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蓝星第一舰——055大驱解读(六)垂直发射系统

蓝星第一舰——055大驱解读(六)垂直发射系统

蓝星第一舰——055大驱解读(六)垂直发射系统

这应该是关于055的最后一篇了,前面五篇分别解读了055的身材(总体舰型)、心脏(动力系统)、眼睛(电子系统)、出生(下水过程)和盾牌(火炮系统),今天来讲讲它的长矛(导弹系统)。要谈055的导弹,首先得谈它的垂直发射系统,因为中国海军已实现了导弹垂直发射化。除了近程反导导弹采用箱式发射架外,其余防空、反舰、反潜导弹都采用共架发射的模式,一艘舰能带什么弹,已经不再看它装备了什么类型的发射架,而是根据任务来弹性装载。说明,所有资料及图片均来自公开网络,所有分析均为个人观点,不存在泄密问题,如有不实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iiiiiiiiii

【导弹发射系统的前世今生】二战后的现代军舰在装备导弹之初,采用的都是固定式或机械回转式发射架倾斜发射。因为早期的导弹制导方式落后,发射前需要将发射架或者舰体转向目标,以赋予导弹初始发射的方位角和高度角,保证导弹升空后能够顺利进入雷达制导信号扇面中。当时的导弹普遍弹体庞大,连带储存、输送、发射装置也异常巨大复杂;而且每型导弹都有专用发射装置,以匹配不同的尺寸和发射条件,互不通用。以1961年服役的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水面舰艇- 绰号“灰夫人”的美国海军“长滩”号巡洋舰为例,它

的前甲板装有两部MK-10双臂发射架,用于发射射程35公里的“小猎犬”中程防空导弹。这两部MK-10的型号还不一样,前一部为Mod1型,水平装填;后一部为Mod2构型,倾斜供弹。?MK-10 Mod2的内部结构剖面图,甲板之下配备有

水平放置的旋转弹架?在舰尾则安装了一座巨型的MK-12双臂发射架,专门用于发射采用冲压发机、射程高达185公里的“黄铜骑士”远程防空导弹,弹舱容量52枚。??MK-12的

内部结构,比MK-10还要庞大得多,在导弹上架之前,要经过弹库提弹、检测、安装弹翼等复杂的程序“黄铜骑士”导弹

有多大呢,弹重3.5吨,长达11.6米;米格-15战斗机的长度也只有10.1米。1968年5月23日,长滩号发射2枚黄

铜骑士在120公里距离上击落了一架北越的米格-21战斗机,创造了舰对空导弹在实战中首次击落战机的记录。“黄铜骑士”不但能防空,还能用来反舰,实在是凶悍!“长滩”号舰体中

部还装有一座八联装MK-112 “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发射架,

没有备弹。?满载排水量1万7千吨的“长滩”号,安装了4

种不同的发射装置,发射3种导弹。三部防空导弹发射架连同弹库几乎占据了全舰的一半长度。?发展到冷战末期,舰

载导弹发射装置的体积已经大幅缩小,装填、瞄准速度提高。例如苏联“现代”级驱逐舰,前后装有两套“施基利”中程防空导弹发射系统,每座发射架正下方配备两个垂直环状弹舱,各备弹12枚,总重仅30吨,和20年前的“长滩”号相比大

大节省了空间。俄罗斯仅存的5艘现代级之一:波罗的海舰队的620 “无情”号,目前正在升级??“施基利”的单臂倾斜发射架旋转速率达到90°-100°/秒;再装填速度12秒/枚,几乎达到了机械式发射装置的速度极限。达到极限,也就碰到了不可逾越的瓶颈。面对冷战末期严酷的海空威胁,特别是以苏联为代表的海、空、潜多平台、全方位超音速导弹饱和攻击战术,传统的水面舰艇防御系统完全无法招架。还是以“现代”级为例,它装有六台“前罩”照射雷达,每台可跟踪照射2个来袭目标,理论上可以同时攻击12个空中目标。但在实战中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施基利”系统最快再装填速度为12秒,还要加上导弹上架后的通电、发射架转向瞄准的时间,最快发射间隔至少是17秒。前后两部发射架一分钟内最多也就对抗6个空中目标。装备“施基利”防空系统的印度塔尔瓦级护卫舰“泰格”号,装填、瞄准、发射的连续画面?如此饱和攻击需要投入多少枚导弹就成了一道非常简单的加法,只要同时抵达目标区的导弹数量超过各舰的火力通道之和,进攻导弹撕破防御网,击伤、击沉对方舰艇就只是个时间问题。在那个年代,击溃一个水面编队所需的反舰导弹可能都不需要50枚。?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美苏等大国海军都投入了巨大精力开发革命性的新一代导弹发射装置,以破解对抗饱和攻击的难题,这就是垂直发射系统。不过世界上首先投入使用的垂直发射系统倒不是饱受苏联饱和攻击

