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立足优势 突破规模 谋求果业产业发展的新跨越

立足优势 突破规模 谋求果业产业发展的新跨越

立足优势 突破规模 谋求果业产业发展的新跨越
立足优势 突破规模 谋求果业产业发展的新跨越

立足优势突破规模谋求果业产业发展的新跨越

陇县位于渭北旱塬西部,发展果业产业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目前全县果品面积38.0万亩,其中核桃面积31.5万亩,以苹果为主的水果面积6.5万亩,形成了北部山区优质核桃、南部台塬优质苹果、城郊时令水果“三大产业带”的格局。2009年果品总产量4.46万吨,其中核桃6600吨,水果3.8万吨,总产值1.8亿元,仅次一项,占全县农民人均收入的13%。近年来,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资源为依托,按照“强力推进、突破规模,园区承载、标准建园”的基本要求,优化区域布局,调整品种结构,全面推行规模化建园、园区化建设、品种化栽培、园艺化管理的生产方式,精心打造三个“十万亩”工程,即十万亩早实优质核桃示范园区工程、十万亩核桃低产林改造工程和十万亩矮砧集约高效苹果示范园区工程,做大做强核桃产业,做优做精苹果产业。2009年全县果业建园总体目标任务5万亩,其中核桃3万亩,苹果2万亩,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加强领导,扶持果业跨越发展。县上成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县政府分管农业的领导任副组长,农业、财政、计划、水利、林业、扶贫、交通、供销、果业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加强产业发展的协调指导、技术服务、监督检查、评比考核工作。出台扶持政策,对新建园苗木实行补贴,对千亩以上的新建园实行以奖代补,新建园提供地膜、扶杆、杀虫灯,果园机械实行补贴。

2、高点规划,引领果业持续发展。按照现代果业发展的理念,标准化示范园区的建设要求,以“果、畜、沼、窖、路”互动发展模式,对全县果园栽植面积逐块进行规划。因地确定主栽品种,合理搭配授粉品种,科学设计果园行向,配套路、窖、沼、护栏、管护房、标志牌等基础设施,实现品种结构合理、规模集中连片、设施配套完善,形成以畜带沼,以沼促果、“果、畜、沼”互动的良性循环。

3、科技支撑,促进果业集约发展。依托西北农林大学、陕西省果树研究所等单位技术资源,聘请知名专家担任技术顾问,对技术人员和果农进行培训,引导干部群众转变观念,按规模化栽植,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的模式,对低产园落实扩盘、施肥、高接换优、等技术措施,苹果推行“四项”关键技术措施,提高产量和质量。

4、示范引领,提升果业快速发展。集中精力,重点抓好15个千亩县级领导指挥园和30个500亩乡镇领导示范园,使其在规划设计、科学栽植、规范管理等方面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辐射带动全县果业生产科学建园,快速发展。奋力打造全省核桃第一乡、第一村、第一户。

5、品牌运作,实现果业市场拉动发展。组织营销企业、果品专业合作社(协会)开发“陇州核桃”果品精品包装系列产品,规范品牌产品质量标准。积极参加果品评优,果品会、推介会、经贸洽谈会,宣传我县果品的产业优势。

6、争取项目,驱动果业突破发展。积极争取省、市及国家的项目及建设资金,把跑项目、争资金当作推动果业产业发展的大事来抓,从项目编写、申报、争取立项到建设管理、竣工验收,落实专人跟踪到底,服务到底,负责到底,为果业发展注入强劲推动力,加快产业规模化、标准化进程。

截止目前,全县共落实建园面积42339亩,现已栽植1.56万亩,挖坑1.31万亩,筹集苗木款826万元,与总体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们将以全市经济林发展工作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强化措施,落实责任,抢抓时令,大干快上,在11月下旬全面完成建园任务,扩张果品基地规模,促进果业健康持续发展。

突出特色、发挥优势、促进主导产业长足发展

突出特色发挥优势 促进主导产业长足发展 临夏州以工代赈办公室杨映伟 产业发展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和主体。面向“十一五”今后一个时期,充分认识我州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对于积极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实现我州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宏观经济效益,推动全州建设全面小康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 为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州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发展思路、发展战略、发展布局和发展重点,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业,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我们本着对州情再认识、再分析、再研究,实实在在寻找出我州适时适势发展,具有经济支柱能力的主导产业,并就其成因和发展对策建议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分析。 一、全州产业发展现状 我州八县(市)中除临夏市外,其余七个县都是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的经济。历经各届州委、政府的努力,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基本培育和建立起了加快经济发展的框架体系,全州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产业结构继续优化,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推进,农业结构趋于合理。2007年全州完成农业总产值30亿元,比上年增加5.8%;农业增加值19.4亿元,占GDP 26.6 %;第一产业中种植业完成产值17.05亿元,比上年增长4.24%,畜牧业完成产值10.68亿元,增长7.15 %。粮食生产形势稳定,农作物区域布局、品种品质结构取得新进展,区域优势产业更加集中,地方特色主导产业日趋明显,马铃薯、双低杂交油菜、玉米、设施蔬菜、豆类、百合、中药材7个产业基地不断壮大;农业产业化一批“农”字牌龙头企业竞相发展,初步形成了产加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产业化发展格局。 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工业企业活力增强。作为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工业化是我州经济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十五”以来州委、州政府十分重视工业的发展,不断营造工业发展的环境,加大对工业发展的力度,提出了工业强州战略,制订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使我州的工业注入了新的活力。2007年第二产业20.83亿元,占GDP28.6%,其中电力生产及供应业实现增加值6.95亿元,增长5.69%;基本上形成了以兰

