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六章市场结构理论

第六章市场结构理论

第六章市场结构理论
第六章市场结构理论

第六章市场结构与厂商均衡

西方经济学根据厂商数目的多寡、产品差别程度和资源流动的难易程度等因素,将市场分为四种类型: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

第一节完全竞争市场

一、完全竞争市场的定义和特征

(一)定义

完全竞争,亦称纯粹竞争,它指的是一种不存在丝毫垄断因素,竞争可以充分展开,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二)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

1、市场上有许多销售者和购买者。他们的数目多到这种程度,以至于任何个人在市场上所占份额都极小,无法对市场价格产生影响,只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在这种市场上,价格是完全由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的

2、产品无无差别

3、进出无障碍

4、市场信息完全畅通,厂商与消费者都对有关商品的各种信息了如指掌。

(三)举例

现实中最类似完全竞争市场的市场结构:农产品市场

牛奶市场

没有一个牛奶买者可以影响牛奶价格,因为相对于市场规模,每个买者购买的量很少。同样,每个牛奶卖者的对价格的控制是有限的,因为许多其他卖者也提供基本相同的牛奶。由于每个卖者可以在现行的价格时卖出他想卖的所有量,所以,他没有什么理由收取较低价格,而且,如果他收取高价格,买者就会到其他地方买。在竞争市场上买者和卖者必须接受市场决定的价格,因而被称为价格接收者。

如果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决定开一个奶牛场,而且,如果任何一个现有奶牛场可以决定离开奶牛行业,那么,牛奶行业就完全满足了这个条件。

二、完全竞争市场单个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AR曲线与MR曲线

1、需求曲线

2、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曲线:和需求曲线重合。

三、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

(一)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的获利情况

1、当P>AC时,厂商获得最大利润。

2、当P=AC时,厂商利润为零。

3、当P

(1)P>AVA时,亏损继续生产

(2)P=AVA时,停止营业点

(3)P

(二)图形分析

(三)短期均衡条件

P=AR=MR=SMC

(四)学以致用:狡猾的农场主

一个生产小麦的农场主向他的工人发布了以下的坏消息:今年的小麦价格很低,而且我从今年的粮食中最多只能获得3.5万美元。如果我付给你们与去年相同的工资(3万美元),我就会亏本,因为我不得不考虑3个月以前已经为种子和化肥花了2万美元。如果为了那些仅值3.5万美元的粮食而让我花上5万美元,那么我一定是疯了。如果你们愿意只拿去年一半的工资(1.5万美元),我的总成本将为3.5万美元,至少可以收支相抵。如果你们不同意降低工资,那么我也就不打算收割这些小麦了。

农场工人尚列特的回答:

于是,工人们围坐在一起以投票来决定是否同意降低工资,这是,尚列特很快进行了一番计算,然后说:

“农场主在吓唬我们,即使我们不同意降低工资,他也会收割小麦的。他的总受益(3.5万美元)超过了可变成本(支付给工人的3万美元)。数月前用来支付种子和化肥的2万美元固定成本已经是沉淀成本了,在决定是否收割小麦时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因此由于农场主的总收益超过了可变成本,所以即使工人们不接受降低工资的建议,他仍将收割小麦。

四、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

1、长期均衡时厂商的获利情况

P=LAC, 获得正常利润

2、厂商长期均衡条件:

(1) 基本条件:MR=MC=LMC=SMC

(2) 零利润均衡:P=LAC=SAC

(3) 完全竞争:P=MR=AR

所以:MR=LMC=SMC=LAC=SAC

其中,MR=AR=P

3、图形分析

4、思考:如果竞争企业获得零利润,为什么它们还在经营?

乍一看,竞争企业在长期中获得零利润似乎是荒唐的。人们办企业毕竟是要获得利润的。如果企业最终使利润为零,看来就不会有什么理由再经营了。为了更充分理解零利润条件,回想一下,利润等于总收益减总成本,而总成本包括企业的所有机会成本。特别是,总成本包括企业所有者用于经营的时间和金钱的机会成本。在利润均衡时,企业的收益应该补偿所有者期望用于使其企业维持的时间和金钱。

例如,假设一个农民要投入100万美金去开垦他的农场,他必须放弃一年能赚到的其他工作。这样,农民耕作的机会成本包括他从100万美元中赚到的利息以及放弃的2万美元工资。即使他的利润为零,他从耕作中的收益也补偿了他的这些机会成本。

五、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

六、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一)成本不变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二)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三)成本递减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七、对完全竞争市场的评价

1、从生产者角度来看:

边际成本是增加单位产量而付出的代价。或者说,边际成本是某产品增加单位生产而放弃的另一种产品的价值,也是某产品增加单位生产而不能用于另一种产品生产的资源价值。如果厂商使生产进行到价格等于边际成本,意味着这种产品增加单位产量时所增加的价值,等于为此而牺牲的其他产品的价值。此时,人们已不可能通过调整资源用途来增进全社会利益,资源配置达到了最佳状态。

2、从消费者角度来看,

在价格等于边际成本时,意味着消费者增加单位产品消费所付出的货币代价,恰好等于厂商为增加单位该产品而付出的代价。这表明,厂商所索取的价格仅足以补偿其损失。因此,消费者付出的货币代价是最小的,消费者获得了最大满足。这样,在完全竞争条件下P=LMC,就意味着同时达到了资源配置最佳状态和消费者最大满足状态。

第二节完全垄断市场

一、完全垄断市场的含义及特征

(一)定义:

完全垄断又称垄断,是指整个行业的市场完全处于一家厂商所控制的状态。

(二)特征:

1、厂商就是行业;

2、厂商是价格的制定者;

3、产品不可替代;

4、其它厂商不能进入该产品市场。

(三)完全垄断市场形成的原因

1、控制了关键生产资源的来源

2、合法限制——拥有专利权

3、政府特许经营

4、规模经济派生自然垄断

二、完全垄断市场的需求和收益曲线

1、完全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就是行业的需求曲线,所以其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2、由于厂商的平均收益总是等于商品的价格,所以平均收益曲线和需求曲线重叠;

3、边际收益曲线在平均收益曲线的下方。

三、完全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

(一)获利情况

(二)完全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条件:

MR=SMC

四、完全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

(一)获利情况

(二)完全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

在长期,完全垄断厂商可以根据市场需求通过调整生产规模来获取经济利润(即垄断利润),或获取更多的经济利润。

垄断厂商之所以在长期内获得更大的利润,其原因在于长期内企业的生产规模是可以调整和对新加入厂商是完全关闭的

五、垄断市场的差别定价

(一)含义及动机

价格歧视:也称差别价格,是指垄断者就同一成本的商品向不同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

动机:最大限度地掠夺消费者剩余。

(二)实行差别价格的市场条件

1、前提:市场具有不完善性;

2、依据:消费者具有不同的偏好;

3、保证:市场能被有效分割。

(三)差别价格的程度

1、一级差别价格又称完全差别价格,指垄断厂商根据每个消费者愿意为每单位商品付出的最高价格而为每单位商品制定的不同销售价格。

2、二级差别价格,是垄断厂商根据不同的购买量或消费量而确定的不同价格。

3、三级差别价格是指垄断厂商将消费者划分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类别或阶层,对每一阶层收取不同的价格,这每一个阶层就是一个单独的分市场。

六、案例分析:优惠券与回扣的经济学

消费品生产商与零售商经常发行一些产品优惠券,凭这类优惠券在购买产品时可以享受一定的优惠。为什么企业不降低产品的价格而是发行优惠券?