压力的美国人,而是苏联人自己。1980年12月30日,2

万6千吨级的钢铁巨兽“基洛夫”号重型导弹巡洋舰服役,上

面载有垂直发射的SA-N-6远程防空导弹系统,备弹96枚。从2号舰“伏龙芝”号开始,为了强化对空能力又安装了垂直

发射的SA-N-9近程防空导弹,备弹128枚。北方舰队旗舰“彼得大帝”号,基洛夫级4号舰,也是唯一现役的一艘,俄

海军最后荣耀?美国则从1986年9月20日入役的第6艘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邦克山”号开始装备MK-41型垂直发射系统,前后两套8x8发射模块,各扣除占了三个坑的装填吊车,共备弹122枚。CG-52 “邦克山”号- 美国垂直发射第一舰?和传统的倾斜发射方式相比,垂直发射方式具有显著的优点:反应快、发射率高垂直发射的导弹每一枚都自成单元,作战时可同时完成通电、自检等准备程序,时刻处于待发状态。遇到有故障的导弹,作战管理系统能够立即选择下一枚导弹,几乎没有时间延误。MK-41能达到每秒发射1枚的高速率,唯一的限制因素是舰上可用的火控通道数,这是倾斜发射无论如何也无法达到的高速度。CG-63 “考彭斯”号在日本海域连续发生两枚“标准”-2导弹的场景?全方位发射传统倾斜发

射的射界会受到舰艇上层建筑的遮挡,加上机械装置的旋回、俯仰限制,不同程度地存在射击盲区。要避开盲区只能改变舰艇的航向,耗费宝贵的反应时间。垂直发射系统没有盲区,可以360度全向发射,导弹垂直升空后再依靠燃气舵或者侧

向矢量喷管的推力调整方向,迎击目标。?英国新一代中近

程舰载防空导弹CAMM在23 型护卫舰“阿盖尔号”上试射

的视频画面,可以看到弹射升空并转向目标后,导弹发动机才点火工作。CAMM将装备英国下一代26型护卫舰。可靠性高机械式发射装置由众多复杂的回转、俯仰、装填等运动部件组成,并且直接暴露在恶劣的海洋环境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故障导弹就可能发射不出去。垂直发射系统唯一的运动部件就是顶部的舱口盖,结构简单、可靠性高(苏联左轮式发射系统还由旋转机构);整个发射系统都位于甲板之下,导弹封装在充满惰性气体的贮运发射筒内,防护性好,还能降低全舰重心、增强隐身性能。?DDG62“伯克”级“菲茨杰拉德”号上的水手正在检查MK-41的防水情况。打开的舱口盖下已装填了导弹发射箱,箱顶部是绿色易碎密封罩,发射时导弹直接穿罩而出。这个装甲舱口盖厚达120毫米,防护性很强。2005年摄于横须贺外海。火力密度大前5艘配备传

统MK-26双臂发射架的“提康德罗加”级仅备弹88枚(68枚“标准”-2 + 20枚共架发射的“阿斯洛克”,且不能发射“战斧”

巡航导弹;换装MK-41导弹垂直发射系统后,完全一样的舰体空间贮弹量增加了近40%,兼容三种导弹。CG-47 “提康德罗加”号- 宙斯盾第一舰,前后装有两座MK-26发射

