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医学微生物名词解释完整版

医学微生物名词解释完整版

医学微生物名词解释完整版
医学微生物名词解释完整版

医学微生物学名解

微生物(microorganism):自然界中一些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到的微小生物。

病原微生物(pathogenic microbes):能引起人类和动、植物致病的少数微生物。质粒(plasmid):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闭合环状的DNA,可携带遗传信息,控制细菌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

荚膜(capsule):某些细菌细胞壁外包绕的一层黏液性物质,为蛋白质或多糖的多聚体。

鞭毛(flagellum):许多细菌(所有弧菌和螺菌,半数杆菌和个别球菌)菌体上附有的细长并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少仅1~2根,多达数百根。

菌毛(pilus):许多Gˉ菌和少数G+菌菌体表面存在的一种直的、比鞭毛更细、更短的丝状物。

芽孢(spore):为细菌的休眠形式,是某些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部形成的一个圆形或卵圆形的小体。

细菌L型(细菌细胞壁缺陷型bacterial L form):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细胞壁受损后,仍能在高渗环境下存活的细菌。

专性厌氧菌(obligate aerobe):缺乏完善的呼吸酶系统,利用氧以外的其他物质作为受氢体,只能在低氧分压或无氧环境中进行发酵的一类细菌。

培养基(culture medium):将细菌生长繁殖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按比例配置而成的制剂。

细菌素(bacteriocins):某些菌株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作用的的蛋白质。

菌落(colony):单个细菌经培养后分裂繁殖成的一堆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

热原质(致热源pyrogen):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

消毒(disinfection):杀死物体上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并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孢或非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灭菌(sterilization):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杀灭细菌芽孢、病毒和霉菌在内的全部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

防腐(antisepsis):防止或抑制皮肤表面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细菌一般不死亡

无菌和无菌操作(asepsis and aseptic technique):无菌是不存在活菌的意思,多是灭菌的结果。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其他物品的技术操作,称为无菌操作。清洁:指通过去除尘埃和一切污秽以减少微生物数量的过程。

噬菌体(bacteriophage):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

是一种专性胞内寄生的微生物。

毒性噬菌体(virulent phage):能在宿主菌细胞内复制增殖,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并最终裂解细菌的噬菌体。

溶原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lysogenic phage):噬菌体基因组整合于宿主菌染色体中,不产生子代噬菌体,也不引起细菌裂解,但噬菌体DNA随细菌基因组复制而复制,并随细菌的分裂而分配到子代细菌的基因组中的噬菌体。

溶原性转变(lysogenic conversion):温和噬菌体感染宿主菌后,以前噬菌体形式与细菌基因整合,成为溶原性细菌,从而获得由噬菌体基因编码的某些性状。

溶菌空斑(噬斑phage):当噬菌体和细菌共同培养后,在固体培养基上,噬菌体由于复制增殖并裂解宿主菌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无细菌空斑。

转化(transformation):是供菌裂解释放的DNA片段被受菌直接摄取,使受菌获得新的性状。

接合(conjugation):细菌通过性菌毛相互连接沟通,将遗传物质从供菌转给受菌的方式。

转导(transduction):由噬菌体介导,将供菌的DNA片段转入受菌,使受菌获得供菌的部分遗传性状。可分为普遍性转导和局限性转导。

普遍性转导(generalized transduction):供体菌任何片段的DNA 都有同等机会进入被装入的噬菌体内,通过噬菌体进入受菌体内,完成遗传物质的转移过程。

局限性转导(specialized transduction):是前噬菌体从宿主菌染色体上脱离发生的偏差,将前噬菌体两侧的宿主染色体基因转移到受菌体,使受菌体的遗传性状发生改变的过程。

原生质体融合(protoplast fusion):将两种不同细菌经溶菌酶或青霉素等处理,失去细胞壁成为原生质体后进行彼此融合的过程。

正常菌群(normal flora):正常人的体表和同外界相通的腔道黏膜都寄居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当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这些微生物对宿主无害,有些对人体还有利,是为正常微生物群。

菌群失调(dysbacteriosis):在应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过程中,宿主某部位正常菌群中各菌群比例发生较大幅度变化而产生的病症。往往引起二重感染或重叠感染。

细菌的感染(bacterial infection):细菌侵入宿主体内后,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不仅释放出毒性物产物,同时还与宿主细胞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引起宿主出现病理变化的过程。

菌血症(bacteremia):致病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血液中生长繁殖,只在短暂的一次性通过血循环到达体内适宜部位后再进行繁殖而致病。

败血症(septicemia):致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引起全身性中毒症状。

毒血症(toxemia):致病菌侵入宿主体内后,只在机体局部生长繁殖,病菌不进入血循环,但其产生的外毒素入血。外毒素经血到达易感的组织和细胞,引起特殊的毒性症状。

脓毒血症(pyemia):指化脓性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至宿主体内的其他组织或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

显性感染(apparent infection):当机体抗感染的免疫力较弱,或侵入的致病菌数量较多、毒力较强,以致机体的组织细胞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生理功能也发生改变,并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症。

隐性感染(inapparent infection):当机体抗感染的免疫力较强,或侵入的致病菌数量不多、毒力较弱,感染后对集体损害轻,不出现或出现不明显的临床症状。

带菌者(carrier):有时致病菌在显性或隐性感染后并未立即消失,在体内继续存留一定时间,与机体免疫力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是为带菌状态,该宿主称

为带菌者。

抗O试验:一种血清学试验,常用于风湿热的辅助诊断。

SPA(葡萄球菌A蛋白):90%以上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表面存在SPA蛋白质。

SPA为完全抗原,能与人及多种哺乳动物的IgG分子Fc段非特异性结合,从而降低了抗体的调理吞噬作用,起到了协助细菌抗吞噬的作用。

肥达试验(Widal test):用已知伤寒沙门菌菌体O抗原和鞭毛H抗原,以及引起副伤寒的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肖氏沙门菌和希氏沙门菌鞭毛H抗原的诊

断菌液与受检血清作试管或微孔板定量凝集试验,测定受检血清中有无相

应抗体及其效价的试验。

S-R变异:细菌菌落从光滑的膨滑状态转变为粗糙而皱缩的状态,称前者为S型,后者为R型。几乎对所有的寄生细菌,当将其从动物体中分离

转入人工培养基中培养,尤其是移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连续培养时,往往会看到这种现象。

肠热症(enteric fever, typhoid fever):包括伤寒沙门菌引起的伤寒,以及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肖氏沙门菌和希氏沙门菌引起的副伤寒。

不耐热肠毒素(LT):是ETEC(肠产毒素型大肠埃希菌)的一类,II型与人类疾病无关,LT-I是引起人类胃肠炎的致病物质。

耐热肠毒素(ST):ETEC的一种,分STa和STb两种,STb与人类疾病无关,STa 为低分子量多肽,对热稳定,免疫原性差。

霍乱肠毒素(cholera toxin):目前已知的致泻毒素中最为强烈的毒素,是肠毒素的典型代表。由一个A亚单位和5个相同的B亚单位构成的一个热不稳定性多聚体蛋白。

汹涌发酵(stormy fermentation ):产气荚膜梭菌在牛乳培养基中生长时发酵乳酸产酸,使酪蛋白凝固,同时产生大量气体将凝固的酪蛋白冲碎,并将封

闭的凡士林冲至试管口的现象。

TAT:即破伤风抗毒素,可中和破伤风痉挛毒素,用于破伤风感染的治疗和紧急预防。

卡介苗(BCG):是将有毒力的牛型分枝结核杆菌在含胆汁、甘油和马铃薯的培养液中,经过230多次移钟,历时13年培养而获得的一种减毒活疫苗。预

防接种后,可使人获得对结核分枝杆菌的免疫力。

传染性免疫(有菌免疫infection immunity):抗结核免疫力的持久性,依赖于结核分枝杆菌在机体内的存活,一旦体内结核分枝杆菌消亡,抗结核免疫力

也随之消失。

结核菌素试验:人类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产生免疫力的同时也会发生迟发型超敏反应。用结核菌素作皮肤试验,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或接种过卡介苗者,一般都出现阳性反应。

异染颗粒:因纡回体嗜碱性较强,用美蓝染色着色深,用特殊染色法可染成与细菌其他部位不同的颜色,故称异染颗粒。其主要成分是核糖核酸和多偏磷

酸盐。

锡克试验(Schick test):是根据毒素抗毒素中和原理,用少量白喉毒素测定机体内有无白喉抗毒素的内皮试验。

冷凝集试验:主要用于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的辅助诊断。但仅50%左右患者出现阳性反应,此反应为非特异性。