优惠券实质上是一种差别定价的手段。研究表明,大约只有20%~30%的消费者会有心去保留优惠券并在购物时使用它们。这类消费者对价格的变动反映更敏感。采用优惠券后,将消费者分为两类,对那些对价格变动敏感的消费者索取较低的价格。

一些公司在产品包装里附上一张卡片,对那些将卡片填写后寄回公司的消费者给予一定的回扣,这也是一种差别定价方法。只有那些对价格比较敏感的消费者才会不嫌麻烦去填写卡片。

七、资源配置效率的评价

(一)优点:

1、政府垄断公用事业能给全社会带来好处

2、垄断厂商有能力促进技术进步

(二)缺点:

1、造成生产资源的浪费

2、价格歧视使得社会福利损失

第三节垄断竞争市场

一、垄断竞争市场含义及特征

(一)含义

垄断竞争是指一种既有垄断又有竞争,既不是完全竞争又不是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

(二)特征:

1、大量的厂商;

2、厂商是价格的影响者;

3、同种产品之间有差别;

4、厂商进入该产品市场比较容易。

二、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

三、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短期内,垄断竞争厂商在现有的生产规模下通过对产量和价格的调整,来实现其利润最大化目标。

短期内,由于产品差异难以模仿,垄断竞争厂商凭借产品差异居于垄断地位,故其短期均衡与完全垄断类似,有三种情况。

均衡条件:MR=SMC

四、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一)获利情况

由于产品具有较高的替代性,某一家厂商具有超额利润只可能是暂时的,从长期看,竞争的结果将导致价格下降,超额利润消失。

(二)均衡条件为:

MR=LMC=SMC

AR=LAC=SAC

四、非价格竞争

1、品质竞争——厂商通过改变产品的品质、性能、外观、包装等方式,以增加其需求。

2、广告竞争——厂商通过做广告等促销活动以增加其产品的需求。

五、资源配置效率的评价

消费者:产品有差别,满足程度提高。

生产者:①有利于鼓励创新;

②存在剩余生产能力。

社会:资源利用比较充分,社会效率损失不大。

第五节 寡头垄断市场

一、寡头垄断市场的含义及特征

(一)定义

寡头垄断又称寡占,是指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的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的这样一种市场组织。

(二)特征: 1、比较少的厂商;

2、厂商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互依赖性;

3、产品可以是同质的也可以是异质的;

4、进入行业相当困难。

二、产量决定模型

(一)古诺模型 1、假设条件:

①两个寡头生产的是同质产品; ②生产成本均为零;

③所面临的是共同的线性需求曲线,以相同的市场价格出售产品; ④双方都是在已知对方产量的情况下,按利润 最大化原则调整产量。 2、古诺模型的一般性结论

(1)每个寡头厂商的均衡产量是市场总容量的

(2)行业的均衡总产量是市场总容量的

(3)m 是寡头厂商的数量

(二)张伯伦模型

张伯伦模型的假设跟古诺模型类似。只是该模型放弃了厂商认为对方不会改变产量的假设,认为双方都会改变产量。

11

+m 1+m m

因此,双方会在不达成正式协议或串谋的情况下产生一种自然的默契和妥协,从而获得更大的利润。

三、价格决定模型

(一)卡特尔模型——串谋

卡特尔是指独立的厂商之间就有关价格、产量及瓜分销售区域等事项公开地或正式地建立勾结性协议。

通过卡特尔协定,寡头厂商合并为一个完全垄断厂商,市场的需求曲线就是卡特尔的需求曲线。

(二)价格领袖制模型

1、含义:价格领袖制是指一个行业的价格通常由某一寡头率先制定,其余寡头追随其后确定各自的价格。

2、作为价格领袖的寡头厂商一般分三种情况:

①支配型价格领袖

②效率型价格领袖

③晴雨表型价格领袖

(三)斯威齐模型

该模型的基本假设是:

①如果一个厂商提高价格,行业中的其他寡头厂商不会跟着改变自己的价格

②如果一个厂商降低价格,行业中的其他寡头厂商会将价格降到相同水平

四、资源配置效率的评价

(一)优点:

1、可以实现规模经济,从而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有利于促进科学技术进步

(二)缺点:

1、各寡头之间的勾结往往会抬高价格,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和社会净经济福利

2、资源配置不能达到最优

第六章习题与答案

第六章习题与答案 1.何谓国际直接投资?国际直接投资有哪些类型?其各自的特征是什么? 国际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为了在国外获得长期的投资效益并得到对企业的 控制权,通过直接建立新的企业、公司或并购原有企业等方式进行的国际投资活动。从一国角度出发,国际直接投资也被称为对外直接投资或外国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FDI)。 按照不同的标准来划分,可以把国际直接投资分为不同的类型或形式: (1)按照投资者控制被投资企业产权的程度可以分为独资经营、合资经营、合作经营和合作开发等形式。独资经营是指完全由外商出资并独立经营的一种国际直接投资方式;合资经营是指两国或两国以上的投资者在平等互利原则基础上,共同商定各自在被投资企业的股权比例,并根据东道国的法律,通过签订合同举办合营企业,共同经营、共负盈亏、共担风险的一种投资方式,这也是在国际直接投资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方式;合作经营与合作开发都是以签订合同或协议为基础的国际经济合作形式。合作经营企业一般不以股份确定产权,不按股权比例分配收益,而是根据合同规定投资方式和投资比例分配收益并承担风险。当然,合作经营企业本身是一个统一的经营实体,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合作开发则通常是由拥有特定资源的国家,通过招标方式与外国投资者签订合作开发协定或合同,并联合组成开发公司对东道国资源进行开发。 (2)按照投资者控制被投资企业的方式,也可以把国际直接投资分为股权参与式的国际直接投资和非股权参与式的国际直接投资。按照这一标准,独资经营属于全部股权参与式投资;合资经营属于部分股权参与式投资;而投资者没有在东道国企业中参与股份,以其他一些形式如许可证合同、管理合约、销售协议等进行的直接投资,均属于非股权参与式的直接投资。 (3)按照投资者是否建立新企业,国际直接投资可分为创建新企业与控制现有国外企业两类。一国投资者到国外单独或合作创办新的企业,或者组建新的子公司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均属于前一种形式;而通过收购国外公司或与国外公司合并以获得对东道国企业的控制权,则属于后一种形式。 (4)按照投资主体与其投资企业之间国际分工的方式,可以把国际直接投资分为水平型投资、垂直型投资和混合型投资。水平型直接投资也称为横向型直接投资,是指一国的企业到国外进行投资,建立与国内生产和经营方向基本一致的子公司或其他企业。这类子公司和其他企业能够独立完成生产和销售,与母公司或国内企业保持水平分工关系。垂直型直接投资也称为纵向型直接投资,一般指一国企业或跨国公司到国外建立子公司或附属机构,这些国外子公司或附属机构与母公司之间实行纵向专业化分工协作。混合型投资则是一种水平型和垂直型相结合的直接投资方式。一般来说,目前企业进行国际直接投资,并不单纯是水平型投资或垂直型投资,而是两者兼有,进行混合型投资。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划分国际直接投资类型的方法,即按照投资主体的性质把国际直接投资分为私人直接投资和国家直接投资,二者有时也被分别称为民间直接投资和官方直接投资。 2.战后以来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增长的原因有哪些? 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其最根本的原因可以从国际资本流动本身的规律来考察。一般情况下,国际资本流动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世界市场的成熟而从

产业结构理论

经济学研究中的基本方法—成本收益分析法和边际分析方法 凯恩斯主义和自由放任学派的核心异同 严格意义上,所谓结构就是组成的整体相对独立的“形”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比例构成。 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的传导机制问题。 (传导机制的拓扑关系) 比例关系-各组成部分在整体中的比重以及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一一对应的函数关系。其数学表达式: 产业的含义: 产业就是居于微观经济细胞(企业)与宏观经济单位(国民经济)之间的一个“集合概念” 确切的说,产业是某种共同功能和经济活动特点的企业集合.(新古典经济学所假设的纯技术化的经济学标准)。 产业又是国民经济以某一标准划分的部分(古典学派和历史学派以及马克思的划分属于该层次) 上述定义的产业相当宽泛,含有几个层次的产业概念。 第一层次:以同一商品市场为单位划分的产业; 第二层次:以技术工艺的相似性为依据划分的产业; 第三层次:以经济活动阶段为根据,将国民经济划分为若干大部分所形成的产业。 从第一层次的产业概念入手解释产业,逐步切换到第二和第三层次,尤其是产业结构发展、关联等理论时,将注重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的产业。 基于你所研究的角度和研究目的,可根据不同标准对产业进行分类。 第一种分类标准:以经济活动的阶段为依据:典型分类就是三次产业分类法。 第二种分类标准:以统计口径的统一性和横向可比性为主要目的的标准分类。比如联合国所颁布的标准产业分类体系。 第三种分类:各国根据自身特点所确定的产业分类: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行业分类法。 联合国为了统一各国国民经济统计口径,于1971年颁布了《全部经济活动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索引》,将全部经济活动分为十大类,在大类之下又分若干中类和小类。这十大类是: 1、农业、狩猎业、林业和渔业; 2、矿业和采石业; 3、制造业; 4、电力、煤气、供水业; 5、建筑业; 6、批发与零售业、餐馆与旅店业; 7、运输业、仓储业和邮电业; 8、金融业、不动产业、保险业及商业性服务业; 9、社会团体、社会及个人的服务; 10、不能分类的其他活动。 主要依据:1994年修订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GB/T4754-94) 分类大项为门类:如 A 门类(广义农业),B 门类(采掘业),C 门类(制造业),D 门类(电1i x n i i x r X ==∑() (,1,2.......1,1,.....) j k x f x k o j j n =?-+

西方经济学 第六章 市场理论作业

西方经济学第六章市场理论作业 一、完全竞争市场 (一)名词解释 完全竞争;停止营业点;成本不变行业;成本递增行业;成本递减行业 (二)选择题 1、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如果某行业的厂商的商品价格等于平均成本,则 A、新的厂商要进入这个行业; B、原有厂商要退出这个行业; C、既没有厂商进入业没有厂商退出; D、既有厂商进入也有厂商退出该行业 2、厂商获得最大利润的条件 A、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的差额达到最大值; B、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C、价格高于平均成本的差额达到最大值; D、以上都不对 3、假定在某一产量水平上,某一厂商的平均成本达到了最小值,这意味着 A、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 B、厂商获得了最大利润; C、厂商获得了最小利润; D、厂商的经济利润为零 4、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的短期均衡条件是 A、P=AR; B、P=MC; C、P=MR; D、P=AC 5、在一般情况下,厂商得到的价格若低于()就应停止营业 A、平均成本; B、平均可变成本; C、边际成本; D、平均固定成本 6、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如果厂商把产量调整到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所对应的水平,则 A、它将取得最大利润; B、它没能获得最大利润; C、它是否获得最大利润无法确定; D、它一定亏损 7、完全竞争市场的厂商短期供给曲线是指 A、A VC>MC中的那部分A VC曲线; B、AC>MC中的那部分AC曲线; C、MC≥A VC中的那部分MC曲线; D、MC≥AC中的那部分MC曲线 8、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行业的厂期供给曲线取决于 A、SAC曲线最低点的轨迹; B、SMC曲线最低点的轨迹; C、LAC曲线最低点的轨迹; D、LMC曲线最低点的轨迹 9、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 A、水平直线; B、自左向右上倾斜; C、垂直于横轴; D、自左向右下倾斜 10、若在最优产出水平P超过A VC,但小于AC时,则企业是在 A、获取利润; B、使总亏损最小; C、使总亏损最小,或使总盈利最大; D、使单位产品中所获利润最大 11、在最优短期产出水平,厂商将 A、取得最大利润; B、使总亏损最小; C、使总亏损最小,或使总盈利最大; D、使单位产品中所获得利润最大 12、厂商在停止生产点 A、P=A VC; B、TR=TVC; C、企业总亏损等于TFC; D、以上都对 13、当完全竞争厂商和行业都处于长期均衡时, A、P=MR=SMC=LMC; B、P=MR=SAC=LAC; C、P=MR=LAC的最低点; D、以上都对 14、若生产要素的价格和数量变化方向相同,则该行业是 A、成本不变行业; B、成本递增行业; C、成本递减行业; D、以上任何一个 (三)计算题 1、假定在完全竞争行业中有许多相同的厂商,代表性厂商LAC曲线的最低点的值为6美元,产量为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第六章