架?CG-52 “邦克山”号的前甲板特写?功耗低、价格低另一个不太引入注意的进步是节能:MK-41没有大功率的机电设备,

平均运行功率在4千瓦左右,峰值功率仅需20千瓦;MK-26的平均运行功率为50千瓦,最大运行负载功率高达480千瓦。而且MK-41系统的采购价格比MK-26要便宜4千万美元。

iiiiiiiiii

【冷发射vs. 热发射】美苏在垂直发射系统上走了两条不同的发展道路。苏联采用的是冷发射方式,导弹在发射筒内不点火,利用发射筒底部的燃气发生器产生的低温高压燃气,推动活塞带动提弹板将导弹弹射出舱,导弹弹射到约20米

的空中再点火自主飞行。冷发射系统不用承受导弹发动机的高温高压尾焰,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导弹被外能源弹射出舱后再点火,导弹出现问题时可以顺利推出舱外,安全性好;但发射效率较低。“基洛夫”级发射SA-N-6防空导弹的场景,导弹飞离发射装置后发动机尚未点火。?美国则采用热

发射方式,导弹依靠自身火箭发动机或者助推器产生的推力发射出舱,发射系统需要复杂的排焰道以迅速排出高温燃气。热发射系统的优点是不需要外能源,发射效率较高。但可靠性要差一些,如果导弹已经解除保险启动发射程序,但因故障未能起飞,系统无法将其弹射出去,难以排除故障。而且使用寿命有限,每个发射装置的热设计只能承受7次正常发射和1次意外点火发射,之后就需要更换。“战斧”巡航导弹

垂直发射出舱瞬间,可看到高温燃气正从后面8单元共用的

排焰道中喷出?网上对美苏为什么采用不同的发射方式有很多争议,大多是从发射装置的角度进行讨论,比如圆形发射筒安全性更高,苏联的耐火材料不过关等等。其实换个角度,看看垂直发射系统最主要的服务对象- 舰载防空导弹的发展轨迹,就能很清楚地看出美苏为什么分别采用热/冷发射方式了。美国MK-41系统的主力导弹是“标准”-2舰空导弹,发展自60年代设计的“标准”-1,大幅改进了制导体制,提高了射程,但弹体结构和推进系统基本一致,也继承了在发射架上直接点火的热发射方式。FFG-12“佩里”级护卫舰“乔治·菲利普号”用MK-13单臂发射架发射“标准”-1 导弹?“标准”-2在1982年获得初始作战能力时也是采用MK-26双臂发射架以倾斜方式发射的,当时MK-41系统尚在研制中,要到4年后才随“邦克山”号投入使用。值得注意的是,垂直发射和倾斜发射的“标准”-2是不同的子型号,不能通用。?1983年“提康德罗加”号巡洋舰海试时的照片,MK-26发射架上挂载的是“标准”-2导弹,摄于波多黎各“罗斯福路”海军基地大西洋舰队武器训练中心。过去财大气粗的美国海军无疑是个独立王国,从科研到装备都有自己一套完整的体系,一向不屑与空军、陆军为伍。像空军被迫采用F-4 “盐水鸡”这样的事时有发生,海军引进其它军种武器、技术的事情则比较少见。看看下面这张美国海军的防空导弹发展路线图:可以看到自“小猎犬”BT开始,60多年来美国海军的舰载中远程防空导

弹几乎都长一个样。?再来看冷战铁幕的另一边,苏联一贯

是大陆军主义,红海军只能算是遂行海上辅助任务的小兄弟。因此长期以来苏联防空导弹系统都是先研发陆上型,再移植到舰上,就是先有土鸡蛋,再扔到水里变成洋鸡蛋。“基洛夫”级装备的SA-N-6远程舰空导弹,就是大名鼎鼎的陆基S-300防空导弹的海军版。它们的雷达制导部分不同,分别由专业研制舰载防空系统的“牛郎星”设计局和著名的“金刚石”设计

局负责,但两者的导弹部分基本相同,都是由“火炬”机械设

计局研制的。?同样,近程防空导弹SA-N-9的原型是陆军的SA-15,也就是著名的“道尔”履带式近程防空导弹,由“安泰”设计局研制。?S-300和“道尔”都是垂直发射,在射界、反应速度、多目标对抗能力等方面比倾斜发射的美制“爱国者”、“霍克”高出一筹。但陆基导弹如果垂直热发射,尾焰对发射

