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职高数学公式

职高数学公式

部分公式识记:

1、解绝对值不等式:a a a -<>?>(...)(...)(...)或

a a a <<-?<(...)(...) 0>a

2、三角形的面积公式:A bc B ac C ab S sin 21sin 21sin 21===

3、函数c bx ax y ++=2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当a b x 2-

=时,a

b a

c y 442-=

最大(或最小) 4、组合数公式:m n m n m n C C C 11+-=+、m

n n

m n C C -= 5、三角函数的定义:r y =

αsin ,r x =αcos ,x

y

=αtan ,其中22y x r +=。

6、正弦定理:C

c

B b A a sin sin sin ==,余弦定理:??

???-+=-+=-+=C ab b a c B ac c a b A bc c b a cos 2cos 2cos 22222

22222 7、在三角形ABC 中,c b a C B A ::sin :sin :sin = 8、)sin(cos sin 22?ωωω++=

+x b a x b x a ,最大值为

22b a +,最小值为

22b a +-,最小正周期:ω

π

2=

T

9、等差数列的性质:d n m a a n m )(-=-,如d a a 325=- 10、和角差角公式:)sin(sin cos cos sin βαβαβα±=± )cos(sin sin cos cos βαβαβα±= 11、倍角公式:αααcos sin 22sin =

ααα22sin 211cos 22cos -=-=

12、?>0sin θθ是第一或第二象限的角,?<0sin θθ是第三或第四象限的角;

?>0cos θθ是第一或第四象限的角,?<0cos θθ是第二或第三象限的角; ?>0tan θθ是第一或第三象限的角,?<0tan θθ是第二或第四象限的角 13、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2130sin =? 2245sin =? 2360sin =? 2330cos =? 2245cos =? 2160cos =?

21150sin =? 22135sin =? 23120sin =? 23150cos -=? 22135cos -=? 21120cos -=?

知识点回顾

第一部分:集合与不等式

【知识点】

1、集合A 有n 个元素,则集合A 的子集有n 2个,真子集有12-n 个,非空真子集有22-n 个;

2、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

(1)p ?q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如 p :(x+2)(x-3)=0 q :x=3∴q ?p ,q 为p 的充分条件,p 为q 的必要条件 (2)q p ?且p q ?,则p 是q 的充要条件,q 也是p 的充要条件 3、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若a 和b 分别是方程0))((=--b x a x 的两根,且a b <,则

如:()()2303x x x -->?>或2x <, 0)3)(2(<--x x ?23x << 口诀:大于两边分(大于大的根,小于小的根),小于中间夹。

4、均值定理:正数的算术平均数≥正数的几何平均数

ab b a 2=+时),b a =,反之亦然。

ab b a 2=+时),b a =,反之亦然。 如:1>x 时102821

8

)]1(2[2218)1(2182≥+≥+-?-≥+-+-=-+

x x x x x x ,等号成立时,1

8

)1(2-=-x x ,解这个方程得:3=x

第二部分:函数

【知识点】

1、函数的定义域:函数表达式有意义时x 的取值范围。 注意:要用集合或区间表示定义域

如:函数2

1

lg )(+-=

x x x f 的定义域就是解不等式组:??

???≠+>≥-02001lg x x x

2、求函数f (x )的表达式: 方法:换元法

如:已经84)12(+=-x x f ,求)(x f 。 解:设,12t x =-则2

1

+=t x ,故84)12(+=-x x f 可以化为: 10282

1

4)(+=++?

=t t t f ,把t 还原为x 就是:102)(+=x x f 3、一元二次函数:c bx ax y ++=2,它的图像为一条抛物线。

一般式:)0(,2

≠++=a c bx ax y ,顶点为???

? ??--a b ac a b 44,22,对称轴为a b

x 2-= 顶点式:n m x a y +-=2

)(,其中(m ,n )为抛物线顶点 交点式:))((21x x x x a y --=

性质:①最值:当a b x 2-=时,a

b a

c y 442

-=最大或最小

②单调性:2

y ax bx c =++

Ⅰ、0a <时,递增:,2b a ?