中亚五国优势和特色产业介绍

中亚五国优势和特色产业介绍 文章来源:欧洲司 2007-09-26 14:13 文章类型:原创内容分类:调研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又称"中亚五国",地处欧亚大陆接合部,与我西北地区毗邻,总面积400万平方公里,人口6000多万。中亚五国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水力等自然资源丰富,被称为二十一世纪的战略能源和资源基地。中亚五国是原苏联的粮仓和欧亚大陆重要的优质长绒棉产区,农业和畜牧业基础相对发达。苏联时期,中亚各国是全苏的原材料供应基地,制造业和加工业相对落后,农业在各国产业构成中占有重要份额。经过独立后15年的发展,中亚五国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历程,依靠能源和原材料出口度过了独立初期的社会和经济危机,特别是在近年来世界经济复苏和一体化进程加快、国际市场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不断攀升的有利形势下,各国财政状况不断好转,宏观经济普遍进入持续快速增长阶段,一些具有资源优势、在苏联时期未得到充分开发的产业,由于国家投入的加大和外国资本的介入得到迅速成长,成为中亚国家新的经济增长点。谨以此文对中亚五国优势和特色产业及商品情况进行简要介绍,希望能为我工商界人士进一步开拓中亚市场提供帮助。 一、哈萨克斯坦 (一)石油、天然气开发 哈油气资源非常丰富,陆上石油探明储量40亿吨,居世界第七位、独联体第二位,天然气3万亿立方米。哈属里海地区是哈油气开采量增长潜力最大的地区。据专家估算,里海地区石油总储量可达900-2000亿桶,天然气储量约458.8万亿立方米,分别占世界石油和天然气总量的17.2%和7.5%,里海因此被称为"第二个中东"。里海周边共有五个国家,即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俄罗斯和伊朗。如五国能就里海权益划分问题达成协议,哈属里海水域将占总面积的30%,为五国中最大,同时石油储量也位居榜首。根据美国能源部能源信息署公布的材料,哈属里海地区石油储量约1010-1096亿桶,占整个里海地区总储量的一半,天然气储量为153.3万亿立方米,占总储量的三分之一。目前,哈属里海地区石油探明储量80亿吨,其中仅最大的卡沙干油田石油可采储量就达10亿吨,天然气可采储量超过1万亿立方米。 目前,哈拥有80多个油气田,已探明的石油可采储量的80%和天然气可采储量的70%已投入开采。2005年哈共开采石油和天然气凝析油6192万吨,开采天然气252亿立方米。2006年,哈产石油6480万吨,出口5710万吨。2007-2010年哈石油开采计划如下:2007年-6400万吨;2008年-7000万吨;2009年-7800万吨;2010年-8400万吨。

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现状及今后发展重点分析

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现状及今后发展重点分析 2005年10月12日 目前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发展差距仍在继续扩大,除了基础设施薄弱、社会发展长期滞后、生态环境脆弱等原因外,突出的问题是经济结构不合理,工业化程度低,自我发展能力弱。在"十一五"乃至更长的时期内,西部地区还必须加快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转化。 --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地区依托特色资源,发挥比较优势,一些产业已经在全国工业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首先是能源建设。通过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大型煤炭基地等一批重大工程的建设,初步形成新疆、青海、陕甘宁、川渝等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黄河上游、长江上游水电基地,陕北、蒙西、宁夏和云贵等煤电基地。 2004年西部地区主要能源产量及在全国所占比重 产量在全国所占比重(%) 煤炭51866万吨32.7 原油4071万吨23.3 发电量5099亿千瓦时23.9 其次是原材料工业。甘肃、云南的铅锌、四川的钒钛、内蒙古的稀土等得到较快发展。青海100万吨钾肥工程建成投产,成为我国重要的钾肥生产基地。贵州和云南磷肥企业通过改造,使我国高浓度磷肥自给率提高到50%以上。 第三是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新疆的优质棉和果蔬、内蒙古的乳业和羊绒制品、云

南的烟草、广西的制糖等已逐步成为优势产业。 第四是旅游业。西部地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独特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各地积极发展生态旅游、度假旅游和探险旅游,丝绸之路、长江三峡、香格里拉、青藏雪域高原等跨区域旅游线路已经形成。九寨沟、喀纳斯、黄果树、兵马俑、桂林山水、草原风光等一批旅游景点已成为世界知名的旅游精品。 此外,西安、成都、重庆等地的航空航天、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等也渐成气候。 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公室副主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王金祥分析,西部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有四大有利条件:一是资源优势明显。二是基础设施的改善。三是巨大的市场潜力(全国对能源、原材料和农副产品的需求十分旺盛)。四是毗连众多国家的区位优势显现。 虽然成绩不小,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当前西部地区特色产业发展仍然存在如下四个深层次问题亟待解决:产业结构不够协调仍是西部地区的首要突出问题。其次,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第三是产业链条短。据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齐同生介绍,宁夏目前的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比为1:2.1,显著低于全国1:1的水平。当前煤转电效益可增加5倍,煤转化工效益可增加10倍,煤转油效益可增加20倍。但从内蒙目前情况看,主要以输出原煤为主,加工转化率只有三分之一左右。第四是在个别地区和个别领域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 西部地区近五年来产业结构调整情况 五年前现在 内蒙25:39.7:35.318.7:49.1:32.2 陕西18.43:1.38:38.913.7:49.1:37.2 青海14.6:43.3:42.110.6:51:38.4

云南省优势特色产业“十优十强”