第六章:经济与产业 第一节:经济增长与城市发展 ①.经济视角的城市 城市的经济特征:从经济产业角度看,城市有着区别于乡村的三个基本特征 A:城市是人口和经济活动的高度密集区。 B:城市以农村剩余为存在前提,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发展基础。 C:城市是专业化网络市场分工的交易中心。 2.城市的空间范围 在行政意义上有“建市制”和“建制镇”但从经济角度看,一个城市的影响力并不局限在其行政边界内。行政边界只是基于历史边缘,文化习俗以及行政管理的需要而划定的空间范围。 3.城市的维系和成长 为什么城市能够维系自身的存在?为什么部分城市会持续成长,有的甚至成为人口超千万的特大城市?一个简短的回答是:“集聚经济”。集聚经济,或者说不同经济活动的频繁接触时城市经济的基本特征,也是城市形成,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基础。 ②城市和经济

1.城市发展离不开经济增长 城市经济增长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衡量,首先,可以用地区生产总值(GDP)来衡量,其次,增长也反映城市平均工资的增长或人均收入的增长,除此之外,传统的,非地理意义的经济增长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资本构成深化。物质资本包括,人类用一生恒产所有产品和服务的物质资料。 B:人力资本增长,人力资本包括人的知识和技能,是通过教育,培训和时实践获取。 C:技术流程 2.城市是经济发展的只要发生地 工业化—城镇化,服务化—城镇化的关系已经密不可分。 3.把握城市发展需要认识经济活动 A:推动和塑造城市化的核心动力是经济活动。 B:城市规划以土地使用规划为核心,传统的土地利用规划机制仅仅能够有效防止不合需要的发展不会发生,但不能保证真正需要的发展在他们所需要的地方和时间发生。 4.城市规划机制是基于市场失灵 A:一般认为,市场机制是社会资源配置最具效率的机制,所以市场机制要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产业结构理论的观点整理

产业结构理论的观点整理 针对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学术界主要有以下几种主要观点:(一)配第-克拉克定律(二)库兹涅茨人均收入影响论(三)罗斯托主导产 业扩散效应理论和经济成长阶段论(四)钱纳里的工业化阶段理论(五)霍夫曼 工业化经验法则(六)赤松要雁形形态理论 (一)配第-克拉克定律 最早注意到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是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 配第比较了英国农民的收入和船员的收入,发现后者是前者的四倍。他认为,工业的收入要比农业高,而商业的收入又比工业高,说明工业比农业,服务业比工业具有更高的附加值,这一发现被称为配第定理。这一定理第一次揭示了产业结构演变和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向。 英国经济学家科林·克拉克于1940年在《经济进步的条件》一书中,按照三次产业分类法,以若干国家的产业变化为依据,分析了劳动力在一、二、三产业间移动的规律性。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移动;当人均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产业移动,劳动力在产业之间的分布状况是:第一产业比重不断减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将顺次不断增加。 劳动力在不同产业间的流动原因在于不同产业之间收入的相对差异。由于克拉克的研究只是印证了配第的发现,因此,这一研究成果就叫做“配第一克拉克定理” 评述:配第定理揭示了结构演变和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向。由于时代的局限性,配第未能看到结构变动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内在关联。 (二)库兹涅茨的人均收入影响论 库兹涅茨在配第、克拉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真挖掘了各国的历史资料,利用经济统计学理,对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的考察,考察了总产值变动和就业人口变动的规律。 他指出:在按人口平均的产值较低组距内(70~300美元),农业部门的份额显着下降,而工业和服务业的部门的份额则相应地大幅度上升,但其内部的结构比例则变化不大;在按人口平均的产值较高组内(300~1000美元)农业部门的份额与非农部门的份额之间变动不大,但非农部门的结构变化则较大。库兹涅茨的这种产业结构受人均收入变动的影响理论被称为“人均收入影响理论”。 (三)罗斯托的主导产业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在他的《经济成长的过程》和《经济成长的阶段》等着作中,提出了"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理论"和"经济成长阶段理论".罗斯托根据技术标准把经济成长阶段划分为6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存在起主导作用的产业部门,经济阶段的演进就是以主导产业交替为特征的.这六个阶段分别为: 1.传统社会 包括牛顿以前的整个世界。当时不存在现代科学技术,生产力水平低下。 2.为起飞创造前提阶段 近代科学技术开始在工农业中发生作用,占人口75%以上的劳动力逐渐从农业中转移到工业、交通、商业、服务业,投资率的提高明显地超过人口的增长水平。 3.起飞阶段 相当于产业革命时期,积累率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由5%增加到10%以上,

产业结构相关理论

产业结构理论相关理论 一、产业分类理论 产业分类是对构成国民经济的各种活动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解和组合,以形成多层次的产业门类的过程。产业分类方法比较多,下面介绍2种比较重要的分类方法。 第一种:二次产业分类法 它是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结构进行划分,将产品直接取于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将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将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具体划分如下:第一产业为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和渔业等。第二产业为工业和建筑业,其中的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的制造和供给业。第三产业指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由于第三产业包括的行业多、范围广,所以又将第二产业再分为两大部门和四个层次。两大部分分别指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四个层次则指: 第一层次: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 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保险业,地质普查业,房地产、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咨询服务业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农、林、牧、渔、水利服务业和水利业,公路、内河(湖)航道养护业等。 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科学研究、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等。 第四层次: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等。 这种分类法被称为“克拉克分类法”,上述划分的依据主要有两类指标:一是克拉克分类指标。就是用三大产业的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比例表示,这类指标反映的是劳动力资源在各产业部门中的分配状态。二是库兹涅茨分类指标,就是用三大产业所创造的国民收入在全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表示,它反映了经济活动的结果。 第二种:产要素集约程度分类法 根据不同产业在生产过程中对要素的需求各类和依赖程度的不同,一般可将国民经济各产业划分为劳动集约型产业、资本集约型产业和技术集约型产业。劳动集约型产业是指在其生产过程中对资本的需求依赖度较大的产业,一般可用资本系数来对其范围进行界定。资本集约型产业是指在其生产过程中对资本的需求依赖度较大的产业,一般可用资本系数来对其范围进行界定。技术集约型产业也称为知识集约型产业,指在其生产过程中对技术的需求依赖度较大的产业。这种分类方法的长处是可以从一个侧面来研究一国的产业结构,而不足之处在于各种类型的范围不易界定。 二、产业结构演进理论 产业结构的演变过程是一种阶段性发展的有序过程,每一阶段都是在前一阶段中渐进产生和成长起来的。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主要理论有以下两种: 第一种:配第一克拉克定理 配第一克拉克定理可以表述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移动;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产业移动。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状况是:第一产业减少,第二、三产业将增加。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越高的国家,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所占的比重越小,而第二、二产业中劳动力所占的比重就越大。 第二种:库兹涅茨法则