?-∞-

???,递减:,2b a ??

-+∞ ???

Ⅱ、a o >时,递增:,2b a ??-

+∞ ???,递减:,2b a ?

?-∞- ??

?

如:2

543y x x =+- 递增:2,5?

?-∞-

??

? 递减:2,5??-+∞ ???

图像的研究:

??

?

??<=>>++=轴下方的图象对应轴的交点对应与轴上方的图象对应x y x y x y a c bx ax y 000)0(2

4、指数和指数函数

指数幂的运算法则: ①、n

m n

m

a

a a +=? 如:4

34322+=?a

②、n m n m a a a -= 如:2

52522

2-=

③、mn n m a a =)( 如:3232)2(?=a ④、()m m m

b a ab = 如:()222

3434?=?

分数指数幂:

n m

n

m a a

= 如:232

3

44=

负指数幂:

n n a a 1=

- 如:3

3

2

12=- 注:任意一个非零实数的零次幂为1,即:)0(,10≠=a a

指数函数:x a y =,1>a 时在()+∞∞-,上是增函数,10<

函数。

如:x

y 2=在()+∞∞-,上是增函数,x

y )5

2(=在()+∞∞-,上是减函数

5、对数和对数函数

N a b =,用另一种形式表示出来,即:b N a =log 。

如:823

=,可以表示为:38log 2=。

N a log 的含义:a 的多少次幂等于N ?

对数公式: ①、N a

N

a =log (如: 492525

49log 7

log 255==)

②、b a b a =log

③、()N M MN a a a log log log +=

④、N M N M a a a log log log -=??

? ?? ⑤、M q

p M a p a

q log log = (如:35

2log 352log 32log 25283===)

⑥、M N N M b a b a log log log log ?=?

对数函数:x y a log =,1>a 时在()+∞,0上是增函数,10<

如:x y 2log =在()+∞,0上是增函数,x y 5

2log =在()+∞,0上是减函数

【知识点】 1、所有数列:

①、 前n 项和:n n a a a a S ++++= 321②、前n 项和n S 与通项公式n a 的关系:

??

?≥-==-2,1

,11n S S n S a n n n

2、等差数列:

①、定义:数列{}n a ,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则这个数列称为等差数列;常数称为该数列的公差,记作:d

③、等差数列的前n

⑤、等差中项:若b A a ,,成等差数列,则称A 是a,b 的等差中项。

3、等比数列:

①、定义:数列{}n a ,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都等于同一个常数,则这

个数列称为等比数列。常数称为该数列的公比,记作:q 。 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③、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

④、等比数列的性质:在等比数列{}n a ⑤、等比中项

若b G a ,,成等比数列,则称G 是a,b

【知识点】

1、 向量的加法和减法:

=+AC BC AB (首尾相连才能相加)

-OB OA →

=BA (起点相同才能相减)

2、平行、垂直向量的关系:

如:)8,6(//)4,3(--→

b a

如:)15,20()4,3(→

⊥-b a

3

如:→

ED 的坐标=D 的坐标-E 的坐标

4、向量的内积和模的求法:

内积:→→→→→→=?b a b a b a ,cos (→→b a ,是向量→

→b a 与的夹角)→根据模来求

2121y y x x b a +=?→

(设=→

a ),(11y x ,=→

b ),(22y x )→根据坐标来求 模(向量的大小):2

2y x a a a +=?=

(设→

a 的坐标为(x ,y ))

【知识点】 1、角的度量

角度制与弧度制换算关系:

2π=360o π=180o 1≈57o18′=57.3o 1o≈0.01745

2 设点p (x ,y )是角α终边上任意一点,op=r ,则:

2

2

sin y

x y r

y

+==

α 2

2

cos y

x x r

x +==

α

x y =

αtan y

x =αcot 3、三角值正负的判断:

?>0sin θθ是第一或第二象限的角,?<0sin θθ是第三或第四象限的角; ?>0cos θθ是第一或第四象限的角,?<0cos θθ是第二或第三象限的角; ?>0tan θθ是第一或第三象限的角,?<0tan θθ是第二或第四象限的角。

注:第一象限内,三角值都大于0。

4、同角公式:

α

ααααcos sin tan 1

cos sin 22=

=+ αα

ααsin cos tan 1cot == 5、和差角公式:

)sin(sin cos cos sin βαβαβα±=± )cos(sin sin cos cos βαβαβα±=

)tan(tan tan 1tan tan βαβ

αβ

α±=±

6、倍角公式及其变形:

αααcos sin 22sin = ααα22sin 211cos 22cos -=-=

α

α

α2tan 1tan 22tan -=

变形:(常在求最值和周期时使用)

ααα2sin 2

1

cos sin =

(降次:二次变一次,用于正弦余弦之积)

22cos 1cos 2α

α+=

(降次:二次变一次,用于余弦的平方) 2

2cos 1sin 2α

α-= (降次:二次变一次,用于正弦的平方)

7、诱导公式:

①、απαsin )sin(=+k (k 为偶数时) απαcos )cos(=+k (k 为偶数时) απαsin )sin(-=+k (k 为奇数时) απαcos )cos(-=+k (k 为奇数时) απαtan )tan(=+k (k 不论奇数偶数)

②、ααsin )sin(-=- ααcos )cos(=- ααtan )tan(-=- 记忆口诀:函数名不变,符号看象限。 ③、ααπ

cos )2

sin(

=- ααπ

sin )2

cos(

=- ααπ

cot )2

tan(

=-

④、ααπ

cos )2

sin(

=+ ααπ

sin )2

cos(

-=+ ααπ

cot )2

tan(

-=+

记忆口诀:函数名改变,符号看象限。

8、正余弦、正弦型函数及其性质

①、正弦、余弦函数的值域:1sin 1≤≤-α 1cos 1≤≤-α ②、正弦型函数)0,0)(sin(>>+=ω?ωA x A y 的性质:

定义域为R ;值域为[]A A ,-;最大值为A y =max ,最小值为A y -=min ;周期ω

π

2=T 。

③、正弦型函数的作图:“五点法”作正弦型函数的简图:视?ω+x 为复合变量,分

别取其值为ππ

ππ

2,2

3,

,2

,

0五点,然后求出对应点(x,y ),然后描点、连结可得正弦型

函数)sin(?ω+=x A y 一个周期的图象。

9、x b x a ωωcos sin +的合并

故:x b x a ωωcos sin +的最大值为22b a +,最小值为22b a +-,周期为?

π

2=

T

(注意:最大值不为b a +,最小值也不为)(b a +-)

B

10、解三角形

正弦定理:在三角形ABC 中,有:

C c

B b A a sin sin sin =

=

余弦定理:

C

ab b a c B ac c a b A

bc c b a cos 2cos 2cos 2222222222-+=-+=-+=

面积公式:

A bc

B ac

C ab S ABC sin 2

1

sin 21sin 21===

? 第六部分:排列与组合

【知识点】

1、排列数公式: )1()2)(1(+---=m n n n n P m n 1)

阶乘:12)2()1(!???-?-?= n n n n ; 规定1!0=;

2、组合数公式:12...)1()

1(...)1(???-?+-??-?==m m m n n n P P C m m

m n m

n

组合数性质:

(1)规定10

=n C ;

(2

如610410C C =,5

11

510410C C C =+。

3、二项式定理

①、通项:),0(1N m n m b a C T k

k

n k n k ∈≤≤=-+

②、二项式系数:),0(N m n m C m

n

∈≤≤叫做二项式系数【注意:二项式系数与展

开式系数的区别】 所有二项式系数之和为:n

n

n n n C C C 2 (1)

=+++,如:

1282 (77)

71707==+++C C C

③、 二项式系数的性质

(1)与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两项的二项式系数相等,即m n n m n C C -=;如6