原体(elementary body):衣原体在宿主细胞内生长繁殖,在其发育周期观察到的一种小而致密的颗粒结构。

性病淋巴肉瘤肿(LGV):是STD之一,由沙眼衣原体LGV生物变种引起,在男腹股沟淋巴结引起化脓性淋巴结炎,女性可侵犯会阴、直肠及盆

腔的淋巴结,导致会阴—肛门—直肠瘠及狭窄。

外斐反应(Weil-Felix reaction):是用变形杆菌OX19株抗原代替立克次体抗原,与患者血清做凝集反应,检查抗体水平和变化,辅助诊断斑疹伤寒等疾病的一项试验。

病毒(virus):是形态最微小,结构最简单的微生物。

病毒体(virion):一个完整成熟的病毒颗粒称为病毒体。

缺陷病毒(defective virus):指因病毒基因组不完整或者因某一基因位点改变,不能进行正常繁殖,复制不出完整的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的病毒。

顿挫感染(abortive infection ):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如细胞不能为病毒增殖提供所需的酶、能量及必要的成分,则病毒就不能合成本身的成分,或者虽合成部分或全部病毒成分,但不能组装和释放出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的现象。

干扰现象(interference):两种病毒感染同一细胞时,可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增殖的现象。

灭活(inactivation):灭活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手段杀死病毒、细菌等,但是不损害它们体内有用抗原的方法。

水平传播(horizontal transmission):病毒在人群不同个体之间的传播,也包括动物到动物再到人的传播,为大多数病毒的传播方式。

垂直传播(vertical transmission):病毒由宿主的亲代传给子代的传播方式,主要通过胎盘或产道传播。

包涵体(inclusion bodies):某些受病毒感染的细胞内,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可看到有与正常细胞结构和着色不同的圆形或椭圆形斑块,称为包涵体。

持续性感染(persistent infection):显性或隐性感染后病毒可在机体内存在数月或数年,甚至数十年,可出现也可不出现症状而成为长期带病毒者,引起慢性进行性疾病,成为重要的传染源,是病毒感染中的一种重要的类型。潜伏感染(latent infection):宿主与致病菌在相互作用过程中暂时处于平衡状态,病菌潜伏在病灶内或某些特殊组织中,一般不出现在血液、分泌物或排泄物中,一旦机体抵抗力下降,潜伏致病菌大量繁殖,即可使疾病复发。慢发病毒感染(slow virus infection):为慢性发展的进行性加重的病毒感染,较为少见但后果严重。在病症出现后呈进行式加重。

抗原漂移(antigenic drift):属量变,即亚型内变异,变异幅度小或连续变异,通常由病毒基因点突变和人群免疫力选择性降低引起,易于发生小规模的流感流行。

抗原性转变(antigenic shift):属于质变。是指在自然流行条件下,甲型流感病毒表面的一种或两种抗原结构发生大幅度的变异,或者由于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同一细胞时发生基因重组而形成,并出现与前次流行株的抗原结构不同的新亚型。

Dane颗粒:是有感染性的完整的HBV颗粒,电镜下呈双层结构的球形颗粒,直径42nm。

HBsAg:主要为糖基化的病毒蛋白gp27,每一HBsAg单体分子通过分子间二硫键相连,大约100个单体分子聚集即可形成22nm的球形颗粒。

虫媒病毒(Arbovirus):是指通过吸血的节肢动物叮咬易感的脊椎动物而传播疾病的病毒。

内基小体(Negri body):在易感动物或人的中枢神经细胞中增殖时,在细胞浆中形成的一个或多个、圆形或椭圆形、直径为20~30nm的嗜酸性包涵体,称为内基小体。

逆转录病毒(retroviruses):是一组含逆转录酶,具有包膜的RNA病毒。

真菌(fungi):是一大类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高度分化有核膜和核仁,胞浆内有完整的细胞器。

菌丝体(mycelium):单一丝网状细胞称为菌丝,菌丝集合在一起构成一定的宏观结构称为菌丝体

真菌中毒症(mycotoxicosis):因人食用某些真菌或其产生的毒素而导致急性或慢性中毒称真菌中毒症

孢子(spore):细菌、原生动物、真菌和植物等产生的一种有繁殖或休眠作用的生殖细胞。能直接发育成新个体。

附加

微生物学:用以研究微生物的分布、形态结构、生命活动(包括生理代谢、生长繁殖)、遗传与变异、在自然界的分布与环境相互作用以及控制它们的一门科学。

医学微生物学:主要研究与人类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对人体感染和致病的机理、特异性诊断方法以及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措施,以控制甚至消灭此类疾病为目的的一门科学。

代时:细菌分裂倍增的必须时间

细胞壁:是包被于细菌细胞膜外的坚韧而富有弹性的膜状结构。

肽聚糖或粘肽:是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壁的特有成分,主要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及肽链或肽键间交联桥构成。

脂多糖:革兰阴性菌细胞壁外膜伸出的特殊结构,即细菌内毒素。由类脂A、核心多糖和特异多糖构成。

磷壁酸:为大多数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的特有成分,约占细菌细胞壁干重的20-40%,有2种,即壁磷壁酸和膜磷壁酸。

抗生素:有些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可产生一些能抑制或杀灭其他微生物或癌细胞的物质。耐药突变:突变使细菌失去了对某种抗菌物质或毒性物质的敏感性。

突变:细菌基因结构发生稳定性的改变,导致遗传性状的变异。

侵袭力(invasiveness):是指致病菌突破机体的防御功能,在体内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

与细菌的表面结构和产生的胞外酶有关

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成分,只有菌体裂解后才释放出来。

外毒素:是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合成并分泌到菌体外的毒性成分。主要由革兰阳性菌产生。菌血症:病原菌有局部侵入血流,但不在血液中生长繁殖,只是短暂地经过血流到体内有关部位在繁殖而导致的疾病。如伤寒早期的菌血症。

条件致病菌(conditional pathogens):有些细菌可在人体皮肤或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内寄生、增殖,通常不致病,但当条件改变时或因宿主免疫功能下降就可能致病。

致病菌:能在宿主体内生长繁殖使宿主致病的细菌。此性能叫细菌的致病性。

细菌毒力:致病菌的致病性强弱程度。

侵袭力:指细菌突破机体防御功能,在体内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细菌侵袭力与其表面结构和产生的胞外酶有关。

医院内源性感染:指来自自身的病原菌所导致的感染。病原菌一般都是体内正常菌群的成员,少数是以隐性状态居留的病原菌。产生的条件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或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入院时既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在医院内发生的感染,包括在医院获得而于出院后发病的感染。

外源性感染/交叉感染:是指病人遭受医院非本人自身存在的各种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感染。

包括从病人或带菌者到病人或医护人员、健康人,也可从医护人员的直接感染。

医源性感染:是指在医院诊断护理实施中由于操作污染、治疗不当引起的感染。

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类在长期种系进化和发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天然防御功能,其特点是有遗传性,生来就有,故又称先天免疫或天然免疫。

血清学诊断:用已知抗原(如细菌)检测病人体液中有无相应的抗体以及抗体效价的动态变化,可作为某些传染病的辅助诊断。因一般采取病人的血清进行试验,故通常称之为血清学诊断。

基础培养基:含有细菌所需要的最基本营养成份,可供大多数细菌生长。组分是1%蛋白胨和0.5%NA.C.L配制而成,还需加入琼脂(2-3%---固体培养基、0.3-0.5%--半固体培养基)。

选择培养基:是利用细菌对各种化学物质的敏感性不同,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的化学物质,抑制非目的菌生长,有利于需要分离细菌的生长,如SS琼脂培养基。

鉴别培养基:利用各种细菌分解的作用物及其代谢产物的不同,可应用含有一定作用物和指示剂的培养基来培养细菌,作鉴别之用,如糖发酵培养基。

血浆凝固酶:由葡萄球菌产生的一种酶,可使液态的纤维蛋白变成固态的纤维蛋白。

M蛋白:是溶血性链球菌的蛋白质组分,与心肌组织有交叉抗原,具有抗吞噬与黏附上皮细胞的作用。

链道酶:由致病性链球菌产生。能分解脓汁中的DNA,使脓汁稀薄,促进细菌扩散的酶。链激酶:由致病性链球菌产生。能溶解血块或阻止血浆凝固,促进细菌扩散的酶。机制是它可使血液中的溶纤维蛋白原转化为成溶纤维蛋白酶。