云南省优势特色产业“十优十强” 创建实施方案(试行) 为加快推进云南优势特色产业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开发,调优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带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决定从2011年起,用5年时间,开展优势特色产业“十优十强”创建活动。为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开展、取得实效,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市场为导向,产业化经营为重点,科技为支撑,强化水利等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抓住农业部开展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的契机,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和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和大企业、大集团带动的总体要求,在现有基础上,高起点、高标准和高水平地将全省“十类优势特色产业”分别打造10个强县,为推进全省优势特色产业跨越式发展作出示范,起好辐射带动作用。 二、创建目标 紧紧围绕蔗糖、茶叶、橡胶、马铃薯、蔬菜、蚕桑、咖啡、生猪、肉牛、特色水产等十类优势特色产业,用5年时间,分别打造10个基础设施硬、科技含量高、运行机制活、产品上规模、产业链长、经济效益好的强县,使之成为我省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示范推广样板、农业质量标准化建设展示基地、农业产业化经营及农村科技适用人才培训基地。 ——蔗糖产业。到2015年,创建县甘蔗种植面积20万亩以上,产量100万吨以上,平均单产较全省均值高10%以上,综合产值达到10亿元,具有1户以上蔗糖加工省级龙头企业;带动全省甘蔗种植面积达600万亩,产量2700万吨。

——茶叶产业。到2015年,创建县茶叶种植面积10万亩以上,无公害茶园、生态茶园比例100%,亩产干茶80公斤以上茶园面积占50%以上;茶叶产量6500吨以上,茶叶产品合格率达到100%,名优茶比例达到80%以上,年产精制茶2000吨的加工龙头企业3户以上,茶产业综合产值达到10亿元;带动全省茶叶种植面积达600万亩,产量30万吨,综合产值达到400亿元。 ——橡胶产业。到2015年,创建县橡胶种植面积10万亩以上,干胶产量3000吨以上,单产达到每亩110公斤,产值达到7500万元,具有1户以上橡胶制品加工龙头企业和一批标胶加工企业;带动全省橡胶种植面积达750万亩,产量45万吨,产值达到120亿元。 ——马铃薯产业。到2015年,创建县年马铃薯种植面积20万亩以上,产量40万吨以上,商品薯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带动全省马铃薯种植面积达1100万亩,产量1800万吨。 ——蔬菜产业。到2015年,创建县种植面积20万亩以上,产量40万吨以上,保鲜、储运、专业批发市场等配套设施完善,销售收入6亿元以上;带动全省蔬菜种植面积达1500万亩,产量达2500万吨。 ——蚕桑产业。到2015年,创建县蚕桑园面积5万亩以上,蚕茧产量5000吨以上,具有1户以上省级加工龙头企业;带动全省桑园面积达200万亩,蚕茧产量18万吨,产值达到100亿元。 ——咖啡产业。到2015年,创建县咖啡种植面积5万亩以上,产量达7500吨,建成2户以上技术先进清洁化生产的咖啡脱皮加工厂和1户以上咖啡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带动全省种植咖啡面积达100万亩,产量万吨。 ——生猪产业。到2015年,创建县年末存栏达到60万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6万头以上,全年生猪出栏80万头以上,出栏率150%,能繁母猪年提供出栏肉猪14头以上,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达到50%,出栏万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场达3个以上。具有完善的良种繁育、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带动全省年出栏生猪6000万头,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40%,生猪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

盐城主导产业选择与发展初探

盐城主导产业选择与发 展初探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盐城主导产业选择与发展初探现代经济的增长和产业结构的演进通常是通过不同时期主导产业的发展和更替实现的。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科技浪潮的不断推进,产业间的竞争愈加激烈。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发挥比较优势,科学地选择好主导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对盐城这样一个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欠发达地区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盐城产业发展现状和特点 主导产业是指在一个地区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有较强的扩散效应,对经济发展起导向性和带动性作用,能够带动和促进整个经济发展的产业或产业部门。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盐城市产业经济前所未有地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经济规模、品牌响、质量好、市场份额大的特色产业和特色产品,一批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形成的区域生产集中度高的特色加工体系,一批依托人力、技能、智力优势形成的特色产品生产企业群体,形成了机械、化工、纺织、食品等支柱产业。这些产业和企业支撑着盐城市主导产业的形成和发展,为盐城市经济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 (一)农村产业化经营迈出新步伐 截至2003年底全市已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37个,进入超市的农产品已达到648个,其中部分优质农产品已进入家乐福等国际知名的大超市。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加工企业已发展到517个。经市政府确定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加工企业已达60个。全年新办投资额500万元以上外向型农副产品加工项目43个,新增省级龙头企业两家。科技兴农成效明显,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 (二)工业产业呈现聚集发展新趋势

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及建议

漯河市特色优势产业 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及建议 为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我市特色产业又好又快发展,近年来我市制定优惠政策,狠抓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在成为全国食品加工基地的基础上,形成中部地区重要的造纸基地和全省重要的盐化工基地。目前盐化工、造纸等优势特色产业已初具规模,经济效益优势突显。 一、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情况 1、食品工业。我市食品工业起步较早,截止到2007年底,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已发展到192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37.4%,资产总计达217亿元,从业人员8.1万人;实现增加值115.2亿元,同比增长15%,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2.2%,对规模以上工业的贡献率达38.6%;实现销售收入626.2亿元,同比增长33.6%,出口交货值达7.9亿元;实现利润67.1亿元,同比增长48.9%;实现利税89.4亿元,同比增长42.3%;目前,我市已培育出年销售收入超300亿元的企业1家,超40亿元企业3家,超10亿元企业8家。主要产品近20种,年产小麦粉350.7万吨,鲜冷藏冻肉41.4万吨,畜肉制品88.6万吨,配混合饲料82.3万吨,饼干28.5万吨,速冻米面食品35.4万吨,方便面35.5万吨,乳制品10.6万吨,饮料酒4亿升,软饮料114.4万吨。全市已形成肉食品加工、粮食加工、饮料生产、绿色无公害果蔬加工四大产业链,年屠宰生猪1400万头,是全市生猪饲养量的4倍;年转化粮食300