10

410C C = (2)当n 为偶数时,中间一项的二项式系数最大;当n 为奇数时,中间两项的二项式

系数相同并且最大; (3)

1

5314202102

2-=+++=+++=++++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C C C C C C C C C C 。

第七部分:解析几何

【知识点】 1、常用公式:

中点公式:点()11,y x A 和点()22,y x B 的中点坐标为:(x ,y ),其中: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11,y x A 到点()22,y x B 的距离为

如:已知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是(-2,5)、(3,-4),求线段AB 的长度。

解:[][]106812544)2(32

2=+=--+--=

AB

2、表示直线方程的6种形式:

点向式:

2

010v y y v x x -=

- 点斜式:)(00x x k y y -=- 截距式:1=+b y

a x 两点式:

1

21

121y y y y x x x x --=

-- 斜截式:b kx y += 一般式:0=++C By Ax 3、斜率的三种求法: αtan =k (由倾角求斜率) 1

2

v v k =

(由方向向量求斜率) 1

21

2x x y y k --=

(由两点求直线斜率)

4、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a b

b a

a b

平行 相交 重合 平面内两直线 a :0111=++C y B x A b :0222=++C y B x A

利用直线的斜截式判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a :11b x k y += b :22b x k y +=

5、两直线垂直:

若平面上两条直线1l :0111=++C y B x A 和2l :0222=++C y B x A 垂直

x 的系数之积与y 的系数之积的和为0)

若平面上两条直线1l 11b x k y +=:和2l :22b x k y +=垂直

注:平行线和垂直线的设法:

如:和直线0732=+-y x 平行的直线可以设为:032=+-C y x

和直线0732=+-y x 垂直的直线可以设为:023=++C y x

6、两直线相交所成夹角(不垂直)

若平面上两条直线1l 11b x k y +=:和2l :22b x k y +=相交,夹角为α

7、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点),(00y x P 到直线l :0=++C By Ax (注意为直线的一般形式)距离:

8、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

1l :01=++C By Ax 和2l :02=++C By Ax 平行,则1l 到2l 的距离为:

9、圆的方程:

标准方程:222)()(r b y a x =-+-,其中(a ,b )是圆心坐标,r 是圆的半径

如:4)5(22=+-y x ,圆心是),0,5(半径是2

一般方程:022=++++F Ey Dx y x ,其中???

??--2,2

E D 是圆心坐标,

2

422F

E D r -+=

是圆的半径,且0422>-+F E D 时才表示为圆。

10*、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平面上直线l :0=++C By Ax 和圆D :222)()(r b y a x =-+-,则:

其中:

2

2

|

|B

A C b

B a A d ++?+?=

((a ,b )是圆心坐标)

11、椭圆

特征:椭圆上任意一点到椭圆两个焦点的距离之和不变,等于2a 。

r

d

12、双曲线:

13、抛物线

特征:抛物线上任意一点到焦点的距离等于它到准线的距离。焦点到准线的距离为p。

注:1、和双曲线12222=-b y a x 有共同渐进线的双曲线可以设为:λ=-22

22b

y a x ;

2、渐进线为x m n

y ±=的双曲线可以设为3、和双曲线122

22

=-b y a x 有相同焦点

的双曲线可以设为:1222

2=--+k

b y k a x 4、若直线b kx y +=和曲线相交于两点()11,y x A 、()22,y x B ,则弦长公式为: 2122124)(1x x x x k AB -++=

第八部分:立体几何

解立体几何问题的基本思路:化立体几何问题为平面几何问题

【知识点】

1、三垂线定理

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它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

推理模式:,,PO O PA A a PA a a OA αααα⊥∈?

?

=?⊥???⊥?

2、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

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的射影垂直

推理模式: ,,PO O PA A a AO a a AP αααα⊥∈?

?

=?⊥???⊥?

3、常用公式:

初中部分公式:

1、

2、

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3.2 (韦达定理)根与系数的关系:

4、某些数列的前n项和

4.2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