Vi抗原:又称毒力抗原,在新分离的伤寒杆菌和丙型副伤寒杆菌具有此抗原。

弧菌属: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菌体短小,弯曲呈弧形的革兰阴性菌,以水中为最多。主要致病类型是霍乱弧菌(引起霍乱)和副溶血性弧菌(引起食物中毒)。

厌氧性细菌:是一类必须在无氧或氧化还原电势低的环境中才能生长的细菌.主要包括:G+芽孢梭菌、G+无芽孢杆菌、G-无芽孢杆菌、G+球菌、G-球菌。

抗酸杆菌(acid-fast bacilli):抗酸杆菌的主要特点是细胞壁含有大量类脂,一般不容易着色,但经加温或延长染色时间着色后,能抵抗酸性乙醇的脱色,故得名。又因此类细菌的形态是细长微弯的杆状,有分枝生长的趋势,故又称为分枝杆菌。如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等。

旧结核菌素(OT):是结核分枝杆菌在甘油、肉汤中的培养物经加热浓缩的滤液,其主要成分是结核菌蛋白。作为结核菌素试验的试剂。

人畜共患病:某些病原微生物既可感染动物,也可感染人类,且人类患病多是由于接触了感染动物。如布氏杆菌、炭疽等。

青霉素串珠试验:炭疽杆菌检测中,此菌可在0.05~0.5%青霉素的培养基中可发生形态变化,菌体肿大呈球形,似串珠,称为青霉素串珠试验

硫磺样颗粒:是放线菌在感染组织中形成的菌落。肉眼见为黄色小颗粒,镜下呈菊花状。白喉毒素:是白喉棒状杆菌的主要致病物质,又β-棒状杆菌噬菌体毒素基因编码。完整的白喉毒素是一条大量含精氨酸的多肽链,经蛋白酶水解后,分为A和B两个片段。

白喉毒素是具有强烈的细胞毒作用,能抑制敏感细胞正常合成蛋白质,从而破坏细胞的正常生理机能,引起组织细胞变性坏死。

壳粒(capsomer):为病毒蛋白质衣壳的亚单位,每个壳粒含有一个至数个多肽。根据壳粒的多少和排列,将病毒衣壳体分为立体对称、螺旋对称及复合对称等类型。

刺突(spike):为某些病毒在包膜上的刺状突出结构,如流感病毒的HA和NA两种刺突。刺突具有抗原性并与侵染细胞有关。

核衣壳:有病毒的核心(核酸)和衣壳(蛋白质)构成的结构体。

病毒的基因重组:是指相关的两种不同病毒感染了同一细胞后,发生病毒基因核酸片段的互换,而导致病毒变异。

聚肌胞(poly I:C):即聚次黄嘌呤核苷酸(肌苷),为人工合成双链RNA,是干扰素的诱生剂。

干扰素(interferon):是由细胞产生的、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的蛋白质。

神经氨酸酶 (neuraminidase,NA):为流感病毒包膜表面蘑菇状抗原,它具有酶活性和抗原性,抗-NA可抑制流感病毒从细胞内芽生释放,但中和病毒作用。

血凝素 (hemagglutinin, HA):流感病毒包膜表面柱状抗原,因能和人、鸡、豚鼠等红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引起血凝而得名。它具有免疫原性,刺激机体产生的血凝抗体(抗-HA)为中和性抗体并可可抑制血凝。具有酶活性和抗原性,抗-

HBcAg:乙肝病毒核心抗原。为乙肝病毒衣壳成分,不易在血循环中检出,但抗原性强,可刺激机体产生抗HBc抗体,抗体在血清中维持时间较长,低滴度抗体是过去感染的标志,高滴度时提示病毒有活动性复制。

HBeAg:e抗原。游离于血清中,与病毒体及DNA多聚酶的消长一致,故可作为病毒有复制及血清具有感染性的一个指标。

gp120:是存在于HIV病毒包膜上的特异性糖蛋白,构成包膜表面刺突,是病毒体与宿主细胞表面的CD4分子结合的部位,介导病毒与宿主细胞融合作用。

街毒株:从人和自然感染的动物中分离并存在于自然界中的野生毒株。

解脲脲原体(U.urealyticum):又称T株支原体,可产生尿素酶,分解尿素。通常寄居在人的泌尿生殖道,可引起非淋球性尿道炎。还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

微生物名词解释大全

微生物名词解释大全 名词解释 1.质粒、附加体、粘粒、抗药性质粒、Ri质粒、Ti质粒 2.酵母、真酵母、假酵母、假丝酵母、菌丝、菌丝体、真菌丝、假菌丝、匍匐菌丝、假根 3菌落、菌苔、菌膜、糖被、粘液层、菌胶团、R型菌落、S型菌落、小(微)菌落 4.λ噬菌体、P1噬菌体、T2噬菌体、φX174噬菌体、SV40 5.菌索、菌核、子座、子实体、吸器、菌网、菌套、附着胞、附着枝、哈氏网 6.单倍体型、双倍体型、单双倍体型 7.种、菌株、型、品系、群、亚种、小种 8.支原体、衣原体、菌质体、原生质体、中体(质体、中间体)、类菌质体、类菌体、类囊体、立克次氏体、L型细菌、疵壁菌、球状体、包涵体 9培养基、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半合成培养基、加富培养基、基本培养基、完全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补充培养基、纯培养物、混合培养物、二元培养物 10微生物、细菌、放线菌、兰细菌、螺旋体、原生动物、粘菌、地衣、极端微生物、悉生生物、光合细菌、螺旋藻、古细菌、蛭弧菌、真菌、霉菌、酵母菌、蕈子、不可培养微生物、大肠菌群、大肠杆菌 11异形胞、异核体、胞壁质、假胞壁质、质壁空间、周质 12寄生、腐生、兼性寄生(腐生) 13溶源化(细胞)、非溶源化(细胞) 14好氧、厌氧、兼性厌氧 17免疫、免疫原性、免疫反应性、抗原、完全抗原、半抗原、抗原决定基、血清型反应、沉淀反应、凝集反应、补体结合(固定) 18菌丝、菌丝体、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孢子丝、假菌丝、菌褶、菌环、菌托、子实体 19营养缺陷型、野生型、原养型、生长因子、耐药性因子、转化因子 20外毒素、内毒素、类毒素、抗毒素、肉毒素、伴孢晶体、δ—内毒素、苏云金素、β—外毒素 21胞囊、芽孢、营养细胞、有性孢子、无性孢子、游动孢子、不动孢子、内生孢子、分生孢子、厚垣孢子、节孢子、孢囊孢子、芽孢子、分生节孢子、粉孢子、卵孢子、接合孢子、担孢子、子囊孢子、 22自养微生物、异养微生物、化能有机型、化能无机型、光能有机型、光能无机型 23被动扩散、助长扩散、主动运输、基团转移、胞吞、胞吐 24菌根、外生菌根、内生菌根、V-A菌根、豆白红蛋白、根瘤素、哈蒂氏网、根际效应25.LPS、ELISA、BT、EM、PGPR、LB、PHB、MPN 26膜套、内膜系统、壁膜间隙 27活的非可培养状态 28 16s rRNA分析法、三域(原界)学说 29 鞭毛、菌毛、性菌毛、纤毛 30外显子、内含子、转座子、插入序列 31生长、繁殖、分化、发育、产能代谢、耗能代谢、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合成代谢、分解代谢、初生代谢、次生代谢 32同宗结合、异宗结合、锁状联合、有性繁殖、无性繁殖、有性杂交、准性生殖、有性孢子、无性孢子、子囊果、子囊壳、闭囊壳、子囊盘、子座、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座、分生孢子盘 33基因、基因型、基因组、假基因、基因盒、基因文库、基因工程、基因沉默、基因敲除、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归纳

第一二章细菌的形态结构与生理 1、微生物:(P1)存在于自然界形体微小,数量繁多,肉眼看不见,必须借 助与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甚至上万呗,才能观察的一群微小低等生物体。 2、微生物学:(P2)用以研究微生物的分布、形态结构、生命活动(包括生 理代谢、生长繁殖)、遗传与变异、在自然界的分布与环境相互作用以及控制他们的一门科学 3、医学微生物学:(P3)主要研究与人类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症 状、对人体感染和致病的机理、特异性诊断方法以及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措施,以控制甚至消灭此类疾病为的目的的一门科学 4、代时:细菌分裂倍增的必须时间 5、细胞壁:包被于细菌细胞膜外的坚韧而富有弹性的膜状结构 6、肽聚糖或粘肽: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壁的特有成分,主要由聚糖骨架、 四肽侧链及肽链或肽键间交联桥构成 7、脂多糖:(P13)LPS 革兰阴性菌细胞壁外膜伸出的特殊结构,即细菌内 毒素。由类脂A、核心多糖和特异多糖3个部分组成 8、质粒:(P15)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双链闭合环状DNA结构, 带有遗传信息,具有自我复制功能。可使细菌或的某些特定形状,如耐药、毒力等 9、荚膜:(P16)某些细菌能分泌粘液状物质包围与细胞壁外,形成一层和 菌体界限分明、不易着色的透明圈。主要由多糖组成,少数细菌为多肽。 其主要功能是抗吞噬,并有抗原性