筒及发射车的烧灼问题将非常严重,尤其是“道尔”,它的四

联装垂直发射筒是内置在发射车体中部的。另一方面它们作为野战防空主力,需要伴随部队开进,对发射场地的整备要求不能像“爱国者”这类半固定式要地防空导弹那么高。“爱国者”导弹发射时地面上的滚滚烟尘?为此苏联专门开发了冷发射方式,用外能源将导弹弹射出筒后在空中再点火,将导弹尾焰对发射设备和地面的影响减少到最低。当这些导弹改装上舰时,冷发射的形式也被保留了下来。苏联的导弹设计局在陆弹上舰时通常不愿意修改原始设计,于是只好由舰船设

计局依据导弹的特点度身定制冷发射系统了。?这就是

SA-N-6独特的左轮式垂直发射装置。它以八个导弹贮运发射筒为一个单元,集成在一个圆形发射装置上,八枚导弹共用一个发射口盖:一枚发射后,旋转机构像左轮手枪一样将下一枚导弹发射筒旋转到发射口位置,通电检测并加载发射信息,完成待发准备。外露的每个筒盖上有三个圆圈,其实这些只是防爆用的易碎卸压口,并不代表里面是一坑三弹,也不能开启。上图是“光荣”级巡洋舰后部的SA-N-6垂直发射系统,它属于没有装甲防护的简化版,发射装置直接暴露在外面。下图则是“基洛夫”级前甲板上SA-N-6垂直发射系统,装甲护盖向后滑动开启,防护十分厚重。?再看“基洛夫”级甲板下的SA-N-6弹库内部,正处于维护状态中,顶部是直径3.8米的旋转发射装置,悬挂着超过10米长的发射筒。整个弹库被装甲包覆,空间异常宽大,犹如一座垂满钟乳石的溶洞。?发射筒满装之后的状态,犹如钢铁森林一般。?另外,常被称作现代战列巡洋舰的“基洛夫”级上还装备有20枚威力巨大的SS-N-19 “花岗岩”远程超音速反舰导弹,也采用垂直发射方式,但因为弹体过长,发射井不是完全垂直,呈60°仰角。?恐龙的獠牙- “花岗岩”反舰导弹倾斜发射时的壮观场面

iiiiiiiiii

【垂直发射系统的通用化】从通用化的角度来说,苏联比

美国差了很远。MK-41垂直发射系统在设计阶段就贯彻了模块化思路,有长度7.6米的“打击型”、6.7米的“战术型”和5.2米的“自卫型”三种标准弹舱模块(见下图),通过增减模块的数量,可以适装于从巡洋舰到小型护卫舰的各种平台。?洛马工厂中展示的三种MK-41弹舱模块,从左到右依次是自卫型、战术型和打击型。右图为八个发射箱共用排焰道的示意图。横截面一致、长度不同的贮运发射箱可以共架兼容多种导弹:MK-14发射箱用于“战斧”巡航导弹,MK-21用于“标准”-2 Block Ⅳ和“标准”-3、“标准”-6(这两型只能适配打击型模块),MK-13用于“标准”-2 BlockⅡ/Ⅲ,MK-15用于“阿斯洛克”反潜导弹,MK-22用于单发“海麻雀”导弹,MK-25用于一坑四弹“ESSM改进型海麻雀”导弹(这四型可以适配所有三种模块)。较短的发射箱在底部安装适配器,使发射箱稳固地连接到底板上。?垂直发射装置的通用化给宙斯盾战舰带来极大的武器携载弹性,可以根据任务和威胁灵活配置导弹的种类和数量。作为舰队防空核心的“提康德罗加”级通常携带110枚“标准”-2对空导弹加10枚“战斧”巡航导弹;而海湾战争中,CG-56 '圣贾辛托'号曾作为特种武器平台,满装122枚“战斧”专门用于对陆攻击。?苏联则在标准化方面显得漫不经心,'基洛夫'级上有几种导弹就有几种发射装置,互不通用。一方面是因为苏联有为每一种功能用途研发专用武器/设备的传统,另一方面苏制武器一贯傻大黑粗,不同类型武器的