万吨,是全市粮食年产量的2.5倍;鲜冻肉出口占全省的90%以上,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先后获得“河南省食品工业基地市”、“河南省无公害食品基地示范市”、“全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市”等荣誉称号,并成为全国首家“中国食品名城”。 2、盐化工业。漯河盐矿总面积77平方公里,赋存盐层36层,累计厚度225.43米,储量400亿吨,是全国品位第一,储量第二的大型盐矿。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盐矿资源优势,以建设河南重要盐化工基地为目标,通过招商引资、战略重组等多种措施,成功招引了金大地、永银等一批盐化工项目。2007年,全市盐化工业实现增加值4.9亿元,同比增长83.9%;实现销售收入14.9亿元,同比增长80.1%;实现利税3.8亿元,同比增长116.7%;实现利润2.9亿元,同比增长112.4%;年产原盐11.5万吨,纯碱38.5万吨。盐化工业将成为漯河新的主导产业和经济支柱。 3、造纸及纸制品业。2007年,全市造纸及纸制品业共完成增加值19.3亿元,同比增长6.5%;实现销售收入62.9亿元,同比增长10.7%;实现利润7.7亿元,同比增长14.1%;实现利税9.7亿元,同比增长10.4%;目前我市机制纸及纸板产量达74.5万吨,纸制品10.6万吨,纸浆13.5万吨。造纸龙头企业银鸽集团实现销售收入29.8亿元,增长19.3%;实现利润2.1亿元,增长23.9%;实现利税3.3亿元,增长25.0%。银鸽集团5万吨特种纸项目,目前已完工,累计完成投资15000万元;年产15万吨高强瓦楞纸项目总投资20607万元,已完成投资9150万元。2008年银鸽集团产品产量可以达到100万吨。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广西产业优势 发展优势

广西发展概况-发展优势-产业优势 经过建国50多年尤其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发展,广西培育并初步形成以制糖、有色、冶金、电力、汽车、机械、建材、食品、医药等为主的一批优势产业,具备与国内外企业开展产业合作的良好基础。 【制糖工业】广西制糖业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3年机制糖产量突破600万吨,占全国糖产量的一半以上。广西制糖工业产业链较长,蔗渣造纸制板、糖蜜生产氨基酸、单细胞蛋白、酒精以及提取丙酮等有机化合物、滤泥生产复合肥等综合利用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同时,广西的制糖成本比国内其他蔗糖主产区每吨低100~200元,加上综合利用的效益,市场竞争力较强。 【电力工业】建国以来,广西根据自身资源特点,按照"水电为主、水火并举、大中小型并举、电源电网并举"的方针发展电力工业,先后在境内建成西津、大化、岩滩、天生桥、百龙滩水电站以及合山、柳州、田东、永福、来宾A、来宾B火电厂等骨干电源项目。2003年,全区境内发电总装机772万千瓦,其中水电453万千瓦。拥有50万伏变电容量600万千伏安,线路总长度3947公里;22万伏变电容量767万千伏安,线路总长度5322公里。目前在建或启动的大型电源项目主要有龙滩、百色水利枢纽、平班、乐滩、长洲水利枢纽等水电项目,以及北海电厂、钦州电厂、防城港电厂、贵港电厂等火电项目,在建项目总装机1144万千瓦。正在加快前期工作的大型电源项目主要有桥巩、岩滩扩建、大藤峡、瓦村等水电项目和来宾A厂扩建、永福电厂扩建、南宁电厂、百色电厂、桂东电厂等火电项目,总装机超过1000万千瓦。广西电力工业发展总的思路是,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继续加快电源开发步伐,逐步建成为国家"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到2010年,全区境内总装机容量将达到2560万千瓦;2020年将达到5000万千瓦左右。 【机械工业】广西的机械行业拥有11个分行业,年销售收入和实现利润均超过全区的20%。作为传统优势产业,机械行业已培育形成了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如玉柴机器股份公司是全国最大的车用内燃机生产企业,柳州建筑机械总厂是全国最大的预应力机具生产企业,柳州工程机械股份公司是全国装载机行业的龙头企业。空气压缩机、机床、农业机械也有相当规模,产品销往全国各地,部份产品远销国外。 【汽车工业】汽车工业是广西正在着力培育壮大的支柱产业。中国一汽、上汽、东风三大国内汽车集团,以及美国通用、韩国大宇、法国雷诺等国际汽车大公司已在广西建立生产基地。2003年,广西生产乘用车、商务用车、微型车、载重车、客车、特种车等20万辆,同时,以柳州、玉林、南宁、桂林市为中心的汽配工业正在逐步形成,汽车工业配套能力进一步加强。目前,广西正借助国内外汽车大公司资金、技术、品牌和管理的优势,加大汽车工业技术改造力度,扩大产能,开辟柳州阳和工业新区作为汽配工业基地,2005年实现汽车产量50万辆,力争成为我国重要的汽车工业基地。 【铝工业】铝工业是广西最具发展潜力和优势的支柱产业。平果铝业公司已形成年产85万吨氧化铝、13万吨电解铝的生产能力,经过2004年的扩建,最终将达到年产160万吨氧化铝、40万吨电解铝的生产规模。广西与中国铝业公司、中国五矿公司合作兴建的桂西氧化铝厂已经启动,一期建设规模年产160万氧化铝。广西铝材加工已有相当的基础。2010年广