学生第六章区域经济一体化

第六章区域经济一体化 第一节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理论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涵 区域经济一体化通常是指一些地缘邻近的国家或地区,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为了谋求本地区的共同利益联合起来,在彼此自愿地约束自己的部分经济主权甚至相互对等地分享或让渡部分国家主权的条件下,通过签订协议、规章组建国际调节组织和实体,使部分或全部生产要素在成员国间自由流动,使资源在成员国内得以优化配置,实现产业互补和共同经济繁荣的过程。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分类 按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形式或层次的不同进行分类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原因 1.国际分工的深化和经济生活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主要经济基础。 2.经济发展不平衡和世界经济多极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形成的重要原因。3.当代世界市场竞争的日益剧烈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直接动因。 4.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国家广泛干预国际经济关系的表现和产物。 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 (一)自由贸易区理论 降低或者取消关税,对消费者、生产者、政府及社会净福利的影响,包括生

产效应(国内高成本生产转向从世界低成本进口而实现的资源配置效应)和消费效应(取消关税价格下降消费者扩大消费) (二)关税同盟理论 关税同盟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一种组织形式,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缔结协定,建立统一的关境,在统一关境内缔约国相互间减让或取消关税,对从关境以外的国家或地区的商品进口则实行共同的关税税率和外贸政策。 1静态效应static effect 假定经济资源总量不变、技术条件没有改进的情况下区域经济一体化对集团内国家贸易、经济发展和物质福利的影响。 包括:贸易创造、贸易转移、贸易扩大三种效应

第六章 理论发展

第六章产业结构的理论发展 一、名词解释 1、产业结构 2、配第-克拉克定律 3、霍夫曼工业化经验法则 4、产业结构政策 二、单项选择题 1、在需求结构中,对产业结构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A 人口的增加和人均收入的变化。 B 个人消费结构 C 中间需求和最终需求 D 消费和投资的比例 2、产业结构理论是一种: A 中观经济理论 B 微观经济理论 C 宏观经济理论 D 古典经济理论 3、经济增长结构主义观点的假设前提是 A “次优论” B 均衡竞争 C 完全竞争 D 非均衡竞争 4、罗斯托关于经济增长本质研究的角度是: A 从总量的变化过程来研究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 B 从部门的变化过程来研究经济总量增长的规律 C 从均衡竞争的假设条件来研究经济增长。 D 从“次优论”的角度来研究经济增长。 5、霍夫曼比例是指:

A 消费品工业净产值与资本品工业净产值的比例 B 供给与需求的比例 C 轻工业品净产值与重工业品净产值的比例 D 以上都对。 三、多项选择题 1、产业结构理论的思想来源主要包括以下经济学家的学说和研究 A 配弟 B 库兹涅茨 C 刘易斯 D 魁奈 2、传统经济增长理论的假设前提是: A 均衡竞争 B 完全竞争 C 资源配置最优 D “次优论” 3、从工业化发展的阶段来看,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A 以农业为主导的阶段 B 以工业为主导的阶段 C 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阶段 D 信息产业为主导的阶段 4、投资需求对产业结构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 创造新的需求投资,将形成新的产业而改变原有的产业结构。 B 对部分产业投资,将推动这些产业以更快的速度扩大,从而影响原有产业结构。 C 对全部产业投资,则会引起各产业发展程度的差异。 D 对外投资也会影响本国产业结构的变化。 四、辨析题

《市场调查》:第六章 抽样调查理论及方法

一、抽样调查(Sampling Survey)意义 抽样调查为科学研究方法中重要技术之一,是指就所要研究的某特定现象之母群体中,依随机原理抽取一部份作为样本(Sample),以为研究母群体(Population)之依据。将样本研究结果,在抽样信赖水准内,推算母群体可能特性以为决策之参考。 抽样调查之优点: 1.利用抽样技术及机率理论,可获得既定精确估计值,以代表母群体特征。 2.节省调查人力,物力,时间及经费。 3.经由少数优秀人员施予特殊训练及配合特殊设备,施行调查,可得较深入且正确调查结果。 故在实地市场调查中,抽样调查为一不可或者之工具。 抽样调查基本目的乃在信息之搜集作成结论,以供决策参考。有效抽样调查应具有准则有下: 1.有效原则 抽样调查应该(1)符合调查目的之需要,(2)所获信息价值应超过所支付成本。 2.可测量原则 抽样的正确程度必须能够测量,否则抽样调查就失去意义。 3.简单原则 抽样调查必须保持简单性要求。俾使抽样调查顺利进行,以避免不必要之节外生枝。 二、抽样调查的基本术语 1母群体(Population) 在调查研究中,调查研究对象的集合体。调查台北市中学生,则在台北市上课之54所中学生总数,便是调查研究之母群体。 2抽样架构(Sampling frame) 整体抽样单位的详细名单,以供抽样之用。例如以台北市医师为抽样单位,则台北市医师公会名册,便是抽样架构。如果以学校班级为抽样单位,则学校60班班级名册便是抽样构架。 抽样架构有三种型态: 具体的抽样架构:每一个抽样单位名字皆列成表册,可以直接按表册名字抽取样本。 抽象的抽样架构:没有抽样单位之名册,只要符合调查之条件就有被抽样之可能。例如在百货公司举行消费者抽样,随然没有抽样名册,但是抽样架构却冥冥中隐约出现。 阶段式抽样架构:在采用分段抽样中,依抽样阶段之不同,产生不同之抽样架构。 3抽样单位(Sampling unit) 在抽样架构上排列的名单之个别单位。例如台北市每一医师即为一抽样单位。在上例中,每一班级都是抽样单位。 4元素( Element ) 指接受调查的最小单位,通常是指人。上例中,班上每一位学生既为元素。 5样本(Sample) 从抽样架构中抽出取来的抽样单位总和。例如百事可乐抽出350家庭做测试称为样本。从台北市医师公会抽出90名医生作调查,称为样本。 6精确度(Precision)与准确度(Validity) 精确度乃用以衡量估计值精确可依赖的程度,如在物价统计中,经济家若认为物价如上升0.02将影向经济决策,则精确度即须订在0.02。

