篇目】 描写雄伟的关塞、辉煌的征戍历史,表达了诗人对戍卒的同情、对英才良将的企盼和抗敌卫国的豪情。 (一)《出塞》互文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①“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句运用互文,“秦”“汉”二字,互文见义,穿越千年、概括古今,揭示了世代边境不宁、士卒万里戍边的历史事实。 ②互文见义使诗意的表达更加凝练,择取关塞的典型镜头,涵盖了过去与现在的边塞场景,沟通了荒凉景物与思乡情怀的联系。 (二)《出塞》最后两句典故的作用 ①“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一句中“龙城飞将”指西汉武帝时将军李广,匈奴称之为“汉之飞将军”。以怀念李广,暗示朝廷用人不当,强烈希望有英才良将克敌制胜,卫国安边。 ②运用典故及“但使……不教”的呼应句式,使讽刺意味稍委婉,充分体现了王昌龄七绝内蘊丰富、饶有余味的特色。 三、精读李白《蜀道难》【必背篇目】 将传统题材加以发挥,展开想象,描写蜀道艰险,也流露作者对唐王朝社会政治前景的关切和忧虑。 (一)“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诗中三次重复的作用 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是串连三个部分的线索,使全诗一气贯通; 2、这两句在诗中的三次重复,犹如乐曲主旋律,奠定了全诗雄放的基调。 (二)《蜀道难》艺术特点(写作手法、风格、效果) (1)将奇特的想象、恣意的夸张与有关神话传说糅合为一体的浪漫主义表现特点。 此诗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风格。 ①依靠奇特的想象来形容蜀道的奇险无比; ②运用极度夸张的笔法写出蜀道山水的非凡气势; ③诡丽的神话传说为蜀道抹上苍凉迷离的色彩。 三方面相辅相成,融为一体,以超现实的形象表现诗人的现实情感。 (2)句式的灵活多变和语言的奔放恣肆。 本文为七言歌行,句式以七言为主,又掺杂四言、五言、六言、八言等句式,长短参差,灵活多变。语言则有意打破匀称,多散漫舒展,但间或运用对偶,多用虚词,不避重复,具有爆发力和动荡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