10、鞭毛:(P16)从细菌细胞膜伸出于菌体外的细长弯曲的蛋白丝状物,是 细菌的运动器官,见于革兰阴性菌、弧菌和螺菌。 11、菌毛:(P17)是存在于细菌表面,由蛋白质组成的纤细、短而直的毛状 结构,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才能那个观察,多见于革兰阴性菌 12、芽孢:(P18)那个环境条件下,某些革兰阳性菌能在菌体内形成一个折 光性很强的不易着色小题,成为内生孢子,简称芽孢 13、细菌L型:(P14)即细菌缺陷型。有些细菌在某些体内外环境及抗生素 等作用下,可部分或全部失去细胞壁。 14、磷壁酸:(P12)是由核糖醇或甘油残基经磷酸二酯键互相连接而成的多 聚物。为大多数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的特有成分。有两种,即壁磷壁酸和膜磷壁酸 15、细菌素:(P25)是某些细菌菌株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或蛋 白质与脂多糖的复合物 16、专性需氧菌:(P 23)此类细菌具有较完善的呼吸酶系统,需要分子氧作 为受氢体,只能在有氧的情况下生长繁殖。 17、热原质:(P25)是细菌产生的一种脂多糖,将它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可 引起发热反应 18、专性厌氧菌:(P23)此类细菌缺乏完善的呼吸酶系统,只能在无氧条件 下生长繁殖 19、抗生素:(P25)为某些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类能抑制或杀死某些 其他微生物或癌细胞的物质 20、兼性厌氧菌:(P23)此类细菌具有完善的酶系统,不论在有氧或无氧环

食品微生物学试题名词解释及大题

微生物的特点和主要类群?细菌、酵母、放线菌、霉菌、病毒形体微小用微米来测量、结构简单单细胞或无细胞结构、生长繁殖快17分代谢能力强作用大、遗传稳定性差容易变异。病毒有哪几种形态?病毒有哪些特征?杆壮、丝状、弹状、砖型、蝌蚪个体极小、无细胞结构、专性寄生、对自然界的抵抗力小对抗生素无特效配制培养基要遵循哪些原则?要符合微生物菌种的营养特点,如酵母霉菌要碳氮比要高,细菌氮就要多些,乳酸菌培养要加入氨基酸、维生素,有的微生物就要加入生长因子。明确培养菌体还是为次级代谢产物,然后根据目的确定营养比例。发酵种子碳氮比要低就是要氮含量高,对次级代谢产物积累碳氮比要高。适宜的PH对微生物的生长非常重要,细菌中性、酵母霉菌偏酸性、代谢过程中要注意PH的调整。要调节适当的渗透压适应微生物什么是单细胞生长曲线,各期有何特点。单细胞微生物或多细胞微生物接种到液体环境中生长,以生长时间为横轴以细菌数量的对数为纵坐标绘出的曲线分为的适应期、对数期、平衡期、衰亡期适应期细菌数量减少,生长繁殖为零,代谢活跃、对外界环境敏感对数期细胞分裂激烈平衡期次级代谢产物较多,抗生素一般在此时期对食品杀菌的方法有哪些,并举例巴氏杀菌啤酒、葡萄酒、牛奶、酸性食品超高温杀菌罐头,冷杀菌肉类、超高温瞬时杀菌牛奶微生物学发展分哪几个时期,主要代表科学家及主要贡献?推测期/观察期/列文虎克观察到了微生物/生理期巴斯德/科赫疫苗、巴氏杀菌、固体培养基/分子生物学期/沃森核酸的结构病毒的主要结构成分和繁殖过程?蛋白质的外壳,只有一种核酸、无完备的酶系统吸附——侵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和释放什么是微生物生长曲线,分哪几个时期。单细胞微生物或多细胞微生物接种到液体环境中生长一生长时间为横轴以细菌数量的对数为纵坐标绘出的曲线分为的适应期、对数期、平衡期、衰亡期固体培养基加入的凝固剂是什么,有哪些特点?琼脂,不被微生物利用,100度熔化45度凝固,培养微生物时不会像明胶熔化是很好的凝固剂,可以用来观察微生物的菌落形态。从自然界中筛选微生物菌种的方法和步骤。采样——增菌培养——纯种分离划线涂菌——纯培养——生产性能测定细菌细胞的特殊结构有哪些,主要成分和功能。芽孢因为DPA 能够抵抗不良环境的耐力极强,用于杀菌试验的测试鞭毛白质有运动的功能如沙门氏菌荚膜细菌分泌到细胞外的多糖结构,有致病性,保护性什么是碳源、氮源、碳氮比。能够提供碳来源的物质,如糖类能够提供氮来源的物质,蛋白胨、C/N就是碳原子氮原子摩尔浓度之比对于发酵产物的积累影响很大,种子培养要氮多,次级产物培养提高碳素什么是同型发酵、什么是异型发酵?同型发酵产生的产物是乳酸而异型发酵除乳酸外还有乙醇等物质。14、微生物生长量有哪几种测量方法。平板计数法、血球计数法、秤干重、比浊法15、利用细菌、酵母、霉菌可生产哪些发酵食品及相关制品。细菌醋、酸乳、味精酵母酒、面包、维生素霉菌酱、酱油、腐乳、柠檬酸、淀粉酶、果胶酶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有哪几种方式单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基团转位对食品杀菌的方法有哪些,并举例。巴士杀菌、牛奶啤酒酱油酸类食品煮沸杀菌、液体食品超高温杀菌罐头食品针对芽孢和厌氧菌什么是感染型食物中毒、毒素型食物中毒?就是食用了含有大量细菌的食品而发生的食物中毒如沙门氏菌就是食用了含有大量毒素的食品而发生的食物中毒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微生物营养类型有哪几种,并举例。化能自养型光能自养型化能异养菌腐生、寄生光能异养型食物中毒有何特点?夏秋季节、爆发性集体食堂集体就餐、不传染、潜伏期短、吐泻胃肠道症状配制培养基为什么要调节PH,怎样调节?不同的菌种需要有不同的PH,如酵母偏酸性细菌中性用0.1氢氧化钠和盐酸和试纸调节,有时要用缓冲溶液如糖代谢后产酸,氨基酸代谢后产生碱食品卫生标准中有哪些微生物学的指标有哪些食品卫生学意义?细菌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前两项常用大肠菌群是

微生物与免疫学名词解释

微生物与免疫学名词解 释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医学免疫学》与《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1.抗原:能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2.表位(抗原决定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3.异嗜性抗原:存在于人、动物、微生物等不同种属之间的共同抗原。 4.抗体: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由B淋巴细胞或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 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5.免疫球蛋白:血清中一类主要的蛋白,由α1、α2、β和γ球蛋白组成。 6.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抗体Fab段结合病毒感染的细胞或肿瘤细 胞表面的抗原表位,其Fc段与杀伤细胞表面的FcR结合,介导杀伤细胞直接杀伤靶细胞。 7.补体:正常人或动物体液中存在的一组与免疫有关,并具有免疫活性的免疫球蛋白。 细胞因子:由免疫细胞及组织细胞分泌的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蛋白。 8.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某一染色体上的一群紧密连接的,决定移植组织是否 相容,与免疫应答有关的基因群。 9.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人的MHC。 10.B细胞受体(BCR):表达于B细胞表面的免疫球蛋白。 细胞受体(TCR):表达于T细胞表面的免疫球蛋白。

12.抗原提呈细胞(APC):能够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以抗原肽—MHC 分子复合物的形式将抗原肽信息提呈给T细胞的一类细胞。 13.免疫耐受:免疫活性细胞接触某种抗原性物质时所表现的一种特异性无应答状态。 14.超敏反应:机体受到某些抗原刺激时,出现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等异常的适应 性免疫应答。 L型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后的细菌,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这种细胞壁受损后,仍能够生长和分裂的细菌称为细胞壁缺陷型或L型细菌。 质粒: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为闭合环状的双链DNA,控制细菌某些特定的遗传特性。 荚膜:某些细菌如肺炎球菌、炭疽杆菌等在细胞外面有一层较厚的粘液性物质,称为荚膜。 鞭毛:有些杆菌、弧菌及螺形菌的菌体上具附有细长、弯曲的丝状物,称为鞭毛。它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芽胞:某些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细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形成折光性强、不易着色的圆形或卵圆形的小体,称为芽胞。 菌落:单个细菌经一定时间培养后形成的一个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 消毒:杀灭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芽胞的方法。 灭菌: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非病原微生物和芽胞的方法。