第八章 产业结构

第八章产业结构理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从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来介绍产业结构理论。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能够了解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知道产业结构理论的研究对象及理论体系;掌握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其规律和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熟悉产业结构优化过程和主导产业选择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产业结构演变规律、霍夫曼定理、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主导产业的选择 教学时数:8课时 第一节产业结构理论的研究对象及理论体系 一、产业分类与产业结构 每种产业分类方法均与产业结构的研究密切相关。如由费希尔(Fisher)、克拉克(Clark)提出的三次产业分类法,联合国制定的国际标准产业法,目前投入产出表编制大多采用这一分类法。生产结构产业分类法,是德国经济家霍夫曼(Hoffman)基于研究工业化及其阶段的需要提出的一种分类方法。产业生命周期分类法,有助于研究产业波动、产业增长和产业转移问题。 二、产业结构的含义 所谓结构是指组织体系总体与各部分的构造和配合。因此,从广义上定义,产业结构是指一定经济体系内产业的组成结构、产业之间的联系、各产业与总体经济的联系和产业内部结构。从狭义上定义,产业结构仅指一定经济体系内产业的组成结构、产业之间的联系、各产业与总体经济的联系。 三、研究对象 有的学者认为,狭义的产业结构理论仅以产业之间的关系结构为研究对象,产业之间的结构又可划分为两种形态:一是以研究产业间比例关系及其变化的形态为重点,称为“产业发展形态理论”,二是以研究产业之间投入—产出联系的形态为重点,称这“产业联系理论”;广义的产业结构理论包括研究产业内的企业关系的“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结构理论是产业经济理论体系的一个子系统。本书介绍的产业结构理论,主要侧重于国民经济各产业间的关系结构,着重研究各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和数量比例关系,同时也从世界经济与地区经济角度对产业结构问题加以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产业结构形成与发展理论、产业关联理论和产业布局理论等。 产业结构研究的产业间关系结构基本形态有: 1.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 2.产出结构 3.投入结构 4.投入产出结构 5.产业的区域配置结构 四、影响和决定产业结构的主要因素 (一)需求因素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二)生产供给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 1.自然条件和资源的禀赋 2.劳动力资源 3.资本供应状况 4.科学技术因素 (三)其它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 1.经济政策因素 2.社会因素 3.国际因素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第六章资料讲解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第六章

第六章:经济与产业 第一节:经济增长与城市发展 ①.经济视角的城市 城市的经济特征:从经济产业角度看,城市有着区别于乡村的三个基本特征 A:城市是人口和经济活动的高度密集区。 B:城市以农村剩余为存在前提,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发展基础。 C:城市是专业化网络市场分工的交易中心。 2.城市的空间范围 在行政意义上有“建市制”和“建制镇”但从经济角度看,一个城市的影响力并不局限在其行政边界内。行政边界只是基于历史边缘,文化习俗以及行政管理的需要而划定的空间范围。 3.城市的维系和成长 为什么城市能够维系自身的存在?为什么部分城市会持续成长,有的甚至成为人口超千万的特大城市?一个简短的回答是:“集聚经济”。集聚经济,或者说不同经济活动的频繁接触

时城市经济的基本特征,也是城市形成,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基础。 ②城市和经济 1.城市发展离不开经济增长 城市经济增长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衡量,首先,可以用地区生产总值(GDP)来衡量,其次,增长也反映城市平均工资的增长或人均收入的增长,除此之外,传统的,非地理意义的经济增长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资本构成深化。物质资本包括,人类用一生恒产所有产品和服务的物质资料。 B:人力资本增长,人力资本包括人的知识和技能,是通过教育,培训和时实践获取。 C:技术流程 2.城市是经济发展的只要发生地 工业化—城镇化,服务化—城镇化的关系已经密不可分。 3.把握城市发展需要认识经济活动 A:推动和塑造城市化的核心动力是经济活动。 B:城市规划以土地使用规划为核心,传统的土地利用规划机制仅仅能够有效防止不合需要的发展不会发生,但不能保证真正需要的发展在他们所需要的地方和时间发生。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第六章资料讲解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第六章

第六章:经济与产业 第-节:经济增长与城市发展 ①.经济视角的城市 城市的经济特征:从经济产业角度看,城市有着区别于乡村的三个基本特征 A:城市是人口和经济活动的高度密集区。 B:城市以农村剩余为存在前提,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发展基础。C:城市是专业化网络市场分工的交易中心。 2?城市的空间范围 在行政意义上有“建市制”和“建制镇”但从经济角度看,一个城市的影响力并不局限在其行政边界内。行政边界只是基于历史边 缘,文化习俗以及行政管理的需要而划定的空间范围。 3.城市的维系和成长 为什么城市能够维系自身的存在?为什么部分城市会持续成长,有的甚至成为人口超千万的特大城市?一个简短的回答是:“集聚经济”。集聚经济,或者说不同经济活动的频繁接触时城市经济的基本特征,也是城市形成,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基础。 ②城市和经济

1?城市发展离不开经济增长 城市经济增长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衡量,首先,可以用地区生产总值(GDP)来衡量,其次,增长也反映城市平均工资的增长或人均收入的增长,除此之外,传统的,非地理意义的经济增长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 :资本构成深化。物质资本包括,人类用一生恒产所有产品和服务的物质资料。 B:人力资本增长,人力资本包括人的知识和技能,是通过教育,培训和时实践获取。 C:技术流程 2?城市是经济发展的只要发生地 工业化一城镇化,服务化一城镇化的关系已经密不可分。 3?把握城市发展需要认识经济活动 A:推动和塑造城市化的核心动力是经济活动。 B:城市规划以土地使用规划为核心,传统的土地利用规划机制仅仅能够有效防止不合需要的发展不会发生,但不能保证真正需要的发展在他们所需要的地方和时间发生。 4.城市规划机制是基于市场失灵 A: —般认为,市场机制是社会资源配置最具效率的机制,所以市场机制要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产业结构理论综述