发挥区域优势 发展特色产业

发挥区域优势发展特色产业 水泉镇是我区唯一一个黄河流经的镇,该镇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已形成了一些科技含量高、有规模、有市场、效益好的优势特色产业。 一、特色产业发展现状 1、以陡城、下村、双岔村为主的日光温室科技示范园区,日光温室达到1200座,面积达到1000亩,以西甜瓜、反季节蔬菜种植为主。 2、以中村、陡城、玉碗泉村为主的玉米制种基地,2005年玉米制种面积约6000亩,产值达800万元。 3、以小黄湾、下村、野麻村为主的双膜小弓棚和冷棚早熟西瓜生产基地,种植面积达500亩,产值达百万元。 4、以贾庄、杨岭、旱坪川村为主的肉猪养殖基地,猪存栏达1.57万头,年出栏达3万头,其中益丰养殖场为龙头的规模养殖户54户,养殖规模均在百头以上;水泉镇肉猪屠宰场正在建设之中。 5、以牙沟水、陡城、杨岭村为主的养鸡业发展迅速,鸡存栏达26万只,年产蛋700万公斤,千只以上的养殖户84户。 6、以黄湾小康专业养殖场、月河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养牛业发展迅速,全镇肉牛存栏达600头,建成了白

银博康食品有限公司(肉牛屠宰场)。 二、特色产业发展思路 1、主导产业: (1)以制种为主的种子产业。种子公司已与四川、湖北等省种子公司、科研单位建成合作关系,每年制种面积10000-12000亩,已形成了典型的订单农业。今后应创造条件,继续实行优惠政策,吸纳更多的科研单位加强合作,逐年扩大制种面积,使种子产业做大做强。 (2)以日光温室为主的设施农业。主要抓好日光温室西甜瓜生产,大力发展小拱棚、塑料大棚及大田西甜瓜,使园区内西甜瓜面积达到10000亩,其中核心区内稳定在1000亩,辅射带动全区西甜瓜面积达到15000亩,其中标准化无公害面积达到2000亩。 (3)以辣椒为主的蔬菜产业。陡城核心示范园600亩日光温室,其中300亩就是辣椒,而且产量高,品质优,今后继续壮大辣子产业,并辐射带动小拱棚蔬菜、大田蔬菜的发展,面积达到3000亩。 2、核心技术: (1)大力提高日光温室建造技术,全面推广白银二代日光温室建造技术,并逐步推广日光温室三代技术。 (2)全面推广日光温室滴灌技术。目前有40%的日光温室未配备滴灌设备,今后2—3年内要将已建成的日光温室

特色产业提升情况汇报

特色产业提升情况汇报 三都农业产业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在县政协、县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在省、州农委的大力支持下,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产业布局越来越合理,农村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不断增加,农业基础条件不断改善,农产品产量稳定增加,农村社会保障不断完善,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业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以早熟蔬菜、水晶葡萄、柳源香鸡为重点的特色农业产业优势凸显,为全县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现将特色农业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特色产业发展现状 (一)产业发展现状 2011年,蔬菜播种面积达13万亩,其中商品蔬菜播种面积104万亩。全县水果种植总面积达15万亩,其中葡萄种植面积达23万亩。全年大牲畜存栏10.9万头、出栏8万头,生猪存栏105万头、出栏105万头,柳源香鸡存栏805万羽、出栏150万羽。“185工程”顺利推进,完成实施“185工程”106亩,“185田”36万亩、“185山”3万亩、“185工程”畜禽及水4万亩。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达52个,完成培育省级龙头企业1个,州级龙头企业2个,县级龙头企业3个,县级重点农民专业合作社2个。完成“山野水晶葡萄”品牌国家注册,农业总产值达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78元。

(二)特色产业主要成效 1、种植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 “十一五”以来,我县在政策和项目上,得到国家、省和深圳对口扶持,种植业得到快速发展,在结构调整上狠抓特色农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确定并推进主导产业—-茄果类早熟蔬菜、野山水晶葡萄、九阡李、脐橙等种植上规模。在农业产业布局上已初具雏形北面乡镇合江、大河、丰乐、三合、交梨、普安成为早熟蔬菜生产区;南部的水龙、周覃、廷牌、三洞、中和、九阡等乡镇为冷凉蔬菜生产区;东部都江、打鱼、拉揽和西部的大河、丰乐、合江为柑桔生产区;交梨、普安、三合为葡萄生产区;九阡、扬拱、周覃为九阡李生产区;恒丰、塘州、廷牌为辣椒生产区。 2、果蔬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果蔬收入占到种植业收入1147元的61%,达到758元。2011年蔬菜播种面积130万亩,其中冬春蔬菜75万亩;夏秋蔬菜55万亩。商品蔬菜104万亩,产量215万吨,产值9亿元,纯收入6亿元;其中冬春商品蔬菜播种面积20万亩,产量162万吨,产值9亿元,纯收入24亿元;夏秋商品蔬菜播种面积84万亩,产量153万吨,产值2亿元,纯收入36亿元。水果种植总面积15万亩,总产量为41万吨,总产值65亿元。种类主要有葡萄、九

四川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概况汇报材料(1)

四川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概况汇报材料 (1) 一、四川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概况 十年来,我省产业结构趋于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1999年的::调整为XX年的::,初步形成了以特色农业、重大装备、高新技术、清洁能源、农产品加工、旅游业等为代表的特色优势产业体系,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支撑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XX年,全省农业实现增加值亿元,较十年前增长60%以上,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壮大。工业实现增加值亿元,是1999年的倍,年均递增%,拉动全省经济增长个百分点。其中,四大优势产业实现增加值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350亿元,年均递增%。其中旅游业实现总收入亿元,是1999年的倍。 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高 按照主营业务收入10亿元以上和占全国市场份额5%以上的标准,目前四川以工业小类划分的优势产业共有52个,比XX年的17个增长了倍,位居西部第一。形成了攀钢、长虹、东电、二重、五粮液、泸州老窖、成都卷烟、新希望、二滩水电、四川化工、新光硅业等一批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大企业,打造了数字家电、大型发电成套设备、水电开发、合成氨、多晶硅、钒钛制品、名优白酒等一批市场份额