微生物名词解释精华版

B 病原体:凡能引起传染病的各种微生物和其他生物。 包涵体:病毒在增值的过程中,常使寄主细胞内形成一种蛋白质性质的病变结构,当其聚集并使宿主细胞发生变异,形成具有一定形态,构造并能用光镜可以观察与识别的特殊群体。 鞭毛、菌毛、性毛。鞭毛:生长在某些细菌表面的长丝状。波曲的蛋白质附属物。菌毛:又称纤毛、伞毛、线毛或须毛,是一种长在细菌体表的纤细,中空、短直且数量较多的蛋白质类附属物,具有使菌体附着于物体表面的功能。性毛:又称性菌毛,构造和成分与菌毛相同,但比菌毛长,且每个细胞仅一至少数几根。一般见于G细菌的雄性菌株中,具有向雌性菌株传递物质的作用,有的还是RNA噬菌体的特异性吸附受体。 巴氏消毒法:是一种专用于牛奶、啤酒、果酒或酱油等不宜进行高温灭菌的液态风味食品或调料的低温消毒方法。 补充培养基:凡只能满足相应的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生长需要的组合或半组合培养基。 C 超氧化物歧化酶:一种在较高浓度分子氧的条件下,才能生

长的具有完整呼吸链、以分子氧作为最终氢受体的活性物质,能消除生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有害物质的酶。 传染:指外源或内源性病原体突破其宿主的三道免疫“防线”后,在宿主的特定部位定植、生长繁殖或产生酶及毒素,从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的过程。 F 防腐:利用某种理化因素完全抑制霉腐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即通过制菌作用防止食品、生物制品等对象发生霉腐的措施。 附加体:某些质粒具有聚合体染色体发生螯合与脱离的功能,这类质粒称为附加体。 复壮:狭义的复壮仅是一种消极的措施,指的是在菌种已发生衰退的情况下,通过纯种分离和测定典型性状、生产性能等指标,从已衰退的群体中筛选出少数尚未退化的个体,以达到恢复原菌株固有性状的相应措施;广义的复壮则是一项积极的措施,即在菌种的典型特征或生产性状尚未衰退前,就经常有意识的采取纯种分离的生产性状的测定工作,以在 G 固化培养基:由液体培养基中加入适量凝固剂而形成的液体培养基。 共生:指两种生物共居在一起,相互分工合作、互相有利,相依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100题

微生物名词解释重点 1.微生物: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型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非细胞型微生物:无典型的细胞结构,是最微小的一类微生物.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增殖.核酸只有一种类型RNA或DNA,如病毒. 3.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较低,具备原始细胞核,呈裸露DNA环状结构,无核膜、核仁.细胞器很不完善,只有核糖体. 4.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较高,有核膜和核仁,细胞器完整. 5.致病微生物(病原微生物):能够引起人类和动植物发生疾病的微生物. 6.条件致病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只有在特定情况下导致疾病的一类微生物. 7.菌落:菌落是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由单个细菌分裂繁殖成一堆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 8.质粒:质粒是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为闭合环状的双链DNA,带有遗传信息.控制细菌的某些遗传性状,可独立复制,不是细菌生长必不可少的,失去质粒的细菌仍然能正常生活. 9.芽胞:芽胞是某些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在菌体内部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小体,是细菌的休眠形式. 10.细菌L型:细菌的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这种细胞壁受损的细菌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者,称细菌细胞壁缺陷型或细菌L型. 11.中介体:中介体是细菌部分细胞膜内陷、折叠、卷曲形成的囊状物,多见于革兰阳性菌.它能有效的扩大细胞膜的面积,相应的增加了呼吸酶的含量,可为细菌提供大量的能量.功能类似于真核细胞线粒体,又称为拟线粒体. 12.普通菌毛:普通菌毛是遍布于某些细菌表面的很细、很短、直而硬的丝状物,每菌可达数百根,为细菌粘附结构,能与宿主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与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 13.性菌毛:性菌毛比普通菌毛长而粗,呈中空管状结构.由致育因子F质粒编码. 14.菌毛:菌毛是某些细菌表面存在着的一种直的、比鞭毛更细、更短的丝状物.与细菌的运动无关.由菌毛蛋白组成,具有抗原性. 15.鞭毛:鞭毛是在许多细菌的菌体上附有的细长并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为细菌的运动器官. 16.荚膜:荚膜是某些细菌在细胞壁外包绕一层粘液性物质,为多糖或蛋白质的多聚体,用理化方法去除后并不影响菌细胞的生命活动.凡粘液性物质牢固地狱细胞壁结合,厚度≥0.2μm,边界明显者为荚膜. 17.微荚膜:微荚膜是某些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其细胞壁外包绕的一层粘液性物质,厚度<0.2μm者为微荚膜. 18.异养菌:异养菌必须以多种有机物为原料,如蛋白质、糖类等,才能合成菌体成分并获得能量.包括腐生菌和寄生菌.所有病原菌都是异养菌,大部分属于寄生菌. 19.热原质:热原质是细菌合成的一种极微量的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为细胞壁的脂多糖结构,故大多源于革兰阴性菌. 20.细菌素:细菌素是某些菌株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其作用范围窄,仅对有近缘关系的细菌有杀伤作用.可用于细菌分型和流行病学调查. 21.培养基:培养基是由人工方法配制而成的,专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使用的混合营养制品. 22.消毒:消毒是指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并不一定杀死芽胞和非病原微生物. 23.灭菌:灭菌是指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体,芽胞和非病原微生物. 24.无菌和无菌操作:无菌是指不存在活菌.无菌操作指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其他物品的操作技术. 25.防腐:防腐是防止或抑制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 26.滤过除菌法:滤过除菌法是用物理阻留的方法将液体或空气中的细菌除去,而达到无菌的目的.此法主要用于一些不耐高温灭菌的血清、毒素、抗生素以及空气等的除菌. 27.变异:在一定条件下,若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与子代之间的生物学性状出现差异称变异. 28.转座子:转座子是一类在细菌的染色体、质粒或噬菌体之间自行移动的遗传成分,是基因组中一段特异的具有转位特性的独立的DNA序列. 29.基因转移:基因转移是外源性的遗传物质由供体菌转入某些受体菌细胞内的过程. 30.转化:转化是供体菌裂解游离的基因片段被受体菌直接摄取,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 31.接合:接合是细菌通过性菌毛互相沟通,将遗传物质(主要是质粒DNA)从供体菌转移给受体菌的方式. 32.普遍性转导:普遍性转导是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一段DNA转移到受体菌内,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如转移的DNA是供体菌染色体上的任何部分,则称为普遍性转导. 33.局限性转导:在转导过程中,如所转导的只限于供体菌染色体上特定的基因,则称为局限性或特异性转导. 34.溶原性转换:溶原性转换是当噬菌体感染细菌时,宿主菌染色体中获得了噬菌体的DNA片段,使其成为溶原状态时而使细菌获得新的性状. 35.原生质体融合:原生质体融合是将两种不同的细菌经溶菌酶或青霉素等处理,失去细胞壁成为原生质体后进行相互融合的过程.