学院:应用经济学院 学号:1520800004 姓名:赵志国 产业结构理论综述 摘要:产业结构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学者研究的重要经济问题,不同学者以不同的思维方式或角度对产业结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得出众多具有说服力和指导意义的结论。本文对国内相关方面的研究进行系统的梳理和简要总结,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产业结构理论;纯产品;经济; (一)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和演进 (1)产业结构的含义 产业结构(Industrial Structure),亦称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以及各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社会生产的产业结构或部门结构是在一般分工和特殊分工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研究产业结构,主要是研究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两大部类之间的关系;从部门来看,主要是研究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建筑业、商业服务业等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及各产业部门的内部关系。(2)产业结构理论的思想来源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极为迅速,工场手工业日趋兴盛,产业资本逐渐代替商业资本在社会经济中占据主要地位。W.配第通过研究发现世界各国国民收入水平的差异和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的关键原因是由于产业结构的不同。他于1672年出版的《政治算术》就通过考察得出结论:工业比农业收入多,商业又比工业的收入多,即工业比农业、商业比工业附加值高。 18世纪中期法国因柯尔贝尔执行牺牲农业扶植工商业的重商主义政策,经济问题十分严重,财政困难,人民生活痛苦,这一切自然成为人们谈论的中心。在这样的背景下,F.魁奈[2](重农学派创始人)转向经济研究并分别于1758年和1766年发表了重要论着《经济表》和《经济表分析》。他根据自己创立的“纯产品”学说,提出了关于社会阶级结构的划分:生产阶级,即从事农业可创造纯产品的阶级,包括租地农场主和农业工人;土地所有者阶级,即通过我为地租和赋税从生产阶级那里取得“纯产品”的阶级,包括地主及其仆从、君主官吏等等;不生产阶级,即不创造“纯产品”的阶级,包括工商资本家和工人。他在经济理论上的突出贡献是他在“纯产品”学说的基础上对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条件的分析。 在配第和魁奈之后,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虽未明确提出产业结构的概念,但论述了产业部门(Branch of Industry)、产业发展及资本投人应遵循农工批零商业的顺序。其时恰处工业革命前夕,重商主义阻碍工业进步的局限性和商业繁荣的虚假性已暴露出来。就此而论,配第、魁奈及亚当斯密的发现和研究是产业结构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之一。 (3)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和演进 18世纪中叶之后,工业部门在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推进下突飞猛进,服务部门也有较大扩展。在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时期,工业部门衰退,从统计上体现出服务部门在经济中的明显优势。于是,人们回忆起17世纪中期配第的

最新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区域特征》教案精编版

2020年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区域特征》教 案精编版

课题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区域特征 作者: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的范围。 ●在地形图上识别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该区域的地形特征。 ●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该区域的气候特征。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该区域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特点。 ●运用资料比较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 【教学目标】 ●运用地图说出北方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主要山脉、河流等自然地理要 素,描述北方地区地形特征。 ●运用地图,说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运用地图,说出北方地区主要矿产资源和工业分布。 ●比较华北平原与东北平原的气候差异,说明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模式】“三导七练”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读图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地图册、教科书 【教学过程】

同时词朗诵:《沁园春·雪》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实物投影展示: “我们山东地处北国,每年体验着北方大地的四季轮回。感受着春季的绿草茵茵、夏季的万物披绿、秋季的硕果累累、冬季的银装素裹。” 同学们讨论一下对于北方地区你还了解多少? 边观赏“北国风光的景观图 片”边欣赏《沁园春·雪》。 通过看和听感受真实的美丽 北国。 通过欣赏图片感受北方地区 的四季变化。 七嘴八舌: 谈谈自己的亲身感受,聊聊 对北方地区的了解。 生带入北 国的真实 情景。 讨论初步 认识北方 地区 读图观察 (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1、引导学生读P6图6-1-1北方 地区地形图。在图中观察两种不 同颜色的界线。明确紫红色的是 培养了学 生的读图 分析问题 的能力,

产业经济学课程复习思考题.doc

产业经济学课程复习思考题 (作业和习题用) 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 (一)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一?)如何理解产业经济学的学科体系? (三)学习产业经济学的意义是什么? (四)产业经济学有哪些研究方法? (五)产业的涵义有哪些? (六)管理文化对产业经济的作用有哪些? 第二章产业经济理论演变 (一)试分析产业组织理论所考察的组织与其他经济理论中组织概念的区别。 (二)如何理解竞争机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进步的最大动因?(三)什么是“马歇尔冲突” ? (四)简述产业组织理论的渊源。 (五)何谓“有效竞争” ?它有哪些判断标准? (六)何为东方管理?何为西方管理?不同的企业管理思维在企业组织中的作用如何? (七)如何理解企业管理中的文化定位? 第三章企业 (-)试论述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短期与长期行业均衡及厂商最优规模分别是如何决定的。

(二)什么是范围经济?试证明只要成本函数是严格次可加的, 则必然存在范围经济。 (三)按照科斯的观点,试简要论述什么是企业。 (四)描述交易性质的三个维度分别是什么?如何解释企业纵向一体化现象? (五)古典企业具有哪些特征?它之所以产牛必须具备哪两个前提条件? (六)简述东方人本主义企业理论的主要观点。 (七)与西方企业比较,东方企业具有哪些特点(以日本企业为例)? (八)简耍论述企业在产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四章市场 (一)影响市场结构的因素主耍有哪些?试分析每一种主耍因素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二)试对完全竟争、垄断竟争、寡头垄断和完全垄断这四种市场形态的市场结构进行分析。 (三)产品差异化的主要方式有哪些?产品差异化是如何影响市场结构的? (四)简述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的构成因素。 (五)试述掠夺性定价和限制性定价行为的主要特征及其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六)简述广告行为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精选-产业经济学题库

杨公仆版产业经济学 复试习题全集 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 一、名词解释 1、产业 2、产业组织 3、产业结构 4、产业关联 5、产业政策 四、辨析题 1、产业的经济活动是某些经济活动或部门经济活动 2、产业经技介于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之间 3、重点产业属于支柱产业 4、根据产业本身具有的不同层次的具体行为规律,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分为: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政策、产业布局、产业发展 五、简答题 1、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3、简述产业的分类方法 4、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六、论述题 1、如何理解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2、学习产业经济学的意义是什么? 第二章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一、名词解释: 1、马歇尔冲突; 2、配第—克拉克定理; 3、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 四、简答: 1、产业组织理论的渊源有哪些? 2、产业结构理论的渊源有哪些? 3、产业关联理论的渊源有哪些? 五、论述: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什么?第三章产业组织理论的演变 一、名词解释: 1、产业组织 2、竞争机制 3、马歇尔冲突 4、有效竞争 四、辨析:

1、可竞争市场即为完全竞争市场。 2、固定费用越大,则沉没成本越高。 五、简答: 1、简述有效竞争三分法标准的内容。 2、简述有效竞争三分法标准的优缺点。 3、简述可竞争市场理论的内容及观点主张。 4、什么是“马歇尔冲突”? 六、论述: 1、比较哈佛学派和芝加哥学派的观点及政策主张。 2、如何理解竞争机制是市场经济下经济进步的最大动因? 第四章市场结构 一、名词解释: 1、市场结构 2、市场集中度 3、HHI指数 4、市场行为 5、市场绩效 四、简答: 1、影响市场结构的因素有哪些?试分析每一种主要因素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2、产品差异化的主要方式有哪些?产品差异化是如何影响市场结构的? 3、简述广告行为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第六章 市场理论