位居全国前列的优势产品。全省累计认定无公害农产品基地万亩,730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195个产品获得有机食品认证。 产业集聚效应逐步凸显 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初步形成了优质水果、名优茶业、精细蔬菜、道地中药、优质生猪和特色林竹等区域优势明显的特色农业生产基地。以战略资源开发、现代加工制造、科技创新服务、农产品加工为导向,重点打造了三江流域水电开发基地,德阳重大装备产业集群,以成都高新区和绵阳科技城为代表的成德绵高新技术产业带,攀西钒钛制造基地,川南综合化工产业基地和川东北天然气产业基地。围绕建设西部物流中心、西部商贸中心和西部金融中心,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 二、主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成就 特色农业 XX年,全省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亿元,比1999年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元,比1999年增长倍。粮食总产达3500万吨,时隔八年后重新跃上700亿斤台阶。油菜籽产量万吨,生猪出栏9020万头,分别比1999年增长73%和%;优质果、精细菜、名优茶、优质茧的比重分别达到49%、52%、40%和35%。全力推进新增1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和“再造一本文来源:http://个都江堰”工程,积极建设国家优

发展特色农产业情况汇报

发展特色农产业情况汇报 发展农村经济必须走精细化、集约化、产业化的道路,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不断拓展农民增收的空间。××乡为全面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项目为载体,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建设特色农业之乡。现已种植反季节无公害蔬菜2100亩,优质超级稻500亩,食用菌大棚150个,草本药材1000亩,花卉苗木育苗1000亩,花椒种植300亩,优质烤烟200亩,甜玉米200亩,已规划猪沼菜、猪沼鱼等生态示范项目160个,已形成“一村多品”、特色各异、亮点纷呈的良好发展势头。我们的具体作法是: 一、注重特色,调大规模,强调品牌。一是注重特色,形成了××以黄姜、反季节蔬菜为主,××的巴西菇、白蘑菇为主,××的优质超级稻、黄姜、反季节蔬菜为主,××的生态示范项目为主,各具特色的产业项目。二是调大规模,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由去年1000亩,发展到XX亩,计划冬季种植XX亩,食用菌大棚由110个到160个,力求达到260个;生态示范项目力求发展150个;三是我们打造好的青扁豆、美国红菜为主的绿色蔬菜品牌,有“黄金之药”称号的黄姜品牌,有山珍之称的巴西菇和白蘑菇的食用菌品牌,着力以组织生产向商品流通的转向。

二、用好用活扶贫资金引导信贷资金投入政策。积极运用税收、贴息、补助等经济杠杆,鼓励和引导各种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和农业。我们用好用足扶贫资金引导信贷资金投入政策,信用部门积极行动,核定项目,发放信贷资金130多万元,产业老板也投入了资金70余万元,充分激活农民发展农业产业的积极性。 三、推行好“大户”带动运作模式。我们实行了干部联系产业大户的制度,充分发挥“大户带动”示范作用。×××××年计划出栏200头以上,现存栏50多头,各出栏30多头,建好沼气池2个;××××发展食用菌大棚6个,年纯收入可达3万多元。这一批典型的事例,起到鲜明的示范作用,带动作用,促使我乡规模养殖和食用菌项目得以逢勃发展。 四、以市场运作为主,发展订单农业。发展农业产业化,政府必须做好积极地引导工作,但也必须按市场经济的需求进行运作,发展订单农业是增加农民收入,切实降低农业产业化风险的有力保障。我们有1700亩蔬菜生产实行订单农业,由×××公司和××蔬菜公司进行销售;有由××鹏老板组织生产销售的食用菌产业;有隆平高科分公司、县药材开发办组织销售的优质超级稻、黄姜等产业。 五、实行菜稻连种,提高土地的覆种指数。我们积极支持已有的科研成果的试验和大面积示范推广,提高农业产品

(发展战略)突出特色发挥优势促进主导产业长足发展最全版

(发展战略)突出特色发挥优势促进主导产业长足发 展

突出特色发挥优势 促进主导产业长足发展 临夏州以工代赈办公室杨映伟 产业发展是壹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和主体。面向“十壹五”今后壹个时期,充分认识我州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对于积极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实现我州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宏观经济效益,推动全州建设全面小康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 为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州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发展思路、发展战略、发展布局和发展重点,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业,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我们本着对州情再认识、再分析、再研究,实实在在寻找出我州适时适势发展,具有经济支柱能力的主导产业,且就其成因和发展对策建议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分析。 壹、全州产业发展现状 我州八县(市)中除临夏市外,其余七个县都是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的经济。历经各届州委、政府的努力,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基本培育和建立起了加快经济发展的框架体系,全州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产业结构继续优化,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农业产业化运营不断推进,农业结构趋于合理。2007年全州完成农业总产值30亿元,比上年增加5.8%;农业增加值19.4亿元,占GDP26.6%;第壹产业中种植业完成产值17.05亿元,比上年增长4.24%,畜牧业完成产值10.68亿元,增长7.15%。粮食生产形势稳定,农作物区域布局、品种品质结构取得新进展,区域优势产业更加集中,地方特色主导产业日趋明显,马铃薯、双低杂交油菜、玉米、设施蔬菜、豆类、百合、中药材7个产业基地不断壮大;农业产业化