微生物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答案

1.微生物(Microbiology):微小生物的总称 2.芽胞:特殊的休眠构造 3.碳素养料:凡是能为微生物生长提供碳素来源地物质 4.氮素养料:凡是能为微生物生长提供氮素来源的物质 6.选择培养基:根据某种微生物生长的特殊要求或对某些化学、物理因素的抗 性而设计的培养基。 7.鉴别培养基:根据培养基中加入能与某菌的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化学试 剂,从而用肉眼就能识别所研究的细菌而设计的培养基。 8.光合磷酸化:是由光照引起的电子传递作用于磷酸化作用相偶联而生成ATP 的过程,即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9.发酵作用:是不需要外源电子受体的基质能量转移代谢。 10.有氧呼吸:是指微生物氧化底物时以分子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氧化作用 11.无氧呼吸:生物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呼吸,包括底物氧化及能量产生的代谢过 程 12.酒精发酵:是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将丙酮酸转化成乙醇的过程,其产物是乙 醇和二氧化碳。 13.同型发酵:其过程为葡萄糖经EMP途径降解为丙酮酸,丙酮酸在乳酸脱氢酶 的催化下由NADH+H还原为乳酸(H为氢离子)参考P56的乳酸发酵的来写。14.异型发酵:发酵的特点是经HMP途径,存在磷酸酮糖裂解反应参考P56的乳酸 发酵的来写。 15.丁酸发酵:即由糖类生成丁酸、乙酸、二氧化碳和水的发酵 16.次生代谢:次生代谢是指生物合成生命非必需物质并储存次生代谢产物 的过程 17.质粒:是染色体外能自主复制的遗传成分 18.野生型(wild type):从自然界分离获得的菌株称为野生型 19.突变体(mutant):细胞中DNA碱基和碱基序列的任何改变称为突变,如果 改变了碱基在复制后稳定地存在于子代中,则成为突变型p89 20.营养缺陷型(auxotroph):需要某种生长因子的突变体称为营养缺陷型 21.转化作用:是外源DNA不经任何媒介被直接吸收到受体细胞的过程 22.转导作用.:通过噬菌体介导的DNA在不同细菌细胞间转移和基因重组的现 象 23.接合作用:通过两种细菌细胞的直接接触而将DNA从一种细菌转移到另一种 细菌 24.普遍转导:在普遍转导中,任何遗传标记都能从供体转移到受体。 25.特异转导:是噬菌体对寄主的特定基因进行非常有效的转移 26.分批培养:采用完全封闭的容器,一次接种,固体或液体培养基均可采用 27.同步生长:严格控制培养条件,使群体细胞中每个个体在生活周期中都处于 相同的生长阶段 28.细菌的生长曲线:将少量单细胞微生物纯培养菌种接种到新鲜的液体培养基 中,在最适合条件下培养,定时测定菌体的数量,在以几何曲线表示,以菌数的对数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所绘成的曲线称生长曲线。 29.菌落:生长在固体培养基上,由单个细胞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细菌 群体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2.病原微生物:对人类和动物、植物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称病原微生物。 3.非细胞型微生物:没有细胞结构,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的最小的一类微生物。4.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仅有原始核质,无核膜和核仁,细胞器不发达的微生物。 5.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和核仁,细胞器完整的微生物。 6.正常菌群:是指正常人体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存在着多种微生物,正常情况下它们与宿主间以及它们之间保持相对平衡,通常对人体有益无害,称为正常菌群。 7.菌群失调:是指在原微生境或其他有菌微生境内正常微生物群发生的定量和定性的异常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量的变化,故也称比例失调。 8.条件致病菌:某些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但在正常菌群当其菌群失调、定位转移、宿主转换或宿主抵抗力的严重降低时,可引起疾病,称条件致病菌。 1.细菌:是—类具有细胞壁的单细胞原核微生物。它们形体微小,以微米(μm)为测量单位,结构简单,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和核仁,除核蛋白外无其他细胞器。 2.L型细菌:细菌细胞肽聚糖受到破坏或肽聚糖的合成被抑制后,在高渗条件下,有部分细菌仍能存活而变成细胞壁缺陷细菌,称为L型细菌。 3.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为闭合的环状双股DNA,带有遗传信息,控制细菌的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 4.荚膜:某些细菌如肺炎球菌、炭疽杆菌等在细胞外面有一层较厚的粘液性物质,称为荚膜。 5.鞭毛:有些杆菌、弧菌及螺形菌的菌体上具附有细长、弯曲的丝状物。细菌的运动器官。 6.菌毛:有些细菌表面在电镜下可见有较鞭毛短而细的丝状物。包括性菌毛和普通菌毛两种。 7.芽胞:某些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细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形成折光性强、不易着色的圆形或卵圆形的小体。l.前噬菌体:在溶原状态下,整合在细菌染色体上的噬菌体基因组称为前噬菌体。 2.溶原性细菌:温和噬菌体的基因与宿主菌染色体基因组整合,带有前噬菌体的细菌。 1.耐药性变异:细菌对某种抗菌药物由原来的敏感变为耐受的变异现象。 2.转化: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游离的DNA片段并整合到受体菌的基因组中,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 3.转导: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把供体菌的遗传物质转移给受体菌,使其获得新的性状。 4.溶原性转换:温和噬菌体的DNA作为一种外源性基因与细菌染色体通过溶原性整合而重组,使细菌的遗传结构发生改变而导致细菌性状的改变。 5.接合:细菌间通过性菌毛相互沟通,将质粒上的遗传物质从供菌转移给受菌,使受菌获得新的特性。1.血浆凝固酶:是致病性葡萄球菌产生的一种侵袭性酶。在体外,此酶能使含有抗凝剂的人或兔血浆发生凝固。在体内,凝固酶能使纤维蛋白沉积在菌体表面,形成保护层,使细菌具有抗吞噬作用。另外,由于纤维蛋白的沉积和细菌被固定,一方面使感染易于局限化,另一方面,可能是导致细菌栓子形成和局部毛细血管栓塞,一旦细菌栓子脱落可造成远距离转移和迁徙病灶形成。临床上检测此酶常作为鉴别葡萄球菌有无致病性的重要指标。 2.SPA:即葡萄球菌A蛋白(staphylococcal protein A),是存在于葡萄球菌细胞壁的一种表面蛋白。SPA可与人类和多种哺乳动物IgG Fc段结合。SPA与IgG结合后的复合物具有抗吞噬、促细胞分裂、引起变态反应、损伤血小板等多种生物学活性。另一方面,SPA与IgG Fc结合后IgG的Fab段仍能特异性结合抗原,可用于协同凝集试验,检测多种细菌抗原或抗原抗体复合物。 3.链球菌溶血素O:是A群链球菌产生的一种外毒素,能溶解红细胞,并对机体多种细胞有毒性作用。人体感染溶血性链球菌后,血清中可出现大量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O”)抗体。检测抗“O”可作为链球菌感染后变态反应性疾病(风湿热、肾小球肾炎)的辅助诊断。 1.大肠菌群指数:是指1 000ml水中或100ml(g)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数量。采用乳糖发酵法检测。在卫生细菌学检查中,可反映待测样品受粪便污染的程度。我国的卫生标准是饮用水的大肠菌群指数不得超过3。2.肥达试验:系用已知的伤寒杆菌O、H抗原和甲、乙型副伤寒杆菌的H抗原,与不同稀释度的待检血

(完整版)微生物名词解释(1)

名词解释30个,每个两分 细菌 细菌又叫真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在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中分为23个门,包括放线菌(放线菌门,革兰氏阳性),蓝细菌(蓝细菌门,支原体(厚壁菌门,革兰氏阴性),衣原体(衣原体门),立克次氏体(变形菌门,革兰氏阴性菌)等 特征:比真核细胞小、简单, 通常有细胞壁,可以被革兰氏染色.主要成分是肽聚糖和磷壁酸,还有脂多糖,细胞壁赋予细菌特定的抗原性和对噬菌体的敏感性 细胞膜由磷脂和膜蛋白组成,双分子层,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缺少膜结构的细胞核,染色体为一环状DNA,多质粒 细胞质内充满核糖体和内含物,无具膜结构的细胞器,核糖体小,为70S 繁殖一般是二分裂 古细菌 属于原核生物,在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中分为2个门, 8个纲12个目 特征:细胞壁可以染成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阳性染色的细胞壁一般是均匀的聚多糖组成的厚壁,阴性染色的胞壁表层是糖蛋白或脂蛋白,结构变化大,都无肽聚糖,一些含有假肽聚糖类物质,对溶菌酶和b-内酰胺抗生素具有抗性. 脂质由烃链与甘油通过醚键连接,一些形成二甘油四醚.质膜有些是双分子层有些是单分子层. 含有一个染色体,闭合环状双链DNA通常比细菌的染色质体小,质粒很少,tRNA具有细菌和真核生物tRNA所没有的修饰碱基,核糖体(ribosome)70S形状多变,与细菌和真核生物都不同 真菌 菌物界细胞核具核膜,具行使特别功能的有膜细胞器,在结构上比原核细胞更加复杂,通常比原核细胞大 细胞壁坚韧,由几丁质,纤维素和葡聚糖 细胞膜有糖脂和甾醇,具有细胞识别和胞吞的作用,液泡系处理胞吞物质 具有由微管微丝和中间丝组成的细胞骨架系统,有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线粒体,蛋白酶体核糖体80s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病毒由核酸和/或蛋白质等成分组成的超显微非细胞生物,遗传因子只含有DNA和RNA二者之一,严格的活细胞内寄生,在特定的细胞内以复制的方式进行繁殖,以感染态和非感染态两种形式存在,一般结构是具有核酸衣壳,核衣壳,包膜,刺突,具有螺旋对称二十面体对称或复合对称等 病毒群体形态:噬菌斑plaque:( 菌苔上形成)或空斑(在宿主单层细胞培养)枯斑包涵体 复制分五步:吸附侵入增殖装配释放 温和性噬菌体和溶源性溶源性(Lysogeny)噬菌体和宿主之间不具有裂解与被裂解关系通常噬菌体基因组整合到宿主DNA中.噬菌体–被整合的噬菌体基因组