第六章市场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 ( ) A、产品有差别 B、产品无差别 C、有的有差别,有的无差别 D、以上说法都对 2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的关系是 ( )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没有关系 3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个别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条 ( ) A、与横轴平行的线 B、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C、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D、与横轴垂直的线 4 、当价格大于平均成本时,此时存在 ( ) A、正常利润 B、超额利润 C、贡献利润 D、亏损 5 、价格等于平均成本的点,叫 ( ) A、收支相抵点 B、亏损点 C、停止营业点 D、获取超额利润点 6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是 ( ) A、MR=SAC B、MR=STC C、MR=SMC D、AR=MC 7 、下列行业中哪一个行业最接近于完全竞争模式 ( ) A、飞机 B、卷烟 C、水稻 D、汽车 8 、已知某企业生产的商品价格为10元,平均成本为11元,平均可变成本为8元,则该企业在短期内( ) A、停止生产且亏损 B、继续生产且存在利润 C、继续生产但亏损 D、停止生产且不亏损 9 、某企业生产的商品价格为12元,平均成本为11元,平均可变成本为8元,则该企业在短期内( ) A、停止生产且亏损 B、继续生产且存在利润 C、继续生产但亏损 D、停止生产且不亏损 10 、某企业生产的商品价格为6元,平均成本为11元,平均可变成本为8元,则该企业在短期内( ) A、停止生产且亏损 B、继续生产且存在利润 C、继续生产但亏损 D、停止生产且不亏损 11 、如果某厂商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那么为了取得最大利润 ( ) A、他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应该增加产量,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则不一定 B、他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应该增加产量,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则不一定 C、任何条件下都应该增加产量 D、任何条件下都应该减少产量 12、一个市场只有一个厂商,生产一种没有替代品的产品,这样的市场结构称为() A、垄断竞争 B、完全竞争 C、寡头垄断 D、完全垄断 13 、垄断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是 ( ) A、向右下方倾斜的 B、向右上方倾斜的 C、垂直的 D、水平的 14 、完全垄断厂商定价的原则是 ( ) A、利润最大化 B、社会福利最大化 C、消费者均衡 D、随心所欲 15 、完全竞争与垄断竞争市场的根本区别在于 ( ) A、厂商数目的多少 B、进入市场是否有障碍 C、产品是否有差别 D、市场信息是否畅通 16 、垄断竞争厂商实现最大利润的途径有 ( ) A、调整价格从而确定相应产量 B、品质竞争 C、广告竞争 D、以上途径都可以用 17 、在垄断竞争行业中,竞争是不完全的,因为 ( ) A、每个厂商面对着一条完全有弹性的需求曲线 B、每个厂商做决策时都要考虑竞争对手的反应 C、每个厂商面对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 D、厂商得到平均利润 18 、寡头垄断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的主要区别是 ( ) A、企业数目不同 B、竞争策略不同 C、成本结构不同 D、从事开发和研究的力度不同 19 、垄断性竞争与完全垄断的共同点是 ( ) A、垄断力度相同 B、企业数目相同 C、价格弹性相同 D、需求曲线一般都是向下倾斜 20 、在完全垄断市场上,厂商数量是 ( )

产业经济学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 1.产业: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的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的集合或系统。 2.产业组织:生产同一类(严格地说,是生产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的企业在同一市场上集合而成的同一产业内各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构,该结构决定了企业规模经济效益的实现与企业竞争活力的发挥之间的平衡。 3.产业结构:产业与产业之间的数量关系结构及技术经济联系方式,产业结构的变化主要由需求结构、生产结构、就业结构和贸易结构及其关联机制的变化体现出来。 4.产业关联:最终产品产业与生产这些最终产品所投入的中间产品产业之间以及这些中间产品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和数量结构联系,是产业结构最主要的表现特征之一。 5.产业政策:国家或地区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或社会目的,应用产业经济学的原理,以全产业为对象所实施的能够影响产业发展进程的一整套政策的总称。 6.淘汰产业: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由于技术老化、需求萎缩、成本上升、长期亏损而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而退出市场的产业。 7.新兴产业:由于科技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出现了已经度过了幼年生命危险期的新的细分产业,这些新的细分产业的产品在技术工艺、用途、生产方式、用料或其他方面与原有产业的产品有较大不同。8.生产要素分类法:按照劳动、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比重或对各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对产业进行划分的分类法。可以将全部生产部门划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 9.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按照产业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进行产业分类的一种方法。按照这种分类法划分的常见产业有幼小产业、新兴产业、朝阳产业、夕阳产业、衰退产业、淘汰产业等等。 第三章产业主体―― 企业(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生产函数:是描述在生产技术状况给定的条件下,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与产品的产出量之间的物质数量关系的函数式。 2. 厂商:被认为具有经济理性,它们具备有用的信息、精于计算、孜孜不倦地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即所谓“经济人”假定); 3.企业:或厂商被看作是在市场经济中业已存在的、完全有效运转的、为赚取利润而从事商品生产活动的一个完整的经济单位,它可以是一个个体生产者,也可以是一家规模巨大的公司。 4.团队生产:产出属于一个队,而且它还不是每个分成员的分产出之和。 5.资产专用性:是指当一项耐久性投资被用于支持某些特定的交易时,所投人的资产就具有专用性。6.范围经济:存在于单个企业的联合产出超过两个各自生产一种产品的企业所能达到的产量之时(假定两个企业得到的投人物相等)。 7.人本主义:日本企业经营实践的各种具体方法的背后,有一种潜在的、超越文化与国界的企业经营原理,伊丹敬之教授把此原理称为“人本主义”,“人本主义是与资本主义相对的广义词,它体现于企业的经营方法之中。如果说,资本主义是以钱为根本的东西的话,则是以人为根本来组织经济和经营活动的。”8.交易成本:进行交易谈判,签订交易契约也要支付一定的费用。例如,雇主到市场上采购原材料、招聘工人,需要花费时间、需要发现价格、需要讨价还价、需要冒花费成本而购买不到原材料和劳动力或虽已购买到却不适用的风险,当然他还需要签订交易合约并对合约的执行进行监督等等。 9.资产专用性:是指当一项耐久性投资被用于支持某些特定的交易时,所投人的资产就具有专用性。10.企业:其概念是不断发展的,由原来单纯的生产、经营单位渐渐加上了独立经营、自主经营、法人资格等本质规定性。当然,这些概念有的虽然在当时的条件下具有一定的开创性,并对后来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五、简答题 1. 按照科斯的观点,试简要论述什么是企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