体积重量相差悬殊,客观上也很难实现标准模块化。?'基洛夫'级3号舰“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的前甲板,从船头开始依次为SA-N-9近程防空导弹发射井(黄圈)、SA-N-6远程防空导弹发射井(紫圈)、SS-N-19超音速反舰导弹发射井(绿圈)、'卡什坦'弹炮合一近防系统(粉圈)和舰桥侧面的SA-N-4近程防空导弹可升降发射架收纳井(红圈)

iiiiiiiiii

【中国垂直发射系统的发展】上面讲了这么多,特别是苏联的垂直发射系统,是因为中国的垂直发射系统和它渊源很深,同时也借鉴了美式的通用化思路进行改进发展。

中国海军曾经长期积弱,在整个90年代防空主力仅是最大射程13公里的海红-7点防御导弹。直到2000年才随着现代级956E型的引进,依靠其搭载的“施基利”中程舰空导弹系统(导弹型号为射程25公里的SA-N-7)第一次获得了比较可靠的区域防空能力。“现代”级“杭州”舰前后两座“施基利”齐射?2004年服役的052B型两舰同样装备进口的“施基利”系统,导弹型号升级为射程38公里的SA-N-12,是陆基SA-17 “山毛榉”的海军版,和2006年引进的后两艘“现代”级956EM型一致。052B “广州”舰弯弓射雕?不过这两级驱逐舰都具有应急、试验性质,一共六艘分为三个型号。之后中国海军开始大踏步进入垂直发射时代,在短短12年时间里发展出三代垂直发射系统。第一代:052C - 蜂窝煤配用弹种:

海红-9远程舰空导弹发射方式:冷发射2005年052C型驱逐舰服役,采用垂直发射的国产海红-9远程舰空导弹,第一次为中国舰队撑起了自己的保护伞。?海红-9发展自陆基的红旗-9。红旗-9虽然外观和S-300非常像,也借鉴了相当多的技术、设计,但并不是纯粹的山寨产品。不但研制时间要远早于S-300的引进,单说它6.5米的弹长就比S-300PMU 系列使用的48N6导弹短了1米。身材苗条了不少,最大射程却同为125公里,在电子设备、弹体结构等方面比S-300更先进。海红-9进一步优化,缩小弹体尺寸、改善低空性能,具备很强的抗饱和攻角能力。?海红-9继承/借鉴了从S-300到SA-N-6到红旗-9一脉相承的冷发射方式,但中船重工713所对垂直发射系统进行了大幅度的改良,型号为H/AJK03型,适配于海红-9,不能兼容其它弹种。它也采用圆形弹舱,但一个单元只集成了6个发射筒,以便装在较窄小的舰体上。每个发射筒都有自己的舱盖,形成蜂窝煤一样的独特外观。每枚导弹均独立发射,不再需要转一格发射一枚了。?

052C前部6个垂直发射单元的所有发射筒盖全部开启进行维护,中间的装填吊车已升起,吊车护罩被摆放在甲板右上角,这样的设计不占用发射筒空间052C左右两侧的发射筒各以5度角朝舷外倾斜,万一导弹冷发射到空中后发生点火故障,下落时将掉到船舷外的海中,而不会砸落在甲板上。但实际使用中海红-9表现出极高的可靠性,从未发生过类似

故障。从这个角度能很清楚地看到发射单元的倾斜角,中间就是处于折叠收纳状态的装填吊车?052C实弹发射海红-9

的画面,导弹弹出后尚未点火,已经偏离了中轴线,快飞出船舷了。?H/AJK03仍然拥有转轮式结构,不过只用于装填。每个单元装填时只需要对准最外侧的装填发射口,下面的弹舱旋转就能依序为六个弹位装填。?每个发射单元最靠船舷