壹批“农”字牌龙头企业竞相发展,初步形成了产加销壹条龙、农工贸壹体化的产业化发展格局。 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工业企业活力增强。作为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工业化是我州经济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十五”以来州委、州政府十分重视工业的发展,不断营造工业发展的环境,加大对工业发展的力度,提出了工业强州战略,制订出台了壹系列加快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使我州的工业注入了新的活力。2007年第二产业20.83亿元,占GDP28.6%,其中电力生产及供应业实现增加值6.95亿元,增长5.69%;基本上形成了以兰郎公路壹线为主的皮革毛纺企业聚集区、刘盐俩峡冶炼铸造聚集区、以黄河、洮河、大夏河流域为重点的水电能源工业开发区、以临夏市为中心的清真牛羊肉、乳制品、手工地毯加工聚集区。农畜产品加工、建筑建材、酿造、民族工艺品等各具地方特色的的工业布局,基本形成了以水电能源、清真牛羊肉加工、农产品加工、皮革毛纺加工、手工地毯加工、冶炼铸造、建材加工为支柱的特色工业生产体系。 商贸旅游呈现出平稳的发展态势。2007年,我州第三产业实现总产值32.69亿元,占GDP44.8%;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72亿元,增长14.24%;输转劳务39.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5.59亿元,增长63%。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不断趋好。我州具有独特的区位环境和人文优势,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塑造了以民族贸易为重点的特色商贸流通业。成为西部有较大影响力的皮革、羊毛、茶叶、木材、日用百货、清真食品、牛羊活畜产品的集散中心。商贸流通市场体系逐渐完善,商贸流通业规模水平进壹步提高,形成以各县县城、重点集镇为骨架,以各类市场为依托的商贸流通网络。流通网络延伸到全国各地,物流交易由传统贸易向期货贸易、定单贸易发展,新型商业业态正在兴起。近年来,我州旅游景区

发展优势产业 打造工业重镇

发展优势产业打造工业重镇 近年来,茅草街镇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优势产业,着力打造益阳北部工业重镇,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该镇工业经济冲破逆境、扬帆破浪,呈现出蓬勃向上的发展势头。2008年,全镇实现工业产值61500万元,同比增长10.02%;2009年上半年,实现工业产值3540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12%,镇域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至10家,比去年增加1家,形成了以纺织、造纸、船舶制造、大米加工等为主的四大优势产业。 一、抓引进,壮大工业 近年来,该镇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促进全镇工业发展的第一抓手。一是选准招商项目。充分利用本地优势资源,对纺织、造纸、船舶制造等一批具有较强发展潜质的产业进行包装推介。二是优化招商环境。从领导力度、招商氛围、服务质量等方面入手,将招商引资作为全镇工作的“一号工程”,努力营造重商、安商、护商的招商氛围。三是跟踪优质服务。实行招商引资项目跟踪服务制度,努力做到办理程序从简、建设环境从优、排忧解难从速。在办理手续时,属本镇范围内的事项,在一天内办结,在县以上部门办理有关手续的,联系领导全日制跟踪服务。四是重视情感招商。通过加大感情投入,让客商和有识之士充分感受到茅草街镇人民的热情和诚意。平时党政主要领导主动与客商进行电话联系,嘘寒问暖;在春节、中秋等节日经常举办客商及返乡知名人

士的联谊会、茶话会;政界名人、商界巨子节假日回家探亲,主要领导还亲自登门拜访。近年来,通过努力该镇招商引资取得了显著成效。2006年,成功引进广东佛山锦叶纺织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兴办兆丰纺织公司,并顺利完成第一、二期工程建设,今年产值有可能突破1亿元,税收达到200万元。2007年,吉林化纤集团落户茅草街镇,受让湖南建材纸厂成立湖南拓普竹麻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总投资将达到8.8亿元,已顺利完成第一期工程3万吨棉浆粕生产线和污水处理流程建设,目前正在着手征地400亩,新上国家专利技术竹纤维深加工项目,预计至2015年,将发展成为吉林化纤集团长江以南的最大生产基地,年产值将达到20亿元,税收超过9600万元。该镇还成功引进浙江APP纸业公司投资800万元新办盛大纸业,引进衡阳金虎粮油公司投资1230万元收购茅草街米业有限公司发展大米加工,引进长沙市银星米业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建设加工大米5万吨、生产河粉2万吨、生产色拉油5000吨等一批工业项目。快速扩大了全镇工业规模,有效的支撑和带动了全镇工业的发展。 二、抓技改,促进工业 近年来,该镇通过政府扶持引导和市场机制运作,支持企业技改扩能,提高企业规模和产品质量,鼓励相关联的企业联合,实现以企业的优化配置,打造一批产业突出、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的核心企业,促进了工业规模的扩大。 2007年3月,该镇认真落实国家关于洞庭湖区造纸企业污染

四大主导产业发展现状

四大主导产业发展现状 四大主导产业发展现状 时间:2020年1-6月份 一、交通装备产业 截止2020年6月底,交通装备产业拥有规模以上企业47家,总资产376.5亿元,从业人员达17652人,主要产品有重卡、邮政车、特种车汽车及汽车零部件、飞机维修工程和摩托车配件等,2020年1-6月份实现工业总产值166.4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46.1亿元,利税10.98亿元,分别占全市总量的31.29%、25.09%。 今年因重汽切块比例进步,实现销售收入成为我市第一大产业,利润和利税总额 第一大产业还是我市的传统产业机械制造,交通装备位居第二。 财产龙头重汽团体,不仅带动了我市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的生长,如:百惠特汽车零部件公司,企业在短短3-4年的时间里,销售收入已过亿元;腾龙排气管公司,预计今年销售收入过2亿元,比重汽未在**落户时翻了四番,而且也带动了我市引办企业的生长,如:中森机车、重弹长力等。 二、精细化工产业