食品微生物学试题名词解释及大题上课讲义

食品微生物学试题名词解释及大题

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微生物的特点和主要类群?细菌、酵母、放线菌、霉菌、病毒形体微小用微米来测量、结构简单单细胞或无细胞结构、生长繁殖快17分代谢能力强作用大 、遗传稳定性差容易变异。病毒有哪几种形态?病毒有哪些特征?杆壮、丝状、弹状、砖型、蝌蚪 个体极小、无细胞结构、专性寄生、对自然界的抵抗力小对抗生素无特效 配制培养基要遵循哪些原则?要符合微生物菌种的营养特点,如酵母霉菌要碳氮比要高,细菌氮就要多些,乳酸菌 培养要加入氨基酸、维生素,有的微生物就要加入生长因子。明确培养菌体还是为次级代谢产物,然后根据目的确定营养比例。发酵种子碳氮比要低就是要氮含量高,对次级代谢产物积累碳氮比要高。适宜的PH 对微生物的生长非常重要,细菌中性、酵母霉菌偏酸性、代谢过程中要注意PH 的调整。要调节适当的渗透压适应微生物什么是单细胞生长曲线,各期有何特点。单细胞微生物或多细胞微生物接种到液体环境中生长,以生长时间为横轴以细菌数量的对数为纵坐标绘出的曲线分为的适应期、对数期、平衡期、衰亡期适应期细菌数量减少,生长繁殖为零,代谢活跃、对外界环境敏感 对数期细胞分裂激烈平衡期次级代谢产物较多,抗生素一般在此时期对食品杀菌的方法有哪些,并举例巴氏杀菌啤酒、葡萄酒、牛奶、酸性食品超高温杀菌罐头,冷杀菌肉类、超高温瞬时杀菌牛奶微生物学发展分哪几个时期,主要代表科学家及主要贡献?推测期/观察期/列文虎克观察到了微生物/生理期巴斯德/科赫 疫苗、巴氏杀菌、固体培养基 /分子生物学期 /沃森核酸的结构病毒的主要结构成分和繁殖过程?蛋白质的外壳,只有一种核酸、无完备的酶系统吸附——侵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和释放什么是微生物生长曲线,分哪几个时期。单细胞微生物或多细胞微生物接种到液体环境中生长一生长时间为横轴以细菌数量的对数为纵坐标绘出的曲线分为的适应期、对数期、平衡期、衰亡期固体培养基加入的凝固剂是什么,有哪些特点?琼脂,不被微生物利用,100度熔化45度凝固,培养微生物时不会像明胶熔化是很好的凝固剂,可以用来观察微生物的菌落形态。从自然界中筛选微生物菌种的方法和步骤。采样——增菌培养——纯种分离划线涂菌——纯培养——生产性能测定 细菌细胞的特殊结构有哪些,主要成分和功能。芽孢 因为DPA 能够抵抗不良环境的耐力极强,用于杀菌试验的测试鞭毛 白质有运动的功能如沙门氏菌荚膜 细菌分泌到细胞外的多糖结构,有致病性,保护性什么是碳源、氮源、碳氮比。 能够提供碳来源的物质,如糖类能够提供氮来源的物质,蛋白胨、C/N 就是碳原子氮原子摩尔浓度之比对于发酵产物的积累影响很大,种子培养要氮多,次级产物培养提高碳素什么是同型发酵、什么是异型发酵?同型发酵产生的产物是乳酸而异型发酵除乳酸外还有乙醇等物质。14、微生物生长量有哪几种测量方法。平板计数法、血球计数法、秤干重、比浊法15、利用细菌、酵母、霉菌可生产哪些发酵食品及相关制品。细菌 醋、酸乳、味精酵母 酒、面包、维生素霉菌 酱、酱油、腐乳、柠檬酸、淀粉酶、果胶酶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有哪几种方式单纯扩散、促进扩散、 主动运输、基团转位对食品杀菌的方法有哪些,并举例。巴士杀菌、牛奶啤酒酱油酸类食品煮沸杀菌、 液体食品 超高温杀菌 罐头食品针对芽孢和厌氧菌 什么是感染型食物中毒、毒素型食物中毒? 就是食用了含有大量细菌的食品而发生的食物中毒如沙门氏菌就是食用了含有大量毒素的食品而发生的食物中毒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微生物营养类型有哪几种,并举例。化能自养型 光能自养型化能异养菌腐生、寄生光能异养型食物中毒有何特点?夏秋季节、爆发性集体食堂集体就餐、不传染、潜伏期短、吐泻胃肠道症状配制培养基为什么要调节PH ,怎样调节?不同的菌种需要有不同的PH ,如酵母偏酸性细菌中性用0.1氢氧化钠和盐酸和试纸调节,有时要用缓冲溶液如糖代谢后产酸,氨基酸代谢后产生碱食品卫生标准中有哪些微生物学的指标?有哪些食品卫生学意义?细菌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前两项常用大肠菌群是一群发酵乳糖产酸产气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 大肠菌群直接间接来自人或温血动物的粪便,来自粪便以外的很少见。所以大肠菌群较为理想的粪便污染菌,肠道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检测很困难,肠道致病菌和大肠菌来源相同所以大肠菌是肠道肠道致病菌的指示菌。 细菌总数可以标志食品被污染的程度,10000/平方厘米在零度保持6天,1000/平方厘米可保持12天。细菌数量越多容易腐败。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因素有哪些?如何利用该因素促进发酵的生产。温度、水分、氧气、PH 、渗透压、化学药物要根据嗜低温10~15度、嗜高温45度以上、嗜中温20~28度37~45度,调节温度到最适生长温度,最适PH 如酵母霉菌调节到4~5.8、渗透压:嗜高渗微生物 要加入适量的食盐满足生长的需要。水分、氧气:微生物生长要水分活度达到细菌0.9以上,酵母0.88以上。只有调节环境因素到该微生物最适合的条件才能促进发酵的生产。调节营养的碳氮比微生物污染食品的途径及其控制措施。土壤、空气、水、人及动物携带、加工机械、包装材料、原料及辅料a 加强生产环境的卫生管理 b 严格控制加工过程的污染 c 注意储藏、运输和销售卫生从微生物的角度论述食品保藏的原理与方法。就是要防止微生物的繁殖,控制温度低于生长温度,水分活度在微生物生长以下,包装隔绝空气。冷冻 肉类、冷藏、巴氏杀菌牛奶、高温杀菌罐头、干制奶粉面粉,渗透压腌制盐糖 ,包装隔绝空气,加防腐剂,冷杀菌。什么是单细胞生长曲线,如何用此曲线来指导发酵工业生产。就是用时间来做横坐标,用微生物数量的对数做纵坐标绘出的曲线,分为适应期、对数期、平衡期,衰亡期 接种时选用对数期的菌种,可以越过适应期直接进入到对数期,发酵尽量保持在对数期、平衡期入要菌种在对数期,如要代谢产物要保持在平衡期,要不断的加入营养物质,调节酸碱度和温度,排出代谢产物防止进入的衰亡期。微生物菌种保藏的原理和方法。菌种尽量保持在不活跃生长繁殖受到限制的环境,如干燥、低温、缺氧、缺乏营养的条件。低温保藏法 0~4度 3个月干燥保藏法 麸皮、土壤、沙子隔绝空气保藏法 液体无菌石蜡 真空冷藏干燥保藏法 加菌种保藏剂从食品基质因素和外界因素论述保藏食品的原理和方