的一个发射口具有装填功能,外圈进行了加强。

?052C配有一座厚实的垂直装填臂架,先由装填吊车将水平放置在甲板上的导弹发射筒吊起放置在装填臂架上,再通过链条传动将发射筒插入倾斜的发射井内。这比靠摇摇晃晃的揽绳垂直吊装要高效、可靠得多。这个装填臂架平时在甲板表面看不到,可能收藏在舰体内部或者码头上,装填导弹时再安装到甲板上。?发射单元中心有个和装填口一样加强过

的圆形口盖,它的四角各有两个开有圆孔的凸起,这就是安装导轨臂架用的固定点。

如同上一篇“对055大驱的一点解读(五)- 综合射频系统”

里谈到的雷达系统一样,本着两条腿走路的精神,2006年

服役的051C上直接采用了俄制SA-N-6改进出口型“里夫”

舰载防空系统,共进口了两套,单价一亿美元。?这就是原

汁原味的俄式左轮垂直发射架,和“光荣”级上的完全一样,

同样可以归为第一代垂发。051C只是北海舰队应急性质的

防空驱逐舰,之后随着国产垂直发射系统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再也没有进口更多的“里夫”系统。第二代:054A - 巧克力配用弹种:红旗-16中程舰空导弹、鱼-8反潜导弹发射方式:热发射2008年服役的054A护卫舰上出现了一种全新的垂直发射系统,几乎就是缩小版的MK-41,同样是一个单元八具矩形发射箱,共用一个排焰道,即采用的是热发射方式,型号为H/AJK-16型。外观上确实像极了片状的巧克力块。全舰4个单元共32枚导弹,可共架发射红旗-16和鱼-8,扩展了发射系统的通用性。与MK-41的横向布置不同,

H/AKJ-16是纵向布置,因为中国护卫舰的宽度大大小于美国的驱逐舰和巡洋舰。054A前甲板的垂直发射单元全部开启,已经装填了一半16套导弹发射筒,另外一半还空着

可以看到两排发射筒中间共用的排焰道盖板也已打开。?红旗-16从设计开始就是海陆兼用的,基型就是海军型,于2008年服役;陆军型为红旗-16A,在2011年入役。因为是由海到陆的,它的名称就是红旗-16,不存在海红旗-16的叫法。红旗-16导弹的外形和“施基利”系列非常接近,在研制过程中得到了俄罗斯“安泰”设计局的技术支持。弹长约5.5米,有效射程超过40 公里,具有很强的低空反导能力。陆军改进型红旗-16B于2016年在现役部队演习中露面,采用主、被动复合导引头,据信射程提高到70公里,已经达到中远程的距离。海军也会装备相应的红旗-16G型。“运城”舰垂直发射红旗-16?有意思的是,舰载的红旗-16是热发射,陆基的

红旗-16A却是冷发射。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也是耐人寻味的。红旗-16A用于伴随野战防空,越野机动性强,和前面提到的红旗-9一样,必须采用冷发射以降低对设备和地面的烧灼影响。它的主要目标是战术飞机、巡航导弹、甚至是空投精确制导弹药、直升机和无人机,且以营为单位集群部署,所以对单车的发射速率要求并不是很高。?海军的红旗-16凭借

15米以下的最低射高,肩负了整个编队拦截超低空反舰导弹的重任。为了对抗全向饱和攻击,尽量压缩反应时间,必须采用热发射方式,一经点火能够立刻升空;而冷发射在慢速弹射到空中后还有一个点火加速的过程,发射速率也较低,在生死攸关的反导作战中可能会贻误战机。红旗-16可以有

效对抗超音速反舰导弹,这种能力在多次海军演习中均得到验证。红旗-16出舱的瞬间,旁边排焰道已是火光冲天,这

是非常典型的热发射?在054A上没有发现任何再装填装置,都是由码头吊车直接吊装的。对于四千吨级的中型护卫舰来说可能也没有这个空间和必要。?继第一代冷发射系统后,

第二代垂直发射系统采用体型较小的中程弹,在护卫舰平台上对热发射进行了成功的尝试。海军对它的效果非常满意,054A目前已经建造了27艘之多。第三代:052D - 大号巧