截止2020年6月底,精细化工产业拥有规模以上企业64家,总资产115.9亿元,从业人员达17908人,重要产物有唐和唐、呋喃树脂、酚醛树脂、尿素、苯胺、氟产品、农药等,2020年1-6月份实现工业总产值80.19亿元,实现销售收入80.56亿元,利税6.5亿元,分别占全市总量的17.25%、16.12%。 财产龙头圣泉团体、****煤**化工集团到十二五末销售收入过百亿。 三、机械制造产业 截止2020年6月底,机械制造产业拥有规模以上企业201家,总资产108.5亿元,从业人员达30776人,重要产物有家电电机、鼓风机、炊具、铸锻件等,2020年1-6月份实现工业总产值139.7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31亿元,利税15亿元,分别占全市总量的28.04%、34.3%。 产业龙头海尔电机力争在十二五末建成全国最大的家电电机生产基地,普通电机产能达到5000万台/年、空调压缩机电机产能400万台/年,实现销售收入突破50亿元。章鼓风机现正积极运作上市,借助资源市场加快生长,力争两年内实现上市融资。投资2亿元,新上离心风机、离心压缩机项目,十二五末销售收入突破10亿元。 四、食品饮料产业

公司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公司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 在省市二级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
欠发达地区立足自身实际,进一步加大产业开发力度,经济结构战略调整 取得了明显成效。 2004 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98 亿元,比上年增长 124。 其中第一产业 1795 亿元, 增长 486; 第二产业 5402 亿元, 增长 1225; 第三产业 3013 亿元,增长 1196。 三次产业结构比重分别由上年的 1112、5465 和 3423,调整为 2004 年的 1085、547 和 3445,尤其是第三产业比重提高了 022 个百分点。 同时 2004 年第三产业对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4086,高于九五期间平均 贡献率 3871,第三产业发展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加大,我县长期以 来主要依靠第二产业为主带动经济增长的局面已逐渐改变,以第二、三产 业为主共同带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正在形成。 从三次产业的发展来看一产通过全力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农 业的基础地位进一步得到加强,生态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 基本形成了以传统优质杂粮,特色干鲜果、高山蔬菜、绿色畜禽为主 导的八大龙头、八大基地。 2004 年, 全县农业经济总收入达 2596157 亿元, 比去年 2331902 亿元 增长 113,农业总产值 179646 亿元,比上年 175718 亿元增长 22。

农民人均收入 4030 元, 比上年 3794 元增长 62, 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农 民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相继涌出了全省乃至全国享有盛誉的四季柚之 乡,蘑菇之乡,席草之乡。 二产以工业园区建设为载体,突出抓好扶优扶强、产业升级等重 点,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2004 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为 218 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 比去年增 长 105。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 484 亿元,比上年增长 1698 亿元。 纵观工业经济全年运行情况,表现为增长速度前高后低,全年保持适 度增长,并有以下特点一是规模企业竞争力强、经营稳定、管理规范等优 势突出,2004 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势较强,增幅比整体工业高出近 15 个百 分点,其占全县工业比重也由上年的 244 提高到 263。 二是强镇区域经济特色明显,在工业园区建设的带动下,强镇区域特 色经济的规模效益和集聚效应进一步明显。 在规模以上企业中,五大强镇工业产值占全县工业比重达 993。 三是主导行业优势显现,规模以上工业中,全县塑编、印刷、纺织、 机械仪表、 食品五大主导行业分别比上年增长 161、 164、 328、 173 和 133, 五大主导行业产值占全县工业比重达到 828。 对外贸易发展较快, 全社会外贸供货值 112 亿元, 自营出 4500 美元, 比上年分别增长 10 和 8979。 第三产业通过创新体系,强化服务、改善环境,信息、中介、房 地产和技术服务、社会服务等新兴产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杭州市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带建设的实施意见

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杭州市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带建设的实施 意见 【法规类别】农业管理 【发文字号】杭政函[2006]140号 【发布部门】杭州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6.09.30 【实施日期】2006.09.30 【时效性】失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失效依据】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废止264件市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的通知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杭州市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带建设的实施意见 (杭政函〔2006〕140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为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提升都市农业建设,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关精神,按照《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杭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的通知》(市委〔2006〕15号)的总体要求,现就杭州市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带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建设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带的重要意义 (一)建设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带是提升都市农业水平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市各级

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杭州市发展都市农业实施意见〉的通知》(市委〔2003〕3号)精神,大力建设都市农业,农业布局明显优化,结构调整不断推进,城市、平原、山区三大农业圈层的格局基本形成,六大优势产业和五大特色产业发展迅猛,2005年占全市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68%;农业信息服务、农业产业化、农业科技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组织运行等五大体系进一步完善,有效促进了农业现代化进程。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结构不尽合理、农产品加工流通相对滞后、农民组织化和服务社会化程度不够高等制约因素。必须以实施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带建设为重点,继续深化都市农业建设,不断提升杭州农业的集约化、产业化、现代化水平和综合效益。 (二)建设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带是建设新农村的客观需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生产发展。建设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带,就是要培育一批立足当地农业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业规模生产为条件,以产业化经营为重点,以高效生态建设为目标的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集聚区。建设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带,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加快人才、科技、信息、资金等各类资源要素的集聚,促进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有效衔接和一、二、三产业的有机融合,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整合提升品牌,强化竞争优势,形成资源共享、风险共担的运作机制,增强抵御市场和自然双重风险的能力,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二、建设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带的总体目标 (三)总体要求。坚持比较优势差异化发展、产加销结合产业化发展、打造品牌规模化发展、生产生态并举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深化都市农业示范园区和专业村建设的基础上,连点成线,扩线成带,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带,确保杭州都市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四)主要目标。从2006年开始,用5年的时间,围绕茶叶、花卉苗木、水产、畜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