医学微生物名词解释大全

微生物名词解释 第1、2章细菌的形态结构与生理 microorganism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形体微小,数量繁多,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甚至上万倍,才能观察的一群微小低等生物体。 microbiology微生物学:用以研究微生物的分布、形态结构、生命活动(包括生理代谢、生长繁殖)、遗传与变异、在自然界的分布与环境相互作用以及控制它们的一门科学。 medical microbiology医学微生物学:主要研究与人类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对人体感染和致病的机理、特异性诊断方法以及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措施,以控制甚至消灭此类疾病为目的的一门科学。 代时:细菌分裂倍增的必须时间。 bacterium细胞壁:是包被于细菌细胞膜外的坚韧而富有弹性的膜状结构。 peptidoglucan or mucopeptide肽聚糖或粘肽:是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壁的特有成分,主要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及肽链或肽键间交联桥构成。 lipoplysaccharide,LPS脂多糖:革兰阴性菌细胞壁外膜伸出的特殊结构,即细菌内毒素。由类脂A、核心多糖和特异多糖构成。 plasmid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结构为双链闭合环状DNA,带有遗传信息,具有自我复制功能。可使细菌获得某些特定性状,如耐药、毒力等。 capsule荚膜:某些细菌能分泌黏液状物质包围于细胞壁外,形成一层和菌体界限分明、不易着色的透明圈。主要由多糖组成,少数细菌为多肽。其主要的功能是抗吞噬作用,并具有抗原性。 flagella鞭毛:是从细菌细胞膜伸出于菌体外的细长弯曲的蛋白丝状物,是细菌的运动器官,见于革兰阴性菌、弧菌和螺菌。pipi菌毛:是存在于细菌表面,有蛋白质组成的纤细,短而直的毛状结构,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多见于革兰阴性菌。 spone芽胞:某些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在菌体内形成一个圆形或卵圆形的小体。见于革兰阳性菌,如需氧芽胞菌和厌氧芽胞杆菌。是细菌在不利环境下的休眠体,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 L-form of bacterium细菌L型:有些细菌在某些体内外环境及抗生素等作用下,可部分或全部失去细胞壁,此现象首先由Lister研究发现,故称细菌L型。在适宜条件下,多数细菌L型可回复成原细菌型。 磷壁酸:为大多数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的特有成分,约占细菌细胞壁干重的20-40%,有2种,即壁磷壁酸和膜磷壁酸。

微生物真题名词解释答案

微生物名词解释: 1,(00,02,04,06)菌根:指一些真菌和植物根以互惠方式建立起来的共生体,可以促进磷,氮和其他矿物质的吸收,包括外生菌根和内生菌根。 2,(00,02,04,06)根际效应:生活在根圈中的微生物,在数量,种类和活性上都有明显不同,表现出一定的特异性,这种现象称为根际效应(根圈效应)。 3,(99,02,04,06)Kock法则: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 4,(99,02,04,06)溶源性:感染细胞后噬菌体不能完成复制循环,噬菌体基因组长期存在于宿主细胞内,没有子代噬菌体产生的现象。 5,(04,06)基因文库:是某种特定的生物所含有的能够包含所以基因的足够数目的克隆的集合。 6,(04,06)营养缺陷型:一种缺乏合成其生存所必需的营养物的突变型,只有从环境或培养基中获得这些营养或其前体物才能生长。 7,(04,06)稳定生长期:微生物通过对数生长期后,生长速度降低至零的时期,稳定期的微生物数量最大并维持稳定。 8,(01,05,07)一步生长曲线: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曲线。 9,(01,03,05)准性生殖:是一种类似于有性生长,但比有性生长更为原始的一种生殖方式,它可使同种生物的两个不同菌株的体细胞发生融合,且不经过减数分裂的方式而导致低频率基因重组并产生重组子。 10,(04,05,07)抗生素:是某些生物合成或半合成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或衍生物,它们上能抑制微生物生长或杀死微生物的化合物。 11,(05,07)氨化作用:有机氮化合物转化成氨(铵)的生化过程。 12,(05,07)聚-β-羟丁酸:存在于某些细菌细胞质内的颗粒状的内含物,有许多羟基丁酸聚合而成,具贮藏能量,碳源和降低细胞渗透压的作用。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医学微生物学名解 Dane颗粒:是有感染性的完整的HBV颗粒,电镜下呈双层结构的球形颗粒,直径42nm。外层相当于病毒的包膜由脂质双层和病 毒编码的包膜蛋白组成,包膜蛋白包括S蛋白M蛋白L蛋白,F质粒,又称致育因子,编码性菌毛,相当于雄性菌,接合时作为供体菌 prion朊粒,是一种由宿主细胞基因编码的,构象异常的蛋白质,不含核酸,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和传染性,是人和动物传染性海绵 状脑病的病原体 R质粒,有耐药传递因子和耐药决定子组成,RTF编码性菌毛决定质粒的复制接合及转移,r-det决定菌株的耐药性 SPA(葡萄球菌A蛋白):90%以上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表面存在SPA蛋白质。SPA为完全抗原,能与人及多种哺乳动物的IgG 分子Fc段非特异性结合,从而降低了抗体的调理吞噬作用, 起到了协助细菌抗吞噬的作用。 巴氏消毒法,用较低温度杀灭液体中的病原菌或特定微生物,以保持物品中所需的不耐热成分不被破坏的消毒方法 败血症(septicemia):致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引起全身性中毒症状。 包涵体:某些受病毒感染的细胞内,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可看到有与正常细胞结构和着色不同的圆形或椭圆形斑块,称为包涵体。

包膜,某些病毒在成熟的过程中穿过宿主细胞,以出芽方式向宿主细胞外释放时获得的,还有宿主细胞膜或核膜成分,包括脂质多 糖和少许蛋白质, 孢子(spore):细菌、原生动物、真菌和植物等产生的一种有繁殖或休眠作用的生殖细胞。能直接发育成新个体。 胞表面的CD4分子结合的部位,介导病毒与宿主细胞融合作 用。 鞭毛(flagellum):许多细菌(所有弧菌和螺菌,半数杆菌和个别球菌)菌体上附有的细长并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由蛋白质组成,是 细菌的运动器官 病毒体(virion):一个完整成熟的病毒颗粒称为病毒体。 病毒体,一个完整成熟的病毒颗粒,是病毒在细胞外的典型结构形式,有感染性 插入序列IS,是细菌中最简单的一类转座元件,是细菌染色体质粒和某些噬菌体基因组的正常组分,两侧末端有反向重复序列, 一般指编码一种参与转移作用的转座酶,可双向插入,通过正 反向整合与基因组上 肠热症:包括伤寒沙门菌引起的伤寒,以及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肖氏沙门菌和希氏沙门菌引起的副伤寒。 超抗原,是一类具有超强能力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和刺激产生过量T细胞及细胞因子的特殊抗原,其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是植物

微生物考试试题(附答案)

试卷一 一.选择题(每个2分,共20分) 1、组成病毒粒子衣壳的化学物质是() A、糖类 B、蛋白质 C、核酸 D、脂肪 2、属于细菌细胞特殊结构的为() A、荚膜 B、细胞壁 C、细胞膜 D、核质体 3、噬菌体属于病毒类别中的() A、微生物病毒 B、昆虫病毒 C、植物病毒 D、动物病毒 4、半固体培养基中,琼脂使用浓度为()。 A、0 B、—% C、—% D、5% 6.下述那个时期细菌群体倍增时间最快 ( ) A 稳定期 B 衰亡期 C 对数期 D 延滞期 7.下面关于连续培养的说法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A.恒化连续培养的控制对象是菌体密度 B.恒浊连续培养中微生物菌体以最高生长速率生长 C.恒化连续培养的产物是不同生长速率的菌体 D.恒浊连续培养无生长限制因子 8.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是() A.产生抗逆性强的芽孢是产芽孢细菌在不良环境条件下的一种生殖方式。 B.厌氧的微生物需要较低的氧化还原电位。

C.一种细菌的学名是Staphylococcus aureus,其中aureus属名,Staphyloccus是种名 D.类病毒是有侵染性的蛋白颗粒。 9.下述诱变剂中常引起移码突变的是:() A 亚硝酸 B 烷化剂 C 碱基类似物 D 丫啶类染料 10.下述那个最可能产生一个重组细胞:() A F+ x F- B Hfr x F+ C Hfr x F- D F+ x F- 二、写出下列名词解释的中文翻译及作出解释(每个2分,共12分) positive bacteria crystal 3 ,colony 4, life cycle 5,capsule 6,endospore 三、判断改错题(每个2分,共10分) 1.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属于单细胞生物,唾液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属于多细胞生物() 2.遗传型相同的个体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会有不同的表现型。() 3.低剂量照射紫外线,对微生物几乎没有影响,但以超过某一阈值剂量的紫外线照射,则会导致微生物的基因突变。() 4. 一切好氧微生物都含有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 5.一般认为各种抗性突变是通过适应而发生的,即由其所处的环境诱发出来的。() 四.名词解释(每题 3 分,共计 18 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