克力配用弹种:海红-9B远程舰空导弹、鹰击-18亚超结合

重型远程反舰导弹发射方式:冷、热共架发射沉寂了一段时间之后的2014年,新入役的052D驱逐舰带来了最新一代

垂直发射系统。从外观上看,新系统和MK-41以及054A上的巧克力比较像,都是长方形的口盖,就是尺寸大了很多,可以叫做大号巧克力。?但是细看就会发现,新系统的发射单元排列非常紧密,没有排焰道!?那么它是冷发射吗?确实是,052D的主力防空导弹是海红-9B,为海红-9的改进型,仍然采用冷发射方式。那么巧克力式的矩形反射箱,是热发射吗?也是。052D唯一一张公开的清晰垂直发射照片,发射的是鹰击-18远程反舰导弹。052D也是中国第一型取消倾斜反舰导弹发射架的军舰。从下图可以看到,导弹出舱时尾焰已经从发射口喷出,明显是热发射。?实际上这款新型发射装置采用了先进的冷热共架发射方式,具体形式类似同心筒式垂直发射。同心筒式(Concentric Canister Launcher) 简称CCL ,采用同心布置的内外双筒结构,内筒仍是导弹的贮运发射容器,内筒和外筒之间的环形空间构成排焰道,热发射时的高温高压燃气经过内筒底部的半球形底盖偏转后,从这个通道向上排出。CCL作为概念是美国在上世纪90年代研究武库舰时提出的,除了每个发射筒独立的燃气排导系统,更采用了先进的分布式“即插即用”电子控制设备,更换弹种时无需改动硬件。大量研究表明其相对MK-41系统具有许多优势。但随着美国海军预算的收缩及武库舰计划的取消,配备MK-41的“伯克”级大批服役,CCL系统未能继续深入发展。唯一的实践就是英国23型护卫舰上的“海狼”舰空

导弹垂直发射系统。?23型护卫舰上的GWS-26垂直发射系统发射“海狼”舰空导弹的画面?23型护卫舰上的GWS-26垂直发射系统发射“海狼”舰空导弹的画面,可以看到火焰从发射筒内外筒之间的导焰槽喷出CCL的内外筒都是圆形的,就只是一种圆形的热发射系统。052D的发射装置则是矩形的,该系统内部细节披露得不多,从下面这张央视视频截图可以看出,在未装填发射筒时内部就是简单的桁架结构。秘密都在可装卸的贮运发射筒上。?它借鉴了CCL排焰道与发射筒一体化设计的理念,热发射时燃气传导的路线更合理,避免了共用燃气排导设计的一些弊端,双层结构也对导弹提供了更好的防护。而在发射筒深度、直径和系统扩展性上则比“海狼”的轻型CCL强悍得多。因为每个发射筒/箱都自带排焰道,每个发射单元可以灵活布局,不仅可以安装圆形的冷/热发射筒,也可以安装方形热发射筒,以容纳弹翼更大的导弹,还可以一坑二弹或四弹等不同组合装填多个发射筒,极大地增加了载弹量和装载弹性。052D的新型垂直发射装置是依照中国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在2006年12月15日颁布的国家军用标准GJB 5860-2006,即“水面舰艇导弹通用化垂直发射装置通用要求”设计的第一种冷热共用舰载垂直发射系统。??国军标原文:采用“独立式自排导贮运发射筒”(就是CCL式热发射)和“冷发射贮运发射筒”;能“发射防空、反舰、反潜和对陆攻击等各种导弹”;三种长度的“发射模块”

能装长度9米、7米、3.3米的“筒弹”;一般有8个隔舱,一个隔舱可装1 枚~ 4枚筒弹。这份国军标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一些如今最热门的技术概念:冷热通用、CCL、多弹共架、一坑四弹等在十年前都已经被明确规范定义,并指导着此后从舰体到导弹等一系列装备的研发。不过其中最为简单粗暴碾压对手的还属这一条:“贮运发射筒直径应不大于

Φ850mm。”它是目前世界上内径最大的通用垂直发射系统。根据公开资料,MK-41的发射筒内径是635毫米,美国为朱姆沃尔特级研制的最新型MK-57为710毫米,而052D的内径达到了850毫米。深度也更大,上述三型发射筒的最大深度分别为7.6 米,7.93 米和9米。

当今世界主流驱护舰艇都有大型化的趋势,它们被赋予了对陆攻击、海基反导等更多任务,舰载导弹的尺寸也在迅猛增长。2、30年前风光无限的MK-41发射装置,因为过小的尺度如今反成为制约美国海军导弹性能的桎梏。比如曾经规划的标准-3 Block IIB反导导弹,弹体直径685毫米,超出了MK-41的内径,必须更改MK-41尺寸才能装舰,最终该项目于2013年被取消。?网上有些一贯唱衰中国的声音,说采用这么大的尺寸是因为中国的机械电子技术水平低,傻大黑粗,不得不做得比美国还大。前瞻性也好,落后不得已也好,客观的现实就是我们的新国军标垂直发射系统(目前还不知道型号)拥有了的超大的内径和深度,以今天中国飞速发展

的军工科技水平,这意味着远超对手的发展潜力。052D受动力系统的制约,吃水只有6.5 米,装备的很可能是长度7米的中型发射模块。从公开资料看目前052D只配有海红-9B 和鹰击-18反舰型两种导弹。理论上也可以配备鹰击-18的陆攻型,但因为缺少配套的射控系统等软件,目前没有装备,尚不具备远程对陆攻击能力。而缺少红旗-16一类的中程防空导弹也让不少人捏了把汗。海红-9常被人诟病最低射高500米,难以对抗低空目标。其实这也是以讹传讹的谣言,海红-9最低射高为25米,以高抛俯冲弹道具有出色的水天线拦截巡航导弹和掠海反舰导弹的能力。海红-9在水天线高度击毁掠海飞行靶弹的视频截图?052D的垂直发射系统装填,目前被发现有两种方式,一种由码头上的大型吊车直接吊装,另一种则是一部变形金刚一般精巧的折叠式吊机,伸展开来可以吊起7米长的发射筒。?这台吊机很像MK-41配备的吊装模块,但它不占用垂直发射单元,而是可拆卸式的,靠岸补给时才吊装到舰上,依靠每个发射筒盖板四角凸起的支撑点固定。?MK-41早期型每个发射单元都配有一部折叠式的装弹吊车,占用了三个坑空间,用于海上补给导弹。?但实践证明在颠簸摇晃的海面上吊装精贵的导弹是非常困

难的事情,装填速度仅为每小时3-4个发射箱。给“提康德罗加”级122个坑补充50%的弹药耗时15~20小时,完全不实用。所以“伯克”级后期型上已经取消了吊装模块,以装更

多的弹,这段弯路算是美国人替我们走过了。052D已经非

常优秀,目前的建造数量达到13艘,还将继续追加。然而

从中国主力舰艇的发展历程来看,它还是一个过渡型号,主炮、垂直发射装置、雷达系统等都采用了新型号,但是功能受到一定的限制。直到055的出现,巨大的舰体、强劲的动力和电力供应、先进的雷达电子系统为这套经过052D验证的成熟系统彻底解锁,释放出全部的效能。055 - 完整版大号巧克力

配用弹种:海红-9B远程舰空导弹、鹰击-18亚超结合重型

远程反舰导弹、红旗-26反导导弹、新型中程舰空导弹、对

陆巡航导弹……发射方式:冷、热共架发射?到此,055的

垂直发射系统可说的已经不多了,因为它采用的就是052D

上的第三代新垂发,也可以肯定将采用9米深的大型模块。只是数量比052D的64坑多了很多,前甲板配备8个单元64个隔舱,后甲板为6个单元48隔舱,全舰一共112坑。?在上面这幅照片公开之前,为了讨论后部垂发到底有几个坑,网上吵翻了天,以至于网友都分为了两个派别:128党和112党。如今尘埃落定,112党包括不少军事大V又开始说后部垂发单元前面台阶上的两个大井盖是弹道导弹发射井。从尺寸和深度来说,这两个约3x3米的大盖子下面容纳得了东风-16一类直径1米左右的中程弹道导弹,但是从055的功能定位和舰体结构来说我觉得可能性较低。还是来看看Google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